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2-06-22 22:28:25

㈠ 圓面積教學案例及反思

從古到今,人們求圓面積一直都在借用近似、接近、趨近或相當於圓的正6×2ⁿ邊形的面積πR²來代替圓面積;求圓周長也是一直都在借用近似、接近、趨近或相當於圓的正6×2ⁿ邊形的周長2πR來代替圓周長。
根據圓面積採用軟化等積變形來「化圓為方」發現公理:「圓面積是它外切正方形面積的九分之七」。
求圓面積的定理是:"圓面積s等於直徑d的3分之1平方的7倍"。
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是: s=7(d/3)²。
橢圓面積s等於最長直徑的3分之1(a)乘以最短直徑的3分之1(b)的7倍。
橢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是:s=7ab。
求圓面積與圓周長或圓周率無關。

㈡ 它們有確定的體積嗎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圓柱體的體積」。接受昨天學生提出的「只學不會的」學習方式,在黑板上分了兩個區域,一個復習區域: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重點研究區域:圓柱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面對復習的問題,學生回答的很好,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當我指著長方體的底面時,學生就說,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學生對於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的推導記憶猶新,這是很值得我高興的。面對本課的重點解決問題,我滿懷信心(兩個復習問題的鋪墊,學生會首先想起來把圓柱體按照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一樣,來等分圓柱體),開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怎樣計算圓柱體的體積?正當大家苦思冥想的時候,高邁把手舉得高高的:老師,我想出來一種。又是他,每次回答問題總是第一個舉手,把別人的「風頭」都給搶去了,他是一個愛表現的學生,為了不影響其他學生思考,每次我總是「壓一壓」他的積極性。「給大家留一點思考的時間,等一會再說你的方法」,誰知道這個「積極分子」不容我把話說完,已經拿著自己的圓柱體跑到講台上了,(哎,讓我怎麼評價他呢,耐不住性子啊,再穩重一些多好啊?),:我是這樣想的,這是一個圓柱體的生日蛋糕,我想把它橫著切成一個個圓片( ),分給你們吃。霎時間,下面的同學都笑了,過了一會,一個學生提問:切蛋糕,和圓柱體的體積有什麼關系啊?「有啊,這個圓柱體蛋糕的體積就是每一個圓片的面積乘上圓片的個數。」這樣解釋完,下面的學生有的在笑,有的在議論,還有的再思考。我想想了,這是我該出手的時候了:「高邁, 給大家解釋一下,圓片是什麼?圓片的個數又是什麼?」「圓片就是圓柱的底面積,圓片的個數就是圓柱的高」。話音剛落,掌聲響了起來……。

這種推導圓柱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因為,解決問題前,已經復習了長方體體積計算方法與圓的面積的推導方法,都是為「把圓柱體進行等分轉化成長方體體積來推導」做鋪墊的。誰曾向,這種用「堆」的過程來說明「底面積×高」計算圓柱體體積的道理,實際是「積分」思想,這是要到中學才學習的,學生不好理解的,竟然跑到「預想方法」之前了。真是「計劃不如變化快啊」。課堂上的「精彩總是不期而至」啊。試想,如果,剛開始他舉手,我就像以往一樣「壓一壓他,讓他和其他學生同步思考,說不定,這個想法在他腦海里轉瞬即逝,那麼這個精彩的火花就不會在課堂上呈現。由此感悟到,課堂上,要給學生即興發言的機會,及時的捕捉學生的思維靈感,精彩就會不期而至。

㈢ 圓面積公式應用一教學反思

3.14乘半徑的平方

如何有效的進行《圓的周長和面積》的教學

一.本單元的基礎知識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常見的幾種簡單的幾何圖形如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以及圓和球形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二.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P2~22.本單元教材內容包括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圓的面積,扇形和扇形統計圖,對稱圖形。
三.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知道是軸對稱圖形,會用工具畫圓。
2.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3.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與面積。
四.本單元重難點和關鍵
1.教學重點:求圓的周長與面積。
2.教學難點:對圓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以及畫具有定半徑或直徑的圓。
3.教學關鍵:能真正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一些主要的計算公式。
五.本單元的教學課時
13課時
課題圓的認識第1課時(總第1課時)
學材分析
教學重點:
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
畫圓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一定生活經驗,教師應把重點放在畫圓上。
學習目標
1.在想像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中認識、掌握圓的特徵。
2.在開放式畫圓的情景中,會用圓規等工具畫圓。
3.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不斷探求事物的本質特徵和事特的合理性。
導學策略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准備
圓的模型、圓規、三角板、投影儀、投影片
導學流程設計: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總結
教 師預設
學 生活動
教學過程:
一. 圓的認識
1.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看到圓形?與學過的圖形比有什麼不同?(你覺得這些圖形美嗎?)
二.展開
1.討論:書中的三幅主題圖,哪種方式較公平?(並說說為什麼第三種最公平?)
2.畫圓的條件
你(自己)能想辦法畫一圓?指名說說。畫圓有哪些方法?畫一個圓必備條件是什麼?
3、半徑、直徑的認識
操作:
把圓對折、打開、任意換方向再對折;
描出摺痕;
找一找摺痕與摺痕之間、摺痕與圓之間有什麼關系?(你能說說這些摺痕有什麼特點?)
(學生先獨立做,當學生有交流慾望時,教師建議大家互相交流)
2.匯報:
(1)展示:圖形、摺痕(師在黑板上貼一個大圓)
(2)發現:(有些說出名稱,隨即讓學生指一指)交點,也就是圓的中心點稱圓心;摺痕這條線段稱圓的直徑;
圓心到圓上的線段稱半徑;
對折後兩側能完全重合。
(3)整理:圓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圓的直徑通常用字母d表示,怎樣才是直徑呢?(一組判斷)(給出圓上、圓內、圓外等名稱)
得出「從圓心到圓上一點的線段」;
從圓心到這一點的線段是半徑,到這一點呢?......「任意一點」;(要學生明白是圓上的一點)
(4)圓有幾條半徑?它們的長度怎樣?所有的半徑都相等。你怎麼知道的?有幾條直徑你知道嗎?長度呢?
3.練習:口答題(表格)
4.小結:我們認識了圓各部分的名稱,了解了它的特徵,(練習:哪些是圓?)根據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都相等,畫出圓。怎麼畫?
5.畫圓
(1)提供材料:繞線圖釘、兩支筆、圓規等;
(2)畫圓,並說說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小組交流,想出更多的畫圓方法);
(3)展示:(要求簡練的語言、並演示)
描:用圓形物體,描下它的輪廓,這就是圓。
繞線圖釘:與課開始時相同。
兩支筆:確定長度,轉紙一周。
圓規:一頭定點、另一頭(有鉛芯或墨水的一頭)旋轉一周:
定r、定O、繞一周。
固定的尖點就是圓心,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半徑?(每一種方法都能與圓的圓心、半徑等建立聯系)
(4)老師也介紹一種用帶孔的尺,固定一個孔,另一頭繞一周用圓規畫半徑為2厘米、直徑為6厘米的圓各一個。
畫的對嗎?一大一小,這由什麼決定的?(半徑、直徑)
兩樣半徑2厘米,畫在這里,有什麼不同?這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圓心)
(指出圓心的作用是確定位置、半徑與直徑的作用是確定圓的大小)
三、練習:
1、指出下列圓中哪條是半徑哪條是直徑?
2、任意畫一個圓,並在這個圓中畫一條半徑和直徑
四、總結
五、作業
學生匯報
同桌討論
學生操作
六年級
學生練習畫圓
教學反思
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在同圓或等圓內,所有的半徑才相等;所有的直徑才相等;半徑才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才是半徑的2倍

㈤ 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數學教案怎麼寫

面試教案最起碼要涵來蓋以下幾個方面自: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教學重難點(也可以分成兩部分去寫,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只寫這幾個字,後面空著。因為在正常的教學中,老師上完課才會寫教學反思,考試過程中試講完教案就交上去了。)。

㈥ 六年級下冊數學同步練82頁,拓展練習

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 圓
第 1 課時
[教學內容] 圓的認識(一)(第2-5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知道什麼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藉助工具畫圓,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圓及其特徵,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
畫圓,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教學准備]
紙圓、剪刀、線繩、尺、圓規、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受圓的特徵
1.引入: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請大家回憶一下,你們都已經認識了那些平面圖形?
課件呈現一張圓的圖形。
提問:圓,大家認識嗎?圓和上面的這些圖形有什麼不一樣?
(圓的邊是彎曲的,其它的圖形的邊是直直的)
2.小結: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板書:曲線圖形)其它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圖形。
3.舉例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形的?
課件呈現一些圓形物體圖片,讓學生指出圓在物體的那個部位。
4.設疑:是不是所有的鍾面的形狀都是圓的?
課件呈現一些長方形、正方形和橢圓形的鍾面圖。
5.探究:這些鍾面的形狀並不是圓形,但他們中間都有圓形,你們找到嗎?
課件呈現鍾面上指正轉動一圈所形成的軌跡。
(設計意圖:學生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圓形圖形認識經驗,教學開始,即讓學生直觀感受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別,有利於學生更為理性的認識圓。在舉例生活圓形圖例時,重點討論與圓的特徵有著本質聯系的指針轉動軌跡情況,可以為下面特徵的探究積累起直觀支撐經驗。)
二任意畫圓
1.嘗試畫圓:你們會畫出一個圓嗎?先交流一下,你准備怎麼畫?
提問:如果不用圓規畫,你們能畫嗎?試試看!
學生操作,簡要展示(略)
2.設疑:以前學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時,我們可以用直尺來畫,用直尺能畫出圓嗎?
3.課件呈現直尺畫圓過程。

引導:你們發現什麼?
4.提示介紹:實際上這個方法我們古人早就想到了(板書:圓,一中同長也)這句話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5.教師演示用線繩畫圓過程,指出生活中這樣的畫法也很普遍。
(設計意圖:用直尺畫圓,對學生是意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通過設疑,演示,並介紹古代數學家對圓的研究認識,一方面繼續凸顯圓的本質特徵,一方面滲透數學的文化價值教育。)
三用圓規畫圓
1.介紹:圓規,是我們現代人根據上面的原理製作出的畫圓的工具。(出示一把圓規,並作簡單介紹,略)
2.請大家用自己准備的圓規隨意畫一個圓。
3.交流一下,怎樣用圓規畫圓,畫圓時應注意什麼?
隨著學生的介紹,教師引導學生看書例2,並概括出畫圓的注意點:定點,定長以及旋轉時的著力點。同時教師進行示範。
4.請大家再試一次,看誰畫的圓最漂亮!
(設計意圖:用圓規畫圓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這里通過嘗試,交流體驗,自學課本,示範演示等活動,多層次有坡度地讓學生逐步掌握畫法,同時滲透學法指導。)
四自學圓的各部分名稱
1.請大家自學例2下面一段話,圓的各部分名稱有哪些?什麼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分別用什麼字母表示?
學生自學課本,同時在自己畫的圓上標出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並及時組織集體回報,在黑板上標出圓的各部分名稱。
設疑:什麼是「圓上」?
補充解釋「圓上」、「圓外」和「圓內」概念。
2.完成書上練一練第一題,大家發現了什麼?有沒有人不用量也能發現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鼓勵學生進行適當的抽象思維:一條直徑是有兩條半徑組成,所以在同一個圓里,圓的半徑等於直徑的一半。(板書: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直徑的一半,直徑=半徑的兩倍)
3.設疑:為什麼要強調「在同一個圓里?」
4.完成練一練第二題,畫一個直徑為5厘米的圓。
先提示學生在哪畫?指出:圓的位置由圓心的位置決定。學生畫圓時教師注意巡視,並及時展示正誤兩種情況(如下),引導辨析。
(提醒學生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半徑的長度。)

(設計意圖:再次讓學生自學圓的各部分名稱,並讓學生結合操作過程,有意義的接受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同時結合第三次畫圓操作和練一練,引導學生直觀探究半徑與直徑之間的聯系,使教學繼續凸顯探究氛圍。)
五探討圓的特徵
1.提出要求:請大家自己確定圓的半徑,然後畫出來,並剪下來。
2.設疑:為什麼大小不一?(圓的大小是由圓的半徑決定的)
3.小組討論:
⑴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⑵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⑶圓是軸對稱圖形嗎?他有多少條對稱軸?
⑷你還有什麼發現?
4.集體匯報,注意引導學生展開思維,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猜想、驗證。(教師注意及時板書要點)
(設計意圖:這里通過組織具體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探索並發現圓的一些主要特徵。考慮到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所獲的發現可能是零散的,教學提供了幾個討論題,引導學生有主題地展開討論,同時也注意讓學生交流「還有什麼發現」,為學生的探索發現留下更大的空間。)
六欣賞與設計
1.閱讀「你知道嗎」(重新整理整合P111和P112上內容,增加圓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最後呈現古希臘數學家的話「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
2.設疑解疑:為什麼很多物體的形狀是圓形?
3.鼓勵學生製作用圓形為基本圖形的標志,並隨機展示。
(設計意圖:整合相關資源,欣賞美麗圖片,體現綜合應用,感受文化價值。並以畫圓形圖案為課的結束,凸顯本課特色。)
七總結全課(略)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一)
在同一個圓 半徑--- --相等、無數條---- ---決定圓的大小
或等圓中 直徑-----相等、無數條------ 通過圓心
d=2r r=d/2 圓心-------------------- 決定圓的位置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這一節課是小數六年級的一節概念新授課,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後對一種新的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的認識。作為曲線圍成的平面幾何圖形,它既是一節起始課,同時也是後繼學習內容——圓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在本節課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完成了兩項任務:一是觀察生活中的圓,二是剪圓形紙片。這就首先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感性認識上的准備。
2、教學中以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做為主線。
在引導學生理解圓的意義的基礎上,我將課本中圓的特徵這一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自學探究,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則真正成為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對於圓心——半徑——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這一系列知識的學習上都體現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看書自學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3、著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在探究「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時,用「折」、「畫」、「量」的方法得到了學生所需的知識。學生在探究中情緒高漲,強烈的求知慾,讓他們投入到探索活動中。 當然,透過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我發現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不足;
1、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顯不足,顯得有些生硬。
2、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於課堂上動態生成的信息處理不靈活,給人的感覺是離不開教案,而且還造成前松後緊的局面。

第 2 課時
[教學內容] 圓的認識(二)(第2-5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兩次剪圓,感知對圓的認識;通過討論、猜測、驗證,理解對圓的認識;通過畫圓,知道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提高對圓的認識;通過建構,掌握對圓的認識;通過應用,使學校數學向生活數學延伸,升華對圓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生活中的圓、用圓設計的圖案,發現數學美,提高學習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介紹圓,培養主動建構的能力;通過學生系列的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態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
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准備]
學生:剪刀、彩色紙剪一個平面圖形、圓規、直尺、圓形物體一個、一張方格紙
教師:圓規、直尺、一個圓、一根長繩、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剪圓,感知對圓的認識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圓,板書圓。你見過圓嗎?在哪裡見過?
師:放課件,欣賞生活中的圓。
師:請你閉上眼睛在腦子里勾畫一下圓的形狀.
師:直接剪出你印象中的圓。
師:剪下來的圖形跟你印象中的圓完全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師:怎樣才能剪出你印象中的圓呢?在剛才的基礎上剪一剪。
師:通過剪圓,你覺得圓與帶來的平面圖形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二、探究,理解對圓的認識
師:我有一件禮物,誰先搶到就送給誰,你認為現在這種排列合理嗎?為什麼?怎麼排隊最合理?我應該站在哪兒?你怎麼跑?哪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最遠?
師:我們把剛才討論的內容在這個圓中表示出來,分別怎麼表示?分別叫什麼?
師:直徑真的是最長的嗎?怎麼驗證呢?
師:請你猜想一下,圓會有哪些特徵?根據學生的猜想教師板書。
師:你能驗證這些猜想嗎?請你試一試。如果一個人驗證有困難可以找人合作。
師:誰願意說說你是怎麼驗證的?有補充嗎?在驗證過程中有新的發現嗎?
三、畫圓,提高對圓的認識
師:我們知道要剪圓先要畫圓,你以前畫過圓嗎?你是怎麼畫的?
師:如果想畫一個半徑是3厘米的圓,藉助什麼來畫會比較方便?你會畫嗎?
師:誰願意展示你是怎麼畫圓的?先說再畫。有不同的方法嗎?
師:若想改變圓的大小,我們可以怎麼做?半徑的作用是?
師:若想改變圓的位置,我們可以怎麼做?圓心的作用是?
師:你還知道其他畫圓的方法嗎?
師:我想到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你能幫我想個辦法嗎?誰願意示範?用這種方法畫圓要注意什麼?
四、建構,掌握對圓的認識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對圓進行了研究,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我們學習的過程,整理一下你的學習收獲。睜開眼睛,你能介紹一下你所認識的圓嗎?
五、應用,升華對圓的認識
師:如果你是汽車設計師,會把車輪設計成什麼形狀?說說你的理由?為什麼不設計成其它形狀呢?
師:其實利用圓還可以設計出非常美的圖案,欣賞用圓設計的圖案。
師:你能利用圓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個漂亮的圖案嗎?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二)

畫圓方法知多少?
1、圓規
2、繞線的圖釘和彩色筆。
3、帶釘的木條
4、……

圓的認識(二)教學反思
對稱性是圖形的重要性質。與其他平面圖形相比,圓具有很好的對稱性:它是一個軸對稱圖形,任意一條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它是一個任意旋轉對稱圖形:圓上的所有點繞圓心旋轉任意一個角度後都在圓上。「圓的認識(二)」主要是使學生認識到圓的軸對稱性,引導學生開展折紙活動,探索圓的軸對稱性以及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通過與其他圖形對稱性的比較體會圓所具有的很好的軸對稱性。
學生通過五年的學習,掌握了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思維能力。學生經過第一課時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加深認識圓心、半徑和直徑,再引導學生對圓進行測量來發現直徑和半徑的存在,再而引出直徑與半徑的含義。然後通過學生自己測量來加深「直徑與半徑」的聯系。為學生繼續學習圓的周長和面積做好准備。孩子一般是對基礎知識能比較熟練的掌握,但在知識的運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別是如何運用有關的知識解答實際生活問題。本課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些生活情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能圍繞本節課的主題積極主動地去探求知識。

第 3 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與設計(第11-13頁)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想像、圖案設計等活動,進一步體會圓的特徵。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美,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
欣賞基本圖形構成的美麗圖案,會用基本圖形及所學過的數學方法設計漂亮圖案。
[教學難點]
會用基本圖形及所學過的數學方法設計漂亮圖案。
[教學准備]
電腦軟體及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案。
課件出示書上的四幅圖案,你能說一說看到這些圖案的感受嗎?
二、探究學習
活動一: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在書上把這個圖形塗上顏色。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和圓有關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
活動二:塗一塗
1、設計:在書上第9頁塗一塗部分的這些圖案中,你想用什麼顏色來完成設計?在小組說一說。
2、操作:生獨立完成。
3、評價:個別展示,相互評價。
活動三:模仿練習。
1、在練習本上模仿書上畫出三幅用圓設計的簡單圖案。
2、指名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畫出來的。
三、結論確立
用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圓相互組合可以畫出精美的圖形。
利用這些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的方法可以設計出美麗的圖案。
四、訓練鞏固(10頁)
1、課上練習
我是小小設計師。
獨立完成做一做1、2題,展示。
2、課上活動
數學萬花筒

《欣賞與設計》教學反思

運用所學的圖形設計圖案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學生體會到圖形世界的神奇和美麗,同時在分析圖案和創造圖案中,學生還將進一步鞏固對所學圖形特徵的認識。因此,在認識圓後,教材安排了欣賞與設計的內容。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視野的開拓,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有一定的審美和想像能力,本課是在學生對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想像和設計,進一步體會圓的對稱性,同時也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發展他們想像力和創造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我是小小設計師」活動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設計才能,在活動中教師也應多以表揚鼓勵為主,寓教於樂,這樣,為學生創設的良好學習氛圍更能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和自信,更有助於幫助他們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教材首先呈現了四幅圖案讓學生欣賞。教學時,讓學生觀察後說一說,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怎樣組成的(如基本圖形經過了哪些變換),讓學生感受到圓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圖形的能力。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讓學生感受到對稱圖案的美,並體驗到復雜美麗的圖案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交流,教師要真正地做到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

第 4 課時
[教學內容] 圓的周長(第11-13頁)
[教學目標]
4.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圓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
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5.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並能初步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學准備]
1.學生准備直徑為4厘米、2厘米、3厘米圓片各一個,線,直尺.
2.電腦軟體及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圓,誰能說說什麼是圓心?圓的半徑?圓的直徑?在同圓或等圓中圓的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系?用字母怎樣表示?
二、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圓的周長(板書課題).
1.指實物圖片(長方形)問:這是什麼圖形?誰能指出它的周長?
2.指實物圖片(圓)問:這是什麼圖形?誰能指出它的周長?
問:什麼是圓的周長?
板書:圍成圓的曲線的長是圓的周長.
3.你能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能)
4.指實物(用鐵絲圍成的圓)問:你能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5.用拴線的小球在空中旋轉畫圓.問:你能測量它的周長嗎?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圓的周長都可以用測量的方法得到嗎?(不能)這樣做也會不方便、不準確.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計算圓的周長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請同學們用圓規在練習本上畫幾個大小不同的圓,想一想圓的周長可能和什麼條件有關?(半徑或直徑)再看電腦演示(半徑不同周長不同)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或半徑究竟有什麼樣的關系?請同學們測量手中圓片的周長(用線或滾動測量),再和直徑比一比,看誰能發現其中的秘密?
四、學生動手測量、教師巡視指導.
五、統計測量結果.

觀察表中數據,想一想發現什麼?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嗎?
六、電腦演示
(幾個大小不同的圓,它們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最早發現這個規律的人是誰?圓的周長到底是直徑的3倍多多少?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認真讀書93頁,默讀「通過實驗」到「π≈3.14」.
七、看書後回答問題:
1.是誰把圓周率的值精確計算到6位小數?
2.什麼叫圓周率?
3.知道了圓周率,還需知道什麼條件就可以計算圓的周長?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圓的周長,d表示直徑,r表示半徑,π表示圓周率,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應該怎樣表示?

現在你們已經掌握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誰能很快說出你手中圓片的周長約是多少?(π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種礦山用的大卡車車輪直徑是1.95米,車輪滾動一周約前進多少米?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請同學們想一想:車輪滾動一周的距離實際指的是什麼?
解:d=1.95 單位:米
c=π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車輪滾動一周約前進6.12米.
九、課堂練習:
1.投影: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小結:今天我們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誰能說說圓的周長應當怎樣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問題?今後我們在學習探索新的知識時一定要積極動手動腦,扎扎實實地學好科學知識.

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教學反思
總結我上的這節課,先讓學生認識圓的周長再通過測量圓的周長和直徑並求出它們的比值,得出圓周率;然後通過圓周率和圓的周長的關系推導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巴班斯基的「最優化理論」指出:應根據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水平的變化來完善教學方案,實行最佳組合。在實際的教學中,我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把所學的內容按照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安排。
首先,我在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出「用線繞」,「在直尺上滾」等直接測量圓的周長後,我又引出新的問題:「那我們能不能用這些方法測量出圓形跑道的周長是多少?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小圓如何測出它的周長?甩球出現的圓能量出它的周長嗎?」使學生自己切實體會到「有些圓的周長沒辦法用繞線和滾動的方法測量出來」,從而再去探索新的方法,這使得下面的學習有了驅動力。我們說,要以學生為主體,其本質就是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喚醒和激發。
在接下來的引導中,我又較好地處理了圓的周長公式中,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的關系。探索圓的周長為什麼要考慮到圓的半徑或直徑?有很多案例在這一點的處理上顯得突兀。在這節課中,我提出「圓的周長和什麼有關系呢?」當學生說出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時,教師又進一步追問:「你覺得是和直徑有關系,說說理由好嗎?」這就喚醒了原有的知識經驗:圓的半徑(直徑)決定圓的大小。再接下來的猜想、探索、驗證自然、順暢,有了根基。
特別是在測量周長與計算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這一環節中,我採用了小組合作法,小組同學有的測量,有的記錄,有的用計算器計算。讓學生在具體實驗中,體會圓的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從而導入圓周率的教學,知道圓周率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推導出c=πd,c=2πr。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突破難點的效果,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可以得到發展。
另外,課堂上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第 5 課時
[教學內容] 圓的面積(第11-13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理念,並滲透極限,轉化的數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動手實際和學習交流的能力,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公式計算.
[教學難點]
圓面積公式的推導。轉化前後各部分間的對應關系。
[教學准備]
電腦軟體及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
在一廣闊草地上,用繩子拴著一隻羊,可移動的繩長是10米,這只羊可活動的范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請大家畫出羊活動范圍的示意圖,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畫。(一位畫的是周長,另一位畫的是面積。)
思考:
要求羊活動的范圍就是求此圓的周長還是面積?誰畫的正確,為什麼?什麼是圓的面積?(先說,再看書自學。)
生讀,教師板書:圓的面積
大家會求這只羊的活動范圍嗎?怎麼求?下面我們就探討這個公式的推導過程,大家想知道嗎?
二、探索新知:
(一)、先自學課本,小組探討如下兩個問題:(電腦出示)
1.在推導的過程中你發現圓的什麼變了?(板書:形狀)
2.在推導的過程中你發現圓的什麼沒變?(板書;面積)
(二)、探討第一問:
A:多媒體出示16等份圓。
1、多媒體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6等份,拼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
2、學生小組操作。
3、你會把它變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嗎?學生小組嘗試操作。
4、多媒體演示:把等份的第一等份平均2份,移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
5、學生展示操作成果。
B:多媒體出示8等份圓。
1、請同學們猜想並且討論:如果把同樣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象上面這樣拼,得到的圖形誰更接近長方形?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3、媒體演示8等份。
C:多媒體出示32等份
1、再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把同樣一個圓平均分成32份,象上面這樣拼,得到的圖形誰更接近長方形。
2、眼睛微閉想一想。
3、媒體演示32等份。
D:多媒體演示三幅圖綜合畫面。
1、讓學生仔細觀察後問:哪一等份更接近長方形?
2、為什麼,等份的份數越多就能拼出越接近的長方形。
F:如果要想把圓變成長方形你覺得要分成多少份?學生把眼睛閉起想一想
學生討論。
(三)探討第二問:
A:1、把圓在剪拼的過程中變成長方形,圓的面積為什麼沒有變化?
2、長方形的面積就是誰的面積?(教師板書)
3、長方形的面積等於圓的面積,我們知道長方形面積等於長乘以寬。那麼,圓的面積等於什麼?(學生結合自己拼的圖思考)
板書:長方形面積 = 長 × 寬
圓的面積 = 圓周長的一半 × 半徑
B:仔細觀察多媒體演示問:
1、長方形的長就是圓的什麼?怎麼求?用字母怎麼表示?(教師板書)
2、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什麼?怎麼求?用字母怎麼表示?(教師板書)
C:推導出圓的面積並且用字母表示。(教師板書)
D:再出示前面的導入題,問:我們現在知道為什麼可以這樣計算了嗎?
三:課堂練習
1、同座互增一個畫好半徑的圓,求其面積。
問:先要知道什麼條件,再怎樣求?
2、求一元硬幣的面積。最好先量出硬幣的直徑還是半徑?為什麼?
3、實踐題: 每人准備一段繩子並求此繩圍成最大圓的面積。學生討論如何解決此問題?
4、根據下面條件,求出各圓的面積。
C=6.28米 r=1分米 d=20毫米
5、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00平方厘米,在圓內畫一個最大的圓,求圓的面積。
課堂延伸
學生討論:把一個圓分成若乾等份後,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與圓的周長相等嗎?為什麼?
練習:把一個圓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是16.56厘米,求此圓的面積。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座位互相談一談是怎樣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的?知道哪些條件可以求出圓的面積?

㈦ 誰給我一篇六年級上冊數學圓單元學習反思

一、簡述所犯錯誤,並定性之。這是對自己開的第一炮,一定要猛烈、響亮,不能不痛不癢。但切記,炮一定要往空中放,不可往實處打。聊天室里泡美眉是吧?那要這樣檢討——「我單身時代養成的積習未改,不是一個好男人」,千萬不能說——「我只不過想換換口味」。

二、描述犯錯過程。這部分內容一定要扎實、扎實、再扎實,新聞的五個W一個都不能少。但是一定不要漏掉一點,那就是在犯錯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要凸現善與惡的搏鬥,靈與肉的掙扎。搏鬥得越慘烈,掙扎得越殘酷,越能博得諒解和寬容。

三、剖析錯誤原因。這是最見功力的部分,是決定一份檢討成敗的關鍵。要徹底把自己打翻、砸爛、磨碎、煮熟,要揭開傷疤,觸及靈魂,讓杜鵑泣血,令岩石掉淚。這錯誤早期形成,長期發展,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萬里長城倒於自摸,百轉千回不該這樣走,千錯萬錯不能這樣錯!當然不要忘了批判、控訴周圍的環境——多麼強大,多麼沉重,多麼凶險,多麼骯臟!我本出淤泥而不染,奈何淤泥高過頭;我本純潔又無辜,奈何大家都有辜。看啊,這個人!瞧啊,這可憐的靈魂!

四、分析錯誤的影響,假設繼續犯的後果。錯誤嚴重,辜負期望,影響很壞,教訓深刻,若不是領導及時指出、老師及時發現、父母及時提醒、女友及時察覺、有關部門及時介入,後果簡直不堪設想!「不堪設想」這個詞用得好啊!不但省下了許多筆墨,而且推脫了不少責任。所謂不堪設想,說白了就是誰都沒工夫去想。

五、表一表決心。這很簡單,想想你平常是什麼樣子,反過來說一遍就行了。

恭喜你,你已經被徹底洗白,生活又一次歸零。這一次,你終於學會不再莽撞行事,行事之前,已打好了下一份檢討的腹稿。

㈧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應注意哪幾個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設法喚起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學生學不好數學,不能全怪學生,教師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教師的任務就是把學生從不懂教懂,從不會教會,學生答不出教師的問題,教師先要檢查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沒有漏洞。教師發現學生作業中的普遍性錯誤,先要自我檢查,這樣會使學生受感動,自覺去糾正錯誤。 2.鋪設台階,引導探索。 教學中適當地分解知識難點,合理劃分課堂教學層次,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讓學生嘗到探索之樂、成功之樂。教師在指導學生做課堂練習時,首先要建立起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條件,即給他們一些鋪墊性的容易解出來的問題。然後預先告訴學生,老師將要給你們一些難題(而實際上還是他們力所能及的題)。事後,當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因此增強,從而產生了再想解題的願望時,教師再給他們一些稍有難度的題,這種做法對增強學生自信心會起到極好的作用。 3.抓好測試,善於訓練。 學生對學習成績是很敏感的,分數對情緒的刺激亦是很大的。特別是差生,他們因各種原因每次考試成績普遍低,心理上受到的打擊較深,為此,我對訓練和測試大膽進行改革。訓練時,在學生自願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需要、動機、性格和學習的基礎等諸方面因素,將學生分成A、B、C、D四個程度組;A組獨立練,B組指導練,C組討論練,D組扶著練,並輔以激勵的評價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之樂。測試時,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類要求,分類評價,發揮測試的反饋功能作用。 4.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有些學生不願自己動腦筋,一切知識等著老師「喂」。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我開展了「四環一步」(預習——上課——整理——作業)的學習法講座,讓他們學會怎樣預習、怎樣上課、怎樣整理知識、怎樣做作業,知道只有忠實完成這四個環節中的每一環節,才能躍過章、段這一大步,進入下一階段內容的學習。也就是說,只有當學生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掌握了學習主動權,才能使思維活動更加持久,更加深入,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發展並學好數學。
一、基礎知識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 不論什麼時候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總是教學的出發點,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狀況是教師導學、導思的依據,教師要通過觀察、對話、作業分析、與家長交流等途徑,了解學生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能力水平、興趣傾向,分析課堂反饋信息,了解阻礙學生學習的困難。 教學時,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初步學會科學的思考方法。引進新知識要簡潔、明了,要引起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揭示矛盾,從中提出新的課題。或者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選取典型事例,引導學生提出新課題。 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我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元、角、分的角度進行教學,學生就會感到自然、不陌生。利用卡通書字典的價錢來引入求兩本書一共多少錢,就把幾元和幾元相加,幾角和幾角相加,幾分和幾分相加。這就是筆算小數加減法的第一步: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當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時,學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滿十時,就是1角,就在角的這位上加1,就多了一角;當角和角相加滿十時,就是1元,就在元的這位上加1,就多了一元;依此類推。這樣,學生對小數的退位減法也就能輕松地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難,因為他們在計算時想到了買東西找錢的情景。 二、培養能力要重視基本能力的訓練 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因此,在進行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既要循序漸進,又要突出重點,注意基本能力的訓練。 如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加強基本計算訓練,因為任何一個較復雜的計算,都是若干個簡單的基本計算綜合起來的,如果基本計算的能力提高了,那麼較復雜的計算能力也會隨著提高。一般地說,口算與估算是計算的基本能力。隨著各年級教學內容的不同,計算能力也有所不同。 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有一個長期培養和訓練的過程。對於小學生來說,首先通過觀察、比較,能夠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這是一種基本能力。應用題教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還要鼓勵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運用簡便演算法或解法,以利於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三、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高於生活。小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教材為學生提出了許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要讓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真正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學以致用。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聯系的因素,讓學生做一做、量一量、驗一驗、用一用,學會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如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小組協作,動手操作「割」、「補」、「拼」、「擺」,自行探索,發現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 四、要重視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從小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是「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嚴格認真、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並且持之以恆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同時還應從旁協助學生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盡量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探究活動無疑需要問題的參與,否則無法進行探究與發展。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才可以驅動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教學《圓面積計算》時,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自己提出問題思考:(1)圓可以轉化為什麼圖形來計算面積;(2)轉化前後圖形有什麼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自己發現了圓的面積公式。在教學中,不妨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引導他們向老師提問題。引導學生質疑,幫助學生釋疑,這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途經。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竟提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長方體有6個面,一個面4條邊,為什麼
長方體的棱不是24條,而是12條?」「一條棱有2個端點,長方體有12條棱,為什麼只有8個頂點?」「長方體和長方形究竟有什麼不同?」在討論中,有一位學生對「長方體和長方形究竟有什麼不同?」提出了一個頗為生動新穎的例子,他說:「我們在紙上畫一個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即長方形,它有長和寬,沒有高,我把這長方形剪下來,這時它就有了高,所以它是長方體了。」通過質疑問題,自由討論,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總之,數學課堂應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教師要靈活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的輕松、學的愉快,提高教學效率。
1、在教學方法上多加探索2、該講清楚的內容要講的通俗易懂,要用最簡單的詞彙進行講解。3、備課的內容應要全面的、系統的、有計劃的、豐富多彩的去准備。備課內容決定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果我們講課時,准備充分,教學計劃完善,盡然有序,突出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學生就能很容易掌握所要傳授的知識。4、教師的外表要整潔大方。平易近人,語言生動,精神抖擻,教師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穿裝打扮。教師在課堂上講課能夠精神有力,講課生動有序,就能感染學生,與教師一起抖起精神,洗耳恭聽。相反,講課准備不充分,內容單一,學生就很容易分神,情緒低落,不想聽你講課,就會出現厭學、不願學等現象。除此,教師為了上好課,顯得自己又風趣,便在課堂上胡言亂語,將一些不著邊的話,那麼就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用語。5、充分利用示範教學和電化教學手段。小學生是在具體的事物當中進行思考的,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示範教學和電化教學,同時,要注意示範教學的內容要和課題吻合。6、利用啟蒙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出小問題,開拓學生的智能。教師在利用此教學方法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知識層面,制定所要提問的問題等級,為後進生也提供答題的機會,通過激發學習興趣,使他們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使精神等到解放,對學習知識從滿信心。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我自認為能夠成功的上好小學數學課。

熱點內容
初中教師德育工作計劃 發布:2025-01-11 08:52:49 瀏覽:72
地理地利 發布:2025-01-11 08:39:23 瀏覽:829
師生互懟圖 發布:2025-01-11 08:24:14 瀏覽:501
高中語文ppt 發布:2025-01-11 07:54:38 瀏覽:576
正心美術 發布:2025-01-11 05:56:25 瀏覽:239
cbi教學法 發布:2025-01-11 05:30:21 瀏覽:902
沖模老師招聘 發布:2025-01-11 05:02:42 瀏覽:193
描寫老師的四字詞語 發布:2025-01-11 04:48:39 瀏覽:514
英語練習題四年級 發布:2025-01-11 02:48:46 瀏覽:166
江西教師招聘信息 發布:2025-01-11 02:17:51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