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梅花魂教學反思

梅花魂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2-07-02 23:22:44

A. 如何解決小學語文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學習綜合課程實施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它在促進學生的認識、情感和技能等方面有著獨到之處。針對我們當前小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提出有關解決策略,以期進入更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存在問題 解決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學習、小組協作學習,最先於70年代在美國興起。它是指在師生合作的基礎上,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學習自由,引導 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會學習。聯繫到當前的綜合實踐課程,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便成為該課程實施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它在促進每一個學生在認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充分發展上有著獨到之處,不僅可短時有效地讓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強化了知識點,能從更高的層次、更廣的角度較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自豪感、成就感,並且在逐步地、不知不覺地超前學習某些復雜課題的過程中,鍛煉了思維能力、培養了自學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團體精神,凝聚人心,增進認識與理解,促使學生進行不斷地自我反省,為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是,認真地反思我們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我們發現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小組劃分的隨意性;合作過程的盲目性;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忽視了老師在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導學性;課堂教學時不會靈活整合其他課程,只局限於語文這一門課程。最近有幸聽了一些公開課,這些公開課中都有熱鬧的課內小組討論。不少教師只看到了這種學習模式的形式,但都沒有把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模式在優化教學程序、促成學生認知等方面的優點顯現出來。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急需改進的。結合自己的學習與實踐,就「如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等方面談幾點初步的認識。
一、科學合理地分組是成功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
我們目前的小組劃分方法比較單一,更多的情況下採取的是隨機的劃分方法。這種劃分方法缺乏科學的依據,不能促使組內、組際之間的人際互動,也就不能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那麼「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也就不可能使學生在知識、情感等方面產生積極有利的因素。
科學合理地分組,可以使小組成員之間產生積極的相互促進作用。合作小組的組建,我們需要通盤考慮兩個因素,即「注意組內學生的個性、氣質、興趣、愛好、習慣、意志品質等各方面的合理安排;選拔是要考慮孩子的學習能力、調節人際關系的能力」,既要依據學生的共同興趣、特長等個性傾向,使其「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也要考慮學生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做到揚長避短,人盡其才。下面我利用重慶市沙壩區樹人小學董小宇教師執教的《梅花魂》這一可感的教學案例來更深地體會這一課是怎樣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分組的這樣實施的效果。
1、分學習小組。每組6至8人;每個小組應配齊各方面的人才,分別有擅長或愛好寫作、繪畫、手工製作、歌唱等的同學;孩子們自由組合,各組內有男同學,又有女同學,每個組自己推選出一個組長。
2、學習重點段落(第13自然段)。先以小組為單位讀重點段落、詞句。接著各組交流信息,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體現中國歷史上像梅花一樣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英雄人物資料,各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自己最敬佩的一位英雄人物。這樣教師給學生選擇的時空,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在寬松自由的心境中學生的潛能將得到更大的開發。有了科學合理的分組,就必然有好的學習效果。六個小組分別採用朗誦、書法、歌舞、演奏等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合作成果。用朗誦的形式朗誦了吉鴻昌臨犧牲前的名言,岳飛的著名詞作《滿江紅》,學生們介紹清楚,朗誦富有激情,字正腔圓,鏗鏘有力;以書法的形式用漂亮的隸書寫出方誌敏的名著「可愛的中國」幾個大字;以歌舞的形式表演《紅梅贊》來介紹紅岩英烈江姐,這一小組四個學生歌唱,兩個男同學吹奏豎笛,一個女同學伴舞,更善於充分發掘本組人才資源,採用了集唱、跳、讀於一體的介紹方式,他們選用的方式和《紅梅贊》的內涵相得益彰。這是一個很成功的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片段,正因為科學合理的分組才有如此學習效果。合作小組的組建還應注意:在將學生分到各小組的過程中,一定要使各小組之間保持平衡。在組員的選擇上,家庭居住比較靠近的學生盡可能分在一組,以利於課外同學間的互助;那些性格孤僻的學生盡可能分配在關系融洽、隨和的小組。同時還應注意小組成員在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
二、注重合作的過程是成功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
目前,我們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還是流於表面,它只是易於老師控制的一般組合形式,其熱鬧只是滿足與裝點門面,許多情況下具有弄虛作假的成份,沒能強化合作過程,讓學生在開展思索、交流、討論、練習中獲取知識。一公開課《半截蠟燭》,教師採用的也是小組合作的方式,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卻呆在一起,「放任學生自由」,結果學生雖熱情很高,用表演話劇的形式再現課文內容,可是學生們的學習、合作意識極差,觀看的同學哈哈大笑,表演的同學由演員變成小丑。整個課堂亂作一團,此時,學生們只把這當作一件好玩的事情、一種樂子,根本就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與思考,更談不上有任何研究與提高了。這便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成了一個幌子。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協作」和「會話」是兩個密不可分的過程。在「協作」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思維成果會為整個群體所分享,使學生間的關系更加密切,學習的自覺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採用小組協作學習時,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商定學習途徑,自動、自我開展思索、交流、討論、練習,爭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的學習任務。為此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明確分工,定位角色,增強學生參加合作的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必須明確自己在小組合作、實現目標中的角色定位,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種責任承擔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組內分工的任務;二是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主動的協助他人,這是組內成員應盡的義務和不可推辭的責任,因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沒有個人的成功,只有小組共同目標的達成。二是要大膽交流,樂於合作,提高學生交往協作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活動相互調整、相互促進、互補共效的過程。每個組員的學習行為將會不斷受到來自夥伴的建議、提醒和修正,同時每個組員也要關注他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就要求同學之間學會尊重,善於接納和尊重他人的勞動與業已做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堅持真理的過程中,認真虛心接納他人的合理化建議,甚至敢於否定自己。在直言無忌而又從善如流、主動配合、和諧默契的心理氛
圍中,每個人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三、加強老師的作用是成功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顯現,老師的作用有所削弱。在當前教學中,我們許多教師只是將小組劃分成功後,便交由學生討論,自己只是游離於各個小組之間。完全忽略了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我們說,學習主體地位的凸現,並不是說老師的作用就消失了。它只是要求老師的指導變得更精、更巧。
老師的作用,我認為有兩點:
一是疏導。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侯,不可避免學習夥伴之間會存有意見沖突,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小組成員間往往會爭得「你死我活」,從而造成了學習的偏向。所以我們在組織時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學會分析,學會判斷,學會歸納整理,在合作學習時,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聽其他學生的發言,並從中鑒別哪些看法與自己的相同,哪些與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時過多的內容雷同,從而提高學習的實施。
二是點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遇到學習障礙時,教師要適當點撥;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各種點撥方式使學習能進一步的深入。如:合作學習前創設良好的合作學習基礎,教師要運用直觀、形象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手段來再現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實物、圖片、聲音、錄象,或者使用一些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在《梅花魂》這一課堂上,董老師一開始便點出了學習重點是第13自然段,既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為後面小組展示留出了時間,有一小組以書法形式展示了方誌敏的名著「可愛的中國」書名時,教師善於因勢利導問該同學有沒有讀過此書,談談感受,並建議沒讀過的同學課後讀一讀。教師不忘向學生推薦好書,通過課外閱讀來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感,每個小組都介紹了各組的英雄人物之後,教師也參加了交流。教師向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一位英雄——鄧世昌的資料,為學生放映電影《甲午風雲》的片段,教師的參與既展示了一種「學習夥伴」式的師生交往,也用音像資料啟示學生如何開拓搜集資料的渠道。再學第13自然段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用4個「愈」說了一句話。有一位同學出現了錯誤。這時老師及時的插話:「請孩子們再聽一聽,這個句子有問題嗎?」經過老師的提醒,學生們紛紛舉手錶示要修改------教師適時的引導、點撥與指正,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豐富,准確規范,在語文實踐中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點撥的方式有很多,有肯定式的點撥、提示式的點撥、突破式的點撥、反駁式的點撥。關鍵在於教師用的靈活、巧妙。另外,教師的作用還體現在學生的小組合作暫告一段落的時候,教師要作一個適當的總結和點評,便於學生認清知識的本質,系統掌握知識,迅速提高學習能力。不作出總結或點評,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只有合作學習出來的東西都是對的。
四、課程的整合能促使小組合作學習的不斷完善
教材改革的基本原理之一——統整性原理。所謂統整性是指整合學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識支離破碎的狀態,學生的知識體系窄化、僵化和脫離生活實際的發生。課程的統整的層面之一便是學科關系的統整:旨在消除學科分離或界限分明的課程體系中不同學科之間水平的學科聯絡或科學統整。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尤其在課堂中,我們要靈活地將其他學科與語文整合。加德納教授在《多元智能》書中告訴我們人類至少存在七種以上的思維方式,據此他提出七種智能。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若能注意學科間的整合便使學生的不同優勢智能得到發展,同時,學生不同的經驗可以得到共享。在《梅花魂》這節課里,董老師就運用得恰到好處。再學第13段,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設計以繪畫、剪貼、寫作、朗讀為主要內容的語文跨學科——整合了美術課、勞動課,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這一段的跨學科、綜合性學習對於培養學生團結合作、主動探究、勇於創新的精神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課外快結束時,教師點出一顆漂流在外的赤子們永遠的中國心,師生共唱歌曲《我的中國心》。全課自然掀起高潮。師生自主選擇式整合聽、讀、寫、畫、貼、誦、唱、跳、奏等學習方式,各小組自主合作學習,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合作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科之間的巧妙整合、使得學生全面提高了各方面的素養,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方式用得恰切,它和語文學科本身水乳交融,具有動人心魂的力量。

B. 中班國學經典《梅花》教案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C. 《梅花魂》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一起在國外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生活經歷,表達了對外祖父的懷念和外祖父思念祖國,眷戀祖國的愛國之心,赤子之情。
《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作者回憶了外祖父生前的幾件事,從中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文中的外祖父把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與摯愛寄託在愛梅花上。在他眼裡梅花有著堅強不屈的靈魂,他把這種靈魂視為中國的民族魂,並以此鞭策自己,不忘自己是個中國人,表現出他的一顆中國心。這樣的思想要通過抓住外祖父的言行從他「愛圖」、「談圖」、「送圖」的情景中去體會。
課文第13自然段是重點段,這一大段是外祖父對「我」說的話,是對梅花和中華民族有氣節人物的贊譽,既有老人對孩子的希望和教誨,其實也是老人自己心靈的表白。當我們談到梅花的精神時,學生能說出「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進而從「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中,體會到梅花的堅韌不拔,遇到困難不屈服。我順勢提出:「外祖父僅僅是在贊美梅花嗎?他的一番話還贊美了什麼?」他們立刻認識到:外祖父不僅僅是在贊美梅花,也在贊美我們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然後讓學生回憶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時,將梅花和民族精神聯系起來認真體會,對於理解老人的愛國心是水到渠成。
反思這堂課,我覺得教學中要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要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悟。

D. 《梅花魂》

展開
《梅花魂》,寫的是一位老華僑十分珍愛墨梅圖,在回國之際把墨梅圖和綉著血色梅花的手絹鄭重地交給外孫女,讓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過贊美梅花來頌揚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文章通過闡述老人對一幅墨梅的珍愛,透析出梅花那堅貞不屈的氣節。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通過貫穿在全文中老人的三次流淚,進而讓讀者感受到一個僑居在異鄉的老人一份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和對家鄉的眷戀之情。

中文名
梅花魂
作者
陳慧瑛
題目含義
梅花的精神
作者籍貫
福建廈門
文章類別
散文

E. 怎樣更好的體現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它決定著教學內容的安排方式、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價的實施,因而也就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教師應重視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在課前、課中、課後都要圍繞教學目標思考和行動,這將有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制定目標——具體明確
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要在吃透《語文課程標准》的基礎上,認真鑽研教材,領會編者意圖,切實把握課文的特點;其次要關注學情,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他們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增強目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具體明確。教學目標的表達越清晰明白,在課堂教學中也就越容易把握,目標的達成率也就越高。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時比較隨意,用詞過於抽象概括。比如有位教師把《梅花魂》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1)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這樣的目標設計看似沒錯,但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它過於籠統,似乎放在不同的課文中都能套用。考慮細致一些的話,可以將它改為:(1)能正確認讀「魂、幽」等12個生字,書寫「魂、縷」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幽芳、漂泊」等詞語;(2)知道作者是通過五件事表達自己對外祖父的懷念之情,能畫出描寫外祖父喜愛梅花的句子;(3)會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思想感情。修改後的目標設計操作性強,便於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與檢測。
二、落實目標——貫穿始終
「寫在前頭,忘在腦後」,這是不少教師對待教學目標態度的現實寫照。實際上,教學目標不僅制約著教學活動總的走向,也決定著教學的具體步驟、方法和組織形式。因而教師在備課時,要以教學目標為靈魂,以目標的有效達成為指向,精心預設相應的教學環節,如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等,將教學目標貫穿於整節課的學習活動中。
有位教師執教《開天闢地》一課,制定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初步感受對偶句的特點」。為此,他在教學流程的安排中設計了如下學習活動:一是在課前談話中和學生一起對對子。師說「天」,生對「地」;師說「天高」,生對「地厚」;師說「天長」,生對「地久」等。二是安排了一個「初讀課文,認識對偶」的學習環節。先由教師出示「左手持鑿,右手握斧」,學生觀察、朗讀這個句子,接著逐步引導學生發現這個句子前後結構相同,字義相對,字數相等的特點,然後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比如「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預設的這些教學環節,能讓學生比較充分地認識對偶句的特點。這樣,教學目標在學習活動中得到了體現,它的現實達成也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達成目標——靈活扎實
關注教學目標,有利於教師對教學活動全過程的自覺控制,使所有教的活動和學的活動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的實現來展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但是,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過程,許多教學細節是無法預料的。因此,教師要善於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要讓課堂的生成是在教學流程調控下的生成,是朝著教學目標方向的生成,做到既扎實又靈活地落實教學目標。
學生的質疑有時就不在教師的預設范圍內,而這個問題又關乎教學目標的達成,此時教師就有必要引導學生對這個生成的問題進行討論。如有位教師上《頂碗少年》時,一個學生問道:「文中的少年是一個人在表演,為什麼課文中卻說『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這時也有學生說道:「拼搏都是有對手的,就像運動會上的比賽活動。可是這里只有少年一個人,用『拼搏』不合適。」上述問題看似普通,其實與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密切關系。於是,這位教師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討論。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在交流中大家認識到,這里的「拼搏」以及後面的「搏鬥」「搏」實際上是指打一場心理戰,對手就是少年自己,成敗在一念之間——是否有堅持下去的勇氣。這樣藉助生成的問題,經過一番討論交流,對課文主題的深入理解便巧妙地解決了,教學目標得到了有效的實現。
四、反思目標——全面深入
一個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合理、有效,最終要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通過教學效果來衡量。如果學生經過學習後反饋良好,基本達到了目標的要求,說明這個設計是符合學情的,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實施的結果與預先的設計相去甚遠,那麼我們就要回到最初的目標,反思自己什麼地方出了差錯,下一步應該如何改進。
反思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反思目標的確定是否符合教材的要求和學情,是否超出了年段目標和學生的接受水平;二是反思目標在落實過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學生實際的學習活動是否背離了預設的教學方向。這樣,通過設計—實施—反饋—反思—改進,不斷地循環操練,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和實施能力一定會日趨成熟,進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

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非常重要。它不僅體現國家和社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而且是備課和上課需要明確的首要問題。它決定著一個學期、一個單元、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起著小學數學教學的導向作用。
(一)教學目標和要求要全面
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和要求,還要考慮結合本節課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哪些能力,結合本節的內容進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還要重視情感方面的要求,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態度等。這樣可以使幾方面的教學任務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要適當
這是優化教學目標和要求的重要方面。教學目標和要求過高或過低,或者主次分不清楚,都會影響一節課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1.要根據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後編排的順序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適當的目標和要求。
從一個單元來說,如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主要是使學生對10以內數的概念和數的組成有清楚的認識,會寫數字,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能比較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至於應用題教學還處於准備階段,只出現一些用圖畫表示的應用題。要求學生能看圖按教師的問話回答:圖里告訴了什麼,求什麼,怎樣計算。如果要求學生能獨立口編完整的應用題,很多學生就會感到困難,勢必要佔用大量時間,反而削弱了10以內加、減法的基本訓練。
從一節課來說,如教學9加幾第一節課,主要要求學生能掌握湊十的方法,正確地算出9加幾的得數。不宜要求學生計算迅速,更不宜比賽誰算得快。這樣會使後進生心理緊張,本來能做對的也會做錯。應該在後繼課中學生已掌握方法和計算正確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計算速度的要求。即使這樣,在速度上也不能要求過高,如第一學期末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每分鍾做10道題(只寫得數)就可以了。
2.教學目標和要求要符合兒童認知的規律和發展水平。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兒童的一個重要的認知規律是從動作、感知→表象→概念、規律,而且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認知水平。例如,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的水平還比較低。教學應用題時,主要是通過操作、直觀來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不宜教給學生抽象概括的術語和解題公式。否則,學生不理解,不僅增加學習的困難,浪費時間,還容易形成死記硬套的不良習慣。又例如,中、高年級教學整數、小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不宜過繁。隨著現代計算工具的發展,不僅沒有必要做筆算步數過多的混合運算式題,而且實踐表明,每增多一步運算,學生的計算錯誤增加很多,要達到比較熟練,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規定,四則混合運算以二、三步的為主,一般不超過四步,是比較適當的。
3.教學目標和要求要根據數學內容的特點和教育心理規律適當劃分層次。
據教育心理學研究,知識的學習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的:理解、保持和應用。這里的理解,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水平。一般地說,要經歷一個從低水平的簡單理解(也可以說初步認識)到高水平的復雜的理解的過程。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經過一些練習和復習使學得的知識保持下來。進一步再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問題。有的心理學家把學習的階段分得更細一些,如美國的加涅分成8個階段,順序與前述的基本相同。這一教學規律基本上適合小學數學的學習,但是也有其自己的特點。這主要是知識的理解和保持都與練習密不可分。美國格林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和材料》一書中就指出,「熟練,特別是牢記,只有在相當多的練習之後才能達到。」「……認為如果學生充分理解了一種計算方法,熟練就會自動地產生。現也已證明這是不恰當的觀點。」「應當用練習作為加強已經理解了的概念的手段。」這說明,無論理解或牢記小學數學知識都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同練習緊密聯系著的。因此在劃分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層次時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規律,又要考慮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對知識的教學要求分為知道、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對技能的教學要求分為會、比較熟練、熟練三個層次是比較合適的。有些地區對知識的教學目標的第一個層次定為「識記」①,這樣的提法值得研究。它不符合教育心理的學習階段的劃分,也不符合數學的學習特點,還容易引導學生死記硬背概念的定義、法則、公式,不利於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4.教學目標和要求注意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據心理學研究,兒童由於先天、環境、教育等方面條件的不同,在能力、性格和興趣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表現在數學的學習上,不僅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計算和解題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在擬訂教學目標和要求時,一方面按照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提出共同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注意適當有些彈性,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例如,對較差的學生,在共同的基本要求不變的情況下,要允許他們比一般學生經過較多的課時的學習逐步達到教學基本要求。特別是有些較難的知識,要求一節新授課100%的學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是比較困難的。教師可以根據知識的難易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在教學中注意了解差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並適當給以幫助、輔導,力求縮短與一般學生的差距,逐步達到共同的基本要求。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以適當提高一些要求。例如,教學這樣的應用題:「小華有5本故事書,小明的故事書的本數是小華的3倍,兩人一共有多少本書?」講了一般解答方法,進行練習時,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想一想,還有什麼不同的解法。這樣根據學生的差異,適當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利於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可以用較少的時間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旦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教師可以選擇講解法;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將加法運算規則轉化為熟練的運算技能,教師可以選擇練習法;如果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改變原有的態度和觀念,教師可以選擇討論法等等。
二、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評價的依據;
教學評價就是對照預先確定的教學目標,評估每一個學生是否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經過教學評價,如果學生的學習結果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則一次完整的教學過程已經完成,在這一學習結果的基礎上可以確立新的教學目標,展開下一輪教學。如果經過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未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則要對學生進行補救教學,直至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為止。
三、教學目標具有指引學生學習的作用;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本身亦即系統地提供學習的外部條件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學伊始,教師將教學目標明確地告訴學生,將有助於指引學生的學習,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並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達到的學習目標上。

F. 語文教師在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過程中,怎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學習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課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然而,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不足國家標準的20%。為了幫助孩子們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動物小說》《夏洛的網》《綠山牆的安妮》《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等數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對象。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自由背誦一首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學生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幾年下來,孩子們經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涉及歷代詩詞歌賦文等多種形式。《詩經》中的重要篇目如《關雎》《相鼠》《碩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餘篇,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狼三則》《愚公移山》《陋室銘》《出師表》《愛蓮說》《誡子書》等也出現部分同學的背誦篇目里。徐榮婷等同學主要背誦的是宋詞,如《念奴嬌》《雨霖鈴》《聲聲慢》《鵲橋仙》《水調歌頭》等數十首。廖尉翰同學背誦的主要是《增廣賢文》章節。何俊毅同學背完了一本《毛澤東詩詞》。現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餘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G. 弟弟問藍天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習作7教學反思晉寧縣昆陽第一小學;一、教學設計理念;英國詩人雪萊說過:「想像是創造力;發展越有助於創造思維的發展;能力,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在習作的藍天中自由翱;生的表達慾望,解決表達什麼的問題,讓學生有話要表;二、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突出表現為以下幾點:;1、做到了課堂教學結構清晰;一是感受星空的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二是為了;生談談自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習作7教學反思 晉寧縣昆陽第一小學 吳艷瓊
一、教學設計理念
英國詩人雪萊說過:「想像是創造力。」人的想像過程,就是創造力的發展過程。想像越
發展越有助於創造思維的發展。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必須想方設法激活學生心中的想像思維
能力,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在習作的藍天中自由翱翔! 因而我認為將作文指導課的任務定位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開拓思路上,重在引導學
生的表達慾望,解決表達什麼的問題,讓學生有話要表達,有話可表達。
二、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突出表現為以下幾點:
1、做到了課堂教學結構清晰。教學中先讓學生欣賞葉聖陶的小詩《小小的船》目的有二,
一是感受星空的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二是為了引出主題,自然,不生硬。然後,學
生談談自己看到的夜空中或閱讀過有關夜空的書籍中,夜空中的什麼讓你特別感興趣。這一
環節可不容忽視,這一環節正是為習作醞釀寫作素材,有了想像的內容,才有寫作的靈感,
學生頭腦中有了想像中的表象內容,就不愁無話可說了,動口說是寫作的必要前提,會說才
會寫,會寫才是真。之後是學習例文,再次強調「小作者看到了什麼,又由此想到了什麼?」。
學完例文,就讓學生觀賞夜空圖片,由抽象到具體,同樣讓學生觀看後暢所欲言。最後教師
下水習作,給學生做表率。課堂始終圍繞「看到什麼,想到什麼」這一主題,使「想」貫穿
教學的始終。
2、注重說的訓練。從說到寫,先說後寫,歷來被視為習作教學的重要途徑。通過交流與
匯報,不僅拓寬了學生習作的思路,避免了思維的單一,使學生的習作具有個性色彩,為下
筆成文打下基礎。
3、為學生創造廣闊的自主習作空間做到了想像自由,表達自由,體現了學生是想像與習
作的主人。喜歡想像,樂於幻想,是兒童的天性和特長,甚至年紀越小,想像越豐富,越大
膽,越新奇。我抓住兒童這一天性,放飛學生的想像,讓學生的思維浩瀚夜空。表達自由,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沒有提綱,沒有框架,沒有技法指導,讓學生
根據自己的人生體驗,進行個性化的大膽想像和自由表達。真正為實現「我手寫我口,我口
說我心」,「自由表達和有創意表達」創造了機會和條件,使「新課標」中倡導的「要引導學
生在作文中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得到貫徹落實。
4、培養了學生賞析與評改作文的能力。賞析作文是心與心的碰撞,是師生、生生之間心
靈的交流,情感的溝通。當學生自己的作品被朋友賞識、分享時,才會真真切切體會到習作
成功的快樂。評改習作,是情感的再次體驗與交流,創設學生互評教學情境,讓活動中有對
話,對話中有活動,打開學生的思維閘門。學生通過取長補短,既增進了了解,又加強了合
作,使學生的習作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我認為習作中出現的不足,也是我備課中的不
慎之處是:
1、學生知道想像中做到貼近生活,聯系實際,課中也強調了,但究竟怎樣想像才是貼近
生活,才是聯系實際,如何做到貼近生活, 聯系實際,在學生頭腦中還是個模糊的概念,就像甄立傑想像到的:對衣服說一聲「變」,
衣服就會自變顏色。他認為,這樣的衣服多麼神奇,這就是我的美好想像。而她就不知道這
種想像是脫離實際的,是空想,也就是說無論經過怎樣的努力,也不可能讓衣服說變就變,
這就給人神話般的感覺,它不屬於想像的范疇。老師在習作中應進行一些合理想像,科學想
象等方面的強化訓練指導,比如,在習作之前,可以出示一些句子訓練,有想像合理的,有
想像離奇的,也就是不合理的,讓學生分析,判斷,提前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概念,學生就不
至於習作中出現想入非非,憑空想像的現象了。這是我在備課中忽略的一點,由此我想到,
講課是次要的,備課才決定講課的成功與失敗。
2、評析作文中,學生善於發現優點,尋找問題,找到了問題,學生知道去修改,談了自
己的觀點與看法,我認為學生只做到了蜻蜓點水,但究竟如何去修改,怎樣修改,才能恰到
好處 ,學生談的就不是那麼深刻了。這里我認為我和學生犯同一個毛病,我不能輕描淡寫地
一帶兒過,應在修改處引導、點撥,盡量讓學生去改,使之完美,讓匯報的學生和評的學生
都明確:這樣修改好多了,心中應該有這樣的感覺。才真正達到「評」的作用。如何修改,
如何修改得更好,這是習作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我在今後的作文課上,應力足引導學生不但
善於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問題,如何解決問題。這是我今後習作課的努力方向。 以上是我對這節習作課的粗淺的理解與真誠的反思,如有不當之處,望領導與同行們給
予指點,希望得到你們的幫助。篇二: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習作七成長的故事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習作七 ——成長的故事教學反思
永定縣高陂中心小學 邱麗娟 以高坎撫片的片區教學活動為契機,我們課題組於11月10日開展第一次課題研討公開
教學——《成長的故事》習作教學。上完這節習作指導課,聽了沈泉富主任及各兄弟學校的
同行們的評課,結合課題研究的主題,覺得以下兩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激發了習作興趣,調動了表達的慾望 新課標提倡要讓學生樂於動筆,易於表達,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表達的慾望尤為
重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師生互動
課前,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我連問學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什麼意思,大家高興嗎,
見到新朋友,怎樣表達你心中的高興等幾個問題,一下子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我提出希望
——看誰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出色的課堂表現來表達你們有朋自遠方來的快樂,以此激
發了學生想在課堂上好好表現的慾望。在教學中我既是引導者,又是參與者,如,在聽了學
生的故事後,我以「看到同學們這么真誠,這么熱烈,我也特別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想
聽嗎?」適時與學生分享自己成長中的故事,更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慾望。課堂上出現了你說、
我說、大家說的熱烈氛圍。
2、創設情境
課一開始,我創設語言情境——我想猜一猜,同學們是不是在這些情景下經歷了成長。
我們看著圖片一起來說一說成長的故事,好嗎?通過精心選擇的一組組學生在成長中的圖片,
觸動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的記憶,打開他們的思路。可課堂上出示的畫面畢竟有限,這時,
我話鋒一轉——我們是初次認識的朋友,也許你的心思沒被我猜到,請同學們靜思默想一會
兒,選擇印象在最深的、最有話說的故事與大家分享,以此進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同時又
鼓勵他們說真話。 接著以《課桌上的三八線》片段為抓手,我又一次設置了情境——我在寫的時候,心裡
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怎樣把這個這個故事寫清楚、具體,誰來幫幫我?引導學生發現哪些地
方不夠具體,學會多提幾個「怎麼樣」的方法把內容說具體。
二、確立了健康的主題,培養健康的心理
1、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在 中,我明白了( 學會了、懂得了、體驗到
了) 」的句式說自己在成長中的故事,意在讓學生在習作中確立健康的主題,學
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在習作確立如下的主題:學會堅持、學會堅強、學會獨立自主、學會
分享、學會分擔、學會感恩、學會合作、明白了要無私奉獻、要有愛心、團結力量大、一方
有難,八方支援??
2、學會交往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的通知對小學中年級
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確提出:善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培養自主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以及開
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課上,學生暢所欲言,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分享,
課堂教學在熱烈、融洽、和諧的氣氛中進行。 當然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學生在表達真情實感方面做得還不夠。從習作成果的展示來看,部分學生的習作語言較
平淡,敘述性的語言較多,而細致生動的描繪較少,沒能抒發真情。我想這與教學策略的選
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都有關系。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突破。篇三:七
年級作文教學反思 鰲峰初中七年級作文教學反思 楊玲
作為一名語文教育教學的新人,經過一年的實踐教學之後,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一名語
文老師的壓力。心理學認為老師的成長需要經歷三個階段「關注生存」、「關注情景」、「關注
學生」,處於成長的第一階段,我深刻地體會到要做一名好的甚至優秀的語文教師的艱辛,雖
然在這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經驗,同時也讓所學的一些教學
理論得以實現,但在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應提出來以供以後的教學設計參考,現就作文教
學方面的缺口陳述出來,作一個簡單的作文教學反思。為以後的作文教學更上一個台階做一
個反面事例,從而鼓動自己更加努力地進行作文教學方面的學習鑽研,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
學生,讓他們從心底感受到作文的樂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 作文教學計劃缺乏科學性、系統性,缺少自己的認識。 有人提出「寫作能力是一種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它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
程,作文教學必須立足於實際,制訂一個翔實的計劃,以便分階段分步驟實施,這個計劃應
包括整個初中階段作文教學的全程訓練目標,包括每個學期的階段目標以及每堂作文課的訓
練重點和要求。」但提到作文不僅學生頭疼,老師也一樣的頭疼,學生怕寫,老師怕教。這是
一個事實也是語文教學的瓶頸,所以很多老師對作文教學沒有一個系統的科學的設想規劃。 當然這也包括我自己在內,這一學年裡,我對作文教學的計劃可 以說極為粗糙。 1、內容及時間安排缺少系統的科學的構想:十二個單元的作文基本以課
本的綜合性學習及學生學業質量的作文提供為標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喜好及他們的需求;
上學期堅持每周一個周記,都是以作文形式的要求來讓學生練習,周記內容具有不確定性;
沒有確切的上作文課的時間安排,往往「隨遇而安」,缺少了學期的計劃性。2、作文教學缺
少自己的見解認識,缺少教師自己的構想,教師教學應該先將教材吃透,但我對作文教學的
理解非常膚淺,沒有宏觀的豐富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也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作引導,這樣
很容易將作文教學引入一個誤區:不知如何教導作文。
二、 作文教學活動缺乏生活性、情感性,缺少學生的體驗。 對於作文教學有教師認為培養其悟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師,但是生
活這位老師給人的教育從來都不是滔滔不絕的說教和明白無誤的結論,而是暗示。所謂悟性
就是意會和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我讓學生在生活筆記中寫生活啟示,要求他們:從日常的
普通現象悟出生活的哲理;從多彩的自然現象聯想到紛繁的社會生活。」由此可見讓學生感受
生活對於他們的寫作至關重要。 很多成功優秀的教師我往往能抓住每個生活的細節來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他們常常組
織學生校外游覽、校外實踐。反思我的整個作文教學過程,沒有組織任何一次的與生活與社
會與自然近距離接觸的活動,教學從來都是課堂黑板,缺少了靈動性顯得死板枯燥,將學生
與生活隔開,這是一個巨大的悲哀,他們往往「惜墨如金」殊不知就是缺少對生活的體驗,
缺少對生活的接觸機會,缺少了一個個鮮活的 生活素材,如果將他們帶入大自然,春遊黑龍灘、夏遊飛泉山、秋遊天梯、冬賞金馬河,
他們定會游刃有餘。
情感體驗對於學生的寫作尤為重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一點不假。
「體驗式作文教學,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通過觀察、閱讀、討論等形式,使其
形成對自然、社會、人生、自我等的認識和感悟,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准確表
達思想感情的過程。從本質上說,它是一種以寫作為重點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它要求學生要
綜合利用學習要素,發揮主體性和創造性去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與感悟。」反思我的整個作
文教學,情景激發做得太少,對他們的熏陶也太少,這對他們寫作限制極大。
三、 作文評改缺乏靈活性、多變性,缺少學生與老師的對話,缺少 學生的參與。
「作文講評課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它是根據作文教學的要求,對
批改中發現的學生作文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和評價的過程。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它具有承
前啟後的作用,既是對前一次作文的總結,又是對後一次作文的指導。」處理好評改,對學生
的作文能力提高很有幫助。運用好方法也是一大重點。評改方式靈活多變,主要有教師評改、
學生自評、學生他評、學生間相互評改、師生一起課堂評改。 縱觀我的評改方式主要以教師仔細批閱為主,通過作文本評語指導學生的作文。其間我
還採用了學生間相互評改,給同學三點以上的評價、給中考優秀作文評價,可以抓住任何角
度的方式,雖然他們在 反思這一年的作文教學,確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以後將從這些方面缺點入手,進一
步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1、 提升自己的關於作文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多借鑒有經驗 老師的教學方式,活學活用。
2、 假如體驗式作文教學的行業,讓學生從生活中去真實地感 受作文的快樂,提高積極性,主動性。
3、 評改方式靈活多樣,應多思考怎樣運用到課堂,讓學生從 自身的實際情況一步一步提升作文水平。
4、 完整的科學的系統的教學計劃對上好作文課起著重大的作 用,未雨綢繆是必要的。篇四:習作教學反思 習作教學反思 篇一:習作>教學反思 記得三年級第一篇習作是介紹自己的課餘生活,雖然上課教師進行了指導,學生也試著
說了,但是等到作文交上來,真是慘不忍睹,與自己想像中的距離相差太遠了。一次作文下
來,在我當時的眼睛裡,沒有一篇是像作文的,更多的是不知所雲,幾乎有2/3的作文要重
寫。我想,這是第一次習作,可馬虎不得,我就再上一次,非讓他們寫好不可。破天荒地我
對學生進行了詳細的指導,不但給學生看了人家寫的介紹課餘生活的文章,還針對學生的題
材進行提問,讓他們把這些問題串起來就是作文了。這樣又一輪下來,還有將近1/5的人寫
不好。怎麼辦?是堅持不懈地讓他們再寫再改嗎?我猶豫了,因為這樣二度指導下來,我已
經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再指導學生還是寫不好呢,會不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於
是我就給這些作文放行。 反思:那時我個別指導學生作文時,學生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到底什麼是作
文啊?」他們很困惑。第一次作文,我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其實學生的作文是在練習實
踐中逐步提高的,不能操之過急。其二在作文前缺少鋪墊,其實一開學就應該指導學生參加
一些比較有意思的課余活動,讓他們記錄下來;下課有意識的跟學生進行談話,了解熟悉他
們的課餘生活,這樣上起習作指導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三是要了解學生的實際習作水平和
課標的習作要求,用平常心來看待學會的習作。
學生作文不會寫,怎麼辦呢?那就從寫日記入手吧。寫日記就相對比較寬松,內容和形
式以及文字的數量上我都不會給學生定什麼框框,只要能寫就好。出現轉機是在第二單元的
觀察作文階段。吸取了前一單元習作教學的教訓,也想起教研員曾經說的以單元為整體進行
備課,所以在上本單元第一課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去記錄生活。第二天的日
記交上來,我不禁喜上眉梢,因為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視角不能的方面去觀察,有的觀察了樹
葉,有的觀察了蝸牛。我馬上抽了一段時間,讓寫得好的學生上台讀他們的日記,我在邊上
評議每一篇習作的優點。問他們這次為什麼能寫得這么好?他們說昨天科學老師帶他們在校
園里觀察過了。哦,原來是這樣,觀察前進行觀察方法指導很重要啊。接下來的幾天當中,
每天都有不少的觀察日記被表揚到,終於有不少學生恍然大悟:「哦,這樣就是作文啊!」有
一天我還沒有開始看學生的日記,有學生悄悄地告訴我:「老師,楊冬冬帶了一個雞蛋到學校。」
「帶來干什麼?」「我也不知道。」等我改到他的日記,我終於明白了他的用意,他從電視的
「不可能的任務」中看到不藉助任何輔助用具,雞蛋也不能有任何損壞,讓生雞蛋立起來,
自己進行了實踐,把過程記錄了下來。最後還寫著:「我知道有很多同學都不會相信的,我帶
了雞蛋,會做給他們看的。」對這樣認真的學生,我能拒絕嗎?於是又有了歡聲笑語的一堂學
生展示欣賞課。 既然講到了雞蛋,我又告訴學生:「你別看雞蛋這么容易碎,可任憑你是怎麼樣的大力士,
你就是沒辦法把它捏破。」是真的嗎?學生睜大了眼睛。「我們班誰的力氣最大?」「鄭芬忠—
—」鄭芬忠也興奮地舉起了雙手,大聲說:「我不信!讓我來!」結果盡管他捏得面紅耳赤,
呲牙咧嘴,還是奈何不得,只好作罷,心中暗暗驚奇。其他的人也驚呆了。我說:「回去試試
看吧,最好能找到原因哦。」這樣有全家誰也捏不破的, 也有被四歲的弟弟捏破的,成了大花臉的,日記就異彩紛呈了。 就這樣,慢慢的,學生就有了許多的習作素材,慢慢地,他們就喜歡上了寫日記。偶爾
有三五天沒有布置日記,學生就主動央求:「老師,今天的家庭作業就寫日記吧!我們已經好
幾天沒有寫了。」聽到學生這樣的話,我怎麼能不開心呢? 反思:在這一階段,我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恐怕就是:一不提寫作文,轉向日記,讓學
生有什麼寫什麼;二把寫作和生活聯系,寫實在的事情,寫想表達的感受;三是給學生展示
的舞台,在展示中鼓勵優秀學生,帶動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四是評價以鼓勵為主,在評價中
引導學生怎麼樣去觀察生活,記錄生活。 篇二:習作教學反思 作為語文教師,各位同仁也許深有同感,在>語文教學中,對教師而言,最難教的是
作文,對學生而言,最難寫的是作文,作文簡直成了令人頭痛的「頑症」了,那麼,我們怎
樣才能找准病因,對症下葯,讓師生不為之「頭痛」呢?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多讀多背,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打開學生緊閉的心扉,我從鼓勵學生多讀多背做起,激發學生
愛作文的情感,為寫作文夯實基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的閱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語文課本中選用
的教材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如,肖復興的《荔枝》用朴實的語言建築著真情的殿堂,讓學生
無不感同身受;《梅花魂》中的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對梅花的珍愛,對祖國的眷戀均
融於那點點滴滴的小事當中,讀之無不動容??教師應善於抓住這個有利的契機,誘導學生多
讀、善讀,教會學生讀,讓他們愛讀,經過讀強化訓練,在增強學生語感的同時,學生也會
感受到作品深刻的人文內涵與情感內含,引起最終的共鳴。 從古至今,名篇佳作數不勝數,學生正處於記憶的黃金時期,背誦能力是成人的4—5
倍,背誦這些名篇佳句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詞彙、語匯,更能讓學生在背誦中體會語文學習的
成就感,體會其中樂趣,為今後的作文打良堅實的基礎。

H. 梅花魂優秀試講教案詳案

《梅花魂》教案詳案設計:
[教學要求]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了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沖寄託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了解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
[教學難點]
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景教學法,扶放結合法。
[學法]
讀文悟情,讀句悟理;抓重點詞句,一點帶面的學習方法。
[教學准備]
梅花掛圖,《紅梅贊》歌曲VCD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I.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哪些作用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的作用有:
1、可以提高體育教師的學習能力
2、可以提高體育教學課堂的實效性
3、有利於深度挖掘體育教師的教學潛力
4、有利於調動體育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熱情
5、有利於體育教師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
同課異構。意思是同一節的內容(同課都是「整數除以分數」這個內容),由不同老師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理解,自己備課並上課。由於老師的不同,所備所上的課的結構、風格,所採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構成了同一內容用不同的風格、方法、策略進行教學的課。聽課的老師就通過對這些課的對比,結合他們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然後反思自己上過這節課所經歷的過程或沒上過的為自己准備上這堂課進行第二次備課。
同課異構就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
「同課異構」教學研討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中,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或者,為某個未解問題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維的角度,迥異的風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華,這種多層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討,可以整體提升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同課異構」教研模式是指選用同一教學內容由幾個教師接連上課或是由一位教師連續上幾次採取不同的方式上課。這種教研模式中,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師的積極參與,有利於課堂教學的創新,老師可以從不同的教學風格中,通過對比、交流、反思、總結,不斷完善自己,使教師的個性得以張揚,使集體的智慧得以升華。

熱點內容
地理地利 發布:2025-01-11 08:39:23 瀏覽:829
師生互懟圖 發布:2025-01-11 08:24:14 瀏覽:501
高中語文ppt 發布:2025-01-11 07:54:38 瀏覽:576
正心美術 發布:2025-01-11 05:56:25 瀏覽:239
cbi教學法 發布:2025-01-11 05:30:21 瀏覽:902
沖模老師招聘 發布:2025-01-11 05:02:42 瀏覽:193
描寫老師的四字詞語 發布:2025-01-11 04:48:39 瀏覽:514
英語練習題四年級 發布:2025-01-11 02:48:46 瀏覽:166
江西教師招聘信息 發布:2025-01-11 02:17:51 瀏覽:527
師德有感 發布:2025-01-11 02:03:11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