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視頻
Ⅰ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做事要一心一意
Ⅱ 《釣魚的啟示》的作者是誰
釣魚的啟示 (作者:鄧玉琳)
Ⅲ 釣魚的啟示在總結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有哪些
道德是一個人必備是一個人必備的東西,做事都不能做不道德的事情,做不道德的事,你終會反悔的!一個人沒有了道德,就沒有人格,沒有了靈魂!文中,父親用事實告訴「我」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一個人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不會沒有道德。
答案 (不論在什麼時候,不論有沒有人監督,都要遵守規則。) 自己總結的
Ⅳ 什麼是表達
表達是將思維所得的成果用語言語音語調、表情、行為等方式反映出來的一種行為。表達以交際、傳播為目的,以物、事、情、理為內容,以語言為工具,以聽者、讀者為接收對象。
表達
【拼音】biǎo dá
【英譯】express;convey;profess one' devotion;describe
【詞性】動詞
【基本解釋】
1. 用口說或用文字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
例句:表達一個人的觀點。
2. 表白 [意象或概念]
例句:定律只是表達了可能性而已。
【出處】
巴金《我和文學》:「我正是因為不善於講話,有感情表達不出來,才求助於紙筆,用小說的情景發泄自己的愛和恨,從讀者變成了作家。」
柳青《銅牆鐵壁》第六章:「重傷號不能用動作感謝人民的親愛,他們用眼睛表達。」
【寫作學名詞】
表達是將思維所得的成果用語言語音語調、表情、行為等方式反映出來的一種行為。表達以交
表達際、傳播為目的,以物、事、情、理為內容,以語言為工具,以聽者、讀者為接收對象。
表達是觀察、記憶、思維、創造和閱讀的綜合運用。
表達是各種學習能力、智力的尖端反映。
表達幾乎包括了一切高級行為、一切藝術、一切表露出來的情緒。
表達的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
【表達能力的提高】
語言表達能力具體指用詞准確,語意明白,結構妥貼,語句簡潔,文理貫通,語言平易,合乎規范,能把客觀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確、連貫、得體,沒有語病。但是,想做到以上這幾點,是非常不易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1.巧用圖畫,形象表達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配有相應的插圖。這些圖畫都具有一定的編排目的,體現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而且它們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些插圖的特點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豐富表達的內容。教學《為人民服務》一文時,學生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深刻思想內涵的認識比較模糊。為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交流課外資料,結合插圖了解張思德的平凡事跡,並從這些平凡的事跡中體會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將比較深刻的道理與形象具體的圖畫聯系在一起,學生說話的興趣和願望自然會被喚起,他們語言的表達也就更加豐富具體了。從學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們的觀察是細致的,想像是豐富的,思維是活躍的。這種看圖說話訓練,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感悟重點,個性表達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有效的對話能創造精彩的課堂。與文本對話,感悟語言,就是要抓住課文中重點部分和關鍵語句反復涵詠、體會、揣摩、品味。如抓「題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過渡句段、重點難點,能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布局謀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擬人、反問等特殊表達形式的語句,能體會特色表達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差別;抓精彩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能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形象、准確精妙;抓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能感悟句意,辨明語氣,理解課文內容;抓住刻畫人物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及情感變化的線索,能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徵……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語,同時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在《釣魚的啟示》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先找出重點的字、詞、句,細細感悟,通過誦讀悟出作者對大鱸魚的喜愛,悟到爸爸在道德抉擇面前堅決、不容爭辯的嚴肅態度;然後我鼓勵學生圍繞「放」和「留」的「是」與「非」展開辯論,明白父親對作者道德實踐提出嚴格要求的重要意義……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對話和思辨,能夠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對話,在對話中體現出個性化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據,與學生進行思想、知識、能力等方面的交流,大膽地說出自己獨特的體悟與感受,能使課堂成為學生彰顯個性的舞台。
3.形式模仿,遷移表達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課文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和靈活性,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抓住語言訓練的遷移點,讓學生從文中悟出說寫規律,從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紛呈的語言表達變得有章可循。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藉助課文中特殊的語言形式,精心為學生設計說寫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可讓學生練慣用「起初……後來……接著……」「到處……到處……有的……有的……」句式練習說話,讓學生學會動靜結合地表達,並掌握排比句式的用法。教學《長城》一文時,可讓學生按「站在……看著……扶著……很自然地想起……」的句式練習說話,指導學生按「所見—所聞—所感」順序連貫有序地表達。同時,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我們的訓練要體現出層次性和遞進性:
從最簡單的訓練內容,如仿詞、造句、換詞、仿說句子,到稍難一些的常用句式、構段方式、仿寫片段的練習,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結構、敘述說明的方法練習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在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興趣提高了,想像豐富了,表達能力實現了由簡單的操作到復雜的模擬遷移和創造,提高了語言表現力,實現了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飛躍。
4.想像情境,拓展表達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豐富的想像、優美的意境、生動的故事最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它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中隱含著作者的靈性思維,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讀說寫結合點。教學時,教師應立足文本,創設語言表達的氛圍,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鼓勵思維的創新。如教學《媽媽的賬單》一文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想像拓展訓練:「如果你是小彼得,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會對媽媽說些什麼呢?」讓學生角色互換,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學《凡卡》一文後,可讓學生想像凡卡睡醒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自己想對凡卡說些什麼,然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續寫《凡卡》的故事。通過這些拓展想像訓練,學生的思緒能夠自由飛翔,表達的內容和形式也精彩紛呈。
【相關名言】
語言是賜於人類表達思想的工具。——莫里哀
一般的人都用語言來表達交流思想,而聰明的人則用它來掩飾思想。——索斯
數學表達上准確簡潔、邏輯上抽象普適、形式上靈活多變,是宇宙交際的理想工具。——周海中
Ⅳ 五年級上冊語文書13課生字組詞
五年級上冊語文書13課《釣魚的啟示》。生字包含「撈、餌、濺、鉤、翼、縱、啪、鰓、皎專、唇、沮、誘、誡屬、踐」。組詞有:捕撈、魚餌、濺起、魚鉤、羽翼、操縱、啪啦、魚鰓、皎潔、唇亡齒寒、沮喪、引誘、告誡、踐行等。
Ⅵ 養老院預防性環境消殺的流程是什麼
.
衣物貼標 對老人的衣物進行貼標或編號:如果個人物品沒有明確的標識,可能會造成丟失,導致老人對服務不滿意...
2.
收集 用收集袋、衣物籃、洗衣籃或收集車從老人房間收集臟的床單;(注意點:每張床更換床單時應把臟的床單收集...
3.
分類原則: 把個人衣物和公用用品分開;
Ⅶ 釣魚的啟示課文教學設計怎麼導入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學習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Ⅷ 五年級上冊。第13課.釣魚的啟示。第14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第15課.落花生第16課.珍珠鳥。任選一篇讀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麼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初讀理解
◆「啟示」的意思是什麼?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我」在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了什麼啟示.
復習生詞
◆認讀生字、詞語:捕撈、魚餌、濺起、魚鉤、小心翼翼、操縱、魚鰓、皎潔的月光、嘴唇、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麼呢?
◆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a.「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爭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b.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c.齊讀第3自然段.
◆多誘惑人的魚呀!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裡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說一說,這是為什麼?
◆讀5~8自然段,思考: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裡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說出自己的理由.聯繫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匯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悅以及放魚時的不舍心情.
◆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b.默讀感悟:這里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c.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啟示.讀了父親告誡「我』』的話,你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說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二)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
《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師:「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課文
(一)學習生字詞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
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詞串,請自己讀一讀。
(課件顯示)
放好魚餌 拋出釣線 湖面漣漪 耐心等待
魚竿劇抖 大魚掙扎 小心翼翼 操縱釣線
魚躍不已 筋疲力盡 拉魚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無果 不容爭辯 放魚回湖 依依不捨
月光如水 獲得啟示 遇到誘惑 思父告誡
道德抉擇 簡單問題 道德實踐 勇氣力量
師依次指「劇」「躍」「抉」「掙」「獲」等字,指導學生學習。
2、部分詞語的意思。
詞串中的詞語,有什麼不明白的,請提出來。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么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別急,再看看課文才回答)
(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三、深入體驗課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從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麼情感。
2、提問,隨機指導,擇要板書(如:得意依依不捨感激)
(對獲得啟示以後感激的情感的體會很難,學生可能說不出來。在學生真正說不出來之後,可以暗示:明白了所發生的事情的意義後,我對父親是什麼情感啊?)
(二)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釣到大鱸魚時;把魚放回湖裡時,得到啟示是。
請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並用()表示。
2、指導與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系《江上漁者》體會
(語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3)把魚放回湖裡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像中體會。
(語句:「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當父親再次要我把魚放回湖裡時)
「可是不會再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裡去。)
(三)父親的情感
1、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情感,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裡,他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在課文什麼地方?
2、交流與指導。
(1)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裡,父親的態度和「我」又什麼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課件隨機顯示有關語句)
3、逐句指導: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麼?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麼?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
指導:「不容爭辯」什麼意思?(板書:不容爭辯)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
(課件顯示插圖)這是當時的情景。兒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領會到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正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里取下來。
請展開想像,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說些什麼?我當兒子,誰來當父親?(師生合作表演)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麼?
4、討論
師: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裡,態度為什麼那麼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為什麼?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後在班上交流。
(四)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師: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裡。這一過程並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啟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麼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五、課外作業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個;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個。
2、朗讀課文。
3、摘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4、預習課文的後半部分,提出疑難問題。
=附板書設計
29、釣魚的啟示
我 父親
釣魚 得意
放魚 依依不捨 不容爭辯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一)聽寫生字詞。
啟示 拋(出去) 劇烈 小心翼翼 操縱 跳躍 掙扎 沮喪 紐約 抉擇
曾經 實踐 獲得
(聽寫完後對照大屏幕,那幾個字寫錯了。一個字連詞寫2遍。)
(二)學習「釣魚」部分的體會。
師:從「我」釣到大鱸魚到把它放回湖裡的心理變化,你體會到什麼?
從父親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裡時態度的堅決,你體會到什麼?
答題要點(1)要把釣到的魚放掉很難很難。(2)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二、學習課文後半部分
(一)默讀思考: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啟示?你是從課文什麼地方體會出來的?
(二)學生讀書思考,並畫出有關語句。
(二)交流與指導:
1、提問: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啟示?誰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學生回答完,課件出示:「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中,「但是,……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劃上橫線。)
2、輕聲齊讀帶橫線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麼?(「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4、「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麼意思?
指導:剛滿11歲那年,「我」在鱸魚捕撈開禁之前2小時釣到一條大鱸魚,是留下來還是放回湖裡,是道德問題嗎?
(因為把還沒到捕撈鱸魚時間,把釣到的鱸魚留著,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裡,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么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很難,實踐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魚,放棄個人利益。)
5、「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從這句話體會到什麼?
指導:「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是什麼教育?(「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這句話是說,從小得到嚴格的道德教育,就會有勇氣和力量去實踐道德。)
6、小結。
用自己的話填空:作者從34年前那個夜晚釣魚的經歷中得到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導朗讀這段話。
8、(課件顯示)拓展: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經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誘惑,也就是像這位作者所說的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遇到過誘惑嗎?遇到誘惑時怎麼做的?比如:
在家裡: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采,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幹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
五、課外拓展
搜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鳩:「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附板書設計
28、釣魚的啟示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設計說明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選擇這篇課文教學,是為了探索深文淺教的教學方法,即對蘊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課文,如何准確把握教學目標、以及如何優選組合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和釋化疑點,以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1、確定淺教的教學目標
(1)學段閱讀教學特點是確定如何淺教的主要依據。
第二學段,這時學生的朗讀能力已基本形成,語言發展也初步規范,內部言語的心理機制也開始成熟。因此,應將教學重點放到以默讀、感悟為主要方式的語段訓練上,同時進行言語表達和語感訓練。其中,言語表達主要是指用規范語言簡要概括信息的表達能力,語感訓練則是通過對典型語例的精緻化教學,以課文的思想情感為背景,感悟體驗不同言語表達形式的作用和差異。第二學段仍要加強朗讀教學,但與第一學段不同,主要是通過典型語句的朗讀比較,感悟句段內的語言組合規律,以發展良好的語感心理圖式。
(2)文本的重點與難點要根據淺教的原則確定
文本解讀的重點和難點,不一定就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釣魚的啟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釣魚過程中的放魚。但根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把釣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熟讀積累。「啟示」,只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3)學生的真實起點
學生的真實起點,一是指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學習內容的難度超越學生心理特徵,學生學起來必定是困難重重。二是指學生已經知道什麼。美國奧蘇伯爾編著的《教育心理學》指出:「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可見,找准學生的學習起點非常重要。對第二學段的學生來說,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難的。只有聯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才能化難為易,學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釣魚的啟示》這類課文所蘊含的哲理。
2、優選組合淺教的教學方法
(1)降低起點層層突破(逐步提高)
剛開始唱歌時調子起高了,就難以唱下去。教學也是這樣,一開始,把起點定的很高,隨著教學難度的提升會使教學難以進行下去。深奧的課文,起點定得低些,然後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揭題時,是引導學生關注「釣魚」還是「啟示」,起點是不一樣的。如果一開始就關注「啟示」,抓住「啟示」的語句學習,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學生學習會感到困難重重。一開始從「釣魚」入手,體會放掉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肅,再來感悟得到的啟示,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以讀為主、讀中體驗
對深奧的課文,更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體驗。教學中讀的引導,有篩選主要信息的默讀,如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裡的語句,「我」得到啟示的語句等;有在體驗中的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度的語句等。
感悟體驗方法的引導力求符合文本特點。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
「我」的角色著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著墨雖然不多,但對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三是想像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像: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麼說?
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年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麼?
(3)引導思維,問題解決
閱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外問題解決。
如,《釣魚的啟示》以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
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問題之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引導聯繫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啟示」的理解。
Ⅸ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課文最後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義深刻,學生受年齡、經歷的局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
教學過程:
直接導入、釋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釣魚的啟示》,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釣魚的啟示
你們覺得課題中哪個詞最關鍵?那「啟示」是什麼意思呢?(啟發指示,使有所領悟)
通過此環節的學習,讓學生對「啟示」有一個初步的理解。
二、抓「啟示」的句子。
1、通過釣魚這件事,作者又從中獲得什麼啟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於發現的眼睛找一找吧!
2、誰願意把找到的句子與大家交流呢?
a、課件出示:
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b、你們都覺得這句話是釣魚給作者帶來的啟示嗎?那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齊讀)發現了嗎?這句話中有一對反義詞?
板書:是 非
你認為「是」是什麼意思?「非」是什麼意思?
師:那麼在釣魚這件事上,怎樣做就是對的,怎樣做就是錯?板書:放 不放
面對這樣一條大鱸魚,作者與父親的意見一致嗎?他們的意見是什麼?
板書:父親 「我」
找啟示的句子,目的是解決兩點,一是通過找反義詞讓學生是與非的意思;二是在學生對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明白我和父親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
三、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感受「我」心情變化的過程
1、為什麼作者不願意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裡呢?能找見文中的句子來告訴大家嗎?
課件出示:
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陽光下輕輕翕動著。
能談談自己的理解嗎?能把作者這種得意的神情讀出來嗎?
2、同學們,從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捨不得把鱸魚放回湖裡呢?
3、交流,談理由,並引導想像作者的心理活動,指導讀。
4、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