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畫教學設計
㈠ 2015二年級下冊語文兩導兩練高效學案練習冊25課玲玲的畫練習冊答案
《玲玲的畫》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十五課。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平凡的故事:玲玲不小心弄臟了自己畫的畫,爸爸啟發玲玲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最後,玲玲得了一等獎。這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課文,不僅是對學生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其實對我們成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故事。文章語言朴實,故事情節簡單,通過玲玲妙筆生花的畫畫過程,來告訴我們其實事情並不是象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只要肯動腦筋,還是有解決的方法,還是能夠把他變好的。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這幾方面:
一、藉助學案,理清思路,提高效率
在新授課前,我圍繞課文的內容精心設計學案。學案重點結合課文內容,形式以引導式和重點式提問等,內容包括生字、句子、填空、閱讀習題、和拓展延伸等等,務求以最簡短的篇幅涵蓋貫穿全文,使學生對照預習後能產生直觀印象,提高預習質量。在學案上,第一課時生字教學。
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教學並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教材主題圖創設了「冰雪天地」為學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動的才場景。從活動區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區、滑冰區和冰雕區,場景中還給出了三條信息:滑冰區有72人,滑雪區有36人,冰雕區有180人。這些信息給學生提出問題提供了數據,由此引出相應的例題。每個例題都呈現了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及整理混合運算的畫面,以鼓勵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實例概括出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運演算法則等知識,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學情分析:運算順序學生以前接觸過,簡單的脫式計算也涉及到,但在實際操作中問題卻很大,有相當多的孩子寫完算式接著就開始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甚至遇到不夠減的時候還把被減數和減數顛倒位置。學生在學習上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對脫式計算的格式的書寫問題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寫在等號後面,不計算的把它扔在一邊,什麼時候需要了再寫出來,出現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況;還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寫前面,任意顛倒數字以及運算符號的順序,導致計算結果出錯。
第一課時
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課本1-5頁例1、例2,練習一1、2、3題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例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自主探索,發現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掌握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運用綜合算式解應用題
教學准備:主題掛圖
教學設計:
一、 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 看:課本P1-5,例1『例2
2、 想:圖中人們在干什麼?「冰天雪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多少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麼解決?
「照這樣計算」是什麼意思?
3、 做:列式計算,並說明運算順序
246+83-157 357÷3×59
嘗試做第5頁做一做
二、自學反饋
1、 檢查預習作業
2、 提出不懂的問題
3、 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1、自學例1
(1)出示主題圖
問:圖中人們在干什麼?「冰天雪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多少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問: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麼解決?
學生提出問題嘯聚交流,然後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麼意義?
學生列分步和綜合算是都可以
對比分步和綜合算式
問:綜合算式按什麼順序進行運算?
總結: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2、自學例2
出示例2
學生讀題,問:「照這樣計算」是什麼意思?
問:3天接待987人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學生自己嘗試畫圖,組內交流
學生在畫圖的基礎上解答問題
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麼解答的?每一步計算結果表示什麼實際意義?
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總結:乘除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3、檢查嘗試練習
第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訂正時說明解題思路和運算順序。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學生口算,全班交流時說明各題的運算順序
2、練習一第2題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弄清便宜與貴的含義後獨立解答,訂正時說明思路,並強調運算順序
3、練習一第3題
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注意學生所列綜合算式是否正確,說明解題思路,強調運算順序。
五、小結。
學生就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匯報。
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麼收獲?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於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一)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
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反思與感悟:
第二課時
含有兩級運算
教學內容:課本6-9頁例3,課後「做一做」,練習1第3-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掌握沒有括弧的乘除、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自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嘗試,獲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准備:
教學例題板書
教學設計:
一、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 看:課本6-9頁例3
2、 想:圖里有哪些信息?什麼是半價?
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麼?
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3、做:脫式計算並說明運算順序
467-240+129 624÷3×2
嘗試做第7頁做一做
二、自學反饋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1、學習例3
出示掛圖
問:圖里有哪些信息?什麼是半價?該怎樣解答?
強調列綜合算式
問: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麼?
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總結運算順序:沒有括弧的混合運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問: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么?
學生提出問題,全班交流解答。
2、檢查「做一做」
第1題:學生說明運算順序
第2題: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時說明解題思路,並說明運算順序。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題:學生先估算再筆算,培養學生估算意識。
2、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再脫式計算。
3、練習一第6、7題:是例3的鞏固練習,再審題的基礎上,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4、第9題: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養鴨的指數是雞的一半」這一條件,然後獨立解答。
5、第10題:解題思路是先求上、下兩層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層各有多少本。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 天地」遊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反思與感悟:
第三課時
有括弧的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課本第10頁例4,第5頁「做一做」,練習二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實際問題,總結含有小括弧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積累,掌握知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積累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掌握有括弧的區別
教學准備:
教學例題
教學設計:
一、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看:課本第10頁例4
2、想:60位遊人要派幾位保潔員?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潔員?
你是怎麼想的?根據什麼?
3、做:嘗試做第11頁做一做
二、自學反饋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1、學習例4
出示例4,學生讀題
問:60位遊人要派幾位保潔員?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潔員?
你是怎麼想的?根據什麼?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並用綜合算式解答
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交流思路時啟發學生用第二種方法解答,並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先算括弧例的,體會小括弧的作用。
強調:加減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減法,必須打括弧
學生上台板演。
總結有括弧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檢查「做一做」
本題貼近生活,學生會用兩種方法解決,訂正時學生說思路和方法,為什麼要使用小括弧。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1題:先口算,再豎著對比上下三題的異同點,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重要性。
2、練習二第2題:同桌相互說運算順序後獨立練習,教師指出算式中有兩個小括弧的可以同時脫式。
3、練習二第3題:要求學生用綜合算式解答,說出小括弧里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體會小括弧的作用。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上午冰雕區有遊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遊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
=3(名) =3(名)
運算順序:算式里有括弧,要先算括弧裡面的。
反思與感悟:
第四課時
強化小括弧的作用
教學內容:課本第11-13頁例5、第12頁「做一做」,練習二第4、5、6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掌握關於0的運算。
過程與方法:觀察總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總結,培養細心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教學准備:
例題
教學設計:
一、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看:課本第11頁例5,
2、想:兩題的結果一樣么?為什麼?
第一小題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為什麼先算減法?
第二小題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為什麼?
3、做:嘗試做第12頁做一做
二、自學反饋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1、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畫出順序線)
兩名學生板演。全班學生進行檢驗。
上面的兩道題數字、符號以及數字的順序都沒有改變,
學生獨立解答
問:兩題的結果一樣么?為什麼兩題的計算結果卻不一樣?
第一小題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為什麼先算減法?
第二小題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為什麼?
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說「四則運算」,到底什麼是四則運算呢?
學生針對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說明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板書)
學習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幫我們大家來總結一下
學生自由回答
2、檢查「做一做」
第一題先讓學生用術語和、差、積、商說說運算順序。
第二題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
3、 小結
。問:這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運算順序
全班交流討論結果
教師總結:在沒有括弧的情況下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同級運算是從左到右計算,有括弧的最先算。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4題:學生做完後,引導學生豎著比較上下三個小體的異同點。
2、練習二第5題:先讓學生估計平均每組做的個數,再計算精確數,通過估算和筆算結果的比較,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練習二第6題:學生用一個算式解答後,要引導學生將具體情況與除法意義聯系起來,說說為什麼兩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四)
(1)42+6×(12-4) (2)42+6×12-4 運算順序:
=42+6×8 =42+72-4 (1)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弧的,要先算括
號裡面的。
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
反思與感悟:
第五課時
0的運算
教學內容:P13例6(0的運算)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關於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教學設計:
一、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看:課本第13頁例6,
2、想:你知道哪些有關0的運算,運算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3、做:(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自學反饋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將上面的口算進行分類
請你們根據分類的結果說一說關於0的運算都有哪些。
學生分類後進行概括總結關於0的運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關於0的運算你還有什麼想問的或想說的嗎?
學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數。
小組討論:0能否做除數?
全班辯論。各自講明自己的理由。
教師小結:0不能做除數。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四、學生小結關於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總結有關0的運算
問:你知道哪些有關0的運算?應該注意些什麼?
學生舉例說明關於0的運算。
重點講解0不能作除數
出示5÷0和0÷0
問:能不能找到商?有沒有含義?
說明:0作為除數不能找到確定的商,也沒有含義,所以0不能作為除數。
板書設計:
關於「0」的運算
100+0=100 235+0=235 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0能否做除數?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數。
99-0=99 154-0=154 一個數減去0,還得這個數。
0×29=0 0×78=0 一個數乘0或0乘一個數,還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
49-49=0 128-128=0 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㈢ 幼兒園轉轉拉一拉教案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班上一位小朋友把買的風車帶到了幼兒園,戶外活動時這個能轉起來的風車吸引了所有的孩子們。接著的幾天里孩子們陸續從家裡帶來了各式各樣的風車,在玩風車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紙做的風車很容易就破損壞掉,「用什麼紙製作風車更好」成了孩子們爭論的話題,他們都要自己製作風車,並且還提議要進行風車比賽。於是,開展了此次活動,讓幼兒在製作風車、玩風車的過程中探索什麼紙適合做風車。
活動目標:
1、根據自己的猜想選擇紙張製作簡易風車,並體驗製作的樂趣。
2、通過玩風車驗證什麼樣的紙更適宜做風車。
活動准備:
1、材料准備:搜集幼兒猜想做風車的材料:紙張(報紙、宣紙、瓦楞紙、手工紙、掛歷紙、皺紋紙、錫紙)、吸管、安全釘若干、幼兒個人猜想記錄、集體記錄表。
2、經驗准備:幼兒有玩風車的經驗,並知道製作風車的方法,在玩的過程中提出了提問,對什麼紙適合做風車有了疑問並做了猜想。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根據風車的轉動情況進行記錄,並與同伴交流分享。
難點:探究發現不同紙張製作的風車是否可以轉動的實驗過程。
活動過程:
1、說一說。
(1)結合牆飾引導幼兒回憶猜想製作風車的紙張。
教師:小朋友們都猜想了哪些紙適合做風車?
幼兒:報紙、手揉紙、瓦楞紙、宣紙、圖畫紙。
(2)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師:你是怎樣猜想的?為什麼?
幼兒:瓦楞紙結實,不會破。
幼兒:手揉紙柔軟,會轉得快。
幼兒:圖畫紙硬,會轉得快。
教師:怎樣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2、做一做(製作風車)。
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選擇紙張製作風車。
3、玩一玩(感知風車的轉動)。
讓幼兒動手玩一玩自己親手製作的小風車,讓幼兒感覺、發現誰的風車轉得更好。
孩子們來到戶外迫不及待地嘗試著讓風車轉動。玲玲高高舉著自己製作的風車快速地跑著,她從操場這邊跑到那邊,已經跑了好幾個來回,可她的風車卻一點也不動。「你的風車怎麼了?」我問道。她皺著眉撅著嘴說:「皺紋紙太軟了,看它的風葉都折到後面去了,還怎麼轉呀。」魏晨天:「王老師,我的風車怎麼也不會轉呀?」他邊跑邊問。「為什麼會這樣?」我問。他停下來,氣喘吁吁地望著風車說:「瓦楞紙太硬了。」「瓦楞紙還太沉了,跑得時候總會掉下來,你看我的不也沒轉嗎?」和他選擇一樣紙的韓一凡說道。王冰瑩說:「我的錫紙風車跑快時轉得慢,我跑慢一點它就不轉了。」高艾迪說:「手工紙做的風車轉得可快了,我們換換,我試試你的。」汪倚峰說:「報紙有點薄,有點軟,有時轉,有時不轉。」宗吳天:「掛歷紙風車不硬、不軟,不厚、不薄,轉得特別快。」
4、想一想(由分享個人驗證結果引出集體驗證表進行經驗梳理)。
教師:你的驗證結果是什麼?是哪裡出了問題?(引導幼兒分析「為什麼用瓦楞紙、皺紋紙製作的風車轉不起來」。)
教師:你的風車轉得很快啊,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麼樣的紙製作的?(引導幼兒總結什麼紙適合做風車)
5、評一評(集體驗證結果,選出最適合做風車的紙)。
教師:能轉動的風車是哪些紙做的?哪些紙最適合做風車?
6、活動延伸。
教師:在這些能轉動的紙風車中哪個轉得更好呢?下次我們再來比一比,好嗎?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問題是孩子學習的開端,也是教師了解孩子的窗口。本活動正是抓住了孩子們在玩風車的過程中提出「用什麼紙製作風車更好」這一問題生成的。孩子們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他們學習發展的過程,也是他們積極思維、發展個性、培養良好學習態度和方法的過程。
2、活動中的不足:
由於前期經驗鋪墊不夠充分,有的幼兒因為對製作風車的方法不是很熟練,所以即使選擇了適合做風車的紙張也沒有得到成功的體驗。針對此種現象,教師並沒有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
主要內容:
1、老師「心中有目標」,把科學活動目標從有形轉化為無形,滲透到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主動地學習。
2、創設了探究式科學活動的氛圍,有探究才有創造,有疑問才有發現。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恰當把握時機,當老師知道有的幼兒想用皺紋紙做風車後,老師沒有急於否定,而是等幼兒發現皺紋紙做的風車轉不起來時,才引導幼兒分析「為什麼用皺紋紙製作的風車轉不起來」。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活動的閃光點,教師能抓住這些教育契機及時引導幼兒主動探究。
綜合評析:
1、本活動體現了幼兒科學教育生活化特徵。活動生成源於幼兒在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材料也是根據幼兒猜想,提供了生活中常見而又熟悉的紙張,如報紙、掛歷紙、錫紙……並使幼兒在戶外游戲和玩中充分感知和探索,讓他們發現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科學就在身邊。
「風車轉轉轉」活動中讓幼兒自我猜想、自我驗證,在游戲中引導幼兒積極主動探究「什麼紙張最適宜做風車」。活動游戲性、操作性強,體現了讓幼兒在做中感受,做中學習的教育方法。教育活動流暢,環節層層遞進,教師的提問啟發性強。活動中記錄方法新穎,採用實物(具體紙張)記錄的方法,既具體形象,又縮短了幼兒記錄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於探究紙張的適宜性。
2、教育活動可以更開放一些,如不一定非得讓幼兒猜想哪一種紙張適合做風車,可以讓幼兒猜想哪些紙張適合做風車,然後讓幼兒製作多個風車,這樣幼兒可以將幾種紙張製作的風車進行比較(也可以與同伴比較)從而得出更科學的答案。
㈣ 【高分懸賞】小學青春期心理健康教案 急急急!!!
小學心理健康課教案一、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排解煩惱的方法,使學生知道應該笑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個快樂的人。 2、學會更好地調節自己,使自己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情緒。二、活動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別人的快樂與煩惱,找到快樂的真諦。三、活動難點:引導學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尋找快樂的策略來更好地調整自己。四、活動時間:2007-11-9 五、活動准備:四(4)中隊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體驗煩惱: 1、揭題,播放音樂,教師激情導入: 人人都想和快樂在一起,天天快樂,時時快樂。但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總會遇上這樣那樣不順心的事。這不,昨天早上,老師騎著自行車來上班,突然,在拐彎口橫沖出來一輛摩托車,躲避不及,老師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誰知騎摩托車的人絲毫沒有歉意,連車都沒停,揚長而去。這使老師非常生氣,這人既不遵守交通規則,又缺乏應有的社會公德,太不應該了。老師扶起摔倒的自行車,揉著摔疼的腿,心裡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讓人生氣、讓人煩惱、讓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令你不快的事情嗎? 2、趁機引導,回憶煩惱: 誰都難免會遇到不愉快的事,請大家拿出小紙片,寫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煩惱的事。二、學生互動,傾訴煩惱: 1、教師導語:生活中人人有煩惱,有了煩惱怎麼辦?請大家來聽一個錄音故事:《國王長了一隻兔耳朵》。 2、播放錄音故事。 3、教師引導,打開話題:有了煩惱,讓我們像故事中的理發師一樣來大聲地說出自己的煩惱! 4、我口說我心:引導學生訴說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導: 1、觀看心理小品,評析是非: 小品一:(內容概要:表弟在踢足球,不小心摔了一跤,丹丹正想去扶他,媽媽走了過來,說是丹丹把弟弟弄倒了,就批評丹丹沒照顧好弟弟。丹丹氣憤地跑進房間,大哭起來,媽媽來叫吃飯也不去吃。) 小品二:(內容概要:班級每個月要評比一次課代表。10月份,玲玲沒評上語文科代表,12月份評上了周記科代表。玲玲跟老師說她想做語文課代表,老師不肯。玲玲很生氣,在學校把氣壓在心裡,放學了,在回家的路上,她邊走邊摘樹葉出氣。) 2、教師導語:我們看了同學生氣時的各種表現,請大家討論,他們這樣做對嗎?為什麼?看我們能不能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教師導語:大家遇到的問題中,有許多煩惱其實是可以排解的,可以感受快樂的。 4、觀看多媒體動畫劇:《豬八戒新傳》。 思考:為什麼同樣面對下崗,沙和尚滿臉笑容,而豬八戒卻悶悶不樂? 教師小結:不同的想法,對人的影響多大啊! 5、情境游戲:《猜一猜》 情節設計:丁丁上前,做悶悶不樂狀,委曲地自言自語:作文課,我認真地寫,滿懷信心地給老師看,老師說不行;而同桌這么死板的作文,老師卻說好多了。 教師引導(1):你能猜出此時丁丁在想些什麼嗎?(老師處理事情不公正;同桌會拍馬屁;老師看不起我) 情節設計:老師又湊到丁丁的耳旁低語幾句,丁丁眉頭舒展開來。 教師引導(2):猜一猜老師剛才對丁丁說了什麼?(請換一個角度想問題) 情節設計:丁丁跳著,笑著回到了座位上。 教師引導(3):請同學們猜一猜,丁丁為什麼這么高興?她是怎麼想的?(老師覺得我的作文水平比同桌高,應該寫得更好;老師對我嚴格是為我好。) 6、心理體驗,多媒體出示:小紅買了一件新衣服,自己挺滿意。可是,鄰居李芳說:「太難看了!」 小紅這樣想:。她覺得特別傷心。 小紅這樣想:。她覺得還可以。 小紅這樣想:。她覺得很快樂了。 7、師小結:要知道,一個人遇到不順心或不公正的對待時,他並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決於我們的想法,有時候換個角度想問題,能讓我們擺脫煩惱,增強自信,找到快樂。四、分享經驗,體驗快樂: 1、過渡:我們知道,生活中有快樂就有煩惱,有幸福就會有痛苦,請你說說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是怎麼調整自己的心態的? 2、在小組交流會後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歡的事;聽聽音樂,唱唱歌;看看漫畫…… 3、教師點撥:怎樣才能做一個快樂的人?大家的辦法真多!這些讓我們快樂的辦法就像是我們的心靈營養餐,讓我們擺脫煩惱,忘記不快,高興起來。現在,讓我們來准備一份「心理快餐」,把你尋找快樂的方法寫在或畫在卡片上,放在快餐盤里。「做」好的同學,請放在「自助餐桌」上。(配樂,學生製作心理快餐) 4、享用「心理快餐」: 教師導語:現在,大家行動起來,一起來享用美味的心理佳餚吧! ①看史努比動畫片段; ②播放節奏感很強的音樂,跟著音樂做運動; ③齊唱《幸福拍手歌》,邊唱邊拋開煩惱,跟著歌詞大意拍手、拍肩、跺腳 ④看照片回憶快樂的往事; 5、介紹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創造快樂, 發泄不良情緒的辦法: 教師過渡:這些能使自己經常開心的小竅門真好,生活中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辦法可多了! 多媒體動畫演示文稿:讀有趣的書;至少培養自己有一種興趣愛好;經常與家人、同學、朋友在一起,談心、玩耍; 照鏡子,與鏡中的人說說話;到沒有人的地方大聲喊叫;在勞動創造中體會快樂…… 6、教師贈言:面對復雜的生活,我們應該用積極的辦法去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永遠快樂。 五、關注他人,共享快樂: 1、小組合作,排解煩惱: 開展「我來安慰他」活動:通過體驗活動,還沒有完全拋開活動之初回憶產生的煩惱的同學,同組的學生共同承擔義務,共同商議,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 和這次活動中了解的方法, 鼓勵同學嘗試排解煩惱。 教師引導:被幫助的同學露出笑臉時, 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 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 2、教師總結:今天的活動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樂的小竅門,學會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們的集體中,人人都是「快樂天使」,同時還要學做為別人排解煩惱的「快樂天使」。要在平時留心身邊的小夥伴和家人,發現誰在什麼時候有不快樂的情緒的時候,設法找到原因,試著為他送去快樂。
㈤ 我急須~~,五年級數學題
淘氣每秒跑6米,笑笑每秒跑4米.兩人從百米跑道的兩端迎面同時起跑,幾秒後兩人相遇?????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2分)
1.正方體又叫( ),它是( )的長方體。
2.4和28的最大公約數是( ),最小公倍數是( )。
3.三個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是165,這三個數是( )。
4.一個數只有( )兩個約數,這個數叫做質數。
5.把(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7.在下面的( )里填上適當的分數
25厘米=( )米 15000平方米=( )公頃
1噸600千克=( )噸 110秒=( )分
1400毫升=( )升 8個月=( )年
125立方厘米=( )升=( )立方分米
8.在○里填「>」「<」「=」
9.真分數( )假分數。
二、判斷(6分)
1.假分數都大於1。 ( )
2.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一定能被這兩個數整除。 ( )
3.質數和質數的乘積還是質數。 ( )
4.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 )
5.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 )
三、選擇(8分)
1.在1-20中,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的有( )個。
A.1 B.2 C.3 D.4
2.把5克糖放在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
有( )個。
A.5個 B.6個 C.7個
A.大於 B.小於 C.等於
四、計算(每題3分,共12分)
五、解下列方程(每題3分,共12分)
③0.4×6+3x=4.8 ④9x-2.7÷0.03=0
六、應用題(每題5分,共40分)
1.某班有學生49人,其中男生有24人,男生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女生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米,第三段長多少米?
3.有一個游泳池,長25米,寬12米、深1.4米,池底和四周貼邊長為2分米的正方形白瓷磚,一共要用多少塊?
第二周比第一周多修0.7千米,還要修多少千米才能修完?
5.長方體蓄水池中有水2100立方米,這個蓄水池長50米,寬20米,水深多少米?
6.學校運來7.6立方米沙土,把這些沙土鋪在一個長5米,寬3.8米的沙坑裡,可以鋪多厚?
7.一個水利工程隊,前4天平均每天修水渠125米,後3天平均每天修134米。這個工程隊平均每天修水渠多少米?
8.一塊玉米地的形狀如右圖。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一、 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
1、在1、2 、3、4、21、19、53、87這七個數中,( )是質數,( )是合數,( )既是奇數又是合數,( )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
2、能同時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二位數是( ), 把它分解質因數是( )
3、 小紅沏茶要經過洗壺要2分鍾,燒水20分鍾,洗茶杯2分鍾,買茶葉15分鍾,茶葉開需3分鍾,把茶沏好,小紅最少需( )分鍾。
4、a、b、c都是質數,甲數=a×a×b,乙數=a×b×c,甲、乙兩數的最大公約數是( ),最小公倍數是( )
5、 10.75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7.5立方分米=( )升=( )毫升
6、一個正方體棱長總和36分米,它的表面積是( )平方分米,體積是( )立方分米 。
7、每瓶醫用酒精500毫升,裝120瓶要酒精( )升,如果有3.5立方分米的酒精,可裝( )瓶。
8、一個長方體底面積是24平方厘米,高和底面的長都是4厘米,它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底面的寬是( )厘米。
9、 a 和b是互質數,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 ),最小公倍數是( )
10、一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96平方分米,它的體積是( )立方分米。
11、一個生產小組要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1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比原來多做50個,結果比計劃提前3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完成( )個。
12、某數分別被2、3、5除,都餘1,那麼這個數最小是( )。
13、2隻小花貓2小時能釣到2條魚,按照它們這樣的釣魚本領,要在10小時釣到10條魚,應該去( )只小花貓。
二、 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選擇正確的序號填入括弧)
1. 1280至少要加上幾,才能被3整除。( )
(1)1 (2)2 (3)4
2. 用相等的兩根鐵絲分別做成兩個長方體框架,那麼這兩個長方體( )
(1)表面積相等(2)體積相等(3)表面積和體積都不一定相等
3. 70的約數有( )個
(1)5 (2) 8 (3)4
4.如果X能整除13,那麼 X 是( )
(1)26 (2)13 (3)1或13
5.10以內的質數的和是( )
(1)17 (2)25 (3)19
6、36是4和9的( )
(1)倍數 (2)最小公倍數 (3)公倍數
7.如果a÷b=7,那麼( )
( 1) a 一定能被b 整除 (2)a 一定能被b 除盡 (3)b 一定是a 的約數
8.一個長飯鍋能盛水3( )
(1)升 (2)毫升 (3)立方米
9.兩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並成一個長方體,並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 )原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和
(1)大於 (2)小於 (3)等於
10.下面四句話中,正確的一句話是( )
(1)表面積相等的兩個正方體,體積也相等。
(2)互質的兩個數沒有公約數。
(3)甲數是乙數的倍數,甲數一定是合數。
(4)偶數都是合數。
三、簡便計算(12分)
1、15.39×4.62+53.8×1.539 2、9.98×97+29.94 3、1111÷25
四、應用題(1至3題每題6分,其餘每題5分,共43分)
1、做一隻帶蓋的長方體鐵皮水箱,長、寬、高分別是8分米、6分米、5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鐵皮?這只箱子的容積是多少?
2、一個長和寬都是2.5分米,高是35厘米的無蓋長方體鐵皮水桶,能盛水多少升?
3、一個禮堂長20米,寬15米,高8米,要粉刷禮堂的頂棚和四周牆壁,除去門窗面積12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用塗料0.45千克,一共需塗料多少千克?
4、一個棱長是12厘米的正方體魚缸,裡面裝滿水,把水倒入一個長18厘米、寬10厘米的長方體魚缸里,水有多深?
5、有三根鐵絲,一根長24米,一根長32米,還有一根長16米,把它們分成同樣長的小段,每段最長幾米?
6、小朋友分蘋果,如果每人分2個,就餘16個,如果每人分5個,少14個,小朋友有多少個?
7、玲玲今年11歲,爺爺今年74歲。再過多少年,爺爺的年齡是玲玲年齡的4倍。
8、3頭牛和6隻羊一天共吃草93千克,6頭牛和5隻羊,一天共吃草130千克。每頭牛每天比每隻羊多吃草多少千克?
上
http://www.zjxjxs.com/stjj/stwnj/Index.html有好多甲、乙兩個自然數的最大公約數是7,並且甲數除以乙數所得的商是l .乙數是_____.
分析:由(甲,乙)=7,且甲:乙= ,得乙數=7×8=56.
2.幼兒園有糖115顆、餅干148塊、桔子74個,平均分給大班小朋友,結果糖多出7顆,餅干多出4塊,桔子多出2個.這個大班的小朋友最多有幾個人?
分析:根據題意不難看出,這個大班小朋友的人數是115-7=108,148-4=144,74-2=72的最大公約數.所以,這個大班的小朋友最多有36人.
3.爺爺對小明說:「我現在的年齡是你的7倍,過幾年是你的6倍,再過若干年就分別是你的5倍、4倍、3倍、2倍。」你知道爺爺和小明現在的年齡嗎?
分析:爺爺和小明的年齡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在變化,但他們的年齡差是保持不變的。爺爺的年齡現在是小明的7倍,說明他們的年齡差是6的倍數;同理,他們的年齡差也是5,4,3,2,1的倍數。由此推知,他們的年齡差是6,5,4,3,2的公倍數。[6,5,4,3,2]=60,爺爺和小明的年齡差是60的整數倍。考慮到年齡的實際情況,爺爺與小明的年齡差應是60歲。所以現在小明的年齡=60÷(7-1)=10(歲),
爺爺的年齡=10×7=70(歲)。
4. 已知兩個自然數的最大公約數為4,最小公倍數為120,求這兩個數。
分析:這兩個數為4與120,或8與60,或12與40,或20與24。
5.兩個自然數的和是50,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5,試求這兩個數的差.
分析:兩數可以為:7、49或者21、35 ;那麼差為42、14。
http://www.zjxjxs.com/stjj/UploadFiles_5613/200708/20070818211129219.doc有。你好好考,多練練
㈥ 語文課應該「教什麼」
1、語文教學應該教什麼?
語文教學目前的現狀是教學內容僵化,教學隨意性過大.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導致教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能教什麼就教什麼,會教什麼就教什麼,喜歡教什麼就教什麼.流行什麼就教什麼.表現出語文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導致有好些教學內容都是低水平的重復.例如比喻句,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教比喻,到高中三年級還是教比喻,每年都在教,每冊書都在教,每課都在教,結果大家都知道,考試的時候學生不一定會.不是教的太多了學生不會,而是每一次教的都是蜻蜓點水.面對復雜的課堂教學,我們需要知道每節課教師想教什麼,教師實際在教什麼,而學生又在學什麼?特別是公開課,教師總想上出新意來.一堂課,表面熱熱鬧鬧,實際是學生散亂地找東西,表演了一翻;教師額外地講東西,展示了一場.教師教的過程非常完整,豐富多樣;學生學的活動非常零散,非常單調.如果把一堂課錄下來,再把教師活動的部分剪掉,還能剩下些什麼?條條大路通羅馬,問題是你得到達羅馬.
如何有理據的確定教學內容呢?主要有兩點:一是依據體式,二是根據學情.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來,語文課不是思想政治課,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語文課要教給學生積累、閱讀和寫作的方法.以閱讀為例,詩歌、小說、散文、說明文、議論文的教法是不一樣的,要按文體特點進行閱讀教學.例如《七根火柴》是這篇小說,不是一般的小說,是小說中五十年代的主旋律小說.其中有一個無名戰士,同學們在探討時,提出了如下疑問:作者為什麼不給這個戰士起個名字呢?叫張三李四王五都可以啊,給小說中的人物起個名字對作者來說不是輕易而舉嗎?有的同學說了,作者不知道那個戰士叫什麼名字.不是還有黨證,包著火柴的那個黨證嗎?黨證上不是有名字嗎?還有個同學說那個戰士犧牲的不值得,他可以先劃一根火柴,救活他自己,然後找部隊.這就是學生不理解的,就是教師需要教的.其實作者不給那個戰士起名字是有深意的.中間蘊含著作者的思想,那個戰士只是千千萬萬犧牲的紅軍戰士的代表,紅軍戰士不能劃這一根火柴,這根火柴是黨的財產,作為個人就是犧牲也不能動的.閱讀這樣的小說要依據那個時代主旋律小說的特點去理解.還有的同學問,假如那個無名戰士不是恰好碰上掉隊的盧進勇,或者是盧進勇再遲來半個小時,那個戰士犧牲了怎麼辦?老師說如果你懂得什麼叫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小說,你就會知道那個無名戰士不把應該交待的話交待完作者是不會讓他犧牲的.這不能理解為是編造,應該是那個時代主旋律小說的特點.
備課備什麼?備教材、備學情.作為一個常態的讀者,他怎麼讀?有沒有先把文章分成幾段,歸納了段大意再去細讀與感悟的,有沒有從中間某一個教師認為的重點段先讀的.有人說這是學生常態的學習,那好,學生考場上是怎麼樣子的?一段文本,一些題目,在規定的時間內要得最多的分數.學生應該怎麼讀.這就是教師要教給學生的方法.教師不妨認真想想,語文的常態課堂應該是怎樣的,應該教會學生什麼?應該考慮我教的這些有沒有用,我教的這些對不對?我教的這些學生會不會.自己先讀一讀文本,能讀懂的要考慮學生懂不懂?不能讀懂的要再讀,反復讀,細細品味,除了這個方法還有什麼?你想啊,考場上不會的你不反復讀書你能去問誰啊?一個普通讀者晚上躺在床上讀書不懂的東西不反復讀還能去問那個老師啊?我們教了學生好幾年語文,真正教給他們應對考試和以後學習閱讀的方法了嗎?如果沒有教對,就應該好好想想語文課到底應該教什麼.是不是應該教學生最想學會的東西.當然,如果是常態的課堂和常態的學習,我們還可以教給學生不同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向老師請教,同學討論,利用媒體查閱讀資料等都可以.
自己先明白學生可能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學生可能有困難的地方,學生可能欣賞不了的地方,學生可能讀不懂的地方,把這些作為教師應該教的地方.學生不喜歡的地方,讓他喜歡;學生讀不懂的地方,讓他讀懂;學生讀不好的地方,幫他讀好,這就是語文教學應該重點教的內容.
二、語文教學為什麼要教這些?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教學反思的問題.把自己的教學對象化,反思自己做過的事情.進行有效、自覺的、深層的、系統的反思.想法決定做法.教師教的是什麼內容,為什麼要教這些內容?帶著問題,對優秀教師的成功課例進行反思,反思成功的課例為什麼要這樣教;然後對照自己的課例進行自我診斷,以理論知識為支架進行反思.反思的關鍵是要知道老師備課時是怎麼想的,上課時是怎麼想的.課後再想想自己原來想教什麼,課堂上實際教了什麼,學生實際學到了什麼?這才是教學反思.記三年教學反思可以成為名師所說的教學反思和我們每次課後為了應付而勉強寫成的那兩三行文字不是一個概念.有個老師在公開課上用11分鍾時間讓全體同學讀了很長的一篇課文,方法是組織全體學生齊讀一遍,理由是要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和朗讀能力.問題是全體讀一遍是不是就能整體感知文本內容?訓練學生朗讀能力也很重要,問題是訓練朗讀是訓練學生會朗讀的地方呢還是訓練學生不會朗讀的地方呢?成功與失敗都不是無緣無故的.研究優秀課例,藉助理論研究,研究自己原來是怎麼想的,現在又是怎麼想的.原來是怎麼做的,以後將會怎麼做?例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執教《長相思》一詞,「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邊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此無聲」這詞教什麼?咱們語文老師考慮怎麼教?特別是只有文本沒有參考的時候你怎麼教,教什麼?王老師當時拿到這個課題的時候也沒有參考,在飛機上,讀這篇詞.詩要吟,詞要唱.這是文體特點,要教.生字生詞是語言積累,要教.好的句子要教,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要教,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要教.學習的方法要教.於是王老師設計了三個環節,一是藉助注釋,讀懂詞意;二是展開想像,讀出詞情;三是互文印證,讀懂詞心.首先是要求學生讀對生字、讀對多音字、讀對停頓、讀出味道和感覺來,並思考兩個問題:身在何方,心在何處?讀出身和心的分離,身和心的矛盾.然後老師吟唱這首詞,讓學生想像家鄉的畫面和情景.情感是需要依託的,通過家的一些細節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勾起來,然後去感悟作者能不能這樣靜靜的思念家鄉呢?然後引導學生去關心一個詞---碎,戰事的緊急導致不能回到家鄉,甚至不能靜靜地想念家鄉讓作者感到心碎.第三階段用另一首古詩去印證: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身在征途,心在故園.男兒為國盡忠不能盡孝的意蘊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普通教的師不是才能不夠,而是想法有問題.不是不會上,而是不會想,這種現象並且是大范圍、長期性、集團性的.關乎閱讀的內容,以起點為感受是對的,但不能一直在起點上,需要提升,作者的情感就在語文課文之中.用2---3個實在的教學環節讓作品在學生的體驗與感受中逐漸展開.想法不改變,只從形式上追求是不會到位的,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很多教師在課堂上試圖建立的不是學生與這篇文章的關系,而是學生與文章所描述的外延的關系.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是讓學生建立體驗作者描寫的這種美的鏈接,而是費盡心思要求學生鏈接北大的荷塘,鏈接學生自己到北大看了荷塘後也能有朱自清那樣的體驗.而沒有想也許親自去看了以後會發現和感覺到那是個臭水塘.
三、語文教學怎麼教?
教學一節好的語文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將相和》將是大將,本文是指趙國大將軍廉頗,相是指宰相,本文是指趙國宰相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既然是和好,那麼肯定有有矛盾的時候,那麼他們有什麼矛盾,為什麼會有這個矛盾,又是什麼情況讓他們和好了?一下子就導入了課文核心.有的導語聽見很美,但與課文沒有多少聯系,游離於課文之外,這樣的導課我們寧可不要,也不要強加.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語文化,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例如《紫藤蘿瀑布》可用整體感知---整體理解---整體賞析板塊式結構設計;《桃花源記》可用景美---人美---人情美---故事美的線索性結構設計;海輪《我的老師》可用瀏覽---感悟---精讀---積累的反復式結構設計;《十三歲的際遇》可用理解一篇---突破一點---記誦一段的選點式思路設計等等.例如用選點突破式結構教學《三拳打死鎮關西》選什麼?當然是那三拳.作為語言品析的範例,三個比喻,各不相同,各有精彩.為什麼要打鎮關西,打了以後又怎樣?選准一點,造成突破,然後牽一發而動全身.
要把語文上成語文課,不能讓語文上成熱熱鬧鬧的環保課,上成充滿熱愛的思想品德課.語文課的語文味是從對字詞與具體文句的賞析中散發出來的.不能忽略教材的工具性,而過多地關注人文性,他們是一個整體.不能片面的理解「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藉此而不去考慮對文本的深析,考慮專題組元對文本的影響,考慮不同年級對教材的影響.同樣一篇李白的《靜夜思》在小學、初中、高中的教法是不一樣的.再如「淡化文體的要求」也不是說脫離文體去隨便的教.
4、拓展和作業布置的優化:拓展的優化是引導學生走近名家,讀懂名家,悠悠中華情,觸動我的心.作業布置也應該是異彩紛呈的.語文課是有限的,教師的創造力是無限的.語文教學每節課都是有缺憾的,但我們願意在這缺憾中做永遠無憾的追求.
四、語文應該怎麼學?
1、學習方式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運用,課程標准中倡導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但是要注意,用詞是倡導,而不是說必須與唯一.也不是說絕對不能使用接受式學習.當講則講,才是語文的本色.合作學習與獨立學習是相輔相承的,如果每個人都沒有獨立學習,小組合作會有結果嗎?不能不改革,也不能光改革,還要注重實效.學習方式本身不分好壞,每種方式都可能成為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像中國像棋里的每一個棋子,只要運用得法,在一定的環境下,每一個棋子都是具有大的殺傷力的,無所謂個棋子更有力量.有時候,准確的講解也非常有效.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加以引導,但本質是都應該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己有效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也不是自己學習,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制定學習目標、自主制定學習計劃、對學習進程和學習方法能夠自我調控.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主意識發展上的我想學、我能學、我會學,我能堅持學.普通教師對課標的學習是不夠的,對課標的研讀也是不夠的.課程標準是一個理想的課堂,但層層打折後在課堂上落實到學生身上的甚至連五折都不到.例如新課程改革不提倡死記硬背,但是不是就是不背?「積累」是什麼意思?是記住,可是除了背,還有什麼方法能讓學生記住.不提倡死記硬背是指把知識放在扎實地教語文知識,把知識滲透到語文知識的體系中,讓知識成為一個有邏輯、有感情的東西.
2、學習語文,關鍵的東西就是要有兩只語文眼,一顆語文心.學習語文是快樂的,學習語文有先天的條件.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時常提醒同學們,你能學會的.面對一篇篇的課文,我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讀書,讀通、讀熟、讀懂.語文教師其實就是一張嘴,學生在課上愛聽,聽懂了,就對了.教師的一言一行,每天都在熏陶著他們.王玲玲老師說,如果學生喜歡你,你就成功了一半.什麼是語文,語文就語言文字---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在紙上的是文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可以學語文.更多的需要在活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品味詞語.2009年中央氣象台播報的天氣預報說氣象意義上的秋天只有12天,秋天珊珊來遲,冬天又不期而至.在很活的環境中學習珊珊來遲和不期而至兩個詞語,一下子就明白了.至於寫作就是有感覺就把它寫出來,不說假話,不無病呻吟,不說空話大話.
㈦ 人文要素和語文要素具體指什麼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編寫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以讀寫訓練項目作為語文訓練的主線。統編教材為凸現語文素養,明晰教學目標,採用「雙線組織單元內容」,即以寬泛的人文主題將單元課文組織在一起,同時將語文訓練的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語文知識、基本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線索。
一、什麼是「語文要素」?
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
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陳先雲《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建》
「語文要素」關系:
抓基本方法,學基本內容,形成基本習慣,形成基本能力。
二、如何梳理「語文要素」?
統編教材把「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
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導引、課後習題、語文園地、習作設計之中。
教學中,我們需要根據語文要素確定相關教學內容。
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樹立准確的目標意識,關注目標的層遞性, 把握目標的整組性。
(1)通過導語點明語文要素;
(2)通過課後習題落實語文要素,貫穿方法指導;
(3)通過語文園地梳理總結語文要素,進一步提煉相關方法;
(4)通過習作進行實踐運用語文要素。
三、語文要素的「教學化」路徑有哪些?
從統編教材單元的功能來看,有識字、閱讀、習作、綜合性學習等單元。在閱讀單元中編排了預測、提問、提高閱讀速度和有目的地閱讀四個閱讀策略單元。閱讀策略單元、小型綜合性學習單元和綜合性學習單元穿插安排,使教材的呈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以閱讀方法與策略為主線組織單元內容,是教材編寫史上的一大突破。
語文要素「教學化」有以下簡明路徑:
(1)專門指向:執教單篇課文(或語文園地、或習作等),以相關語文要素為重要(主要)教學內容。
(2)線性把握:執教單篇課文(或語文園地、或習作等)語文要素時,要注意從「縱向」上來把握相關要求。
(3)建構設計:教學某一語文要素時,要著眼於兒童已有經驗,採用適切的學習方式,以達到有效生成。
「語文要素」應該理解為「語文學習要素」。既包括語文知識,也包括語文能力,還包括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簡單地說,「語文要素」包含的是語文「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內容。語文要素應該是與學段學習內容和目標相對應的,但更加具體,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檢測性。我們也可以將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理解為單元重點學習目標——把讀的目標說成「語文要素」,把寫的目標說成「習作要求」,是很荒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