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課後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課後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課後的教學反思1
前不久,我在602班上了一節解決問題的糾錯課。這節課不同於一般的習題講評課,它要求老師要很好地利用學生作業中的錯誤資源,通過學生的自查、互查,以及師生的齊查,來達到糾錯的目的,從而讓學生養成自我反思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其實,學生出現錯誤是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經歷,我們應該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同時,教師的責任並不僅僅在於避免錯誤的發生,還在於當錯誤發生時能夠挖掘錯誤的價值,使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契機,成為教學資源。通過這樣的一節糾錯課,讓我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有了全新的認識:
1、以欣喜的態度對待學生的錯誤: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室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學生出錯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怎樣對待錯誤,如何將錯誤轉化為教學資源。當我們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是立即否定、責難?還是對學生的錯誤表示理解,並真誠地幫助學生吃一塹,長一智,讓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契機?面對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教學資源,若我們能夠善於捕捉,靈活處理,以新的觀念、新的眼光,對其進行新的探索與實踐,那麼學生就會在知錯、糾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展思維,實現創新。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夠有助於學業的成功。
2、透過表象探究錯誤的原因:
只有真正了解了錯誤的價值,我們才能從根本意義上去正視學生的錯誤。對於學生,錯誤是走向完善的路標;而對於教師,學生的錯誤是反饋教學的鏡子。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主要由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解題能力及學習習慣等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就拿解分數應用題來說吧!很多學生都能夠脫口而出解分數應用題的一般方法:找想列,但是在解答時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究其原因就是學生不能正確分析出題中的數量關系,因而無法列出正確的等量關系式。本節課,通過梳理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促成學生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當面對自己的錯誤時,要先查找錯在哪,再分析錯誤的原因,後改正錯誤。
3、追本溯源減少錯誤的發生:
我認為,採用變式訓練,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還能有效地解決學生作業的錯誤問題。例如:本節課的例1:柳樹有60棵,柳樹比楊樹少1/5,楊樹有多少棵?一些學生選擇了這種算式:60﹙1-1/5﹚=48(棵)。經過糾錯,讓出錯的學生明白,自己錯誤的根源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追問;如果要使這個算式正確,題目中的條件該怎麼改?學生經過分析,將柳樹比楊樹少1/5改成楊樹比柳樹少1/5。這種化錯為正的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很好地避免此類錯誤的發生。
4、在反思中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生習慣:
在多次回顧自己作業錯誤的過程中學生會明白自己的錯誤。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並指導學生反思,即指導學生分析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這是學生參照正確方法重新審視自己思維,看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的過程。長此以往,學生的反思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了。在不斷反思的同時,學生還能夠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如:獨立思考的習慣、校對的習慣、審題的習慣、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以及養成檢驗的習慣等。
總之,學生的作業中出現了錯誤並不要緊,只有系統地、科學地引導,最終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
小學數學課後的教學反思2
通過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以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針對應用題的特殊性,我覺得在平時的應用題教學中,應重點加強審題習慣、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的習慣和檢驗習慣的培養。
1、教會學生讀題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讀題習慣
要解決一個問題,首先就要理解這個問題。找准數量關系,進行分析解答。
(1)培養認真讀題的習慣
讀題可以默讀,也可以朗讀。讀題時要認真仔細地把題讀一兩遍,邊讀邊想。通過讀題,對該題的具體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知道題的具體內容是一件什麼事件,並能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把題意復述出來。
(2)培養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的習慣
這一步主要是弄清題目基本結構,找出關鍵句、詞並弄清他們所表示的意義;找出哪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間接條件,題目求的問題是什麼;找出已知條件和間接條件、條件與所求問題間的數量關系;並用直觀圖示表示出來。例如:五年級有學生214人,比六年級的學生少34人,六年級有學生多少人?把題中的關鍵句五年級比六年級學生少34人反過來讀,就是六年級的人數比五年級人數多34人。讀題時養成這種習慣,有利於弄清兩種量誰多誰少,較好理解題意、解題時避免見多就加,見少就減的錯誤。
(3)分析綜合確定解題思路
分析綜合確定解題思路,就是在上述兩步的基礎上,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分析直接條件、間接條件和問題之間的相互聯系。通過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系,找出解決問題所需要條件,把間接條件轉化成直接條件,提出解題方法,確定計算順序。
2、注重應用題檢驗習慣的培養
在應用題教學中,檢驗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檢驗應用題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把檢驗作為學生解答應用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常用檢驗方法有以下幾種:
(1)聯系實際檢驗法。如求得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齡是26歲,可判斷計算結果是錯誤的。
(2)估算比較檢驗法。如在求平均數應用題時,平均數必須在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
(3)代入檢驗法。如列方程解應用題。
(4)替換檢驗法。用另一種方法解題,然後比較結果進行檢驗。除此以外,還要對解題細節進行檢驗。
小學數學課後的教學反思3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冊第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一、創設情境教學,請會折疊衣服的同學上台來展示一下疊衣服的方法。從而引出課題。
1、出示軸對稱物體:天安門、飛機、獎杯、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2、剪小樹:通過不同剪法師生共同評價得出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所以先把紙對折,然後再剪,剪定後再展開,就是這棵小樹了。
這是本節課第一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後,目的在於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學生這次操作活動看似一次無目的操作活動,但要一棵小樹甚至一個漂亮的窗花,不去尋找規律,也是非常困難的,通過學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兩邊一樣的圖形可以對折起來再剪,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特徵的初步感知。
二、動手畫一畫,折一折,通過把同學們看到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杯等)進行分組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圖形對稱後,兩邊完全重合了,從而得出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有了初步感知之後。學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導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探究圖形對折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三、想辦法做出以各軸對稱圖形、並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這是本節課達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較為正確系統的認識之後,意在操作活動中鞏固深化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學生這次操作活動手段是多樣的,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動目的不同,所產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學生在這次活動中,通過有序、有層次的操作更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以認識,充分概念之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本節課最大感受是由於課前准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為自然的串聯在參觀的情景中,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小學數學課後的教學反思4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如華師大版初一數學(上)的第一章P13,T·6,讓學生以給定圖形"(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為構件,構思獨特且有意義圖形,並寫一兩句詼諧的解說詞。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個人設計,發揮想像,然後同桌交流、小組交流,最後由教師匯總全班同學中的優秀作品展示評獎。如""戰車、""風箏、""夕陽夾山、倒影入溪、""一個人、一座山、一個太陽等等許多意義豐富的圖形,其構思之巧妙,想像之豐富,語言之詼諧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如在教學華師大版初一數學(上)線段的長短比較時,我一開始設計詢問學生平時如何比較身高,並請兩個同學演示。再讓學生仿照比身高方法來比較兩支筆的長短,由此引導學生找到比較兩條線段長短的方法。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了這個問題。在學習角的大小比較時,不再需要我的引導,學生從線段的比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較方法。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如在教學華師大版初一數學(上)4、3立體圖形時,我讓學生分組動手製作多面體的展開圖,在學生製作時我觀察各組製作過程,並參與到他們的製作過程中,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們在製作時的所思所想。個別存在的問題給予個別解決。在講如何判斷正方體的展開圖時,我先是傾聽學生們的方法,然後讓幾個有代表性、思維方法好的學生進行講解。這樣,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夥伴,願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1)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於教材。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例如華師大版初一數學(下)6、3實踐與探索P14,T·2這是一個有關形狀體積變化的問題。教材中只是作為一個練習題出現並沒有類似例題,我針對這類問題設計了一節課。課上我沒有急於讓學生馬上去做,而是找來兩只一大一小的兩只圓柱形的杯子,一隻杯子中盛滿水,開始做實驗。通過實驗引發了學生探索慾望,學生根據實驗情況找到了解決此題的幾種方法。再比如講解P15,問題2儲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稅問題。我在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了幾個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讓學生課前到銀行去詢問和調查,課上同學們展示了自己的調查成果,用實例引發了學生學習慾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理解、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像的內容,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如華師大版初一數學(上)P14關於幻方的閱讀材料以及P122身份證號碼與學籍號的課題學習。對於這些知識我把它們改成學生課外學習研究材料,讓學生通過詢問、調查、閱讀有關書籍和上網查閱等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這些知識資料並通過書面形式列印出來供全班同學閱讀。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後的教學反思5
小學數學第一單元的新課已經結束了,接下來的幾節課都是練習課,到昨天為止已經上了三節。整理和反思這三節課,對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訓練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1、在新課程背景,我們還要不要進行數學訓練。
當前無論是創優課競賽、各級的研究課,還是論壇、博客,大家都在熱衷的討論一些教材中的新增內容,或是探究、合作的教學方法,大家似乎都不很在意數學訓練,有的教師甚至一提到「訓練」馬上就「色變」,認為將回到傳統教育的老路上去了。我們冷靜下來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我們現在所熱衷的「組織學生探索數學知識,使他們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實際上就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如果學生對已有的數學知識理解掌握的不深刻、應用的不靈活,那麼又如何能夠進行新的認識活動呢?因此數學探索和數學訓練往往是相互作用、互為基礎的。
2、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數學訓練。
數學訓練不等於「機械、重復」,應該體現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應用性的訓練。
(1)說理性訓練。學生對一個數學知識掌握總是要經歷一個由「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過程,其中數學基礎知識的形成過程(具體——抽象),可以說是一個抽象概括(數學建模)的過程,而數學基礎知識應用的過程(抽象——具體),可以說是一個演繹推理(對模型的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中學生認識的是數學基礎知識的本質屬性,在抽象到具體的過程中學生將認識到數學基礎知識的應用范圍(概念的外延),這是將起到深化理解概念和靈活應用概念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把數學基礎知識的成立條件與具體問題中的條件進行比對,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由於小學生的思維處於發展的階段,他們的內部言語並不發達,是片斷的、條理性不強的,所以用學生的外部語言表述來促進其內部言語的整合與條理,這就是重視「說理訓練」的意義所在。
(2)圖形表徵的訓練。數與形是數學研究的兩大對象,他們相互作用,互為表裡。每一個形中多蘊含著一定的數量關系,而每一個數又都能通過圖形直觀的描述和反映。教學實踐是我們有了這樣一個認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得或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往往都是完成對數學語言、數學符合、數學圖形的翻譯過程。因此,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用圖形表徵已學的數學知識,將有利於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並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3)計算技能的訓練。當一個數學問題的解答思路確定之後,接下來的就是通過計算得到正確答案的過程。無論解決問題的思路多麼的完美,如果不能准確、熟爛的計算,那麼學生將不會完美的解決一個問題。再有對於比較復雜的問題,如果能通過口算或估算出沒一個關鍵的數值,往往對解決問題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學生基礎口算的訓練,加強估算能力的培養。
3、新課程背景下,數學訓練的地形式
數學訓練的內容應該突出基礎性和應用性。數學訓練的形式不應該是單一的、枯燥的,應該結合訓練的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突出趣味性、靈活性、競爭性、多樣性。
;⑵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
在《合數與質數》的教學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縛,體現以「以人發展為本」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敢於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通過操作、討論、歸納,經歷了知識的發現和探究過程,從中體驗了解決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一、學生參與面廣,學習興趣濃。
新課程教學標准要求我們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如:讓學生利用學具去擺拼,用「2、3、4……12個小正方形分別可以拼成幾種長方形的方法去體驗質數與合數的不同之處,以操作代替教師講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堂氣氛愉快熱烈,學生學得輕松、學得牢固,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課堂教學,學生是「主角」,教師只是「配角」,教學中應把大量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討論、觀察,思考的機會。在教學中我除了給學生動手拼擺的機會,還讓學生把幾個數(如2、3、4、5、6、7、8、9、10、11、12等)進行分類。盡管學生可能分類標准不一樣,但他們都能把只有兩個因數的數分在一類,把含有2個以上的因數的數放在一起。這樣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說出什麼叫質數,什麼叫合數。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合數與質數。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真正活起來。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本節課的課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你還想研究質數、合數有關哪些方面的知識。這個學習任務既是給學生在課堂上一個探究的任務,也是給學生在課外留下一個拓展的空間。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屬於自己的數學空間,從而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異質同組的兩人搭配,也是平時我們最常用的合作方式,來達到一對一的互助和全員參與共同發展的目的。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與學生的關系變成豐富統一的、互幫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同時,這種合作方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使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這樣就給不愛發言的學生留出了一定的表現空間,差異就不會被當作教育中令人頭痛的問題,而是當作教育的一種財富和底蘊。在這個過程中,我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自己的手,在他們爭執不下時給予理性公正的評判,幫助他們反復建構知識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展示學生的才華。同時,我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重視小組匯報交流、自由答辯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時,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評價的主體。
例如:在認識中位數、眾數之後要求學生同桌合作,舉出一組數據互相找找中位數和眾數的這次合作更能體現小組合作的實效性。本來老師出兩道題也行,在這里為什麼要讓學生出題做呢?一方面在合作中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在活動中一人出題另一人判斷,並能有理有據的說明理由,把小問題解決在大組匯報之前,激發了學生說出問題並想解決問題的慾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資源發揮學生的巨大的潛力引發特殊情況的呈現在小組解決不了的同時反饋到大組來,能使學生產生高度重視,有利於特殊問題的解決。在學生說不出來的情況下,我也做了預先的准備,這又是師生之間的一種互補,這樣教師的適時點撥,與學生的自主探究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另外,《中位數和眾數》這部分內容,是傳統教材上沒有的,它原本不是小學教材里的`內容,不但對我,對所有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都是陌生的,全新的。為了能駕馭教材,我反復閱讀課本和教師教學用書,領會教材,並且查看了很多資料,力爭琢磨透徹,但是,遺憾的是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還很不到位,因此這節課的教學中存在著很多不足,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匯報中出現了一些有價值的又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問題,由於自己經驗欠缺,沒能及時隨機應變,則錯過了不曾預約的精彩。
總之,「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這是我在一篇雜志上看到的一句話,把它作為我這個案例的結尾,是希望能給自己帶來進一步的思考,從而讓自己更好地捕捉課堂中的「意外」,讓它成為亮點,給我的數學課堂創造精彩。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3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冊第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一、創設情境教學,請會折疊衣服的同學上台來展示一下疊衣服的方法。從而引出課題。接著1、出示軸對稱物體:天安門、飛機、獎杯、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2剪小樹:通過不同剪法師生共同評價得出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所以先把紙對折,然後再剪,剪定後再展開,就是這棵小樹了。
這是本節課第一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後,目的在於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學生這次操作活動看似一次無目的操作活動,但要一棵小樹甚至一個漂亮的窗花,不去尋找規律,也是非常困難的,通過學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兩邊一樣的圖形可以對折起來再剪,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特徵的初步感知。
二、動手畫一畫,折一折,通過把同學們看到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杯等)進行分組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圖形對稱後,兩邊完全重合了,從而得出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有了初步感知之後。學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導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探究圖形對折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三、想辦法做出以各軸對稱圖形、並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這是本節課達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較為正確系統的認識之後,意在操作活動中鞏固深化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學生這次操作活動手段是多樣的,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動目的不同,所產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學生在這次活動中,通過有序、有層次的操作更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以認識,充分概念之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本節課最大感受是由於課前准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為自然的串聯在參觀的情景中,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⑶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抓住教材中的重點,突出「圖式——語言——算式」三位一體的教學,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形成一定的表象。在教學中,注重加強語言敘述能力訓練,引導學生從語言情境中感知應用題基本的語言結構,即已知兩個條件的情況下,提出一個問題,並通過算式計算,把「圖式——語言——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系滲透給學生。
在練習的設計上,還採用了「問好填在哪?」這樣的題目,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問號的含義,清楚問題的提出。
但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確實存在問題,差異也很大,有些學生都會自己說,而有些學生是別人說了多少遍了還是不會完整地重復,看來要好好訓練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了。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2
從事數學教學已二十多年,在不斷的摸索、學習中,我發現自己已經逐漸適應了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並且深深喜歡上了數學教學這項工作,不敢說自己在教學上多麼的有經驗,下面僅談一些感受。
一、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小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要求,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不知不覺,挑戰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言的學生講課。樂在其中,我努力改變教學方法方式。
二、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對。
很多時候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師的教授,習慣現成的接受問題,缺少自己去研究,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自己去解決的,還有很多題目,尤其是那些比較多的,看起來比較負責的,很多學生第一反映就是不會做, 不會自己動筆去算, 思考,試著去解決問題的。不太喜歡動腦筋,怕算。還有就是在做題時,有些同學對於錯的題,錯了也就錯了,並沒有在課後去針對錯題分析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這也可能會導致他再次出現這個錯誤,還有老師講過的題目,沒有好好的理解,下次出現相類似的或者是變的稍微復雜了一些,就不會做的。課後缺少去反思,把裡面的原理搞清楚的。
三、學生目的性不明確。
我為什麼要學這個數學知識點,學了這個知識你有什麼用,貌似生活中不怎麼用得上的?學生還找不到學習的目標。從而覺得學習數學沒意思,作用不大。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這個問題,我講解了很多現實數學作用的例子,慢慢的覺得他們對學習數學比較感興趣了,也認識到了現實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准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下面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教學反思的幾點做法。
一、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師設計教學方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設計教案時,要預測學生遇到的問題,那些地方學生不容易理解,根據學生要遇到的問題,設計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講授這一教學內容時曾遇到過那些問題,有那些經驗,應該採用什麼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然後進行新的教學設計。
在設計新的教案時,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那些新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新問題,可採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對「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不夠理解,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在教學設計時,為加深學生的理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動手操作,進行分鉛筆試驗,並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最後讓學生在操作實驗中自己得到了「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
二、課堂教學反思
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信息不斷地反思,反思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設計出一套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思維障礙時,教師應及時反思,如何啟發引領學生克服思維障礙,當學生發生意外事情時,教師及時進行反思,如何機智地處理發生的意外,使學生及時恢復到正常的思維狀態。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有這樣一道題: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積。在解答此題時,有一學生列式為:3+5=8(平方米),當學生都笑他錯誤時,他卻理直氣壯地說:「梯形的高是2米,可計算面積時,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來就行了。」聽他這么一說,感覺還有道理,此時我順勢引導:「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呢?」學生展開討論,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這個方法了。
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類似這些我們不能預料的問題,我們要及時地反思,啟發引導學生克服思維障礙。
三、課後總結的反思
課後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後對整個教學行為過程進行反思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程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研究產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後改進優化的方向。課後總結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反思教學成功之處
每一節課螳都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按照預先設想的教學方案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如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巧妙地新課引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教學中的亮點,精彩片斷,以及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示、情境的創設而產生的靈感,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處等,課後進行認真反思,記錄下來,為今後教學提供參考。
2. 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中的.失敗教訓,如對教材理解出現的偏差,對教學重點、難點處理不當,演示、實驗有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於某種原因,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等記錄下來,並對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為今後教學吸取的教訓。
3. 反思學生的反饋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的,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出智慧的火花,獨特見解或是學生的問題,如能力缺陷,思維障礙,以及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作業存在的問題等記錄下來,便於在以後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救,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提出的一些老師解決不了的奇特問題,記錄到課後去研究。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從教學中學會什麼的有效途徑,勤反思,也是現代教師在研究狀態下進行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提煉,從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促使自己成長與進步,使自己成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成為新時代的教學能手。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4
課堂教學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課堂教學活動,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
一、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找准每一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可讓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想買一本標價是11元的書,你准備怎樣付錢?想怎樣簡便地把錢付清又不用營業員找錢,你有好辦法嗎?然後請代表說說看。」這樣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日常買東西付款的方法再現,讓他們議一議,說一說初步建立十進制的體會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這樣聯系學生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就會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二、加強直觀,創設情境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形式,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當學生弄清周長的含義後,我首先出示了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讓學生自己動腦求出圓的周長,學生發現只有把鐵絲剪斷、拉直就可以測量圓的周長,即「化曲為直」的計算方法;接著我又讓學生計算手中硬紙片圓的周長,他們有的沿圓的一周貼上透明膠帶,有的用繞線的方法,還有的把圓滾動一周又可以測出圓的周長;然後指著黑板上畫的圓,問:「你們能求出它的周長嗎?」「有」,我啟發說:「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發現了,我相信同學們經過研究後一定也會成為當代的祖沖之,教學反思《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同學們研究的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紛紛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情境。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編制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藉助多媒體通過圖像的形色、聲光的動態感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孫悟空拿著一把米尺問豬八戒:「你能用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長嗎?」豬八戒拿起米尺邊量邊數: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時,豬八戒犯難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麼表示呢?此時教師暫關機,利用常規教學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讓其他同學人人動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長度,都會遇到豬八戒遇到的問題:不夠一米或不夠一尺的長度該怎樣表示?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著這些問題,怎麼辦?以引起急於解決的懸念,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去拓展數的范圍。此時教師認真設置問題,組織學生廣泛討論自己的見解,同時教師要耐心聽取學生的看法,保護、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討論之後,教師邊評價小結邊開機,畫面上出現孫悟空指著豬八戒的腦袋說:這就要用到分數。你想知道什麼叫分數嗎?這樣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了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意識。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有更多機會表現自我,課堂上要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盡量讓學生多說、多想、多做、多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5
昨天去實驗小學聽課,課題是《分式的乘除》的第一課時,剛開始秦老師利用類比的數學思想,通過復習分數的乘除的運演算法則推出分式的乘除法則。緊接著秦老師要求組長批改組員的預習作業,隨後由小組組長匯報檢查的情況,並把計算題出現那些錯誤一一類舉出來。我看看手錶已經過了15分鍾,隨後秦老師以學生錯題為例題,講解了兩題分子、分母都是單項式的乘除運算。當時我在疑惑,一節課最重要的是前20分鍾,為什麼還沒有講解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乘除的計算題呢?我覺得計算是學生的弱項,應該教師先做好解題的示範,然後學習加強練習,只有學生自己動手計算才會發現不足。課進行到25分鍾左右,秦老師開始講解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乘除。秦老師不是自己單獨講解,而是和學生互動,一步一步的寫出解題過程,並要求學生說出依據。最後秦老師請了四位學生在黑板上做練習,可能時間上沒有分配好,留有餘尾。
隨後我們進行了評課,聽了秦老師的課題簡述,我才發現課堂上自己的評課方向是錯誤的,秦老師的課題就是研究學生預習出會出現的錯誤以及探討預習中錯題的類型,最後我覺得秦老師的課還是很優秀的,值得我們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6
一個班上總有幾個讓老師特別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如此。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對於這種現象我沒有過多的在意,對於他們的嚴重違紀行為我也只是說幾句,總感覺自己沒有經驗,不知道如何處理恰當,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有時候把我氣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懲罰他們幾下就算罷了,還怕處理重了影響學生情緒。對於非正式群體就更沒辦法了,感覺他們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無拘無束似乎已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而我只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批評他們幾句,教育幾句,希望他們從此改正,但效果卻是因人而異,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詞語:因材施教。(反思:制定嚴格的課堂規章,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共同執行。可通過召開班會,對學生進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融洽關系。)
小學教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更多的是照顧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一年級的孩子,具體的形象思維占據主體,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准備實物,也就是教育學上所講的實物直觀和模像直觀。多用這些實物去刺激他們的大腦,擴展他們的思維,用具體的實物去幫助孩子們思維的延伸,這有助於他們抽象思維的開發與培養,為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俗話說,手腦並用,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走向社會,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手上動的多,見的多,腦袋裡才裝的多,到時可供提取的才會多。教學上的多動手做,多動腦思考,這才能更好的服務於孩子們的想像思維,為其創造插上翅膀。(反思:多收集教學掛圖,教學模具,多製作教具,有機會可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製作教學器具,讓學生更好的觀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識。)
;
⑷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該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篇1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這讓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學習數學的枯燥和乏味。那麼,如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快樂、充滿生機、充滿激情、充滿活力呢?筆者以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點滴體會。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巴班斯基說:「教師是否善於在上課時創造良好的氛圍,有著重大的作用。有了這種良好的氣氛,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得特別富有成效,可以發揮他們學習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學生好奇好動,有較強的求知慾,但他們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師根據學生的李鉛跡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必要的活動,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獲取知識。
比如我在執教《平移和旋轉》一課中,讓學生充分運用多種感官來感悟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現象,觀看游樂場中的活動畫面,生動、直觀地感悟平移和旋轉,進而通過動手操作活動進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轉,整個課堂充滿了童趣,孩子們在互動活動中感悟到了數學的魅力和價值。
二、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數學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因此,我們的教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景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這也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激歲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千克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創設學生熟悉的超市購物空間,模擬的貨架上、櫃台里擺了水果、蔬菜等各種生活用品。請每個學生猜一猜:這一堆雞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洗衣粉、鹽估計又有多重呢?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購物情境里,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稱一稱,弄個究竟。因此課堂氣氛高漲,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學習數學的實踐活動,感到既輕松有趣、又特別難忘。
三、留足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的數學課堂要摒棄了過去教師講的多、學生聽的多的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使學生學得生動、學得積極。如:我在執教《商的變化規律》一課中,設計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學習「商不變的性質」,由故事導入新課,當學生回答:「誰是聰明的一笑?」之後,我讓學生說出原因(算式),隨機板書算式,然後讓他們分小組討論,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一起總結出「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第二個環節,我還是應用剛才的故事,給學生限定被除數800,然後讓學生把800個桃子分給不同只數的小猴,(即改變除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接著計算,並提出問題:「通過計算你能發現什麼?」每個學生自由計算,思考,小組討論總結,最後進行全班匯報。
學生通過計算、發現、交流、辨析、整合,發現「在除法里,被除數哪並不變,除數擴大(縮小)幾倍,商就縮小(擴大)幾倍」、第三個環節,我拋出問題:「你還能自己設計一組除數不變的算式,通過計算,找出一些規律嗎?」「一石激起千層浪」,運用知識的遷移,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探索空間,學生通過嘗試、探究、猜想、思考,總結了「當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或縮小幾倍,商就擴大(縮小)幾倍」的變化規律。這堂課由學生先學習「商不變的性質」延伸到商的變化規律一、二,學生自始自終的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數據都來自與學生,比較真實,讓學生參與發現規律、探究規律、總結規律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嘗試、交流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四、善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煥發活力
任何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賞識。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賞識。因此,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亮點,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激發學生學習信心和學習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宜採用籠統空洞的語言:「不錯,很好,你真棒﹗」來實施評價,而要注意評價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採用不同形式的激勵性評價。例如,言語激勵「你的想法別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真不錯!」「我很佩服這個同學的分析。」「我們為他精彩的發言鼓鼓掌吧」「你真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孩子。」你的眼睛真亮,發現這么多的問題!「對__同學的發言,你想說點什麼?「你有數學家的感覺,我們來握握手。」肢體賞識:給學生報以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或豎起大拇指,鼓鼓掌,拍拍肩膀,摸摸頭,以示表揚和鼓勵。實行獎勵:口算又快又對的評為「口算之星」,誰提的問題多就稱為「智慧之星」,字寫得漂亮的就被譽為「書寫之星」,或給予簡單的物質獎勵。教師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學生參與性的評價,使課堂形成了一種互評互析的評價夥伴關系,實現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自我調控的過程,讓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活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留足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善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煥發活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才會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才會充滿魅力、靈性,充滿生命的活力。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篇2
數的運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基礎,所以計算教學又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成功之處
課程標准指出:要培養學生的數感,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用數來交流表達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所以在數與計算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在課標的指引下在復習知識時還是延續了上節課的復習方法,教材由淺入深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形成知識的結構體系。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於基本的運算、運算的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估算的知識、運算的順序掌握還是非常好的。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思考與交流讓學生回顧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掌握運算順序,深化對運算定律的認識,並能夠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回顧估算的方法,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估算解決現實問題,能夠學以致用。
二、不足之處
1、學生在計算中對於加減乘法計算掌握較好,但是有個別同學在除法計算,特別是小數除法計算中還是出現不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位置就進行計算,還有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書寫不正確。
2、在解決問題中雖然學生知道解題步驟,但是對於復雜一些的問題。
三、再教設計
解決問題依然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在復習中還要循序漸進,在學生的疑難處解開學生心裡的結。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篇3
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比拼,也有對錯辯論,有積極的合作,也有巔峰的對決。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兒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被這些小精靈們所接受和滿足,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
不知不覺,挑戰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甚至是挑戰我,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言的學生講課。在學生這種研究的勁頭下,我怎麼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這門課的教學,樂在其中,相識恨晚。在實施生本教育的過程中,我多次嘗試、反思、總結,較深的體會有:
一、放手讓孩子創新,適合他們的年齡階段的創新
我們確實比學生考慮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覺的想為他們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學生怎麼去想,怎麼去做,但是我們想的不一定被學生喜歡和接受,所以還是讓他們回歸這個年齡段最真實和最自然的思維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創新的東西。
數學課上在講十幾減幾的題目時,有不少他或許是沒認真聽老師的課,或許是他就是願意那麼去想,他就願意把12—4分解成12—3—1,在我看來沒有必要,這和12—4有什麼區別,但是人家就是喜歡這么分解,而且又做不錯,那我們有什麼理由說不好呢?顯然書上沒有提倡這種做法。如果讓學生去編書,他們也許會加入這種方法。
二、教師要教的少,讓學生學的多
這一點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點體現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時,意味著教師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讓學生學的多,怎麼樣學生才願意學。課前的准備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戰的,如何在課前設計有趣味性、有探索興趣的問題,這是一節成功研討課的關鍵。起初,預習並不順利,學生只是作為一項任務把它完成,再加上孩子的識字寫字能力還很差,所以預習作業往往完成的不佳。
低齡兒童對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就不是很強,但是對於挑戰性的任務甚感興趣,比如,和別人比賽誰的方法好,誰學會的快,誰能自己解決較有難度的事情,誰是第一個完成任務的優勝者。正是基於這些易刺激學生大腦興奮的誘因,我在預習中多加入了挑戰性的問題解決,學生的興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動提高作業的質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篇4
教師不能只把教案寫的詳細周全,滿足於「今天我上完課了,改完作業了,完成教學任務了。」而應該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為不斷創新,不斷地完善自己,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個方面經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總結精彩片斷,思考失敗之處
一堂成功的數學課,往往給人以自然,和諧,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設計,在教學過程會出現閃光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新的突破點,激發學生參與學習過渡語,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贊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後參考。
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是語言說話不當,有時候是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有時候是教學方法處理不當,有時候練習習題層次不夠,難易不當。等等對於這些情況,教師課後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對情況分析之後,要做出日後的改進措施,以利於在日後的教學中不斷提高,不斷完善。
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傷害
班級中有一位男學生陳建數學成績是倒數的,平時又特別調皮,經常上課不認真聽講。一天下課他拿著作業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問:「田老師,這道題怎麼做?」我接過本子,一看,見是我早上課堂里剛剛講完的習題,他還沒訂正好。我心頭的怒火不打一處來,「你上課在做什麼?我不是剛剛才講過的題目?」
我這么凶的對待他,我想這個學生也許現在還會記得我當時那副兇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學生,我想我會心平氣和的為他講解一遍。即使他上課沒有聽。靜下來想一想,我這樣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實上,我壓根兒就沒想過這樣做有什麼樣的後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氣才敢來問我,被我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認真聽課的缺點,現在可能會使他更不喜歡聽數學,上數學課了。同時我也輕而易舉的把他的上進心給扼殺了。
事實上,像我這樣有意無意傷害學生的教師可以說是有很多。如果學生上課回答問題錯了,立即批評,要他坐下。學生能夠站起來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本身一點就是勇氣可佳。更何況他舉手回答問題,說明他在認真聽課,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學生肯定不會在上課時回答問題了。有的教師經常會說我上數學就是沒氣氛,舉手的學生就是這么幾個。我想上面這點會佔了很大一部分。對於差生,教師的態度可能會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會給好臉色看,還不停的說他學習這么差,成績是倒數的,拖班級的後腿……
雖然學生只是小孩子,但他們也有自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里說:「任何時候都不會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其用意是希望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三、反思教育教學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又用一樣的標准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布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時,讓學困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對於書各別特難的題目可以不做練習。
四、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真正在談到了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提出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來進一步闡述。
第一種教法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
第二種教法,教師試圖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但是忽略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替代了學生的學習,無法使每個學生學習有意義,有興趣,使學生全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
第三種教法,學生通過自己操作,自己學習,來理解和掌握知識。在完成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方面有較好的作用。但對於後面兩個目標有所欠缺。學生的情感,興趣沒有盡情發展。
第四種教法,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驗證聯想,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給了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驗證進而概括,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積極愉快的進入到運用。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幫助學生在乘法與加法進行建構,使學生獲得了真正的發展。
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篇5
寒來暑往又一年,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忙忙碌碌,得失兼有,為了在今後的工作中能發揚成績,改進不足,現把自己這學期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三五、三六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三年級重新分班,我面對的全是陌生的學生。通過與之前的老師溝通,盡快了解學生,掌握學情。三年級整體的學生數學基礎還是不錯的,學習習慣也較好。
一、課前認真備課,做到因材施教。
之前剛剛帶了__屆三年級,我對教材的理解比較透徹,總結之前的教學經驗和不足,在備課上對教學設計做了一些更有效的調整。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比如:時分秒和測量單位的學習,去年學生在選擇合適的單位的時候,理解不夠透徹,這學期我增加了大量的體驗活動和體驗式作業,學生對單位有了親身經歷和感受,自然就會對比選擇出更合適的單位。在被減數中間有0的減法教學時,加入了讓學生用計數器去探究算理的活動,並加入了順口溜「0上有點看做9」來強化演算法,大大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二、上好每一堂課,以學定教。
上好課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注意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還十分注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除了要求他們」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自己「會學」。
課堂上,對於那些腦子靈反應快,好勝心強,愛動、貪玩、粗心,懂一點就聽不進去,注意力很難集中的學生,上課時就對他們多提問,多盯著他們,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這個焦點上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而不只是簡單的老師教,學生聽。
兩個班的學情不同,三六班學生思維更活躍一些,因此,在同樣的教學目標下,採取不同的教學形式,三五班多一些老師的引導,三六班多設計一些自主探究的活動和開放性問題。
三、認真批改,從批改中發現問題,及時補漏。
作業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驗,從作業中可以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所以,對學生所做的每一次作業,我總會認真批改,仔細分析,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進行補漏。每次作業我都堅持做到「學生做——老師改——老師講評——學生訂正——老師再改」。
確保每一個知識環節,學生都能學好,學透。每天在QQ群裡布置當天的作業,還有作業反饋。在批改作業中,發現出錯較多的題目,給家長一個正確的範例,教給不會輔導的家長方法。並講解清楚解題思路,說明書寫要求,這樣家長在給學生輔導的時候思路上能和老師的教學保持一致。
這個方法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家長經常說「老師太負責了,講解的太仔細了」,「看了老師的作業反饋,我也學習到了很多」。
四、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
所教的班級中有個別同學存在學習障礙,於是我經常對他們進行跟蹤輔導。通過課堂教學、檢測、作業反饋等,發現問題,充分利用空餘時間為他們開「小灶」,作業錯了,堅持面批面改,促進他們自我奮進、同時,安排優秀學生當小老師,與基礎差的學生結對子,互幫互學,得到提高。一學期下來他們成績進步不僅很明顯,而且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方面有了明顯好轉。
五、做好過程性評價,激發學習動力。
為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及時鼓勵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從課堂表現和作業兩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每節課每個學生基礎分2分,回答一次問題或者被老師表揚一次加1分,沒有上限。上課不認真聽講或者違反課堂紀律,被點名一次減1分。
每節下課後,每個小組的記錄員把小組每個成員的分數記錄到「學習之星評分表」,這個積分表張貼在教室後邊的牆壁上,方便學生隨時查看自己的分數。每個月對積分前10名學生進行表彰,獲得「數學學習之星」。家庭作業全對的得2顆星,有錯題的沒有星,錯題改正後得1顆星,每個單元匯總一次,得星數前10名的學生獲得「數學作業之星」。
評價設計比較詳細,學生也能及時得到反饋,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下學期需要做一些調整。「學習之星」的評比,張貼在教室,時間長了,學生的關注度就下降了。每節課一匯報,每周一總結,每月一評比。「作業之星」的評比,不能只關注正確率,還要加入對書寫的要求,書寫規范整潔的加一個優,等同於1顆星。完成選做作業的加1顆星。
六、積極參加學科組課例研修活動。
通過暑假的學習,讓我對課例研修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學期兩輪課例研修的實踐中,讓我明白了如何去做課例研,學會了站在觀察點上去觀課,通過每一次的觀課反思,讓我對評課有了更深入的剖析。也通過評課,反思自己的教學,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啟示。
第一輪的《口算乘法》,一節算理課,解決了我多年的一個疑惑,如何兼顧算理和演算法的教學。算理到演算法,是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過程,學生在學習算理時離不開直觀的操作,從直觀過渡到抽象,需要一個橋梁,這個橋梁就是老師的有效提問和引導。
第二輪__的《圓的初步認識》,通過教研員常立剛老師和王校長的點評,讓我明白了如何進行概念的教學,可以把概念進行分解,有層次有梯度的練習。老師要給學生搭建一個學習的階梯,重走概念形成之路。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篇6
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工作,經驗、吸取教訓,本人特就20__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熱愛__,熱愛人民,堅持__的教育方針,忠誠__的教育事業:做好政治學習筆記、寫好學習心得,思想端正,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辦事認真負責。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於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並能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帶頭與同事研究業務,毫不保留自己的觀點,實話實說,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水平。能夠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在各方面以__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適應教育發展的形勢。
二、教育教學工作
首先,能認真把握教材。把課標、教參與課本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切實落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並且能利用課堂時間不斷地以新型熱點材料為背景創設提問角度,幫助學生拓展思路,從而使學生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第二,能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重視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新、舊知識的聯系,達到幫助學生學會求知、不斷發展的目的。
第三,尊重學生。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培養,在嚴格管理的同時能尊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認知能力,提出與學生自身水平相當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共同提高。
三、其他方面:
本人積極撰寫教師專業成長。創建博客,把平時的教學得失、聽課感受、培訓心得、教學困惑和生活隨想等內容上傳和同行交流分享,豐富業餘生活,記錄教育人生。教學成績優異。
總之,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篇7
很快一個學期的工作已經結束,下面對該學期的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基本工作
在這一個學期里,我一如既往,在思想上嚴於律己,熱愛__的教育事業,時時刻刻以一個人民教師的標准來嚴格約束自己,鞭策自己;做到聽從領導,服從分配,出滿勤,干滿點,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力爭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一個老教師應具備的形象。
本學期我擔任四(1)班和一(2)班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工作中能做到認真負責,深入班級對學生的個性、學習習慣以及學生接受能力、探索能力、學習成績等做了深入了解。根據實際情況聯系新形勢下創新工作教學的特點具體做了以下工作:
1、從學生的聽課抓起。通過觀察兩個班學生大部分比較聰明,但他們的學習習慣相當差,惟我獨尊。課堂上至少有半數學生不會聽課,自主學習意識更加單薄。針對這種情況,針對他們的聰慧特點從他們自主學習抓起,教他們學會學習,怎樣探索,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激勵他們做學習的小主人等措施。從而達到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目的。
2、從基本功抓起。有的學生數學基本功很差,甚至是最基本的加減計算錯誤率都很高,我只得想方設法方法訓練學生,通過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此我在班級中採取了「每天一練」、「小小醫生就是我」——學生與學生動,相互找錯、久錯等活動強化學生基本功的提高。
3、緊抓學生作業不放,想盡辦法杜絕不按時交作業的現象。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拖欠作業的問題,現在基本杜絕拖欠作業的現象。
4、培優輔差。這學期我本著培優輔差的工作思路,採取讓優等生「優上加優」、讓差生「有若變優」的措施,成立了「智慧星」「我也行」兩個數學興趣小組。前者是本班的數學優等生組合,對這部分同學注重拓展知識、開闊視野;後者是本班的後進生組合,對他們採取樹信心、培訓興趣、加強基本技能的補習與訓練,以提高班級整體素質。
5、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與學生家長多溝通,可更有效地發揮教育作用。我把學生的家長電話號碼作以記錄,隨時向家長匯報其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這里的「匯報」不單單是給學生「告狀」,而多半是抓住學生的點滴進步與其家長交流溝通,使其家長增強配合教師積極教育孩子的信心,以實現我們的工作目標。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本學期已經結束,我打算在今後工作中,一如既往,繼續實施自己制定的工作思路,帶好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論是學校分到的哪一項工作,我都要配合同事盡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⑸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篇1
一、關於第一節課堂教學重要性
第一節課意味著教育事業的開始,對教師來說至關重要,也非常具有紀念意義。就學生而言,他們對未來的新教師充滿了諸多的期盼和想像,並希望快點見到教師去印證下是不是自己心中的那樣。從新時期兒童的心理研究來看,兒童對未知的新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總是滿載期盼,又總是過多於羞澀。對不同教齡階段的教師來說,上好第一節課具有不同的意義。
首先,對於剛參加工作走上教師崗位的新教師來說,上好人生當中第一節課是人生教育事業開啟的奠基石,是初次和學生接觸的美好時光記載,所有的都是第一次具有紀念意義;對於老教師來說,上好第一節課是必然的,教師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傳授給學生,激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慾望,調動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教師第一次接觸學生需要嚴肅中帶著可親,可親中具有一定的嚴師風范,這樣既拉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又保障了學生對教師的敬重和對神聖教育事業的尊重。第一節課意味著美好的開始,對所有的教師都非常重要,我們要引起必要的重視。
二、關於學困生學生問題處理是否得當
在每一個班級裡面,都會有學困生學習方面的問題存在。針對學困生的問題,教師要站在客觀實際的角度去分析每一個學困生學習數學困難的成因,在分析成因過程中不可帶有主觀的個人因素。兒童時期的學困生問題,有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是絕大部分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比如兒童本身還處於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階段;家庭原因;自身思維方式原因;學生之間的關系問題等。教師要同學困生進行面對面、心與心的交流,找出學困生的學習問題原因,並記錄在案,而後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有效的對策對學生給予幫助且不斷跟蹤反饋,讓他們從阻礙中出來,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關於注重培養學生實踐活動能力
一方面,小學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強和邏輯性強的特點,另一方面,小學生還處於身心發展階段,無法分辨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基於這兩個方面的原因,必將阻礙小學生數學學業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從這個兩個方面出發去尋求針對這兩個方面的舉措,經過小學數學教師的不斷探索和總結,他們發現數學實踐創新活動有助於破解數學的難題。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建適合學生自由、快樂、友愛的學習情境,在知識講解上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引入生活進數學的方法、創新思維發展的方法等開展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以實踐助學習,以學習促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
四、關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共同發展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要求數學教學活動營造師生互動的教學情境,改變以前師生相分離的教學狀態,在教學活動中注重讓學生回歸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掌控者,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只是引導作用,雙方共存於一個教學共同體之中。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不足之處能夠引起教師的注意並促進教師去解決問題,從而促使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理論素養提升;另外,教師的新思維新方法有助於開拓學生的思維和視野,讓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去主動學習數學。
五、關於正確評價學生,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評價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對教學活動的反思和總結,有利於新的教學發展奠定基礎。新的數學課程標准對教學評價提出了比較高的層次要求,就是要求教師要站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客觀、公正、公開的評價,但是要轉變評價內容,多採取鼓舞和激勵的方式,讓學生樹立信心,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保護學生的身心發展。
而批評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更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教學評價中盡量不用,對於學生的不足之處給予指正就可。特別注意的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變化情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主創地位並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在進行評價活動的時候,針對教師掌握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給予學生以正確的引導,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是教學活動直接實施者,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是否能夠順利開展,需要教師對教學改革的正確認識和對待,可以說教師對教改的踐行起關鍵作用,因此,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是有必要的,是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篇2
通過本次網上數學研修的學習,作為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認識了新課程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實踐新課改。網上研修學習很快就要結束了,我個人感覺在這次學習中收獲很多,盤點收獲有一些感受。
加強教學反思,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聽課教師的評課建議,及時修改、補充、調整、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個教師如果堅持寫教學反思,幾年以後很可能成為名師。我們要堅持寫課後反思、階段性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
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2、對學數學的反思
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總之,通過培訓對我來說有了很大的收獲,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使我對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認識。我要把這些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在教學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為農村基礎教育做貢獻!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篇3
本學期,我們數學教研組在「加強學習,更新觀念,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轉變教研理念,改進教研方法,優化教研模式,積極探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研工作新體系」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踏踏實實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加強理論學習、新課程標准學習
我校數學教師普遍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缺乏一定理論作指導,而實踐經驗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用一定理論來指導,那麼這個經驗才能稱之為經驗。課改已進入第二學期,教師的觀念有了一些變化,但教學理念的切實轉變,基本理念的基本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所以,本學期我們仍然加強教師的培訓,學習《數學課程標准》,使廣大數學教師進一步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
2、認真鑽研教材,運用新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在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及一些理論的基礎上,組織了教師圍繞課題上研討課。在教學中,教師都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鑽研教材,駕馭教材,在領會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學中,老師們也都能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領會知識、感悟知識。
3、藉助集體的力量,搞好課題研究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制定一份以年級組為單位的集體備課計劃,通過集體備課這一形式,加強了教師間的合作交流。同時也使「導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在面上得以開花,在點上得以深入。
4、發揮傳統優勢,搞好數學特色建設
本學期教研組在學生一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有每日口算進課堂、每月口算等級賽、學期連環題比賽;有每兩周一期的數奧起跑線;有數學小論文比賽;有數學手抄報比賽;有的數學競賽。在這些活動中涌現出許多活躍份子和能手,為學校特色建設出了一份力。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篇4
一、小學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局限性也是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復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使反應的而非反思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使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事錯誤的。
二、智慧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智慧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事「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專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的教學走向理智型的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展,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反思。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區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她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她不僅能「做」,還應當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等方面去開展。簡單地說,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思考——為學生准備數學,即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蘇俄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中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閱歷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受通常不一樣。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方式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不叫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使很難按照我們的意願去完成教學。比如平時我們在上課的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的很清楚明白了,但反饋後卻發現很多學生還是糊里糊塗的。說明了我們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教學反思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驗。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驗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嘗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等經理對於我們今天仍有一定的啟迪。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有價值、可用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可以重新以學生的身份參與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作出反思。
2、學生的角度。
教學行為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生學得好。在新課標中,有些習題,如最優化方案,讓學生去選擇租車、買票等方案,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接法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們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所以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時一致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松氛圍,便於開展有意義的討論。交流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共同設計教學活動、互相聽課、做課後分析等。
4、專業學習
多學習相關的數學教育教學資料,能幫助我們對許多實踐中感到疑惑的現象作出解釋。可以開闊我們教學反思的思路,使我們的教學和反思不再局限在經驗的小天地里,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有那些與特定的教學情境有關,那些更帶有普片的意義,從而對這些行為有較為可觀的評價,能夠使我們更加理性的從事教學反思後東並對反思得到的結論更加有信心。
教師的職業需要專業化,教師的專業發展最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徑使教學反思。沒有反思,專業能力就很難有實質性的提高,而教學反思對象和機會就在每一個教師的身邊。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篇5
小學階段,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鍾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小學的數學教學,最令我煩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原因較多,也是比較復雜的,我個人認為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扎實也是很關鍵的。於是我在教學設計中不斷的反思,上課前認真准備,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特別多,在教學中,我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主要採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實行幫教活動,每一個學困生都找到一個學習優秀的好朋友來每天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輔導和考試,教師定期進行抽查。
(2)我作為數學教師每天的工作計劃中就有關於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3)學困生自己制定出具體的學習目標,以不斷促使自己努力。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氣氛不活躍,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對於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講哪兒,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要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讓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最撓頭的是怎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里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復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同的方法就會取得不同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約了教學時間。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盡管要通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么大的容量,由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症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在學生的實際學習中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以我現任教的三年級為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核中均還理想,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差的學生。我就想,為什麼差的學生越教越多呢?於此同時,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差生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角色,不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方法,更有甚者連練習題都不願意做。而對於這部分學生,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准來,衡量自己的學生,我認為我們可以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這樣差生會更差,作為教師應該及時補差,不讓學生掉隊。
總之,我覺得,數學教學活動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收到實效,避免失誤。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篇6
數學概念是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以及它們的本質屬性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它是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學生在運算中發生錯誤,解題能力差,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某些數學概念掌握得差。只有組織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才能起到優化教學過程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從具體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從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必須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並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比較,或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得感官的直接認識。例如,在教學體積概念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一個鉛筆盒和一塊黑板擦,問學生誰大?緊接著,又讓學生觀察兩個棱長分別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塊,問學生哪個大?通過這樣比較,學生初步獲得了物體有大小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概念的本質屬性.拿出一個梭長是4厘米的正方體空紙盒,先將梭長是2厘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學生便清楚地看到這方木塊只佔據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間,然後把一個梭長為4厘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正好占滿紙盒的整個空間,學生又從這一具體事例中獲得了物體占空間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就能較自然地導出:物體所佔有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這一概念。
二、創設求知情境,導人新課
從教育心理學中知道,「需要」是產生動力的源泉。「興趣」是內在的動機,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離開了這種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動進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說不上積極思維,這樣就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去利用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努力創設求知情境,讓學生產生探求數學知識的強烈興趣,使必要的感性認識,然後通過語言來逐步抽象、概括出數學概念。學生由被動接受數學知識轉化到主動地去獵取知識,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為教學新概念創造良好的氣氛。
三、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深化概念
課堂練習是教學上的反饋活動,是學生對教師輸出信息的反映信號。學生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起到鞏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過練習可以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設計好練習題並及時評講、糾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我們在概念教學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及教學規律,合理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來進行教學,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可以使學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後繼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篇7
——復慣用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在各位老師前輩的指導下,我執教了二年級上冊《復慣用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節復習課,反思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有成功,也有遺憾。
首先先說說個人認為成功的地方,如下:
一、活動化的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本節課在組織教學材料時,創設一個去貓數學樂園玩這個生活情景,將學生置身於現實問題的情景中,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體驗到生活是數學的源泉,了解了數學的價值,增強了應用數學的意識。還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解決一系列問題,學生成了遊玩的主角,並在玩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整堂課,學生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參與熱情,師生、生生、群體間都在互動,學生玩了,樂了,也學了。
二、加強對比,加深對用乘法解決問題的理解。
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數量關系的分析,並在多處地方設計了對比,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觀察、去討論、去爭辯,讓學生在對比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例如:「把小女孩澆了4棵樹,小男孩澆了2顆樹,兩人一共澆了幾棵樹?」與「小男孩澆了4棵樹,小女孩澆了4顆樹,兩人一共澆了幾棵樹?」進行比較,明白加法與乘法的區別,接著追問,4人澆了多少棵,9人呢?引導學生比較,使學生發現這些題的共同點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可用乘法計算,從而進一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再如摩天輪這道題,通過三道算式的對比,了解到乘法與除法直接的聯系。
三、重視對學生進行一些基本數學 思想、方法的滲透
我感覺本節課最出彩的地方是在解決了4人、9人澆了多少棵樹後,教師繼續追問,你還能知道幾人澆了多少棵?小朋友很自然說出5人,6人、7人等人澆了多少棵,再通過一系列的對比,發現從上往下看,每人澆4棵,澆得人數越多,澆的總棵樹就越多,並能很順利的解決10人澆了40棵,11人澆了44棵。很自然地向學生滲透了函數的基本數學 思想,並運用規律解決了簡單的數學問題。
四、練習設計層層深入,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在本節課中,我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將數學思考融入到不同層次的練習中,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獲得思維的發展。如第一層次:基本練習;第二層次:對比練習;另外還有拓展練習、綜合練習等,每個層次都有各自的側重點和明確的目標。如「小紅和小強各要寫48個大字,小強每天寫8個,小紅每天寫6個。要寫完這些字,小強用了多少天?小紅呢?」另外還有「小明帶了24元買禮物,正好花完,他可能買的是什麼?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記錄下來。」那一題,這些都需要學生能在較多的已知條件中,正確選擇有用的和必需的數學信息,而不受多餘條件的干擾,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開始的基本練習有些簡單,口算卡適當加一些乘加乘減會比較好;另外在植樹的那道題目結束,要是添加一個乘加的題目,那麼後面的「小明帶了24元買禮物,正好花完,他可能買的是什麼?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記錄下來。」這道題小朋友就有地方下手了。
⑹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範文
教學 反思 撰寫並沒有固定格式,也沒有內容限制,但要寫出實用性、概括性、反饋性、 總結 性、啟發性更強的教學反思,關於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該怎麼寫。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 範文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範文篇一
小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情感和思想都在發展,因而,我們的 造句 、習作、閱讀理解的指導也得跟上去。一個四年級的學生,造句還是照搬二、三年級的 句子 。這個孩子受應試 教育 的影響太深,作業和考試只求穩妥、只關心得分。因為她怕錯,怕丟分,怕老師和家長批評,而不敢去想。久而久之,將失去表達力、思考力和生活觀察力。長大了,還能幹什麼?!
如何讓學生進入講讀課文狀態?採取師生對話式講讀課文,即,或跟著老師的話題走,或跟著學生的話題走。嚴格要求「有話跟我說,說給大家聽。不準私下說話。」這樣,師生的心靈才能碰撞出火花,教學才可進入狀態。吵雜、喧鬧不是好課堂,一言堂也不是好課堂。
中國教育管理是行政式運作,不是靠表彰來鼓勵老師工作,就是靠文件和檢查來督促老師工作。背離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 教學論文的一般構成:提出觀點,簡述理論,常用 方法 ,教學案例(這一項是最重要的,要靠自己平時收集)。這樣的 文章 ,讓讀者明確主旨,懂得道理,掌握方法,看得懂你是如何教學的。
其實,小學完全可以採用新課標來教學。老師們不敢這樣做是有各種原因的。學校每學期都要進行均分排隊,老師們只能分分必爭,不敢放開手腳抓素質、打基礎。我們的教學形成了天天圍繞試題轉,學一節考一節,差什麼補什麼,考什麼背什麼。 素質教學需要老師情感和思想的投入,要付出極大的精力,是復雜、長遠的工程。而應試教學精力和時間投入少、形式單一:講題目、做題目,背答案。教育方式很簡單,那就是罵、打、罰。老年教師固守著「師道尊嚴」,年輕教師是在題海中長大的,新課標的真正實施還任重道遠。 我們的老師要改變教育觀念,堅守職業道德,勇於犧牲眼前的利益,敢於同舊體製作斗爭。為了拯救孩子,振興民族。我們老師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小學是為了孩子未來的發展而教學,不是為了分數而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範文篇二
在課外閱讀中我了解到分層教學,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徵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學有所得,先後達到課程的要求。在一年教學的實踐中總結,我認為分層教學的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
一、學生分層
了解學生,是使教學活動對於每一個學生都更為有效,從而是大面積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學生的學習技巧,思維和記憶的發展水平,知識面、日常生活情況,對集體,教師和學校的態度等。對全體學生進行前期調查和測試工作。內容包括學生的智能、體能、心理、學科成績、在校表現、在家表現及家庭環境等,並對所獲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建檔。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習小組,而這不同層次小組的學生不是長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級(沒有降級)。讓師生都明確某一個同學在某一階段時間內所處的層次。同時,要讓學生建立起對學習的樂觀主義態度和真誠的學習信心,正確對待分組方式,明確教師的分組目的,防止優生驕傲自滿,中等生得過且過,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二、備課分層
學生彼此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距,為了達到普遍提高,全面培養的教學效果,我們有必要在備課過程中,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式到教具准備都堅持與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相適應。強調針對性,既保證"面向全體" ,又兼顧"提優" 、"補差" ,使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能抓住三類學生。[復習鞏固](10分鍾左右)。針對新授與練習中的反饋信息作適當處理,對普遍存薄弱點或個別不及矯正的問題進行補救,將本節課所學內容系統化,便於學生理解和運用,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目標延伸](5分鍾左右)。分好、中、差三類學生的要求。對優生,設計一些基礎題讓他們完成,並讓他們探索思考撥尖題;對差生,診斷他們學習本課中的疑難,採取有效方法補救,讓他們完成基礎題;對中等生,要求他們自我復習鞏固,完成基礎題和提高題。
這樣,我們就能把每個學生的培養和提高都置於自己視線之中,充分調動了各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課堂教學分層
這里重點是分層施教和分層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後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後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課程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四、作業分層
作業由淺入深可分為四個層次,即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撥尖題。向好、中、差三組學生布置三種作業,並採取三種作業批改方式,"差組"--放緩題 + 基礎題,教師當天面批,學生當天糾正;"中組"--基礎題 + 提高題,全部批改;"好組"--基礎題 + 撥尖題,只批改革1 - 2本,其餘由學生自己核對,組長檢查。在分層練習中,我們應積極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突破,從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
五、考核分層
考核包括單元關檢測和階段性檢測。由教師自己依照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每份題都包括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和撥尖題四大類,放緩題面向差生,僅供"差組"生做;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學生必做;提高題面向中等生,"差組"選做;"好組"和"中組"必做;撥尖題面向優生,供"中組"選做,"好組"必做。考核後,對已達標學生提出"鞏固性"或"擴展性"的目標;對未達標學生,通過補課,個別輔導建立互幫互助小組進行"矯正幫助"。以確保各類學生都達到預定的階段目標。
通過階段考核,對各個學生進行多次的綜合分析,並進行必要的組別調整。對進步明顯的提高一個層次;對有後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勵,下次仍跟不上的個別輔導,絕不降級。這樣做,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於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而對這樣的個別學生,切忌冷嘲熱諷,應熱情關心,幫助分析原因,樹立信心,以確保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熱情。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範文篇三
課堂教學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課堂教學活動。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
一、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找准每一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可讓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想買一本標價是11元的書,你准備怎樣付錢?想怎樣簡便地把錢付清又不用營業員找錢,你有好辦法嗎?然後請代表 說說 看。」這樣藉助學生的生活 經驗 ,將日常買東西付款的方法再現,讓他們議一議,說一說初步建立十進制的體會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這樣聯系學生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就會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二、加強直觀,創設情境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形式,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當學生弄清周長的含義後,我首先出示了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讓學生自己動腦求出圓的周長,學生發現只有把鐵絲剪斷、拉直就可以測量圓的周長,即「化曲為直」的計算方法;接著我又讓學生計算手中硬紙片圓的周長,他們有的沿圓的一周貼上透明膠帶,有的用繞線的方法,還有的把圓滾動一周又可以測出圓的周長;然後指著黑板上畫的圓,問:「你們能求出它的周長嗎?」「有」,我啟發說:「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發現了,我相信同學們經過研究後一定也會成為當代的祖沖之。」同學們研究的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紛紛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 故事 是 兒童 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情境。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編制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藉助多媒體通過圖像的形色、聲光的動態感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 童話故事 的形式導入新課:孫悟空拿著一把米尺問豬八戒:「你能用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長嗎?」豬八戒拿起米尺邊量邊數: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時,豬八戒犯難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麼表示呢?此時教師暫關機,利用常規教學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讓其他同學人人動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長度,都會遇到豬八戒遇到的問題:不夠一米或不夠一尺的長度該怎樣表示?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著這些問題,怎麼辦?以引起急於解決的懸念,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去拓展數的范圍。此時教師認真設置問題,組織學生廣泛討論自己的見解,同時教師要耐心聽取學生的看法,保護、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討論之後,教師邊評價小結邊開機,畫面上出現孫悟空指著豬八戒的腦袋說:這就要用到分數。你想知道什麼叫分數嗎?這樣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了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意識。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有更多機會表現自我,課堂上要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盡量讓學生多說、多想、多做、多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範文相關文章:
★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範文
★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
★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800字
★ 2020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總結
★ 教學反思小學數學
★ 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教學反思
★ 2020小學數學網上教學反思總結範文5篇
★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 數學教學反思範文大全
★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反思
⑺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1
大半個學期已經過去了,以下是我對12月的一些反思和收獲。
12月,在班級管理上我主要培養孩子們的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繼續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等良好常規行為好習慣。
烏申斯基曾有過這樣一段話:「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在這段時間我在空閑時間陪著學生一起玩耍,拉近了我和孩子們的距離。在和孩子們的溝通中我會將一些在班級工作中要求學生做到的,率先垂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學生。如彎腰撿紙,提前到校,收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數學教學上這段時間主要學習了連加連減,混合加減等知識,採用多媒體教學,在連加和連減的基礎上學習加減混合,效果較好。
學生通過動畫演示,能夠清楚地說出過程,也能夠自己列算式解答。但是在作業中都是靜態的圖,沒有過程性,學生就分不清先算哪,再算哪,不太容易列出算式。而這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現實運用性,因此在作業中要讓學生先說,描述過程,再列式計算。讓他們充分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但是學生在計算這方面只要細心都能夠計算正確,但是對於圖文的題目掌握還是不到位,需要加強練習。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2
6月3日,我和小學數學教研員到我縣一所村完小,聽了一節三年級的數學課。課的內容是"幾個幾,老師的教學出現了3個知識性的錯誤.我說兩處:
錯一題目:一個西瓜等於16個蘋果,4個蘋果為1000克,1個西瓜有多少千克。教師在引導學生弄清數量關系和單位名稱時,卻出錯了。
錯二題目:6根胡蘿卜換2根大蘿卜,9個大蘿卜換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能換幾個胡蘿卜。教師也找不到直接的等量關系。
評完課出來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教師閱讀年,我們都在積極倡導教師讀書,作為村完小教師,應讀什麼書,才更適合我們。我想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吧:
一是要合理安排時間。農村小學教師日常工作繁忙,常常連晚上也會被搭進去。上班時間讀書幾乎不大可能。雙休日、春秋假、寒暑假應該是教師安排讀書的好機會,要合理分配好,充分利用好。
二要切合工作實際,先讀懂教科書。教育書籍浩如煙海。獅子大開口,什麼書都要讀,只會什麼書也讀不好。根據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及研究活動的需要,先讀懂教科書;在會上課之後才「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缺啥補啥,「對症下葯」,無論對工作還是自身都是很有裨益的。
三要結合自身,讀些提高自身素養的書。每個人的生性差異,決定著不同讀書興趣的形成;個人讀書興趣與所學專業有別,又導致其知識結構上的盈缺。針對自身知識結構的特點與現狀,在力求專業深度和新度的同時,適當讀一些興趣與專業以外的書籍,不但能完善和拓寬知識結構,培養更廣泛的閱讀興趣、更精深的人文素養,而且能使自己的工作左右逢源,得心應手。也許我的觀點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至少不會得到領導的認可,但我還是認為,如果一名教師連教科書都沒有讀懂,你叫他讀聖賢書、寫讀書心得,又有什麼用。
但願我的觀點能給村完小教師一點啟示。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3
記得有一個學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個老師把孩子教的沒問題那是真的有問題。之前一直不理解,沒問題不是更好證明學生都會了啊,現在算是有點明白了。沒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話可能孩子沒有自己的思考,可能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不管哪種都不是現在自己想要的課堂。
在自己的平時教學中或是課下我都一直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問題或是疑惑,但是他們好像不太理解問題是什麼意思,要麼「明知故問」要麼「隔靴搔癢」。在我們進行的單元總結中我也給他們開辟了一塊領地:問題銀行。可以提自己的問題或者是疑惑,但是幾單元下來這個版塊要麼被「方法」佔領要麼被「題目」霸佔。今天我們進行了期中整理與復習。我並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復習什麼而是讓他們自己翻書回憶學過的內容,然後匯報、補充。
「對乘除要比加減高一個等級,看到乘除加減就只能讓道了。不過要是有人幫忙就行了,誰呢?」
「小括弧。」
「恩,關於小括弧你有自己的問題嗎?」這里自己也是想發散一下他們的思維,看看他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在一番引導未果後「笑笑有一個問題請看……」
出示這個問題並解決之後學生思維受到啟發「老師有沒有比小括弧還厲害的?他們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呢?」
復習第二單元並總結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物體最多隻能觀察到三個面」後引導學生「你有問題嗎?」
「我們觀察到的物體都是六個面最多看到三個,那如果是多個面呢?」
「很好的問題,有人能解決嗎?」
「老師,他說是不是像鑽石那樣的」同學們的思路一下打開了。
「這樣吧,下去查一下資料我們明天課堂上再交流」。把思考延伸到了課下,當然更是為了鼓勵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大家討論自己的問題並上網查自己內心也會有一種成就感,可能下次就會更深入的思考。其他同學也會「效仿」,這不就我的目的嗎?
通過今天的課堂我發現要想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知道自己提出問題不會受到其他的同學的嘲諷而是老師的鼓勵。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適時的引導一下學生從哪個方面去提。當然今天只是一個開始,希望以後會有更好的學生的「真問題」。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4
數學概念是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以及它們的本質屬性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它是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學生在運算中發生錯誤,解題能力差,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某些數學概念掌握得差。只有組織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才能起到優化教學過程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從具體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從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必須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並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比較,或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得感官的直接認識。例如,在教學體積概念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一個鉛筆盒和一塊黑板擦,問學生誰大?緊接著,又讓學生觀察兩個棱長分別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塊,問學生哪個大?通過這樣比較,學生初步獲得了物體有大小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概念的本質屬性.拿出一個梭長是4厘米的正方體空紙盒,先將梭長是2厘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學生便清楚地看到這方木塊只佔據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間,然後把一個梭長為4厘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正好占滿紙盒的整個空間,學生又從這一具體事例中獲得了物體占空間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就能較自然地導出:物體所佔有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這一概念。
二、創設求知情境,導人新課
從教育心理學中知道,「需要」是產生動力的源泉。「興趣」是內在的動機,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離開了這種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動進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說不上積極思維,這樣就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去利用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努力創設求知情境,讓學生產生探求數學知識的強烈興趣,使必要的感性認識,然後通過語言來逐步抽象、概括出數學概念。學生由被動接受數學知識轉化到主動地去獵取知識,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為教學新概念創造良好的氣氛
三、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深化概念
課堂練習是教學上的反饋活動,是學生對教師輸出信息的反映信號。學生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起到鞏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過練習可以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設計好練習題並及時評講、糾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我們在概念教學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及教學規律,合理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來進行教學,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可以使學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後繼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5
素質教育推行到今天,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明確所要講授新課的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師最基本的教學技能,也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師卻做不到這些。大部分教師都認為自己的教學目標很明確,自己想要講什麼,想要教會學生什麼,都會明確記錄下來,並且認真按照執行,以為這樣就行了。殊不知,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為什麼學、怎樣學等;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具體來講,教師只是教給了學生關於教材的內容,在課堂上不停地說教,幾乎占據了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完全沒有發揮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為了教而教,為了板書而板書,為了上課而上課,就是沒有為了學生。一堂課下來,讓我們感覺不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反而是學生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可見,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教學目標是不準確的,沒有根據學生而設定的教學目標是不正確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堂為載體,時時處處想到學生,將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為最終目標。
二、教學方法不正確
教師的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把知識傳達給學生。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是教師要研究教的問題,而不是研究學生怎樣學的問題。教師的課堂教學需要給學生設定一定的教學情境,這是一種學生吸收知識、內化知識的過程。但是現在的很多教師只是強調課堂教學的外化作用,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時是不同步的,他們心裡想到了卻不見得能夠說出來;明明自己會做但不一定能夠講解得出來,而教師偏偏要花大把的時間在給學生講解上;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把學會的知識用在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上,可很多教師還是要把時間放在幾道抽象的應用題上,讓學生算來算去,結果卻因此打消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教師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做出合理的教學安排,使其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設置教學環節,無須學生太多的考慮。但實際上,很多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於被動狀態,成為了教師教學的工具。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應用題時,時常會把解決應用題所用到的知識提前給學生准備好,而不是讓學生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被限制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不利於學習和提高。另外,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等教學軟體不斷引入教學,本應該給教師的教學增添生機和活力,但很多教師盲目追求所謂的「新穎」「時尚」,過多地使用教學設備,甚至濫用,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減少了學生的活動時間,不但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效果,反而影響了教師的教學。那麼,什麼樣的方法才是教學的好方法,能夠促進教師的教學呢?我以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研究:首先,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明確真正的教育目標。觀念決定行為。當今世界是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是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層出不窮,我們已經沒有精力去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會,也不可能全部學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讓學生學會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發展節奏,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終生學習的生存理念。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明白自己的任務,明確自己的責任,在數學教學中,既要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又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意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這樣,教師就不會因為學生成績不好而生氣;就不會為了單方面追求形式完美而設計課堂效果;就不會為了片面追求及格率、升學率而進行「應試教育」。如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才會出現生機和活力,煥發新的青春。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程改革的成敗。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方面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在實行百分制的時候,量化學生的分數就可以評價教師的成果。隨著等級制的到來,這種本來能量化的東西也變得模糊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用更好的心態、更高的境界來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開始實行等級制時,教師討論給學生的應用題評分的問題:如果一道應用題的解答正確,只是答語寫錯了,這題是否算過關。按常規這當然應該算,因為這不影響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但有的教師認為如果這樣,那乾脆告訴學生一律不寫答語,反正不影響成績。這一個很小的問題恰恰反映出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新課題,我們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質對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覺主動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並不是立即見成效的學生學習習慣、創新能力、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總之,數學教師只有真正具備了較高的素質,才能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地方、成長的搖籃,才能在教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使課堂教學真正收獲實效。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6
小學數學生活化是以課堂教學生活化為基礎的。新課標喜愛倡導小學數學的生活化,針對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嚴重脫節的現象提出來的,但並不是否定傳統的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與數學實踐能力,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數學將教學的生活化,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情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更高。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數學教學源自於實際的生活,生活生產的進步又為數學教學的發展提供需。數學與實際的生活緊密的相連、不可分割。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僅僅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還要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數學的知識,人們的日常消費、銀行的利息結算、物業費的交付與管理等等都需要人們應用數學知識。因此,新課標下數學的課程標准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要有效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學習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形成科學的數學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1、學生學習狀況的要求。數學學習對於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但是學生對數學學習卻沒有絲毫的興趣,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不會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做不到學以致用。這與傳統的數學教學的弊端有著一定的關系。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課堂中主要是聽,機械的進行記憶,學習空間僅僅局限於課堂之內,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缺乏探索的主動性與創新性,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必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2、新的教學教材的要求。在當前的教育領域中,小學數學的生活化已經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更加註重教材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但是在實際的編寫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生活化的現實內容聯系的不夠緊密,生活化的題目缺乏創新性,生活化與時代的要求相脫節。因此,需要不斷地對教材進行創新,充分的充實的教學內容。
3、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性。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採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邏輯推理,忽略知識外延與背景的介紹。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是「一張黑板一支筆,一張嘴巴講到底」,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根植於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兩大法寶就是填鴨式教學與題海戰術。學生沒有時間與空間進行自己的思考,失去對數學教學的興趣,對數學教學越來越方案,甚至逐漸的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若想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二、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需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不要過分追求生活的原型。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的結合,是當前教育比較重視的問題。因此,有的教師認為,小學數學教學全部的教學內容都要與實際的生活聯系,否則就不是成功的教學。有的教師實施教學的生活化,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並且實施新的教學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需要與學習內容相聯系,而不是強硬的、沒有限制的生活化,將本來沒有必要的生活化給披上生活化的`外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日常的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設計創新的教學情境而費盡心思,有的可能會有科學依據,有的就是生編硬造,會很容易誤導學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有數學知識都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原型的錯誤思想。有的教師認為,生活是服務於數學的,但是實際上,數學的發展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服務的。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生活化,教師沒有必要沒借口么節課都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要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的實際能力,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
2、數學與生活聯系比較形式化。在實際的教學中,有許多的教師看似進行了生活化,但是實際上只是將知識與生活簡單的加在一起,對於數學教學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並沒有多大的價值。如教師咋講解「一定能摸到紅球」,教師常做的做法就是讓學生摸球,感受摸到不同顏色的球的可能性。這種就是較淺層次的生活化。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交接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實踐中來,運用自己已有的實際生活經驗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感受到數學的實際的應用價值。在教學中,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再例如,學習「哪種方式更合算」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一個超市為了更好地吸引客戶,設立了一個轉盤,可以自由的轉動。顧客消費滿200元,可以有一次轉動的機會,當停在紅色、藍色、黃色不同的區域,可以獲得不同的購物券,其他區域沒有購物券。如果顧客沒有興趣進行轉動,可以直接獲得20元的購物券。教師要讓學生死來,如何進行設計,對顧客來說比較合算。這種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設計,有利於學生積極認真的思考,有利於發展小學生的思維,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地思考與探索,提高數學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是教學「除數是一位數除法」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僅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更是下節課「除法估算」和後面「筆算除法」教學的基礎,因此這一內容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本節課教學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數和整百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由於學生前面已經有一位數乘整十數與整百數口算的基礎,多數學生應用知識的正遷移已經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是採取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
從學生匯報的結果看,多數學生都是應用的「添0法」,還有少數學生則應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從課堂效果看,學生都是從簡單的演算法上想方法計算,沒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義來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則增加了利用教具進行展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
由於本節課教學內容較簡單,在後面的練習設計中,我則採取了不同形式的連續,如:記時比賽、奪紅旗、……,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達到了鞏固練習的訓練要求。
總之,從《課堂作業》的反饋情況看,學生口算正確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數個別學生存在錯誤。在後面的教學中,我更關注的是在保證口算正確率的基礎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練習常抓不懈。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8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我欣喜地看到保守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小學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小同學們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溢著求知慾和表示欲。
下面,我對一些具體案例的教學反思,從同學的變化看課改,就我教學經驗談一下課改體會:
教學反思一、從生活動身的教學讓同學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本學期的教材有「圖形與變化」這一節課,在同學理解了旋轉和平移的前提下,讓同學多去觀察日常生活中,哪裡有旋轉,哪裡有平移,第二天再來回答,同學們開始活躍起來,受到啟發,每個同學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同學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教學反思二、交流讓同學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和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克和千克的認識初步」這節課中,有一道題問什麼大約重一千克,我想,假如直接給同學答案有幾種,他們不但不明白為什麼,也想像不出來一千克到底有多重,於是我讓同學們從家帶來兩袋鹽,讓他們用手掂一掂,告訴他們這就是一千克,讓同學們從籠統的概念形成感觀認識,然後拿稱去稱一稱,實現了他們對重量單位的理解和認識,大家一起分享發現和勝利的快樂,共享相互的資源。
教學反思三、實踐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在本學期習題中有關 「10個一百是一千」的問題,我想假如沒有實踐同學,是不會有立體感的。於是,我就讓同學帶來小木棒,讓同學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動手擺一擺,調動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