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2-07-14 18:19:14

① 誰有"5說」式小學數學說課稿啊

《小數的性質》說課設計

一、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64-6 5頁,例1—例4)包括:(1)小數的性質;(2)小數性質的應用(六年制第八冊第四單元)。

2.教材所處地位:本節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為後面學習小數四則計算做了必要的准備,起鋪墊作用。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對小數的性質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小數性質的應用是本節的重點。

4.教學目標:(1)識記理解小數的性質;(2)根據需要把小數化簡或是把整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二、教法

1.通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後經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 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採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 口、動眼以及採用對口令搶答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 概括知識及聯想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

(一)談話法導入新課

在商店裡,經常把商品的標價寫成這樣的小數:手套每雙2.50元,毛巾每條3.00元。這里的2.50元、3.00 元分別是多少錢?(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為什麼能這樣寫呢?這是小數的一個重要性質,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並板書「小數的性質」。

(二)講授新課

1.研究小數的性質

(1)出示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讓學生拿出事先准備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點,說 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書)。

請同學們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米);10厘米是10個1/100米,可寫成怎樣 的小數?(0.10米),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0米)

板書: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這里應用直觀演示法,變抽象為具體。然後板書准備比較,觀察上下兩個等式,說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為」、「所以」、「=」。

A.從左往右看,是什麼情況?(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B.從右往左看是什麼情況?(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C.由此,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在這里應用了比較法,便於發現規律,揭示規律,總結性質。

(2)為了進一步證明小數性質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圖略)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例2。

教師指示,學生思考:

①左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0份)陰影部分佔幾分之幾?(30/100)用小數怎樣表示?(0.30 )

②右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份)陰影部分佔幾分之幾?(3/10)用小數怎樣表示?(0.3)

③引導學生小結從圖上可以看出:0.30是30個1/100,也是3個1/10。0.3是3個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如下:

例2:0.30=0.3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為了幫助學生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教師強調指出:為什麼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不變 呢?(因為這樣做,其餘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舉例說明)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都不能,因為這樣做,其餘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舉例 說明)整數是否具有這個性質?(沒有,理由同上第二點)

2.小數性質的應用

教師談話:根據這個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化簡小數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提問:這樣做的根據是什麼?(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弄清題意後,學生回答,教師板 書:0.70=0.7;105.0900=105.09。通過這組練習鞏固新知,為以後小數作結果要化簡作準備。

口答:課本「做一做」第1題。

(2)把整數或小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教師談話: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 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小組討論後,2人板演,其餘學生齊練,訂正,表揚。

0.2=0.200 4.08=4.080 3=3.00

練習:口答課本第65頁的「做一做」第2題。

討論小結:改寫小數時一定要注意下面三點:

A.不改變原數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數改寫成小數時,一定要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後再添"0"。(想一想為什麼)

3.學生仔細閱讀課本第64頁的例1、例2,記住並理解小數的性質;閱讀課本第65頁例3、例4掌握小數性質的應用。

五、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三第1題: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對口令,其餘學生當小評委。

第2題: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先在書上填好後,再提問找朋友。一個同學在第一欄里按順序報數,其他同學准備當朋友。

第3題:下面的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變化?小組討論,提問訂正,找規律(小數的末尾添"0"大小不變,整數的末尾添"0"大小變了)。

第4題:化簡下面小數,採取搶答來完成。

第5題:先填書上再口答訂正。

2.練習十三第6題:用元作單位,把下面的錢數改寫成小數部分是兩位的小數。2人板演,其餘學生齊練, 評價鼓勵。

附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

←——————

例2:0.30=0.3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② 數學中如何巧用乘法分配律

相對於小學生所學的其他的簡便運算方法,乘法分配律是比較難理解和掌握的,因為乘法分配律是加、減法與乘、除法之間的紐帶,並不是單一的運算關系,所以乘法分配律更為復雜。同時,乘法分配律既有典型的常規型試題,又有非典型的變形題型;既包括順向的分配,又包括逆向的合成。即便是對乘法分配律的公式爛熟於心,在應用時也難免出現錯誤。
一、乘法分配律學習困難原因分析
(一)教材方面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在對乘法分配律這部分內容進行介紹時相對集中,缺乏知識趣味性,缺少足夠的練習量,不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內容的掌握和理解、應用,所以學生在第一次學習乘法分配律時很可能會不扎實。再加上小數、分數的存在,更加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學習成了難點,在以後的簡便演算法應用中出現很多問題。
(二)教師方面
1.注重外形,缺少內在
多數數學老師在進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時,將講學的重點放在了算式的外部形態的解釋上,缺乏對內在的算術方法、算理的講解,造成學生只能機械的記憶分配律的形式,並不能完全理解規律內在的本質,導致後續問題的出現。
2.側重知識灌輸,缺乏知識構建
許多教師在教授乘法分配律時,受到功利心理的驅動,並沒有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不注意知識的連續性,而是武斷的進行教學,使得學生知識鏈出現斷層。強迫學生架起「空中樓閣」,「硬逼」學生根據幾個等式發現規律性的內容,從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這樣在沒有理解的基礎上的歸納,只要時間稍長,這種暫時性的記憶必然消失。
3.看重練習,輕視體驗
教師為了讓學生熟練運用乘法分配律,往往運用題海戰術,及其達到對知識點的記憶,但這種方法並沒有建立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層體驗,要達到熟能生巧的母的也很困難。
(三)學生方面
1.心理層面
現在的小學生往往自尊心很強,對於不明白或者是做錯的數學題,會進行有目的的掩飾,很可能會不懂裝懂,從迴避在學習乘法分配律時出現的困難。
2.認知層面
首先,對於乘法分配律缺少感性認識。學生對於以前學過的加法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在正式的學習之前,已經有了大量的感性積累,經常運用,但對於乘法分配律則沒有直接的經驗,就算是有時用到過,也是出於無意識的形態。其次,乘法分配律的變化太大。學生缺乏對其內在算理的理解,就會摸不著頭腦,不能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就會在實際運用時感到無從下手。最後,缺少自主學習體驗。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從表面上上了解到乘法分配律,並沒有從實質上對其進行領悟。
二、乘法分配律教學對策
(一)加強前期的知識積累
學習乘法分配律不能架設空中樓閣,應該注意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解題經驗,找到知識點的聯系處,經過一定的過度,順利的構建學生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需要注意以後的乘法教學索要教授的內容,在教授乘法分配律的時候,打好學生後續學習的基礎,使用教材完成更加系統化的教學任務。
(二)使學生充分理解乘法分配律
學生需要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乘法分配律就是要使得運算更為簡便。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要重在「悟」,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對比教學,即讓學生動手計算,初步體驗乘法分配律的簡便性。指導學法,拓展變式題在將乘法分配律擴展到分數、小數的運用中時,要注重對學法的指導,教給學生運用小數乘法與除法之間及小數乘法中積的變化規律,達到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目的。
(三)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源泉
小學生的注意力並不穩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增加形象、生動的內容,設計一些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過程,這樣才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數學教師應不斷豐富課堂中的語言
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表達很重要,不僅需要數學老師有生動的表達,同樣需要嚴謹的數學語言,簡約的表達出乘法分配律的本質內涵。數學老師如果有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保持學生學習時的心情歡暢,這樣更易於接受知識點。
三、巧用乘法分配律
下面介紹幾種巧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一)化整為零法
(1)248×25=(200+40+8)×25
=200×25+40×25+8×25
=5000+1000+200=6200
(2)25■×4=25×4+■×4=100+1=101
(二)「錦上添花」法
89×89+89=89×89+89×1
=89×(89+1)=89×90=8010
(三)巧妙拆除法
24×24/25=(25-1)×24/25
=25×24/25-1×24/25
=24-24/25=23■
(四)「張冠李戴」法
(1)6×4/25+4×19/25
=6×4/25+19×4/25=(6+19)×4/25=4
(2)3/5×4/7+1/5×3/7
=4/5×3/7+1/5×3/7=(4/5+1/5)×3/7=3/7
(五)「移花接木」法
546×2.5+45.4×25=54.6×25+45.4×25
=(54.6+45.4)×25=100×25=2500
(六)「偷梁換柱」法
87÷4+10×0.25+3/4
=87×1/4+10×1/4+3×1/4
=(87+10+3)×1/4=25
四、結論
乘法分配律在教學和學生運用中的確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是只要教師找對了方法,學生理解到乘法分配律的本質後,就會很熟練地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

③ 小學數學說課課件

《角的認識》說課稿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角的認識》,這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幫助他們建立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教材分析)對於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還沒有形成數學中的「角」概念。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經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認識角,發現角。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學情分析)
根據《數學課程標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二年級的學習經驗基礎和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基於以上教學分析,根據《標准》倡導的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加深體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並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腦子里,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我為教學過程實施准備了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等教具和學生准備三角板。(教具學具准備)
這節課,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分為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情境導入
出示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讓學生對圖形進行分類,找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
提示課題:這節課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意圖:課的引入從學生熟悉的圖形和分類的知識入手,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及好奇心,這種方式很新穎、活潑,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後面的探索知識創設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二、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四個階段
(一) 認識角
1. 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體出示屏幕中的鬧鍾、摺扇、剪刀等實物圖中抽象出各種角
2. 摸角並感知角.,學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按照老師的引導和示範用手摸一摸三角板其中的一個角,並且與同桌交流你的發現。
3. 認識角的頂點和邊,通過學生自己接觸讓學生知道怎麼樣的是角,怎麼樣的是邊,尖尖的地方就是頂點,平平的、直直的線就是邊學生自己總結得出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二) 畫角、介紹角的名稱及讀寫法
1. 老師在黑板上示範畫一個角,並標出它的頂點和邊,再用多媒體演示畫角的過程,學生再自己畫角,說說怎麼畫的的,展示作品。
2. 老師在黑板上寫∠1,讓同學讀作:角1,可以都讀幾遍。
(設計意圖: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教學時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剪刀、鍾面、三角形紙等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屏幕,利用多媒體動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質屬性,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再通過摸角、畫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的特點。這樣,從直觀圖形到抽象概念,層次分明,過渡自然,學生容易接受,順利突出本節課重點。)
(三)練一練
(1).辨角,老師課件出示角(一些是角一些不是角),學生加以辨別
(2)找出下邊每個圖形中的角,學生打開課本67中「指一指」中有一組圖形找出角並標出角,老師出示一些學生的作業,集體講評
(設計意圖:教師的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興趣大增,在學生對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讓學生做該練習,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增強分析、判斷能力。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合作探索、匯報交流,將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而且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畫圖加深對圖形特徵的認識,,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體現了小學低年級幾何教學的直觀性。並及時反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四)找角
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找角,找出教室中有角的地方,比如書本指出角的頂點和兩邊,手勢要從頂點出發,捋向兩邊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二個階段
老師和學生一起玩游戲來加深對角的認識,讓學生知道角可以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角可以變大變小
(三) 比一比
老師指導比的方法:頂點和頂點對齊,一條邊對齊,比另外的一條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讓學生知道角的大小取決於開口的大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注重培養學生自己動手,自己發現的能力。在比較角的大小時,能夠就地取材,取之於學生,用之於學生,並且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總結評價 內化延伸
了解角的概念,假設學生是角,學生自我介紹一樣介紹角,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生活,說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最後再次將總結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梳理、內化新知。)
五.聯系實際,了解角的應用
讓學和談這節課的收獲,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本節課的學習要點。告訴學生關於角的知識遠不止這些,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大家的收獲會更多。

④ 誰會寫小學四年級第七冊數學(人教版)自主學習說課稿最好適合學生學習!

(1)可以先復習萬以內數的寫法,再引出億以內數的寫法。

(2)試寫一些數後,可組織學生討論怎麼寫含有兩級的數,教師集中討論意見,歸納出:先寫個級,再寫萬級,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佔位。

(3)教學時,也可從整萬的數引入,讓學生體會、理解寫數的規則。

4.關於練習一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5題是配合「億以內數的讀法」的練習題。

第1題讓學生做數位順序表,通過讓學生自己嘗試製作,加深學生對數位排列順序和數級劃分的認識。

第2題安排了四組讀數練習,每組都是兩個數對比出現。通過練習使學生體會:同樣的數字放在個級和萬級的讀法不同,這也為後面學習把大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作了鋪墊。

第3題呈現了一個情境:小組同學交流不同的讀數方法,探索比較方便的讀法,體現了由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讀數方法。

第4題呈現三幅北京景觀的圖片,讓學生正確地讀出圖下的數,進一步加深對億以內數讀法的理解,提高讀數的能力。

第6~9題是配合「億以內數的寫法」的練習題。

第7題的寫數,沒有數位表來支撐,讓學生直接寫出。

第8題呈現一組有關生物地理、交通等方面知識的圖片,由學生寫出其中的數,素材具有知識性和時代感。

第9題是根據數的組成寫數,訓練學生對數的組成的理解和正確寫數的能力。

第10~16題是配合億以內數的讀寫的鞏固練習。

第10題呈現了一個讀、寫數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大數。既可使學生感到有趣,也為教師組織合作學習提供了素材。

第11題呈現一組圖片,讓學生讀、寫其中的數。圖片的內容可使學生了解有關知識,擴大視野。

第13題是調查並收集大數信息的題目,培養學生收集數學信息的素養。

第15題是判斷題,通過呈現的4個數據讓學生說出是否合理,不僅了解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培養了學生對大數的感覺,而且訓練了學生分析判斷的能力。

第16題是讀、寫數的綜合練習,難度比較大,但寫數的要求以玩游戲的形式呈現,適合兒童年齡特點。

⑤ 求全面正確的人教版小學數學公式定理 、小學各年級數學教案

人教版小學數字公式定理教案,我們收集了名校名師的資料,我們都整理成集,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階段語文英語、數字、音樂、美術、體育、自然、科學等》網路網盤資源大全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對於小學階段所涉及到的各科各類資料,我拍改們都收集、歸類並定期更新。歡迎有需求的家長、老師收藏。

⑥ 蘇教版乘法分配律不用情境圖教案

情境圖是學生學習數學時,聯系生活的重要手段與方式,如果不用情境圖,那樣的教學設計不符合教學理念要求。

⑦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你這個不命題作文范圍太大了,讓大家無所適從。

⑧ 分數連乘簡便運算方法

分數連乘的簡便運算就是在長之前先把分子和分母進行約分的
說從最簡的形式,然後再進行計算

⑨ 什麼叫整數乘法的交換律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是一節比較抽象的概念課,是學生們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以及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冀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24、25頁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兩三步運算的實際問題,以及加法減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學生日後將要學習的是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及其簡便運算,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及其簡便運算,乃至方程。本課內容在學生的整個學習脈絡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掌握了類比、遷移的學習方法,有了一定抽象建模的活動經驗,並形成了相應符號化的思想。
2.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有所理解,已經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面積,四則混合運算以及加法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計算、觀察、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中,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目標:理解並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達發現的運算規律。
教學重點:
發現、概括乘法分配律並能初步運用規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
1.從正反應用比較乘法分配律的外形結構,清晰深刻地構建乘法分配律的模型。
2.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出示算式102×25)同學們,你們能一眼看出答案嗎?姬老師一下就知道它的答案是2550,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咱們趕快來探索探索吧。
設計意圖:簡單的導入,既調動了課堂的氣氛,又為乘法分配律的簡便運算打下了基礎,由此自然地過渡到主體環節的學習。
二、創設情境,感知模型
1.師:(播放視頻)同學們,國慶前,學校剛剛舉行的運動會,大家還記得嗎?開幕式的團體操最後一個隊形,需要在方隊周圍拉紅色飄帶。誰能來說一說圖中的已知信息。
生:長12米,寬9米。
師:你們能幫老師算一算需要多少米嗎?只列算式不計算。
根據圖中的信息,學生會有不同的演算法。
生1:(12+9)×2
師:能給大家說說你的思路嗎?
生1:先算一條長與一條寬的和,再乘2,就是周長。
師:跟他思路一樣的孩子請舉手。我們一起再說說他的思路好嗎?
生齊聲說。
師:誰還有不同的想法?
生2:12×2+9×2
師:你能像剛才的孩子那樣來說一說你的思路嗎?
生2:先算兩條長,再算兩條寬,最後相加。
師:跟他思路一樣的孩子請舉手。我們一起再說說他的思路好嗎?
2.師板書兩個式子:你們猜猜這兩個式子之間是什麼關系嗎?
生:相等。
師:猜測是科學發現的前奏,你們的眼睛已經看出了精彩的一幕,現在趕快在你們的練習本上驗證一下。
學生通過計算匯報:兩個式子的答案是相同的。
師:左右答案相同,它們中間可以用「=」連接起來。
設計意圖:課程標准裡面指出建立模型首先要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抽象出數學問題,所以在這節課的設計當中,我是讓學生回到自己現實的體育藝術節這樣的一個情境當中去,然後抽象出我們的數學問題,從學生的舊知「周長」出發,以舊引新,讓新知不新。由此,自然地過渡到第二個學習環節。
三、探究算理,初次建模
(一)解決問題,發現規律
1.師:同學們,請用你們明亮的雙眼觀察等號左右兩邊的式子,你能發現它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
生1:左右的運算順序是不同的。
師:左邊先算什麼後算什麼?右邊呢?
生1:左邊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邊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2:左右參與運算的數是一樣的
生3:左右都有加號和乘號。
生4::左右的結果是相等的。
2.師:為什麼相等,你能從乘法的'意義上來說一說嗎?
生:左邊12加9的和乘2是21個2,老師右邊12個2加9個2,也是21個2,所以它們肯定相等。
3.師:同學們,那你們知道左邊的式子是怎麼變到右邊的嗎?右邊的式子又是怎麼變到左邊的呢?咱們先不急著發言,先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好嗎?
學生組內交流。
師與生共同總結:從左到右是括弧內的加數都與括弧外的「2」相乘,最後相加了,也就是(板書:兩個加數分別與一個數相乘);而從右邊變到左邊,是右邊這個相同的因數「2」,到了左邊乘了剩下兩個因數的和,也就是(板書:一個相同的因數乘其餘兩個數的和)。這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師:乘法我們都知道什麼意思,分配呢?分就是分別,配就是配對。也就是分別配對。在剛才的式子里,誰跟誰分開了?
生:12和9。
師:誰又和誰配對了?
生:12和2配對,9和2配對。
師:原來這就叫分配呀。
(二)舉例探索,掌握規律外形特徵,靈活總結規律。
1.師:同學們,具有這樣特徵的式子,你們還能再寫一寫嗎?請自選3個數,嘗試寫一寫。
找兩個同學板書自己寫的算式,並讀一讀。師講解左右如何變化。
2.師:同學們,如果老師給你一天的時間來寫這樣的例子,你們能寫完嗎?一年呢?
生:不能。
師:這樣的式子有很多,怎麼也寫不完,所以他們中間必然存在一定的規律。
設計意圖:在這一探究的過程中,探究問題的難度層層遞進,學生人人參與,充分發揮各種感官的作用,成功在頭腦中初步建立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由此,自然地進入下一個學習環節。
四、抽象概括,完善模型
1.師:同學們,你們能用你們最喜歡的圖形、符號、文字表示出這一規律嗎?
師選擇比較典型的答案寫到副板書上。可再選擇其中一個式子,引導學生從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上來解釋。
2.師: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這個規律到底是什麼了嗎?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3.師引導規范學生的說法,即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將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就是乘法分配律。
4.師:同學們,你們能像咱們之前學習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那樣用字母abc表示出這一規律嗎?
學生回答,師板書。
5.創設語境,加深記憶。

熱點內容
正心美術 發布:2025-01-11 05:56:25 瀏覽:239
cbi教學法 發布:2025-01-11 05:30:21 瀏覽:902
沖模老師招聘 發布:2025-01-11 05:02:42 瀏覽:193
描寫老師的四字詞語 發布:2025-01-11 04:48:39 瀏覽:514
英語練習題四年級 發布:2025-01-11 02:48:46 瀏覽:166
江西教師招聘信息 發布:2025-01-11 02:17:51 瀏覽:527
師德有感 發布:2025-01-11 02:03:11 瀏覽:366
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別 發布:2025-01-11 00:50:22 瀏覽:843
教師教學日記 發布:2025-01-11 00:19:00 瀏覽:708
軒轅劍數學 發布:2025-01-10 23:23:31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