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童年的發現教學實錄

童年的發現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 2024-01-07 16:44:40

『壹』 部編版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

最新版的來了:

【原創】2021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一共有學生45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平均,有2位轉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班上有部分學生能認漢字500字左右,大部分能寫漢字100字—150字之間。孩子們漢語拼音鞏固得比較好,音序清晰,為本學期的音序查字典法教學打下了基礎。經過練習,孩子們寫字姿勢正確,有個別學生的握筆姿勢還需要提醒改正。閱讀方面,還需要繼續加大閱讀量。部分學生已經能獨立寫一、二句的拼音作文(不會寫的字用拼音),孩子有了初步的寫話興趣。本學期,我將繼續推行閱讀計劃,保持每個孩子每天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同時,重點加強學生的寫字訓練以及寫話的興趣培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風險依然存在,為應對可能存在的突發情況,本學期應當未雨綢繆。為此,在寒假期間,我們特意安排孩子們在家能夠提前預習或者預學,這樣可以防止措手不及。不過,這對於在家有學習條件的孩子來說是有效的,但是對沒有條件或轉學生來說,這種方式讓他們難以跟上。因此,在原有計劃和教學進度基礎上,我們還應該關注不同孩子之間的學習差異,加強查漏補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8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每個專題內涵都較為寬泛,避免了教材內容的局限性。

每組包括3-4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包括詞語、三字經、對對子、謎語、諺語、詩歌等多種形式。課文共29篇,內容豐富多彩。「語文園地」包括4個欄目:趣味識字,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詞句運用,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書寫提示,積累識字,學會正確的筆畫順序書寫;日積月累,積累各類詞語與文學作品,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系,在雙向互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台,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的舞台。

本冊識字的編排,繼續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會寫200個認識的字。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練習里有標明。此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認識的字。書後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冊要認識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冊要求會寫的字。

三、教學任務和目標

……

更多詳細內容及教學進度,請見網路文庫:【原創】2021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貳』 童年的發現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童年的發現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童年的發現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的發現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童年的發現》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像力。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發現。在設計教案時,我為了突出重點,從「發現」入手,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把握「發現」是什麼,進而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在設計環節時,總體思路為總-分-總式,即先引導學生在讀文時整體把握「發現」的過程,在學生交流表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發現過程分為三步:即夢中飛行、尋求解答、大膽猜測。在此基礎上再分別從三方面引導學生理解,重點通過感情朗讀、理解重點詞句理解把握作者的發現過程,並適時滲透作者求知慾強、好奇心重的特點,最後再反過頭來回顧整個發現過程,感受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設計教案時,自認為思路清晰,重點把握突出,課堂效果應該較好。

但整堂課下來,總有一種「蜻蜓點水」之感:教學內容不深不透。雖然各個教學知識點都已講到,但總沒有深入、細致的去談、去讀、去體會。

如在教學「尋求解答」一節中,只是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我」的好奇,有刨根問底、善於思考的特點。此時,我向學生提出:「作者問了幾個問題?」有的同學說「四個」,有的說「五個」。李步庚同學還把課文中未出現、隱藏在文中的問題(晚上我為什麼會做飛行的夢啊?)問了出來,而此時,我並沒有趁勢表揚鼓勵,說明我平時的教學機智還不夠,不善於傾聽學生的回答並作出適時地反應。

引導學生理解「幾個問題」時,我雖然出現了「追問」一詞,也作了講解,但沒有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朗讀體會,使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我強烈的求知慾。結果在講完發現過程後,再回過頭來思考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從整體角度看,一是教學內容重復,二是理解進教材意圖的偏離,沒有在特定情境中達到文意兼得的目的。

由這節課的教學,我再一次感受到教師對教材把握的價值,它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抓好文章主線,把握好文章的「題眼」,並圍繞「題眼」去設計環節,精心提問,才會走向成功。就像本節課,我的「題眼」並不明確,錯以「發現的過程」為「題眼」,其實應該圍繞發現的過程體會作者求知若渴、善於思考、大膽想像的特點,才是本文真正的「題眼」。一切教學應該為它服務,向它靠攏,而我卻用過多的時間去泛泛理解發現過程,導致上完課有「蜻蜓點水」的感覺。

再次,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教學機智的不足,今後要努力提高。要注意傾聽,重視學生發言中的「亮點」,及時捕捉,適時鼓勵,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也才能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層層深入,達到深刻理解、體會的效果。

第三,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入情入境的引導學生朗讀,要做到說讀結合。而這方面我做的還不夠。有時自己在課堂上講得多,問題重復或過碎,過多佔用了學生朗讀體會的時間;而有時的朗讀並沒有在理解透徹的基礎上體會、感悟的去讀,而是為了讀而讀,效果不好。

以上的反思與感悟又一次讓我深深地觸動,自己的教學水平將如何提高?只有不斷反思、總結、鑽研,在實踐中才能進步。

童年的發現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我國中小學一直是以「讀懂課文」為主要目標來組織閱讀教學的。通行的閱讀教學模式是「初步理解課文──分段講讀分析──概括總結全文」,學生主要的是獲得文本的「意」,課文學完,學生腦中留下的也只有文中的人和事了。因此,學生在小學階段學了二三百篇課文,實際上只是知道了二三百個故事。

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我們對語文課程中閱讀教學的任務認識不夠全面。語文課程中的「閱讀課」,實質上是「閱讀課」和「語言課」的綜合,其確切名稱應該是「語文課」。語文教學一定要把語言學習的任務落到實處。《童年的發現》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講讀課文,在教學時,我嘗試著用多元化的視角來引導學生學習文本語言。

一、有效進行說話訓練

有效進行說話訓練的關鍵是選准說話訓練點,設計訓練步驟。例如,第13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童年的一個「重大」發現,大膽猜想「母親懷胎」反映了人的漫長的進化過程。這一段文字就是一個很好的說話訓練點,我設計了以下訓練步驟:⑴ 讓學生閱讀這段文字,並發現這段文字的語言規律,認識到只要抓住「從……變成……經過……,……摺合……」這幾個詞,就能帶出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並能順利記住,也就能通順連貫地說好這段話。⑵ 讓學生反復閱讀,理解內容,把握要點。⑶ 個體練說,強調要把文本的語言轉化成自己的個體語言。⑷ 說話交流,相互評議。

二、強化語言的輸入與輸出過程

語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賴於大量的語言輸入,因為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語言輸出就不能完成;但是,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出的練習,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很難提高。由此可見,學習課文語言必須強化學生的語言輸入與輸出過程。這篇課文的語言詞語豐富,情感豐滿,學生非常喜歡。我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朗讀,從中體會語言的精妙並進行交流。例如,「夢中飛行」一段大家都很喜歡,在交流時,有的同學說道:「從『雙腳一點』『輕輕躍起』這兩個詞看出他如此輕松地離開地面向空中飛去,只有在月球中才會這樣,讓人感覺到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幫助他。這里的『點』和『躍』用得特好,很傳神。」有的同學說道:「從『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這句話讓我彷彿看到他一會上天,一會下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給人自由自在的感覺。這些詞語用得精妙絕倫,讓人心曠神怡。」

當學生有了獨特的體驗並輸入了文本的優美語言時,我趁熱打鐵,再讓學生在情境中對這段文字進行模仿運用,練筆寫《我的夢》。在寫作時,學生都能靈活運用文本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做夢的真實感受。

三、用多種方法學習課文語言

這堂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語言:

1、學習課文表情達意的方法。如:在學習寫作者「發現」的段落時,我引導學生學習「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的只不過幾厘米」這句話的表情達意的寫法,通過討論,大家領悟了這句話的前半句用兩個「很」強調了「距離」的「遠」,後半句用「只不過」強調了「距離」的「近」,前後對比鮮明,表達效果非常好。接著我又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運用,要求也用「很……很……,……只不過……」說一句話,把作者的「發現」說清楚。有的學生這樣說:「人類進化的過程很長很長,但是母腹中的嬰兒只不過用九個月的時間就再現了這一過程。」

2、從培養詞感和句感的角度,讓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如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想得是那樣痴迷,以至於從河裡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有個學生就抓住句中「翻來覆去」、「恨不得」等詞語談了自己的感受:「他對一條魚都會這樣仔細觀察,『翻來覆去』看個不停,從『恨不得』這個詞中,更可以感覺到他想有驚人發現的急切心情,可見他對探索是何等的痴迷!」

3、抓住文本與生活的結合點,拓展學生的課外視野,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例如:「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其二,作者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自己的遭遇的看法。在教學結束時,我要求學生根據這句話的意思,學習本文的語言,在課後寫一個片段,寫出某個科學家的一次遭遇。

童年的發現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這幾天,陸續地聽了老師們的很多節課,使我受益匪淺!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老師們的每一節課都沒有花架子,就是在實實在在地落實教學重點,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這讓我這個這幾年一直受外面還在不停地翻著花樣上語文課熏陶的語文教師,感觸良多,我覺得我們一實驗的孩子們太幸福了:他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候,他們的未來應該是充滿希望的!不多說了,下面我來說說我上的這節語文課。

一、教材分析:

我上的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標實驗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童年的發現》。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像力。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像,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像能力。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雙臂、天賦、妨礙、豈止、痴迷、厘米、羞愧、幸虧、驅逐、迫害、隨心所欲、運轉自如、厘米、絞盡腦汁」等詞語。讀讀記記「澄澈、困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

二、設計理念:

根據這篇課文的具體內容,結合我們班學生的'具體特點,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著重有以下三方面的想法:

1、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最近陸續地聽了一些老師的課,心中就在想:哎呀,這個地方上得好,是讓學生自己說出來的,這個地方處理得好,這些問題是由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我們老師的課堂上真正地實現了由老師領著學轉變為學生自己想要學,我想這也就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自主性的一個明顯體現吧!因此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我的這篇教案中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地想要去學習。為此,我在教案中設計了讓學生根據板書自己提問,並通過默讀自己到文中找尋答案的環節。

2、語文學習的快樂性。我做教師的一個最大願望就是能讓我的學生像我一樣天天快樂,每一天都擁有一個好的心情。這不僅是在課間的班級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怎麼能讓我的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學會每篇課文中應該學會的內容。因此在我的教案中我設計了復習導入的開心辭典闖關環節,設計了趙本山的小品環節,設計我作為一個小組組長的自我吹噓環節等等,試圖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語文的環境,總之目的就是讓我的學生能夠開心快樂!

3、閱讀教學的研究性。我的這個想法來源於前幾天在魁星博客上看到了張宏主任的一篇文章,寫的是在聽完宋慧穎老師的草原一課之後的隨想,其中有一段是關於學生在小組討論或自我學習之後該如何進行匯報交流的詳細闡述,看了以後給我的觸動挺大,再結合我們班的實際情況。我們班是本學期新組建的班級,學生生源來自四面八方,大家的學習習慣各不相同,尤其是一到小組合作時更是無所適從,不是大家關於組內如何討論意見不一,各不相讓,就是不知該如何匯報。為此,我就想應該對學生們進行一下關於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統一指導。由此,我也想到了閱讀教學中能不能定期地利用一些適合的課文進行一些主題性研究呢?例如本課中的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包括詳細指導到組內該如何進行討論,討論後又該如何進行匯報;再例如講讀課文的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該怎樣進行朗讀感悟,包括朗讀到底有哪幾種形式,分別該怎樣地表現,讀完並感悟之後,該如何向老師和同學進行匯報,是按順序匯報還是抓重點詞語匯報,抓重點詞語匯報又該分幾步等等問題的指導,那麼我想堅持著這樣做下去的話,那麼我們的學生是不是就會具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呢?這還只是一個思考,我自己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我只是想試一試。

最後,我想說說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我覺得這節課學生讀的不夠,導致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學生之所以讀的不夠是因為時間不夠了,時間不夠了的原因就像嚴華主任所講的那樣,教學設計的容量多了,又想讓學生好好分析人物的特點,又想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貪多了所以就沒嚼爛。其實這點在備課時,我也曾琢磨過,按理說這課挺好講的,老師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發現規律」這部分內容,然後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後面兩個內容,有放有收,以我對我學生的了解,學生學習一定會相當輕松,課堂氣氛也一定會相當熱鬧,但我又總覺得小組學習這個部分是個心病,所以猶豫來猶豫去,最後,還是張宏主任的一段話給了我進行這節可以說是我自己的一堂實驗課的勇氣,那就是,還是他在聽完宋慧穎老師的課後寫的那篇隨想里的結尾一段話,他是這樣說的:我想,學生的訓練有素中的這個「素」,就是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素養,它恰恰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最終目標啊。它來自於我們平時的每節課堂的每個施教時機。作為「平實」的課堂,相對於「課堂氣氛」「環環相扣」「走完教案」這些堂皇的標准先放一放,把我們執教的重心放低一些,再低一些,讓它最大限度地貼近我們的教學對象,我們應該不管有沒有人聽課,不管還有什麼重要的環節,要好好抓住一個個這樣的訓練機會,針對我們的教學目標,使出全身力氣,才能最終收獲教學的果實呀。我想這段話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啊!

童年的發現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今天我教學了《童年的發現》,《童年的發現》是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這篇文章理解起來不難,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問題都很快地解決了,然而在最後一個環節卻出現了問題。我問:

寂了下來,一個個默不作聲,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課堂中,我們常會遇到學生思路不暢的情況,該怎麼辦呢?

首先,教師切忌動怒。必須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感情,保持冷靜。

其次,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意外情況。我們雖然可以在課前作好充分准備,但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預料到課堂偶發情況的出現;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為偶發情況事先設計好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因為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情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

最後,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淀,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童年的發現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備課時,我認真閱讀了課文三次,對教學思路還是一片迷茫。對課文內容也只不過是個大致的了解,對課後的四項練習題,有點不知所措,咋辦?這可是篇精讀課文呢?於是,我從課件及課堂作業本下手,尋找教學靈感。

果然不出所料,我找到了一個挺切合本班實際的課件,稍微調整裡面的教學思路:先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說說作者童年時的發現是什麼?具體是怎樣的?找有關句子理解並品味,再從老師的那句話得到驗證,再找相關句子品悟;第二課時主要圍繞「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並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劃出相關的句子」展開教學,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有目的地默讀課文,讀讀、找找、說說,老師適當的補充提示學生忽略的地方。

學生能通過「每天夜裡做夢我都飛?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哪裡。人是由細胞構成的?正好是九個月。」「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願意笑你就笑吧??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等句子自主發現——「我」是個充滿幻想、刨根問底、幽默風趣的人。

整個教學環節下來,對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就水到渠成了。

童年的發現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這是我第二次教學《童年的發現》這篇文章。備課時,第一次教學這篇文章的種。種不足就浮現在眼前,因此,無論是對教材的分析,還是對學情的估計,我都進行了較為周密的考慮,盼望能有所突破。

也許是准備充分的原因,前面的課堂效果較為理想,我心中頗為得意。沒想到,意外出現了。當我問:「你們在生活中也有過許多發現,來,說說吧!」(我預先認為這將是一個精彩的瞬間)剛才還熱鬧的課堂一下子沉寂了下來,一個個默不作聲,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突然,我腦中靈光一閃,何不講一講自己童年的發現來啟發啟發學生。我馬上想到「蜘蛛在雨天結豎網,晴天結橫網」,面帶微笑對學生說:「這樣,我先來講一個我童年時候的發現吧!」

「好!」頓時,全班同學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慢慢地講到:「小時候呀……」話音剛落,教室里便慢慢地嘀咕開了。但這時學生說出的發現多是用眼睛看到的,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回憶課文,讓他們說說作者的童年發現是什麼,是用什麼發現的,從而讓他們知道發現可以是用眼睛看,還可以用耳朵聽,甚至可以用腦子想。這樣學生的觀察就會是多角度的,對他們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將很有作用。課堂中的這個小插曲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們常會遇到學生思路不暢的情況,首先,教師切忌動怒,必須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感情,保持冷靜。「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這是應用教學機智的原則之一。

冷靜,能讓我們的頭腦更清楚,思維更敏捷,能讓靈感在剎那間迸發出來,更能恰當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其次,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意外情況。我們雖然可以在課前作好充分准備,但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預料到課堂偶

發情況的出現;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為偶發情況事先設計好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因為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情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我在備這一課時,就根本不覺得讓學生說自己的發現是一個難點,反而覺得只要教師一提出這個問題,學生就能很快說出很多發現來。因此,完全沒料到學生會出現思維障礙,出現冷場。但我突然靈機一動,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時的一個小發現來拋磚引玉,打破了僵局,喚醒了學生生活經驗,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這一點就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同時也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機智是多麼重要。

當然,一個教師的教學機智並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思考──實踐,再學習思考──實踐,長期堅持,循環往復,經過艱苦磨礪和用心領悟而來的。它像一個人的語感一樣,是屬於個性化的范疇,是一種駕馭課堂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它不僅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開闊的心胸、敏捷的思維、豐富的閱歷、迅捷的反應力等。因此,我們不能不永遠當「學生」。

童年的發現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童年的發現》是略讀課文,但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在上課前以為學生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我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我提出兩個問題:①你從作者的發現過程中能發現什麼?②對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學生分組讀議。孩子的想像力是驚人的,孩子的領悟力也是驚人的。他們在閱讀時能從文中領悟出許多讓人欣喜的東西,聯繫到中外一些科學家的遭遇。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是問題所在。像這樣的課堂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這里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在分組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以至於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發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一個教師的教學機智並不是天生的,它需要不斷地學習思考──實踐的長期堅持和用心領悟而來。它像語感一樣,是一種駕馭課堂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它不僅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開闊的心胸、敏捷的思維、豐富的閱歷、迅捷的反應力等。真是學無止境呀。

;

『叄』 《童年的發現:我想/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這首詩極富韻律美,每一節的結構基本相同,讀起來琅琅上口;用詞也非常講究,「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麼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麼的想像,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准確又形象。因此,一是通過朗讀兒童詩,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進行語言的積累,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學情分析: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課文的體裁特點,讀詩要邊讀邊想像,要重視形象感悟、整體把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藉助拼音讀准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墨畫」等詞語。

2、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像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像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像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像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像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領會兒童詩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媒體:

教學《兒童詩兩首》一課時,配合電教媒體,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想像兒童生活的畫面,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與對美的嚮往和追求,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領會課文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那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2、是啊,美好的願望有那麼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願望寫進了詩里,他的願望是什麼呢?趕緊去讀讀吧。(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二)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並想一想,孩子的願望是什麼?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願。(師隨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1、那麼多願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2、誦讀最神往的願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像畫面。

3、想像「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願望?

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一)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讀詩,其餘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2、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三)賞析詩句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讀。

(四)鑒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2、交流感悟。

3、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4、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5、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教學反思:

本文是略讀課文。課堂中,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學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的事。課後讓學生模仿《我想》寫出自己美妙的想像,或畫出童年生活時的圖畫。這樣做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熱點內容
兒童英語基礎 發布:2024-11-24 11:16:49 瀏覽:293
夜釣教學 發布:2024-11-24 10:55:55 瀏覽:337
長白是哪裡 發布:2024-11-24 09:48:48 瀏覽:253
學習英語翻譯 發布:2024-11-24 09:26:06 瀏覽:633
2018銀行校園招聘報名時間 發布:2024-11-24 08:13:54 瀏覽:280
寧波港的歷史 發布:2024-11-24 08:07:23 瀏覽:775
紫檀是哪裡的 發布:2024-11-24 07:39:40 瀏覽:30
每日一句英語口語 發布:2024-11-24 05:37:17 瀏覽:996
touchtouch兒童感覺美術館 發布:2024-11-24 04:51:11 瀏覽:158
去廣告軟體哪個好 發布:2024-11-24 04:49:13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