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教學實錄
A. 孫權勸學備課,誰知道。
教學目的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聯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和運用,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學海無涯。而智出學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地豐富我們的語言寶庫,攀登學習的高峰,暢游知識的海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告訴我們學習需「勤奮」的真理。其實「學習」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關「學習」這個話題的文言文。 (板書)孫權勸學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
(1)司馬光,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聽完范讀後,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
2、對著課文注釋和工具書來理解課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討論研究,自讀理清課文情節。
◆在翻譯文言文時,我們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譯,可以採用意譯的方法來完成,即:翻譯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講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後其才略突飛猛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以「提問」形式,落實文言實詞、虛詞和重點語句的大意。(板書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請位同學復述故事大概內容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3、全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再一次理清課文。
4、把本文改編為課本劇,請四位同學上台表演。(課前已做好准備)
三、課文研析
※根據「自學導題」,以討論方式自學課文。
(1)孫權為什麼要勸說呂蒙學習?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2)孫權是怎樣對呂蒙進行勸學?
(3)本文是怎樣證明呂蒙學有成就的?採用了什麼手法來證明?(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側面描寫)
(4)試分析課文人物形象。(孫權—關心部下、耐心規勸,呂蒙—虛心接受聽取別人的意見)
(5)這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深刻意義?(通過這則故事可以告訴我們開卷有益,學習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四、擴展訓練
※在課堂練習本上解釋「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並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五、總結
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許多收獲,無論是課堂表現、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大家談得非常好。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最終由「吳下阿蒙」變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學習本文後,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請加分吧!!!!
B. 《孫權勸學》課本劇
第一幕
地點:孫權宮中。
孫權:(坐在椅子上)
呂蒙:(走進大殿,拜見孫權)末將參見主公。不知主公召臣入宮,有何吩咐?
孫權:(語氣平和)呂蒙啊,你現在已經掌權管事了,可不能不學習啊!
呂蒙:(有些委屈)回主公,並不是臣不想學呀!臣實在沒有時間。自從臣升任中郎將,上午要帶領士兵操練,下午要處理軍中事物,忙得很啊!
孫權:我是要你研究經書去當學官嗎?(語重心長地)只是粗略地閱讀,了解了解歷史,增長增長見識罷了。(呂蒙注釋著孫權,認真地聽著)愛卿說自己的軍中事務多,誰又有我的事務多呢?我還常常讀書學習,自覺大有益處。(勸慰)愛卿啊,擠擠時間,抽空讀讀書,這對你帶兵打仗也有好處!
呂蒙:(點頭,信服地)主公說的是,末將謹記主公教誨,一定多多學習。
第二幕
地點:呂蒙的書房
呂蒙:(拿著一本書,認真地讀著)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
(一日,魯肅來訪。)
呂蒙:(高興地)哎呀,都督,你來啦!快請!快請!(把魯肅迎進屋。)
魯肅:(大笑)哈!哈!哈!阿蒙,多日不見,近來可好?
呂蒙:好,好!都督可好?
魯肅:(在椅子上坐下)我來尋陽巡查,特來看你!
呂蒙:(一臉笑容)都督可真有心呀!小弟深感榮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魯肅:你怎麼跟以前不一樣了?說起話來挺有學問的……可不像以前的那個阿蒙了!
呂蒙:俗話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長兄怎麼這么晚才明白呢?
魯肅:呵呵,好文采,好文采!令兄佩服,佩服!
呂蒙:(大笑)哪裡,哪裡?都督見笑了!
魯肅:對了,你母親近來可好?
呂蒙:托都督的福,好著呢。小弟領你去見見她老人家。
第三幕
(二人邊說邊往裡屋走。)
呂蒙:(走到母親跟前,高興地)母親,這就是孩兒常跟你說起的大都督——子敬兄。
魯肅:(行禮)伯母在上,請受小侄一拜!
蒙母:都督快快請起!我家阿蒙能得都督信任,真是他的榮幸呀!
魯肅:伯母不必客氣!……小侄還有一事想請伯母大人允許。
蒙母:是什麼事?都督不妨說說。
魯肅:我與阿蒙結為義兄,不知可否?
蒙母:好!好!好!我家阿蒙就拖都督的福啦!(面對呂蒙)阿蒙,以後要多向子敬大兄學習,多向都督請教呀!
呂蒙:母親放心,孩兒記著就是。
(呂蒙與魯肅結拜)……
魯肅:我還要到別處巡查,就先告辭了。
呂蒙:(施禮,送別魯肅)大兄請慢走!
魯肅:(揮手,不舍)就此別過!
呂蒙:(不舍)……
C. 《孫權勸學》預習學案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課題:《孫權勸學》
學科:語文
教者:初一語文組
教材分析:《孫權勸學》這篇文章短小精悍,內容簡單易懂,是培養學生簡易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好文章,主要寫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學情分析:本文人物形象生動飽滿,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教學過程中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形象地感知人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關鍵字詞及重要的文學常識,積累成語,翻譯課文。
2.理解文章內容,背誦課文,理解文章主旨。
3.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過程與方法:導學——研學——固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明白後天學習的重大作用,勉勵學生重視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及運用文言文翻譯方法翻譯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品評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方法:目標導學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 導引揭標,自學探標。
出示學習目標,指生朗讀,明確目標。
出示導學提綱,學生依據導學提綱進行學習。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 作家作品
- 字詞積累
- 朗讀訓練:教師范讀、個別學生朗讀、齊讀等。
- 小組研學,合作攻標。
總結如下:通假字:邪
古今異義詞:博士、往事
語氣詞:邪、耳、乎
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看)
- 精講點撥,互動建標。
2.分析人物的對話描寫,進而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徵。
學生思考回答,師生互動。
- 導學應用,整合固標。
- 根據分析,讀出下面句子的正確語氣。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 )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 )
④「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
⑤「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
2.學習了這篇文章後,它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教師補充:開卷有益。
- 補缺拓展,自評驗標。
出示達標驗收題當堂檢測:
-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這是一部體史書,主持編纂的人是 代家家。「資治通鑒」的意思是。
-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中的「經」指《》、《》、《》、《》、《》。
- 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是、。
- 為下列詞語找出與之意相近的成語。
①大有所益、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表現孫權對呂蒙愛護、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話是。
- 請結合本文與傷仲永,談談你對成才條件的看法。
- 布置作業:
- 課後練習題第二題寫到作業本上。
- 積累有關勸學的名言警句和故事,下節課交流。
呂蒙治學————開卷有益
魯肅嘆學
D. 結合課文和三則材料對孫權勸學教案帶來的結果有什麼發現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內編寫意圖容、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E. 孫權勸學
[編輯本段]一、原文
初,權謂 呂蒙曰:「卿 今 當塗 掌事,不可不學!」蒙 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權:孫權
[編輯本段]二、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太多為借口推辭。孫權說:「我哪裡是要你成為研究經書,傳授經學的學官呀!只不過是要你粗略地瀏覽群書,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你事務多,能像我(有那麼多事務)一樣?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讀書對我)十分有效益。」呂蒙這才開始從事學習。(後來)等到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談論商議(時),(魯肅)大吃一驚說:「(從)你如今的才乾和謀略(來看),(你)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現指學識尚淺的人)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才華的人)離別多日,就應該重新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兄長怎麼知道這件事(變化得)這么晚呢?」魯肅於是就拜見了呂蒙的母親,(並與呂蒙)結為朋友後而告別。
[編輯本段]詞語解釋
1,選自《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資治通鑒》是司馬光(1019~1086)主持編寫的一部編年通體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2,權:指孫權,字仲謀。
3,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你。
4,當塗掌事:當塗,當道。塗,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5,辭:推辭。
6,務:事務。
7,孤:古時諸侯王的自稱。
8,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書》《春秋》《禮》等書。
9,博士:古代研究經學的最高官位職稱。
10,邪(Yé):通「耶」,語氣詞
11,涉獵:粗略地閱讀。
12,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13,乃:於是,就。
14,及:到了…的時候。
15,過:到。
16,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17,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乾和謀略。
18,非復:不再是。
19,更:重新。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1,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22,見事:認清事物。
23,但:只,僅。
24,孰若:哪個像。
25,謂:對……說。
26,就:從事。
27,遂:於是,就
28,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離別幾日。三,代詞,指一些日子。
29,何:為什麼。
30, 即 :重新
31.初:原來,本來。
32,呂蒙:三國時吳國名將。
[編輯本段]三、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人)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王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於熙寧三年(1070)出知永興軍(現在陝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後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編輯本段]四、人教版教參
一、整體把握
本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本文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與《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文字相比,本文僅區區12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並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並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二、問題研究
1.本文是怎樣以對話表現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並且,他還很愛才。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2.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從另一方面,我們有不難看出一點——為什麼在呂蒙「非復吳下阿蒙」的時候,魯肅才和呂蒙「結友」,這裡面難道沒有一層社會原因嗎?當呂蒙有了才華,有了見識,魯肅看出來,這小子,以後肯定有大作為,現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後大家相互之間有個照應。看來,一個人有沒有很多朋友,你有沒有「利用價值」還是很重要的!
練習說明
一、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從中受到啟發。
二、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的幾個語氣詞所表示的語氣。文言文中的語氣詞有重要的表情達意作用,並且數量多,用法靈活,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積累。文言語氣詞的用法,要通過朗讀來體會。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語氣詞。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編輯本段]五、有關資料
《資治通鑒》簡介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294卷,有考異、目錄各30卷,約300多萬字。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初成戰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19年。神宗以其「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給君王,先輩的錯誤為借鑒,不在犯相同的錯誤,所以命名為《資治通鑒》。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幫助編撰者有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後由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記載了從戰國時期到五代十國時期共1362年間的史事。 有「考異」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錄」以備查閱之用,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系統而完備的資料。注釋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鑒音注》。清初嚴衍著《資治通鑒補正》,為《通鑒》拾遺補缺,刊正錯誤,也做了一些工作。 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詩事。
關於呂蒙
呂蒙(178—219),三國汝南富陂(現在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代領其部屬。從孫權攻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佔領荊州。不久病死。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劇,艱難、困苦)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摘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關於魯肅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約合現今1.8米,臨淮東城(今江蘇泗洪臨淮鎮)人漢族,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他不但治軍有方,聞名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這是錯誤的。
魯肅出生時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魯肅家中異常富有,但由於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並不屬於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據考,魯肅體魁貌奇,少時就胸有壯志,好出奇計,且愛擊劍騎射。魯肅性格好施捨別人。由於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講兵習武。晴天,偕眾往南山(今江蘇盱眙山的古稱)射獵,陰雨,則聚眾講習兵法,以此練習武藝。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及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有關文字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劃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單復,猶奇正,古代戰術之一),以卿(卿,當為「鄉」。從盧弼說)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吳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日:『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唯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稻》、《左傳》、《國語》及三史。』……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說解:吳下,指東吳。阿蒙指呂蒙,東吳大將。他學識不足,孫權勸他和蔣欽,要多讀兵書、史書。呂蒙勤奮學習,大有長益。魯肅和他交談,常彼呂蒙駁倒。魯肅贊許地說:你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阿蒙了。後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告訴我們的道理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編輯本段]六、本文成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F. 孫權勸學
課文內容,並從中受到啟發。
二、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的幾個語氣詞所表示的語氣。文言文中的語氣詞有重要的表情達意作用,並且數量多,用法靈活,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積累。文言語氣詞的用法,要通過朗讀來體會。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教學建議
一、根據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最好能當堂背熟課文。魯肅、呂蒙的對話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可抓住關鍵詞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對話的內容,並體會這段話的情味。
二、教學本文,可以採用一些靈活的方式,如讓學生討論本文對自己有什麼啟示,分角色朗讀,進行快速背誦競賽,復述課文,改編原文並口頭表述,等等。
三、可將本文與《傷仲永》一文作比較閱讀。前者寫呂蒙「當塗掌事」之後,經孫權勸說「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後者寫出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兩文的內容都有與學習有關,卻一正一反,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從不同的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此外兩文的寫法也不同:前者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豐;後者敘議結合,借事說理。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王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於熙寧三年(1070)出知永興軍(現在陝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後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二、《資治通鑒》簡介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294卷,又考異、目錄各30卷。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初成戰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19年。神宗以其「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幫助編撰者有劉■、劉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後由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全書貫1362年史事,有「考異」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錄」以備查閱之用,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系統而完備的資料。注釋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鑒音注》。清初嚴衍著《資治通鑒補正》,為《通鑒》拾遺補缺,刊正錯誤,也做了一些工作。
三、關於呂蒙
呂蒙(178—219),三國汝南富陂(現在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代領其部屬。從孫權攻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佔領荊州。不久病死。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劇,艱難、困苦)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摘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四、《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及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有關文字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劃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單復,猶奇正,古代戰術之一),以卿(卿,當為「鄉」。從盧弼說)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五、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分別了。孫權勸學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條。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資治通鑒》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資治通鑒》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資治通鑒》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fsd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分別了。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分別了。
參考資料:孫權勸學
回答者:505041981 - 初入江湖 二級 4-23 21:07
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條。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分別了。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G. 孫權勸學的幾個問題。謝謝!
教學依據 《孫權勸學》是從北宋司馬光主持編撰的《資治通鑒》中節選的,司馬光 (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學家,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上進。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資治通鑒》對於後世之人以史為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篇小故事對於我們也頗多借鑒價值。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並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並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如何用好這篇教材?我以為要從多方面來考慮。從教材編寫者的角度來說,教材編寫者將它編入人物(且均為「不平凡的人物」)單元,很顯然是希望學生能從人物身上吸取到個人成長的養料,因此我們不能單純的將它當作一般的文言文來對待,而應緊密圍繞人物來作文章。從閱讀的本質來說,閱讀是讀者與文本的對話,讀者要從文字作品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與作者建立一種人與人的精神聯系,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實施精神上的交流,從中促進自己的成長或發展。那麼,這則小故事及其中的人物給學生的感悟、啟發,將有力的促進學生的成長或發展。這同時也是新課程標准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如果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那麼,就很難說有對新課標新教材的深入研究。當然,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一並加以重視。如對文言知識的積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對文章中的人物進行分析的能力的提高;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老師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等。總之,力爭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上整體推進。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讀懂全文,注重對文言字詞的積累與運用。2.體察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培養對人物的分析能力。3.從人物身上吸取到個人成長的養料,鼓勵學生多角度從文中得到啟示。[教學方式]用「多維互動」、「生命對話」的教學理念及行為組織、參與並指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教學過程]一、入境發問教師口述勸學的故事,創設情境,學生針對勸學的故事提出自己的疑問。如下: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古代有一個人,去勸另一個人讀書,偏偏他要去勸的這個人是一個依靠無數次的浴血拚殺而獲得提升的武將,而且是一個極不喜歡讀書一提起讀書就頭痛的武將,面對這樣一個勸學的故事,你有什麼疑問嗎?這里發問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誘發學生學習興趣,要真誠的面對學生的發問,機智的處理學生的問題,將學生的問題整合為有序、有機的「資源」,實在地納入整節課的學習中。二、文意釋難(第一次合作)1.自主讀課文。2.分工解讀文意。全文有兩個對話的場面,左邊的同學合力譯讀第一個場面,右邊的同學合力譯讀第二個場面。要注意:一讀懂文章寫的內容,二你是怎麼讀懂的你用了什麼方法?三你還有什麼問題?有疑問的可以問老師。學生小組合作譯讀,教師巡迴參與。相機點拔學生,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文言知識來解決這里的問題。3.交流共享。交流共享的目的是讓全班學生讀懂內容。三、賞文解「疑」(第二次合作)1.齊讀課文。2.明確已解及未解的「疑問」。課前學生提出的疑問中哪些是通過譯讀已經解決了的,答案是什麼?哪些是通過譯讀還沒有解決的,答案又是什麼?3.小組討論未解決的疑問。4.全班交流解決。此部分內容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准確的判斷力,要能迅速針對學生的發言作出反應,引導學生集中大家的智慧將所提的疑問予以解決。同時,鼓勵學生依託文本發表自己的見解。相機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收獲。當然,教師可以作一些事前的設想,如考慮到學生最難解決的問題可能是:孫權和呂蒙在勸與被勸的過程中是怎樣想的?四、體驗對話(第三次合作)。有一部分體校的學生,他們刻苦訓練,一心想著在全國運動會、亞運會、奧運會上拿冠軍,可提起學習語數外等文化課來,就沒興趣,請你們來勸一勸他,讓他也學起來。第2-4人為一小組,共同研究出一份自己認為最好的答案。教學實錄師: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古代有一個人,去勸另一個人讀書,偏偏他要去勸的這個人是一個依靠無數次的浴血拚殺而獲得提升的武將,而且是一個極不喜歡讀書一提起讀書就頭痛的武將,你們說這件事有難度嗎? 生(齊):有。師:別人能聽他勸嗎?生(齊):不一定。(也有答「不能」或「能」的。)師:是啊,這件事難度確實很大,別人很可能不聽他勸。叫我們去做這樣一件事,可能不太有人願意,不過還真有一個人願意做這件難度很大的事呢,面對這種情況,你有什麼疑問嗎?生:誰勸誰?他怎麼會有這種想法的?他為什麼要勸這個武將?生:他是怎麼勸的?生:他後來成功了嗎?生:被勸的人他說了些什麼?生:被勸的人是怎麼想的?(專家點評:故意的「懸念引而不發」,讓學生關注文中的不尋常之處,在學生平靜的心湖中投入了兩顆石頭,求知的慾望被激發起來,於是「問題」就發現了,產生了,提出了。)師:大家說得真好。我們來整理一下大家所提的疑問:(1)誰勸誰?他為什麼要勸?(2)他是怎麼勸的?勸的過程中你說了什麼他說了什麼?又是怎樣想的?(3)勸的結果如何?這些疑問的答案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帶著疑問來讀一讀這個真實的故事吧。(發放課文材料,板書:孫權勸學)孫權你們知道嗎?(生答「知道」)是哪個時代的?(生答「三國時代的)大家從哪裡知道是三國時代的?生:歷史書。生:《三國演義》。師:《三國演義》是不是歷史?(生有的答「是的」,有的答「不是的,是一篇小說。」)剛才有同學說這不是歷史,是一篇小說。確實如此,三國演義是小說,裡面有虛構的情節,不是完全真實的歷史,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孫權勸學》可不是虛構的故事,它節選自司馬光所主持編撰的史書《資治通鑒》,是知道司馬光吧,就是小時候特別聰明的用砸缸來救落進缸里的小朋友的司馬光。好。下面,請同學們帶著以上提的幾個問題來讀一讀這個故事。請大家在下面自由的朗讀課文。(專家點評:巧妙的運用學生的知識來實現遷移,並充分注意知識的正確性,不知不覺中地使學生的知識更豐富,更准確。)學生大聲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迴。師:讀完了?能齊聲讀一遍嗎?這一遍我們只要求把字認准確,把句子讀完整,尤其不要把詞讀斷了。學生大聲齊讀課文。師:讀得真好,大家只讀了一遍就能讀得這樣准確,流利,真是不錯。不過有一個字的讀音要注意(板書:邪ye)這里課文下面注音了,讀作ye(音「爺」),而不是邪惡的邪。把這個字的拼音注到文中這個字的上面,我們把含有這個字的這句話再讀一遍。生齊讀「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師:好。要探究我們剛才提出的問題,對於一篇文言文來說,僅僅靠我們一個人有時候是不夠的,讓我們進行第一次合作探究。我們採用組內合作與全班交流的辦法吧。全文有兩個對話的場面,左邊的同學合力譯讀第一個場面,右邊的同學合力譯讀第二個場面。要注意:一讀懂文章寫的內容,二你是怎麼讀懂的你用了什麼方法?三你還有什麼問題?有字詞疑問的可以問老師。學生小組合作譯讀,教師巡迴參與。下面摘錄巡迴參與時的部分點拔。生:老師,「結友而別」是什麼意思?師:「別」是什麼意思,知道嗎?生:分別,告別。師:那「友」是什麼意思?生:朋友師:哦,「結」呢?生:結交師:那麼就譯成「結交朋友,然後分別」。好象不是很通順?怎麼辦?生:結交成朋友,然後分別。師:對,有時候我們直接翻譯的時候講得不太通順,這就可以加上一些詞來使它更通順。注意這種方法。請你把這句話及翻譯幫老師寫到黑板上,讓其他不會這一句的同學也能看到,好嗎?生很興奮地上前去寫。生:老師,「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是什麼意思?師: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孤」是什麼意思?生:我。師:「豈」呢?生:不知道。師:「豈有此理」你們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嗎?生:我知道,是難道有這樣的道理嗎?師:對,那「豈有此理」的「豈」是什麼意思?生:是「難道」的意思。師:那你們把這個「難道」帶到句子「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去試一試,看能不能講通?生:我難道想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師:對,在翻譯時可以運用我們已有的知識。比如這里我們就學過這個詞的意思,就可以用這個詞來試一試,這是一種翻譯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請你幫老師把這個字及「豈有此理」的翻譯寫到黑板上,讓其他不會這一句的同學也能看到,好嗎?生也很興奮地上前去寫。生:老師,「但當涉獵」的「但」是什麼意思?師:這個詞你沒學過?那你們有沒有人記得小學時學的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那裡有一個「但」是什麼意思?生:是「只」的意思。師:對,「但」在古代常常作「只」講。你們在這里把它代進去試試看。生:只應當粗略的閱讀。師:好像講得不是很通。生:只要粗略的閱讀。師:對,在翻譯時可以運用我們已有的知識。比如這里我們在古詩里就學過這個字的意思,就可以用這個意思來試一試,這是一種翻譯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請你幫老師把這個字及意思還有這句詩寫到黑板上,讓其他不會這一句的同學也能看到,好嗎?生也很興奮地上前去寫。其間學生還問到了「耳」、「遂」等,由於學生首次接觸到,在從老師處得到答案後都把它寫到了黑板上。生:老師,讀了文章後我覺得孫權勸學沒有難度。師:哦?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生:因為孫權是呂蒙的長官,長官的話呂蒙不敢不聽,所以孫權勸學是沒胡難度的。師:嗯,你很喜歡開動腦筋,(面對周圍的幾個同學)你們認同他的意見嗎?(學生有的點頭,有的搖頭)這樣,等會兒老師把你的問題拿到全班徵求意見,好不好?(專家點評:文言字詞的學習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把這一點交給學生,教師相機點拔,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同時,教師的點拔還注意了讓學生能聯系已有的知識進行遷移,並給學生點出此學習方法,這是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這二維並重的很好的詮釋。)師:剛才大家在小組內合作,很多同學有疑問時主動問同學,問老師,這樣一種主動學習的勁頭真好,看看大家自信的表情,相信所有疑問都已經得到了解決,那麼現在我們進行全班交流,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大范圍的合作,讓我們來一個接龍翻譯。按照座位順序每人翻譯一小句。生接龍翻譯,完成得很好。師:剛才我們通過共同的努力,翻譯了全文,翻譯得很准確,讓我們帶著這樣一種翻譯成功的自信心再次齊讀一遍這篇文章吧。生放聲齊讀課文。師:讀得很好。這篇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我們通過共同的合作已經基本弄清楚了,回過頭來看一看大家在上課之初自己提出的疑問,你們已經弄清楚了哪幾個問題?還有什麼問題還沒有弄清楚呢?生:我弄清楚了是孫權勸呂蒙學習,知道了他勸的目的是什麼,還知道了怎麼勸的,勸的結果怎樣。師:那你能不能具體說說?為什麼要勸?怎樣勸?勸的結果怎樣?生:孫權希望呂蒙能讀點書,從中提高自己的謀略,變得既有勇又有謀,成為一名有勇有謀的武將,才能把軍隊指揮得更好。勸的話就是文中的句子,我就不念了。勸的結果是呂蒙開始學習了。師:學得怎麼樣?生:學得很好。師:你怎麼知道他學得很好的?生無語,皺眉思考。師:你從什麼事中可以看出他學得好?生:文中說他和魯肅談話,魯肅說他「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說他不是以前那個有勇無謀的呂蒙了,還和他結交成朋友,這就可以看出他變得有謀略了,說明他學得好。師:你讀書真細心!是啊,「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前的那個有勇無謀的呂蒙文中把他稱為「吳下阿蒙」,這個詞成為了一個成語,有人知道它形容什麼嗎?生:形容學識淺薄的人。師:對,後來這個學識淺薄的人卻成為很有謀略的人,文中還有一個成語來形容這種轉變,你們知道是什麼成語嗎?生齊: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師:對,現在這個詞有了一點小變化,變成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們看,漢語的詞彙很有意思,「刮目相看」字面意思是把眼睛刮一刮,颳得更清楚了再看,這樣看得更清楚,啊,那是一個人才啊,可不能小看喲!它表示用新眼光看人。這個詞多形象啊。其實我們漢語裡面還有類似這樣的詞,你們有沒有人知道?生:洗耳恭聽。師:哇,你的反應真快!把耳朵洗一洗來恭敬的聽。這樣的詞真是形象生動啊。好,回到我們的課文中來,通過勸與學,一個「吳下阿蒙」卻能讓人「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了,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呢?生:我覺得「開卷有益」,我們應該多看書。要多看一些更廣范圍的書,不要一味的只看一兩個小范圍的書,古今中外各方面的書籍我們都要看,接觸的多,你的知識面就廣,將來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都會有用。師:看來你對開卷有益很有體會,相信你多讀書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還有同學想談談嗎?生:我們必須虛心地聽取別人對自己的建議,如果呂蒙他沒有接受孫權對自己的建議的話,那他就不可能變成後來的很有謀略的呂蒙,別人建議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吸收進來,這樣才不斷的完善自己。師:你從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的角度來談,老師覺得你的思維真是很開闊,你給了老師一個驚喜,謝謝你精彩的發言!確實,一件事確實可以從多個方面來給我們以啟發。好,讓我們再次回頭看一看,上課初我們所提的一些問題在我們翻譯完全文的時候已經基本上解決了,還有沒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生:勸的過程中怎麼想的,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師:對,勸的過程中雙方怎麼想的還沒有解決,因為我們剛才開始提到一個人他要勸一個武將,而且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武將,勸他去讀書,這件事我們公認為是有難度的,但是,把這篇文章看完之後,有的同學就問了,這件事有什麼難度呀?孫權不就是呂蒙的長官嗎?用現在的話說,那是領導,是頂頭上司,領導、上司要你讀書,你敢不讀?也就說,勸起來沒難度。是這樣的嗎?勸得容易嗎?下面我們就圍繞這兩個問題來展開第二次合作,探討這兩個我們還沒有解決的問題:第一,孫權勸學究竟有沒有難度?是難還是易?第二,勸的過程中雙方都說了什麼話,我們是知道的,但是在說的過程中他們是怎麼想的,文中並沒有寫,那麼讓我們來推測,來猜測,從而加深對人物的理解。下面仍然是以四人為一個小組展開討論。(專家點評:關於本課的已解決及未解決的疑問及已解決的問題的答案,均由學生說出,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於是,學生的積極性被更大的調動起來了。教師拋開了大家都認為的「開卷有益」這一話題,而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畢竟,「開卷有益」學生是能較容易的把握的。這樣就把學生的時間充分用在了學生不懂之處。同時,教師在其中相機加以引導,在學生不能解決時作一些方向性的提示,這樣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其中穿插對成語的把握,做到了不露痕跡,而形象生動的講解更讓學生輕松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討論,教師巡迴。師:剛才我們提出兩個問題來討論,老師在下面走動的過程中發現大家對這兩個問題很有興趣,我相信大家的討論及現在的交流也一定會很精彩,下面我們來交流。你們覺得孫權勸學有難度嗎?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師:看來這個問題還有爭議,那麼就讓我們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合作,各抒己見,有難度,難度在哪裡?沒有難度,又是為什麼?生:我覺得有難度,因為這個孫權說了,「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也就是相當於讓他學了,而呂蒙卻說軍中多務,也就是說,在古代的時候將軍應該很聽大王的話的,因為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而這時候孫權讓他學,他卻找理由推辭,這說明他極不願意學,所以說有難度。師:說沒有難度的一方的意見呢?生:我認為難度是不大的,因為當時孫權說不可不學,那個呂蒙他不是很堅決的說不學,他還是借理由來後人推辭的,說明他不想反駁大王的話,不想直接的把他的話擋回去,師:你說假如他直接的把他的話擋回去他會怎樣說?生:我堅決不學。師:這樣說行不行?生齊:不行。師:那麼你們說一說呂蒙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心裡想些什麼呢?生:他可能這樣想:我是一個武將,讀這么多說有什麼用?師:這樣想就是說我不學。那就說成了我不學了,那為什麼還辭以軍中多務啊?生:因為孫權是個長官吧,他不想反駁大王的話。是為了表示對孫權的尊敬,不至於讓孫權被弄得很沒面子。生:還有一點是孫權說不可不學,語氣比較重,師:語氣比較重,不可不學,這是個雙重否定句,它表示的是必須學,如果我們直接說,你必須學,你一定要學,你們覺得這個語氣重不重?哪一個重?生:必須學的語氣要重一些。師:是啊,明明表達的是一定要學,卻說不可不學,可見孫權還是採用了一種略微委婉的語氣來說的,為什麼要說得委婉一點呢?我們能不能猜測一下他的心理?如果我們真正猜透了雙方的心理,那麼孫權勸學究竟是難是易就一清二楚了。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猜測孫權此時的心理。(專家點評:將兩個有聯系的問題放到一起,找到兩者的聯系,引導學生重點突破其中的一個來帶動另一個的解決,教師的教學機智讓學生集中時間與精力來突破難點。)生:呂蒙是一個武將,武將的性格一般會很剛烈,要想讓他做一件他不想做的事就很難,所以孫權用比較委婉的語氣來說,不可不學。也是希望他能夠接受。我想這就是孫權的想法。師:看來你很自信,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生齊:同意。師:好,看來孫權深知呂蒙的為人,所以孫權用比較委婉的語氣來說。剛才同學們也已經說了,呂蒙因為要照顧孫權的面子,所以用了推辭的方法來回絕。他的心理我們已經說了,那麼,此時孫權又是怎麼想的呢?請大家接著推測。生:孫權很生氣。這個人怎麼這么不買我的帳!師:哦,他生氣了?!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因為從後面孫權說的話中我們一點也不能看出他生氣了,他還是心平氣和地在和呂蒙講道理,想說服他,可見孫權並沒有生氣。師:是啊,在一般人的心中,呂蒙這樣肯定會使長官生氣,但孫權並沒有生氣。你剛才的理由說得很好。那他究竟是怎麼想的呢?生:他可能在想,這個呂蒙啊,脾氣還真是有點硬,看來不能給他下命令,要用道理說服他。生:我補充一點,他還可能在想,看來他是誤解了要呂蒙讀書的目的,這一點一定要跟他講清楚。師:嗯,你根據哪推測的?生:他後面不是說了嗎?不是想他成為博士,而是粗略的了解就行了。師:你很細心,也很會思考啊。還有同學補充嗎?生:我再補充一點。他還可能在想,對呂蒙還是要心平氣和,尤其要放下君王的架子。師:哦?你為什麼作這樣的推測?能對大家說說你的依據嗎?生:我也是聽了剛才同學的發言受到的啟發,大家看後面他說的話不是一點君王的架子都沒有嗎?「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里他拿自己和呂蒙作了比較,既講了道理,又讓人覺得很親切。師:是啊,孫權他為呂蒙想得真是周到啊。生:老師,我還想補充一點。師:好。請你說吧!生:我覺得孫權還想為呂蒙留有餘地,他不是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嗎?就是說讓他去試一試,沒有收獲的話還可以選擇不讀。他既然說了這樣的話,那就表明他很可能在說之前就想好了,要讓呂蒙自己去試一試,呂蒙自己試過後就會嘗到讀書的甜頭,就會喜歡上讀書了,因為只有試過後才會知道有沒有好處,到時候就不用人來勸他,他也會讀書了。師:哎呀,你真可以稱得上是孫權的知音了,居然考慮得這么深入!你的發言給了我們又一個驚喜。孫權勸學時想得真多啊,通過這幾個同學的發言,不知大家現在覺得孫權勸學容不容易?。生齊:不容易!(專家點評: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反復強調學生推測的依據,這樣就引導學生關注了文本,而沒有陷入憑空的亂想亂猜,同時學生所說的依據又給另外的學生以啟發,實質上是由這些學生教給了其他學生思考的方法,從而也啟發了他們去積極主動的思考。再加讓教師及時的賞識,課堂的氣氛就變得更活躍,學生的發言更積極主動,發言也更具精彩。教師引導學生對人物心理進行深入的思考,這樣對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後,另一個問題——孫權勸學有無難度 ——在此基礎上就迎刃而解了。)師:是啊,孫權勸學確實不易,聽了他的這一番話,呂蒙接受了他的勸告,開始讀書了,在開始讀書之前他是怎樣想的呢?生:孫權對我呂蒙真好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來報答他。生:孫權說得也有道理,我還是試一試吧。生:我認為上面兩種想法都有可能。因為文中並沒有寫到他是怎樣想的,從他的行動中我們也看不出來,只知道他開始學了。所以我認為上面兩種想法都可能是有的。師:呀,謝謝你,你都幫大家總結了。是啊,都有可能,總之,是開始學習了,孫權勸學是成功了。現在回過來看看,我們大家提出的疑問都解決了吧。生齊:都解決了。師:勸一個人真是難呀,從孫權身上,你們領悟到了勸人要注意些什麼嗎?請你幫同學們作一個總結性的發言。生:勸人首先要態度好,要善於從被勸者的角度考慮;勸人還要講道理,要用具體的例子說服他,要用事實說話,最好是通過被勸者自己的體會得到答案。師:說得真好。大家都從孫權身上明白了勸人的要義,那我們就來試一試,也來勸勸人,怎麼樣?請聽:有一部分體校的學生,他們刻苦訓練,一心想著在全國運動會、亞運會、奧運會上拿冠軍,可提起學習語數外等文化課來,就沒興趣,請你們來勸一勸他,讓他也學起來。這道題讓我們進行第三次合作,以2-4人為一個小組,展開討論,共同拿出一份小組內成員最滿意的答案來。學生討論,教師巡迴。討論進行過程中下課鈴響。師:時間真的是有限啊,大家意猶未盡,也還沒能一試身手,來勸一勸同學。不過不要緊,就讓我們把探究的時間延伸到課外吧!課外大家把未完成的探究完成,2-4人共交一份你們探究的結果來。讓我們來比一比,誰運用得更好,誰勸得更能打動人。大家還可以從今天這節課中得到啟發,一篇文章可以從多角度給我們以啟發,我們在今後的閱讀中也要善於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力爭有更多的收獲。附:板書設計 多角度感悟孫權 啟示: 勸的態度,講道理……呂蒙 吳下阿蒙→刮目相看 啟示:開卷有益 要虛心聽取聽別人的意見 該文章轉自[語文123資源網]: 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703/25926.html
H. 孫權勸學的學案
知識目標: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體會人物語言。
能力目標: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了解文章的創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學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並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難點: 1、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2、聯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一)、解釋成語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看)】
(二)、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1、解釋實詞
(1)當塗- (2) 辭-- (3)孤---
(4)卿--- (5)見--- (6)往事---
(7)孰--- (8)及--- (9)過---
(10)更---、 (11)見事-- (12)拜---
(13)治經:
2、虛詞 歸類 (1)豈--- (2)但---
(3)乃、遂--- (4)大---
-(5)即-- (6)何---
3、通假字
①卿今當塗掌事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塗」 通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我難道想讓你成為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邪」通
4、)詞類活用(無)
5、古今異義
①孤 古義 今義:
②博士 古義: 今義:
③但 古義: 今義:
6、一詞多義
乃:乃不知有漢 ( ) 蒙乃始就學( )
見:見漁人( ) 見往事耳( )
7、特殊句式
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後置)
(三)、簡介作者作品:查資料了解司馬光
1.司馬光:
2.《資治通鑒》 :
一、 導語設計:
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和運用,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學海無涯。而智出學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地豐富我們的語言寶庫,攀登學習的高峰,暢游知識的海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告訴我們學習需「勤奮」的真理。其實「學習」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關「學習」這個話題的文言文。
(板書)孫權勸學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過學生大聲朗讀、單讀、齊讀等多種讀法,訓練學生斷句停頓之能力,結合註解粗知大意,品味句意,真正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意蘊。
2.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理解及積累是文言文的教學重點。在疏通文意時,作重點記憶,合乎學生學習的思維規律,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內容見預習一)
四、合作探究、課文研析:
1.把好的字詞句也畫下來,欣賞。
2.本文以對話為主,請同學們自導自演三位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反問句,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准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3、 試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成板書)
五、編課本劇,體驗感悟:
同學們賞析得非常好。請同學拋開課本,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再加工,給我們來個小課本劇表演。(一組同學上台表演)
六、聯系課文,延伸拓展:
昔日吳下阿蒙,經過發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待,說到這我們不禁想到前幾天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完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聯系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七、評議總結 、積累鞏固:
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許多收獲,無論是課堂表現、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大家談得非常好。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最終由「吳下阿蒙」變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其實老師的總結也是受同學們發言的啟發。學了本文,讓我們明白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八、作業設置:
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方仲永與呂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請同學們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呂蒙,他們會演繹出怎樣的一段故事呢?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展開想像,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只要你覺得表達出你的意思就行。
附:板書設計:
孫 權 勸 學
《資治通鑒》
勸學————不學 (懇切) 吳下阿蒙
又勸————就學 (關心) 刮目相待
論議————結友 (驚贊)
課後記:本文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通過分析重點語句,分析感悟人物形象,體會本文語言生動傳神的風格。
1、成語:
I. 孫權勸學 的教案和翻譯
孫權勸學
司馬光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條。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裡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了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
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麼發現情況這么近呢?」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體會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比較閱讀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准備:
學生課前閱讀課文,查字典,看注釋試翻譯課文。
第 一 課 時
教學環節設計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後來果然大有長進。
二、預習反饋:
教師補充: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來政治家,史學家。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聽錄音)
2、請學生翻譯。(一人譯一句)
3、課文注釋補充。
謂……曰: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
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孰若:與……相比如何。遂:於是
4、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完成目標1)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5、提問: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並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6.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並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7.提問:為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並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翻譯課文
第 二 課 時
教學環節設計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復習檢查:
1、請學生試背誦全文。
2、翻譯下列句子: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卿當塗掌事
二、課文研討:
1、復述課文
2、情節表演(分男女兩組,每組三給人,分扮演三個角色)
3、提問:請解釋「吳下阿蒙」並造句。
討論並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4、提問:請解釋「刮目相待」並造句。
討論並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5、提問:方仲永天資聰明,而呂蒙後天就學終成大器,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三、教師小結 :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課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四、布置作業
A.課後練習一、二、三。
B、背誦全文。
C、寫寫這篇文章給你的啟示。
板書設計:
孫 權 勸 學
孫權勸學:辭~就(懇切、關心)
呂蒙就學
魯肅嘆學:非復吳下阿蒙(驚異、贊嘆)
呂蒙味學: 何見事之晚(自得、自豪)
教學反思:
J. 孫權勸學
一、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二、譯文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以不去學習呀!」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成為精通儒家書籍、傳授經學的學官嗎?你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了解歷史。你說你軍務繁忙,那麼我呢?但我常常讀書,並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等到東吳軍師魯肅路過尋陽的時候,與呂蒙討論事情,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呂蒙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