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視頻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6-14 08:52:00

⑴ 只有一個地球

9隻有一個地球

一、教材說明

本課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說明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

課文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類活動范圍很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最後,得出結論: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二、學習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渺小、礦產、恩賜、慷慨、枯竭、濫用、威脅、目睹、和藹可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可先讓學生通讀課文,至少讀上兩遍,使學生大體了解課文內容。然後,可提出「課文是從哪幾方面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並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討論。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1)從地球在整個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地球的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在整個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一個數字,一個比喻,說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2)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很小。地球表面的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而人類生活的陸地「只佔」其中的五分之一。

(3)地球的資源有限而又遭受無節制的開采和隨意毀壞。礦物資源的形成需要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因此,「如果不加節制地開采」,就可能面臨「枯竭」的危險。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等各種可以再生的資源,由於人們「隨意毀壞」,「濫用化學品」,不但不能「再生」,還釀出「生態災難」,威脅人類的生存。

(4)人類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居住。課文引用科學家研究成果說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至於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設想,即使「實現」,也不可能有多少人去居住。

2.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這一點,可先讓學生找出這句話讀一讀,說一說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講的,然後抓住這個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聯系全課,說說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裡,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裡,為什麼要強調「同時」。體會地球的「可愛」,可從「遙望地球」所見到的景象和自然資源等方面思考;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從「不加節制」「隨意毀壞」「不顧後果地濫用」等方面去思考。強調「同時」,就是強調地球的兩重性:它既有可愛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強調「同時」,目的在於提醒人們,如果「不加節制」「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如果精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可愛的地球就會更加可愛。

3.本課在表達方面十分注意用詞的准確,行文的嚴謹。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以增強學生的語感。「思考·練習」第三題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學生對這類句子在用詞方面的思考。指導學生做這個題時,可以先讓學生把加點的詞語去掉讀一讀句子,再讀一讀原句,比較一下,用不用加點的詞語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然後,可讓學生從課文中再找一找類似的句子,並用同樣的方法去分析比較;最後,引導學生在朗讀課文中體會這些句子的表達效果。

4.地球上可供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但人類可以開發新的活動領域,如海洋。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但人類可開發利用新的能源,如核能。因此,在強調「只有一個地球」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到這層意思,使學生認識到,我們應該在保護好地球的同時,大力開發新領域和新能源。

5.本課是說明性文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這些設想即使能實現,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讀這段話,「但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把「設想」讀得稍重一點,以強調這僅僅是設想;「但是」要強調,以引起人們注意「但是」之後的內容,「即使」可強調,使人們感到,這種設想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又有多少人」稍加強調,以便使人們意識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極少數人。

6.對小學生來說,本課的生詞較多。大多數詞語,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理解。比如「生態災難」,只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到水污染、空氣污染、水土流失、沙塵暴等現象,就能基本理解。下列詞語解釋,僅供教師理解教材參考。

遨遊:漫遊;游歷。

璀璨:本指珠玉等光彩奪目。這里指各種星球光亮耀眼。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

恩賜:原指帝王給予賞賜,現泛指因憐憫而施捨。

慷慨:不吝惜。

枯竭:用盡。

目睹:親眼看到。

地質:地殼的成分和結構。

濫用:過度使用,沒有節制。

四、參考資料

1.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的幾個數字。

水土流失嚴重。據1992年衛星遙感測算,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79�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7%。

沙化迅速發展。沙化土地已達到14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5�5%。

水源污染明顯加重。有42%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2.我國主要資源人均佔有量在世界144個國家的排序。

土地面積110位以後

耕地面積126位以後

草地面積76位以後

森林面積107位以後

3.森林資源的危機。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是生態環境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除了提供木材和各種林副產品外,還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障農牧業生產、保存生物物種、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人均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在世界各國中排在第107位之後。嚴重的問題是,我國的森林資源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當中。1981年與1976年相比,全國林地面積減少了309萬公頃。據調查,全國有23個省、區、市的森林面積是減少的,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濫砍濫伐和毀林開荒。西雙版納是我國一片比較完整的熱帶雨林區,生長著許多熱帶、亞熱帶植物和珍稀動物。由於不適當的開墾,平均每年毀林2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49年的69�4%下降到1980年的26%。

4.北京地下水的污染。北京水資源十分緊缺,而地下水資源正面臨被嚴重污染的危險。污染源主要來自人本身和自然界兩個方面。從自然界來說,每一場西北風都要給北京帶來大量的泥沙塵土,落到地面後被雨水夾帶滲透地表,污染了地下水。人本身對地下水的污染,比自然界造成的後果更嚴重。現在,北京的工業和生活用水,幾乎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處理就排進河流。被污染的河水滲透河床及沿岸地表,造成了地下水污染。人為污染還來自超采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使地下水中所含各種有害物質高度濃縮。為了解決北京水資源緊缺的問題,要實行南水北調。但如果不注意解決地下水污染,即使將來每年十幾億立方米南水調進了北京,也可能抵不了地下水的被污染。何況那時北京的用水量將遠遠超過今天,北京水資源形勢將因此更為嚴峻。

5.耕地面積的減少。我國人多地少。1978—1994年,全國耕地凈減6880萬畝,人口增加2�3億。人均佔有耕地由1�55畝減至1�19畝。在廣東、福建、浙江等省,目前人均耕地已下降到不足0�6畝,以至人們把可耕地稱為「保命田」。但近年來土葬成風,不但埋葬死人,還為早已去世的祖先造墳立碑,甚至為活人圈地壘空墳,導致良田拋荒。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參考資料:http://www.pep.com.cn/xy_jcjx/index.htm

⑵ 只有一個地球怎麼說課

《只有一個地球》說課稿
一、說教材
《只有一個地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的一篇文藝性說明文。「只有一個地球」,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為題,採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通過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從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個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並以此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條理清楚,語言朴實、流暢,用詞嚴謹,表達生動,飽含深情,是這篇文章的主要特點。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默讀和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激發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3、體會說明文用詞的准確、嚴謹,學習一些常用的說明方法。
本課教學的重點,我定為引導學生利用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閱讀,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難點是通過聯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二、說教學策略: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老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品讀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為主要教法,讓學生從靜態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躍的生命與涌動的激情,激發學生靈動的想像。此外,我還以情境教學法作為輔助教法,運用遠程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視頻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課文所描述的內容,產生視覺、聽覺乃至心靈的震撼,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對現實的體驗,使學生從文本走進生活。
具體的學法是: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有關地球災難及環保的資料。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自讀質疑,學生間互相交流、討論,再結合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明白「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新課程理念。
三、說教學程序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基於新課程的理念,我在本課的教學中設計了「激情——導學——實踐」等教學環節。
(一)激情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板書:只有一個——,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提示學生:是啊,媽媽,爸爸,我……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所以才讓我們倍加珍惜與喜愛。但有一樣東西,它是我們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國籍,共同擁有的,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邊說邊在黑板上畫圓。估計學生會答:地球。),師(趁機引導):同學們答對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畫圓的地方,貼上地球圖)。接著,我就讓學生觀看課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我問學生:「看了剛才的美景,你想對地球說什麼?」學生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課堂氣氛顯得輕松活潑,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鋪墊。
(二)導學
1、學生自學。
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我運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一讀。
(2)將自己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寫下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自學,不僅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更能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2、小組學習。
四人小組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相互正音。然後,再交流自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學生小組學習,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為深入學文做好准備。
3、師生共學。
在鼓勵孩子們質疑問難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梳理,歸納出三個探究主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探究,教師借機引導。
這里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標所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1)探究主題之一——地球可愛在哪裡
當學生在選擇這一主題進行探究學習時,首先讓他們從朗讀入手,去感受語言美。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導他們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等關鍵詞語,體會作者是採用數字說明、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然後通過課件,讓學生了解地球豐富的資源,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慷慨奉獻。
(2)探究主題之二——地球為什麼太容易破碎了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進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然後運用課件(影像),讓他們目睹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徑。看到美麗的地球傷痕累累,學生會禁不住傷心憤怒,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嘆。這時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
課件將枯燥的語言文字具體化、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增強了教育的實效。
(3)探究主題之三——人類有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居住
當選擇這一部分進行學習時,可引導學生抓住「至少」、「本來」等重點詞語,體會說明文應用詞語的准確性。接著,讓他們展開討論:「目前,人類還有可供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嗎?為什麼?」此時學生相互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彼此展開爭論,課堂氣氛會相當熱烈。
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人類「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實踐
1、結束本課之前,讓學生把最想說的話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這樣,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2、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討論並交流,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3、學完本課後,我設計了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實踐性作業:
(1)製作一張環保手抄報;
(2)寫一份環保倡議書;
(3)做一次環保小宣傳。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走向生活,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四、說教學評價
本課教學時,我憑借中央電教館資源共享庫中查詢到的有關地球的各種資源,結合學生特點,採用遠教資源與網路資源相結合的辦法,建構一個可觀察、可體驗、可參與、可互動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認知平台,讓學生能在多種教學媒體的情趣氛圍中,去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並能結合影像資料,聯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對今後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⑶ 《只有一個地球》

本書的兩位作者,芭芭拉·沃德是一位經濟學家,勒內·杜博斯是一位生物學家,他們廣博的知識背景使他們能夠勝任編寫本書這樣的工作。不僅如此,正像大會秘書長莫里斯·斯特朗先生所說,他們還應該被看成是一項合作事業的創造性組織者,因為本書是在58個國家152位成員組成的通訊顧問委員會的協助下完成的。

芭芭拉·沃德,經濟學家,著述甚多,其作品有《改變世界的五種理想》、《印度和西方》、《富國與貧國》、《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以及《高低不平的世界》等。沃德女士是哥倫比亞大學艾伯特·施韋策「國際經濟發展」講座的教授。她丈夫羅伯特·傑克遜爵士是經濟學家,聯合國發展規劃的高級顧問。
勒內·杜博斯,是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和實驗病理學家,又因富於著述而成為著名的學人文學家,其主要代表作品有《人類適應性》、《人類、醫學和環境》、《人類是這樣一種動物》等。後者使他於1969年獲得了普利策獎。他的另外兩部著作——《理智的覺醒》和《內心的上帝》也於1972年問世。他在洛克菲勒大學任職44年,1971年退休,但繼續從事寫作和講學工作。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微課教學

小學語文微課教學
一、微課教學應注重「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主體性
微課教學主張以學生為主,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功底。所以,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課前筆者就安排了學生預習課文,查找有關地球的相關資料,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

在課堂上,設計好導語,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隨之播放有關宇宙、地球的短視頻,並提出相關的問題,讓他們在觀看影片的同時積極開動大腦,主動思考,探尋短視頻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播放完視頻後,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再對他們的答案進行點評和指導,引導學生們逐步靠近文章的主旨大意,明白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但是目前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地球,守衛我們的家園。

此外,由於微課教學既指記錄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展開的精彩的教與學的相關活動視頻,又指為了使學生更了解某個知識點或實現某個教學環節而播放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視頻。

所以,它不僅僅是在線視頻教學,還可以突破課堂的局限性,學生在課堂內外都可以利用這些視頻資源,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鞏固。在反復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學生更易於突破疑難點,牢記知識點,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方式的多媒體化
微課教學作為新型教學方式,多是以5~8分鍾的短視頻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注重教學方式的多媒體化。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的課堂前,筆者就上網查找了大量相關資料,搜索大量有關地球的影像資料,借鑒網路平台中出色的微課教學視頻,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在課堂上,首先運用多媒體設施播放了《地球媽媽》這首歌,然後將搜集的影像資料放映出來,將地球的形象展示在學生們面前,沖破時空的局限,變想像為形象,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

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使得教學變得靈活多變,地球不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浩瀚的宇宙不再虛無縹緲,生態破壞不再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問題。它們都變得具體可感,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在轉動著的藍白相交的球體,可以看到星辰璀璨的星際,可以看到生態失衡後河水泛濫、大地龜裂的情景。

視頻將文章主題思想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深深地刻進學生們的腦海中。

三、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思維的發散性
微課教學是屬於點撥式的教學,它的功能在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發散思維是科學思維中一種重要的思維類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方式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在《只有一個地球》的微課教學過程中,在播放視頻的前後,筆者緊扣一個教學點——「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例如,「地球的外表是怎樣的?」「文章用哪些說明方法描寫地球?」「地球貢獻出自己的資源後得到的是怎樣的回報?」學生們結合觀影後的感受展開聯想,拓展思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進行了回答。

筆者再從學生答案中篩選出有價值的觀點進行闡述,鞏固文章的知識點。這樣的點撥式教學拋開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優化了教學效果。

不僅如此,微課教學也很講究培養教師的發散性思維。由於教師處於主導性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樹立創新意識,積極學習新鮮事物。

在與他人交流、借鑒出色微課視頻的同時,能夠不斷探索、不斷嘗試,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因地制宜地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視頻和點撥方式,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環境。

四、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氛圍的互動性
課堂教學強調教學的參與者——教師與學生之間要有充分的互動性,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對話的過程中,才能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精神、情感得到相互的交融,從而有利於知識的傳遞。由於微課教學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更使得這種互動性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互動范圍包括了師與師、師與生、生與生。

1.師與師。微課教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一個指的就是記錄了教學的實際情景。當下微課教學的盛行,在各大教學網路平台中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微課教學視頻。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借鑒這些出色成果。

2.師與生。微課教學不同於傳統教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起到的是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點撥式的啟發。傳統教學中的「正確答案」「答案」消失了,教師可以在學生的發言中,看到各種各樣的閃光點,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也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這樣就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3.生與生。在微課的教學過程中,點撥式的教學促進了教學的開放性,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補充自己知識點的缺失。此外,微課教學視頻的流動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之間可以在課余時間里觀看視頻自主學習,交換心得體會。

⑸ 《只有一個地球》的教案(簡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3.體會說明文用詞的准確、嚴謹,學習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教學難點:
通過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宇航員的感嘆。 教學准備:關於地球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課時劃分:
兩課時(本設計是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板題示標:
1、出示課題,齊讀。
2、復習:課文寫了關於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板書:美麗渺小、資源有限、無法移居)
3、出示目標,指名讀。
二、第一次先學後教——觀全文、抓要點
自學指導一:瀏覽課文,思考:這篇文章向我們發出了怎樣的呼籲?(1分鍾後交流。)
1、生讀文體會。
2、交流:相機出示最後一段,指導朗讀!
二、第二次先學後教——分層次、細品味
自學指導二:自由朗讀第1、2自然段,批註作者所用的說明方法,品味地球的美麗與渺小,然後談談你的體會。(2分鍾)
1、生讀文體會。 2、交流:
a.著重抓住「美麗」與「渺小」兩個方面,相機出示「資料鏈接」。 b.引導交流說明方法。
c.練習朗讀,體會地球並不大的含義。
自學指導三:默讀課文3~4自然段。思考:地球有什麼特點?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們對地球的破壞?(3分鍾後交流)
1、學生自學。 2、交流:
地球的特點: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 課文從以下幾方面講人們對地球的破壞:
a.不加節制地開采礦產資源;隨意破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 b.課件出示一組數據,了解地球資源有限。
據有關資料表明,一些礦物資源可維持的年數是:銅22年,鐵61年,鋁164年,許多
稀有金屬可用十來年。
c.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標示重點詞語,感悟地球的遍體鱗傷、千瘡百孔。 d.舉例說說什麼是「生態災難」? e.合作讀3、4自然段。
f.資料鏈接:「地球每天發生的變化」
課件出示:
每天,我們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於飲用不潔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55000公頃的土地變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800億噸水在悄然流失。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5億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氣,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500噸氟利昂排入大氣層,嚴重破壞著保護地球的外衣。
g.談感受,練筆。
自學指導四:默讀課文5-7自然段,思考後同桌討論:為什麼說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3分鍾後交流)
1、學生自學討論。 2、匯報。
引導學生從這幾處考慮:
a.科學家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
類生存的第二個星球。(「至少」一詞說明了說明文用詞的准確性;40萬億千米的距離
坐普通飛機需要600萬年)
b.去火星和月球的設想也是不可能的。
3、引讀第8自然段。
4、完善板書,理解「只有」的內涵,體會地球的珍貴。
三、回歸目標,升華情感:
回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3、體會說明文用詞的准確、嚴謹,學習說明方法。 小結升華:
為了地球母親永遠容光煥發,我想對自己說:「只有一個地球!」為了子孫萬代擁有幸福的家園,我想對全人類說:「只有一個地球!」
四、布置作業:
1、閱讀文章《田野中的哭聲》,畫出自己感動的地方,並寫上自己的體會! 2、閱讀《只有一個地球——對一個小小行星的關懷和愛護》。 3、設計一句環保格言或環保小報,宣傳給身邊的人。 五、板書設計:
范圍很小 事實 13.只有一個地球 資源有限
難以移居 假設

⑹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

<<只有一個地球>>

師:聽說你們都很聰明,我想考你們一個問題,回答時思路要盡量開闊一點:我們現在在哪裡?
生:學校的禮堂里。
師:(搖頭)思路不夠開闊。
生:在XX。
生:在中國。
生:在地球上。
師:是呀,我們在深圳、在中國、也在地球上。請全體起立,跺一跺腳:我們的腳下是什麼?
生:地球。
師:(板書:地球)我們一起叫一聲:地球。
生;(齊)地球——
師:地球聽到了沒有呀,怎麼沒有反應?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呼喚:地球,你好!假如地球聽到了,她會熱烈地鼓掌的。開始!
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
(學生身後響起聽課教師們的熱烈掌聲)
師:地球聽到了我們的呼喚。好,我們現在開始上課。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乘坐中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神舟號」宇宙飛船到太空去旅行。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的飛船馬上就要升空了。好,飛船已經升到了太空,請睜開眼,觀看太空美麗的景色。
(播放太空行星運行的錄象,地球逐漸清晰,最後定格)
師:同學們這水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的地球,喜歡嗎?請用一句話,誇一誇我們的地球。
生:地球,你真美呀!
生:地球,你好偉大!我喜歡你!
師:請同學們迅速地瀏覽課文的第一段,看看課文里是怎樣贊美地球的。
生:「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師:請充滿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為什麼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己讀課文。
生:(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放手讓學生把課文讀透)
師:現在我們請幾個同學讀給大家聽,第一個請誰讀?
生:(紛紛舉手)
師:這么多的同學願意讀。好,我請班長推薦一個。
(班長推薦學生甲)
師:(對班長)請你說說為什麼推薦她?
班長:她讀書水平高,膽子大,聲音特別響亮。
師:請你讀1、2兩段,要把班長誇獎你的那些特點讀出來。
(學生甲讀課文)
師:確實如班長所說的那樣,讀書的水平高。下面請誰讀?現在請你(對學生甲)推薦一位。
(學生甲推薦學生乙)
師:(對學生甲)你為什麼要推薦他?
學生甲:他讀書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師:(對學生乙)請你讀3、4兩段,要把流利、有感情的特點讀出來。
(學生乙讀課文)
師:很有感情。好,下面請誰讀?有毛遂自薦的嗎?(學生紛紛舉手,對學生丙)請你讀5、6、7三段。你先說說你讀書有什麼特點。
生:我雖然讀書沒他們好,但我進步很大。我的特點也是有感情。
(學生丙讀課文,且發揮很好)
師:掌聲鼓勵。誰讀最後兩段?(舉手的學生特別多)好,全班一起讀。
(全班齊讀課文)
師:下面我還要檢查同學們理解詞語的情況。看屏幕。
先理解帶點的字,再解釋詞語: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生:渺,是細小。渺小,就是小的意思。
師:再用同樣的方法解釋下列詞語。
居住 遨遊 扁舟 枯竭
師:請同學們相互說說。
(學生相互說詞語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認真思考一下:理解這些詞語時,有沒有規律可尋?
生:這些詞語前後兩個字的意思相近,我們在解釋這些詞時,可以用其中的一個字的意思來解釋它。
師:再看下一個詞。
舉例解釋詞語:
自然資源
師:請迅速地讀課文,舉例說說哪些屬於「自然資源」?
生:礦物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
師:現在將這些自然資源分兩類,你知道為什麼這樣分嗎?
礦物資源 (不可再生)
水資源、森林資源、
生物資源、大氣資源 (可以再生)
生:前一類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後一類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
師:再看下面的一組詞。
朗讀理解詞語:
……不是……而是……甚至……
師:請找出有關的句子朗讀,要把這些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讀出來。(學生練習後,教師請一學生讀,表達得不是太好)
師:「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怎麼才能把「幾百萬年」和「幾億年」讀得區別開來?
(學生再讀,理解得比較好)
師:課文中還有幾組關聯詞,請找出有關的句子,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讀讀。
(學生讀有關的句子)
師:對詞語的理解就到這。這篇課文是科學知識說明文,下面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課文,思考:課文告訴我們哪些關於地球的科學知識?
生: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地球很美,但是也很小;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
師:還有補充嗎?
生:課文還告訴我們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師:我們看課題,為什麼用「只有一個地球」做題目?請把下面的一句話補充完整:因為「只有一個地球」,所以……
生:因為只有一個地球,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
師:請大家讀課文的最後一段,並以最快的速度背熟。
(學生讀書,背書)
師:請同學們一起背最後一段。
(學生集體背誦後,下課)
[第二課時]
師:我們一起背誦課文的最後一段。
(全班集體背誦最後一段)
師: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對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保護地球,珍愛生命,是我們的共同信念。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想。下面我們先閱讀兩條網上的消息。
布希拋棄《東京議定書》
布希總統於去年3月,宣布美國退出《東京議定書》。布希稱這個協議,一旦付諸實施,將令美國喪失幾百萬個工作機會,美國經濟將會受到影響。《東京議定書》要求世界40多個主要工業國家,在10年之內,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到1990年的水平。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化國家,每天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工業廢氣。
布希不參加「拯救地球」會議
今年9月,世界各國首腦在南非召開「拯救地球」會議,為人類的前途和地球的命運,共商大計。美國總統布希拒絕出席這次會議,引起代表們的一致質疑。一名代表說:「全世界都要求採取實質性的措施拯救地球,消除貧困,作為全世界首富和唯一的超級大國,總統不來參加會議,卻去休假,真是世界上最糟糕的總統。」

師:讀完這兩條消息,你有什麼想法?你的心情這樣?(學生紛紛舉手)先不講,請你們做一個表情,通過這個表情,要讓我知道你們的真實感受。
(學生做出各種表情)
師:有的是氣憤的神情;有的是一副思考的樣子;有的很激動;還有的顯得特別不解……現在請你們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生:布希,你真是一個很糟糕的總統!
生:布希你太自私了。
生:美國的這個總統應該馬上下台。
生:布希,你一個大國的總統怎麼會這樣呢?
師:魯迅說過: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斗。我們要想辦法讓布希轉變態度,改變注意。假如布希就在我們面前,我想請同學們來勸他。請你先寫好勸說稿。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到課文里找說服布希的理由,還可以將課外書中學到的有關知識運用進去。要注意勸說的方法,勸說的技巧,勸說的態度。
(生寫勸說稿,教師巡迴指導)
師:(模仿布希的口氣)我是美國的現任總統布希,我的信念是:美國的利業高於一切。聽說有幾個中國的小朋友對我的環保政策有意見,我想聽聽他們的意見。不過我很忙,得抓緊時間。
生1:布希總統,你太不應該了……
布希:你是誰?你怎麼這樣和我說話?
生1:布希總統,你好。我是中國的一位小學生。我從網上知道你不願參加「拯救地球會議」,我很失望。布希先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家園。我們都應該倍加愛護我們的地球。地球上的礦產資源非常有限,而且不能再生。大氣資源、水資源雖然可以再生,但也不能隨意的破壞。現在地球上60%以上的地區缺水,空氣的污染也相當嚴重,經常下酸雨,南極上空大氣層的空洞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工業污染的後果。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化國家,每天向大氣中排放的廢氣最多。因此,你必須改變態度,重視地球的保護工作。我們強烈要求你簽署《東京議定書》。
布希:你說的情況我都知道。但是我認為沒那麼嚴重。我們美國的科學技術這么先進,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有,我們還可以到其它星球上去嘛。好了,再見。
生2:布希,你不要走!
布希:你是誰?你要干什麼?
生2:我是正義的化身,我要控訴你!
布希:控訴我?憑什麼?
生2:你聽著!你們美國是全世界排放廢氣最多的國家,是核試驗最多的國家,是消耗石油最多的過家……你是大國的總統,應該有責任感!你不能只顧自己的利業。如果地球被破壞了,你們美國人也沒處逃生。因為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到時,你的總統的位子也不保了,你必須認真考慮!
布希:啊,好厲害的中國小姑娘。雖然,態度很嚴厲,但講的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看來我是要考慮考慮。再聽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生3:(作海豚游水的動作)布希先生你好,很高興能見到你。
布希:你是誰?怎麼這樣?
生3:我是海洋的精靈——海豚,我代表海洋中的所有動物向您求助。海水的污染太嚴重了,我們簡直無法生存。過去,我們在海洋中生活得自由自在。可是後來大量的污水流入海洋,我們的家園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海洋中的同伴死傷慘重呀……(作流淚狀)
布希:我很同情。你要我做什麼呢?
生3:希望你採取行動,拯救地球,救救我們海洋里的動物、植物。
布希:好,我一定認真考慮你的意見。
…………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的表現非常出色,連一貫很自負的美國總統布希先生也被你們打動了。因為你們的理由很充分,講話的態度也很誠懇。這也說明你們對課文的理解很透徹。建議你們以班級的名義寫一封信給布希,希望真的能改變他的態度。下課。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國際名稱為「該婭」,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數是第三顆。它有一顆天然的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一、教材說明
本課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說明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
課文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類活動范圍很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最後,得出結論: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
二、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可先讓學生通讀課文,至少讀上兩遍,使學生大體了解課文內容。然後,可提出「課文是從哪幾方面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並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討論。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1)從地球在整個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地球的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在整個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一個數字,一個比喻,說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2)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很小。地球表面的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而人類生活的陸地「只佔」其中的五分之一。
(3)地球的資源有限而又遭受無節制的開采和隨意毀壞。礦物資源的形成需要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因此,「如果不加節制地開采」,就可能面臨「枯竭」的危險。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等各種可以再生的資源,由於人們「隨意毀壞」,「濫用化學品」,不但不能「再生」,還釀出「生態災難」,威脅人類的生存。
(4)人類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居住。課文引用科學家研究成果說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至於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設想,即使「實現」,也不可能有多少人去居住。
2.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這一點,可先讓學生找出這句話讀一讀,說一說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講的,然後抓住這個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聯系全課,說說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裡,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裡,為什麼要強調「同時」。體會地球的「可愛」,可從「遙望地球」所見到的景象和自然資源等方面思考;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從「不加節制」「隨意毀壞」「不顧後果地濫用」等方面去思考。強調「同時」,就是強調地球的兩重性:它既有可愛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強調「同時」,目的在於提醒人們,如果「不加節制」「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如果精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可愛的地球就會更加可愛。
3.本課在表達方面十分注意用詞的准確,行文的嚴謹。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以增強學生的語感。「思考•練習」第三題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學生對這類句子在用詞方面的思考。指導學生做這個題時,可以先讓學生把加點的詞語去掉讀一讀句子,再讀一讀原句,比較一下,用不用加點的詞語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然後,可讓學生從課文中再找一找類似的句子,並用同樣的方法去分析比較;最後,引導學生在朗讀課文中體會這些句子的表達效果。
4.地球上可供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但人類可以開發新的活動領域,如海洋。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但人類可開發利用新的能源,如核能。因此,在強調「只有一個地球」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到這層意思,使學生認識到,我們應該在保護好地球的同時,大力開發新領域和新能源。
5.本課是說明性文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這些設想即使能實現,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讀這段話,「但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把「設想」讀得稍重一點,以強調這僅僅是設想;「但是」要強調,以引起人們注意「但是」之後的內容,「即使」可強調,使人們感到,這種設想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又有多少人」稍加強調,以便使人們意識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極少數人。
6.詞語解釋:遨遊:漫遊;游歷。 璀璨:本指珠玉等光彩奪目。這里指各種星球光亮耀眼。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 地質:地殼的成分和結構。
恩賜:原指帝王給予賞賜,現泛指因憐憫而施捨。 慷慨:不吝惜。
枯竭:用盡。 目睹:親眼看到。 濫用:過度使用,沒有節制。
三、參考資料 :
1. 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的幾個數字。
水土流失嚴重。據1992年衛星遙感測算,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79�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7%。
沙化迅速發展。沙化土地已達到14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5�5%。
水源污染明顯加重。有42%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2.我國主要資源人均佔有量在世界144個國家的排序。
土地面積110位以後
耕地面積126位以後
草地面積76位以後
森林面積107位以後
3.森林資源的危機。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是生態環境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除了提供木材和各種林副產品外,還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障農牧業生產、保存生物物種、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人均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在世界各國中排在第107位之後。嚴重的問題是,我國的森林資源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當中。1981年與1976年相比,全國林地面積減少了309萬公頃。據調查,全國有23個省、區、市的森林面積是減少的,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濫砍濫伐和毀林開荒。西雙版納是我國一片比較完整的熱帶雨林區,生長著許多熱帶、亞熱帶植物和珍稀動物。由於不適當的開墾,平均每年毀林2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49年的69�4%下降到1980年的26%。
4.北京地下水的污染。北京水資源十分緊缺,而地下水資源正面臨被嚴重污染的危險。污染源主要來自人本身和自然界兩個方面。從自然界來說,每一場西北風都要給北京帶來大量的泥沙塵土,落到地面後被雨水夾帶滲透地表,污染了地下水。人本身對地下水的污染,比自然界造成的後果更嚴重。現在,北京的工業和生活用水,幾乎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處理就排進河流。被污染的河水滲透河床及沿岸地表,造成了地下水污染。人為污染還來自超采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使地下水中所含各種有害物質高度濃縮。為了解決北京水資源緊缺的問題,要實行南水北調。但如果不注意解決地下水污染,即使將來每年十幾億立方米南水調進了北京,也可能抵不了地下水的被污染。何況那時北京的用水量將遠遠超過今天,北京水資源形勢將因此更為嚴峻。
5.耕地面積的減少。我國人多地少。1978—1994年,全國耕地凈減6880萬畝,人口增加2�3億。人均佔有耕地由1�55畝減至1�19畝。在廣東、福建、浙江等省,目前人均耕地已下降到不足0�6畝,以至人們把可耕地稱為「保命田」。但近年來土葬成風,不但埋葬死人,還為早已去世的祖先造墳立碑,甚至為活人圈地壘空墳,導致良田拋荒。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地球是距太陽的第三顆行星,離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50000000公里.地球用365.256天繞行太陽一周,並用23.9345小時自轉一圈.它的直徑是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我們地球的大氣里78%是氮氣,21%是氧氣,餘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是15攝氏度,平均氣壓1.013帕.
地球形成自46億年前,大約在16億年前地球每晝夜只有9個小時,比現在自轉快的多,每年約有800多天;到了6億年前,每晝夜延長到了20個小時,年縮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漸放慢自轉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認為,地球的形成起源於太陽星雲分化物.46億年來,地球從一個均質的球體演變成現在的"圈層"結構.地殼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約3473千米,佔地球體積的83.4%,地幔溫度為1000~3000攝氏度,地核厚度約3473千米,佔地球體積的16.3%,物質處於液體狀態,內核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以上,與太陽表面溫度差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國際名稱為「該婭」,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數是第三顆。它有一顆天然的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米。
阿波羅飛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層組成。地球內部有核(地核)、幔(地幔)、殼(地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氣圈,還有磁層,形成了圍繞固態地球的美麗外套。
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56億年以前產生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的基本參數:
赤道半徑: ae = 6378136.49 米
極半徑: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徑: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轉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質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數: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陽與地球質量比: S/E = 332946.0
太陽與地月系質量比: S/(M+E) = 328900.5
公轉時間: T = 365.2422 天
離太陽平均距離: A = 1.49597870 × 1011 米
公轉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溫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氣壓: p = 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極地) 983.2厘米/秒2
自轉周期 23時56分4秒(平太陽時)
公轉軌道半長徑 149597870千米
公轉軌道偏心率 0.0167
公轉周期 1恆星年
黃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各圈層結構
地球海洋面積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殼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徑 3482.525公里
表面積 510067866平方公里
人們對於地球的結構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整個地球不是一個均質體,而是具有明顯的圈層結構。地球每個圈層的成分、密度、溫度等各不相同。在天文學中,研究地球內部結構對於了解地球的運動、起源和演化,探討其它行星的結構,以至於整個太陽系起源和演化問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內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這樣,整個地球總共包括八個圈層,其中岩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地球。對於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地球內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地球各圈層在分布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固體地球內部與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層則是相互滲透甚至相互重疊的,其中生物圈表現最為顯著,其次是水圈。
大氣圈
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空氣,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份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地球大氣圈氣體的總質量約為5.136×1021克,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0.86。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對流層范圍內。根據大氣分布特徵,在對流層之上還可分為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等。
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澤、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個連續但不很規則的圈層。從離地球數萬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氣圈中水汽形成的白雲和覆蓋地球大部分的藍色海洋,它使地球成為一顆"藍色的行星"。地球水圈總質量為1.66×1024克,約為地球總質量的3600分之一,其中海洋水質量約為陸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層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個地球沒有固體部分的起伏,那麼全球將被深達2600米的水層所均勻覆蓋。大氣圈和水圈相結合,組成地表的流體系統。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國際名稱為「該婭」,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數是第三顆。它有一顆天然的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米。

阿波羅飛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層組成。地球內部有核(地核)、幔(地幔)、殼(地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氣圈,還有磁層,形成了圍繞固態地球的美麗外套。

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56億年以前產生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的基本參數:

赤道半徑: ae = 6378136.49 米

極半徑: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徑: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轉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質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數: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陽與地球質量比: S/E = 332946.0

太陽與地月系質量比: S/(M+E) = 328900.5

公轉時間: T = 365.2422 天

離太陽平均距離: A = 1.49597870 × 1011 米

公轉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溫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氣壓: p = 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極地) 983.2厘米/秒2

自轉周期 23時56分4秒(平太陽時)

公轉軌道半長徑 149597870千米

公轉軌道偏心率 0.0167

公轉周期 1恆星年

黃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各圈層結構

地球海洋面積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殼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徑 3482.525公里

表面積 510067866平方公里

人們對於地球的結構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整個地球不是一個均質體,而是具有明顯的圈層結構。地球每個圈層的成分、密度、溫度等各不相同。在天文學中,研究地球內部結構對於了解地球的運動、起源和演化,探討其它

⑺ 六年級上冊語文13課只有一個地球,一定要很全

課文解讀
1.課文簡說 「只有一個地球」,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為題,採用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課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先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的星球上;最後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課文採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用詞嚴謹,表達生動,是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同時,課文多處採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體現了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全文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於一體,在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能激發讀者的情感,啟迪讀者的思想。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了解地球的有關知識,懂得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二是引導學生學習「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用詞的准確,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難點是通過聯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2.詞句理解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這是作者對地球的贊美,突出了地球的可愛與美麗,體現了作者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句中將地球比作「母親」「搖籃」,說明了地球是人類及萬物生存繁衍的地方,簡單明了的講了地球與人類及萬物生存的密切聯系。比喻的運用使句子在表達上通俗易懂又生動形象,讀起來極富感染力。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葉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見,人類的活動范圍是非常有限的。從而說明了地球對於人類而言是多麼的珍貴,人類應該珍惜和保護地球。 ③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 「本來」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確地點明了可再生資源已遭受破壞,強調了「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現在的不可再生性,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嚴謹性。結合前文「礦物資源」的闡述,再一次證實了自然資源的有限及面臨的危機,從而給讀者以警示、提醒。 ④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這句話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40萬億千米」直觀地表明了范圍之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至少」一詞是強調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於這個范圍,「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的嚴謹性。同時,「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進一步說明了距離的遙遠,從而簡潔有力地證實: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易於理解,又讓人信服。 ⑤「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這句話引用了宇航員的感嘆,與前文照應,簡潔、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徵,突出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地球無私地養育著人類,孕育著萬物。而「破碎」一詞,一般用來形容玻璃、瓷器之類的易碎品,在這里可理解為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對地球的傷害,如,文中提到的資源枯竭的危機。這樣表達不僅使句子生動形象,同時又能引起人類的警覺,突出了保護地球的緊迫性。 (2)對詞語的理解。 晶瑩:光亮而透明。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資源: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的天然來源。 礦物:地殼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數自然元素,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和性質。大部分是固態的(如,鐵礦石),有的是液態的(如,自然汞)或氣態的(如,氦)。 恩賜:原指帝王給予賞賜,現泛指因憐憫而施捨。 濫用:胡亂或過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亂或過度地使用化學品。 威脅:用威力逼迫、恫嚇,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資源被破壞及一系列的生態災難,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最終使人類無法生存下去。 慷慨:慷(kāng)慨(kǎi)意思為充滿正氣,情緒激昂;不吝嗇。反義詞有吝嗇、近義詞為大方。例句為大海慷慨地給予人類豐富的水產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鹽。慷慨是一種給予,而且是一種不圖回報的給予。

⑻ 只有一個地球視頻資料

我只能望著沒有映照著你的藍天,對於我說,這天空早已不屬於我。我只能悄悄凝視著遠方,默默為自己擦乾心中的淚。風吹走了我不在復原的心,似玻璃一般,用自己的尖利企圖掩蓋自己的脆弱……東坡賞雪 絕塵雪蓮 飛雪望東坡, 恣意醉酒濃. 昂首吟詠雪, 東坡贊雪花!

⑼ 求一段從太空看地球的視頻

《從太空看地球》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JZ1Kvec7P6qhl1ZB0cp18w

提取碼:ui88

《從太空看地球》是首播於2019年04月17日的一部紀錄片,導演是巴尼·雷維爾。從太空俯瞰地球,我們的地球之美令人心曠神怡。與此同時,我們生活的時代,地球表面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迅速變化,我們目睹著人類行為給地球帶來積極/消極的影響。我們試著換一個角度,藉助架設在地面、空中、太空中的拍攝設備,用更遼闊的視角講述地球上的生命故事,以及前所未見的地球家園。

熱點內容
班主任失落 發布:2025-01-11 11:25:41 瀏覽:733
生物檢測法 發布:2025-01-11 10:32:16 瀏覽:437
班主任鬼使群 發布:2025-01-11 09:53:08 瀏覽:46
松原特崗教師 發布:2025-01-11 09:43:09 瀏覽:234
五年級語文測試題 發布:2025-01-11 09:26:16 瀏覽:322
數學怎麼教 發布:2025-01-11 08:53:29 瀏覽:21
初中教師德育工作計劃 發布:2025-01-11 08:52:49 瀏覽:72
地理地利 發布:2025-01-11 08:39:23 瀏覽:829
師生互懟圖 發布:2025-01-11 08:24:14 瀏覽:501
高中語文ppt 發布:2025-01-11 07:54:38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