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視頻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 2022-10-06 10:37:04

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時,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本篇課文的主要特點。作者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刻畫了一位偉大父親的形象,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父親因為有愛,堅持了3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終於救出了兒子;兒子因為有愛,在黑暗的廢墟下,同樣不吃不喝38個小時,終於迎來了父親救助的時刻。愛與信念,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強的文章。但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生離死別的痛苦學生很少有體驗。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變化較復雜。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動,理有所悟,我力求全息解讀文本,擇取文章精華,刪繁就簡,引領學生潛心會文,透視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人物堅定信念,提升人物飽滿形象。試圖藉助精心的設計,精妙的點撥,精彩的回應,牽引學生靈動於字里行間。

一、抓住文眼,聚焦形象。

這篇文章中,堅定的父親和勇敢的兒子給學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可是,高年級的`文章這么長,時間又有限制,如何才能做到長文短教呢?我細細分析,全息閱讀,巧妙整合,決定抓住「一個中心線索,兩個突破點」整體規劃全文教學。這個中心線索就是父與子始終信守的諾言、毫不動搖的信念:「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兩個突破點就是「父親愛的了不起」和「兒子『讓』的了不起」。這是文章的精華所在!把這兩個點拿出來,以點帶面,在這兩個點上把朗讀、感受、體驗、想像、情感的升華結合起來,反復誦讀、反復叩問、反復感悟,使其發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

文中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首愛的頌歌。有三個描寫父親的場景感天動地:第一個是他悲痛欲絕,但重新挺立的場景;第二個是許多人勸他別挖,但他不聽勸的場景;第三個是他孤軍作戰,傷痕累累的場景。仔細研讀,不難發現第三個場景令人刻骨銘心。「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段話具有很強的輻射力,由這一片段完全可以輻射前面父親在絕望中重新挺立,人們再三勸阻但父親依然堅持的場景,從中還能體味到父親承受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以及父親絕不放棄的信念。同樣,「有其父必有其子」。阿曼達簡簡單單的一「讓」,「讓」得感人肺腑。這一「讓」,不僅讓出了小小年紀的勇敢、讓出了對他人的關愛、讓出了父子血濃於水的親情,更讓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信念。這一「讓」精巧地將父子重逢,相互對話的情景統領起來,甚至與文章中心無痕融合。

在整個教學中,我以尋找最震撼你心靈的場景為主線,抓住「父親愛的了不起」和「兒子『讓』的了不起」這兩個文眼折射全文的語段,努力做到「一線串珠」,「瞻前顧後」,在承上啟下處反復回扣讀中心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種立體多維式的建構,於大氣中隱含著深邃,在平和中張顯著個性,體現了閱讀的整體性,提升了閱讀的品質。

二、情感震撼,讀中體驗。

在這節課中,語文教學要達到高層次和理想化的境界,我感覺調動學生的情感尤為重要。這篇課文發生的背景是一次大地震,由於文本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知識面較遠,上課伊始,我播放有關大地震的視頻資料,通過語言描述、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動態化,刺激學生的感官,撥動他們的心弦,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使他們和課文融為一體。要想使學生動情,教師自己首先得動情,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作為「引語」能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滿主觀意識的課堂教學活動得到發揮。在提煉中心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並進行朗讀訓練時,我巧妙地運用搭橋性的語言,在層層推進中強化感受,促使感知轉化為深刻的感悟。

我在教學過程中,還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現,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用語感連接學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讓學生在語文過程中受到精神的滋養。我始終強調朗讀訓練,披文入情,以讀促思,讀中感悟。通過反詰、引導聯想、多種形式的讀等一系列方式,讓學生感情朗讀父親努力拯救兒子的過程,在對語言文字准確、細膩、深入地把握中獲得准確、細膩、深入的體驗,以增強語感。比如「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應讀得堅定不移。「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先指導學生從時間上讀出父親的勞累;再接著從父親的形象上讀出他沉甸甸的愛和肉體的痛苦;繼而在體驗父親心理活動中讀出他內心的孤獨與苦悶;最後探究父親的精神支柱,讀出偉大形象。學生在立體推進的朗讀過程中,與主人公共同體驗,共同感受,他們的心靈受到熏陶,從而實現文本的教學目的,感受文本的強烈震撼。

我們呼喚生命課堂,那應是學生真情驛動的課堂、暢所欲言的課堂、深思飛揚的課堂。在這節課中,我與學生隨著這對了不起的父子一起經歷了磨難,經歷了痛苦與喜悅,學會了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服輸,學會了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但由於個人經驗和能力的限制,在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如:由於課堂時間控制能力不足,出現前半節課拖沓,後半節課毛糙的問題;對一些有價值的課堂生成因素及學生的回答,有時缺乏教學機智,不能做到靈活變通,凸顯出個人的應變能力不夠;在教學設計時,對寫的訓練還沒有做到扎實有效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步克服與磨練。

⑵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精選」

下面是《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

篇一:《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從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兒子的同學的故事。文章真摯感人,讀後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我上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 我把“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與子》的反思:

(一)教學思路體現了“一條主線,兩個場景”。條理清楚,令人一目瞭然,突出了教學重點。“一條主線”就是感悟父親的了不起。“兩個場景就是”:一是別人勸阻父親別挖的場景;二是父親奮力挖掘38小時的場景。

(二)充分引導了孩子們讀,讓同學們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時有層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點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導孩子們讀出父親的累,然後通過想像寫話,讓同學們帶著想像讀,讀出感受。接著當學生明白父親之所以能堅持,是因為心中有一個永恆的承諾,有希望,又要同學們帶著希望去讀。在課堂上我採取了多種方式讀,有評價讀、范讀、想像畫面讀、引讀,齊讀等形式,在層層推進的朗讀中強化感受,促使感知轉化為深刻的感悟。從學生的朗讀中我可以感受到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在不斷升華。

(三)注重了學生的自讀感悟,我讓學生邊讀邊寫批畫;抓住重點詞語,重點段落去理解課文,滲透了學法的指導。在學生交流過程中,進行句子的對比,體會寫作特點等語言文字訓練,使課堂教學比較扎實有效。

(四)貫穿了讀寫結合,給學生們練筆的機會。在這節課中,我進行了“想像寫話”,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同學們更深地走進父親,情不自禁地感動於父親的了不起。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暴露了我的不足:

(1)教學時間緊,學生自學時間偏短,寫話時間、交流感悟的時間也偏少。

(2)在教學中,我面帶笑容,與文章那分深沉的基調不太協調 。

(3)課堂氣氛不太活躍,學生的情緒沒帶動起來。

篇二:《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強的文章。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動,理有所悟,我重點抓住了文章的一個中心點,以點引面,引領學生潛心會文,透視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人物堅定信念,提升人物飽滿形象。

一、抓住中心,剖析文本

這篇文章中,堅定的父親和勇敢的兒子給學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細細分析課文,抓住了“一個中心線索”規劃全文教學。這個中心線索就是父與子始終信守的諾言、毫不動搖的信念:“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由這個中心點挖掘出這對父子的了不起,這是文章的精華所在!

文中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首愛的頌歌。他孤軍作戰,傷痕累累。仔細研讀,學生很快找到這一場景:“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段話具有很強的輻射力,學生很明顯感受到父親為了救兒子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能體會到父親承受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以及父親絕不放棄的信念。同樣,“有其父必有其子”。阿曼達簡簡單單的一“讓”,不僅讓出了小小年紀的勇敢、讓出了對他人的關愛、讓出了父子血濃於水的親情,更讓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信念。

二、情感震撼,讀中體驗

語文課堂是學生充分體驗感情的課堂。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情感,就要有動情的語言,震撼學生的心靈。在提煉中心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並進行朗讀訓練時,我採用了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

師:當父親看到漂亮的教學樓變成廢墟,悲痛欲絕的時候,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生: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他一次一次想放棄的時候,回響在他耳邊的還是這句話.

生: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他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給他力量的還是這句話.

生: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樣多個環節的朗讀,反復地感受,從而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父與子之間的情感。

綜觀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過於注重教學流程而忽略了學生情感的生成。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文章中有兩句父親的語言描寫:(1)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2)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雖然父親口中是同一句話,但是卻包含父親截然相反的情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了解到了這種情感的變化,但是我為了教學流程的順利進行,沒有給學生更多時間,加上自己情感的朗讀,忽略了學生情感的生成,這讓我感到很遺憾。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嘗試,給我帶來的更多的是思考,我知道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的反思、探索,真正讓自己的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篇三:《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麗雅交待今天的兩節語文課用來第四單元考試,可因為列印室的機器壞了,所以只能臨時准備《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備課如果是有感覺的話,時間少點也不要緊。今天就是這種情況。

我先初步理清了課文頭緒,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將這位父親形象藉助課文語文語言銘刻在孩子的心裡。如何分層落實呢?

一.感知背景,進行鋪墊

關於地震,孩子們是沒有生活體驗的,但對此又並非零起點。他們在影視作品、報刊雜志或是課堂學習中對此還是有一定了解的,這應是學生的學習起點,所以課堂切入的談話也就從地震開始了。接著再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了解這場大地震。從對地震的一般了解到具體到某一次地震的理解,學生對於地震本身災難性的認識已有質的飛躍。這為進一步閱讀文本中的故事,走進故事中的人物內心有一個很好的鋪墊。

二.直面父親,濃墨重彩

父親是這個故事的重要人物,但作者在描述中始終保持著客觀冷靜的態度。文中唯一帶有強烈個體情感傾向的就是結束時“這對了不起的`父子”的表達。我想這也是作者在寫完整個故事之後,無法自抑的流露。作者對這位父親最重彩的描寫就是“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作者從時間的長度,父親的外貌,他人的行為等角度將一個偏執得有些發狂的父親作一個細致的描寫。在這里,“36小時”是個怎樣的概念?那是整整兩個白天一個黑夜的漫長,那是學生兩個星期的課時量!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父親在不斷地挖著,在一片廢墟里,又有著怎樣的困難與危險啊!或是餘震不斷,或是塌方連連……每一次危險都可能是致命的!在這里,我採用聯系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想像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將這段文字讀懂、讀活、讀厚、讀出情味,這是感受偉大父愛的關鍵所在。

三.旁敲側擊,映襯烘托

在這一場災難中,在這一片廢墟里,其實還有很多家庭、很多父母都有著同樣的遭遇。難道說他們都不愛自己的孩子嗎?或是愛的不夠深嗎?為什麼會只有這一位父親孤軍奮戰呢?不是的,那是面對一片廢墟,凡是還有一點理智的人都能看到,生還的可能幾乎是不存在。所以,很多父母“絕望”地離開。好心人的一句“太晚了,沒有希望”是多麼辛酸的無奈,消防隊長與警察以專業的眼光作出理性的分析:“這里太危險”!但是,這些所有合情合理的規勸都無法使父親放棄一個沒有理智的行為。“誰願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這一次又一次語無倫次的回答,執著得近乎固執的追問,讓我們看到此時所有一切的理性思考與客觀分析都不存在,占據他內心的只有那父子之間曾經的承諾:“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這里,通過師生的對讀,引導學生對他人行為的理解,從另一個角度再次深切地感受偉大的父愛超越一切!

整個設計簡單、朴實,緊扣語文本質,緊貼情感共性,帶領學生經歷一場深刻的愛之旅程。

後記:我甌海的一位同學也研究過這一課,課後在網路上找到她的反思,沒想到與她的上課思路基本一致。反思里的很多語句也就借用了她的語言。真有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欣喜。

;

⑶ 《地震中的父與子》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與子》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震中的父與子》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兒子同學的感人故事。

我所講的內容為第一課時,本節課的目標是掃清生字詞障礙;了解文章大意,理清脈絡;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本堂課中,值得慶幸的是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同學們積極的回答問題,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基本完成。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深深的明白課中還存在很多不足,課後我根據各位前輩的指導認真的做了反思:

一、沒有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非常震撼人心的文章,怎樣才能使學生體會到這偉大的父愛,深厚的父子情呢?這離不開一點——朗讀,而且是有感情地朗讀。而我卻忽略了這一點。朗讀不僅可以發展語感,還可以加深體驗與領悟。由此可見朗讀的重要性,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更要多加培養。

二、忽略了「自然段」和「部分」的區別。

在本課的學習中,有要求學生給文章劃分部分。當時學生將「部分」稱做一大段,其實以前也出現過此類問題,只是那時我認為學生懂其意思,無大礙,便一直沒有指出。後來經張秋月主任指出,一下子點醒了我。是啊,這樣久而久之難免會使一些同學混淆,同時也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語文的嚴謹性。是的,我想在教學中關於「自然段」和「部分」的問題遠遠不止這一個,但我唯一確定的一點是這都不是小問題,不能忽視。

三、「概括主要內容、掌握概括方法的問題」講的不夠到位。

概括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對於小學生來說一直是一大難題。概括能力有很強的綜合性,一篇文章要小學生用一兩句話說清楚確實不易。所以我們不僅要教學生學著概括還要學會尋找方法。在這方面我給孩子們的訓練太少,同時也沒有給他們很好的引導。即在概括主要內容時我們可以先將整個故事復述一遍,再在復述的基礎上加以概括,最後對這個概括進行濃縮。

在反思中,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時也發現了別人的長處。我深知自身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的學習、摸索,使自己進步也為了使孩子們有更大的進步。

《地震中的父與子》語文教學反思 篇2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重點是讓學生感受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通過認真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體現父母之愛的。

根據本組文章的要求,以及這篇課文的特點,我通過文章中的兩個主要人物來分隔文章的教學。在第一課時中,重點學習「了不起的父親」,抓住文章的文眼第12自然段的兩句話,通過12自然段學習輻射到其他部分,將文章進行了重組,變序教學。主要有以下幾點創新:

1、整理數字,概括文章大意

在整篇文章中出現了很多數字,將這些數字羅列起來不難發現,可以歸納為5組,第一組一、30、4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第二組七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第三組8、12、24、36是故事的經過;剩下的38、14、50正是故事的結果。讓學生找數字,看著數字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有條理的概括故事內容。

在教學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問題,在前兩次試教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自由找數字,然後出示數字,直接讓學生看著數字概括主要內容。這樣的安排看似合理,可是對學生來說很有難度,學生說不清楚,甚至直接大段大段的讀帶有數字的段落。這樣一來,既起不到概括的目的,也給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為了給學生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教研課時,我為借數字概括主要內容的環節又增添了一個步驟:就是由學生來說幾個數字組成的一組,老師說一個數字的一組,先一組一組的串起來講,然後再讓學生把所有的數字串起來說。這樣一來大大降低了難度,讓學生對這些數字充滿了興趣。教師所說部分,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適時的引導。讓把握主要內容的這一環節充滿了新意與樂趣。

2、讀悟結合

這篇文章主要通過語言、外貌、動作描寫來展現人物的形象的,在對人物語言環節的學習上,我重點通過讀的形式進行的。

讀的方式有很多,在之前的試教中,嘗試安排過多種形式的讀。有采訪式的一句一句的品讀,大組合作讀,師生交流讀。在這些讀的方式中都存在著問題。采訪式的品讀,是在出示對話後讓學生一句一句的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這種精細化的運作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最後的主角不是學生而是老師。老師一直引導著學生往預設的方向讀,失去了朗讀原有的生命與活力。大組合作讀相比較采訪式的品讀而言簡單了許多,卻也覺得過於簡單,朗讀本來是獨居個性化的活動,是學生對文本理解之後的反應,而將這個個性化活動放在整組的范圍進行集體活動,讀不出味道,更剝奪了學生個性化思考的權利。

因此,在教研課的過程中,我採用了二人小組對讀的形式,一個人讀勸阻的話,一個人讀父親的回答。

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由揣摩,盡情發揮。然後教師針對三次勸阻的對話分別請三組同學進行朗讀,相機進行指導,最後師生合作讀,讀出三次阻擋中的勸阻、阻攔、安慰這三個不同目的。讓學生在自由讀中思考,在合作讀中展示。

3、緊抓外貌,拓展說話,情感朗讀

文章的第12自然段中出現的外貌描寫很簡略,卻抓住細節很形象的展現了一位狼狽不堪的父親。從父親的狼狽不堪中不難發現父親的堅持不懈、遵守諾言。這樣簡略的語言給學生提供了拓展說話的'好機會。

為了深化學生心目中父親的形象,我在學習父親長時間挖掘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關注父親的動作,還讓學生想像父親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在外貌上會出現什麼變化。這樣的想像為之後的拓展說話做好鋪墊,打好基礎。在最後拓展說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細節,合理想像,這樣豐富了學生心目中的父親的形象。最後讓學生想像這位就是「你自己的父親」,當年看到父親為了救你而變成了這幅模樣,會有什麼感受?通過讀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感受。

整個過程通過想外貌、說外貌、讀外貌這三個步驟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讀中悟,悟中拓展,拓展中悟,悟中讀。讀與悟,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感受到了一個了不起的父親,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這個教研課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些許遺憾:

1、教學語言熱情有餘溫情不足

在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教師的語言過於強勢,教師高亢的熱情壓制了學生的熱情。這樣一來讓整個課堂的氛圍顯的過於緊張。在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教師用溫情循循善誘尊尊教導,作為新教師的我,似乎只是一味的忙於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忘卻了學生在課堂中的感受。只有溫情的指導,才能讓學生有更好的展示的機會,有更多屬於自己的發現,才能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2、教學過程中引導不夠靈活

教研課中,我在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讀課題的這個環節的時候,一味的想讓學生順著我的思路,先重讀「地震」二字,突出故事發生的背景。當學生第一次沒有按照我的要求重讀「地震」這兩個字時,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讓其他的學生再來嘗試讀,讀到符合我的要求為止。現在想來,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因為每個學生對如何讀都有自己的理解,當出現類似情況時可以相機進行教學,不必把教師的想法強加給學生。

⑷ 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中應該注意什麼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
2.依託語言文字,通過有感情朗讀、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和情感。
教學重點:
1.展現「父親艱難地在廢墟上挖了38小時」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這對父子為何了不起。
教學難點:
理解「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⑸ 地震中的父與子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
四川省德陽市 實驗小學 五年級六班 倪野青
----父愛的頌歌
如果你的兒子已被昔日充滿孩子歡聲笑語的學校的廢墟所埋,你會不斷挖掘,救出自己的孩子嗎?如果你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會讓別人先脫險嗎?就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這篇課文我一口氣讀了三遍。文章寫了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失去了孩子極度悲痛的情況下去兒子昔日的學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過程中,不斷有孩子的父母來到這里,痛苦的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喊完後便絕望的離開。也有許多好心人來勸他,但都被他拒絕。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個小時後,聽見了孩子的聲音,並最終開辟了一個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14個同學,表達了這位父親對兒子多有責任心啊!而他的兒子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時候讓同學們先脫險,這個兒子又又是多麼無私啊!
我讀後心潮澎湃。這位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兒子為了救同學,讓他們先脫離危險。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啊!如果這位父親僅是來到這片廢墟絕望的大喊「我的兒子!」那他的兒子和14個同學就只有長眠於地下了;如果這位這個兒子畏懼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話,那他的14個同學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這對了不起父子那樣,成千上萬的孩子或許就能得救。記得我小時候,只知道讓大人給我買玩具,而不顧大人的重重困難,大人們也無可奈何,只好給我買。自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後,我絕不會在像小時候那樣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對父子的精神用在學習和生活上,我們一定會天天向上,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
河北省衡水市 南門口小學 五年級一班 王則予
今天我們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它講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地震後,一位年輕的父親與他兒子的故事。父親跑道兒子上學的學校,看到一片廢墟的學校時,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別的孩子的父母來到這都悲觀失望的走了,路過的人見到他在廢墟中不停的挖,都以為他瘋了,所以沒有幫助他,最後經過他堅持不懈的挖,終於救出了兒子。通過讀這篇文章,使我懂了一個道理:「父親對兒子的愛也是一種偉大而無私的愛。」
文中講到父親說的一句話:「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和你在一起。」就因為父親對兒子說了這句話才使父子重逢。它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正是有這種愛,也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種承諾:我總會和兒子在一起。當他面對一片廢墟,在所有人都選擇放棄時,這句話使父親想起了自己的承諾,於是他就堅持挖,最後終於救出了兒子。但兒子讓別的同學先出去,這又是因為有這句話,才使兒子有這樣堅定的信心!
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事要有必勝的信心,再就是要對周圍的人有愛心。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兩年前的一件事。那時我上三年級,因長水痘發高燒。我都燒到40度了,雖然吃了退燒葯也不見療效,爸爸媽媽見了這個情況很著急。便用熱水在我身上擦了許多遍,一夜都沒睡,才把我的燒由40度變成了36度。這都是愛把我救了。
這種愛真偉大呀!今後我也要向文中父親那樣,用愛去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向兒子那樣,把這種愛傳遞下去。 我也要實現我的諾言!
=========================== =============================================================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
作者: hudiehua 2006-1-15
在每個人的背後,還有一位高大威嚴的人,在挫折時激勵 著你,這就是父親,其實,父愛和母愛一樣都是偉大的。前不
久,我們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後,我心潮澎湃, 從文中的字里行間我體會到了一種濃濃的父愛。這篇文章是美 國著名作家馬克·漢林的傑作。這是一個感人心扉的故事,講 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難救出自己的兒子以其同伴的故事,譜寫了一 首父子情深的頌歌。
當地震發生後,在混亂中,這位父親以第一時間沖向兒子 的學校,可發現那個三層教室樓已變成一片廢墟,他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於是他不停地挖掘,有些人 過來拉他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可他還是堅持不懈。 人們搖頭嘆息地走開了,都以為這位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於悲 痛,而精神失常了。但是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 人再來阻擋他。正因為有著這種偉大和無私的父愛的支撐,所以才促使他挖了將近兩天兩夜的時間,終於救出了兒子。
讀完文章後,我想到我和爸爸雖然沒有遇到過類似文中所說的危險,但是爸爸對我的愛卻是平凡而又偉大的,他對我的愛表現在對我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的關心。我原來鋼筆字寫得非 常難看,爸爸發現我的字很差勁兒,心裡非常著急。就跑到書 店買了小學生字帖,讓我天天練字,但是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認真練。爸爸知道後,為了督促我,每天堅持和我一起練字,不到一年,我的字終於變樣了,還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可這離不開爸爸的幫助呀!你說,這難道不是爸爸對我的愛嗎?
我想每位讀者讀完這篇文章後一定會感動得落淚的。是 啊,父愛何等偉大!在這個世界上,父親們為自己的兒女花費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代價?這是無法估量的,所以我們一 定要珍惜這種珍貴的情感。

⑹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文講的是在發生大地震以後,父親抱著一個堅定的信念,不顧別人的勸阻,歷盡艱辛,最後終於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的事,贊揚了這對父子以堅定的信念支撐自己、戰勝困難、獲取幸福、執著追求的精神。下面是我整理的該課文教學設計,一起看看吧!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父親在極其危險的時刻想著遇難的孩子,這種無私的精神。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大家利用課余時間收集了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誰願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訴大家?

2.師出示課件。

3.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准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新詞

(3)想一想,試一試: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試著用一句長句子講清楚。

2.檢查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三.品讀課文:

1.各自讀課文,把你認為父親了不起的地方,用你們喜歡的學習方式體會體會

2.匯報:

(1)第二自然段的「沖」,體會作者為什麼要用「沖」字讀一讀這句話引讀該段

(2)與其他父母比,這位父親了不起之處?

(3)父親做出了驚人的舉動,交流

(4)投示12節,讀,說說這位父親的哪些舉動感動了你們?

(5)引讀父子見面時的對話,分角色讀

(6)這段對話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一句?投示兒子的話,體會齊讀12~19自然段

(7)齊讀兒子讓同學先出去的話

3.總結。

四.啟發擴散:學習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板書設計:

11.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 愛

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⑺ 求助尋找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相關教學課件資料

主要內容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它講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地震後,一位年輕的父親與他兒子的故事。父親跑到兒子上學的學校,看到一片廢墟的學校時,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別的孩子的父母來到這都悲觀失望的走了,路過的人見到他在廢墟中不停的挖,都以為他瘋了,所以沒有幫助他,最後經過他堅持不懈的挖,終於救出了兒子。這使我懂了一個道理:「父親對兒子的愛也是一種偉大而無私的愛。」

中心思想 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跡!

思路結構 第1段(1-11節):在地震後,父親努力地尋找兒子。
第2段(12-19節):父親終於發現了兒子。
第3段(20-27節):父子終於相聚。

片段沉香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
(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後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
(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朴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http://down.teachercn.com/Kj/softdown.asp?softid=14809
這個是課件 但是需要下載

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要求: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想像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學設計:
1、課文中是如何評價這對父與子的?出示句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了下起」是什麼意思? (抓住關鍵句,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2、賞析詞句、品評父親的了不起。交流:這位父親為什麼了不起?文中的哪個畫面最讓你感動?
(1)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那麼,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自己對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

(2)就在他挖掘的時候,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並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後,便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是啊!整整36小時啊!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著。這么長的時間相當於同學們上50多節課。然而父親在這36小時里,只是做著一件事。
同學們試想一下,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在這36小時應該做些什麼?(應該吃飯、睡覺、休息之類的 )
是啊!以你的生活體驗,父親應該吃飯、休息是吧?而父親卻一直在挖,你為此而感動。還有嗎——(「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說明父親在挖的時候發生了很多危險。父親可能把手劃破了,即使是手破了,衣服破了,但父親還在堅持的挖,不停地挖,挖得多麼艱難啊!父親這種毅力深深地打動了我。)
為什麼不直接寫挖了36小時?(這句話不是直接寫36小時,而是從8小時寫起,這樣寫,表現出艱難的過程,更能體現父親執著的信念和父救兒所克服的巨大困難。)
那現在為什麼沒人阻擋他?曾經有哪些人來阻擋他?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引讀)人們以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有這樣連續挖38個小時,但是我們知道這位父親沒有失常。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救我的兒子!他在等著我!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
3、「為什麼說父親是了不起的?」現在你們明白了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描寫父親的幾個自然段,是怎樣把父親的了不起寫出來的。
學生瀏覽課文交流(課文就是通過寫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內心世界,體現父親的了不起,這是這部分的主要表達特點。)(「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幾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4、我們再看看兒子阿曼達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兒子的那些畫面感動了你?
( 1)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兒子才只有七歲,但他能安慰大家,並堅定地告訴同學們,爸爸一定會來救我和大家的,一定不會拋棄我們不管的。兒子有信心,因為兒子也時刻記著爸爸對他說的話:「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真的見到了爸爸,兒子是多麼興奮呀!大家帶上堅定和興奮的心情一起讀(學生齊讀16自然段)。
(2)「不! 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
(他終於要見到了父親,他卻自己不出來,讓同學出來,他有著保護同學的意識,對同學們很有責任感。)父親挖了38小時。兒子也就在廢墟中苦苦等待了38小時。在這種情況下,還讓同學先出去,多麼的了不起啊!讓我們一起帶著對阿曼達的敬佩把這一句話讀一讀?(齊讀)
5、請大家齊讀最後一句話。你從哪體會到他們是非常幸福的呢?
(因為父親相信兒子,兒子相信父親,他們心靈相同,終於團聚了。父親愛著兒子,兒子相信父親。是愛,讓他們幸福著。)
6、「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為什麼反復出現?
三、拓展,感情升華
你還讀過哪些有關父愛、母愛的文章?
四、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並積累誦讀。

2、搜集表現父愛母愛的感人故事。

3、說說父母親為我們做了哪些微不足道,卻又飽含父母之愛的事,選一件動筆寫一寫。

五、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 子

決不放棄 堅忍不拔

恪守諾言 舍己為人
不論發生了什麼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就只有這么多了

⑻ 盧雁紅 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課前地震視頻是在什麼地方找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里有

⑼ 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可以怎樣導入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准備:
把相關的句子製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請你講一講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愛。
2、是啊,父母的愛是平凡、朴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溫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許,我們並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這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並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測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如何?
2、匯報交流讀書情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讀一讀,並做批註寫出自己的感受。
2、匯報交流讀書體會,隨機指導學生朗讀。
四、布置作業,預留問題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寫了這對父子了不起,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為什麼文中反復三次出現「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回顧課文內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國洛山磯西北部發生的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橋梁坍塌,公路斷裂。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一片荒原。是父親的堅定與絕不放棄,在兒子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跡。(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讀文章最後一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從哪裡可以看出這對父子了不起,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麼?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3、匯報交流: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並帶著自己的感受練習朗讀。
父親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指導學生讀出堅定的語氣。)
(2)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麼?)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麼?)
兒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是你嗎?」(兒子憑什麼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指導學生讀出興奮的語氣。)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寫法,讀寫結合
1.引導:這篇課文生動感人。那麼,你認為哪裡寫得好呢?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歌頌偉大的父愛,贊揚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具體句子感悟。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請把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選一件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

⑽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感人至深的親情課文。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1

這一節課我設計了幾個情境進行教學,改變了以往的教學風格,下面我將本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情感脈絡流暢:

本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親情課文,我按照以各種身份的人的目光所見,父親所做→父親的感人之舉,用自己的行為所鑄就的一曲父愛之歌→地下的三十八個小時→把機會讓給同學,共譜人性頌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情境,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

2、注重了對朗讀課文的指導:

如對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幾句話的朗讀指導,將其改編成詩歌的形式,再配上音樂,學生的感情一下子激發出來,聲情並茂的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再如文章的倒數第二自然段的朗讀: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使學生將自己以阿曼達的身份來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學生似乎自己的人格也隨之高尚起來!

3、注重了對課外知識的拓展:

通過對課外知識的拓展,啟迪學生深入的思考,升華學生的情感。在最後我說了這樣一段話:一次地震,書寫著一個盪氣回腸的故事;一句承諾,一分責任,譜寫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頌歌。這個故事給我們以怎樣的思索,你想的是什麼呢?相信隨著你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們會思索得很多很多人間自有真情在,老師向同學們向學生推薦了三篇親情文章──《沒有一種冰不被陽光融化》《媽媽,我找了你好久》《父愛》,讓我們在一次次閱讀中,在一次次情感體驗中,在一次次心靈碰撞中,讓我們(與學生共同朗讀)感受親情、走進親情、擁抱親情!這一拓展不僅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而且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

我認為這種親情教育不止讓學生受到感染,而是思考、是行動,將課堂的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成長中。我覺得這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真正魅力所在!

需要改進之處:

1、沒有注重本文是略讀課文這一特點,牽著學生的痕跡太嚴重,沒有充分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感悟,缺乏對方法的指導。須知受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場。正是這一道理,切記,切記!

2、要注意與學生的情感共振:

學完這節課,我感到我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對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評價,犯了相當然的錯誤,高估了學生,一味的沉醉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忽視了學生的情感理解,沒有達到與學生的情感共鳴。要想與學生情感共振,還有一段歷程,需要在平日的教學中加強指導,提高學生的情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一篇篇的課文閱讀中、體味中,感受人生的生活百態,去豐富自己的思想。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嘗試,給我帶來的更多的是思考,我知道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的反思、探索,真正讓自己的課堂充滿勃勃生機,讓激情真正的涌動於課堂!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2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從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兒子的同學的故事。文章真摯感人,讀後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我上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 我把「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與子》的反思:

(一)教學思路體現了「一條主線,兩個場景」。條理清楚,令人一目瞭然,突出了教學重點。「一條主線」就是感悟父親的了不起。「兩個場景就是」:一是別人勸阻父親別挖的場景;二是父親奮力挖掘38小時的場景。

(二)充分引導了孩子們讀,讓同學們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時有層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點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導孩子們讀出父親的累,然後通過想像寫話,讓同學們帶著想像讀,讀出感受。接著當學生明白父親之所以能堅持,是因為心中有一個永恆的承諾,有希望,又要同學們帶著希望去讀。在課堂上我採取了多種方式讀,有評價讀、范讀、想像畫面讀、引讀,齊讀等形式,在層層推進的朗讀中強化感受,促使感知轉化為深刻的感悟。從學生的朗讀中我可以感受到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在不斷升華。

(三)注重了學生的自讀感悟,我讓學生邊讀邊寫批畫;抓住重點詞語,重點段落去理解課文,滲透了學法的指導。在學生交流過程中,進行句子的對比,體會寫作特點等語言文字訓練,使課堂教學比較扎實有效。

(四)貫穿了讀寫結合,給學生們練筆的機會。在這節課中,我進行了「想像寫話」,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同學們更深地走進父親,情不自禁地感動於父親的了不起。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暴露了我的不足:

(1)教學時間緊,學生自學時間偏短,寫話時間、交流感悟的時間也偏少。

(2)在教學中,我面帶笑容,與文章那分深沉的基調不太協調

(3)課堂氣氛不太活躍,學生的情緒沒帶動起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表現在特殊環境下父子之情的課文。內容淺顯,但內涵深刻,語言平實,但令人震撼。既然是感人的故事,我們常常會由情入手來展開我們的教學。我抓住了「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個情感線索來展開教學的。

首先由地震後,一群孩子的父母見到自己孩子所在的漂亮三層教學樓化為廢墟之後的言行舉止與阿曼達的父親做比較入手。讓孩子們感受到同樣是對孩子的愛,但阿曼達的父親更多了一分執著。

而後在探討阿曼達的父親語言、動作、神態、外貌的過程中讓學生們進一步感受出父親的執著,不顧一切。而這一連串的言行舉止都緣於他心中的信念「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在這部分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兩個語段:

1、父親不顧旁人的勸說,依舊執著地挖著。

2、父親不顧自己的身心俱疲,依舊執著地挖著。而這兩部分的教學,我把他們緊緊的整合在一塊來展開教學。

其次是第二個層面,這句話對阿曼達的影響,我們可以發現正是這個信念讓阿曼達在身處險境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鎮定,關愛同學,確實了不起。

最後也便升華、理解了父子之間的摯愛與信任。

縱觀以上教學,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

我在文本的把握處理上,還是有些不是太稚嫩,尚不夠豐滿。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幹部分卻忽略了其他細微的地方。這樣是不夠全面的,只會鑽進死胡同。例如在教學「勸說」父親部分,沒有強調指出,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感悟到當時的情勢是那樣的危急。這場地震空前的巨大,這里的損壞程度是及其嚴重的,人員在不到四分鍾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倒塌、爆炸、餘震等危險。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認為援救已經沒有意義,而我在課堂上卻說,他急切的希望得到幫助,而沒有人願意幫助他,會讓學生產生錯覺:其他父母不這位父親愛孩子,其他人對於需要幫助的大不夠熱心過於冷漠。這便偏離了文本所表達的意思了。

再如後面兒子的表現部分也不夠豐滿,我讓學生探討對這個孩子阿曼達的看法,學生往往只著眼於他對同學的關愛,謙讓。但其實這些放在平日里非常正常,然而現在是在極其危險的境地,這個地方隨時可能有危險,兒子很有可能因此而傷生,如果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的話我想可以更升華兒子的了不起,以及他心中的信念──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再一個就是朗讀還沒有真正的落實到位,學生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腔調一個情感,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就比如在重點段「他挖了8小時,12小時……」這一段的研讀中,雖然我反復的引讀,扣問,再讀,但始終沒有得到情感的升華。在教學目標的落實上,沒有讓學生「用」起來,如果可以讓學生給這位父親頒頒獎,寫寫頒獎詞兒,這樣學生就可以把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語句用起來,真正達到了學以致用。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4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讀」,通過反思、引導、聯想等一系列方式,讓學生感情讀父親努力拯救兒子的過程,讓學生在情感得到激盪的同時品位語言、積累語言。我強調讓學生「找」,找那些負載著其他父親愛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詞句,讓學生再對語言文字准確、細膩、深入的把握中獲得准確、細膩、深入的體驗,以增強語感。

一、讓學生在「解構」的閱讀中進行多元思考

語言天然具有形而上的傾向,帶有強烈的暗示,而且這種暗示會帶給文本。因此,有時候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會「趨同」,用哲學大師德里達的話說,會不自覺地去尋找「固定的結構或一元意義」。以前,我們很多老師會利用學生理解文本的趨同性,來完成對文本「中心思想」的提煉。

但是,我再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更多地是在想辦法讓學生從各種「中心主義」中解放出來,有意識地憑借自己對於文本的深入理解,以一種「解構」的方式引領學生以多元視角對文本進行多維思考。這種「解構」的教學方式具體表現在我在課堂中先後呈現了三個截然不同的結局來促使學生對課文中的「這位父親」進行多元解讀。第一個結局是人們希望看到的結局,是完滿的喜劇性的結局,這樣的結局使學生的感受、意見「高度」統一,學生輕松地談論著對地震中的父親的敬佩:堅強、堅持、堅守信念。可當結局改變以後,學生的想法有些動搖了,但最終學生還是努力為初始建構的認識尋找理由:我們不能只看事情的結局而更應關注事情的過程,不論結局如何,這位父親堅守信念、置自己生命於度外拯救兒子的過程足以證明他的偉大。然而當第三個結局殘酷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觀點分化了,解構了,有的一如既往地堅持認為這位父親是了不起的,因為這位父親不顧個人安危,執著要和自己的孩子永遠在一起;而有的學生開始認為這位父親不夠理智,他的所作所為是過度悲痛引起的失常行為。在激烈的爭論中,學生的兩種見解相互阻遏,相互推翻,相互取消,從而達到了深層意義上的確立。

二、讓學生在語文過程中受到精神的滋養

讓學生受到精神的熏陶感染,決不能游離於語文之外。王尚文先生指出:「具體到語文課程,它正是通過如何運用語言文字這一有別於其它課程的特殊途徑使其成為『人的靈魂的教育』的。在上個世紀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舍人文而求語文,那當然是緣木求魚。因為語言文字的運用絕不僅僅是個語文的知識、技能、技巧的問題,而是和思想、情感、個性等人文因素密不可分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具有深刻的相關性。但矯枉不能過正,舍語文而求人文,同樣也有語文、人文兩失的危險。語文以人文為靈魂,失去了人文這一靈魂,語文必將成為行屍走肉;但人文只能包括而不能取代語文,人文畢竟並不等同於語文。」

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寫」,把對「這位父親」的崇敬之情融入到文章結局的續寫之中,讓學生把充沛的情感積累外化為書面語言。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5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強的文章。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動,理有所悟,我重點抓住了文章的一個中心點,以點引面,引領學生潛心會文,透視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人物堅定信念,提升人物飽滿形象。

一、抓住中心,剖析文本

這篇文章中,堅定的父親和勇敢的兒子給學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細細分析課文,抓住了「一個中心線索」規劃全文教學。這個中心線索就是父與子始終信守的諾言、毫不動搖的信念:「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由這個中心點挖掘出這對父子的了不起,這是文章的精華所在!

文中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首愛的頌歌。他孤軍作戰,傷痕累累。仔細研讀,學生很快找到這一場景:「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段話具有很強的輻射力,學生很明顯感受到父親為了救兒子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能體會到父親承受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以及父親絕不放棄的信念。同樣,「有其父必有其子」。阿曼達簡簡單單的一「讓」,不僅讓出了小小年紀的勇敢、讓出了對他人的關愛、讓出了父子血濃於水的親情,更讓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信念。

二、情感震撼,讀中體驗

語文課堂是學生充分體驗感情的課堂。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情感,就要有動情的語言,震撼學生的心靈。在提煉中心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並進行朗讀訓練時,我採用了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

師:當父親看到漂亮的教學樓變成廢墟,悲痛欲絕的時候,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生: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他一次一次想放棄的時候,回響在他耳邊的還是這句話.

生: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當他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給他力量的還是這句話.

生: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樣多個環節的朗讀,反復地感受,從而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父與子之間的情感。

綜觀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過於注重教學流程而忽略了學生情感的生成。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文章中有兩句父親的語言描寫:(1)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2)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雖然父親口中是同一句話,但是卻包含父親截然相反的情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了解到了這種情感的變化,但是我為了教學流程的順利進行,沒有給學生更多時間,加上自己情感的朗讀,忽略了學生情感的生成,這讓我感到很遺憾。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嘗試,給我帶來的更多的是思考,我知道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的反思、探索,真正讓自己的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6

我是一名剛到該學校的教師,今天上午第一節課我上了一節匯報課。課題是《地震中的父與子》。

上課之前,因為有很多老師來聽課,我很擔心學生們的上課狀態,不是對學生沒有信心,而是因為這個班是一個新班,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只是在初步養成階段,還需進一步鞏固。

在課堂上,我的擔心沒有多餘,但也有些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孩子們的表現不是非常活躍,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能力,領悟能力,還是讓我由衷地豎起大拇指。他們太可愛了!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

1、我在努力地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開始上課時,我就告訴學生:今天我是不把問題說出來,而是讓大家讀課文,然後思考老師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回答?在自主、探究學習之後,在小組中展開討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學,聽取大家的意見。因為每節課不可能提問到每一名學生,所以小組學習就是他們展示自我的一個空間。

2、拓展思維訓練:

學語文是為了應用,我們應該具備大語文的教學觀。在教學中,讓孩子們切身感到人物品質的偉大的同時,讓他們代表不同的人物寫出想對父親說的話,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對自己內心的震撼。做到了讀寫結合。

回到辦公室,我們組的老師真誠的給我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1、我忽視了對學生的承諾:

因為在講解課文之前,我說誰能猜到老師的問題將有獎勵。老師們建議說:應該以此為契機,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是呀!我們都在挖空心思來營造課堂氛圍,但往往忽視了課堂中的一些細節,沒有做到以小見大,沒有扎扎實實去做好。

2、要讓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並成為課堂的一個亮點:

在教學中,我讓一名同學到前面板書了不起,孩子在黑板上寫了大大的三個字,我卻因為字太大,沒有和老師的板書協調起來,而讓孩子把字改小了。遺憾呀!遺憾!多麼好的一個深入理解課文,小結課文的機會,因為教師的問題而浪費掉了。應該告訴同學們:他對課文理解的多深刻,一個大大的了不起足以說明這對父與子的偉大之所在。這比老師說十句話所起的作用還要大。真是讓我感到萬分的遺憾!

課雖然上完了,但我深深知道:以後的路還很漫長,課堂上,老師應該把課堂這個大舞台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吐露心聲,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說。老師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學生的體會得到升華。

希望老師們不要忽視我所忽視的問題、現象,讓我們的課堂更能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讓我們成為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而努力。

一點不成熟的理解,旨在拋磚引玉,希望您指點。

熱點內容
軒轅劍數學 發布:2025-01-10 23:23:31 瀏覽:683
國泰君安2016暑期 發布:2025-01-10 22:30:34 瀏覽:624
師德錘煉典型案例 發布:2025-01-10 21:48:58 瀏覽:6
使徒的氣息有什麼用 發布:2025-01-10 21:42:23 瀏覽:748
東營泰貝爾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2025-01-10 19:59:16 瀏覽:443
八字教師 發布:2025-01-10 18:25:48 瀏覽:7
京東怎麼樣 發布:2025-01-10 18:11:48 瀏覽:81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 發布:2025-01-10 17:32:48 瀏覽:86
文章說英語 發布:2025-01-10 14:10:08 瀏覽:972
華祺教育 發布:2025-01-10 13:53:42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