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島教學設計
1、說教材(重點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如何確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說教法(教學中採用的什麼方法)、說學法(學生如何學習)、說教學流程(詳細的教學設計和設計意圖)、說板書設計
Ⅱ 小學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27課教案
校園交響詩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篇散文。課文以「校園交響詩」為題,描繪了校園中多彩的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學生對培養哺育自己的學校的深厚感情。「交響詩」是指只有一個樂章的交響曲,常取材於富有詩意的文學作品,是標題音樂的一種。課題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點出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富有詩意的,令人回味的。全文是以小標題的形式從五個方面寫得。文中五個小標題「蜂巢」「鳥島」「花瓣」「噴泉」「樹根」也都是從不同角度,以比喻的方式描繪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選編本文的目的:通過學習使即將結束小學生活的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抒發的感情,激發學生對曾經哺育自己成長的學校、老師及所有的工作人員的熱愛、感激之情,從而不辜負他們對自己的辛勤培養與殷切期望;感悟課文以比喻的手法來描述事物和表達感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時如何採用比喻的手法來描述事物的,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學會7個會認字和6個會寫字;掌握「汲取、儲積、恬靜、花瓣、砌磚、豐碩、碩果累累、書聲琅琅、生機勃勃、絢麗多彩」等詞語。
三、教學建議
關於「理解感悟」
本文從課題到小標題到課文中的許多語句,都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但是,課文內容所描寫的都是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因此很容易理解。在教學中重點應該放在「朗讀——感悟」上,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進入角色,和文章的作者、文中的「我們」一起融入美好的校園生活,回顧、享受在童年的校園生活中的快樂、甜蜜,領悟在校園生活中得到的關愛,汲取的營養;懂得學校、老師對自己的諄諄教導和無限希望。同時提供朗讀、背誦,很好的體味並積累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言。
四、教學設計
(一)導語
同學們很快就要離開學習、生活了六年的學校了,回顧這六年的小學生活,她給你留下的是什麼?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文「校園交響詩」,我想,這篇文章一定說出了我們的心裡話,表達了我們對母校,對老師的共同心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邊朗讀課文,邊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像,理解課文內容。
3、思考課後第2題。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討論交流:
1、課文中的五個小標題分別比喻了什麼?聯系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最喜歡的內容和自己的感受。
蜂巢:把教室比作蜂巢,把排列的桌椅比作一格一格的蜂房,把學生比作一隻只金色的小蜜蜂。
鳥島:課間里歡快的場面如同一個鳥島。在這個歡樂的「島」上,鳴奏著課間美的交響曲。此時的校園里,有靜有動,有歌有舞;有海潮般的喧嘩,有鳥兒般的婉轉的鳴叫。這時的校園是世界上最陽光、最歡樂、最幸福、最溫暖的地方。這里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景象。
花瓣:既可以理解為老師——辛勤的園丁,他們培育的一朵朵鮮花,他們寄來的「花瓣」是一顆顆赤誠的心,一聲聲深情地祝願,表達學生雖老師的深情;也可以理解為這些「花瓣」聚成一朵朵鮮花,開在老師心中,表達了老師在自己學生的祝福中得到了匯報,心中感到無比幸福。
噴泉:這部分寫得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音符——已故的老校工。他種的「絢麗多彩的花」,「頂著烈日」修建的水池、噴泉,為校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噴泉象徵著老校工為了我們營造美麗舒適的學習環境而不辭辛苦,忘我勞動的精神,這精神就像這依然醒著的噴泉一樣,永存在我們心中。
樹根:我們的老師——樹根從事的是最值得贊美的「根的事業」,他們是最具默默奉獻精神的人。
2、談談你對課題「校園交響詩「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你認為描寫最生動的句段。
(四)拓展
即將離開生活了六年的學校,離開和自己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大家心中一定有許多話要說,尤其是讀了這篇課文,你們的感觸一定頗多,就讓我們一起來暢談自己的感謝吧!
(五)鞏固復習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的情況。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在小組大家互相聽,並給以糾正。
五、參考資料
詞語解釋
汲取:吸取。
恬靜:安靜、寧靜。
豐碩:(果實)又多又大(多用於抽象事物)。
碩果累累:打的果實接連成串。
裊裊婷婷:形容女子走路體態輕盈優美。
婀娜:(姿態)柔軟而美好。
Ⅲ 悅聲動聽在小學s版語文第幾冊第幾課出現過
校園交響詩一、教材說明本課是一篇散文。課文以「校園交響詩」為題,描繪了校園中多彩的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學生對培養哺育自己的學校的深厚感情。「交響詩」是指只有一個樂章的交響曲,常取材於富有詩意的文學作品,是標題音樂的一種。課題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點出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富有詩意的,令人回味的。全文是以小標題的形式從五個方面寫得。文中五個小標題「蜂巢」「鳥島」「花瓣」「噴泉」「樹根」也都是從不同角度,以比喻的方式描繪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選編本文的目的:通過學習使即將結束小學生活的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抒發的感情,激發學生對曾經哺育自己成長的學校、老師及所有的工作人員的熱愛、感激之情,從而不辜負他們對自己的辛勤培養與殷切期望;感悟課文以比喻的手法來描述事物和表達感情的表達方法。二、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時如何採用比喻的手法來描述事物的,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幫助學生學會7個會認字和6個會寫字;掌握「汲取、儲積、恬靜、花瓣、砌磚、豐碩、碩果累累、書聲琅琅、生機勃勃、絢麗多彩」等詞語。三、教學建議關於「理解感悟」本文從課題到小標題到課文中的許多語句,都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但是,課文內容所描寫的都是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因此很容易理解。在教學中重點應該放在「朗讀——感悟」上,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進入角色,和文章的作者、文中的「我們」一起融入美好的校園生活,回顧、享受在童年的校園生活中的快樂、甜蜜,領悟在校園生活中得到的關愛,汲取的營養;懂得學校、老師對自己的諄諄教導和無限希望。同時提供朗讀、背誦,很好的體味並積累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言。四、教學設計(一)導語同學們很快就要離開學習、生活了六年的學校了,回顧這六年的小學生活,她給你留下的是什麼?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文「校園交響詩」,我想,這篇文章一定說出了我們的心裡話,表達了我們對母校,對老師的共同心聲。(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2、邊朗讀課文,邊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像,理解課文內容。3、思考課後第2題。(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討論交流:1、課文中的五個小標題分別比喻了什麼?聯系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最喜歡的內容和自己的感受。蜂巢:把教室比作蜂巢,把排列的桌椅比作一格一格的蜂房,把學生比作一隻只金色的小蜜蜂。鳥島:課間里歡快的場面如同一個鳥島。在這個歡樂的「島」上,鳴奏著課間美的交響曲。此時的校園里,有靜有動,有歌有舞;有海潮般的喧嘩,有鳥兒般的婉轉的鳴叫。這時的校園是世界上最陽光、最歡樂、最幸福、最溫暖的地方。這里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景象。花瓣:既可以理解為老師——辛勤的園丁,他們培育的一朵朵鮮花,他們寄來的「花瓣」是一顆顆赤誠的心,一聲聲深情地祝願,表達學生雖老師的深情;也可以理解為這些「花瓣」聚成一朵朵鮮花,開在老師心中,表達了老師在自己學生的祝福中得到了匯報,心中感到無比幸福。噴泉:這部分寫得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音符——已故的老校工。他種的「絢麗多彩的花」,「頂著烈日」修建的水池、噴泉,為校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噴泉象徵著老校工為了我們營造美麗舒適的學習環境而不辭辛苦,忘我勞動的精神,這精神就像這依然醒著的噴泉一樣,永存在我們心中。樹根:我們的老師——樹根從事的是最值得贊美的「根的事業」,他們是最具默默奉獻精神的人。2、談談你對課題「校園交響詩「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你認為描寫最生動的句段。(四)拓展即將離開生活了六年的學校,離開和自己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大家心中一定有許多話要說,尤其是讀了這篇課文,你們的感觸一定頗多,就讓我們一起來暢談自己的感謝吧!(五)鞏固復習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的情況。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在小組大家互相聽,並給以糾正。五、參考資料詞語解釋汲取:吸取。恬靜:安靜、寧靜。豐碩:(果實)又多又大(多用於抽象事物)。碩果累累:打的果實接連成串。裊裊婷婷:形容女子走路體態輕盈優美。婀娜:(姿態)柔軟而美好。
Ⅳ 西沙群島資料
西沙群島,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其中,西沙群島中的珊瑚島自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又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戰隨即爆發,仍深處文革動亂中的中國軍隊收復了珊瑚島、甘泉島、金銀島等三島,越軍被驅逐出整個西沙群島。1975年,越南實現統一,中國軍隊如果不是提前一年收復三島,後果不堪設想。現西沙群島完全由中國軍隊控制。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群漂浮在三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麗而純凈。
西沙群島(又名:寶石島)
領土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管轄:中國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
現有趙述島村委會、永興島村委會等村級組織。
地理位置: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島東南方,北緯15°40'-17°10',東經111°-113°,以永興島為中心,距三亞市榆林港和文昌市清瀾港都是330公里
西沙群島地處熱帶中部,屬熱帶季風氣候,炎熱濕潤,但無酷暑。以永興島為例,極端高溫34.9℃,極端低溫15.3℃,年平均氣溫26.5℃。年降雨量1505毫米。西沙群島是最易受台風侵襲的地區。西沙群島是我國著名漁場之一。海域寬闊,島礁星羅棋布,海產十分豐富,珍貴品種較多,每年吸引大批各地漁民來島捕撈作業。
西沙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舊唐書》記載從唐朝起,中國政府開始正式管理海南島以南海域。古代這里被稱為「千里長沙」,是南海航線的必經之路。早在隋代,中國已經派使節經南海到過今天的馬來西亞,唐代高僧義凈亦由此到達印度。古代那些滿載著陶瓷、絲綢、香料的商船在此駛過,這里又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地理概況
在距海南島180多海里的東南海面上,有一片島嶼象朵朵星蓮,顆顆珍珠浮於萬頃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嚮往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島東南面310km處,主體部分處於北緯15°40'--17°10',東經110°--113°。海底地形為南海北部大陸坡的西沙台階,是一個水深1500-2000m的高出南海中央深海平原逾的海底高原。西沙群島珊瑚礁林立,有8座環礁,1座台礁,1座暗礁海灘,干出礁礁體面積共有1836.4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積221.6平方公里,礁湖面積1614.8平方公里。環礁和台礁上發育的灰沙島共有28座,此外東島環礁還有1座名叫高尖石的早更新世火山角礫岩島嶼。 西沙群島在中國南海諸島中擁有島嶼最多,島嶼面積最大(永興島),海拔最高(石島),為唯一膠結成岩的岩石島(石島為晚更新世沙丘岩)和唯一非生物成因島嶼(高尖石),且陸地總面積最大(8平方公里多)。
西沙群島大致以東經112度為界,西沙群島分為東、西兩群,西群為永樂群島,東群為宣德群島。西群的永樂群島包括北礁、永樂環礁、玉琢礁、華光礁、盤石嶼等5座環礁和中建島台礁,其中永樂環礁上發育有金銀島、筐仔沙洲、甘泉島、珊瑚島、全富島、鴨公島、銀嶼、銀嶼仔、咸舍嶼、石嶼、晉卿島、琛航島和廣金島等13個小島, 盤石嶼環礁和中建島台礁的礁坪上各有1座小島。東群的宣德群島包括宣德環礁、東島環礁、浪花礁等3座環礁和1座暗礁(篙煮灘),其中宣德環礁有西沙洲、趙述島、北島、中島、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東新沙洲、西新沙洲、永興島和石島等12個小島,東島環礁有東島和高尖石2個小島。
宣德群島中的宣德環礁和東島環礁環礁發育不完整,只有少部分礁坪。在西沙礁坪發育較完整的環礁中,永樂環礁是面積最大的一個,且島嶼眾多,礁湖內有大片淺水區域,漁業資源豐富,是西沙重要的漁業基地和漁民居住地。
自然資源
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方。以永興島為中心,距三亞市榆林港約330多公里,距文昌縣清瀾港也是約330多公里。西沙群島分布在海域上,共有島礁40多個,在南海四大群島中,西沙群島露出海面的陸地最多,計有22個島嶼,7個沙洲,陸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
Ⅳ 怎樣備好一節語文課
2011.4.20 劉妍人們常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是的,對於一節語文課來說,課外的功夫直接決定著一節語文課的成功與否。很多優秀的語文教師,他們常常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備課上,而四十分鍾的課堂教學則是他們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把握以及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的驗證。備課相當於一場戰斗的作戰計劃,語文教師就像一個指揮官,只有充分了解了各方面的情況,對事情的發展有較為准確的預見,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有效的方案,進而取得戰斗的勝利。平常我們常常會議論某某老師的某節課上得十分成功,或者某某老師的某節課上得不好,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種結果,實際上起作用的是他們在課前、課外的功夫。 那麼,怎樣才能備好一節語文課呢?我想結合實際來談一談關於備課方面的一些想法、做法,希望能給在座的老師們帶來一點啟發,對您的備課能有一點點的幫助。首先要明確一點: 備課≠備教案什麼是備課,顧名思義,備課就是為上課做准備。而在語文備課中,集中體現教學設計的文本形式被稱為教案。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有些老師往往把備課曲解成了備教案。誰的教案寫得詳細,項目填得齊全,那誰的備課就是充分、認真的;如果誰沒有寫教案,那一旦發現,就會被戴上「沒有備課」的帽子,就要受到批評,就被視為工作態度不認真。於是,在我們許多老師看來,寫教案就是備課的全部。但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清楚,寫教案決不等於就是備課,備課也決不等於就是寫教案。 如今,尤其在課程改革大背景下的語文備課,不僅要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更重要的是備理論、備生活。 其次要遵循二個原則:語文課姓什麼 閱讀課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一)語文課姓什麼 語文課首先應是語言學科,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科目,訓練語言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們應將語言訓練落到實處,既要讓學生打下字詞句段篇等方面扎實的語言基本功,也要給學生更多的活動時間和機會,去輕快地閱讀文本,在文本的閱讀中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語文課其次是人文學科,是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科目。它應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其基本教學策略。因此,我們在備課時,就應該緊緊抓住語文是語言學科這一首要特徵,依託文本,立足閱讀,開展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一定要抓住語文的味道,語文的特性,不要把語文課備成戲劇課、表演課、思品課,要真正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閱讀課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閱讀教學之所以稱之為閱讀教學,其原因在於一個「讀」字,張田若先生認為:「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可見,「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了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源泉之水。可見,只有多讀並讀出感情來,才能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產生共鳴,才能明白字里行間的深刻蘊含。因此,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重在悟情傳情,培養語感。我們在備課和教學中,應重在讀的訓練,精心設計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使學生始終處在讀書的享受之中。同時,閱讀教學又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依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等方面的特徵,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選擇讀的方式 ,制定讀的目標,引導學生關注讀的過程。「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讓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讀去解讀教材,在解讀中積累語言、積淀語感,憑借語感運用語言,在運用中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體會課文的情感美,真正體現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語言訓練為主線的閱讀教學的原則。 我覺得要備好一節語文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 備課標這里我所說的備課標指的是教師首先應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語文課程標准」中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了解本冊教材的編排體系和指導思想。如果課程標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確把握教材的訓練要求,教學就可能出現盲目性。吃透課標,才能抓住教學目標,抓准教材訓練點,抓准情感目標的滲透點,才能根據目標對教材進行處理,加工、設計,才能把語文課教得有效,才能把課講實、講活。目標不清楚,搞課改,只能花里胡哨,結果遠離根本;目標清楚,萬變才會不離其宗。只有了解「語文課程標准」,熟記於心,備課時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數,收到預期效果。 語文課標對小學語文不同學段教學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我們備課簿的第一頁讓老師們寫下本學段的課標要求)這個在學期之初就必須完成。* 研讀單元目標,細化課時目標課標是一個學段的目標和要求,單元訓練是對一個單元、一篇文章的目標和要求,是對課標階段目標的分解。單元訓練的目標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課文的訓練點。即使課標要求弄清楚了,單元目標不清楚,也照樣吃不透教材。在一篇課文或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只是一般性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應用,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的哪項能力,並要求達到什麼程度,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吃透單元目標的同時,再看看教參。教參教參,只是參考,不要完全當作教學的要求。要學會分析、比較,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他人的設計,我們要用辯證的頭腦去思考,要以鑒別和挑刺的眼光學會篩選,不能全信,不能照搬,應該創造性的吸收,有選擇的學習。二、備教材備教材主要是指在鑽研教材上下工夫。加強文本的解讀,研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材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工具,教師只有憑借教材才能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訓練。研讀教材要弄清楚自己所教的內容在整個大的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和擔負的作用,弄清楚本單元訓練項目賦予它的具體任務。盡管小學語文教材都是些篇幅不長的文章,但是要准確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和溶入文章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以及遣詞造句的妙處,不下一番功夫是難以真正領會編者的意圖,難以迅速而正確地捕捉文章的特點、重點,難點和訓練點的。 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反映出教師在解讀文本或指導學生解讀文本時,還有諸多的問題。有的不從文本出發,有的不知從何入手,有的過於概念化,有的把文本肢解,有的生硬地掛靠政治,有的不區分文體之異,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我們認為,文本解讀的隨意與乏術,使語文課堂即便採用了正宗的語文教學手段,也有隔靴搔癢之嘆。有了深入的文本解讀才有精彩的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文本解讀?語文教師首先要明確,閱讀教學的文本解讀是課標下的解讀。語文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活動的指南,是文本解讀的指南。文本解讀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學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課程標准明確規定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所以解讀文本應從這三個維度入手,在備課過程中應認真思考文本包含了哪些知識點,有哪些能力訓練,何處可以讓學生經歷思維,體驗喜怒哀樂等情感過程。何處可以潛移默化的習得學法,習得寫作方法,文本給予我們何種人生指向等等。要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文本中找到落腳點。 解讀文本,首先是與編者對話,揣摩編者之用意。教師只有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了解課標的理念和要求,才能進行准確的文本解讀,才能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文本,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教學。第二是與作者對話,體會作者的思想。 「與作者對話」,是教師品味、探究文本的過程,是教師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內,使自己的思想與作者產生共鳴的過程。只有當教師深入教材,真正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思想以後,才能把握文本的意義及實質性的重點內容,才能給文本的價值取向准確定位。教師只有自己首先走進了文本,領悟了文本,教學時才能引導學生合理地解讀文本。美國教育家杜威有過這樣的闡述:「一個真正把握教學內容,吃透教材結構的人,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探究學習方法。否則,任何的生搬硬套,不論動機如何良好,只能導致兩種結果,犧牲學生和敗壞這種理論的聲譽。」第三是與學生對話,感受學生的感受。文本解讀的最終目標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而「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們既不能把學生的讀書收獲全部當作是對文本的正確理解,全然不顧文本的價值取向;又不能一意孤行,理所當然地把教師的認識和感受強加於學生。從學生的角度解讀文本,有利於課堂上及時、有效地引導和調控,使學生能及時調整自己與作者的對話,更正確、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義。 因此,反復閱讀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我認為老師在寫教案之前先別忙著去看教學參考書,而應靜下心認真地讀課文,反復地讀課文,不是一遍,兩遍地看,也不是走馬觀花地看,要像教學生讀書一樣,劃詞語、劃句子、作批註,整體感悟,讀出自己的感受,老師要把作者寫作的情感,把課文的重、難點,把課文的表達方法摸個一清二楚,真正做到爛熟於心。必要時還得朗讀教材,甚至背誦所教的課文。通過鑽研教材,教師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一致了,教材寫了什麼(對文本的感知、理解、概括、歸納),是怎麼寫的(教師要從亮點的字、詞、句、段去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強調的是解決學生對語言、文字、表達技巧的運用.)為什麼要這樣寫?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已成了作者的代言人。只有這時,才有可能選定和學生交流的話題,選定比較好的教法。(於永正老師說他每上一節課前讀課文都不下十幾次甚至幾十次)這是個基本的道理,但有的老師卻往往做不到,或者乾脆不這樣做。有的老師在備課時,先看教參,再看課文,甚至有的這樣想,課文就幾句話、幾百字,一看就明白,有什麼可讀的。其實不然,在個別老師的公開課上,有好多問題他自己還沒有弄懂,如一些重點詞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也不明白,更談不上自己的感悟,所以一旦出現預設外的問題,老師就無言以對或者信口開河。這的確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個人沒有半點的誇張。語文課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要教育別人,必須首先打動自己。(《小獅子愛爾莎》《母愛》《最後一份晚報》每讀一遍都會眼眶濕潤)教育學生學語文要有獨特的感悟,我們自己必須有獨特的感悟,自己若沒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動別人。三、 備學生備學生即要摸清學生底子,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新知識將從這里產生,要恰當選擇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起草切實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和學生融為一體,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知道同樣的教材也許會因為學生地域差異、環境差異、性格差異等而影響學生的接受效果。相對教材來說,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顯得更為重要,它包含著不確定的因素,研究不透容易導致教師對課堂的失控。所以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了解班級學生的現狀:比如學生總體狀況如何,某一個體又有哪些差異,從他們的基礎、能力看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各個層次的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教師再根據本班學生的需要出發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訓練重點。只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把握好教材,一切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才能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基礎好的 預習做得好的 直接檢測 可以省個環節)(我們在送教下鄉時備課就要考慮到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的設計在廣度、深度上要相對淺顯一些,而且還有預設一下可能會出現的狀況)所以了解自己學生所處的水平是很重要的。。
四、備方法 教師備課,不能僅滿足於深入教材,成為文章的知音,還要跳出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成為學生的知音。對於閱讀教學來說,教師的一切活動都應符合教學原則,即整體性原則、漸進性原則、階段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等等。我們知道,語文教學是一個大的整體,各個年級段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每個年級段又是一個相對較小的整體,一篇篇文章則又是整體中的一個個部分;一篇文章是我們教學的整體,而一個個段落又是其中的一個小的部分。教學課文時我們只有從整體上把握,再分而治之,才能最後達到從整體上掌握的效果。那在我們備課時,除了要考慮階段性這個原則外,還要考慮到漸進性這個方面,我們都知道: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以字和句作為訓練重點,中年級則以段的學習作為訓練重點,高年級主要進行篇章的訓練。但中低年級也進行課文的閱讀,高年級也進行字的教學,這些是不可截然分開的,他們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但同樣的內容卻要採取不同的教法,這是因人而異的,因教學任務而異的,這種呈螺旋狀上升的教學進程才能有利於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法通過過程顯現出來,整個教學過程都應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能主動地去學習課文知識。根據這個原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知識、接受知識的特點。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應有序,合乎邏輯,合乎學生的實際。五、備教案教案是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閱讀探究的方案,它的設計直接關系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果說前面的四個環節是隱性的,那麼這個環節就是顯性的,要呈現出來的。教案在明確了「教學目標」以後,應以「教學的內容和步驟」為主。我們提倡教學要有個性,寫教案同樣應有教師的個性,有見解、實在、實用。在寫教案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鑒和吸收別人的教案,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份優秀教案,是教師智慧心血的結晶,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之處,這樣做才能既保證自己的特色,又能博採眾長,它為我用,進一步豐富完善教案。但我們應注意的是,借鑒不是死搬硬套,重在借鑒教學方法的設計,否則會適得其反。
那麼具體到每課時的教案應該怎樣呈現呢?下面我介紹一下基本做法: 教學目標的制定從我們的家常課來看,把識字學詞、把字寫好、讀通文本、了解課文內容梗概、理清文章脈絡等應該是「第一課時」的目標。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賞析、品味詞句,讀懂課文,體會情感,領悟表達方法等 「軟任務」,應是「第二課時」的重要目標。目前,教師備課中對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及表述均存在問題。1.在教學之前未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部分教師認為講完規定的教材內容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2.不能清楚具體地表述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過於籠統,對於學生經歷怎樣的學習過程,最終達到怎樣的目標水平,沒有具體明確的表述,因此不具有可測性。3.新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應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但一部分教師在表述教學目標時卻將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分項表述,這種表述割裂了「三維目標」這個整體。4.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很少考慮學生狀況。不因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實踐體驗、生活經驗、學習興趣以及認知規律不同,其教學目標有所不同,而是千篇一律。良好的教學目標的陳述標准:第一,教學目標陳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包括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情感或態度)。教學目標不應該陳述教師做什麼,應陳述通過教學學生會做什麼或會說什麼。第二,教學目標的陳述應力求明確、具體,可以觀察和測量,盡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陳述目標。用一些行為動詞將會做什麼和會說什麼具體化,目標陳述就可具體化。第三,教學目標的陳述反映學習結果的層次性。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一般應反映記憶、理解與運用(包括簡單運用和綜合運用)三個層次。在態度領域的目標應盡可能反映接受、反應和評價三個層次。怎樣表述教學目標,才能使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可測、可評? 1.採用顯性行為動詞,用以表述學生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如說出、寫出、認出、記住、說明、解釋、區分、辨別、朗讀、背誦、概括、修改、獨立閱讀、寫話、作文等等。 2.對於不好用外顯性行為動詞表述的目標,可以用內隱性行為動詞加上有關說明或實例來表述。如「開始體會到拼音識字的樂趣,樂於拼讀。」「樂於拼讀」就是「開始體會到」的有關說明。 3.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限制或范圍等。如「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和逗號的不同用法」,「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就是影響學習結果「體會句號和逗號的不同用法」的特定課堂情境。 4.表現程度。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程度,也就是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如「正確朗讀課文」,「正確」就是「朗讀課文」的表現程度。 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閱讀教學閱讀教學的課堂結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基本理清作者的思路。這一階段是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寫什麼,是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的整體認識。第二階段:細讀課文。在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認識之後,聯系全文,抓住少量重點、難點、精彩的句段,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結合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揣摩、內化、吸收,使學生更准確地理解語言,讀懂課文。進入第三學段,還要重視引導借鑒,從讀學寫,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第三階段:在「部分」深入理解、品析的基礎上,再回到課文整體,這是對課文理解的升華階段,要把文章的形、神、情、理融為一體,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課文,領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閱讀課的基本流程:第一課時 1、創設情境,形成話題與猜想。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從一開始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這一節課的上好做下一個良好的鋪墊,並且會給這節課增色不少。那怎樣才算一個好的導入呢?一首兒歌、一張圖片、一段樂曲、一條謎語,乃至教師刻意安排的一個動作,只要教師善於把握教學時機,隨機應變,就能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為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放手試讀,整體感知。在低年級,學生應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知道課文寫的是什麼;中高年級則要求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甚至是課文的要點能有一個基本的把握。在這個環節中,中高年的教師要教給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3、反復朗讀,正確連貫認讀。這是第一課時的重中之重。什麼叫正確連貫?學生憑借自己的閱讀期待和教師的激勵,經歷一個由慢到快、由斷到連的過程,逐漸實現不錯字、不漏字、不掉字、不破句、不重復,正確、連貫朗讀課文。 「書不讀通不開講」,語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通」應是第一課時的重點,第一課時應放手讓學生採取不同形式去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畫出生字新詞,難詞難句,並通過學生間互相交流提供解決的辦法。要讓學生讀重點、讀難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難讀處回讀、反復讀、示範讀,以期達到通順、流暢的初讀效果。要在課堂上給足時間,讓學生反復練習讀課文,達到熟讀的程度,要堅決杜絕把「課文讀n遍」的任務放到課外,推給家長的做法。4、強化對生字詞的認知。學習字詞是第一課時的要務,教師必須抓細抓實。低年級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邊讀書邊識字。中高年級識字時應加強自學成分,建議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運用工具書等方法解決字詞,同時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有重點、有針對性、有取捨地巧妙指導,而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機械重復。中高年級的字詞教學要遵循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學習字詞的原則,建立起字詞與文章相關語句的聯系。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寫好字、識好詞,扎實有效地完成第一課時的知識與技能目標。5、有指導的寫字練習。低年級在指導寫字之前,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字形。在指導書寫時,組織學生先觀察字帖及教師的范寫,然後描紅、獨立書寫。注意范寫要整體書寫,不要教師寫一筆,學生寫一筆,要注意漢字形體的整體美。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錯誤的寫字姿勢和執筆姿勢,特別在低年級要注意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黑板上的田字格大小要適宜,位置要略高於教師的頭部,教師在范寫時要注意站位,不要將田字格擋住。中高年級,要抓住重點生字,如筆畫繁難、易錯易混的生字,突出重點,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1、復習字詞。提倡再現第一課時的生字詞語,認讀、聽寫、默寫訂正。中高年級的字詞復習,建議與課文內容聯系起來,而不只是單純地認讀生字詞。 2.回顧文章的主要內容或結構層次。3、找准閱讀切入點,走進重點段,圍繞主問題,突出重點,讀中感悟。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什麼地方開始對話,用怎樣的話題和方式開展對話,這就是教學的切入點。深入文本,找准閱讀切入點,精心設計問題,由問題統領全篇,切入點找准了,就理清了文章的主線,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選好切入點,是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更是激發學生讀、疑、析、議的關鍵。選取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可以從六個方面入手:一是從題眼切入。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可以窺視文章的條理、內容。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開啟學生閱讀興趣之門。如《母愛》《比金錢更重要》等。二是從主人公的精神品質或人物表現切入。一篇寫人的記敘文里,往往是通過具體的事例突出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教學時從主人公精神品質或人物表現切入,層層深入地對課文進行剖析,深入體會主人公的精神品質,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如《勇敢的少年》、《「諾曼底號」遇難記》等。三是從中心句切入。中心句對文章起總括全段,提綱挈領;總結歸納,深化內容;「引子」的作用。把握住各段的中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內容。因此找准了中心句這個突破口,在把握重點上就更准確了。如《神奇的鳥島》、《海底世界》等。四是從文章的線索切入。線索主要是指貫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節脈絡,以及作者表現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它像鏈條一樣,串聯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抓住了文章的線索,就能加深對課文結構和內容的理解,教學就不會走彎路。五是從疑難點切入。在靜心閱讀過程中我們往往會有所質疑,從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疑難點入手,會更加快捷地找到矛盾的突破口,有利於促進教學過程中的民主與互動。六是從興趣點切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動力,趁興而學,往往可以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擺脫教師在課堂上的不利掣肘,形成自學、自主、自能學習的最佳狀態。 選擇閱讀教學切入點必須注意:一是切入點要小,視野要大。切入點越小,學生的思考指向越明確,越能激發學生研討交流的興趣,越便於師生集中有限的時間突破重點難點。二是要透闢深刻,切點中肯。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應是師生研讀全文的一個突破口,這個切入點必須有較強的輻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最近點。否則就會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學生引入思維的歧路,弄巧成拙。著名教育家錢夢龍說過:「我在備課時,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怎樣講文章……有時候自己在閱讀中遇到難點,估計學生也會在這些地方發生困難,就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多想想。」其實,對文本的解讀,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解答過程,這些問題的產生與設計,呈現與表達,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載體――教師的問來表現。在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幾個好的問題,常常是我們備課中最費心思的重點工作,它無疑又是啟發式教學的關鍵所在。目前,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現是設計的問題零碎,問題之間缺乏聯系,一堂課提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問題,形成了「滿堂問」的局面。這些問題有的是毫無實際意義的,如「今天學第幾課?」「這課的題目叫什麼?」「你們喜不喜歡上語文課?」等等;有的是可以亂猜答案,根本不需要思考的問題,如「……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這樣?」等等;有的是被分解得極細的支離破碎的問題,答案就明顯地擺在文本中,學生只要答一個字或一個詞就可以了,這類問題無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既缺乏科學性,更缺乏藝術性。因此,要減少問題的量,提高問題的質,問題的設計就要有一定容量,每個問題要能包容課文相當一部分內容,可使大問題聯系小問題,可使上一問與下一問形成連環。目前,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面對要解決的主問題,一些教師常常低估學生群體智慧的力量,當學生思維卡殼不能深入的時候,教師由於缺乏引導閱讀和啟發思維的有效手段,問題的難度一降再降,學生幾乎無「坡」可爬,無疑可答。教師最初設計的問題已不知去向了。一般說來,我們判定一堂課的問題設計是否恰當有三個標准:1、能否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2、能否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3、能否加強學生的雙基訓練。因此,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情,在學段目標引領下設計好閱讀思考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又不要讓學生覺得無從下手。另外,問題的表述指向要明,語句要淺顯明了,簡練准確。通過「主問題」的設計,要減少課堂上「連問」、「追問」和「碎問」過多的現象,用「牽一發動全身」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著問題,在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的活動中,充分而主動地與文本、同學和老師進行對話,使學生讀得充分、想得充分、悟得充分,師生進行交流、評價,進而使得語文課堂上人人有話說成為可能,努力打破語文課堂「代閱讀」「零閱讀」的尷尬局面。主問題設計的好,學生的學習目標就明確了,學習內容就清晰了,學習環節就簡單了。主問題的設計一般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1、據課題設計問題。這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質疑導讀方法。即抓住課題中的有關詞語質疑設問來導讀。如學習《狼牙山五壯
Ⅵ 小學六年級下冊第16課的教學設計
校園交響詩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篇散文。課文以「校園交響詩」為題,描繪了校園中多彩的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學生對培養哺育自己的學校的深厚感情。「交響詩」是指只有一個樂章的交響曲,常取材於富有詩意的文學作品,是標題音樂的一種。課題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點出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富有詩意的,令人回味的。全文是以小標題的形式從五個方面寫得。文中五個小標題「蜂巢」「鳥島」「花瓣」「噴泉」「樹根」也都是從不同角度,以比喻的方式描繪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選編本文的目的:通過學習使即將結束小學生活的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抒發的感情,激發學生對曾經哺育自己成長的學校、老師及所有的工作人員的熱愛、感激之情,從而不辜負他們對自己的辛勤培養與殷切期望;感悟課文以比喻的手法來描述事物和表達感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時如何採用比喻的手法來描述事物的,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學會7個會認字和6個會寫字;掌握「汲取、儲積、恬靜、花瓣、砌磚、豐碩、碩果累累、書聲琅琅、生機勃勃、絢麗多彩」等詞語。
三、教學建議
關於「理解感悟」
本文從課題到小標題到課文中的許多語句,都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但是,課文內容所描寫的都是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因此很容易理解。在教學中重點應該放在「朗讀——感悟」上,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進入角色,和文章的作者、文中的「我們」一起融入美好的校園生活,回顧、享受在童年的校園生活中的快樂、甜蜜,領悟在校園生活中得到的關愛,汲取的營養;懂得學校、老師對自己的諄諄教導和無限希望。同時提供朗讀、背誦,很好的體味並積累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言。
四、教學設計
(一)導語
同學們很快就要離開學習、生活了六年的學校了,回顧這六年的小學生活,她給你留下的是什麼?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文「校園交響詩」,我想,這篇文章一定說出了我們的心裡話,表達了我們對母校,對老師的共同心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邊朗讀課文,邊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像,理解課文內容。
3、思考課後第2題。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討論交流:
1、課文中的五個小標題分別比喻了什麼?聯系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最喜歡的內容和自己的感受。
蜂巢:把教室比作蜂巢,把排列的桌椅比作一格一格的蜂房,把學生比作一隻只金色的小蜜蜂。
鳥島:課間里歡快的場面如同一個鳥島。在這個歡樂的「島」上,鳴奏著課間美的交響曲。此時的校園里,有靜有動,有歌有舞;有海潮般的喧嘩,有鳥兒般的婉轉的鳴叫。這時的校園是世界上最陽光、最歡樂、最幸福、最溫暖的地方。這里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景象。
花瓣:既可以理解為老師——辛勤的園丁,他們培育的一朵朵鮮花,他們寄來的「花瓣」是一顆顆赤誠的心,一聲聲深情地祝願,表達學生雖老師的深情;也可以理解為這些「花瓣」聚成一朵朵鮮花,開在老師心中,表達了老師在自己學生的祝福中得到了匯報,心中感到無比幸福。
噴泉:這部分寫得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音符——已故的老校工。他種的「絢麗多彩的花」,「頂著烈日」修建的水池、噴泉,為校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噴泉象徵著老校工為了我們營造美麗舒適的學習環境而不辭辛苦,忘我勞動的精神,這精神就像這依然醒著的噴泉一樣,永存在我們心中。
樹根:我們的老師——樹根從事的是最值得贊美的「根的事業」,他們是最具默默奉獻精神的人。
2、談談你對課題「校園交響詩「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你認為描寫最生動的句段。
(四)拓展
即將離開生活了六年的學校,離開和自己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大家心中一定有許多話要說,尤其是讀了這篇課文,你們的感觸一定頗多,就讓我們一起來暢談自己的感謝吧!
(五)鞏固復習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的情況。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在小組大家互相聽,並給以糾正。
五、參考資料
詞語解釋
汲取:吸取。
恬靜:安靜、寧靜。
豐碩:(果實)又多又大(多用於抽象事物)。
碩果累累:打的果實接連成串。
裊裊婷婷:形容女子走路體態輕盈優美。
婀娜:(姿態)柔軟而美好。
Ⅶ <<神奇的鳥島>>教學中,怎樣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
《神奇的鳥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出版社A版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全文一共5個自然段,按瀏覽見聞可分三個部分,一、介紹鳥島的地理位置(1自然段)二、鳥島的景色令人眼花繚亂(2自然段);三、鳥島的水鳥相處融洽,能共同對敵(3—5自然段),課文告訴我們鳥島是個美麗、神奇的地方,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1、2006年10月19日,耿樹仙老師給我們大家提供了《神奇的鳥島》第一課時的教學研究。
這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讀課文,了解鳥島是個美麗的地方,鳥的數量多,種類多,鳥類在遇到敵害來犯時能共同對敵。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思想情感。耿老師整堂課是由以下幾部分構成,(1)看多媒體課件,10幅美麗的小鳥的圖畫。然後激情導入課題。質疑問難。(2)講授新課邊看課件,邊學習課文,認識鳥島的鳥多→鳥島保衛戰,體會鳥島的神奇→課外拓展,收集資料匯報交流。課前學生和老師作了充分的准備,老師做了與課文相符合而且起到指導作用的多媒體課件、學生收集關於青海湖的資料,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自然。教師對教材把握較熟,做到教師心中有底。
2、教學設計層次清楚,環環相扣,主題明確。
課堂上耿老師教態親切自然,語言優美甜靜,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能緊緊把握教學環節,逐層深入理解課文,鳥島神奇的兩個方面,鳥多而美和鳥島保衛戰。尤其在理解鳥多的一段中,老師讓學生找出中心句,由中心句再感悟,天上飛的鳥顏色多,地上跑鳥數量多,水裡游的鳥種類多,而且還隨文解詞,把理解詞意放入語言環境中,不孤立的理解詞意。鳥島保衛戰,教師採用了自學——同桌復述——分小組復述→匯報交流的教學方式,體現了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適時點撥,藉助多媒體課件,學生在情景中輕松的接受知識。
3、朗讀形式多樣化。
耿老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採用了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從讀書感悟課文的優美,特別是在第二自然的朗讀上採用了引讀,個人讀,分組讀,在全文朗讀時採用了自由讀,教師范讀,以講故事的形式讀,而且每一種不同讀的方式都事先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讀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
4、努力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課改中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有思想、意識、情感、慾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學中應把他們看作教育過程中的平等的參與者,合作者。耿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神奇的鳥島》一課注重學生的參與,使大多數同學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復述課文中「鳥島保衛戰」訓練口語表達能力,欣賞分析,找出動詞,找出激戰雙方的特點,描述戰爭的激烈,表達群鳥的團結、勇敢。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明白,不是教師把住課堂,而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5、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某一教學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此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6、在教學中也有不足的地方。
在教學中,課件與課文播放速度不符,拓展延伸不夠,學生激情不到位。
Ⅷ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設計怎樣表現富饒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23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峽谷、全身披甲、威武、海灘、貝殼、鳥糞、肥料、守衛、建設、必將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國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
4.學習課文里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習描寫海水色彩和海域物產的段落。
教學准備
生字卡、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的23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峽谷、全身披甲、威武、海灘、貝殼、鳥糞、肥料、守衛、建設、必將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自然段。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西沙群島的地圖
師:在距離海南島180多海里的東南海面上,有一片島嶼像朵朵星蓮,顆顆珍珠浮於萬頃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嚮往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島。
板書:西沙群島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參觀參觀富饒的西沙群島。
板書:富饒的(學生書空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1、 檢查初讀情況。
2.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出示「我會認」的10個生字和「我會寫」的13個生字,通過多種形式認字:集體認讀、開火車讀、男女比賽讀、編謎語,組詞、造句、找反義詞、找近義詞等,幫助學生識記生字。
3.指導學生抓住「富」、「饒」理解文章。
師:「富」和「饒」都是很多的意思,那麼西沙群島什麼「多」呢?請大家打開課文默讀,找一找,圈一圈,按課文敘述的順序來說一說。
三、整體感悟課文
1.同學們剛才找得很認真,下面就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富饒的西沙群島什麼多?
邊交流邊板書:海水 顏色 珊瑚 海參 大龍蝦 魚 貝殼 海龜 鳥 鳥蛋 鳥糞
2.教師小結:對啊,作者按照地點的變化向我們介紹了西沙群島的海面--(海水顏色多),海底--(珊瑚、海參、大龍蝦、魚多),海灘--(貝殼、海龜多),海島上--(鳥、鳥蛋、鳥糞多),並且在介紹的過程中緊緊抓住了它們的特點,使得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隨機板書:站在海邊 潛入海底漫步海灘登上鳥島
3.過渡:下面就讓我們去細細欣賞這些美麗的景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