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疊問題教學設計
A. 大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對10元以內人民幣的認識。
3.積極參與活動,了解貨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10以內「模擬人民幣」,各種玩具,畫有不同面值人民幣的盒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提問幼兒:平日吃的東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從哪裡來的?幼兒說出是用錢買來的,教師出示「模擬人民幣」問幼兒:認識他們嗎?他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發給幼兒每人一套「模擬人民幣」,讓幼兒辨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讓幼兒按要求取出相應的幣值,例如,教師說出四元,幼兒取出四張一元的人民幣;師說六元,幼兒取出一張一元的,一張五元的人民幣,或取出六張一元人民幣。
3.游戲活動。
教師變成售貨員,賣給幼兒玩具,教師說出玩具的價錢,幼兒按量取錢,誰取得既快又准,就把玩具賣給他。幼兒買到玩具後,可以和其他幼兒繼續進行游戲,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兒之間可以進行買賣,用「模擬人民幣」進行交換。
4.交流小結,讓「模擬人民幣」回家。
每個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請幼兒根據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幣送到相應的盒子里。
5.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內放置十元以上的「模擬人民幣」供幼兒繼續探索認識。
活動反思
《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是讓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學習解決一些和購物有關的實際問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在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等活動中,進行合理、靈活地思考;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正確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關信息;能正確地解決購物時常見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反思的同時要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
要完成上述這些目標,是要依賴於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對於「人民幣」,我覺得學生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所以在上本單元之前,以為會非常容易的,還曾想著壓縮課時,但是開始之後,我才發現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樣,原本3個課時的課,我足足用了一個星期,又復習了2天,直到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這讓我思考了許久,怎麼會這樣呢?《人民幣的認識》學生掌握起來難度很大,每次教學總感覺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學中早就領教過它的「看似容易實則很難」,所以在課前我充分進行了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力求幫助孩子們輕松掌握本節課知識,覺得准備的比較充分了,但是上完課我還是感到不滿意。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內容與要求】
1、在操作中感知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時會變成一個個新圖案,並獲得遮擋現象的經驗。
2、在操作中培養幼兒的空間目測、空間方位、想像組合、分析判斷等能力。
【活動准備】
課件、操作板、示範教具
【設計思路】
數學是考驗思維的一種形式。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動腦、挑戰的激情,激發幼兒喜歡探究的興趣,正是3-6指南所提示的。然而,重疊現象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我將其轉化為我們今天的教學內容,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獲得空間目測、空間組合、判斷思維等能力的發展。傳統的數學又是枯燥的,單純的講述重疊會使幼兒對數學更沒有興趣,《3-6指南》提出,幼兒的思維培養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科學學習,不應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所以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設計了這次的活動。通過游戲導入,使他們對後面的內容充滿好奇,並且結合大班幼兒特有的挑戰心理、冒險精神,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活動流程】游戲導入—觀察討論—操作感知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2.展示魔術、初感重疊
(1)我現在要變一個神奇的魔術給大家看,你們仔細看哦!
(2)變成了什麼?猜猜怎麼變成的呢?
小結:你們太厲害了,這么神奇的魔術都被看穿了。像這樣邊對邊,角對角地重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疊,這兩個圖形重疊出來就變成了一幢房子。
二、分組操作
1.觀察討論
(1)我們接著再來變魔術。如果將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你們認為會變成這里的哪一幅圖案?
(2)你們的回答都不一樣,那怎麼樣才能知道哪一個朋友的想法是正確的呢?
(3)在你們身後也有這兩個圖形,請你們分成5組,一起合作實驗證明一下,找出正確的圖案。比一比哪一組小眼睛最厲害,速度最快。
2.目測想像
(1)剛才我們通過合作實驗的方法找到了正確的'答案,現在我們提高難度,不做實驗。就靠我們的眼睛看,小腦袋想,請你找出這兩張圖形重疊後會變成以下什麼圖案?
(2)答案有好多種,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怎麼想的。
3.幼兒操作
大家都很聰明,知道通過觀察圖案的位置來找出正確的答案,你們想不想自己嘗試一下?每組每位夥伴都有一份操作板,請你們用剛才的方法,仔細看,仔細重疊,看看會變成什麼圖案,找出來後,把正確的圖案用紅筆圈出來。把你們重疊在一起的圖案也放在旁邊。並且,這次要看看哪一組做的又快又准確哦!
4.交流分享
(1)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做的怎麼樣呢?
小結:其實生活中重疊和遮擋的現象很多,我們只要用眼睛仔細去看,去找一找就會有很多的發現。
5.感知多變的重疊
(1)老師還帶了一個更難的問題,想不想來挑戰一下?
剛才這兩張圖形其實轉一個方向,還能變出不一樣的圖案,你們看。老師會將這些放在我們的個別化里,想要挑戰一下自己的朋友,我們可以在個別化的時候去學習一下,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初步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在小組活動中能邊做邊講操作過程。
活動准備:
學具:紅色圓片(1——10)
教具:積木、雪花片若干 1——10的圓點卡片 球一個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認識單、雙數
(出示圓片、見書圖六)「黑板上有什麼?」「每一行有幾個紅圓片,誰
會用數字來表示?」(請幼兒在每行圓片下放上相應的數字)「你是怎麼數的?」(帶領幼兒一起說說每排圓片的數目)
「小圓片要出去散步了,我們讓每行的圓片兩個兩個手拉手,排好隊吧」(教師示範兩兩排列,方法是把最上面一個圓片拿下來與最下面的一個配對,如果是單數會有一個不能成對)
「現在1、2、3、4、5的圓片已經兩個兩個排整齊了,誰來為後面每行的圓片兩兩排隊?」「看看哪些數兩個兩個配對後有一個是單的,哪些數兩個兩個配對後沒有單的?」(幼兒操作,並提示幼兒進行觀察)
總結:兩兩配對後,有一個單的就叫單數,兩兩配對後沒有單的叫雙數。
2、區別10以內的單、雙數
①分別指單數和雙數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討論。
②說一說:教師任指某一數,引導幼兒觀察。「它是幾?排成什麼樣子?
是單數還是雙數?」
二幼兒操作
擺積木:教師出題如:請你擺出7。(幼兒就擺出7塊積木或雪花片)
請給這7個積木兩個兩個手拉手排隊。排好之後,看一看,它們排出來的隊伍是怎樣的,這個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以這樣的方式出題,讓幼兒通過擺放不同數量的積木或雪花片,進一步感知單、雙數)
三游戲:傳球
玩法:教師搖鈴鼓,幼兒傳球,鼓聲停,球傳到誰的手上,誰就到老師
手中抽取一張圓點卡,數一數告訴大家是幾個圓點,幾是單數(或雙數)(游戲可反復進行)
四結束部分
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單數和雙數,數兩兩配對後有一個是單的就叫
單數,兩兩配對後沒有單的就叫雙數。單數有:1、3、5、7、9,雙數有:2、4、6、8、10.
2、收拾用具,結束本次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構思 「數」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幾乎沒有一個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這些與「數」有關的概念或名稱。僅就最單純的數東西來說,便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數學是抽象的科學,要是幼兒學好數學必須使其具備相當豐富的感覺經驗以培養邏輯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數學教育正以感官教育為基礎,讓幼兒在操作感官教具時,不斷積累感覺經驗,將數量,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逐步形成數概念。在過程中開啟孩子的智慧,藉助教具的操作,觸類旁通,真正成為一個懂得思考的孩子。本節數學活動中,我將利用郵票上的數值進行加法運算游戲,借用蒙氏的錯誤訂正,讓幼兒自己自由地進行工作,加深對數位的理解。
直接目的
1、利用郵票游戲教具做加法運算。
2、加強大數目加算練習。
間接目的
1、加深對數位的理解。
2、培養運算的興趣。
准備材料
1、托盤;
2、郵票箱教具;
3、彩筆、題目卡;
4、加法訂正板紅線。
基本操作
一、復習10以內的加法,並進行錯誤訂正。
二、介紹本次工作名稱:郵票游戲的加法工作。
三、復習郵票的一些簡單知識。
1、取出寫上加法的題目卡,為幼兒鞏固加數的含義。
2、用郵票表示數字。
3、請幼兒觀察數字,詢問幼兒數字有哪幾個數位。示範拿取對應的定位籌碼,將定位籌碼按個、十、百、千的順序排好。
4、按照題卡選擇郵票,分別把與數字對應的郵票放在對應的定位籌碼的下面。
5、操作郵票得出豎式結果。
四、給幼兒不同題卡引導幼兒獨立進行計算。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強調安靜進行工作。
五、工作結束,請幼兒將教具放回原處,離開課室。
區域延伸:郵票箱進行進位加法橫式練習。
活動反思 這是一次蒙氏數學教學活動在本班的的初步嘗試。孩子們通過操作形象的郵票教具,初步學習了不進位的加法。整個過程中,孩子們都在安靜的環境中,自由有序地進行工作。
本堂課加強了幼兒大數目的加算練習,也加深了對數位的理解,為小學的加法運算奠定基礎。活動過程中,採用了三段式教學法復習不同顏色的郵票代表不同的位數,加強幼兒數位的理解。最後的錯誤訂正,讓幼兒對照該標准自已發現並自動糾正錯誤,無需老師的提醒,提高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自主性,培養細心、耐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自覺性和獨立思考能力。但在進行新工作展示時,老師的語言還需要更加簡練些,減少幼兒等待的時間,的時間給幼兒進行自由練習,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幼兒。
B. 中班科學教案:圖形重疊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通過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像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3、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難點:圓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分。
活動准備
1、三種幾何圖形若干。
2、魔法衣、魔法棒。
3、課件《圖形變變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帶幼兒做《開火車》游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魔術王國去,那裡啊,會變出好多好多有趣的東西,好了,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看哪個小朋友表現得最好。」
(二)、中間部分: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幾何圖形。
師:「小朋友們,魔術王國到了,前幾天魔術王國的國王給了我兩件寶貝,看我身上穿的這件就是魔法衣。魔法衣有個神奇的口袋裡面有很多神奇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知道裡面有什麼呀? (1)、教師念兒歌:「魔法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是什麼?」
摸出一本長方形的書,問:「這是什麼?(魔法卡片)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為什麼說書是正方形的?
問: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啟發幼兒說出)
(2)、再念兒歌:「魔術口袋東西多,請某某小朋友來摸一摸。」
當幼兒摸到後,要求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物品?游戲反復進行。
(3)、教師總結:魔術箱里的東西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邊說邊指相應的物品)
(4)、你怎麼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
(5)、老師總結:圓形: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本領好。
2、游戲:誰的本領大
(1)、放課件《圖形變變變》。教師用魔法棒「變」出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組成的圖片,請幼兒找出其中的圖形寶寶。
師:「小朋友們,魔術王國里還有好多有趣的東西,你們看,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會變出好多的東西。變!變!變!咦!魔法棒變出什麼了?(邊說邊出示其中的一幅圖畫)原來是一幅漂亮的圖畫。現在,小朋友們來找一找,這幅圖由哪些圖形組成,比比哪個小朋友的本領大。
(2)、教師用魔法棒依次「變」出另外的幾幅圖畫,請幼兒分別找出各種圖形。
3、游戲:小動物找家
師:「魔法棒的本領可真大,它還會邊出小動物呢!變!變!變!(「變」出三種小動物)小朋友們,你們看都是誰啊?」
幼:……
師:「咦!這三個小動物好像再哭,我們來問問他們怎麼了。」
「小狗、小豬、小猴子,你們怎麼啦?」
(教師模擬小動物的聲音)「我們找不到家,見不到媽媽了!」
「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小動物找家吧!你們願不願意啊?」
幼:……(編輯:)
師:「你們看,這些都是小動物的房子,現在我們來幫小動物找找家。」(把三種幾何圖形的卡片發給幼兒)
師:「小動物說它們的房子都是有形狀的,小豬說,我們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們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嗎?」讓幼兒把正方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做得真好,都幫小豬找到家了。小狗說,它們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們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嗎?」讓幼兒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狗也找到家了,小猴子說,它們的房子是圓形的,小朋友們看看圓形的『房子』在哪裡?」讓幼兒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也幫小猴子找到家了」。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幫小動物們找到家了,小狗、小猴子、小豬可高興了,唱著歌快快樂樂地回家去了。」(把三種小動物分別「送到」相應的「房子」里)
(三)、結束部分:讓幼兒鞏固對三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魔術王國認識了好多的圖形寶寶,小朋友們說說它們是誰啊?」(依次出示三種幾何圖形的卡片,讓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
師:「魔術王國里還有好多好多奇妙的東西,下次老師再帶你們去,好不好?我們也唱著歌回家吧!」開著火車回家去
活動延伸:
1、讓幼兒把小動物的『房子』分類放到區域角中。
2、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圖形。
C.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
一、本次賽教活動總體特點
(一)選材多樣,內容豐富
本次參賽的32節課涉及到數學的四大知識領域,照顧到了每一個學習年級。其中還有部分課是用北師大教材來上的。比如紫陽的《用字母表示數》。
(二)准備充分,特色鮮明
本次的32節課,無論是城市的課,還是鄉鎮的課。從課的流程,課堂結構的把握,方法的運用和技術手段的運用上都有明顯提高。
(三)教案規范,理論聯系實際
教師的32份教案都能夠很好的按教學內容,教材簡析,學情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統一模式結構來進行。為我們進一步規范教案書寫,相互學習借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學生學習習慣良好,課堂文化氛圍有凸顯
一、二年級學生的聽說,口語表達的能力是很強的。合作的習慣,傾聽的習慣、思維的習慣等課堂上都有良好的表現。xx城關一小的學生課前准備的了學生優秀的文化大餐。有介紹xx的特色的,有介紹xx小吃的,有介紹xx名勝古跡的。還有孩子高唱xx的菜花節之歌。給我們所有的老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老師的團結和互助協作精神有突出的表現
當我們的做課老師在使用實物投影儀遇到了一點困難的時候,我們看到了胸前佩戴的「xx城關一小」字樣的老師隨時為我們排出了故障。這一幕讓我很感動,也很感激。就是這一小小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老師的職業的崇高,胸懷的坦盪和心靈的美好。讓我們為我們自己鼓鼓掌。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回顧
(一)學生自主學習方式逐步改善
1.自主探究的隨機性、主體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應有的體現。
2.合作交流的時效性、必要性和自主性也得到了應有的體現。從《重疊問題》中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出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最後得出韋恩圖。
3.動手實踐的操作性、規范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應有的體現。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規范要求和具體實際。規范要求:明確怎樣操作,應該注意的事項是什麼?操作中思維有所提升,能力得到鍛煉,品位得到提高。
(二)學生學習興趣明顯提高
1.情境創設到位。
【案例一】《植樹問題》用手指引入,兩顆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案例二】《平移和旋轉》開課伊始讓學生先向前後左右的移動,再轉動一圈,都是讓學生初步的感知一下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再比如,xx的臭豆腐,也作為了學生學習的素材了。在老師參加活動中培養學生數感。《重疊問題》以做游戲引入課題。聽音樂的有3人,玩悠悠球的有4人,明明是7人,怎麼實際一數卻只有6人。帶著這個沖突和矛盾,學生在一起合作,交流,討論。《找次品》一課,引入很吸引人,從樂樂頭上少了一隻花瓣入手引入課題。
2.活用教材到位。
(1)活用主題圖或情境圖。(2)活用內容。(3)活用練習。32節課,沒有哪一節課是原原本本的用教材中的例題和既定的素材,或多或少,老師都有取捨、加工或者改造。
3.方法運用到位。
(1)講授法,培養學生有意義的學習。(2)注重啟發式與因材施教。啟發式,啟而能發,發而能導,導而能活,活而不亂。啟發式的要害和關鍵是啟發學生積極地,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啟發式的關鍵不在於課堂問了多少個是不是,對不對,那是形式。因材施教,因為不同人,他的秉性,他的生存環境,他的先天性的很多東西可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這也是國家領導人多次提出來的原則。溫總理到北大和北京35中聽課都提出這兩個原則。
(3)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
多從培養學生的「四基」、「四能」、「兩種思維」的角度出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
A.傳統教學手段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
a.復習引入與情境創設相結合。大多數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又通過復習來引入新知,比如,計算類的課;也有直接創設與本節課有關教學情境而引入新知的。比如《觀察物體》,現場拍攝照片,再現場呈現在大屏幕上。
b.講授例題與自主探究相結合。現在的一些內容,有的老師除過用講授的方法以外,還讓學生自學,或者通過實驗操作來獲得結論,也有讓學生自己進行復習整理。《除法的運算性質》教學。
c.講和練與拓展延伸相結合。實踐證明,傳統教學中的講與練是有效幫助學生鞏固新知的最有效途徑。新課程以游戲的形式,操作的形式,活動的形式進行拓展延伸也是很好的形式。《統計與概率》玩飛行棋的設計。
B.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有了創新與提高。
a.突出了直觀性,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三角形的內角和》、《初步認識角》、《包裝的學問》等課的教學。
b.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現在的練習設置就可以節省一些抄題的時間來提高練習的容量。(圖形的面積、體積、容積計算、解決問題類題目等)。
c.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平移與旋轉》播放上海音樂廳平移的視屏。《重疊問題中》維恩圖的各部分名稱的含意的講解與說明。
C.多媒體使用技術被廣泛普及與推廣。
a.與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相適應。今天的32節課無論是村鎮還是城市的老師都能夠嫻熟的運用電化手段進行組織教學。
b.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帶來了方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學生在課堂上學的輕松,學的快樂。
c.能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找規律》的趣味設計。
(三)教學資源開發實用有效
1.學校資源(教學掛圖、教具、學具)。
2.教師資源。教師自製自創學具、教具。【案例】《重疊問題》的搖呼啦圈、《包裝的學問》。
3.學生資源。利用學生的錯誤生成來引起學生的注意。
4.教材資源。調整內容——《植樹問題》,教材中內容安排是只講一種規律,而實際教學中有老師根據自己的設計把三種規律巧妙的進行了整合與轉化。讓學生掌握起來更加簡單。調整情境——《重疊問題》,老師把教材中的畫面直接變成了人來做游戲。
(四)教學風格和特點自然獨特
1.注意了教學設計的「三度」指標。
(1)有尺度。沒有哪個老師只僅僅講教材中的內容。說明老師們把尺度都把握的都很好。
(2)有厚度。比如,《平移和旋轉》一課中對於盪鞦韆現象的解釋。就是一個有厚度的解釋。它是一個平移現象,對於的深度理解,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還可能遇到。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鍾擺現象,或者擺動現象。
(3)有溫度。像嵐皋《找規律》一課老師聽完後,不是感到在聽課,而是感覺到是一種享受。還有《找規律》一課中對大數學觀的滲透。在「好讀書好」中找規律:「好好讀書,好讀書好,書好好讀」。《找次品》在3的倍數中找次品,最簡潔的方法就是「三分法」等等。
2.體現了教學中的「四字」方針;(實、新、准、活)。
從這32節課每一個環節的設計就可以看出來,都是在認真閱讀了教材,閱讀了教師用書和一些相關的資料後,才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和特點來組織教學的。從評委的反饋信息來看突出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體現一個「實」字。
①朴實(簡簡單單,形象直觀,清新自然,朴實無華)。
②扎實(該講的講,該練的練)。比如,《平移和旋轉》平移向上,或者向下的直直的運動叫做平移;繞著一個點或者一個軸的運動叫做旋轉。該下定義的時候就下定義。注意深度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圖形平移之前和平移之後什麼發生了改變,什麼沒有變?明確,大小、形狀、方向沒有改變,圖形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③豐實(既有知識傳授,又有能力培養,還有思維訓練和習慣養成教育)習慣養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級的孩子上課組織教學的環節就是特別重要的,教師必須要嚴格規范要求。
(2)突出一個「新」字。
①設計新。有的老師用猜謎語,唱兒歌,做游戲的形式來引入,很容易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理。
②理念新。讓學生用幾十秒的時間來互相的評一評誰這節課表現的最好。這是一個全新的評價方式的體現。
③手段新。練習設計有層次,電腦輔助有效果。老師帶著呼啦圈兒、花環、進教室,並充分利用xx的人文景觀和風土人情。
(3)落實一個「准」字。數學是一門真與實的科學,既要保證知識的准確性,還要保證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要避免類似噴泉是平行線,五線譜是數字編碼,圖形的形狀與面積的大小沒有關系等不夠嚴密科學的結論來刻畫數學。
(4)彰顯一個「活」字。一是學習方式活。對話交流自主探究。二是課堂氛圍活。
(五)教學理念和思想深入人心
1.基本數學思想方法有了明顯滲透。
第一,滲透一一對應思想,化繁為簡的思想。比如,《植樹問題》中鍾聲敲響的情境。第二,數感的培養。《用字母表示數》一課中N可以表示一個數也可以表示一些數。比如,用N表示一排的8個人,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幾個人。第三,集合思想的培養。如,《重疊問題》用最基本的呼啦圈把學生圈起來,就是集合思想中韋恩圖的雛形。如果不培養這種思想的話,正像老師所說的,我們不可能走到哪裡都背過呼啦圈兒吧。第四,優化思想的滲透。比如,《找次品》的教學。第五轉化的思想的滲透。比如,《等量代換》的教學。第六,估算意識和演算法多樣化思想的體現。比如,《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教學。
2.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更加理性。
數學是科學,科學是嚴謹的;數學是工具,工具是實用的。真有感情就表達,不要無病呻吟。比如,《找次品》中就可以滲透誠信教育。例如,課堂上我們老師對學生的一個擁抱。可能這個學生一生都會感到是溫暖的。
(六)數學學習習慣初步形成
1.聽、看、問、答的思維品質較好;特別是學生自由討論和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的培養是很讓我們感動和欽佩的。
2.實踐操作的習慣較好;想和做能夠巧妙結合,操作中思維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鍛煉,技巧進一步掌握。
3.語言表達的能力有明顯提升。在平時的教學中很注重學科的整合。
(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更加緊密
1.情境創設注重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比如,課堂中呼啦圈、溜溜球都作為了學生學習的道具。
2.練習設計注重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例如,《植樹問題》的敲鍾問題,給小路兩邊的植樹,街道兩旁安裝路燈。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行為反思
1.操作比較被動。一是缺少起碼的教具的操作。比如《等量代換》中沒有天平,讓學生用手來比劃。
2.合作比較勉強。讓學生塗出有規律的圖案,就不再需要學生合作學習。
3.討論顯得多餘。明明是兩個空白的集合圈,還讓學生來討論。
4.設計不夠大膽。該自學的地方,就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學。評委們一直認為,我們的數學課堂,老師講的還是多了一些。給學生自學課本,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還顯得有些單薄。
5.評價不夠到位。一是沒有很好的實現目標多元和方法多樣;二是形式還比較單一。認為師評的較多,生生互評的較少。偶然碰到了一個生生互評的,還只說了名字,沒有說好在哪裡。三是缺少靈活處理問題的機智。
6.技藝不夠高超。比如,板書的技能,有的板書很有特點,有的板書沒有特點。有的板書讓人感覺去掉了一個字就很可惜。這樣的板書,我們的32節課中有,但還顯得比較少。
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今後的發展方向
(一)抓住「一個核心」(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1.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比如,讓學生選擇學生自己喜歡的題目來做。
2.注意收集和處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實際生成的問題。比如,《植樹問題》教學中讓學生充當小小設計家。變換行距,來植樹,並歸納棵數和間隔數的關系。《用字母表示數》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自己想要表示的物品。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個具體情境中同一個量,就用同一個字母表示,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3.要切實把握課堂教學的本質。
(1)在於心。用心准備,用心設計,精心預設。《找規律》的教學,老師穿戴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比如,戴的項鏈,穿的衣服都是有規律的。
(2)在於細。細化、細膩和細微。課前想細。預案想多、想開、想細。比如,課前教具學具的准備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天平,學生沒辦法操作實驗,學具沒有拿夠,學生只好在虛擬的情境中進行合作學習。
(3)在於實。朴實—簡簡單單,形象直觀,清新自然,朴實無華。扎實—該講的講,該練的練。豐實—既有知識傳授,又有能力培養,還有思維訓練和習慣養成教育。習慣養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級的孩子上課組織教學的環節就是特別重要的,教師必須要嚴格規范要求。概念課的教學,最終要落腳在對概念定義的理解上。計算課最終應落在思維上,而不是在掌握技能、技巧上。圖形與幾何教學最終落在空間觀念的培養上。綜合與實踐關鍵落在綜合與運用上,即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遵循「兩律」
一是遵循學生認知的規律;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簡單到復雜,由順向到逆向等等。二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形式要活,活動呀,游戲呀,要有吸引力。
(三)把握「三定指標」
定標 ——指要確定好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教學設計,情境創設,思想方法的滲透都要緊緊圍繞這個教學目標來實現;定點 ——即一節課的教學知識點。無論設計如何新穎,手段如何高明,最終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點應有所掌握。定法——要切實做到因材施教與啟發式教學。並力爭做到啟而能發,發而能導,導而能活,活兒不亂。
(四)實現「四個超越」
只有切實做到把握「三個讀懂」,認真落實「三定指標」才能實現「四個超越」,即「超越教材」,(把教材作為素材,可以創造,可以加工。) 「超越課堂」,(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一種文化交流、傳播、拓展的平台。)「超越學生」,(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真正使學生思維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鍛煉,素養得到提高。)「超越自我」。【我們的教學只有超越自我(教書匠),才能走向更高的境界。】因為自身沒有數學味的數學老師,不可能上出具有數學味兒的數學課。
(五)提高五項技能
1.要提高提問的技能。(淺、碎、多、深、窄、白)。
2.要提高語言的技能。一是銜接過渡語缺乏流暢性。二是總結歸納語缺乏嚴密性。三是提問指向語乏針對性。四是隨機應變語缺乏時效性。五是綜合評價語缺乏激勵性。六是會話肢體語缺乏技巧性。
3.要提高處理教材的技能。一是既要切實理解教材,還要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找規律》一課的教學。不要例題,練習設計的規律都是一、一,其實還可以是多樣的。比如二、一,一二,一、一、二,二、二、一等等。二是要切實把握課時教材與學段教材之間的聯系。比如。當學生回答圖形是通過平移得來的時候,老師認為學生對平移知識的掌握是通過自學得來的。
4.要提高預設與生成的技能。
首先,要精心的預設生成。課前的思考和把握。其次,寬容的接納生成。當學生說的不沾邊時,當學生說的離題千里時。第三,機智的篩選生成。例如,《重疊問題》老師遊了一圈就讓學生把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的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了。第四,巧妙的利用生成。要善於把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資源來開發。第五,及時的反饋生成。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學生已經到了思維的高層次了,老師還停留在低層次的走教案上。
5.要正確把握課堂教學評價的技能。
第一,應注意發揮集體的智慧。藉助集體的力量適當進行歸納和點撥。第二,要善於運用得體的評價語言。請聽來自A組一位老師的課堂評價語。你觀察的真仔細;你提出的問題真有挑戰性;這位同學的思維非常清晰;你一下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第三,適當運用獎品激勵法。例如,給學生發獎品。第四,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例如,「媽媽經常打我」。專家的評價是這樣的處理欠妥,原因是不符合真善美假丑惡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課後我們溝通一下,看你媽媽為什麼打你。
(六)追求六個目標
1.確保質量。不僅要確保課堂教學的質量,更要確保素質教育質量。
2.講究實際。要讓課堂盡量顯得朴實、扎實、真實和豐實。
3.提高效率。講授、啟發、思考、合作、探究都應該是積極有效。
4.促進發展。不僅要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更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增強品位。讓學生不僅僅學習數學知識,還要對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的一些相關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如數學史,科學史和金典例題等內容的滲透。
6.追求特色。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D.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精品】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需要我們以整合的思想來實施新教材。 新>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 幼兒在前些階段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和練習了數的形成、2、3、4的分合、組成等等。在此基礎上,中班下半學期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可以學習5的組成,數的組成是加減法運算的基礎,是幼兒數學教育內容之一,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必備知識。依據二期課改的理念及新綱要的要求,通過創設相應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操作。引導幼兒去探索、體驗理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並將自己獲得的知識用交流的方式表現出來。
內容 : 學習6的組成
目 標:
1、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並學會記錄。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及多維度思維能力。
准備:
花片、小樹、小動物圖片、紙盒、糖果、筆、紙、數字卡片等
過程:
一、湊數游戲《蘋果和生梨》
請1個幼兒上來帶領大家玩湊數游戲。
春天的花園里有個數學王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到數學王國找一找那些東西的數量是6,然後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來,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發現寫在紙上。
二、幼兒分組操作
1、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游戲。
2、教師巡迴指導:重點指導有困難的幼兒,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三、幼兒交流討論
1、教師拍手,幼兒回到座位。剛才大家玩得很高興,能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紙上,誰願意來介紹自己的發現?在玩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2、幼兒各自介紹自己的發現。
四、學習6的組成
1、教師:今天小貓的一家也到數學王國來玩了,數一數有幾只貓?用數字幾來表示?看看它們長得都一樣嗎?引導幼兒從貓的大小、顏色、花紋、蝴蝶結來分。
2、幼兒自主講述,如6隻貓可分成1隻大貓5隻小貓。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用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教師:6有幾種分法?
3、教師歸納:6有5種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們合起來都是5送糖果。
我們小朋友本領真大,不但學會6的組成,還學會了記錄,現在我們一起准備好,開上小汽車和小貓們一起到數學王國去玩吧。(聽音樂,幼兒做開汽車動作)
數學王國到了,看看國王今天都准備了什麼禮物?(各種糖果)
國王還准備了這么多糖果盒子,請我們小朋友幫助他來包裝糖果。記住,每個盒子了只可以裝6粒糖果。你一邊裝一邊說,幾粒紅色的糖果、幾粒蘭色的糖果、或幾粒黃色的糖果、幾粒綠色糖,一共是6粒糖果。裝好以後你可以送給周圍的爸爸媽媽檢查一下,也可以給好朋友檢查一下,你對嗎?如果正確了就請你把糖帶回家,可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在數學活動中找規律快樂。
2、能認真觀察物體的顏色排列規律,並按規律進行排列。
3、學慣用多種方式探索和尋找物體的排列規律。
【活動准備】
1、按紅、黃、黃規律穿成的花瓣項鏈,盒子,記錄紙,水彩筆。
2、幼兒分組練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直線型花瓣項鏈,引導幼兒觀察項鏈的顏色排列規律。
(1)請幼兒討論花瓣顏色的排列順序。
(2)教師將幼兒的講述內容用顏色標記做記錄。
2、出示環形花瓣項鏈,感知環形項鏈的顏色排列規律。
(1)將直線形項鏈連接,引導幼兒觀察其顏色排列規律。
(2)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內容用顏色標記做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沿相反方向觀察項鏈顏色排列順序,並記錄排列規律。
(4)讓幼兒觀察、比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順序。
3、游戲:「猜一猜」。
(1)將項鏈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請幼兒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麼顏色的花瓣。
(2)教師記錄幼兒的猜測,再打開盒子,進行驗證。
(3)根據幼兒掌握情況,隱藏不同數量的花瓣再次進行游戲。
4、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簡單介紹操作內容、操作方法。
(2)幼兒操作。
第一、二組:畫一畫。
方法:請幼兒從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張,根據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紙上畫出一串項鏈。
第三、四組:猜一猜。
請幼兒猜一猜山洞和大樹後面藏著什麼樣的動物和娃娃?
5、活動評價。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觀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體上的花紋排列規律,如地墊、餐桌布、床單、衣服等,豐富幼兒有關排序的經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目標:
1、有益的學習經驗
2、區別里外,增加空間知識
准備:
1、1個菜盤,7個杯子
2、紙盒一個,裡面裝一個玩具小狗
3、地上畫圓圈、梯形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出示紙盒,把盒蓋打開,使幼兒能看到裡面的小狗,啟發幼兒說出小狗在盒子里。把小狗拿出來,放在紙盒的旁邊,啟發幼兒說出小狗在盒子的外面。告訴幼兒紙盒裡也叫紙盒內。幼兒跟著說:小狗在紙盒裡(外)面。
2、出示盤子和杯子,盤子里擺4個杯子,盤子外面擺3個杯子,讓幼兒說出里外各有幾個杯子。
3、指地上的圓圈向幼兒解釋,圓把地面分成三部分:圓內,圓外和圓上。請5、6、7個幼兒分別站在圓內、圓外和圓上,請幼兒說出圓內、圓外和圓上個有幾人,注意說出里外。按口令,幼兒站到梯形內、梯形外和梯形上,請幼兒說出梯形內、梯形外和梯形上各有幾人。
關上房門,引導幼兒說出我們在房子裡面玩,讓三個幼兒站到外面,引導幼兒說出外面有3個小朋友。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誰是幸運兒」是一個在簡單的抽獎游戲情景中開展的數學集體教學活動。之所以選擇在中班下學期組織開展該活動,是因為此時幼兒已能按事物的兩個不同屬性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去關注兩個集合之間的關系,以期通過游戲幫助他們感知交集的形成,二是因為在春夏季節交替時幼兒的衣著種類較多,這有利於活動的開展。倘若教師打算在大班上學期組織開展該活動,建議壓縮第一輪游戲的內容,擴充第二輪游戲的內容,以鼓勵幼兒自己去探索交集形成的奧秘,如此可能更有利於提升幼兒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活動准備的主要操作材料是衣著特徵卡片,均為黑白簡筆畫。這里的主要考量是,盡量減少顏色對幼兒分類活動的干擾。不同衣著出現的順序是隨機的,但由於活動目標是幫助幼兒初步形成交集的概念,所以在游戲過程中,第一次出現交集情景時,可只、讓一個幼兒成為「幸運兒」。藉此引發幼兒的討論。如果幼兒當天的衣著無法滿足出現一個「幸運兒」的條件,教師可在游戲前在部分幼兒衣服上貼一個五角星,且添加一張畫有「五角星」的衣著特徵卡片,以便在抽獎時控制中獎人數。
在游戲過程中,應保證每個幼兒至少有兩次參與活動的機會,但並非每次都要求所有幼兒出來站「幸運圈」,因為站「幸運圈」的幼兒雖能感受到參與游戲且有可能中獎的快樂,但他們往往會只關注自身的衣著特徵,而忽略同伴的衣著特徵。也就是說,旁觀的幼兒可能反而更容易觀察到站「幸運圈」的幼兒的選擇是否正確,從而更好地感知交集的形成。
【目標】
1.能按某一屬性對事物進行歸類,初步感知交集的形成。
2.體會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3.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准備】
1.用鋼絲纏繞而成,外面分別包上藍、綠色海綿紙,直徑約為1.5米的藍、綠圈各一個。
2.抽獎用的箱子兩個,上面分別做好藍、綠色標記。
3.衣著特徵卡片若干(包括男孩、女孩、五角星、短袖、長袖、有紐扣的上衣、拉鏈衫、連帽衫、運動鞋、皮鞋、中褲、長褲、背心、裙子等)。
4.幸運圖章和貼紙若干,塑封的藍圈、綠圈卡片若干。
【過程】
一、引入話題
1.提問:你們抽過獎嗎?你在哪裡抽過獎?
師:抽獎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今天我們也來抽獎,中獎的人是幸運兒,可以獲得獎品。
2.教師逐一出示卡片,幫助幼兒認識卡片上的衣著特徵,並交代游戲規則。
(1)提問:你認識卡片上這些東西嗎?
(2)交代游戲規則:(拿出標有藍色標記的抽獎箱和鋼絲藍圈)抽獎箱里有一些卡片,如果你的衣著符合卡片上的特徵,你就中獎了,請站到藍色的「幸運圈」里。
3.抽獎游戲:能按某一屬性集合歸類。
(1)第一次游戲:教師抽出「男孩」特徵的卡片。
①提問:看看,卡片上的特徵是什麼?誰中獎了?(男孩)
②請中獎的小朋友站到藍色的「幸運圈」里來。
③提問(針對沒中獎的幼兒):是他們嗎?他們為什麼中獎了?
④給「幸運兒們」敲幸運圖章,以強化幼兒對中獎條件的認識。
(2)第二次游戲:教師抽出「運動鞋」特徵的卡片。
①提問:這次卡片上畫的是什麼?什麼樣的人中獎了?(穿運動鞋的人)請你們站到藍色的「幸運圈」里來。
②教師繼續與沒中獎的幼兒互動:他們都中獎了,你怎麼沒中獎?
③小結:原來這次穿運動鞋的人都是幸運兒,沒有穿運動鞋的人沒有中獎。
二、游戲:誰是幸運兒(感知交集的形成)
1.交代游戲規則。
師:剛才有好多小朋友中獎了,接下去的獎品可不那麼好拿了。剛才只要符合一個條件就可以中獎,接下去的中獎要符合兩個條件。
師:現在我要先後抽出兩張卡片,你要同時符合這兩張卡片上的特徵,才能成為中獎的幸運兒。
師:剛才抽一張卡片只需要一隻抽獎箱子,現在要抽兩張卡片需要兩只抽獎箱子了。那麼一個「幸運圈」夠嗎?不夠?再拿一個是嗎?讓我們來看看,會是什麼顏色的呢?(順勢拿出綠色的抽獎箱子和鋼絲綠圈)如果你符合藍色抽獎箱中卡片上的特徵,請站到藍色的「幸運圈」里,如果你符合綠色抽獎箱中摸出的卡片上的特徵,請站到綠色的「幸運圈」里。
2.第一輪游戲:感知交集的`形成。
(1)教師先從藍色抽獎箱里抽出一張「女孩」特徵的卡片,貼到藍色抽獎箱上。
①提問:卡片上畫的是什麼?(女孩)請女孩站到藍色的「幸運圈」里來。她們中獎了嗎?還沒有?為什麼?
②小結:是呀,老師說過了,這次要同時符合兩張卡片上的特徵才是幸運兒。現在讓我們來抽第二張卡片吧。
(2)教師再在綠色抽獎箱里抽出一張畫有「五角星」衣著特徵的卡片,貼到綠色抽獎箱上。
①提問:卡片上畫的是什麼?(五角星)請衣服上貼有五角星的小朋友站到綠色的「幸運圈」里來。他們中誰有可能中獎?為什麼?
②小結:要同時符合前後抽取的兩張卡片上的特徵,才能成為幸運兒。這次是衣服上貼有五角星的女孩是幸運兒。
(3)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幸運兒應該站在哪裡呢?
師:這個幸運兒既要站到藍色的「幸運圈」里又要站到綠色的「幸運圈」里,該怎麼站?(請所有幼兒坐到座位上,集體討論。)
中獎的幼兒可能出現的反應及教師的回應方式:
幼兒一會兒站藍色的「幸運圈」,一會兒站綠色的「幸運圈」。
——教師回應:這樣來回跑並沒有同時站在兩個「幸運圈」裡面。
幼兒一腳跨在藍色的「幸運圈」里,一腳跨在綠色的「幸運圈」里。
——教師回應:這倒是一個好方法,可是兩腳分得太開站起來不太舒服,也不太安全,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幼兒將兩個「幸運圈」完全重疊,說:「站在裡面就行了。」
——教師回應:看,兩個「幸運圈」都是可以移動的!如果完全重疊了,只符合一個條件的小朋友該分別站在哪裡呢?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幼兒將兩個「幸運圈」相交,露出了中間相交的地方。
——教師回應:讓兩個「幸運圈」相交,形成了一塊相交的地方,這里可以站什麼樣的人?
(4)小結:原來幸運兒可以站在兩個「幸運圈」部分重疊的地方,這樣她既在藍色的「幸運圈」里又在綠色的「幸運圈」里,代表她既是女孩,衣服上又有五角星,同時符合了中獎的兩個條件。終於找到你了,你的運氣真好!(教師出示塑封的藍圈、綠圈卡片,邊說邊演示兩圈相交的過程,並將衣服上貼有五角星的女孩特徵卡片貼在交集的位置。)
3.第二輪游戲:鞏固交集形成的知識。
教師將游戲規則稍作改變,即同時出示兩張卡片,讓幼兒觀察卡片並根據卡片上的特徵站「幸運圈」。
(1)提問:(出示更多衣著特徵卡片)我給你們准備了很多卡片,看看上面畫了些什麼?(將這些衣著特徵卡片放入兩個抽獎箱中。)
(2)提醒幼兒記住要同時符合兩張卡片提示的條件才能成為幸運兒。
(3)請幼兒抽獎,參與游戲(可根據幼兒的理解情況,反復進行)。
師:第一張卡片上的特徵是什麼?第二張卡片上的特徵是什麼?
師:符合第一張卡片上的特徵的小朋友請站到藍色的「幸運圈」里,符合第二張卡片上的特徵的小朋友請站到綠色的「幸運圈」里。看看都站對了嗎?
師:同時符合兩張卡片上的特徵的小朋友才是幸運兒。誰是幸運兒?他可以站在哪裡?把幸運圈動一動讓幸運兒站進去。
4.第三輪游戲:能同時識別兩種屬性,快速找到交集。
(1)交代游戲規則:請幼兒同時抽出兩張卡片,分別貼在藍、綠兩個抽獎箱上,提示幼兒觀察什麼樣的人會是幸運兒,然後請同時符合兩張卡片上的特徵的幸運兒直接站到相交的「幸運圈」部分,只符合一張卡片上的特徵的幼兒不用站圈。
(2)小結:對呀,要同時符合兩張卡片上的特徵的小朋友才是幸運兒。他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所以可以站到兩個「幸運圈」重疊的地方,他是幸運兒,讓我們大家一起祝賀他吧!(為「幸運兒」貼上幸運貼紙。)
(3)可根據需要反復游戲。
小網路:抽獎提拔褒獎;以抽簽法決定中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