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
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環節,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場景,是提供給讀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資料,如所在學校的情況、個人的工作背景、事件發生的起因等。
2.主題
每篇案例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細節
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
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
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
面對同一個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
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
執教者是怎麼想的。
揭示這些,能讓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在這個環節中,要講明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可以和事實材料交織在一起。
這是整個案例的主體,要詳盡地描述,展現問題解決的過程、步驟以及問題解決中出現的反復挫折,也可以涉及問題初步解決成效的描述。
4.結果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
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㈡ pbl指的是什麼
pbl指的是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長時間的探究和調查來獲得知識和技能,以解決真實的,有吸引力和復雜的問題。PBL目前已經在許多學校被廣泛採用以取代傳統的教學法。它最大的價值就是它讓孩子們可以分工合作,一起探究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PBL項目式學習是基於真實問題展開的,並且學生處於主導地位,富有挑戰性的課題、解決實際問題後能展示最終成果,老師只是監督和引導,更多的需要學生主動思考,在學習中構建關於項目的知識體系。
PBL的核心是解決問題,學生需要構思解決方案,不斷判斷,評價,分析,獲得最佳解決方案。而一個項目可能涉及到多個學科知識和不同領域,這促成學生養成多角度看待問題的思維習慣。
不同於刻板的考試分數,PBL完成後的評估是多項多面的,不單單對結果進行評估考核,更注重學生探索實踐的過程。老師也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表現挖掘他們的優勢,發揮所長,讓學生更加自信。
項目的過程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會遇到很多困難,經歷很多次失敗,有時候甚至發現之前的方法是錯的,需要從頭開始,重新尋找解決方式。整個項目的完成需要經歷多次的討論,嘗試,反思,批評和修改。這樣反復的過程也培養了孩子的耐挫力,讓他們遇到任何事都不會輕易放棄。
㈢ PBL代表什麼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1969 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 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以此類教學法出名的包括荷蘭頂級大學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等世界著名院校。 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 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 PBL 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掛鉤,使學習者投入於問題中;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運用在臨床醫學中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PBL教學法的精髓在於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PBL教學法與案例分析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PBL是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案例分析是教師先講解教材,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前提下,然後做案例分析。
㈣ pbl是什麼意思
pbl指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教學方法;是指問題式學習或者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最早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特點:
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 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
PBL教學法在於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PBL教學法與案例分析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PBL是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案例分析是教師先講解教材,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前提下,然後做案例分析。
㈤ pbl指的是什麼
「pbl」一般指PBL教學法,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教學方法。
PBL教學法是指問題式學習或者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最早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
PBL教學法的過程:
PBL教學法在於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PBL教學法與案例分析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PBL是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案例分析是教師先講解教材,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前提下,然後做案例分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PBL教學法
㈥ pbl教學法被淘汰的原因是什麼
pbl教學法被淘汰的原因如下:
1、教師監管力度不夠。
2、組員之間組合有一定的難度。
3、組長領導力不夠。
4、評價項目效果不夠多樣化。
5、教學效果不理想。
PBL教學法的過程:
PBL教學法在於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PBL教學法與案例分析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PBL是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案例分析是教師先講解教材,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前提下,然後做案例分析。
㈦ pbl教學法是什麼
PBL教學法,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教學方法。
是指問題式學習或者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最早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
PBL教學法的過程:
PBL教學法在於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PBL教學法與案例分析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PBL是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案例分析是教師先講解教材,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前提下,然後做案例分析。
㈧ pbl 案例 是給出問題還是學生提出問題
PBL(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
1、 PBL的定義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
PBL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掛鉤,使學習者投入於問題中;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運用在臨床醫學中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
PBL教學法的精髓在於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PBL教學法與案例分析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
PBL是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案例分析是教師先講解教材,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前提下,然後做案例分析。
2、PBL的基本要素
PBL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主軸所架構的;
2.問題必須是學生在其未來的專業領域可能遭遇的「真實世界」的非結構化的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過程;
3.偏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較少講述法的教學;學習者能通過社會交往發展能力和協作技巧;
4.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必須擔負起學習的責任;
5.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
6.在每一個問題完成和每個課程單元結束時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
3、PBL教學思路的設計
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
(教師備課中,首先要根據的內容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臨床資料等,然後編寫病例,結合病例提出問題,課前一周發給每位同學,要求同學根據所提問題充分預習教材、查找相關資料後,課下分組進行討論,課上教師通過分析病例提出問題,同學以組為單位來回答,回答不足之處,再由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補充,最後教師對本節重點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問題作出小結。
PBL教學法是跨學科的學習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學生為解決問題需要查閱課外資料,歸納、整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有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改變了「我講你聽,我做你看」、「預習-聽課-復習-考試」四段式教學方法,讓呆板孤立的知識片化作整體知識鏈,觸類旁通,突出了「課堂是靈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的教學理念,PBL教學過程中教師慢慢「隱退」,僅在關鍵時刻起到點撥、支架(scaffolding)與教練(coach)的作用,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庫,而是知識建構的促進者(facilitator)、學科專家、信息的咨詢者
4、PBL教學法的優勢
首先,它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自主地、積極地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十分容易地獲得來自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信息;
其次,可使有關課程的問題盡可能多地當場暴露,在討論中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還可以不斷發現新問題,解答新問題,使學習過程縮短,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它不僅對理論學習大有益處,還可鍛煉學生們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獻檢索、查閱資料的能力,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口頭表達的能力,主導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等,這些將對今後開展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5、PBL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PBL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PBL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但對本專業、本課程內容熟練掌握,還應當扎實掌握相關學科知識,並要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要善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於樂、控制課堂節奏等技巧。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這樣才能規劃好學習的重點、難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選擇出適當的臨床病例,此為做好PBL教學的基本前提。另外,教師要學習和具備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控制課堂節奏等技巧。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於樂。
6、PBL教學法對學生的要求
PBL教學的成功開展,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從准備資料開始,就要結合提綱、病例去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並積極與其它同學交流溝通,大家同心協力得出最佳結論。這樣的學習,花在前期准備工作上的時間精力大大多於普通的課堂學習,因此需要學生們有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標。由於我國的學生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賴性,缺乏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能力,部分學生只滿足於獲取好的「分數」,所以對PBL教學改革形式會覺得太「花費」時間,這也是一種依賴於以往教學理念和學習方法的表現,因此,學生也應從自身出發,完成角色轉換,從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
PBL教學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我校學生普遍素質偏低。
1、合作能力不強,很多的學生選擇獨立完成問題的方式。
2、信息獲取途徑較為單一,估計多為教課書、相關書籍上的現有信息,不能有效的利用網路等媒體。
3、綜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橫向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