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鋼教學
Ⅰ 下水作文的理解
如果「下水作文」是這樣一種做法,的確會「限制學生思維發展」,「熄滅學生的思維火花」。但我教了四十幾年的語文,約一半時間專教大專生寫作,自覺或不自覺地寫了數十年的「下水作文」。絕大多數的情況是,在與學生共同參加某項活動後,布置學生寫,自己也寫,主要起個帶動作用,而不是給學生作什麼樣板,硬逼他們模仿。
「下水作文」的形式多得很,師生同題作文只是其中一種,而且不是最主要的。比如,在那個過分強調政治的年代,師生經常要下農村、進工廠,接受工農教育,進行勞動鍛煉。每次少則三五天,多則十天半月,甚至更長。在活動過程中,特別是返校之後,少不了要寫體會認識,或出專刊,指導之責往往落在我這個寫作課教師身上。出於與學生平等的心態,我經常寫些「下水之作」,以帶動他們的寫作。我們的文章沒有統一的內容和形式,各人提煉的主題可以不同,選取的題材可以不同,採用的體裁可以不同,運用的表達方法也可以不同,只要內容與活動有關就行了。這樣,我的「下水作文」絕不會與學生同題,更不會給他們一個固定模式,「逼迫學生就範」。
「下水作文」的路子很寬很廣,如果僅僅看成是師生同題作文,那就走進了死胡同,可能導致學生生硬模仿,而限制思維的發展。學生作文是否全然反對模仿?學生作文尤其是中小學生作文,訓練的是基礎寫作。基礎寫作中有一些公認的寫作規律是需要遵守的,一些慣用的寫作方法是可以模仿的。如議論文的點題方法和起承轉合的結構安排、記敘文中的人稱手法和時空轉換、抒情文中的直抒胸臆和托物言志、說明文中的常用說明方法以及應用文中的基本格式,等等,練習這些基本功就少不了模仿。
俗話說,「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文章還是要寫得合格合調為好,雜亂無章、語無倫次總不行。我少年時期,閱讀過家鄉一位清末副榜的作文本,約二十餘篇作文,篇篇寫得井井有條,語言暢達,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挑不出什麼毛病。副榜的「學位」並不高,只是高於秀才,但還算不上舉人,他作文何以能達到如此水平?大概是他從小就對那些經典之作進行了模仿練習吧。倒是現在有些高學歷、高職稱的人寫的文章(可看學報來稿),天馬行空、語言雜亂、邏輯飄忽,令人難以卒讀。原因很簡單:他們求學時期對文章的諸多基本規律和規格缺乏嚴格訓練,包括模仿訓練。 語文教學大綱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寫作規律,科學地安排小學階段主要任務是寫好記敘文。關於記敘文的方法問題,我們用不著下定義,把「記敘」兩個字剖析一下就行了。「記」其實就是把客觀事物象錄像一樣,真實記錄下來,「高」不能說成「矮」,「紅」不能寫成「綠」,這就是描寫法。「敘」就是把客觀事物概括地說出來.因此,記敘文的主要方法就是描寫和敘述.前者用在能突出主題的重要部分,後者一般用在與主題有關必須說明的部分.
記敘文大體分為記事、記人,狀物三大類。其中記事是記敘文的基礎,可稱集記敘文之大成,其包括了寫景、外貌、語言、動作、聲音等內容與描寫、敘述等寫作方法。
因此,寫好一件事,為記人、狀物、乃至書信、說明文、議論文就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在文章的體裁看,記敘文屬文藝性文章,它不是用道理說明主題,而是通過形象的寫照反映主題,達到感人至深的效果。特別能突出主題的重要部分.因此,不運用「描寫」就無法達到此目的。既然記敘文的主要方法是描寫,就要下決心學會才行。可小學生偏偏喜歡把客觀事物里能反映主題的:如美麗的景色,生動的語言,活潑的行動等用敘述的方法,濃縮成幾句簡單的語言,概括地寫出來。
因此,老師在指導作文時,必須狠抓這個通病不放: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認真回憶當時的情景,特別是要利用範文這個法寶,通過正誤對比,使學生懂得:這些最能反映主題的語言、聲音、動作等有血有肉的好東西,千萬丟不得啊!如果學生老是慣於空洞說教,老師必須說服學生重作,一次不行,一連反復幾次,那有攻不克的碉堡呢?
這就是「金鑰匙」在「開金鎖」時的訣竅! 記敘文里有時事實特別多,過程復雜,篇幅有限,怎樣運用描寫和敘述相結合的方法?下面的一段文章是這樣描寫的:「在波波面前我是不能撒謊騙她的。那回說好帶她去逛商場,結果臨時接到出警的緊急通知,只好將波波留在家裡。波波只知道她要到外面去玩,卻不知道主人的工作是不能帶她一塊去的。待我回來,家中已是杯盤狼藉,衣櫃打開,衣服丟得滿地都是,好像突然間進來了一隊日本強盜——更可惡的是新買的夢潔枕頭上居然赫然印著波波的屎尿地圖。」
因為本文的中心,不是寫人而是寫狗,所以,作者將帶她逛商場的許諾和臨時出警的詳情用敘述法概括地寫幾句。用描寫法,詳細地、生動地重點描寫了波波。 一幅狗通人性、天真、頑皮、可愛的寵物形象勾畫得栩栩如生,使人覺得妙趣橫生。可見,正確運用和處理敘、描關系是很重要的。有時遇到寫人的一生事多,篇幅短,你就非用敘述為主不可。 為什麼師生要一同下水呢?筆者認為沒有一個不會寫作文的學生,只有不會指導的教師。一九五五年,我從師范畢業後開始任教小學語文,從那時起,我便堅持和學生同做一件事,同寫一篇文。兒童們心裡想什麼,寫作中有哪些攔路虎,我心中就有底了。從而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用一顆童心敲開學生寫作的大門。
這大門怎麼敲?正誤對比開金鎖。
先叫學生放手寫,接著老師把全班學生草稿瀏覽一遍,找出典型,針對典型寫好範文。然後選一篇典型文章,原文不改抄在黑板上,引導學生熱烈討論,最後老師歸納優點,指出通病。這時,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到底要怎樣寫才符合要求?於是,老師出示範文,又組織學生討論,範文好在那些地方。
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這金鎖一次就打開了。一般的學生也只需三、五個回合即能取得很大進步。 體裁是文章的框架,把內容有力的支撐起來,使之有條不紊。因此,務必掌握體裁的規律。
記敘文里常見的體裁有如下幾種:
(一)記事
一件事的體裁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尾這六個要素。把它的名稱記住容易,真正知道它的內涵就不容易了。
1、縮寫法:叫學生書面或口頭把六要素從文章中濃縮出來。又很難寫得有條理啊!怎麼辦?下面介紹兩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2、擴寫法:根據濃縮的六要素或命個題(如:尋人、尋物之類的題目),叫學生圍繞主題和體裁,展開想像的翅膀,允許合理的虛構情節,生動地描寫出來。這樣,不但能牢固掌握體裁的內涵,寫起來有條不紊,而且思路特別寬闊。
擴寫必須以文章體裁為框架,比如寫一件事,必須是六要素齊全,重點放在「經過」部分。擴寫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經常 到,比如別人托你寫封信,告訴你三言兩語,你就要按書信的格式替人家寫成一封信。比如在高考中經常指定某一情節作文。小學教材里的看圖說話等都是些不標明「擴寫」的擴寫題材。
(二)記人
記人的體裁比記事復雜,但基本點還是離不開具體事實。歸納起來可分為:
1、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寫人。體裁與記事大體相同,只是內容緊扣「人」去寫。
2、按年齡分階段寫:如童年、青少年、老年等。
3、按人的品德、成就、愛好、特長等專項刻畫人物。
(三)狀物
狀物的體裁主要包括:形態、特性、功效等幾個要素。例如寫貓。一般是圍繞貓捉老鼠這個主題,先寫它身子軟,眼夜亮,走路無聲等形態,說明它有捉鼠的生理條件;然後寫它怎樣巧妙地捕捉老鼠;最後寫它捕鼠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總之,框架搭得好,藤爬架上勻又寬。 下水作文法,必須貫徹指導的全過程,學生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教師就要及時下水,幫助解決。
1、寫作前的啟發指導:這一步主要是搜集素材、構思命題、下筆的大方向等,不要過詳;否則,會束縛學生的思維。有時可以不指導,讓學生露出真實底子,老師下步就好對症下葯。
2、初稿後的評講指導:程度好的,這一步可以不搞;但新教的內容和水平差的學生,就非搞不可;寫作中的大缺點,要力爭在這個階段糾正。一般用正誤對比方法最有特效。指導後,要重作一遍,直至合格才許上正本。
3、批閱後的總結指導:老師批改時要另備個本子,少而精地分類摘錄優缺點。一般分字、詞、句、章、大類。改完後,要上堂總結評講課。宜多表揚,少批評,特別好的可朗讀或張貼。這三連環,並不是死公式,要根據學生水平靈活運用。 我的外孫叫章昱,是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千好萬好就是作文寫不好。他父母為了提高他的寫作水平,買了十多本作文書,叫他寫日記,他雖然說想學好作文,辦法想得也很多,收效卻甚微。
2000年春,我在他家住了個多月,一同喂鴨子、養蠶、溜冰等,同寫了五篇文,現在將第一篇選載如下:
1、我有兩只小鴨了
冷鋼子校四年級學生 章昱
在上周的星期五和星期天我得了二隻鴨子。
星期五那天,我放學到樊騰方家去玩,他說他的鴨子要給我,我說好,樊騰方的那隻鴨子羽毛光滑,全身金黃色的毛,黃黃的小腿,好看極了。
晚上我回家時,那隻鴨子叫個不停,好像說:「我要媽媽」。又好像在說:「我要朋友。」我聽後決定星期六給它找個夥伴。
星期六一早,我拿它出去玩,它跑的時候身子一搖一擺的,非常有趣。
到了七點鍾 ,陳夢普西帶著鴨子下來和它玩,看見它玩得高興的樣子,我笑了。後來趙迪成帶著他的鴨子來了,它們三個在一起搶著吃食。後來只有我的鴨子搶到了。後來我經過趙迪成的同意,我拿他的鴨子和我的鴨子一起養。
就這樣,我得到了兩只鴨子。
批語:
1、這篇作文敘述較清楚,首尾照應好。
2、缺點:
全文的基本調子,反映了一般小學生的習作通病。
該詳細描寫的精彩部分,小作者卻乾巴巴地用敘述法一筆帶過。
例如:「他說他 鴨子要給我,我說好」。當時各自說了些什麼話?心理怎麼想?有些什麼動作?這些能反映友誼的部份,可惜丟了。
「看見它玩得高興的樣子,我笑了……搶著吃」。怎麼「玩」、「笑」、「搶」?也可惜丟了。
說穿了,這不是單純地用錯了方法的問題,而是不會描寫。如果小作者一旦學會描寫,習作水平定會有一個大的飛躍進。於是,我運用描寫手法,同寫一篇文。請看:
2、我有兩只小鴨了(範文)
我是怎樣得到兩只小鴨的呢?說來真有趣呀:
上周星期五下午放學後,我到樊騰方家去玩。一進門,只見他正在聚精會神地喂小鴨。我定神一看;小鴨扁圓形的身子;扁平的嘴巴,像顆葫蘆瓜子;腳上有塊橡皮似的膜,把三根腳筋連成一塊,是個劃水的好漿兒;全身黃絨絨的好看極了。
我邊看邊想:「我要是有隻這樣的小鴨子該多好呀」!於是我用試探的口氣問:「方方,你的小鴨是哪兒買的?」
「荷花池那兒買的。」
「多少錢一隻?」
「五角。」
「這么便宜,?你帶我去買一隻好嗎?」
「買?賣鴨的擔著擔子到處走!」
「你要是碰上了,給我買只好嗎?」
「你想要嗎?我這只就送給你吧!」
「送給我?太好了!」我一邊說,一邊高興得跳起來。
接著,他雙手捧著黃絨絨的小寶貝送到我的手裡,我接過鴨子,道了謝,捧著這珍貴的禮物回到了家裡,小心翼翼地放在陽台上。剛鬆手,它到處亂竄,「唧唧唧!唧唧唧!」朝天大聲叫起來。
我連忙叭噠、叭噠地跑到樓下向曹奶奶要了個竹簍,墊上報紙,放些米飯就算了事。
誰料,它一進簍子就像進了關房似的,仍舊拚命地叫個不停!
媽媽嘟著嘴責怪我地說:「你在哪裡拿只小鴨子來了,叫得煩死人!」爸爸解勸似的說:「它換個新環境,又離開了夥伴,怎麼不叫?」
我生怕媽媽發火丟了我的鴨寶貝,連忙說:「你們莫急,明天我會想辦法給它找夥伴來的。」
第二天,天剛麻麻亮,我一醒來就想起了小寶貝,連忙起床,揉揉眼睛,躡手躡腳的貓著腰捧著小寶貝,偷偷地到了地坪,放在草叢里。它東啄啄,西啄啄什麼也不吃,張著嘴直對我叫,好像哀求我似地說:「小主人,這草是牛吃的,我到這里吃什麼呀?
我苦悶地摸著頭生氣地說:「你飯也不吃,草也不吃,叫我怎麼辦?」正在焦急的時候,趙迪成和陳夢普西拿著小鴨子來了。這些小天使一見面便立刻發出「唧唧」的叫聲,像久別重逢的好友親切地玩起來。
接著,迪成帶我們把鴨子趕到71棟的後面溝坑裡在地上撿根小棍子,撥呀,撥呀,撥出來的蚯蚓和小蟲子,像跳舞似的翻騰著,小鴨子一見到小蟲子,一個個拚命地搶著吃,最有趣的是有時一條蚯蚓兩 只小鴨各咬一端,像拔河似的。吃了一陣,鴨子吃飽了。這時迪成說:「昱子,你的鴨子真可愛,毛色好,又會吃,我這只鴨子就送給你一起喂吧!」
我心裡想:「我真走運。」便高興地說:「太好了,恰好我的鴨子昨晚上沒有伴,叫了一個晚上啊!」
就這樣,我有兩只小鴨了。
注記:
2001年春,我又和外孫一起放風箏,為了檢驗去年的作文指導效果,我叫他寫一篇放風箏的文章,寫得很好,大家表揚了他。為了提高要求,鼓勵他展開想像的翅膀,我在他的文中增添了一段:和孫悟空遨遊太空,迎接外星人來地球村作客。第二天,他高興地參加了學校的寫作興趣小組。請看進步以後的習作:
3、放 風 箏
冷鋼子校章昱(五年級)
今天下午放學回家,我飛也似的跑到屋頂上去放風箏。
一到上面,和煦的春風迎面吹來。我的心呀,甜滋滋的真有說不出的高興。然後,往四周一看:啊!今天怎麼像風箏比賽一樣呀!立刻伸手一數:一、二、三……共有二十多架。有的像蝴蝶,有的像雄鷹,有的像飛機;低飛的才幾米,高飛的已快插入半空啦。
我想:一定要後來居上。立刻一手拿線圈,一手拿印有孫悟空的箏兒,自言自語地對它說:「悟空呀!請你一個箭步飛上去,來個十萬八千里吧!」話剛落韻,只見「呼」的一聲,不到一分鍾,一捆三合一的尼龍線放完了。悟空在空中只有一點兒影子了。高出周圍的箏兒老遠啦!它在空中得意洋洋地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在說:「我勝利啦!我勝利啦!」
這時,我手拿線圈,身子不由自主地跟著悟空搖搖擺擺地哼著《春天在哪裡》的歌兒。哼著,哼著,自己恍惚在空中飄啊!來!來!我倆手牽著手,飛奔太空,和宇宙飛船比賽,把外星人請到地球村來作客吧!
太陽偏西了,黃燦燦的陽光照耀著天空,晚霞的光輝映紅了大地。我開始收線了。突然,悟空飛到一隻蝴蝶旁邊去了,於是我將線用力一拉!他卻一個筋斗竄下來好遠。不好啦!悟空啊!這個筋斗可千萬打不得呀!打到下邊和蝴蝶姑娘手牽著手,她會鬆手讓你走嗎?說時遲,那時快,我連忙把線一松,不到幾秒鍾,悟空又乖乖地躍上去了。
線收完了,悟空回到了我的身邊,我戀戀不舍的告別了緋紅的夕陽。
摘自:我與學生的點點滴滴(博客)
Ⅱ 27課 蒙娜麗莎之約 課文全解
畫是客體,掛在那裡。我們背了手湊近、退遠、審視、端詳、聯想、冥想、玩味、評價。大自然的山水、鳥獸、草木,人間的英雄與聖徒、好女與孩童、愛情與勞動、戰爭與游戲、歡喜與悲痛,都定影在那裡,化為我們「看」的對象。連上想像里的鬼怪與神只、天堂與地獄、創世紀和最後審判;連上非想像里的抽象的形、純粹的色、理性擺布的結構、潛意識底層泛起的幻覺,這一切都不再對我們有什麼實際的威脅或蠱惑。無論它們怎樣神奇詭譎,終是以「畫」的身份顯示在那裡,作為「欣賞」的對象,聽憑我們下「好」或者「不好」的評語。
欣賞者——欣賞對象。
這是我們和畫的關系。我們處於一種安全而優越的地位,享受著觀賞之全體的愉快、驕傲和躊躇滿志。
然而走到蒙娜麗莎之前,情形有些不同了。我們的靜觀受到意外的干擾。畫中的主題並不是安安穩穩地在那裡「被看」,「被欣賞」、「被品鑒」。相反,她也在「看」,在凝眸諦視、在探測。側了頭,從眼角上射過來的目光,比我們的更專注、更鋒銳、更持久、更具密度、更蘊深意。她爭取著主體的地位,她簡直要把我們看成一幅畫、一幅靜物,任她的眼光去分析、去解剖、而且評價。她簡直動搖了我們作為「欣賞者」的存在的權利和自信。
二
也並非沒有在畫里向我們注視的人物。
像安格爾(Ingres,1780-1867)的那些貴婦與紳士,端坐著,像製成標本的獸,眼窩里嵌著瓷球,晶亮、發光、很能亂真,定定地瞅過來,然而終於只是冰冷的晶亮的瓷球。這樣的空虛失神的凝視當然不給我們什麼威脅。
像提香(Titian,1490-1576)的威尼斯貴族男子肖像,眼瞳里閃爍著文藝復興時代貴族們的陰險和狡詐,目光像浸了毒鴆的劍鋒,向你挑戰。他們嫻於幕前幕後的爭權奪利,明槍暗剪,在瞥視你的頃間,已估計了你的身世、才智、毅力、野心以及成敗的機會率。
像林布蘭特(Rembrandt,1606-1669)的人物,無論是老人、婦人、壯者以及孩子,他們往往也是看向觀賞者的。他們的眼光象壁爐里的烈焰,要照紅觀者的手、面龐、眼睛、胸膛,照出觀者腑臟里的潛藏著的悲苦與歡喜。把辛酸燃燒起來,把歡樂燃燒起來,把觀者的蒼白烘照成赤金色……
這樣的畫和我們的關系,也不僅只是「欣賞者——欣賞對象」的關系。它們也有意要把我們驅逐到欣賞領域以外去,強迫我們退到存在的層次,在那裡被擺布、被究詰、被拷問、被裁判、被憐憫,被扶持、被擁抱。
三
而蒙娜麗莎的眼光是另一樣的,在存在的層次,對我們作另一種要。
她看向你,她注視你,她的注視要誘導出你的注視。那眼光像迷路後,在暮色蒼茫里,遠遠地閃起的一粒火光,耀熠著,在叫喚你,引誘你向她去。而你也猝然具有了鴟梟的視力,野貓子的輕步,老水手觀測晚雲的敏覺。
四
有少女的誘惑和少婦的誘惑。
少女的。在她的肌體的發育到一定的時刻,便泛起飽和的滋潤和鮮美。皮膚的色澤,勻凈純一之至,從紅紅到白白之間的轉化,自然而微妙,你找不到分界的跡象。勻凈純一之至。你不能判定哪是弧線,哪是直線,辨不出哪裡是頸的開始,哪裡是肩的消失。你想努力去辨析,而終不能,而你終於在這努力里技窮,瞠然、啞然、被征服。少女自己未必自覺吧。一旦自覺,也要為這奇異的誘惑力感到吃驚,而羞澀、不安、含著歉意,但每一顆細胞,每一條發光的青絲並不顧慮這些,直放著無忌憚的芳香。
有少婦的誘惑。她在心靈成熟到一定的時刻,更孕懷著愛和智慧,寬容與認真,溫柔與剛毅,對生命的洞識和執著。她的軀體仍有美,然而鋒芒已稍稍收斂了。活力仍然充沛飽滿,然而表面的波紋已稍稍平靜了。皮下的脂肪已經聚集,肌膚水分已經儲備,到處的曲線模擬果實的渾滿。她懂得愛了,而且愛過,曾經因愛快樂過也痛苦過,血流過,腹部戰栗過,腰酸痛過。她如果誘惑,她能意識到那誘惑的強度,和所可能導致的風險。她是那誘惑的主人。她是謹慎的,她得掌握住自己的命運,以及這個世界的命運。雖然誘惑,她的生命不輕易交付出來,她也不許你把生命輕易拿來交換。如果她看向你,她的眼睛裡有探測和估量。
蒙娜麗莎的眼睛是少婦的。
五
她知道她在做什麼。她向你睇視,守侯著。她在觀察。像那一雙優美的疊合的手,耐心地期待。
她睇向你,等你看向她。她誘惑你的誘惑,等待你的誘惑。
假使你不敢回答,她也只有緘默。假使你輕率地回答,她將莞爾報以輕蔑的微笑。假使你不能毅然走向她,她決不會來迎向你。她在探測你的存在的廣度、高度、深度、密度,她在探測你的存在的決心和信心。
她的眼睛裡果有什麼秘密么?你想窺探進去,尋覓,然而沒有。欠身臨視那裡,像一眼井,你看見自己的影子。那裡只有為她所觀測,所剖析你自己的形象。像一面忠實的明鏡,她的眼光不否定,也不肯定。可能否定,也可能肯定,但看我們自己的抉擇和態度。她的眼光像一束透射線,要把我們內部存在的樣式映在毛玻璃上,使骨骼內臟都歷歷在目。她的眼光是一口陷阱,將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一並活活地捕獲。如果那眼光里有秘密可尋,那就正是我們的彷徨、惶悚、緊張、狼狽。愛么?不愛么?To be or not to be?
她終不置可否,只靜待你的聲音。她似乎已料到你的回答,似乎已猜透你的浮誇、輕薄、怯懦,似乎已覺察你的不安、覺醒,以及奮起,以及隱秘暗藏的抱負——於是嘴角上隱然泛起微笑。
六
神秘的笑。因為是一種未確定的兩可的笑。並無暗示,也非拒絕。不含情也非嚴峻的矜持。她似關切,而又淡然。在一段模稜兩可的距離里,冷眼窺測你的行止。
她超然於有情和無情之上,然而她也並未能超然於有情無情之上。她的命運也正是你的決定所造就。她的凝視,正是凝視她自己命運的形成。她看自己命運似乎看得十分真切,以致她可以完全平靜地,泰然地去接受。而此刻,她在有情與無情之上,將有情,而卻尚未有情。
尚未有情的眼光是最苛求的。如果真是愛了,那愛的顧盼有寬容、溺愛。它將容忍我們的缺陷,慰藉我們的尚未堅強,紮裹我們的創傷。而尚未有愛的顧盼則毫無縱容的餘地,它瞄準我們,對我們的要求絕對嚴、無限大。它在無窮遠的距離,向我們盯視、召喚,我們只能是一個無窮極的追求,無休止的賓士。
七
芬奇是置身這可怕的眼光中的第一個。而他就是創造這眼光的人。他在這可怕的眼光中一點一點塑造這眼光的可怕。
世界上的一切,對芬奇來說,都一樣是吸引,激起他的驚異,挑起他的探索,是對他的能力的測驗、挑戰。
向高空飛升,自高空而降的隕落;水的浮、水的流;火的燃燒、火的爆炸力跨過齒輪,穿過杠桿,變大、縮小,棲在強弩的弦上。他製造了飛翼,飛廂、潛水衣、踩水履。他已恍然感到凌空憑虛的暈眩,聽長風在翼緣上吹哨,預感到翼底大氣的阻力系數。像描繪波狀的柔發,他描繪奇妙的流體力學的圖式。他使水爬過山脊到山的那一邊;他使水在理想都市的下水道里聽從地流瀉。他製造的火花飛到夜空的星叢之間;他用凹而鏡收聚太陽的光線;他計算從地球到月球的路程……
雲的形狀,山峰的形狀,迷路在山頂的海貝,野花瓣萼的編制,獸體的比例,從獅子的吼聲到蒼蠅翅膀的嗡嗡……都引起他的訝異、探問、試驗。他從此刻的山、雲海的性質樣態,幻想造山時代岣岩怪石的迸飛,世界末日的氣、水、火、風的大旋舞。他剖開人體,看血管密網的蛛式分布,白骨的黃金分割,頭顱腦床的凹形,心臟的密室。他畫過嬰孩的圓潤,老人的稜角嶙峋,少男少女的的俊秀,從千變萬化的面貌中演繹出對聖者智者以及臃腫憨蠢的丑怪。從面貌的千變萬化中捕捉心靈的陰睛風雨,幸福與悲劇。生的微笑,死的恐怖,猶大的凶險惶惑,其餘十一個門徒的驚駭、悲傷、無助、絕望,人之子大愛的坦然,聖母的溫慈,聖母的安詳。
他畫過尚在子宮里沉睡的胎兒,畫過渾圓的孕婦的軀體,畫過被吊斃的囚犯,在酣戰中號叫的鬥士,他守候過生命在百齡老人的軀體如何漸漸撤退。他買回籠鳥,為了放生,卻又精心地設計屠殺的武器。而冷鋼的白刃卻又具有最優美的線條,一如少女的乳峰。設計剌穿一切胸膛以及一切盾的矛,並設計抵禦一切暴力和一切矛的盾……真正是矛盾的人物。神與魔、光與影、美和丑、物和心都給他同等研究、探索、描繪的欲求和興致,不僅沒有神,也也沒有魔鬼。沒有恐懼,也沒有崇拜。一切都必須看個明白、透徹。浮士德式的人物。
他的宇宙里沒有神,只有神秘;沒有惡魔,然而充滿誘惑。
八
但是,女人,這一切誘惑中的誘惑,他平生沒有接近過。他不但不曾結婚,而且似乎沒有戀愛過。翻完那許多手搞幾乎找不到一點關於女人在他真實生活里的紀錄。他不是沒有召見於當時的絕色而富有才華的伊莎伯代思特,受到其他貴族奇女子的賞識和寵遇,他何嘗不動心於異性的嫵媚和風采?他不是精微地描繪過女子的容貌的么?他不是一再畫過神話里的麗達的裸體的么?但是他的智慧要他冷眼觀察這誘惑的性質、作用。
像一個冷靜的科學家,他對於那誘惑進行帶著距離的觀測。他要從自己激動的心理狀態中蟬蛻出來,把自己化為兩個個體,精神分裂開來,反觀自己,認識誘惑現象。
他像一個煉金術的法師,企圖把「誘惑」這元素從這個世界裡提練出來,變成一小撮金粉,儲藏在曲頸瓶底給人看。
又象一個羞澀,畏怯的男孩,他只竊竊地躲在窗子後面,遠望街角上她的身影。不吻、不抱。他滿足於觀察她的傲然、矜持,而又脈脈的善意的流盼。他一生就逗留在這青春的年紀,少年維特的危險的年紀。
芬奇和蒙娜麗莎,也就是芬奇和女性的關系。而芬奇和女性的關系,也就是芬奇和這個世界一切事物的關系。一切事物都刺激他的好奇、追問,一切事物於他都是一種誘惑。而女性的誘惑是一切的集中、公約數、象徵。
這純誘惑與追求之間有一形而上學的距離,如果誘惑者和被誘惑者一旦相接觸了,就像兩個磁極同時毀滅。沒有了誘惑,也沒有了追求。這微笑的顧盼是一永遠達不到的極限,先驗地不可能接近的絕對。於是追求永在進行,誘惑也永在進行,無窮盡地趨近。
九
芬奇不是一個作形而上學玄思的哲學家。他的興趣是具體世界的形形色色,和中世紀追求理念世界的哲學是相背道而馳的。他的問題在形形色色之中,也只在形形色色之中。他的哲學是這可見,可度量,可捉摸的世界的意義,他要畫出這世界的秩序、法則,以圖畫解說這世界,認知這世界,征服這世界,改造這世界。
他要畫出最初的因,最終的果。他要畫出生命的起源,神秘的誕生。他要畫出誘惑的本質,知性的覺酲。
十
而有一天,一切神秘,一切鬼睒眼的誘惑的總和,他恍然在這一個女人的面龐上分明地看見了,像鐳元素從幾十噸礦砂中離析出來,閃起離奇的光。那是一對眼波,少婦的,含激烈的、必然的、命令性的誘惑,而尚未含情,冷然側睒。那眼光後面隱藏著一切可能的課題,埋伏著一切鬼睒眼的閃熠,一切形形色色都置根在其中。又似乎一無所有,只是猜不透。
然而他必須把這眼光捕捉到,捕捉這不可捕捉的。即使芬奇畢生不曾遇到這一個叫作卓孔達夫人的蒙娜麗莎,總有一天,他終要創造出這眼光來的。他畫的聖母,聖約翰洗禮者不都早就酷似這一面型,這一笑容么?
卓孔達夫人的笑容究竟是怎樣的?由另一個畫家畫來,會是什麼樣?是芬奇心目里的女人的神秘的笑酷似卓孔達夫人的笑呢?還是卓孔達夫人的笑酷似芬奇心目里的女人的神秘的笑呢?兩個笑容互相回映、疊影、交融,不再能分得開。
十一
這或者是一件平常、甚至凡俗不足道的事——畫家和模特兒的故事。哥雅(Goya,1746-1828)曾畫了裸體的瑪亞,瑪亞的丈夫突然想看畫像進行得怎樣了,哥雅連夜趕出了《著衣的瑪亞》。
畫商卓孔達先生聘請達·芬奇為他的愛妻作肖像,畫家一見這面貌便傾倒了。那面貌似曾相識,給他以說不出的無比的吸引。但畫家不願走近模特兒一步,這一面貌是對他的天才的挑戰。他用了世間罕有的智慧和絕藝刻畫她的誘能,並且畫出他所跨不過去,不願跨過去的他和她之間的距離。
這或者是一件平常、很可解釋而並不足為怪的事——精神分析學家的一個病例。他不能真地去擁抱女人,戀母情結牽引起來的變態心理,他只能把女性放在遠處去觀照。他不肯把歌頌、愛慕兌換為肉體的接觸;但是他把他的追求的心捧出來給人看,不,把她的誘素隔離出來給人看。他所畫的已不是她,不是誘惑者,他直要畫出「誘惑」本身,把誘惑提煉了,結晶了,冷藏在畫框中。誘惑已經和性別分離開來而成為「純誘惑」。有人甚至疑心到蒙娜麗莎是少男喬裝的女人。達·芬奇的聖約翰洗禮者正有這樣離奇地微笑著的柔和的面孔。但是蒙娜麗莎的那一雙手難道也能喬裝么?而且便退一百步說,那真是喬裝的少年,那麼依然是冒充了女性的誘惑,依然是「女性的」誘惑了。
十二
沒有發飾,沒有一顆珍珠,一粒寶石,沒有一枚指環,衣服上沒有絲微綉花,她素淡到失去社會性、人間性。只要比較一下文藝復興時代女子的肖像,就立刻可以發現這一點。她的誘惑不依賴珠寶的光澤、錦綉的綺麗。只伴以背後的溪流,一段北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嶙峋崢嶸的峰巒,蜿蜒而遠去的山路,谷底的橋。她在室內么?在外光么?她在兩者之間的露台上。淺綠的天光像破曉又像傍晚,像早春,又像晚秋,似乎在將放花的季節,又似乎空氣里浮盪著正濃的葡萄酒的醇香。模稜兩可的時刻,模稜兩可的空間。沒有田園,沒有房舍,在這寂寥的道路上,沒有駐足的可能。人只能從這峽谷匆匆穿過。而路那麼曲折,使旅人惆悵而踟躕。而此時沒有人影。
曦色,或者夕色,抹在她的額上,頰上,袒著的前胸上,手背上。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星辰。她混入無定的蒼茫的大自然之中。匯合了一切視力,這一對眼睛閃爍著,燦然、盼然、皎然如一自然的奇景,宇宙的奇象。
引起另一雙眼睛無窮極的注視。
十三
對於具有無窮之誘惑,絕對之誘惑的眼光,只能以無窮追求的心,絕對追求的心去捕捉、去刻畫,在生存層次具有無窮誘惑的魅力的東西,那形象本身也必定有無窮盡的造型性的詭譎微妙。敢於從事無窮的追求的人,能感到無窮尋覓的大滿足,永遠畫不完的大歡喜。像馳騁在大草原上的駿馬酣歡,因為它跑不完這遼闊的草和天。他必須畫出那畫不出;他必須畫出那畫不出之所以畫不出。他要一點一點趨近那畫不完。而他要畫不完那畫不完。達·芬奇曾經把生命消耗在那麼多各種各樣的作業上,而一無所成,因為都有個止境;而他不願意有止境,他只得放棄。
而這一樁工作本身是不可能完成的。不可能的作業,非時間之內的作業。
一年、兩年、三年、四年……大誘惑的,而淡若無的笑漸漸在畫布顯現,得到恍惚的定影,得到恍惚的定義。然而既是永劫的誘惑和永劫的追求的角逐,絕對零是沒有的。總保留著稱微的恍惚、浮動、模稜,總剩餘那麼一個極限的數字,那一小段不斷縮短的遙遠,總還有那麼一成未完成。而在這殘酷、美妙而遙遠的眼光下畫家老了——瀟灑的長發,濃密的長眉,透出白絲,漸漸花白,進而化為一片銀光、銀霧。銀霧時的眼睛、炯炯的鷹隼類的目光也漸漸黯淡了,花了,霧了。在她的凝眸里畫家臨終時,可能還曾在那最後一段不可測度的距離上走上前一步吧,在微妙的面龐的光影之間添上一筆吧,而畫家終於閉上衰竭的兩眼,讓三尺見方的畫布上遺下他曾經無窮追求的痕跡。
十四
而此刻,我們,立在芬奇坐著工作了多少晨昏的位置上,我們看蒙娜麗莎的看。在蒙娜麗莎目光的焦點上,她不給我們欣賞者以安適、寧靜,她要從我們的眼睛裡攝出諦視和好奇,搜出驚惶與不安,掘出存在的信念和抉擇的矯勇,誘惑出愛的熾燃,和愛之上的追問的大欲求,要把我們有限的存在扯長,變成無窮極的戀者、追求者、賓士者,像落在太空里的人造衛星,在星際,在星雲之際,永遠飛行,而死在尚未觸到她的時分,在她的裙裾之前三步的距離里。
Ⅲ 觸摸一體機尺寸
觸摸屏目前是紅外觸摸屏居多;納米觸摸屏,電容觸摸屏(電容原理)。只要是觸摸屏的是同一類區別不大,要是觸摸屏種類有變動就有差別了。
Ⅳ 介紹些好看的書
一看就放不下的,推薦文澤爾的五個長篇:
第1彈:《冷鋼》[連載完結]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584922.shtml
第2彈:《千歲蘭》[連載完結]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590821.shtml
第3彈:《特奎拉日升》[同步連載]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04504.shtml
第4彈:《白矮星》[同步連載]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04505.shtml
第5彈:《黑暗的女兒》〔同步連載〕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06032.shtml
新華書店五本都有賣的,閱讀快感絕對保證
作者介紹:
文澤爾,旅居德國的偵探小說作家,現居斯圖加特,以文澤爾為主要人物著有文澤爾系列偵探小說。文澤爾系其筆名,真名不詳。
目錄
1 筆名由來
1.1 筆名的秘密
1.2 其它關於筆名來源的疑惑
2 作品列表
2.1 文澤爾系列偵探小說
2.2 其它貢獻
3 出場人物介紹
3.1 系列主要角色
3.2 系列其他角色
4 關於系列
4.1 系列特色
4.1.1 整體風格
4.1.2 自由意志市
4.1.3 墓誌銘式結尾
4.2 系列各篇相關介紹
4.2.1 讓最後一縷光芒消散
4.2.2 無弦小提琴
4.2.3 白矮星
4.2.4 黑暗的女兒(又名Erinyes)
4.2.5 冷鋼
4.2.6 千歲蘭
4.2.7 特奎拉日升
5 參考資料及注釋
6 外部鏈接
筆名由來
筆名的秘密
「文澤爾」的筆名本身包含多重含義:
德語Unser Detektiv中Unser的音譯。Unser是德語的物主代詞,意為「我們的」。「我們的偵探」——此處暗自文中主角文澤爾是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原創偵探角色。
文言文「以文澤爾[1]」的一部分,意為「以文章(系列小說)使爾等(你們,讀者們:此處無貶義)受到恩澤(獲得收獲)」。
作者所在城市的足球隊VfB斯圖加特隊有一位為此隊效力十多年的、名叫Timo Wenzel的後衛,而德文姓氏Wenzel的一種譯法即為「文澤爾[2]」。
作者自稱,「此筆名之下尚隱藏著一個關於我本人的謎題,只有真正了解我的人才能破解。」[來源請求] 。
其它關於筆名來源的疑惑
Wenzel是一個典型的德語國家姓氏,但依照該偵探系列的背景設定,此名字應是作為主角的名[3]出現。
另外,系列中的主要人物(即文澤爾,塔芙妮,漢迪克,莫斯曼四人)均不說明姓氏——系列文章中,每到需要說明姓氏的時候,作者都使用敘述性詭計來迴避。詳見系列主要角色。
作品列表
文澤爾系列偵探小說
《冷鋼》(北方文藝出版社)第一版封面。封面題辭「天堂總禁錮在我們的苦難中 地獄卻丟失在我們的樂園里」為《冷鋼》的收尾詩:這也是該系列的特色之一。截至2008年1月的代表著作有
2003年-《讓最後一縷光芒消散》(中篇),《無弦小提琴》(中篇)
2004年-《白矮星》(短篇),《Erinyes》(中篇)
2005年-《冷鋼》(長篇)
2006年-《千歲蘭》(長篇),《特奎拉日升》(長篇)
2007年-《白矮星》(長篇[4]),《黑暗的女兒》(長篇[5])
其它貢獻
文澤爾本人亦為新興的網路電子雜志《推理恐怖研究》(簡稱tky)的創始人及現任主編,為雜志撰寫過諸多專稿,計有
《天使離地獄如此之近》(2006年2月號)
《從懼屍心理到戀屍癖》(2006年4月號)
《充分寫實的浪漫主義——文澤爾談偵探小說寫作》(2006年7月號)
《論集體歇斯底里》(2006年9月號)
《來自科塞爾的不死之愛》 (2006年11月號)
《透過指紋撫摩你》(2007年1月號)
《彌賽亞的前世今生vol.1》(2007年3月號)
以及一些和推理恐怖主題相關的影評
出場人物介紹
系列主要角色
文澤爾(Wenzel,姓氏目前不詳) 整個系列的主角,以冷靜推理聞名於自由意志市的私家偵探。曾任自由意志市第11警察分局探員,因不滿在該市警界普遍存在的官僚作風和完全依賴於輿論的權力監督模式[6],於1992年3月辭職[7]。並且因為一筆意外得來的賞金,得以實現自己成立獨立偵探社的願望。文澤爾只吸萬寶路煙(在小說中通常使用原文Marlboro),煙癮較大。在中學時期選修的第二外語為拉丁語[8],會說漢語[9]。關心時事,平時看《自由意志報》,但會讓助手預先挑出文藝及時尚類版面[10],以節約時間。對葡萄酒和歐洲歷史略有研究。最喜歡喝的雞尾酒是摩吉托(Mojito),但自己不會調酒[11]。
塔芙妮(Taphne,姓氏目前不詳) 父母因空難而死亡(或許並不準確)[12],自小由默特爾姑姑撫養長大。畢業於自由意志大學商學院,卻因為不明的原因而選擇成為一名偵探助手。她是尤莉雅(文澤爾前往南非之前的助手)的繼任,但卻並不能成為如尤莉雅那般令人信賴的幫手——實際上,塔芙妮的日常工作多為問詢記錄,整理檔案,負責聯絡,結案總結這類瑣事。但她顯然對這個現狀不滿,並經常嘗試去獨立調查案件:即使結果多半令人沮喪,甚至經常因此而陷入到困難的境地之中,文澤爾也總是以符合冷硬派主角的行為方式,給予最大限度的幫助。此二人之間的關系,自2003年偵探社爆炸事件[13]之後開始逐漸升溫。愛好是逛街購物,和艾米一道喝下午茶,以及觀看自由意志市出品的連續劇(通常是由FW5台播出的)。
漢迪克(Handick,姓氏目前不詳) 文澤爾的好友,是他在第11警察分局任職時的同事。漢迪克是一個力圖表現得處事圓滑的老實人,在警局的各項公務中但求自保,時刻擔心惹麻煩上身(這也是自由意志市老資格探員的一般特徵,但也有例外)。但對於好友文澤爾因為探案需要而提出的各種請求,卻總是無法乾脆拒絕。總局高層時常利用漢迪克和文澤爾之間的朋友關系,將麻煩的案子暗中推到11分局漢迪克所轄的部門,漢迪克也樂意將這些案子委託給文澤爾辦理:這些案子多半都能順利解決(至少是以令總局高層滿意的方式),漢迪克也因此受到分局的器重,並屢次晉升。目前任十一分局刑事科科長,離異,喜歡收藏名貴葡萄酒。
莫斯曼(Mossman,姓氏目前不詳) 文澤爾的好友,在小說中作為偵探社的固定咨詢人,負責調查和所涉案件相關的各類資料信息。在大學期間就已經表現出黑客方面的天才,曾服過兵役,擅長編寫木馬和蠕蟲程序。無業,獨居,不修邊幅,是一個典型的大齡宅男形象。身為沃蒂阿姨最小的孩子,時常為母親的熱心拜訪感到煩惱(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而母親顯然還當他是小孩子)。和一般的宅男表現類似,莫斯曼極少出門。雖然沒有過分的社交恐懼症,但在和女性的交往上仍然存在些許問題:不過,對於熟識的朋友,他的表現相當正常,甚至願意外出參加在文澤爾家舉行的好友聚會。喜歡甜食。
漢斯·穆斯卡林(Hans Muskarin) 在系列的第一作《冷鋼》中各個證人的證詞里反復提到的「漢斯探長」,於該文末尾向主角投遞了信息神秘的邀請函,正式在系列中登場。他經常在系列各篇的序章或末尾中出現——在序章中出現,說明該篇和秘密組織「反七(NEVES)」有關系;在末尾則偏好用酒吧閑聊的方式,解釋本應結束的案件中仍令偵探感到疑惑的地方,甚至一舉將之前的結論全部顛覆。漢斯的談話技巧相當高超,擅於捕捉對方的想法,並適時給出恰如其分的回應,亦懂得巧妙迴避敏感問題和選擇轉換話題的最佳時機。言談舉止上更趨向於一位和善的老者。文澤爾在每一次和漢斯的較量中均處於下風。
艾米(Amy,姓氏目前不詳) FW電視台知名的九點檔新聞主播(有時也出外景),塔芙妮的閨中密友。她們自大學時代起就是朋友,即使各自的工作十分繁忙,也依舊保有僅屬於她們自己的下午茶時間。除見面外,艾米還經常和塔芙妮以各種方式聊天(電話,手機,icq甚至直接通過新聞播報時的暗語)。艾米為人精明,善於交際和察言觀色,但對待朋友卻十分真誠,不抱任何私心。贊成塔芙妮和文澤爾交往。
卡爾·諾納(Karl Neuner) 總局的傑出黑人探長,喜歡在案子中和文澤爾較量,但可惜總是比文澤爾少一點細心。最近有被「反七」收買的跡象
積格勒·埃佩爾(Siegle,姓氏英譯目前不詳) 在老吉姆案之前曾和文澤爾有過短暫合作,蓄大鬍子,是個風趣踏實的老探長。
關於「反七(NEVES)」的宗教意義,請參閱七美德及七宗罪。
系列其他角色
哥本哈根公爵(英譯不詳) 綽號或封號,第一輯《黑暗的女兒》的篇尾出現,是一個身高兩米多的巨人,曾經是自由意志市美德隱修會的首腦。曾拉攏漢斯加入美德隱修會,原因不明。
普麗西拉(Priscilla,姓氏不詳) 「反七」的成員,據稱是「反七」目前最老資格的成員,第一輯《黑暗的女兒》中出現,特長似乎是考古學知識以及文物仿製。曾拉攏漢斯加入美德隱修會,原因不明。
海森貝格·安內洛雷(Heisenberg,姓氏英譯不詳) 化名,第一輯《白矮星》及《黑暗的女兒》中的活躍人物,霍得菲恩的法語和天文學老師。雖然在《白矮星》的末尾似乎已經死去,但文中卻有相當多其人尚在人世的暗示。
霍得菲恩(英譯不詳) 一個內向的13歲女孩,孤兒,第一輯《白矮星》中的角色。
高橋由加利(英譯不詳) 芳汀夜總會的老闆,原籍日本大阪,第一輯《白矮星》中的角色。
費米·莫林(英譯不詳) 自由意志市前工會副主席,第一輯《白矮星》中的角色。
沙尼達·斯戴恩(英譯不詳) 投機商,候選議員,第一輯《白矮星》中的角色。
格蕾絲·艾德蒙茲(英譯不詳) 芳汀夜總會的高層工作人員之一,高橋由加利的朋友。第一輯《白矮星》中的角色。
雷斯兄弟(英譯不詳) 芳汀夜總會的保安,可能是西班牙人。第一輯《白矮星》中的角色。
格里芬·普勞斯教授(Griffin·Prowse) 神秘的高個子先生,知識淵博。在第一輯《白矮星》和《黑暗的女兒》中登場,設置為一個網路全書式人物,「反七」的成員之一。目前已知精通古代槍械和浮世繪知識。
捷爾特·內格爾博士(姓氏英譯不詳) 醫學博士,第一輯《千歲蘭》中的角色。
約翰·貝恩斯(姓氏英譯不詳) 知名調酒師,第一輯《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西爾斯·多納多(英譯不詳) 調酒師,第一輯《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奧古斯特·多納多(英譯不詳) 郵差,第一輯《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埃瑪·赫塞爾(英譯不詳) 路修斯·赫塞爾的妻子,愛喝自由古巴,第一輯《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路修斯·赫塞爾(英譯不詳) 調酒師,原名英戈(Ingo),可能是「反七」的成員之一,第一輯《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海因納(英譯不詳) 酒界人士,和兩位朋友一道經營酒庄,第一輯《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普雷斯曼(英譯不詳) 海因納的兩位經營酒庄的朋友之一,第一輯《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克盧(英譯不詳) 海因納的兩位經營酒庄的朋友之一,第一輯《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雅玟·布蘭琪(英譯不詳) 西爾斯·多納多的德國女友,第一輯《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羅特(英譯不詳) 探長,第一輯《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沃蒂阿姨(Waitty) 莫斯曼的母親——此名取男子名Walter的昵稱Watty及英語單詞witty合成:意為「機智詼諧的」
英斯(英譯不詳) 總局的筆跡鑒定專家,第一輯《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關於系列
系列特色
整體風格
文澤爾偵探系列的主角,形式上遵循冷硬派元祖雷蒙·錢德勒對於私探的設定,實際則顛覆以往「正義使者」的偵探形象,更符合一個真實存在人物的特性:偵探不是萬能的,相反常常會被擊倒;即使邏輯嚴密,也會因為手頭線索和調查的局限,產生不可預料的錯誤:這些錯誤有些會被偵探及時改正,有些甚至到小說結尾也沒能被主角發現。因此,小說中的真正犯罪者們「逍遙法外」是十分常有的事——但因為他們亦非簡單作為「正義的對立面」而存在,因此就使得故事更趨於人性化。即使對於偵探和犯罪者們進行了如此的限定,考慮到過分舞台化的台詞和情節,該系列小說也不應歸入到社會派當中。
對於本格派所推崇的詭計方面,該系列在詭計設置上相當在意動機的重要性。即使作案的目的是出自強迫症等精神疾病,也會在行文中進行嚴謹的說明。該系列並不特別在意詭計的華麗程度,更多是在為可行性考慮。因此,某些詭計在細節上就演變得十分復雜。
文澤爾系列中的反派人物,常常得到比主角更多的筆墨描寫,以詮釋這些「社會人的真實斷面[14]」。對於小說中的死亡場景,作者偏好於使用細致且富於浪漫主義的筆觸,並經常將重點放在屍體所呈現出的表觀特徵(流動的血液,骨折,腐敗,破損的臟器,撕裂的皮膚及子彈彈孔)上,不加掩飾——這種浪漫主義與自然主義結合的方式,構成了文中描寫的主要基調。
對話方面,運用黃金時代流行的舞台劇風格台詞,不偏向白話文,對話精緻且富於條理[15]。常通過對話和場景變換來實現敘述性詭計,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切換十分頻繁,倒敘和插敘經常在文章中出現,各篇的結構均相當緊密。
由於系列數篇中均涉及大量與歷史、宗教、玄學、哲學、藝術及西方文學史相關的內容,含明顯「炫學」的成分,或可將之與安伯托·艾柯的《玫瑰之名》或約瑟芬·鐵伊的《時間的女兒》歸作一類。鑒於其與目前各種推理小說分類之間的差別,某種程度上,稱該系列為「反推理小說系列」也未嘗不可。
自由意志市
自由意志市交通區劃圖,全圖。該區劃圖以斯圖加特市交通區劃圖為藍本,圖片左上角為自由意志市交通公司「fct」的標志。本圖的簡體版本以書首黑白拉頁的形式出現在《冷鋼》(北方文藝出版社)中。作為架空類型的偵探小說,文澤爾系列並未採用諸如科幻推理或者驚悚、靈異推理等新本格式的背景設定。雖然故事中人物所處的城市是虛構的,除了一些刻意設定以便和現實相區分的特點之外,自由意志市和任一個歐洲大城市之間並沒有太大區別。
墓誌銘式結尾
系列中每篇小說均以寥寥數行(2到3行,通常是2行)的寓言詩格式結尾。因為第一輯前三本的結尾均為篆刻在墓碑上的墓誌銘,故稱之為墓誌銘式結尾。系列結尾的寓言詩通常是對全文內容的概括總結,但也經常是對結局發表的感慨——因為系列的故事多帶有濃重的悲劇氣息,墓誌銘式結尾讀來也使人感到內心沉重,並能引發讀者對文章內蘊的反思。 以下羅列系列各篇的墓誌銘結尾:
注意:下文記有作品情節、結局或其他相關內容,可能降低欣賞原作時的興致。這是為了防止劇情透露的情況。
《冷鋼》(正文)
天堂總禁錮在我們的苦難中
地獄卻丟失在我們的樂園里
《冷鋼》(番外)
三個魔鬼本不該那樣死去
你看過我的標注,我的朋友
我們會再見的
《千歲蘭》
不朽踩在死亡的邊緣
凋零的生命紛紛哭泣
《特奎拉日升》
酒精最擅於迷惑人
死亡最富於戲劇性
《白矮星》
今晚你懂得仰望天空
明早星辰將知道你的存在
《黑暗的女兒》
仇恨棄絕了神的公義
黑暗卻將一切盡數忘卻
系列各篇相關介紹
讓最後一縷光芒消散
本作品為文澤爾的偵探小說系列的第一部,完成於2003年12月,並於2006年夏季開始對其進行大幅的修改,計劃於2006年8月底修訂完畢。文中描寫一個和西班牙酒密切相關的古怪命案,是典型的「暴風雨山莊」式案子。警察雖然在中途介入,但所起作用不大。
無弦小提琴
本作品為文澤爾的偵探小說系列的第二部,完成於2003年12月。作者於2006年夏季開始對其進行大幅的修改,並計劃於2006年8月底修訂完畢。在這個和名小提琴「瓜奈利」以及倫勃朗的名畫「讀書的米勒瓦」相關的案子中,自由意志市的偵探小說家夏哀·哈特巴爾先生初次登場。
白矮星
本作品為文澤爾的偵探小說系列的第三部。初稿完成於2004年,全文僅兩萬余字。作者自2006年夏季開始對該篇進行大幅修改,並於2007年7月修改完畢。改寫後的《白矮星》全文達到二十萬字,僅沿用了初稿的構思,內容和初稿有較大的區別。《白矮星》主要講述了一起和自由意志市哥倫比亞黑幫及三合會勢力相關的連環謀殺案,並且塑造了一位名為海森貝格的、身兼黑幫成員和中學天文學/法語教師雙重身份的人物。雖然海森貝格在小說末尾被人在Evian酒吧射殺,但根據作者的後記和文中表明的態度,此人的生死依舊未明。而在隨後的姐妹篇《黑暗的女兒》中,也沒有對其生死進行明確的說明。 該作品中涉及大量與狙擊手及黑手黨文化相關的內容。
黑暗的女兒(又名Erinyes)
本作品為文澤爾的偵探小說系列的第四部,完成於2004年。長篇,十四萬字左右。本案作為《白矮星》的姐妹篇,承接上一個案子的故事,主要講述了在三合會被警方剿滅後,哥倫比亞黑幫內部發生的一起神秘卡片連續殺人事件。
冷鋼
本作品為文澤爾的偵探小說系列的第五部,完成於2005年,於2007年5月在中國大陸出版(北方文藝出版社)。長篇,十四萬字左右。文中主要描寫一個1985至1992年間發生的連續殺人案,文澤爾以十一分局探員的身份登場,對主要人物的關系由一些預先的交待,是一個前傳類型的案子。
千歲蘭
本作品為文澤爾的偵探小說系列的第六部,完成於2006年,於2007年6月在中國大陸出版(北方文藝出版社)。長篇,十二萬字左右。本文別出心裁地採取二段式的劇情構建,前半段為平面推理,後半段轉型為現場推理。
特奎拉日升
本作品為文澤爾的偵探小說系列的第七部,完成於2006年,於2007年8月在中國大陸出版(北方文藝出版社)。長篇,十一萬字左右。也作《酒會謀殺案》,是作者第一個正式的暴風雨山莊式案件。
為了防止劇情透露的情況,記有情節或結局的內容在此處結束,下文與情節無關。
文澤爾是一個關於作家、詩人、文學家等人物的小作品。你可以通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Ⅳ 誰知道爪刀的學名還是就叫爪刀哪個牌的好購買鏈接
就叫爪刀(karambit)
如果想裝x買冷鋼的(高仿也行,只要鋼材和硬度不要太弱雞就沒問題了)
想要日常攜帶買THE ONE的(建議買折爪)
想要收藏買FOX的折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