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

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2-06-06 20:10:11

『壹』 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小學科學:《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
小學科學:《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
乾潭一小
周群
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
...·小學科學:《摩擦力》教學設計
教科版:科學
五年級上冊
運動與摩擦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摩擦力的大小和物體的重量有關。
過程與方法: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貳』 《運動與摩擦力》說課稿或者教案

《摩擦力》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摩擦現象中的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
2.知道產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4.知道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通過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學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過對生活中摩擦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對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節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1)摩擦、摩擦力。(2)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並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隨後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摩擦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有重要的意義,教材最後用較大篇幅講述了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雖然教學的重點在於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於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三、教法建議
1、現象教學,以實驗為主
摩擦是最常見,應用最普遍的現象.對摩擦現象,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不能因為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就忽視了演示實驗,作為物理老師是非常清楚物理實驗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替代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判斷、歸納),必須盡量做好.尤其在學生有一定認識基礎時,更應注意選取生動的事例進行演示分析講解,這樣就能及揭示現象的本質,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實驗,能動手時盡量讓他們動手.
2、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體現了物理學中對多變數問題的研究方法,即當研究對象有多個變數時,可採用控制自變數個數的研究方法.本實驗中的變數有兩個,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保持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這種物理學研究方法,對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十分有益的.
3、可採用學生討論自學的方式教學
由於本節課的知識都不難理解,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通過學生閱讀課文、自己進行實驗研究、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對於基礎不好或組織紀律較差的學生可採取部分內容教師引導,部分內容學生討論的形式教學.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1、研究決定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
2、會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問題
五、教學工具:彈簧測力計、小車、鉤碼、毛巾、、木板、砂紙、洗衣粉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方法1:從新奇實驗引入,提高學生興趣。
1、在班上選出力氣小的女生和班裡力氣較大的男生利用一根一端塗了肥皂水的筆舉行一次奪筆比賽。比賽結果:女生獲勝,引導學生思考原因。在男同學拿的筆一端事先塗上了肥皂水,表面上是老師幫助了女同學。實際上到底是誰幫助了女同學呢?是摩擦力。
2、演示筷子提米的實驗: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並壓緊大米,向上提起筷子會很容易的將筷子拔出;重新將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會兒,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請學生分析討論並舉出身邊的摩擦現象從而引出新課。
方法2:從生活現象引入,學生感覺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是一個普通的現象,讓學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動,體會手的感覺。
比如老師使用板擦擦黑板,筆在紙上寫字,學生用橡皮擦去鉛筆字,這些都是一個物體在另一物體滑動時,感到受到阻礙。
(二)新課教學
1、 摩擦力
由同學們的討論可以看出摩擦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要發生相對運動,指有發生相對運動的趨勢,但是還沒有發生,這種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同時告訴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我們只重點研究滑動摩擦。接下來向學生介紹了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於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局限於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後,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是否與運動速度有關?並將全班分為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啟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繼續引導學生實驗中採用的方法:如果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它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變數控製法」。接著再講述:「變數控製法」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它適用於多因素問題的研究。它不僅僅適用於研究物理問題,也適用於其他科學領域問題的研究,在今後的學習和探究中,我們還要經常使用這個方法,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要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至於有同學問到為什麼在勻速狀態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是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將在第六章討論這個問題,並對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進行表揚。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後,在每個大組抽取了四個實驗小組公布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後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實驗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大小無關。
摩擦力的大小跟運動速度的大小無關。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學生討論並舉出相應的事例,准備適當的錄像材料豐富學生的知識,最後由學生總結出結論。
結論: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通過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通過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變滑動為滾動,使兩個互相接觸的摩擦面彼此離來(加潤滑劑),可以減小有害摩擦。
(三)鞏固練習
1、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下面哪個措施的目的是減小摩擦 ( )
A、在機器的轉動部分加潤滑油 B、自行車緊急剎車時用力捏閘
C、汽車輪胎上有很多花紋 D、北方下雪時,常在道路上灑些灰渣
2、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杠之前總要在手上塗些鎂粉,是為了________摩擦,採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環動作時,手握杠又不能太緊,這是為了________摩擦,採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請你來判斷:
A、摩擦力總是阻礙相對運動,故摩擦力就是「阻力」。( )
B、在汽車的輪與軸之間安裝了軸承,是想變滑動為滾動。( )
C、減小摩擦阻力是磁懸浮列車提高時速的一個重要方面。( )
D、如果摩擦力太小,我們走路就會很困難。( )
E、給相對運動的部件之間加潤滑油是為了消除摩擦。( )
(四)小結: 1、摩擦可分為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2、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五)布置作業
1、書面作業:課後95頁 習題1.2.3.
2、思考題:自行車輪胎蹩的時候為什麼騎起來費力。
【課題】摩擦與我們
【組織形式】學生小組活動
【活動目的】
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研究,寫出對於我們日常活動密切相關的摩擦的認識。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寫出專題報告,進行交流。
【參考方案】
可以從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歸納摩擦的種類,摩擦的應用,摩擦的利弊等。
七、板書設計:
第五章 第五節 摩擦力
一、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所受到的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
二、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大小無關。
三、增大有益的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通過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通過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變滑動為滾動,使兩個互相接觸的摩擦面彼此離來(加潤滑劑),可以減小有害摩擦。
八、教學反饋

『叄』 > 是怎樣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_蘇教版小學科學四下:《無處不在的力》教案

·《力和機械—摩擦力》教學設計 《力和機械—摩擦力》教學設計 課前准備: 實驗教具:泥鰍、筷子、米和杯子、釘鞋、平底鞋、彈簧測力計、木塊、鉤碼、毛巾、木板、砂紙、課件、學案 教學過程: 師:通過實驗引入摩擦力 這節課我給大家帶來了一種小動物,長得雖然不好看但卻很有趣泥鰍。下面...·《摩擦力》課堂實錄 力和機械:《摩擦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 ⑵知道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⑶認識摩擦的利與弊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小學科學:《摩擦力》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摩擦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知道生活中存在摩擦力。2.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2. 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 運用互聯網開展有關摩擦力的專題討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教科版:科學 五年級上冊 運動與摩擦力 教科版:科學 五年級上冊 運動與摩擦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摩擦力的大小和物體的重量有關。 過程與方法: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肆』 請各位同行幫忙:本人急需廣東教育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萬分感謝

下冊
第一章 運動和力
第一課時 我們的小車
教學目的:
通過用墊圈拉動小車,引導學生認識「重力」。
指導學生知道足夠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拉力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指導學生學會安裝用重力拉動小車的裝置。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
教學准備:學生材料袋、車的圖片、記錄本。
教學過程:
引入
提問:你們玩過玩具小車嗎?玩過你們自己做的小車嗎?你們在玩小車時,有過什麼發現?
談話:雖然玩具小車和真正的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著很多相同的科學道理。在這個單元,我們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車運動起來,研究有哪些力影響它的運動,怎樣影響它的運動。我們還要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設計和製造我們心中的賽車。
探究過程
認識各種車。
·師:人類早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車,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車了。你知道哪些種類的車?
·出示一些車的圖片或影像資料,請學生辨認並講述,老師進行一些補充介紹。
·介紹香港太平山的纜車。
安裝一個小纜車。
讓學生提提重物、用手掂書包、背書包等活動感受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壓力,這就是重力。
師:我們可以利用重力來拉動小纜車嗎?看看桌上的材料,它們分別有什麼用?
分組安裝,用墊圈把小車拉動,反復試幾次。(教師巡視指導)
提問:你們認為是什麼力使小車運動的?(墊圈的拉力、重力、重力產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與小纜車運動的關系。
(1)師:各組的小纜車都在拉力的作用下運動起來了,但我發現各組的小車快慢不一樣,請你們推測一下,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推測:用手拉纜繩,使小車動起來,先估計最少用多少個墊圈可以拉動小車,再推測拉力大小怎樣影響小纜車的運動,把推測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小組討論,匯報設計的實驗方法。
提問:你們打算怎樣用實驗來驗證推測是否正確呢?
(4)分組實驗、記錄,教師巡視。
匯報、分析實驗結果:從記錄表中你們發現拉力大小和小車快慢有什麼關系?
小結:
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拉力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給小車裝上動力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物體被拉長、壓縮、彎曲能產生彈力;了解一些對彈力利用的知識。
2、指導學生學會用橡筋給小車安裝動力。能夠做橡筋長度、繞的圈數、繞的方向對小車運動影響的實驗。
3、培養學生認真實驗,收集數據,進行解釋的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難點:怎樣用橡筋給小車安裝動力。
教學准備:橡筋、小車、長條形的三層板。
彈簧、皮球、鋸條等能產生彈力的物體,有關彈力應用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談話:車輛運動是需要動力的,你們知道車的動力來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氣、電力、太陽能等)
2、提問:能不能給我們的小車裝上動力,讓它自己動起來呢?你們有哪些辦法?(安裝橡筋、彈簧、螺旋槳、氣球等)
3、師:我們先用橡筋作動力吧!
二、探究過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1)談話:我們為什麼能用橡筋作動力,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2)實驗:用手把橡筋拉長,體會手有什麼感覺。了解橡筋被拉長時能產生力,這種力叫彈力。
(3)提問:還有哪些物體能產生彈力?
體驗:讓學生壓一壓彈簧,拍一拍皮球,彎一彎鋸條……
師:人們利用彈力做些什麼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彈簧床、衣服上的松緊帶、自行車的坐墊等都用到了彈力。)
2、安裝橡筋的方法與小車運動的研究。
(1)分小組裝配:給小車裝上橡筋。
(2)小組演示。師:都是用橡筋做動力的小車,為什麼運動的狀況(快慢、距離、方向)不一樣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3)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
(4)分組實驗(選擇一個因素),記錄實驗結果。
(5)匯報交流。
3、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給小車安個螺旋槳
教學目的:
1、進一步認識橡筋的彈力,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速度、距離的關系。
2、學生學慣用橡筋和螺旋槳給小車安裝動力,培養動手能力。了解螺旋槳的作用。
3、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
教學重點:會用橡筋和螺旋槳給小車安裝動力。
教學難點:知道螺旋槳的作用。
教學准備:裝有螺旋槳的船和飛機的掛圖或影像資料、小車、螺旋槳、橡筋、支架、木條。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問:這是什麼?你們知道怎麼玩嗎?(請一個學生演示。)
2、談話:它像什麼?你們知道什麼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槳?
3、看書上P6圖片或有關圖片。
4、提問:上節課我們給小車裝上橡筋動力使它運動起來了,現在可以給小車裝上螺旋槳使它運動起來嗎?
二、探究過程
1、動手安裝螺旋槳。
(1)觀察材料,分組討論怎樣組裝螺旋槳,怎樣用螺旋槳使小車運動起來。
(2)動手組裝。裝好後,試著用螺旋槳使小車運動起來。
2、研究橡筋絞緊的圈數與小車運動的關系。
(1)提問:橡筋絞緊的圈數會影響到什麼?
(2)預測:橡筋絞緊的圈數與小車行駛的距離有怎樣的關系。
(3)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4)小組匯報實驗方案。
老師提醒學生:
·這是一個對比實驗,實驗時除了橡筋絞緊的圈數不同外,其餘條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車放在同一起點線上。
·用手撥動螺旋槳一圈,橡筋就絞緊了一圈。
·要量出小車行駛的距離。
·每次實驗,橡筋絞緊的圈數要有較大的區別,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數太多,否則會把橡筋絞斷。
(5)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6)歸納:橡筋絞緊的圈數越多,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
3、討論。
·在第2課和第3課中,橡筋的變化有什麼不同和相同?
(兩課的橡筋都被拉長了。第2課的橡筋是直接拉長,第3課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長的,而是在絞緊時被拉長的。)
·這兩課中,橡筋產生的作用有什麼不同和相同?
(這兩課都是利用橡筋的彈力使小車運動。第2課橡筋帶動輪子轉動推動小車前進,第3課橡筋帶動螺旋槳轉動小車前進。)
課後拓展。
提問:你們還想研究什麼問題?
選擇一個問題來討論:需要哪些材料?怎樣實驗?實驗時觀察什麼?怎樣記錄?你們預測的實驗結果是什麼?
課後可以繼續研究。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四課 像火箭那樣啟動小車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安裝反沖力小車。
2、通過玩氣球、安裝反沖力小車的活動,了解反沖力的作用和反沖力的方向。
教學重點:會用氣球作動力推動小車。
教學難點:理解反沖力的作用。
教學准備:配套學生材料袋。有關噴氣式飛機、火箭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都玩過氣球吧?氣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這節課讓你們來玩一玩好嗎?
二、探究過程
1、玩氣球。
(1)談話:老師看見好多同學都把氣球吹足了氣然後放開,氣球怎麼樣了呢?再試一試,並仔細觀察。
(2)提問:氣球運動起來了,它朝什麼方向運動?可以讓氣球沿一個方向運動嗎?
(3)小組根據材料袋中的材料進行實驗。
2、用氣球推動小車。
(1)師問:氣球能推動小車運動嗎?
(2)分組實驗:將吹足了氣的氣球固定在小車上,松開氣嘴。
(3)研討:我們的小車是怎樣運動起來的?氣球為什麼能推動小車?
(4)再次實驗,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氣嘴處,感受氣體是怎樣沖出來的。
·調換氣球固定在小車上的方向,觀察這時小車運動的方向有什麼變化。
(5)歸納:像氣球這樣推動小車的力叫做反沖力。小車是靠氣球里空氣的反沖力運動的。
3、反沖力的應用。
(1)我們還知道哪些物體是靠反沖力運動的?
·節日燃放的煙花等。
·噴氣式飛機:機內的噴氣發動機,把汽油或煤油燃燒時產生的大量氣體,從發動機的噴氣口快速向後噴出,飛機受反沖作用快速向前飛行。
·火箭:火箭是我國最早發明的。現代火箭用高能物質做燃料,燃燒後產生大量的高溫氣體,連續不斷地向後噴出,使火箭高速飛行。
(2)播放火箭發射時的影像資料。
(3)反沖小車的啟動與火箭的啟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它們都利用了反沖的原理,但是小車利用的是壓縮空氣的反沖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溫高壓燃燒氣體的反沖力。)
4、小結。
(1)師:在1到4課的學習中,我們使用了哪些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了?
(2)歸納、提升認識:小車怎樣才能運動起來?
(小車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運動起來。)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五課時 小車載重
教學目的:
1、實驗研究小車載重量對小車運動的影響。
2、培養學生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3、了解汽車限制載重的事實,能對這個事實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學重點:知道小車載重對小車運動的影響。
教學難點:能對汽車限制載重的事實進行分析。
教學准備:玻璃彈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塊、長條形的三層板、小車、墊圈、夾子、掛墊圈的小鉤。
有關發生汽車超載交通事故的錄象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已經用重力牽引、橡筋的彈力、反沖力等多種辦法使小車運動起來了。小車當然是要裝東西的,讓我們用小車載些東西吧!
對於載重後的小車,你們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
二、探究過程
1、研究小車的載重與運動。
(1)推測:小車載重後,它的運動會加快還是會減慢?
(2)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思考:·研究載重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在我們讓小車運動的方法中,哪種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實驗順序怎樣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還是先拉最輕的?還是不管什麼順序都一樣?
(3)匯報實驗方案,全班研討。
(4)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教師巡視)
(5)匯報實驗數據,歸納:拉力一定,小車載重增加,運動速度變慢,你
們是怎麼想的?
(6)思考:我們的推測正確嗎?為什麼拉力一定,小車載重增加,運動速度變慢,你們是怎麼想的?
2、汽車為什麼要限制載重。
(1)討論:如果給小車不斷增加重量,會發生什麼現象?
(2)播放錄像:
·汽車由於超載而引發的事故。
·貨車上印的載重多少噸的字樣和公交車上印的准載多少人的字樣。
(3)提問:
·你們想對超載的司機叔叔說些什麼?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車滿員了,你該怎麼辦?
三、小結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六課 運動與摩擦力
教學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種阻礙運動的力。會做出測定小車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2、知道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狀況(光滑、粗糙程度),運動狀況(滾動還是滑動),小車的重量(對地面的壓力)有關。
教學重點:研究小車的重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
教學難點: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准備:橡皮擦、新鞋底、長條形的三層板、兩個相同的側面為方形的瓶子或木塊、紗布、兩個同樣的圓柱形的木塊或塑料塊、小車的載重物(玻璃彈子、小沙袋或小石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我們用鉛筆寫錯了字,總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觀察一下擦過以後,紙面和橡皮擦有什麼變化?
2、生活中還有類似的現象嗎?
師出示新鞋底和舊鞋底,讓學生作對比觀察;觀察新輪胎和磨損很厲害的舊輪胎的照片。
3、這些現象說明什麼呢?
二、探究過程
1、認識摩擦力。
(1)師:汽車運用時要與地面發生摩擦,走路時鞋和地面要發生摩擦,擦去鉛筆字時橡皮擦和紙之間要發生摩擦,其實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有相對運動時發生摩擦。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摩擦吧。
(2)實驗:將手按在桌上拖動和離開桌面拖動,比較用力大小。反復幾次,用新體會。
(3)歸納:由於摩擦,物體與動時會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1)討論:你們認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會作出許多假設,需要老師對這些假設進行整理,選出物體表面粗糙或光滑、物體滾動或滑動和小車重量這幾個因素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進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勵學生在課外繼續研究。)
(2)預測:摩擦力的大小與這些因素有怎樣的關系?
(3)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下面這幾個問題?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個摩擦力大?
·滾動和滑動哪個摩擦力大?
·小車重量與摩擦力大小有怎樣的關系?
(4)交流設計的實驗方法,全班研討,確定實驗方案。
·比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師問:木板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麼不同?明確木板越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於小瓶剛好運動起來時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傾斜角度大時才運動起來說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較滾動和滑動的摩擦力。
·研究小車重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
(5)提問:相同載重量的小車實驗只做一次好還是多做幾次好?要不要做幾種不同載重量的實驗?為什麼?
(相同實驗重復做,多選幾種不同的載重量來實驗比較才能得出結論。因為只做一次實驗,結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實驗結果都相同,得出的結論才可靠。)
(6)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7)匯報實驗數據,歸納:物體在粗糙表面運動比在光滑表面運動摩擦力大。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大。小車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七課時 運動與摩擦力(二)
教學目的:
1、了解汽車靠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啟動和運動,也是靠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制動。
2、了解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減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學重點:研究小車運動與摩擦力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識汽車運動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學准備:小車、長條形的三層板、墊圈、膠帶。有關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提問:觀察我們製作的小車,想一想它在運動時,哪些地方會產生摩擦力?這些摩擦力起了什麼作用?
(車軸與車輪之間的摩擦力阻礙著車輪的轉動,也就阻礙了小車的運動。)
二、探究過程
1、小車運動與摩擦力。
(1)提問:汽車運動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處而無用處呢?汽車運動和停止要靠輪子,車輪與地面之間沒有了摩擦力,會出現什麼情況?
(2)播放錄像:汽車車輪在淤泥里打滑,無法啟動;下雨天,汽車在光滑的路面剎車,車子很難停下。
(3)師:對這種現象你們有什麼想法?
汽車啟動和運動離不開輪子與地面的摩擦;汽車要迅速停下來,也離不開輪子與地面的摩擦。
(4)談話:小車剎車時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駛的小車停下來?我們來做個比較小車行駛和小車剎車時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講解實驗方法:
·用重力拉動小車的裝置實驗,從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增加,直到用手輕輕敲桌子小車可以動起來,這時的墊圈數可以表示小車行駛時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實驗中小車的輪子和車身用膠帶粘上,不讓輪子轉動,再重復上面的實驗,這時的墊圈數可以表示小車剎車時受到的摩擦力。
(5)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6)對比實驗數據,有什麼發現?
小車剎車時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駛時大得多,也就是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減小摩擦力。
(1)講解:摩擦力有時很有用,需要設法增大,有時又有危害,必須設法減小。
(2)出示掛圖:車輪中的軸承,車輪胎的花紋,裝上防滑鏈在冰雪路上行駛的車輛。提問:這些設計是為了什麼?
(3)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知道人們是怎樣根據需要來增加或減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裝輪子是為了減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應用了滾動比滑動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應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八課時 控制小車的快慢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控制小車快慢的實踐探究活動:充分地找出影響小車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車達到規定的速度。
2、體驗分析和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而這個問題是有多種解決方案的。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尋找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
教學難點:能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經驗控制小車行駛的快慢。
教學准備:長條形的三層板、小車、粗線、夾子、墊圈、掛墊圈的小鉤、橡筋、粉筆、載重物(玻璃撣子、小沙袋或小石塊)、氣球、螺旋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各種車都是可以控制運動快慢的,我們能控制小車運動的快慢嗎?怎樣控制呢?
二、探究過程
1、研究什麼因素會影響小車的快慢。
(1)提問:回顧我們前面的研究結果,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組交流:回想我們各自的經驗,說說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影響小車運動快慢?把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記錄表中。
(3)提問: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課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請把在課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選出來。說說它們為什麼容易控制?怎樣控制?
(4)小結:你們從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車快慢的多種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實際操作上還要考慮是否容易實施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選擇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車運動快慢的比賽。
(1)宣布比賽任務:讓小車在3~5秒內行駛60厘米。
(2)分組討論:為了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你們打算怎麼做?
(3)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要求:
·確定好比賽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實驗後,記錄好所用的時間。根據結果,調整控制的辦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們的任務。
·達到任務的要求後,為了避免偶然性和測量的不準,還要再實驗幾次。
(4)匯報研討:
·展示實驗結果。
·介紹實驗的過程。說說各自採用的方法,為什麼採用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顯,哪些不那麼明顯?
·給完成任務的小組發獎。
(5)改進或再比賽。
沒有完成任務的小組再次實驗。完成任務的小組可以設定在更小的時間范圍再進行比賽。(如讓小車在4秒內行駛60厘米)。
三、小結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九課時 設計我們的賽車
教學目的:
1、通過設計和製作小賽車,讓學生自覺和有目的地經歷設計的過程和動手製作的過程。
2、指導學生初步掌握一般設計程序,增強動手實踐能力。
3、感受科學與技術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設計小賽車,了解和體驗設計的過程和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設計我們的賽車。
教學准備:發動學生收集有關賽車的資料,教師事先做好的、可供學生借鑒的賽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談話:從第一輛汽車發明到現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人們已經根據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種各樣的車。
(2)出示太陽能汽車、月球車和卡丁車的掛圖。提問:你們認識這些車嗎?它們分別滿足了人們的什麼需要?你們還知道哪些新穎的車?
(3)提問:我們能不能自己設計製造一輛小賽車呢?
二、探究過程
1、怎樣設計我們的賽車。
(1)談話:先來看看真正的賽車是怎樣設計的吧!賽車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時300千米以上的速度,還能平穩控制。設計師是按什麼程序來設計的呢?他們是怎樣思考的呢?請閱讀課文和收集的資料後討論。
(2)閱讀資料、交流討論。
(3)師生一起研討。
2、設計賽車。
(1)觀看本單元最後四種車的圖,說說這些車有什麼特點,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麼製作的?
(2)談話:現在我們都是著名的汽車設計公司的成員,馬上開始設計賽車吧!怎麼設計呢?
提出要求:
·明確設計任務。
·組內成員各自列一個好主意表,然後交流。
·討論怎樣分工。
·給小組的賽車取個名字。
·研究設計圖,選好賽車的動力、材料和形狀。
·製作。
·測試。
·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改進。
(3)小組設計活動。
三、小結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10課時 製作我們的賽車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對他們有意義的設計交流和評價活動。
2、在交流賽車設計和評價賽車的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學生表達和評價的能力;在自己實踐的基礎上,加深對設計過程的認識;提高製作科技作品的興趣;加深對運動和力有關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交流、評價賽車設計。
教學難點:能對小賽車作出評價。
教學准備:製作好的賽車;賽車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是否都製作完了小賽車?願意把你們的賽車介紹給大家嗎?
二、探究過程
1、交流賽車設計。
(1)師:可以從下面幾方面來交流。
·你們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設計製作的過程是怎樣的?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在小車上應用了哪些科學知識和技術?
·賽車有什麼特點?
·成功之處在哪裡?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有什麼遺憾?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需要請大家幫忙想辦法?
……
(2)分組討論,准備交流內容。
(3)交流研討。
2、參觀、評價活動。
(1)談話:我們的賽車做得怎麼樣?讓我們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來參觀吧!
(2)要求:
·每組輪流派一名同學作講解員,負責給參觀的同學介紹、釋疑。
·其他同學到各組參觀,可以提出問題,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參觀後給同學的賽車寫一段評價語,要抓住特點和要點。
3、賽車活動。
組織學生到操場進行賽車。可以分為兩個項目:誰的賽車跑得最遠?誰的賽車跑得最直?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單元 時 間
第一課時 時間在流逝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根據各種自然現象估計時間;感受時間在存在以及關注我們每天流逝的時間。
2、經歷運用各種方法感受1分鍾長短的活動過程,從而能合理地估計10分鍾、1小時我們能做哪些事情。
3、意識到時間的長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時間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我們要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感受時間的長短,體會時間在流逝。
教學難點:根據各種自然現象估計時間。
教學准備:
准備秒錶(或者手錶)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誰能不看錶就知道現在大約是幾點鍾了?
二、探究過程
現在幾點了。
可以根據什麼來估計現在幾點了?
說說我們的估計。
再看看自己的手錶或時鍾,現在幾點了?你的估計對嗎?
2、1分鍾有多長。
(1)看你們的時鍾或者手錶上秒針的轉動,秒針轉動一圈表示多少時間?在看錶的這段時間里,時間已經從我們身邊流逝了1分鍾。
(2)不看時鍾,我們估計一下1分鍾時間有多長。我們有多少鍾方法?
(3)分小組討論估計1分鍾多長的方法。
(4)怎樣可以使我們估計更加准備?
(5)10分鍾我們能做哪些事情?怎樣估計?
(6)小組合作討論用哪些方法估計,怎樣才能估計准確?
(7)1小時呢?
3、過去多長時間了。
從上課到現在已經過去多長時間了?
離我們這節課下課還有多長時間?
你覺得這節課過得快還是慢?
什麼時候你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
什麼時候你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
我們這節課時間真的特別短嗎?
時間有快慢嗎?
4、小結。
三、課後作業
收集古人十二時辰劃分的資料;
收集關於用太陽光的影子計時的日晷的資料。

『伍』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佛山市同濟小學
五年級科學備課教案(教科版)
下冊
第一章 運動和力
第一課時 我們的小車
教學目的:
通過用墊圈拉動小車,引導學生認識「重力」。
指導學生知道足夠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拉力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指導學生學會安裝用重力拉動小車的裝置。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
教學准備:學生材料袋、車的圖片、記錄本。
教學過程:
引入
提問:你們玩過玩具小車嗎?玩過你們自己做的小車嗎?你們在玩小車時,有過什麼發現?
談話:雖然玩具小車和真正的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著很多相同的科學道理。在這個單元,我們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車運動起來,研究有哪些力影響它的運動,怎樣影響它的運動。我們還要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設計和製造我們心中的賽車。
探究過程
認識各種車。
·師:人類早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車,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車了。你知道哪些種類的車?
·出示一些車的圖片或影像資料,請學生辨認並講述,老師進行一些補充介紹。
·介紹香港太平山的纜車。
安裝一個小纜車。
讓學生提提重物、用手掂書包、背書包等活動感受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壓力,這就是重力。
師:我們可以利用重力來拉動小纜車嗎?看看桌上的材料,它們分別有什麼用?
分組安裝,用墊圈把小車拉動,反復試幾次。(教師巡視指導)
提問:你們認為是什麼力使小車運動的?(墊圈的拉力、重力、重力產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與小纜車運動的關系。
(1)師:各組的小纜車都在拉力的作用下運動起來了,但我發現各組的小車快慢不一樣,請你們推測一下,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推測:用手拉纜繩,使小車動起來,先估計最少用多少個墊圈可以拉動小車,再推測拉力大小怎樣影響小纜車的運動,把推測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小組討論,匯報設計的實驗方法。
提問:你們打算怎樣用實驗來驗證推測是否正確呢?
(4)分組實驗、記錄,教師巡視。
匯報、分析實驗結果:從記錄表中你們發現拉力大小和小車快慢有什麼關系?
小結:
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拉力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給小車裝上動力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物體被拉長、壓縮、彎曲能產生彈力;了解一些對彈力利用的知識。
2、指導學生學會用橡筋給小車安裝動力。能夠做橡筋長度、繞的圈數、繞的方向對小車運動影響的實驗。
3、培養學生認真實驗,收集數據,進行解釋的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難點:怎樣用橡筋給小車安裝動力。
教學准備:橡筋、小車、長條形的三層板。
彈簧、皮球、鋸條等能產生彈力的物體,有關彈力應用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談話:車輛運動是需要動力的,你們知道車的動力來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氣、電力、太陽能等)
2、提問:能不能給我們的小車裝上動力,讓它自己動起來呢?你們有哪些辦法?(安裝橡筋、彈簧、螺旋槳、氣球等)
3、師:我們先用橡筋作動力吧!
二、探究過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1)談話:我們為什麼能用橡筋作動力,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2)實驗:用手把橡筋拉長,體會手有什麼感覺。了解橡筋被拉長時能產生力,這種力叫彈力。
(3)提問:還有哪些物體能產生彈力?
體驗:讓學生壓一壓彈簧,拍一拍皮球,彎一彎鋸條……
師:人們利用彈力做些什麼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彈簧床、衣服上的松緊帶、自行車的坐墊等都用到了彈力。)
2、安裝橡筋的方法與小車運動的研究。
(1)分小組裝配:給小車裝上橡筋。
(2)小組演示。師:都是用橡筋做動力的小車,為什麼運動的狀況(快慢、距離、方向)不一樣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3)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
(4)分組實驗(選擇一個因素),記錄實驗結果。
(5)匯報交流。
3、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給小車安個螺旋槳
教學目的:
1、進一步認識橡筋的彈力,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速度、距離的關系。
2、學生學慣用橡筋和螺旋槳給小車安裝動力,培養動手能力。了解螺旋槳的作用。
3、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
教學重點:會用橡筋和螺旋槳給小車安裝動力。
教學難點:知道螺旋槳的作用。
教學准備:裝有螺旋槳的船和飛機的掛圖或影像資料、小車、螺旋槳、橡筋、支架、木條。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問:這是什麼?你們知道怎麼玩嗎?(請一個學生演示。)
2、談話:它像什麼?你們知道什麼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槳?
3、看書上P6圖片或有關圖片。
4、提問:上節課我們給小車裝上橡筋動力使它運動起來了,現在可以給小車裝上螺旋槳使它運動起來嗎?
二、探究過程
1、動手安裝螺旋槳。
(1)觀察材料,分組討論怎樣組裝螺旋槳,怎樣用螺旋槳使小車運動起來。
(2)動手組裝。裝好後,試著用螺旋槳使小車運動起來。
2、研究橡筋絞緊的圈數與小車運動的關系。
(1)提問:橡筋絞緊的圈數會影響到什麼?
(2)預測:橡筋絞緊的圈數與小車行駛的距離有怎樣的關系。
(3)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4)小組匯報實驗方案。
老師提醒學生:
·這是一個對比實驗,實驗時除了橡筋絞緊的圈數不同外,其餘條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車放在同一起點線上。
·用手撥動螺旋槳一圈,橡筋就絞緊了一圈。
·要量出小車行駛的距離。
·每次實驗,橡筋絞緊的圈數要有較大的區別,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數太多,否則會把橡筋絞斷。
(5)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6)歸納:橡筋絞緊的圈數越多,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
3、討論。
·在第2課和第3課中,橡筋的變化有什麼不同和相同?
(兩課的橡筋都被拉長了。第2課的橡筋是直接拉長,第3課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長的,而是在絞緊時被拉長的。)
·這兩課中,橡筋產生的作用有什麼不同和相同?
(這兩課都是利用橡筋的彈力使小車運動。第2課橡筋帶動輪子轉動推動小車前進,第3課橡筋帶動螺旋槳轉動小車前進。)
課後拓展。
提問:你們還想研究什麼問題?
選擇一個問題來討論:需要哪些材料?怎樣實驗?實驗時觀察什麼?怎樣記錄?你們預測的實驗結果是什麼?
課後可以繼續研究。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四課 像火箭那樣啟動小車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安裝反沖力小車。
2、通過玩氣球、安裝反沖力小車的活動,了解反沖力的作用和反沖力的方向。
教學重點:會用氣球作動力推動小車。
教學難點:理解反沖力的作用。
教學准備:配套學生材料袋。有關噴氣式飛機、火箭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都玩過氣球吧?氣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這節課讓你們來玩一玩好嗎?
二、探究過程
1、玩氣球。
(1)談話:老師看見好多同學都把氣球吹足了氣然後放開,氣球怎麼樣了呢?再試一試,並仔細觀察。
(2)提問:氣球運動起來了,它朝什麼方向運動?可以讓氣球沿一個方向運動嗎?
(3)小組根據材料袋中的材料進行實驗。
2、用氣球推動小車。
(1)師問:氣球能推動小車運動嗎?
(2)分組實驗:將吹足了氣的氣球固定在小車上,松開氣嘴。
(3)研討:我們的小車是怎樣運動起來的?氣球為什麼能推動小車?
(4)再次實驗,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氣嘴處,感受氣體是怎樣沖出來的。
·調換氣球固定在小車上的方向,觀察這時小車運動的方向有什麼變化。
(5)歸納:像氣球這樣推動小車的力叫做反沖力。小車是靠氣球里空氣的反沖力運動的。
3、反沖力的應用。
(1)我們還知道哪些物體是靠反沖力運動的?
·節日燃放的煙花等。
·噴氣式飛機:機內的噴氣發動機,把汽油或煤油燃燒時產生的大量氣體,從發動機的噴氣口快速向後噴出,飛機受反沖作用快速向前飛行。
·火箭:火箭是我國最早發明的。現代火箭用高能物質做燃料,燃燒後產生大量的高溫氣體,連續不斷地向後噴出,使火箭高速飛行。
(2)播放火箭發射時的影像資料。
(3)反沖小車的啟動與火箭的啟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它們都利用了反沖的原理,但是小車利用的是壓縮空氣的反沖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溫高壓燃燒氣體的反沖力。)
4、小結。
(1)師:在1到4課的學習中,我們使用了哪些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了?
(2)歸納、提升認識:小車怎樣才能運動起來?
(小車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運動起來。)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五課時 小車載重
教學目的:
1、實驗研究小車載重量對小車運動的影響。
2、培養學生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3、了解汽車限制載重的事實,能對這個事實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學重點:知道小車載重對小車運動的影響。
教學難點:能對汽車限制載重的事實進行分析。
教學准備:玻璃彈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塊、長條形的三層板、小車、墊圈、夾子、掛墊圈的小鉤。
有關發生汽車超載交通事故的錄象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已經用重力牽引、橡筋的彈力、反沖力等多種辦法使小車運動起來了。小車當然是要裝東西的,讓我們用小車載些東西吧!
對於載重後的小車,你們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
二、探究過程
1、研究小車的載重與運動。
(1)推測:小車載重後,它的運動會加快還是會減慢?
(2)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思考:·研究載重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在我們讓小車運動的方法中,哪種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實驗順序怎樣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還是先拉最輕的?還是不管什麼順序都一樣?
(3)匯報實驗方案,全班研討。
(4)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教師巡視)
(5)匯報實驗數據,歸納:拉力一定,小車載重增加,運動速度變慢,你
們是怎麼想的?
(6)思考:我們的推測正確嗎?為什麼拉力一定,小車載重增加,運動速度變慢,你們是怎麼想的?
2、汽車為什麼要限制載重。
(1)討論:如果給小車不斷增加重量,會發生什麼現象?
(2)播放錄像:
·汽車由於超載而引發的事故。
·貨車上印的載重多少噸的字樣和公交車上印的准載多少人的字樣。
(3)提問:
·你們想對超載的司機叔叔說些什麼?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車滿員了,你該怎麼辦?
三、小結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六課 運動與摩擦力
教學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種阻礙運動的力。會做出測定小車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2、知道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狀況(光滑、粗糙程度),運動狀況(滾動還是滑動),小車的重量(對地面的壓力)有關。
教學重點:研究小車的重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
教學難點: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准備:橡皮擦、新鞋底、長條形的三層板、兩個相同的側面為方形的瓶子或木塊、紗布、兩個同樣的圓柱形的木塊或塑料塊、小車的載重物(玻璃彈子、小沙袋或小石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我們用鉛筆寫錯了字,總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觀察一下擦過以後,紙面和橡皮擦有什麼變化?
2、生活中還有類似的現象嗎?
師出示新鞋底和舊鞋底,讓學生作對比觀察;觀察新輪胎和磨損很厲害的舊輪胎的照片。
3、這些現象說明什麼呢?
二、探究過程
1、認識摩擦力。
(1)師:汽車運用時要與地面發生摩擦,走路時鞋和地面要發生摩擦,擦去鉛筆字時橡皮擦和紙之間要發生摩擦,其實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有相對運動時發生摩擦。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摩擦吧。
(2)實驗:將手按在桌上拖動和離開桌面拖動,比較用力大小。反復幾次,用新體會。
(3)歸納:由於摩擦,物體與動時會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1)討論:你們認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會作出許多假設,需要老師對這些假設進行整理,選出物體表面粗糙或光滑、物體滾動或滑動和小車重量這幾個因素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進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勵學生在課外繼續研究。)
(2)預測:摩擦力的大小與這些因素有怎樣的關系?
(3)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下面這幾個問題?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個摩擦力大?
·滾動和滑動哪個摩擦力大?
·小車重量與摩擦力大小有怎樣的關系?
(4)交流設計的實驗方法,全班研討,確定實驗方案。
·比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師問:木板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麼不同?明確木板越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於小瓶剛好運動起來時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傾斜角度大時才運動起來說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較滾動和滑動的摩擦力。
·研究小車重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
(5)提問:相同載重量的小車實驗只做一次好還是多做幾次好?要不要做幾種不同載重量的實驗?為什麼?
(相同實驗重復做,多選幾種不同的載重量來實驗比較才能得出結論。因為只做一次實驗,結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實驗結果都相同,得出的結論才可靠。)
(6)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7)匯報實驗數據,歸納:物體在粗糙表面運動比在光滑表面運動摩擦力大。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大。小車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七課時 運動與摩擦力(二)
教學目的:
1、了解汽車靠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啟動和運動,也是靠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制動。
2、了解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減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學重點:研究小車運動與摩擦力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識汽車運動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學准備:小車、長條形的三層板、墊圈、膠帶。有關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提問:觀察我們製作的小車,想一想它在運動時,哪些地方會產生摩擦力?這些摩擦力起了什麼作用?
(車軸與車輪之間的摩擦力阻礙著車輪的轉動,也就阻礙了小車的運動。)
二、探究過程
1、小車運動與摩擦力。
(1)提問:汽車運動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處而無用處呢?汽車運動和停止要靠輪子,車輪與地面之間沒有了摩擦力,會出現什麼情況?
(2)播放錄像:汽車車輪在淤泥里打滑,無法啟動;下雨天,汽車在光滑的路面剎車,車子很難停下。
(3)師:對這種現象你們有什麼想法?
汽車啟動和運動離不開輪子與地面的摩擦;汽車要迅速停下來,也離不開輪子與地面的摩擦。
(4)談話:小車剎車時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駛的小車停下來?我們來做個比較小車行駛和小車剎車時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講解實驗方法:
·用重力拉動小車的裝置實驗,從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增加,直到用手輕輕敲桌子小車可以動起來,這時的墊圈數可以表示小車行駛時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實驗中小車的輪子和車身用膠帶粘上,不讓輪子轉動,再重復上面的實驗,這時的墊圈數可以表示小車剎車時受到的摩擦力。
(5)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6)對比實驗數據,有什麼發現?
小車剎車時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駛時大得多,也就是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減小摩擦力。
(1)講解:摩擦力有時很有用,需要設法增大,有時又有危害,必須設法減小。
(2)出示掛圖:車輪中的軸承,車輪胎的花紋,裝上防滑鏈在冰雪路上行駛的車輛。提問:這些設計是為了什麼?
(3)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知道人們是怎樣根據需要來增加或減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裝輪子是為了減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應用了滾動比滑動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應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八課時 控制小車的快慢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控制小車快慢的實踐探究活動:充分地找出影響小車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車達到規定的速度。
2、體驗分析和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而這個問題是有多種解決方案的。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尋找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
教學難點:能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經驗控制小車行駛的快慢。
教學准備:長條形的三層板、小車、粗線、夾子、墊圈、掛墊圈的小鉤、橡筋、粉筆、載重物(玻璃撣子、小沙袋或小石塊)、氣球、螺旋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各種車都是可以控制運動快慢的,我們能控制小車運動的快慢嗎?怎樣控制呢?
二、探究過程
1、研究什麼因素會影響小車的快慢。
(1)提問:回顧我們前面的研究結果,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組交流:回想我們各自的經驗,說說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影響小車運動快慢?把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記錄表中。
(3)提問: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課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請把在課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選出來。說說它們為什麼容易控制?怎樣控制?
(4)小結:你們從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車快慢的多種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實際操作上還要考慮是否容易實施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選擇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車運動快慢的比賽。
(1)宣布比賽任務:讓小車在3~5秒內行駛60厘米。
(2)分組討論:為了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你們打算怎麼做?
(3)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要求:
·確定好比賽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實驗後,記錄好所用的時間。根據結果,調整控制的辦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們的任務。
·達到任務的要求後,為了避免偶然性和測量的不準,還要再實驗幾次。
(4)匯報研討:
·展示實驗結果。
·介紹實驗的過程。說說各自採用的方法,為什麼採用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顯,哪些不那麼明顯?
·給完成任務的小組發獎。
(5)改進或再比賽。
沒有完成任務的小組再次實驗。完成任務的小組可以設定在更小的時間范圍再進行比賽。(如讓小車在4秒內行駛60厘米)。
三、小結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九課時 設計我們的賽車
教學目的:
1、通過設計和製作小賽車,讓學生自覺和有目的地經歷設計的過程和動手製作的過程。
2、指導學生初步掌握一般設計程序,增強動手實踐能力。
3、感受科學與技術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設計小賽車,了解和體驗設計的過程和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設計我們的賽車。
教學准備:發動學生收集有關賽車的資料,教師事先做好的、可供學生借鑒的賽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談話:從第一輛汽車發明到現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人們已經根據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種各樣的車。
(2)出示太陽能汽車、月球車和卡丁車的掛圖。提問:你們認識這些車嗎?它們分別滿足了人們的什麼需要?你們還知道哪些新穎的車?
(3)提問:我們能不能自己設計製造一輛小賽車呢?
二、探究過程
1、怎樣設計我們的賽車。
(1)談話:先來看看真正的賽車是怎樣設計的吧!賽車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時300千米以上的速度,還能平穩控制。設計師是按什麼程序來設計的呢?他們是怎樣思考的呢?請閱讀課文和收集的資料後討論。
(2)閱讀資料、交流討論。
(3)師生一起研討。
2、設計賽車。
(1)觀看本單元最後四種車的圖,說說這些車有什麼特點,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麼製作的?
(2)談話:現在我們都是著名的汽車設計公司的成員,馬上開始設計賽車吧!怎麼設計呢?
提出要求:
·明確設計任務。
·組內成員各自列一個好主意表,然後交流。
·討論怎樣分工。
·給小組的賽車取個名字。
·研究設計圖,選好賽車的動力、材料和形狀。
·製作。
·測試。
·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改進。
(3)小組設計活動。
三、小結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10課時 製作我們的賽車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對他們有意義的設計交流和評價活動。
2、在交流賽車設計和評價賽車的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學生表達和評價的能力;在自己實踐的基礎上,加深對設計過程的認識;提高製作科技作品的興趣;加深對運動和力有關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交流、評價賽車設計。
教學難點:能對小賽車作出評價。
教學准備:製作好的賽車;賽車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是否都製作完了小賽車?願意把你們的賽車介紹給大家嗎?
二、探究過程
1、交流賽車設計。
(1)師:可以從下面幾方面來交流。
·你們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設計製作的過程是怎樣的?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在小車上應用了哪些科學知識和技術?
·賽車有什麼特點?
·成功之處在哪裡?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有什麼遺憾?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需要請大家幫忙想辦法?
……
(2)分組討論,准備交流內容。
(3)交流研討。
2、參觀、評價活動。
(1)談話:我們的賽車做得怎麼樣?讓我們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來參觀吧!
(2)要求:
·每組輪流派一名同學作講解員,負責給參觀的同學介紹、釋疑。
·其他同學到各組參觀,可以提出問題,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參觀後給同學的賽車寫一段評價語,要抓住特點和要點。
3、賽車活動。
組織學生到操場進行賽車。可以分為兩個項目:誰的賽車跑得最遠?誰的賽車跑得最直?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單元 時 間
第一課時 時間在流逝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根據各種自然現象估計時間;感受時間在存在以及關注我們每天流逝的時間。
2、經歷運用各種方法感受1分鍾長短的活動過程,從而能合理地估計10分鍾、1小時我們能做哪些事情。
3、意識到時間的長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時間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我們要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感受時間的長短,體會時間在流逝。
教學難點:根據各種自然現象估計時間。
教學准備:
准備秒錶(或者手錶)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誰能不看錶就知道現在大約是幾點鍾了?
二、探究過程
現在幾點了。
可以根據什麼來估計現在幾點了?
說說我們的估計。
再看看自己的手錶或時鍾,現在幾點了?你的估計對嗎?
2、1分鍾有多長。
(1)看你們的時鍾或者手錶上秒針的轉動,秒針轉動一圈表示多少時間?在看錶的這段時間里,時間已經從我們身邊流逝了1分鍾。
(2)不看時鍾,我們估計一下1分鍾時間有多長。我們有多少鍾方法?
(3)分小組討論估計1分鍾多長的方法。
(4)怎樣可以使我們估計更加准備?
(5)10分鍾我們能做哪些事情?怎樣估計?
(6)小組合作討論用哪些方法估計,怎樣才能估計准確?
(7)1小時呢?
3、過去多長時間了。
從上課到現在已經過去多長時間了?
離我們這節課下課還有多長時間?
你覺得這節課過得快還是慢?
什麼時候你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
什麼時候你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
我們這節課時間真的特別短嗎?
時間有快慢嗎?
4、小結。
三、課後作業
收集古人十二時辰劃分的資料;
收集關於用太陽光的影子計時的日晷的資料。

太多了,你留個郵箱吧?看對不對?

熱點內容
滁州教師 發布:2025-01-12 00:16:50 瀏覽:456
生石灰物理常數 發布:2025-01-12 00:11:41 瀏覽:257
拼音a怎麼打 發布:2025-01-11 23:54:51 瀏覽:644
一隻小鳥教學設計 發布:2025-01-11 23:41:11 瀏覽:648
數學軟體應用 發布:2025-01-11 23:27:30 瀏覽:526
語文作業下載 發布:2025-01-11 23:26:40 瀏覽:901
延慶教育委員會 發布:2025-01-11 23:26:39 瀏覽:215
上海洛德化學 發布:2025-01-11 22:57:23 瀏覽:190
中公教育四川 發布:2025-01-11 22:11:08 瀏覽:189
智慧的英語 發布:2025-01-11 22:01:53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