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論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二十一世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創新精神的培養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越來越受到社會、教師和家長的普遍重視,因而,在幼兒這一關鍵期,挖掘孩子的潛力,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已是刻不容緩。要對兒童進行創新教育,就要明白兒童創新思維的發展特點和兒童創新活動的特點,在兒童創新活動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因素,以及家長和教師怎麼做才能促進兒童創新思維的發展。
一、兒童創新思維發展的特點和兒童創新活動的特點:
到目前為止,有關創造力的定義多達百餘種,比較一致的說法是「根據一定的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生某種新穎、獨特、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對於兒童的創造力我們即不可低估,也不可盲目的拔高,更不能將幼兒的創造力與創新思維與成人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混為一談。幼兒的創造力和創造活動有其獨特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幼兒的創造力屬於表達式創造力,主要是指以自由和興致為基礎,因情景而產生,隨興致而感發,但是卻具有某種創造性的行為表現,如:幼兒在看圖講述時對畫面的不同理解,故事表演中添加的各種動作和情節;音樂活動中的創編歌詞與動作;美術活動中對主題畫面的構思和布局等等,都是幼兒創造性的表現。雖然說這種創造是一種比較低級的創造活動,不能給社會帶來什麼價值,但是我們卻不能就此否定兒童創造力的潛在價值。因為創造力是一個由低到高的連續發展過程,它為高層次和高水平的創造力和活動打下了基礎。
幼兒的創造活動開始於原始的模仿,對於兒童來說,第一次模仿實際上也就是創造,因為無論是模仿的方式還是內容,對他來說都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同時,在模仿的過程中,兒童獲得了關於動作、事物間聯系的知識經驗,為下一步的創造活動提供了條件和基礎。從這個方面來說,幼兒的模仿和創造是密不可分的,與成人的模仿截然不同。此外,兒童的創造力和創造思維還具有自發性強、表現范圍十分廣泛的特點。
二、影響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幾個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影響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有生理、遺傳因素,也有環境因素,還有個體主觀因素,其中動機、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兒童自身心理因素對兒童創造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比較活躍的兒童往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愛打破沙鍋問到底、情感豐富、具有幽默感、勇敢、堅持不懈、自信、勤奮、進取心強、自我意識發展迅速、做事情耐心、很仔細。而膽怯、害怕失敗、懶惰的孩子往往都是創造力不太好的幼兒。外部環境對兒童創造力的影響也非常大,我們所說的外部環境,主要包含三個環境:學校教育環境,家庭生活環境和大的社會環境三個方面。
兒童創造力培養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我們也認識到了兒童創造力的重要性和制約兒童創造力的內外部因素,那麼我們該如何來開發兒童的創造力呢?根據我的研究,發現以下幾點:
( 一)創設有利於發展幼兒創造性的環境1.寬松、童趣的幼兒園活動室環境活動室牆上的一幅幅充滿童趣的畫面蘊藏了一個個好聽、有趣的童話故事:「小白鵝哥倆的水路歷險記」,孩子們可以盡情想像它們一路上的經歷,最後是怎樣乘著西瓜船順利回到家鄉的;「小動物和它們的南瓜車」這幅畫更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創造、想像力,南瓜車可以用花朵做車輪,還可以利用其他的什麼東西?誰來駕車恰當呢,為什麼?就這樣,環境中隱含了許多鼓勵幼兒幻想、創造的因素,激發幼兒創造的慾望,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2.營造鼓勵幼兒創造的心理氛圍。
我在上面提到過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是微弱的、稚嫩的,存在著很大的可變性,極易被外界所影響,所以我們要營造一種鼓勵幼兒發展創造性的心理氛圍。首先我們老師要加強學習,轉變不利於兒童創新思維的觀念,要認識到創造的過程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比結果更重要。應該對每個孩子保持積極、鼓勵、贊許的態度,充分尊重他們,做他們的朋友,使他們敢於大膽地想像、創造,能極大地發揮潛能。教師是有組織的計劃者,但又不過分拘泥於此而失去靈活性,給予孩子創造的天地,知道每個孩子創造性的表現都是獨特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善於評價和改進,使教育適合自己又適合每個獨特的孩子。如:幼兒好奇心強,想像大膽,在他們充滿童真與稚嫩的想法中,都隱藏著創造性的火花。在看到氫氣球能帶人上天後,孩子大膽地提出自己想法:為什麼不能發明一種氫氣球飛行器,可以由小朋友控制方向和速度,每天帶小朋友上幼兒園呢?多有趣、多可愛的設想呀!雖然他們的想法也會超越現實,甚至很荒誕,我們也不以成人的標准去衡量,而是敏銳地捕捉其創新思維的「閃光點」,並加以有效地引導,讓他們在寬松的氛圍中大膽想像,主動選擇,從而表現出其獨創性、特異性。
3.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培養幼兒創造性有著重要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重視和參與,可使培養幼兒創造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必須爭取家長的支持,讓家長了解發展幼兒創造性的重要性。我國傳統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於忽視孩子創造性的培養。很多家長重視的是孩子認識了幾個漢字,學會了幾首詩歌,會講多少個故事……卻沒有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去創造。有一次,我到一個小朋友家裡去家訪,老師的到來讓孩子欣喜若狂,他拿出最心愛的電動玩具演示各種玩法給我看,最後還把電動玩具拆散重新安裝,孩子的奶奶見孩子把東西拆了一地十分生氣,一邊訓斥一邊把玩具收起給孩子裝好,然後堅持讓不情願的孩子背唐詩給我聽。這里我不是說讓孩子背唐詩不好,當然背唐詩和復述故事都能發展幼兒的記憶力,但是孩子喜歡拆裝些電動玩具是其創造性開始發展的表現,因此,家長應該認識到這種動手動腦的習慣對發展幼兒創造性的作用,從而轉變觀念,為幼兒創造力的形成和發揮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
( 二)設計活動,鼓勵幼兒大膽創造1.在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在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主要從以下五大領域來實施:健康領域、科學領域、社會領域、語言領域、藝術領域。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就要重視對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各種教育活動中所要培養的一般智力因素,因此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思維力是教育活動中要重視和加強的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傳授給幼兒一定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教給幼兒學習和求異的思維方法更重要。
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音樂活動可以通過感知音樂、創編歌詞、創編舞蹈動作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如在熟悉一首歌曲後提出創編歌詞的要求,啟發幼兒根據歌曲的內容、節奏性進行創編。舞蹈和歌表演則可以引導幼兒感受音樂風格,根據歌詞創編相應動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與別人不同的動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應幫孩子一把,作一些示範,激起孩子創編的慾望。並考慮自己班級孩子的實際水平,幫助他們打開思路,並給予具體的指導。
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在美術活動中,我們讓幼兒以幾何圖形為原形作畫,圓形可添畫成太陽、鬧鍾、西瓜等,橢圓形可以添畫成小老鼠、小雞等,長方形、三角形可組成房子、松樹。在繪畫活動中幼兒可以大膽想像,創造,而且不要求幼兒一定要按范畫臨摹,而是鼓勵幼兒敢於想像,添畫新的內容。在評價幼兒作品時,不是片面地看畫得像不像,而是重視作品的創造性意識,鼓勵幼兒自由創造。
在文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幼兒在文學活動中展開了想像的翅膀,海闊天空,自由翱翔。看圖講述、創編詩歌、續編故事等活動都很好地培養和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如:有一次學習童話故事《七色花》時,我問孩子們,假如他們擁有一朵能實現願望的七色花時,想要實現什麼願望?沒想到孩子們竟能想到數十種答案。請聽他們的美好的遐想:「我要讓七色花變出很多玩具,送給世界上沒有玩具的小朋友」「我要讓七色花變出很多很多的書,上面什麼知識都有,這樣我就能變成最聰明的人了。」「我要讓七色花變出一艘飛船,這樣我就可以到月亮上去旅行啦!」……不難看出,孩子的創造性因為求知、求異,因為不同的思想、情感而表現得多麼出色,令人興奮不已。老師在此類活動中培養了幼兒敢於求異、敢於創造的能力,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
(三)在游戲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游戲是幼兒有目的、有意識地模仿社會生活的活動,也是幼兒以自己的條件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
游戲是幼兒期的主要活動,游戲有利於幼兒創造性的發展。在游戲中,教師不輕易干預幼兒的活動,而是引導、鼓勵幼兒獨立地、創新地開展游戲。如:我們利用角落游戲、角色游戲、結構游戲等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老師可以經常向幼兒提一些啟發性、假設性的問題:如果你在一個只有一面大鏡子沒有門的房間里怎麼出去?美味點心店裡沒有顧客想要的食物怎麼辦?月亮上有外星人嗎?就這樣,允許孩子通過自己想像和思考來解決問題,允許孩子有標新立異的獨創見解。經常有意地激發幼兒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激發幼兒自主參與創造活動的積極性。又如:區域游戲的生活區學習「編辮子」,教師利用吃完的半圓形冷飲盒子,在兩端鑽好洞,再准備漂亮的綢帶、粗繩,讓幼兒看著老師畫的圖示繫上繩子,並自己動手編辮子、打蝴蝶結。在這個游戲過程中,既要讓幼兒細心觀察圖示,又給幼兒留下了創造的餘地,讓他們創造出自己的成果。在幼兒手腦並用的過程中,培養其創造力。
教師要創設機會,引導幼兒樂於合作,善於創造。 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地存在著教育「契機」。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應滲透於日常環節的點點滴滴中,教師要抓住發生在幼兒身邊的每個能激起他們思考、想像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內在的創造沖動充分釋放。例如:有一天早上,幾個小朋友正在觀察自然角,突然,有位孩子大聲叫:「李老師,你看,這蘿卜像個老爺爺!」我走過去一看,原來自然角里的一個有點像人形的蘿卜上長了一些根須,很像長著長胡須的老爺爺。於是,我靈機一動,對其他幼兒說:「小朋友們,我們看一看,其他的幾個蘿卜像什麼?」於是,孩子們就仔細觀察著,嘰嘰喳喳地叫了起來:「老師你看,那個像老鼠!」「老師,紅蘿卜像燈籠。」「老師,我看見一個長頭發的白蘿卜娃娃。」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在自由想像的廣闊空間里,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連平時不喜歡出聲的孩子此刻也驚喜地叫起來。我笑著說:「你們知道為什麼蘿卜會有不同的顏色、形狀嗎?」「是不同的蘿卜媽媽生的」「喝的水多就長得大」,孩子們七嘴八舌,奇思妙想。孩子們的好奇心給了我啟發,於是我組織了以「蘿卜」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如:認知活動《有趣的蘿卜一家》、講講做做《醬蘿卜和甜蘿卜絲》、語言活動《蘿卜回來了》、美術活動《蘿卜變身》等。由於是源於幼兒興趣的問題,整個系列的活動孩子們都充滿興致,十分投入,在各個活動中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創造。這次活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創造源於生活,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為「創造」的源泉。
(四)啟發家長重視對幼兒創造性的培養其實幼兒的許多創造性在家庭中有廣泛的表現,只不過這種發展的萌芽有時沒有受到家長的重視而被忽視了。因此,我們應該經常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理論,介紹幼兒教育發展方面的知識和方法,讓他們知道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創造力的形成和發揮有著很大的關系,應該鼓勵孩子創造性的學習、探索,對大膽質疑和創新應該表示贊同、肯定,使幼兒所萌發出來的創造性能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富於好奇心是幼兒的一大心理特點,他們往往對周圍的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好追究,喜探索。而強烈的探究精神與行為正是創造力的先導,家長要保護和支持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究行為。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廣西某畫家為國慶展覽作畫時,因接待來訪的客人離開了畫室,孩子出於好奇和表現,用畫筆在父親即將完成的畫稿上塗了幾筆,使一幅優秀作品遭到了破壞,而這位父親並沒有責罰孩子,而是從孩子的表現中看到了幼兒創造的萌芽,於是他便為幼兒提供了學習和創造的條件,這位孩子終於在美術方面有了驚人的發展,其作品《百猴圖》不僅受到國內專家的好評,而且被國外美術大師稱為驚世作品。而大發明家愛迪生有1000多項發明創造,在愛迪生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他的母親保護和支持他的探究活動與他後來的成就有很大關系。所以,家長能否重視幼兒創造性的培養是特別重要的。
創造性的發展也需要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家長要注意向孩子提供優秀的兒童讀物和各種視聽材料,特別是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孩子去發現、觀察、探索,從而豐富孩子的知識,萌發孩子的求知慾、好奇心,培養創造性。我們還可以向家長推薦《親子創意游戲》、《創造教育365例》等好書籍,為家長在家庭實施創造性教育提供參考資料和具體的操作內容。
經過近一年的不斷實踐,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已初見成效。班上的孩子們變得好奇好問、思維活躍,對於老師給予的有些知識也不是全盤接受,有時會提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對於科學活動,幼兒更是積極主動地探索,而在文學活動和繪畫活動中的創造性表現尤為突出,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雖然孩子們的創造力只能說是「小荷初露尖尖角」,但我相信,只要培養得當,幼兒創造性的潛力是無窮的。
② 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教育論文
在我國,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工作有助於我國的發展。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論文篇一:大學生創新創業 教育
[摘要]為適應時代發展,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表現薄弱的環節主要有:課程設計不合理、師資力量匱乏、思想觀念保守、社會支持力度不夠等方面。通過構建科學的課程教育體系、建設優秀的師資隊伍、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進眾創空間發展,在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將激發更多青年大學生的激情,匯聚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動能。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
創新創業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既要求具備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又要擁有一定的創業實踐 經驗 ;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要求,進行創新創業培訓的講師,必須要接受正規師資培訓,獲得創新創業講師資格證;對學生進行教學必須是控制在20人以內的小班教學。目前,高校中具有資質,同時能夠洞察學科發展前景的創新創業教師十分缺乏。雖然各個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指導課程,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這一門課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論大課的教學層次上。高校還沒有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對學校整體發展、長遠發展的重要性,學校還沒有建設專業的師資隊伍,基本由行政人員代替;缺乏資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學技能欠缺,教學效果難以保證[1]。
1.2思想跟不上時代變化
很多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理解成為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指導,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為了解決就業困難 畢業 生的工作問題。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業密切相關,但它們的性質完全不同,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提高整體素質。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處理事情的能力,向學生傳播創新創業精神,高校不是簡單地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場所[2]。
1.3課程設計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依然是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發揮不了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學生缺乏主動參與和實踐的機會,影響創新創業教育效果。雖然有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投身到創新創業教育中來,但由於沒有納入國家統一的學科建設體系,沒有形成獨立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缺乏學科獨立性、針對性和系統性,只能夠提供少量的基礎課程。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於學習與探索階段,沒有形成穩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與課程設計缺乏長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創新創業社會環境
雖然國家大力宣傳創新創業理念,但在實際工作中對於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和支持力度不夠,在人才培養評估指標體系中,缺少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內容,關注更多的是少數人的“創業活動”,不是多數人的“創新創業教育”,都是希望通過創業在短期內緩解就業壓力。資金是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瓶頸,目前解決 渠道 主要有政府設立的創業基金、社會上的風險基金以及學校自己設立的基金,但是金額都非常有限,這一困難讓很多很好的創意胎死腹中。
2創新創業教育建設思路
2.1加強師資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要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普及教育,啟迪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師資隊伍,隊伍的主體應該是具有專業知識能力的專業教師,同時也可以聘請社會創業成功人士、社會專業人士擔任兼職導師或者顧問。完善教師選拔、培養機制,從教學考核、職稱評定、培訓學習、科研經費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定期組織學校內部教師培訓和交流,相互監督鼓勵,不斷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與指導學生實踐的水平[3]。同時學校還特別要發揮輔導員在大學生中的引導作用,利用班會、交流會、老鄉會等小微社團的作用,在群體活動中激發創新創業的靈感。
2.2構建科學的課程教育體系,完善系統的教學評估體系
要刪除已經陳舊過時的知識,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內容,增加前沿新知識、現代科學技術內容,明確創新創業的學科地位,倡導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將創新創業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中,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從入學開始就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和多樣的創新創業教育,開設一定數量的創新創業類公選課,滿足不同層次大學生的需求。從教學效果、人才培養和項目效益三個角度系統地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評估。
2.3加強實訓和孵化基地建設,增強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強烈的知識集成性和 社會實踐 性,實踐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高校要利用現有自身條件,同時整合社會相關資源,搭建不同級別、多層次的創業實踐實訓平台。一方面利用學校現有場所,改造和創建創業實驗室、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等,配備必要的設施,建設校內實踐基地,為學生體驗創業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校友資源,與廠礦企業合作,組建校外的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走出校園課堂,貼近企業經營環境,在實踐中學習技術研發、產品開發、 市場營銷 等 企業運營 和實操技能創造條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加快推進眾創空間發展
進一步完善大學生 創業政策 扶持體系,在人事管理、戶籍管理、稅費減免、銀行貸款、技術革新等方面給予支持。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資金,對大學生創業給予創業補貼和社會 保險 補貼,降低大學生創業貸款門檻,加大小額擔保貸款力度,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資金扶持。政府發揮導向性作用,加快推進眾創空間發展。利用眾創空間將草根科學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間,營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勵的“社區式”創新創業氛圍;發揮政府創投引導基金和 財稅 政策作用,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支持。
3結論
隨著我國創新創業活動日趨活躍,創新創業對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也日益凸顯,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我國高校的普遍共識。國家和社會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為創新創業團隊開展信息咨詢、創業交流、培訓輔導、投融資對接等服務,挖掘培養優秀的 創業項目 及團隊;廣泛開展媒體宣傳,廣泛傳播創業 文化 ,展示推介創新創業典型人物和先進 事跡 。學校、社會、國家形成合力,讓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定會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參考文獻:
[1]杜剛,李亞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時代金融,2015(14).
[2]譚光興.大學生創業教育實施框架的理論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討—以廣東科技學院為例[J]. 人力資源管理 ,2015(1).
[4]李濤,徐根方.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
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論文篇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現階段我國越來越重視對創新型復合人才的培養,但是對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往往還是以趣味活動小組或者課外活動的形式展開,還處於非計劃性的低水平、低層次管理狀態。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其次探討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模式;最後指出,為了更好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必須健全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教育;創業教育;管理模式
最近幾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對創新型復合人才的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慢慢變成“顯學”,很多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並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並獲得了可喜的成果。[1]但是由於我國現階段的高等教育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上還比較單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往往還是以趣味活動小組或者課外活動的形式展開,並不是以培訓或非課程化等方式來實施教育,因此還是處在非系統性、非計劃性的低水平、低層次管理狀態,[2]傳統單一的 方法 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勢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因此,必須構建一套完善、系統的大學生創業和創新相結合的一體化管理教育模式,用大學生創新活動促進創業,用創業活動帶動創新教育,使之相輔相成,逐漸完善新的教育模式,從而促進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
1.意識教育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首先來說是一種精神和理念教育,但是其本質還是素質教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對學生的創新創業心理素質、人格品質和團隊管理能力等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教育,從而為培育出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大學生。
2.知識與能力教育
在當今社會,擁有了創新創業意識還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另外一個必要的條件就是要有較強的創新創業技巧、技能和溝通、管理能力等,只有具備這些技能,創新 創業之路 才有可能順利。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方向應該是高新技術產業,因此必須要具備持續的創新能力和一定的核心技術,因為只有擁有先進的核心技術,大學生的創業才有競爭力,其隊伍才能逐漸發展壯大。創新創業作為一項挑戰性和難度都很大的系統工程,單靠一個人是很難做強做大的,因此,建立一個協調一致、分工合作明確的團隊是決定創新創業成功的關鍵。
3.實踐教育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教育活動,因此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理論教育必須和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例如,可以開放實驗室、圖書資料室,創立實踐實習基地,設立網上模擬實驗室,和企事業單位一起建立實踐基地等,從而使大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還要安排有經驗的指導老師進行指導,重點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其實際水平能力。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模式
1.設立課程模式
課程體系一直以來都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內容,但是我國現階段大都缺乏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因此亟須建立多類型、多層次的課程體系,其中包括創新創業知識、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內容。我們需要制訂合適且科學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並保證它在大學生接受四年教育的整個過程中都能得到落實。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教育質量的核心問題,也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內容。其中創新培養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①縱向拓展型模式。實施技術專業+管理學輔修、技術專業+經濟學輔修等模式,對以往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改革,關注重點從產品的技術設計、生產流程向營銷、銷售等方面延伸,強化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辦學,使學生不但能夠掌握專業技術,也了解生產和經營過程。②橫向拓寬型模式。對於管理類、經濟類、外語類、法學類等專業,在確保學生學科專業基本技能、基本知識與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增加設置能夠反映專業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的課程模塊,使之向相近學科專業以及相關專業領域拓寬,使學生的專業面得到拓寬,提升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③基礎加模塊模式。對於理工科類專業的學生,為了培育社會急需人才,應該在專業內根據需要調整專業方向,使得學生能根據社會需求以及自己的 興趣 愛好 選擇課程模塊。④產、學、研相結合模式。實行大學生科研計劃,鼓勵大學生積極加入到企事業單位的實踐以及教師的科研工作中來。同時教師也可以將產業實踐和最新成果及時反饋到課堂,或者融入教材,使教學活動延伸到市場和科研第一線,從而對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優化。此外,學生在參加科學研究活動時,能夠強化務實創新和創業意識的科學精神,提升其實踐能力。
3.優化管理模式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管理要實現與社會各界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整體配合,並且依賴校內各個子系統的聯動管理、緊密合作,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和管理體系,就必須對整個活動過程中的各階段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跟蹤、咨詢、服務、診斷和精細化管理。①籌備期。重點是進行品質、意識、能力和精神的教育訓練和培訓,提升學生的基本能力、素質。這一階段可通過學校教育培養來實施。②初期。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融資、政策、場所和技術等支持,安排導師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指導,解決其中遇到的難題。這一階段不但需要學校的培訓和教育,還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扶持、正確引導以及理解。③中期。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跟蹤、咨詢和診斷服務,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同時學校可以把他們取得的經驗以及應該吸取的教訓及時地反饋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過程中去。
4.健全法律、法規、政策和制度環境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應該是高校、社會、政府的共同行為,而不是簡單的高等學校教育行為,因此,只有所有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還沒有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肯定會遭遇很大的風險和困難。所以,政府需要根據“積極引導、鼓勵支持、保障權益完善服務”的方針政策,給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拓展空間,加強服務,完善政策,優化環境。比如說可以給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小額貸款擔保、擔保基金;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行政審批規范化,簡化審批和辦證手續等。
三、結束語
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強化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指導等。所以,為了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良性健康發展,需要建立一套系統全面的教育課程體系,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建立以政府為主導、高校為承擔者、企業為輔助參與者的服務管理模式,逐漸形成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機制;此外,還需要強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在金融、稅收等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加以鼓勵,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文化環境建設和宣傳報道,形成優良的人才成長土壤和文化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擁有創新創業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孫曉梅.試論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功能及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120-122.
[2]魯保富.論教育現代化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25(2):143-147.
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論文篇三:試論如何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
【摘 要】國家和省、校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是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高等學校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多年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 其它 學生類科研項目的經歷,就如何提高各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實現大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指導教師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需求,旨在激發和訓練大學生 創新思維 和創新意識、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1]。在實施過程中,如何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的目標,從指導教師的角度,談談自己的體會。
我國長期以來一直以應試教育為主,基礎教育體系、教育觀念和教師的素質都在制約著創新的實現。尤其是大學生,應試入學後更是表現創新能力不佳。如何擺脫中小學的應試教育模式,盡快適應自主學習佔有一定分量的大學學習生活,培養大學生創造能力,是難點,也是大學生培養的重點。
大學生在參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存在如下主要問題:一是方向不夠明確,不知道做什麼;二是缺乏問題來源,前兩年的平台教育使得學生對專業知識匱乏,無從下手;三是缺乏觀察力,不能自主發現問題。針對如上問題,在實踐中需要採取 措施 一一化解。
1 明確方向並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
大學生與中學生的最大區別是,大學期間是專業人才培養,有了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但大學前兩年的學習還是以基礎學習為主,這就為大學生參與大創項目增加了難度,低年級的學生不知道該做什麼,更不知道怎麼做。解決的辦法,一是入學後進行 職業規劃 教育和專業概論教育,讓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畢業後的專業性質和內容;二是學生盡早進入老師的工作室或研究室,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三是作為參加人參加到高年級的大創項目中,先鍛煉和學習,有了明確的專業方向和專業認識,知道自己做什麼和怎麼做,之後就可以獨立承擔項目。
嘗試先實踐後理論的“倒置式”課外專業實踐教育。所謂“倒置式”課外專業教育,就是課外專業實踐早於專業理論學習,學生在低年級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專業實踐,讓學生先從感性上認識專業,利用實踐中的發現和問題去指導專業理論學習,從而達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相互促動過程。
探索“倒置式”課外專業教育模式的理論與實踐,讓學生從入學起就開始系統地進行課外專業訓練,使之加深對專業的理解和認識,並將自己對專業的感知與專業基礎教學有機結合,達到有的放矢,籍此促動學生的專業興趣和課內教學質量的提高,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並提高畢業生社會競爭力的培養目標。
學生在課外專業實踐中對專業有了初步的認知,也能在實踐過程中思考一些問題,並結合自己的認識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就需要指導教師進行積極引導,指導其如何設計解決思路和實施。
2 積極引領
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培養滲透到教育的整個過程,培養高素質的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是時代的需求,也是國家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但我國高校的 教學方法 以及課程設置很難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學生不會思考問題、不會提出問題,也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問題先找老師幫助。出現這樣的問題,也不能全歸責於學生。作為教師,應該 反思 是否在教學過程中教會了學生如何思考?
實際上,老師們習慣於給學生答案,以講為主,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這樣如何實現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我們需要思考作為老師的作用和角色。學生遇到問題,不是簡單的給出答案,而是要剖析問題,在分析問題過程中讓學生做出判斷,鍛煉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剛接觸項目時,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但老師需要積極引導,討論式啟發,讓學生先擬定方案,針對方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經過幾次類似的分析後,學生再遇到問題,就會先進行思考並尋找解決方案,然後和老師探討。這樣,學生不僅能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而且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學會了科學思維。
3 團隊意識培養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以後事業成功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結協作能力,對其以後的發展尤為重要,也是保質保量地完成大創項目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指導學生大創項目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在項目團隊的管理上,給予項目負責人充分的自主權,負責項目的方案與實施。在此過程中要發揮每一個成員的作用,調動成員的積極性。同時,項目組成員也要服從項目負責人的管理,同心協力,分工負責,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共同努力。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若存在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指導教師負責協調,給出合理化建議,宏觀上進行調控,主要還是要靠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參加高層次研討
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需要給他們創新的自由空間。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旨在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開拓眼界是創新培養的關鍵要素之一。通過參加研究生學術研討會、指導教師的項目進展或階段性 總結 會,進而參與討論,讓大學生感受學術氛圍和氣息、接觸專業學術前沿,對開拓其思路、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參加高層次研討,也可以讓學生減弱對學術聖壇的敬畏和距離感,提高了學生對學術問題質疑的勇氣,提高其自信心,思考問題更加趨向科學和合理。
5 結語
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旨在在課外建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培養大學生主動性學習和自學能力,激發其創造性。
通過三年的指導實踐,明顯感覺到學生的科學態度、合作精神、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創項目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參與項目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如何在大創項目實施中保質保量地完成預定目標和任務,任然需要指導教師和學生來共同努力與探索。
【參考文獻】
③ 毛概關於創新的大學論文2000字
創新思維 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下面是我給大家推高派核薦的毛概關於創新的2000字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毛概關於創新的2000字論文篇一:《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人才》
[摘要]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鎮,建立既注重科學前沿也面向國家需求從事教學與科技活動的氛圍,才能成為創新的不竭源泉。才能為全圓和廣西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創新成果和創新型人才,當前國家和自治區積極推動的研究生 教育 創新項目,正是強化師生創新意識。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關鍵詞]創新項目;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
國家已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定位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廣西正處於一個新的發展關鍵時期,當前的中心任務是要實施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推動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對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面對經濟社會建設變數因素的增多,面對艱巨而偉大的任務,作為高教工作者,我們也面臨著新的考驗、新的挑戰:這就是怎樣通過繼續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強化管理 措施 、改變 教學 方法 以培養出具有科學發展觀,能對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 文化 建設、和諧社羨咐會建設,能紮根廣西,放眼全國、全球,為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努力工作的高素質人才。新一輪的發展機遇要求我們必須更新思想方法,強化科學思維,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統籌兼顧以發展高等教育、培養人才。
目前,廣西高學歷、高素質人才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出於相對落後狀態,尤其是博士、碩士在各行各業中所佔比例不高,具有強烈創新意識和創新才能的人才更是稀缺。這將嚴重影響自治區當前的中心工作,也不利於長遠發展。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鎮,新形勢下更要求我們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通過改革來營造既競爭也寬松的機制和環境,在校內建立既注重科學前沿,也面向國家需求從事教學與科技活動的氛圍,全校協同,師生共舉,這樣,高校才能成為創新的不竭源泉,才能為全國和廣西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創新成果和創新型人才,也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鼓勵創新,才能充分釋放高校集聚的智慧能量和人才能量。
為進一步強化師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在觀念上進一步開放提高,在組織管理上狠抓落實。
2005年1月,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於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來,國家和自治區積極推動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這正是強化師生創新意識,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尤其是戚掘作為高端人才培養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創新項目,如果實施得當,將會起到極大的引領創新思維、激發創新意識,獲取創新成果的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已經實施兩年,初步效果已經顯現,以下將以廣西大學文學院為例,探求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的成效及 經驗 。
一、項目構成
廣西大學文學院(原文化與傳播學院中文部分)2006年獲得兩項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2007年獲得三項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即《古壯字及古壯字文獻<布洛陀>民間傳承情況、接受心理調查研究》(2006年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桂北平話內部分片探討》(2006年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古壯字文化蘊含初探》(2007年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壯漢接觸視野下的平、壯量詞變異研究》(2007年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標准壯語聲調基頻曲線建模》(2007年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而這些項目又具有如下特點:從項目性質看,全都是緊密結合廣西是少數民族自治區的特點而設計的項目;從項目內容看,幾乎全為語言文字類的項目;從項目開展的手段、方法看,這些項目除了通常的語言學、文化學等文科手段、方法外,都需要進行田野調查,同時調動計算機技術、統計計量分析等理工學科方法才能完成,具有明顯的多學科滲透交融特色。
二、項目組織管理
為充分發揮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的示範作用和綜合效能,在項目申報實施過程中,要建立完備的管理制度:
(一)項目申報管理
項目申報階段堅持充分動員、嚴格篩選原則。充分動員也就是動員全體研究生積極申報項目,通過動員及項目申報書的撰寫,使全體導師和研究生參與其中,研究生設計項目,導師指導學生互動討論完善項目設計,這樣就達到了調動師生積極創新思維的初步目標。
嚴格篩選指在學院組織學科帶頭人嚴格評選項目,對基礎較好的項目提出修改意見,充實完善後上報。不合要求的項目也指出不足之處,可以作為下一次申報的儲備項目。
(二)項目過程管理
學院採取統一管理與分工管理相結合的課題管理辦法,在導師統一管理的前提下,將課題研究分工到項目負責人與協助人手中,大家各負其責,共同完成。建立理論聯系實際制度。要求項目不僅具有理論價值,而且還必須重視應用價值,項目要結合實際進行;建立回顧 總結 制度。對項目進展情況及時檢查、回顧與總結,重點在問題、解決方法等,為今後進一步開展創新項目積累經驗,打好基礎。
同時建立項目組例會制度。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根據項目研究的方案和計劃,明確研究要求;二是對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把握項目進展方向;三是對研究動態進行檢查,研究、總結課題及論文撰寫情況;四是收集整理各類資料,總結研究情況,做好資料的建檔工作。
(三)導師管理
導師根據項目要求隨時檢查項目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導師視情況帶領學生進行田野調查及啟發學生解決理論和技術難題,最大限度發揮師生之間教學相長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成效分析
(一)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項目打破了沿襲因循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方法以灌輸知識為目的,在傳統教育體制的框架下,衡量學生的受教育水平的標準是在專業給定的知識圈中學生的知識積累數量多寡。學生“多學”,教師“多講”。形成高分低能,不具備適應復雜多變社會的實踐能力。通過創新項目的有力導向,使導師真正認識到教師既是學術信息提供者,也是豐富想像與實踐能力的給予者,教學方式從傳統模式向啟發式、實踐型方向轉變。學生也必須通過積極思維完成創新,多年來倡導的教學方法通過創新項目得到相當有效的落實。
(二)了解社會、提高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創新項目進行過程中,師生幾乎都合作進行了大工作量的田野調查。通過項目,學生深入民間,深入社會,進一步深入了解了國情、區情,鍛煉了 人際交往 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以及刻苦耐勞精神。在整理調查資料、提煉觀點、形成項目 報告 和論文過程中,積極主動查詢文獻資料,開展師生、團隊以及同學間的討論。通過實施創新項目,大大提高了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
(三)為國家和廣西提供高質量研究成果和高素質人才
創新項目實施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科研和人才成果。5項創新項目都已經按時結題,在項目基礎上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有三篇評為校優秀論文,多數項目都公開發表了學術論文。例如《古壯字及古壯字文獻(布洛陀)民間傳承情況、接受心理調查研究》項目,就已在核心刊物上發表了兩篇論文。
經過創新項目訓練的碩士生也具有濃郁的熱愛廣西、提高自我的意識。已 畢業 的外省籍學生主動留在廣西工作,一些項目研究者還考取了北京大學等知名院校的博士。
設計、管理好創新項目僅僅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系統工程的一個方面,但如果在教學與管理的各個環節都進一步解放思想,以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自治區提出的各項戰略任務為行動指南,我們就能更好地完成國家和民族賦予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毛概關於創新的2000字論文篇二:《創新教育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適應現代工業發展的需求,對高等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發展創新教育,培養大批創新人才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我們改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採用“產學研”合作教育、結合示範性實踐基地建設,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高等學校;創新教育;創新能力;產學研合作教育
培養創新人才是21世紀高等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和發展趨勢,而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重要責任。江澤民同志曾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2010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而高等學校作為知識創新的重要場所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時代賦予高校的重大使命和戰略要求。
一、創新教育的前提——教育者的改變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進行創新教育,提高學生對創造、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著重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教育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轉變的是教育理念。在我國傳統教育的教育理念注重背書、考試,只訓練學生回答問題,而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如今,要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就要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轉變教育理念,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應有利於特色人才的培養。加強完整的基礎知識的傳授和教學,重視應用意識和科學思維方法及科學研究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可以說高等教育觀念轉變是一場思想的變革,也是一次社會意識方式的轉變,一次文化模式的轉變。所以,要轉變人們的 思維方式 ,必須確立一種新的價值觀,還要形成新的行為方式。
其次要轉變教學方法。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研究式、啟發式等,啟發學生的創造智力,改變滿堂灌式的單一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創新求異,培養學生多向性立體思維的能力;同時藉助CAI、多媒體、Internet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在單位時間里獲得更多的知識信息。只有通過系統的教學,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有效的教學途徑才能逐步激活大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創新的主動性,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創新教育的實施——創新意識培養融入實踐教學
“意識”是指人們特有的反映客觀現實的高級形式。從意識的產生過程看,它是在勞動基礎上同語言一起產生的,是相對於科學研究活動而言的關於實踐活動的途徑、手段和方式的一種思維模式。創新意識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總結歸納出新的方案,創造出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新意識必須要沿著一定的方向和目的而展開。
教育者想要把創新意識培養融入實踐性教學環節,就要更新創新教育觀念,增強創新能力的緊迫感。創新教育觀念認為,人力資源不僅是指人的勞動力,更主要是指人的創造能力,強調了發掘創造能力的緊迫感。過去,高等理工科學校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主要是通過實驗課教學、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設計)等環節來實現的。然而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僅靠課內教學是不夠的。應採取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的辦法,在實驗、生產實習和 社會實踐 等諸多實踐環節中,通過開設設計型、綜合型的實驗,建設開放性實驗室,在校外建立各種示範性實踐基地和設計中心等,多 渠道 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思維和創新能力訓練。同時積極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科技活動,讓學生經常參加學術講座和學術研討會,大力鼓勵和提倡大學生參與高校教師申報的各類科研項目,這也是將知識轉化為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創新教育的培養環境——創新環境
創新與個性是不可分的,良好的個性對於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了充分挖掘學生們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潛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營造一個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個性和創新精神的教育環境是十分重要的。
培養創新型人才,對於高等院校來說首先應該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而良好的創新環境不是簡單的加強實踐教學或是簡單的教學計劃調整。應根據教育部提出的“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要求,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重組,革新實踐教學。結合各級大學生創新實驗,鼓勵學生參加科研創新課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形成一種濃郁的創新氛圍。同時,積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營造積極開放的文化環境,良好的校園環境氛圍會給學生深層次的人生影響和精神陶冶。總之,只有營造一個包括硬、軟體條件和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在內的全方位的創新環境與氛圍,才有可能根本改變學生,培養出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四、創新教育的培養模式——產學研合作教育
目前,創新人才培養已經列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改革試點計劃和重大項目,而產學研合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創業精神,也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途徑,是將教學過程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的有機結合。我國產學研合作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展起來並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不同類型與層次的高校,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的合作主體、功能定位、合作內容有所不同,如高職院校側重於工學結合。創新人才培養的產學研合作模式也應是多元化的,美國、英國和德國等西方發達均已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如美國以“工學交替”模式為主,德國實行的是“雙元制”教育,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集中體現為高校、學生、企業三方的合作,教育部90年代開展的“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以及正在進行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實驗計劃”就是通過探索建立不同類型的教育模式培養不同層次的創新人才。
在辦學特色明顯的地方和行業院校,如石油院校,改變傳統重知識的教育模式,借鑒高等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根據本校、本專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行業和地方經濟的特點,建立適宜現代化需要、具有理工特色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鼓勵教師把學術研究與學生培養結合起來,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重大研究項目和基礎性研究課題的機會;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解決企業生產實際問題,幫助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以橫向課題為紐帶,推動具有創新能力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五、結束語
高等學校作為知識創新的重要場所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重要責任。高校的發展應以“觀念創新—環境建設創新—制度創新—培養模式創新”為中心,不斷推進高校創新能力和創新體系建設,開展多層次教學、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學研合作的教學模式,培養出基礎扎實,具有創造性思維、創新人格、協作精神和良好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毛概關於創新的2000字論文篇三:《營銷創新始於產品創新》
摘要:產品創新是營銷創新的基礎,營銷創新始於產品創新。產品創新須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在產品技術、性能、功效、概念、包裝、外觀等方面進行創新。基於產品創新,營銷須根據營銷狀況的變化,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經營實力,在營銷理念、營銷管理、營銷策略、營銷方式、營銷手段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創新。通過創新——產品創新和營銷創新,企業能科學合理地整合各種資源,提高產品的品質和市場佔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產品創新;市場;市場競爭;營銷;營銷創新;企業競爭力
許多人喜歡把企業的營銷創新與產品創新分開來談。但是,我認為,產品創新是營銷創新的基礎,營銷創新始於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不是簡單的“破與立”,它須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支撐,不斷改進、規范。傳統的產品創新是以新技術的研發應用為導向的創新;而今天的產品創新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新,是一種關注消費者認可的有效創新。只有被目標消費者識別,產品創新才有價值,因此,堅持市場為導向是“有效”創新的根本。技術創新是產品創新的基礎,把新設想、新概念轉化為新產品必須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在現實企業中,產品創新總是處在需求拉引與技術推進共同作用之中。
市場競爭中,許多企業主動或被動地捲入“價格戰”,過多強調“價廉”。我認為,不論是對企業,還是對整個行業,這並不是“持續”發展之道,產品創新才是最佳選擇——包括技術、性能、功效、概念、包裝、外觀等諸多方面的創新。創新可分為競爭性創新和改善性創新:前者是應對激烈競爭的策略性體現,需要立竿見影;後者是建立核心競爭力的途徑,需要更系統、更理性的開發。無論哪種創新,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新品研發機制和日常的產品管理機制,保證產品的快速開發和更新,實現市場規模;同時保證產品的穩定性與適應性,保持市場信譽。
企業進行產品創新的具體實踐中,主要有自主創新、聯合創新兩種方式。自主創新是企業主要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研製新技術、開發新產品。聯合創新是指企業間或企業、科研機構、高等學院之間將資金、技術力量等資源聯合起來,共同攻克技術難關,共同分享研發成果。當今,技術競爭不斷加劇,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中面對的技術問題的復雜性、綜合性和集群性越來越強。聯合創新通過外部資源內部化,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有助於縮短創新時間,增強企業競爭力。
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產品的壓力不僅來自同類產品,還來自層出不窮的替代品以及變化著的社會環境。因此,營銷中需要建立企業對社會信息的管理機制,及時調整產品和服務,利用自身的核心優勢創新產品,滿足市場的新需求。基於產品創新,營銷必須根據營銷狀況(環境、市場、產品、競爭)的變化,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經營實力,在營銷理念、營銷管理、營銷策略、營銷方式、營銷手段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創新。這種營銷創新必須創造價值,這里的價值不僅包括經濟價值,還包括顧客價值;營銷創新要注意營銷組合,任何環節的創新要有其他營銷要素的配合,否則營銷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營銷創新要求運用合力,不僅要有人員組合,還要有知識的整合。
理念創新是營銷創新的首要條件。傳統的營銷理念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為基礎。今天,我們必須以客戶為中心,將顧客整合到營銷過程中,通過與客戶不斷交流,清楚地了解客戶需求,並在此基礎上做出相應的策略決策。
管理創新是營銷創新的基本保證。首先,要培養營銷創新思維,在營銷人員的頭腦中建立起明確、清晰的營銷創新意識。要將營銷創新思想轉化為企業的行動准則或深層次的文化核心,嚴格的制度保障至關重要。因此,要將營銷創新制度化,從銷售指標管理、精益化管理、培訓管理、績效考核管理、渠道管控等方面入手,切實做到有章可循,調動營銷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營銷創新的制度保障中,激勵制度最有效,而激勵制度須將營銷創新成果與薪酬制度和晉升制度相聯系。
營銷策略上,重新整合產品、價格、渠道、促銷(4P),以應對市場需求。總的來說,要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性價比,便捷服務,加強溝通。企業需要對產品品種進行合理搭配,形成自己的產品組合;同時,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產品組合,優化產品結構。企業須在產品質量、功能及服務等方面創造實質性的差異,通過差異化吸引購買者,佔領市場。價格創新,主要是根據企業定價目標和企業產品特點以及市場供求情況,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定價策略,以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市場銷售渠道眾多,可長可短、可寬可窄;銷售渠道並非一成不變,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狀況和競爭態勢,對各種銷售渠道進行靈活地組合和取捨,不斷進行銷售渠道的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現代市場條件下,企業不僅要生產優質產品、制定合理價格、選擇合適的銷售渠道,還要根據產品的種類、產品所處的周期階段、目標市場環境、企業自身的實力,創造、採用有效的促銷策略和手段,以擴大市場份額、鞏固市場地位。
營銷方式創新:營銷不再基於競爭,而是合作;因此,要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合理整合內部資源。外部環境上,通過建立、維護、鞏固與中間商、消費者、供應商、競爭者、政府及社會組織等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實現營銷目標;在公司內部,營銷成功與否不僅依賴於營銷和銷售部,所有部門都要緊密合作,積極地承擔相應責任。營銷手段上,融合傳統與現代,將人員營銷、 廣告 促銷、經銷代理等傳統營銷手法與網路營銷結合,形成新的營銷模式,充分發揮傳統與現代的綜合優勢。
創新——包括產品創新和營銷創新——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也是企業在競爭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手段。通過創新,企業能科學合理地整合各種資源,提高產品的品質和市場佔有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沛,王丹,周亮.21世紀工商管理MBA系列新編教材——營銷創新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6.
[2]張國元.企業創新理論研究.蘭州大學出版社,2007,6.
[3]李笑天.中國酒業營銷學.香港大象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歡:
1. 2017年毛概論文2000字範文
2. 關於創新的毛概論文
3. 毛概有關中國夢的論文2000字
4. 有關中國夢的2000字毛概論文
5. 中國夢的毛概2000字論文範文
④ 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
隨著 教育 現代化的不斷推進,現代教育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入教育的各個領域,全方位地沖擊著教育的各個方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篇一青少年現代教育技術創新能力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青少年創新意識
“好奇”是青少年學生的天性,是創新意識的潛能,我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功能強大的平台,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營造創新氛圍,激發他們的創造動機,使他們敢於幻想,大膽創新,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比如,在教學初一幾何“角的比較”時,先用CAI將兩個角進行疊合,直觀地展示疊合的全過程,得出角的大小,使學生掌握疊合法比較角的大小的這一 方法 ;再用CAI在剛才的兩個角的圖上閃現電子量角器,讓學生觀察得出這兩個角的度數,從而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通過以上的演示,學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角的比較的過程、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發展青少年學生的 創新思維
開放性問題,可提高學生開放性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更為開放,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開創性地獲取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探究性活動“製作長方體開關的包裝盒”時,先讓學生觀察現有的長方體紙盒產品的各個面的平行、垂直關系;拆開後,觀察其展開圖的形狀;再復原,在復原的過程中,觀察它的粘接方法。然後,學生畫出草圖,再用計算機畫出展開圖,並在展開圖上進行美術設計。最後將設計圖用彩色噴墨列印機列印出來。這樣,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大膽地設計、勇於創新、勇於實踐。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優美的語言、美觀的書寫、新穎的形式、清晰的解題步驟,都會給學生愉悅的感情體驗,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學到創新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創造靈感。如在教學幾何證明題的格式時,先讓學生自學,找出幾何證明題的格式,然後,選取一道題,將它的解題過程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通過活動,更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在解決了數學問題的同時,又給學生創造的機會,同時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這就打破了數學教學沉悶的常規,將數學趣味性、美學性和創造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出現,而一掃數學的枯燥。
四、結語
實踐證明,數學教學雖然是嚴謹的,但並非一成不變的。在教學中大膽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篇二現代教育技術紙質教材所面臨挑戰和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十年來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迅猛,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被開發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本世紀初,多媒體技術開始被引入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PPt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黑板+粉筆+課本”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更多的藉助於多媒體技術手段開展教學。通過使用課件,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更為直觀的展現給學生;通過使用多媒體播放器(MediaPlayer,RealPlayer,暴風影音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直接播放音頻視頻文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網路技術 的快速發展幫助教師實現了在教室內直接點擊鏈接上網,為學生展示和提供更多的學習內容。近年來,無線Wifi逐漸覆蓋校園,MOOCs,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被廣泛的應用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彈幕”等新型交流方式也開始被引入,教學過程中師生實時交流得以實現。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獲取知識,隨時隨地 學習英語 (learnanytime,learnanywhere)。然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廣泛使用也導致了教學中一些“詬病”的出現,例如: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離開課件不會講課或上課就是帶領學生瀏覽課件;學生課上忙於瀏覽課件,不做筆記,被動學習等現象。最令人擔憂的是: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教材的角色變得十分尷尬。盡管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學英語類教材不斷更新,教材種類不斷增多,教材內容極大豐富,但是對於教師而言,教材似乎已成為“雞肋”,很多教師抱怨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太多、教材框架設計不合理,“越來越不知該講什麼內容了”。學生覺得外語教材“花架子”太多,沒有內容,他們從中學不到什麼有用的知識,教材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這種現狀不得不令人擔憂。外語類教材如何能在現代教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得以生存和發展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從大學英語教師的角度探究如何將教材使用和新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相結合,更好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師授課水平。
二、大學英語教材使用現狀調查研究
《大學英語課教學指南》(修訂稿,2015,以下簡稱《指南》)提出“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 文化 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需要。”為了配合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各大出版社紛紛邀請外語教學專家和名師編寫新教材,出版社之間的教材大戰愈演愈烈,教材門類不斷增多,從最初的一本英語教材發展到現在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拓展教程、閱讀教程、聽力教程、視聽說教程、寫作教程以及各種配有網路學習卡的大學英語教材)。面對如此種類繁多的教材,教師和學生都一時無法適應,不知如何有效使用,進而出現了有的教材過度使用卻效果不好,有的教材學生購買後從未使用過甚至全套退回教材科的現象。以內蒙古 財經 大學大學英語教材使用情況為例,本學年我們為大一新生訂購了英語綜合教程,視聽說教程和 快速閱讀 三類教材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按照最新修訂的《2015年內蒙古財經大學人才培養方案》(簡稱《2015教學方案》),大學英語課程應在三個學期完成,每學期4學分,共計12學分。學分較《2014教學方案》減少了4個學分,68學時。那麼如何在學分壓縮、學時減少的現狀下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有效將實體紙質教材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相結合是廣大外語教師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三、現代教育技術使用環境下教師教材使用策略探究
《指南》提出“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就其人文性而言,大學英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是進行跨文化教育。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這一交流工具,除了學習、交流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專業信息之外,還要了解國外的社會與文化,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意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就工具性而言,大學英語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大學英語的工具性也體現在專門用途英語上,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和專業或未來工作有關的學術英語或職業英語,獲得在學術或職業領域進行學術交流的相關能力。”
(一)慎重選擇單元教學主題
如上所述,當今時代網路技術高度發展,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課本上所出現的素材以及相關主題內容都可以在網路上搜索到海量的相關信息。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QQ等網路實時交流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信息傳播瞬息萬變,很可能今天的話題就會淹沒在明天的信息海洋中,因此,每本教材前言中所提到的所謂“選題新穎“、“具有很強的實時性、時代性”的說法是不妥當的,這樣的選題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脫離現實,或無深度可循,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材採用主題模式開展單元教學的思路無疑是正確的,但主題選擇需慎重對待。筆者認為,在大學英語教材中引入一些經久不衰的主題(愛情、親情、戰爭、和平等),再配之以經典的文學作品(節選、改寫過的英美文學作品)或是一些能引人深思的美文、詩歌等,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語言之美,引導他們去探究主題背後更深層次的文化背景,久而久之他們會主動閱讀一些好的文學作品,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二)合理設計每個單元內容框架
通過對大學英語類教材內容框架進行研究,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盡管叫法不一,目前所有大學英語教材都將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劃分為課文導入(lead-in); 文章 閱讀(readandexplore),這部分由兩篇課文組成(textAandtextB,課文A為該單元的主課文,課文B為輔讀課文,往往不被列入課堂教學時間內);每篇課文後配有相應的詞彙練習和閱讀理解問題;最後一部分是寫作練習(writingpractice)。教師在安排教學時間時,往往設定2周完成1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如何在2周內完成如此多的教學內容的確是一個令教師們很頭痛的問題。因此,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每個單元的教學往往是流於形式,教師匆匆趕課,教學重點不明確,學生對於所學的內容知之甚少,往往是學後一單元時就已經把前面學得知識忘在了腦後。針對這種現狀,筆者建議教材編寫者在設計每個單元內容框架時,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既提供課文又設計練習。而是要充分考慮到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在每個單元主題下,通過互聯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文章鏈接、內容簡介或導讀,並設計相應的啟發性練習和活動,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呈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引導學生自主的開展探究性學習。例如,教材編寫者可以將部分教學內容、文化背景知識等製作成微課,網路公開課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各類資源和輔助。課上教師可以藉助於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學習內容,引發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進而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中的人文性要求。
(三)根據教學目標編寫分層次、個性化教材
當今時代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革新日新月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教材編寫和使用要關注兩個問題:一是教材編寫的綜合性。即,目前大學英語教材種類過於細化,重復內容較多,應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微課、MOOCs以及雲技術等)將教材分類進行整合,要充分體現教材內容的綜合性,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紙質教材之外的更多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拓寬知識視野;更避免了教材的重復性浪費,減少了學生用於購買大學英語類教材的費用。同時,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可以編寫適用於不同層次、滿足不同學習需求的教材。針對大學英語課程的工具性需求,可以編寫通用學術英語類教材和專門用途英語類教材;針對大學英語的人文性需求,可以編寫通用英語教材或閱讀教材來實現增進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四、結束語
未來,隨著互聯網寬頻網速的提速和資費的下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距離將不斷縮短,各國間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交流必將更為密切;無線Wifi將逐漸覆蓋校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將會更多的在課堂教學中得以應用。英語的重要性在未來將更為凸顯,未來的大學英語教學必將面臨新的挑戰和變革。其中如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科學合理的使用教材拓寬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依然是我們未來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篇三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小學教學裝備應用
一、加強教學實踐研究,探索教學新模式
1.加強教學實踐研究,多樣性創設學習情境。
我們應遵循教育規律、特性,充分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例如,依託常規實驗儀器設備設計實驗;藉助實物材料設計實驗;運用多媒體演示虛擬實驗;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自製玩教具等形式的評選活動。這些教學活動能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學習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探索教學新模式。
我們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為多樣的教學模式創造條件,以達成課程目標。
(1)動態演示模式。
在教學中,教師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以直觀、動態的演示效果創設有趣逼真的教學情境,既能調動學生的感官,又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自然能提高其接受知識的能力。如在講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可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實景展示月夜的荷塘景色,其鮮艷的色彩、生動的實景、真實的效果讓學生身臨其境。這種直觀形象地再現文字描寫的表現模式,讓學生思維從感性升華為理性,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
(2)自主探究模式。
運用多媒體和網路的強大資源,就能變教為導,達成學生自我探究的教學效果。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級“變阻器”一節為例,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了變阻器的原理,再展示變阻器實物,並引導學生利用網路了解變阻器在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學生運用“電腦”中的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實驗,以探究不同方案的效果。這樣,就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學習,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協作學習模式。
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網路搜集學習資料,互相協作,實地調查,寫成研究 報告 ,並利用網路與校外專家、學者和教師進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現代教育技術裝備促進了教育教學模式的改變,優化了教學手段,改進了 教學方法 ,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應有的作用。1.發展學生的素質。
(1)改變 學習方法 。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可創設有趣的教學環境,使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其提高獲取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2)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能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學生可利用多媒體相互交流學習信息,研究學習方法,拓寬學習 渠道 ,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
(3)提高信息接受能力。
學生以多媒體為媒介,拓寬獲取知識的范圍,並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自然能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高學習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能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提高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接收處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教師的素質。
(1)轉變教學方法。
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過程中,教師由傳統“灌輸式”教學中的主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變“教”為“導”,能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引導學生學習,很容易達成課程目標。
(2)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可實現直觀教學,能輕易呈現教學重難點。同時,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製作的課件能補充相關知識,拓寬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消化和理解知識。
(3)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能讓教師通過網路快速獲取資料,提高教學效率,改善備課方式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製作的課件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並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三、 總結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巧妙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可突破時空的限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可突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可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進而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有關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推薦:
1. 現代教育基礎論文
2. 中國現代教育論文
3. 中國現代教育問題論文
4. 現代教育基礎論文
5. 淺談現代教育技術優秀論文
6. 有關現代教育小學數學論文
7. 淺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論文
8. 關於教育評價的論文範文
⑤ 教育相關的畢業論文
教育 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基礎,教育的邏輯起點自然是人類社會的產生。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教育相關的 畢業 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教育相關的畢業論文篇一
《論信息社會與創新教育》
【摘要】信息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決定於創新能力的競爭。創新教育是信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創新教育是綜合性、全面性教育,創新性教育的突出特點在於預期性和參與性,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施創新教育至關重要的就是轉變觀念與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本質
1.信息時代呼籲創新教育
從上一世紀50年代起,世界開始陸續進入信息時代。美國學者麥切盧普(Machlup)首先提出根據知識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來衡量是否進入信息時代。1996年,世界信息技術專家北京會議宣布,世界已經進入信息時代。與以往的時代相比,信息時代與 其它 時代主要的區別在於社會經濟形態與 文化 傳播的方式的巨大差別。農耕時代,國家的財富主要依靠土地、勞動力;工業化時代,國家的財富主要依靠自然資源、資本積累、技術裝備乃至武器;信息時代國家的財富主要依靠信息、知識和智慧[1]。信息時代的經濟是知識經濟,決定一個國家實力的關鍵是知識和智慧。而知識和智慧則取決於國民的創新能力,因此,信息社會中,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決定於創新能力的競爭。
原中共中央江澤民同志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2001年6月,國務院召開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的決定》強調: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1999]9號),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2006年1月,胡錦濤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向全國發出了在15年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的偉大號召。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教育無疑承擔著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奠基的重大歷史使命。創新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越來越重大的意義。教育承擔著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奠基的歷史使命。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服務,這是信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對照信息時代對教育提現出的強烈要求,反觀我國當前的教育狀況,我們會發覺現狀並不樂觀。應該說,當前我國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形式,仍然停留在以教師為中心,以注入式教學為主要手段和以知識的傳承為目的的階段。如何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按照科學的 方法 進行創新教育,是我們面臨的艱巨使命。
2.創新教育的本質
什麼是創新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何進行創新教育?這正是我們要探索的關鍵問題。
對什麼是創新教育,其實目前並無權威的定義。對此專家學者各有各的見解。
教育心理學家加涅把學生學習的類型分為八類:(1)信號學習;(2)刺激-反應學習;(3)訓練;(4)言語學習;(5)辨別學習;(6)概念學習;(7)規則學習;(8)問題解決。[2]
從認識論的觀點來看,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是通常常說的問題解決的能力,或者是主動實現知識遷移的能力。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學習的最高階段或者是學習獲得能力的最高形式。
可以說創新教育並不是與現有的各種教育如知識教育、技能教育等相對立的教育形式,它只是對學習的最高結果的刻意強調。我們也可將它理解為一種全面的有特定針對性的素質教育。
有學者提出,創新教育是綜合性、全面性教育。在當代社會,人才是生產力的首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今天的人才已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而是能解決某一領域的新問題、創建一個新領域、開拓一片事業新天地的創新型人才。他們能把握時代的脈搏,洞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或辦法,從組織社會資源、創建工作系統,直至推動問題解決並創造富有價值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創新教育是從人的愛心志向直到語氣神態的全面性教育,把一個普通的人培養成具有創造慾望和創造能力的人才。
我國在創新人才理念上的局限性,容易導致對創新人才的誤解和實踐上的偏頗。如有的把創新人才與理論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技藝型人才對立起來;有的認為培養創新人才就是要使學生具有動手能力,而把創新能力與知識對立起來;有的認為培養創新人才就是為學生開設幾門「創造學」、「創造方法」課程,而把所謂的創新素質與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個性發展對立起來。掌握了所謂的創造知識、創造方法的人未必就能成為真正的創新人才[3]。創新人才的基礎是人的全面發展。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創新思維 和創新能力並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完全獨立發展的,它們與人才的其他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講,創新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使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以高度發展的教育。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創新性學習(教育)的突出特點在於預期性和參與性。他們認為人類的自身行為由一種叫做撞擊式的 思維方式 決定,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人們直到碰到問題才去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激發和培養這種撞擊式的思維方式所採用的正是維持性教育(或稱適應性教育)這樣的教育「只是傳授人類已有的知識,而不是教育人們去預測未來,去想到現在我們的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我們怎麼樣來考慮面向未來解決問題」[4]。要進行創新性教育,必須將撞擊式的思維方式轉變為預期性的思維方式,必須將維持性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創新性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是引導學生等到問題出現才去解決,而是要去啟發學生使學生具有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去面對未來。預期性和適應性的區別在於,適應性是對外界壓力被動做出反應性的調整,預期性則是主動地觀瞻,為出現的趨勢和後果做好應付的准備和戰略性抉擇。所以預期性是人為改善生存狀態而盡情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的一種優良素質。參與性是化創造性思維為創造性社會化功能的實踐[5]。預期性和參與性有機結合,是創新性學習的精髓。一種觀點認為創新性學習是從個人的學習活動來考察的,它是指學生在過程中不拘泥於教材上或老師所講的結論,能提出獨到新穎的觀點和方法。在實踐或完成作業中,有不同於老師或書本上所講的推導過程和思維過程。在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上,有新方法和新的途徑。在學習過程中,能通過自己的獨立和思考探索得出與前人相同或相似的結論,雖然這種結論對社會來說並沒有獨創性,但這個結論是經過自己獨立探索獲得的,也是一種超越自我的創新活動。
撇開哲學性的和純術語學上的分岐不說,各派對於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這一點應該是有共識的。創新教育追求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激揚和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地學知識,創造性地用知識,而不是使學生成為被動地接受知識、消極地存貯知識的「記憶倉庫」。「知識就是力量」,更准確地說應該是:知識只有創造性地運用才是力量,知識只有不斷創新才永遠是力量。
3.促進創新教育的途徑
實施創新教育,首先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快教學內容的調整步伐。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改進教學評價方法,充分運用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引導老師創造性地教,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激發創新意識,倡導創新思維,鼓勵創造發明。在實施創新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徹底改變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觀念,真正轉到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啟發探索式的教學觀念上。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另一方面,鼓勵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創作和發明創造實踐,鍛煉磨合創造性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當增加肯定創新意識、褒獎創新實績的指標,並使其在整個評價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開展創新教育,重點應放在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養成上。
實施創新教育,除首先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外。至關重要的就是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在這里,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正確運用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信息時代,促進了知識經濟的發展,也引發了教育技術的第四次革命。因此從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角度出發,探索通過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做法,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信息技術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有密切關聯和諸多優勢,這一觀點已經得到廣泛認可。教學工作中,我們經常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來促進、改革教學,從而推動創新教育的實施。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強調利用信息技術來營造信息化的學習環境或教學環境,該環境能支持滿足情境創設、啟發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也就是實現一種既能發揮老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新型教與學方式,這樣可以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產生根本性的變革,從而使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6]。
參考文獻
[1][2] Paul Saettler.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cational Technology[M] Libraries Unlimited, INC.1990
[3] 李靜.創新教育要結合現實貼近市場[N]《中國教育報》2006年10月9日第2版
[4] 葉寶生.求學的方法[A].談松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教育[C].西安: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 郭金彬.科學創新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6]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發展新階段的挑戰[J].中國電化教育.2006.8
教育相關的畢業論文篇二
《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啟示》
摘要: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徑需要創新,而世界各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共同性,研究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借鑒其中合理成分,可以為我們改革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視角與思路,對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啟示
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以及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價值觀念的深刻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著豐富 經驗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對於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發達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形式靈活多樣、教育工作空間廣泛、教育方法手段隱蔽、實踐性強等特點。國外大學沒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但有些作法與我們所提的文化素質教育具有某些相似之處,用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這些教育方式主要有:
(一)通識教育方式
主要是把美國的憲法和《獨立宣言》作為最高經典向大學生進行傳播和灌輸,宣揚美國的三權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念。其中,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與愛資本主義統一在一起。愛美國,即愛它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合理、最優越的國家,進而由愛和信任產生信念和忠誠。日本公民課主要包括現代社會學、倫理、政治和經濟,公民課的任務是讓學生了解社會,包括了解社會生產過程和所有制、日本的政治制度和日本的各種社會問題。在新加坡,政府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顧、五強調」,即個人、社會與國家兼顧;法育與人情味兼施;理想與現實兼行;強調國情,強調國家利益,強調新加坡特色,強調內容形式應符合時代要求,強調寓教育於 故事 之中。英國的政治教育有以下項目:公民、社會研究、不列顛政體、政治與政府、社會教育、歐洲研究等。
(二)大眾傳媒方式
大眾傳媒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工具。政府通過電視、報紙、電影和書籍等媒介宣傳官方的政治道德信息,從而影響公民的政治傾向、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一些西方國家開設專門道德教育的電視台或電視頻道節目(包括一些宗教電台),主要討論公眾關心的社會 熱點 問題。例如,美國有共和黨人主持的專門電視節目以及教會資助的專門宗教電視節目,它們都捍衛美國傳統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激烈抨擊現實生活中與其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相悖的社會現象。日本的報紙、電台、電視台都設有政治部或政治經濟部,專門負責對政治事件的報道,對重要的政治任務還要派專人長期跟蹤報道。日本的大眾傳媒每天都向受眾灌輸大量的時事政治信息,這對於民眾形成自己的政治觀點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形成公眾輿論,影響政治決策。
(三)宗教教育方式
信奉宗教,一直是西方國家的文化傳統,而宗教教育已成西方發達國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西方很多國家在學校開設宗教課,系統傳授宗教教義和宗教信仰,其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如德國的宗教教育以陶冶「精神和人格」為目標,除了教以敬神和宗教信念外,還進行尊重人的尊嚴、克己、責任感和助人為樂等道德教育。宗教在西方國家為政府服務,歷來都擔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西方某些國家的教會除直接干預國家政治外,更多的是把宗教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通過遍布全國的宗教團體和廣泛的宗教活動,把民眾的宗教信仰巧妙地轉化為對政府的順從。比如,宗教曾是美國獨立革命的一種助力,美國獨立革命的領導者們將爭取獨立自由的政治任務與宗教旗幟巧妙地結合起來,把爭取獨立說成是「上帝」的安排,進行革命是「替天行道」,以此來證明「民權神授」合乎天意,他們所從事的民族獨立事業是「履行天職」。
(四)社區教育方式
社區機構在發達國家的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社區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基本形態已經越來越受到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重視,同時它也成為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主要做法是利用社區活動和社區內的公共設施,開展主流文化宣傳、文體活動、志願服務、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指導等形式多樣的社區活動,協助社區青少年建立主流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自信心,培養興趣和 愛好 。美國、法國的志願者活動大多數是由社區、學校以及教會共同承擔的,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參加社區志願者的經歷。通過給無家可歸者發放食物衣物、陪伴受過虐待的 兒童 、教非洲移民說本國語言等活動,使參與者真正感覺到自己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澳大利亞社區教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引導青少年獻身澳大利亞並為澳大利亞國家未來利益分擔責任。荷蘭社區教育的核心原則是要學生去學習如何塑造他們的社會文化和社會環境,學習怎樣通過群眾性組織和參加群眾性活動來激發和改善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和生活環境。在社區治安教育方面,新加坡、英國和日本等以鄰里互動為基礎,開展青少年和諧人際關系教育,發動青少年廣泛參與其中,降低社區發案率,增強社區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英國社區教育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鼓勵社區成員參加社區活動並對社區發生的事情隨意發表意見,以此來增強政府與青少年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加強不同族群、宗教的互相理解等。
(五)實踐教育方式
發達國家非常注重思想政治實踐教育,將課堂講授轉向社會生活實際,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學生的校外生活中,圍繞社會需要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他們推行真實教育,學校不但經常帶學生參觀社會發展成就展覽,也帶領學生參觀監獄和禁毒展覽等。日本一些學校推行一種「上山下鄉」課外活動,讓學生到生活條件差的島嶼、農村和邊遠山寨接受勞動教育、民風民情與熱愛大自然的教育。美國常常組織學生參觀法院、市長辦公室、市政廳,旁聽審判大會、政論咨詢會,模擬總統選舉等,通過實踐活動把美國實行的聯邦制、「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和法律法規等傳授給大學生。英國學校推崇「開放和均衡的討論」,成立「學校議會」,推進校政民主化,使學生以此了解英國民主選舉的程序並掌握相關技能。法國學校則常常把學校、班級模擬成社會,通過組織模擬「市長競選」、「議會 辯論 」等活動,普及宣傳法國的政治、經濟、社會主張和價值觀念等。
二、國外思想政治教育對我們啟示
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形成了一些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規律的有價值的方法。同時,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一些理念和做法也值得我們關注、借鑒,這對創新和改進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形式、辦法、手段和機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體系,具有重要的啟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樣化。在新的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改變以往單一的教育形式,不斷拓展教育空間、方法,注重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使受教育者喜聞樂見。在做好理論教育的同時,把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有機結合起來,「潤物細無聲」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文化活動、大眾傳媒、環境建設、管理和服務之中,並鼓勵大學生參與、互動,使大學生在參與中獲益,在娛樂中感受,在生活中實踐,不斷提高大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注重顯性與隱性教育形式相結合,開展大量的實踐活動、文化環境熏陶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滲透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社會化。建立健全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由全社會共同承擔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建立暢通的家校溝通 渠道 和反饋機制,發揮家庭在擔負教育子女健康成長方面的責任,凈化社會風氣,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積極主動地宣傳和倡導主流思想政治道德觀念;增加政府投入,調動積極因素,形成一個包括家庭、學校、教學單位、民間組織、社區和大眾傳媒在內的互相協調、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網路,發揮其強大的合力作用,擴大政治教育覆蓋面,力爭不留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區域,注重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強烈的滲透性和持久性,使人們在大小氛圍中感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服務化。發達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面注重由單純的「教育」向「教育」和「服務」並重方向轉變。美國、日本等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社區服務活動相結合,對社會的持續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是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緩解了社會不穩定因素;二是全方位的社區服務活動,包括溫馨家庭、心理咨詢、犯罪預防、提高教育程度等,這在客觀上化解或緩解了一系列社會矛盾;三是增進了政府與青少年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也應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服務現實生活。在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提供正確人生指南的同時,更加註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專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活動相結合,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與服務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 面相 結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服務職能,並開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如志願者服務團體、社會中介組織和社團等參與思想政治教育。
總之,研究和探討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取其精華,融會貫通,從而推動和創新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其在不斷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對於加強和改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且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朱洪波.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研究[D].武漢大學,2003.
[2]叢琳.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中國的啟示[D].沈陽航空工業學院,2010.
[3]李國定.美國高校通識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2008.
[4]吳瓊.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啟示[J].求實,2000(05).
[5]楊芷英,李桂蓮.西方宗教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倫理學研究,2003.2.
[6]張法運.淺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式灌輸教育[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7]賀彥鳳.現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其借鑒價值[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2).
[8]朱艷敏.宗教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J].民族論壇,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