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比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比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3-10-28 08:47:13

『壹』 比的基本性質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比的基本性質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質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比的基本性質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從把握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開始,從分析它們的相似之處入手,通過讓學生聯想、猜測、觀察、類比、對比、類推、驗證等方法探討「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規律。由於在推導比的基本性質時要用到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因此教學新課時對這些知識做了一些復習,引導學生回憶並運用這兩條性質,為下一步的猜想和類推做好了知識上的准備。事實也證明,成功的鋪墊有利於新課的開展。學生通過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通過類比,很快地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這樣一來節省了很多的時間,二來也讓學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識。整節課無處不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時不滲透著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不論是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的語言描述,還是對化簡比的方法的總結,都留下了學生成功的腳印。同時採用講練結合、說議感悟、對比總結、質疑探索、概括歸納的方法,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深化知識,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學生學的輕松,教師教的愉快!

在學生大膽猜想得出比的基本性質是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比值不變時,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但沒有在學生的驗證時讓學生比較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和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的微小區別,造成學生一定的概念上的混淆。

注重練習題的設計,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練習題的設計應強調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在教學中我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學生容易進入陷阱的題目,在這些小陷阱中,讓學生愉快地掌握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

例如:當學生得出「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規律時,我馬上出示:

嘗試:(1)、4:5的前項擴大2倍,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後項應該()

(2)、如果3:2的後項變成10,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前項應該為()這兩題,如果學生會完成了,這個基本性質也理解了。再如:我出示的例1中的3道例題,把學生在化簡過程中將會出現的錯誤全部呈現了出來,學生第一印象的掌握,有助於今後的練習。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是數學的抽象性、嚴密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又常使學生難以理解,甚至望而卻步。因此本節課教師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導學生用一系列的猜想來提高興趣,增強數學的趣味性,從而引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有了興趣做支撐,後面的新課學習就積極主動。

總之,教學中我著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力求使學生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情感態度方面得到均衡發展,但課中也存在遺憾,在以後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在知識點。

比的基本性質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比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理解掌握了比的意義,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的基礎上組織教學的。這一內容也為化簡比打下基礎,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比的基本性質部分,因此,在比和比例這章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2、本節核心內容價值和功能:比這部分知識來源於生活,而數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它源於生活最終還要回歸生活,用來指導生活,所以這章把這部分內容交給學生就是要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生活性。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

學情分析

1、由於這個班是我從五年級就開始帶的,所以我對學生學習基礎很了解,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基礎比較扎實,而該部分內容和分數的基本性質聯系比較緊密。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人教版小學數學知識的教授具有「螺旋上升」的特點,即每學年都會學習一些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又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前一基礎上的深化和加深,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抽象的。五年級時候本班學生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這部分內容上,有比較好的`基礎和理論准備,所以我認為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候沒問題的,可以輕松掌握。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的最大障礙應該在於應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的比的化簡和求比值,兩者容易混淆,在此要給學生認真詳細分析兩者的不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讓學生經歷發現、總結比的基本性質的過程,在感受和理解比的基本性質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使學生在小組探究中掌握運用比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比的基本性質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從「特殊」到「一般」的規律,將未知轉化為已知,合理運用歸納思想、整體思想,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滲透探索問題的思想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本節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發興趣,從發現中尋找快樂;

2、培養學生做事、待人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難點: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

;

『貳』 比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如何

導語:比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如何寫?歡迎大家前來借鑒參考!希望文章大家能夠喜歡!

比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比的基本性質》一課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一節內容,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正確應用比的性質化簡比,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在以前的教學中,基本上是在舊知鋪墊的基礎上,讓學生合理猜測、自主驗證,最後實踐運用、提高能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實踐“先學後教”的模式以來,我感覺這樣的設計在一定的程度上確實實現了學生的自主,但實質仍然是教師的思想主導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之實現知識的認知的。首先是大膽探索。讓學生根據比與分數的性質來研究在比中有什麼性質,通過實例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比與分數、除法的聯系,從而初步感知比的基本性質;然後嘗試化簡。出示三組檢測題,讓學生把下面的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包括一組整數比,一組小數比,一組分數比。學生獨立嘗試,小組交流方法。接著反饋總結。議一議:比的基本性質是什麼?化簡比的一般方法(整數比、小數比、分數比如何化簡),及結果的表現形式。最後鞏固應用。必做題和選做題分別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提高訓練。

教學中我著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力求使學生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情感態度方面得到均衡發展,但課中也存在遺憾,在以後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在知識點和概念上表述更准確。

比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上完比的基本性質,我反復在思考一個問題: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那就是已有的知識,已有的`知識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資源。

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從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以及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通過讓學生聯想、猜測、觀察、類推、驗證方法探討比的基本性質,介於復習比較充分,新課開展也很順利,在我或其它同學的引導下,大部分學生思維都能迅速打開,得出多種驗證比的基本性質的方法,但在這個環節中,可能是有聽課的老師在,學生有些拘謹,擔心回答錯誤不敢積極主動舉手,有的站起來回答緊張的老是重復。

學習概念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心裡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利用概念解決問題其實就是進一步鞏固概念知識,只有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學習才是有意義,本課中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需要用到找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而且要求看到一組數能迅速看出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這個知識點只知道方法,動手運用起來還需思考一會兒,遇到稍大的數甚至看不出來有哪些公約數,這樣以來對做題速度大打折扣,今後還需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克服這個小障礙,化簡比的教學我採用嘗試法,由學生嘗試化簡,遇到問題小組共同探討,找到化簡方法,通過板演,方法還真不少,除了常規方法,還可以求比值,有人乾脆把後項直接化成1.。不管採用那一種方法,只需符合規律,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從中體會 到成功的喜悅,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上學期使用導學自主的方法,現在又有了班班通教學設備,兩者的結合應用有些生拉硬套,不由自主的就會顧此失彼。這里還是使用時間較短,兩者有機完美結合的方法經驗欠缺,以後還需不斷學習,加上個人摸索,爭取把這種模式盡早高效應用於教學當中。

比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比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們完全可以根據比與分數、比與除法的關系,推導出比的基本性質,所以這節課我充分調動的思維。

一、我先組織學生復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性質後,及時提出問題。

比是不是也有什麼性質呢?如果有的話,你認為它是怎麼樣呢?當有的學生根據分數與比的關系、比與除法的關系就自然而然的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在舉例驗證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分析、整理、推導驗證的具體的語言的表達能力。

二、在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的時候,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

當講完了比的基本性質後出了三道較有代表性的化簡比的練習,讓學生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歸納和整理出化簡比的方法。化簡比的教學我採用嘗試法,由學生嘗試化簡,遇到問題小組共同探討,找到化簡方法,通過板演,方法還真不少,除了常規方法,還可以求比值,有人乾脆把後項直接化成1.。不管採用那一種方法,只需符合規律,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從中體會 到成功的喜悅,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

1. 在練習中引導學生比較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是本節課的難點,在小組討論總結的基礎上,做了課件展示。展示時速度有點快,應放慢一些,更好地突出難點的解決策略。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兩種不同要求,在結果表達上的不同,解題過程,解題方法上的區別。

2. 由於時間關系 學生的討論時間不夠充分。

『叄』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比的應用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篇1

「比的應用」一課是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長期以來,應用題教學在教材和課堂教學等方面,其應用性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教學流於簡單的解題訓練,這種現狀必須改變。我在設計此課時,力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應用性。由於按比例分配計算應用較廣,學生有很多應用機會,因此,課前讓每一個學生到生活中調查生活中的比,並且說一說你是怎麼獲得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計算就來源於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從生活實際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計算,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了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數學來源於生活,並能解決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應用題教學的應用性。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反思比的應用是平均分後又一種分配方式,它是學生在掌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課前讓學生去調查生活中按比分配的事例旨在讓他們感受到比的應用在生活的廣泛應用,從而對此產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接著以沖調蜂蜜水這件生活常事為探究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從中得出哪些有用的信息,組織學生主動探索。在此我轉換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和作用,充分相信學生能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學生在探究交流中所完成的認知構建更是我這次課的欣喜所在。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篇2

《比的應用》是十一冊教材的內容,與前面學的比的知識,尤其是分數應用題密切相關。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基礎,這節課想順利的進行真的很難。因此在教學前面的知識的時候,我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因此在進行本節課的'時候就會水道渠成。

一、情境引入,切入課題:

好的課題導入能引起學生的知識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慾,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新課導入的藝術之一在於能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創設了分桔子的情景。教師提出問題,那該怎麼分比較合理?學生很快說出了最好根據人數比來分。根據題目當中所提供的比,讓學生估計一下,哪個班級會分的多,說出你估算的根據。這位後面的計算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要改變學生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討論、交流、真正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每一個問題的提出,教師都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自交流合作,然後再觀察比較,最後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三、體現了教師是教材創造者的理念。

在如何使用教材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摒棄過去那種「教教科書」的傳統思想,充分挖掘新課知識點,整合課堂內容,優化課堂結構,真正實現「用教科書教」。本節課我充分利用例題,將此例題先後做了三次改變,將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各種類型全部展示出來。同時在比較中使學生認識到解決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關鍵。打破了學生解題的模式,因此做每一道題目的時候,都必須認認真真地思考,分析。真真正正地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四、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抽象概括數量關系、讓學生死記硬背的做法,讓學生充分實踐體驗,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准備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篇3

優點:一是研究性學習上得到了一定的體現,學生能夠充分的討論交流,並得出方法。在匯報的過程中,也能充分讓匯報的學生去說方法,沒匯報的學生去提出疑問,從而達成一致,再進行歸納總結。是在二是選取的例子比較吸引學生,用師傅的話說是有趣。三是選取的例子能夠容易理解,特別是新知拓展題設計比較巧妙,與例題銜接較好。

缺點:

1、在設計上還有待改進。例如復習部分,就以例題為題。出示黃:藍=2:3,讓學生去說份數和轉化成的分數。在拓展新知上,放給學生去做。再進行拓展練習,例如已知黃色是60ml,求藍色;已知黃色60ml,求綠色,這樣就更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

2、在難點上還沒有突破,就是「將各部分的比轉化成分數」。應該藉助線段圖,這樣既一目瞭然學生又容易理解。

3、時間控制上,還是一樣的老毛病——拖拉。在學生匯報的時候學生都能說會說,但是自己還是老重復他們的話,又啰嗦又浪費時間,這個毛病一定要糾正過來呀。當然也因為在復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導致後面的鞏固練習沒有進行,這說明在教材鑽研上還不夠深,教法上不夠靈活,要多去鑽研教材。

3、評價上,雖然也有評價,但是對學生的激勵性的評價還是不夠的,如果長此以往學生就可能會沒有興趣上數學課了,所以在激勵方面還要下功夫。例外自己的語言表達還要加強。

師傅要求教學要「有趣、有效、有價值」,這「三有」要好好的去體會、研究並實踐。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的內容是日常生活中分配的一種常見形式,其結構是已知幾個數的和與這幾個數的比,求這幾個數。在解法上可以用整數的思路來解答,如果把幾個數的比轉化成各占總數的幾分之幾,就可以用分數乘法來解答。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按比例分配這類應用題的結構,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難點是比與分數的轉化。

我的設想是:首先,通過學生的課前預習,為新知的教學做必要的鋪墊。通過2個練習題,使學生既復習舊知又為探究新知打下基礎。其次、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在教學例題時,我抓住「幾部分的和」與「這幾部分的比」,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使教學中的難點化為烏有。再通過小組活動解決問題,我把解答過程放手給學生,鼓勵他們用學過的知識去解答,採用多種思路、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最後在各種方法都得到認同後再指出用分數解答比較簡捷,並鼓勵學生用分數的思路解答。

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給今後的學習指明了方向。第三、精心設計練習梯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我設計了3個層次的安排,既讓學生得到基本練習,而且又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適當的擴充。讓學生在練習中既不感到梯度過大,又可以不斷「跳起來摘桃子」,學起來饒有興趣,增加了解題的靈活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四、良好的師生約定和鼓勵性評價都給學生的學習起到推動作用。

美中不足:

1、設計了四種解題思路,沒預設到學生還多想了一種解題方法,導致超時2分鍾,以後備課中應設計更多方法解決問題。

2、能做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但給學生發言的機會仍然少。

3、對於鼓勵性語言和評價還要再多樣些。

總之,教學是一個相長的過程,雖然任教多年,但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探索,不斷進步。

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以及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應用就是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如果按照1:1分,習慣上稱為平均分,如果按2:1分,就是我們今天所研究的按比例分配。

一、成功之處:

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例2教學中,先讓學生理解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稀釋液清潔劑的問題,明白稀釋液就是濃縮液與水的混合,然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得出兩種解法:

第一種:每份是:500÷5=100(ml),濃縮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第二種:1+4=5,濃縮液有:500×1/5=100(ml),水有:500×4/5=400(ml)。

把兩個量的比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通過總結這兩種解法,使學生感悟相關知識的聯系與區別,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利於分散難點,降低學生學習中的困難。

二、不足之處:

由於過多的關注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在學習新課之前安排了分數乘除法的應用題,導致用時過多,以致新知識內容練習時間不足。

三、再教設計:

出示兩道乘除法應用題,讓學生體會按比例分配與前面所學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

;

『肆』 用比例解決問題數學教學反思

用比例解決問題是在學生學習正比例、反比例關系的基礎上來解決,那麼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教學 反思 怎麼寫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來欣賞一下吧。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一)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由於把用比例解應用題歸結為這樣的四步,學生在解題時按照這樣的四步也許是不會錯的,但實際上用比例解應用題時,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這樣的四步,盡可能簡單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種 方法 列出比嘩備李例式的題就出不來好效果了。學生的 思維訓練 做不到靈活開放了。更不用說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品質了。

通過對這節課的 總結 ,我意識到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準,把學生的學放到主要地位上來,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二)

《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是本單元最後一部分知識,是學習了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後的實踐應用。本節課,在教學中教師力求通滾散過知識的遷移,結合學生的生活 經驗 ,讓學生藉助函數關系間變數的對應規律,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依存關系,根據它們的正、反比例關系,列出相應的比例式,解決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我把握本節課的重點,採用開放式的 教學方法 ,將課堂的主動權放手學生,讓學生在自己探索、獨立嘗試、同桌交流、質疑辨析、對比歸納、概括小結、拓展延伸中輕松,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反思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我有以下三點感悟:

一、課堂永遠是無法完全預設的

本節課,課前的復習按照預期的設計順利完成。當我出示例5後,學生默讀題目,獨立分析後,我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嘗試解決問題,不到1分鍾,同學們的小手就此起彼伏地浮現在桌面上,個個躍亂遲躍欲試,當2名學生將自己的思索展現在黑板上時,我不禁一驚,這兩位學生竟然用了不同的解題方法,除了以前學過的歸一、歸總法,又出現了今天的新課方法,按我預先設計的方案,學生用以前的方法解決後,我將會出示一個自學提示,引導學生按步驟,按思路來用比例解決,學生會順理成章地理解題意,學會用比例解決。沒想到學生自己就能列出正確的比例,我順勢請板演的同學到黑板前講一講自己的思考,真沒想到,這個孩子講得頭頭是道,把我的「活」兒搶了。同學們聽了她的講解,頓時茅塞大開,把我連續出示的兩個基本練習做得漂漂亮亮。

課後我反思這個環節,異常感慨,本來以為絲絲相扣的自學提示,會讓學生在老師無形的指揮下,理解正比例應用題的思考方法,沒想到一個不到1分鍾的獨立嘗試,就讓學生解決了我的預設,而後我的順勢相邀——請學生講解,卻讓課程呈現了更為燦爛的一幕。課堂永遠是無法預設的,當出現與預設不相符的狀況時,教師一定要會調控,得當的調節能讓課堂更加精彩。

二、錯誤點就是生成點

在進行變式練習時,同學們爭先恐後地上講台展示,馬小賀同學出現的錯誤給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成,我們習慣應用「總價÷數量=單價」,當單價一定時,可以列成正比例式,而馬小賀同學卻將等式的左邊寫成「數量÷總價」,班內同學議論紛紛,我借勢引導學生,抓住正比例關系的對應量對等的要點,使一個比例式拓展成了兩個,讓學生明白了,兩個變數之間的對應規律和依存關系。課堂中無意的錯誤點,生成了新的知識點,讓學廣開世面,更深層次地理解最簡單的函數知識。

三、真實的課堂,回生阻道

我喜歡真實的課堂,這節課,課前我一點兒都沒有提示前面的知識。課堂上,當提問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時,很多學生都有些生疏,對量與量之間的變化規律有些陌生,經過老師提示後,學生們才回想起前面的概念,這部分所用的時間比預先多用了1分鍾左右,雖然是大約1分鍾的時間,卻給我敲響了警鍾,知識一定要常溫常故,盡量避免學生的回生,更要防止知識的斷層。

反思這節課,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示,一位好的數學老師必須具備全面、科學調控課堂的能力,及時抓住課堂的生成點,適時點撥,拓展延伸。與此同時,教師還不能忽視知識的前後聯系,不能讓知識擱淺,做好做實日常工作,讓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知識紮根學生心中。

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還不夠扎實。這是本堂課呈現的一對矛盾,恐怕也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三)

⒈身為老師要理清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質。

教方法的老師,卻不知道方法的本質,說起來象無稽之談。可事實上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老師在初次教學這個內容的時候,恰恰沒有弄清楚這個方法到底該怎樣做。就以例5為例,學生可以很輕松的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決這個歸一問題,橋梁就是不變的「單價」,在引導學生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是先根據單價不變,得到等式:總價/用水噸數=總價/用水噸數,明確成正比例;

還是因為單價不變,總價和用水噸數成正比例,所以它們的比值相等。第一次試教的時候,我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區別,選擇了簡單的第一種方式。剛開始過程很流暢,但我發現學生在方法表述上總不願意說到成什麼比例關系,彷彿這個比例是跟本題是不相乾的內容,最後在比較和練習上學生也無法清楚的表述出方法和規律,尤其是倒過來後的方程(如12.8/8=X/10用8/12.8=10/X)很多孩子都不能接受。不僅沒有體會到用比例的好處,反而覺得還要寫「解設」真是麻煩。

慘痛的失敗後我開始認真的分析和檢討,發現學生根據單價不變列出等式,其實用的是以前學過的方法,以單價作為橋梁,比例成了「雞肋」,方程倒過來後,就不等於單價了,所以很多孩子認為這是不對的。作為六年級的孩子,之所以學慣用比例解決問題,就是要讓他們站在理解量之間的普遍關系,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更方便快捷的去解決實際問題。在分析之後,我採用了第二種方式進行第二次教學,首先明確成正反比例的量具備什麼樣的特徵?(比值相等或乘積相等),只要判斷出題目中的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就可以列出比值相等或乘積相等的等式。這樣一來,學生做題就不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他們有規可循:只要路程一定,就說明時間和速度成反比例,結合數據我就可以列出一個相應時間和速度乘積相等的方程。

教學之後,學生能夠很好的應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尤其是一些基礎的數量關系,如路程=速度×時間,總價=單價×數量等能快速准確的判斷出比例關系,列出等式。當然對於並不常見的數量關系,學生在判斷比例關繫上出現了困難。但總體來說,學生在運用比例關系列出方程這個方法的掌握上還是比較成功的。

⒉總結和比較中,掌握用比例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

既然想讓他們有規可循,那麼就要讓他們牢牢地掌握這個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注重了方法與步驟的總結,這個過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都是以前學過的題目,所以孩子們很容易就丟開比例,而用以前的方法去思考問題。因此,在復習中,我的重點不是放在成什麼比例,而是成正或反比例的量有什麼樣的特徵,先分散一下難點。分析題目的時候用「成什麼比例關系?」「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一個等式嗎?」這個兩個問題將孩子們的注意力放在比例上。問題解決之後,我還設計了一個回頭梳理的過程,可以說讓學生對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有了一個強烈的印象。之後的例6上我放手讓學生獨立用比例知識解決,練習中設計了一個分別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對比,這無疑是整節課的小高潮,學生答的非常精彩,基本抓住了用比例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

⒊在辨別中,體會用比例解決問題方法靈活,計算簡便

學生在前面的總結和比較中,學生已經體會到了用比例解決問題有規可循,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但這還不夠,因為以前的方法也很簡單啊。因此需要更多的沖突來讓學生體會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會使用比例解決問題是多麼的靈活和簡便。

第一次試教的時候我採取的是學生做,然後進行講評比較,可具 體操 作起來很費時間,學生比較時間不充分。同時學生不一定會出現我所希望的情況,或情況太多,使比較增加了難度。於是我改進了方法,採用了判斷題的形式。學生在辨別中發現,成正比例的量他們的比值就相等,既可以說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相等,也可以說數量與總價的比值相等。原來方程還可以倒過來列,很多孩子也產生了疑問:根據比例的性質,我還可以怎麼列這個方程呢?由於比的基本性質是前項和後項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比值不變,同學們也驚喜的發現,這樣一來用的好還可以省掉換單位的過程,真方便。

由於總結和比較的到位,最後的實踐操作,孩子們不僅能正確的運用比例知識去解決,更列出了若干個不同的方程,其中一個方程使計算非常簡便,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⒋課堂的調控能力有待加強

體現在時間分配上我的安排不是很合理,前面探究過程總是占時間多。

在內容的設計上進一步做到層次分明,在導入語言上少些花哨,多些簡單和清爽。重視問題的提出,尊重學生的發言等等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待提高的地方。

⒌整個課堂探究內容較多,練習不充分。

由於本節課含正反比例兩個方面的內容,再加上比較,所以探究的內容較多,練習的部分不充足。而且在探究過程中,也由於時間的關系探究的不是很充分,每個問題只有1、2個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成績中下的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容樂觀。

⒍課後作業和練習中存在的問題:

部分學生對判斷哪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哪種量一定,怎樣找出等量關系表達得不是很好,有的學生似乎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這是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所以還要加強訓練和指導。

學生在解正比例的應用題時,發現中下生會出現左邊比的順序跟右邊的順序會相反;在解反比例的應用題時,中下生會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外項積等於內項積來解答,計算的准確率低,所以今後對比例的解法還要多指導。

以上一些問題,主要還是在課堂上的一些練習和指導少了而造成的,因此,在第三次教學中,我想嘗試將正反比例解決問題分成兩節課教學,第一節課將重點放在掌握用正比例解決問題和體會這個方法的靈活性上。第二節課則將重點放在掌握用反比例解決問題和正反比例的比較上,這樣一來每節課都可以有比較充分和有針對性的練習,相信可以更好更多的關注一些成績中下生。


用比例解決問題數學教學反思相關 文章 :

★ 學生數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

★ 數學教學反思的形式與效果

★ 本學期數學教學反思

★ 數學課堂進行教學反思方法

★ 數學測量教學反思

★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

★ 數學教學反思範文大全

★ 數學角平分線教學反思【三篇】

★ 數學課《有趣的算式》教學反思

★ 2020小學數學網上教學反思總結範文5篇

熱點內容
班主任扇子 發布:2025-01-06 08:15:53 瀏覽:774
一名英語翻譯 發布:2025-01-06 07:57:54 瀏覽:693
三年級語文上冊考點 發布:2025-01-06 07:49:42 瀏覽:552
什麼樣的歷史 發布:2025-01-06 07:20:28 瀏覽:768
賽業生物科技 發布:2025-01-06 06:31:31 瀏覽:401
幼兒園師德演講論文 發布:2025-01-06 06:24:31 瀏覽:334
滑輪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1-06 06:09:14 瀏覽:824
歷史上統帥 發布:2025-01-06 05:52:03 瀏覽:170
生物處理器 發布:2025-01-06 03:59:07 瀏覽:722
苦力教育家 發布:2025-01-06 03:38:45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