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A. 咕咚教學反思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咕咚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咕咚教學反思 篇1
對於《咕咚》我作為最後本冊書的一篇課文講。這篇故事告訴了孩子們一個道理:遇事要動腦思考,不能盲目跟從。
我從課題入手,問「咕咚」這兩個字共同的部首。孩子們回答很好。我又問,咕咚為什麼是口字旁?孩子們愣住了,不知道該從哪裡回答。我聯系以前知識,口字旁大多數和「嘴」有關,(比如:叫,喊,唱,吃等,這里我沒有復習到,是個缺憾),人會用嘴說話,可是其他物體和動物不會說話,但是他們會發出聲音,比如:嘩嘩是溪流和水發出的聲音,呱呱是青蛙發出的聲音,嘰嘰是小雞……他們都是口字旁。孩子們有的已經有恍然大悟的表情了,我趁機又問,那「咕咚」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孩子們異口同聲:「木瓜!」我問,你呢怎麼知道是木瓜的?我提示從哪幾個自然段知道的?孩子們找到了1段和6段。我指名讀。突出「高高的」,這里孩子們問到了為啥高高的,不是低低的,我用粉筆做了現場演示。又重點讀「咕咚」。讓他們讀了1段又讀6段,都讀出來了我想要的效果。
我接著問,那小兔子知道是木瓜么?孩子們說不知道。那小兔子以為是什麼呢?孩子們說「大怪獸」,我說從哪裡看出來的,讀第2段。在這一段,我讓孩子們重點體會到了「嚇了一跳」和「拔腿就跑」有先後順序,並讓他們當作小兔子做了動作,體會詞語的准確性。
在讀到「兔子一邊跑一邊叫」這句,有同學讀成了「一邊跑一邊說」,我問孩子們「叫」能不能換成「說」,為什麼。孩子們說不能,因為叫聲音大。我啟發,聲音大,說明小兔子心裡怎麼樣?!我用「說」的語氣和「叫」的語氣分別讀了一下這一句,孩子們都有了深刻的理解,自己讀得特別好。
後面的指導朗讀,仍然放在了讀小動物們叫的話。讀出害怕緊張。有了兔子的指導,這里都讀得非常不錯。
後來野牛出來的那一段,我略過了。這里實在不會設計了。因為覺得孩子們都能讀懂。野牛幫大家發現真相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怎麼樣了?孩子們說都笑了。我問,這個笑了,是不是開心地笑了?孩子們說不是。但是說不出為什麼不開心。我引導,你做錯了事情,和同學發生了誤會,最後發現了真相,你笑了,你這是覺得?孩子們不會說,我替他們說出來了,是尷尬,不好意思,難為情。並讓他們在書上做了筆記「不好意思地笑了」。這時,我再讓他們讀,他們讀得特別棒!接著我又對比《棉花姑娘》最後一段「咧開嘴笑了」這里的「笑」是開心地笑。讓孩子們對比讀,讀出不同的心情,孩子們樂在其中。
在最後我問孩子們,你喜歡誰?為什麼?孩子們都喜歡野牛,並基本說出來野牛動腦子了。有幾個小朋友說的詞特別好「思考」「勇於調查」。我獎勵了小星星。這時候,故事的主題也清楚地被孩子們理解消化了。我在黑板上寫下來教參上的道理,並讓他們做筆記在書上後讀了三次。
讀好課文,重點詞語讀不好的點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讀好了,就悟到了,也就懂得了。
咕咚教學反思 篇2
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本教學設計著力讓學生參與讀、想、做、演等活動,引領學生深入課文,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在人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系,使之由讀文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1、用吸引人的聲音將學生領入課堂。六七歲還是一個以玩為主的年齡,怎樣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在變換多樣的聲音中我帶領孩子們進入深入學習、得到了他們的全力配合。
2、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材只是個例子,更多的知識需要老師帶領學生一起探索。本設計重在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掌握了篇章結構後結合自己的認識對教材進行創新重組。
咕咚教學反思 篇3
《咕咚》一課在部編本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出現。這是繼一年級上冊《小蝸牛》這篇課文之後,又一次出現的沒有注音的連環畫課文。本文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淺顯易懂。
但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這是他們目前接觸的篇幅最長的一篇課文,所以我決定仍以識字教學為主,藉助漢之星所提供的優質資源,利用歸類識字、隨文識字、生字演變等多種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根據漢字的特點,通過「跟」「叫」兩個字的構字特點,引出本文要表達的思想――遇事要動腦子,不能盲從。
教學結束,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語文課到底要教會孩子什麼。這節課上我用多種方法教孩子識字、指導學生朗讀。但是,語文的語用價值我並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一邊跑一邊叫」這個句式,以及反復出現但略有不同的句子,雖然在課堂中提及了,卻沒有時間去讓學生練習。當然,還有別的不足,希望各位批評指正。
咕咚教學反思 篇4
《咕咚》是一年級下冊課文單元的第二十篇課文,在以識字、朗讀為主要教學目標的同時,要讓孩子理解不能盲目跟風、人雲亦雲的深刻道理。整篇課文以豐富多彩的連環畫串聯起來,故事性趣味性強,淺顯易懂,所以我設計了隨文識字、角色扮演、野牛采訪等環節,希望通過這些教學環節讓孩子們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體會小動物們不同的感情。而在這一次的上課和評課後,我有了以下兩點思考。
一、緊扣關鍵詞
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童話故事,以小動物們之間的對話與動作推動情節的發展,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重點關注了小動物說話前的動作和語氣詞,比如「拔腿就跑」、「嚇了一跳」等短語,孩子們也基本理解了動物害怕的心理。但在評課時,孔老師點出了這樣兩句話讓我看:「兔子一邊跑一邊叫」和「小猴子一邊跑一邊大叫」,其中有這樣一個詞語的變化老師如果能點出來,孩子們就會自然地關注「叫」和「大叫」,從而感受到小猴子因為聽兔子說咕咚可怕而感到更加害怕的心情。在這里或許我不需要一個勁兒的引導學生去觀察小猴子的表情,而是可以換一個關注點,帶領孩子們去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情感。
二、落到朗讀上
童話故事中的對話很多,那麼朗讀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我在上這節課時的不足之處,用過多的對故事情節和人物感情的分析代替了讓學生多朗讀,確實有些喧賓奪主了,情感的體會最終還是要落到朗讀上的。比如在教學小猴子聽兔子說咕咚來了,快跑啊的時候,我是引導孩子們關注「可怕極了」這樣的詞語,試圖通過這樣的詞語來感受這兩只動物的恐懼心理。而事實上,在孔老師的建議下,我想我可以換一種方式,把「兔子說『不好啦!咕咚來了!』與小猴子聽見了,也大聲叫起來『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這兩句話中兔子與猴子說的感嘆句標紅,分別請兩位同學進行朗讀,從朗讀中自然的發現這兩種動物說話內容的不同之處,從而感受心理的差異。
顯然,我只看到了它們倆都「大叫起來」,孔老師卻讓我看的是「兔子的一聲「不好啦」和小猴子的兩聲「不好啦」,而這里的「不好啦」本就可以讓學生體會兔子的害怕,「一聲與兩聲」的對比也同時可以感受到小猴子害怕情緒的遞進,這樣做不僅省時省力,學生在朗讀中也比聽分析更感興趣。
咕咚教學反思 篇5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使幼兒明白: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
從畫面上看,每張畫面上的小動物都是黑白色的線描畫,線條非常流暢,改變了孩子以往的閱讀習慣:孩子們以前看到的都是彩色的畫面,而現在看到卻是黑白的畫面,一下子就能吸引幼兒的眼球,使幼兒非常想看下去。
教學開始部分我採用情景導入法:讓幼兒親自用耳朵聽「咕咚」的聲音,然後教師扮演小老鼠,做出嚇一跳的表情,同時提出發散性問題:「小老鼠為什麼會嚇一跳?」讓幼兒盡情的去想去說。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法一下子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他們紛紛大膽猜測,為學習《咕咚》注入了動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中我找出重點頁面:
1、小老鼠跑遇到第一隻小動物:小兔。
拋出問題:
A、小老鼠遇到了誰?
B、小老鼠會怎樣對小兔說?
C、小兔害怕嗎?
D、從哪裡看出小兔很害怕?
E、小兔會怎樣做?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充分想,幼兒充分的說,一步一步,循循漸進,幫助幼兒理解了畫面內容。從而為學習遇到小羊、狐狸等小動物埋下了伏筆。因為後面遇到的小動物,旁白和對話幾乎是重復的語言。
2、出示大熊:大熊的出現是這個故事的轉折點,孩子們也很好奇。於是我讓幼兒猜:「大熊害怕嗎?」孩子們議論紛紛,發生了爭執。這時,我讓幼兒觀察大熊的表情,通過我的引導,孩子們幼兒共同的答案,繼續探究大熊會怎樣做?兩張重點頁面的出示,是本節課出彩的地方,使幼兒學習本次繪本,不僅有了興趣,而且還有知識能力的提高。
表演繪本,我給孩子們准備了胸飾:老鼠、兔子、狐狸、山羊、豬、斑馬、大熊各一,其餘的孩子都來扮演青蛙。繪本的表演,使幼兒繪本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過本次教學,我發現,孩子們在說「快逃!」時,把「逃」字都說成了「跑」,是不是孩子對「跑」字的理解更直接、更具體呢?「逃」字太抽象了。
咕咚教學反思 篇6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能力。「咕咚來了」這節課我切合了語言活動的特點,讓幼兒多說,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為了讓幼兒對於語言學的更加生動有趣,於是我加上了一些表情和動作來豐富這節課的內容,讓幼兒學的更快樂,所以,在目標中,我設計了「學說故事對話,並運用表情和動作大膽表演」這一個重要性的目標活動。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於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起到了輔助性的作用。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以表情圖片的方式導入,為了引出故事主人公的表情,為了表達故事中,小動物們聽到「咕咚」聲,而引起的害怕情緒,也為了切合目標,所以,在分段講述中,我都會在學完對話的基礎上,進行表情動作的表演,使內容更加豐富。在遇到長毛獅之後,我讓幼兒自己去想像它的表情,從而讓幼兒來感受故事想要表達的意思。讓幼兒通過表情來加深語言內容的有趣性。
我感覺本次活動中,引導孩子猜測遇到長毛獅子時候,「長毛獅子也會與狐狸一樣跟著跑起來嗎?」我拋出這個問題後,孩子們從討論—以至於辯論起來了,場面很激烈。雙方各執一詞,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一些通過對方理由的基礎上嘗試反駁。
咕咚教學反思 篇7
教師風采展示上我與大一班小朋友合作展示了一節語言活動「咕咚來了」在本次語言活動中首先我的設計意圖是充分調動孩子們大膽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育孩子們遇到事情不要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後再行動。
首先我利用「咕咚」聲音調動孩子們的探索和求知慾,接下來利用小兔子擬人化以及ppt進行故事的講述,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我運用誇張的肢體語言及豐富的表情將故事繪聲繪色的展現給孩子們,孩子們聽的也聚精會神,故事講完後通過幾個小問題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回顧故事的同時對故事中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有了細節上的了解,孩子們在故事復述及扮演中表現的很棒,我通過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其中,不僅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自由發展,同時孩子們也逐漸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慢慢的與我熟悉起來,雖然積極參與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每個孩子都會認真的聽其他人回答,本節課在角色扮演及創編環節中進入了尾聲。
本次教學活動讓我反思到,在今後的語言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及空間,同時在今後設計課程環節時也要仔細反復推敲自己的課程,按照園領導的培訓及《綱要》中的要求將每個環節運用特色教學手段進行精彩的設計,不要過於心急,這樣一節好的語言課才能很好的呈現,也會給孩子們帶來樂趣和知識!
咕咚教學反思 篇8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淺易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環節: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導入第一課時時,我先模仿自然界風、雨、雷的聲音,接著再故做神秘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樣的導入是為了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第二課時我採用直接導入。
字詞教學:對於字詞教學,我讓學生們用這些字詞放在句子中進行練習,進而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由於第二課時,學生注重的是解意。
1、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思考交流: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獅子等怎樣做?怎麼說的?接著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因勢利導,指導朗讀,如:兔子、小猴兒,大夥兒說的話要讀出驚慌緊張的樣子。這樣通過多次反復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2、在教學時我希望著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系,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角色演評,課後題目要求表演這篇童話,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升華。在學生朗讀動物們的喊叫之後,我安排了一個角色表演,目的是讓學生對角色有所理解,在表演結束之後老師馬上進行現場采訪,問小動物們:為什麼逃跑?咕咚是什麼?在有趣的表演中再一次感受動物的盲目、可笑。
3、抓住重點字,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感悟、表演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跟、跑、叫」明白兔子、猴子等小動物的可笑。
練習說話、升華內容環節:
本文的內容是較為簡單的,但是他所蘊含的道理是很深的,在學生笑過之後我安排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類似這樣的事情。通過說來訓練語言的水平同時挖掘課文的深層道理。
本課的不足:
1、把讀課文沒有把握好,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讀課文的能力。
2、需要加強孩子對課文道理的把握,課堂中這一點做的不夠好。
3、孩子齊讀朗讀能力亟待培養。
4、對於課文的把握需要進一步體味,對於一些小動作,可以採取讓學生學習,
總之,對於文中的深層含義:「遇事學會動腦不要盲目跟從」這一道理沒有很好的理解。以至於在最後的說話練習中學生不知所雲。可能與自己的引導和預設有所關系。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用心。
課堂永遠是一個充滿意外,而又總是留有遺憾的地方。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每次的認真總結分析都可以幫助我在教學上更進一步。
咕咚教學反思 篇9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時,我力求能夠讓學生通過品讀、表演領悟文章深刻的道理:
1、為了從一開始就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我一開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課文有關的動畫短片,同學們看了動畫中驚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問:「你都看到了什麼?」「看了動畫你想知道些什麼呢?」孩子們都活躍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看來,他們真的非常想學習這篇課文呢,興趣被調動起來。
2、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希望著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系,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咕咚教學反思 篇10
最近家長開放日上了一節《咕咚》,總算完完整整的上下來了,自我感覺還可以,但聽了師傅的指導發現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從頭開始,第一個問題是給「咚」注音時「d「沒寫好,寫成了英語里的」d「,這個是我平常沒注意到的,但作為一年級的老師,這個是我的疏忽,老師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要給學生做師范,拼音是低段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在平常的寫時都要認真、規范。
然後是文本讀得還不夠,讓學生找出不同小動物的反應,教案上是寫先讀每一段再找答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高估了學生,以為學生能找出答案,但從學生的舉手發言情況看,只有少部分學生能找到答案,大部分學生文本讀得還不夠,所以答案不能很快的找出,以後在教學中,還要再注重對文本的讀,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再來分析文本,這樣會更有效。
B.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1
這是一篇低年級的閱讀課。教師針對低年級的學習特點與規律,將閱讀與識字緊密結合,在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習得方法,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熱愛語文的情感。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先整體識認,再隨文而教,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採用圖畫輔助、字理教學、形象記憶等多種方法,將識字分散到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並不斷在具體語境中進行復現,強化鞏固,體現了編者的意圖和學生的學習規律。
在學習閱讀方面,本設計也有多處亮點,諸如通過課文的兩幅插圖,引起學生質疑,產生閱讀期待,培養「帶著問題讀書」的能力;從分角色朗讀到一人讀多種角色,讓學生體驗朗讀的魅力,激起讀書的興趣:把課文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用另外一種方式重新表達,不但讓學生走進童話的情境,同時也訓練了語言,積累了知識,活躍了思維。
值得注意的是,本設計還附了一份5分鍾測試卷,對本課的部分學習內容進行檢測。盡管檢測的內容不能涵蓋學生全部學習的收獲,卻體現了設計者較強的質量意識,體現了讓自己的教學在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同時,也具有較強實效性的良好願望。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2
低段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讓學生在饒有趣味的語文活動中調動感觀、思維全情投入,以積極地狀態主動進行「識字」的空間里是本節課的一個追求。
1、活動為導,在情境中識字。
秉承「創設情境,生動識字」的理念。將識字任務彌散到各個活動中去。如導入部份的「認識棉花」,第二個環節的「找醫生」,第三個環節的「記蚜蟲」。
盡力讓孩子在情境的環節中放鬆地學,在一個個腳手架地幫助下輕松地學。
2、釋放天性,淡化教的痕跡。
一年級的孩子,最忌諱一板一眼地學。對他們而言,時時刻刻正襟危坐,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與受折磨的事。我們的課堂,至少要創設「輕松、趣味」的氛圍,讓孩子不自覺得投入其中,深深地被教學本身所吸引。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力求「無痕」教育、趣味教育,引領學生自由自在地走進教學,在教師構建的和諧、自由的氛圍中釋放天性。本課的識字教學基本上符合了這樣的設想。沒一個生字的掌握沒有特定的任務過程,而是在聊天式的過程中,哄著孩子學完,比如「蚜」,比如「治」,比如「啄」。
3、適當訓練,豐滿語文的含量。
當然,即使是低段,適當的語文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語文,就是訓練孩子們「聽、說、讀、寫」的能力。為了適量、適度地豐滿語文的含量。
在教學中,根據當下的一個情境,進行了一些語言訓練。疊詞的使用,整體感知的訓練,以及情境說話。看似漫不經心,其實也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3
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是識字、朗讀、發展學生的語言。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課文採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兒童語言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在動聽的童話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鳥和益蟲的捕食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慾望。現將反思如下:
在這堂課中,我認為自己在設計的過程中抓住了幾個語言的重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集中出現了本課要認的5個生字,其中比較難以理解的生詞有:可惡、蚜蟲、盼望、斑點。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孩子們觀察字形、讀准字音、直觀圖片、資料補充等多種手段,鞏固理解了生字詞。
在學習課文的2~4自然段時,我將重點放在了指導朗讀棉花姑娘和三位動物醫生的對話上,通過教師生動的語言鋪墊、學生的反復朗讀,不僅理解棉花姑娘的盼望之情,還得認識課文中出現的三位動物醫生的治病本領。
在復習鞏固環節中,我通過師生合作講故事的形式來復述課文內容,並通過猜字謎、出示詞卡認讀、連環畫等形式,復現生字,鞏固課文理解。
本堂課我盡量抓住課文的每一個語言訓練點,抓住文本,以識字、朗讀、語言訓練為主題展開教學。但在具體操作時,總覺得過於依賴事先准備好的教學設計,自己與學生在課堂上未生成有創造性的、有突破性的過程,造成學生放不開,每個環節下來有點按部就班。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4
發展性評價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局部,它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同學發展和生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讓同學在誦讀中體驗,讀中感悟,立足於同學發展,激勵同學主動、自主、發明性的學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同學的回答和時反饋信息,嘗試採用評語激勵肯定同學。如在開課時,當同學很認真地聽完故事後,我馬上肯定同學「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同學讀完課文後,也和時給予評價「小朋友很會讀書」,當同學提出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時,褒揚他「你很會提問題」等等。富有情感的評語,是同學獲取自信的催化劑,使同學如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同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當然,作為同學,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教師不能簡單地用「錯了、不對」等語言來否定同學,並期盼其他同學的正確回答。教師應採取在同學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滿腔熱情地去評價同學的努力和進步,善於發現同學身上的閃光點,針對同學的個性進行鼓勵的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體驗到進步,感受到期望。比方在今天的教學中,當老師說誰願意到台上來扮演時,有個平時膽子很小的同學想舉手卻又有些猶豫,我果斷地叫他到台上來扮演,雖然他扮演得不是很好,但老師和同學都看到了他的進步,為他打氣加油,我想,這對於小朋友的一生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當然,對同學評價的目的不只在於教師發現問題,改進教育,更重要的是鼓勵同學積極地發現自身的問題,糾正錯誤。一年級的同學自我認識的能力不強,所以生與聲生評時難免帶有主觀性,認識問題膚淺,教師還應運用多種方法協助同學認識自我。
上了這一課,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每一次正確地評價同學,都是對某些特殊天賦發展的肯定,課堂教學呼喚發展性評價。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5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趕來把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一、扎實字詞教學,促進語言內化。
小學語文,字詞的學習是基礎,是重點,也是完成新教材許多教學任務必經的路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詞義,促進學生語言的內化。在初讀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准字音,再用課件展示字詞,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對詞義理解設計巧妙,讓學生從詞語中挑出一種動物介紹一下,在學生介紹了動物的本領後,又出示三句話:「蚜蟲愛吃蔬菜葉子,是害蟲。」「七星瓢蟲是益蟲,是莊稼的好朋友。」「啄木鳥姑娘能給大樹治病,是大樹的好朋友。」讓學生讀一讀,挑選一句向同桌介紹一下。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理解語言運用,學會運用語言,又讓學生認識了動物的本領,豐富了知識,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二、與文本對話,激發情感生成。
「閱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我們更應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渠道上。」在教室上運用課件、語言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文本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成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課文2—4小節棉花姑娘請動物醫生給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對話能引起他們個性朗讀和表演的慾望,也能激發學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話,如「身上長滿蚜蟲的棉花姑娘看到燕子時,它著急地求救了!誰來當一回棉花姑娘,讀一讀她說的話。」再讓學生讀好燕子的話,「燕子,燕子,你就幫棉花姑娘治治病吧!」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對話,「棉花姑娘快求救吧!」「身邊的燕子醫生幫幫她吧!」讓學生在角色朗讀中體會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動物醫生幫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三、創設童話情境,落實說話訓練。
情境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得好學生猶如身臨其境,這樣不但可以激發興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課文以童話的形式出現,在教室上創設各種情境,讓童話情境貫穿教學始終,並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說話訓練。如學生認識了蚜蟲,在朗讀中表現了對蚜蟲的厭惡之情後,我問學生:「棉花姑娘,這么多可惡的蚜蟲在你身上爬來爬去,你想說些什麼嗎?」從而引導學生說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醫生來治病的急切心情。又如七星瓢蟲來給棉花姑娘治病時,我在學生的額頭貼上七星瓢蟲的標志,說:「你就是七星瓢蟲,介紹一下自己吧!」讓學生把課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我還讓學生扮演七星瓢蟲,爬到棉花姑娘身上去捉蟲,做一做捉蟲的動作,還要跟棉花姑娘說說話,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七星瓢蟲的能幹。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6
在學校的校本語文教學研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教室。我深深的體會到: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前些天我在自己的教室教學了《棉花姑娘》一課。課後我認真的進行了回顧,有了以下的體會。
《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棉花姑娘請求啄木鳥、燕子、青蛙等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
教學中的優點:
一、首先能夠進行充分的准備,我為孩子們准備了頭飾、掛圖、錄音等教具,對於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有非常優良的作用,孩子在教室上表現出愛學、學的情緒,起到了主動的教學作用。
二、在教學生字時,能夠詳略得當,指導細致到位。我把生字分成部件去指導書寫,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能夠對孩子做到細致的指導。
三、提問題時能夠以一個大問帶動全文的學習,而不是把文本肢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去浪費學生的時間。孩子們在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的引導下學習,可以說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導入新穎有趣。
我首先出示了掛圖,棉花姑娘生病的樣子,激起孩子們的同情心,並且讓孩子們代替棉花姑娘求救,這樣對與指導一會的讀有非常好的效果。孩子們在讀「請你幫我捉蟲吧」這個句子時感情一次比一次更強烈,達到了學會讀祈使句的目的。
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改進方法:
一、應該給孩子知識能力生成的機會和時間。
在教學中我總是覺得對孩子的開放度還不夠,在學生不能夠准確回答問題的時候,我經常是急於去引導、甚至包辦代替,沒有給孩子生成的機會和時間。語文教室教學不應是「灌輸式」教學,而代之與開放式的、不斷生成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善於抓住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改進方法:當孩子不能很好的體會課文的意思時,應該給孩子讀的機會,請他反復的讀,讀出自己的情感。這樣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就會形成自己的體會,而不是學說老師的體會。用讀來代替講,這是我教學中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給學生一個極其富於情感的教室。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教學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度地學習?大概是由於長年累月的教學已經使我產生了職業倦怠,所以,我經常覺得自己的教學沒有以前的.激情,如何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給學生一個極其富於情感的教室,是我現在經常思考的問題。
改進方法:要深讀文本,沒有自己的感動哪裡來的教學激情,只有在文本中找到自己的感動,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動學生。開放文本,把文本的拓展做到最大,把知識拓展到學生更感興趣的范圍,用教學豐滿而有趣。
三、沒有很好的進行教學遷移。
這篇課文的條理十分清楚,2、3、4自然段都用了同一形式寫了棉花姑娘與三種小動物的對話。此篇與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的結構有點相似。如果我採用前面先回顧後遷移的辦法來讓學生自己理清課文,那麼對孩子的能力生成一定是非常有益的。
改進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課文之間的橫向比較,進行有意的知識遷移,有認識的培養學生自己的分析和學習課文的能力。
四、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
1、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應該怎麼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後應該像趙志祥老師說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
2、在課後,有學生問了這么一個問題:「老師,為什麼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醫生,農民為什麼不給她打點葯水治病呢?」我笑著說:「我想如果你是照顧這些棉花姑娘的農民伯伯,一定會幫她們治病的是嗎?」「嗯,是的!」孩子笑著走開了。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真是十分會思考問題,我總是去關注一些課本上的文字,想著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去讓學生學習,其實孩子們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於大人的,而我有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有很多時候,在這方面孩子們往往給我上了一課。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把自己的經驗多多發揚,把自己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有認識的修正,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7
1、語文教學讀是貫穿教學始終的。只有書聲朗朗的課堂才是語文教學的課堂。讀是根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正是基於讀的重要,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讀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文字中蘊涵的情感。決不通過說教來讓學生理解。如果學生通過讀不能解決的,我也只是提示,引導。
然後再通過讀去解決問題。整個教學中只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學生不僅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的步入知識的領域,而且讀的品味越來越濃,在讀中學生的感悟能力越來越強,正因為我在教學中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才得以實現。
2、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約束力都較差。作為一名低年級的語文教師除了設計好自己的教學過程,採用好的教學方法,更應採用激勵手段去調控自己的課堂教學。正因為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喜報的發放,孩子們的積極性得以調動,教學才達到良好的效果。
3、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教師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8
今天和學生一塊學習《棉花姑娘》這一課,在識字方面我改變了以前的教學方式。把識字放在讀文中,效果比以前好多了。
在教學第一段時,我先讓學生讀文,然後找出裡面的生字「蚜」、「盼」、「治」,讓學生結合拼音記憶生字的讀音,再結合詞語理解意思,學生能和容易地記憶生字的讀音。在下面的段落中,也是象處理第一段一樣處理了生字,學生記憶牢固。
在讀第一遍以後,學生已經基本記憶生字的讀音。然後再一次指導學生朗讀,在讀後學生都能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都不能給棉花姑娘看病。然後進一步讀,再讀後學生明白燕子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捉樹干里的害蟲,青蛙捉田裡的害蟲,所以不能給棉花姑娘看病。接著繼續往下讀,在讀時有個孩子說:「老師,七星瓢蟲長的什麼樣子?」有個孩子說:「老師,我知道。七星瓢蟲圓圓的,身上有七個斑點。」我說:「這個孩子讀書真認真,希望同學們能向他學習。」
在處理最後一段時,重點抓住「長出了碧綠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讓學生知道動詞「長」和「吐」的區別。並進一步練慣用「雪白雪白的」和「碧綠碧綠的」填詞說話,學生說的詞語不是很很多,可見平時學生讀得書較少,還應進一步加強學生讀書。
以前在教學時,我把識字和讀文分成兩課時,我教的很累,學生學得也很累,而這一節課把兩課的任務合成一課,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可見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只有尋找適合學生的方法,才能學有成效!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9
我們學校的讀書活動已深入人心,重視學生的體驗,讓學生的自我參與的過程中,了解自我,提高觀察能力和主動探究的慾望。綜觀整節課,我覺得我在以下幾方面比較好地落實了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的理念。
一、自主學習貫徹始終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是二期課改的方向,自主學習是這一理念的主題,讓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學習,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在這節課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讓學生自始自終成為學習的主人,自覺主動地學習:
1、學生活動時間充分。
2、學生的參與面廣。
3、重視學習方法的遷移。
4、學習積極性高。
二、體驗教學貫穿課堂
重視學生的體驗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證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1、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非常注重學生的體驗。
2、體驗教學的形式多樣。
我的課堂體驗教學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談自己的親身經驗,有想像體驗的,有表演體驗的,也有學習經驗的等。
3、注意引導學生學會體驗。
一年級學生生活閱歷相對比較少。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注意引導學生體驗感悟,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對話交流和表現,充分利用課內外時間,最大限度地留給學生體驗感悟的時間和空間。
在這一節課上,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注重生活體驗,是對某些特殊天賦發展的肯定,也是培養學生自信的一個前提條件。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篇10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
在這節課中,我的主要成功之處是:
一、學生活動時間充分。
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一般應占每節課的三分之二,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節課,學生在聽錄音,看動畫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在朗讀學文的環節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分角色朗讀,再匯報評議。整節課,我充分地讓學生自學、討論、讀書、評議、表演;動腦想,動口讀、問、說,而且這些形式都落到實處,更主要的是有讓學生參與的充分時間,講求參與的效果。
二、學生的參與面廣。
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應該體現在整個班集體,而不是幾個學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面廣,是體現自主學習的標志之一。在這節課中,我注意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如獨立學習、同桌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等。特別是在學習課文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台表演,由於在以往的課堂上有過多次的訓練,每一個學生表演的積極性都很高。這個環節形式比較新穎,富有實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有事可做,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