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祝福教學實錄

祝福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 2023-11-13 04:52:58

Ⅰ 大班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美術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主題名稱:冬天的的故事

次主題名稱:冬趣

活動名稱:冬日美景

主要教學領域:語言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黑龍江的冬天是美麗的。每到下雪的日子裡孩子們的臉上都會呈現出欣喜與好奇。因為冬天既有孩子們喜歡的堆雪人、打雪仗,又可以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激發

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本次語言活動中,我以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已知經驗為出發點,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孩子欣賞兒歌、感悟兒歌、品讀兒歌,並通過看、聽、摸、嘗等形式讓孩子與冬天親密接觸,並引導把自己觀察到的、感受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激發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兒歌《美麗的冬天》,讓孩子們感受兒歌的內容和意境,尋找到冬天的特徵,感受冬天的快樂。

2、學習積累兒歌中優美詞句;了解下雪對人類的好處,激發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合作搜集、創編贊美冬天的兒歌或小詩,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培

養幼兒積極合作、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欣賞,使孩子們理解兒歌的內容,並從中了解冬天的特點及冬雪帶給人類的好處,激發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理解和掌握優美詞句,並在學習交流中學會運用。 活動准備:

冬爺爺圖片、師生共同搜集能夠體現冬天特徵的圖片和實物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玩的謎語,你們想猜嗎?

師: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打一自然現象)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聰明,猜得又對又快?(生:雪花)

師:你們可真聰明!那請問,雪在什麼季節才會「盛開」呀?今天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但是冬天到底在哪呢?前幾天老師

讓小朋友們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去尋找冬天的足跡,你們找到了嗎?(貼冬爺爺的圖片)

二、欣賞圖片、興趣交流

師:孩子們,請將你們搜集到的有關冬天特徵的圖片拿出來,請同組內的小朋友共同來圖片欣賞吧。

師:孩子們,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呀? 你的心情怎樣?

三、學習兒歌、品讀感悟

1、師讀兒歌,幼兒欣賞

師:孩子們,老師心目中的冬天是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你們想不想聽聽老師的描述呀?

(老師感情朗讀兒歌)

師:誰來說一說老師心中的冬天裡都有什麼?或者你感覺到了什麼?

幼:老師心中的冬天太美了,有可愛的雪娃娃、有開滿銀花的樹伯伯、有鼓著腮幫子吹風的風姑娘,還有淘氣可愛、堅強勇敢的小朋友們呢!

2、跟讀兒歌,尋找特徵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首兒歌嗎?現在就請你們隨著老師一起讀兒歌好嗎?

師:誰能通過這首兒歌和搜集到的圖片,說一說冬天的特徵呀?

幼:冬天天氣寒冷、冬天會下雪、冬天要穿棉衣、冬天可以滑冰……

3、走進冬天,感受冬天

師:孩子們,你們說得可真好呀!下面我們就走出教室到外面去感受一下冬天的寒冷與快樂好嗎?

教師組織幼兒到戶外,看一看冬天的景色,摸一摸地上的積雪,聽一聽冬天的聲音,嘗一嘗冰塊與冰糖葫蘆的味道,做一做冬天裡的游戲。讓孩子們充分與冬天接觸,真實感受冬天的寒冷與快樂

4、感受品讀,互動評價

師:孩子們,冬天雖然是寒冷的,但老師卻發現你們的臉上卻洋溢著快樂的笑容,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對嗎?下面就請小朋友們帶著自己的獨特感受去朗讀這首兒歌好嗎?評價: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要做到認真傾聽別人的朗讀,看看朗讀的小朋友哪些地方讀得好?好在哪裡?哪些地方還需要完善?朗讀的小朋友可以加上動作,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四、引導記憶,積累詞句

師:孩子們,這首兒歌多美呀!讓我們比一比,看誰先把它記下來?

師:孩子們你們發現了嗎?這首兒歌里用了很多優美的詞句來描繪冬天,請你們找一找,大膽地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們好嗎?

結合孩子們喜歡的字詞,師生共同朗讀、記憶,並引導孩子們用喜歡的字詞練習說話

五、拓展空間,交流感悟

師:孩子們,冬天雖然寒冷,但在雪姑娘的打扮下卻變得非常美麗。到處白雪

皚皚,銀裝素裹。可是你們知道雪對人類有什麼好處嗎?你們喜歡冬天嗎?

六、搜集、創編,贊美詩歌

師:學了一首優美的兒歌,又學到了這么多好詞好句,你們開心嗎?那你們還知道哪些贊美冬天的兒歌或小詩?如果想不出來,就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創編一首兒歌好嗎?(只要孩子們找到有關冬天的兒歌或小詩,或結合學習內容創編出有關冬天的兒歌,師都要給予鼓勵。)

七、結束部分:幼兒隨音樂齊唱《冬天多美好》 活動反思:

為了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尊重孩子們獨特感受,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對幼兒進行了課前調查,了解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冬天、喜歡實驗感受、喜歡探索創新,又在了解了幼兒的經驗水平的前提下,我為孩子們創設了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如:猜謎語、戶外接觸冬天、快樂閱讀評價以及搜集創編兒歌等,使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參與活動。

為了培養孩子們閱讀興趣和語感,我引導孩子們在教師范讀、學生自讀、集體品讀,以及通過戶外與冬天充分接觸後的獨特感受下的個人悟讀,使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閱讀的快樂,以至全情投入。此時再順勢利導引導孩子尋找冬天的特徵,對個人品讀進行互動評價、積累優美詞句進行練習說話等學習環節。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線描畫技巧,合理構圖。

2、培養幼兒對線描畫的興趣,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運用線描畫技巧,合理構圖。

活動准備:

各種運動的圖片,記號筆,圖畫紙。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運動會上有哪些比賽項目?

我們玩一個游戲猜猜他在做什麼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固定的運動動作,我們猜猜他是參加哪個比賽項目的。

2、引導幼兒觀察主要角色的特徵。出示運動圖片,請幼兒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畫之前,請幼兒先想好如何構圖。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將主要角色畫在紙的中間,注意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並講述故事內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並讓幼兒介紹作畫經過。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作畫,體驗手指點畫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審美感受力和創造力。

活動准備

紙、黑記號筆、調色盤、水粉顏料、抹布。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

二.講述故事,引出手指的神秘本領——點畫:

1.教師邊講述邊作畫。

2.提問:「小手的本領是什麼?」

三.學習手指點畫的技能:

1.控制手指點畫的力度。

2.靈活交換應用五個手指進行點畫。

3.變花樣(橫著、斜著、兩個指印重疊)進行點畫。

四.幼兒合作創作:

五.評價活動:

教學實錄

以故事引出手指點畫,幼兒非常感興趣。

在幼兒創作中,幼兒的想像力是豐富的。

但從幼兒的作品來看,有些幼兒的作品不是用手指點出來的,而是用手指直接畫出來的。因為點畫和畫保留的痕跡不一樣。

這個活動,是我07年的一個原創活動。今天,我把活動目標重新做了個定位,從培養幼兒的技能和認知以及情感出發。活動中,當我以故事的形式,在幼兒的關注和感嘆中引出手指點畫時,從他們新奇的眼神中了解到了幼兒的興趣點被我激發起來了。在幼兒創作環節,我打破以往一味地模仿,而是鼓勵幼兒自主創作,從不同內容上進行趣味手指點畫。他們感受、掌握了特殊的作畫方式,充滿了快樂。這個活動形式幼兒非常喜歡,為今後的創意美術活動做好鋪墊,在今後的活動中還應更大地發揮幼兒的創造潛能,進行更好的美術創作。

每課一問:如何更好地指導幼兒區分手指點畫和手指畫畫?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名字的意義,並知道每個人的名字都有不同的含義。

2、讓幼兒在欣賞各種不同形式名字畫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名字的字型和意義設計一幅名字畫。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創作。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准備:

1、環境准備:事先在活動室裡布置一些民間花鳥名字畫、藝術簽名、範例:教師的名字設計的名字畫作品。

2、經驗准備:每個孩子回家詢問自己名字的意義,並用「訪問調查表」進行記錄。

3、學具准備:人手一份黑色記號筆、8開彩色卡紙。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以參觀畫展引起幼兒興趣。

欣賞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展出的各種民間花鳥名字畫、藝術簽名,並總結名字畫的特點:這些奇特的畫都是用人的名字畫成的。

1、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畫展呀?裡面有許多有趣奇特、和以往不一樣的畫呢。想不想跟隨老師去參觀一下神奇的畫展呢?(教師帶領幼兒觀察畫展作品。)在這些畫里都藏著秘密呢,你能找到它嗎?

2、哦,這裡面都藏著人的名字呢!名字里還藏著鳥、花、龍一些動物和植物呢,有些名字就像小橋,有些名字像水草,這些美麗的圖案就變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名字畫啦!

二、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體會名字中包含著長輩對自己深深的愛。

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名字的「訪問調查表」,能在集體面前大膽、清楚地講述名字的意義。

1、你們有沒有名字,你叫什麼名字呢?(幼兒介紹自己的名字)

2、我們的名字都很特別,昨天我們調查過了,大人為什麼給我們起這個名字?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爸爸媽媽為什麼給你起這個名字?(幼兒相互交流)

3、剛才,你們已經和好朋友交流過了你名字的意義,現在有誰願意告訴我們大家呢。(請個別幼兒在集體中回答)

4、原來呀,我們的名字包含著長輩對我們的祝福、願望以及深深的愛呀!(教師點出名字的含義)

三、介紹名字畫,及其創作要求。

出示範例作品,向幼兒介紹名字畫的創作要求:根據名字的字型和意義進行裝飾設計。

1、小朋友,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教師進行自我介紹)老師把自己的名字變成了一幅畫,老師的畫里有些什麼?(出示教師的範例作品,幼兒自由講述)

2、我叫「黃愛琴」,「黃」看起來像一塊田,黃又是黃顏色的黃,使我想到了春天裡有黃的迎春花,油菜花,等;長輩們給我取名「愛」,希望我美麗可愛,有愛心;琴是彈琴的琴,琴聲會發出許多小音符。我是根據名字的形狀和意義裝扮自己的名字的,你們瞧,這就變成了一幅名字畫!(教師結合範例講解創作要求)

3、每個人的名字都可以變成有趣的畫,你會怎樣裝扮自己的名字呢?找個朋友去說一說吧(幼兒討論交流,並知道名字要寫得大些才顯得畫面飽滿生動。)

四、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1、介紹作畫材料以及作畫場地。

2、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卡紙顏色,進行創作。(播放《百家姓》音樂)

3、教師指導:根據名字的字型和含義,大膽、誇張地進行裝飾。

五、展示作品、幼兒交流。

我們的作品也參加畫展啦,你最喜歡那幅畫?(把幼兒的作品布置成展板,引導幼兒根據畫面的布局、裝飾的外形、名字的含義互評作品。)

六、活動延伸,幼兒為家長、夥伴創作名字畫。

今天我們把自己的名字變成了一幅畫,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很多關心愛護我們的`人,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你的小夥伴噢。你能不能把他們的名字也變成一幅有趣的畫呢。

活動反思:

我在教學中,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由淺入深地引導幼兒嘗試設計、裝飾自己的名字,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展現其獨特的設計風格,表現出別有新意的名字來,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雖然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提出幼兒可以只裝飾名字中的某一個字,但最後只有一個幼兒裝飾了一個字,其他幼兒都能把全名裝飾出來,說明幼兒很喜歡這個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他們的想像力、思維力得到了發揮與展示。在最後展示評價過程中採用自評與互評,促進了幼兒的個體發展。幼兒在課堂中非常活躍,對美術課很感興趣,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繪畫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達到了教育目的。

活動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內容相對有些多,幼兒最後的作品大多沒有完成塗色部分,可以分兩個課時進行開展效果會更好;

2、欣賞藝術家畫字放在第一個環節對於不識字的幼兒來說會有些抽象,不好理解。我的初衷是覺得中國漢字是從圖形文字演變過來的,只要幼兒能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色彩冷暖明暗的對比。

2、幼兒嘗試創作刮畫。

3、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像。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重難點:

幼兒嘗試創作刮畫。

幼兒了解色彩冷暖明暗的對比。

活動准備:

圖畫紙,蠟筆,水粉,水粉筆,牙簽,方格紙,冷暖對比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講述故事《變色鳥》,並隨故事情節的變化展示對應的顏色紙。

2、調動幼兒已有經驗,啟發幼兒說出對顏色的感覺。

--天氣很熱的時候,是紅色還是藍色讓你感覺比較清涼?

--天氣很冷的時候,你喜歡什麼顏色的燈光?是白色的燈光還是黃色的燈光?

引導幼兒認識暖色、冷色、中間色和對比色。

將故事顏色分成冷色、暖色、中間色三組。

--說說對三組顏色的感覺有何不同。

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請幼兒選出亮色和暗色的蠟筆,嘗試製作刮畫,並為自己的創作畫命名。

畫之前,請幼兒先想好如何構圖。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並講述故事內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並讓幼兒介紹作畫經過。

活動反思:

自主學習過程中,知識是通過學生主動學習而獲得的。課堂上,學生在欣賞了美麗的刮畫作品後都非常激動,不由自主的拿出小工具躍躍欲試。此時教師直接提出探究學習的問題:小工具在紙上會出現什麼不同效果?那種工具刮出的線條又快又好?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問題進行有探究性的學習活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孩子們得出了結論:工具的粗細不同,刮出線條的粗細就不同;利用牙簽刮出的線條又快又好。此時教師對孩子們的探究成果給與充分的肯定,並請小組成員談一談探究過程,演示探究結果。孩子們體驗了合作探究的過程及成功的喜悅,甚至在創作過程中,有的孩子還在探究,有的興奮地說:「老師您看,我用銅錢的側面刮,特別快!」有的自豪地說:「我用指甲也能刮。」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氛圍里自主的探究,引發創作靈感,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創新精神。

語文教學內容重構

今天開始閱讀王榮生教授的第三本書《語文教學內容重構》。

第一章第一節《如何使用語文教材》中指出,語文教師教學內容選擇的現狀中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1。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缺點發生困難,甚至混亂。教學大綱或課程標准、學生的現狀應該是最基本的依據,但不少老師卻把考試范圍、學校或當地階段教育重點、教學參考用書、教師用書、教學輔導資料等次要的東西當作一句,還有人甚至把網路上一些教案、單元學習指導當作依據。

2。現行的語文教科書脫離教學實際,編排不合理,導致教學各行其是。

3。在補充閱讀材料的選取上標准各異。盡管老師們都知道應該要補充課外材料給學生,但根據卻不盡相同,相對集中於「人文」方面的,可以反映我們語文老師高度的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4.語文老師的備課負擔過於沉重。語文老師要授課、改作業、答疑、課後輔導、興趣小組的指導,常常佔用了很多時間,而備課只能倉促應戰。

在分析語文教材編制的現狀及給教學帶來的問題時,王教授認為,首先應對幾個術語分清其含義:

「語文課程目標」主要面對的是「是什麼」的問題。

「語文課程內容」主要面對的是「教什麼」的問題。語文課程內容從大的方面來看一是構成人文素養確切所指的是文學文化經典作品(定篇)以及對它們的闡釋,二是包括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在內的語文知識。

「語文教材內容」主要面對的是「用什麼去教」的問題。理想的語文教材內容應該做到「課程內容教材化」「教材內容教學化」:一方面,課程內容要通過種種資源的運用是指具體地顯現;另一方面,教材要形成可操作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走進經典的世界,建構語文能力。

「語文教學內容」主要面對兩個問題:一,針對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學生、這一個學生,為使他們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需要教什麼」;二,為使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學生、這一個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最好用什麼去教」?語文教學內容既包括教學中對現成的教材內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重構」——處理、加工、改編乃至增刪、更換;既包括對課程內容的執行,也包括在課程實施中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創生。

在談到語文教材的雙重價值時,王教授引用了李海林先生文章中的一些觀點。李海林認為,語文教材具有雙重價值,即「原生價值」和「教學價值」,而者應該對立統一。而者分開理解是容易的,而統一則顯得有些難。按照李先生的意思,一篇文章進入語文教材之後就不再是一篇社會閱讀的客體了,而是語文教學的材料,它在原生價值的基礎上生發了教學價值。也就是說,學生閱讀課文獲取信息,這只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顯性的行為,學生閱讀課文獲得「如何傳播信息」的言語智慧,則是一個更為本質的行為。從目標取向上來看,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處在語文教學的最高層次,而語文教材的原生價值,則是為實現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鋪路、搭橋的。

就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成而言,李海林先生還指出,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學內容的歷史生成者和理論生成者,而學生則是語文教學內容的現實生成者。

本節還引用了陳尚余老師的文章《用好文本資源,進行有效對話》。作者首先主要分析了當前語文教學中文本資源浪費的現象:解讀過程中的「套板效應」和「結論先行」。所謂「套板效應」是近代文藝心理學上的一個術語,原指「一件事物發生使你聯想到一些套語濫調,而你也就安於套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並且自鳴得意」。(見朱光潛《咬文嚼字》)所謂「結論先行」是指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前,頭腦里先有了關於該課文內容、形式方面的理性認識,這種理性認識不是從閱讀感受中歸納出來的,而是從別的一些途徑直接獲得的。第二個方面是,師生對話的話題有偏差,通俗地講就是力氣用錯了地方。第三個方面是,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沒能幫助學生達到應有的認識高度或感動層面,常常是半途而廢,有的還是半生不熟就匆匆熄火了。第四個方面是,在處理教材時,取其一點,不及其餘,所謂「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這種做法對具有多角度、多層面內涵的文本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

沒有看到書,就只有這樣的一篇相當於是觀後感吧!!如果是好書,建議您還是去書店買一本吧!!!

Ⅲ 閱讀教學,甚至整個語文教學 出自 哪一文獻

《語文教學情境論》有關文獻
說明:《語文教學情境論》,韋志成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2001年1月第4次印刷。
1、關於語文的工具性:「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是由語言的本質作用決定的。」(第8頁)
2、關於語文的教學目標:「語文教學目標牽涉到認知、技能行動和情感三個領域是由文章的基本要素決定的。」(第17頁)「認知領域:識記、理解、應用、評析。技能行動領域:學習、模仿、遷移、創造。情感領域:感受、領悟、個性傾向。」(第17頁)
3、關於課堂教學藝術的四大效應:「教學方法藝術化,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如果從課堂教學來看,主要抓好四大效應:1.開講激趣,磁力效應。上課伊始,教師開講要抓得住學生,如同磁力吸鐵一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如同說書人的起講那樣,開講叫得開:叫得開課堂的門戶,叫得開課文心臟的門戶,叫得開學生心靈的門戶。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2.美讀體察,語感效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移情動容,深入體會,得到豐富的語感,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提問啟發,開竅效應。在需要提問的地方,恰當運用提問啟發學生。提倡學生駁問,爆發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火花。4.精要板書,點睛效應。運用板書給學生學習引路導航,提要鉤玄,歸納小結,讓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板書力求合理布局整體美,簡明清晰朴實美,直觀醒目形象美。」(第20頁)
4、關於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提高教學效率。」(第25頁)
5、杜威論情境教學:「我們主張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王承緒、趙祥麟編譯:《杜威教育論著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80頁。)
6、泰勒關於文化的定義:「英國著名的人類學家泰勒被稱為『人類學之父』。早在1871年,他在《原始文化》一書里,給『文化』下了一個著名的經典性的定義:『所謂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性的意義來說,是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及任何人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所有能力和習慣的復合的總體。』」(轉引自第40-41頁)
7、克羅伯和克拉克關洪於文化的定義:「美國人類學家克羅伯和克拉克洪於1952年出版了《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批判性回顧》一書。他們在詳細佔有資料的同時,研究了歐美文獻中關於文化的160餘種定義,將『文化』綜合定義為:文化是包括各種外顯或內隱的行為模式;它通過符號的運用使人們習得及傳授,並構成人類群體的顯著成就,包括體現於人工製品中的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歷史衍生及選擇的傳統觀念,尤其是價值觀念;文化體系雖可被認為是人類活動的產物,但也可被視為限制人類作進一步活動的因素。克拉克洪還認為,『文化』一詞意味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的總體和個人從集團所得到的社會性遺產。」(第41頁)
8、梁啟超關於文化的定義:「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積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易言之,凡人類心能所開創,歷代積累起來,有助於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質的和精神的一切共同的業績,都叫做文化。」(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第14分冊)
9、關於文化:「從文化的作用來看,就是以文教化。」(第42頁)
10、 魏書生教學《梁生寶買稻種》案例片斷: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從「他打著飽嗝兒」到「付了湯面錢」這段文字中,找出動詞。
生:打,取下,掏出,打開,取出,拿出,付。
師;這段文字的內容用三個字——「付了錢」就可以概括,但作者卻寫了這么多,光動詞就用了7個。我們再讀一遍,細細體會一下,這對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有什麼作用?
生(讀書,體會。)
師:我們可以演示一下這一連串動作。誰有紅手帕?好。這是書上說的「紅布」(教師把錢包在帶字的紙里,又包上「紅布」,揣在兜里,又向學生要了枚別針)。大家看,梁生寶當時的動作是這樣的(教師邊說邊演示,取下別針,掏出紅布包,打開紅布包,打開字紙,取出人民幣,拿出5分票)。這一系列的動作表現了梁生寶什麼思想品質呢?
生:仔細認真,穩重老練,謹慎朴實……
師:對了,如果不這樣寫,只有「付了錢」三個字行不行?
生;那樣寫,就不能表現出仔細認真的思想品質。
師;對了,細節描寫的作用就是生動形象地刻畫人物性格,以便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
(轉引自馬鵬舉著:《教育改革家魏書生風採集》,有改動,長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56-57頁)——[這一片斷中,魏書生運用了較好的提問技能和情境創設技能,加深了學生對細節描寫作用的認識。劉向軍評]
11、 關於情知對稱性:「認知與情感的對稱,且統一在教學過程中,稱為『情知對稱性』。」(第53頁)
12、 布魯姆論認知與情感:教學中,學生交替地攀登兩個梯子,「一個梯子代表認知行為和認知目標,另一個梯子代表情感行為和情感目標。這兩個梯子的構造,使一個梯子的每一級正好在另一個梯子每一級的中間。通過交替地攀登這兩個梯子——從這個梯子上的一級踏到另一個梯子夠得上的一級——就有可能達到某些復雜的目的」。(第53頁,轉引自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情感領域》)
13、 關於情境教學:「情境教學合理地解決了教學內部的關系,即認知與情境的關系,使學生在教學中同時攀登認知行為、認知目標和情感行為、情感目標這兩個梯子,實現教學的最優化。」(第53頁)
14、 於漪教學《茶花賦》創設情境教學的案例: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教《茶花賦》最後一部分時,在學生面前出示一幅鮮艷的《童子麵茶花》圖。學生眼前突然一亮,全班學生頓時情緒高漲,活躍起來。
師;這是一幅什麼圖景?請同學們從課文中選一句話來說。
生;(齊聲)童子麵茶花開了!
師:為什麼說是「童子麵茶花」?
生:(響亮地)因為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
師:寫這有什麼作用?
生:象徵朝氣蓬勃的社會主義祖國……
(第57頁,據徐金海、金正揚《中學語文教學探索》改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9頁。)
15、 關於語言與思維:「語言影響著人們思維的抽象程度。如果語言本身抽象的成分多一些,人們思維的抽象程度就強;反之抽象程度就弱。例如,希臘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容易形成抽象性較高的詞彙,因而希臘人的思維活動有較強的思辨性。中國的語言文字屬象性表意文字系統,具有豐富、具體的形態,有助於形象思維的發展,但抽象概括就嫌不足。」(第71頁)
16、 錢夢龍的教育激勵案例:
上海特級教師錢夢龍有次到某地借班上課,臨時召來的40來個學生,身材高的160厘米以上,矮的才130厘米左右,從小學5年級到初中3年級都有,竟是一支跨了5個年級的「雜牌軍」。他把學生按年級編為小學組、初一組、初二組、初三組,針對不同學生作一次課前談話。
師:(對小學、初一組)今天要學習的是初二的課文,你們是超前學習,肯定有不少困難。不過,我敢肯定,智力高的同學一定學得好。你們是不是願意趁學習這篇課文的機會,測試一下自己的智力,是高是低?
師:(對初三組)我知道你們已經學過這篇課文,你們在這堂課上是知識最多、能力最強的老大哥。我現在交給你們一個任務:協助老師指導其他幾個年級的同學學習,他們講錯的,由你們糾正;他們遺漏的,由你們補充;他們講對的,由你們認可。你們願意協助老師嗎?
師:(對初二組)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你們這個年級的,你們肯定能成為課堂的主力軍!
(第84頁,據錢夢龍《我當了一次「雜牌軍司令」》改寫,原文見《語文學習》1991年第7期。)
17、 關於語文課堂與其他課堂的不同:「語文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課堂教學區別的標志,就是書聲琅琅、琅琅書聲,如果沒有讀書聲,幾乎就不是語文課堂教學。所以,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教學法,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技能,第一基本功。」(第94頁)
18、 葉聖陶論「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宛處還他個委宛,諸如此類。」(《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125頁。)
19、 於漪教學《七根火柴》的情感引導案例
於漪老師教讀《七根火柴》的結尾有一段實錄:
師:盧進勇接受了無名戰士的囑托,很快追上了後衛部隊,把火柴交到了指導員的手裡。大家看,文章的最後一節,在寫法上與前面哪一節是相似的?
生:第16自然段:那同志「口裡小聲數著1、2、3、4……」
師:對。前面第16自然段寫了無名戰士非常鄭重地一根根數著火柴,把它交給了盧進勇。現在呢,盧進勇像那位無名戰士把七根火柴囑托給他時一樣,也極其鄭重地用顫抖的手指打開黨證,用異樣的聲調數著火柴,把火柴交給了指導員。「顫抖的手指」、「異樣的聲調」,這些片語寫出了盧進勇此時此地復雜的思想感情。這種復雜的思想感情,凝聚在哪一個詞上呢?
生:(齊聲)數。
師:(邊講邊板書「數」,並在其下加上著重號)他為什麼含著那麼復雜的感情,極其鄭重地一根根地「數」呢?因為這幾根火柴,在長征的部隊里,就是極其寶貴的火種,它能給含辛茹苦的戰士們帶來光,帶來熱,帶來歡樂。請同學們找一找,把文章里描寫火的語句找出來。
生:(學生從文章中尋找並發言。共找到了四處。)
師:大家看,文章前後有四個地方具體寫到了火,對火的描寫貫穿了全文。在冷風暴雨、冰雹無常的惡劣環境里,火真是我們部隊最需要的東西,無名戰士用生命保護了它,盧進勇想到了戰友的深情囑托,所以他以一種異樣的聲調在數著。
這個「數」,飽含著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對戰友偉大品格的無比敬仰,還飽含著這幾根火柴的不平常意義和價值……
盧進勇帶著異樣的聲調的「數」,還可以引申一下,他還想到了自己——他想著自己的什麼呢?
生:想到自己完成了任務,實現了烈士的遺囑。
師;還有補充嗎?
生:還想著要踏著先烈的足跡前進。
生:想著自己革命到底的決心。
師:對。他想著自己要像無名戰士一樣,忠誠於黨的事業,革命到底。……這篇文章以數著「1、2、3、4……」來結尾,言雖盡,而意無窮!大家要好好體會啊!現在請一位同學把全文朗讀一遍,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師:讀得很好!特別是兩個「數」,能夠分別讀出既相似又不同的感情。無名英雄的「數」,——庄嚴、微弱、低沉;盧進勇的「數」,——激動、深沉,包含著堅強的決心。……
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一個「數」字,於老師千方百計地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體味「數」的含義。……通過朗讀兩個「數」字的不同表達方式體味不同的感情色彩,真是用心良苦,如此教學,學生的理解能力焉能不高?
(第110-112頁)
20、 高潤華教學《背影》案例片斷:
年近60歲的上海特級教師高潤華教讀朱自清的《背影》第二課時,有段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背影》(她打開課本,響亮地),現在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請大家邊聽邊劃出父親動作的詞。
師:(學生朗讀完後)好,誰來回答?
生:「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段話中用了「攀」、「縮」、「傾」這三個動詞。
師:(激動地)你們看,朱自清先生這三個動詞用得多好啊!父親對兒子的愛,都凝聚在這三個動詞中,多感人啊!這樣普普通通的三個動詞,就能把人物的精神細致地刻畫出來,沒有一句人物的對話,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稍停)大家都理解這三個詞的意思嗎?這三個詞的用法清楚嗎?
生:「攀」是手的動作,「縮」是腿的運用,「傾」是形體的動作。
師:對!這三個動詞連著用又說明了什麼?(這時,只見高老師慢慢地轉過身來,雙手攀著活動黑板的上沿,一條腿慢慢地向上縮著,她那胖胖的身子向左傾斜,顯出十分努力的樣子……)
這時,每一個學生都屏住了呼吸。頓時,他們彷彿看到了文章中那戴著黑布小帽的慈父,在鐵柵欄上艱難地攀著,彷彿覺得眼前這高老師的背影就是那高大的背影……(一個學生寫道:「這一瞬間,父親的背影消失了。但高老師的背影卻永遠也無法從我的腦海中消失。此時此刻,我們已經完全理解了這三個動詞的深刻含義——高老師已用她的行動證明:這就是愛。」)
(第138-139頁,據初三學生喬軼美《她做了一個「攀」的動作》改編,原文見《語文學習》1991年第4期。)
21、 關於提問的原則:「課堂提問要遵循的操作原則主要有:①實現教學目標的原則,即圍繞教學目標發問,不要盲目隨意地瞎問,搞「滿篇問」、「滿堂問」。②適應學生知能水平的原則,提問不能過寬過泛,過深過難,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問到點子上,使學生猶如摘桃子一樣「跳一跳,夠得著」。③啟發學生自省的原則,啟發學生自覺學習,自覓答案,自己解決問題,因而提問就要有一定的思維價值。④體現教學程序的原則,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一環套一環地學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⑤表現教師功力的原則,提問的設計是教學藝術的體現,提問的恰當與否表現出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的高低。」(第142-143頁)
22、 關於創造想像和再造想像:「創造想像,從無到有地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的特點是新穎、獨創、奇特。」「再造想像,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在頭腦中產生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第167頁)
23、 葉聖陶論教師的教:「語文老師不是只給學生講書的。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後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老師必須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嚕里嚕嗦,能使他們開竅就行。老師經常這樣做,學生看書讀書的能力自然會提高。」(著重號是作者親自加上的——引者注。選自葉聖陶:《談教學的著重點》,《人民教育》1981年第1期。)
24、 課堂教學中的精彩問題
1) 《林黛玉進賈府》中黛玉回答賈母和寶玉關於念書的問題,為什麼會不同?賈母問黛玉念何書時,黛玉回答:「只剛念了《四書》。」寶玉問黛玉:「妹妹可曾讀書?」黛玉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2) 《祝福》寫祥林嫂被搶,一個是衛老婆子,一個不認識。對此,魯四老爺說:「可惡!然而……」午飯後衛老婆子來賠罪道歉,魯四老爺說:「可惡!」當衛老婆子說「定薦一個好的來折罪」,魯四老爺又說:「然而……」請問,這兩個「可惡」、兩個「然而」背後的含義是什麼?(第176-177頁)

熱點內容
地理學期刊排名 發布:2025-01-04 07:44:36 瀏覽:29
葫蘆絲教學法 發布:2025-01-04 06:41:38 瀏覽:70
生物進制 發布:2025-01-04 05:37:20 瀏覽:264
去眼袋紋哪裡好 發布:2025-01-04 04:50:57 瀏覽:305
教師報投稿 發布:2025-01-04 03:02:49 瀏覽:755
瀟湘溪苑班主任是我姐 發布:2025-01-04 02:20:49 瀏覽:791
校園網看不了愛奇藝 發布:2025-01-04 01:28:03 瀏覽:120
愛無赦舞蹈教學 發布:2025-01-04 00:11:15 瀏覽:105
杭州房價歷史 發布:2025-01-03 23:48:00 瀏覽:57
高二上學期物理 發布:2025-01-03 23:29:19 瀏覽: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