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東豐縣教育信息網

東豐縣教育信息網

發布時間: 2022-06-18 23:18:35

㈠ 東豐縣第二中學啥時開學

從臘月23開始放假,一直到正月初7初8正式開學
東豐縣第二中學始建於1958年,1980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高中,是一所具有深厚辦學底蘊和鮮明辦學特色的現代化高中。學校現有教職工251人,學生3455人。
2010年春,縣委縣政府為了促進縣域教育均衡發展,滿足鹿鄉人民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決定東豐二中整體搬遷,在西城區高起點規劃,高品位設計,高規格建設新校址,於2010年6月22日開工建設,在縣委縣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縣教育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歷時16個月,新校址奇跡般落成,於2011年11月15日舉行了盛大而隆重的東豐二中整體搬遷暨新址落成慶典儀式。新校址擁有教學樓、科技樓、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公寓、餐廳、報告廳等九棟樓組成宏大建築群;佔地面積8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2,000平方米,可容納72個教學班,3600餘名學生;投資近1.6億元。

㈡ 吉林省東豐縣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是什麼

各個地區的民俗民風

1.素凈大方的基諾族穿著
基諾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紡織的衣裳布與裙子布縫制,衣裙上的花紋圖案,在織布時就作過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織出來的圖案均在織布時織在布上。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可混用。傳統的服裝,以白色和黑色為基本色調,因紡織工藝落後,所織棉布缺乏緊密、光滑之感,近似麻布。基諾族酷愛刺綉花紋圖案,無認男裝女裝都愛用橫、直彩條和幾何形圖案裝飾。男子上衣是無領、無扣的對襟衫,用織有縱橫交錯的彩色條格白布縫制。上衣的胸部以上部分強有彩色條格,橫向彩條色彩斑斕,極為顯眼。衣服背部中央鄉中有一個6寸見方的圖案,四周配有放射性線條,開如一朵葵花。但又有太陽放光之狀。基諾語稱這一圖案為「波羅阿波」,有太陽花與月亮花之意。衣襟邊沿、袖根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都鑲有數道術為顯眼的橫向彩條。白底上衣,被特意織上的圖案和紅、黃、藍、黑相間的彩條裝飾成一件色彩鮮明的花衣。
男褲為闊襠肥褲管白褲,褲腳邊沿同樣鑲有橫向紅、黑、白三色相間彩條。寬大的褲腰兩側各開一道3寸長的口子,縫有一塊四方形黑布。白褲在腹前打折,用綴有彩色纓穗的腰帶扎系於腰部。男子頭上蓄有三撮長發,用1米多長的黑色頭巾包頭。小腿上纏有裹腳布。男子衣服厚實寬松,穿在身上,增強了男人的壯實、強悍英姿。女子用織有彩條,再加綉圖案的布片束胸。上衣色調多為青色、黑色、無領、對襟,著意用紅、黃、黑、白彩色橫條裝飾衣襟邊沿和衣袖手旁觀。但凡女子,老幼均系長及膝蓋,上端白、下端黑的開合圍裙,裙沿上鑲紅條作飾,於腹前開合系於腰間。成年女子頭戴織有縱向彩條的尖頂三角形白布帽,兩側帽角下垂披於肩頭,額頭部位的帽沿外翻,開若一保尖頂白色筲箕扣在後腦勺上。未婚女好挽發於腦後,已婚婦女挽發於膠額上方。女子著裝,簡朴中透出素雅,使基諾族姑娘顯得楚楚動人。
基諾族服裝的鮮明特點是用彩條裝飾袖管和衣襟邊沿及後背。人們以彩條飾衣,據說與天上彩虹有關。民間傳說,古時候,有一對基諾族男女死相戀難分難舍。一個窮凶極惡的富家公子見那姑娘美麗無比,頓生歹意,用計搶走姑娘,逼其成婚。姑娘不從,被打得遍體鱗傷,死去活來。她的戀人歷盡萬苦千辛,救出姑娘。倆人逃離虎口不處,富家公子帶人追來,年輕伙子腿中數箭,倒在地上。大災臨頭多時,天空中出現了幾道彩虹纏住這對戀人,放出七彩光芒逼退了富家公子,一對戀人在彩虹環繞之中騰空而起,升上空中……。因此後人在縫制衣服時,便用彩條暗寓彩虹,以求吉祥免災。
2.昆明民風民俗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匯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僳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匯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純朴,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 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僳僳族的「刀桿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綉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歷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崑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3. 布依族的家教 家教,是老一輩對晚輩傳教自己本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方式,也可稱家訓。布依族認為:「家教不嚴;禍害子孫。」
布依族人民禮貌好客、儉朴恭謙、尊老愛幼、扶善治惡,是老一輩嚴於律己的身教和苦口婆心的言教培育出來的。布依老人常自勉:「族旺家興全靠人,樹大葉茂全靠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布依人入學讀書的極少,從生到死,都是生活在家族的范圍內。所以,布依族的家庭是終其子女一生的教育基地,家教是終身的教育方式。
布依族的家教,從幼年時代就開始抓起。「小小不扳,大了壓彎」、「不教不說,觀世墮落」,這是老人告誡年輕父母的話。年輕父母總是按老一輩傳下來的行為規范,以慈愛的態度盡量用身教讓孩子潛移默化,不讓孩子染上驕、懶、貪的壞習。他們教育兒童.「擔子要捆緊,做事要懂禮」、「憨人不讀書,讀書人不憨」、「靈人爭時間,憨人混光陰」、「廊糖水滴舊窩,後輩跟著前輩學。」
老年人對年輕人的教育,重在如何做人。如:「好吃莫多吃,伶言莫說盡」、「父母留淺吃淺,不要搶人吃;父母留深吃深,不要坑人吃」、「相交要直言直語,做事要禮儀在先」、「寨鄰有難多幫襯,自家天塌眾人撐」、「正道之財不嫌多,不義之財莫沾摸」、「憨人要多顧,靈人可少助」等等。
傳統的布依族家庭實行家長制,年最老者為長。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人家很多,給家教提供了土壤和條件。對布依族中在外做事或當官的人,老人的告誡語言有:「為官宦要識文化,做官要碴王法」、「河清能見底,官清能見心」、「當官不知足,目間百姓哭」。……
布依族有著世世代代的家教傳統。新娘出嫁時,其母要唱《臨嫁訓女》教育新娘「……天上老天是大家的天,父母是自家的天,好吃的東西要留給公婆,你不留人家說你木懂禮。……」
布依族老人病危臨終時,寨中有名望的長者要替代病危老人向其子女唱《遺訓歌》。訓誡後人對老人的遺產「弟兄互相分……姊妹互相分,心窄不要吵架,心恨也不要打架,免得在老人面前丟臉,也免得在朋友面前丟臉。」
大家庭生活,常使晚輩親眼目睹老人的所做所為,家長常以身作則,為下一代樹立榜樣。老人的失誤,又常要求下一進行彌補。這種不斷完善的家教,利族利民,利國利家,世造就出大批優秀的布依兒女——羅平縣鍾山鄉小德江村的李齊,從小受布依族家教的影響,勤勞純朴,見義勇為。40年初曾帶領青年向土豪劣紳進行清算斗爭。加入游擊隊和黨組織後,承擔後勤工作,走村串寨,籌糧籌款。部隊外出開辟新區時,他往往在部隊未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做好了安排部隊食宿的准備,多年如一日,任勞任怨。李家齊不幸身陷魔掌後,面對敵人的酷刑拷打,堅強勇敢,最後被敵人割舌、剝皮、抽筋,壯烈犧牲。表現了一個布依族共產黨員的高尚氣節。
歷任羅平縣第八、九、十屆副縣長的布依族女兒熊秀芬,一生廉潔自律,生活簡朴,工作認真,平易近人。當副縣長時,分管幹部人事工作,而愛人卻是農民。熊雖對其丈夫情感甚深,但並沒有因為自己手中有權而給丈夫安排工作。臨終前,縣上的幾位負責人請她提出個人的要求。她只要求她死後,喪事一切從簡。又問及她的丈夫、兒女需不需要什麼照顧時,熊副縣長沉默了一會,才回答:「我愛人是個老好人,在農村習慣了,勤腳快手的。縣政府招待所雜事多,經常找臨時工。在招待所忙的時節,請讓他優先來招待所當當臨時工吧。」
布依族的家教,是我國寶貴的道德遺產之一。當官者如能熟悉並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訓,可免於陷下腐敗罪惡的泥坑;為民者如能熟悉並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訓,能使自己變成一個文明、善良的人。
4.苗族民俗風情
苗族先民於秦漢時聚居在「五溪」地區,即今湘西、黔東等地。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歷史久遠,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一說淵源於殷周時代的「鬃」人。秦漢時主要居住在湘西、黔東一帶,包括在「長沙、武陵變』或「五溪蠻」的名稱之中,以後逐漸遷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區。還有認為是和遠古的「九黎」有關。四川、貴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當做自己的祖先。傳說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與黃帝部落沖突,敗而退出黃河下游,占據長江中、下游。逐漸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紀後,苗族先民大部分已遷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紀從廣西去的士兵。
苗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人口:970,000人。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沒有文字,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帶,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旱稻。包穀,蕎子,薯類和豆類,經濟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種麻,自己紡織.苗族人民有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學,如古歌,詩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蘆笙舞最為流行。
雲南苗族人口90.7萬,佔中國苗族人口的12.2%。主要聚居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昭通地區以及武定、祿勸等縣。苗族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1956年後,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剪紙、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苗族以能歌善舞著稱,苗族民歌尤其豐富,每年農歷正月初二或5月5日花山節(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歡聚一起踩鼓,跳蘆笙舞,對歌抒情,尋求配偶,同時舉行爬花桿、斗佔比賽。苗族擅長漬麻織布、剌綉、蠟染,工藝精湛,深得國內外贊譽。青年男女喜穿「五色斑衣」,集蠟染、剌綉於一身,絢麗多姿。苗族主要從事家業。過去,狩獵是一項主要的副業,常用弓弩、火槍圍獵獵物,實行「隔山打鳥,見者有份」的分配方式。一些苗族同胞信仰民間多神教和基督教。
【禮儀】
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裡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為佳餚,尤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後幼。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
【服飾】
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發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製作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著二龍戲珠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只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綉,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飾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頭,身穿短衣褲,但苗族婦女的穿戴普遍比較講究,尤其是盛裝,極為精美,花飾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層,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綉制的各種圖案,古色古香,異彩紛呈。婦女擅長紡織、刺綉、蠟染,工藝十分精湛。
【習俗】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膽、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當你離開苗族主人家時,一定要有禮貌地說聲「哇周」,意為「謝謝」,感謝苗家對你的盛情款待。
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於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瘋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
【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傳統的社交活動。如「會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戀愛的方式。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節(農歷正月初五舉行,又名"踩花山"),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節日,節日期間,身著節日盛裝的男女青年歡聚對歌,表演踩鼓,跳獅子和蘆笙舞,熱鬧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作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
【食俗】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採用腌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節慶】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如:吃鴨節、吃新節、殺魚節、採茶節等。過節除備酒肉外,還要必備節令食品。
苗年 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個卯日,歷時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戶都要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並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饋贈。
殺魚節 多在江邊,由婦女帶上飯、臘肉、香腸等酒菜,只要捉到魚,即燃起篝火,架鍋煮魚直到盡興方歸。
「祭鼓節」 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踩花山 是境內苗族人民的盛大傳統節日,一般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初三、初六這幾天舉辦。凡有苗族居住的各縣,這幾天都要立花桿,舉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動。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是苗族人民開展文體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銀,從四面八方趕到花桿腳下,吹蘆生、彈響蔑、跳腳架、耍大刀、鬥牛、摔跤、斗畫眉、爬花桿。
打背節 流行於境內富寧縣的部分地區,於每年農歷正月初三到十五這幾天舉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節日。節日中,男女青年歡聚在風景優美的山坡上,當打背開始時,男的蜂擁而出,沖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夥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邊大笑,一邊掙扎。掙脫時,捉住小夥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整個場地,男追女逐,歡蹦亂跳。打累了,男女雙雙即各找一個地方打土電話(即用兩個竹筒,中間連一長線,各在一方對著竹筒講話、唱歌都能聽見),相互傾吐蜜語衷情,以企結成伴侶。情投意合後,再告訴父母,擇吉日成親。
【建築】
由於長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區各自的特點,房屋多系木結構,以瓦、杉皮或茅草等蓋頂,黔中或黔西地區有用薄石板蓋頂。山區多為吊腳樓;海南島和雲南昭通等地則住長形茅草房或以樹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帶則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住房多以樹柵為牆,削樹皮為壁,編時為瓦,或以士善牆,竹片或木片做瓦,內分卧室、廚房和畜廄,擺設簡單。部分苗族居住在壩區,住房亦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內分三室,左右室各設一側門,中室設大門,亦即正門。在部分苗族中,正門一般不得隨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喪嫁娶或祭把等活動,方能由正門出入。
5.納西婚俗
麗江壩區過去的納西人,由於在1723年雍正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首漢族文化影響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實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辦婚姻的制度。兒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豬,酒聘娶。婚姻講究門當戶對,三從四德,夫唱婦隨等漢族傳統倫理,麗江納西與漢族、藏族聯姻的較多。在本民族內部,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絕對禁止同家族的人結親。結婚,一股都要經過訂親、請酒,舉行婚禮的程序:
訂親,納西語叫「日蚌」,意為「送倆」。男孩長至五。六歲時,父母便注意給他物色媳婦,請算命先生或祭司東巴排八字,對生辰,或者到寺廟燒香求簽。若是相中的女孩與兒子的生辰屬相相合時,父母便托媒人帶一壺酒去女家為兒子說來。如女方父母同意,待女孩十歲左右即擇日舉行討婚禮。訂婚時,男家須向女方送禮物,第一次稱為「小酒」,男方送給女家白米二升(約20斤》、酒一壇(約5斤)、紅糖二至四盒、茶葉二包。其中糖、茶、酒是不可缺少的禮物,其餘禮物的多少.視男方的富裕程度決定。小酒之後,任何一方覺得婚事不合適時,都可以反悔,如女方想退婚,必須把所收禮物如數退還男家:茗男家想毀約,把決定通知女方即可。
小酒後隔上一年半載,男家再向女家送第二次禮,叫做過"大酒"。除備有過小酒的禮物外,還要贈送上布一件(7尺左右)、衣服兩件、玉或銀手鐲一對、豬肉三十斤、現金若乾等,披紅掛彩,由媒人和男家親友送到女家。女方以酒席相待,客人喝著男家送來的酒,稱贊酒好、酒甜,並向結親的兩家祝賀。酒席後,女方送一壺酒和兩盒紅糖或一些糙把給男家口禮。男家再將女方回贈的酒敬獻祖宗,宴請親友。「大酒」之後,雙方再不能反悔婚事。
送「大酒」後的第二天,男家的至親去女家會親,從此,兩家人開始互訪。自可婚到結婚前,男方每年在端午、中秋、冬至三個節日,都要請媒人給女家送去大米一盤(約5斤)。茶葉二包、紅糖二盒,有些地方,在豐收農忙時,男方請未婚媳婦幫助割麥一天,選送一、二馱優質小麥饋贈女方,作為女子的「私房」。每年春節,未婚男女各自找個伴友,陪同前往對方家裡拜年。任何一方家裡有事,對方便前往幫助,但未婚夫妻互相不能談話和接觸,必須嚴格遵守傳統倫理。
男女二十歲左右,方擇吉日舉行婚禮,納西語叫「楚美如、意為「娶媳婦"。婚禮由新郎家族中能乾的長者,分派同家族的人操辦。迎親的前幾天,新郎家的院子內要搭大篷,在大門和院中扎迎親牌坊。富有人家還掛宮燈、字畫,到處張燈結綵。在洞房的門框上方,掛一個用紅紙徒糊的篩子,上插三支用柳樹或桃時作的箭,井在紅紙上寫著「麒麟在此」四字,以求驅邪得福。
正式迎親的頭天,媒人帶領男家親友及吹鼓手,抬著迎親的衣服、布匹、酒、肉、米、糖、茶、月餅和餌炔(米或糯米蒸熟後,再在木模內壓成講),再加三十至五十元半開(過去的價值),前往女家,沿途吹吹打打,好不熱鬧。女家將男家彩禮放在院中的方桌上,舉行簡單的點收儀式。送禮的人在女家吃過茶點或便飯即返回。當晚,男家在院中擺上糖果、蜜餞、酒和茶水,招待同付及鄰村的青年。男女青年們邊唱祝婚歌、邊跳舞,猜拳歡笑,以示慶賀。女家亦在本村招待男女青年,唱跳的是「嫁女"古歌.青年們憧憬著未來的幸福生活,歡跳到深夜,新郎和一位父母雙全的小男孩或好友同住新房,俗稱"壓床".象徵新郎今後如伴友家一樣,兒孫滿堂,全家多幅。
第二天正式迎親,大宴賓朋,又叫「辦大酒」。清晨,男家的媒人、吹鼓手及親友,帶著新娘婚禮時需穿戴的衣物,到女家迎接新娘,新娘換上男家送來的新衣服,外罩紅大褂,頭插首字和鮮花,再蒙上紅布頭帕,一邊拜祭祖先、拜別父母親友,一邊哭泣,表示捨不得離開他們。新娘坐轎或是步行,全憑男家的經濟條件與路程遠近而定。但她必須在同族長輩、兄弟姐妹及女伴的陪送下前往男家.娘家陪迭的嫁妝,一般有大木櫃子兩個,箱子一對,被褥二至四床,衣服數套套,綉花鞋一、二十雙,火具、銅鍋、銅盆,銅壺、銅盤,銅勺,銅鎖和銅制的水桶等生活用具,以及梳妝用品,隨同新娘送至男家:送親隊伍的前面,中一人手持柏香木做的火把開路、意為清除穢氣,驅逐邪惡,大吉大利,途中,「少年們爭先恐後搶奪新娘蓋臉的紅頭帕,搶到手後,由新娘用喜糖換回。
新郎穿長衫、馬褂,帶著禮帽在門前迎候(也有親自前往女家迎親的)。新娘一到,新郎上前掀開花轎門簾,扶新娘出轎,然後躬身向送親的人們致謝。新娘進大門時,必須跨過門檻正中的「馬鞍」(是用大紅紙包貼在門尷上的),意思是跨過「馬鞍」,就算是男家的成員了.新娘和新良。先菱惜上或廚屆的祖先台前拜祭祖宗,然後進入洞房,新郎要立即換上新娘送的栓有紅絲線的新鞋,表示今後永不分離,然後出新房招呼客人。新娘」在房內脫下紅大褂,重新梳妝打扮。過一會,伴友們簇擁著新郎,新娘至堂屋,舉行「分大小儀式」,即依長幼親疏拜謝新郎方面的長輩,最後敬拜來賓。
儀式結束後,按照傳統習慣,男女賓客分別入席就座•男賓席上,新娘的兄弟或侄子被尊為上賓,坐於首席,女賓席上,新娘的母親和伴女最受尊重:其餘來賓,依長幼親疏入座。喜宴至少擺六盤六碗,新郎向男賓席敬酒,新娘到女賓席勸飲.親朋們開懷幀飲,祝新夫婦永結同心。夜晚,青年們圍著篝火唱跳婚歌、喜歌和歡樂調,有的通宵達旦。主人以酒、茶、瓜果、糖點盛請招待客人,新郎、新娘亦出來敬酒。來賓興致越高,主人便越感到榮耀和吉祥.新郎、新娘人洞房後,有些地方有鬧洞房的習俗。
第三天新人回門,由女家宴客。早餐後,妝扮好的新娘、新郎,在男女伴友和親屬的陪同下,赴女方家省親,並帶去茶、糖、肉、餌塊等禮物;快到娘家時,新娘放聲哭泣,表示急叨地想見父母和兄弟姐妹。到女家後,新夫婦先拜祖先,繼拜父母和長輩,最後向客人敬酒行禮:新郎行三禮九叩,新娘行四禮八拜。客人們暢飲祝福,並送新娘一些禮物。女方男女青年到新郎和男伴友坐的專席上去敬酒,同時戲弄刁難他們,如在端給他們的大碗衛放根長粉絲;用馬尾毛或頭發把肉一塊塊串在一起,把米飯堆得又滿又尖等等,當晚,夫妻倆必須返回,不能留宿女家,女家應回贈些酒、糖之類的禮物給女兒、女婿。
第四天如果新郎與新娘如離麗江古城近,就同游麗江古城街,給路遇的親友散發喜糖。第五天,新娘獨自回娘家省親,同母親。姐妹、女伴談話。父母則再次教育她待人處事、生活等方面的規矩和禮節。但新娘當晚必須返回夫家。
在婚姻關系中,麗江壩區納西盛行姑舅表親優先婚配(納西話叫「阿貝則美該」,意為「舅舅可以強認姑母的女兒為兒媳」)。依照傳統風俗,舅父的兒子有優先娶姑表姐妹的權利,即使舅表兄弟是傻子,姑表姐妹也無權拒婚。舅父只有在外甥女病殘或八字與兒子不合時,才允許她嫁給外人。
給我50分

㈢ 東豐縣第二中學的新址建設

第二中學遷址重建工程於2009年11月正式啟動,2010年6月22日,宿舍樓工程將首先開工,7月11日,教學樓、食堂、圖書館將同時開工,10月15日完成工程主體封閉,預期2011年8月30日竣工交付使用,運動場、大門、停車場、綠化、校園網等附屬建設同期建成。工程總佔地面積8566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4000平方米;其中教學樓3棟、實驗樓1棟、信息技術樓1棟,面積24808平方米,食堂1棟7108平方米,圖書館1棟6210平方米,宿舍樓2棟13589平方米,二期風雨操場1棟2200平方米,10棟建築均為單體框架結構,七度抗震設計,消防設施配屬到位。工程總造價概算12847.6萬元。建成後的東豐二中將容納72個教學班,3600名學生;在辦學規模、辦學水平、辦學條件上實現新的飛躍,在省內同類學校中堪稱一流,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現已累計投入一億六千多萬元,相繼建成教學樓3棟、實驗樓1棟、信息技術樓1棟、圖書館1棟、學生公寓2棟、食堂1棟,並全力建設配套設施。二中新址建設工程創造了我縣建築工程史上資金投入最大、建設周期最短、標准規格最高、整體質量最好的紀錄。東豐二中遷建工程更是東豐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工程、民心工程和人才工程。這一切都傾注了縣委、縣政府和教育局領導的心血和汗水,體現了領導者們遠見的卓識與氣魄、卓越的才能與智慧。為二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柱和汩汩不竭的力量源泉。

㈣ 東豐縣第二中學的新址落成

2011年11月15日東豐二中在新校區隆重舉行新校址落成暨搬遷慶典儀式。慶典儀式由教育局局長梁德才主持。 縣委書記劉立新,東豐縣人大主任張福貴,縣長滕寶春,縣政協副主席孫修禮,副縣長、公安局長崔,副縣長賈寶霞出席了慶典儀式。 慶典儀式上,東豐二中的領導代表全校師生致詞。東豐二中教師和學生代表分別作了表態發言。 東豐二中遷址工程是縣委、縣政府著眼未來,審時度勢,結合西城區開發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設計、高質量建設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也是提升我縣城市品位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希望東豐二中全體教職員工,要以新校區落成為契機,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執著的追求,把東豐二中建設成為師資配備一流、教育管理一流、教學質量一流的品牌名校。二中新址建設工程創造了我縣建築工程史上資金投入最大、建設周期最短、標准規格最高、整體質量最好的紀錄。東豐二中實現了整體搬遷,是東豐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標志著我縣的高中教育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也必將為全縣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同時,二中新址的落成,也為全縣城區西擴注入了新的動力,實現了城區建設與教育事業的聯動發展。

㈤ 成人高考大專能考特崗教師嗎

成人高考大專不能考特崗教師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3號)、《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央編辦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的通知》(教師〔2006〕2號和教師函〔2009〕1號)、《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編辦關於繼續組織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的通知》(教師〔2009〕1號)等文件精神,做好我省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設崗位計劃」(以下簡稱「特崗計劃」)工作,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並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計劃」的目標和實施原則

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設崗位計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農村教育,破解城鄉教育二元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戰略性舉措。其宗旨是通過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從事農村義務教育工作,創新農村學校教師的補充機制,逐步解決農村學校師資老化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我省要按照「統籌規劃、創新機制、合理配置、科學管理」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則,積極穩妥推進 「特崗計劃」的實施工作。

1.實施「特崗計劃」要與中小學教師編制管理相結合。「特崗計劃」應在省里統一為各地核定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內實施。設崗縣(市、區)須是師資力量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能確保3年內通過自然減員、清理擠占教師編制等方式,為聘任期滿、自願留在本地學校繼續任教且經考核合格的特設崗位教師(以下簡稱「特崗教師」),在核定的編制內安排教師崗位,並正式聘用。今後城市、縣鎮學校招聘教師時,應優先補充服務期滿特崗教師。

2.實施「特崗計劃」要與優化中小學教師隊伍結構相結合。設崗縣(市、區)要統籌安排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促進解決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超編、農村學校教師數量不足、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縮小城鄉教師資源差距,逐步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素質精良、結構合理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

3.實施「特崗計劃」要與中小學教師隊伍總體建設規劃相結合。各市(州)、縣(市、區)要根據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目標、人員編制情況、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和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需求,總體規劃新師資的補充,統籌考慮地域、學科、學段及教師學歷、年齡、素質等因素,合理設置教師崗位,科學配置教師資源,構建教師隊伍補充長效機制。

4.實施「特崗計劃」要認真執行國家文件精神和相關政策。在國家允許的縣(市、區)落實國家特崗教師指標,根據需求在其它縣(市、區)匹配地方特崗教師指標。特崗教師補充原則上以縣以下農村初中為主,適當兼顧鄉鎮中心小學,農村生源佔60%左右的縣城學校也可安排;設崗相對集中,縣(市、區)按需求成批安排。特崗教師工資標准及相關待遇、招聘條件、辦法及程序、聘後的管理等都按國家規定執行。

二、設崗計劃和實施范圍

2009年,全省「特崗計劃」擬招聘教師3371人。其中,國家「特崗計劃」1710人,省級「特崗計劃」1661人左右。平均初中和小學崗位按照1.6 ∶1左右比例設置。

實施國家「特崗計劃」范圍在19個縣(市、區),包括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鎮賚縣、通榆縣、大安縣、靖宇縣、龍井市、和龍市、汪清縣、安圖縣;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伊通縣、長白縣、前郭縣;5個邊境縣(市、區):集安市、撫松縣、臨江市、白山市八道江區、長白山管委會;延邊州3個享受西部政策縣:圖們市、敦化市、琿春市。

實施省級「特崗計劃」范圍在13個縣(市、區),包括農安縣、德惠市、九台市、永吉縣、舒蘭市、蛟河市、磐石市、樺甸市、梨樹縣、雙遼市、梅河口市、洮南市、東豐縣。

全省共計32個縣(市、區)實施「特崗計劃」。

三、招聘對象、條件和服務期限

招聘對象以本科為主,專科為輔;以應屆畢業生為主,往屆畢業生為輔;以師范類專業為主,非師范類專業為輔。具體如下:

(一)招聘對象

1.高等師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屆本科以上畢業生;

2.師范分院(初等教育專業)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屆師范類專業專科畢業生;

3.取得教師資格、具有半年以上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年齡在30歲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屆本科畢業生;

4.參加過「三支一扶計劃」等支援農村項目,有從教經歷的志願者和參加過半年以上實習支教的師范院校畢業生;

5.東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和吉林師范大學畢業生中,列入國家「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的推薦人選。

6.有志從事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的年齡在50周歲以下、城鎮中小學校在編教師(限申報省級特崗教師崗位)。

(二)招聘條件

報名者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思想品德條件。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農村教育事業,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遵守教師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學歷條件。申報初中教師特設崗位人員,其學歷要達到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及其以上程度(含同類應屆畢業生,下同);申報小學教師特設崗位人員,學歷要達到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專科(含初中起點五年制初等教育專科)畢業及其以上程度。

3.普通話水平。申報人員的普通話水平必須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及其以上標准,少數民族教師達到三級甲等及其以上標准,並取得《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

4.身體條件。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5.教育教學能力。具有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備的能力和素質,初步掌握和運用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和技能,基本勝任招聘崗位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

(三)服務期限

招聘的特崗教師,每屆服務期為3年。服務期內全部安排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根據當地學校教育教學需求可在鄉鎮學校之間交流。

四、招聘程序

特設崗位教師實行公開招聘,合同管理。招聘工作由省教育廳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同負責,遵循「公開、公平、自願、擇優」的原則,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1)公布需求。由省教育廳匯總各地需求,通過「吉林省教育信息網」和「吉林省公務員考試網」面向社會公布各設崗縣(市、區)招聘「特崗計劃」教師的學科、數量及崗位要求。

(2)報名審查。應聘者首先通過「吉林省教育信息網」報名,然後持相關材料到指定地點現場報名,由有關部門對申報人員進行資格審查。

(3)考試。採取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考察應聘者的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筆試由省統一組織,根據考生的志願,按照筆試成績(含 加分)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以設崗縣(市、區)分學段、分學科崗位設置數的1:3比例依次確定面試人選。面試由市(州)統一組織。

(4)體檢。市(州)統一組織擬聘人員進行體檢。

(5)考核。設崗縣對擬聘人員過去學習和工作的現實表現,特別是品行方面,進行實地考察核實。

(6)確定人選。對考察合格人員由市(州)匯總報省教育廳,由省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審定。擬聘人員名單同時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網」和「吉林省公務員考試網」上進行公示。

(7)崗前培訓。省教育廳組織崗前培訓,主要內容是師德教育、新課程理念、教材教法,以及履行崗位職責的基本要求等。

(8)教師資格認定。崗前培訓後,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對符合相應教師資格條件又未認定教師資格的擬聘人員,免費進行教師資格認定,頒發《教師資格證書》。

(9)簽訂合同。擬聘人員與設崗縣(市、區)教育局簽訂為期3年的聘任合同,規定用人單位和應聘人員雙方的權利、義務和終止合同的條件。

(10)上崗任教。設崗縣(市、區)安排特崗教師到設置「特設崗位」的農村學校任教。

城鎮在編教師不參加考試考核、崗前培訓和教師資格認定程序。

五、組織領導機構及責任分工

(一)組織領導機構

1.「特崗計劃」在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為保證工作的順利實施,成立由省政府主管領導任組長,由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編辦等相關部門領導參加的省「特崗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名單見附件),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密切配合,共同推進。領導小組在省教育廳下設特崗辦公室,負責「特崗計劃」實施工作的信息溝通,日常管理和具體事務等。

2.各市(州)、縣(市、區)成立相應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當地「特崗計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工作。由政府主管市、縣長任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指派專人負責特崗辦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3.各有關高校成立特崗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特崗計劃」的相關工作。

(二)相關部門責任分工

省教育廳負責落實「特崗計劃」指標、設崗縣(市、區)、設崗學校、學科及具體人數,採集錄入相關信息和上報各種數據,建立特崗教師資料庫;按照國家要求,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做好政策宣傳、公開招聘、崗前培訓、資格認定、簽定合同、跟蹤服務、宏觀管理等各項工作,加強對設崗縣(市、區)工作的指導和檢查。省財政廳負責統籌協調「特崗計劃」的經費保障,落實資金,規范管理。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協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做好教師招聘工作,負責督促各地落實特崗教師享有國家和省有關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支教等文件規定的各項優惠政策。省編辦加強對中小學編制工作的監督、檢查。

市(州)級有關部門負責對申報人員進行資格審查並報省里備案,對筆試合格者進行面試和體檢;負責所轄縣「特崗計劃」的組織管理和協調工作,及時上報相關數據;每學期對特崗教師進行一次抽查考核,年終進行考評;統籌資金,加強「特崗計劃」專項資金管理,及時掌握和督促各縣積極做好特崗教師月工資發放,每月將工資發放情況分別報財政廳和教育廳。

縣(市、區)級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規劃本縣(市、區)特崗教師的補充,確定教師崗位設置與申報計劃,落實相關的配套政策,同時注意解決好城鎮學校教師超編問題。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尚未取得相應教師資格的擬聘教師免費進行教師資格認定,確保持證上崗;按照招聘教師的學科和學歷情況,科學配置教師,將特崗指標落實到校、到人,並及時據實上報各種數據,做好特崗教師的常規管理和考核,提供辦公室和周轉宿舍,創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等;縣級財政部門負責統籌發放特崗教師的工資和補貼,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到特崗教師手中,落實各項補貼和相關待遇資金,妥善解決特崗教師的後顧之憂。

各高校負責「特崗計劃」的宣傳、發動、推薦、組織報名和資格確認,以及就業手續辦理等工作。

六、實施辦法和步驟

(一)前期准備(6月底前)

包括進行調查摸底、審核各設崗縣(市、區)的設崗計劃、制定「特崗計劃」實施方案、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網上建立特崗教師信息管理系統和網路報名系統、組織宣傳發動工作、召開啟動工作會議等。

(二)公開招聘(7月初—8月20日)

招聘工作要遵循「公開、公平、自願、擇優」和「定縣、定校、定崗」原則,按照程序進行。招聘辦法由省教育廳和相關部門另行制定。

(三)聘後管理

1.省教育廳建立特崗教師信息管理系統和資料庫,對特崗教師實行聘後全程跟蹤管理和評估。各設崗縣教育局也要建立信息資料庫,及時將特崗教師的有關情況向省教育廳匯報。

2.特崗教師聘用期間,根據本人自願,戶口可留在原籍,也可遷至工作學校所在縣城;黨(團)組織關系轉至工作單位;特崗教師人事檔案原則上由設崗縣(市、區)政府人才服務機構免費管理。服務期滿後,被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正式錄(聘)用的,在服務期間建立的工作檔案和黨團關系按規定轉到具有人事管理許可權的相關單位管理或由政府人才服務機構代理。其他人員的工作檔案和黨團組織關系按照有關規定,直接轉到原生源所在地政府人才服務機構。

3.特崗教師聘用後的日常管理與考核主要由設崗學校和設崗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每年度結束,各設崗學校要對本校特崗教師的政治思想表現和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考核,評定考核等次,並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後存入其工作檔案。

七、政策措施

1.為吸引更多優秀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對具備以下條件報名者在筆試成績中給予適當加分;

(1)少數民族學生加2分;

(2)省級優秀畢業生、在學期間獲省級及以上「三好學生」(含優秀學生幹部、優秀黨團員,下同)加5分,校級「三好學生」加2分;

(3)報考原籍所在縣所設崗位的,加10分;

(4)參加大學生「三支一扶」計劃等支教服務且服務期滿的志願者和參加過半年以上實習支教的師范院校畢業生、支援地震災區的大學生志願者,加10分;

(5)家庭經濟困難高校畢業生加2分(范圍可參照省政府《關於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若干政策》(吉政發[2009]8號))。

同時具備以上幾個加分條件的學生,取最高加分項目,不累計加分。

2.符合相應條件要求的特崗教師,可按規定推薦免試攻讀教育碩士學位。特崗教師3年聘期視同「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要求的3年基層教學實踐。

3.特崗教師聘期計算工齡、教齡。聘期內在評職、晉級、評優、參加培訓、福利待遇等方面應享受當地公辦教師的相應待遇。

4.特崗教師在聘期內,由所在學校按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要求進行考核。對成績突出、表現優秀的給予表彰;對不按合同要求履行義務的,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督促改正;對不適合在教師崗位工作的,應按合同條款解除聘用合同。

5.特崗教師服務期滿後,經考核合格,且本人願意留在當地繼續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要在核定的編制內落實工作崗位、正式聘用,享受當地教師同等待遇,其工資發放納入當地財政統發范圍。

6.特崗教師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的,報考我省公務員時,筆試成績加5分;服務期滿後3年內報考碩士研究生的,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服務期滿後仍在原崗位工作且考核優秀的,如所在地同級教育系統事業單位有空編,可優先聘用特崗教師,直接辦理聘用手續。

7.服務期滿不留基層學校工作的,由其自主擇業,當地政府應創造便利條件並提供必要幫助。本人找到工作且其檔案戶口已轉到縣(區)的,免費辦理改派手續;其戶口檔案關系沒有轉到縣(區)的,免費辦理派遣手續。省畢業生就業調配主管部門免費為其辦理有關就業手續。

8.符合條件的城鎮在編教師被聘為特崗教師後,原有工資待遇、開支渠道不變,省級財政按每人每月800元標准支付特崗津貼。滿3年聘期後,回原學校工作。

八、資金保障

(一)實施「特崗計劃」資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

(二)實施國家「特崗計劃」,中央財政按規定標准補助特崗教師的工資性支出。實施省級「特崗計劃」,省級財政比照中央財政的補助標准,,設立「特崗計劃」專項資金,用於補助特崗教師工資性支出。2009年第一批省級特崗教師在3年聘期內,工資性補助和城鎮在編教師的特崗津貼所需資金由省級財政全額負擔。國家和省支付的工資性補助與設崗縣財政據實結算,設崗縣要及時向省級財政和教育部門報送特崗教師變化情況。凡特崗教師比照當地同等條件公辦教師享受的工資性年收入水平高於國家和省補助水平的,高出部分由「特崗計劃」設崗縣(市、區)承擔。

設崗縣(市、區)負責統籌落實資金,用於解決特崗教師的地方性補貼、必要的交通補助、體檢費和按規定納入當地社會保障體系,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待遇(不安排商業保險)應繳納的相關費用。

(三)各級政府在組織特崗教師招聘、選拔工作中發生的工作費用,分別由同級財政負擔,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

各市(州)、設崗縣(市、區)要根據此方案制定本地實施細則,於7月25日前上報省「特崗計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本實施方案由省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編辦和省公務員局負責解釋。

㈥ 東豐縣的民風民俗

東豐縣民風淳樸,是典型的關東民俗城市,現有人口40餘萬人,除漢族外融合了北方少數民族:滿、蒙、朝等的民間習俗飲食文化,具有以農耕生活、農民畫文藝形式、吉林省重點產糧縣城,是發展較為快速的城市,具體介紹請參考東豐縣政府網站。如你想了解具體關於東豐文化等方面問題,因字數等限制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我來回答。

參考 ,可追問

㈦ 東豐縣主管教育的副縣長是誰

你可以登錄東豐縣政府的官網查詢一下。
在政務公開就可以找到領導分工的。還有姓名和照片等。
另一種方法可以去政府信訪室咨詢一下。

㈧ 考吉林省考,德惠市教育局和東豐縣教育局哪個難度小一點

看你給出的條件應該是東豐縣教育局難度小一些,1.屬於縣級教育局,所以報考的人一般會少點,2.比上一崗位多了一個女性報考的限制,限制越多越能刷掉一些競爭對手。

㈨ 東豐縣一中老師打學生改怎樣反駁她

你就是告教育局,也要有證據啊。不然教育局一般都向著學校這邊,做家長的只有干生氣。以下是你要上教育局之前做的一些准備工作的建議:錄像錄音都行,這就是證據,弄到證據後先報警,先要公安備上案。他打人,先去醫院做法醫鑒定,交給公安,打人就是侵犯人權,不過得先把證據弄到手,錄像錄音都行,這就是證據,有了證據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辦事關鍵就是證據在握。現在科技發達了,手機都可以錄,最好是錄像,傳到網上,通過微博,人人網等網站,大面積擴散開,就算是學校不管,校長護著他,社會輿論也會逼他管,如果學校不管教育局也不得不管了。
如果以上都沒弄到的話,那就採取以下方案: 給老師打電話,順便偷偷錄下音來,在打電話過程中,在還沒有取得證據之前,千萬不要讓他知道你在錄音,不然他會很小心,不會說漏一個字,切記,不然就前功盡棄了。打電話的時候,自然點,慢慢套話,不要急於求成,通過你一句我一句的糾纏,他就慢慢的把你要的證據聊出來了,但是他卻也不知道你的證據已經到手了。等打完電話,你把錄的這段通話內容,傳到電腦上,多復制幾個附件,以防丟失,手機來也留一份,電腦里多留幾份,以備不時之需。若是教育局不管,向著學校,你就把這證據傳網上,通過微博、天涯、校內網等網站大面積擴散,用社會的輿論來制服他們。總而言之這是個講究證據的年代,證據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何況現在網路那麼普及,什麼事情都可以透明化,我就不信他打人不受懲罰。

㈩ 2005年吉林省東豐縣三中畢業證的省編證書號和畢業時間

高中畢業證書上的省編證書號編排根據:畢業證編號是學校按照教育部制定專的編碼規則屬編制的,共有18位,排列有一定規律:前5位是學校的編號,第6位是教育類型,第7到第10位是畢業年份,第11、12位是教育層次,最後6位是流水號。每年在學生畢業前2到3個月,學校會把畢業學生的名單送交相關部門,每個畢業生會得到畢業證書和相應的證書編號。

熱點內容
班主任失落 發布:2025-01-11 11:25:41 瀏覽:733
生物檢測法 發布:2025-01-11 10:32:16 瀏覽:437
班主任鬼使群 發布:2025-01-11 09:53:08 瀏覽:46
松原特崗教師 發布:2025-01-11 09:43:09 瀏覽:234
五年級語文測試題 發布:2025-01-11 09:26:16 瀏覽:322
數學怎麼教 發布:2025-01-11 08:53:29 瀏覽:21
初中教師德育工作計劃 發布:2025-01-11 08:52:49 瀏覽:72
地理地利 發布:2025-01-11 08:39:23 瀏覽:829
師生互懟圖 發布:2025-01-11 08:24:14 瀏覽:501
高中語文ppt 發布:2025-01-11 07:54:38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