班主任教育理論
1. 班主任基本理論和管理方法
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從班主任自身能力知識出發,不能脫離實際工作,另起爐灶,也不要超出個人水平,好高騖遠。指導工作實踐,在工作實踐中檢驗,以強化、修正理論成果。堅持客觀性原則。首先指班主任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態度要科學,方法要科學,決不能從主觀願望出發,讓活生生的客觀事實,就範於僵化的固有觀念;同時,還指班主任研究出的教育理論要符合客觀實際,能夠指導實踐工作。堅持整體性原則。要求班主任在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過程中,要把科研看成是整體系統。
2. 班主任常用的教育理論有哪些
自己體會一番。
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最終目標是創造一個和諧的班集體。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除了在生活中積極關心和盡己所能幫助學生之外,還需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一、尊重學生
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是每個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的發展,知識的增多,交往面的擴大,自我意識的增強,特別希望家長、老師以及周圍的人能夠信任他們、尊重他們,這種自尊心往往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因此,班主任要尊重學生,保護和發展學生的自尊心。
俗話說:「情不通則禮不達」,教育需要愛的情感,需要對學生有滿腔的熱情。在教育過程中要實現師生間的情感共鳴、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就應當自覺樹立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對學生懷有高度的愛,以平等、公正、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
實際上,熱愛學生本身就是教師的一種教育手段。教師愛學生,學生體會到這種溫暖之情,內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進心必然更強烈,就會自覺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同時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從而形成一種求學上進的熱情。一般說來,當一位熱愛體貼學生而又被學生愛慕和尊敬的老師走進教室時,學生樂意接受他的情感傳遞,學習該課程的興趣便油然而生。教師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感,這樣,學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
二、鼓勵理解學生
教育過程是師生間的認識、情感等心理交流過程。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鼓勵學生,理解學生就會使師生關系愉快。班主任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鼓勵教育,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理解學生,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例如:在數學課堂上每當講解難題時、充分給學生討論發表見解的機會,對於不同的看法我總是鼓勵的態度。使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都能積極的調動教學。但學生的個性由於多方面原因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
例如我班的王首元在周六休息時與他的父親鬧別扭,離家出走,家長周一抱有一線希望來看看他來沒來上學,看到家長六神無主的樣子,我積極想辦法,在晚上放學前找到了王首元,先讓家長領回家休息,第二天,我用了三節課做他的思想工作,了解思想動態,他從小懼怕他父親,又反感父親的粗暴,進而憎恨父親,想到要報復父親,偏激一時不想上學,針對這個特殊的學生,我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做耐心的思想工作,我幫他分析心理的病態,鼓勵他用正常的方式與父親溝通,還與家長協調,經過半個學期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事實證明,要想讓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批評說教的效果遠及不上和學生談話的效果明顯。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三、嚴格要求,嚴中有度
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並不等於對學生放任自流,對他們自身存在的錯誤視而不見。尚處於成長之中的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難免犯錯誤,班主任對學生的感情灌注和對學生提出嚴格、合理的要求相統一。嚴格要求學生正是熱愛學生的具體表現,真正熱愛學生的教師總是能把愛與嚴結合起來,做到從愛出發,從嚴出發,去教育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也是一門學問。隨心所欲、嚴格無邊不僅不會對學生的成長、進步起到有利的作用,弄不好還會使學生逆反心理膨脹,產生對教師的抵觸情緒,激化師生間的矛盾,使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嚴格要求也要講求科學性。有這樣幾點體會:一是嚴而有理。嚴格要求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教育規律的,是由教育過程的需要及教學教育任務決定的。 二是嚴而有度。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水平、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有了全面正確的了解,才能對學生提出符合他們的實際,能為他們的思想水平、認識程度所接受的要求。三是嚴而有方。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切切實實地執行。單純地命令、禁止不一定有顯著的效果,採取疏導的方式,寓教育教學要求於學生的各項活動中,效果就比較理想。四是嚴而有恆。一種要求一經提出就要使它相對穩定,不能時嚴時松。教師應該對要求的落實作經常性的檢查,而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努力達成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會使我體會到教育的魅力並不在於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表現在師生間互相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凈化等效應上,為學生的一生奠基。(姜艷)
3.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論分析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以人為本,教人求是,學做真人。
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學生主體原則
二、因材施教原則
三、啟發疏導原則
四、實踐活動原則
五、集體教育原則
六、民主公正原則
七、愛嚴相濟原則
八、以身作則原則
九、調查研究原則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規范:
一、提高自身修養:
1、把握時代脈搏:
感受到鮮明的時代感;
具有強烈的使命感;
智慧應對德育新問題;
努力掌握信息技術。
2、儲備豐富知識:
具有馬列主義的理論修養;
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
具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
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論。
3、鑄造美麗心靈:
良好的外部形象;
豐富的氣質內涵;
完滿的人格魅力;
無私的奉獻精神;
健康的心理素質。
4、探索科學方法:
辨證施教的教育方法;
民主科學的管理方法;
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
5、發展全面能力:
深刻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
慎密有方的組織管理能力;
機智靈敏的應變能力;
沉穩冷靜的自製能力;
生動藝術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有正確的理念:
1、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遵紀守法,以身立教;
忠誠祖國,堅守價值;
人格健全,道德高尚。
2、公平公正,師生平等:
沒有差生,只有差異;
沒有尊卑,只有平等。
3、以人為本,素質第一:
關愛學生,寬嚴有度;
維護尊嚴,授業傳道;
控制情緒,開闊心胸。
4、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立足平凡,追求卓越;
清貧守節,拒絕庸俗;
孕育鮮花,甘做綠葉。
三:有正確的角色定位:
1、班主任的表層角色:
學校德育的落實者;
日常事務的管理者;
學生學習的幫助者;
學生健康、安全的護衛者;
家庭教育的指導者。
2、班主任的深層角色:
教育團隊的協調者;
學生心靈的導航者;
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道德行為的示範者;
民族精神的傳承者;
健康生活的引領者。
四、班主任技能:
1、制定班級工作計劃
保證計劃的可操作性;
和學校工作保持一致;
要通過民主程序確認。
2、實施計劃和調整班級工作計劃
深入了解學生,足勤,目勤,口勤,手勤,腦勤。
堅持微調性簡易性實用性原則調整班級工作。
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3、構建和諧班集體
(1)、選拔培養班幹部,加強團隊建設
遵循公平競爭、民主選舉、指導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示範性與訓練性相結合、實用性與合理性相結合、民主性與制度性相結合的原則
(2)、建設班級文化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搞好班級(教室)環境布置;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培養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責任感,誠信;
班級制度文化建設:規章制度、公約、紀律等培養學生法制意識和法治精神,養成遵紀守法的自覺性。(班級文化建設必須結合本班實際,依靠學校、家長、社會和其他老師的配合與支持。)
(3)、開展德育活動課與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在思品課和班會課上,選取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4)、構建班級家庭社區教育網路
學校與家長: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通信聯絡等。學校與社區:建立固定活動場所,建立校外輔導站,與校外教育機構聯系。
(5)、構建學生和諧生活
a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輿論宣傳,加強認識;制定規范,強化行為;反復糾正,形成自然。
b構建學生健康心理:有清醒的自我意識;愉快的接納自己;良好的注意品質;良好的思維品質;珍惜友誼,樂於與人溝通;強烈的上進心;堅強的意志;勇敢的精神;同情、感恩、責任和愛。
c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需要和興趣;通過誘導,遷移和提問等方式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
d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對身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傳授必要的健康知識;培養良好的健康習慣;協助體育老師上好體育課。
e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注意評價內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