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
你好,幾點建議供你參考:
1.經常反思,積極總結,不斷積累。反思型教師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會思考,就像聰明的學生一樣,總愛問為什麼。工作中遇見好的不好的他們都會想如果是我將會怎樣做,而且習慣寫教學小結,積極主動對工作中出現的得與失進行反思,這樣不斷積累,長此以往,慢慢他們的教學經驗和能力就不斷提高了。
2.職業的幸福感來源於自我認同、自我調整、自我培養。在工作中,你首先要喜愛幼師這份工作,喜歡跟幼兒在一起,喜歡跟他們打交道,這就是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的認同。
當然,任何工作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出現了許多的不如意不要著急,要學會自我調整,包括心態、工作的方式、與小朋友們溝通的方法等,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改進。
還要學會學習,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培養的過程,我們需要不斷長大,不斷提高,不斷了解新的知識、信息、形勢,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人溝通,才會擁有職業的幸福感。
希望對你有幫助。
B.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大陸愛情片是哪部為什麼
必須是《大話西遊》,一部痛徹心扉的喜劇,大笑,流淚,然後是沉默。「他好像一條狗啊。」夕陽武士看著城牆下那落寞的背影笑著說。鏡頭越拉越遠,那個扛著金箍棒的猴子留下孤獨的背影。師徒四人漸行漸遠,消失在大漠的盡頭。向著夕陽,意味深長,大悲大傷。
看了N+1遍的《大話西遊》,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就像經歷一場愛情,從無知、懵懂,到頓悟、刻骨。不再是笑的沒心沒肺,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感遍布全身,抽搐、無奈、悲哀。彷彿被抽離,靈魂無處安放,不知所向,天地蒼茫。
飛蛾就那麼傻。
(文/電影悵客)
C. 論文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與提高的基本思路
被一個不妙的結尾掃了興,豈不可惜!結尾除了要服務於文章的內容和中心外,還得受「開頭」的制約,這樣說來,結尾就更難寫了。人們稱好的文章的結尾為「豹尾」,從中考作文來看,雖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結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結尾簡練、生動、恰到好處。
D. 幼兒園年輕教師如何培養,你怎麼看呢
新世紀的教育呼喚更為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年輕教師作為其中的特殊群體,其專業化成長更應受到關注。那麼,如何讓年輕教師盡快成長呢?我園嘗試運用“零”理念,在年輕教師培養工作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導”,精神塑造零空乏
教育意識和職業信念是教師工作的內驅力,也是年輕教師成長的關鍵要素。我們以一個“導”字為准繩,加強對年輕教師的精神塑造,以喚起她們的職業自豪感、幸福感。
每學期開學,我們以“座談會”、“信息交流會”、“談心會”、“演講會”、“經驗介紹會”等形式對年輕教師進行理想教育,傳遞給她們這樣的信息——工作著是美麗的,幼兒園為你的存在而驕傲,激勵年輕教師成為令幼兒園感到驕傲的人;
“信”,賞識使用零顧慮
心理學研究表明,領導敢於放手,以信任的眼光讓員工做從未做過的事、干從未乾過的工作,他們的興趣、膽略、能力、工作熱情會迅速得到提高,這就是:賞識+使用=培養。
“嚴”,業務管理零隨意
在業務活動要求上,對年輕教師我們嚴格要求,決不遷就。日常工作中,我們採取多種方式督促教師的成長,如推門聽課、教養工作檢查等,發現問題及時交換意見,實事求是地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多提建設性意見。
E. 幼兒教師怎樣在自身的發展中創造幸福
教育是幸福的事業, 教育過程本身就是追求幸福和創造幸福的過 程。 幼兒教育是幸福的職業, 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就是幼兒教師在 工作中, 由於工作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稱心如意, 由於在工作中實 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目標, 從而獲得了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感。 幼 兒教師培養的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她們被譽為「幼兒的第二任母 親」、 「托起太陽的人」,幼兒教師擁有其他任何職業所無法享受到 的幸福。 二、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那麼, 是什麼原因導致幼兒教師幸福感的確實呢?通過調查發現 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職業因素 1. 高期望、低獲得——教師角色被「神化」 從古至今, 教師的職業一直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無論 是古代的「傳道、授業、解惑」,還是當今培養新一代人才,無不體 現出教師的神聖和偉大。教師一度扮演著「聖人」的崇高角色。人們 把教師的職業神聖化 , 把教師這一職業認為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 業。 有人把教師比做春蠶、 蠟燭、 園丁、 船夫等等。 這樣的角色定位 , 就容易把教師的一般需要認為是教師的額外需求 , 當成教師的貪婪 需求。 管理者、家長及社會大眾對教師的角色期望更是越來越理想化。 然而在當今多變的社會里,價值趨向多元化,家長、學生及社會各界 對教師的期望也日漸分歧。 學生希望教師能夠亦師亦友, 而有的家長
F. 護士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護理學的就業前景是非常好的,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所以護理這方面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就業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
護士
總的來說,基於我國的國情,只要把專業學好,護理專業的學生真不愁就業問題。
G. 如何提升幼兒教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一、當前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現狀 南師大束從敏碩士使用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方法,調查了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狀及成因。其主要研究對象是安徽某地90名幼兒園教師,調查結果顯示:50.0%的教師在工作中只能偶爾體驗到幸福。走近幼兒園老師,你會發現她們經常疲憊、容易生病,心裡充滿了焦慮、自卑;最常聽到的就是:「煩死了」「累死了」「不想幹了」,有些老師不會調整自己的心情,還會把這種情緒發泄到工作中,對工作倦怠,與同事相處不融洽、對孩子發火,甚至體罰孩子等等。可見,幼兒教師的從業體驗已不容樂觀。 二、如何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幼兒教師是培養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是發展幼教事業的主力軍,她們的職業幸福感決定了幼兒園的發展、教育的質量,也會間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提高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引導教師合理認識自身行業 每一種工作都有自身的價值,不同的理解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體驗。在當今社會中,有些人認為幼兒工作者就是每天唱唱歌、跳跳舞,或者是照顧幼兒的「保姆」,幼兒教師的地位處於一個較低的層次,再加上近幾年來,個別幼兒園出現了一些「虐童」事件,讓人們對幼兒教師產生了一定的誤解。以上這些,對有些心理素質不好的幼兒教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她們認為幼師這個行業不受人尊敬、被人看不起。認為自己的職業平淡無奇,並對這種職業產生輕視心理,或者覺得他人的職業好,羨慕不已。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應該定期開展各類學習講座,利用平時日常談話的契機,引導教師認識幼兒教育價值的獨特之處;定期開展「師德演講比賽」「老師辛苦了」「感恩教師」等活動,強化教師的職業意識,使教師感覺到自己的職業是光榮的,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是自豪的。 (二)建設人性化的管理氛圍 幼兒園教師是幼教事業的耕耘者,是各項工作的主力。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理解他們,幫助他們,不僅是管理者的職責,也是做好幼兒園各項工作的前提條件。 1、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寬松和諧、民主自由地人文環境有利於教師的穩定性,也會讓教師對工作產生幸福感。具體講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建立良好人際的關系。領導和教師之間要能夠開展平等的對話,要以個人魅力感染、號召、鼓舞、影響教師。作為管理者,要善於發現每位教師的閃光點,接納、理解教師的缺點。其次,要加強溝通。溝通能加強相互理解,能營造一種舒暢的心理環境。管理者想做什麼、做了什麼、為這么這樣做,要適時地通過各種渠道讓教師了解,這樣才能得到教師的支持;教師想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意見或者困難,管理者要及時的去聽取,盡量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創造一種寬松、民主、融洽的氛圍,讓教師開心、滿意地工作。 2、明確工作職責,合理安排工作量 國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任務繁重,完成任務的時間太緊,班額過大,文案工作過多,任務超出教師的能力和范圍等,都會給教師造成過大的工作壓力,形成「角色超載」現象。任務明確不僅有利於避免教師職業角色的混亂,避免其職業倦怠,還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兒園應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職責清晰、分工明確,在充分考慮教師的職責范疇、能力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和工作量,為教師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對於一些臨時或緊急的任務,也應與教師進行必要的溝通,爭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同時做好與其他任務的協調工作。 3、提倡教師勞逸結合 一個人超負荷的工作,不但不會高效率的完成工作,還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和很多負面的情緒,幸福感缺失,長此以往,對身體也會成一定的傷害。所以,作為管理者,不能一味的要求教師埋頭苦幹,拚命工作,而要提倡教師勞逸結合,科學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同時,也不能過多佔用教師的業余時間。 (三)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 一個人的幸福感來自於自己內心的感受。生活中,之所以有人總覺得自己生活的不幸福,是因為過分的強調了自我。總是埋怨、指責、不滿,會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很糟糕,自然,是沒有幸福感而言的。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定期開展關於心理健康咨詢、心理健康講座,同時做一些「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讓教師多了解社會、正確看待社會問題。關心教師生活,要不斷地深入到教師中,對教師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當教師遇到困難時,幼兒園要盡最大努力給予幫助,對教師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關心。要豐富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多組織教師進行文體娛樂活動,使教師的緊張情緒得到宣洩,使教師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化解種種不良情緒,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 (四)促進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 自我價值的實現能給人帶來無限的內心滿足和幸福感,專業發展是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的源泉。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應該根據教師的不同能力、性格、經驗及工作需要,進行人員調整,採取「全盤考慮、統一安排、合理調整」的辦法,給教師發展的最佳位置, 做到人盡其才,各盡其力。 首先,要開展豐富的教研活動,讓教師參與課題研究來提高他們專業素養,帶動教師的教研熱情和教研水平,採用多種方式引導教師成為教研的參與者。 其次,要鼓勵教師之間開展教學互助,共同分享教學感受。組建骨幹教師與新教師一對一形成師徒關系,讓新教師到骨幹教師課堂聽課,徒弟上匯報觀摩課,由指導老師進行指導和點評。同時,還可以組織教師之間互相觀摩各項活動,如早操、教學活動、環境布置等,並當場組織點評,使大家更直觀地學習更好的幼兒教育的方法,提高業務水平。 最後,要鼓勵教師自我修養。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堅持寫教育隨筆,及時記錄工作和學習中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促使他們思考,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同時鼓勵教師開展自學,進修,讓教師們在學習與思考中用新的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改進自己的行為。 (五)採取適當措施,防止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以及隨後的消極影響已經讓老師們戰戰兢兢,工作時不敢放手(甚至正常的體育活動也不敢開展),下班後心弦也無法放鬆。幼兒園管理人員要有憂患意識,一方面要積極防範,把各種傷害事件堵在門外。要有安全意識,防患於未然,為兒童的健康成長、為教師的工作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如房屋、器械要專人負責,定期檢查有無損壞或者存在安全隱患;另一方面要為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善後准備。幼兒園的管理者要加強法治理論學習,增強法律意識,為每個入園的孩子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出現安全事故時,要冷靜、全面的處理問題,及時幫助教師解決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減輕教師心理負擔。 (六)不斷提高教師的待遇 幸福不是單純的精神體驗,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而物質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基礎。幼兒教師待遇低的現實已經為社會各階層普遍認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要依法落實幼兒教師的待遇與地位。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應該在工資待遇、福利、工作環境等方面對於教師作出適當合理的滿足,緩解教師的不滿和倦怠,為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創造條件。 幸福感是一種狀態、一種感受,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不能告訴,不能復制,也不能灌輸,它只能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滋生、膨脹。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要了解教師的工作狀態,關注教師的心聲,減輕教師的負擔,促進教師的職業幸福,使教師能更科學、更合理地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 想知道更多關於的教師信息的資料可以關注中公教師網:http://www.zgjsks.c
H. 幼兒園男性教師生活幸福感的個案研究
職業感受是從業者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觀感覺和體驗。增強教師積極的職業體驗,是幼兒園園長和各級幼教管理人員應該放在心上的一件大事。
職業感受是從業者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觀感覺和體驗。它反映著從業者職業生活的狀況。就教師而言,他們的職業感受對他們所從事職業的認同感、工作態度和職業行為都有直接的影響,因而對幼兒園和幼兒教育的管理者來說,了解教師的職業感受及其形成的原因,努力增強其積極正向的感受,降低其消極體驗,顯得至關重要。
一、幼兒教師的職業感受現狀教師的職業感受可以從職業幸福感和職業倦怠感兩個角度來考查。
前者是指教師在所從事的工作中,需要獲得滿足、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發揮自己的潛能並伴隨著力量增長所獲得的持續快樂體驗;後者是指教師因不能有效緩解由各種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壓力,或深感付出與回報不對等而表現出的對從事職業的消極態度和行為。它們分別從正、負兩個角度反映人的職業感受。
(一)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感
國外的大量研究資料表明職業倦怠感最容易發生在助人行業的從業者身上。教師職業作為一種典型的助人行業,自然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現象。教師的職業倦怠不僅危害個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際關系,更會影響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發展,使學生成為「最終的犧牲者」。因此,近年來,國際范圍內,人們在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也十分關注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在我國,「職業倦怠」一詞近兩年才開始出現在研究者的筆端,但在職場中這一現象已非罕見。不時出現的教師失范行為,職業倦怠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
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生理心理方面。這方面的表現最為明顯。
88.5%的被調查者感覺自己經常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86.7%的人總在擔心出事故;65%的人反映自己常感煩躁,常希望能一個人安安靜靜呆一會兒。
2.個人生活方面。
63.8%的被調查者認為工作占據了自己很多原本應該享有的閑暇時間;47.3%的人感到自己在家裡的脾氣開始變壞;55.9%的人常常為一點小事對孩子和家人發火。
3.工作方面。
65.6%的被調查者反映自己上班時常常盼望著下班,以便找地方放鬆一下,以緩解工作帶來的緊張情緒;71.0%的人表示下班後根本不願再提工作上的事;48.4%的受試表示不時有離職的念頭;26.9%的受試後悔當初選擇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部分人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還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總之,調查結果表明,北京市幼兒教師的職業態度和從業體驗值得我們高度關注。職業倦怠已經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而疲憊感和對事故的擔憂,更是成為困擾絕大多數幼兒教師(85%以上,包括「基本無倦怠」的教師)的突出問題。可能有人對這類研究不認同,懷疑問卷題目起到了誘導教師發泄不良情緒的作用。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通過收集教師在網上自由發表的意見,從中了解其工作感受的研究。由於網上發帖使人有一種心理安全感,能夠說出平時不敢說或不便說的困惑和煩惱,故可以認為它能夠反映教師的真實想法和感受。上海學前教育網06論壇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11月1日上所發的有效帖子616份,發現其中有426份涉及工作負擔過重的問題,佔69.2%;直接傾訴自己身心疲憊的有304份,佔49.4%。
(二)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一般顯示:50.0%的教師工作中只能偶爾體驗到幸福。從正反兩方面進行的三個研究都表明,幼兒教師的從業體驗已不容樂觀。二、影響幼兒教師職業感受的因素束從敏的研究顯示,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體驗主要來自:領導的支持與肯定(67.8%)、幼兒的天真無暇(53.3%)、家長的支持和肯定(45.6%)、工作中常能獲得成功」2.2%)。而職業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原因依次為:家長的不理解(65.6%)、工作沒有安全感和穩定感(47.8%)、工作機械繁瑣(41.1%)。梁慧娟的研究表明:在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幾類因素中,組織管理因素最為重要,其次是社會因素,職業因素、個人因素再次。
組織管理因素是指個體所在組織和管理方面的特徵,包括職業角色定位、工作量、知情權與決策參與權、待遇與專業發展機會、組織為工作人員提供的社會性支持等。從職業倦怠研究興起之初,個體所在組織的特徵和管理特徵就一直倍受關注。因為研究者發現,導致從業人員職業倦怠之首要因素一一壓力,往往直接來源於組織和管理。梁慧娟的研究也顯示:與社會因素、職業因素和個人因素相比,組織管理因素對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最大。
1.知情權與決策參與權。
眾多研究都發現,知情權與決策參與權會影響教師的職業態度和感受。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與學校有關的各項因素中,是否給予教師參與決策的機會與其職業倦怠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梁慧娟的研究也發現,教師擁有「知情權」和「決策參與權」可以明顯防止或減輕職業倦怠,因為它給教師一種「主人翁」的感受。
2.專業發展機會。
專業發展機會與教師的職業態度有密切的關系。Farbe(1991)指出,教師在學校獲得的專業發展少,是導致其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梁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在組織因素中,專業發展機會對職業倦怠的直接影響最大。教師享有的專業發展機會越多,其職業倦怠感相應就越低。道理很簡單:一方面,它使教師感到自己在所在專業領域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使教師感到組織和管理者的期望和重視,而這一點,恰恰是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第一位因素。
3.工作量。
國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任務繁重,完成任務的時間太緊,班額過大,文案工作過多,任務超出教師的能力和范圍等,都會給教師造成過大的工作壓力,形成「角色超載」現象。
角色超載可能引發兩種反應:
①質量下降或根本不完成工作。
這常常導致教師的焦慮和低自尊。
②盡力去滿足「角色」的要求。
但可能會造成教師缺乏休息時間,身心疲憊,出現家庭問題(無暇關注家人所致)。無論哪種反映,都會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梁慧娟的研究也發現同樣情況。而在張玉敏對網帖的分析中,這一點看得更為清晰。
4.角色定位。
很多研究指出,職業角色混亂及角色沖突是導致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所謂職業角色混亂,是指從業者不清楚自己的責任、權利、目標、地位和應盡的義務。這種現象往往是因其所在組織未能對其職責做出明確的規定,或者未能按規定操作而造成的。而角色沖突常常發生在從業者感到組織所提出的要求前後不一、相互矛盾或不恰當的時候。
薩頓(Sutton,1984)指出,以下情況最容易導致教師的角色沖突:
①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但卻不允許教師使用最好的教育方法和課程資源;
②要求教師負責班級的工作,但卻不給他們相應的權力;
③經常要求教師做本職工作以外的事。
不少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定位產生了極大的疑慮:「我們現在到底在忙碌些什麼呢,可能更多的是筆頭工作,得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得完成上級部門的許多的任務。可是這些形式上的、繁重的工作到底對孩子有多少幫助呢?」甚至不少教師發出「幼兒園到底是為了什麼?」「幼兒教師到底是干什麼的?」這樣的疑問。這起碼反映了目前幼兒教師角色的定位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混亂,而這種混亂又與一定的社會因素一一社會變化帶來的新要求與高期望相關。可以說,所有有關職業倦怠的研究都看到了社會變化對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研究者一致認為,近幾十年來,社會變遷及其所導致的教育改革不斷對教職業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師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固然為他們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但同時,這些要求和期望也給教師造成愈來愈大的壓力(MarkA.Smylie,1999)。而「職業倦怠」恰恰就是從業者因不能有效緩解過大的工作壓力而導致的對所從事職業的消極態度和行為。
5.社會性支持。
許多研究發現,社會支持的缺乏與其職業倦怠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高相關。Eier(1985)指出,與從事其他職業的人相比,教師很少有時間與家人、朋友進行輕松的交談;即便在同一個學校里,教師之間的教學互助和合作行為也少得可憐(Goodlad,1984)。以至於有人說,教師職業實際上往往是一項「孤獨的職業」。教師職業的孤獨還表現在往往缺乏公眾的認可與尊重。國外不少研究發現,公眾對於教師職業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Farber(1991)指出,那些從未當過教師的人根本無法理解教師職業,他們對教師職業的看法通常是:當個教師很容易;教師有暑假;教師付出很少卻得到很多……「學生、家長、管理者和社會都沒有把教師當作專業人員來給予他們必要的尊重」;「教師失敗時常常遭到責罵,取得成功時卻得不到任何的獎勵」。社會性支持的缺乏,也導致教師的職業倦怠。三位研究生的調查都直接或間接地證明了這一點。
6.待遇。
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待遇較低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研究者(Farber,1991)指出,盡管教師的待遇在近年來不斷得到提高,但與其他職業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師也普遍認為自己勞動所得的報酬與家長期望和社會賦予教師職業的崇高使命不相稱,這使教師感到不平衡。從梁的研究結果來看,待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感,這里的待遇,固然指「工資與福利」,也包括社會聲譽等精神方面的「報酬」。三、對管理者的建議幼兒園教師是幼教事業的耕耘者,是各項工作的主力。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理解他們,幫助他們,不僅是管理者的職責,是管理者一貫所倡導的「人文關懷」精神的具體體現,而且,最終也是幫助管理者自己。三份研究報告都表明,組織管理是影響教師職業體驗和形成教師職業態度的重要因素。同時,報告也揭示了當前幼兒園組織管理中最突出的問題——專制、外行、形式化管理以及工作中的形式主義、不切實際、不講實效。正是管理中的這些問題,導致和加劇了教師的消極職業體驗。正如張玉敏在論文中談到的:教師們有關身體疲勞的話題,基本是與工作量結合在一起談的;而工作量又往往和工作沒有價值,看不到成效結合在一起的——為應付各種「檢查」、「驗收」和「科研」,加大了工作量,引發身體疲勞;勞而無效、勞而無功的感覺又引發了心理疲勞。身心影響相互浸染,相互加劇,又無力解脫,更反向加強了教師的消極感受,使之成為倦怠的一群。筆者認為,上述研究發現特別值得我們幼兒教育的各級管理者深思。走出形式主義、少搞「政績工程」,對於中國的管理者,包括幼兒教育的管理者來說,可能是件很難的事,因為它們都是中國的「面子文化」的產物。一說到文化,我們都有一種無奈感,因為它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改造它自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但有些事顯然又是現在就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到的——當然,前提是願意做。
1.保障教師的知情權和決策參與權,建立園內的民主生活機制。
幼兒園應建立起民主生活的制度和機制,保障教師對園內重要事情的知情權和決策參與權,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集體氛圍,讓他們體驗到更多的被重視和被尊重的感覺,增強其「主人翁」意識,調動其工作的內動力和積極性。這樣,幼兒園的整體凝聚力將會不斷增強,教師隊伍的士氣也會始終保持在高昂的狀態,工作效率也必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2.合理安排幼兒教師的工作量,明確其工作職責和任務。
任務明確不僅有利於避免教師職業角色的混亂,避免其職業倦怠,還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兒園應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職責清晰、分工明確、講求實效,在充分考慮教師的職責范疇、能力和符合勞動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和工作量,為教師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一保育教育好兒童創造良好的環境。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作為一位管理者一定要清楚幼兒園最基本、最根本的任務是什麼,不要讓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事攪亂了自己的陣腳。對於一些臨時或緊急的任務,也應與教師進行必要的溝通,爭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同時做好與其他任務的協調工作。如果一個幼兒園經常需要教師加班加點,園長就需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管理是否存在不科學的地方;如果一個地區的幼兒園經常需要突擊、需要園長和教師沒日沒夜地工作,這個地區的幼教管理人員也需要檢討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太過形式主義。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管理人員要做「換位思考」,如果有可能,實際換位體驗一下可能更為有效。當前,教師們普遍感到不滿的,不單純是工作量的增加,更是「勞而無效」,比如,一些不必要的文案工作,如抄寫教案。如果一位教師經過認真的思考,決定選擇某一設計好的活動方案作為自己的「教案」。此時,與其讓他逐字逐句地把這個方案抄寫下來,不如復印下來,省下時間去寫選擇這個方案的考慮、對自己班實施該方案可能出現的情況的估計、需要調整的地方等,或者記錄下方案實施情況並對其進行反思。這樣的改變或許並沒有減少工作的量,但如果教師感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有益,也就不會感到厭倦了。
3.努力實現幼兒園班級「師幼比例」的合理化。
大量研究證明,「師生比例」與教育質量存在著極其密切的相關,比例不當使教師無法照顧到班上的每一個孩子,由此給幼兒安全帶來了相當大的隱患,也給教師造成了心理壓力。因此,幼教行政部門應狠抓有關政策的貫徹落實,務必要從制度和管理上首先保證師幼比例的合理化。不少幼兒園的工作人員與幼兒的比例從整體來看是符合國家規定的,但園內人員安排不科學,「脫產人員」(不在班級第一線的人,如「中層幹部」、「教輔人員」、「教研人員」等)過多,卻直接導致負責保育教育工作的一線人員與兒童的比例過高。不少國家的有關法規,明確使用「兒童活動時,教師與兒童的比例不得超過1比若干」(常見的是1比13左右)這樣的表述方式。這樣的表述,體現了以兒童為中心的辦園思想,從制度上杜絕了幼兒園人浮於事的情況,保障了兒童、也保障了教師的基本權利。今後,我國有關文件中關於「師幼比例」的闡述,也應該採用這樣的表述方式。
4.給幼兒教師合理的「回報」,爭取社會支持。
「回報不足」是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所謂「合理回報」,不僅包括合理的酬金,也涉及尊重、權利和支持等內在回報方式。三位碩士的研究都發現,對於幼兒教師來說,「回報」的重要方面在於對其能力和自身發展的肯定,在於給他們以專業發展的機會,在於使其獲得勝任感和成功感。因此,在保證工資待遇水平與教師付出相當的情況下,注意以各種內在的方式(如肯定、贊許、提供進修機會等)對幼兒教師進行回報,能更有效幫助教師避免職業倦怠。同時,幼兒園要加強與家長和社會的聯系,一方面爭取社會對幼教、對教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幫助教師走出孤獨,走進更廣闊的世界,開闊視野,獲得更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
5.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校園意外傷害。
梁的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幼兒教師(也包括園長)對幼兒安全問題已經到了「談虎色變」的地步。校園傷害及其隨後的消極影響已經讓老師們戰戰兢兢,工作時不敢放手(甚至正常的體育活動也不敢開展),下班後心弦也無法放鬆。保護孩子們的生命安全當然是直接和孩子們接觸的教師們的第一職責,但幼兒園管理者首先要有安全意識,防患於未然,為兒童的健康成長、為教師的工作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如房屋、器械要專人負責,定期檢查;人員的配備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不能因為省錢、照顧關系等原因聘用不合適的人。有些幼兒園考慮安全問題不是從兒童出發,而是從財物出發,為了防止財物被盜,無論幾層樓一律用鐵網網住。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一旦有火災、地震、歹徒闖入等突發事件,救援人員根本無法工作!最近,各種幼兒園意外傷害的事常有發生:有精神病的幼兒園門衛砍死砍傷多名幼兒和教師!歹徒闖進幼兒園以孩子作人質向社會討價!房屋、圍牆倒塌砸死砸傷兒童!食物中毒、交通事故……一件件觸目驚心!這些意外事件難道完全都是意外嗎?都是不可防範的嗎?如果不聘有精神病的人在園工作、如果門衛認真負責地守好大門、如果管理人員及時發現並改造危房圍牆、如果采購不拿回扣、廚師責任心強、如果接送孩子的車不超載而且老師把孩子交到家長手中、如果審批部門各司其職嚴格把好新開辦幼兒園的准人關、如果幼兒園師生比合理……這一切或許就不會發生,起碼不會像今天這樣頻頻發生!當然,即使上面的如果都做到了,也難保一件意外傷害都不發生。因此,幼兒園管理人員要有憂患意識,一方面要積極防範,把各種傷害事件堵在門外;另一方面要為萬一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善後准備,為每個人園的孩子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聘請法律顧問等都是幼兒園保護自己、減輕意外傷害可能造成的損害的有力措施。
職業感受是從業者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觀感覺和體驗。增強教師積極的職業體驗,是幼兒園園長和各級幼教管理人員應該放在心上的一件大事。
I. 你認為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應該包括哪些方面哪個方面對幸福感的影響比較大
幼兒教師的幸福感,應該來自於孩子的成長和孩子無憂無慮開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