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古琴教學
⑴ 李程的古琴老師是誰
李程是一位青年琴家,錄了好多教學視頻,很不錯,很細哦。在優酷網查無弦堂可以查到。我喜歡這小夥子呀。
⑵ 無弦堂李程簡介,他的古琴課講得很好
李程,籍貫廣西,現居重慶,碩士,中國民族管弦樂器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中國琴會)理事,中國古琴學會終身會員,廣西古箏學會會員,八荒琴社創始人。曾獲中國古琴「幽蘭•陽春」優秀獎;2012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優秀獎,是當年古琴門類與眾多樂器角逐後入選決賽現場直播階段的兩名古琴選手之一,也是首位登上CCTV民樂大賽舞台的非音樂學院出身的琴人,曾在國內音樂核心期刊《樂器》雜志公開發表《古琴演奏之美學初探》等論文,受無弦堂之邀錄制並主講古琴網路課程。
受家庭環境熏陶,自幼學習傳統文化及藝術,尤愛琴、箏、書畫、篆刻。書畫,篆刻師從西泠印社名家戴文先生,古箏師從老一輩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廣西藝術學院教授林堅女士,系統學習古箏傳統五大流派以及現代派技法。古琴初啟蒙於巫娜,後得受教於龔一先生,台灣李孔元先生以及趙家珍教授。習琴期間還得到諸多名家悉心指教,並師從北方崑曲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張衛東先生學習崑曲,國學。琴藝得到不斷的提高和升華,逐步形成了其傳統與現代並重,心韻與技巧結合,寬宏而不失細膩的演奏風格。
曾舉辦「古樂禪音」2014任洲洋•李程——琴箏系列音樂會•重慶站,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八桂講壇——《國樂堂》2011「雅正德音」李程古琴音樂會 ,以及古琴講座。還多次在北京,重慶,廣西,四川等地舉辦音樂會、演出,個人講座、演奏會,以及受邀參加全國古琴打譜交流會等,並在重慶市文化部歌劇舞劇院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器等社會考級工作中擔任考官,以及「星星火炬」中國藝術英才推選活動等各類民樂大賽中擔任評委。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古琴及古箏等民樂藝術推廣,所培養的許多學生已經考入專業音樂學院或是走進古箏,古琴教學領域。其教學研究、演奏水平以及理論研究水平受到業界前輩以及廣大學生的廣泛肯定。
⑶ 古琴如何調音的方法
古琴如何調音的方法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漢民族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歷史。那麼古琴走音了應該怎樣調音呢?下面是關於古琴調音的教學視頻。
一、F調(正調)的調弦方法
第一步,先調其中一根弦,通常我們將五弦定為A音。可以藉助調音器或電話免提的聲音,先調好五弦,這里是利用散音。
第二步,利用五弦調七弦,將七弦五徽的泛音與五弦四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三步,利用七弦調四弦,將四弦五徽的泛音與七弦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四步,利用四弦調六弦,將六弦五徽的'泛音與四弦四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五步,利用六弦調三弦,將三弦五徽的泛音與六弦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六步,利用五弦調二弦,將二弦五徽的泛音與五弦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第七步,利用四弦調一弦,將一弦五徽的泛音與七弦七徽的泛音調至同高。
二、降B調(緊五弦)的調弦方法
在正調的基礎上,將五弦升高半度音。即將五弦五徽泛音調至與三弦四徽同高。
三、C調(慢三弦)的調弦方法
在正調基礎上,將三弦降低半度音。即將三弦四徽泛音降至與五弦五徽泛音同高。
四、降E調(緊二、五、七弦)的調弦方法
即在緊五弦的基礎上,先將七弦五徽泛音升高與五弦四徽泛音同高,再將二弦五徽泛音升高與五弦七徽泛音同高。
五、G調(慢一、三、六弦)的調弦方法
在慢三弦的基礎上,將六弦七徽泛音降至與三弦五徽泛音同高,再將一弦四徽泛音降至與三弦五徽泛音同高。
;
⑷ 李程古琴教學黃鶯吟
這個教學視頻,你可以在網路上搜索,畫質也很清晰,你可以去搜索一下。
⑸ 古琴入門篇05
相信看過電影《笑傲江湖》的朋友,都會對這首《滄海一聲笑》印象深刻。雖是一首當代創作的琴曲,但因符合琴律以及其「大易之樂」的特點,在古琴教學課程中,通常也會將《滄海一聲笑》作為入門的小曲來進行指法練習。
在前面的古琴教學中,我們已經掌握了勾、剔、挑這幾個指法,那麼我們現在就可以試著來彈這首曲子了。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段旋律的減字譜。
在減字譜里,一個樂句中當兩個音的節奏比較緊湊急速,便用「歷」表示食指連挑數弦。「廠」即是「歷」的減字譜寫法。
另外,重復的指法符號可以省略,例如譜中第一句——散音挑七六五四弦、勾三弦。記譜法省略了散挑六、五、四弦中「散音」的符號和指法「挑」的符號,而散音勾三弦,也省略了「散音」的符號。
小一號的「省」字是「少息」的簡寫,「少息」的意思是此處稍作停頓,要給出換氣的感覺,樂曲結束時的「曲終」則是代表全曲的終點。「省」和「曲終」都是減字譜的節奏符號。
這段旋律可分成兩段,每段有三個樂句。
第一段和第二段唯有最後一句不同。我們來讀一遍第一段的減字譜,散音挑七弦、六、五,四,勾三弦,少息。接著散挑五弦,四、三,二,勾一弦,少息。散音勾一弦,挑二弦,勾一弦、二、三、四、五、六,挑七弦、六、五、四,勾三弦,挑四弦,少息。
第二段旋律的最後一句是,散音勾一弦,挑二弦,勾一、二、三、四、五、六弦,挑七、六、五、四弦,散音勾剔三弦。
⑹ 自學古琴看什麼教學視頻和書
楊青老師的《少兒學古琴》是不錯的教材,不論您是什麼年齡段的都很實用,內附有手勢圖和詳細講解,以及初級的練習曲子,還有一些古譜和流行的小曲如 笑傲江湖,講解很細致,附有光碟可以參看學習。
本人也是自學古琴的,就是由這本書入門,現在有老師教授,老師和師兄師姐都表示我選這本書很正確的新手自學的選擇~當時誤打誤撞的,另外推薦您在網上看一看李祥霆老師和戴曉蓮老師的古琴教學視頻,網路直搜即可。
⑺ 名師古琴是不是比普通古琴好
是。
1、名師古琴老師教學經驗足,有多年的經驗。而普通古琴只能知己悟。
2、名師古琴在選琴時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而普通古琴選琴時只能一把一把的選。
⑻ 古琴泛音彈奏技巧教學
古琴泛音彈奏技巧教學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它以其歷史久遠、文獻瀚浩、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古琴泛音彈奏技巧教學,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琴泛音彈奏技巧教學
1、琴曲結構
琴曲一般具有:"散起"、"入調"、"入慢"、"復起"、"尾聲"的琴曲結構。此外還有一些遠古的琴曲,從其他音樂體裁移植過來的琴曲,以及專為伴奏歌唱的琴曲等,它們又有自己特殊的曲式。
(1)散起:
在琴曲的開始,有一段自由節拍,速度徐緩的散板,琴家稱為"散起"。它的曲調性不一定明顯,主要是運用主音、屬音把調性確定下來。它的長短決定於全曲的規模和表現需要,形成全曲有機構成的一部分。
(2)入調:
經過充分醞釀准備之後,開始展示樂曲的主要音調。這時節拍已經納入常規,曲調性也大大加強,琴家稱為"入調"。一些形象鮮明、悅耳動聽的主題音調在這一部分依次出現,經過重復、對比、變化、發展後,把音樂逐漸推向高潮。高潮的部分往往是在加快速度、展開音域和加強音色對比的情況下形成的。一些加強曲調力度的雙音,也常常用在這些地方。這一部分常常要佔全曲一半以上的分量,是構成琴曲的主要部分。
(3)入慢:
高潮之後,情緒逐步平穩下來,進入琴曲的"入慢"。這時往往利用明顯的節奏對比或調性變化,把樂曲引進一個新的境界。
(4)復起:
在一些規模較大的琴曲中,有時還插入帶有結束意味的素材,或部分地再現前面的主題,或變形地重現前面的材料,稱為"復起",使得樂曲有一波三折、欲罷不能的情趣。
(5)尾聲:
經過上述一系列的發展變化,最後用泛音奏出輕盈徐緩的樂句,把全曲結束在主音上,造成餘音裊裊的效果。許多琴曲的"尾聲"就是這樣構成的。
2、演奏形式
(1)琴曲獨奏:
琴曲獨奏指古琴的純器樂獨奏曲,可依其長度及段數分為小型、中型及大型者。
A:小型(長一、二分鍾,二、三段的短曲)。
例如:
《玉樓春曉》(約一分、三段)
《良宵引》(約一分、三段)
《耕辛釣渭》(約一分、一段)
B:中型(約長三分至七分鍾,六至八段者)。
例如:
《平沙落雁》(約五分、六、七段不等)
《梧葉舞秋風》(約三分、八段)
《醉漁唱晚》(約三分、七段)
《憶故人》(約七分、八段)
C:大型(約長七分至二十分鍾,九段至四十段不等)。
例如:
《瀟湘水雲》(約七分、十八段)
《水仙操》(約八分、十段)
《漁樵問答》(約七分、十段)
《幽蘭》(約十分)
《流水》(約七分、八九段不等)
《島夜啼》(約十分、十段)
《秋塞吟》(約八分、九段)
《秋鴻》(約十五分、卅六段)
《漁歌》(約十四分、十八段)
《廣陵散》(約二十多分、四十二段)
(2)琴歌:
附有歌詞可供邊彈邊唱的稱為琴歌。如《黃鶯吟》、《古琴吟》、《古怨》、《陽關三疊》、《湘江怨》、《胡笳十八拍》、《鳳凰台上憶吹簫》、《慨古引》、《鳳求凰》、《秋風詞》等。琴歌的體栽一般來說較琴曲為短小簡單。
(3)琴簫合奏:
通常以低沉深遠的洞簫或琴簫吹奏來配合琴曲。
(4)琴瑟合奏:
【詩經】里說的「我有嘉賓,鼓瑟鼓琴」、「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可見古代就有琴瑟合奏的傳統。清·慶瑞撰的【琴瑟合譜】,正是古代琴瑟合奏傳統的最佳證明。
(5)合奏:
兩張或以上(通常不超過四張)的古琴齊奏。
(6)雅樂合奏
古書【周禮】、【儀禮】均有提及奏雅樂時琴與瑟、笙、排簫、鍾、磬等樂器合奏。雅樂的合奏譜則可見於明·朱載育【樂律全書】中的【旋宮合樂譜】及清·高宗敕撰的【詩經樂譜】。
(7)其他:
現代的演奏手法有運用現代配器、和聲、對位等手法,將傳統曲目改編為合奏、合唱及重奏等形式。近年來,歐美音樂界對中國的古琴音樂極為重視,研究、演奏古琴的人越來越多。
3、音色與音域
古琴共有三種音色。
一為散音,即右手彈空弦所發的聲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鍾。
二為按音(實音),即右手彈弦,左手同時按弦所發的聲音,低音區渾厚有力,中音區宏實寬潤,高音區尖脆纖細。
三為泛音,即左手對准徽位,輕點弦上,而右手同時彈弦時所發清越的聲音,高音區輕清鬆脆,有如風中鈴鐸,中音區明亮鏗鏘,猶如敲擊玉磐。在彈弦樂器中,古琴是一種較獨特的樂器,琴面為指板,沒有柱和品。演奏時,將琴橫置於桌上,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標記(不限定在13個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與徽之間),音準上要求極為嚴格。
古琴音域共四組又一個二度,計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和按音一百四十七個。
4、指法
(1)右手指法:
主要為抹、挑、勾、剔、打、摘及其不同的組合如輪、鎖、雙彈、如一、疊涓、撥、刺、伏、撮、打圓、歷、滾、拂等。
(2)左手指法:
主要分為按音與滑音兩種。按音有跪、帶起、拳、推出、同聲、爪起、掐起。滑音有吟、猱、綽、注、撞、逗、喚、上、下、淌、往來、進復、退復、分開等。
5、古琴的音樂意境
中國藝術,如繪畫、詩詞、音樂、舞蹈都講求"意境",並以此為最高的審美准則。意境一詞最早來自王國維《人間詞話》,他說:"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之作者也。""意"即:藝術家主觀情感的流露;"境"即:外在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的反映、再現。這種情境相融的境界蘊涵著無窮之味和不盡之意,使人回味。
擴展:
古琴演奏技法
按欲入木方為本,彈如斷弦世稱奇。「初彈知傳聲,再彈識偉情,久練得其神」這與國畫從工筆到寫意的規律是一樣的。
明代琴家虞山派的重要代表徐上瀛(字青山)在他的琴學論著《溪山琴況》一書中曾介紹過傳統的「按欲入木,彈如斷弦」的演奏理論,並且指出:「指下雖如盤石,而毫無剛暴殺伐之疚」。
「按欲入木,彈如斷弦」是初學琴者打基礎的基本要求。但作為古琴演奏技藝,僅有這點還不夠,它對音色的要求,應該是純正而甜美,在演奏中還必須做到「剛而不燥,弱而不虛,剛柔相濟,聲情並茂」。
(一)「按欲入木」,是指彈琴者按弦的左手而言。
今做「按音踏實」來解釋,想不會有什麼異議。
「按欲入木」是指按音踏實,一絲不苟;但另一方面,根據不同樂曲的內容,要注意做到自然、放鬆、敏捷、靈活。
在古琴演奏中,左手基本技法有:吟、猱、綽、注、上、下、進、復等。這是在琴曲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手法。劫得當與適度,是成功的重要關鍵。在古琴演奏中,左手的運指,如同書法藝術中的運筆一樣。不同的運指手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在演奏中至關重要。就一般規律講,上行取音多用綽音,運指自下而上(由低到高),從輕到重。這樣的取音,渾厚圓潤,韻味別具。吟指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綽後吟,頻率較快;猱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注後猱,頻率較慢。兩者相同之處都是從輕到重往來移動,但是由於重心的方向和頻率不同,故而效果也各異。
在左手運指方法中,還有一種「回峰指法」,它與書法藝術中的「藏峰」筆法近似。是山東諸城派近代琴家王燕卿先生從實踐中發現並運用於樂曲表現之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用「回峰指法」演奏所得之音柔和,圓潤,抒情性強,絕無生硬晦澀之感。所有指法技巧,都必須通過反復實踐,纔能做到熟能生巧。依照「按欲入木」的基本要求,各種技法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纔能達到相得益彰。
(二)「彈如斷弦」四字,是指彈琴者的'右手而言的。
意思是說,右手取音要剛鍵有力,如斬釘截鐵。音色上金石之聲和輕悠韻長是古琴的重要特色。在某種意義上講,右手指明法技巧的運用,對音色的純正與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右手主要指明法有:托、劈、抹、挑、勾、剔、打、摘、撮、輪、撥、刺等。在這些指明法的使用過程中,手指觸弦的位置、角度、力度與古琴音樂的音質、音色均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1、手指觸弦的位置。右手指示入弦(大指出弦),用甲、肉相半切弦,奏出的聲音較為純正;用指甲較多時,發音比較清脆、明亮,而且富有穿透力,但無意往往缺乏厚度和圓潤感;用指明肉較多時,音色往往較寬厚、圓潤、而且具有一定的朦朧色彩,但缺點是缺乏穿透力。一般來講,彈奏「上准」(高音區)的音時,多用指甲以加強音色的亮度和穿透力;彈奏「下准」(低音區)的間時,多用指肉,以增加聲音的厚度;彈奏「中准」(中音區)的間時,多用甲肉相半,這樣奏出的聲音,可以保持音色的純正與飽滿,又不失其亮度。右手指明出弦(大指明入弦)時,一般是靠指甲吃弦的深淺程度來控制的。
2、手指切弦的角度。由於手指切弦的角度不同,所產生的音色也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講,指甲與弦呈鈍角方向切弦時,音色易散,而且飄,並易產生燥音;指甲與弦呈垂直方向切弦時發音較為清脆、明亮;指甲與弦呈銳角方向切弦時,音色較為渾厚、飽滿。初學者弱奏時易出燥音,除用力不均外,多與彈奏時切弦的方向與角度有關。
3、手指觸弦的力度。右手指明觸弦的力度與音色也有直接的關系。就一般的規律講,彈奏激昂、慷慨的旋律(如《廣陵散》的部分音樂)時,採用「彈如斷弦」的力度彈奏,出音堅實明亮;彈奏閨怨題材的抒情樂曲時,為了表現其纏綿、悱惻的感情,多用較弱的力度彈以求音色的柔美;彈奏一般樂曲時,宜用中等力度,能達到出音清晰就可以了。
所以,「彈如斷弦」只能說是右手彈奏基本要求的一個方面。它與觸弦的部位、角度和力度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方法正確,結合得當,方能獲得最佳音色。否則,就會出現噪音,影響正常的演奏效果。
(三)古琴演奏,是一門綜合性藝術。
「音宜古淡,節宜清晰」。宏亮如鍾的散音,清晰透明的泛音和優雅柔和的按滑音,是在熟練地掌握各種演奏技巧的基礎上,靠左右手和諧而有節奏地配合以及高度的藝術修養而花籃的。
右手撥彈時,手臂自然放鬆,用中等力度,在岳山與一徽之中心點撥弦,發音剛鍵,音色明亮,加之左手吟猱按滑技巧的有機配合,方能奏出豐富多變,古樸典雅的按音音色。特別是左手吟猱綽注技巧的配合,以韻補聲,豐富了古琴音樂的音色變化,美化了餘音,從而體現出古琴音樂疏朗、空靈、飄逸、瀟灑的藝術風格。故有「古琴真趣,半在吟猱」之說。
在演奏泛音時,右手在同一觸弦點(岳山與一徽之間的中心點)觸弦,則彈奏不出最佳泛音音色;而在與岳山較近(距一徽較遠)處觸弦時,所奏出的泛音則音色清晰、透明、純正。假如以《梅花三弄》的泛音主題音調,在兩個不同的觸弦點做一下試驗,即使是一般聽眾,也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不同的音色效果來。
在演奏中,關鍵在於放鬆,首先是精神上的放鬆。只有在精神上自然放鬆,纔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音樂表現中去;其次是肩、臂、肘、腕直到指關節,都要自然放鬆。在整個演奏中,腕子放鬆是個關鍵,因為它起著控制和變換入弦和出弦的方向。只有腕子放鬆了,發音纔有彈性,手也不易疲勞。只有在各關節都自然放鬆的基礎上,從指尖上彈奏出的聲音纔會是松透圓潤的。左手撫弦時也需要放鬆,只是在按吟的瞬間用力。
在演奏技藝中,「按欲入木,彈如斷弦」只是對初學者打基礎的基本要求。而古琴演奏是一門復雜的學問,除了演奏者個人的氣質修養之外,關鍵是在自然放鬆的基礎上,左右手技法的熟練運用與和諧而有節奏地配合,靠肩、臂、肘、腕、指的統力協作,並集中著力占於指尖的硬功夫,纔能演奏出既保持一定鬆弛度,而又富有彈性的較為理想的音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