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實錄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 2022-06-18 10:27:59

① 走一步再走一步

每當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② 人教大綱版初一語文第一課

第一單元
1 在山的那邊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3 生命生命
4 紫藤蘿瀑布
5 童趣
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這就是我

第二單元
6 理想
7 短文兩篇
8 人生寓言
9 我的信念
10 《論語》十則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漫遊語文世界

第三單元
11 春
12 濟南的冬天
13 山中訪友
14 秋天
15 古代詩歌五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感受自然

第四單元
16 化石吟
17 看雲識天氣
18 綠色蟈蟈
19 月亮上的足跡
20 山市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探索月球奧秘

第五單元
21 風箏
22 羚羊木雕
23 散步
24 詩兩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我愛我家

第六單元
26 皇帝的新裝
27 郭沫若詩兩首
28 女媧造人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30 寓言四則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追尋人類起源

課外古詩詞背誦
名著導讀
附錄
後記

③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走一步,再走一步》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會怎麼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美國作家。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自小體弱怯懦,從不敢冒險。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二十米高的懸崖。當他攀登到離崖頂三分之二路程的石架上時,由於恐懼他全身顫抖,上不去下不來。其他夥伴不但不幫忙反而嘲笑他之後各自回家了。恐懼和疲乏使他全身麻木,不能動彈,只能在石架上哭泣。暮色中父親的手電筒光照著了亨特。黑夜中驚魂未定的亨特隨時有掉下來的可能。面對險情,深知兒子稟性的父親,沒有上石架把他抱下來,也沒有搬梯子讓他下來,或者拿繩子把他吊下來,而是要他自己從石架上爬下來。旁人也許認為父親太冒險,心腸太硬了。那麼父親是如何幫他脫臉的?父親沒有責罵他,而先安慰他,穩定他的情緒,「下來吧,孩子,晚飯做好了。」亨特哭著說:「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父親開導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岩石嗎?」「看見了。」 亨特說。接下來父親指導他爬下第一步。「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岩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亨特伸出左腳試探著踩到了它,頓時有了信心。父親鼓勵他:「很好。」「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裡有另外一個落腳點。」 亨特照做了,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亨特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後投入父親強壯的手臂中。雖然哭泣了一會兒,但他隨之產生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次經歷使亨特悟出生活的一個哲理:每當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亨特父親的教子藝術是高超的。他深知亨特需要鍛煉自身的勇氣,增加自身克服困難的方法和經驗。他可以上崖抱亨特下來脫險,但亨特日後人生路上遇到危險怎麼辦?總不能永遠靠父親吧,那隻能靠亨特自己。

在兒子脫險的過程中,亨特父親只給予鼓勵指導,一切由亨特自己去做。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讓孩子去體驗,激發他自身的潛能,自己排除險情,從而獲得成功。

具體操作是:先找一個亨特能夠到的落腳點,然後指導他移動一小步,接下來再找一個能夠到的落腳點,又移動一小步。落腳點要穩,步子要小,走了一步,再走一步,從而到達目的地。

二 。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像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鍾,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這個人就是莫頓•亨特,剛才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勝困難,是由於小時侯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接著,他講了課文中攀爬懸崖的一段經歷,就是我們學習過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內容。這座懸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困難一樣,對待它,我們不能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解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能種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接著,我對同學們說,一位65歲的老人,寫少年時期在懸崖上這么一次經歷,對於我們而言,應該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有更多的體會。在這里,可以看出一次經歷對一個人的影響,說明困難對於人生的意義,了解到不同的人對待挫折困難的態度,還可以分析不同類型的人面對同樣問題採取的不同的態度方法……。
然後我說,我們也應該從書本走向社會,從小懸崖走向大人生 。

附上原汁原味的原文: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像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鍾,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這個人就是莫頓莫頓·亨特 ;亨特,剛才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勝困難,是由於小時侯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接著,他講了課文中攀爬懸崖的一段經歷,就是我們學習過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內容。這座懸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困難一樣,對待它,我們不能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解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能種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接著,我對同學們說,一位65歲的老人,寫少年時期在懸崖上這么一次經歷,對於我們而言,應該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有更多的體會。在這里,可以看出一次經歷對一個人的影響,說明困難對於人生的意義,了解到不同的人對待挫折困難的態度,還可以分析不同類型的人面對同樣問題採取的不同的態度方法……。
然後我說,我們也應該從書本走向社會,從小懸崖走向大人生 。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在人生道路上,艱難險阻並不可怕,大困難可以化整為零,化難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戰勝一切困難。

《走一步、再走一步》寫的是由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而感悟到的生活哲理。在人生道路上,艱難險阻並不可怕,大困難可以化整為零,化難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戰勝一切困難。

第一部分(開頭—「不能動彈」):寫作者冒險登上懸崖面臨的困境。

第二部分(「暮色蒼茫」—「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寫作者在父親的鼓勵下勇敢實踐,脫離困境的經過。

第三部分(結尾一段):寫作者的感悟: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個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大困難,贏得最後勝利。

這篇課文在寫法的主要特點:(1)選材典型,以小見大;(2)記敘周密,巧設伏筆;(3)善於運用心理描寫,人物形象生動;(4)運用對比,深化主題。

從課文內容上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題目的含義可以這樣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4、《走一步、再走一步》末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抵達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本課選自人教版教材七冊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是一篇學讀課文。 這篇課文是著名的美國作家莫頓 •亨特寫的。它主要是寫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8歲時一次「脫險」的經歷,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將困難化解為一個個小的困難,最終戰勝困難。
整個第四學段的教材編排的依據是《語文課程標准》,教材編排的外在線索是與生活的聯系,內在線索的是按三大板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而本課是屬第一板塊:人與自我。這個單元都是談人生。寫的都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課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文章。本文運用質朴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在故事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教學此文章,本著課標中「使學生學會欣賞作品,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能力」的理論指導,以及語文應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理論指導。選用創設情境,教師點撥,學生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陷於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於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予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裡接受經驗。

再看五個孩子。是傑利去把父親找來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個孩子呢,則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對一起玩的夥伴竟然如此,真夠惡劣。

記敘的周密值得借鑒。為什麼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得要死呢?文章多處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筆。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見匠心。關於懸崖,既說明其險,又說明險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動也寫得很好,值得揣摩。

二、問題研究

1.開頭為什麼突出「悶熱」?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麼會想到爬懸崖的,寫天氣悶熱,就寫了動因,他們是想爬到懸崖上去涼爽涼爽。

2.為什麼下文與悶熱照應的語句一點也沒有呢?

確實沒有,看來是個缺點,最好是前後有所照應。

3.未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抵達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練習說明

一 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說說你從中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本題著眼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練朗讀,又練說話。朗讀要以「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三點要求給予指導和評價。

本文蘊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二 在下邊兩種情況下,你將分別說些什麼,做些什麼,說出來與同學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本題讓學生走進課文,培養患難與共的愛心,同時激勵勇敢精神。本題又是口語交際訓練,應熱情鼓勵學生發言,讓學生自由言說,教師可因勢利導。

三 生活中難免遇到過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出來,張貼在教室里。

本題結合課文,引導學生總結人生經驗。這既是練筆活動,又是交流活動。沒有字數規定,但宜短小精悍。書寫標題,設計花邊要求美觀。張貼,布置專欄,可指定若干同學,負責編輯。

教學建議

一、抓住重點進行探究。

探究的重點,主要放在篇末所說的「經驗」上面,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研究:把艱難的歷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麼意思?面對艱難險阻,「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這有什麼好處?「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又意味著什麼?

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課文。

研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之後,可以再從父親教子的角度,讓學生思考:父親為什麼不怕孩子失足摔死?為什麼不上去抱他下來?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可以發現一個新的問題,得到新的啟示。

三、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1.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3.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語

(1)讓一個同學讀「導語」。

(2)「導語」補充。

「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的呢?又是怎麼能脫險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次經歷呢?說「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2.默讀

默讀要注意速度,要從每分鍾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求4分半鍾看完。到時說「時間到」。

3.復述故事情節

(1)復述前的准備——搶答:

——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後一部分可謂「脫險」,請一個同學復述「冒險」,一個同學復述「脫險」。

(3)根據復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怎樣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4.字詞教學

看課本列出的詞語,看注釋,查詞典,讀一讀,講一講。

5.朗讀訓練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6.課文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4)為什麼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7.小結這次研討的經驗。

8.課外作業

「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第二課時

1.多角度閱讀

(1)學習方法指導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還可以多角度地閱讀,這樣讀就不至於老是往一個方面去想,能讀得有創意,能提高閱讀質量。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關鍵也在於確立角度。怎樣確立角度呢?可以著眼於某一人物,也可以著眼於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舉個例子說,評論傑利什麼地方做得對,什麼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個角度。這樣的角度課文中很多。

(2)確定角度

學生先說,教師啟發、整理。

——父親怎樣教孩子脫險?

——評論傑利。

——評論四個孩子

(3)探究問題

——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為什麼不這樣做?他的辦法有什麼普遍意義?

——哪些地方寫到傑利,請一一加以評論。

——請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為。

——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2.語言運用

學習語文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運用可以從模仿開始,不會說的學著說,堅持不懈,語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請利用下列格式,在橫線上補出詞語,表達自己想說的一個意思。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了解課文中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記敘方法。掌

握灌、峭、嘲、納、翼、遙、攀等7個字。
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情事論理及其評略安

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終於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

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著應付的心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分析論理及其詳略安排。
2.教學難點:記敘文中如何以實寓虛,即文章如何借事論理,

使學生感受到「我」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堅毅精神


三 教學時間:共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要點提示1、2、3。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難免會碰到許多困難。在困難面前

,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有的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終於

到達勝利的彼岸,這樣世界也就有了弱者與強者。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寫

的是一個身體瘦弱、膽小怯弱的孩子,在父親的幫助下終於戰勝困難,擺脫困境

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學習後對我們同學一定有所啟迪。

二、學習字詞。(幻燈)
注音:
訓誡(jiè) 陡峭(qiào) 嶙峋(lín)(xún)
啜泣(chuò) 著眼(zhuó) 納罕(nà)(hǎn)
解釋:訓誡 嶙峋 納罕 小心翼翼 啜泣
三、聽課文錄音一遍,完成下列作業:
(1)把經歷的事分成起因、經過、結果、啟示幾個部分在課文

中標出記號。
(2)概括這件事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用這樣的句式回答:

本文記敘了……的事,說明了……的道理。)
(3)記敘的順序是什麼?(順敘)
根據這三項作業,同學之間互相討論,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逐一板

書如下:
(一)、起因 別出花樣 去爬懸崖
(二)、經過 中途被棄 進退兩難
(三)、結果 父親指點 擺脫困境
(四)、啟示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四、自讀課文一遍。思考:
(1)寫過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可能有哪些內容不寫?(練

習一)
(2)劃出寫心理活動的語句。

明確:本文寫作上詳略得當。開頭的說明和末尾的點題是略寫。當

中攀爬懸崖和爬下懸崖的回憶是詳寫。在寫攀爬懸崖過程中,詳寫「我」的動作

和心理活動,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則略寫。寫「我」爬懸崖的過程詳寫,好友傑利

回家領父親來的過程則略去不寫。以後則詳寫「我」怎樣在父親的指導下爬下懸

崖,父親的指導則略寫,詳寫「我」的行動與心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文章

寫的是一次攀爬懸崖的過程,寄寓的是怎樣去對待困難和克服困難的道理。可見

,凡是能充分表現中心材料詳寫。

五、作業
(l)朗讀第三部分。要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2)搜集三、五條對待困難的名言、警句,准備交流。
(3)思考課後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2.領會這件事寓含的深刻道理。
3.小結、交流(說話訓練)
(二)教學過程
一、 學生朗讀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後加以分析。
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於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

「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裡面卜卜亂跳」、「嚇得幾乎要暈倒」、

「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噪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

能動彈」等大量詞句刻畫主人公處於險境中的心理狀態。這里有委屈、羞辱、迷

惘、悔意,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課文第三部分中,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於征服懸崖的過程中,

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是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隨後是(「信心大增……我

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

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二、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要分別讀出父親平靜的寬慰的

、「我」驚恐的和敘述者從容的不同語調來。(學生朗讀,教師評點)要求學生

概括出爬下懸崖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過程:

最初 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 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
隨後 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後 巨大成就感
整個變化過程有層次而令人信服。
三、思考:這里的「啜泣」與第二部分中的「啜泣」是否一樣?
明確:不一樣。表面都是哭泣,其實截然兩樣:前者是恐懼和傷心

,後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全

新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

四、「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麼?齊讀第四部分。

思考:(l)這部分回答了以上經歷中成功的經驗是什麼?請用文中

語句回答。(2)「屢次」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評點



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①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

受益。②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

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後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

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

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為大勝,

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②屢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課文中用「屢次發現……」強調這

「經驗」的普遍意義。
五、當堂背誦最後一段。
六、小結:
本文這種用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說明道理的記敘方法是一種以小見

大,以實寓虛的寫法。希望同學們也用這種方法去寫文章。

板書:
事 小 實
理 大 虛
七、談話、議論:

(l)「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

解困難,積小勝為大勝的勇氣和方法對於我們學習具有什麼指導意義?舉例說明


(2)交流搜集來的名言警句。
(3)圖片:司馬光砸缸
小馬過河
要求口頭簡述他們當時心理和從中得到啟示。
八.課外完成下列作業:
①課文後練習六
②作業本五、七、八、九。
給分吧!!!!找得累死了!
我可以幫助你,你先設置我最佳答案後,我網路Hii教你。

④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資料

走一步,再走一步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陷於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於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予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裡接受經驗。

再看五個孩子。是傑利去把父親找來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個孩子呢,則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對一起玩的夥伴竟然如此,真夠惡劣。

記敘的周密值得借鑒。為什麼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得要死呢?文章多處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筆。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見匠心。關於懸崖,既說明其險,又說明險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動也寫得很好,值得揣摩。

二、問題研究

1.開頭為什麼突出「悶熱」?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麼會想到爬懸崖的,寫天氣悶熱,就寫了動因,他們是想爬到懸崖上去涼爽涼爽。

2.為什麼下文與悶熱照應的語句一點也沒有呢?

確實沒有,看來是個缺點,最好是前後有所照應。

3.未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抵達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練習說明

一 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說說你從中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本題著眼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練朗讀,又練說話。朗讀要以「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三點要求給予指導和評價。

本文蘊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二 在下邊兩種情況下,你將分別說些什麼,做些什麼,說出來與同學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本題讓學生走進課文,培養患難與共的愛心,同時激勵勇敢精神。本題又是口語交際訓練,應熱情鼓勵學生發言,讓學生自由言說,教師可因勢利導。

三 生活中難免遇到過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出來,張貼在教室里。

本題結合課文,引導學生總結人生經驗。這既是練筆活動,又是交流活動。沒有字數規定,但宜短小精悍。書寫標題,設計花邊要求美觀。張貼,布置專欄,可指定若干同學,負責編輯。

莫頓·亨特,美國作家。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自小體弱怯懦,從不敢冒險。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二十米高的懸崖。當他攀登到離崖頂三分之二路程的石架上時,由於恐懼他全身顫抖,上不去下不來。其他夥伴不但不幫忙反而嘲笑他之後各自回家了。恐懼和疲乏使他全身麻木,不能動彈,只能在石架上哭泣。暮色中父親的手電筒光照著了亨特。黑夜中驚魂未定的亨特隨時有掉下來的可能。面對險情,深知兒子稟性的父親,沒有上石架把他抱下來,也沒有搬梯子讓他下來,或者拿繩子把他吊下來,而是要他自己從石架上爬下來。旁人也許認為父親太冒險,心腸太硬了。那麼父親是如何幫他脫臉的?父親沒有責罵他,而先安慰他,穩定他的情緒,「下來吧,孩子,晚飯做好了。」亨特哭著說:「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父親開導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岩石嗎?」「看見了。」 亨特說。接下來父親指導他爬下第一步。「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岩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亨特伸出左腳試探著踩到了它,頓時有了信心。父親鼓勵他:「很好。」「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裡有另外一個落腳點。」 亨特照做了,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亨特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後投入父親強壯的手臂中。雖然哭泣了一會兒,但他隨之產生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次經歷使亨特悟出生活的一個哲理:每當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亨特父親的教子藝術是高超的。他深知亨特需要鍛煉自身的勇氣,增加自身克服困難的方法和經驗。他可以上崖抱亨特下來脫險,但亨特日後人生路上遇到危險怎麼辦?總不能永遠靠父親吧,那隻能靠亨特自己。

在兒子脫險的過程中,亨特父親只給予鼓勵指導,一切由亨特自己去做。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讓孩子去體驗,激發他自身的潛能,自己排除險情,從而獲得成功。

具體操作是:先找一個亨特能夠到的落腳點,然後指導他移動一小步,接下來再找一個能夠到的落腳點,又移動一小步。落腳點要穩,步子要小,走了一步,再走一步,從而到達目的地。

⑤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導讀

走一步,再走一步》導讀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陷於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於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以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裡接受經驗。

再看五個孩子。是傑利去把父親找來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個孩子呢,則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對一起玩的夥伴竟然如此,真夠惡劣。

記敘的周密值得借鑒。為什麼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得要死呢?文章多處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筆。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見匠心。關於懸崖,既說明其險,又說明險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代。「我」的心理活動也寫得很好,值得揣摩。

⑥ 以莫頓亨特寫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傑利寫一篇故事

文:我在山上的時候我的恐懼到達了極點,心提到了嗓子眼兒。我望著下面,雙腿在不斷地顫抖,汗水不知道從哪兒隱隱地滲出來,額頭上全部都是。爸爸在勸告我,我自己其實也很想下去,但是害怕一點點的侵蝕我的心。爸爸說我要一步一步地下來,我不敢往下看,閉著眼,慢慢地用腳探了下去,手緊緊地抱著石頭。我不能想像我是多麼地恐慌。但是為了我的命,我必須靠自己下去!當我有腳觸到了石頭時,我彷彿輕鬆了一些,爸爸在鼓勵我,我也不是太害怕了。又是一步,我又完成了!我真的謝天謝地!爸爸一邊鼓勵我,我一邊小心翼翼地探著。其實我的眼睛不敢睜開,我怕自己承受不承受得了這種高度。我沒有想到,我最後竟靠自己下去了!爸爸緊緊地抱著我,我也非常激動!我再也不是膽小怕事的傑利了!

⑦ 走一步,再走一步(有關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像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鍾,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

⑧ 初一第2課:走一步,再走一步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陷於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於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予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裡接受經驗。

再看五個孩子。是傑利去把父親找來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個孩子呢,則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對一起玩的夥伴竟然如此,真夠惡劣。

記敘的周密值得借鑒。為什麼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得要死呢?文章多處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筆。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見匠心。關於懸崖,既說明其險,又說明險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動也寫得很好,值得揣摩。

二、問題研究

1.開頭為什麼突出「悶熱」?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麼會想到爬懸崖的,寫天氣悶熱,就寫了動因,他們是想爬到懸崖上去涼爽涼爽。

2.為什麼下文與悶熱照應的語句一點也沒有呢?

確實沒有,看來是個缺點,最好是前後有所照應。

3.未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抵達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熱點內容
班主任失落 發布:2025-01-11 11:25:41 瀏覽:733
生物檢測法 發布:2025-01-11 10:32:16 瀏覽:437
班主任鬼使群 發布:2025-01-11 09:53:08 瀏覽:46
松原特崗教師 發布:2025-01-11 09:43:09 瀏覽:234
五年級語文測試題 發布:2025-01-11 09:26:16 瀏覽:322
數學怎麼教 發布:2025-01-11 08:53:29 瀏覽:21
初中教師德育工作計劃 發布:2025-01-11 08:52:49 瀏覽:72
地理地利 發布:2025-01-11 08:39:23 瀏覽:829
師生互懟圖 發布:2025-01-11 08:24:14 瀏覽:501
高中語文ppt 發布:2025-01-11 07:54:38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