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小學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美和生命,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是閱讀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的根本體現,也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要緊緊抓住這短暫的40分鍾,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益,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時效性。
一、做好協調,抓住時機適時進行規范教育。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保證。語文課堂上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許多小學生在交流閱讀體會時,有話要說,不吐不快,或意見與他人達不成共識時,情緒無法自控,會爭的面紅耳赤,甚至大鬧情緒,至於別人講什麼,他是一概不知,內心只想著自己表達的意思。這時,教師往往感到比較棘手,倍感壓力,對孩子們的常規習慣不佳感到焦慮。一旦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要發揮組織、協調、引導的作用。可以這樣提醒學生:「大家都在積極思維,這是好的。可大家都在講,我都聽不清你們說什麼了,不如一個個說,讓大家都能了解你的想法,好嗎?」「學會傾聽也是一種好習慣。」
教師抓住時機適時進行規范教育,讓孩子了解規范內在的意義,才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學會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選擇方法,激發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有些教師在教學初始時,常常從零開始講授新課。如在教學《放飛蜻蜓》這課時,有教師這樣引入:「同學們,你們知道陶行知嗎?陶行知為什麼要放飛風箏?蜻蜓有什麼作用呢?」這樣的導入忽視學生已經預習了課文的事實,忽略了校園中、教室牆壁上陶行知的名言,是假定學生什麼也不知道來組織教學的。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說過:「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當孩子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中時,學習就變成了一種特殊的享受,變成了一種精神的需求。」事實上,導入作為教學起始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積極的學習氛圍,為學習導向。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導入新課,架設生活和語文的橋梁。
1、牽手生活,激發課堂情趣。
一次班級讀書活動,筆者是這樣組織的:讀書會前播放流行歌曲《龍拳》,聽著音樂學生興奮地交頭接耳,個別學生還跟著音樂哼唱。音樂播放完時,我問:「聽出來是誰唱的什麼歌嗎?大聲地說出來。」學生顯得異常興奮,立即回答:「周傑倫的《龍拳》。」我說:「看,我們人人都知道,難怪叫流行歌曲呢?只是,流行的東西,要想成為一種經典,必須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手上拿的兩本書(我舉起《男生賈里全傳》、《女生賈梅全傳》)在剛剛問世時也颳起了一股流行的旋風,很多年後的今天,當你們捧起這本書時仍然是如此的喜愛。因此,我就在想,這本書最打動你們、最吸引你們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我想聽聽你們心中的想法……」整個過程行雲流水,絲絲入扣,將學生的興奮點與交流內容完美地結合起來。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外延相等。學生在學習交流和日常生活中,學會了許多歌曲,接觸到了許多影視片段。導入新課時,恰當地運用影視片段、流行歌曲等,可以創設與課文相協調的氛圍,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2、注重積累,關注語言素養。
語言積累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精彩句段、名言警句、對聯長詩等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必修內容。導入新課時,可以以學生已有的積累為基礎,促進學生的語言素養的發展。如在教《牛郎織女》一文時,先讓學生說說描寫忠貞不渝的愛情的詞語,學生說出了「海誓山盟、海枯石爛、執子之手、與之偕老、相敬如賓」等詞語後,用語言導入:「可見好景不長,這樣溫馨平靜的日子,不久就如過眼雲煙般消失了……」
事實證明,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容易是學生厭倦而產生疲勞,影響美感。常新教學手段能使學生永遠保持一種耳目一新的新鮮感。尤其是導語、結構的設計、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都應該具有多樣化,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關注細節,凸顯細微差別准確品評鑒賞。
目前仍有不少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在頻繁地分析課文,直接肢解文本內容,引用的資料泛濫成災,把語文講「腫」了,效果卻很不佳。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說:「閱讀,要緊的是培養一種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教師不光要重視引領學生品讀賞析文中的精彩片段或優美語句,還應根據教學目標關注一些不太引起學生注意的,看似平常的詞語或是簡單的語句,抓住這些細節引導學生品讀。
《荷花》中有一句:「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一般我們在課堂上引導孩子解讀為:一個「冒」字體現了白荷花的動態之美即可。細細掂量這個「冒」字,你彷彿感受到了一個爭先恐後、一種亭亭玉立、一種掙脫拘謹後的自由、一種蘊蓄能量後的噴薄。白荷花們是那樣的充滿活力,那樣惹人喜愛,她們驕傲地展示著自己的身段、自己的容顏、自己的精神和氣質。讀著「冒」,嚼著「冒」,你自己也彷彿成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白荷花。
有人以讀到「飽經風霜」一詞,便在腦海中浮現出深深的皺紋,深陷的眼眶,充血的眼睛,黝黑的皮膚,瘦削的下巴,無助的神情,甚至枯黃凌亂的須發……語言總是以表象或概念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之中的,如果沒有相對應的表象積累,語言也就沒辦法經受同化或順化,進而在大腦中安家。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以豐富大腦中的表象材料。教學中進行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換詞練習、詞義比較、不同語句表達效果的品評與鑒賞等,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表象,可以加強概念之間的相互關聯,凸顯細微差別,准確理解詞語,體會用詞的精當。
四、熟讀成誦,強化記憶復述鞏固閱讀成果。
復述,看似枯燥實質豐富多彩,看似機械實質提高能力。復述有利於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培養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提高學生的想像力、概括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中年級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時期,我們常常聽到一些老師總是埋怨學生「不會說話」,而沒有從自身尋找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教學《狼和鹿》一課時,根據教參的提示把復述課文作為教學的重難點。在理清脈絡,精讀課文後,讓學生練習復述課文。盡管出示了復述的要求和方法,給足了練習時間。學生上台復述時,課文重點部分——「狼被捕殺後,森林和鹿的變化」,學生基本不能具體、生動的復述出來。學生在復述過程中,語言結巴,對成語和生動的比喻句往往不能復述出來,更別談什麼創造性復述了。這樣的復述有用嗎?進行了反思後,在當天的家庭作業中增加一項:背誦全文,明天檢查。第二天,復述效果出人預料的好。
周恩來總理說:「積背於少年,受益於終身。」背誦有利於強化記憶,鞏固閱讀成果。兒童在記憶力最佳時期積累一些規范的語言,必將為他們日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注重練筆,生成主動願望拓展延伸課外。
有專家言:「要把寫擠進課堂。」當我們把寫擠進課堂後,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那寶貴的課堂時間寫出成效,讓學生真正用「筆」來思考,是擺在我們一線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我們最常見的套路就是結束本課時對學生說,課文學到這兒,你最想對誰說寫什麼?拿起筆來把你想說的話寫出來。學生埋頭寫話,然後請幾位學生讀一讀。聽多了,細細揣摩學生發出的感慨,要麼套話連篇,如「孫中山,你真棒,我要向你學習!」要麼錯誤百出。而教師對這些無關痛癢的感慨只是一味地附和,使人感到有些生硬、茫然。
要提高練筆的有效性,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不能盡是發感慨、補空白,更多的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是否想寫,學生會如何寫。在設計練筆話題時,需要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體驗中,產生表達的慾望,渴望情感的宣洩。如此一來,學生練筆就從教師的命題作文下的被動狀態轉化為積極主動的願望。就上面的「孫中山,你真棒,我要向你學習!」當學生發出大而空的感嘆時,可適時追問:「你想向孫中山學習什麼呢?請說具體一點好嗎?」
2、學生練筆往往需要一個消化思考、組織語言的過程,而課內短暫幾分鍾就要學生完成一篇像樣的練筆不太現實,甚至導致一部分學生敷衍了事。因此,在不加重學生的負擔的前提下,可以將練筆延伸到課外,給學生更充裕的時間認真完成。事後教師再對其進行批改,調高練筆的實效。
六、有效體驗,交叉滲透整合設置三思後行。
筆者在教學《孫中山破陋習》一文前,為了讓學生切身體會纏足這一陋習,布置每位學生回家後用嫌小的鞋子擠穿半小時。課上交流時,學生紛紛傾吐心聲:哎呦,我的腳疼的一步都走不了了,脫下鞋是腳上勒出一道道印痕,氣得我一把把小鞋摔出老遠……一開始,還為這一設想沾沾自喜,可課後經過反思,認為這樣的體驗和交流是無效的。且不說學生都是在抱怨穿的那雙小鞋而不是裹小腳其事,單從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角度來說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其次,裹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體現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心靈上的蹂躪、人格上的踐踏。這些在穿小鞋這一短時體驗就能感悟到嗎?這顯然是考慮不周。在以後的教學中,設置體驗情境時,總是要三思而後行。
因此,追求有效個性的課堂閱讀教學,作為教師要不斷地思考、總結和完善。如果我們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及時發現問題,並抱著「問題就是課題」的研究理念,在實踐研究中解決實踐問題,那麼這樣一個教學經驗的積累過程,也就成了實現自己有效教學,實現自身專業成長的過程,就能較好地解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問題。
B. 語文老師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第一,語言素養。結合語文教師的基本要求,在課堂上給學生呈現知識的形式,更多來自於語言表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副好口才。我著重從語言表達方面來談談課堂上教師的語文素養。我發現,很多語文教師的話語沒有語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動人心,無法讓學生感到語文的可愛。如果教師的語言不打動人心,無法讓人有傾聽的慾望,怎麼能要求學生好好地感受語文,學習語文呢?老輩人形容教師,是「兩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難磨一張嘴」,這不無道理。因此,必須從細節做起,以語言為起點,抓好語文素養的提升。
課堂上的語文教師,既有運用課堂語言講解的聲音,也有面對教材書面語言朗讀的聲音……這都是語文的聲音,都反應出語文教師的基本語言素養。現在很多教師,包括我在內,基本的語言素養都需要提高。比如,朗讀是否能做到聲情並茂,有效傳遞出文章的情感,為靜止的文字賦予生命的活力。講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達意,在准確地用語言完成教學內容的流程中,同時使學生身心得以的灌溉與滋養。其實,講解也好,朗讀也罷,身為語文老師,應當把每一節課當作自己語言素養修煉的課堂
第二,語文素養。這的「語文」指語言文字的知識與相關常識。不是僅僅是指對課本上那些課文的字詞句段篇的認識,語文老師要具備一定的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對於各種文體要有準確把握的能力。
比如面對一篇童話,語文教師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童話,基於童話體裁應該如何教學。這正如美術中的素描課,老師的課堂要有素描課的特色,而不能用油畫的方法來教學一樣。童話課應該上出童話的味道;詩歌應該上出詩歌的感覺;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而不是像大部分老師那樣,所有的課文一律用「講讀」的方式來上。回顧我的教學,適應民間故事文體——《牛郎織女》的「聊」的教學形式,絕不會出現在,講《秋天的懷念》那樣文質兼美的散文的課堂上。選自古典小說《西遊記》的《三打白骨精》的教學,那對「小說三要素」的強調,也絕不會等同於《游園不值》中對「蒼苔」、「柴扉」、「紅杏」等詩歌意象的推敲。基於文本的文體特點來體會文本表達的特點,是需要教師深思和加強的。唯有如此,我們的語文課才能真正說得上獨具特色,不至於溫溫吞吞,任由別人冠以似是而非的評說。
C. 九上語文
3。。。。
一、星星象徵著光明,象徵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二、1.「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並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閑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朧朧」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詩人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採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為聲音一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一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閃閃爍爍」的感覺是相通的。這是以形容視覺的詞語來表現聽覺,以視覺感來突出對聲音的時斷時續、隱隱約約的真切感覺。
4。。。。
一、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做大自然的詩歌,藉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二、1.用自己的話描繪詩中所寫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靜謐而美麗的特點。
2.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3.這是同題材詩的比較。這兩首詩都描繪了靜謐的夜景、美麗的月色。葉賽寧的《夜》全篇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沫若的《靜夜》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對這兩首詩,可從具體內容、景物描寫、語言特點、感情意蘊等方面進行比較。重在讓學生體會,不求面面俱到和過細的分析。
D. 葉聖陶童話作品
葉聖陶曾寫過以下童話: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種子》
《皇帝的新衣》
《玫瑰和金魚》
《月亮姑娘的親事》
《含羞草》
《快樂的人》
《芳兒的夢》
等等
葉聖陶主要筆名有葉陶、聖陶、桂山等,1914年開始創作文言小說,1918年開始發表白話文作品。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和兒童文學作品。
《春宴瑣譚》:他的第一部白話小說
《倪煥之》:長篇小說
《隔膜》:小說集
《火災》:小說集
《蘇州園林》:散文
尤其是《牛郎織女》:神話
報章雜志
葉聖陶曾在以下報紙、雜志作過編輯、主筆或主編:
《禮拜六》
《上海時事新報》
《上海民國日報》
《文學周報》
《公理日報》
《國文月刊》
《蘇州評論》
《婦女雜志》
《小說月報》
《中學生》
《開明少年》
《中國作家》
《人民教育》
《中國語文》
《詩》
《光明》
《國文雜志》
《中學生戰時半月刊》
童話作品
葉聖陶曾寫過以下童話: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種子》
《皇帝的新衣》
《玫瑰和金魚》
《月亮姑娘的親事》
《含羞草》
《快樂的人》
《芳兒的夢》
等等
回答者: lkzhangbei - 總監 九級 12-12 17:52
《葉聖陶文集》(1~8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4~10月版。
【短篇小說集】
《膜》,商務印書館1922年3月版。
《火災》,商務印書館 1923年11月版。
《線下》,商務印書館 1925年10月版。
《城中》,上海文學周報社1926年7月版。
《未厭集》,商務印書館1929年6月版。
《四三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6年8月版。
【長篇小說】
《倪煥之》,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8月版。
【散文集】
《腳步集》,上海新中國書局1931年9月版。
《未厭居習作》,上海開明書局1935年12月版。
《西川集》,重慶文光書局1945年1月版。
《葉聖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
【詩集】
《存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0年8月版。童話:
《稻草人》,商務印書館1923年11月版。
《古代英雄的石象》,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6月版。
【理論】
《葉聖陶論創作》,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1月版。
【教育論著】
《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回答者: 各領風騷500年 - 舉人 五級 12-12 18:00
短篇小說集】
《膜》,商務印書館1922年3月版。
《火災》,商務印書館 1923年11月版。
《線下》,商務印書館 1925年10月版。
《城中》,上海文學周報社1926年7月版。
《未厭集》,商務印書館1929年6月版。
《四三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6年8月版。
【長篇小說】
《倪煥之》,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8月版。
【散文集】
《腳步集》,上海新中國書局1931年9月版。
《未厭居習作》,上海開明書局1935年12月版。
《西川集》,重慶文光書局1945年1月版。
《葉聖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
【詩集】
《存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0年8月版。童話:
《稻草人》,商務印書館1923年11月版。
《古代英雄的石象》,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6月版。
【理論】
《葉聖陶論創作》,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1月版。
【教育論著】
《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回答者: 清新一下2008 - 童生 一級 12-12 19:11
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
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 還
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
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
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
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
夢……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課本上改動了一點 給你原文
詩的材料
葉聖陶
今天清早進公園,聞到一陣清香,就往荷花池邊跑。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碧綠的面,淡綠的底。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有姿勢完全相同的嗎?沒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都可以畫寫生畫。我家隔壁張家掛著四條齊白石老先生的畫,全是荷花,墨筆畫的。我數過,四條總共畫了十五朵,朵朵不一樣,朵朵都好看,如果把眼前這一池的荷葉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比齊白石老先生更大了。那畫家是誰呢……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一身雪白的衣裳,透著清香。陽光照著我,我解開衣裳,敞著胸膛,舒坦極了。一陣風吹來,我就迎風舞蹈,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呢,這不就像電影《天鵝湖》里許多天鵝齊舞蹈的場面嗎?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下邊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周行、李平他們在池對岸喊我,我才記起我是我,我不是荷花。
忽然覺得自己彷彿是另外一種東西,這種情形以前也有過。有一天早上,在學校里看牽牛花,朵朵都有飯碗大,那紫色鮮明極了,鑲上一道白邊兒,更顯得好看。我看得出了神,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牽牛花,朝著可愛的陽光,仰起圓圓的笑臉。還有一回,在公園里看金魚,看得出了神,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條金魚。胸鰭像小扇子,輕輕地扇著,大尾巴比綢子還要柔軟,慢慢地擺動。水裡沒有一點兒聲音,靜極了,靜極了……
我覺得這種情形是詩的材料,可以拿來作詩。作詩,我要試試看——當然還要好好地想。
參考資料:h
回答者: dscdsc501 - 初學弟子 一級 12-12 20:19
你媽賣批
回答者: z7611161 - 門吏 三級 12-14 14:54
葉聖陶(1894-1988)出版了我國童話集《稻草人》以及小說集《隔膜》、《火災》等。1923年,葉聖陶進入商務印書館,開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並主編《小說月報》等雜志,同時繼續文學創作,發表了長篇小說《倪煥之》和大量短篇小說。1930年,他轉入開明書店。他主辦的《中學生》雜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學生歡迎的讀物,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 故居在東城區東四八條71號。
由於財政困難和編輯們的意見不一,《公理日報》最終在創立22天後停刊。葉聖陶從沒有停止追蹤真相。在抗日戰爭(1937年-1945年),他參與到反抗國民政府的斗爭中,為民主國家的新聞自由而奮斗。
]葉聖陶與公文寫作
1983年6月20日葉老專門寫過一篇《大家都來重視提高公文質量》,文中提出了如何提高應用文寫作的質量問題。葉老要求大家牢記一句話:「人家了解你的方針政策、具體辦法之類全憑你寫在公文上的書面語言,所以書面語言馬虎不得」。葉老十分強調:寫作必須做到「明確通順」,即「必須把要表達的意思想清楚。沒想清楚,即使是文章大家也做不到明確通順。想清楚了,公文的組織結構自然是意思本身的組織結構,照樣寫下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這樣的公文才能夠讓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其次,葉老認為,還要在語法修辭邏輯各方面用點兒勁。「不光是讀些書本,尤其要在實踐中隨時留意。」葉老所指的意思,即要我們善於把書本上所講的這些知識化為自己的實踐,能夠熟練地運用於說話、寫文章。
除此以外,葉老認為提高寫作質量,「必得把文字琢磨得停停當當,端端正正,拿出去才能算是表達了我的意見。」因此,我們在寫作中「都應當斟酌盡善,做到再不能更動一個字,決不能出門不認貨。」
寫作中關於文風問題,葉老曾多次反復論述。如1956年寫的《反對新八股,形成新文風》;1958年的《文風問題在哪兒》、《怎樣改進文風》;1959年的《要寫得便於聽》;1961年《改善字風》;1979年的《端正文風》等。葉老認為:「文風是作風,也是思想風」,「端正文風是大家的事」,「我說的大家,不限於記者、作家,凡是寫點書稿,寫點文稿的人,乃至寫一封信,寫張字條的人,都包括在內。文風是風,風是刮來颳去的,彼此影響的,所以惟有大家來吹一種端端正正的好風,才能彼此促進,共同提高」。
如何改進文風呢?首先葉老反對說假話,說空話,包括現在還有影響的黨八股、洋八股。「說假話就是言不由衷,說空話就是言之無物,」而且「在說假話和說空話這兩點上,『黨八股、洋八股』的精神是相通的」。其次,葉老還強調字風。因為寫作,尤其是應用文寫作,必須特別注意「存心給公眾看」。葉老大力呼籲「寫信要為收信人著想,起什麼稿子要為商量這份稿子的人著想;寫的稿子准備付印付排的要為打字員排字工人著想」。再次,葉老反復強調文風改進,應努力充實自己,包括思想認識和表達技巧方面,並且要努力使文章具有正確性、鮮明性、生動性。(節選自《應用寫作》1989年第4期《葉聖陶談應用寫作》)
[編輯本段]教育和新聞理念
「教是為了不教」
葉聖陶對改進現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響。他給中文教育引入了一個全新的觀念,「應當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長期詳細的灌輸書本知識。」這一觀點沖破了習慣於強烈依賴記憶和灌輸的傳統語文教學觀念。此外,葉聖陶促進了批判思維的深入人心,讓人們認識到個人價值判斷的重要性。他認為這些學習技能應當被用來構築學生的基礎,同時也將成為學生終生學習的起點。
文學為人生
葉聖陶在他反思現實生活的作品中動情地寫道:
「在記憶中,我似乎從來沒有撰述過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識。換句話說,我不能寫那些只是通過想像得來的東西,但我也沒有失掉想像力。我生活在城市裡,鄉鎮和農村,我寫在那些地方觀察到的事物。作為一名老師,我了解一些教育圈的生活,我也記錄下來。在一些相當基礎和淺顯的層面,我關注著中國革命逐漸的發展,同時,我也記錄下這些事情。」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CT Hsia,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引自59頁。
他大多數的新聞作品由人們的生活得到靈感。他相信文學作品不僅是用來供人消遣,而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讀者思考現實的工具。他感覺有義務去讓讀者知道在他們周圍真實發生的事情。這就是他為什麼想要將文學和新聞報道聯系起來的原因。他認為文學作品應該也被用來喚醒青年對社會的關心與敏感。這個觀點如同新聞工作者講述真相的基本原則。葉聖陶也以記者為畢生職業。
易讀性
在葉聖陶的作品中易讀性是一個顯著特徵。它意味著讀者更有效率的感知和理解文章內容。作為一名記者,葉聖陶作中強調詞語的運用。這大概是因為在他做編輯之前,曾作了10多年的教師的緣故。他認為文章是為讀者而作的,同時他把文章看作是讀者與作者交流的工具。當時的作者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是他們不是擁有優秀寫作技巧的素養。他們的表達是不準確且意義模糊的。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夠欣賞他們的文章。作者不注意實用的重要性。因此,文學作品難於被普通大眾接受。葉聖陶認為一個人只有把文章寫得實際且易於理解,他才能夠去只寫一些風雅作品。如果讀者不理解文章內容,文章就毫無用處。
[編輯本段]對文學的貢獻
現實主義: 生活的鏡子
現實主義是葉聖陶最為鮮明的特點。葉聖陶是現實主義寫作的先驅之一。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鏡子,反映了社會的陰暗面和人性。
因為是一名教育家,在葉聖陶的作品中,他記述了許多知識分子,他們中的許多人是被剝削者,是沒有能力反抗的社會底層的人。葉聖陶在他的作品中一貫反映著真相與現實。他在自己的小說如《火災》、《線下》和《稻草人》中表達了自己的民主的和社會主義的思想。這些文章聚焦於社會底層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廣受贊譽的小說《倪煥之》就記述了一位知識分子的悲情生活。
葉聖陶發現新中國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偽善和保守的。人們為了安穩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葉聖陶在作品中諷刺了這些人。他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希望喚醒人們的知覺並正視這些社會頑疾。葉聖陶不僅寫故事,而且報道社會的謬誤。他的作品不是用來消遣,而是用認知和對現實的思考來連填充人們的餘暇。「……寫作的基礎是一雙有洞察力和善於觀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卻不怎麼擁有洞察力……當然,沒有必要以寫作為目的訓練而一個人的眼睛,對於眼睛的訓練,是為了洞察現實,豐富生活。 」(摘自—葉聖陶,《過去隨談》46頁)
兒童文學: 培養年輕的心靈
葉聖陶的第一篇關於兒童文學的學術論文題作《兒童之觀念》,批評了中國兒童受到的壞影響。
事實上,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於1923年出版。 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極受歡迎。另一個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講述了一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這個簡單易讀的故事背後的寓意是嘲笑專家的傲慢自大與人們的麻木。
葉聖陶的學生丁玲曾經稱贊他的童話能夠啟迪人們對社會更多的思考。葉聖陶的童話是簡單的,但是卻擁有著深刻的內涵。他相信兒童對周圍環境擁有個人看法,所以應當提高他們的批判能力。通過葉聖陶的故事,孩子們可以逐漸獲得這個社會與他們之間關系的清晰認識。
語言與修辭
葉聖陶的語言是簡練而感人的,他以用恰當的詞語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葉聖陶在他的報道中強調感覺與情感。人物在葉聖陶的筆下鮮明活潑,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知名作家趙景深盛贊葉聖陶是寫作界的異數,擁有著傑出且驚人的才能。他的優美文章持久而韻美的留存於世。他表達的情感和感覺構築了真相與現實的基礎,也使他的文章充滿無窮的力量。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燈火,但是記述卻因為這燈火而引人注目,」 葉聖陶說。這段談話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葉聖陶不僅是一為善於講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藝術家。
注入外語元素
葉聖陶的現實主義寫作形式成為許多作家效仿的對象。他承認閱讀一些西方小說家的作品,對他的寫作助益良多,「如果我沒有閱讀英文,如果我沒有接觸英文讀物,我就不會寫作小說. 」 他的作品是反思與思辨的。這些不知依靠感知,而且依靠切實而客觀的觀察。葉聖陶不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名新聞記者。對現實的觀察成為了他寫作的源泉,他它為中國現代文學開創了一片新天地。
[編輯本段]文學作品
葉聖陶主要筆名有葉陶、聖陶、桂山等。
《春宴瑣譚》葉聖陶的第一部白話小說1914
《雪朝》(與朱自清等人合蓍)(詩)1922
《隔膜》(小說集)(1922)
《稻草人》(小說,早年童話集)1923
《火災》(小說集)1923
《線下》(短篇小說)1925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話)1931
《文心》(教育)1934(與夏丏尊合著)
《未厭居習作》(散文)1935
《聖陶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36
《葉紹鈞選集》(文選)1936
《略讀指導舉隅》(教育)1946,(與朱自清合著)
《兒童文學研究》1947
《精讀指導舉隅.》(教育)1948
《寫作雜談》(教育)1951
《葉聖陶童話選》(童話)1956
《葉聖陶出版文集》(文選)1958
《抗爭》(短篇小說)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篋存集》(詩)1960
《潘先生在難中》(短篇小說)1964
《葉聖陶散文》(散文)1983
《我與四川》(散文和詩)1984
《文章講話》(與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話七十二講》(教育)1999,(與夏丏尊合著)
《藕與蒓菜》(短篇小說)1997(現已收入七年級語文第一冊課本第八課)、
《爬山虎的腳》(現已收入三年級語文第一冊課本第四十一課)
葉聖陶曾在以下報紙、雜志作過編輯、主筆或主編:
《禮拜六》 、《上海時事新報》、《上海民國日報》 、《文學周報》 、《公理日報》 、《國文月刊》 、《蘇州評論》 、《婦女雜志》 、《小說月報》 、《中學生》 、《開明少年》 、《中國作家》 、《人民教育》 、《中國語文》 、《詩》 、《光明》 、《國文雜志》 、《中學生戰時半月刊》、《兒童文學》 。
葉聖陶童話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種子》、《玫瑰和金魚》、《月亮姑娘的親事》、《含羞草》、《快樂的人》、《芳兒的夢》、等等。
[編輯本段]葉聖陶紀念館
葉聖陶紀念館建於縣立第五高等小學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葉聖陶曾在這里任教。紀念館位於蘇州[font color=#000000]吳中區[/font]角直鎮葉聖陶公園,與保聖寺相鄰(保聖寺西側)。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葉聖陶
稻草人
田野里白天的風景和情形,有詩人把它寫成美妙的詩,有畫家把它畫成生動的畫。到了夜間,詩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畫家呢,正在抱著精緻的樂器低低地唱:都沒有工夫到田野里來。那麼,還有誰把田野里夜間的風景和情形告訴人們呢?有,還有,就是稻草人。
葉聖陶 個人榮譽
《隔膜》\《線下》\《倪煥之》\《腳步集》\《西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回答者: ncxjdh - 秀才 二級 12-16 18:39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1894--1988),名紹鈞,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親在地主家做賬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畢業後在一個初等小學當教員。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閑居期間作文言小說發表在《禮拜六》等雜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教國文,並為商務印書館編小學國文課本。1917年應聘到吳縣角直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他稱角直為自己的第二故鄉。1921年與沈雁冰、鄭振鐸等人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曾與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閱讀與寫作》、《文心》、《文章講話》等。解放後,歷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職,並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和民進中央主席。
一代宗師葉聖陶
葉聖陶同志被人們譽為我國現代語文教育史上一代宗師,是當之無愧的。
葉聖陶之所以能有如此重大的貢獻於我國語文教育界,顯然有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原因。
在客觀上,是時代造就了他。他前期生活在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皇朝,對封建教育的弊害有切膚之感;中間又親身經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及此後幾十年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變幻無定的風雲;最後跨進了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歷史新時期。因此,葉聖陶對傳統的、新興的、外來的政治學、哲學、史學、文學、語言學、教育學等等,都有相當深切的理解和體察。此外,在這大半個世紀里,在中國的教育界、學術界涌現出了一大批時代的先驅者和某些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其中有許多人就是葉聖陶幾十年來志同道合的夥伴和密友,如角直五高時期的吳賓若、王伯祥,吳淞中國公學時期的舒新城、朱自清、周予同、劉延陵,浙江一師時期的夏丏尊、陳望道、豐子愷以及顧頡剛、郭紹虞等等。葉聖陶成就的事業,在當時是同這樣一些語文界、教育界、出版界才華出眾的人物的支持和合作分不開的。
當然,葉聖陶之所以成就卓越、貢獻巨大,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他本人具有許多足以使他成為影響幾代人的學界巨匠的主觀條件,也就是他的卓絕品格。
其一,葉聖陶對培養、教育祖國的新生一代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
葉聖陶幾乎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用來考慮和籌劃與教育青少年有關的事情,以至於一部現代中國教育史幾乎無法與葉聖陶的事業分離開來。他在祖國的教育事業中,是一位腳踏實地的實幹家。想要編一本理想的小學國文課本,他就自己動手來寫。作為當時一位蜚聲海內的作家,能親自執筆為少年兒童撰寫成套的語文課本,如果不是對教育下一代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能辦到嗎?在30年代、40年代的舊中國,政治腐敗反動,時局動盪不安,許多刊物都因政治的或經濟的原因,剛出版不久,便被迫停刊。葉聖陶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接任了《中學生》雜志主編,含辛茹苦,竟堅持了10餘年。就在擔任主編的第二年,「一·二八」戰爭爆發,葉聖陶「飽聽敵人飛機重炮之聲,感憤填膺」;十幾天後,他返回寓所,「則前垣盡塌:樓之三層,窗檐如削,承塵毀墮,斷板縱橫……敵人於居室內器物,中其意即攫之而去,否則隨手損毀,略不顧惜」。就在這國破家毀,憂心如焚的時日,葉聖陶沒有以家室為念,仍然堅韌地據守在《中學生》這塊哺育中華兒女的編輯陣地上,並以自己和同伴們的赤誠之心,向青少年宣傳抗日,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轉引自彭加瑾《葉聖陶與編輯工作》)。及至全面抗戰開始,葉聖陶輾轉到了後方,在國事艱難關頭,他仍然不忘培養和教育祖國的後代。先是與茅盾等合編《少年先鋒》,後來克服重重困難編輯出版了《中學生戰時半月刊》,真正做到了為孩子們的成長而嘔心瀝血,充分體現了他對祖國教育事業的深情厚愛。
不錯,葉聖陶是個著名的作家,但他的創作卻常以學校和教師的生活為題材;也常常為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而創作。前者如著名的長篇《倪煥之》和短篇《一篇宣言》《潘先生在難中》等。《倪煥之》最初發表於當時一本大型期刊《教育雜志》的「教育文藝」專欄,是以教育小說的姿態在文壇上初露頭角的。後者如他所創作的著名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等。因此,可以說,在葉聖陶的許多小說、散文和童話中,跳動著一位教育家的熾熱的心。
現在,葉老已九旬高齡,還十分關心四化建設中教育事業的發展,十分關心語文教育和教學的改革。自1980年元月起,在《文匯報》「教育園地」欄連載的13篇《晴窗隨筆》,是在「看書報眼鏡和放大鏡並用,還是不清不楚」的情況下寫出來的,篇篇凝聚著葉老的一片至情至愛。
其二,葉聖陶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識基礎和多方面的文化素養。
語文學科是一門高度綜合的學科,對它的規律的准確把握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它需要探求者有堅實的知識基礎和高度的文化素養。葉聖陶在學識和素養上有著特殊的品格。他本人既是出色的教員,又是高明的編輯;既是名噪文壇的作家,又是語言學界的前輩。從教員說,他從事過小學、中學、大學以及師范學校等各級各類學校的語文教學工作,因而熟悉了一般人從孩童時代起學習和掌握語文工具的某些規律,領會了各個學段語文教學在內容和方法上的區別和聯系,對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有較為全面深刻的體驗。從編輯說,他編過課本,編過教育專業刊物,編過青少年閱讀的期刊,編過難以計數的其他文科讀物。從文學說,他對我國古代典籍有精深的研究,曾編過《十三經索引》,以及《〈荀子〉選注》《〈周姜詞〉選注》等多種古籍選本;對現代文學的創作和評論,其造詣更是國人皆知。從語言學說,葉聖陶在各個方面,包括文字訓詁、詞法句法、修辭邏輯乃至文章學等等,幾乎無所不通;而自己又被人尊為我國屈指可數的語言大師,文章「嚴謹親切,陳述清楚,鏤刻深細」,為許多作家「所不能及」(丁玲語)。這樣一位在各方面都有高度素養的人,就能夠多側面、多角度地來考察語文教育和教學中的各種現象,從而獲得比較准確的、全面的認識。
其三,葉聖陶具有廣聞博採而又始終立足於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的正確的治學態度。
E. 中班課程《數星星》的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學知識課文,讀著本文,彷彿回到了兒時,也像張衡一樣,偎依在奶奶的懷里,與天上的星星一齊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織女星,那是啟明星,那是勺子星……它們怎麼總能掛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顆?數也數不清。而且本文的語言生動、簡潔、優美,處處透著童趣,顯著童真,又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要讓孩子們真正地走進文本,體會星空的美,感受張衡勤於觀察,樂於思考的品質,需要教師引導下的深入閱讀,讓孩子們自讀、自悟、自得。在讀中獲得愉悅地享受,在讀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教學本課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對著課件「明朗的夜空」數數「天上的星星」,再到課文里找「星星」(生字),這樣,會感到教學是多麼的富有情趣,孩子們也會感到學習是多麼的輕松!針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 識字教學與閱讀結合,充滿情趣,體現識字效率。
新課程背景下,二年級的孩子的識字量已有近兩千字,他們有自己的識字方法,識字教學是重點,但已不是難點。因此在課堂上要提高識字的效率,力求扎實有效。在初步感知課文時,要求讀准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准字音。
二、採用多種閱讀的方法,體會閱讀的樂趣,培養閱讀的能力。
1、圖文結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灑在碧玉盤里。」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句子教學時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訓練。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感受了什麼?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麼?然後通過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們在朗讀中體驗,又將體驗融入朗讀中,將這句話讀美了,讀出感情了。
2、自讀、自悟、自得,在角色體驗中感受張衡數星星的決心和對星空的認識。
在進行二、三兩小節的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奶奶對小張衡的疼愛,學著奶奶的語氣笑著勸勸張衡。 從中他們體會到了張衡不是第一次數星星,體會到奶奶認為星星是數不清的。
整堂課中,我運用了精美的課件,將孩子們帶入到了真實的情境中,所以孩子們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課中,他們的精神是飽滿的,情感是愉悅的。他們跟著張衡,學著張衡,感悟著張衡,相信他們對於認真觀察,善於思考,一定會有更新的認識。正如課堂總結時那樣,也許,真有一個孩子因為認識了張衡,數了星星,學會了思考,研究,而成為一個天文學家呢!
F. 急求教師故事徵文一篇
1 忽然想起這句話,五年前教我英語的一個老師說過的話.忘記是對誰說的,不過這句話著實引起大家的公憤.我還清楚的記得那次英語期末成績為95分,剛好過及格線. 平均分好像是91分左右.從年級平均分第一到第五,班主任受了批評,期末班會的時候,他卻沒有多提此事,盡管他知道這是我們故意考出來的成績,因為全班人沒有一人把英語卷子做完.不過大家後來也是真的後悔了,因為這次成績的變動,班主任被調到初中部去.換了一個新的班主任,那個引起大家公憤的英語老師.我記得後來的一年裡,一直和他斗的很厲害,不光學校的活動沒人參加,連成績也故意考壞,沒有任何人帶頭這些事,卻一致的可怕.就這樣一直持續到畢業,雖然高考成績平均分我們是第一,但是在畢業典禮後,我們班只是靜靜的分開,跟別的班級哭訴離別相比,顯得格外冷漠.
大一暑假回家後的同學聚會里,大家無意間提到了英語老師,峽說他病了,因為妻子和女兒在外地工作,所以發病的時候差點就去了,幸運的是還沒進家門,在樓底被鄰居發現並送到醫院.那輛曾讓同學扎破輪胎的小摩托也就在他倒下的時候摔壞了.一時間,原本熱鬧的場地,一下安靜起來.峽繼續說著學校發給英語老師的獎勵金,他分給了班上貧窮的學生,說那是大家辛苦高考的成果,他不能自己用………..
後來聚會提前結束,大家一起去了醫院,才知道他已經出院回家休息了.第二天,大家不約而同的回到那個記憶里的學校.在那裡我們找到了英語老師,他老了很多,因為身體的原因,改帶了較為輕松的初中特長班.還記得當他聽到我們五十多來人一起喊:」老師您好!」的時候,驚奇回頭望見我們的眼睛睜得很圓,眼淚就那樣落了下來,大家一一上前向他鞠躬…………
在會議室里等待老師下課的時候,校長知曉我們的到來,和我們聊了起來.我們從特優班到普通班再到後來高考時的優異成績,他一直不能想通的問題在我們的講訴下有了答案.......
當初上學的時候,大家之間相互競爭,沒有真正的友誼存在.正因為是特優班,被老師們期於厚望.卻不知在這樣厚望下的生存,活著很累,渴望痛快享受自己青春時代的我們在聽到英語老師說出的話時,深深的憎惡起來………
到後來的普通班時,不在厚望中生存的我們,雖然沒有太多語言,可是心卻在漸漸變化,因為同樣對英語老師的憎惡,讓大家在很多事情上做出一樣的舉動.這樣生活在一起的兩年裡,那些沒有顯露表面的情感,卻是用再怎麼豐富的語言也無法表述的.或許在無意間,大家已經成為一家人的感覺慢慢成形.畢業典禮分開時的不是冷漠,而是大家相信還會再次相聚.眼淚是離別的證明,我們不要眼淚,要無言的快樂.
這場學生與老師的戰爭,就這樣結束了,現在我們每暑假期間和老師相聚一次,聊著自己的人生變化和生活中的趣事~~~~~~~~~~~
當一切都可以看開時,往往也是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時候,時間沖淡往事,留下美好的未來.........
2 我雖是一名鄉村小學教師,但也有幸能經常聽到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的公開課,或者看到他們的課堂教學實錄光碟。每次學習,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高山仰止,自愧弗如。
每次觀摩,我都用心體會,認真揣摩。之後照葫蘆畫瓢。努力嘗試著向名師的課靠攏。盡管我做好學情現狀分析,熟悉教材熟知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流程,並把師生互動的版本降了又降。但課堂教學的尷尬還是層出不窮。我自認為難易適度的提問,學生卻張口結舌,茫然不知。我聲情並茂的朗讀和講述迎來的是學生好奇的目光,他們不知道老師為什麼如此激動和感動。
在學生的不知所措中,我偶爾會冒出連自己也吃驚的話:你們就不能多讀些書,長點見識,你們怎麼這么不開竅,什麼都不懂?此時我居高臨下地俯瞰著他們,儼然一個凌駕於空的智者。冷靜下來自己也汗顏。為師者,怎麼能輕視自己的學生,怎能以盛氣凌人的姿態高高在上。沒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哪裡還有教育教學的事半功倍?
有時候,我會抱怨我所在的鄉村小學教育資源極度匱乏,什麼都沒有,我會埋怨學生家長不重視教育,沒有輔導的能力,孩子沒有學習的氛圍和環境,許多家庭連一本像樣的書也找不到,家長喜歡「速成」,同意買復習資料、基礎訓練,卻不願花錢為孩子訂書訂報買課外讀物,他們怕孩子不務正業,怕耽誤孩子學習。而且,現在鄉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了,隔代撫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祖孫兩代老的老小的小,能做到豐衣足食、出入平安就是萬幸了……在抱怨怪罪的同時還夾雜著對自身待遇不公的不平,城裡老師風光無限,鄉村教師灰頭土臉,無論是精神還是經濟方面,都確實存在天壤之別。試想:一旦怨天尤人,心浮氣躁,俯瞰就會變成逼視,就再沒有溫情與和藹可言。
對名師的仰望是一種敬重,對孩子的俯瞰則是一種淺薄。作為鄉村教師,彷彿是一隻蠕動的蠶,掙扎著、蛻變著。有的作繭自縛,終生重復自己的平凡或平庸,蜷縮窒息,銷聲匿跡。有的成為一隻思想的飛蛾,艱難而勇敢地投向教育改革的光明之火,不是撲火自焚,而是接近並感受進步的光明和溫暖。
在鄉村寂寞的夜晚中,我在痛苦的反思中覺悟:對名師的過度崇拜源於對現狀的自卑和失望;對鄉村的怨怪不滿是自我教育思想的迷失,是對農村前途的迷茫。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這樣一段話:「如果你能常常這樣想,就會從教育的困境中走出來: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這才真正豁然開朗。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欣賞這詞序不同意思迥異的短語,更陶醉於這種設身處地、推人及己的思維角度和溫馨情懷。
我逐漸學會了與家長與學生平視,我看到了農民堅韌頑強吃苦耐勞的內心,我也看到了五彩繽紛的鄉村兒童世界。因為這兩個「假如」,我時常為鄉村的成人和孩子而心生隱痛。
在後來的教學工作中,我依然仰視名師,但不再俯瞰村童。我依然嚮往課改,但不好高騖遠,而更腳踏實地。我不會因拎著破舊的小黑板上課覺得落伍,也不會因學生無法理會我的妙問而灰心沮喪。我把自己的書和學生的書放在一起,我和他們一起認認真真地讀。我的課堂更多地走向質朴和純凈。時間是五彩的絲線,我想竭力把自己的每一課演繹成一顆珍珠,讓我全部的教學生涯成為一條真實而樸素的項鏈。
上《燕子》時,我把孩子領到水美草肥的池塘邊,在柔風細柳中觀察、朗讀,在陽光普照下體會、發現。這樣自然的教學資源,城裡再高級的屏幕演示也難有其逼真。
我相信《牛郎織女》的故事,鄉間老人的口耳相傳會更為純朴和本原。在七夕之夜,祖孫遙望銀河,在課文的復述中共享人間天倫。
我的課不是名師課堂的翻版和復制,不是拾人牙慧的淺表模仿;我的課也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山重水復的追問。我的課是一位最普通的鄉村小學老師的課。蹲下身子與孩子平視,敞開心扉同學生交流。
用朴實坦誠的心境解答天真無邪的疑問,解讀鄉土浸潤的童年。
我依然愛聽愛看名師的課,大家風范,高瞻遠矚,酣暢淋漓,跌宕起伏,依然是有益的借鑒和難得的啟迪。但與此同時,我更習慣在心裡演繹自己鄉村的課,像看著新彩電、翻著老相冊一樣。
名師出在都市,名師遠離鄉村,而我註定要與鄉村融為一體。不管是肥沃還是貧瘠的土地,都承載著中國基礎教育的半壁江山。鄉村教師,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愧對泥土的沉靜與厚重。
G. 十字綉成品的價格
導語:十字綉就是利用經緯交織的方式經行十字的方法進行刺綉,許多家庭喜歡購買一個表框的十字綉成品來裝修自己的家居環境,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成品十字綉價格,喜歡十字綉的朋友可以來了解一下。
紅梅開五福十字綉1186價格為99元
八駿圖十字綉3D1262價格為200元
花開富貴十字綉1202價格為160元
旭日東升十字綉1275價格為189元
家和萬事興十字綉價格為112元
玉纖手精品十字綉1963價格為3800元
左岸臨風十字綉1557價格為2281元
清明上河圖十字:k-551價格為253元
皇室珍品十字綉HSZPKS-002價格為1681元
左岸臨風十字綉95023價格為1280元
十二金釵十字綉3D1257價格為325元
聚寶盆十字綉ecks-52價格為88元
八駿圖十字綉3D1233價格為98元
八駿圖十字綉3D1042價格為178元
戀美十字綉10002價格為4200元
年年有餘十字綉1302價格為138元
旭日東升十字綉3D1118價格為116元
大魚小房子十字綉價格為59元
八駿圖十字綉kscp-001價格為380元
美吖十字綉溫馨之家價格為1336元
經典藝綉十字綉九魚聚財jdyx-3026價格為397元
大富大貴十字綉3D1267價格為158元
海開牡丹十字綉9198價格為138元
左岸臨風十字綉2565價格為98元
迎客松十字綉ksfj-031價格為218元
黃金滿地十字綉3D1216價格為140元
東方美綉十字綉DF-A-9034價格為68元
大展宏圖十字綉3D1117價格為99元
初戀的地方十字綉ecks-27價格為168元
花開富貴十字綉3D1219價格為204元
梅蘭竹菊十字綉3D1102價格為190元
笑口常開十字綉3D1125價格為166元
連年有餘十字綉KStt20價格為80元
十字綉是我國古老歷史的帶有民族氣息的工藝品,經過小編對成品十字綉價格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它有了大致了解,快去選購一款自己心儀的成品十字綉來裝飾自己的家吧。
H. 我要5首古詩的賞析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隻。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四個獨立的景色,營造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詩人陶醉其中,望著來自東吳的船隻,不覺勾起了鄉愁,細致的內心活動自然地流露出來。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譯文
兩只黃鸝在空中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 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開來的船隻。
浪淘沙⑴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⑵,浪淘風簸自天涯⑶。
如今直上銀河去⑷,同到牽牛織女家⑸。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後又用為詞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天涯:天邊。 ⑷銀河:古人以為黃河和銀河相通。
⑸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後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賞析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託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譯文
萬里黃河著泥沙,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可以沿著黃河上銀河去,一起去尋牛郎織女的家。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注釋
⑴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之,往。
⑵征帆:指遠行的船。帆:帆船。
賞析
此詩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彌長」,已經具有詩人風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畫出「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王維《齊州送祖三詩》)的送者情態,十分生動。讀者在這里看到的,與其「說是孟浩然的詩,倒不如說是詩的孟浩然,更為准確」(聞一多《唐詩雜論》)。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雲流水,近歌行體,寫得頗富神韻,不獨在謀篇造語上出格而已。
此詩表達了詩人的離別之痛,耐人尋味。
譯文
荊州和吳郡是接壤的水鄉,你離去的時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太陽將要落山,遠行的小船將要停泊在何處?抬眼向天的盡頭望去,真讓人肝腸寸斷憂傷至極。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注釋
(1)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琅琊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飛來,故名。 (2)千尋:極言塔高。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聳。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4)浮雲:暗喻奸佞的小人。漢陸賈《新語》:「邪臣蔽賢,猶浮雲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5)緣 :因為。
(6)眼:視線。
(7)塔:鐵塔。
(8)最高層:最高處。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決策層。
〔9〕雞鳴見日升:雞鳴時可以望見太陽升起。
賞析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雲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後者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譯文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 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 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
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灣。
注釋
①潸:流淚的樣子。
②四百萬人:指中國台灣當時總人口。
③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中國台灣割讓給日本。
賞析
這首詩作於1896年春,即《馬關條約》簽訂一年後。詩人痛定思痛,抒發了強烈的愛國深情。這首詩鮮明地體現了當時的時代精神,又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這首詩,語言朴實無華,但卻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這主要是由於詩人與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愛憎,淚灑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首詩的動人,主要是因為它真實而強烈地表達了人民的情感和心聲。
翻譯
春愁難以排遣,強打起精神眺望遠山,往事讓人觸目驚心熱淚將流。台灣的四百萬同胞齊聲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國寶島被割讓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