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學前教育案例

學前教育案例

發布時間: 2022-11-20 10:37:40

❶ 幼兒教育教學案例

幼兒教育應該給幼兒以知識,應該發展幼兒的能力,應該激發幼兒積極的情感讓幼兒感受到幸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教學案例,歡迎閱讀。

案例背景: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在不同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下成長。因此,孩子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行為習慣也都不同,而且現在的父母也比較寵愛孩子。小班剛進來的孩子受家裡的影響比較大,孩子們普遍依賴性很強,又考慮孩子們入園時有一定的焦慮的情緒,因而剛開始時孩子們遇到不會做時我總是安慰他們,沒關系的,不會老師會幫你的,慢慢地孩子們養成了一種依賴的心裡。經常碰到一點困難就說:「老師我不會。」隨之原本打算自己做的孩子聽到了之後也跟著喊:「老師,我不會。」我班裡的甜甜小朋友就老是那樣喊。以下呈現的是她在一次活動中的表現。

案例實錄:

在一次主題活動中,我預設了一次在馬路邊上添畫小花和小草的活動。我要求孩子們先塗個圓圈,然後再畫上花柄。應該來說活動的難度並不大。可讓孩子們自己來添畫時自己動手的孩子比較少,有的就眼睜睜地看著老師不動手,眼中充滿了求助的眼光。突然班上甜甜小朋友喊了起來:「老師,我不會做,幫幫我吧!」於是那些原本眼睜睜看著我的孩子也跟隨著喊了起來:「老師,我也不會。」看到這種情況後,我就跟甜甜說:「甜甜,試試看老師相信你會的,動動看。」看到老師沒有幫她,她就大哭起來了,還很傷心。

案例分析:

每個孩子遇到困難時採取的方式不一樣,甜甜平時就是這樣喜歡喊引起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在這次畫小花、小草的活動中遇到困難時採取了喊的方式,影響了整個教學活動,當時我採用了「冷處理」的方式,用平淡的語氣對孩子們說:「自己試試看吧。」使其他幼兒覺得老師是不會幫助了,於是孩子們的注意力迅速再度集中到教學活動中來,同時也暗示甜甜,遇到困難,「喊」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確實甜甜小朋友對畫花、草集體教學活動的接受能力較差,注意力無法集中,我在《幼兒教育》中看到:「在培養目標一致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有變通的教學形式,方法等,可以運用個別的,小組的和集體的形式。」在此,我對甜甜採用了「一對一「的教學形式,甜甜能認真聽講並完成作業,由此可見甜甜對這天的畫花內容並不是一竅不通,只是她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當時我看到甜甜完成作業後的表情,我很有成就感,我覺得自己這一次處理的很好。但當我從貝老師那裡也得知甜甜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我開始有點擔心。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我們對甜甜採取的「一對一」教學方式對於她能有多大的幫助?我們只是解決了眼前的問題,如果甜甜以後依賴這「一對一」的教學方式,那麼她到了小學,初中,高中該怎麼辦呢?會有多少老師能給甜甜做「一對一」的教學呢?一系列問題出現在我腦海中,我查了很多資料,在教研活動中我們也討論了這個問題,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具有教育機智。

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權變的過程,教師所面對的幼兒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而教學情景又是個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過程,其中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教師面對變化的幼兒和突發事件時,要能巧妙地因勢利導,要善於隨機應變,果斷的採取措施,作出適合、穩妥的處理。

首先,教師對教學情景要敏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幼兒的心理,敏銳的捕捉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細微的變化,不能照本宣科的進行下去。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突發事件時,要做到實事求是,說話有度,分析到位,措施合理的得當,方式穩妥。第三,教學活動要靈活。教師作為教育者,不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要隨時注意環境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措施。第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勢力導。教師是教育的引導者,因該正確的引導幼兒,激勵幼兒,啟發幼兒,而不是牽著幼兒走,強迫幼兒走。

二、建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首先,要形成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如果孩子在幼兒園不想、不能、不敢活動,任何正確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在師幼互動中,教師不只是管理者、指揮者,更不是機械的灌輸者、傳授者,而是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幼互動的組織者和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其次,師生雙方在師幼互動中要保持關注。任何行為如果得不到對方的注意和關注,其發揮作用的可能和餘地都不會太大。第三,教師要深入、有效的參與和引導,來保證師幼互動的積極有效。

三、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在通過和甜甜不斷的接近、溝通後,我發現甜甜有一個很獨特的特點,他看過的圖書很快就能復述出書里的故事內容,而且在看一些圖文並貌的'少兒讀物的時候,他還能認識書中大多數的漢字。這一點讓我頗為吃驚。在了解到甜甜的這個獨特的特點後,我有意的在每天環節過度時安排幼兒自主講故事時間,開展《故事大王》活動。當我主動邀請甜甜來為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的時候,出乎我的意料,他居然毫不猶豫的走了上來,用洪亮的聲音生動、有趣的為大家講起故事來。故事結束後,班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也為甜甜拍起了手。有的小朋友還羨慕的說:「甜甜,你講的真好。」有的說:「甜甜,能不能在講一個。」我回過頭,看到甜甜小小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掌聲過後,甜甜用詢問的口氣對我說說:「老師,我能不能再為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我連忙點了點頭,第一個拍手為甜甜加油、鼓勵。每個孩子由於性格、生長環境等的不同都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方法上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材施教,激勵每個幼兒都能主動地參與活動。

四、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對孩子來講,是其將來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尊重、贊許與鼓勵是對孩子最大的信任,這也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前提。現在她來到了幼兒園,作為教師就應該盡大可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不會輕易地說:「我不會!」像甜甜這樣喊原因之一也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為了幫助甜甜樹立自信心,我採用一些種方法:如:積極鼓勵與幫助、合理贊許與表揚、等等。

五、做好家園溝通,做到家園共育。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很多家長就認為教育孩子的責任是幼兒園的了,其實教育孩子光靠幼兒園教育是絕對不行的,家長依然是孩子教育最主要的影響者。所以,我們應把家庭教育與幼兒園的教育產生合力,從而產生最大的教育價值。像甜甜這樣的小朋友在家裡也時時關注她的變化,如遇到類似情況要及時進行引導,努力做到家園針對同一問題要有一致地教育策略,有助於孩子更好地發展。

以上這個案例也許每個帶小班的老師都會碰到,這也只是我個人的一些初淺的做法,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進一步跟進,努力讓孩子們從喊不會到喊我會了。

❷ 國內外經典的學前教育研究案例

案例:
上午戶外活動時間,幼兒園中班集中在戶外大型玩具活動場地進行活動。當時帶班教師在教室整理玩具,孩子們則有保育員和實習老師帶領,自由玩耍。一個孩子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大哭起來,老師立即檢查,發現其沒有外傷,實習老師沒有告訴班主任,便安撫繼續活動;中午吃飯時,老教師發現該孩子不願意自己吃飯,說是手痛,老師仔細檢查詢問,發現其右手腕有些腫。隨即送往鎮衛生院檢查,醫生建議馬上到附近醫院拍片檢查。經檢查,系手腕脫臼,之後,通知其父母,當家長接孩子時看到幼兒傷情,非常生氣,要求領導解決處理。
原因分析:
第一,教師麻痹大意,在孩子們活動時沒有合理分工,出現管理盲區,孩子們玩危險游戲時不能及時發現制止;這樣的事件是個意外,但是教師就應該具備處理意外的能力。尤其是在室外活動時,由於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自覺性差,對危險的意識不夠,教師一定要合理安排活動內容、時間、節奏,使孩子們不脫離自己的視線,才能避免孩子們不做危險游戲,最大限度的保護孩子們的安全。
第二,在傷害發生後,教師對幼兒的傷後處理方式太隨意,不具備基本的保育、保健知識;在意外發生以後,教師對孩子受傷這件事情不夠重視,處理太過隨意,覺得只是摔了一跤,揉一揉就沒事了。這是老師們應該重視的,孩子受傷其實是在所難免的,這一點大部分家長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由於教師的疏忽而導致自己的孩子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家長是會追究的。所以對於每一個受傷的幼兒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仔細的檢查;
第三,幼兒園的規章制度不夠細化。對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習、活動、休息時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都應該提前預想,認真制定各類預案、細則、各自責任,讓每一位教師都樹立以孩子為中心的思想,而不是出了事故後的補救或者推卸責任。
對策:
以此事為契機,我園通過專題會議強調了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要求每位教職工提高工作責任心。在開展各類活動時要提前設想各個細節,合理安排。又請村衛生所的醫生對教職工進行了培訓學習,使教職工深入了解了幼兒保健知識,提高了對各類傷害事故的及時救治能力;
通過學園領導小組集中討論,結合幼兒園的特點,進一步細化了幼兒園規章制度,明確了幼兒園一日常規,各類活動細則,教職工各自職責。同時,對孩子們進行安全教育,讓孩子們了解什麼是危險的,什麼是安全的,怎麼做是正確的,怎麼做是錯誤的。

❸ 學前幼兒教育案例

【案例1】小名是個3歲3個月的孩子,十分活潑可愛 父母很喜歡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名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從不愛多思考 比如 完插塑時 讓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 插出什麼樣 就說插的是什麼 在繪畫或要解決別的問題時也是這樣 夫妻倆認為這樣不好,便總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動,可小名卻常常做不到。小名父母時常為此而煩惱。試問小名父母的態度和行動對嗎?請從兒童思維發展的角度分析小名的這一類行為,並為小名的父母提出科學的教育建議。 【分析1】3歲3個月的孩子處於直覺行動性思維階段。 這時候幼兒的語言能力還很低,所以他們進行的思維總是與對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動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思維是在動作中進行的,離開所接觸的事物,離開動作就沒有了思維,所以稱之為直覺行動性思維。如孩子畫畫時,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畫什麼,而是拿起筆就畫,畫出來像什麼他就說是什麼。 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時 讓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 插出什麼樣 就說插的是什麼」 小名的家長很關注孩子的發展,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維要藉助於詞來實現,與語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時發展孩子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幼兒語言水平的培養,通過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平時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說話,說話時大人要使用正規的語言,要豐富孩子的詞彙,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詞彙,如動物、傢俱、交通工具等,多講故事。游戲是孩子喜歡的一種活動,在游戲中父母可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來給孩子講解一些有比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找出相同的東西,藉以培養孩子善於區別事物不同點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立即去幫助解決,而要留點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例如東西拿不到怎麼辦?皮球滾到哪裡去呢?培養孩子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給孩子,如積木、拼圖、組裝玩具等,讓他自己擺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認識一些事物之間的聯系,積累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提高小名思維水平的重要基礎。 【案例2】 早上來幼兒園時,冰冰很傷心的抱著奶奶哭不肯進入室內。在老師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冰冰進入了室內,但是冰冰仍然無法停止哭泣。這時孩子都在吃飯,老師就把冰冰叫到睡眠室,拉著冰冰的手,同時看著他的眼睛,「冰冰,我們單獨聊聊吧。」冰冰這時的情緒已經有所緩和,雖然仍在抽泣,但已經努力在控制自己的情緒。「冰冰,幼兒園這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你,他們都等你來吃飯呢,而且老師也很喜歡冰冰。」看冰冰的情緒有所緩和,老師說「那我們拉個勾吧,一會兒好好吃飯」。冰冰很爽快的和老師拉了勾然後自己去洗手,然後又很安靜的開始吃飯。冰冰快吃完飯時,「冰冰,我們明天開開心心的來幼兒園好嗎?」冰冰只是看著老師,老師又用緩和的語氣說「你這樣哭奶奶會傷心的,而且眼睛會痛的…」沒等老師說完,冰冰用一隻手捂著眼睛,另一隻小手擺動著「別說了,別說了」。 【分析2】 1、 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學前兒童不同於年長兒童的突出特點。學前兒童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情緒對學前兒童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作用非常明顯。情緒直接指導著學前兒童的行為,愉快的情緒往往使他們願意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學前前期兒童的情緒反應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關,但還有大量與社會性需要有關的事情。 2、 針對冰冰早上入園的哭泣,她的情緒反應應該完全是與社會性需要有關。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對家人很依戀,所以每天早上要和奶奶分別的時刻對他都是一種很大的痛苦,可能她自己也很苦惱,也不想用這種哭的方式和奶奶告別,但他畢竟是孩子,情緒調節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從案例中的後半部分可以看出,冰冰的哭泣不完全是鬧人。另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從冰冰的語言發展來看,她已經能夠很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哭泣的現象應該是減少的,而且自我控制和掩飾內心不愉快的情緒也在逐漸形成。 3、 建議家長在孩子入園時,盡量給孩子時間調整情緒。早上入園前盡量用言語鼓勵孩子。如「冰冰,今天奶奶希望你表現很棒,而且爸爸媽媽會在視頻上看見你的;我們拉勾今天不哭了,奶奶把你送進幼兒園並不是不愛你了,我會想你的。」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盡量用充滿愛的眼神看著她,讓她明白雖然把她送進幼兒園,但是對她的愛是不會變的。 幼兒園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但其間接原因不外乎與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教職工的責任心差及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等三方面有關。34個案例中,兼有兩種以上間接原因即一果多因的有15起,是事故總數的44.1%。 1、 間接原因之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 34個案例中,高達79.4%的事故與此原因相關,說明幼兒園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與管理不善有關,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 分析:有的幼兒園沒有合理地建章立制,沒有完善的門衛、幼兒接送等安全制度,因無法可依、無章可循,致使管理出現漏洞;有的幼兒園雖然有較完備的規章制度,但未能嚴格執行,形同虛設,造成嚴重後果。 對策: 《幼兒園管理條例》規定,"幼兒園應當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幼兒園應當建立房屋、設備、消防、交通等安全防護和檢查制度……防止發生各種意外事故」;《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園長的職責之一是領導安全保衛工作,負責建立並組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幼兒園教師、保育員的職責之一是嚴格執行幼兒園安全制度」。 對於制度執行不力的,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教職工,應互相監督可根據定期的考核情況進行獎懲,對於造成較嚴重後果的,要追究其責任。 2、間接原因之二:教職工玩忽職守、責任心差。 有47%的事故與教工缺乏責任心有關,說明教工玩忽職守的現象比比皆是,安全意識工作責任心亟待加強。 分析:教職工在實施保教過程中,常出現一些事故。如擅離職守、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沒有合理安排和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戶外及園外活動安全措施保障不力而引發事故等。 對策: 提高工作責任心,是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幼兒園應對教職工進行師德、幼兒生理、幼兒心理學等方面的培訓學習,使教職工增強對幼兒和幼教事業的熱愛,從而提高工作責任心,組織幼兒活動時做到人到、眼到、心到;另一方面,督促教師按科學合理的課表和作息時間表組織幼兒活動,並與檢查考核相結合。如果事故的發生與教工的責任心差有關,幼兒園應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2、 間接原因之三: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 有17.6%的事故與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有關,說明對幼兒進行切實有效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訓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分析:初生牛犢不怕虎」,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認識不足,判斷能力差,又缺少自我保護技能。因此走失、溺水、打鬧受傷等事故時有發生 對策: 幼兒期是身心成長的奠基期,是教給幼兒安全知識和技能的理想時期,若能在幼兒期建立正確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會避免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家園合力,經常教育幼兒對可能存在的危險提高警覺,增強安全意識;教師要破除"少活動,少出事」的觀念,讓孩子通過實踐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可將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技能的學習滲透到教學和日常活動中,通過

❹ 學前教育案例分析

幼兒園午睡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的午睡管理和幼兒的午睡質量直接影響幼兒的生長發育。然而,幼兒園午睡活動的現狀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卻是不爭的事實。本文根據我園午睡活動的開展情況,對影響幼兒午睡原因作了全面的分析,並從午睡前的管理,午睡時的管理,午睡後的管理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策略,旨在提升幼兒園的午睡管理質量,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
幼兒園
午睡
有效管理
幼兒園午睡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的午睡管理和幼兒的午睡質量直接影響幼兒的生長發育。高質量的午睡能使幼兒精神飽滿,食慾旺盛,減少疾病,促進全面發展。在幼兒園的活動中,充足的午睡既能消除上午集體活動、游戲活動帶來的疲勞,又能保證下午活動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但我們總會聽到幼兒這樣的話;我喜歡幼兒園,但我不喜歡幼兒園午睡。有的家長也會反映,能不能不讓我孩子午睡,在幼兒園睡得多了,晚上要十一點才睡。針對小班幼兒在午睡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們老師應做些什麼?該怎麼做?
一、影響幼兒午睡的原因分析
(一)個體差異
不同的幼兒由於年齡、生活環境、先天素質、健康等因素的不同,都有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行為方式,在發展過程中顯示出鮮明的個性和其獨特的發展過程,並由此顯現出每個幼兒不同的個體差異。
(二)入園前的不良午睡習慣
部分幼兒由爺爺奶奶帶的,過分的寵愛,在睡眠時間上由著幼兒的性子,高興什麼時候睡就什麼時候睡;有的是因為家庭生活方式沒有規律,家庭成員不良的生活習慣直接影響幼兒的睡眠習慣
(三)保教人員對幼兒午睡缺乏足夠的認識
午睡的目的是讓幼兒得到充分、合理的休息,調節精神,為下午活動積蓄精力,打好基礎。但是,有的保教人員沒有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午睡的重要性,認為忙碌了一上午,到了中午可以趁此機會好好地睡上一覺了,至於幼兒睡姿不正、叫聲、吵鬧聲、尿床、便褲等現象一概不管,給工作造成失誤,給幼兒身心造成影響,給家長造成麻煩;有的保教人員只顧埋頭備課,寫東西或讀書看報,幼兒交頭接耳、玩小動作、拆被角、踢被子等,使午睡秩序混亂,幼兒入睡率低,降低了午睡的質量,也間接影響了下午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活動的質量。
二、幼兒園午睡管理策略
(一)午睡前的管理
1.睡前漱口,清潔口腔
現在的孩子齲齒越來越普遍,睡前漱口能有效預防孩子齲齒。我園一直以來都很注重孩子飯後漱口習慣的培養,孩子們也非常喜歡這一活動,感覺漱口的過程就像是做游戲,每天中午飯後都樂此不彼,還會經常提醒我們老師要漱口。小班的時候,每天中午,保育員都會准備上一茶壺的涼開水,我們就會以游戲的口吻、兒歌的語言對孩子們說:倒上半杯涼開水,喝口水,抬起頭、咕嚕咕嚕轉一轉、低下頭、吐掉水,再用毛巾擦小嘴。到了中大班後,我們就可以讓孩子用自來水來漱口。
2.睡前散步,幫助消化
散步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帶領幼兒在園內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到花壇邊走一走,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在草坪上、大樹下坐一會兒,戲耍、捉小蟲。互相談一談自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尤其是春秋兩季,幼兒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將享有更多的樂趣和收益。
3.安靜游戲,睡前靜心
午睡前的游戲應以靜為原則,可以組織幼兒進行一些安靜性游戲活動。如:我經常組織一些「翻繩、拍手、打電話、結對子」等游戲,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力,同時也能培養幼兒的團結合作品質,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而且孩子們都比較喜歡。
4.睡前入廁,作好准備
散步後直接上廁所,老師能看到每個孩子都是否上了廁所,睡前先讓幼兒大小便,有利於幼兒整個午睡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睡眠狀態和睡眠質量。
在午睡室門口的等待過程,老師能趁這機會做好幾件重要的事情:
首先可以再次問下小朋友廁所是否已經去過了,提醒個別忘上的孩子去上廁所。
其次可以提醒孩子將一些小玩具放在老師的一個專門的小籃子里,禁止幼兒帶玩具、危險的小物品進午睡室;女孩子的發飾皮筋也取下放在老師的專門小籃子里,避免遺失並保證孩子舒適的睡眠。
再次可以讓孩子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如當小貓輕輕的進午睡室,感受午睡中安靜的氛圍,及時讓孩子的情緒安靜下來。
5.脫衣脫褲,整齊放置
脫衣服時應該提醒孩子從下往上,避免著涼,並折疊整齊有順序的放好。衣服放置於枕頭邊上,不要放在枕頭下面;秋冬季要求每個孩子都能脫掉外套和外面的褲子,一方面是預防起床時候著涼。另外一方面孩子天生好動,對翻爬都很感興趣,在玩的時候衣服上難免會沾灰塵,穿上有灰塵的外衣外褲既不衛生又不舒適,還容易產生灰質過敏。
秋冬季還給孩子曬曬鞋子,既衛生、溫暖,又能保持午睡室里空氣的清新,沒有異味。具體做法是:讓幾個小值日幫助大家把鞋子拿到陽台上,放好後穿上棉拖鞋將自己的鞋子放好。
(二)午睡中的管理
1.音樂營造溫馨午睡氛圍
(1)舒緩的輕音樂:靜心好入夢
午睡時間到了,孩子們進入午睡室,由於還處於活躍和興奮的集體活動中、不可能一下子安靜下來。此時我們為幼兒播放舒緩的輕音,如莫扎特的《小夜曲》、貝多芬的《致愛麗絲》能有利於幼兒靜心、安靜下來,對提高孩子的音樂欣賞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2)搖籃曲:細心關愛美夢甜
在孩子都躺下時,我們可播放搖籃曲,這對於那些很難入睡的幼來說,非常管用。老師可以坐在他們身邊輕輕的哼唱,柔柔地輕拍,可以減輕他們的焦慮,讓他們深切感受到老師在身邊的那種溫情,感覺老師像媽媽一樣愛他們、喜歡他們,就會有安全感、溫暖感。幼兒愛撫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就會很快安靜下來進入夢鄉。
(3)配樂故事引入睡
當大部分幼兒已經逐漸甜甜入夢時,音樂可以適時的停止,讓孩子們午睡在安靜的環境中。而對於那些遲遲不能入睡,甚至產生焦慮的幼兒,我們也可以嘗試播放一些配樂故事,而且聲音調控到可以聽清楚即可。孩子在這樣一個優美的配樂故事中,聽著、聽著就會閉上眼睛進入夢鄉,此時再把音樂關掉。常常故事還沒講完,孩子就已經睡著了,這比直接勸說或批評作用更顯著。
2.表揚鼓勵促睡眠
(1)講故事和表揚相結合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聽故事,男孩子尤其是愛聽奧特蔓的故事,女孩子喜歡聽小紅帽和其它有趣的故事,我就抓住孩子們的特點:和他們協商好每天中午講兩個,每次老師說要講故事了,嘰嘰喳喳的小麻雀們頓時安靜下來,豎起耳朵認真傾聽,不再亂動,第二個故事講到一半的時候許多小朋友已經有睡意了。等他們午睡起來時,老師就及時的表揚入睡快的孩子,並在爸爸媽媽接送時再一次表揚,入睡慢的孩子潛移默化也會受影響。
(2)貼小紅點或小帖畫
過去我們老師都是看誰表現好就把小紅花發給誰,得到獎品的小朋友自然是高興了,但沒有得到小紅花的大多數小朋友失去了自信心。我為了讓孩子們能睡好午覺又變了一個妙招:那就是在孩子們睡覺時,看誰表現好睡覺快又靜,就偷偷地給他(她)的額頭上貼上小紅點或小帖畫。但想得到紅點也有很多要求:要求幼兒必須是不和別人說話,自己管好自己的。在就是能按正確入睡的方法睡覺。這一招還挺靈,一會我就發現,大部分小朋友都平躺好了,兩只小手放在自己的身體兩側,只有個別的沒有躺好。於是,我就輕輕的走到他們身邊,小聲告訴他們要按正確的睡眠姿勢睡覺,他們馬上改了。15分鍾後,我便輕輕為那些睡的快的小朋友貼上了紅點,對睡的慢的孩子我在他睡後給他的小手背上貼上紅點。有一個孩子牛牛一直沒睡著,我為了鼓勵他也給他貼上了紅

❺ 國內外經典的學前教育研究案例

幼兒行動研究案例【1】

一、發現問題

東東哭著向老師說:「小朋友們都不和我玩,我不想上幼兒園了」

二、分析界定

如何引導引導幼兒正確與人交往?

三、計劃措施

1、在游戲活動中觀察東東的特質--內向型。

行動--引導鼓勵東東主動參與各種活動或設置情景活動讓他參與,並個別關注,引導。

觀察反思--在教師的引導鼓勵下,能參與活動,與人交往,但仍缺乏主動性。

2、在活動中委以重任,擔任角色,促使東東主動交往。

行動--例如請東東擔任值日生工作,東東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主動去執行值日生工作,要求小朋友收拾玩具、喝水排隊等,能與小朋友友好合作。

觀察反思--教師層層遞進的引到和鼓勵,讓他有自我認可,感到自己也能為小朋友和老師做事情,和小朋友做好玩伴,給東東了自信心,促使東東樂於主動與他人交往。

四、其他

1、在每個計劃行動前、行動中、行動後老師都會考慮到家園溝通,了解造成東東性格特徵形成的可能因素,並在行動不同時期保持家園互通,步調一致。

2、在班級活動中,多創設情景模擬,讓東東參與角色,引導啟發東東學會與他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3、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其他幼兒找冬冬遊戲,讓冬冬感到集體的溫暖,與集體自然融合。

4、老師及時鼓勵和表揚,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幼兒行動研究案例【2】

小班幼兒尚未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語言區里的圖書容易破損,一些反復修補的破圖書對幼兒再也沒有吸引力了,放著多餘,扔了又可惜。

我引導幼兒把破圖書里完好的插圖剪下,可小班幼兒手的精細動作還沒發育完善,不會沿彎曲的邊緣剪插圖,做精細動作很累也不感興趣。

於是我請大班幼兒幫忙剪下插圖裝在盒子里投放在語言區,看看小朋友會怎麼玩,於是就衍生了「大帶小」故事牆排圖講述活動。

活動目標:

1、 激發排圖講述的興趣,發展語言表達力。

2、 語言區活動中樂於合作,體驗「大帶小」的樂趣,發展社會交往能力。

第一階段

活動觀察:我將大班幼兒剪好的圖片用大月餅盒盛著,投放到語言區,語言區頓時熱鬧起來。孩子們爭先恐後湧入語言區,都擠在月餅盒前,七手八腳地翻找自己喜歡的圖片隨意在地面上、桌子上、椅子上擺放。

郭燕說:「我喜歡大恐龍。」玲玲說:「我喜歡哈巴狗。」一會兒李想告狀:「老師,子崢推我。」一會兒雲帆又來告狀:「顏夕搶我的。」有的小朋友覺得推推擠擠不好玩,又不捨得把自己喜歡的圖片給別人,一直揣在手中,帶到別的區域里,揉得皺巴巴的,扔在地上。

我見此狀況說:「你們都喜歡這些圖片,想想這些圖片可以怎麼玩?不然抓在手裡都皺巴巴的,有的還扔在地上,真可惜。」小朋友聽了忙把地板上的圖片撿起來,就去玩別的。

活動分析:

1、新鮮的材料容易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從語言區幼兒的表現看出他們關注和交流的是一些感興趣的動物圖片的名稱,但目的性不強,較少關注圖片上的情景。

也沒想到這些圖片可以怎麼玩好玩,興趣容易轉移,一會兒就不感興趣了,需要老師多引導。

2、由於老師投放月餅盒只有1個,且盒子里的圖片是隨意擺放,沒有分類導致幼兒找圖片很費勁,出現擁擠、爭搶現象,為了避免擁擠、爭搶現象,教師應多添設幾個月餅盒,最好圖片能夠分類,便於幼兒取放。

調整推進:

1、 教師介入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內容進行排圖,發揮想像力創編故事。

再次區域活動,我舉著月餅盒說:「這可是一個神奇的故事盒,裡面有好多有趣的故事。你看這張圖片上有什麼?」(小兔)「這張呢?」(小狗)「這張呢?」(樹林、還有許多蘑菇)

我把小兔、樹林、小狗按順序排說:「一天,小兔想去森林裡采蘑菇,因為樹林里的草地上有許多蘑菇。她擔心迷路了,就請好朋友小狗帶路,他們采了好多蘑菇。」

我接著引導:「你們可以看看圖片上有什麼,然後把這些圖片排在桌上,編一個好聽的故事。」

2、材料投放調整:增加月餅盒數量,且每個月餅盒分別隔成幾個空格,引導幼兒分門別類擺放圖片。如:動物類、植物類、日用物品類等。

3、我和孩子進行了一次談話,針對語言區擁擠和爭搶的現象商討解決策略。大家一致認同在語言區選圖片應講文明,不推、不擠、不爭、不搶。

4、加入控制點:限定幼兒入區人數。

5、引導幼兒分門別類收拾圖片。

活動觀察:經過我的引導和投放材料的整改,幼兒拿圖片有序多了,不再七手八腳、你推我擠地翻找。但能夠將幾張圖片聯系起來排圖講述的幼兒很少,只有郭芷含會將兩張圖聯系起來講述。

她一手拿喜羊羊圖片,一手拿灰太狼圖片放在桌上說:「喜羊羊在羊羊村玩,灰太狼來了,要吃喜羊羊。」貝南手裡拿著「白雪公主」要到「樹林里找小矮人」。

大多幼兒興致勃勃在桌上排了幾張圖片,只是針對一張張圖片的內容說一句短語。佳佳在桌上擺圖片說: 「一天小猴吃漢堡。一天,小雞吃蟲子。」

曉曉也擺了張圖片說:「一天,豬媽媽和小豬逛街。」之後便無話可說。我見狀介入:「那小猴認識小雞嗎?」「不認識」「小猴吃完漢堡要不要跟豬媽媽去逛街?」「不去」「為什麼?」「他們不認識」。

顏夕、杭傑、瑞卓每次進區就直奔故事盒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圖片,他們並不排圖講述,只是揣在手裡,不一會兒就在語言區嬉鬧,壓來壓去。

收拾時小朋友們依然將圖片隨意放進故事盒,很少分類擺放。只有芷含和貝南在老師的提醒下會將一些圖片分類擺放。老師每天都要親自分門別類整理小圖片。

活動分析:

小班幼兒社會經驗少想像力不豐富,詞彙貧乏,不善表達和交流,他們感興趣的是排圖的動作。觀察圖片目的性不強,語言表述簡單,只會說短語,較少將幾張圖片聯系起來發揮想像力排圖講述。

他們社會交往能力尚未發展,大多幼兒自個兒講述,很少與人交流。他們的知識面較窄,邏輯思維還沒發展,分類收拾圖片對小班幼兒來說相對較難。需教師花時間引導幼兒排圖講述和分類收拾圖片。

調整推進:

1、小班幼兒排圖講述和分類收拾圖片需要老師持續花時間觀察引導來靜待花開。可區域活動時老師還有別的區域的幼兒需要關注和指導,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

剛好大班老師也在探討怎樣提高語言區的實效性,語言區的材料很少能較長時間激發幼兒的興趣,玩法也不夠豐富、有趣,幼兒進入語言區的積極性不高。

於是,我建議區域活動時間一起來嘗試在語言區開展「大帶小」活動,每周大班定期派4位幼兒到小班帶領幼兒看圖書、排圖講述和分類收拾圖片,這樣既可以發展幼兒社會交往和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激發幼兒進入語言區的興趣。

同時還建議大班老師在開展「大帶小」活動之前先針對小班語言區的活動內容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大帶小」。

2、教幼兒學習分類收拾圖片,引導幼兒嘗試區分動物、植物、日用物品等。

活動觀察:

語言區「大帶小」活動前我向班級小朋友作介紹:「這4位大班的哥哥姐姐可喜歡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們很會編故事,准備在語言區和大家一起玩編故事游戲。

」貝南、芷含、顏夕等十來位小朋友聽了急切地進入語言區,4位大班的哥哥姐姐也進入語言區。

倩倩姐姐到圖書角挑了一本《天線寶寶》說:「這本書你們看過嗎?」陳亮哥哥進去後左看右看,看見小朋友在拿圖片,就問我:「老師,他們是不是要排圖講述。」「嗯,他們還不大會排圖講述,你教教他們。」

這時郭芷含正一手拿喜羊羊圖片,一手拿灰太狼圖片對陳亮說:「喜羊羊在羊羊村玩,灰太狼來了,要吃喜羊羊。」只見陳亮在故事盒裡挑出一張黑貓警長圖片說:「黑貓警長發現了,氣的瞪大眼睛,馬上派兵把灰太狼抓走,喜洋洋得救了。」

郭芷含高興地將圖片放在桌上,直揮雙臂說:「喜洋洋得救了,喜洋洋得救了,耶耶!」好多小朋友聽了都圍過來。

「還有懶洋洋,懶洋洋在哪?」郭芷含又去找懶洋洋。貝南將一張喜羊羊、一張懶羊羊的圖片放在郭芷含的的圖片上,竭力提高嗓門大聲說:「喜羊羊來了,懶羊羊也來了,羊羊村真熱鬧啊。」

貝南接著說:「我喜歡這個黃色的故事盒,裡面有喜羊羊和灰太狼。」郭芷含應和著說:「我也是。」於是大家都涌過去,忘了規則,擠在一起七手八腳找羊羊們的圖片,壓成一團。陳亮見狀忙大聲嚷:「別擠了!一個一個輪流找。」

可誰也不聽,於是他用力扒開人群,扯了一下貝南,大吼一聲:「別擠了!」貝南嚇哭了,其他小朋友嚇得一窩蜂地散開。我見狀問陳亮:「平時你們班級出現大家亂擠的時候,老師怎麼處理?」「老師叫大家別擠了!一個一個輪流找。」

「那老師是不是又扯又吼?」陳亮不好意思地說:「不是。可這些小屁孩都不聽。」「那該怎麼辦?你這樣當哥哥把大家都嚇跑了。」小朋友再也不敢來到陳亮身邊,陳亮悻悻地自個兒玩。

收拾圖片時好多小朋友們都把圖片放錯格子,哥哥姐姐們邊整理邊忙不失迭地說「放錯了,應該放在這個格子里。」可小朋友一臉茫然。

活動分析:

1、第一次「大帶小」活動,大班的哥哥姐姐有一定的責任感,能夠主動帶領幼兒排圖講述和分類收拾圖片。

可大班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正在發展,他們缺乏處理事情的經驗,面對自製力差,興致來了找圖片就亂擠的小班幼兒,情急之下只會按自己的方式處理,把小朋友嚇哭了,老師可以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給大班幼兒一些交往的技能。

在收拾圖片時大班幼兒只會指令小班幼兒「「放錯了,應該放在這個格子里。」不懂得教弟弟妹妹怎樣分類收拾圖片。這方面也需要老師引導哥哥姐姐教弟弟妹妹怎樣分類收拾圖片。

2、從區域活動中發現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熟悉的圖片容易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如:幼兒感興趣的動畫片的圖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圖片。但教師投放的相關圖片較少,教師應及時添加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熟悉的圖片。

3、小班幼兒自製力差,找圖片亂擠的行為還需老師多提醒。

調整推進:

1、材料投放調整:為了滿足幼兒的現實需要,需多投放一些幼兒平時常看的動畫片圖片。可動畫片插圖一時沒得找,只能電腦下載列印,色彩不好看,我請大班哥哥姐姐幫忙畫好剪下。

2、請大班老師針對小班弟弟妹妹們的一些心理和行為特點,組織哥哥姐姐討論要是碰到弟弟妹妹「不懂事」時該怎麼辦?

3、繼續針對小班幼兒進行文明行為教育和分類收拾圖片指導。

活動觀察:大班幼兒再次來到我班,興致勃勃地帶來了好多小朋友畫的圖片:有喜洋洋和灰太狼,有大耳朵圖圖,還有天線寶寶。也有其他大樹、公主、怪獸等圖片。

小朋友們又高高興興地圍在哥哥姐姐們身邊,和哥哥姐姐排圖編故事。陳亮哥哥帶領弟弟妹妹們一起排圖編故事。陳亮問:「你拿的是什麼圖片?」(小波)「你呢?」(丁丁)陳亮說:「那我們一起把圖片排在桌上編《天線寶寶的故事》。」

「有一天,天線寶寶出來玩,小波出來了,小波蹬著滑板車飛快地出來了。小波在哪?」顏夕找了一張小波的圖片拿在手中不肯放下。廣傑趕忙將手裡的一張遞過去說:「給你。」陳亮繼續編「丁丁拎著包包也高興地跑出來了。」

曉宇把「迪西」排在「丁丁」後面說:「迪西也出來了。」陳亮哥哥說:「他們排成一隊准備到山坡上去玩。」大家趴在桌上,頭越湊越近,杭潔說:「拉拉還沒出來,拉拉遲到了。」

突然一個噴嚏把圖片全吹飛了,小朋友鬨堂大笑,陳亮哥哥忙把圖片重新擺好。這時顏夕小朋友故意打了個噴嚏,又把圖片吹飛,大家又大笑起來。陳亮哥哥說:「誰故意打噴嚏的,我不跟他玩。」

小朋友才安靜下來繼續和哥哥津津有味地排圖講故事。那些圖畫紙畫的圖片太薄了,排在桌上有的翹腳,有的捲起來,他們一邊壓平一邊講故事。收拾圖片時,貝南、芷含、顏夕三位小朋友已基本能分清動物、植物和日常用品,能分類收拾圖片。

活動分析:

1、第二次「大帶小」活動,幼兒的合作比第一次融洽。可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轉移,容易受突發事件干擾,且喜歡模仿一些覺得好玩的動作。

一個意外的噴嚏就轉移了他們編故事的興趣,且他們覺得噴嚏把圖片吹飛很好玩,就開始模仿。這次陳亮哥哥不再那麼粗暴,處理事情的態度和方法明顯進步了。

2、新投放的大班幼兒畫的圖片切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合作排圖講述的積極性高漲。

3、幼兒用圖畫紙畫的圖片太薄,容易變形,不便幼兒操作,需過膠。排圖講述放在桌面,圖片容易移動,容易受突發事件干擾,得創設一個既便於幼兒排圖講述,又能讓幼兒所排的圖片相對固定展示,不易受突發事件干擾的環境。

調整推進:

1、將幼兒用圖畫紙畫的圖片拿去過膠,投放在大班的手工區,請大班幼兒幫忙修剪。

2、境創設調整:將排圖講述從桌面拓展到活動室牆面,在牆上並列貼2條寬15cm的長條形透明過膠紙,上下兩條間隔30cm,取名「故事牆」。

讓幼兒自由選擇圖片插在「故事牆」的長條形透明過膠紙上,發揮想像力進行排圖講述。這樣既可以滿足多個幼兒合作排圖講述的需要,便於展示,又不容易受突發事件干擾。

活動觀察:

「故事牆」前面,小朋友們或蹲或站。貝南、郭芷含、李想三個小朋友將圖片插在「故事牆」下面一排,合作創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

周洲和弈城在「故事牆」上面一排排圖創編怪獸的故事。顏夕在故事牆的左邊排圖講述。他們時而互相觀看、傾聽、交流,時而又各自三三兩兩自己排圖創編故事。

弈城突然把上排的「怪獸」插到下排貝南、郭芷含和李想的排圖里說:「怪獸跑到羊羊村了。」貝南、郭芷含、李想就把下排的圖片全都收起來說:「大家都跑走了。」

顏夕問我:「老師,怎麼沒有醜八怪的圖片,我要編醜八怪的故事」。「我也要編醜八怪的故事,也沒有圖片。」貝南說:「那我們自己畫醜八怪。」於是,他們跑去美工區拿筆和紙。

活動反思:

1、《指南》指出: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

本著《指南》的理念嘗試開展「大帶小」語言區活動--有趣的故事牆排圖講述,由於「大帶小」活動的時間較短,僅兩個星期,為了「大帶小」合作成功的願望,大班老師派到小班的哥哥姐姐都是班級里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性發展較好的小朋友。

為了持續、系統地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大班老師連續幾次派的都是同一批幼兒。令人高興的是「大帶小」排圖講述既激發了大班幼兒說的興趣,也激發了小班幼兒說的興趣,小班幼兒在哥哥姐姐的帶領下初步領悟了排圖講述的方法。

雖然用的詞彙沒大班哥哥姐姐那麼生動、豐富,但能較完整地排圖講述。「大帶小」語言區活動還促進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發展,實現了預設的目標。

2、故事牆排圖講述與桌面排圖講述相比有很多優勢。「故事牆」空間的擴大,大大滿足了幼兒合作拼圖講述的需要,擁擠現象不見了。

「故事牆」的創設還解決了桌面排圖容易移動或被風吹走的欠缺,便於幼兒操作和展示,幼兒的活動積極、有序,「故事牆」成為班級牆面環境創設一道靚麗的風景。

3、其實一些與排圖講述相關的其他技能也可以通過「大帶小」活動來實現,比如:剪圖片、畫圖片等,但我擔心「大帶小」活動內容多樣會分散小班幼兒的注意力,而且不便老師觀察與指導,因此不敢嘗試。

可令人驚喜的是「大帶小」已激發幼兒自己動手繪畫所需圖片的靈感,下一階段我應該放手讓幼兒試一試。

❻ 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

幼兒教育價值取向,就是對幼兒教育價值的一種自覺選擇。它不僅是教育理論層面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直接指向教育的實踐層面,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從幼兒教育目的到幼兒教育結果的整個過程。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一
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聞報導了發生在全國眾多的安全事故,地震、火災、泥石流等各種天災人禍,經常降臨在我們身邊,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特別是日本3.11強烈地震,更是給人們敲響了安全警鍾,如何自救、如何在災難發生時能順利逃生,成為我們中作的重中之重。這一系列事故的發生,也引發了人們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特別是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由於他們各方面都還不成熟,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顯得更為艱巨。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在自己身邊的安全隱患,知道火、電、水的危害性。

2、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知道要遠離一些有危險的地方。

活動准備:

請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存在自己身邊的安全隱患,並製作成畫冊。 活動進行:

一、 教師出示幼兒和家長一起尋找到的存在於自己身邊的安全隱患,分別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找到的是什麼安全隱患。

1、 孟子彤:小朋友在家隨便動家裡的插座,很危險。

2、 張 東:小朋友過馬路時不遵守信號燈很危險。

3、 艾卓陽:小朋友自己在家隨便給陌生人開門很危險。

4、 魏鷥羽:小朋友在家爬很高的地方很危險。

5、 馬湘川:小朋友自己在河邊玩很危險。

6、 李矜瑤:摸很燙的水壺很危險,會把我們的手燙傷的。

7、 嚴浩容:小朋友在高壓線旁邊放風箏很危險。

8、 嚴浩容:小朋友在變壓器旁邊玩很危險。

9、 張二月:用電暖氣烤濕衣服很危險。

10、 小白:小朋友不能自己隨便玩燃氣灶。

11、 蘇樂章:小朋友自己在家離窗檯太近很危險。

二、 請大家一起尋找在幼兒園存在的一些安全隱患。

孩子們找到的在班級里存在的安全隱患:

蘇樂章:廁所的地面很滑,在那裡不能打鬧。

小白:桌子底下很危險,不能往下面鑽。

果子涵:不能碰牆上面的釘子。

趙梓彤:不能碰掛著的東西,那樣做很危險。

孔維林:在走路的時候打鬧、擁擠很危險。

宋子俊:在迷宮里推人很危險。

魯豫同:在接水時眼睛不看水杯很危險。

艾卓陽:把手放到桌縫里很危險,會把手夾傷。

譚富成:把玩具放到嘴裡很危險。

魏鷥羽:不能摸電源插座。

蘇奕軒:不能把小東西放到嘴裡吃。

李矜瑤:不能亂碰電視,因為電視有電。

劉露菲:如果把小椅子擺放太高危險。

繆征:站在椅子上、趴在椅子上很危險。

孩子們找到的在教室外面的危險因素:

嚴浩容:走平衡木時如果不小心,就會從上面掉下來。

陸泓博:不能攘沙子,會把小朋友的眼睛迷到的。

白翔宇:離干樹枝太近會把眼睛碰壞的。

蘇樂章:如果鑽到滑梯下面會碰到自己的頭部。

三、 組織幼兒討論,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怎樣來保證自己的安全。 幼兒討論:

1、 小朋友一定要聽從家長、老師的話,不能到危險的地方去玩。

2、 自己在家裡時一定更不能玩危險的火、電、水。

3、 在遇到火災發生時,小朋友要趕快報警,並且及時向外面撤離。

4、 不到有水的地方去玩,去時要和家長一起去。

5、 危險的地方不能去。

6、 自己一個人在家時遇到陌生人敲門,一定不給他們開門。

7、 不要碰熱水,要不會把自己燙傷的。

四:組織幼兒討論

1、小朋友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應該怎樣報警?

幼兒回答:在遇到火警時打119電話求救,遇到有病人了要打120,在遇到壞人時打110電話求救。

2、教師提問 :打報警電話應該注意什麼事情?

幼兒回答:不能著急,要把自己家的詳細地點告訴他們。

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撥打報警電話。一定要告訴他們火勢

大小、傷勢情況等。

教師小結:

小朋友說的都很好,知道了在遇到各種災害來臨時怎樣自救,知道了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每天喝牛奶時,也知道先試一試奶是否太燙。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打不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桿有序的走。小朋友們也懂得了一些避免傷害我們生命健康的現象的發生,希望小朋友們都遠離危險,能夠健康、安全的成長,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棟梁。 活動反思:

一、讓每個幼兒都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來,在實踐活動中習得體驗。 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教師創設了讓每個幼兒都正確表達自己發現的機會,同時創設了相應的氛圍,增強情境性,讓每一位幼兒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他們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通過幼兒的主動參與,使他們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安全隱患有了深刻的認識,為他們遠離傷害、增加自我保護意識,提供了基礎。

二、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參與,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他們自己和家長一起尋找一些安全隱患,了解到在他們的身邊,有各種各樣危險存在,在遇到突發事件發生時,怎樣自救互救是我們這次活動的重點。在這次活動中包含了各類安全知識等,使他們了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識和遇到危險時自救、求助的一些常識。

通過這次開展的安全教育活動,我覺得還應該更多、更好的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帶領幼兒多查找一些安全知識,教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識,增強幼兒應對危險的能力。

三、將安全教育作為一項教學內容,深入到我們的教育教學中

安全教育作為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這幾個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並將安全教育形成一項制度。

四、採取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請小朋友們相互監督,定期評選出我們班的安全檢查員。以引起幼兒注意,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避免不安全事情的發生。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二
剛開學的一天,佳傑小朋友站在那大聲的哭了起來,我們連忙跑過去,問他怎麼了,邊哭邊指著手說:““沈萬城咬我”,只見佳傑手上一個深深的齒痕,別的小朋友見佳傑哭了,也都跑來看樂鬧。這時李家齊也跑來告訴我“沈萬城打我,還搶積木”。但見沈萬城小朋友卻若無其事,正在玩剛搶來的積木。

分析:

沈萬城小朋友是個她聰明活潑,長相逗人。但就是這樣一個男孩,她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把什麼玩具都歸為己有,人家要玩,他就打,就咬,嚇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經常與家長溝通,才發現原來該幼兒她要什麼總是事事依著他,使他養成了自私,好攻擊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採取怎樣的教育呢?

首先,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講座、家長會、家園聯系欄地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幼教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其次,我們通過填寫“家完聯系冊”、家訪,半日開放活動,以及入園、離園時與家長交流等方式幫助家長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有正確的認識。第三,我們指導家長用恰當的語言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找出孩子的不足之處,給予指導幫助,使孩子全面發展。

反思: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在幼兒園里應該多培養該幼兒的自控能力,比如說在體育活動中為達到游戲目的,幼兒必須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團結互助,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他們感興趣的體育游戲,來促進自控能力的發展,如設計游戲“木頭人”,目的是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發展自控能力,方法為:教師背對幼兒念兒歌邊向前走,幼兒跟隨其後,念完兒歌後教師回頭,幼兒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動作,並保持身體姿態不變,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兒要盡量把堅持不動的時間拉大一些,對於自控較好的幼兒給予充分的肯定。再加“過小橋”,讓幼兒走過高25厘米的平衡木,剛開始時,幼兒走得很慢,有1/3的幼兒不敢過,我們鼓勵“勇

敢點”,並牽頭他們的手,經過多次練習,幼兒基本都能獨立、快速、順利的走過平衡木,變得更能力,不怕困難了。通過游戲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了。

希望通過我們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認識到自我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家長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孩子,給孩子以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模仿父母過程中,學會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幼兒霸佔心理很重,認為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說笑游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

片斷一:小朋友上廁所

一次活動後休息時,孩子們有的喝水,有的上廁所。這時,廁所里傳來了爭執的聲音:

原來,小朋友一起擁到廁所里,由於人多廁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廁。可天天就是不願等,一進去就要搶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樂意了,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獨占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想通過廁所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自我意識。

我們知道幼兒模仿力極強,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通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為,同樣也可以通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為。故事《小螞蟻搬豆》中井然有序、團結合作的小螞蟻形象深深感染著孩子,給幼兒樹立了好榜樣。於是我們把可愛的小螞蟻畫下來,一個一個排好隊貼在廁所的牆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兒的視線一般齊。這樣,他們上廁所時,看到排著隊的小螞蟻,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隊等待入廁。在等待的過程中,還可以數數小螞蟻,復述故事中的情節:小螞蟻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很快就把豆豆運到了家裡…··”漸漸地,我們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時都要向幼兒嘮叨一句:

要爭搶。”耳邊經常聽到的是:

片斷二:小腳印讓我們變勇敢

小班幼兒初人園時,由於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賴成人的照顧,不安全感就產生了,尤其是懼怕幼兒園廁所里的蹲坑。有的幼兒一天尿濕褲子好幾回;有的幼兒上幼兒園幾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乾燥;有的幼兒因憋大便而經常拉在褲子里。

如何讓孩子們不害怕上廁所呢 ? 我們認為,營造適合幼兒的廁所環境勢在必行。既然孩子們害怕蹲坑,我們就在每個廁坑的兩邊選適中的位置用環保油漆畫上了可愛的小腳印,孩子們看了既喜歡又感到新奇,都爭著去踩自己喜歡的小腳印。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又激起了孩子們主動上廁所的慾望,而且當孩子們把自己的小腳和廁坑邊的小腳印對准後蹲下來大小便時,不會弄到外面來,真的是一舉多得。

後來,我們還試著用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形象來營造

今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境對幼兒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三
瑞吉歐教育體系認為,教師是幼兒活動材料的提供者,兒童活動的參與者和協作者,兒童行為的記錄者和研究者。這些角色集中體現在一點上,那就是教師要機智而靈活地處理好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綱要中指出,探索型主題活動就是追求幼兒與教師保持一種自然和諧的互動關系。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追求活動的過程性。在活動中,幼兒的行動是自由的,思維是活躍的,而教師則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傾聽者、欣賞者、支持者和合作者。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個性化逐步凸現出來,幼兒的自我意識也愈來愈強。幼兒會從對事物的比較簡單的、表面的理解發展到對事物的比較復雜的、深刻的理解。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應經常引導幼兒分析事物,逐步學會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推理其因果關系,推理出因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案例實錄]

一天中午,我打掃完衛生,站在英語擂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貼畫的情況,無意間發現我班雨雨小朋友的貼畫很特別,一張大大的貼畫被撕成了“四張小貼畫”貼在上面,於是我把這一發現悄悄地告訴了班裡的趙老師和王老師。我們三個商量,暫且不聲張,看下午雨雨上完英語課怎麼說,(為了調動幼兒學英語的積極性,在這一學期開始,我們開設了“英語大擂台”,規定每得10個小貼畫可換一面小紅旗,5面小紅旗換一個獎品,雨雨加上“一撕為四”的貼畫數正好是9張)。果不出我們所料,雨雨英語一下課,就拿著新發的小貼畫,非常興奮得說:“老師,我的貼畫已經10個了,該換小紅旗了。”這時王老師走過來說:“好,我來看看。”還沒等王老師說完,站在我跟前的蘇琪娟小朋友大聲喊:“馬老師,雨雨把一張大貼畫撕成了四半,當四張貼畫用。”琪娟的話立刻引來了一些圍觀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雨雨,再看雨雨“哇”的一聲哭了,大家開始議論紛紛:

明明:“老師,雨雨這樣做不算數。”

哲哲:“是呀,她這樣是騙人的。”

美美:“老師,應該把雨雨的貼畫撕了。”

牛牛:“對,老師怎麼辦?”

於是,孩子們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雨琛不知所措的樣子,再看看這邊孩子們期待的目光,我順勢把問題拋向了孩子們,說:“雨琛這件事該怎麼處理?如果你們願意討論的話,咱們可以來討論討論。”隨即我們組成了一個臨時“討論小組”,開始討論:

師:“雨雨為什麼要把貼畫一分為四?”

明明:“她想得小紅旗。”

好好:“她想得獎品。”

羽羽:“她想得很多貼畫,但這樣做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晨曦:“她這是騙人的,不是真實的。”

興興:“雨雨不應該把貼畫撕成四半,因為撕成了四半那三張就不是她努力得來的。”

金金:“雨雨在撒謊。”

羽羽:“她把貼畫撕成了四半,這是在作弊。”

牛牛:“雨雨騙人,應該懲罰她。”

哲哲:“告訴外教老師,不能再發給她貼畫了。”

佳琳:“把這張貼畫撕掉。”

咴咴:“可以讓她站一小會兒。”

明睿:“我們應該幫幫她,可以給她一次機會。”

師:“怎麼幫呢?”

成成:“雨雨,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撒謊。”

天宇:“上英語課要表現好點,才能得多的貼畫。”

曉昱:“上課要積極舉手,聲音要響一些。”

瑞宇:“雨雨,你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濤濤:“雨雨,以後得了貼畫要珍惜,不要再撕了。”

劉劉:“雨雨,你以後不能這樣了。”

毫豪:“雨雨,你能改掉這個毛病嗎?”

雨雨小聲說:“能。”

師:“雨雨,聽了小朋友的討論,說說你的想法吧。”

雨雨:“我以後不了,我要好好表現,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多得貼畫。”

聽完,我和小朋友們一起為雨雨鼓起了掌。

師小結:雨琛想得很多貼畫,很積極上進,這種想法很好,但她把一張大貼畫一分為四,當四張貼畫來用,這種獲得很多貼畫的做法是不對的。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貼畫,才算真本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只要能夠知錯就改,就是最棒的。

[案例分析]

在解決事情的全過程中,我發現了問題,但沒有直接介入,而是把問題留給了孩子,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教師關注的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意在引導幼兒掌握合適的獲得途徑、解決問題的方式,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重視幼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通過討論,幼兒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對的,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而且,有些結論來自幼兒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兒集體的智慧,所以對幼兒更有說服力,認識也更深刻。

換個角度看,其實,幼兒爭強好勝不一定全是壞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幼兒只知道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對其個性發展都是不利的。爭強好勝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競爭者和被競爭者調節自己的行為,獲得有益的經驗。不擇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為,教師在調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正確的方式來獲得成功,引導幼兒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讓大家信服與支持。

經過討論,孩子們對於貼畫“風波”的是非對錯已經認識的很清楚,使幼兒分辨好與不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而且我相信他們,也知道了以後遇到類似事情該怎樣思考,怎樣處理。
猜你喜歡:

1. 幼兒小班教育案例

2. 幼兒園感恩教育案例

3. 幼兒園成功教育案例分析

4.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3篇

5.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案例

6. 特殊幼兒教育案例

❼ 幼兒園教育案例論文(2)

幼兒園教育案例論文篇二

《幼兒園游戲案例記錄》

摘 要:學齡前階段是幼兒合作、分享等行為養成的重要階段,大量的學前教育成果表明:角色游戲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觀察幼兒行為背後潛在心理的一種手段,本案例分析通過記錄一次角色游戲中的常態現象,深入分析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行為方式,嘗試找出此現象發生的主因並採取措施。

關鍵詞:角色游戲;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154-02

案例背景:

新娘是美麗的,對於許多女孩來說,那是一生中最美的一天。而今的人們越來越重視婚禮的舉辦,其中溫馨與感人的畫面,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時與孩子們的接觸中發現,大部分孩子都有隨父母參加婚禮的經驗,同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孩子生活經驗的豐富,他們對自己的經歷有著獨特的理解與視角,而角色游戲正是反映幼兒現實生活的一種形式,它讓孩子在游戲中能夠按自己的意願表達自己,在一次角色游戲中,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

案例記錄:

孩子們選擇好自己的角色後開始了游戲,嬌嬌如箭一般地掛上了顧客的游戲牌,沖到了理發店裡,她大叫著“怎麼還沒有理發師上班呀?我要弄一個新娘頭”,“來啦來啦,我是理發師,我來為你服務”這時,俊傑拿起了水管,讓嬌嬌低下頭。嬌嬌說“我不用洗頭,你幫我做一個新娘頭”。俊傑大聲回應“好的”後,開始在嬌嬌的頭上不停地擺弄,夾子反復拿下又夾起,幾個來回後,嬌嬌站起來照了照鏡子說:“真難看,我要弄新娘頭,頭發鬆鬆的卷在一起,可漂亮了”,“我不會弄,要不我們戴個假發試試看吧?”俊傑試探性的問著。於是嬌嬌又坐了下來,俊傑將嬌嬌頭上的大蝴蝶結拿了下來,帶上爆炸式假發,又將蝴蝶結夾在了假發上,弄好後,他咧著嘴問道“這次你滿意嗎?”嬌嬌看了一眼鏡子後,兩人突然一起大笑了起來。不一會兒,嬌嬌走到老師面前說“老師,這是俊傑給我弄的新娘頭,我覺得好搞笑呀!”“是的,我覺得你還可以試試更多的發型”,我回答道。她的笑聲吸引了更多的孩子看向她,大家都笑了起來。然然看見後,立刻走出了他的櫃台,飛一般地坐在理發店的椅子上,大叫“俊傑,幫我也弄個發型”其他孩子看見後,紛紛擠到理發店,一時理發店人滿為患,擁擠不堪。

案例分析:

指南中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本案例中的嬌嬌是我班的“小公主”,較愛美,能幹,而俊傑的個性則相對溫和,班級的氛圍一直較輕松愉快。由此背景,我有以下分析:

1、有意識地選擇角色、安排情節

不難發現,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與思考,他們的思維開始具體形象,有意性已經發展,隨著注意力集中時間的增長,活動的目的性與主動性也隨之增強,他們的活動更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和興趣,在本案例中,嬌嬌是對游戲有規劃的,她已經能夠將自己生活中漂亮新娘頭的經驗遷移到了游戲中,並且在游戲前簡單地安排好情節,在游戲情節按她的想法發展時,一直滿足他要求的理發師生成了戴假發後夾發夾這一創造性的游戲內容,從而兩人一起收獲快樂。

2、嘗試解決問題,共同協商

中班孩子能夠依靠自己的思維,討論、協商自己的角色以及任務,游戲時能夠認真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本次案例中,第一次嬌嬌並不滿意俊傑給她做的發型,因為這與原來的她沒有什麼不同,在兩個人你來我往的交談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次,面對並不是真正新娘頭的“爆炸頭”,她並沒有不滿,相反,這種形象的反差,同伴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她覺得快樂與滿足,並且這種快樂她願意與人分享,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

3、社會性發展差異大、對角色理解膚淺

案例中的嬌嬌說話蠻橫與直接,控制欲較強。而俊傑的個性溫和,在同伴提出想法並用質問與命令的語氣和他交流時,他還是非常禮貌地、不遺餘力地滿足對方的要求。由此可見,幼兒之間的社會性發展是有著差異的,這種差異在與人溝通時輕而易舉地就能發現。這種現象的背後,有著不一樣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和生活環境。同時,他們對角色的理解還較為膚淺,本案例中就出現了小問題:由於對奇怪發型的喜愛,然然脫離了自己的工作崗位,雖是游戲,但他暫時還不能理解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是何等重要。

4、面對新鮮事物易興奮、材料玩法單一

理發店中的假發已經放置了一段時間,對於假發孩子們已經沒有了最初的新鮮感,正是因為這樣,爆炸頭與蝴蝶結的滑稽模樣才讓孩子們躍躍欲試,興奮不已。可見,孩子們面對新鮮事物時,會暫時性地忘記了游戲規則。“愛熱鬧”也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這常常是幼兒園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同時也可以發現,在平時的游戲中,材料的投放是一方面,單一的材料如何玩出多樣性的游戲,是值得我們教師思考的一個問題。

方法措施:

孩子的行為往往直接反映了教師的教育方式。孩子們玩得自主、快樂,卻不一定玩得有價值,更多時候,游戲的價值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去引導與幫助。本案例有以下解決措施:

1、發揮一日活動的整體教育功能,幼兒的文明禮貌教育體現在教育的各個環節中。

2、善於挖掘各種游戲材料的教育價值,將游戲材料合理地投放,並積極地引導幼兒與材料互動,生成新玩法。

3、游戲中應該有意識的介入與指導,在發現幼兒的行為偏離正常游戲情境時,以適當的方式參與引導。

4、正視幼兒之間的各種差異,讓幼幼之間互相學習,比如在嬌嬌以命令式的語氣說話時,教師可以引導她:“我覺得俊傑說話特別有禮貌,他從來不大聲喊叫,說話喜歡用請、謝謝,這樣的孩子人人喜歡。”

5、向幼兒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在游戲中引導幼兒理解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培養幼兒堅守工作崗位的好品質。

參考文獻:

[1] 方建華.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語言指導行為研究.《幼兒教育・教育科學》 2008, Z1期:30-34.

[2] 陳國寧.中班角色游戲中幼兒合作行為培養的教師指導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 劉 源.不同游戲中中班幼兒分享行為培養的教師指導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❽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

學前教育最為關鍵的是以幼兒為中心、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你想知道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是什麼樣的嗎?接下來就一起分享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吧!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一
語言活動:等著瞧

案例情景描述:在看了兩集動畫片《等著瞧》後,孩子們被它生動形象、幽默搞笑的畫面深深吸引住了,也喜歡上了動畫片里的主角,聰明的兔子和凶惡的狼,這兩天在班級里引起了一陣轟動,《等著瞧》變成了熱點話題。同時,我發現,孩子們在對動畫片里有趣的情節津津樂道的時候,也產生了一些疑惑,所以,促成了這次活動。 過程描述:

在觀看第三集《等著瞧》時,孩子們果真產生了一些問題,在看到狼把兔子追到了一家電視機商店,兔子沒地方躲藏,就躲在一個假的電視機框子中,假裝和別的電視機里的兔子一樣唱起了歌,狼正愁找不到兔子,它就把真的電視機一隻只關掉,兔子終於露出馬腳,因為它太忘情於演唱了。狼終於發現了兔子,可是狼卻沒有馬上撲上去抓住兔子,而是十分配合兔子做起了觀眾。

於是老師提出了問題:“狼既然認出了兔子,為什麼沒有一下子撲過去抓住它呢?不怕兔子逃走嗎?”

小朋友們反應很激烈,馬上舉起了很多雙小手,出現了幾種不同的看法:

第一種看法覺得,“電視機關不掉”(這是停留於最表面的想法,顯然是錯誤的,是班級里能力比較差的孩子的回答。)

第二種:“狼想等一會再抓兔子”(這接近於老師預設的答案,但還是浮於表面。) 我的思考:如果把老師要的那個答案比作蘋果的話,孩子們已經很接近蘋果了,只要再向上跳一跳就能摘到了,如果這時老師直接就告訴他們答案的話,幼兒會像泄了氣的皮球,教師原本是想助一臂之力,卻在幼兒想說的願望上澆了一盆冷水,而且對於老師的答案他們也未必理解,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使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狼的驕傲自大的性格,和面對兔子暗自竊喜的心情,它認為這回兔子是肯定跑不了了,一種勝券在握的勝利者的姿態。

在語言活動中,教師必須在認真傾聽孩子們的觀點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教學策略,來幫助孩子提升經驗。面對孩子對動畫片不同的理解,教師要謹慎對待,如果顯然是錯誤的,那麼必須改正,而有些地方,可以允許有不同的看法,那麼教師的評價應具有開放性,為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於是我即時的鼓勵孩子們大膽模仿狼的神態、動作,孩子們在模仿的過程中體驗著、感知著。

雖然孩子們不能用深奧的語言表達“狼為什麼沒有馬上抓住兔子”但是他們會用稚拙的語言學著狼說:“哈哈,兔子,你逃呀,你逃呀„„”說明他們已經完全理解了這種感情體驗,而且有一種“我自己知道的”這種自豪感,在學習狼說話的過程中,他們也得到了語言鍛煉的機會。

活動反思——如何發揮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主體性:

現代教育思想十分強調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強調主體性在自身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認為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是指幼兒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所具有的獨立、自覺、能動和創造的內在特徵,也是幼兒主體得以確立的內在依據和根本標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而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也就是要發揮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主體性,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

教育環境,從而使他們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語言活動,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語言情境,引發幼兒的自主性。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我們要給幼兒選擇的空間,給幼兒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自主性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靈魂,幼兒是自己行為的主人,他們有權對自己的活動作出自我選擇和自我決定。皮亞傑認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客體交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的,幼兒與客體環境的交互作用越積極、主動發展就越快。一個班的幼兒,由於年齡和個體差異,他們的興趣和發展是不平衡的,我們的活動也就不能總是全班一個模式。

我在面向全體的集體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了具有一定語言表演的情境,提供讓幼兒參與觀察、講述的卡片、圖片和具體形象的表演頭飾、道具及背景等,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自主選擇性活動、分組合作活動、互動式活動等,進行同一內容,不同層次要求,同一要求,不同內容的活動。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愉快地參與活動,滿足一定的願望,產生對語言活動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也就有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語言講述中,我常常提供多幅有關聯的圖片,讓幼兒自己去看畫展一樣選擇一幅圖片進行講述,幼兒會根據自己的喜愛,在自由選擇的情境中與同伴一起選圖、一起看圖,一起自由地講述。這樣,有利於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在自主選擇圖片的講述中積極地參與語言活動。

其次,為幼兒創設開放性的心理情境。作為教師要與幼兒建立起融洽的師幼關系,經常用真誠的眼光同幼兒交流,用優美的語言、生動的表情創造一個親切、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仔細傾聽他們的每一句話,當他們出現語言表達的障礙時,就要不斷地鼓勵、支持,這樣,幼兒會在民主、友愛的氛圍中感到無拘無束,有效地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慾望。同時,還要為幼兒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為了提高每個幼兒的交流興趣,培養幼兒語言交流能力,教師應為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交流機會。

二、駕馭教學藝術,發揮幼兒的能動性。

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在自己的活動和自己的發展中,與生俱來的具有能動性。我國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的教育原則中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想的,讓他自己去想。”而幼兒在活動中的能動性集中地體現在能主動、積極地作用於認識客體和改造客體,而不是被動地、消極地進行認識和實踐。幼兒是發展著的、能動的主體,我們應該相信幼兒自身具有巨大的潛力。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在語言活動中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語言表達,影響著幼兒在語言交流時的能動表現。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總是希望每次活動都有新鮮感,因而,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在活動中的運用,變呆板為靈活,變單一為多樣,讓幼兒置身於生動、活潑的活動氛圍,來滿足幼兒的需要和求知慾望。

(一)採用多通道參與法。也就是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通道參與活動,>心理學認為:人在認知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組織語言活動時,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聰明才智,以“誰想知道”、“誰會講述”等,鼓勵所有的幼兒主動參與,引導他們運用多種感官主動、積極地進行感知。如:學習詩歌《樹葉》,我先帶幼兒到戶外撿了許多的樹葉,讓他們看看、摸摸、玩玩,自己撿的樹葉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象什麼?在學習詩歌時,又讓幼兒扮小動物表演撿樹葉的情景,幼兒在觀察、朗誦、表演的過程中,通過多通道、多感官的參與,使幼兒對詩歌的理解、朗誦、表現就更直接、更深入。

(二)採用情境體驗法。讓幼兒在創設的情景和氣氛中,感受體驗各種美的事物,從而產生積極的態度,調動內在的學習動力。我們都知道,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他們大多注意審美對象的外在美,對那些色彩鮮艷、富有兒童情趣的審美對象

易產生美感和興趣。因而,在語言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與之相適應的形象生動的非語言環境,去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

三、調控師生互動,展現幼兒的獨特性。

幼兒的獨特性實際上也就是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它是幼兒主體性的重要表現,表明在現時的活動中每一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內存世界的鮮活、生動、獨立的個體,是不可重復的、不可再造的價值主體。

我們的語言活動通常是在師生和生生間的互動交流中進行的,教師與幼兒應是平等的夥伴,師幼互動無疑是活動中最為重要的。幼兒的語言能力是有差異性的,教師也就不能一個模式地進行語言交流,要針對不同特點和能力,帶給幼兒活動的支持,包括激發碰撞、>經驗交流、情感共享,更重要的是幫助不同的幼兒發現、明確自己的問題和疑問,建立起良好的師幼人際氛圍,有效縮短其心理距離,進行不同方式、不同內容的語言交流,同時要根據幼兒的需要調控互動的方式。

(一)師幼選擇性互動。教師根據互動內容的難易程度,有目的的選擇語言發展能力強的、較好的或較差的進行互動交流,既能滿足不同發展層次幼兒的需要,又針對幼兒的差異性進行師幼間的互動,讓幼兒能在活動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現和發展。如;在排圖講>故事《救小鴨》中,教師與幼兒可以互相進行選擇,能力較差的幼兒可以選擇講述小鴨遇到的困難,語言能力較好的幼兒選擇講述小動物們救小鴨的方法,語言較強的幼兒選擇講述救小鴨的過程。這樣,能滿足不同幼兒的求知慾,又樹立了不同發展層次幼兒的自信心。

(二)師幼合作性互動。讓全班幼兒或一個組的幼兒共同合作與教師間的互動。合作性互動一方面體現在對語言活動中一個問題的討論,幼兒可以七嘴八舌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師幼間都能進行發表和評論;一方面體現在語言交流的表現中,如詩歌、兒歌的集體與分組朗誦;反義詞的相互練習;一問一答的提問和回答訓練等。這種方式的互動,能帶動語言能力較差的幼兒參與互動。

(三)生生共享性互動。指幼兒把自己的經驗和看法與同伴間進行的語言交流。這種互動可以是兩個夥伴、一個小組的同伴、也可以是自己選擇的幾個好朋友,在生生間的互動中,為每個幼兒充分表達、互相傾聽、啟發、討論及協作,提供了豐富的機會。幼兒可以把自己的見聞和經驗講給同伴聽,讓同伴與自己共享快樂;學會了朗誦兒歌,讓幼兒與同伴互相進行朗誦練習;講述故事中可以讓語言發展好的幼兒與語言較差的幼兒進行互相講述;一個組的幼兒互相討論故事中的問題等等。

教師要調控好活動中師生與生生間的互動,盡可能地讓幼兒在活動中得以表現,充分展示他們的獨特性,發揮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

四、支持語言想像,啟迪幼兒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為特徵的,它是個人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和最高層次,是人的主體性靈魂。但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創造性與人們一般所言的創造性有所不同,對幼兒而言,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對語句、詞語的舉一反三,對故事情節、事物的聯想、想像,以及兒歌、詩歌、散文的仿編等等。

在語言活動中,一邊是教給幼兒的學習方法,一邊是要引導幼兒能舉一反三,學了一首兒歌,就讓他們也來自己學習仿編兒歌;講述時,運用一個詞語,讓幼兒說說還可以用哪些詞語;學了講故事,就啟發幼兒想像也來創編一些故事情節等等,同時,引導幼兒大膽地、創造性地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的”。幼兒不能沒有想像,想像是幼兒的天性,幼兒的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帶有幻想色彩。我們語言活動中的文學作品,大多具有豐富、生動、優美的想像和幻想,合理的想像和幻

想很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強烈興趣。幼兒的這種心理狀態一旦與語言作品中的幻想合拍,就會迸發出無窮的樂趣和想像。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把看到的東西想像成另一種需要的東西,教師總要啟發幼兒“它像什麼?”、“還像什麼一樣?”讓幼兒想得越多越好,想得和別人不一樣等等,這樣的引導和支持,幼兒的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對於幼兒天真的想像,教師要給以肯定和引導,讓幼兒的能自由的天空中大膽地想像。如:故事《七色花》,幼兒很容易被故事裡七色花的神奇作用吸引,當教師給每個幼兒一朵自製的七色花時,讓幼兒幻想成故事裡神奇的“七色花”鼓勵幼兒想像:你的“七色花”會幫你實現哪些願望?幼兒會想到為自己實現喜歡的東西,為爸爸、媽媽實現需要的東西;教師進一步支持幼兒更深一層地想像,“七色花”還會幫你實現哪些有意義的願望?進而,幼兒會想到幫助有困難的人實現願望;還會想到實現動畫片里的科學幻想情景等等。 教師對幼兒想像的支持和肯定,能有效地啟迪、培養和發展幼兒身上隱藏著的神奇而無窮、健康而富於創造性的想像力。

通過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實踐讓我體會到:教師只有深入貫徹《綱要》精神,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了解幼兒,為幼兒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語言交流環境,給幼兒充分交流與表現的機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發揮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主體性,才能不斷地促進幼兒主動的發展。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二
案例背景:

在幼兒園中,很多小朋友都非常愛“美”。特別是當新衣服買來時很多幼兒都急著要穿到幼兒園去,想讓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新衣服是那麼的漂亮,喜歡老師表揚表揚他。但是有些家長一味地寵著孩子,他想怎樣就怎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樣更好的與孩子交流、溝通呢?

案例描述:

五一回來,衡衡有點不情願地走進教室,我一看他的臉就猜到他肯定是心裡不好受。這時我就過去問他怎麼了,他不離我而且轉身自己去玩了。他媽媽見此情形就過來跟我說:“五一休息時給他買來一雙新涼鞋 ,在家裡每天都穿。昨晚樓下一位阿姨誇他鞋子漂亮,他聽進了。今天非要穿到幼兒園來,跟他講了一早上他都不要聽還哭了一頓所以現在心情一直不好,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時我就又跟衡衡去交流,他仍舊不離我但是不象剛才轉身去玩了。但是還是在聽我講話的,因為他愛講道理所以我還是抱著試試的態度與他溝通。結果他願意與我交流,我很高興。我蹲下來問他為什麼不高興,他告訴我因為他想穿新鞋子可媽媽不讓他穿所以哭了。這時我對他說:“衡衡,你知道媽媽為什麼不讓你穿嗎?因為現在天氣還有點冷,而且太陽公公也沒有出來,你看老師、小朋友都沒有穿涼鞋。如果你現在就穿的話很容易感冒的,萬一衡衡感冒了,那就要上醫院打針了 那就又要花媽媽錢了對嗎?”他回答的很好而且心情也又點舒暢了。然後我又問他,爸爸媽錢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對嗎?他遲疑了一會兒對著我笑了笑,他媽媽看到此情景也放心地去上班了。我也為衡衡聽懂了我的意思明白了我的道理而高興。 案例分析:

現在家庭中普遍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家境也都比較富裕。又很多家長一味的寵著自己的孩子,把他們作為掌上明珠捧著,祖輩家長特別明顯。所以現在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愛“美”心理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盡管這種心理是在特定情況下能起積極作用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它會給幼兒>心理健康和個性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家長、教師 應該以正確的態度看待幼兒的愛“美”心理。採取正確、合理的方法來引導幼兒,特別是對於那些非正常愛漂亮的孩子。幼兒愛“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從教師、家長和幼兒自身的特點來看。教師的誇獎很有可能促使幼兒愛“美”心理的動因,因為這個年齡

段的幼兒判別能力 不強,有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當孩子提出物質要求時總是一味地滿足孩子。沒有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也沒有採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促使幼兒愛“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幼兒自身愛“美”,教師、家長就要更加註意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的這種心理,導致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因素。

此時,教師、家長怎樣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起到關鍵的作用。

案例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視發現、保護和引導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質。”還指出:“只有家園聯系才能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這些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兒童發展。

1、發展的趨勢去關注孩子小步遞進的過程,抓住 發展的尋常時刻,學會了解行為的發展意義。

在幼兒園中我們要學會分析孩子行為的尋常時刻,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水平,認知特點、智慧策略,以便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兒童的發展具有個體差異,不同的兒童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不同的優點和缺點。教師應具有全面、正確的兒童發展的知識 和了解兒童發展的能力,積極、適宜地把握兒童發展進程及其特點,努力支持和幫助兒童的學習 和成長,為每一個兒童的長遠發展在早期奠定良好的基礎。

2、關注個別差異,滿足發展中的不同需要,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形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3、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現實的需要。

對幼兒來說家長最重要的不是對幼兒進行“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道德說教,而是幫助幼兒認清自己到底需要做什麼,以及選擇一種既能使對方感受到被尊重並接受自己的方式。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三
案例背景: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將面臨新的環境和生活,同時幼兒在生活環境、活動方式和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一些孩子在入園之初會出現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其突出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哭鬧!尤其是2—3歲幼兒,往往會被幼兒園里新鮮的環境、玩具所吸引而暫時忘卻對家人的思念,但一到午睡時間,他們又會表現出明顯的不穩定情緒,有的甚至哭鬧著要回家。這種強烈的對家人的情感依賴以及對老師的排斥,使孩子不願午睡,甚至出現懼怕午睡等不適應行為。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應該如何使幼兒盡量在較短的時間適應午睡呢?

案例描述:

凱瑞是一個靦腆內向的男孩子,白白凈凈的,很少說話很安靜,也很少與小朋友爭執打鬧,是個惹人愛的孩子。但是自入園以來,他從來都不上自己的小床睡覺,不論老師怎樣耐心的說教他就是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強行上床他就大聲嚎啕大哭,更不要說睡覺休息,如,“你可以先不睡覺,躺在床上玩一會兒”;“老師抱抱你,咱們一起去你的小床上”;“媽媽第一個來接凱瑞”等等方法都不奏效。

我觀察到凱瑞只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我們身邊,看著其他小朋友脫衣服、上床睡覺,像這樣已經持續了三天。在第四天午休的時候,凱瑞還是一個人靜靜地坐著,身子傾斜到一邊,兩隻眼睛都快眯成一條線,我看到他實在撐不住了,就趕緊輕聲地說:“凱瑞,咱們去休息一些吧,這樣多累啊,跟其他的小朋友一樣去睡覺吧!”凱瑞突然醒了,一

字一頓的說:“我不睡覺,我不去睡!”這時我想起來,凱瑞的母親曾經給說起,凱瑞性格很直拗,不能硬來,在家午休的時間都是三四點。我想了想便說:“那好吧,你不困就先別睡了。”這一天凱瑞又沒有睡午覺。第五天依然這樣,凱瑞明明很困了,可就是不肯上床睡覺,還是老樣子連抱他過去都不肯,我一定要好好想個解決辦法。

第六天午休時,我就先讓凱瑞站著看其他小朋友脫衣服、換鞋上床,等所有小朋友都上床了,走到他身邊,俯下身子拉著小手對他說:“你別站在這里了,老師帶你到另一個地方去(凱瑞的小床),那裡有你媽媽帶來的好東西。”我看到他倚靠在自己的小床邊上,一會兒摸摸自己的小被子,一會兒摸摸自己的小枕頭,很是欣喜。我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於是對凱瑞說:“你的小被子多好看啊,紅紅的顏色,綉著你的名字,小枕頭還有香氣呢„„這么舒服,其他的小朋友看你不在床上睡覺,可不能讓他們用了啊,快點,你趕緊上床來吧,你站著多累啊,坐在床上好好看著你的東西呀。”凱瑞一聽,果然上床了,抱著自己的被子不撒手,我就把被子折好墊起來讓他靠著坐,他這樣也不舒服,皺著眉頭,一副難受的表情,看到其他小朋友都躺下睡了,我順勢說到:“這樣舒服嗎?”凱瑞回答道:“不好。”“那就躺著吧,這樣好多了吧!”凱瑞說:“好,舒服了。”待凱瑞躺下後,蓋好被子,輕輕撫拍著幾下,他就入睡了。

離園時跟凱瑞的母親交代午休情況,建議家長周末一定要按時休息,不要打亂正常的作息。回來的新一周,小凱瑞午休更積極了,不用教師催促便能自己上床睡覺了。 案例反思:

午睡是幼兒一日生活衛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從醫學保健角度分析,幼兒進入睡眠時,身體各部位、腦及神經系統都在進行調節,因此,幼兒午睡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體需要而設置的,它對“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一節中明確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規減少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培養幼兒的自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指出“3-4歲幼兒在提醒下,按時睡覺和起床,並能堅持午休”。為此,幼兒教師必須做好幼兒午睡的管理工作,應以正確的態度看待幼兒午睡,不應該採用強行粗暴的方法迫使幼兒入睡。

幼兒入睡適應從生理學、心理學的角度,採取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即根據不同的幼兒的特點針對存在的不同問題,施予不同的轉化方式,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膽小的孩子,以利於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正如本案例中,倚靠小床、撫摸被褥(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上床抱被、靠被墊坐、躺床入睡等五步驟逐步引導凱瑞小朋友成功入睡。我們教育工作者可以從睡前的情緒調節,如播放故事、舒緩的音樂、組織散步等以穩定幼兒情緒;可以創設舒適的睡眠環境方面,如粘貼睡眠中的動物圖案、睡前通風、睡時拉上窗簾等,營造一個安靜、暖和、舒適、寬松的睡眠環境;可以提前與家長溝通,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養幼兒的午睡習慣,如孩子午睡狀況,幾點入睡?有什麼特殊要求?午睡時間多長等,建議休息日在家要堅持給幼兒午睡的習慣,盡可能與幼兒園午睡時間相一致。 讓幼兒保持有規律的生活,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耐心地去期待幼兒的轉變,還需要有幫助性的引導,不斷地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則和方法去探索、實踐並積累經驗,才能有效地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
猜你喜歡:

1. 幼兒園學習故事案例

2. 幼兒園教育故事

3. 幼兒經典教育故事

4.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3篇

5. 幼兒園兒童教育故事精選

❾ 學前教育案例分析一則

最近在外面上奧數班的時候,跟別的家長聊天出現了下類情況:
1.一般的孩子在外面報1-2個奧數,周六或周日上兩個這是少的,有的報3-4個,一個星期呀,除了學校的功課以後,還要上這么多奧數。我困惑?不報行嗎?不報考不上好的學校呀?家長一致都這么說。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不報別人都學到時候就跟不上,孩子就會對學習沒有興趣。這好像聽著也有道理。為什麼讓孩子學習?這是我感到困惑的事情?到底該如何是好啊?專家回復:從長遠來看,究竟什麼是對孩子最重要的?一定是綜合素質和能力高於學識和技術,相當於情商和智商的關系。奧數也好、英語也好、作文也好,恐怕更多還是屬於學識/技術/智商的范疇,除非教課的老師是一個重視全面培養和訓練的好老師。
但現在的考試制度似乎又限制了家長們的選擇,逼迫家長們必須一致選擇上述的這些課程。必須完全這樣嗎?我們覺得,至少在小學階段,應該還不至於。
我們都知道,3-10歲是孩子的性格、思維和行事方式、價值觀等重要方面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段,家長應該多側重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訓練和培養,這樣才能為孩子以後的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不在於孩子在3歲的時候能夠認多少個字,在8歲的時候能夠過公共英語三級,而在於我們幫助孩子掌握做事、思維的科學方式,教會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他才能在需要獨立思考的年齡,即便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能夠通過運用正確的分析、思考、總結、創造等方法,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式。而這些能力,是在3-10歲這個階段奠定的。
舉個例子,英語。幫助孩子掌握記憶英語單詞的方法,比陪著他背50個英語單詞要有用得多,因為掌握了方法意味著他可以獨立記憶英語單詞,也就是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我們都知道自主學習對於高年級的孩子來說有多麼重要。
因此,我們的看法仍然是:在這個階段,對於孩子的心靈能力、思維能力、情商能力的開發,遠重於學科的補充學習。能力相當於一把鑰匙,有了這把鑰匙,知識的寶庫隨時為我們敞開。具有良好心靈能力、思維能力和情商能力的孩子,一定會有很好的學習方法,具有後發制人的好潛力。

熱點內容
軒轅劍數學 發布:2025-01-10 23:23:31 瀏覽:683
國泰君安2016暑期 發布:2025-01-10 22:30:34 瀏覽:624
師德錘煉典型案例 發布:2025-01-10 21:48:58 瀏覽:6
使徒的氣息有什麼用 發布:2025-01-10 21:42:23 瀏覽:748
東營泰貝爾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2025-01-10 19:59:16 瀏覽:443
八字教師 發布:2025-01-10 18:25:48 瀏覽:7
京東怎麼樣 發布:2025-01-10 18:11:48 瀏覽:81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 發布:2025-01-10 17:32:48 瀏覽:86
文章說英語 發布:2025-01-10 14:10:08 瀏覽:972
華祺教育 發布:2025-01-10 13:53:42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