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
綱要本身不屬於教育法律,它沒有進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程序,
它只是中共對教育的指導性文件。擔任這個綱要規定的精神原則會在其後的教育立法中體現出來。
② 請問;《〈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教育的目的實際上不是要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僅僅只有文化知識的個人,而是要將學生塑造成一個有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發展的人,能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③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頁碼,1/8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中共中央國務院1993年2月13日印發)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確定了九十年代我
國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明確提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
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
」。為了實現黨的十四大所確定的戰略任務,指導
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紀初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使教育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特製定本綱
要。
一、教育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1)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國力都邁上一個
新台階。這對教育工作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在新的形勢下,教育工作的任務
是:遵循黨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
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加快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培
養大批人才,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治、科技體制改革需要的教育體制,更好地為社會
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建國四十多年來,我國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已經基本確立;教育事業
有了很大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形成了上千萬人的教師隊伍;辦學的物質條件程度
不同地有所改善。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教育改革逐步展開;九年義務教育開始有計劃、
分階段地實施,全國已有91%人口的地區普及了小學教育;職業和技術教育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中
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和在校學生人數占高中階段學生人數的比例,均已超過50%,改變了中等教育結
構單一化的局面;高等教育發展較快,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已達到
376萬人,初步
形成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學科門類基本齊全的體系;形式多樣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
發展;農村基礎教育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製取得了明顯效果,教育同科技、農業的統籌結合
開始顯示出生命力;涌現出一批尊師重教並取得較大成績的地區、部門和單位。國際教育交流和合作
也得到廣泛開展。我國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堅持改革開放的結果,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性,是我國教育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基礎。同時,必須看到,我國教育在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不能適
應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教育的戰略地位在實際工作中還沒有完全落實;教育投入不
足,教師待遇偏低,辦學條件較差;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程度不同地脫離實際;學校思想
政治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不適應日益深化的經濟、政治、科技體制改
革的需要。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必須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化,認真加以解決。
(3)四十多年來,我國教育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為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積累了寶貴經驗,初
步明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主要原則:
第一,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必須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第二,必須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
和接班人。
第三,必須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自覺地服從和服務於經濟
建設這個中心,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
第四,必須堅持教育的改革開放,努力改革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學內容和方法,大膽吸收和
借鑒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勇於創新,敢於試驗,不斷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
第五,必須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第六,必須依靠廣大教師,不斷提高教師政治和業務素質,努力改善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
件。
第七,必須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社會各方面和人民群眾的辦學積極性,堅持以財政撥款為主、多
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第八,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多種形式辦學,培養多種
規格人才,走出符合我國和各地區實際的發展教育的路子。這些主要原則,需要在今後的實踐中進一
步豐富和發展。
(4)鄧小平同志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基礎在教育。為了完成黨的十四大確定
的九十年代的主要任務,必須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我國企業
經濟效益低、產品缺乏競爭能力的狀況之所以長期得不到改變,農業科學技術之所以得不到普遍推
廣,寶貴的資源和生態環境之所以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保護,人口增長之所以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之所以屢禁不止,原因固然很多,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勞動者素質低。發展教育
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這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
一條必由之路。
當今世界政治風雲變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
file://F:\標准管理法律法規大全\海關管理與執法\...\16_ecation1567.ht 2002-9-15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頁碼,2/8
力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紀的
教育,誰就能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為此,必須高瞻遠矚,及早籌劃我國教
育事業的大計,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面對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各級政府、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會,必須對教育的
改革和發展具有緊迫感,真正樹立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思想,采
取切實有力措施,落實教育的戰略地位,加快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開創教育事業的新局面。
二、教育事業發展的目標、戰略和指導方針
(5)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到本世紀末,我國教育發展的總目標是:
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顯提高;城鄉勞動者的職前、職後教育有較大發展;各類專門人才的擁有量基本
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再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較成熟和完善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九十年代,在保證必要的教育投入和辦學條件的前提下,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具體目標是:
--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包括初中階段的職業技術教育);大城市市區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積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中城市基本滿足幼兒接受教育的要求,廣大農村積極發展學前一年教育。
--高中階段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人數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未升學的初中和高中畢業生普遍接受
不同年限的職業技術培訓,使城鄉新增勞動力上崗前都能得到必要的職業技術訓練。
--高等學校培養的專門人才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集中力量辦好一批重點大學和重
點學科,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基本上立足於國內,教育質量、科學技術水平和辦學效益有明顯提
高。
--全國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使青壯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通過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和在職
學歷教育,提高廣大從業人員的思想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
各地區、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本行業的分階段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
(6)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應採取深化教育改革,堅持協調發展,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師素質,提
高教育質量,注重辦學效益,實行分區規劃,加強社會參與的戰略。
--在教育事業發展上,不僅教育的規模要有較大發展,而且要把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提高到一個
新的水平。
--在結構選擇上,以九年義務教育為基礎,大力加強基礎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
育和高等教育,把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初、中級人才擺到突出的位置。
--在地區發展格局上,從各地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鼓勵經
濟、文化發達地區率先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八十年代末的教育發展水平,積極支持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
發展教育。
(7)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必須大力加強。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
和國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以積極進取的精神,從本地區的實際出發,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
目標落到實處。要建立檢查、監督和獎懲制度,確保義務教育法的貫徹執行。政府、社會、家長要認
真履行自己的義務,保證適齡兒童入學,制止學生的輟學。對招用學齡兒童和少年就業的組織和個
人,必須堅決依法制裁。
發展基礎教育,必須繼續改善辦學條件,逐步實現標准化。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
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
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要多樣化。
(8)職業技術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化和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重要支柱。各級
政府要高度重視,統籌規劃,貫徹積極發展的方針,充分調動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的積極
性,形成全社會興辦多形式、多層次職業技術教育的局面。到本世紀末,中心城市的行業和每個縣,
都應當辦好一兩所示範性骨幹學校或培訓中心,同大量形式多樣的短期培訓相結合,形成職業技術教
育的網路。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要與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相適應。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應以
發展初中後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尚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對不能升入初中的小學畢業生應實
行職業技術培訓;各地要積極發展多樣化的高中後教育,對未升入高等學校的普通高中畢業生進行職
業技術培訓。普通中學也要分別不同情況,適當開設職業技術教育課程。
各級各類職業技術學校都要主動適應當地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要在政府的指導下,
提倡聯合辦學,走產教結合的路子,更多地利用貸款發展校辦產業,增強學校自我發展的能力,逐步
做到以廠(場)養校。要認真實行「先培訓,後就業」的制度。優先錄用經過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的學生
就業,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崗位,應在獲得崗位資格證書後上崗。對未經培訓已就業的,要進行崗
前培訓。
(9)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和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九十年
代,高等教育要適應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積極探索發展的新路子,使規模有較大發
展,結構更加合理,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高等教育的發展,要堅持走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辦學效益。要區別不同的地區、科類
和學校,確定發展目標和重點。制訂高等學校分類標准和相應的政策措施,使各種類型的學校合理分
工,在各自的層次上辦出特色。要大力加強和發展地區性的專科教育,特別注重發展面向廣大農村、
file://F:\標准管理法律法規大全\海關管理與執法\...\16_ecation1567.ht 2002-9-15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頁碼,3/8
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第三產業的專科教育,努力擴大研究生的培養數量。要基本穩定基礎學科的規
模,適當發展新興和邊緣學科,重點發展應用學科。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要集中中央和
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辦好100所左右重點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力爭在下世紀初,有一批高等
學校和學科、專業,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和管理方面,達到世界較高水平。
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要認真貫徹國家對科學技術工作的方針,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的思想,堅持面向經濟建設,堅持同教學相結合。要根據不同條件,大力開展技術開發、推廣應用和
咨詢服務,興辦科技產業,使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加強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研究,
組織精幹力量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發展高新技術任務。要有計劃地建成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
程研究中心,促進相關學科的科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哲學社會科學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
緊密聯系實際,努力研究和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建
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出貢獻。
(10)成人教育是傳統學校教育向終生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制度,對不斷提高全民族素質,促
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九十年代,要適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從業人員的實際需要,積
極發展。要本著學用結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實效的原則,把大力開展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作為重點,
重視從業人員的知識更新。國家建立和完善崗位培訓制度、證書制度、資格考試和考核制度、繼續教
育制度。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積極辦好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全面提高農村從業人員的素質。
抓緊掃除青壯年文盲,堅持標准,講求實效,把文化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結合起來。各級政府要增加
掃盲撥款,設立社會掃盲基金,並加強領導,把掃盲任務落實到鄉、村。成人學歷教育要加強和普通
學校的聯系與合作,努力體現成人教育的特色,注重提高質量。不具備頒發學歷文憑資格的各種成人
教育機構,可以發給畢業生寫實性學習證書;畢業生要取得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可以參加國家組織
的文憑考試或自學考試。要完善和發展自學考試制度,鼓勵自學成才。
(11)重視和扶持少數民族教育事業。中央和地方要逐步增加少數民族教育經費。對有特殊困難的
少數民族地區,要採取傾斜政策和措施。在國家安排的少數民族地區各項補助費及其他扶貧資金中,
要劃出一定比例的經費用於發展民族教育。對志願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的待遇,
各地要制訂優惠政策。認真組織和落實內地省、市對民族地區教育的對口支援。各民族地區要積極探
索適合當地實際的發展教育的路子。
(12)重視和支持殘疾人教育事業。各級政府要把殘疾人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採取單獨
舉辦殘疾人學校或普通學校招收殘疾人入學等多種形式,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逐步增加特殊教育經
費,並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捐資助學。要對殘疾人學校及其校辦產業給予扶持和優惠。
(13)積極發展廣播電視教育和學校電化教育,推廣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要抓好教育衛星電視接
收和播放網點的建設,到本世紀末,基本建成全國電教網路,覆蓋大多數鄉鎮和邊遠地區。
(14)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加強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大膽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發展和管理
教育的成功經驗。出國留學人員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國家要給予重視和信任。根據
「支持留學,鼓勵回
國,來去自由」的方針,繼續擴大派遣留學生;認真貫徹國家關於在外留學人員的有關規定,支持留
學人員在外學習研究,鼓勵他們學成歸來,或採用多種方式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改
革來華留學生的招生和管理辦法,加強我國高等學校同外國高等學校的交流與合作,開展與國外學校
或專家聯合培養人才、聯合進行科學研究。大力加強對外漢語教學工作。
三、教育體制改革
(15)黨的十四大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九十年代,隨著
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要採取綜合配套、分步推進的方針,加快
步伐,改革包得過多、統得過死的體制,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科技體制
改革相適應的教育新體制。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活力,走出教育發展的新
路子,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奠定基礎。教育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堅持教育的社會主
義方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有利於調動各級政府、全社會和廣大師生員工的積
極性,提高教育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有利於促進教育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16)改革辦學體制。改變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
的體制。在現階段,基礎教育應以地方政府辦學為主;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
(自治區、直轄
市)兩級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各界參與辦學的新格局;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主要依靠行業、企
業、事業單位辦學和社會各方面聯合辦學。國家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依法辦學,採取積極鼓勵、大
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國家歡迎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友好人士捐資助
學。在國家有關法律和法規的范圍內進行國際合作辦學。舉辦具有頒發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資格的各
類學校,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17)深化中等以下教育體制改革,繼續完善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制。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由地方政府在中央大政方針的指導下,實行統籌和管理。國家頒發基本
學制、課程設置和課程標准、學校人員編制標准、教師資格和教職工基本工資標准等規定,省、自治
區、直轄市政府有權確定本地區的學制、年度招生規模,確定教學計劃,選用教材和審定省編教材,
確定教師職務限額和工資水平等。省以下各級政府的許可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
file://F:\標准管理法律法規大全\海關管理與執法\...\16_ecation1567.ht 2002-9-15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頁碼,4/8
--積極推進農村教育、城市教育和企業教育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同經濟、科技的密切結合。縣、
鄉兩級政府要把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分級統籌管理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
成人教育,統籌規劃經濟、科技、教育的發展,促進
「燎原計劃」與「星火計劃」、「豐收計劃」的有機結
合,落實科教興農戰略。要積極推行城市教育綜合改革,探索城市教育管理的新體制。
--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依靠教職
員工辦好學校。
--支持和鼓勵中小學同附近的企事業單位、街道或村民委員會建立社區教育組織,吸引社會各界
支持學校建設,參與學校管理,優化育人環境,探索出符合中小學特點的教育與社會結合的形式。
(18)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進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主要是解決政府與高等學校、中央與地
方、國家教委與中央各業務部門之間的關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觀管理、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體
制。
--在政府與學校的關繫上,要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通過立法,明確高等學校的權利和義務,使
高等學校真正成為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要在招生、專業調整、機構設置、幹部任免、經費
使用、職稱評定、工資分配和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分別不同情況,進一步擴大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
權。學校要善於行使自己的權力,承擔應負的責任,建立起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自我
發展、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政府要轉變職能,由對學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轉變為運用立法、撥款、
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宏觀管理。要重視和加強決策研究工作,建立有
教育和社會各界專家參加的咨詢、審議、評估等機構,對高等教育方針政策、發展戰略和規劃等提出
咨詢建議,形成民主的、科學的決策程序。
--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繫上,進一步確立中央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教育管
理體制。中央直接管理一部分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並在高等教育中起示範作用的骨幹學校和
少數行業性強、地方不便管理的學校。在中央大政方針和宏觀規劃指導下,對地方舉辦的高等教育的
領導和管理,責任和權力都交給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這個精神,中央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擴大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教育決策權和包括對中央部門所屬學校的統籌權。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充分
論證、嚴格審議程序,自行解決辦學經費以及統籌中央和地方所屬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的條件下,有
權決定地方高等學校招生規模和專業設置。設置高等學校,由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議,國
家教委審批。
--在國家教委與中央業務部門的關繫上,國家教委負責統籌規劃、政策指導、組織協調、監督檢
查、提供服務。中央業務部門要加強對本行業的人才預測和規劃,協助國家教委指導本行業的人才培
養工作,負責管理其所屬學校,包括國家宏觀指導下,決定所屬學校的招生規模、專業設置、經費籌
措、學生就業等。隨著中央業務部門職能的轉變和政企分開,中央業務部門所屬學校要面向社會,其
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分別不同情況,採取繼續由中央部門辦、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聯合辦、交給地方
政府辦、企業集團參與和管理等不同辦法。目前先進行改革試點,逐步到位。
(19)改革高等學校的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
--改變全部按國家統一計劃招生的體制,實行國家任務計劃和調節性計劃相結合。在現階段,國
家仍要提出指導性的宏觀調控的招生總量目標,並通過國家任務計劃重點保證:
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國防建設、文化教育、基礎學科、邊遠地區和某些艱苦行業所需要的專門人
才。在保證完成國家任務計劃的前提下,逐步擴大招收委託培養和自費生的比重,這部分調節性計劃
由學校及其主管部門根據社會需求和辦學條件確定。
--改革學生上大學由國家包下來的做法,逐步實行收費制度。高等教育是非義務教育,學生上大
學原則上均應繳費。設立貸學金,對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國家、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
和學校均可設立獎學金,對品學兼優的學生和報考國家重點保證的、特殊的、條件艱苦的專業的學生
給予獎勵。
--改革高等學校畢業生
「統包統分」和「包當幹部」的就業制度,實行少數畢業生由國家安排就業,
多數由學生「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近期內,國家任務計劃招收的學生,原則上仍由國家負責在一
定范圍內安排就業,實行學校與用人單位「供需見面」,落實畢業生就業方案,並逐步推行畢業生與
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法;委託和定向培養的學生按合同就業;自費生自主擇業。隨著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除對師范學科和某些艱苦行業、邊遠地區的畢業生,實
行在一定范圍內定向就業外,大部分畢業生實行在國家方針政策指導下,通過人才勞務市場,採取
「自主擇業」的就業辦法。與此相配套,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就業咨詢指導、職業介紹等社會中介組
織,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服務。
(20)完善研究生培養和學位制度。通過試點,改進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生導師的審核辦法,同
時加強質量監督和評估制度。在培養教學、科研崗位所需人才的同時,大力培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所需的應用性人才。鼓勵有實踐經驗的優秀在職人員採用多種形式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學習
期間,實行兼任教學、研究和管理等輔助工作的制度,其待遇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進展、所兼
工作的實績,參照在職人員的水平,由學校確定。
(21)改革對高等學校的財政撥款機制,充分發揮撥款手段的宏觀調控作用。對於不同層次和科類
的學校,撥款標准和撥款方法應有所區別。改革按學生人數撥款的辦法,逐步實行基金制。在國家和
file://F:\標准管理法律法規大全\海關管理與執法\...\16_ecation1567.ht 2002-9-15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頁碼,5/8
地方預算下達的教育經費之外,學校可依法籌集資金。
以上為部分內容,呵呵,請採納。要全部給我郵箱。
④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頒布時間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頒布時間: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1993年2月13日印發)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確定了90年代我國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明確提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為了實現黨的十四大所確定的戰略任務,指導90年代乃至下世紀初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使教育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制定本綱要。
⑤ 教育發展綱要基本內容
法律分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啟動以來,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經反復研究修改,形成了公開徵求意見稿。並於2010年7月29日正式發布綱要。根據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制訂《規劃綱要》的需要,確定對以下十個重大專題、三十六個子課題進行深入調研。
第一專題:教育發展總體戰略研究;
第二專題:推進素質教育研究;
第三專題:基礎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第四專題: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第五專題: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第六專題:繼續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第七專題:教育公平與協調發展研究;
第八專題:教育改革與制度創新研究;
第九專題: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第十專題:教育發展保障條件與機制研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一條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級各類教育,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
第四條 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
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
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
⑥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屬於教育法律嗎
綱要本身屬於教育律沒進全委立程序 共教育指導性文件擔任綱要規定精神原則其教育立體
⑦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頒布於哪一年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頒布於1993年。1993年2月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頒布於哪一年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授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
教育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⑧ 論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我國的教育在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革意義何在
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是今後一個時期指導全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制定並實施《教育規劃綱要》,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具有決定性意義。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
《教育規劃綱要》對我國的教育在多方面進行了改革:
在我國,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由來已久,原因復雜,涉及考試制度、學校管理、用人制度、家長觀念以及傳統文化消極影響等多個因素。為此,《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針對升學壓力導致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加重的深層次原因,《教育規劃綱要》也提出改革措施: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規范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各種等級考試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
在明確政府和學校的責任後,《教育規劃綱要》也對家庭教育提出了要求: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養子女的良好習慣,加強與學校的溝通配合,共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為了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教育規劃綱要》要求: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吸收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
為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建設積極性,《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針對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師資短缺的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職業學校從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資格標准和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
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缺乏也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對此,《教育規劃綱要》在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中分別提出:探索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教育規劃綱要》的提出對我國教育改革有著重大意義。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教育教學改革思路直指應試教育的弊端,有助於進一步提升素質教育的理念。
教育規劃綱要有四大亮點:
第一個亮點是目標非常明確,開宗明義講要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把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作為綱要非常重要的目標。
第二個亮點,要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高等學校。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學,建設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
第三個亮點,各級各類教育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各類教育都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改革發展的核心。
第四個亮點,整個教育要上一個新的台階。到2020年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這對中國教育改革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提高。
⑨ 《中國教育的發展綱要》什麼時候頒布的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發[1993]3號),中共中央、國務院1993年2月13日印發
⑩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戰略方針
(5)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到本世紀末,我國教育發展的總目標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顯提高;城鄉勞動者的職前、職後教育有較大發展;各類專門人才的擁用量基本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21世紀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較成熟和完善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90年代,在保證必要的教育投入和辦學條件的前提下,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具體目標是:
--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包括初中階段的職業技術教育);大城市市區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積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中城市基本滿足幼兒接受教育的要求,廣大農村積極發展學前一年教育。
--高中階段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人數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未升學的初中和高中畢業生普遍接受不同年限的職業技術培訓,使城鄉新增勞動力上崗前都能得到必需的職業技術訓練。
--高等學校培養的專門人才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集中力量辦好一批重點大學和重點學科,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基本上立足於國內,教育質量、科學技術水平和辦學效益有明顯提高。
--全國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使青壯年中的文盲率降到百分之五以下。通過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和在職學歷教育,提高廣大從業人員的思想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
各地區、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本行業的分階段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
(6)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應採取深化教育改革,堅持協調發展, 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育質量,注重辦學效益,實行分區規劃,加強社會參與的發展戰略。
--在教育事業發展上,不僅教育的規模要有較大發展,而且要把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在結構選擇上,以九年義務教育為基礎,大力加強基礎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把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初、中級人才擺到突出的位置。
--在地區發展格局上,從各地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鼓勵經濟、文化發達地區率先達到中等發達國家80年代末的教育發展水平,積極支持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發展教育。
(7)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必須大力加強。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以積極進取的精神,從本地區的實際出發,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落到實處。要建立檢查、監督和獎懲制度,確保義務教育法的貫徹執行。政府、社會、家長要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保證適齡兒童入學,制止學生的輟學。對招用學齡兒童和少年就業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堅決依法制裁。
發展基礎教育,必須繼續改善辦學條件,逐步實現標准化。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要多樣化。
(8)職業技術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化和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重要支柱。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統籌規劃,貫徹積極發展的方針,充分調動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興辦多種形式、多層次職業技術教育的局面。到本世紀未,中心城市的行業和每個縣,都應當辦好一、兩所示範性骨幹學校或培訓中心,同大量形式多樣的短期培訓相結合,形成職業技術教育的網路。
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要與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相適應。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應以發展初中後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尚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對不能升入初中的小學畢業生應實行職業技術培訓;各地要積極發展多樣化的高中後教育,對未升入高等學校的普通高中畢業生進行職業技術培訓。普通中學也要分別不同情況,適當開設職業技術教育課程。
各級各類職業技術學校都要主動適應當地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要在政府的指導下,提倡聯合辦學,走產教結合的路子,更多地利用貸款發展校辦產業,增強學校自我發展的能力,逐步做到以廠(場)養校。
要認真實行「先培訓、後就業」的制度。優先錄用經常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的學生就業,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崗位,應在獲得崗位資格證書後上崗。對未經培訓已就業的,要進行崗前培訓。
(9)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 發展科學技術文化和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90年代,高等教育要適應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積極探索發展的新路子,使規模有較大發展,結構更加合理,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高等教育的發展,要堅持走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辦學效益。要區別不同地區、科類和學校,確定發展目標和重點。制訂高等學校分類標准和相應的政策措施,使各種類型的學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層次上辦出特色。要大力加強和發展地區性的專科教育。特別注重發展面向廣大農村、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第三產業的專科教育,努力擴大研究生的培養數量。要基本穩定基礎學科的規模,適當發展新興和邊緣學科,重點發展應用學科。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辦好100所左右重點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力爭在下世紀初,有一批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和管理方面,達到世界較高水平。
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要認真貫徹國家對科學技術工作的方針,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面向經濟建設,堅持同教學相結合。要根據不同條件,大力開展技術開發、推廣應用和咨詢服務,興辦科技產業,使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加強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研究,組織精幹力量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發展高新技術任務。要有計劃地建成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促進相關學科的科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哲學社會科學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緊密聯系實際,努力研究和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出貢獻。
(10)成人教育是傳統學校教育向終生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制度,對不斷提高全民族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90年代,要適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從業人員的實際需要,積極發展。要本著學用結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實效的原則,把大力開展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作為重點。重視從業人員的知識更新。國家建立和完善崗位培訓制度、證書制度、資格考試和考核制度、繼續教育制度。
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積極辦好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全面提高農村從業人員的素質。抓緊掃除青壯年文盲,堅持標准。講求實效,把文化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結合起來。各級政府要增加掃肓撥款,設立掃肓基金,並加強領導,把掃肓任務落實到鄉、村。
成人學歷教育要加強和普通學校的聯系與合作,努力體現成人教育的特色,注重提高質量。不具備頒發學歷文憑資格的各種成人教育機構。可以發給畢業生寫實性學習證書;畢業生要取得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可以參加國家組織的文憑考試或自學考試。要完善和發展自學考試制度,鼓勵自學成才。
(11)重視和扶持少數民族教育事業。中央和地方要逐步增加少數民族教育經費。對有特殊困難的少數民族地區,要採取傾斜政策和措施。在國家安排的少數民族地區各項補助費及其他扶貧資金中,要劃出一定比例的經費用於發展民族教育。對志願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的待遇,各地要制訂優惠政策。認真組織和落實內地省、市對民族地區教育的對口支援。各民族地區要積極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發展教育的路子。
(12)重視和支持殘疾人教育事業。各級政府要把殘疾人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採取單獨舉辦殘疾人學校或普通學校招收殘疾人入學等多種形式,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逐步增加特殊教育經費,並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捐資助學。要對殘疾人學校及其校辦產業給予扶持和優惠。
(13)積極發展廣播電視教育和學校電化教學推廣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要抓好教育衛生電視接收和播放網點的建設,到本世紀末,基本建成全國電教網路,覆蓋大多數鄉鎮和邊遠地區。
(14)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加強國家教育交流與合作。大膽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發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經驗。出國留學人員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國家要給予重視和信任。根據「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繼續擴大派遣留學生;認真貫徹國家關於在外留學人員的有關規定,支持留學人員在外學習研究,鼓勵他們學成歸來,或採用多種方式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改革來華留學生的招生和管理辦法,加強我國高等學校同外國高等學校的交流與合作,開展與國外學校或專家聯合培養人才、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大力加強對外漢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