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坐井觀天教學實錄

坐井觀天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 2022-06-29 08:01:09

1.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揚生活之風帆 創課堂之精彩
——《坐井觀天》教學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漸漸地發生著變化。作為一線的老師,在教學中應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注重課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冊《坐井觀天》的教學中,我以文本教材為載體,讓課堂教學貼近於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對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說,學寓言應該讓課堂充滿童趣,還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讓唯一,標準的寓意來框定學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對教學的處理體現了我對童心的珍愛,童趣的珍視。
師:同學們,小青蛙聽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說得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說說青蛙跳出井口後,將會怎麼樣呢?
(生思維活躍,爭相發言)
生:它看到綠綠的小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兒。
生:它看到校園里開滿了桂花,聞到了陣陣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園里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生:它會到處逛逛,看看美麗的風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正當我傾聽於學生對生活的贊美之言時,一位學生忍不住叫著他也想說說)
生:老師,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
師:(師一愣,然後充滿好奇疑惑)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它看到路邊垃圾成堆,蠅蚊成群,聞到一陣陣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眾說紛紜)
生:它看到人們往小河裡倒垃圾,河面上還漂浮著魚的屍體,心裡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樹木,鳥兒沒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殘忍將它的同胞賣給酒店酒樓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車在路上瘋狂地飛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車排出的污氣讓它窒息。
生:它感覺外面的世界並不像我們說得那麼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師靈機一動)
師: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學生思考片刻,躍躍欲試,興趣盎然)
生:我們做個廣告牌,上面寫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來告訴人們應該與動物成為好朋友。
生:發現那些亂砍樹,捕殺動物的人要報警,讓警察來抓這些壞人。
生:我們要保護好環境,不能把動物的家弄臟。
生:我們不僅自己要知道環保知識,還要向同學、家人、朋友宣傳要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知識。
……
師:同學們說得棒極了!只要大家共同來保護環境,愛護家園,小青蛙就會被我們挽留下來,動物們才會快快樂樂地生活在我們身邊!
三、案例反思
我真為學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奮!也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道美麗的風景線。我沒有按照我們「想當然」的觀點去框定學生的思維,而是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想像的餘地。我肯定了學生的見解,珍視學生的發現,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中受到鼓舞,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創造的光輝,師生都能感覺到生命力的涌動,使我們感到語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語文而燦爛。
(一)尊重生活,關注動態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論啟示我們:一個自呱呱墜地而長大有為,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其思維、認知、情感、語言、詞彙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對語言的感受、認知、學習、發展,是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最具有魅力與滲透力的,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會學得活潑生動。
本案例中,我本想讓學生說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麗的景色,讓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麼豐富多彩,進行思維的拓展。但一位學生卻說青蛙可能看不到這樣美麗的景色。我讓他說出了原因——環境被污染。這位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就來源於他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關注。而這一石卻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了現在環境受到了破壞的種種情況。這便是生活給予學生的。有人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途徑,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過程。案例中,我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個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將生成與預設融合起來,現場捕捉,智慧啟迪,學生在與教師、文本的思維碰撞中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創造性的見解,學生彼此之間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啟發。《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批評,尋求個人理解的知識的結構,課堂會因生成而變得美麗。
(二)感悟生活,激發創新思維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就孕育著靈感和熱望。語文源於生活,讓學生從語文中去尋找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這是實施語文教學的一個出發點。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點燃靈感的火花,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積累,就有靈感的迸發。
案例中正是學生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才會有了「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的靈感。而這就需要在老師不斷地幫助下,睜開眼睛凝視萬物,豎起傾聽萬籟,敞開心靈關懷、感悟生活,激發興趣,陶冶熱愛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也迸發出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湧出意想不到的新問題和新答案,始終使課堂充滿著疑點,閃爍出亮點,呈現出課堂精彩。
(三)回歸生活,演繹精彩課堂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氣息,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機,提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由此展開了一番激烈的討論。從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重視社會實踐活動,關愛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協調生存,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為人類正是自然界的精靈,人類如果不能與自然界協調發展,人類就會遭到自然界無情的報復而最終毀滅了自己。老師讓學生在一個廣闊的天地中,積極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見,讓課堂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教師和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平等地對話能調動學生結合生活來學習語文,切切實實地體現了全員參與、有效參與,也真正體現了課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顯了生活是課堂之源!

2. 誰能給個《坐井觀天》的教案

《坐井觀天》教案
[ 2006-11-2 17:01:00 | By: lily ]

一、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意思。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學難點:理解「坐井觀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備:
1.有關水井的教學掛圖一幅、小鳥圖一幅。
2.本課課文錄音帶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坐井觀天
2.張掛教學掛圖。板書:觀。講解字形、字義。
3.解釋課題:坐井觀天,就是坐在井裡看天。
4.提出問題:誰坐在井裡看天呢?在井裡看到的天是什麼樣子呢?請大家聽我讀課文。
二、范讀課文或放錄音
1.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想上面的兩個問題。
2.要求學生聽准生字的讀音。
三、指導學生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一遍課文。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准生字的字音,用序號把這一課的幾個自然段標出來。
2.指名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詞
1.出示注音卡片:觀沿答百別弄際抬信
2.要求讀准字音,認清字形。
3.用生字練習組詞。五、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生字。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井( ) 觀( ) 沿( ) 百( )
開( ) 現( ) 沒( ) 白( )
3).齊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讀得流利。

第二課時
一、引入課題
1.張掛教學掛圖,讀題。
2.上一課,我們初步讀了《坐井觀天》這篇課文。今天,我們來細讀、理解。
二、講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對照掛圖,讓學生說明青蛙和小鳥各自所處的位置。板書:井沿。講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邊沿。沿,讀第二聲,不要讀成第四聲。
2.講讀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鳥提出了什麼問題?(你從哪兒來呀?)
(2)小鳥是怎麼回答青蛙的?(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這里說明了什麼?(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長的路程,在這里說明小鳥飛了很遠,天很大)
(4)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3.講讀第四、五自然段。
(1)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2)「說大話」是什麼意思?(大話是指誇張的話)
(3)青蛙為什麼說小鳥「說大話」?(因為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根本沒有一百多里,小鳥不可能飛那麼遠)板書:井口那麼大
(4)小鳥是怎麼回答青蛙的?(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板書:無邊無際
(5)無邊無際是什麼意思?用來形容什麼?(無邊無際沒有邊際的意思。在這里用來形容天非常大)
(6)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讀音和語氣(「哪」作語氣詞,讀輕聲,不讀第三聲)
(7)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什麼事爭論起來了?(為了天有多大的問題爭論起來)
4.講讀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為什麼認為天不過井口那麼大?(因為青蛙天天坐在井裡,抬頭看見的天只有井口那麼大)
(2)指導朗讀「我不會弄錯的。」(自信、肯定、自以為是的語氣)
(3)小鳥為什麼笑了?(小鳥笑青蛙眼光太狹窄,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小片天,還自以為是,不承認自己的看法有錯誤)
(4)小鳥為什麼叫青蛙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呢?(因為青蛙跳出井口以後,眼界就會變得開闊,就會看到無邊無際的天空,就不會再堅持自己原來的錯誤看法了)
(5)指導朗讀「你是弄錯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語氣)
5.小結: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它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會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坐井觀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裡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麼大。以後,人們就用「坐井觀天」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目光狹小、見識短淺,而又自以為是的人。
三、課堂練習
1.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填空:
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過( )那麼大。小鳥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3.把課後的字寫在田字格里。
寫字提示:比較下面獨體字和合體字的偏旁在形體上有什麼不同。

3. 求坐井觀天精品教案

《坐井觀天》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沿、際、信」3個生字,理解「坐井觀天、井沿、無邊無際、大話」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發揮想像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
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只可愛的小動物——小青蛙和小鳥,它們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學們說好嗎?
在黑板上貼青蛙和小鳥的圖片。
小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誰,咱們來看看是為了什麼事,請同學們幫助解決一下好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同桌或老師。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麼地方——(井裡)[老師簡筆畫井,把黑板上貼的青蛙移至到井裡]
2、那麼,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
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小結:現在同學們知道了,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裡,小鳥呢?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那麼它們為什麼事爭吵起來了呢?(自由讀文,邊讀邊想)
3、青蛙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的?它為什麼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呢?
4、小鳥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的?「無邊無際」是什麼意思?
5、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的對?小組討論一下,並匯報。
小結:大家都認為青蛙錯了,那你知道青蛙為什麼錯了嗎?它眼中的天為什麼只有井口那麼大呢?請同學們做個試驗,把你的書捲起來,往外看,你看到多大一片天?
6、這只青蛙一直住在井裡,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麼大。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青蛙與小鳥的爭論中共有幾次對話,分別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
(三)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第一次: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來呀?」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指名讀、齊讀這句話。) 「一百多里」說明什麼?
第二次: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要飛那麼遠嗎?」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大話」是什麼意思?師:誰來讀讀這句話,體會一下青蛙此時是什麼心情?(不相信、還有點嘲笑小鳥。)再讀這句話,讀出不相信和嘲笑的語氣。
青蛙認為天有多大?認為天只有井口大。
小鳥聽到這樣的話語。是怎樣回答的?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讀這句話,體會小鳥的心情。(誠懇、耐心)再以恰當語氣讀這句話。
第三次: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1、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都是笑著說的,他倆的笑各有什麼含義?
2小組合作學習,組內討論和交流上述問題。
3匯報交流。(青蛙的笑表現了傲慢、自信與自以為是的心理狀態:小鳥的笑則表現出耐心、講道理、實事求是的誠懇態度。)
組內分角色朗讀三次對話,指名分角色讀。全班分角色讀。
(四)有一天,這只青蛙真的跳出了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呢?(組內兩人一人是青蛙,一人當小鳥想一想,說一說)
(五)解題
「坐井觀天」現在你明白「觀」是什麼意思嗎?是誰坐在井裡看天呢?青蛙只看到眼前一點地方目光短淺,而小鳥卻見多識廣。所以,同學們千萬不要學井裡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了解更多的知識,知道更多的事情永遠不做井底之蛙!

板書設計:

青蛙 井裡 井口那麼大 目光短淺
天有多大
小鳥 井沿 無邊無際 見多識廣

4. 坐井觀天如何去教學生本課的生字詞

一、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意思。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學難點:理解「坐井觀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備:
1.有關水井的教學掛圖一幅、小鳥圖一幅。
2.本課課文錄音帶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坐井觀天
2.張掛教學掛圖。板書:觀。講解字形、字義。
3.解釋課題:坐井觀天,就是坐在井裡看天。
4.提出問題:誰坐在井裡看天呢?在井裡看到的天是什麼樣子呢?請大家聽我讀課文。
二、范讀課文或放錄音
1.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想上面的兩個問題。
2.要求學生聽准生字的讀音。
三、指導學生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一遍課文。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准生字的字音,用序號把這一課的幾個自然段標出來。
2.指名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詞
1.出示注音卡片:觀沿答百別弄際抬信
2.要求讀准字音,認清字形。
3.用生字練習組詞。五、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生字。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井( ) 觀( ) 沿( ) 百( )
開( ) 現( ) 沒( ) 白( )
3).齊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讀得流利。

5.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教案

目標正確就是來指制定的教自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6. 王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的目的是什麼使用了什麼方法

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做什麼?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主要是通過語言交際互動來推進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務的。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手段比較落後的時代,教師的語言是知識的載體。條件先進一些以後,教師語言的知識的載體功能逐漸削弱,但,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活動(主要是所說的話)都是從教師的主觀出發(盡管也考慮學生,但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預先設計好了的,包括一些較高層次的比賽課,教師說什麼內容、怎麼說、說多長時間,都要提前在教案上准備好。這樣的課堂教學,教師就是備台詞」、「背台詞」,學生就是聽眾,或配角。
課程改革實驗中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主動自主的學習、進行自我知識建構、以師生、生生的多向互動、共同合作為主要方式,學生由「聽眾、觀眾、配角」的角色轉化為主角,教師的「中心、權威」地位發生了變化,代之以「指導者、幫助者、高級合作夥伴的關系」——師生在課堂學習中,地位趨於平等了。這時,教師提前准備好的話語不能按照「計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講了。因此,不少教師一放開(讓學生自學),便感到了一種困惑——我干什麼?我說什麼?我怎麼備課?
本文,筆者對「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做什麼」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與各位商榷。
筆者認為,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工作」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學習理論要求,學生的有效學習發生在「真實的社會情境、生活情境、科學研究活動」中,改造學校教育,使學生有可能在真實的、逼真的(計算機擬真)活動中,通過觀察、概念工具的應用以及問題的解決,形成科學家、數學家或史學家等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文《情境學習與情境認知》,原載《教育發展研究》2001、8、p30)
現代教育強調學生的合作學習、師生雙向建構。其教學模式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創設能夠引發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情境。怎樣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擬真、游戲、實踐活動、靠語言來創設情境。如劉華山教授在河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座中的舉例——講「功」的概念,老師先提出問題:推門時,在什麼部位推門最省力?為什麼?這是靠生活實際來創設情境;再如,本人講《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先用動情的語言描述了一個畫面:「在一個起冷、孤獨的月夜,詩人在遙望著遠方……」。這些都是靠語言來完成的。語言可以單獨用來創設情境,語言又可以成為「用工具或現實來創設情境」過程中的輔助工具解釋、提問等。應該指出的是,在現代教學中,語言作為直接的情境創設手段,更廣泛地運用與教學過程中的「不斷發生」的情境需求中,如進一步的提出問題、進一步研究解決問題的情境創設、教學階段的轉換、教學內容的轉換的,都必須用到語言描述。
二、交待任務,明確學習方法。
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後,教師要布置具體的學習任務——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習分工、學習方式等。如,雲南師范大學附小張啟惠老師教學《坐井觀天》,在學生開始學習之前,教師說了這樣一段話:「學習前,向大家提出兩點要求:第一,要會讀,讀懂這個故事;第二,要會想,想一想,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請小朋友們把書翻開,先自己讀一讀這篇課文,要求讀准字音,讀通課文,並動筆勾畫出幾個自然段。」(戴佩瑤《導得有方,學的主動》——《坐井觀天》教學實錄與評析,原載[email protected] )這是低年級的閱讀課,教師在這里作了「兩件事」——引導學生明確讀書要求與讀書方法。
交待任務並不僅僅是在教學的開頭進行,學習任務的延續、深入、轉換,教師都應該針對學生實際,通過具體的語言來交待、提示;此外,還包括學自學以後對「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進行組織、安排等。
三、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調控。
情境合作方式下的「自我建構」式學習,以學生群體(小組)或個體學習為主,這給教師安排班級授課制下的課堂教學目標與實踐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向的把握給與調控。
具體表現為:征詢與商議。
教師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與進程,通過個體化的征詢——「讀完了么?」、「想好了么?」、「還有多少?」、「可以在等一等么?」、「抓緊時間好么?」等等。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向和進度;同時,可以和學生商量:「我們可以交流了么?」、「請先停以下好么么?我發現學習中有這樣一個問題……」等,抓住典型的問題,先「中斷」學生的學習進程,給與必要的指導。
四、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面對學生的交流,抓住學生相關認知結論中的矛盾、問題,提出問題,引發爭論或進一步讀書——這樣的問題是學生沒引起重視或沒有察覺的,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提出來。
五、造勢,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教學中(低年級居多),學生會因學習時間長、學習內容單一或不適應等因素,出現情緒的低落或振作不夠。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行調整、調動——「同學們,同意他的意見么?」、「他這樣說好不好?」恰當地、適時地運用這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高亢的學習情緒。
六、幫助、指導學生學習。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必不可少。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所「做的工作」更多地表現為「對學生的幫助和指導」。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鼓勵——在學生進行的具體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針對「怕難、無奈」等畏難情緒,鼓起學生的自信。這種鼓勵,以個別化的言語交際為主。
糾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方式方法上的問題、錯誤,教師通過「指出問題,要求其再思考、組織討論、要求其再讀書或講解」的方式,糾正起出現的錯誤。
引導:
針對學生自學以後認識不全面的問題,通過提問、提示、組織不同見解的交流等方式,使之認識全面。
針對學生自學以後認識不深入的問題,通過提問、提示、組織不同見解的交流研討等方式,使之認識趨向深入。
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提示,使之認識學習方法,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
針對學生學習材料的不足(知識經驗的儲備不足),提示起到哪裡去找或直接供給學生。如張啟惠教學《坐井觀天》在學生理解「青蛙為什麼說錯了」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幅畫;有教師在教學《白楊》時為學生提供了關於西北大沙漠的圖畫和相關的文字資料。
講解。有些內容,學生即使讀了幾遍書,因知識經驗的欠缺,實在不能理解,而這樣的問題又不能讓學生模糊,教師給與動情的講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的問題,如教學《大海的歌》,「為什麼說大海在唱著一首新歌?」教師就有必要生動地為學生講解一番。
與學生辯論。在平等的基礎上,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允許學生充分表白的基礎上,與學生展開辯論——前提是學生的意見得到尊重,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敢於堅持自己的意見。
七、引導學生反思。
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或結果,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方法進行反思,為什麼這樣說?依據是什麼?我們是怎樣得出這樣的結論的?方法是什麼?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從而加深認識;使學生對學習過程和方法在反思過程中更好地實現「自我建構」。
八、對學生的學習實施有效地評價。
學生的學習活動同時又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他們的學習活動和結果總要得到評價,才能產生相應的體驗。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李曉文博士在「兒童的自我發展」報告中指出:「人本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本能是『自我實現』——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又是一個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兒童的自我意識從幼兒開始進入『交互反觀階段』,從交往的對方的角度來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否實現了自我)」。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和組織學生相互評價,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要的「工作」。
對學生的評價具體包括:目標的完成情況、學習方法、過程以及各種學習品質等。評價應該是積極的——能引發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以及積極的態度的。適度對成績給與表揚,引發自激勵;否定,不指向結果,而是指向其學習方法,提出疑問,進行商量,幫助其改進方法,求得正確。
以上從八個方面講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些什麼」。教師 「所做的這些工作」是為了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自學、學會學習方法、自主地學到知識、提高能力、產生學習的快樂。如果在備課是對「我做些什麼、我說什麼」有困惑的話,各位教師是否能夠以此為目標,從上面八個方面加以考慮呢?

熱點內容
地理地利 發布:2025-01-11 08:39:23 瀏覽:829
師生互懟圖 發布:2025-01-11 08:24:14 瀏覽:501
高中語文ppt 發布:2025-01-11 07:54:38 瀏覽:576
正心美術 發布:2025-01-11 05:56:25 瀏覽:239
cbi教學法 發布:2025-01-11 05:30:21 瀏覽:902
沖模老師招聘 發布:2025-01-11 05:02:42 瀏覽:193
描寫老師的四字詞語 發布:2025-01-11 04:48:39 瀏覽:514
英語練習題四年級 發布:2025-01-11 02:48:46 瀏覽:166
江西教師招聘信息 發布:2025-01-11 02:17:51 瀏覽:527
師德有感 發布:2025-01-11 02:03:11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