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視唱練耳教學大綱

視唱練耳教學大綱

發布時間: 2022-09-02 19:39:03

Ⅰ 視唱練耳 練習方法

個人認為最主要的還是靠自己練,要想把視唱唱好的話,先跟著鋼琴唱二度、三度…一直到八度,比如:13 24 35 46 57 61 7 高音2高音 1再倒過來唱,把握好度數關系。唱的多了一些變化音啊也會自然而然的會了,練耳要多聽,也就是說耳朵要靈,先從簡單的自然單音開始練,等聽的很准確了再加變化音,聽一些音程和弦啊要先清楚度數關系,視唱練耳就只能慢慢來,更是要勤練了。陪養樂感很重要,用老師給你們的書就ok啦

Ⅱ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2009年報考咨詢

一、報名流程
為保證報名工作的穩定性,將採用網上報名與現場報名兩種方式。希望各位考生為節約報名時間,首選網上報名。如有個別原因無法進行網上報名的,請在網上報名的規定時間內到相關報名點填寫紙質報名單,並由當地報名點工作人員協助進行網上報名,北京考點將於4月10日提供機房,供考生報名。

網上報名流程
登錄網上報名平台:

進行網上報名。
外地考點網報時間:
1月1日—3月21日上午12:00
北京考點網報時間:
1月1日—4月9日
進行現場確認:
外地考點現場確認時間:
3月20日上午9:00—3月21日上午12:00
北京考點現場確認時間:
4月9日
上午8:00—11:30
下午1:30—5:00
報名表簽字、繳費並領取准考證

現場報名流程
至招生點填寫紙質報名單,並由報名點人員協助進行報名信息錄入。
外地考點現場報名時間:1月1日—3月21日上午12:00
北京考點現場報名時間:4月9日上午8:00—11:30下午1:30—5:00
報名表簽字、繳費並領取准考證

二、報名材料
1、考生持戶口所在地學校報考介紹信(應寫明報考者在校年級)和上學期的成績手冊及復印件(在校期間最後一個學期的成績與評語)。外地往屆初中畢業生須持當地招生辦公室或教育行政部門的報考介紹信。

2、考生應交驗戶口本及戶口本復印件或交驗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註明考生出生年、月、日的
證明信。
3、同底一寸免冠正面半身近照五張。
報名所交材料(成績冊及戶口本原件除外)錄取與否恕不退還。我校不接收函報,不預審錄音。報考作曲專業的考生,須交本人音樂作品。
如材料齊全並符合報考條件者,即可現場繳費確認(當年考試費用參考我校招生網站)並發給准考證,不進行現場繳費確認的,視為報名無效。考生所有考試均須憑准考證參加。

考試
考試分專業考試和文化課考試。
專業考試分初試和復試,第三試為文化課考試。
初試合格參加復試,專業復試合格者參加文化課考試。專業復試和文化課考試的具體時間均在專業初試後另行公布。

一、中國樂器演奏專業:
初試:
演奏兩首樂曲(自選)。
復試:
1 演奏兩首樂曲(其中一首可同於初試);

2 視唱練耳(見《視唱練耳考試參考大綱》) 。
三試:

根據教育部指定的各科教學大綱的范圍,以現行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為依據,主要了解考生文化課程的基礎知識。
初一:語文數學

初二:語文、數學、英語
初三:語文、數學、英語
高一:語文、數學、英語

二、管弦樂器演奏專業:
初試:
1
小提琴專業(含中提琴):一首音階、七個琶音和三、六、八度雙音(高中考生還需分指八度和十度)。一首練習曲、一首樂曲;
2
大提琴專業:三個八度的音階、琶音及三、六、八度雙音音階一條。一首練習曲、一首樂曲;
3 低音提琴專業:音階一條、練習曲一首、樂曲一首。

復試:
1 一首不同於初試的練習曲、協奏曲第一樂章(可帶伴奏);
2
視唱練耳(見《視唱練耳考試參考大綱》)。
三試:

根據教育部指定的各科教學大綱的范圍,以現行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為依據,主要了解考生文化課程的基礎知識。
初一:語文、數學

初二:語文、數學、英語
初三:語文、數學、英語
高一:語文、數學、英語

三、鍵盤樂器演奏專業(鋼琴)
初試:
1 練習曲兩首。選自:兩位不同作曲家的作品。程度相當於車爾尼練習曲740【含】以上;

2 復調:巴赫三部創意曲或平均律(賦格部分)。
復試:
1
基本練習:24個大小調3、6、8、10度雙手同向四個八度音階;主、屬七、減七同向四個八度琶音及和弦;
2 演奏曲目:
1
古典奏鳴曲快板樂章(選自:海頓、莫扎特或貝多芬);
2 自選樂曲一首;
註:所有初、復試曲目必須背譜演奏;
3
視唱練耳(見《視唱練耳考試參考大綱》)。
三試:

根據教育部指定的各科教學大綱的范圍,以現行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為依據,主要了解考生文化課程的基礎知識。
初一:語文、數學

初二:語文、數學、英語
初三:語文、數學、英語
初三:語文、數學、英語

四、音樂理論基礎專業
作曲方向(初一)
初試:
1 創作:歌曲一首(無伴奏)、動機發展兩首(單旋律);
2
視唱練耳筆試(見《視唱練耳考試大綱》) 。
復試:
1
演奏三首鋼琴曲,其中一首練習曲、一首三聲部或三聲部以上的復調作品、一首奏鳴曲的快板樂章;
2
面試:樂器演奏、背唱民歌或戲曲片斷二首、彈唱民歌或藝術歌曲、口試;
3 視唱練耳口試(見《視唱練耳考試參考大綱》) 。
三試:

根據教育部指定的各科教學大綱的范圍,以現行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為依據,主要了解考生文化課程的基礎知識。
初一:語文、數學

作曲方向(初二插班)
初試:
1 創作:歌曲一首(無伴奏)、鋼琴小品命題創作一首(一段曲式)。
2
視唱練耳(見《視唱練耳考試大綱》)。
復試:考試項目同初一。
三試:考試項目同高一。

作曲方向(初三插班)
初試:
1 創作:歌曲一首(無伴奏)、鋼琴小品命題創作一首(二段曲式)。
2
視唱練耳(見《視唱練耳考試大綱》)。
復試:考試項目同初一。
三試:考試項目同高一。

作曲方向(高一)
初試:
1 小型音樂作品命題創作(帶鋼琴伴奏);
2
視唱練耳筆試(見《視唱練耳考試參考大綱》);
3 樂理基礎知識筆試。
復試:
1
演奏三首鋼琴曲,其中一首練習曲、一首復調、一首奏鳴曲(一個快板樂章或變奏曲);
2
面試:樂器演奏、背唱民歌或戲曲片段二首、即興作曲、口試;
3 視唱練耳口試(見《視唱練耳考試參考大綱》)。
三試:

根據教育部指定的各科教學大綱的范圍,以現行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為依據,主要了解考生文化課程的基礎知識。
高一:語文、數學、英語

音樂學方向(高一)
初試:
1 專業筆試:命題論文寫作(八百字左右);
2
視唱練耳筆試(見《視唱練耳考試參考大綱》);
3 樂理基礎知識筆試。
復試:
1
面試:(1)鋼琴或其他樂器演奏;(2)演唱民歌、說唱、戲曲唱段2-3首;
2
器樂演奏:鋼琴(一首練習曲,一首奏鳴曲的快板樂章)或其他樂器演奏(一首練習曲,一首樂曲);
3 視唱練耳口試(見《視唱練耳考試參考大綱》)。

三試:
根據教育部指定的各科教學大綱的范圍,以現行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為依據,主要了解考生文化課程的基礎知識。

高一:語文、數學、英語

指揮方向(高一)
初試:
1 視唱練耳筆試(見《視唱練耳考試參考大綱》);
2 樂理基礎知識筆試。
復試:

1 專業面試:指揮一首小型音樂作品,樂器演奏、演唱聲樂作品二首、口試;
2
演奏三首鋼琴曲,其中一首練習曲、一首復調、一首奏鳴曲(一個快板樂章或變奏曲);
3 視唱練耳口試(見《視唱練耳考試參考大綱》)。

三試:
根據教育部指定的各科教學大綱的范圍,以現行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為依據,主要了解考生文化課程的基礎知識。

高一:語文、數學、英語

五、聲樂專業
初試:

演唱兩首歌曲(民族聲樂專業:中國民歌、創作歌曲或中國歌劇選段、戲曲;美聲專業:中外藝術歌曲、創作歌曲、中外歌劇詠嘆調及音樂劇選曲)。

不提供音響設備,可自帶鋼琴伴奏。
復試:
1 演唱兩首歌曲(其中一首可同於初試);
2
視唱練耳(見《視唱練耳考試參考大綱》);
3 聲帶醫學檢查。
三試:

根據教育部指定的各科教學大綱的范圍,以現行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為依據,主要了解考生文化課程的基礎知識。
高一:語文、數學、英語

Ⅲ 小學音樂舊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區別

音樂課程標准與音樂教學大綱的比較

一、課程性質和價值觀念的轉變
過去的教學大綱,在編寫的指導思想上,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是根據學科體系制訂的,主要側重於根據學科的邏輯關系來安排教學內容,它是教師教學的一個依據。教學大綱的內容分為唱歌、唱遊(小學)、器樂、欣賞、識譜與視唱聽音(中學為基本樂理和視唱練耳)等幾個部分,並對這幾個部分分年級提出不同的要求,各部分內容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體系,對知識、技能的要求和培養音樂專業人才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程度上稍有差異而已,但邏輯關系是一樣的。教學難點、重點的確定都在知識、技能的體繫上,所有的關注點都在學科體系的發展上,完全沒有考慮學生的要求,這是培養專業人才的規劃。比如,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中對三至五年級學生在唱歌方面的要求是:①學習緩吸、緩呼的呼吸方法;初步學習有氣息支持地歌唱。②學習連音唱法、頓音唱法。③學習簡易的輪唱、二部合唱,做到音高、節奏准確,逐步做到聲部的和諧、均衡。從這三條可以看出,其要求完全是專業性的,並且是與專業教育接軌的。比如「緩吸緩呼;有氣息支持地歌唱」等,專業音樂教育也是這樣要求的,只不過要求的深淺程度不同而已,但其結構和系統性是一致的。這只是舉其中的一小部分例子,還有不少類似這樣的專業要求。教學大綱要求如此,那麼音樂教師按照大綱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也就順理成章了。可以說,現在所用的教學大綱是按照音樂學科的知識體系來編寫的,首先考慮的是學科在學生身上有多大的完善與發展,而忽略了學生在音樂中究竟能有多大發展,脫離了學生實際。也就是說,教學大綱所演繹出來的音樂是一種「精英文化」,它注重的只是學科自身的科學性和發展性。
課程標準是在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潮中誕生的,有著鮮明的時代性和科學性,是一個開放式的發展模式,是建立在學生學習經驗的基礎上的,是按學生的心理結構的發展來確定學科內容的,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學習經驗為載體,把音樂學習和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的情感體驗密切聯系在一起的。課程標准首先考慮的不再是學科自身的發展,而是學生的發展,使學生通過學習音樂享受音樂所帶來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它突破了學科體系,由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轉變,培養的是ZI世紀所需要的綜合素質高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具有基本素養和能力的有文化的普通公民,而不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專業人才。它也體現了「音樂教育的任務不是培育音樂家,而是培養人」——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還體現了價值取向上的變化,那就是: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由學科知識本位走向學生發展本位。
在教育教學基本理念方面,教學大綱與課程標准也有本質的差異。盡管教學大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教育的發展作過相應的修訂與調整,如以前的教學大綱特別強調「雙基」(即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人們發現在這之中美育體現得不足,尤其是受當時德國奧爾夫和美國「綜合音樂感」音樂教育思想的影響,先後在教學大綱中加進了「器樂教學」和「唱遊」(小學)教學。盡管教學大綱也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還提倡「因材施教」,但這並不能改變教學大綱以系統的學科知識和技能學習為教育教學目的的基本性質。而課程標準是以實現音樂教育的價值為依據,遵循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審美認知規律,將音樂課程的價值定位在審美體驗、創造性發展、社會交往和文化傳承四個方面,比過去教學大綱側重強調德育和智育方面的價值目標更有時效 性和針對性,也更全面、更科學。由此也可更加明確地看出,課程標准所演繹出來的音樂是一種「大眾文化」,是從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

二、由教學內容到教學領域的轉變
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有唱歌、唱遊(小學)、器樂、欣賞、識譜和視唱聽音五個方面,課程標准則將其劃分為四個領域,即: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既整合也擴展了教學大綱的內容。
我們可以看出,把過去的唱歌、唱遊、器樂和視唱聽音整合為表現,融合性增強,整體難度降低,不再像過去那樣對每一項都有過細的要求,欣賞整合為感受與鑒賞,重視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另外,課程標准擴展了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兩項,這也是根據新時代對音樂教育的要求和順應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而增加的。創造,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精神,也體現了音樂教育的改革方向。
這樣的整合與拓展,突出了音樂聽覺審美體驗的藝術特徵,淡化了技能練習和理論知識的專業性。由於知識難度降低,所以能夠激發學生參與音樂表現及投人音樂探索的興趣。從中也可以看出,新課程標准對通過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視。

三、教學要求的轉變
現行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以及據此編寫的多種版本的音樂教材,無論在內容、體例上,還是在要求上,受專業音樂藝術院校的相關影響比較深,追求全面、系統、高難度。這既超出中小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小學生在音樂方面發展的需要。在體例安排上,各類音樂知識往往成條塊分割狀態,學生接觸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識點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樂。例如,教學大綱中把樂理知識學習專門列為一項,叫做識譜Z面課程標准中的識譜僅為「表現」一項中的第四條(前三條為:演唱、演奏、綜合藝術表演人教學大綱中對初中階段識譜的總要求是:①在小學基礎上,繼續學習簡譜或五線譜知識。五線譜教學用首調唱名法。②通過音樂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聽辨節奏、旋律和視唱樂譜的能力。其分年級的要求是:①復習鞏固小學階段的識譜知識。②學習保持音、切分音、三連音、裝飾音等音樂記號。③學習調號,知道唱名在鍵盤上的位置。④編寫節奏與旋律短句。⑤提高識譜能力、這裡面的專業要求全面而深人。
課程標准對7~9年級(即初中1~3年級)在識讀樂譜方面的要求為:①用熟悉的歌曲、樂曲學唱樂譜。②能夠跟隨琴聲或錄音視唱樂譜。③鞏固、提高識譜和運用樂譜的能力。
對比前面教學大綱的五項要求,課程標准中這三項的難度大大降低。僅就第一條來看,就可以先唱歌後識譜,這在以往是違背常規的教學行為的。以前的唱歌都是先識譜後唱歌,其理由是:不識譜怎麼能把歌唱會呢?於是課堂上往往會出現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教歌譜時,學生已經能夠直接唱歌了。課程標准中的第2條是培養學生「能夠跟隨琴聲或錄音視唱樂譜」,這在以往的教學中更是不允許的,以為這是培養學生的「依賴」思想,是不重視「雙基」的體現。以前的視唱樂譜是:教師給學生一個標准音高,然後學生清唱,整個曲譜唱完後音準誤差不超過半音才算合格,其專業要求非常高。
課程標准注重的是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體驗和音樂學習經驗,不再要求學生對音樂知識死記硬背,它讓學生明白,音樂不是科學,而是一種文化,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了解有關音樂的背景、文化、體裁、風格,讓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快樂。

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過去幾十年,音樂教學採用的基本上都是單向灌輸式的模式,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音樂綜合能力的提高。課程標准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創設便於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再以絕對權威出現,而承認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主,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地學習,不再重視結果而注重過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確定以學生為中心,開放、民主。公平、高質量地與社會生活、社會發展、人生經歷相結合的音樂學習方式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要體現這一核心,必須轉變教學觀念,這是教學改革的前提和關鍵。教學觀念對教學活動起著指導和統帥作用,那麼,新課程需要哪些新教學觀念,如何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念,就成為亟待探討的問題。

一、教學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還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
本次教學改革是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進行的,是對課程改革的呼應。所以,教學與課程的關系是本次教學改革首先必須擺正和處理好的一對關系。在這對關系中,課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課程觀是主導因素。課程觀決定教學觀,並因此決定教學改革的深度、廣度。但是,課程究竟是教學的「枷鎖」還是「跳板」?是教學的「控制者」還是「促進者」?在傳統的教學論概念系統中,課程被理解為規范性的教學內容,而這種規范性的教學內容是按學科編制的,故課程又被界定為學科或各門學科的總和。這就意味著,課程只是政府和學科專家關注的事,教師無權也無須思考課程問題,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課程和教學成為兩個彼此分離的領域,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實體或內容,它規定學校「教什麼」,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過程或手段,它規定學校「怎麼教」;課程是教學的方向、目標或計劃,是在教學過程之前和教學情境之外預先規定的,教學的過程就是忠實而有效傳遞課程的過程,而不應當對課程作出任何調整和變革;教師只是既定課程的闡述者和傳遞者,學生只是既定課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這就是傳統課程所倡導的教學觀。課程是「專制」的一方,課程成為一種指令、規定,教材成為聖經,而教學則成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課程與教學走向二元對立,二者機械地、單向地、線性地發生關系。這樣,課程不斷走向孤立、走向封閉、走向萎縮,走向難、繁、偏、舊,而教學也不斷變得死板、機械、沉悶,這種背景下的所謂教學改革只能是打外圍戰,「戴著鐐銬跳舞」,師生的生命力、主體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總之,這種改革最多隻能在方法上、形式上做文章,而不可能有實質性的突破。
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研製走向教師開發,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時候,課程就不只是「文本課程」(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等文件),而更是「體驗課程」(被教師與學生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的課程)。這意味著,課程的內容和意義在本質上並不是對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對給定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對給定內容的意義都有其自身的解讀,從而對給定的內容不斷進行變革與創新,以使給定的內容不斷轉化為「自己的課程」。因此,教師和學生不是外在於課程的,而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這樣教學就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這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觀。教學過程因此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這樣,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課程也由此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和完整文化,這意味著課程觀的重大變革。在這種背景下,教學改革才能真正進入教育的內核,成為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能動力量,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這正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呼喚的教學改革!這是從課程層面上給教學帶來的一種「解放」,這種「解放」將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二、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還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教學論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基於此,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不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是對傳統教學觀點的重大突破。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所以教師是課程的主宰者,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的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後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麼教、怎麼學,不教不學。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於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生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總之,傳統教學只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機械疊加。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可以說,創設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教學重結論還是重過程
結論與過程的關系是教學過程中一對十分重要的關系,與這一關系相關的還有學習與思考、學會與會學、知識與智力、繼承與創新等關系。從學科本身來講,過程體現該學科的探究過程與探究方法,結論表徵該學科的探究結果(概念原理的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系。什麼樣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必然對應著什麼樣的探究結論或結果,概念原理體系的獲得依賴於特定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如果說,概念原理體系是學科的「肌體」,那麼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就是學科的「靈魂」。兩者有機結合才能體現一門學科的整體內涵和思想。當然,不同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不同,其探究過程和方法論也存在區別。但無論對哪一門學科而言,學科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論結合起來,才能有助於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肌體又有靈魂的活的學科知識結構,才能使學生的理智過程和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
從教學角度來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或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毋庸置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則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基於此,新課程把過程、方法本身作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過程、方法的地位。
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於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詰問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對學生個性的摧殘。重結論、輕過程,從學習的角度講,也即重學會、輕會學。學會,重在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是一種適應性學習;會學,重在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於發現新知識、新信息以及提出新問題,是一種創新性學習。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到社會上已遠遠不夠用,人們只有不斷地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正因為如此,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表面上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

四、教學關注學科還是關注人
學的重心在學科還是在人?關注學科還是關注人?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價值觀。過分關注學科,過分強調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是學科本位論的反映。學科本位論把學科凌駕於教育之上,凌駕於人之上,學科成為中心,成為目的,學校教育、課程教學成為促進學科發展、培養學科後備人才的手段,這種只見學科不見人的教育觀從根本上背離了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和使命。從實踐層面講,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它突出表現為以下兩方面:
一是重認知輕情感。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把生動的、復雜的教學活動囿於固定、狹窄的認知主義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而不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的非情感化是傳統教學的一大缺陷。
二是重教書輕育人。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把教書和育人割裂開來,以教書為天職,以完成學科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為己任,忽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從而使教學過程不能成為學生道德提升和人格發展的過程。總之,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在強化和突出學科知識的同時,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改革教學必須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以學科為本位轉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學科本位論的錯誤不在學科本身,而在於指導思想,學科教學依然要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學科教學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從、服務於人的全面健康發展。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它意味著:
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一切必須為我們教師所關注,這種關注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用心施教。 用心施教體現著教師對本職的熱愛,對學生的關切,體現著教師熱切的情感。
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展的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當然,這也要求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完善自己 。

Ⅳ 想考視唱練耳的研究生專業上需要考哪些內容

每所學校對視唱練耳專業的研究生考試要求各不相同,需要根據報考院校的官網通知為准。

以中央戲劇學院為例:筆試(聽寫及寫作):和弦連接:范圍含概大小調體系功能化和聲的全部內容;單聲部旋律:大小調式、民族調式或泛調性;二聲部旋律:大小調式、民族調式或泛調性;三聲部旋律:大小調式或民族調式;論述題:有關教學法問題的相關論述。

視唱、口試:(每人半小時、採用固定唱名法)帶伴奏單聲部彈唱:提前15分鍾指定,唱後要求對結構、功能布局、旋律特點及教學要點等要素進行分析;和弦及解決:針對大小調體系功能化和聲全部內容中的和弦及解決進行提問;單聲部視唱:大小調式、民族調式或泛調性。


(4)視唱練耳教學大綱擴展閱讀:

視唱練耳練習的步驟:

一、音階練習:

採用各大小調音階練習,進行調試感覺的穩定訓練,培養穩定的調試感覺,因為每一部音樂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調式調性,唱好音階具有一定的調試調性結構的概念,對視唱好旋律以及樂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音程的模唱與構唱:

要先進行各種音程的模唱,從純一度,純八度開始練習,然後分別進行純四,純五,增四減五,其中包含有#4。降7。再進行大小三度,大小六度的練習,最後進行大小二度,大小七度的練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視唱

Ⅳ 上海音樂學院視唱練耳教學大綱

應該考相應的十級呀

Ⅵ 鋼琴教育中的視唱練耳重要性

視唱練耳課對學習音樂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聲音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
藝術.音樂的主要表現手段是旋律、節奏、音色和力度,以及和聲、復調、曲式、管弦樂
法等等.視唱練耳課作為各音樂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學生逝過系
統地學習,牢固地掌握音樂中的這些主要因素,同時開擴學生的音樂視野.通過訓練,培
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覺。
實踐證明,視唱練耳課在培養學生的藝術情趣,發展音樂視聽方面,訓練音樂思維方
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會直接影響到今後在歌唱、演奏、創作、研究等方而的發展.我認
為,通過視唱練耳訓練,會對學生在音樂表現上以及在今後的音樂學習等方面都有著很大
的幫助.
一、聽覺的基礎訓練
視唱練耳課一直被各高師音樂專業認為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在歷年的教學大
綱中都被列為第一、二學年的必修課程.而且課時量較另一門基礎課「基本樂理』,一般要
多出一倍左右.
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懂得學習知識必須要重視基礎,學習音樂的基礎就是對各種音樂符
號的識別和良好的音樂思維能力.音樂是一種存在,是人類為表達思想情感而創造和選擇
的,一種以聲音在時間中展開為形式的藝術.樂譜即是音樂存在的表現形式,是人們在傳
遞音樂的過程中記錄音樂的一系列符號.學習音樂,首先要具有識別這些音樂符號的能
力.我們所指的識別符號的能力,也就是指識譜或讀譜的能力.所以在開始的訓練過程
中,一定要非常嚴格的訓練學生能夠正確識別樂譜、使用樂譜,准確地表達音樂.
沒有系統學習過音樂的人,或根本就不識樂譜的人,可以想像,當他演唱或演奏樂曲
時只能靠直覺的模仿,不可能了解和體會樂曲中的音樂組織和結構.如兒童用死記硬背的
方法學會了一兩首歌曲一樣.因為不識樂譜,從而不會用正確的音樂記憶對音樂加以理
解,所以很快地就忘掉了一培養學生這種理解和記憶,正是視唱練耳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視唱練耳課中,專業教師們一般把它劃分為兩部分:視唱、練耳(包括聽覺分
析).但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應該把聽覺分析單獨列為一個獨立部分,即把視唱
練耳課分為三個組成部分:1、視唱;2、練耳;3、聽覺分析.視唱是看譜即唱,做到音高、節奏的准確性,並可獲得豐富的音樂語言和重要的感性認識.練耳即是聽覺上的訓
練.主要來自感知上的聽記,辯明各種單音、音程、和弦、短曲調及多聲部短曲調等.聽
覺分析是學生在已知音樂概念的前提下,由教師運用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傳達給學生的「
種理性認識,培養學生把感性認識變為理性的概念,實施為實際的、生動的音樂形象,來
發展音樂的聽覺及快速的反應.實踐證明,聽覺分析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通過訓練,可使學生在樂譜的識別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聽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由於存在著不同的途徑,也有人用其它的辦法來達到表現某一些音樂的目的,如通過
傳唱,通過模仿音帶等.但我認為,只有用正確的音樂語言來進行思維.才會有對音樂的
真正體驗.所謂「音樂語言』,是人們在長期的音樂審美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一套音樂表現感
情的體驗,首先應是內心音樂語言的體驗.沒有內心的音樂,就不會對音樂有完整的體
驗.沒有接受過視唱練耳的訓練並具備了一定水平的人,當然就不會對音樂有深刻的感受
和理解,而且會對音樂的其它科目學習產生局限性.因為音樂不是音符的簡單堆砌,它還
需要演唱,演奏者對它用正確的理解來表現。創作,才能使音樂富有生命.
視唱練耳教學有它自身的規律性,同時它也做為最基礎的音樂課程。但它決不是象有
些人認為的那樣,只是音高、節奏等簡單的組合,單純的訓練.它應該是一門有目的、有
計劃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實際應變能力和獨立的思維能
力,使他們能獨立地識譜,處理、分析所接觸到的一切音樂語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重點培養學生的這種思維能力上進行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活
動,如在聽記、視唱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對樂譜的識別能力,來進行正
確的音樂思維,使音樂內容得到更加完整、准確的表現.
三、音樂想像力的培養
視唱和練耳是相輔相承的,在內容安排上要盡可能包涵各個時期的、不同風格的、不
同民族的、不同音樂思潮的音樂語言.隨著程度的提高、視角的拓寬,學生會在內心、思
維當中對音樂表現方面得到逐步的提高.
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讓學生懂得,能夠做到准確地表現音樂的內涵,首先
要在內心起作用.唱是音樂體驗的原型,所以在視唱、背唱練習曲時,唱准音高和節奏是
最起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過體驗和理解,將作者提供的表情符號恰如其分地表現出
來.通過視唱培養學生的表現意識.
聽記又是一種想像力的體驗.讓學生懂得,樂潛不是一個靜態的對象,它的再現是一
個不斷變化著的動態系統.如速度的選定、樂曲的流暢起伏、休止及高潮的處理,都需要
有深刻的體驗.有了這種教學指導思想,就可能使學生在音樂的體驗、理解及表現意識方
面得到飛躍,進而達到內心閱讀樂譜的能力.這不僅是提高音樂記憶的好方法,而且還可
以將注意力集中在體驗、品味不同風格的音樂語言上,為今後表現不同風格的音樂打下良
好的基礎.
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技術訓練特點的基礎課程,視唱練耳還必須同時聯繫到藝術情趣,
進行理解的分析.這是對樂譜的另一種深層次的理解.掌握音樂知識是基礎,深層次的理解是目的.沒有表層的掌握也就談不上深層次的理解.
隨著程度的提高,還要引導學生在更多深層方面的理解,包括樂感的引發,風格的把
握,調式、調性的感知,對樂曲的情感、形象的表現等等方面因素.
綜上所述,視唱練耳課是音樂門類里的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基礎課程,雖不能成為音樂
表演課,但通過學習,可使學生在音樂美感的追求,藝術修養的提高,為其它課程打下良
好的基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一途徑,不僅使學生能掌握技術、技能,也能讓學
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並發展積極的審美情感,從而達到一種對音樂深層次的認識.

Ⅶ 如何進行聽音訓練的教學

為了提高學生的獨立識譜能力,發展聽覺和增強記憶力,在音樂教學中內,結合樂里視唱加強聽容音訓練是十分必要的。聽音就是練耳,它同視唱緊密相聯,都是訓練培養學習音樂的基本能力。 聽音的教學內容應包括:音高訓練、節奏訓練、旋律訓練以及調式、和聲的訓練等。其具體要求在《大綱》和教材中都有明碗艦定,下面僅就訓練方法談幾點體會。 一、讓學生認識聽音訓練的意義是很重要灼。音樂是以樂音表現感情的聽覺藝術。唱、彈、吹、拉都離不開聽覺.所以聽覺是學習音樂的先決條件;聽音則是視唱(奏)的基礎。因為只有會聽才能會唱.聽得准才能唱得准。音樂聽覺不是憑空產生的,須靠實踐的逐漸積累。這就須在教師的帶領下,認真、嚴格地運用聽覺參加聽音訓練. 二、明確聽音訓練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每次的聽音訓練,要求學生聽什麼,怎樣聽.達到怎樣的目的等.教師都要在聽音前向學生交待清楚,使學生心中有數、而後按照要求參加聽音的訓練。 三、聽音訓練的重點應放在「聽」字上,這是培養學生聽音能力的關鍵。無論是聽辨音的高低、長短、強弱,是模唱旋律的片斷.或是聽記短小的樂句,簡單的和聲等,都要特別強調「聽」。要求聽清、聽准。

Ⅷ 美國歌唱家韋桂林的老家在哪裡

廣西的

《藝術探索》 1998年S1期
少數民族學生男高音教學初探
韋桂林
【作者單位】: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系
【關鍵詞】: 男高音 少數民族學生 聲樂教學 基礎音樂教育 中聲區 藝術院校 合唱訓練 中小學音樂教育 音樂修養 換聲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是我國辦學歷史較悠久的高等音樂教育機構之一,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由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音樂教育家滿謙子先生與作曲家、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吳伯超先生等在桂林創辦的廣西藝術師資訓練班音樂組。經過七十年的奮斗和努力,學院已發展成為集教學、科研、藝術實踐於一體,具有突出學科優勢和鮮明辦學特色的高等音樂人才培養基地。音樂學院目前是廣西藝術學院主幹院(系)之一,學科專業齊全,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國家碩士學位授予點。學院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教學層次,涉及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音樂學、錄音藝術等四個學科門類。下設七系一部:音樂教育系、管弦系、聲樂系、鋼琴系、作曲系、民樂系、音樂學系、研究生部。學院還設有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及合唱團等教學實驗團體。音樂實驗教學中心2008年被評為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10月通過終審答辯,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中文名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學 校
廣西藝術學院

機構類別
二級學院

成立時間
1938年

音樂學院擁有專業實力雄厚、職稱結構相對合理的師資隊伍。我國著名音樂家、音樂教育家 陸華柏、 陳良、陳永祿、 李志曙等曾先後在此執教。學院現有教職員工 143人,其中教授 20 人,副教授 33 人,講師 59人,具有 碩士以上學歷教師 45人。在教學科研中,涌現出一批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學者,部分學科及學術帶頭人已躋身於國內同類學科中的先進行列,其中多人次曾獲得「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師」、「 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教師獎」、廣西高校「教學名師獎」、「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2辦學成果
編輯
音樂學院秉承「 親愛精誠」的廣藝精神,樹立「明道、立德、勤學、精藝」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的辦學思路,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努力探索音樂人才培養模式,狠抓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專業水平,為社會輸送了大量 德藝雙馨的 音樂表演、 音樂創作、 音樂教育和 音樂研究人才。截止2009年學院有全日制研究生、 本科生、 留學生1600多人。近年來,該院學生在區內外各類專業比賽中屢屢獲獎,成績顯著;以學生為主的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和合唱團經常參加國內外的演出、比賽與交流,獲得廣泛贊譽。
3歷史沿革
編輯
廣西藝術學院創辦於1938年,初名「廣西省會國民基礎學校藝術師資訓練班」(簡稱「藝師班」),是 廣西地區最早培養藝術人才的專業學校。藝師班中的音樂組,經過幾代廣藝人的努力,不斷壯大,發展成為現在的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音樂學院是廣西藝術學院下設的一個重要的二級學院,也是廣西地區唯一一所專業培養音樂表演、音樂創作、音樂教育及音樂研究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的重要教學機構。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為廣西地區的音樂文化建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培養真善美的心靈,以實現真善美的社會」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1938年春,在徐悲鴻和時任教育廳音樂督學滿謙子的積極籌措下,利用已建成的桂林市中山公園「美術學院」院址。開辦一期六個月的「廣西省會國民基礎學校藝術師資訓練班」(夜校),招收對象是桂林市在職的中小學教師,目的是對中小學教師進行短期的藝術專業培訓,提高桂林的藝術師資力量。當時全體學員共83人,其中音樂組35人。班主任由滿謙子先生擔任。
1938年夏,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先驅之一,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吳伯超由湖南輾轉抵桂擔任該「音樂組」班主任。
1940年2月吳伯超前往重慶任國立音樂學院院長,由省教育廳圖音科科長張家瑤接任,8月該班正式更名為廣西省藝術師資訓練班,行政獨立,班址在王城正陽樓,並招收第二屆二年制高級班及一年制初級班學生。1941年5月馬衛之繼任班主任,在他的努力下,藝師班規模不斷發展,秋天招收第三屆二年制高級一班。1942年夏招收一年制研究班一班。1943年7月,第三屆高級班研究班結業,因經費困難,曾一度停辦移交師范學校。8月,又奉令續招高級班和初級班新生各一班。1944年5月下旬獲准招收三年制和五年制新生。1944年7月下旬湘桂戰役開始,11月桂林全城陷落,藝師班被迫疏散陽朔。
當時在藝師班先後任教的音樂教師有: 滿謙子、 吳伯超、馬衛之、 陸華柏、狄潤君、 胡然、姚牧、劉式昕、甄伯蔚、郭可諏( 薛良)、石嗣芬、歐慕波等。
1946年藝師班和私立榕門美專合並,改名為「廣西藝術專科學校」,馬衛之任校長,招收二年制音樂科19名。音樂科開設:聲樂、鋼琴、樂理、和聲學、對位學、大合唱、視聽練耳、音樂史等課程,沒有分專業班。
1947年馬衛之校長辭職,由滿謙子接任,學校遷到桂林市象鼻山附近萬壽山寺(原廣西省府舊址處),首次招收五年制學生(全部享受公費待遇),其中音樂科12名,分設聲樂、鋼琴及管弦樂、作曲三個專業班,姜希擔任音樂科主任。
1951年10月藝專改組,滿謙子調任音樂科主任,陽太陽從廣州調來接任校長。1953年秋,根據全國高等院校的調整部署,廣西藝專被撤消,部分教師和學生隨音樂科一起並入中南音專(武漢)。
1958年3月,廣西藝術專科學校恢復建立。暫借位於南寧市西鄉塘的廣西民族學院校園辦學,廣西民族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袁似瑤為廣西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董啟翔(女)、滿謙子為副校長。陳良任音樂系主任,陳福美任系黨支部書記(11月,薛碧芳調入接任系黨支部書記),其中音樂系有作曲、聲樂、器樂三大專業,學制暫定為二年制專科,培養目標主要是為廣西各縣市文化館輸送音樂幹部。為支援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藝術教育事業,當時從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大城市抽調教師和畢業生來廣西藝專,組建了一支水平高能力強的藝術師資隊伍。
1959年9月,音樂系首次招收四年制聲樂、器樂、作曲專業本科生。並將原58級各專業的學制分別改定為二年制專科及四年制本科。同時首次招收五年一貫制(小學畢業起點)的少年音樂班(即後來的中三班)。還首次招收了預科班(初中畢業起點)三年制音樂、美術、戲劇三個專業學生,其中音樂專業(即後來的中二班)。
1960年4月,經廣西區人民政府批准,廣西藝專升格為「廣西藝術學院」,正式把專科學制改為四年本科。7月遷至南寧市內南湖畔的原廣西教師進修學校校址——即廣西藝術學院現址。岳平擔任院長兼院黨委書記,滿謙子任副院長。
1965年至1971年,因四清及文革未招生。1966年6月以後,因文革全院教學陷於停頓。
1972年3月,廣西藝術學院革命文藝系成立,全系教學分為音樂、美術兩組。
1976年3月,革命文藝系更名為藝術師范系,音樂、美術兩樣兼學,有所側重。1978年9月開始招收音樂師范專業本科生。
1988年3月,藝術師范系撤消,音樂教育專業與音樂系合並。
1995年7月,在廣西區教委批准恢復藝術師范系的基礎上,將音樂教育專業從音樂系分出成立「音樂師范系」。
2003年12月,學校根據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將各系升格為二級學院,音樂系更名為音樂學院、音樂師范系更名為音樂教育學院。
2008年12月,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與音樂教育學院合並,成立新的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至此,音樂學院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將廣西藝術學院建設成為具有民族藝術特色,在東南亞地區有一定影響、處於全國同類高校先進行列的綜合性藝術院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專業設置
編輯

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 演唱方向)專業擁有悠久的歷史。從1938年建校開始就成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支柱專業之一。當年,由學院老教授 張安治(筆名:張帆)作詞, 陸華柏作曲的《故鄉》唱遍了大江南北和東南亞華人地區,此曲1998年被列入「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作品。在《 李嵐清音樂筆談》中就提到當時「居住在 桂林或在桂林參加過音樂會的歌唱者,幾乎女高音無不唱《故鄉》,男高音無不唱《勇士骨》」。
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作為 廣西藝術學院傳統的重點專業,歷來注重發展自己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堅持將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元素,有意識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已初步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音樂辦學特色和優勢,以培養高層次、高素質演唱人才為己任。目前,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的教學層次含本科生教學和研究生教學。現任教師42人中,師資隊伍優勢明顯。2008年,本專業開始招收留學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
廣西是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有著獨特而鮮明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素有「 歌海」之美譽,其獨特的地域特色、人文傳統和民族風情,是學科建設得天獨厚的地方資源,也是專業建設的最佳切入點。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不僅在聲樂課中以大量廣西少數民族的歌曲作為教材進行教學,承擔了廣西教育廳新世紀教改工程項目《少數民族音樂表演藝術人才專業學生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主持人: 翁葵、 教育廳桂教高教[2002]88號);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專項課題《培養復合型歌唱人才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牽頭人: 龔小平、 廣西教育廳)。編撰了廣西少數民族歌曲教材和本土歌曲新作,組織成立了學生合唱團,少數民族聲樂學生多次參加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中央電視台等大型文藝晚會。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多年來為國家、省、市級文藝團體培養了大批各民族歌唱演員。經自治區教育廳評審,2003年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音樂表演專業》被確定為廣西高校重點專業;2007年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聲樂課程》被確定為廣西高校精品課程。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的教學和科研水平不斷提高,教學成果顯著。教師的演唱及教學成果、科研項目、論文及教材在各級、各類專業比賽中表現突出,教學改革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音樂表演(演唱方向)專業一直以其雄厚的師資力量,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處於廣西高等音樂專業教育發展的領先地位,為國家和廣西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歌唱人才。

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 演奏方向)專業,是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學科的傳統重點專業。1958年廣西藝專重建時,在老一輩專家陳永祿、任克明、 朱永寧等的努力下,器樂演奏專業就作為重點專業建制了。該專業堅持將人才培養放在首位,以培養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為己任。為區內外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演奏人才,有些在海外深造和發展,取得不俗的成績。
目前,音樂表演(演奏方向)專業包括了民樂、鍵盤、管弦共計24個招生方向,並在不斷開設新的專業方向。擁有一支業務水平高、結構合理的師資和科研隊伍,師資隊伍優勢明顯,具有雄厚的辦學力量。該專業還先後與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學術聯系,積極邀請邀請國外的專家教授和知名人士來我院講學和舉辦音樂會,並聘請美國聖·約翰大學威廉·伊伯斯教授等為客座教授,極大的推動了學科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發展,促進了學科學術水平的提高。2008年開始面向世界招收留學生,為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音樂表演(演奏方向)歷來注重發展自己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長期堅持進行本土民族音樂資源的挖掘、整理和創作,在教學大綱和教材使用上,有意識地將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元素滲透到專業課程之中,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音樂辦學特色和優勢。成立了民族管弦樂團和交響樂團,定期排練、演出國內外優秀的器樂作品和師生的新作。
2004年推出大型民族交響史詩《壯天歌》,是運用廣西民族音樂素材,宣傳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已錄制《新春音樂會》、《新作品音樂會》、《壯天歌》、《國樂天香》等多張DVD出版發行。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其中由陳坤鵬主持研究的廣西少數民族特色樂器已取得重大進展,引起學術界高度重視。近三年來該專業的師生參加國際、國內、區內舉辦的各項專業比賽獲獎100餘人次。科研項目、專利、論文、論著以及教材多人次獲獎。經學校評審,《鋼琴》、《二胡》為廣西藝術學院院級本科精品課程;教學改革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今後音樂表演(演奏方向)專業的建設,將以地方文化為資源,以學科人才為梯隊,以學科理論為基礎,以科研成果為依託,以培養人才為目標,打造精品,多方位、多層次地為推動地方文化與經濟建設的發展,繼續作出積極的貢獻。

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 流行音樂方向)專業堅持「育人是根本,教學是中心、質量是生命、特色是優勢、市場是導向」的辦學原則,堅持「立足傳統、面向現代、兼收並蓄、求實創新」的辦學理念,經過幾代專家學者的探索、研究和實踐,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將通俗唱法引入表演專業,由於生源充足,招生質量得到了有力的保證。通過多年教學實踐和社會的檢驗,取得較得較為豐碩的成果,為廣西培養大批流行音樂專業表演人才,在廣西乃至全國重專業比賽中屢創佳績。2006年廣西文化廳藝術精品工程——音樂劇《桂林故事》,在區內巡演中大獲成功,劇中擔任主要演員的均為我院畢業生。
目前,音樂表演(流行音樂方向)專業的教學層次含本科生教學教學。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講師5人;助教6人。現任教師21人中,有碩士生導師7人,佔33%;有碩士研究生或在讀碩士研究生7人,約佔33%。師資隊伍優勢明顯,教學成果顯著。教師的演唱及教學成果、科研項目、論文及教材在各級、各類專業比賽中表現突出,教學改革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音樂表演(流行音樂方向)專業一直以其雄厚的師資力量,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處於廣西高等音樂專業教育發展的領先地位,為國家和廣西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流行音樂人才。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不僅促進了經濟的交流,也加速了各種形態的文化之間的交流和滲透,不同階層的人們對精神生活的不同需求使得各種音樂形態的並存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目前從國內外音樂文化市場的需求來看,流行文化的更新速度之快、信息流量之巨,使流行音樂的市場需求極為廣闊,需要大量流行音樂專業表演與創作人才。在眾多的藝術專業中,流行音樂專業因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就業優勢而備受關注。注重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和發展自己的地方特色,堅持以培養高層次、高素質演唱人才為己任。音樂表演(流行音樂方向)專業不僅在專業課的課程設置中,強調扎實的基本功和技術訓練,還注重實踐性環節,加大劇目表演訓練的課程比重,增加現代舞、音樂劇以及流行器樂演奏等新元素,以適應市場的迅速變化,掌握最新的流行信息。

作曲技術理論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是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學科的傳統重點專業。該專業重視課程建設,打造精品。近年來經學校和教育廳評估通過,《作曲》課程獲得2006年廣西高等學校本科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 梁甫基);《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課題負責人: 王曉寧)獲得廣西藝術學院院級精品專業;《視唱練耳》(課程負責人:白翎)、《音樂創作》(課程負責人:梁甫基)獲得廣西藝術學院首批院級本科精品課程。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現任教師10人中具有碩士學位3人,佔30%;碩士生導師6人,佔60%。師資隊伍優勢明顯,具有雄厚的辦學力量,堅持將人才培養放在首位,以培養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為己任。
由於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的特性,對學生的創造及創新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對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一直是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方向教育的重點。為繼承和發展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每年都組織理論作曲專業的學生到區內外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田野采風活動,收集民族民間和民俗音樂素材,並融入音樂創作中,舉辦聲樂作品、器樂作品音樂會。作曲專業師生發表了多首歌曲、歌詞及器樂曲作品。所創作的原創歌曲在廣西電台、電視台播出並獲獎,一些學生的作品還在全國的音樂作品徵集評選活動中獲得銀獎。2004年,作曲專業教師集體創作了大型民族交響史詩《壯天歌》,這是一部將現代作曲技法和廣西民族民間音樂素材相融合的力作,代表了廣西的嚴肅音樂創作的最高水平,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及好評。該專業教師先後承擔了3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已取得重大進展,引起學術界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今後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的建設,將以地方文化為資源,以學科人才為梯隊,以學科理論為基礎,以科研成果為依託,以培養人才為目標,以音樂創作為品牌,多方位多層次地積極推動地方文化與經濟建設的發展。

音樂學
(音樂教育方向)
音樂教育專業方向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學習條件優越,學術氣氛濃郁。多年來,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先博後深、多能一專、創新精神、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音樂教育及音樂專門人才。現設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辦學層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學院被國家教育部列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和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首批試點院校,2008年「廣西中小學藝術教育骨幹教師培訓中心」、「廣西中小學教師資格(藝術類)教育教學培訓中心」在學院掛牌成立,給該專業方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擁有多媒體鋼琴音樂教學實驗室、電子琴教學實驗室、MIDI製作教學實驗室、多媒體音樂教師工作室等現代化音樂教學設施設備。
(音樂文化傳播、民族音樂學、音樂史論方向)
音樂學專業是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重點學科,學科優勢與特色明顯,是廣西高精尖音樂學理論研究方面專業人才及復合型音樂人才的培養基地。目前,音樂學專業開設了三個方向:1、 音樂文化傳播學;2、 民族音樂學;3、 音樂史論。1990年廣西藝術學院獲得音樂學 碩士學位授予權,至今音樂學專業擁有本科和研究生兩個教學層次。本專業強調「利用資源,形成特色,服務廣西」,擁有一支業務水平高、結構合理、熟悉學科理論的師資隊伍。現任教師中有碩士生導師6人。擔任主幹課程教學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6人等。該專業還特聘中國藝術研究所、 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廣東當代文藝研究所研究員等權威院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師資隊伍優勢明顯,具有雄厚的辦學力量。
科研基礎厚實、研究成果豐碩的音樂學學科研究,在我院有悠久的歷史。音樂文化傳播學、民族音樂學、音樂史論三個方向的研究,存在著諸多共性或相似性,具有多學科綜合交叉的特徵,需要眾多學科參與配合。因此,本專業對學生的科研及創新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對學生的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培養科研創新能力是音樂學專業教育的重點。教師們在教學工作之餘,積極投身科研創作之中開展一系列重大課題研究,出版和發表了一批有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音樂學專業的特色之一是強調實踐性環節。廣西這塊土地上既有源遠流長的歷史積淀,又現生機盎然的傳承新姿,其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體裁之新穎,風格之獨特,色彩之絢麗,韻味之奇特,無不令人嘆為觀止。豐富的民族文化滋養著我們,豐富的民族寶藏需要挖掘。為繼承和發展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每年都組織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到區內外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田野采風活動,大力推行民族音樂文化學習傳承,收集民族民間和民俗音樂素材,並融入科研創作中,這對於該院學科建設,尤其特色學科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逐步形成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打造音樂文化品牌,製造品牌效應,為地方建設服務。

錄音藝術專業
錄音藝術專業是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於2009年開設的新專業,該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藝術素質和修養,具備扎實的音樂功底,熟練掌握各種錄音設備,同時掌握一定的錄音理論及技巧,能在廣播電台、電視台、音像出版社、唱片公司、文藝團體和文化部門從事聲音(音響)設計、音樂製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錄音藝術專業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現任教師10人中具有碩士學位4人,佔40%,師資隊伍優勢明顯。同時,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錄音藝術專業投入了數百萬元進行錄音棚建設、錄音設備購置,具有與國際水平接軌、國內一流水平的實驗教學環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堅實的硬體基礎。雄厚的辦學實力,為培養高層次、高素質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錄音藝術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本專業依託於廣西地區豐富的民族民間、民俗音樂素材,同時得益於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豐富的音樂資源,擁有大量寶貴的實踐條件。錄音藝術專業將充分利用現有有利條件,緊隨國內外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結合自身優勢,為社會培養多專多能的 復合型人才。

Ⅸ 中國音樂學院考級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查詢

1、登陸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官網,點擊成績查詢。http://www.ccmgec.com/cjcx.asp

Ⅹ 請問如何通過試唱練耳的具體練習提高基礎音樂能力

音樂是由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它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部分。音樂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由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音樂的常用的「形式要素」,即我們通常說的節奏,曲調,和聲,以及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音色等。音樂的形式要素就是音樂的表現手段。視唱練耳課作為音樂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學生通過過系統地學習,牢固地掌握音樂中的這些主要因素。 一,視唱練耳的內容 視唱練耳是學音樂中必須掌握的技能,不管學聲樂還是器樂,它是提高音樂素質所不可或缺的。視唱練耳大體分為視唱和聽覺訓練兩大部分。視唱與聽音有密切聯系,相互統一。 ⑴通俗的說,「視唱」就是拿到一份五線譜樂曲看譜即唱的技能,需熟練掌握五線譜、各種高、中、低譜號,區別不同音之間音高的不同,以及不同音符所代表的長短時值,認識各種升、降記號,判斷各種調式與調性等等,演唱時要求達到音準、節奏准、有表現力地完整唱出來。視唱部分可分為節奏視唱、單聲部旋律視唱、多聲部旋律視唱及帶伴奏的單聲部和多聲部的旋律視唱等。。除音準、節奏之外,還有一項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音樂表情,即對作品的處理方法。這一點亦是不可或缺的。 ⑵練耳是聽覺的訓練,通常是對鋼琴上彈奏出來的音進行聽辨,訓練孩子靠聽覺分辨音程、和弦、節奏,能把聽到的音或曲調用五線譜准確記錄下來,還要能夠聽辨和弦,分析和弦的性質、功能,相應地能構唱音程與和弦等等。聽覺訓練還包括對音色的辨別能力。各種樂器都有不同的音色,同一樂器也有不同的音色。樂隊演奏的樂曲中還有各種樂器的混合音色,音色千變萬化,均可是通過訓練讓學生分辨出來。聽音部分大致可分為單音的聽辨、連續單音聽辨、單個音程、和聲音程連接、單個和弦、和弦連接、節奏的聽辨以及旋律聽寫等方面。其中各項均可細分。 音樂學習者可結合自身特點做出有選擇的練習。例如:將視唱作為聽音的基礎,就是先通過視唱來熟悉音樂中的各種關系,包括對音程與和弦的構唱、節奏與旋律的視唱等等,進而促進聽音方面的提高。這是由表及裡的學習方法。反之亦可。即先通過對各種音樂素材的熟悉,加深理解,從而達到促進視唱方面的要求。 視唱練耳的學習,可以加強音樂學習者對其音樂專業的實踐能力,對他們學習其他的基礎課程以及自身專業的學習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視唱練耳具體練習及方法視唱練耳是一門綜合性的音樂訓練科目,包括音程,和弦,調式,調性,節奏,節拍,旋律,視唱等,同時還包括了對音樂的感知、理解和表達等綜合性練習。⒈視唱:看譜即唱,做到音高、節奏的准確性,並做到表情符號。⑴視唱一條不超過八小節長度的曲調(旋律)(節奏較簡單,無升號、降號)。⑵試唱五線譜樂曲,熟練掌握五線譜,各種高、中、低譜號,區別不同音之間音高的不同,以及不同音符所代表的長短時值,認識各種升、降記號,判斷各種調式與調性等等。⒉聽辨分析㈠,旋律記憶模唱 ⑴、通過基本節拍、節奏訓練,加強對各類節拍、節奏型的整體感知力。可以在練習時,聽辨同一旋律,變換節奏。 ⑵、加強調性訓練,熟悉不同調式旋律的音調特徵、調性差異,加強對各類調式旋律特徵的整體感知力,培養良好的調性感、音級感。可以做聽辨同一節拍節奏,變換旋律音程的專門練習。 ⑶、掌握常見的幾種音樂旋律發展方式,如重復、模仿、模進等。⑷、與視唱訓練相配合。在視唱練習時,做到富有表情的視唱。提高模唱中對音樂旋律的音準、節奏及音樂表現力的准確把握能力。 ⑸,欣賞中外音樂名曲,背唱音樂主題,積累音樂語言,鍛煉音樂記憶力。㈡、音程記憶模唱音程記憶模唱即老師在鋼琴上先後彈出(或同時彈出)兩個音,然後學生將老師所彈的音聽記下來。一般來說高聲部的音較容易聽出,而相對較低的音則在較高音快消失的時候聽的比較明顯,所以先聽高音,再仔細聽低音。⒊和弦聽辨模唱 由老師在琴上彈出一個和弦,同音程聽辨模唱一樣,只要從低到高將這幾個音哼唱出來就行了。三,通過視唱練耳練習提高音樂基礎能力 實踐證明,視唱練耳課在培養學生的藝術情趣,發展音樂視聽方面,訓練音樂思維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會直接影響到今後在歌唱、演奏、創作、研究等方而的發展。我認為,通過視唱練耳訓練,會對學生在音樂表現上以及在今後的音樂學習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提高基礎音樂能力試唱練耳練習是必不可少的。㈠,聽覺能力的培養 視唱練耳課一直被各高師音樂專業認為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在歷年的教學大綱中都被列為第一、二學年的必修課程. 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懂得學習知識必須要重視基礎,學習音樂的基礎就是對各種音樂符號的識別和良好的音樂思維能力。音樂是一種存在,是人類為表達思想情感而創造和選擇的,一種以聲音在時間中展開為形式的藝術.樂譜即是音樂存在的表現形式,是人們在傳遞音樂的過程中記錄音樂的一系列符號。學習音樂,首先要具有識別這些音樂符號的能力.我們所指的識別符號的能力,也就是指識譜或讀譜的能力,所以在開始的訓練過程中,一定要非常嚴格的訓練學生能夠正確識別樂譜、使用樂譜,准確地表達音樂。 沒有系統學習過音樂的人,或根本就不識樂譜的人,可以想像,當他演唱或演奏樂曲時只能靠直覺的模仿,不可能了解和體會樂曲中的音樂組織和結構。如兒童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會了一兩首歌曲一樣.因為不識樂譜,從而不會用正確的音樂記憶對音樂加以理解,所以很快地就忘掉了一培養學生這種理解和記憶,正是視唱練耳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視唱練耳課中,專業教師們一般把它劃分為兩部分:視唱、練耳。視唱是看譜即唱,做到音高、節奏的准確性,並可獲得豐富的音樂語言和重要的感性認識。練耳即是聽覺上的訓練,主要來自感知上的聽記,辯明各種單音、音程、和弦、短曲調及多聲部短曲調等。教師通過視唱練耳的練習培養學生把感性認識變為理性的概念,通過訓練,可使學生在樂譜的識別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㈡,聽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由於存在著不同的途徑,也有人用其它的辦法來達到表現某一些音樂的目的,如通過傳唱,通過模仿音帶等。但我認為,只有用正確的音樂語言來進行思維,才會有對音樂的真正體驗.。所謂「音樂語言』,是人們在長期的音樂審美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一套音樂表現感情的體驗,首先應是內心音樂語言的體驗。沒有內心的音樂,就不會對音樂有完整的體驗。沒有接受過視唱練耳的訓練並具備了一定水平的人,當然就不會對音樂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而且會對音樂的其它科目學習產生局限性。因為音樂不是音符的簡單堆砌,它還需要演唱,演奏者對它用正確的理解來表現,創作,才能使音樂富有生命. 視唱練耳教學有它自身的規律性,同時它也做為最基礎的音樂課程。但它決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只是音高、節奏等簡單的組合,單純的訓練。它應該是一門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實際應變能力和獨立的思維能力,使他們能獨立地識譜、處理、分析所接觸到的一切音樂語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重點培養學生的這種思維能力上進行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活動,如在聽記、視唱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對樂譜的識別能力,來進行正確的音樂思維,使音樂內容得到更加完整、准確的表現。 ㈢,音樂想像力的培養 視唱和練耳是相輔相承的,在內容安排上要盡可能包涵各個時期的、不同風格的、不同民族的、不同音樂思潮的音樂語言.隨著程度的提高、視角的拓寬,學生會在內心、思維當中對音樂表現方面得到逐步的提高。 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讓學生懂得,能夠做到准確地表現音樂的內涵,首先要在內心起作用。唱是音樂體驗的原型,所以在視唱、背唱練習曲時,唱准音高和節奏是最起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過體驗和理解,將作者提供的表情符號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通過視唱培養學生的表現意識。 聽記又是一種想像力的體驗,讓學生懂得,樂曲不是一個靜態的對象,它的再現是一個不斷變化著的動態系統。如速度的選定、樂曲的流暢起伏、休止及高潮的處理,都需要有深刻的體驗。有了這種教學指導思想,就可能使學生在音樂的體驗、理解及表現意識方面得到飛躍,進而達到內心閱讀樂譜的能力。這不僅是提高音樂記憶的好方法,而且還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體驗、品味不同風格的音樂語言上,為今後表現不同風格的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技術訓練特點的基礎課程,視唱練耳還必須同時聯繫到藝術情趣,進行理解的分析.這是對樂譜的另一種深層次的理解。掌握音樂知識是基礎,深層次的理解是目的,沒有表層的掌握也就談不上深層次的理解。 隨著程度的提高,還要引導學生在更多深層方面的理解,包括樂感的引發,風格的把握,調式、調性的感知,對樂曲的情感、形象的表現等等方面因素。 綜上所述,視唱練耳課是音樂門類里的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基礎課程,雖不能成為音樂表演課,但通過學習,可使學生在音樂美感的追求,藝術修養的提高,為其它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一途徑,不僅使學生能掌握技術、技能,也能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並發展積極的審美情感,從而達到一種對音樂深層次的認識。

熱點內容
英語練習題四年級 發布:2025-01-11 02:48:46 瀏覽:166
江西教師招聘信息 發布:2025-01-11 02:17:51 瀏覽:527
師德有感 發布:2025-01-11 02:03:11 瀏覽:366
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別 發布:2025-01-11 00:50:22 瀏覽:843
教師教學日記 發布:2025-01-11 00:19:00 瀏覽:708
軒轅劍數學 發布:2025-01-10 23:23:31 瀏覽:683
國泰君安2016暑期 發布:2025-01-10 22:30:34 瀏覽:624
師德錘煉典型案例 發布:2025-01-10 21:48:58 瀏覽:6
使徒的氣息有什麼用 發布:2025-01-10 21:42:23 瀏覽:748
東營泰貝爾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2025-01-10 19:59:16 瀏覽: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