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認識教學反思
①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比例的知識是學生以前沒有接觸的新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比的知識上進行教學的,屬於概念教學。本節課也是後面講解解比例、正、反比例的基礎。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對應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所以本節課我先了解了孩子們的基礎,又翻閱教材、教參,並參考了很多大師們的觀點,形成適合本班的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圖突出以下幾點:一、情境引入,引發思考。上課伊始,我以自己的照片放大引入。運用生活中孩子們最常見,又經常被忽略的問題出發,引發孩子們的思考,為什麼有些照片放大後看起來「舒服」,有些就很別扭。自然而然引入比例的知識。
二、比例是在比的基礎上講解的,而比的知識學生已經掌握,所以在教學前,我先讓孩子們猜一猜比例會和以前學的什麼知識有關,喚醒孩子舊知的基礎上,也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對比的知識的回憶,遷移到比例的知識,通過「觀察到計算到比較以及概括最後到應用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很自然的接受並掌握比例的知識。首先,讓學生通過計算,觀察發現比值相等的比,並組成比例。進而發現照片放大的秘密。在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比例的意義後,再讓學生概括比例的意義,加深理解。(兩個比,相等,式子)。最後,出示教科書中四副情境圖,讓學生從大小不同的四面國旗中找比例,變教教材為用教材。讓學生在找比例的過程中鞏固和加深對比例的意義的認識。
② 比的基本性質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比的基本性質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質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比的基本性質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從把握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開始,從分析它們的相似之處入手,通過讓學生聯想、猜測、觀察、類比、對比、類推、驗證等方法探討「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規律。由於在推導比的基本性質時要用到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因此教學新課時對這些知識做了一些復習,引導學生回憶並運用這兩條性質,為下一步的猜想和類推做好了知識上的准備。事實也證明,成功的鋪墊有利於新課的開展。學生通過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通過類比,很快地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這樣一來節省了很多的時間,二來也讓學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識。整節課無處不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時不滲透著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不論是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的語言描述,還是對化簡比的方法的總結,都留下了學生成功的腳印。同時採用講練結合、說議感悟、對比總結、質疑探索、概括歸納的方法,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深化知識,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學生學的輕松,教師教的愉快!
在學生大膽猜想得出比的基本性質是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比值不變時,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但沒有在學生的驗證時讓學生比較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和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的微小區別,造成學生一定的概念上的混淆。
注重練習題的設計,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練習題的設計應強調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在教學中我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學生容易進入陷阱的題目,在這些小陷阱中,讓學生愉快地掌握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
例如:當學生得出「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規律時,我馬上出示:
嘗試:(1)、4:5的前項擴大2倍,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後項應該()
(2)、如果3:2的後項變成10,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前項應該為()這兩題,如果學生會完成了,這個基本性質也理解了。再如:我出示的例1中的3道例題,把學生在化簡過程中將會出現的錯誤全部呈現了出來,學生第一印象的掌握,有助於今後的練習。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是數學的抽象性、嚴密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又常使學生難以理解,甚至望而卻步。因此本節課教師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導學生用一系列的猜想來提高興趣,增強數學的趣味性,從而引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有了興趣做支撐,後面的新課學習就積極主動。
總之,教學中我著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力求使學生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情感態度方面得到均衡發展,但課中也存在遺憾,在以後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在知識點。
比的基本性質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比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理解掌握了比的意義,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的基礎上組織教學的。這一內容也為化簡比打下基礎,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比的基本性質部分,因此,在比和比例這章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2、本節核心內容價值和功能:比這部分知識來源於生活,而數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它源於生活最終還要回歸生活,用來指導生活,所以這章把這部分內容交給學生就是要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生活性。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
學情分析
1、由於這個班是我從五年級就開始帶的,所以我對學生學習基礎很了解,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基礎比較扎實,而該部分內容和分數的基本性質聯系比較緊密。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人教版小學數學知識的教授具有「螺旋上升」的特點,即每學年都會學習一些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又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前一基礎上的深化和加深,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抽象的。五年級時候本班學生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這部分內容上,有比較好的`基礎和理論准備,所以我認為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候沒問題的,可以輕松掌握。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的最大障礙應該在於應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的比的化簡和求比值,兩者容易混淆,在此要給學生認真詳細分析兩者的不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讓學生經歷發現、總結比的基本性質的過程,在感受和理解比的基本性質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使學生在小組探究中掌握運用比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比的基本性質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從「特殊」到「一般」的規律,將未知轉化為已知,合理運用歸納思想、整體思想,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滲透探索問題的思想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本節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發興趣,從發現中尋找快樂;
2、培養學生做事、待人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難點: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
;③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
一、班級分析
本學期我執教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優等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中等生課堂上幾乎是「默默無聞」;後進生學習方法不得當,對每個基礎知識掌握的速度總是慢許多。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關注後進生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的主要內容是: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長度單位,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方面
1、學生必須要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學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對於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認識,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四、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於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9、要使用遠程教育設備及資源,在光碟播放教室、衛星接收教室進行上課。
10、上課前要利用農遠資源進行經心備課,寫好農遠專用教案,並准備好課件資源,要以利用農遠資源為主,要求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體現新的教育理念,這樣促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運用遠程教育網路。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2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有部分學生學習端正;另一部分學生表現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不端正,作業經常拖拉甚至不做。從去年的學習表現看,學生的計算的方法與質量有待進一步訓練與提高。優等生與後進生的差距明顯。故在新學期里,我們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培養更多的四化建設的新型人才而奮斗。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分為五大板快:
(一)數與運算。1.第二單元「百分數的應用」。2.第四單元「比的認識」。
(二)空間與圖形。1.第一單元「圓」。2.第三單元「圖形的變換」。3.第六單元「觀察物體」。
(三)統計與概率。第五單元「統計」。
(四)綜合應用:數學與體育、生活中的數。
(五)整理與復習。
三、教學目標(按照單元順序)
第一單元「圓」:
1.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對稱性,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直徑、半徑和直徑的關系,體會圓的本質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結合具體情境,通過動手實驗、拼擺操作等實踐活動,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
3.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
4.通過觀察、操作、想像、圖案設計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5.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結合圓周率發展歷史的閱讀,體會人類對數學知識的不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第二單元「百分數的應用」:
1.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或運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三單元「圖形的變換」: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想像,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單元「比的認識」:
1.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及其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2.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3.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五單元「統計」:
1.學生通過投球游戲、兩城市降水量等實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感受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根據需要選擇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
3.能讀懂簡單的復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
第六單元「觀察物體」:
1.學生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
2.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3.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4.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綜合應用:
即「數學與體育」、「生活中的數」,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某一生活領域的實際問題。教材還安排了「看圖找關系」的專題,使學生體會圖能直觀、清晰、簡捷地刻畫關系。同時,還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某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活動。學生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將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方法,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的作用;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整理與復習
教材安排了兩個整理與復習。整理與復習改變單純做題的模式,注重發展學生自我反思的意識。每個整理與復習都分成三部分:對所學內容的整理,提出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一些練習題目。
「你學到了什麼」這個欄目,目的是鼓勵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反思,能運用列表或採用其他的形式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的整理。
「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回顧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的體會與進步。
四、教學措施
1.鼓勵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的教育研究工作中,我們二年級教研組本著以人為本的基礎教育為中心,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為著重點,不斷地進行深化改革試驗,在注重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注重學生對數學理解能力的培養,注重數學與生活聯系的啟迪,讓學生能將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讓生活中的經驗轉化為學習的資源。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工作目標:
1、抓好課堂常規管理工作和教學質量的監控;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以新課程為指導,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孩子成長的目標;)
3、培養學生輕松學習、喜歡學習、快樂生活,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4、通過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學研討課、教案交流、培訓內容的分享、教學用具的共享等)打造專業團隊,共同學習、互幫互助的學習目標。
三、教研措施:
1、精心備課。
嚴格按照「五精」教學常規認真備課。上課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在課前教師應熟悉課標、教材,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課的重點、難點、板書,作業設計在教案中均有效體現。
2、認真上課。
在教學過程中要不僅要啟迪智慧,還要培養技能、教化思想,執教過程中要嚴謹。教學語言要簡潔、准確、有條理、生動易懂和富於啟發。板書工整,尊重學生。做到數學課堂要簡約而有效。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多給學生鼓勵,對學有困難的學生要有耐心,避免急躁情緒。
3、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認真設計作業,在作業布置上,要關注統一與分層,適當的增加一些開放性的作業,追求作業的有效度,抓點促面,以點帶面。作業批改要認真、及時、正確。對作業中的集中性問題可以採用集體講評,個別性問題還要採用個別講解,面批的方式。
4、扎實有效的搞好主題教研活動。
結合學校教研處工作要求,做到組內老師經常互相聽評課。在評課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每位教師要認真上好組內研討課,課後要從教學研究的目光來審視、反思自己的教學,及將自己的上課或評課體會整理成一篇評課稿。
5、認真撰寫論文和教學反思。
每位教師結合自己課上的一些安排和學生的生成進行反思,也可以是自己對教材的獨特詮釋,這些反思都要在備課本上呈現,一學期不少於20篇,每篇字數不少於100。積極撰寫有價值的論文、案例,青年教師要積極撰寫論文案例進行投稿發表或參加上級評比。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二、學情分析
在經過了一學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對於計算還是會出現個別偏慢,易出錯等粗心問題.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依賴心理,畏難情緒。這個學期我應該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思維的發展、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長度單位,100以內的加減法(二),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一)(二),觀察物體(一),認識時間,數學廣角(搭配一)和數學實踐活動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6、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使學生知道「l時=60分」,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二)數學思考方面
通過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向學生滲透簡單排列與組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准,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准確把握教學的深度,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法滲透。教師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將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利於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本期數學教學仍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有創新、開放精神的主動學習,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嚴謹、塌實的優良習慣,從而達到二年級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xx人,總體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和訓練。
三、本期教學內容
以冀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為教材。
四、教學要求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學會運用所學單位測量生活的物體,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4、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弧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弧。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
1、有餘數的除法。
2、認識一千以內的數及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3、用數學解決問題。
六、教學難點
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七、培優補差措施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扎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培優主要體現在:
(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後,安排適量發展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
(3)利用每周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組織愉快的思維訓練。
八、減負提質措施
1、鑽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盡量不留作業,或只留興趣性、發展性作業。
3、對學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學生,作業布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④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 反思 ,來欣賞一下吧。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一)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鬧鄭用正、反比 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5和例6的教學應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是知識更加到位,所以我對教材作了處理,把例5作為單獨的一 個內容教學。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 方法 解答,然後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正比例應用題中所涉及到的基本問題的數量關系是學生以前 學過的,並能運用算術法解答,本節課學習內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發現歸納出一種用正比例關系解決一些基本問題的思路和計算方 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於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在教學中要特別強調,一定要根據比例式來列 出比例。因為正比例的比例式可以通過變形成為乘法等式。為了區別於反比例,所以這個知識點一定要強調到位。同時,在教學中又要滲透簡易方程的認識。在教學 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
在數學教學中重視數學活動。在探究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把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所有情況都羅列出來,並讓它們進行說解題思 路的活動。這一過程進行的非常出彩。在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的基礎上,重點展示用正比列解決問題,當學生用多種方法列出比例式後,進行小結:雖然比例的書寫 比較麻煩,但是用比例解決問題還是有自身的優勢所在的。
在練習的設計中我注重了練習生活實際,特別是當出示課件:樹高與樹的影長,人高與人影長,進行提問:如何用比例的知識去解決測量樹高的?是把樹砍了測量 嗎?此時學生很自覺的運用了比例的知識,通過測量三個可以測量的數據,用比例求出樹高。此時又加入了這樣一題:小麗要測量一大捆鐵絲的長度,從中截取了5 米長的一段,測得其質量為400克。現測得這捆鐵絲的質量為6千克。這捆鐵絲長多少?知識總是在相互溝通中慢慢建構的。
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學生習慣於用算術法解決這類問題,很難接受用比例的知識解決這樣的問題,把學生從傳統的算術方法中釋放出來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習 慣是難以改變,一種新的思維的注入是需要時間去改變的,所以對於用比例來解決問題必須在以後的課堂中經常提到,去改變他們傳統的思維習慣。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二)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節課教學設計主要抓住比例解答應用題的特徵進行的。回顧本節課教學,有以下幾點感受頗深:
首先進行復習,一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關系,二是如何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怎樣找出等量關系。為新課教學作好鋪墊。
新知的教學採用了以舊知引路——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注意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與思考的空間。整節課的設計主要體現在「問」與「練」字上,怎樣問,練什麼,怎麼練,我都做了認真的思考,深入研究,特別是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把學生放在首位,考慮學生已經會什麼,他們現在胡宴最需要什麼。學生通過什麼途徑來解決,是獨立思考還是合作交流等等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因此,一節課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體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學生根據老師的巧妙設問和富有啟發性的引導,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很快就掌握了新課的內容。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堂課的教學也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比如,對學生基礎估計太高,從學生回答問題看,復習時學生對判斷哪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掌握不錯,但到了比例應用題里,我圍繞比例應用題的特徵設問:題目中有三種量?哪褲彎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哪兩種量是變化的?變化的規律怎樣?它們成什麼比例?你能寫出等式嗎?一部分學生不會確定哪種量一定,怎樣找出等量關系掌握不好,語言表達不是很准確、完整。這點我備課時沒作為重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如果課堂上學生基本知識沒過關,課堂也就失去了色彩。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有對學生不放心的心態。比如:在教學例6時,學生有了正比例應用題的基礎,對於反比例應用題我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但我總是擔心怕學生不會做,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交流討論,然後再做題。這樣既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又耽誤了教學時間。另外,練習題的設計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不算很緊密,以後盡量設計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對學生有吸引力的題目,來激發學生興趣,提高練習的積極性,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新課的認識。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三)
《數學新課程標准》強調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 經驗 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運用的過程。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正、反比例的實際問題,學慣用比例知識來解答。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同時,由於解答時是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列等式,也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用比例知識解答正、反比例的問題的關鍵是,使學生能夠正確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判斷它們成哪種比例,然後根據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因此,教學之前先復習:(1)找出哪一個量是一定的,(2)如何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我在教學前先給出一些數量關系,讓學生判斷成什麼比例,是依據什麼判斷的。
在新課的教學中,圍繞比例的知識提問:哪兩種量是變化的?哪種量是不變的?使學生弄清這兩種變數的比值一定還是乘積一定,它們成什麼比例關系?然後根據比例關系寫出等式。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獲得新知,然後進行練習,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體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教學例6,學慣用反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課本編排思路與例5相似,我就參照例5的教學進行。我注意啟發學生根據反比例的意義來列等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種量成反比例的特點和解決含反比例關系的問題的方法。通過例題的教學,結合「做一做」,可以 總結 出應用比例解答問題的步驟:
1、 分析題意,找到兩種相關聯的量,判斷它們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
2、 根據正比例或反比例意義列出方程。
3、 解方程(求解後檢驗),寫答。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1)題目中沒有直接告訴哪個量是一定的,需要學生從已知的兩個量中發現定量,因此學生有時找不準什麼量一定,這樣對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就會出現問題,該列正比例的列成反比例,該列反比例的又列成了正比例。(2)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對學生不放心。比如:在教學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時,我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但又擔心學生不會做,最後還是教師包辦代替講了,這樣既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又耽誤了教學時間,那些會做的學生也覺得太哆嗦。(3)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難度降低,正確率比較高,學生一般都喜歡用。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相關 文章 :
★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總結
★ 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
⑤ 《比多少 認識大於,小於和等於號》 教學反思
以前學習「多和少」都是用具體形象的事物來進行比較。現在要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而且要用
「>」、「<」來表示,是一種感知上的過渡——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想要過渡得好的關鍵還是舊知識的遷移,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和已學的知識銜接起來。
新授課時,我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始,通過「拔河活動」一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調動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驗,關注學習過程 , 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並正確使用它們呢?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拔河比賽」雙方所需人數,引出兩種數量相等和不等,採用對應的方法比出誰多誰少。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引導學生學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情境中體驗並理解大於、小於、等於號的含義。認識了這三種符號後,我讓學生說說你用什麼好方法來記住這三個符號?怎麼來區別「<」、「>」?有的學生說:「左邊大,大於號;左邊小,小於號」。有的說:「大於號開口在左邊,小於號開口在右邊」。有的說:「開口旁邊是大數,尖尖旁邊是小數」。有的說「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學生將符號「<」、「>」的形狀內化後用語言描繪出來,經歷這樣的活動過程能加深學生對符號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