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教
學
指
導
思
想
以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學
生
分
析
按「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中「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是較大的一個板塊,是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是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網路基礎及其應用」既是學生最想學的,也是實際中非常需要的知識。所以應把這些作為學生學習的切入點,在調查學生學習態度的統計結果中,有近80%的學生渴望多學,「不想學習」和「學不學無所謂」的總共只佔2%,說明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很強烈的;有選擇的學習者為21%,說明當代初中學生很思想,也有主見,這對教師設計教學計劃,制定教學策略以及設置學習任務都有很大的挑戰性,對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激發不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是教好信息技術課不可忽視的環節。因此要探索構建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能更好地上好信息技術課,制定合理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制定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互教互學,共同進步。教師則重點指導不熟練的同學,使他們盡快縮短與同伴在學習上的距離。
學
期
目
標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創
新
措
施
一、創設情景,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增加學生的參與,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三、注意創設學生能主動參與、親自動手的教學環境。
教
材
分
析
本套教材是通過山東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優秀教材,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操作技能為主要目標,簡明實用,內容生動,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和探究精神,每個摸塊都安排了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向學生提出觀察、實驗、調查、討論的建議,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充分給學生提供了拓展知識、展示才華的空間。
教學
安排
教 學 內 容
七年級
1、簡單認識計算機的結構,認識計算機的各種設備的名稱和作用。學會開機關機、重新啟動計算機。學習滑鼠的使用和用畫圖工具畫圖。
2、學慣用畫圖工具畫圖,了解用計算機畫圖的一些基本常識。
3、認識鍵盤,掌握鍵盤操作的正確姿勢和擊鍵方法,學會26個英文字母和英文標點的鍵位,回車、退格鍵、空格鍵等常用功能鍵的用法。
4、繼續進行鍵盤指法訓練,學習輸入上檔字元,進行英文全篇的綜合練習(區分大小寫、格式)。
5、學習Windows常識,桌面、窗口和對話框的簡單使用,學慣用微軟拼音漢字輸入法輸入漢字,中文標點符號。
6、學慣用畫圖工具畫圖,了解用計算機畫圖的一些較復雜的應用。
7、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八年級
1、Windows系統和文件的管理。
2、學習使用寫字板進行中英文排版。
3、學習互聯網常識,計算機網路的實現方式和簡單的通信原理,學習使用網路瀏覽器,通過網路學習、下載文件和資料。
4、學慣用郵件客戶端方式收發電子郵件。
5、學習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6、學習Excel的編輯使用。
7、學習網頁製作的基礎知識。
九年級
1、學習網路的基礎知識
2、學習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3、學習Excel的編輯使用。
4、學習網頁製作的基礎知識。
5、認識圖像處理軟體,能夠製作一個簡單的圖像文件。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信息技術》初中第二冊第二章第二節:順序結構程序設計
教學對象:
初二年級學生:
具備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
懂得Word的啟動、保存和退出。
熟悉Word環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初步掌握word中運用圖片、藝術字、自選圖形等綜合操作方法。
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綜合實踐操作的能力。
發揮學生的設計才能和創意,並學會評價作品。
通過交流評價,讓學生增強自信心並充分發揮想像力,製作有自己特色的賀卡,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在文檔中插入各種不同的對象,如圖片、文本框、藝術字、自選圖形等的過程,並採用任務驅動的方法,讓學生感受用Word軟體來製作電子賀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獲得用WORD製作電子賀卡知識的同時,體會在word中綜合文字、圖片等的處理效果,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
使學生對「文字處理」軟體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教學重點與難點:
賀卡中圖片、藝術字、文本框、自選圖形之間的位置關系。
插入對象(圖片、藝術字、文本框、自選圖形)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擺放)設置。
教學過程: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教學引入 展示幾個做好的節日賀卡,並講解它們能向別人帶來什麼意義! 觀看,明確學習任務。 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二、新課學習 過程1:賀卡製作構思,觀察賀卡有幾部分組成,分析一下這些賀卡中各個對象的位置關系。
學生回答:圖片、文字
學生回答:圖片在下方,藝術字、文本框在上方
讓學生明白賀卡由幾部分組成,並
分析這些對象的位置關系。
三、鞏固練習 過程2、講解和演示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的步驟和方法 學生觀看教師演示,並做好筆記。
讓學生知道如何插入圖片和藝術字
過程3、巡查,個別輔導。
點評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展示範例(2) 學生練習插入圖片和藝術字
觀看、比較、學習 練習與提高Word的技能。
鞏固練習與提高
過程4、
提出幾個常用的數學函數,鼓勵學生嘗試使用這些函數
參與討論,嘗試使用
發掘學生資源,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新問題的勇氣和能力。
過程5、指導學生匯報交流嘗試的結果,引導學生歸納這幾種函數正確的使用方法。 學生代表展示發言 調動先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過程6、提出程序的順序結構流程思想 討論歸納 提高學生的整理和概括能力
過程1、巡視指導 根據課後練習,獨立完成小程序設計,課本P51.1 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基本目標
四、展示和課堂小結 過程2、指導學生討論使學生能合作完成 討論和設計,課本P51.2 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研究精神。使學生掌握製作方法,
過程3、鼓勵學生敢於創新 嘗試,設計 知識的升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意
引導學生點評和小結本節課內容 比較和相互學習 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展現自我
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互相探究,共同提高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1、 教學引入設計新穎,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揭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常用的數學函數的使用
2、 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創新意識。
3、 本節課圓滿完成教學目標,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不足之處:
1、在學生做完畫圓程序,加入有交互性的InputBox函數和畫圓語句時,老師可以講得更少些。而讓學生自己體會和總結InputBox函數的兩個參數的作用,效果會更好。
㈡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
21世紀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的時代,其實質是教育的競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計算機網路的迅猛發展,人類將步入信息時代 ,因而導致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將隨之而改變。特別是在教育領域,網路、多媒體與教育的結合,將會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方法,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我們職業教育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以教育技術為突破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職教改革的必然趨勢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仍然偏低,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技術、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水平,顯得陳舊落後;許多優秀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廣泛推廣,學生的學習主要依賴於教師課堂授課,依賴於教科書,知識來源單調,與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匹配。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各職業院校的現代教育設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學生不能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計算機及網路來學習知識,而容易沉迷於電腦游戲及網上聊天,不僅沒有提高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還耽誤了學習時間,不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設計創新,避免現代信息爆炸對學生及教學的不利影響,是我們面對21世紀發展教育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現代教育是建立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科技發展需要的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的新型現代化教育體系。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手段,它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職業教育要想辦出特色,就必須走職業教育信息化之路。職業教育信息化不是計算機 、網路、職業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學習與現代信息網路技術的有機融合,從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教育模式、技術手段、教育評價的動態系統。要實現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師掌握信息技術運用成為他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讓教師如何具備信息技術素質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將來的教師隨著學校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裝備的改善,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將無法勝任。而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為信息教育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保證。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對學與教的過程和學與教的資源進行設計、開發、使用、評價和管理,是一個有待於開發和探討的課題。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建立在幾條基本假設的基礎上,社會科學領域中的理論更是如此。教學設計理論是一種研究如何經系統設計來引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理論。
我們可以假設學習發生和維護的充分條件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即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二條假設);
(一)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准備(知識經驗和生理能力)。
(二)有效的學習動力維持系統,包括興趣、情感、態度、動機、意志、性格等因素。
(三)有效的學習外部活動系統,指學習的具體活動,比如:記預習筆記、做練習、討論、互助、制定表格、畫概念圖等。學習行為和活動的設計依據是認知策略和協作學習策略。
(四)有效的學習環境,指學習資源(包括信息資源和活動空間設施)和學習工具的有效整合。
(五)有效的信息傳遞,它不是指信息的閱讀和呈現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組織,即學習信息資源的組織結構,信息的呈現形式和傳遞順序。
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條件中,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准備是不能設計的,而其它四個方面是可以設計的。學習動力系統不是一個可以直接設計的物化系統,它的設計基於其它三個系統設計。
教學設計的設計對象有三(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三條假設):
1、學習活動的設計。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習者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來源與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技能的發展、情感態度的變化都應歸因於這種相互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這種相互作用便是學習活動。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來看待。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為學習任務的設計,通過規定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來引發學習者學習內部的認識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
2、學習環境的設計。從設計者的角度看,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特指媒體資源)和學習工具的組合,這種組合實際上是旨在實現某種目標的有機整合。在學習活動發生時,學習環境又被稱為學習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際關系要素。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表現為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整合活動。在設計時也應考慮人際支持的實施方案,但人際支持通常表現為一種觀念而不是具有嚴格操作步驟的實施法則。
3、媒體傳遞的設計。媒體傳遞設計的任務是決定通過何種媒體形式,按照何種呈現順序,以什麼樣的組織形式向學習者傳遞信息。課堂講授的設計及教學媒體材料的設計和開發就屬於這個層面的活動。媒體傳遞是最邊緣層次的設計活動。
以上將教學設計活動劃分為三個層面,旨在提醒教學設計者學習環境和媒體的設計並不是教學設計的全部。在很長一段時間,教學設計領域主要是集中在媒體傳遞層面上的活動。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環境的開放性,資源的豐富性,資源的易獲取性等特徵使教學設計者將設計重點從媒體傳遞的設計逐漸轉向學習環境的設計並繼而將設計重點放在學習活動上成為可能。
三、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模式設計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變革越來越依仗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當前,在許多職業院校已經建立了校園網並與互聯網連通,建設了教學資源庫,還建設了不少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室,這已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搭建平台。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將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
根據教育傳播理論,教學過程可以看作為一個信息的傳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含教師、媒體、學生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不同的組合方式,將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有著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目前應用的有三種: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基於網路環境的個別教學模式;校園網支持的合作學習模式。
(一)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引入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製作CAI教學課件,通過媒體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這里指的媒體包括教師自身的言傳、身教、也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和各種現代化視聽媒體。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增大了教學的信息量,也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單一性,學生接受來自教師、計算機和各種媒體傳遞的教學信息,經過大腦的加工處理,轉換為知識。盡管教學內容的呈現圖文並茂、聲形結合、生動活潑,而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創新方面存在有明顯的不足,人機交互的過程與作用極為有限。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不僅僅在於教學內容的圖文並茂、生動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科學性來激發。這是一種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仍處於一種被動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二)基於網路環境的個別教學模式:網路環境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是一個鼓勵自主學習的環境,是一個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可以在任何有上網條件的地方,利用聯網的計算機在校園網或網際網路上獲取各種信息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問題,也可以通過網路向教師咨詢,教師不直接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只是間接地輔導學生。這是一種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它是以「自我向導、自我激勵、自我控制」為特徵的學習,也就是學生能夠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才可能取得學習效果。否則,只是盲目的瀏覽學習,其效果甚微。
(三)校園網支持的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建立在校園網路及資源庫支持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安排教學計劃,實施網上教學,批改學生作業,進行網上或面對面的指導,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學生可以個別學習,也可以分組合作學習,或者自願結合合作學習,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的權利。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要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物,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許多學校都建設了校園網,但由於資金與技術等問題,校園網信息資源貧乏,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的技術開發及其與網路特性的結合明顯不足,使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充分地應用和有機的結合。
通過對以上三種教學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每種教學模式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轉變,但仍各存其缺失。如何將三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有機的結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為學生提供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有待於我們不斷的探討和研究。
四、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方法設計創新
(一).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觀念的更新
在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並沒有生成劃時代的新觀念,確切地說,信息技術使原先的一些先進的、前衛的教學觀念的實現成為可能,使先進的教學設計理論的接受和應用成為可能。因而,我們在進行教學方法設計時應該樹立三個全新的觀念:
一是樹立全新的學生觀。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由原來處於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參與,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意義構建的主體。
二是樹立全新的媒體觀。教學媒體由原來作為教師講解的輔助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
三是樹立全新的教學觀。教學方法由原來單純的基於歸納或演繹的「教師一言堂」的講解轉變為基於「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和「意義建構」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及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它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學思想、觀念、理論的根本轉變。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徵是教育信息資源的利用和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是需要不斷探討的課題,據調查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 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模式。現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基本上還停留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CAI階段,這與我們真正意義上要達到的整合還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必須開發基於網路的教學支持平台,特別是基於Web的協作平台,才能完成整合的質的習躍。
在基於網路的教學支持平台上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將會對教學過程、教學形式及教學效果產生巨大的變化:
1、教學形式的變化。由於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原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課堂學習、分組討論、協作學習並存教學模式,學生也可以通過校園網路的學生論壇。
2、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通過校園網路,進行自主探索學習、互動協作學習,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學生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內容的擴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書本教材形式轉變為有圖文並茂、聲像俱佳構成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同時可將音像教材、基於網路特性的CAI課件置於校園 網上,供學生自學。這樣,極大地豐富和擴展了書本知識,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
4、教師作用的變化。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領航者、指導者和組織者。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知識源,教師不能把傳授知識作為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設計教學方案上,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創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協作意識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㈢ 初中學校將從哪些方面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
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
網站的話就推薦學習口貸網。
網站擁有豐富的試題、課件、教案等初中教學資源,而且所有的資源均可免費下載。
分享下免費的初中在線教育資源:網路網盤鏈接: https://pan..com/s/1V5gDa-VsrKWmb0DX36KO_A
㈣ 如何教好初中信息技術
A.淺談講好初中信息技術課
初中信息技術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學指導思想面對學生。做為信息技術課的教師要以新的教學思想、新的教學方法培養、教育好學生。所以教師如何教好信息課,學生怎樣學好信息課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
初中七年級把信息技術課作為選修課,編寫了信息技術教材。在新教材中含概了當今世界流行的軟體:Windows98操作系統、用於文字處理的Word、用於數據處理的Excel、幻燈片製作的PowerPoint、圖像處理軟體PhotoShop、用於網路漫遊的Internet、網頁製作工具FrontPage Express等信息技術軟體。這本書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根據市教研室教學計劃安排,要切合本校教學實際,安排好信息技術課。如何上好新學期初中信息技術課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 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各個軟體教與學的特點。由教學生「學會」變成教學生「會學」,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
信息技術課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主。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知識和學習實踐中自我篩選和設計目標,自己尋找學習內容,自己確定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以及自我管理學習過程的能力。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改變以前的教學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學宗旨。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備課過程中,我們對課本中Word、Excel等十餘個軟體逐一操作,對使用過程中自己發現的問題和預見學生會出現的問題逐一記錄下來,在講課和上機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指導。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對每個軟體按課本要求,只介紹部分主要功能,其餘的放手由學生自己去大膽使用。作業布置得靈活,學生們做的有的比書本或教師要求的更好,這就開發了學生潛能。由原來的教學生「學會」使用各個軟體變成教學生「會學」,會探求各軟體中包含的各項功能。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學習知識會更主動、興趣會更濃,培養好這種學習方法,對學生今後自己學習、迅速掌握新開發的軟體有很大好處。
二、根據學校機房計算機的配置上好信息課。充分利用現有設備提高學生整體水平。
我認為提高學生素質並不僅僅是依靠先進的計算機所能給予的。換句話說光憑先進的計算機設備而不注重信息教師自身的努力是培養不出高素質學生的。所以在信息技術課中要根據本校自身實際,盡量講好各個軟體,但不能求全,以免光片面強調硬體因素,使本校的信息技術課教學水平受限。根據學校機房計算機的配置情況,上好信息課。要把那些又能講、又能練的軟體講好、練熟。對那些學生機無法使用的軟體,點明要點,在教師機上進行演示。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就能克服機房計算機配置的不足,使全體學生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三、針對當前各班學生的差異、存在的具體問題加強各個環節的教學研究。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信息技術基本知識以及信息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全體學生掌握信息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差異是實際存在、不可避免的。那麼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師如何做到上好這門課程,使學生整體素質都得到提高呢?
我們認為這需要加強教學中各個環節的研究。從電子備課、課堂講解、上機訓練、個別輔導、布置作業等。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備課、課堂上既要讓學生學好所講的內容,掌握重點、排除難點,又要靈活處理好問題,這在上機課中是經常出現的,象機器出現故障,軟體設置出現問題,學生操作不當等,處理不好,很可能就完不成教學要求,更不能使一些差生達到教學目標。
上機中為了減少優生和差生之間的差距,可以把學生分成好、中、差幾類,對學生進行輔導時,真對三類學生給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在學生上機操作過程中,沒有計算機液晶投影儀這類高檔設備教室網路軟體情況下,只憑信息課教師一人是不能照顧到全體學生的,這個時候要充分發揮那些計算機特長生的優勢,輔助教師完成為同學排除障礙,指導其他學生具體操作等工作。利用他們的優勢,讓他們帶動差生,互相協作、共同進步。通過課堂45分鍾讓全體學生盡可能多的掌握信息知識。課上知識扎實了,課下才有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
四、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逐步積累,以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學水平。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現在的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師一般在學校都擔任七年級信息技術課教學、計算機特長生培養和計算機房管理以及學校資料列印等多項工作。工作任務繁重,在教學實踐中也就會遇到很多新問題,接觸到許多新思想。在新學期開學伊始,就要養成一個好習慣,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新的教學思想和摸索出經驗都逐步積累下來,不能應付過去就完了,可以作筆記或者寫論文等形勢。不斷總結教學經驗,通過全學年教學實踐自身的知識積累就能掌握一手全面、豐富的教學套路。就能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水平,培養出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和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
信息技術是創新最活躍的領域,特別適宜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通過信息技術課入門教學,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鑽研能力。搞好課堂教學、上機訓練等教學活動,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質。
B.對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學習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對我們提出的要求。中學計算機教育也在正在蓬勃發展,不斷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以提高未來建設者的科學文化素質、能力和科技意識,是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如何在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教師應該不斷探索的課題。本人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獲得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精心安排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誇美鈕斯也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精心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導入方法進行導入課堂教學的。
1、問題式
帶著問題去學習,能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問題式導入可以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疑惑學習新課內容,在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討論中解決問題,從面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比如在學習《認識計算機》這一節時,在導入中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① 計算機有哪些本領?② 計算機的特點有哪些?③ 計算機是怎樣工作的?④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計算機?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老師的指引下,通過書本介紹的內容,逐個解決問題,從而很好地掌握本課內容。問題式導入的第二種形式是在新授內容之前,直接向學生提出本堂課需要學習的內容,開門見山,重點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學中,一上課就開門提出本堂課需要掌握的內容。① 用拖放法復制或移動文件。② 用拖放法刪除文件。用這種方法導入,使學生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有的放矢。總之,問題式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目標明確,抓住重點,激發興趣。效果也比較好。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導入也就是能過課件的演示進行導入課堂內容,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學WORD賀卡製作這一課時,先通過電腦演示幾幅精美的電腦賀卡,當學生邊欣賞邊贊嘆時,我趁機插入:「同學們,這些賀卡美不美啊?它們都是通過WORD製作出來的。其實很容易,你們只要通過今天的學習,也能設計出一幅幅美麗的賀卡。」學生的學習激情與興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進行FRONTPAGE網頁製作教學時,我挑選部分以前學生製作的比較優秀的個人網頁展示給學生看,當同學們看到或精美或生動活潑的網頁時,都非常羨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製作出類似的網頁,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得以迸發,充分體現了「我要學」的學習態度,從而為下面的學習鋪平了道路。
3、對比式
將以前學過的知識同即將要學習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突出新授內容的優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進行「EXCEL圖表的建立與編輯」教學時,我將文字、表格、圖表三種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點後轉換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後再展示出圖表形式的信息,讓學生通過三種形式的對比,強烈感受到圖表形式的優點:形象、清晰、一目瞭然。從而引出學習圖表的目的與好處,明確學習目的。所以說,好的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
二、教師大膽放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喜歡把每一個內容講得細細道道。這種做法是本人認為不妥。其弊有四點:1.無法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容易形成被動學習。2.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擴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課堂氣氛不活躍,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難以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本人認為在教學中應該留有讓學生想像的空間,教師應大膽放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電腦繪畫的教學中,經過分析教材發現:畫圓,畫矩形,畫圓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樣的。於是我只詳細講解了圓的畫法,而矩形,圓角矩形,在課堂教學中只提了一句,方法與畫圓一樣。從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由畫圓的方法自學掌握其它兩種圖形的畫法,達到觸類旁通的作用。還比如說,在《上網瀏覽》教學中,由於這一課內容較多,學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內容比較困難。其中,通過搜索引擎進行網上搜索是一個難點。於是,本人在開始授課時沒有把網上搜索這一內容放進去,先把網址的填寫和網頁的瀏覽講解完,然後讓學生操作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訪問某個網站但又不知道在哪個網站上,網址是什麼?提出問題後讓學生先動腦筋自己解決。能解決最好,如果無法解決,大家討論,最後由教師總結一下。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突破了難點,真是事半而功倍。又如在講解網頁修飾這節內容時,可先展示一個已經修飾好的網頁,並讓學生與上一班級製作的網頁相比較,從而提出任務一:給網頁添加背景、修改字體、字型大小、顏色。學生可以通過「幫助」、網頁學習網站等獲得操作信息。學生因為已經學過word字處理軟體,任務一很容易就完成了,於是再展示一個網頁進行比較,並提出任務二:給網頁添加圖片、動畫、音樂、水平線等內容。教師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指導學生使用在word中已經學習的方法去操作以達到知識的遷移。最後教師總結。在完成整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個個都帶著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把自己的網頁裝扮地五彩繽紛,個性十足。在總結中同學們紛紛發言,搶著說出自己得出的結論和體會,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事實證明,學生在這種活躍、輕松的氣氛中學習、探索,他們的大腦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是十分扎實的。同時,他們的主體意識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實踐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所以說,大膽放手,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運用科學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學習的動力,就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般可採取的教學方法有「吸引教學」法、「實例操作」法和「任務驅動」等,堅持「以用為主,培養能力」的原則,使學生在應用計算機完成操作任務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親身體驗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到了探索、發現、創造與成功的喜悅,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這對於培養有較強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任務驅動模式」教學方法,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教師把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個個具體的任務,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
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圍繞如何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進行的,教師教學思路清晰,學生學習目的明確,更容易使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比如有一節內容是講Word中的圖文框、文本框、圖片和自選圖形的使用,按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紹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將所有內容設計為製作—副圖片這一具體的任務,教師通過講解如何製作這幅圖片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教學時,重點難點突出,而且授課順序就是製作圖片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順理成章、輕松自然。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還有利寸: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教學中,如果總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容易疲勞,也容易養成上課就等著老師教的依賴心理。如果每—節課都給學生下達—個具體任務,學生在思想就有—種必須完成任務的緊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嘗試,去創造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從而充分激發起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但要注意的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也有自身缺陷,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會造成兩極分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交流,使學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設計教學任務時,還要注意根據學生的特點,盡可能設計一些帶有趣味性、實用性、可行性的任務,使學生願學、愛學、樂學。
四、培養信息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是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所不可忽視的內容。信息技術教育要著眼於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的培養。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能力是信息社會成員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教育相當大程度-上是讓學生記憶各種知識(信息)。這種低效率的教育已難以適應信息社會知識爆炸式的增長,並且迅速更新換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需求。可以說,在信息時代,信息本身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體系。除了吸收傳統技能的精華外,應強調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養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使用各種教學手段,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向學生提供「資料庫」,讓學生到「資料庫」中去獲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學生利用「資料庫」中的各種各樣的圖片、表格,經過處理,完成一份圖文並茂、精緻華麗的電子賀卡送給老師,有的學生製作課程表、值日表、通訊錄來管理班級。也許有的學生運用筆和紙進行學習的能力不如別的同學強,但他們分析、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卻高於其它同學,這正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所在。這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質的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識,學習計算機的動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就一定會對增加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順利達到教學目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採取多種手段,及時鞏固課堂知識。
1、少講多練。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重在操作的課程。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有些內容講得越多學生越糊塗,講了一節課不如操作10分鍾。所以本人認為,在許多需要操作的課程中,應注重少講多練,通過精心導入,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然後新授學習內容和方法。最後鞏固練習。其中,導入和新授的時間應該壓縮在15分鍾左右,餘下18分鍾到20分鍾的時間讓學生充分上機練習。達到鞏固,熟練和提高的目的。2、分段教學。在教學中也可採取分段授課,分段練習的方法,教師先講授一段知識,然後讓學習練習,完成後再講授下一段知識,再讓學生練習。通過這種方法,能讓學生及時吸收教學內容,及時消化。教師也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數據的幾種插入與復制方法,然後提出任務,要求學生根據剛學的知識完成幾步操作練習。讓學生馬上吸收、消化這些知識。然後再繼續下面的數據的移動與刪除等教學任務。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可以非常順利地接受新知識,而且也比較容易消化知識,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能很理想。 3、運用多媒體課件,鞏固知識。這種手段主要是針對一些知識性課程。這一類課程的內容主要是一些微機的基礎理論知識,比如《認識計算機》、《初識WIN98》等。理論性較強。這些課程中知識的鞏固,如果採取一般的方法,是單調的。但可以做成課件,如填圖等練習形式,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比如在《初識WIN98》教學中,我把桌面同各種圖標名稱、作用等做成匹配題,讓學生通過移動對象進行配對,這樣既生動活潑又鞏固了知識,培養了學習興趣。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特別是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更是日新月異。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學生多方面、多渠道、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否則必將為社會所淘汰。課堂教學是學好每一門課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主體參與,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適當的運用到每一節課中,並不斷總結好的模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總之,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㈤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為什麼
一、信息技術的教學的幾個原則
1.打破模塊——分散學
傳統課程受大學教學方式的影響,嚴格按照計算機的系統性、邏輯性、科學性進行教學,初級階段學習一些概念、原理和基本技能,然後再進行解決問題模式的高級學習。比如先學操作系統,後學應用軟體,先抽象,後具體,好像學生不學操作系統,就不能使用計算機。
現在已進入信息時代,有關信息技術的名詞、術語,已經成了一個公民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是否掌握信息及信息處理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已經成了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基本能力。因而,讓學生了解、理解或初步掌握有關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就成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然而,由於受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點的限制,不應一開始就向學生介紹系統的信息技術知識。
在初始階段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讓學生感受信息技術在學習、生活中的作用。比如讓學生打一些益智的游戲,用一些輔助學習的軟體改變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游戲中逐漸掌握了滑鼠的操作,對計算機的幾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桌面等等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後進入第二階段,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以基本操作為主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適時、適量地引入相關的知識、名詞、術語、思想與方法,用到一些,介紹一些,暫時不用的,以後用到時再介紹。比如文件和文件夾的概念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可以在學生已經反復地保存和打開自己的作品後再引入。這樣雖然打破了信息技術學科體系本身的慣例,但為學生建立起了科學的學習順序。
2.任務驅動——做中學
傳統的觀念認為學和做是兩個過程,知識的獲得和知識的應用是兩個過程,必須先學了,先知道了,才能去做,去解決有關的問題。所以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先按菜單進行講解,把菜單上的項目一條一條的逐一介紹,學生聽起來空洞、枯燥、無味,離生活、學習相距甚遠。本來是學生最喜歡的東西,卻讓學生越來越感到乏味。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任務驅動」就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並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是在問題解決中學習,教師針對所要學習的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的、有意義的問題,首先讓學生去思考、去嘗試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導,組織學生討論、合作,但這都不應妨礙學生的獨立思考,而應配合、促進他們的探索過程。
3.學科整合——綜合學
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能力,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考慮其實用價值,即與其他學科學習、課外活動、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不是單純的學習計算機操作,而是要培養學習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是一種工具,它必須與其他學科學習、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產生有價值的成果。比如圖像處理與美術的結合,文字處理與語文的結合,多媒體展示和網頁製作必須與美術、音樂、文學、其它各學科、傳播學等多種學科結合。
4.主動探索——自主學
教學中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怎樣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要充分地相信學生,有的教師老是對學生不放心,總認為我不說,學生可能就做不好,甚至不會做,其實學生的潛能是很大的,就等教師去發掘。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對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方法指導,為學生構建向上攀爬的支架。學生通過自己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體驗成功與失敗,正確評價自己的認知活動,從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探求問題的最終解決。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可以向老師、同學、書本、軟體中的幫助、網上請教。以培養學生獲取信息、鑒別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5.互相幫助——協作學
協作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四大要素之一,學習者與環境的作用,對知識意義的建構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們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建立協作小組。通過合作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小組成員之間討論與辯論、結成夥伴、競爭等形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同學和教師都是促進學習的幫助者。教師可以促進學生的溝通,啟發學生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他人的意見、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評判、接納和反思。通過這種協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理解。
二、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課程的區別
什麼是信息技術呢?我們同意這樣的觀點:信息技術是人類以數據、語言、文字、聲音、圖畫和影像等各種信息進行採集、處理、儲存、輿和檢索的經驗、知識及其手段、工具的總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信息技術部分要站在這樣的角度上考慮其內容。 我們認為我國中小學計算機課程陷入誤區之中,必須順應世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信息化社會發展的浪潮,盡快把計算機課程轉為信息技術課程。要實現這一轉變,首先必須明確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課程的區別。 我們可以從課程的目標、課程的內容、課程的學習方法等方面來分辨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課和的區別。
簡要說來,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課程的根本區別,或者主是分水嶺就在於如何看待計算機。計算機課程把計算機作為課程的學習對象來學習,而且是惟一的學習對象;而信息技術課程則把計算機作為課程的學習工具來學習,而且只是學習的工具之一。
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方法
一門新的課程,我們期望它不僅要理念新、內容新,更重要的是方法一定要新。對於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我們提倡研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
(一)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自身學習要求和課程的內容要求選擇並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獲取信息並通過評價信息、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學習方法。研究性學習的裨在於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呢? (1)把內容的學習融入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以《網上台灣島》單元為例,IE瀏覽器的學習不是停滯在教師講解、學生練習,而是在完成研究報告的過程中反復上網瀏覽信息、搜尋信息、選擇信息等環節使學生理解IE瀏覽器及其使用;(2)主題――選題――專題。研究的題目一般遵循從寬到窄的原則。也就是說,隨著與研究題目相關信息的不斷深入,要把研究的范圍進一步明確,使研究具備一定的針對性。
(二)協作性學習
在協作性學習中,學習者以多人為單位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在協作性學習過程中,個人學習的成功與他人學習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學習者之間保持融洽的關系、相互合作的態度,共享信息和資源,共同擔負學習責任,完成學習任務。與個別化學習相比,協作性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並有利於學習者健康情感的形成。
(三)自主性學習
所謂自主性學習,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給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力和機會,如學習內容、學習策略等。自主性學習的裨是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本質在於學習,而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的位置上,才有可能實現教學的優化。 如何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首先,教學內容或教材主題要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如《校園及其周邊環境》單元的主題就是校園和校園的周邊環境,所以學生興趣很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其次,給予學生個體選擇的機會。在選題方面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在教學內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彈性;最後,照顧好學生的認知水平。一般說來,年級不同,認知水平也不同;年級越高,認知水平越高;另一方面,即便是同一年級,年齡相同,不同同學的認知水平也可能不同。另外,要在可能的情況下照顧到所有學生的認知狀況。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裡、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已經形成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徵。在採用「任務驅動」教學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創設情境、主題活動、自主學習、反饋評價。
1、創設情境是有效實施任務驅動的基礎。
創設情境,指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並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聯想,發展能力。創設情境可以有多種形式,課件渲染式、談話式、場景式等,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情境。
2、主題活動是有效實施任務驅動的核心。
主題活動,即把學習的內容蘊含在一系列的主題活動中,師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從中獲得探索新知、自主學習的體驗,提高學生在獲取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得到發展。
3、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實施任務驅動的關鍵。
好的主題活動需要通過好的學習方式來開展,自主、合作與探究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教師提供學習的資源,學生通過小組內的交流探討,加深每個人對問題的理解,得出小組的學習心得與個人的見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四平八穩的精神。
4、學習效果評價是有效實施任務驅動的保證。
評價與反饋是教學過程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活動的收獲,是對教學過程的總結, 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探究成果,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表揚。這樣的評價能夠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計算機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互動性
第一,發展計算機軟硬體使用的易用性。多媒體網路教室教學軟體的使用能使學生易於接受,及時反饋教學信息,進行有效的教學,這也是發揮互動性的前提。
第二,及時的教學信息反饋,這是體現教學的互動性的關鍵所在。身處信息時代,獲取信息就等於獲得財富,教學過程也不例外。教學信息可體現在學生學習的精神狀態,教學時的課堂氣氛,作業的完成情況,測驗、考試情況分析等方面,還有學生的提問,發現、創新、實踐方面也能夠獲取教學信息,同時教學者本人也要努力關注有關教學知識,計算機發展的最新動態,及時在教學中進行反饋和補充,掌握了這些教學方法和信息,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或統計分析,評估教學效果,調整教學計劃,完善教學的側重點,針對個別學生的不同情況對症下葯,因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第三,圍繞互動性而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我們強調教學中的因材施教,是因為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學習的主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同一知識環節也會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師可在及時收集教學信息時對不同學生實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學的學生,可配合思想教育,沉悶的課堂教學可結合教材適當採用視像、音頻、圖片、幻燈等多種的媒體教學加強教學效果,難以理解的部分則可以放慢教學速度,詳加講解,通過上機指導實踐使學生掌握等,要求教學上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教育。此外不僅要因「人」施教,還必需因「教材」施教。計算機科學信息化的更新程度一日千里,同時職業教育要肩負培養具備社會就業的計算機技能的人才,因而教材的更新周期也會相當快的,故教師應在不斷留意時代發展的步伐,通過互聯網等資訊或學生自我反饋等渠道收集相關信息,及時選擇合適教材或參考書籍指導學生學習。總之,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並實施多種形式教學方法,正是教學互動性的追求目標。
第四,通過實踐指導,激發學生個人的學習興趣。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解吸收,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注意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個人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去學、樂於去學。在計算機教學方面,尤其應該重視實踐指導,往往部分課堂上難於理解的知識環節,通過學生親自上機實踐,教師從旁指導,更易於學生克服薄弱環節,並不斷體會知識點,從而增強繼續學習的信心和決心,激發個人的學習興趣,並不斷在實踐中主動探索,能夠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及時與教師共同討論,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中的互動效果。
㈥ 七年級上冊信息技術(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46
浙教版八年級信息技術上冊備課資料[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單元網路與生活第一課我看網路第二課上網准備第三課我的E世界第四課網際網路探源第五課網際網路的未來第二單元網上交流第六課電子郵件第七課e鴿傳書第八課郵件好管家第九課 各抒己見第十課直面你我第三單元網上安家第十一課我看網站第十二課制定建站計劃第十三課為網站搜集素材第十四課建立網站站點第十五課用表格定位網頁第十六課充實主頁第十七課建立分頁面第十八課建立超鏈接第十九...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08:58:28 浙教版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1-11課[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江省七年級信息技術1-11課教案第1課走進網路教室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電腦的外觀。2.了解Windows桌面和桌面背景。•技能目標1.掌握開機的方法。2.掌握滑鼠的基本操作:單擊和右擊。3.通過設置桌面背景,來熟練滑鼠的操作。4.會安全關機。•情感目標通過始學教育,了解有關進入網路教室紀...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7:18:15 初中信息基礎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江省初中信息基礎教案目錄第一單元相聚「網上鄰居」第1課走進網路教室第2課我的老師第3課個人小檔案第4課介紹我自己第5課認識新同學第6課網上交個好朋友第7課我的學習體會第二單元遨遊Internet第8課神奇的網路第9課網上諾貝爾第10課浙江旅遊第11課生物圈二號第12課網上圖書館第13課網路與道德第14課奇妙的信息世界第15課江南風情游第三單元構建資源庫第1...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6 09:16:41 華師大版初中信息科技備課資料[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初中信息科技華師大版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課時安排建議:第一章信息技術基礎知識3課時第二章使用視窗操作系統5課時第三章網上信息資源的獲取10課時第四章電子表格16課時第五章學建網頁14課時第六章探究性學習案例8課時全學年共56課時,建議第一學期完成: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章共32課時第二學期完成:第四章、第六章共24課時第一章使用視窗操作系統總目標...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28 16:18:35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案全集[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案全集第1課信息和信息處理工具(信息教案)教學目的和要求1、了解什麼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對信息進行獲取、傳遞、處理的各種技術;3、知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是兩種重要的信息技術;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學重點與難點:信息的各種心態及其本質含義。教學方法:1、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啟發學生對問題深入思考。2、電腦動畫課件教學。教學准備...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28 14:56:26 河北版七年級上信息技術備課資料[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單元信息與信息技術第一課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第二課計算機--信息處理工具第三課計算機操作系統第四課計算機互聯網路第五課訪問網際網路第二單元多媒體世界第六課多媒體與多媒體技術第七課圖形圖像第八課聲音第九課動態圖像第十課圖文處理第十一課製作多媒體演示文稿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10 17:43:09 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第1課走進網路教室第2課我的老師3課個人小檔案第4節介紹我自已第5課認識新同學第6課網上交個好朋友第7課我的學習體會第8課神奇的網路第9課網上諾貝爾第10課浙江旅遊第11課生物圈二號第12課網上圖書館第13課網路與道德第14課奇妙的信息世界第15課江南風情游第16課准備構建資料第17課建立素材資料庫第18課建立學習資料庫第19課建立軟體資料...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03 15:54:14 河北版初一信息技術教學計劃及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初一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第一學期:第一冊第1章、第2章、第3章(約14課時)第二學期:第一冊第4章、第5章、第6章(約14課時)第一學期第1章信息技術基礎知識(2課時)第1節信息與信息技術(1課時)教學目的:1、了解什麼是信息及信息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2、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本能力。教學重點:了解信息與信息技術及應用,能合理地使用...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03 15:40:34 八年級信息技術教案(上冊)[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單元網路與生活第一課我看網路第二課上網准備第三課我的E世界第四課網際網路探源第五課網際網路的未來第二單元網上交流第六課電子郵件第七課e鴿傳書第八課郵件好管家第九課 各抒己見第十課直面你我第三單元網上安家第十一課我看網站第十二課制定建站計劃第十三課為網站搜集素材第十四課建立網站站點第十五課用表格定位網頁第十六課充實主頁第十七課建立分頁面第十八課建立超鏈接第十九...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2-24 16:37:07 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全)[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章信息與信息技術課題:第一節信息與信息技術目的要求:1、使學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含義。2、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以及信息處理的過程。3、使學生認識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重、難點:1、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概念;2、信息技術的處理過程及發展。教法與教具: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計算機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14:49:59 浙教版八年級信息技術第一單元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教版八年級信息技術教案第一單元 網路與生活第一課 我看網路 & 第二課 上網准備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認識和了解計算機網路和結構,加深對計算機網路的了解;了解幾種常見的上網方式;認識常用的網路連接設備;了解網路協議。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和了解,打破學生對計算機網路的神秘感,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了解計算機網...
軟體大小: 22.0 KB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11:03:37 浙教版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及說課 認識新同學[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教版七年級信息技術說課稿及教案第5課:認識新同學說課稿教材及學生分析:本課是新版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單元第五課,在整個教材的編排上,屬於基礎操作部分。由於教材起點較高,以計算機網路為學習基礎。第一章既是「相聚網上鄰居」,因此在基礎操作的過程中就以網路作為教與學的環境。本課的基本內容有三個:記事本編輯文本、復制文件(網路環境中則是上傳文件)、下載文件,是通過上傳...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11:00:55 浙江版七年級信息技術《網上交個好朋友》教學設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江版七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網上交個好朋友》【教材新亮點】《網上交個好朋友》出自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試用)第一冊第一單元第六課。本課承接前課的任務成果,以圍繞「網上交個好朋友」的任務展開。在完成此項任務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掌握「新建文件夾」、「設置共享文件夾」等知識點。同時這個過程又一次教會學生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日常學習、生活的實際問題;體現了這冊新教材「學...
軟體大小: 9.00 KB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09:29:16 浙江版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網路與道德[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第13課網路與道德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指導學生學習《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2、了解知識產權及其保護的意義;技能目標:通過網上搜索,進一步鞏固搜索引擎的使用;情感目標:通過網路與道德案例分析,認識為什麼要注意網路文明,懂得什麼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為。二、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學好《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了解知識產權及其保護的意義。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2 09:27:49 浙江版七年級信息技術《網上圖書館》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浙江版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第12課網上圖書館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圖書的分類方法;技能目標:學會在網上查找圖書資料;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資料進行分類存放的良好習慣,學會對資料分類的基本方法。二、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在網上查找圖書資料。2、難點分析:本課難點是讓學生掌握對資料的分類方法。資料的分類問題看似簡單,但卻是學生在操作上...
軟體大小: 7.00 KB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9-11 08:17:25 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說案、教案選編[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說案、教案選編第2課《我的老師》說課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根據教材,第二課《我的老師》是初中信息技術學習基礎單元,做為第一課《網路教室》的延續,為以後信息技術學習奠定基礎,並為網路教學做好准備。是學習信息技術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學生這一單元掌握好壞,直接影響以後的學習。2、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前後的意圖,結合教材特點,從學生實...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9 15:01:58 自然界的災害 閔行版初中信息科技[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活動「自然界的災害」的教學設計本案例是上海市(閔行版)《初中信息科技(試驗本)》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中的一個活動,四個課時完成。教材通過學生感興趣的項目活動和網路專題探究活動,著重培養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的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本活動是通過對自然界災害的研究,利用文字處理軟體設計製作有關防災抗災的宣傳網頁,讓所有人都關愛我們的地球和家園,學會保護生命...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16 12:22:12 七年級信息技術上冊教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初一信息技術上冊教案第一單元探索計算機的奧秘導言作為初中階段的初始內容,本單元的信息技術簡介和操作系統簡介是必不可少、尤為關鍵的基礎知識。根據人教版教材以為活動為主線的知識結構,教學中設計大小不同的任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知識、深化概念、發展技能、運用創新。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信息的概念、特點,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及展望。了解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5-26 13:31:21 製作課程表[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美麗的課程表教學目的:知識目標:學會使用「設置單元格」對話框來美化表格能力目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美化表格情感目標:激發興趣,培養美感和推移思維。重點:表格布局的調整難點:表格整體美感的把握教學方法:分析法、任務驅動法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同學們上節課學習了做作表格,並且都動手製作了一個課程表,想看看自己的成果嗎?(廣播演示2-3個做作相對完整的課程表)上節課...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5-24 13:27:02 《圖像處理》教學設計[初中信息技術教案]
圖像處理⒈理論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對於課程實施和教學過程有明確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一定的情境(真實的或模擬的情境)下,通過一定的問題設置和師生、生生間共同協作、交流來實現對有關知識意義建構的,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夥伴,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認知心理學認為:通過實踐操作習得...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㈦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
21世紀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的時代,其實質是教育的競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計算機網路的迅猛發展,人類將步入信息時代 ,因而導致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將隨之而改變。特別是在教育領域,網路、多媒體與教育的結合,將會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方法,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我們職業教育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以教育技術為突破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職教改革的必然趨勢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仍然偏低,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技術、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水平,顯得陳舊落後;許多優秀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廣泛推廣,學生的學習主要依賴於教師課堂授課,依賴於教科書,知識來源單調,與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匹配。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各職業院校的現代教育設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學生不能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計算機及網路來學習知識,而容易沉迷於電腦游戲及網上聊天,不僅沒有提高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還耽誤了學習時間,不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設計創新,避免現代信息爆炸對學生及教學的不利影響,是我們面對21世紀發展教育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現代教育是建立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科技發展需要的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的新型現代化教育體系。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手段,它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職業教育要想辦出特色,就必須走職業教育信息化之路。職業教育信息化不是計算機 、網路、職業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學習與現代信息網路技術的有機融合,從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教育模式、技術手段、教育評價的動態系統。要實現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師掌握信息技術運用成為他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讓教師如何具備信息技術素質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將來的教師隨著學校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裝備的改善,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將無法勝任。而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為信息教育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保證。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對學與教的過程和學與教的資源進行設計、開發、使用、評價和管理,是一個有待於開發和探討的課題。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建立在幾條基本假設的基礎上,社會科學領域中的理論更是如此。教學設計理論是一種研究如何經系統設計來引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理論。
我們可以假設學習發生和維護的充分條件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即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二條假設);
(一)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准備(知識經驗和生理能力)。
(二)有效的學習動力維持系統,包括興趣、情感、態度、動機、意志、性格等因素。
(三)有效的學習外部活動系統,指學習的具體活動,比如:記預習筆記、做練習、討論、互助、制定表格、畫概念圖等。學習行為和活動的設計依據是認知策略和協作學習策略。
(四)有效的學習環境,指學習資源(包括信息資源和活動空間設施)和學習工具的有效整合。
(五)有效的信息傳遞,它不是指信息的閱讀和呈現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組織,即學習信息資源的組織結構,信息的呈現形式和傳遞順序。
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條件中,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准備是不能設計的,而其它四個方面是可以設計的。學習動力系統不是一個可以直接設計的物化系統,它的設計基於其它三個系統設計。
教學設計的設計對象有三(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三條假設):
1、學習活動的設計。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習者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來源與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技能的發展、情感態度的變化都應歸因於這種相互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這種相互作用便是學習活動。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來看待。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為學習任務的設計,通過規定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來引發學習者學習內部的認識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
2、學習環境的設計。從設計者的角度看,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特指媒體資源)和學習工具的組合,這種組合實際上是旨在實現某種目標的有機整合。在學習活動發生時,學習環境又被稱為學習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際關系要素。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表現為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整合活動。在設計時也應考慮人際支持的實施方案,但人際支持通常表現為一種觀念而不是具有嚴格操作步驟的實施法則。
3、媒體傳遞的設計。媒體傳遞設計的任務是決定通過何種媒體形式,按照何種呈現順序,以什麼樣的組織形式向學習者傳遞信息。課堂講授的設計及教學媒體材料的設計和開發就屬於這個層面的活動。媒體傳遞是最邊緣層次的設計活動。
以上將教學設計活動劃分為三個層面,旨在提醒教學設計者學習環境和媒體的設計並不是教學設計的全部。在很長一段時間,教學設計領域主要是集中在媒體傳遞層面上的活動。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環境的開放性,資源的豐富性,資源的易獲取性等特徵使教學設計者將設計重點從媒體傳遞的設計逐漸轉向學習環境的設計並繼而將設計重點放在學習活動上成為可能。
三、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模式設計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變革越來越依仗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當前,在許多職業院校已經建立了校園網並與互聯網連通,建設了教學資源庫,還建設了不少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室,這已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搭建平台。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將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
根據教育傳播理論,教學過程可以看作為一個信息的傳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含教師、媒體、學生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不同的組合方式,將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有著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目前應用的有三種: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基於網路環境的個別教學模式;校園網支持的合作學習模式。
(一)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引入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製作CAI教學課件,通過媒體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這里指的媒體包括教師自身的言傳、身教、也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和各種現代化視聽媒體。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增大了教學的信息量,也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單一性,學生接受來自教師、計算機和各種媒體傳遞的教學信息,經過大腦的加工處理,轉換為知識。盡管教學內容的呈現圖文並茂、聲形結合、生動活潑,而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創新方面存在有明顯的不足,人機交互的過程與作用極為有限。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不僅僅在於教學內容的圖文並茂、生動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科學性來激發。這是一種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仍處於一種被動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二)基於網路環境的個別教學模式:網路環境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是一個鼓勵自主學習的環境,是一個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可以在任何有上網條件的地方,利用聯網的計算機在校園網或網際網路上獲取各種信息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問題,也可以通過網路向教師咨詢,教師不直接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只是間接地輔導學生。這是一種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它是以「自我向導、自我激勵、自我控制」為特徵的學習,也就是學生能夠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才可能取得學習效果。否則,只是盲目的瀏覽學習,其效果甚微。
(三)校園網支持的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建立在校園網路及資源庫支持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安排教學計劃,實施網上教學,批改學生作業,進行網上或面對面的指導,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學生可以個別學習,也可以分組合作學習,或者自願結合合作學習,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的權利。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要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物,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許多學校都建設了校園網,但由於資金與技術等問題,校園網信息資源貧乏,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的技術開發及其與網路特性的結合明顯不足,使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充分地應用和有機的結合。
通過對以上三種教學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每種教學模式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轉變,但仍各存其缺失。如何將三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有機的結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為學生提供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有待於我們不斷的探討和研究。
四、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方法設計創新
(一).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觀念的更新
在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並沒有生成劃時代的新觀念,確切地說,信息技術使原先的一些先進的、前衛的教學觀念的實現成為可能,使先進的教學設計理論的接受和應用成為可能。因而,我們在進行教學方法設計時應該樹立三個全新的觀念:
一是樹立全新的學生觀。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由原來處於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參與,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意義構建的主體。
二是樹立全新的媒體觀。教學媒體由原來作為教師講解的輔助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
三是樹立全新的教學觀。教學方法由原來單純的基於歸納或演繹的「教師一言堂」的講解轉變為基於「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和「意義建構」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及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它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學思想、觀念、理論的根本轉變。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徵是教育信息資源的利用和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是需要不斷探討的課題,據調查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 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模式。現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基本上還停留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CAI階段,這與我們真正意義上要達到的整合還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必須開發基於網路的教學支持平台,特別是基於Web的協作平台,才能完成整合的質的習躍。
在基於網路的教學支持平台上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將會對教學過程、教學形式及教學效果產生巨大的變化:
1、教學形式的變化。由於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原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課堂學習、分組討論、協作學習並存教學模式,學生也可以通過校園網路的學生論壇。
2、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通過校園網路,進行自主探索學習、互動協作學習,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學生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內容的擴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書本教材形式轉變為有圖文並茂、聲像俱佳構成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同時可將音像教材、基於網路特性的CAI課件置於校園 網上,供學生自學。這樣,極大地豐富和擴展了書本知識,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
4、教師作用的變化。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領航者、指導者和組織者。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知識源,教師不能把傳授知識作為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設計教學方案上,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創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協作意識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㈧ 急求山東教育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第四冊下、第六冊下教案
活動目標
1、基礎性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Excel在數據計算方面的便捷與迅速。
(2)學習Excel數據計算的基本方法
(3)學會運用Excel對數據進行「求和」與計算「平均值」的方法。
(4)學會運用Excel對數據進行「數據排序」
活動重點
(1)Excel表格中計算式的正確輸入
(2)學會運用Excel對數據進行「求和」與計算「平均值」的方法
(3)學會運用Excel對數據進行「數據排序」活動難點學會運用Excel對數據進行「求和」與計算「平均值」的方法
2、發展性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2)培養學生思維清晰、快速整理數據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數學運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4)培養學生把信息技術與數學運算知識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
(5)培養學生愛科技學科技及小組合作的意識。
活動准備活動准備活動准備活動准備
1、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准備:在Excel中建立一個《班級圖書登記表》並錄入圖書的有關數據。(第一次活動內容)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比賽導入:教師激趣導言:大家喜歡讀書嗎?是呀,世界上沒有人會不喜歡閱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思想的歸宿、是智慧的啟引、是造就靈魂的工具。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一個高尚的人交談,它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更加聰明高尚。書籍是全世界的精神營養品。那麼我們的班級圖書角收錄了多少「精神營養品」呢?1、請學生打開各自建立的《班級圖書登記表》。2、展開熱身競賽:這么多的圖書我們該如何管理它呢?誰有潛力成為最稱職的「圖書管理員」大家來比一比。比賽規則:大家分別用口算、筆算、心算、計算器等方法,來計算圖書的總冊數和總金額。以一分鍾為限看誰算得又快又准。3、展示比賽結果學生展示:使用方法、計算的結果。(一分鍾時間學生是無法完成全部計算的)教師展示:在大家計算的時候,我使用Excel電子表格,在一分鍾內計算出了圖書的總冊數和總金額,以及圖書的平均值。大家評價一下誰才是最快的「圖書管理員」呢?對,就是Excel這個「電腦小會計」,數據計算對它來說只不過是「小菜一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運用Excel對數據進行「求和」與計算「平均值」的方法。(板書課題「電腦小會計」)(注意:老師的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變通,如果學生說是老師最快,那老師就回答:是嗎?沒有Excel這個「電腦小會計」的幫助老師是無法計算的這么快的……)
二、任務驅動、自主發現任務一:計算每一種圖書的總金額。任務二:計算全部圖書的總金額任務三:計算圖書的平均單價1.學生分組合作,任意選擇任務,自主發現完成操作。2.教師巡視查看自學情況。
三、邊干邊學
1、各小組推選代表匯報任務完成情況。
2、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開展演示和歸納
(一)計算每一種圖書的總金額。例:計算第一種圖書《格林童話》的總金額1、學生歸納計算式:總金額=單價*數量要求學生運用上節課的知識自主發現輸入計算式的方法,試做並歸納2、教師歸納:在「總價」的單元格F2中,輸入「=C2*E2」,按「回車鍵Enter鍵」,F2單元格自動顯示計算結果。3、學生練習:完成其他種圖書的總金額計算,教師巡視指導。4、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一些問題,導致計算結果無法正確顯示,請學生提出來。問題預測:①在輸入公式的過程中包含了空格符號,要清除?②數學符號的不正確輸入③C2和E2的大小寫不限,輸入作用是一樣的5、引導發現:如果我們有一萬種圖書,這樣逐一計算每種圖書的總金額實在太麻煩了,你能發現更便捷的方法嗎?學生發現歸納。6、教師歸納:Excel具有自動計算的功能,即設置好第一個單元格的計算公式後,Excel會自動計算其他單元格的總金額。(教師示範,強調滑鼠指針的變化)
(二)計算全部圖書的總金額(自動求和)1、教師示範操作。2、學生練習:(1)計算全部圖書的總金額(2)計算圖書的總冊數
(三)計算圖書的平均單價這么多種類的圖書,他們的平均價格會是多少呢?1.教師示範操作。2.學生練習鞏固。
四、自主探究活動1、觀察常用工具欄中的各種按鈕,嘗試自主發現「數據排序」的操作,即把一組數據從低到高或者從高到低的升、降順序排列。(要求學生自主掌握)2、探究發現Excel數據修改功能。任意改動圖書的數量,仔細觀察表格會發生什麼現象?再改動幾個數據,試試會有什麼發現。並寫下你的發現。五、作業:比較Excel電子表格和word表格的異同點。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M5w1L9FzuHc8jKTlBMOb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