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特徵教學設計
為幫助廣大教師實施好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將從日常教學中經常接觸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和說課設計三個方面出發,探討信息技術教育新教材的實施點滴。一、教學設計1、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設計教學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及方案、評價和修改教學設計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等幾個方面。教學設計要求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材、媒體、評價等諸多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強調運用「整體---局部---整體」的思維方式,立足整體、統籌全局、使各教學要素相輔相成,提高和確保教學系統整體的最優效應。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是指微觀教學設計,包括單元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和微觀教學設計。其中課時教學設計是以某堂課的教學為設計對象,而此處的微觀教學設計則指以某個教學環節為設計對象。2、教學設計的操作步驟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以下步驟:(1)、學習需求分析:從教材的角度出發,課程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2)、教學內容分析:課時教學目標是什麼?進行學習任務分析,要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必備、輔助的知識技能,要教哪些內容。(3)教學對象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起點水平與學習特點。(4)、確定教學目標:根據課時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5)、教學策略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要同時考慮目標、內容學生、時間、教學條件等要素,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教學策略。如程度教學策略、發現式教學策略、認知教學策略、掌握學習策略、和諧教學策略等。(6)、教學媒體設計:根據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適時使用恰當的教學媒體,在運用媒體上,主張恰如其分,和諧、統一,不要為使用媒體而用媒體,避免與整體教學過程的脫節。(7)、教學過程反饋、調控設計: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活動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預計學生將作出的反應,設計好另外的教學方法、問題和練習,一旦出現非常情況,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策略和方法。(8)教學評價設計: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指在知識教學完成後的總體評價。 3、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新大綱、新教材與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要求教師要從其學科特點出發,根據其教學規律進行教學設計。(1)、從課程特徵角度出發設置教學目標的原則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變化,計算機的工具性越來越突出,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教育是國家對公民開展的信息素養基礎教育,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計算機文化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所以教學一定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正確確立教學目標,注重教學的基礎性,反對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培訓化」。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角度出發並結合新大綱的要求,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目標、技能領域目標和情感領域目標三個方面,其目標的確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術學科的功用性。(2)、從課型的特點出發進行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課往往是認知和技能相結合,不同的課型側重點有所不同,從教材編寫來看,有理論課、操作技能課、綜合實踐三類。理論課主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機器人的作用,計算機和機器人的基本知識,對這類課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領域讓學生破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興趣,教師可運用插圖、形象的比喻、進行直觀教學,教師可精心設計學生的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網路查詢等形式。在程序設計學習時,情感領域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對操作技能課讓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工具的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操作技能,教師要注重規律性知識的講授,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技能訓練主要根據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映理論進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訓練組合也許是最初使用連續強化安排,然後固定間隔強化安排,最後是變化比例強化安排,隨著訓練期的推移,比例可進行變化,最終形成技能。如小學生的指法練習,教師在學生掌握正確的使用後,可在每課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反復訓練。對綜合實踐課要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培養,讓學生在作品、成果中獲取成功感。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在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給教師預留了很大的空間,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如小學課本《龍宮尋寶》一課,某教師的導入環節設計如下:編制了一副孫悟空在龍宮舞動金箍棒的動畫軟體,在同學們津津有味欣賞的時候,教者伴隨講到:你們看孫悟空一會變大,一會變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轉,多麼神奇呀?這樣設計直接點中本節課的主題---扭曲與拉伸。如某教師在基礎練習環節將課後的練習題《小雞》和《春天》兩副作品引入到課程作為復制、粘貼的基礎練習,這不僅擴充教材訓練知識的不足,而且將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教學中要重視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設計,教學重點要重在將知識的「透」上,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消化,難點則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設計上。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點,由於信息技術教材在編寫上不是盡善盡美,需要教者適當將某些知識淡化與提升,如將一些知識變成自學閱讀,一些留為課後閱讀等,要做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讓學生學透,同時要給學生預留充足的發展空間。練習部分的設計要重在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同時要重視過渡語、小結和板書的設計,克服語言的隨意性。在板書部分,我想雖然有了計算機展示工具,但板書的作用在於當教學結束時,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起到總結、點撥的作用,不應輕易拋棄,板書設計要講究平衡、美觀。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目前的許多知識具有很強的工具性,所以教師要重視主題化的設計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在設計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題性和發展性環節的設計。除此之外,應注重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的設計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基本要求的貫徹落實。 二、教案設計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計劃,經過充分考慮准備和慎重考慮所寫出的關於課堂教學的一切具體措施的方案。不僅是教師備課水平的標志,也決定了一堂課的好壞。1、 編寫教案的准備工作教師編寫教案前,首先要通讀教材,對照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系統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來龍去脈,了解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對全局性關鍵性的一環,如果是新教師應對課後習題反復練習。在熟悉教材後,根據大綱要求設計好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明確,便於實施、檢測,對目前信息技術的課程,落腳點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視知識性和學科思想的滲透。根據確立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分析組織教材,准確地確定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對有些知識可以不講或略講。在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後,要研究用什麼方法來突出重點,什麼手段來突破難點,要分析教材為什麼這樣安排,其意圖何在。在上述內容確立之後,應根據教學內容確立合適的授課地點,對於以知識性為主的教學應選擇教室教學,避免在機房上課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上機部分主要在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選擇合適的教具,要注重示範性教具的選擇,某些課程可充分利用計算機系統的特點(如課件、同步教學系統等),充分展示其示範性,重點在於選好工具軟體,如職專DOS的FAT表教師根據教材選取了「諾頓」工具軟體作為教學工具使教學內容簡單化,並增加了教學導向性。2、編寫教案應考慮的問題:要復習哪些為新知識打基礎的舊知識;採用什麼形式導入新課,其形式是否新穎,關繫到是否啟發學生思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時間分配;選取什麼例題,練習部分如何設計,如何進行;用什麼方法檢查和鞏固教學效果;什麼時候採用什麼教具效果最好;各環節如何過渡;課堂小結如何實施;是否布置作業,布置什麼樣的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可以不布置作業或以思考題的形式為宜。在設計時要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學習環境,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2、 教案的基本內容課時教學設計教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授課教材、班級、時間、課題、教學目標、課型、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手段、教法、教具、授課地點、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其中教學過程應包括教學的各個環節及其銜接,教學提綱、教學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師生活動和時間分配的內容。教學環節一般可以包括:復習提問(設計問題及正確答案);導入新課(具體導入手段);講授新課(教授過程、學生怎樣做;哪些由學生回答,哪些由學生練習;重點如何講述、難點如何處理,哪些容易出錯,須防止、提醒,上機指導如何實現;如何設計練習和小結)。3、 編寫步驟:(1)、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便於檢查和執行。要從學生的素質和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可能達到的教學目的。(2)、確立合適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關鍵性的知識,解決這部分知識,其他問題將迎刃而解;而難點是相對的,是學生容易誤解和混淆的知識,對同一節課不同的學生其難點可以不同。(3)、設計課型、准備教具、設計教學手段與教法(4)、設計教學全過程、時間分配、師生雙邊活動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課堂提問、書寫例題時應看教案,防止題目錯誤,浪費教學時間;在講完一個段落後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個環節和重要內容,如果布置作業,應看教案。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調整更改教案,如出現由於對學生水平掌握不準出現教學設計過高、過低情況;出現突發事件,教案可適當更改,但不易更改過大。 三、說課設計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已推廣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此項教學形式對於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教育理論水平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在許多教學活動中已經作為評課的一項指標,有些地區也因此延伸出「說片」、「說課件」等多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形式,那麼什麼是說課,怎樣說課,計算機學科在說課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就這些與大家共同探討。(一)、說課的基本理論1、什麼是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授課教師向評委或同行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論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屬於教師教學研究的范疇,它可以幫助教師認識備課的規律,提高備課的能力。教師說課要求用簡潔、准確的語言敘述備課中的思維過程,主要使用書面語言,並且主要是在於說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說課的實施對象是教師,所以每一具體內容的設計上,不僅要說出做什麼,怎麼做,而且還要說出為什麼這樣做。既要把一個具體的課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講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論性。2、說課的組成說課就是要教師口頭表達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即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活動,說課包括四個方面: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有上機操作時應做適當的上機操作。3、說課的特點(1)、深刻性:說課時應將具體課題寫成說課講稿,通過語言媒介展示出來,更深地剖析了課題。(2)、研究性:說課是面向廣大同行,由同行評,因此可以通過「評」取長補短,相互受益,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教研活動,更注重於集體教研,是提高備課質量,教師業務水平的一條最佳方法。(3)、演練性:說課是教師備好課,先經同行評研,然後再反饋加工、創新直至滿意才給予學生上課,是在備課與上課之間重要的一環,實則是對象不同的教學活動,是備課的引申與發展,是對備課的檢查補充。(4)、理論性:說課不僅要求教師說出「怎樣做」,而且更要說出「為什麼做」的探究式研究。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鑽研大綱和教材,更要學習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精神與要求,並熟練地運用這些理論研究和探討說課的內涵和形式。4、說課的意義(1)、宏觀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說課是一項教研活動,在說課的過程中,必須說出科學依據,要想說好課,必須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教育理論。因此,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機制,使廣大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教法、學法與教學程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水平,能促進課學教學三個體現,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體現教材的思路,教課思路和學生學習的思路和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原則。(3)、是最有效的備課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4)、說課有助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備課是教師已經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學的處理,便易忽略教材內容為什麼這樣安排,教學時為什麼這樣處理,只有通過說課,才能被發現。通過說課可以鍛煉教師執行貫徹教學大綱、駕馭教材的能力,由於在對教學內容分析上,要說明教學目的的制定依據,重點,難點的分析,知識點之間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師對大綱理解,同進在有效的時間內,可以展現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同時將提高教師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設計能力,哪些內容講,哪些內容練,哪能此內容讀,怎能樣突破難點,用什麼手段訓練重點,怎能樣引導、啟發、怎樣培養思維品質,都通過說課來完成。(二)、怎樣說課說課一般要求教師說出自己對教材的分析處理。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說教材:交待課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單元及整個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與前面知識的聯系及新知識的影響;教學目標認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其理論設計依據。說教法:為實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和學生實際採用的教學方法及訓練手段及其依據。說學法:讓學生如何學,教給什麼樣的學習方法。說教學地點的選取(教室/機房),選用的教學工具。除此之外,應說明教學對象及課型特點(理論課、實踐課、綜合練習課)說教學過程:說教學過程部分總的要求是知識正確,線路清晰,相應的操作準確。首先說明教學線路,對每個環節要講明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時強調設計意圖。對軟體演示和作品點撥等使用軟體的場合一定要配以相應的軟體操作。要充分考慮各環節的過渡語、小結語及導入環節的設計,在導入環節的設計上要自然、巧妙,立足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重點要講透、難點要突破,要注有檢驗環節的設計。以上我們從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說課設計三個方面談了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與要求,這些是教師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與基本,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基本功。四、教師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學基本功外,作為教師應注重目前信息技術學科的幾個突出問題。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編寫的,任務驅動是一種符合信息技術教育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的教學方法,它為我們提供一條由淺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學思路,同時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適用於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關於任務驅動教學,教師應做到「有題—有線-有程—有果」,所謂有題是指課堂教學應提出主題,如課程整合、美麗的家鄉、保護環境、愛好和平等主題;所謂有線是指教學線路,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識點和技能點,注重創設情景,在情景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學生的分析、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果是指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在分析、思考、應用創新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2、新教材是以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作為培養目標,教師要挖掘教材的內涵、延伸教材,注重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依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選用適當的教法,營造教學情景,實施教學。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教師能動地運用教學過程的規律,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3、教師應認真開展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成敗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在開展教學設計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教學目標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確定,要明確、恰當,教學環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難點與重點的確立要依據課型和學生實際確立,要求恰當、准確,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過程。突出重點就要講透---練透,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難點要講究採用怎樣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一課按教材要求為新授課,如學生在小學階段基本上已經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那麼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知識綜合應用和能力培養上。教學結構要在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結構設計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兩個角度,要做到層次分明、各種教學活動搭配合理、組織緊籌、環環相扣、逐步深入,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對一些知識進行「提升、淡化」處理,切忌「平鋪直敘」。設計中要注重知識滲透、能力培養、創新、應用意識的培養,對導語、過渡語、小結、板書設計、習題常被看作「小環節「的地方不要輕視,切忌「隨意性」,要認真考慮對待。教師要從學科特點、課型特點出發進行設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軟體資源、多媒體同步教學系統等)在學科方面應注重突出信息素養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特點;在課型上要針對不同課型進行設計,如習題課應在練習的設計上體現目的性、階梯性、多樣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選取相應的教法,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並由此出發,兼顧新知識的特點,幫助學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識。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一堂成功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總之,評價一堂課關鍵在於「教」和「學」兩方面,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學設計。
⑵ 求高一信息技術教案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212
『高中信息技術』高中信息技術課教案設計
·課題:下載信息 教學內容:信息技術(必修課本)第三章第四節 課時:1課時(40分鍾)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讓學生掌握從網上下載圖片,下載網頁,下載文件,保存文字的方法......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1247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中信息技術教案設計
·課題:在internet上獲取信息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使學生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 以及如何根據自己需要的內容來確定搜索的關鍵詞. (2)讓學生掌握從網上下載網頁,圖......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9993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基礎教案全集(必修)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基礎教案全集 1.1信息及其特徵一、教學內容分析和設計: 「信息及其特徵」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由於這個內容理論性較......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98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浙教版高一信息技術網上資源檢索的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高一學生都有到網路檢索信息的基礎,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大海撈針,不能很快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且不少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碰到問題還沒養成向網路求助的習慣。通過本節的......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88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中信息技術基礎教案 用Outlook Express 收發電子郵件..
·用Outlook Express 收發電子郵件教案東風一中 汪小紅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塊:高中信息技術基礎 2.年級:高中一年級 3.所用教材版本: 由......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89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信息技術《動態網頁製作》教學設計
·本節課採用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方式,將教師的教學步驟製作成課件存放在伺服器上,學生上課時按照老師指定的方法和步驟,將課件下載到本機的硬碟上(如D上)或直接瀏覽,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學步驟和......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78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浙教版高一年級信息技術選修I演算法與程序設計
·一、 設計思想演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根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的要求,本課「枚舉演算法」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在已掌握3種基本程序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演算法設計思想。我將本......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337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信息技術基礎參考教案
·《信息技術基礎》參考教案 教學主題 信息技術 適用年級 高一年級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概述:通過對身邊的信息技術的發掘和對信息技術的歷史的探索,讓學生能夠了解信息技術的內容......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074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年級信息技術基礎教案
·《信息技術基礎》教案 教學主題 信息資源管理及其沿革 適用年級 高一年級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 材 分 析 概述:通過考察和討論交流,了解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方法和內容. 重點:網......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3253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信息技術教案
·授課年級 高 一 授課教師 教學題目 建立工作表 (共3課時) 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1,認知目標:掌握在Excel中基本的數據輸入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在Excel中不同......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698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中信息技術教案
·課 題 程序的分支結構(一) 授 課 日 期 2004年4月7日 課 型 新授課 課 時 1 授課教師 劉玉玲 授課班級 高一(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分支語句的格式,......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416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中信息技術教案
·課 題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步驟 授 課 教 師 徐翔燕 課 型 授導課 課 時 1 授 課 日 期 2006年3月9...第二,用現代的計算機編程技術,解決古代的數學問題,任務......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893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信息技術教案
·課 題:綜合活動:關於促進青少年"健康"上網的建議書 授課人:王曉春 學 校:旅順二高中 2.4 綜合活動:關於促進青少年"健康"上網的建議書 教學目標 能夠根據活動主題確定所需信......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246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案
·課 題 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演算法的含義; 初步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 感悟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思想.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90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二信息技術教案
·科目 信息技術 年級 高二 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時 課題 Flash動畫製作專題(二) 教具 電腦,課件 教法 任務驅動 教者 趙鐵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Flash製作動畫......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373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課題:信息技術簡介 教學目的: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特徵 2,信息技術的基本內容和對當今社會的影響 3,...總結:信息是一種無形的資源,它提供知識和智慧. 提出任務二:信息技術......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836 推薦程度: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88
當前位置:找教案 → 下載中心 → 教案 → 信息技術 → 高中信息技術教案 → 軟體列表
軟體名稱軟體大小更新時間人 氣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基礎教案全集(必修)未知2008-03-03169·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基礎教案全集1.1信息及其特徵一、教學內容分析和設計:「信息及其特徵」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由於這個內容理論性較強,如果只是由教師來講,學生可能會... 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免費版推薦星級:教科版高一信息技術必修教案未知2008-03-0257·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教案1.1信息及其特徵一、教學內容分析和設計:「信息及其特徵」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由於這個內容理論性較強,如果只是由教師來講,學... 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免費版推薦星級:Word2000文字處理教案未知2008-03-284· Word2000文字處理(20課時)用計算機對文字信息進行錄入、編輯、排版、列印等,統稱為文字處理。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文字處理中,文字處理已成為人們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隨著計算機硬體的不斷升級,文... 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免費版推薦星級: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教案(必修) 1.2未知2008-03-0343· 第一單元認識信息世界教學主題第二節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適用年級高一年級教學課時1課時學習目標 (1)列舉信息技術的應用實例,了解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趨勢。(2)練習使用校園網提供的電子檔案袋來記錄自己的... 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免費版推薦星級:高一(下)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章未知2008-03-0250· 《多媒體技術應用》第一章示例教案教學主題走進多媒體世界教案適用年級高一年級教學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本節教材是多媒體技術的基礎,內容包括了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其三個主要特徵。從介紹多媒體以及多媒體技術的... 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免費版推薦星級:高一下學期信息技術教案 第三章未知2008-03-0249· 《多媒體技術應用》第三章示例教案教學主題多媒體數據文件適用年級高一年級教學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本節教材是多媒體數據採集這一章的基礎,從介紹多媒體文件分類入手,引入常見的多媒體數據文件格式。從介紹多媒體數... 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免費版推薦星級:浙教版高一信息技術教案 對分查找未知2008-03-0243· 浙教版高一《演算法與程序設計》——「對分查找」教學設計(2課時)一、設計思想本課以《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為指導,在高中一年級下學期《演算法與程序設計》選修課階段開展教學。本課... 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免費版推薦星級:高二數據管理技術教案 確定數據主題未知2008-03-0262· 《數據管理技術》教案確定數據主題教學主題對網站呈現的數據,進行數據項的分析;策劃自己感興趣的數據管理主題適用年級高二年級教學課時2課時教材分析概述:通過對數據管理網站的分析,了解數據管理的數據項。重點... 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免費版推薦星級:高二信息技術教案 Flash動畫製作未知2008-03-0274· 高二信息技術教案科目信息技術年級高二課型新授課題Flash動畫製作教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Flash製作動畫的一般方法。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熟練上機操作能力。情感目標:使學生通過本課學習,提高審美觀念... 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免費版推薦星級:高中信息技術教案 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未知2008-03-0264· 課題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教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演算法的含義;2、初步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3、感悟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思想。★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免費版推薦星級:高中信息技術教案 走進資料庫(access)未知2008-03-0250· 信息技術教案【課題】走進資料庫(access)教案【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通過問題的解決,展示資料庫技術對於檢索大量數據時的方便快捷。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學會資料庫的查詢和更新操作。 通過打開指定的...
⑶ 求四川高一年級 信息技術 教案或者 電子書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212
『高中信息技術』高中信息技術課教案設計
·課題:下載信息 教學內容:信息技術(必修課本)第三章第四節 課時:1課時(40分鍾)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讓學生掌握從網上下載圖片,下載網頁,下載文件,保存文字的方法......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1803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中信息技術教案設計
·課題:在internet上獲取信息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使學生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 以及如何根據自己需要的內容來確定搜索的關鍵詞. (2)讓學生掌握從網上下載網頁,圖......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30182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評比參賽教案 高中信息技術
·教學目標 1、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能用恰當的方式與他人交流設計想法和成果。 2、能繪制草圖來表達設計意圖。教學重點 1、不同技術語言的特點及應用范圍。 2、基本圖形......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9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圖像的合成與表達———教學設計
·課題:圖像的合成與表達———教學設計海南中學 鄭文雲 【教學目標】 本節課從表達信息的需求出發,介紹圖像合成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以製作圖像作品為例,引領學生經歷......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0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圖片的合成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本節課的設計主要圍繞「情境導入→講授新知→任務引領→自主探究→交流評價→總結拓展」這樣一條主線索展開。情境導入和身邊的人聯系,真實有趣;演示講解新知,直接有效;練習......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7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案(泰山版)
·模塊五 對於基礎差或小學沒有學過的學生教師結合補缺內容和學案學習進行指導。盡量選用與輔助學習和實踐探究相關的內容進行問題需求設計和開展教學,以免使學生沉湎於網略交友、閑聊的新奇與刺......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64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表的製作 《信息技術》(第一冊、泰山版)
·信息技術研修案例設計標題:課程表的製作涉及標准:必修課程部分「信息技術基礎」模塊;條目(一)信息獲取(1)(2)(3)(4),條目(二)信息加工與表達(1)(2)(3)(4......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47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基礎教案全集(必修)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基礎教案全集 1.1信息及其特徵一、教學內容分析和設計: 「信息及其特徵」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由於這個內容理論性較......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615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浙教版高一信息技術網上資源檢索的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高一學生都有到網路檢索信息的基礎,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大海撈針,不能很快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且不少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碰到問題還沒養成向網路求助的習慣。通過本節的......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80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中信息技術基礎教案 用Outlook Express 收發電子郵件..
·用Outlook Express 收發電子郵件教案東風一中 汪小紅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塊:高中信息技術基礎 2.年級:高中一年級 3.所用教材版本: 由......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31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信息技術《動態網頁製作》教學設計
·本節課採用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方式,將教師的教學步驟製作成課件存放在伺服器上,學生上課時按照老師指定的方法和步驟,將課件下載到本機的硬碟上(如D上)或直接瀏覽,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學步驟和......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024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浙教版高一年級信息技術選修I演算法與程序設計
·一、 設計思想演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根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的要求,本課「枚舉演算法」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在已掌握3種基本程序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演算法設計思想。我將本......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610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信息技術基礎參考教案
·《信息技術基礎》參考教案 教學主題 信息技術 適用年級 高一年級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概述:通過對身邊的信息技術的發掘和對信息技術的歷史的探索,讓學生能夠了解信息技術的內容......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445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年級信息技術基礎教案
·《信息技術基礎》教案 教學主題 信息資源管理及其沿革 適用年級 高一年級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 材 分 析 概述:通過考察和討論交流,了解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方法和內容. 重點:網......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3610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信息技術教案
·授課年級 高 一 授課教師 教學題目 建立工作表 (共3課時) 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1,認知目標:掌握在Excel中基本的數據輸入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在Excel中不同......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970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中信息技術教案
·課 題 程序的分支結構(一) 授 課 日 期 2004年4月7日 課 型 新授課 課 時 1 授課教師 劉玉玲 授課班級 高一(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分支語句的格式,......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661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中信息技術教案
·課 題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步驟 授 課 教 師 徐翔燕 課 型 授導課 課 時 1 授 課 日 期 2006年3月9...第二,用現代的計算機編程技術,解決古代的數學問題,任務......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111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信息技術教案
·課 題:綜合活動:關於促進青少年"健康"上網的建議書 授課人:王曉春 學 校:旅順二高中 2.4 綜合活動:關於促進青少年"健康"上網的建議書 教學目標 能夠根據活動主題確定所需信......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463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案
·課 題 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演算法的含義; 初步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 感悟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思想.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251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二信息技術教案
·科目 信息技術 年級 高二 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時 課題 Flash動畫製作專題(二) 教具 電腦,課件 教法 任務驅動 教者 趙鐵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Flash製作動畫......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638 推薦程度:
『高中信息技術』高一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課題:信息技術簡介 教學目的: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特徵 2,信息技術的基本內容和對當今社會的影響 3,...總結:信息是一種無形的資源,它提供知識和智慧. 提出任務二:信息技術......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048 推薦程度:
⑷ 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教學設計的基本特點有:
1、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
2、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
3、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
4、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4)信息及其特徵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
3、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4、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設計
⑸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
21世紀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的時代,其實質是教育的競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計算機網路的迅猛發展,人類將步入信息時代 ,因而導致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將隨之而改變。特別是在教育領域,網路、多媒體與教育的結合,將會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方法,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我們職業教育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以教育技術為突破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職教改革的必然趨勢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仍然偏低,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技術、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水平,顯得陳舊落後;許多優秀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廣泛推廣,學生的學習主要依賴於教師課堂授課,依賴於教科書,知識來源單調,與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匹配。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各職業院校的現代教育設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學生不能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計算機及網路來學習知識,而容易沉迷於電腦游戲及網上聊天,不僅沒有提高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還耽誤了學習時間,不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設計創新,避免現代信息爆炸對學生及教學的不利影響,是我們面對21世紀發展教育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現代教育是建立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科技發展需要的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的新型現代化教育體系。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手段,它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職業教育要想辦出特色,就必須走職業教育信息化之路。職業教育信息化不是計算機 、網路、職業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學習與現代信息網路技術的有機融合,從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教育模式、技術手段、教育評價的動態系統。要實現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師掌握信息技術運用成為他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讓教師如何具備信息技術素質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將來的教師隨著學校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裝備的改善,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將無法勝任。而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為信息教育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保證。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對學與教的過程和學與教的資源進行設計、開發、使用、評價和管理,是一個有待於開發和探討的課題。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建立在幾條基本假設的基礎上,社會科學領域中的理論更是如此。教學設計理論是一種研究如何經系統設計來引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理論。
我們可以假設學習發生和維護的充分條件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即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二條假設);
(一)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准備(知識經驗和生理能力)。
(二)有效的學習動力維持系統,包括興趣、情感、態度、動機、意志、性格等因素。
(三)有效的學習外部活動系統,指學習的具體活動,比如:記預習筆記、做練習、討論、互助、制定表格、畫概念圖等。學習行為和活動的設計依據是認知策略和協作學習策略。
(四)有效的學習環境,指學習資源(包括信息資源和活動空間設施)和學習工具的有效整合。
(五)有效的信息傳遞,它不是指信息的閱讀和呈現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組織,即學習信息資源的組織結構,信息的呈現形式和傳遞順序。
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條件中,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准備是不能設計的,而其它四個方面是可以設計的。學習動力系統不是一個可以直接設計的物化系統,它的設計基於其它三個系統設計。
教學設計的設計對象有三(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三條假設):
1、學習活動的設計。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習者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來源與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技能的發展、情感態度的變化都應歸因於這種相互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這種相互作用便是學習活動。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來看待。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為學習任務的設計,通過規定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來引發學習者學習內部的認識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
2、學習環境的設計。從設計者的角度看,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特指媒體資源)和學習工具的組合,這種組合實際上是旨在實現某種目標的有機整合。在學習活動發生時,學習環境又被稱為學習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際關系要素。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表現為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整合活動。在設計時也應考慮人際支持的實施方案,但人際支持通常表現為一種觀念而不是具有嚴格操作步驟的實施法則。
3、媒體傳遞的設計。媒體傳遞設計的任務是決定通過何種媒體形式,按照何種呈現順序,以什麼樣的組織形式向學習者傳遞信息。課堂講授的設計及教學媒體材料的設計和開發就屬於這個層面的活動。媒體傳遞是最邊緣層次的設計活動。
以上將教學設計活動劃分為三個層面,旨在提醒教學設計者學習環境和媒體的設計並不是教學設計的全部。在很長一段時間,教學設計領域主要是集中在媒體傳遞層面上的活動。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環境的開放性,資源的豐富性,資源的易獲取性等特徵使教學設計者將設計重點從媒體傳遞的設計逐漸轉向學習環境的設計並繼而將設計重點放在學習活動上成為可能。
三、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模式設計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變革越來越依仗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當前,在許多職業院校已經建立了校園網並與互聯網連通,建設了教學資源庫,還建設了不少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室,這已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搭建平台。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將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
根據教育傳播理論,教學過程可以看作為一個信息的傳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含教師、媒體、學生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不同的組合方式,將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有著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目前應用的有三種: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基於網路環境的個別教學模式;校園網支持的合作學習模式。
(一)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引入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製作CAI教學課件,通過媒體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這里指的媒體包括教師自身的言傳、身教、也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和各種現代化視聽媒體。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增大了教學的信息量,也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單一性,學生接受來自教師、計算機和各種媒體傳遞的教學信息,經過大腦的加工處理,轉換為知識。盡管教學內容的呈現圖文並茂、聲形結合、生動活潑,而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創新方面存在有明顯的不足,人機交互的過程與作用極為有限。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不僅僅在於教學內容的圖文並茂、生動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科學性來激發。這是一種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仍處於一種被動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二)基於網路環境的個別教學模式:網路環境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是一個鼓勵自主學習的環境,是一個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可以在任何有上網條件的地方,利用聯網的計算機在校園網或網際網路上獲取各種信息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問題,也可以通過網路向教師咨詢,教師不直接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只是間接地輔導學生。這是一種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它是以「自我向導、自我激勵、自我控制」為特徵的學習,也就是學生能夠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才可能取得學習效果。否則,只是盲目的瀏覽學習,其效果甚微。
(三)校園網支持的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建立在校園網路及資源庫支持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安排教學計劃,實施網上教學,批改學生作業,進行網上或面對面的指導,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學生可以個別學習,也可以分組合作學習,或者自願結合合作學習,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的權利。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要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物,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許多學校都建設了校園網,但由於資金與技術等問題,校園網信息資源貧乏,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的技術開發及其與網路特性的結合明顯不足,使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充分地應用和有機的結合。
通過對以上三種教學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每種教學模式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轉變,但仍各存其缺失。如何將三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有機的結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為學生提供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有待於我們不斷的探討和研究。
四、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方法設計創新
(一).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觀念的更新
在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並沒有生成劃時代的新觀念,確切地說,信息技術使原先的一些先進的、前衛的教學觀念的實現成為可能,使先進的教學設計理論的接受和應用成為可能。因而,我們在進行教學方法設計時應該樹立三個全新的觀念:
一是樹立全新的學生觀。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由原來處於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參與,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意義構建的主體。
二是樹立全新的媒體觀。教學媒體由原來作為教師講解的輔助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
三是樹立全新的教學觀。教學方法由原來單純的基於歸納或演繹的「教師一言堂」的講解轉變為基於「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和「意義建構」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及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它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學思想、觀念、理論的根本轉變。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徵是教育信息資源的利用和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是需要不斷探討的課題,據調查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 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模式。現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基本上還停留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CAI階段,這與我們真正意義上要達到的整合還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必須開發基於網路的教學支持平台,特別是基於Web的協作平台,才能完成整合的質的習躍。
在基於網路的教學支持平台上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將會對教學過程、教學形式及教學效果產生巨大的變化:
1、教學形式的變化。由於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原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課堂學習、分組討論、協作學習並存教學模式,學生也可以通過校園網路的學生論壇。
2、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通過校園網路,進行自主探索學習、互動協作學習,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學生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內容的擴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書本教材形式轉變為有圖文並茂、聲像俱佳構成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同時可將音像教材、基於網路特性的CAI課件置於校園 網上,供學生自學。這樣,極大地豐富和擴展了書本知識,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
4、教師作用的變化。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領航者、指導者和組織者。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知識源,教師不能把傳授知識作為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設計教學方案上,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創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協作意識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⑹ 信息化教學設計具有哪些特點和基本原則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持的,但「信息技術的支持」僅僅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表面特徵。它還有兩個更為重要的、更為根本的特徵:①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②關注學習過程。這兩大特徵滲透到學習過程的各個要素中,形成了更具指導意義的設計原則:
原則1:注重情境的創設與轉換
信息化教學設計應該注重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經歷與實際相類似的認知體驗。同時注重情境的轉換,使學生的知識能夠得以自然的遷移與深化。
原則2:充分尊重工具和資源的多樣性比較好
信息化教學設計注重對信息技術工具和信息資源的使用進行設計。這些工具和資源應當同學生的主題任務相關,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問題解決的過程,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比如提供給學生與教學主題或問題相關的網路資源、典型案例,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一定的指導和幫助等。信息技術工具和信息資源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則3: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
該原則有幾方面的含義:①學習活動的展開通常可以圍繞某一問題或主題,這些內容通常來自現實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②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任務性、目的性,學生知道為什麼而做,教師的重點放在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方面。③現實中的任務與問題不同於強加給學生的學習目標或現成答案。學生通過對問題和主題的主動的探索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習興趣。
原則4:學習結果通常採用靈活的、可視化的方式進行闡述和展現
在學習活動結束時,學生應當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總結和展示,同他人進行討論和協商,以加深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和反思,這些內容通常以研究報告、演講、討論等形式展開。在這些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習者更好的將學習成果展示出來。
原則5:鼓勵合作學習
信息化教學中,學習者通常是以小組或其它協作形式展開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幫助,共同完成某一項任務目標,實現「問題解決」。每個學習者在中間承擔一定的任務,擔當一定的角色,學習活動過程成為「學習者身份和意義的雙重建構」。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共享他人的知識和背景,共同實現組織目標。
原則6:強調針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評價。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不斷的研究和質量評估,收集數據,使用過程性評價達到改進設計的目的。同時,由於信息化學習資源種類繁多,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學習資源,也必須對資源進行優化選擇。
⑺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如何體現信息技術的特點。
教學設計是在現代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運用系統方法對教與學的行為進行設計,它是一個分析教與學的問題,設計解決教學方案並在實施中加以評價和修改,使之達到教學優化的微觀的教學設計過程的設計。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概念性與技巧性極強的學科,它的教學方法與設計無法與數學、英語、語文等一些傳統課程相類比,一般說來集體講授式(包括多媒體大屏幕演示)、任務驅動式、小組協作式、自主互動式、學生練習—老師答疑式及啟發式、欣賞式等應用的比較多,並在此基礎上依據課堂教學進程,往往又是互相穿插、配合運用,由此而派生出各種各樣靈活多變的教學設計方案,這為較好地適應本課程的教學要求,達到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是非常有用的。教學設計包括確立教學目標,制訂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等幾方面。
一、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
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發生行為變化的期望和追求,這種行為變化指「在教學後學生必須能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即教師要求學生通過教學過程達到一定的學習成果或最終行為。教學目標體現教學主體的願望和主觀的要求,具有自主性和靈活性。可以說,設計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首要環節,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因此,將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目標可劃分為:
知識目標:掌握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
技能目標:培養採集、加工以及發布信息等處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標:明確並接受參與未來信息社會特有的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
能力目標:能夠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通過評價信息、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階段教學目標理解為各學段各單元各課時的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要制訂階段教學目標。總體目標中的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在各階段有所側重,但能力目標、情感目標要貫穿本課程教學始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把握總體目標,又要實現具體目標,既要明確顯性目標,又要重視隱性目標,既要達到終極目標,又要促進條件目標。
二、制訂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根據各階段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也有所不同。教學周期可從原來的課時為單位,變成以星期甚至以學期為單位。
關於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應包括信息科學、信息技術、信息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的內容。其中信息技術是主要的部分,但不是惟一內容。教學內容的制訂要突破學科限制,突破知識序列,突破教材思路,體現應用性、綜合性、科學性與興趣性。
三、選擇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了重大變革,信息技術教師應首先感受到並有條件率先實踐它。
教與學是內在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其立足點只能是學而不是教,因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教是手段,學是目的。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選擇基於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僅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更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的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和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信息技術教師手中掌握的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通信技術的多種特性,特別適合於實現構建主義學習環境,因此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應在傳統的模式上有大的突破,創設研究性、協作性和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環境,注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體有:
1、集體講授式學習法
這在傳統教學中早已習以為常,然而,本課程卻已賦於了新的內涵。首先教學環境一般都與多媒體大屏幕演示設備相聯系,其次演示內容又往往與互動式多媒體課件相關,因此,這兒的「集體講授式」實際上早已是計算機數字化了的電化教育課。這種教學,操作方便,易於控制教學內容和節奏,知識點易被接受,能在規定課時內呈現較多信息量,能同時面對大量學生上課。缺點是學生往往處於被動學習狀態,客觀上難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所有學生被迫按照老師的講授速度進行學習,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彌補此方式不足的辦法有:
(1)避免「照本宣讀」,應在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增添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充分發揮課件的交互處理能力,如穿插些知識問答或搶答競賽活動,注重與學生交流,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達到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目的。
(2)在講解理論知識時,應將抽象與形象、理性與感性相結合,如介紹計算機硬體和網路系統時,可結合實物展示或現場參觀(與現場觀摩式結合)等,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得對所學的知識便於理解,做到與實物對號入座。
(3)對新應用軟體介紹,可結合對比學習法,注重軟體界面組成、功能及一些專業俗語含義的講解,老師不必面面俱到「鬍子眉毛」一把抓,只需給出一、二個例子後,任由學生去思考、發揮,激發學生的教學參與能力,最後作個歸納即可。
2、任務驅動學習法
以「任務」為驅動,改變原有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構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教學。以淺顯易學的實例(操作)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軟體的操作。每項內容從完成某一「任務」著手。「任務」是教學活動的切入點,是師生活動內容的核心,是教學環節的連接點,是教學過程的轉折點,是全體師生的共同興奮點,應該融入師生的共同智慧。「任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形式(文字說明),圖表呈現,或觀察得出任務,討論得出任務,也可以邊學習邊得出任務。當學生按自己的進度計劃學習,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並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時,就能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如在講「文字處理——中文WORD2000」這章時,我一開始就向同學們提出了學完本章後要各自獨立完成一項綜合練習——做一份以「地球我們的家園」為主題的A4的小報。而老師的工作主要是解答一些疑問,並組織對學生作品的評講與考核。餘下的全由學生自己依照任務要求去學習、構思、收集資料並完成製作。
(1)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精心選擇學生自主學習任務,並為學生們能完成好任務盡可能提供練習所用到的各種不同內容、不同媒體的資源。
(2)仔細安排學習活動,把任務要求分解為一個個較小的獨立過程,每個過程原則上只包含單個知識點,每個過程的學習程序均要認真編排,使之能一步步接近目標,使每個同學都能明白任務完成的基本操作過程。
(3)老師要盡可能多的與學生接觸,根據他們任務實現中的困難,診斷他們的症疾所在,並按需及時給予些適當的幫助,激勵他們堅定信心、不怕艱難、自覺學習,爭取努力去完成任務。
3、小組協作式學習法
本方式為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接觸和了解提供了機會。它是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培養健全人格,促使個體社會化的有效途徑。尤其適合在信息技術課操作實驗中採用(往往與網路廣播式結合使用)。有助於提高學生組織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通過小組間的協作交流,學生還能取長補短,正確理解老師的課堂要求,互相提攜強化各自的學習。而老師有時間作課堂巡視,能及時發現各小組的進程和其中的問題,通過對組長或組員給予鼓勵(與欣賞式結合),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為使學生普遍獲得收益,每個分組最多不能超過4人,理想的分組數為10個左右。在課堂鞏固練習中,小組活動應安排在老師向全班講課或學生個人練習之後進行較為有效。
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競爭、協同、幫助、分工等形式達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和領悟。
四、設計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呈現為「雙向互動」。一是師與生互動,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設定使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要求能與學生達成共識:教師的教學情感與學生產生共鳴,教師的教學行為能引起學生的「共振」;二是教與學的互動,即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相呼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行為表現、效果表現、心理表現)能獲得學生的關注和積極反應。三是根據教學目的重點、難點、預計學生將會作出可能反映,如過深或過淺都不能達到教學要求,教學目標的成功實現增強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學習意志,形成情與智相輔相成和諧發展的良性循環。
五、教學評價設計
主要是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它包括課堂教學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課堂教學形成的測試設計。
有人說,一節好的課能反映一種教學思想。隨著教育的改革,教師將面對各種新的教育思想、資源、模式、過程、手段和方法,因而要求教師不僅要自覺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斷調適,而且要具備能夠分析、討論評估和改變其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能力。我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在中小學生中的普及和發展,未來的教學內容一定會得到不斷的充實,為此還需要繼續不斷地探索這門學課的教學設計與方法,盡量多的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機會,營造良好的探究學習氛圍,為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新一代作出我們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