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老師幼帝

老師幼帝

發布時間: 2025-04-23 03:16:58

⑴ fgo裡面的孔明是fate/zero裡面的韋伯嗎孔明怎麼成了幼帝的老師了呢

fgo裡面的孔明是fate/zero裡面的韋伯,兩個人是同一人。諸葛孔明並非以自身的形象,而是以人類的軀體作為容器召喚至現世,認可韋伯後孔明的靈魂陷入沉睡,因此是以韋伯·維爾維特(埃爾梅羅Ⅱ世)的形象出現於大眾眼前。

當他回到時鍾塔之後,成為了講師,而亞歷山大有很強的求知慾,兩人就自然而然的變成了師生關系。

(1)老師幼帝擴展閱讀:

角色經歷:

1、早年經歷

韋伯是維爾維特家族第三代的魔術師。

不過,初代的祖母只是某個魔術師的情婦,只在枕邊細語時習得初步的魔術,第二代的母親也只是「要好好珍惜媽媽重要的回憶」這種程度的覺悟繼承了魔術,所以真正認真去探求魔術的,是由韋伯這代才開始,因此不管是魔術迴路的數量或魔術刻印的品質都極為粗劣。

因為母親對魔術師社會的階級制度十分感冒的關系,對於作為老師認真教導兒子一事表現出難色,不過韋伯對魔術極為憧憬,後來在兩親病逝之後、散盡家產湊足入學資金,身無分文的進入時鍾塔。

2、偷取聖遺物

韋伯·維爾維特參加第四次聖杯戰爭並無具體的願望,僅是想得到眾人的承認。維爾維特家族作為魔術師的血統僅三代,這對於魔術師而言是絕對的劣勢。魔術師的魔術迴路很大程度上由血統決定,代代相傳的魔術刻印的強度在一般情況下和傳承的代數成正比。

而韋伯·維爾維特正對魔術界這種「血統優劣論」的世界觀有著強烈的不滿,並藉此花費數年時間寫成論文。但他的導師,被稱為「天才」的肯尼斯·埃爾梅羅·阿奇博爾德只是掃了一眼便將論文撕毀

這件事極大的刺激了韋伯的自尊心,成為了其參加第四次聖杯戰爭的起因,在偶然的機會下,韋伯在偶然受人委託給肯尼斯教授送貨時刻意偷走肯尼斯准備好的英靈遺物,找人借旅費和飛機票前往冬木市,召喚出了Rider——「征服王」伊斯坎達爾。

⑵ 康熙的資料

康熙
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是大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的第三子,後被封為皇太子,繼而即位為大清之君。康熙皇帝八歲登基,十歲喪母,在其祖母孝庄太後的教導下長大成人。他雖年幼,卻年少老成,十六歲便鏟除了鰲拜,繼而平定三藩,穩定了西南邊陲;他收復台灣,擴大了大清的版圖,他討伐准格爾葛爾丹,更加穩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康熙皇帝在位61年,憑借其聰明才智以及愛民之心,不僅將中國的版圖擴張,更重要的是,為中國的老百姓創造了一個和平盛世。康熙皇帝,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大事年表
順治十八年 (1661年 辛丑) 正月初二日,順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起草遺詔。初七日,逝於養心殿。遺詔中對十八年的朝政進行檢討,共有十四項罪責。遺詔立第三子玄燁為太子,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輔佐年僅八歲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頒行遺詔於全國。初九日,玄燁即皇帝位。
二月移順治帝梓宮於景山壽皇殿。裁撤十三衙門。誅殺內監吳良輔。設立武備院,專門製作收藏宮中所用軍械及陳設器物。詔令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隸內務府。
三月 為順治帝上尊謚「章皇帝」,廟號「世祖」。
四月 以一等阿達哈哈番侍衛傅達理隨葬順治帝,予祭葬,謚忠烈。 鄭成功收復台灣。江南蘇、松、常、鎮四府發生奏銷案。 六月罷內閣,復內三院。
十一月 康熙帝親祀於圜丘。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廟。
十二月 平西王吳三桂率大軍入緬,緬甸人執明永曆帝朱由榔以獻。宗人府進《玉牒》。
是年為防內地民眾與鄭成功抗清勢力聯系,實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分別內遷三十里至五十里,並盡燒船隻,片板不準下海,此即「遷海令」。

康熙元年(1662年 壬寅)
二月 鄭成功接受荷蘭侵略者揆一投降。
三月 以滇南平,告廟祭陵,大赦天下。尊世祖山陵為孝陵。
四月 加上太祖、太宗尊謚。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父子於昆明。鄭成功逝。
五月 夏至,康熙帝親祭地於方澤。
八月 宗人府、禮部遵諭議王、貝勒、貝子等有願撫養女者,奏准撫養,隨養父母升降。
十月 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尊皇後為仁憲皇太後,母後為慈和皇太後。
十一月 吳之榮告發庄廷鑨私修《明史》。

康熙二年(1663年 癸卯)
二月 慈和皇太後佟佳氏逝。
三月 庄廷鑨《明史》案發生。
五月詔天下錢糧統歸戶部,部寺應用,俱向戶部領取,著為令。為慈和皇太後上尊謚孝康熙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後。奉移世祖梓宮往孝陵,奉安地宮。
六月 葬世祖章皇帝於孝陵,孝康皇後、端敬皇後與之合葬。
十一月 改造福陵、昭陵地宮成,奉安太祖、太宗寶宮。

康熙三年(1664年 甲辰)
四月 鰲拜奏內大臣費揚古之子侍衛倭赫擅騎御馬,費揚古怨,被籍家棄市。詔令工部織染局歸內務府。

康熙四年(1665年 己巳)
二月 御史董文驥疏言大臣更易先皇帝制度,非是,宜一切復舊。
三月 修繕歷代帝王廟。輔政大臣議欽天監官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罪。
七月 以太皇太後懿旨,聘輔臣索尼孫女、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為皇後,行納采禮。
九月 冊立輔臣索尼之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後。
十月 康熙帝首至南苑校射行圍。

康熙五年(1666年 丙午)
正月 輔臣鰲拜與蘇克薩哈因換地相爭,自此鰲拜專權。
三月 輔臣索尼請皇帝親政,留中未發。
十一月輔臣鰲拜以改撥圈地,誣告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連等罪,逮捕下獄。而輔臣中的索尼年老,遏必隆軟弱,蘇克薩哈望淺,俱不能抗拒鰲拜。
十二月 鰲拜矯旨殺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

康熙六年(1667年 丁未)
正月 封世祖第二子皇兄福全為裕親王。
四月 加索尼一等公。
六月 內弘文院侍讀熊賜履上疏,陳述當朝滿漢矛盾尖銳、制度廢弛。
七月康熙帝親政,御太和殿受賀,加恩中外,大赦。始御乾清宮聽政。命武職官一體引見。鰲拜殺蘇克薩哈及其子。賜遏必隆、鰲拜加一等公。
九月 命修《世祖實錄》。康親王傑書議蘇克薩哈罪。
十一月 冬至,祀天於圜丘,奉世祖章皇帝配享。

康熙七年(1668年 戊申)
正月 建孝陵神功聖德碑。加鰲拜、遏必隆太師。
九月 康熙帝將巡邊,侍讀學士熊賜履、給事中趙之符疏諫。康熙帝止行,仍令遇事直陳。
十二月 治歷法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劾奏欽天監監副吳明烜。

康熙八年(1669年 己酉)
正月修乾清宮,康熙帝移御武英殿。此系太皇太後懿旨:「皇帝現居清寧宮,即保和殿也。以殿為宮,於心不安。可將乾清宮、交泰殿修理,皇帝移居彼處。」
二月 行南懷仁推算歷法。巡視近畿。
三月 結束清初的歷法之爭,授南懷仁為欽天監監副。
四月 幸太學,釋奠孔子,講《周易》、《尚書》。給事中劉如漢請舉行經筵,嘉納之。
五月詔逮捕鰲拜交廷鞫。是日,在鰲拜入見時,侍衛以撲擊之戲抓捕之。自此,設善撲營,以近臣領之。王大臣議鰲拜三十大罪,當誅族。康熙帝詔令以其屢立戰功,免死拘禁,其黨班布爾善等伏誅。奪遏必隆太師、一等公。詔永停圈地,今年已圈者給還。
六月 詔宗人有罪,不忍開除宗籍,自順治十八年以來被削宗籍者,由宗人府詳察以聞。
七月 詔復被鰲拜誣罪的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原官,並予謚。
十月 盧溝橋成,上為文勒石。
十一月 太和殿、乾清宮成,上御太和殿受賀,入居乾清宮。

康熙九年(1670年 庚戌)
正月 祈谷於上帝,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配享。起遏必隆公爵,宿衛內廷。
五月 加上孝康章皇後尊謚,升祔太廟。
七月 奉祀孝康章皇後於奉先殿。
八月 詔都察院糾察陪祀王大臣班行不肅者。康熙帝奉太皇太後、皇太後首謁孝陵。
十月 頒《聖諭》十六條。改內三院為內閣,復設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大學士。諭禮部舉行經筵。

康熙十年(1671年 辛亥)
正月 封世祖第五子常寧為恭親王。
二月 命編纂《孝經衍義》。
三月 告誡年幼諸王讀書習騎射,勿恃貴縱恣。設置日講官。
四月 命續修《太祖聖訓》、《太宗聖訓》。詔宗人閑散及幼孤者,量予養贍,著為令。始行日講。
九月以寰宇統一,告成於太祖太宗陵。奉太皇太後、皇太後啟鑾。謁福陵、昭陵。幸盛京,御清寧宮,賜百官宴。遣官祭諸王諸大臣墓。

康熙十一年(1672年 壬子)
二月 康熙帝至先農壇首次行耕藉禮。朝日於東郊。
五月 《世祖實錄》編纂完成。
十一月 康熙帝幸南苑,建行宮。
十二月裕親王福全、庄親王博果鐸、惠郡王博翁果諾、溫郡王孟峨疏辭議政,允之。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岳樂疏辭議政,不許。

康熙十二年(1673年 癸丑)
正月 幸南苑,大閱八旗將士。此後或行大閱於盧溝橋,或玉泉山,或多倫諾爾;地無一定,時間亦不以三年為限。
二月 上御經筵,命講官日值。賜八旗官學翻譯《大學衍義》。
三月 平南王尚可喜請老,許之,以其子之信嗣封鎮粵,不許,令其撤藩還駐遼東。
六月 禁止八旗以奴僕殉葬。
七月 命重修《太宗實錄》。吳三桂、耿精忠佯請撤藩,以揆朝旨。
八月試漢科道官於保和殿,不稱職者罷。遣官分至雲南、廣東、福建,進行撤藩。諭禮部:祭祀大典,必儀文詳備,乃可昭格。命其考察古禮斟酌議定。
九月 諭總管太監考察各宮太監勤惰情況。
十一月 吳三桂殺巡撫朱國治,舉兵反叛。
十二月吳三桂反對撤藩叛亂,訊傳京師。執其子額駙吳應熊下獄。詔削吳三桂爵,宣示中外。京師民楊起隆偽稱朱三太子以圖起事,事發,楊起隆逃逸,其黨被誅。此為「朱三太子案」。罷漢官參與祭堂子之禮。

康熙十三年(1674年 甲寅)
正月 封世祖第七子隆禧為純親王。
二月 廣西將軍孫延齡叛。太皇太後頒內庫銀犒賞平三藩前線將士。欽天監新造儀象成。
三月 耿精忠叛,執總督范承謨,並邀台灣鄭經助攻。
五月 皇後赫舍氏因難產逝於坤寧宮。康熙帝為此輟朝五日,親送大行皇後梓宮於北沙河鞏華城殯宮。
六月 定以內務府大臣領三旗包衣護軍營負責宮門守衛及扈從、執燈、引導等事。
十二月康熙帝擬前往親征三藩叛亂,王大臣以京師為根本重地,且太皇太後年事已高,力諫乃止。提督王輔臣在陝西策應三藩叛亂,殺經略莫洛。

康熙十四年(1675年 乙卯)
四月 以上諭確立經筵的形式為侍臣進講,然後皇帝復講,互相討論以達到對經義有所闡發。
閏五月 幸玉泉山觀禾。
九月 康熙帝首謁明陵,致奠長陵,遣官分祭諸陵。
十一月 復設詹事府官。
十二月 立皇子胤礽為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頒詔中外,加恩肆赦。

康熙十五年(1676年 丙辰)
正月 以建儲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徽號。因軍需浩繁,民力唯艱,暫停仁孝皇後陵寢建造之工。
十月 康熙帝命講官進講《通鑒》。耿精忠勢窮而降,三藩叛域浙、閩、陝漸次平定。

康熙十六年(1677年 丁巳)
二月 幸南苑行圍。大閱於南苑,命內大臣、大學士、學士諸文臣亦俱披甲。
三月改順治年間十三衙門的相關機構分別為內務府的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營造司、慎刑司、慶豐司、上駟院,並於其下設立敬事房。詔令內務府三旗每旗編為五佐領,設驍旗、護軍參領,由驍旗參領兼管旗務。命翰林長於辭賦書法者,以所業進呈。任命靳輔為河督,整治河務。
七月康熙帝御便殿,召大學士等賜坐,論經史,間及前代朋黨之弊端,諭嚴加警戒。封世祖乳母朴氏為奉聖夫人,頂帽服色照公夫人品級。
八月冊立內大臣遏必隆之女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後,佟佳氏為貴妃,赫舍里氏為僖嬪,李氏為安嬪,章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內務府總管大臣向二十家內管佐領傳諭:宮內一應服役行走女人,凡有事進宮,公事畢即應出外,不許久停閑坐,將外間事向內傳說,並竊聽宮內事往外傳說。
九月 上發京師,謁孝陵,巡近邊。
十月 始設南書房,命侍講學士張英、中書高士奇入值。
十一月 封長白山神,遣官望祭。

康熙十七年(1678年 戊午)
正月 詔中外臣工各舉博學通才之人,以備顧問,由皇帝親試。大學士李霨等舉薦曹溶等71人,命赴京齊集請旨。
二月 制《四書講疏義序》。皇後鈕祜祿氏崩於坤寧宮,輟朝五日,謚曰孝昭皇後。
三月 吳三桂在衡州(今河南衡陽)稱帝,年號昭武。
七月 召翰林學士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入值南書房。吳三桂於衡州稱帝。
八月 西洋國王阿豐肅使臣入貢。御經筵,以《御制詩集》賜陳廷敬等。吳三桂死。頒行《康熙永年歷》。
十月 皇四子胤禛生,母為烏雅氏。

康熙十八年(1679年 己未)
正月 平定三藩之亂已取得階段性勝利,康熙帝御午門宣捷。
三月御試博學鴻詞於體仁閣,授彭孫遹等50人侍讀、侍講、編修、檢討等官。修《明史》,以學士徐元文、葉方藹、庶子張玉書為總裁。
七月 視純親王隆禧疾。京師地震詔發內帑十萬賑恤。
八月 以地震禱於天壇。

康熙十九年(1680年 庚申)
四月以學士張英等供奉內廷,日備顧問,下部優恤,高士奇、杜訥均授翰林官。命南書房翰林每日晚講《通鑒》。宗人府進《玉牒》。設武英殿造辦處。諭:凡放匠之處,妃、嬪、貴人等不許行走,待晚間放匠後方許行走。
十月 冊封胤禛之母烏雅氏為德嬪。

康熙二十年(1681年 辛酉)
正月 增置講官。
二月 皇太子胤礽就傅,以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為師。
三月 葬仁孝皇後、孝昭皇後於東陵昌瑞山陵。
七月 因平定三藩,賜宴於瀛台,員外郎以上皆與,賜采幣。
十一月 定遠平寇大將軍等率軍入雲南,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徹底平定。
十二月以三藩平定御太和門受賀,宣捷中外。加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徽號,晉貴妃佟佳氏為皇貴妃,冊封孝詔仁皇後之妹鈕祜祿氏為貴妃,晉惠嬪那拉氏為惠妃,宜嬪郭絡羅氏為宜妃,榮嬪為榮妃。頒發恩詔,賞賜宗室、外藩,予封贈,廣解額,舉隱逸,旌節孝,恤孤獨,罪非常赦不原者悉赦除之。是年,康熙帝詔見直隸巡撫於成龍,稱其為「清官第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壬戌)
正月 上元節,賜群臣宴,觀燈,用柏梁體賦詩。上為制《昇平嘉宴詩序》,刊石於翰林院。
二月 以平滇遣官告祭岳瀆、古帝陵、先師闕里。康熙帝齋戒於景山,為太皇太後祝壽。東巡謁陵,以皇太子胤礽隨從。
三月 康熙帝謁福陵、昭陵,駐蹕盛京。謁永陵。由山道前往烏拉行圍。望祭長白山。
七月 清廷以鄭氏降將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准備攻台。
九月 詔每日御門聽政,春夏以辰初,秋冬以辰正。
十月 詔重修《太祖實錄》,纂修《三朝聖訓》、《平定三逆方略》。
十二月 遣郎談、彭春偵察雅克薩情形,還奏後康熙帝決定暫不進攻,派寧古塔將軍與之對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癸亥)
二月 康熙帝初次幸五台山。
五月 設漢軍火器營。
六月 至古北口外行圍,木蘭圍獵自此始。
八月 命經筵大典,大學士以下侍班。
九月 限額魯特入貢人數。
十月 設黑龍江將軍,駐黑龍江城(今愛輝南)。
十一月 以收復台灣,告祭孝陵。
十二月 《易經日講》成,康熙帝制序文頒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甲子) 正月 命整肅朝會禮儀。首次纂修《大清會典》,自崇德元年至康熙二十五年。
二月 以薩克素兵臨雅克薩。
四月 諭講官,講章以精切明晰為尚,毋取繁衍。
九月 康熙帝初次南巡啟鑾。
十月 開放海禁。南巡途徑黃河,視察北岸諸險。
十一月南巡至江寧,謁明孝陵。回鑾時次曲阜,詣孔廟,瞻先聖像,講《日經》,詣孔林酹酒,書「萬世師表」,留曲柄黃蓋。是年,用施琅議,於台灣設府、縣等,隸福建行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乙丑)
正月諭內務府總管大臣:將皇城外三宮女子養病之吉征房移至皇城內幽靜處。諭享太廟時贊禮郎讀祝文對御名可不避。試翰詹官於保和殿,康熙帝親定甲乙,其不稱職者改官。
二月 諭滿洲家奴及太監家奴有逃走在外私自凈身者,不宜內用。
三月 康熙帝撰孔子廟碑文成,親書立碑。
四月 設景山官學,以訓練內務府三旗閑散子弟。
五月修《政治典制》。於文華殿東建傳心殿,舉行經筵前遣官於此祭先師孔子。彭春等攻雅克薩城(今俄羅斯阿爾巴津諾),俄軍勢窮約降,退居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丙寅)
正月 俄重據雅克薩。
二月重修《太祖實錄》完成。文華殿修建完成。康熙帝告祭孔子於傳心殿。皇十三子胤祥生,母為長佳氏。
三月 命修《一統志》。
七月 吏部奏定侍讀、庶子以下各官學問不及者,以同知、運判外轉。清軍圍攻雅克薩。
九月 俄沙皇彼得一世來書請和,下令撤圍。
十二月 諭:「糾儀御史糾察必以嚴,設朕躬不敬,亦當舉奏。」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丁卯)
二月 命八旗都統、副都統更番入值紫禁城。
三月 康熙帝御太和門視朝,諭大學士等詳議政務闕失,有所見聞,應入陳無隱。
四月諭纂修《明史》諸臣,修史應參照實錄,《明史》修成後,應將實錄並存於世,以便後世有所考證。
五月召陳廷敬、湯斌各試以文章。諭曰:「朕與熊賜履講經論史,有疑必問。繼而張英、陳廷敬以次進講,大有裨益。」制周公、孔子、孟子廟碑文,御書勒石。
十一月 太皇太後病,康熙帝詣慈寧宮侍疾。
十二月以太皇太後病,康熙帝親制祝文,步行祈禱於天壇。太皇太後逝。康熙帝割辮服衰,居慈寧宮廬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戊辰)
二月定宗室襲封年例。御史郭琇參奏明珠、余國柱等結黨,明珠、余國柱免職,明珠之黨遭罷免。
四月 康熙帝躬送太皇太後靈柩奉安暫安奉殿。其後起陵,稱昭陵。
九月 喀爾喀部為准噶爾部噶爾丹攻破,遷徙近邊。
十月 上大行太皇太後尊謚為孝庄文皇後,升祔太廟,頒詔中外。
十二月 建福陵、昭陵聖德神功碑,御制碑文。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己巳)
正月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臨閱河工。
二月康熙帝抵達浙江紹興,祭大禹陵,親制祭文,書名,行九叩禮,制頌刊石,書額曰「地平天成」。
三月 康熙帝至南京謁明孝陵。命八旗科舉先試騎射。
四月 康熙帝制《孔子贊序》及顏、魯、思、孟四贊,頒於學宮。
五月 頒行《孝經衍義》
七月初九日冊立貴妃佟氏為皇後。次日皇後崩,謚孝懿。派索額圖與俄國使臣會談於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
十月 葬孝懿皇後於遵化東陵。
十一月 孝懿皇後祔奉先殿。
十二月 上朝皇太後於慈寧新宮。
(以上為部分,粘不了了,給你個網址吧)
大事年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472710100bu.html

介紹:http://www.hudong.com/wiki/%E5%BA%B7%E7%86%99

⑶ 歷史上燕洵是什麼結局

這是抄作品虛構人物。
燕洵,電視劇《楚喬傳》第二男主角,由竇驍飾演。燕北世子,帝國西北兵馬大元帥燕世城之子。自小在大魏當人質,九幽台後合族被滅。
燕洵與楚喬守望相助,鶯歌小院忍辱負重籌謀多年。一朝出手攪亂風雲局勢,堪稱帝國上位者的心腹大患,終成一代梟雄燕北王。

⑷ 同治皇帝因何去世他的生活習慣怎麼樣

翻閱清朝史書不難發現,清朝歷代皇帝的子嗣數量呈現出一種逐漸下降的趨勢。與康熙、乾隆動輒十幾個皇子相比,身處清朝中後期的咸豐僅與當時還是嬪妃的慈禧太後只有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繼承皇位的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
眾所周知,這位同治皇帝6歲開始登基,可19歲便因病早亡了。對於他的死,眾說紛紜,有2種說法比較流行:一種是官方記載,死於天花;另一種是野史說法,死於梅毒。
一國之君,帝胄之命,乃「生物之主,興益之宗」,這些帝王擁有全天下最好的資源,在外人看來是風光無限的職業,崇高的地位,享受著常人難以企及的榮耀待遇。只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皇帝也是普通人,他們往往也承受著形形色色的壓力、考驗和誘惑。
而這位早逝的同治皇帝,就因肩負著巨大的壓力,才讓自己一度留戀風塵。不曾想,這卻成了他短命的重要原因。
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當古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出身時,往往就會背負巨大的家族和社會壓力,他們解壓的方式除了買醉,便是流連於煙花柳巷之中。普通人如此,可這位同治皇帝的死,竟然也與此有關,不免讓人心生疑惑。
01
身為獨子,備受榮寵
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愛新覺羅·載淳降臨,這是咸豐皇帝的第一個皇子。在其之後,咸豐又得了一個小皇子,只是不幸夭折了,也就是說,載淳成了咸豐帝唯一的兒子,載淳也就是日後的同治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子承父業傳承製度之下的封建帝王。
兒子的降臨,讓咸豐皇帝和還是懿嬪身份的慈禧喜出望外。對於咸豐皇帝而言,有了兒子,就意味著大清的香火不會斷;對於還是嬪妃的慈禧太後而言,則完美實現人生第一個「三級跳」:由懿嬪被晉封為懿妃、懿貴妃,最終在咸豐死後成為太後。要知道,這個「華麗轉身」對慈禧的後半生太重要了。
作為未來的儲君,咸豐必須給到兒子最好的教育。咸豐讓大學士彭蘊章推舉一位儒士進宮授課,彭蘊章推薦了曾經的進士李鴻藻,李鴻藻因此成為了載淳的第一位授業老師。
作為帝師,李鴻藻自然盡心竭力。但不得不承認,載淳沒有什麼天賦,也不勤奮。咸豐本以為隨著孩子長大一點會有所改變,未曾想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早早出了問題。
1861年8月22日,31歲的咸豐皇帝因病而亡,6歲的載淳不得不繼承皇位,是為同治皇帝,他是大清的第10位皇帝。
咸豐的離世,對於這位幼帝來說,身為母親的慈禧自然對其關懷備至,幾乎稱得上是百依百順。在這樣的環境中,小載淳迷上了蹴鞠和蹶張(弩箭),終日嬉戲玩鬧地度過了童年。或許正因如此,同治皇帝的童年倍受寵溺,因此染上了一些不良的生活愛好。
咸豐去世後,慈安、慈禧兩宮太後正式開啟了「垂簾聽政」模式。同治皇帝的天資並沒有清朝前幾位帝王那麼好,又沒有在父親的庇護下把潛力挖掘出來,面對權力掌控欲極強的慈禧母後,同治帝不免表現出唯唯諾諾的性格。
我們知道,按照清朝慣例,少帝14歲便可以親政,但由於慈禧對權力的渴望和把控,直到17歲時,同治皇帝才開始了親政。只可惜,19歲時,同治皇帝便一命嗚呼了。不禁要問,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02
沉迷聲色,難抵誘惑
同治皇帝登上皇位沒有經歷過生死角逐,相比較那些為了皇位不惜兄弟相殘的慘痛經歷,同治皇帝這個皇位是水到渠成。
可是,這種「順利」並沒有實際意義,很明顯,晚清江山都被慈禧一手掌控,所以生活在慈禧陰影里的這個「透明」皇帝,沒有任何話語權。那麼,同治皇帝究竟為什麼會早亡?前文有述,這和他一貫的生活習性分不開。
不管正史還是野史,同治皇帝的死,與他「尋花問柳」有著直接關聯,這是不爭的事實。事實上,載淳一開始並沒有這個不良嗜好。
自從同治皇帝登基以來的十多年裡,由於慈禧掌控朝綱,導致載淳並沒有真正意義上接觸朝政,所以他終日里只能和宮女太監們廝混,生活作風更是如江河日下。在一些太監的蠱惑下,年紀輕輕的同治皇帝甚至開始沉迷聲色,完全不愛惜自己的身體。
《檐醉雜記》中記載,同治有一次又穿著便服跑出去玩,在宣德樓遇見了王慶祺。王慶祺歌唱得非常好聽,同治龍顏大悅,就把他提拔上來。作為寵臣,王慶祺不思報效國家,專門搞一些歪門邪道,他偷摸給同治獻上一些「少兒不宜」的圖冊,同治因此受到「啟蒙教育」。
因為沒有人約束,同治帝漸漸深陷其中。在娶了慈安太後介紹的皇後阿魯特氏之後,同治皇帝有所收斂,因為阿魯特氏雍容端莊,文才極佳,皇帝對她十分喜愛,夫妻感情十分融洽。但慈禧卻對她十分討厭。
慈禧認為,作為皇帝,不能獨寵皇後,對於那些嬪妃也要「雨露均沾」。其實慈禧這么考慮,有2個原因。一是源於她自己選中的皇後富察氏沒能封後,心有不甘;二也是怕慈安太後與同治皇帝聯手,漸漸勢大。因此,慈禧就不斷地強迫兒子去親近慧妃富察氏,疏遠皇後。
有礙於母親慈禧的威嚴,同治皇帝整日鬱郁寡歡,更激起了他內心深處隱藏的叛逆心理。當他與自己的堂兄弟載澄混熟後,事態變得愈發嚴重。載澄與同治皇帝不同,他不僅可以自由出入皇宮,還能夠隨心所欲地出入煙花柳巷。由於兩人年齡相仿,不知天高地厚的載澄經常入宮把宮外的見聞分享給同治皇帝,最終這位「損友」徹底把同治皇帝引上不歸路。
不難理解,貴為皇帝,只要他願意,宮中的佳麗是任他挑選的,可他卻偏偏不喜歡在宮中玩樂,可見同治帝作為一個傀儡皇帝的「身心俱疲」。
03
因病早逝,死因成謎
據《清朝野史大觀》描述,身為恭親王的世子,有貝勒之尊的載澄從小就接受過正規教育,文武兼修。可他並沒有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反而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花花太歲,十分迷戀女色,尤其享受混跡於煙花柳巷的感覺。在載澄鼓動下,同治皇帝便開始偷偷溜出紫禁城,找地方發泄苦悶情緒,很快,他依賴上了這樣的生活。
朝中群臣知道此事後,昔日的恩師李鴻藻等大臣紛紛上書規勸皇上,同治皇帝不但充耳不聞,反而激起了少帝內心的抵觸情緒。他不再去著名的青樓,而是暗自去尋找暗娼解悶。或許就是這樣的無節制生活,讓他透支了身體,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他的死亡。
對於同治皇帝而言,宮外的生活遠離了母親慈禧太後的管控,不管是麻木的還是發自肺腑的,總之是難得的快樂時光,這或許才是他最想要的。再者,他要用自己的行徑去對抗慈禧的威逼。只是同治皇帝顯然不懂得「色是刮骨刀」的道理,他已深陷溫柔鄉中而難以自拔。
不論是誰,長此以往,身體自然吃不消,即便貴為九五之尊,也沒有辦法能夠抵禦病毒的入侵與肆虐,何況當時的醫療水平極差,即便慈禧當時找來了全國最好的醫生,也回天無術。

熱點內容
拍照翻譯英語文章 發布:2025-04-23 06:46:43 瀏覽:431
語文就在我身邊 發布:2025-04-23 06:40:32 瀏覽:757
建築英語 發布:2025-04-23 06:34:59 瀏覽:589
高中英語視頻課 發布:2025-04-23 06:13:06 瀏覽:568
義務老師 發布:2025-04-23 06:11:07 瀏覽:405
廚師舞蹈視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4-23 05:52:09 瀏覽:347
水母老師 發布:2025-04-23 05:39:33 瀏覽:589
理科數學課本 發布:2025-04-23 05:39:25 瀏覽:567
軍浩老師 發布:2025-04-23 05:11:02 瀏覽:823
丙肝怎麼傳染的 發布:2025-04-23 04:44:25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