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❶ 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一、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原則 本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
❷ 四年級品德下冊科教學計劃怎麼寫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以積極、穩步、有效地實施深化新課程改革為主線,以教學為中心,務實創新,落實規范,提高效率,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為打造 「優質均衡和諧教育」而努力。
二、學生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
例如,今天的兒童在早期的社會性生活中,由於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現的放縱,使得一部分兒童自認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規則意識比較模糊。隨著集體生活與合作活動的逐步拓展,以及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學會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
又如,目前我國有殘疾人6000多萬,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今天幫助殘疾人,支持、搞好殘疾人事業,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呵護,「只知受愛,不知愛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獻」,人與人之間不能互相互相尊重。面對與自己不一樣的殘疾人,他們可能會覺得好笑,有時甚至會嘲笑、瞧不起,還可能會戲弄殘疾人。我們必須從小培養學生對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具有同情心與愛心,並讓學生樂意努力去幫助他們。
此外,四年級的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社會的接觸也日益頻繁,獨立活動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學生從平時親身經歷的事實中理解生活與交通運輸業的雙向關系,有利於學生擴大視野,豐富社會知識,從而更好地去適應生活和創造未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 第四單元《通信連著你我他》
2、教學目標:
1. 通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並能利用地圖的基本知識在中國地圖上找到家鄉的位置;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了解家鄉的優秀人物,並願意向他們學習;了解家鄉的民俗、民風,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 通過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從了解日常生活中工農業產品入手,探究工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工人和農民為此付出的勞動與智慧;了解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知道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知道各行各業之間有一種相互聯系的關系;知道生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人們的生活需求不斷刺激生產的發展;知道人們改進勞動工具是為了提高生產和減輕勞動的強度。
3. 通過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發展情況,以及交通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了解家鄉交通的發展變化情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情感。
4. 通過第四單元《通信連著你我他》的學習讓學生知道現代通信的種類,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講究通信道德,遵守有關通信的法律、法規;初步了解通信發展的情況;體會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信息;遵守網路道德規范,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2.通過給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動,知道工農業生產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
3.讓學生了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方面的情況。
4.聯系身邊的實際事例,感受通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通過調查,知道現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點;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使用相應的通信方式來解決各種問題;懂得並遵守通信的基本禮貌和有關法律法規。
四、教學措施: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3.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4。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五、教學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節次
備注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計劃
教者:彭婷
2012-2-10
四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他們但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單元《誠信是金》
第二單元《伸出我們的手》
第三單元《我的綠色日記》第四單元《交通連著千萬家》第五單元《祖國真大》
三、教學目標:
1. 通過第一單元《誠信是金》這一單元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的名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學會尊重人。
2. 通過第二單元《伸出我們的手》的學習引導學生走進社會,觀察生活,去認識各種社會福利機構和設施,並了解和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知道社會大家庭如何關愛和幫助弱勢人。讓學生得到生動形象的愛的教育,收到美的熏陶。
3. 通過第三單元《我的綠色日記》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探究;或為環境問題的寫調查報告,鼓勵學生堅持寫綠色日記,持久地關注家鄉的環境問題,關注家鄉環保事業的意思。
4. 通過第四單元《交通連著千萬家》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有關的交通知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注意安全;了解交通發展的現狀,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本單元通過學生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有趣的、今昔對比方式,了解當地交通的發展狀況,感受現代交通隊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同時,以交通的發展作為認識社會的一個窗口,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直觀地感受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激發學生對日益美好的生活充滿喜悅之情、自豪之感。
5.通過第五單元《祖國真偉大》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和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感情,以及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內
容。學看地圖和地球儀,從地圖中認識自己祖國的地理概況,了解祖國的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增進對祖國的認識與了解,這不僅是學生社會生活的需要,也是一個普通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體驗誠信的可貴,幫助他們構建健康人格,為將來更好的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2.鼓勵學生走進廣闊的社會,了解當前的一些社會現實,知道有哪些弱勢群體需要關懷,引導學生伸出自己的雙手,主動參與各種力所能及的愛心行動,真正感受助人為樂,從而提升自己的內心體驗。
3.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保行動,持久地關注家鄉的環境問題,激發學生對美好綠色家園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4.引導學生辯證的看問題,觀察、感受交通帶給人們生活的種種不利影響,用自己的方式來關注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看,從而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敏感性及社會責任感。
5. 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和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感情,以及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從學生在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及其感受入手,提供一些話題和範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已有經驗,豐富其認知、情感和體驗。
3.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幫助他們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對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4.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5.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6.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7.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六、課時安排:
❸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春天萬物復甦,我們也進入新的學期了。新學期的教學計劃要如何寫呢?下面是由我帶來的「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歡迎閱讀。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制定了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幫助學生們初步形成道德判斷力,促進學生更好發展,希望以下計劃對廣大學生起到一定效果。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辨別能力,孩子對這門課比較感興趣,樂於學習。但學生的自製力差,對課文中的一些要求能夠理解,也能跟著做,但持久性不夠,需要老師經常提醒、督促。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注意與四年級上冊教材相銜接,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從了解和認識自己家鄉的歷史、為家鄉做出貢獻的名人開始,安排了「引以為榮的家鄉」、「縮短時空的通信」、「四通八達的交通」三個主題單元。
第一單元「引以為榮的家鄉」。主要以XX省為切入點,逐步擴大到XX平原等地,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家鄉曾出現的歷史名人和革命英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是來之不易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過了解現在為家鄉的發展做出貢獻、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引導學生學習家鄉優秀人物的品質。同時,通過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和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為家鄉做出貢獻的人們,激發他們自覺為家鄉做貢獻的情感。
第二單元「縮短時空的通信」。通過讓學生了解通信的種類和通信的發展,引導學生感受通信的發展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電信的發展越來越快,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變化,人們之間生活的距離越來越小,人們的交往越來越頻繁。郵政和電信作為通信的主要部門,辛勤工作著許許多多的人們,教材通過展示「眾人托起一封信」的過程,引導學生尊重在通信部門工作的人們,並通過案例的分析,教育學生愛護通信設施,遵守通信規范。
第三單元「四通八達的交通」。通過學生對交通運輸的發展、交通運輸與我們生活之間關系的了解,感受交通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性,感受到社會的發展變化,培養自覺愛護交通設施和交通環境的責任感。通過對乘務員辛勤工作的認識,引導學生尊重他們的工作和勞動。同時鼓勵學生對交通的未來發展進行大膽的想像,並設計未來的交通工具等,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引導學生從交通的變化中感受祖國的發展變化,為我們的國家而自豪。
三、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人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四、教學措施
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構建學習主題,力求使學生通過學習,促進他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良性發展,並為學生綜合性學習其他課程提供有效的支持。
1.教材中呈現的內容只是提供了一些話題和範例,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家鄉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生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和創造。
2.精心創設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啟發學生觀察圖片和周圍事物,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生活為主線,引導學生思考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系的實際問題,進行有拓展性的學習和探索。
3.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資料,分析和運用資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體驗、探究的嘗試活動,激勵學生在學習中有創見,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進步和成功的體驗。
4.改革教學方式。教師要注意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採取以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採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探究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品德與社會課評價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水平做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分等。因此,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我精心推薦
❹ 浙教版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教學計劃
2011.2
單元 課題 課時
進度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課前准備
第一單元 這是我們的
社區
1 社區的公共設施
2課時
第二周 1、了解社區的各種設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並學會藉助相關的社區公共設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知道愛護公共設施人人有責,能夠自絕愛護社區公共設施。 重點:1、通過調查比較分析,了解社區共同設施的使用情況。2、學會藉助相關的社區公共設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自覺愛護社區公共設施。 小調查:社區有哪些公共設施及使用情況
2 和睦相處
2課時
第三周 1、知道社區的和睦環境對社區每個成員都很重要,了解社區成員間的和睦相處離不開社區居委會的作用。
2、學會正確處理社區鄰里之間的矛盾
3、體會社區成員間和睦相處帶來的快樂與溫馨。 重點:知道社區成員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難點:學會正確處理社區鄰里之間的矛盾。 調查訪問:居委會由哪些成員組成,具體負責什麼工作;「五好家庭」的評比標准。
3 精彩的社區生活
4課時
第四、五周
1、了解精彩的社區生活,知道精彩的社區生活能提高社區成員的生活質量,為社區居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
2、主動參與社區活動,感受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3、激發學生熱愛社區、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點:1、知道精彩的社區活動能豐富社區成員的生活。2、了解扶貧濟困的「春風行動」。
難點:1、主動參與社區活動。2、激發學生熱愛社區、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調查采訪不同人群的活動場所和活動形式;了解社區扶貧幫困的公益活動。
第二單元 我看家鄉新變化 1 城鄉巨變
2課時
第六周 1、通過找故事、聽故事等形式了解家鄉的過去。
2、對照家鄉的過去,感受家鄉的巨大變化
3、在實踐中鍛煉查找資料、訪談、文獻研究的能力。 重點:1、搜集跟家鄉的歷史、地理、人文等有關的故事。2、了解家鄉的變遷。
難點:利用網路圖書資料等工具搜集資料。 搜集和家鄉有關的故事和傳說
2 騰飛的翅膀 2課時
第八周
1、知道行業的形成與當地的資源條件有密切的關系。
2、知道家鄉的人們所從事的主要行業,了解行業的發展給家鄉帶來的變化。
3、了解各行業的勞動情況,初步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良好品質。 重點:1、了解家鄉主要行業以及它與當地資源之間的關系。2、了解各行業的勞動情況,初步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良好品質。
難點:1、分析家鄉的主要行業與家鄉資源之間的關系。2、知道家鄉行業的發展給家鄉帶來的變化。 了解家鄉主要的行業。
3 交通連四方 2課時
第九周 1、了解家鄉的各種交通方式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交通網路。
2、知道家鄉交通方式與網路的發展與變遷。
3、懂得交通與人們生活之間的聯系。
重點:1、了解家鄉各種交通方式,以及通過交通網路所提供的聯系。2、知道家鄉交通的發展變化以及給人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難點:體驗交通條件的改善對人們的影響。 了解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搜集具體反映交通條件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的例子。
4 服務在身邊 2課時
第十周 1、認識和自己的生活有較多聯系的幾個機構,知道這些機構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聯系。
2、懂得敬老院、福利院、婦聯等機構的工作體現了社會對個人的關懷。
3、知道個人在享受社會提供的福利和便利的同時,應該奉獻社會、奉獻家鄉,使家鄉變得更加美好。 重點:1、認識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社會結構和敬老院等福利機構。2、體驗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難點:知道家鄉的機構為我們提供了那些服務。
走訪家鄉的部分機構,知道他們怎樣為人們提供服務。
第三單元 好大一個家 1 56個民族是一家
3課時
第十一、十二周 1、知道我國共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知道我國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團結互助,友好往來,共同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3、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懂得「民族團結則百業興旺」,我們應為增進民族團結而努力。
4、通過搜集信息、舉辦展覽等活動,進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重點:知道我國是一個由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共同創造樂樂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
難點:懂得「民族團結則百業興旺」,我們應為增進民族團結而努力。通過搜集信息、舉辦展覽等活動,在教材解讀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搜集關於我國各民族的資料,如民族傑出人物、民族服飾、民族傳說故事和文藝作品、民族樂器、民族禮儀知識等;搜集有關民族團結的資料。
2 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 2課時
第十三周 1、知道我國有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分別師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和廣西,一次主要分布著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和壯族。
2、初步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在了解五個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的基礎上,懂得了解接納和喜愛的基礎,尊重是參與的前提。能接受和欣賞五個少數民族,在參與和模擬體驗中初步了解一些民族歌舞和禮儀。 重點:1、知道我國有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分別是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和廣西,依次主要分布著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和壯族。2、初步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難點:在了解五個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的基礎上,懂得了解是接納和喜愛的基礎,尊重是參與的前提。 搜集關於五個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區的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3 少數民族之鄉——雲南
2課時
第十四周
1、知道雲南生活著我國絕大部分民族,是我國多民族特徵的縮影。知道「雲南民族村」的情況。
2、知道傣族住竹樓、苗族住吊腳摟,它們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聖寺三塔都是反映各自民族特色的建築。了解傣族的潑水節和彝族的火把節。
3、懂得民族節日與民族文化有關。
4、通過搜集資料、填表答題、闖關游園進一步了解關於民族人口、民族分布、我國的民族之最等方面的情況,進一步鍛煉搜集資料、表演表現、設計考題等方面的能力。
5、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護和發揚。 重點:1、知道雲南生活著我國絕大部分民族,是我國多民族特徵的縮影。知道雲南民族村反映了雲南多民族的情況。2、知道傣族住竹樓、苗族住吊腳摟,它們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聖寺三塔都是反映各自民族特色的建築。了解傣族的潑水節和彝族的火把節。3、通過搜集資料、填表答題、闖關游園進一步了解關於民族人口、民族分布、我國的民族之最等方面的情況,進一步鍛煉搜集資料、表演表現、設計考題等方面的能力。
難點:1、懂得民族節日與民族文化有關。2、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護和發揚。 以「雲南少數民族」「民族建築」「雲南民族節日」和「雲南民族村」為關鍵詞語搜集有關資料。
第四單元 共同生活的世界 1 世界之窗
2課時
第十五周 1、知道地球上黃、白、黑三大人種的大致分布區域。
2、了解不同人種中的傑出人物。
3、初步了解不同種族產生的建築工藝、語言文字、飲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性與豐富性。
4、尊重、欣賞不同人種的不同文化。
重點:知道三大人種在地球上的大致分布情況。
難點:尊重、欣賞不同人種的不同文化。 搜集各國各地傑出人物、飲食、文化等的圖片或資料。
2 節日大觀 2課時
第十六周 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自己的節日。
2、了解春節、聖誕節、開齋節、狂歡節的起源以及各個民族過節時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和內容。
3、知道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現代節日的社會意義。
4、具有與別人分享快樂的情感。珍視和熱愛生活。 重點:知道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現代節日的社會公德意義。
難點:理解不同民族所產生的不同節日和獨特的節日活動,並能尊重各民族的傳統,分享節日的快樂。
搜集聖誕節、開齋節、春節、狂歡節等節日的起源和一些反映世界各地人們過節的富有特色的圖片。
3 多彩服飾 2課時
第十七周 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區、民族的人們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
2、知道職業、禮儀、顏色與服裝的關系。
3、尊重和欣賞不同民族的服飾。
重點:培養對不同民族多彩服飾尊重、欣賞的態度。
難點:知道職業、禮儀、顏色與服裝的關系。
搜集各國、各民族的獨特服飾的圖畫或照片;准備一些製作服裝的材料。
❺ 學期成長的思想品德四年級學生
2010年下學期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1、對學生進行良好個性品質的教育。
2、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意識的教育。 3、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敢前進的意志教育。
4、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和關愛他人的道德規范教育。 5、培養學生的消費意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金錢觀。 二、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從小要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自己健康的興趣愛好。 2、教育學生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時刻保持樂觀的心態。 3、教育學生要懂得與人團結協作,互相幫助,關愛他人。 4、教育學生發現自然規律,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
5、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的團結奮斗。 三、教學原則
1、品德與社會課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力求思想性與知識性,趣味性與實踐性相統一。
2、觀點正確,說理明白,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接受。 3、加強針對性,講求實效。 4、堅持正面教育。
5、以情感人、情理交融。 6、堅持啟發式。
7、堅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1、開展一次「我的成長經歷」交流會。 2、開展一次超市購物活動。
3、收集公共生活中一些社會道德實例,開一次「公共道德靠大家」的主題班會。
五、教學進度 周 次
教 材 內 容 課 時 安 排
1 收心教育 2課時 2 我們天天進步著 2課時 3 我是好樣的 2課時 4 我懂了 2課時 5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