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點的集合教學反思

點的集合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2-06-05 16:49:02

1. 誰知道教學反思該「反思點」什麼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教學反思能力決定著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那麼,我們在教學反思中該反思點什麼呢?
一、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
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或是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目的的做法,或是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的應變過程,或是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運用的感觸,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或是雙邊活動開展的經驗,或是在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迸發出的靈感和火花等等。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課後及時反思,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並把它們歸類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這樣對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會大有好處。
二、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
任何一節課,即使教師的備課十分細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有失偏頗,或者對某個問題的處理感到力不從心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只有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訓,及時彌補不足,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客觀需要。
三、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釋疑
這里的「疑」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疑點。每節課下來,學生或多或少會存在某些疑問,有時課堂上無法及時解決,教師把從學生方面反饋過來的疑點記錄下來,細加琢磨,有利於今後的教學和復習,更具針對性。另一方面是教師方面的疑點,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並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徹,有時甚至是似是而非。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自己會感覺到這些,把它記下來,促使自己今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徹。
四、思所難,突破難點,化難為易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難點的突破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所謂教材的難點,是指教師難講、學生難懂的知識點。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今後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並且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師處理教材難點的能力,化難為易,再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其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五、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一節課下來,教師應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發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如何改進,寫出新教學設計,這樣教師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特別是可以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學提供極好的幫助,避免再走彎路,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

2. 點的集合是什麼意思

點的集合是以集合為元素的集合。

具有某種特定性質的具體的或抽象的對象匯總而成的集體。其中,構成集合的這些對象則稱為該集合的元素。

假設有實數x < y:

①[x,y] :方括弧表示包括邊界,即表示x到y之間的數以及x和y;

②(x,y):小括弧是不包括邊界,即表示大於x、小於y的數 。


(2)點的集合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有一類特殊的集合,它不包含任何元素,如{x|x∈R x²+1=0} ,稱之為空集,記為∅。空集是個特殊的集合,它有2個特點:

1、空集∅是任意一個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空集是任何一個集合的子集。

交換律:A∩B=B∩A;A∪B=B∪A

結合律:A∪(B∪C)=(A∪B)∪C;A∩(B∩C)=(A∩B)∩C

分配對偶律:A∩(B∪C)=(A∩B)∪(A∩C);A∪(B∩C)=(A∪B)∩(A∪C)

對偶律:(A∪B)^C=A^C∩B^C;(A∩B)^C=A^C∪B^C

3. 《點的集合》美術作品有哪些

有很多,如《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馬賽港灣》。

新印象派不用輪廓線劃分形象,而用點狀的小筆觸,通過合乎科學的光色規律的並置,讓無數小色點在觀者視覺中混合,從而構成色點組成的形象,被一些藝術評論家稱作「點彩派」。

介紹

新印象派的出現和科學的迅猛發展有密切的聯系。光學和色彩學的理論以及實驗成果,有力地推動著包括繪畫在內的造型藝術的觀念和技術的發展。

新印象派畫家們吸收了關於色彩對比以及顏色、色調並列所產生的混合效果的理論,認識到單純色彩通過視覺的混合比色彩色素的混合更有藝術效果。

此外,瑞士學者D·薩特的著作《美學概念及應用》(1865),強調科學在繪畫創作中的作用,主張運用科學試驗成果和建立法則,都促進了新印象派的產生。

4. 教師在准備集合教學設計時的分析有哪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集合的定義,掌握常用數集及其表示方法。
(2)了解元素與集合的關系,理解集合相等的含義。
(3)初步了解集合的分類,能恰當地應用列舉法或描述法來表示集合.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事例,初步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系,從觀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確地理解集合.
(2)觀察關於集合的幾組實例,感受利用集合語言來描述客觀事物和抽象數學對象的意義.
(3)藉助實例分析、探究數學問題(如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理解列舉法和描述法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學習運用集合語言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總結、歸納事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扎實嚴謹的學習態度.感悟集合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激發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5. 如何做好教學反思的幾點建議

做好教學反思的幾點建議:

一、反思自己的成功做法

教師以自己創造性的教學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內容,並以恰當的方法和表現力設計教學環節,將教學過程中自己感受深刻、達到預期效果和引起學生共鳴的做法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就成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教學經驗。

二、反思失敗、失誤之處

任何人的教學總會有不足之處,即便教師再熟悉教材、學生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也會在課堂上出現許多課前估計不到的情況,如表達不清、處理欠當、方法陳舊、演示失敗等。

如果教師把課堂中出現的不足或一時不知如何處理的問題及時記錄在教學反思中,然後進行認真分析、思考,這樣做一定能促進今後的教學,為以後的科學研究積累資料。

三、反思課堂靈感

在教學過程中時有突發事件發生,教師機智靈活地應對,恰當地處理,也為今後類似事件的處理提供借鑒。

四、反思對新理論新經驗的認識

在運用各種新的教育理論、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進行的各種教學改革時,改革的實效性、實用性如何,是否適合本年級、本班級、本章節內容對某個知識點的處理,主要優點有哪些,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如何,有利於學生哪些方面的發展,不利於學生哪些能力的培養等。

寫下這些反思,有助於對新理論、新思想的消化、吸收、應用,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學策略不斷更新,始終處在教學改革的前沿,促使自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升。

教學反思的方法:

1、思效。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教師最關注的`問題,進行課後反思要做到「當堂思效」。即上完課後要對本課的教學效果作一個自我評價,比如分析學生哪些內容掌握得好,哪幾部分有困難,哪些學生學得成功,還有多少學生需要指導等。

2、思得。一節課結束後,回顧教學過程,體會學生學習的成功之處,教師一定能從中受到啟發,總結成功的經驗,如能及時記錄,可作為日後教學工作的借鑒,有助於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3、思失。課堂教學中有所得也必定會有所失,學生的性格各異,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總會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如教法的運用,知識的講解,例題的選擇,板書的設計,學生的反應等方面,課後都會覺得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4、思改。「思」的最終目的是「改」,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得失的客觀分析,找出問題的症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提出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 什麼是點集合

其實這個問題當初有很多人都容易混
集合裡面的元素是什麼都可以的比如說
{狗,豬,人,馬},這也就是一個集合啊 只要裡面滿足集合的幾個要素就可以了 ,比如說元素要確定,不重合
同樣啊集合里的元素可以是點也可以是數了,數就不用說了,點當然就用坐標來表示了所以出現了{(0,1),(2,2)}等等了
元素是數的話是最常見的{0,2,1}你看看他和點集合的差別,兩種集合里的元素根本就不同

7. 怎樣寫教學反思 6點反思

怎樣寫教學反思 6點反思
一為什麼要反思
教師的業務成長是在不斷的實踐、學習、總結、反思以及再實踐的過程中實現的,而這種總結和反思反過來又對自己的教學實踐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階段性的教學活動完成後,如果能夠及時進行回頭看的反思,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教學方法系統化,教學問題直觀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二教學反思的類型
1 小節性反思。
通過階段性的教學活動,一方面總結自己在課堂實踐中的經驗,並將這種經驗進行提煉,形成自己教學理論和教學風格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問題,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思考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
2 案例型反思。
結合某一節讓你印象最深的課進行反思,這節課或許是你最滿意的,也可能是你覺得有頗多遺憾,也或許是學生在這節課上有不同尋常的表現,對這些地方進行思考,從一個案例能夠發現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對自己以後的教學產生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
3探索型反思。
個人通過理論學習、教研活動、聽課等形式,發現新的教學理論或者教學方法,並有意識地將其應用於教學實踐。將應用過程中的體會經驗和收獲進行分析,使這種新的方法或理論融入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教學反思寫什麼
1、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5、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三反思中應注意的問題
1、以課改思想為指導。將自己的教學實踐同課改思想相對照,從對師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教學目標的實現等方面來進行反思,有意識的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對自己教學實踐的束縛,為自己的教學活動確立正確的導向。
2、以教學實踐為基礎。脫離了教學實踐而空談理論的反思不具備對今後實踐的指導意義,教學反思必須要以課堂教學為核心,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來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理論認識。
3、關注學生,關注細節。
教學與反思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反應,在反思中依然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課堂反應、接受效果中來反思自己教學設計的得失。從細節中發現問題,反思切忌大而全,因為大而全往往陷入大而空。每篇教學反思要從教育教學規律和課改思想的大處著眼,但是更要從教學活動的細節入手,課堂情境的設置、學生活動的表現、作業難易的安排、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可成為反思的角度。
4、結合理論,深入思考。
反思時,教師要重視理論對分析的價值,教師雖然要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但是不能單純憑經驗分析問題。反思時,教師要重視理論對制定解決方案的價值,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制定解決方案的重要參考。反思時,教師應當了解,反思在總體上是面向未來的。教師通過反思來不斷改進、完善教學過程,使自己今後的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可以說,它為教師今後的教學實踐提供了一個可

8. 一年級數學十幾減5,4,3,2怎麼

教學目標:
熟悉本章所有的定理。
教學重點:圓中有關的定理
教學難點: 圓中有關的定理的應用
教學方法:談話法
教學輔助:多媒體
教學過程:
1、
2、在一個平面內,線段OA繞它固定的一個端點O旋轉一周,另一個端點A隨之旋轉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圓。
固定的端點O叫做圓心,線段OA叫做半徑,以點O為圓心的圓,記作O,讀作"圓O
3、籃球是圓嗎?
- 圓必須在一個平面內
以3cm為半徑畫圓,能畫多少個?
以點O為圓心畫圓,能畫多少個?
由此,你發現半徑和圓心分別有什麼作用?
- 半徑確定圓的大小;圓心確定圓的位置
圓是"圓周"還是"圓面"?
- 圓是一條封閉曲線
圓周上的點與圓心有什麼關系?
4、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圓是到定點(圓心)的距離等於定長(半徑)的點的集合。
圓的內部是到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圓的外部是到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由此,你發現點與圓的位置關系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
5、圓的有關性質
思考:確定一條直線的條件是什麼?
類比聯想:是否也存在由幾個點確定一個圓呢?
討論:經過一個點,能作出多少個圓?
經過兩個點,如何作圓,能作多少個?
經過三個點,如何作圓,能作多少個?
6、經過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圓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圓,
外接圓的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叫做圓的內接三角形。
7、垂徑定理 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如圖,P為⊙O的弦BA延長線上一點,PA=AB=2,PO=5,求⊙O的半徑。
* 關於弦的問題,常常需要過圓心作弦的垂線段,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輔助線。
* 圓心到弦的距離、半徑、弦長構成直角三角形,便將問題轉化為直角三角形的問題。
8、(1)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2)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3)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9、圓的性質
圓是軸對稱圖形,每一條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對稱軸。
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圓還具有旋轉不變性,即圓繞圓心旋轉任意一個角度α,都能與原來的圖形重合。
10、圓周角:頂點在圓上,並且兩邊都和圓相交的角。
圓心角: 頂點在圓心的角.
11、定理: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也可以理解為:一條弧所對的圓心角是它所對的圓周角的二倍;圓周角的度數等於它所對的弧的度數的一半。
弧相等,圓周角是否相等?反過來呢?
什麼時候圓周角是直角?反過來呢?
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有什麼性質?反過來呢?
12、推論1 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
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相等。
13、思考:
(1)、"同圓或等圓"的條件能否去掉?
(2)、判斷正誤: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
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兩條弦心距、兩個圓周角中有一組量相等,那麼它們所對應的其餘各組量也相等。
14、推論2 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90°;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15如果用字母S表示扇形的面積,n表示所求面積的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r表示圓的半徑,那麼 弧長L公式是-------------
扇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 ----------------
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S側=
16、小結和同步作業
目標與評定 P90---93


教學反思:
本節課由於多媒體的演示,教學容量大,學生大多能回想起來,學的輕松,課堂氣氛活躍。

下載地址:http://doc.dang.com/view/2smkvo]]>

9. 【經典】教學反思「反思點」在哪兒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學反思被視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許多學校倡導教師寫教學反思,但一些教師寫的教學反思就跟記流水帳一樣,只是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一些簡單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談的教學評論,缺乏對教學現象和教學本質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並不大。哪些內容是值得深入反思的?怎樣才能進行深度的反思?也就是如何尋找到教學反思中的「反思點」呢?我們以案例分析為主要形式,加強同伴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進行集體反思,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找到「反思點」。
反思之一:反思教學細節,尋找自己已有的經驗和行為與新課程理念的差距,不斷提高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和理解。
一位老師教學37+5,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說出了很多計算方法,教師臉上閃耀著興奮和自豪。這時候,又有一個學生舉手,教師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讓他站起來回答,這位學生說:「老師,黑板上37+5=42,你寫成43了。」教師臉上頓時暗了下來,「哦」了一聲,轉過身把黑板上的題目改了。忽然這位老師又想起了什麼,說:「××雖然平時上課不太積極,但是今天卻很細心,我們表揚他。」學生聽著老師的口令,機械地「啪啪啪」,響起了幾聲掌聲,××臉上也不知是什麼表情坐下了。
一位老師在反思中認為:這位教師已經認識到激勵性評價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為自己實現新課程的一種點綴,而不是發自內心地、由衷地贊嘆,教師在表揚的同時有一種「高高在上」的評判味:你平時學習是不認真的,今天也沒有動腦筋。學生聽後的感想如何呢?因此,給學生以激勵性評價,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或者是在需要做時才做的一種裝飾,它需要時時滲透在教師的教育思想中,處處落實在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當教師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已經不需要提醒的時候,新課程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深入到我們的教育之中。
反思之二:反思不成功的教學案例,尋找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的差距,促使新課程理念向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
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統計」時,一位教師創設了「給猴子喂各種形狀餅干」的動畫情景。他的設計意圖是:第一次課件演示,使學生產生統計的需要;第二次課件演示,學生因來不及計數而產生記錄的需要,並在各種記錄方法的比較中引出畫鉤的方法再次統計;第三次課件演示,讓學生運用畫鉤的方法再次統計。但在課堂上,效果並沒有如老師所期望的那樣。有一些學生記錄幾個後就「罷工」了,而且在交頭接耳,根本不看屏幕,顯出很不耐煩的樣子。
課後,我們組織教師進行了研討和反思:為什麼教師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並沒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課堂中學生的感受是什麼呢?我們找來兩個學生問了一問。學生回答:「我知道三次的餅干都一樣,所以答案和前面一樣的,不需要再看了。」確實,三次課件演示的情節同出一轍。通過調查和討論,老師們在反思中認識到:這位教師注意了課件資源的多次利用,力圖使學生的學習需求越來越強烈。但沒有考慮到相同課件演示的「重復」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怎樣的演示才能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呢?老師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意見:可以變換一下演示形式,將課件情景中出示的餅干改變形狀、改變數量、改變順序,讓學生「不可捉摸」,從而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件之中。教學手段是為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服務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
反思之三:反思有爭議的教學案例,對教學行為進行不斷追問,不斷促進自我行為的改造和重塑。
這是一節新課程課堂教學觀摩課,教學內容是分數和小數的互化,執教老師出示了很多典型性的分數,提問:怎樣把分數化為小數?學生回答:用分子除以分母。計算後教師再提問:根據計算結果如何進行分類?學生很快把這些分數分為商是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兩類。教師第三次提問:請你猜一猜,分數是否能化為有限小數和分數的什麼有關?通過討論和引導,學生一致認為與分數的分母有關,然後在教師引導下,繼續探究與分數的分母有怎樣的關系。整節課的教學如行雲流水,絲絲入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探索。
針對這一節課的討論,形成了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在這一節課中,學生探究目的明顯,參與程度高,目標達成度也高,教學效果很好。而另一種意見認為,在這一節課中,教師的著眼點過於指向引導學生得出分數能否轉化為有限小數的結論,學生的探索始終是在教師預先設定的框架內進行,至於為什麼要進行探索?怎樣找到探索的方法?學生都很茫然。在這種貌似自主的活動中,學生缺乏明確的自我學習意識和目標,思維處於被動狀態,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難培養。
在爭論之後,我們引導大家學習了數學家吳文俊先生在談21世紀的中國教育時曾說過的一段話:學校所給的數學題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麼,求證什麼,都是清楚的,題目也一定做得出來。但是到了社會上,所面對的問題大多是預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會有答案。這就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學會處理各種實際數學問題的方法,但要做到這一點,光靠邏輯推理是不夠的。經過爭論和學習,老師們的反思深刻了,認識清晰了:課堂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遇到實際問題如何解決的能力,教師應該讓學生的視角從狹窄的思維中解放出來,更多地提供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中的各種問題,不斷嘗試,不斷探索,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養成反思的習慣,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自覺體驗和不斷完善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並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熱點內容
一隻小鳥教學設計 發布:2025-01-11 23:41:11 瀏覽:648
數學軟體應用 發布:2025-01-11 23:27:30 瀏覽:526
語文作業下載 發布:2025-01-11 23:26:40 瀏覽:901
延慶教育委員會 發布:2025-01-11 23:26:39 瀏覽:215
上海洛德化學 發布:2025-01-11 22:57:23 瀏覽:190
中公教育四川 發布:2025-01-11 22:11:08 瀏覽:189
智慧的英語 發布:2025-01-11 22:01:53 瀏覽:287
是歷史潮流 發布:2025-01-11 21:59:34 瀏覽:722
幼兒園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1-11 21:07:41 瀏覽:785
許姓班主任 發布:2025-01-11 20:23:36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