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找拱形教學反思

找拱形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4-02-03 12:40:23

A.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從故事中感受楓樹與松鼠的友誼。

2、了解楓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像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故事中楓樹與松鼠的友誼;

教學難點:了解楓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活動准備

1.首先讓幼兒親自去採摘楓葉。

2.幼兒講述的圖片:不同季節的楓樹變化的圖片。

3.自製四季變化中的楓葉的標本。

活動過程

(一)課前准備:組織孩子在雙休日去採摘楓葉(由父母帶去採摘)。在採摘過程中仔細觀察楓樹。

(二)談話導入

說說親自採摘楓葉的收獲。

(三)認識楓葉

出示不同顏色的楓樹葉子,讓幼兒知道楓樹葉子的顏色有很多種,它們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四)欣賞故事《楓葉的煩惱》

1、老師講故事《楓葉的煩惱》,幼兒認真欣賞。

2、老師:春天和夏天,楓樹的葉子是什麼顏色的?秋天到了,楓樹的葉子發生了什麼變化?在冬天裡,楓樹的葉子又有什麼變化?

(五)看圖講述故事《楓葉的煩惱》

根據圖片,讓幼兒逐幅講述故事。

(六)討論

幼兒討論:當楓樹發現自己的葉子變紅、變黃並從樹上掉下來時,為什麼感到很難過?當小松鼠回來時,還能認出楓樹嗎?

(七)游戲:《拾楓葉》

按要求把不同顏色的楓葉分季節收集在一起。

活動延伸

找一找與楓葉有關的事或人。

教學反思

大班的《楓樹的煩惱》活動是一個集知識性與教育性於一體的故事,作品以擬人的形式向幼兒講述了楓樹與松鼠的友誼,以及楓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在整個活動中,我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同時可以讓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通過一些身體的動作等幫助幼兒理解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等詞語,豐富幼兒的詞彙,突出語言教學。為幼兒創設一個一個開放性的提問,通過故事情節,引導幼兒合理地猜測結局,發展幼兒的思維以及想像能力,培養幼兒說的技能。在游戲中通過不同顏色楓葉的鮮明對比,引導幼兒自己發現問題,並說明出現問題的原因,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故事的理解能力。

在《楓樹的煩惱》這個活動中,使我感到:一個很美很感人的故事。一個經驗點—楓樹的季節變化。作為常見的樹種,我們本地都有不少,但也不是隨時都可以看到的。我在活動時充分為幼兒准備楓樹的圖片或前期進行觀察,有利幼兒的理解。也收集包括楓樹在內的各種落葉樹與常綠樹的葉子,放在自然角中觀察。根據大班孩子有一定的識字量及識字要求,可出示字卡,幫助理解煩惱的含義,讓每個幼兒都可以說一說自己的煩惱是怎樣的,再去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故事的情感。事實上孩子對煩惱的理解很真實很直觀。孩子的煩惱通常就是很多瑣碎的小事……。鑒於孩子在活動所表現出的表演熱誠,將此故事作為活動區中一內容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網路:楓樹為高大喬木,可高達29米以上,冠幅可達16米。花期4到5月,果期9到10月。隨著樹齡增長,樹冠逐漸敞開,呈圓形。枝條棕紅色到棕色,有小孔,冬季枝條是黑棕色或灰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主題背景:

秋季是農村豐收的季節,收獲的各種蔬菜、瓜果、糧食對農村的孩子來說非常之熟悉,給幼兒提供了探索、發現、表達、操作的很大空間,廣闊的田野是幼兒活動的一方土地、一個世界,幼兒親自採摘的瓜果、蔬菜等又是很好玩的操作材料,當我們專注它上時,會發現它們所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它能將通過蔬菜、瓜果、糧食等教育資源滲透幼兒園教學的五大領域中,貫穿整個主題教學活動,在主題中它能讓幼兒體驗農民秋季收獲的喜悅,感受農民伯伯種植、培育、採摘的辛苦。本主題帶著幼兒親身實地去探究、去發現、去想像、去操作、去表現,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秋季是蔬菜、瓜果和農作物豐收、成熟的季節,了解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親身體驗田間勞動和收獲的快樂;

2、認識秋季常見的瓜果、蔬菜和農作物,知道糧食的來源,種植糧食的過程,以及糧食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懂得愛惜糧食,尊重人民的勞動成果。

3、藉助蔬菜、瓜果、稻穗開展一些設計製作表現、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三、主題內容:

(一)集體活動:

活動內容活動目標秋收忙

1、引導幼兒觀察農民伯伯收割水稻的過程。

2、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

糧食成熟的季節

1、通過實地參觀,感受豐收田野的美景,體驗農民豐收的喜悅之情。

2、知道秋天是糧食成熟的季節,初步認識水稻、番薯等農作物。

快樂猜猜猜

1、學猜有關秋天農作物、水果的謎語,學說謎面,對猜謎語活動感興趣。

2、培養好奇心,提高分析、聯想能力。

奇妙的水果樹

1、在畫水果的基礎上學慣用各種顏色、圖案裝飾水果,然後將其剪下,幼兒集體裝飾成一棵水果樹。

2、知道秋季是水果豐收的季節,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好玩的番薯造型

1、喜歡自己動手製作番薯造型。

2、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發揮想像,創作出不同的造型。

大豆、扁豆、四季豆

1、認識大豆、扁豆、四季豆,學習比較它們的異同。

2、學習剝大豆,體驗勞動的樂趣。

糧食豐收了

1、嘗試用重疊的方法畫出景物,有疏有密地安排畫面,鵜鶘布局的變化。

2、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語句講述自己見到過的農村糧食豐收的景象。

棉花

1、通過觀察,認識棉花,知道棉花的結構組成。

2、能用語言清晰准確地表達出棉花的用途與好處。

3、能大膽運用棉簽等作畫工具進行繪畫,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黃豆爺爺找朋友

1、激發幼兒探究黃豆與豆製品關系的慾望和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黃豆及其豆製品,並了解其營養價值。

3、培養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辨別黃豆並區分豆製品的能力。

媽媽的菜籃子

1、通過比賽講述蔬菜種類,讓幼兒感受到秋天是蔬菜豐收的季節。

2、了解葷菜與素菜的合理搭配,知道要多吃蔬菜,少吃葷菜。

(二)區域提示:

美工區:讓幼兒收集句子橘子皮,供幼兒用撕、剪等方法製作菊花;投放一些稻草、豆梗等讓幼兒自製一些玩具。

閱讀區:准備一些花生、柿子、石榴、橘子等實物,准備百寶箱一隻為幼兒猜謎語等。

角色區:增設食品商店,投放一些幼兒從家裡帶來的蔬菜、水果,供幼兒玩區角活動和角色游戲用。

科學區:為幼兒准備一些水果與乾果,讓幼兒欣賞、探索。

(三)環境創設:

(1)在自然角中投放一些本地常見的,秋季成熟的蔬菜、水果、稻穗等,供幼兒欣賞、交流。

(2)在活動一角投放整株的水稻、棉花、新鮮的番薯等供幼兒造型、欣賞和交流。

(3)投放有關愛惜糧食和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圖書及一些糧食作物的謎語、古詩,工幼兒看看、念念、畫畫。

(四)家園共育:

讓家長有空時帶幼兒去田野走走、看看,參加一些簡單的秋收勞動;利用休假等時間帶孩子到水果店裡去引導孩子觀察各種水果,或讓孩子直接參與一些採摘活動,去水果店時讓孩子參與一些買賣活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並請家長為孩子准備1—2種秋季成熟的瓜果,放到自然角或與同伴們分享,鼓勵幼兒關心集體,為集體、為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日常活動:

1、主題活動前做好家園聯系工作,讓家長帶領孩子去田野參觀,並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2、讓幼兒在自家的菜園地里種植管理一些簡單易種的蔬菜,鼓勵孩子幫助家長採摘瓜果,在收割時節,讓幼兒幫助家長翻曬稻穀等,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3、體育游戲:開展《運瓜》、《搶收搶種》、《運送糧食》、《摘果子》、《運菜忙》等活動,每個活動都圍繞主題進行。

4、角色游戲:開展《水果店》、《買水果》等活動。

5、區域活動:開展《水果拼盤》、《番薯造型》等活動。

6、午餐前讓幼兒說說所吃的蔬菜名稱、菜的做法及營養價值,自己家所種植的蔬菜有哪些?自己採摘過哪些瓜果?最喜歡吃哪些蔬菜?並談談它們所含有的營養素。

7、幼兒參與環境創設,主題牆的布置。如:「秋季水果多又多」等。

四、特色體現:

關鍵活動之一:《糧食成熟的季節》

這個活動,我們主要是通過讓幼兒實地去參觀,感受豐收田野的美景,體驗農民豐收的喜悅之情,同時也讓孩子們認識了水稻、番薯等。

(1)帶幼兒參觀稻田,我們通過3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讓幼兒遠看的稻田是怎麼樣的?風吹來時稻田裡的稻子像什麼?第二,近看的稻田又是怎麼樣的?第三,稻穀又是怎麼樣的?讓幼兒輕輕摘下穀子觀察,這次活動效果很好,達到了預先設定的目標。

(2)觀察了番薯地,幼兒初步了解了番薯,並讓幼兒通過想像,說出了番薯藤像什麼?它的葉子又像什麼?並參與了農民伯伯的挖番薯活動。最後還得到了農民伯伯贈送的許多番薯、番薯藤供我們小朋友做番薯造型等。回幼兒園後,我們組織孩子們還製作了番薯藤項鏈、小掛飾,孩子們玩得都很投入,很開心,此活動開展得非常成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薄殼原理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如安全帽、拱橋、拱形屋頂等,但這樣的知識內容在小學、初中的教材中才會出現,如何讓幼兒園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我們用幼兒身邊常見的雞蛋殼、鉛筆、紙、積木等,通過幼兒自己親自動手做實驗,來感知體會力作用於凹面、凸面、平面時出現的不同現象,也許不是所有的幼兒實驗都能成功,但如果他們在活動中能仔細觀察,喜歡探索,這也是我們活動的一個收獲。

活動目標:

1、探索感知力作用於凹面、凸面、平面時出現的不同現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並了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操作中能仔細觀察、樂於探索。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准備:

1、個人操作材料:1/2雞蛋殼4-5個,削好的鉛筆

2、分組操作材料:針筒、卡紙條、書、積木、裝水的盆、托盤若干,紅色筆一支

3、有關拱形的多媒體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小雞出殼」引起幼兒興趣

二、幼兒探索力作用於雞蛋殼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現象

1、提問:雞姐姐和雞妹妹吵個不停,你們來評評理,到底是誰先啄破了蛋殼?

什麼東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你們願意來做個實驗嗎?

2、幼兒用鉛筆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分別戳蛋殼的凹面、凸面。

3、教師、幼兒共同小結:蛋殼的凹面比較容易戳破,蛋殼的凸面要花較大的力才能戳破。因此蛋殼是雞妹妹先啄破的。

三、往雞蛋殼內、殼外做注水實驗,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

1、出示針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2、幼兒做實驗。

3、幼兒交流實驗的結果。

4、教師講解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原理:針管里的水就象是鉛筆戳在蛋殼上的力,當水落在蛋殼凸面時就散開流掉了,就像是鉛筆上的力大部分沿蛋殼表面分散了,所以蛋殼不容易破,拱形橋面也能承受較大的力;當水落在蛋殼的凹面時,水集中在蛋殼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殼的中心,蛋殼就容易破。

四、探索力作用於平面、凸面的不同現象

幼兒用卡紙和積木分組合作搭橋,要求是用兩塊積木做橋墩固定,卡紙做橋面,橋面至少要承受一塊積木的重量不會塌掉。(活動中如果幼兒不能想到拱橋,可提醒幼兒想想還有什麼形狀的橋。)

五、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1、出示拱形積木,提問:這像什麼?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物品?

2、教師用多媒體圖片做介紹,使幼兒明白物品設計成拱形的原因。

結束:小朋友們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設計拱形的物品,並把它們畫下來,讓其他人了解這些知識。

活動反思:

《找拱形》一課從教學預設到教學過程,突出了活動的趣味性、科學的創新性以及學生親身經歷猜想、驗證及主動創造的過程,本課教學過程中有三點達成了預設目標:一是較好地組織每個學生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對科學探究活動、對拱形結構的進一步認識有了提高;二是科學概念的形成突出了以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為基點,緊密聯系了學生學情,並在此基礎上對拱形的具象化認識有了更多的感觸,通過過程中的小組分工、匯報交流讓學生充分感知拱形結構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奇妙運用;三是讓學生在體驗學習中對拱形物體的研究有了切身的印象,在探究、對話中發現了拱形結構在自然界中以及在人類的創造發明中的生動體現,而學生在教師組織引導學習中也學會了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的良好品德。

本節課不僅是讓學生知道圓頂形是拱形的組合,還要了解圓頂形、球形的受力特點,它為什麼能承受很大的力,和拱形比,它又有什麼特點。確實,如果本節課和「力」脫離了就毫無深度可言了。因為有了這些活動的設計,所以學生能很好的感受圓頂形受力的特點。

在本課中存在不足之處:

1、學生回答問題、討論交流不是很積極,平時要多注重培養。

2、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要適當延長,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

3、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少,這樣在課的後半段,以至於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4、上課的語速有點快,以後要多注意。

在科學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活動的設計中我還需要考慮的更全面。

小網路:拱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拱形可以是圓或圓柱體的一部分,有時球形的一部分也算,也可以是拋物線、橢圓的一部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有趣的娃娃

壽光市化龍鎮辛店幼兒園 朱玉萍

活動目標

1、 培養幼兒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

2、 讓幼兒用已學過的不同物體形象,自由地表現人物的五官及面部表情,畫出有趣的臉譜。

3、 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

活動准備

1、 畫好娃娃頭的輪廓並發給每個幼兒一張。

2、 范樣兩個、泡沫板、小黑板、剪子、小筐子、各種拼貼物體、粉筆。

3、 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 引導幼兒觀察、想像。組織幼兒圍坐在老師周圍。

1、 提問:「小朋友都轉過身來,互相看看,仔細瞧瞧,你們的小夥伴長的什麼樣?臉上有什麼?」

2、 「小朋友看看、說說你們的小夥伴,眼睛、眉毛、嘴、鼻子、頭發都像什麼?」(讓幼兒充分說)

3、 「你們互相逗一逗,看看你的小夥伴笑起來是什麼樣子?」

4、 請小夥伴學一學哭、著急等表情,他們又像什麼?老師把幼兒說的部分內容畫下來,如:眼睛像毛毛蟲,嘴像香蕉。

二、 啟發引導幼兒構思出有趣的娃娃。

1、 出示範樣提問:「這個有趣的娃娃多可愛呀!它的頭發、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是什麼?」

2、 這兩個娃娃是老師按照小朋友想的,再加上老師自己想的畫成的。小朋友你們想畫什麼樣的.?(讓幼兒自由討論、商量,請幼兒把商量的結果告訴老師。)

三、 提出繪畫要求:(1)想好了再畫物體的形象,一定要像、有趣。(2)要求幼兒大膽作畫並畫的與別人畫的不一樣。(3)畫好後順著輪廓剪下來。

四、 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放音樂,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作畫。

1、 老師請小朋友坐在椅子上作畫。

2、 個別能力差的幼兒在另一桌上,可自己拼畫。

3、 提醒幼兒在畫時注意搭配顏色、塗色仔細。

4、 提醒幼兒畫的時候注意五官的位置。

5、 提醒幼兒把剪下來的碎紙放在筐子中。

五、 展示幼兒作品。

1、 老師將畫完、剪好的作品釘在泡沫板上,並讓已完成作品的幼兒去看正在畫、剪的幼兒。

2、 老師引導幼兒評價作品。請幼兒說一說哪幅作品最好,為什麼?

活動延伸

1、「小朋友看到這些娃娃覺得怎麼樣?」(奇怪、有趣、可愛、好玩等)

2、帶領幼兒根據畫好的作品說兒歌。

奇怪奇怪真奇怪,

我的娃娃真可愛。

頭發是x x,

眉毛是x x,

嘴巴是x x,

你說奇怪不奇怪,

你說可愛不可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前言: 昨天媽媽給我買了個直升飛機,真是讓我愛不釋手,我問媽媽它怎麼才能飛起來呢?媽媽說是飛行員叔叔開著來的。我感覺飛行員叔叔真偉大了,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飛行員,開著飛機帶著爸爸媽媽周遊世界去!通過此游戲可以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理想,我們都要有一個奮斗的目標!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猜測、講述的過程中,讓幼兒了解故事主要角色的心願。

2、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講述自己長大後的心願。

活動准備: 四幅圖片(各種人物圖片等)、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 引導幼兒觀察四幅圖片,通過游戲的方式,了解人的成長過程。

關注點:幼兒能根據教師的提示觀察並找出相應的人物。。

1、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做一個游戲,請你們看看這里有幾幅圖?在圖片里藏著一些秘密,請你們一起找出來。

2、師提示:第一第二幅圖有,第三第四幅圖沒有。

(幼兒觀察尋找,找出後老師出示相應的圖片,嬰兒及文字)

師提示:第一第三幅圖有,第二第四幅圖沒有

師提示:第四幅圖有,其他人沒有。

3、幼兒共同找出寶寶成長圖(嬰兒 → 幼兒 → 小學生)

師小結: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到大慢慢成長起來的。

(二) 觀看多媒體課件,在邊看邊猜邊講的過程,了解主要角色的心願。

關注點:教師以聽、看、猜等多種方式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講述主要角色長大後的心

出示人物:叮叮和當當

師:叮叮和當當在一起討論,長大以後做什麼?(出示文字)

出示圖一(猜測蒲公英的心願)

師:他們一起問蒲公英,長大以後想做什麼?請你們猜猜蒲公英長大以後想做什麼

師:那蒲公英的想法和你們猜的是否一樣呢?

幼兒猜測後(放錄音) 理解:威武和善良

3、出示圖二(猜測小魚的心願)

叮叮和當當來到了哪裡?遇到誰?他們說了些什麼?那小魚的願望是什麼呢?

(幼兒猜測後,老師放錄音)(理解:暢游、四大洋)

4、出示圖三

叮叮和當當在干什麼?他們想用蠟筆做什麼?

5、出示圖四、五(講述叮叮的心願)

叮叮用綠色塗出了什麼?

(幼兒猜測後出現文字:用綠色塗出了一片草原啊,跑啊,永遠永遠也跑不到頭的草原。)

叮叮為什麼要塗出一片綠色的草原,她的心願是什麼?

6、出示圖六、七(講述當當的心願)

當當用藍色塗出了什麼?(幼兒講述)

當當長大後做什麼?當當會怎麼說?

7、圖八,引發幼兒講述:小朋友你們長大後想做什麼?

(三)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自己長大後的願望。

關注點:幼兒能用完整的語句講述自己長大後的心願。

師:誰願意來告訴我們,你長大後想做什麼?

師小結:每個小朋友都有許多美好的心願,相信長大後你們都能實現這些願望,成為一名醫生、畫家、飛行員......

(四) 延伸活動,幼兒繪畫自己的心願。

師:出示大張紙,讓幼兒畫畫,講講自己長大後的願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由來:

《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動畫片深受幼兒的喜愛,在動漫中,喜羊羊是一隻聰明、動腦的小羊;懶洋洋卻恰恰相反,他是一隻好吃懶作的小羊,從而導致他也是青青草原上最肥的小羊,也是灰太狼最最想吃的小羊。然而本班幼兒也有和懶洋洋相似的小朋友,總喜歡玩耍,卻不聽講。所以,我便引用了《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動畫片里的人物,帶領小朋友們轉動腦筋來場《智救懶洋洋》的活動。同時也解決了數在數學中難以理解的問題。

活動目標:

1、進一步鞏固5以內各數的加運算,會看圖列式,並懂得算式中各數的實際含義。

2、通過情景游戲,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相互協作能力。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重點、活動難點

1、重點:進一步鞏固5以內各數的加運算。

2、難點: 會看圖列式,並懂得算式中各數的實際含義。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ppt課件經驗准備:知道5以內的分解。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引出故事。

1、今天天氣很不錯,看小羊們都出來玩耍了。咦,誰在哭?

2、討論:喜羊羊為什麼哭?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到他?

(二)、選擇小路——復習5以內各數的分解。

1、問:我們來到了交叉路口,該走哪條路呢?瞧,這里有個指示牌,看看會有什麼發現。

2、師幼共同找到解決該走哪條路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打敗蕉太郎——看圖列式,並能說出算式中各數表示什麼。

1、問:前方出現了蕉太郎,他要干什麼?

2、請幼兒回答蕉太郎提出的問題,打敗蕉太郎。

(四)、過河——算出算式的答案。

1、討論:你們看,狼堡就在河對岸,但是狡猾的灰太狼把橋拆了我們要怎樣過去?

2、找一找,算一算。算出石頭上算式的答案。

(五)、游戲:拼圖找灰太狼。

1、討論:總算來到灰太狼家了,可是怎麼只有紅太狼,灰太狼和懶洋洋呢?

2、拼圖:解救懶洋洋。

3、小結:你們太厲害了,連紅太狼都被打敗了。看,喜羊羊和懶洋洋又在一起玩耍了。

(六)、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中投放5以內加法的算式。

活動反思:

我查找了相關資料,關於「數運算」的核心經驗要點其中有一點是一定數量的物體可以分成幾個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這幾個部分又可以合成一個整體。它的支持性策略是藉助數的組成和口述應用題的方法,促進幼兒抽象運算能力的發展。對數運算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便開始設計教案,剛開始設計的是鞏固6以內的加減法,但又發現根據本班孩子現有的發展水平,好像有些困難,於是改成了鞏固6以內的加法。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以懶羊羊被灰太狼抓去,我們陪著喜羊羊闖過灰太狼設的一個個陷阱,最終救出懶羊羊。陷阱的題目也考慮到了遞進性,先是復習6以內的組合,根據組合口述加法算式,然後過渡到看圖列算式,再到找出錯題並改正,到最後是對前面知識經驗的一個提升,利用連線的方式讓孩子們根據圖連出合適的算式,再連出正確的得數。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還是非常的專注,她們為了早點救出懶羊羊,都積極思考著,當闖出一關時,孩子們都情不自禁的拍起手來,看得出孩子們已經完全融入到了活動中來。在闖關過程中,我不忘數學核心經驗內容,讓孩子們不僅會看圖列出算式,還能說出算式中每個數字代表的意思,進一步促進孩子們抽象運算能力的發展。

B.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拱形的力量》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拱形的力量》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反思《拱形的力量》,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拱形的力量》1

整堂課追求「朴實」。從教師演示,師生協商,學生探究,到數據分析,後續研究,整個結構和課件都追求一種常態化的朴實路線,似乎都沒有太多新穎的處理。然而這恰恰是我們要提高日常教學實效所需要的科學課。

1、以「三問」拱形承受力強是什麼原因而建構整堂課的研究。雖然問的是同一個意思,但每一問又都是其不同的意義和價值的。如「一問」各種建築中都設計了拱形是什麼原因?旨在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以及通過前一課(形狀與抗彎曲能力)研究後得到的認識;「二問」同樣的紙為什麼拱形的承受力更強?旨在引起學生對實驗的反思和在數據的分析後,重新對照自己的觀點,並利用現有的證據對現象作出解釋;「三問」為什麼增加抵住拱足的力量就能增強拱形的承受力?旨在引導學生在解釋實驗現象的同時,重新審視和修改自己的觀點,從而認為到「不斷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2、演示實驗引發學生認知需求。可能我們現在的科學課,太多的小組活動,而沖淡了教師演示實驗的功能,更多的是教師在小組內幫扶著學生完成實驗。其實,演示實驗有著其獨有的作用與價值。在課堂一開始的演示實驗緊緊吸引住了學生的眼球:當一個墊片放到平紙上時……,當一個墊片放到拱紙上時……,現場寂靜而又有點緊張。同時,藉助這一演示,把實驗的注意事項,如紙要相同、跨度要一致、放墊圈的位置也要一樣等都高效而自然的得到所有同學的認可,為後面實驗的規范性和公平性打下了良好地基礎。

3、學生探究實驗用時約15分鍾。我們的學生太需要長時間段的探究空間了。本節課中,讓學生有將近15分鍾的活動時間,是給學生以主動的一大保證。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有機會反復驗證自己的實驗結果;學生有機會通過討論來確定下一步的活動;學生能反思我們的實驗,進行改進……等等。這才是真正的探究實驗的開始。

4、師生交流中對「某個數據」的較真。在學生探究實驗後的交流活動中,對於一個有異樣的數據的分析和探討,體現的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素養,即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分析數據。這也將給孩子們以潛移默化的強大影響。

當然,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還肯定存在許多有待改善之處,但是就「尊重孩子的真實需求、尊重科學的實證意識、尊重課堂的時效實效」等方面來說,本課還是具有一定的探討價值的。

做一個樸素而真實的科學教師,給學生一個安全而自由的探究空間,把科學素養的培養和學生的個性發展結合起來,這將是小學科學課堂新的趨勢。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拱形的`力量》2

《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學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學生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已初步了解改變材料的厚度和形狀會增強抗彎曲能力。在本課中,提出了一種新的形狀——拱形。教材設計主要安排了兩項活動。第一項是測試紙拱的承受能力,這個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拱形承重的秘密。第二項活動是搭一個瓜皮拱,這個活動是讓學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深入理解拱形承重的原理。

對於拱形,學生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在一些建築物就用到了拱形的設計。但它承重的秘密在哪裡,學生並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述出來。這時就需要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他們,通過提出問題---初步嘗試---總結經驗---改進實驗---再嘗試----得出結論,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體驗到了拱形承重的秘密,即把受到的壓力分解成向下的壓力和向外的推力,然後用重物抵住拱足,這樣拱形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搭瓜皮拱一活動中,每個小組的學生在所學的基礎上都能以飽滿的熱情去做,雖說有的組沒能成功,但他們也體驗到了其中的樂趣。

一堂課下來,看起來似乎還不錯,但現在想來,發現了有兩個問題沒能處理好:

1、上課前,我只布置讓每個學生准備好一張紙,但沒說清楚紙的材質如何,導致上課中做一個紙拱時有個別同學的紙拱沒能搭成,只能看著別人去做。這說明了我備課沒有考慮周全。

2、課後的延伸不到位,雖說也涉及到了下一課的內容,但還是差那麼一點。如果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把三個大小一樣的瓜皮拱搭在一起,你認為它的承重力如何?如果這樣做,既能把本課的內容鞏固一下,也為下節課的《找拱形》中,圓頂形的認識做了一個小小的鋪墊。這樣,我想本堂課就沒什麼遺憾了。

;

C.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1

《輪軸》一課的作業:尋找生活中的輪軸,說出哪些地方應用了輪軸?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有什麼作用?為什麼要設計成這個樣子?

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是小學科學教育的宗旨,是未來社會和知識經濟發展對人提出的要求,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滲透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實事求是、主動求知、不斷創新、團結協作的科學精神呢?我教授《輪軸》一課是按照「問題的連續體」理論設計的。

我將「用螺絲刀擰螺絲釘」活動設計成本課的導入環節,讓學生對沒能親自參加或是認為兩位學生的力氣不一樣,不能說明問題本質而引發問題碰撞,探究的想法由此產生。

再自然的讓學生觀察螺絲刀的構造:看一看工具是什麼樣的,進而聯想到生活中的類似裝置,順理成章引入輪軸概念,通過思維的碰撞,學生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發現了輪軸的基本構造,對輪軸的作用有了初步的感知。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輪軸之後,我讓學生通過輪軸實驗了解輪軸的省力作用,並提出卡車和轎車方向盤的區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學生通過杠桿原理很容易的明白:輪軸省力的秘密是因為支點到力點的距離越遠越省力,而且輪越大越省力是因為支點到力點的距離更遠。

概念的建立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科學,輪軸是在生活中使用的,它能幫助人們更好的工作,因此輪軸的作用就應該是建立概念的一部分。

所以,為了更好的讓問題延續下去,我設計了此項作業,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輪軸,並說出哪些地方應用了輪軸?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有什麼作用?為什麼要設計成這個樣子?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2

活動一:記錄自己的想法——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記錄所知道的一株綠色開花植物一生的生長過程。

本活動我是提前布置學生在課前完成,課堂上學生主要交流他們的想法:包括:植物的生長經歷了哪些過程?植物的生長從什麼開始?學生通過交流,在加上教師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回顧三上學習的向日葵的一生生長過程,學生都能認識到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

活動二:觀察種子,也是本課的核心活動。

在對種子外部觀察前,先引導學生思考:觀察種子的哪些方面?對於觀察形狀、顏色、大小學生都能談到,這時,我再引導學生回憶上學期觀察大樹的方法,學生就能想到通過聞、摸等方法能獲得關於種子更多的信息。通過外部觀察,學生認識到種子的形態、顏色、大小各不相同。

對於三下的學生,僅僅觀察到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表面的光滑度還不夠。於是,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十分重要,我認為時間要充足,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的觀察向縱深方向發展,也能幫助學生建立種子相同特點的認識。

學生通過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種子,發現它們還有一層薄薄的皮,而且種子還能掰成兩瓣,一瓣上還有小芽。通過觀察、梳理,學生認識到種子有種皮,還有胚根和胚芽。

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個教學班上課時,我忽略了一個問題,所帶的黃豆、綠豆未經過浸泡,導致種子不易掰開,即使掰開了,裡面什麼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學教師在備課時、准備材料時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樣的錯誤了。

教學中有待改進的地方:

1、布置學生課前完成的練習,有的不能完成,還應繼續端正學生的科學學習態度;

2、學生的觀察還不夠深入細致,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3

3月9到3月15,我參與線上頂崗實習的第四個7天,與第一個7天相比,我多了幾分從容和淡定,少了幾分緊張與新奇,雖然不能見到我的學生們,依舊是一件很令人遺憾的事,但是我一直都有增加與學生連麥的時間,也算是彌補了一下這方面的缺失。

1、3月9日,周一,相較於上周第一節的緊張,這周我更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更關注學生給我的反饋,網路良好,沒有卡頓,家長同學也極其配合。

這節課目是使學生了解花種子果實,為彌補學生不能直接接觸的不足,我盡量將課件製作的詳細,並輔助以視頻,方便學生理解。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依舊有很多不足;不能有序安排與學生的連麥時間和次數。由於上課時間改為30分鍾,所以語速有些快,要注意調整課程內容。

2、3月10日,周二,這節課還是科學課,我為學生講解了把種子散播到遠處,相比較之前的課程,這節課的學習范圍又擴大了一些,課前比較擔心學生會與上節課的內容混淆,在過程中,也反復與學生強調,並且在課程開始就組織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但第一遍講解結束,學生們對知識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

於是,我為大家准備了一些提升難度的題目,知識點更明確,採取學生連麥主講的形式,雖然當時軟體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也還是達到了大家都會大家都懂的目標。從而也在備課上提供了新的思路,當教學內容偏難時,我們應如何教學?

①多次講解,提出重點;

②輔助課後題,調動學生主動性。

4、3月13日,周五,沒有授課任務,但學校組織全校教師學習如何更好的進行線上教學,主要為大家示範了授課軟體的各種用法。

周六周日,我將利用這兩天時間,備好下周的科學課,吸取已有的經驗,提高自己,為日後的教師生涯,提供堅實的基礎。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4

降落傘製作課在設計上突出了「由理論(原理)→實踐(製作)→操作(放飛)的過程。教學成功與否,立竿見影。不但讓學生學到了有關降落傘的知識(空氣阻力的利用,降落傘的作用、形狀、顏色、結構、材料),而且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通過親自動手製作,增強了動手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我要求學生在製作時,必須仔細,在畫好傘面之後,進行折疊粘貼,使傘面成為一個飽滿的圓形。拉線長度要合適並一樣長,線固定在傘上位置要適中,要粘牢等一系列技術問題。

降落傘放飛時要指導學生學會折傘,折得好,扔得高,傘打得開,傘在空中停留時間長,放飛效果就好;折得不好,傘扔得不高或傘打不開,放飛效果就差。

降落傘製作活動課特別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如把學生分成兩人一組,互相配合,不僅製作起來方便,而且增強同學們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向學生進行環境衛生教育,剪下的廢塑料不能亂丟,要扔在指定的地方。記號筆不能亂畫等。

3、特別是放飛時,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能爬欄桿等。

孩子們有著與科學家一樣的好奇和探索慾望,這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對周圍的事物偶發興趣或探索,正因為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他們每天都有著千奇百怪的想法,而且勇於探索與實踐找出答案。

而我們教師不能圖省事,去忽略孩子探究的過程,而應該為他們提供大量的可塑性的材料,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操作,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的態度,使他們逐漸具備敢於設想,敢於嘗試,敢於面對挫折和失敗,同時教師也在與孩子的互學互動中得到提高了。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5

《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學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學生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已初步了解改變材料的厚度和形狀會增強抗彎曲能力。

在本課中,提出了一種新的形狀——拱形。教材設計主要安排了兩項活動。第一項是測試紙拱的承受能力,這個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拱形承重的秘密。第二項活動是搭一個瓜皮拱,這個活動是讓學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深入理解拱形承重的原理。

對於拱形,學生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在一些建築物就用到了拱形的設計。但它承重的秘密在哪裡,學生並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述出來。

這時就需要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他們,通過提出問題———初步嘗試———總結經驗———改進實驗———再嘗試————得出結論,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體驗到了拱形承重的秘密,即把受到的壓力分解成向下的壓力和向外的推力,然後用重物抵住拱足,這樣拱形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搭瓜皮拱一活動中,每個小組的學生在所學的基礎上都能以飽滿的熱情去做,雖說有的組沒能成功,但他們也體驗到了其中的樂趣。

一堂課下來,看起來似乎還不錯,但現在想來,發現了有兩個問題沒能處理好:

1、上課前,我只布置讓每個學生准備好一張紙,但沒說清楚紙的材質如何,導致上課中做一個紙拱時有個別同學的紙拱沒能搭成,只能看著別人去做。這說明了我備課沒有考慮周全。

2、課後的延伸不到位,雖說也涉及到了下一課的內容,但還是差那麼一點。如果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把三個大小一樣的瓜皮拱搭在一起,你認為它的承重力如何?如果這樣做,既能把本課的內容鞏固一下,也為下節課的《找拱形》中,圓頂形的認識做了一個小小的鋪墊。這樣,我想本堂課就沒什麼遺憾了。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6

科學課上,這一個個鮮活的問題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一節課上,同學們往往為了一個問題爭論不休,互不相讓,對於有疑問的問題,課下可以通過實地觀察、討論、請教別人、查閱資料的方式來解決,久而久之,必將促進孩子們對科學課的新認識,對他們智力的發展也大有裨益。

目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青少年科技活動的組織和開展,美國早在八十年代就確定了自然科學和數學要居世界前列的目標。我國更是在《課標》中對科學的重要性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所以小學科學課程承擔了培養小學生科學素質的責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皮亞傑也曾強調:「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興趣。」所以每一節課上我總是先從孩子們的興趣入手,激發其好奇心,然後使孩子們在好奇心的帶動下來學習科學知識。

科學是一門自然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十分緊密,有些科學知識必須讓學生親手實踐,親身經歷之後才會明白,然而由於教學條件的限制,有些知識只能是單純的觀看和說教,不利於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另外,孩子們的個別差異性也太大,有些孩子在有小的時候的大量閱讀成為其終身受益的財富,課堂表現及其活躍,思維特別敏捷,但是個別孩子知識面很貧乏,一學期也很少發言,所以課外閱讀也是要引起重視的,在這個閱讀的過程中不僅獲取了知識,重要的是一種思維能力的形成。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7

今天第三節課的602班是我本課執教的第一個班。執教過程中,我發現本課的重點分析「為何三角形比正方形穩定」時,學生並不能明白在支點上用力,位於相鄰兩邊上的力是如何作用的'。

於是,在短短的10分鍾課間我馬上反思,想到讓學生用手臂模擬三角形和正方形,讓他們切身感受力在各邊的傳遞情況。第四節課的教學效果相當明顯,學生感受深刻。但是,在三角形的第三邊與正方形的對邊上的力的傳遞卻無法用此模擬實驗。

本課《做框架》有一個「做」字,但是在40分鍾的時間里,對於6年級的孩子做成一個框架時間是大大不夠的,許多在教學本課的教師處理方法一般專門設置一堂課進行。

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處理方法是在「固定正方形」實驗中以4人為一小組製作,接下來的做一個立體的穩固正方形時,讓三個小組拼接起來做一個正方體。三個組的結合節省了材料、時間,科學課上容易出現的問題節迎刃而解了。

同樣在602班的教學中發現,有的孩子在用16根木棍、8根皮筋拼裝框架時非常注重方法:一、先拼接成兩個對角有支撐物的正方形(先拼接好一個對邊);

二、有的先以一根皮筋為主,將最多根的木棍纏在一起(先拼接好一個定點)。

或許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滲透拼接的智慧方法。同時,我也存在顧慮: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們的思維限制死板了,制約了他們自身的能力發揮,畢竟,這兩種方法在我沒有介紹的情況下他們自主探究出來的。

出於小學科學是一種啟蒙式的教學,我想採取折中的方法,先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嘗試,做完之後在點播,既不制約也開拓思維。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8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在展開教學時我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提供結構性的材料。本課提供給學生的實物都是杯子,避免在教學中出現杯、瓶等詞語混沌不清的現象。其次,第三組杯子是在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時,判斷哪杯水多?這組是要引導學生做分組實驗,每組有三個杯子,提供給學生的杯子是:高矮不同,粗細不同,杯壁厚度不同,材質不同,杯底的厚度也不同,讓學生根本就無法用眼睛准確的判斷出哪杯水多,哪杯水少。

這樣才能引出其他判斷哪杯水多的方法,因此在定向探究實驗中,提供結構性的實驗材料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注重「猜想」。猜想的提出,是通向科學理論道路的重要環節。當提出一個問題後,讓孩子們預測其結果可能是什麼樣的,這是極具有教育意義的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生無法用眼睛判斷出哪杯水多時,我就順勢一轉:「誰的猜想准確呢?能不能想個辦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在學生動手做之前先「想一想」方法,調動起他們的知識經驗,並藉助於判斷和推理,使孩子們的腦子里產生許多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他們機會表達,解釋,不管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身的對錯,只要他們動腦筋去想了,有機會去說了就是有意義的,對他們的思維的發展就會有促進。

本節課中,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和親自實驗,進行主題探究,給了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使學生的主體探究得以有效地進行,學生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整節課閃現著思維的火花,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學生主動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得到培養。

;
熱點內容
2018銀行校園招聘報名時間 發布:2024-11-24 08:13:54 瀏覽:280
寧波港的歷史 發布:2024-11-24 08:07:23 瀏覽:775
紫檀是哪裡的 發布:2024-11-24 07:39:40 瀏覽:30
每日一句英語口語 發布:2024-11-24 05:37:17 瀏覽:996
touchtouch兒童感覺美術館 發布:2024-11-24 04:51:11 瀏覽:158
去廣告軟體哪個好 發布:2024-11-24 04:49:13 瀏覽:510
菊花教學設計 發布:2024-11-24 04:41:04 瀏覽:1
光明新區教育科 發布:2024-11-24 04:38:04 瀏覽:431
蘭陵教師招聘 發布:2024-11-24 04:35:43 瀏覽:934
吉娃娃舞蹈教學視頻 發布:2024-11-24 02:12:11 瀏覽: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