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聯教育
系統卡頓。截止於2022年9月21日,根據東莞慧教育登錄平台官網顯示,該平台忘記密碼收不到驗證碼是由於系統卡頓導致的,只需要重新載入頁面即可收到驗證碼。東莞慧教育平台介紹,學校雲是網易聯手高教社推出的雲端在線教育平台,幫助學校、企業建立自己的在線課堂,提供從技術方案、課程內容、教學管理到大數據支持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⑵ 慧科教育的發展歷程
2009年12月工信部「移動雲計算教育培訓中心」籌委會負責人方業昌博士和時任北航校長李未院士在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MIT)會見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及MIT知名「移動雲計算」專家,初步勾畫出「移動雲計算教育培訓中心」在中國運營雛形。
2010年8月慧科教育獲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授權成為「工信部移動雲計算教育培訓中心」運營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主任邱善勤為「移動雲計算教育培訓中心」授牌。
2010年9月慧科教育與北航軟體學院簽約共建移動雲計算軟體工程碩士專業。
2010年10月慧科教育-聯想集團-北航軟體學院簽約共建「移動雲計算聯合實驗室」。
2011年4月慧科教育與廈門大學軟體學院簽約共建移動雲計算軟體工程碩專業。
2011年6月慧科教育-聯想集團-廈門大學軟體學院簽約共建「移動雲計算聯合實驗室」。
2011年9月慧科教育攜手愛立信和北航軟體學院建成「愛立信移動應用實驗室」。
2011年9月慧科教育成功舉辦首屆移動雲計算創新論壇,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等有關領導以及千餘位嘉賓及觀眾與會,中央電視台、北京晚報、新浪、騰訊等30餘家媒體爭相報道。
2011年10月慧科教育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學院及國家行政學院為北京市民政系統提供「政務信息化碩士學位」定製培養項目。
2011年12月慧科教育獲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與網路公司授權,獨家負責「工信部-網路互聯網營銷學院」的運營。
2012年3月慧科教育成立全資子公司「慧科人才」,專注提供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人力資源綜合解決方案。
2012年3月慧科教育攜手RIM和北航軟體學院建成「移動應用創新實驗室」。
2012年4月慧科教育聯合北航軟體學院正式設立「互聯網營銷與管理」軟體工程碩士專業。
2012年4月慧科教育與國內第一所公益職業學院——貴州盛華職業學院合作開設互聯網營銷與管理專業。
2012年4月慧科教育與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簽約共建移動雲計算軟體工程碩士專業。
2012年4月慧科教育與廈門大學軟體學院以及廈門超級計算中心(雲計算中心)簽約共建「雲計算教學實訓基地」。
2012年7月慧科人才與日本最大的人才上市企業CREEK&RIVER達成中國-日本IT人才派遣的獨家戰略合作。
2012年8月網路教學實踐基地啟動儀式上,慧科教育成為網路移動應用開發平台院校推廣戰略合作夥伴。
2012年9月慧科教育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軟體學院成立10周年院慶典禮上向北航教育基金會捐贈人民幣200萬元。
2012年10月慧科教育攜手北航軟體學院推出的全國首個政府定製培養項目——政務信息化碩士學位班落戶北京市民政局。
2012年11月慧科教育與大連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移動雲計算、互聯網營銷與管理軟體工程碩士專業方向。
2012年12月慧科教育憑借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榮膺「2012最具社會推動力教育機構」獎項,慧科教育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教育機構。
2013年1月國內首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軟體工程碩士項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式啟動。此項目整合了慧科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學院三大機構的資源優勢。
2013年3月慧科教育與西安交通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全方位共建其軟體學院移動雲計算專業方向,聯合培養全日制雙證軟體工程碩士,列入國家研究生統考報名目錄。
2013年5月慧科教育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學院與江蘇南通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未來五年通過對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來支持本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2013年9月慧科教育憑借其為大數據行業人才培養所做的貢獻,榮膺「「2013年大數據優秀人才培養貢獻獎」,慧科教育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教育機構。
2013年9月25日
工信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物聯網教育培訓中心成立,授權慧科教育獨家運營。慧科教育正式發布全新的聚焦於智慧城市、車聯網、可穿戴計算三大前沿應用領域的「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學歷教育解決方案。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學院已經採用了該項教育解決方案。
⑶ 智慧教育,還在尋找技術與教育融合的最優解
導語
「科技與教育結合,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教育產品,這件事特別值得探索,比如人工智慧跟教育的結合,大數據跟教育的結合。」 新東方 創始人俞敏洪在訪談節目《十三邀》中,提出了對於未來教育模式的暢想:將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運用到教育中,改變學校的組織模式、老師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模式。
俞敏洪所期待的,將科技融入教育從而改變傳統教育的面貌、甚至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實質正是 智慧教育 的目標。智慧教育代表未來教育變革方向,這條賽道上既有傳統科技公司和教育行業龍頭深耕數年,也有互聯網公司入局。如今「雙減」政策落地,K12 業務受到強力監管和限制,眾多受到政策影響的機構和公司紛紛謀求轉型,智慧教育賽道也受到行業關注。
01智慧教育,從萬物皆可智慧化開始
對於智慧教育這個概念的定義多種多樣,有人將其等同於教育信息化,有人將其劃分為教育信息化中的一個分支。從概念出現的時間來看,改革開放之後,教育信息化就不斷出現在政府的教育規劃中,而智慧教育的概念直到 2008 年之後才出現。
2008 年,時任 IBM 首席執行官彭明盛在其報告《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議程》中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概念,他認為,藉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如傳 感技術、物聯網技術、移動技術等)的強力支持,地球上「幾乎所有東西——任何物理對象、過程或者系統—— 都可以被感知化、互聯化和智慧化。隨後,Smart 這一前綴與不同行業結合,於是有了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交通……到了教育領域,則有了智慧教育這一概念。
智慧教育是在教育領域通過現有科技與傳統教育模式的結合,依託物聯網、雲計算、無線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技術融合的智能化教育環境,打 造物 聯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態系統。讓教師能夠施展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和多元化發展需求。
智慧教育貫穿教與學的全過程,最終作用於學習者,讓學習者獲得與自身匹配的個性化學習服務。
有人將當前教育的核心問題歸結出三點,一是學生的學習效率問題、課業負擔問題和由此衍生的睡眠、近視率等問題;二是教師教學任務繁雜,難以實現差異化、個性化的因材施教;三是宏觀層面,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和由此導致的不同區域教育水平的落差。智慧教育是現代科技與傳統教育結合的產物,但又不止於結合,而是通過將科技引入教育,去推動解決現實教育領域中的各種問題。
關於通過技術與教育結合去解決教育問題,有一個很好的樣本:2018 年 12 月,中青報刊登了一篇題為《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報道,其中提到貧困地區的高中因為通過大屏直播同步頂尖高中成都七中的教學課堂,使貧困地區的高中得以共享城市的教學資源,從而改變了貧困地區高中一些學生的命運。公眾關注到報道中提到的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同時,也同時注意到,僅僅是技術門檻不高的直播教學技術,運用恰當,依然能為促進教育公平起到很大作用。
而智慧教育的不止於「共享」, 智慧教育是由高度信息化支撐的教育新形態,因其引入了更先進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概念和技術,能夠覆蓋到更多關於教育的現實問題,也因此被賦予了更多關於教育的想像和可能性。2012 年,教育部提出新一輪的教育 信息化發展 規劃,此後「智慧教育」成為現代化教育建設的重點。
02政策扶持,企業入局
「智慧教育」這個概念被提出之前,更為人熟知的是「教育信息化」。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教育信息化」有著不同的面貌和重心。教育信息化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形態和發展方向,與同時期的技術發展水平有關。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發展現代化教育。受限於當時的技術,對於 現代教育 的想像只限於利用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20 世紀初,教育信息化 1.0 時代,以 「 校校 通」工程、「農遠工程」等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主;2010 年之後,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初步成果,在教育改革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逐漸從建設轉向技術融合與應用上。
同時隨著 AI 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為了順應智能環境,2018 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其中提到加快建設在線智能教室、智能實驗室、虛擬工廠(醫院)等智能學習空間,推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智慧教育成為了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向。
隨後教育部發布了《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一系列官方政策的指引下,讓大批科技企業看到了機遇,紛紛入局智慧教育賽道,一些企業選擇 C 端的智慧教育硬體研發,為學習者提供智能化的學習環境;一些企業選擇為學校、機構提供智慧教育相關教學軟體和硬體,提升教學質量水平;一些企業選擇與政府、學校合作開展智慧教育解決方案的探索和實踐,創造智能化的場景。
近年來,我國智慧教育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智慧教育行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2020-2025 年中國智慧教育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中的數據顯示, 2018 年我國智慧教育市場規模突破 5000 億元。據預測,到 2022 年我國智慧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大關。
眾多企業入局智慧教育賽道,是因為智慧教育既符合未來教育的目標,也是政府教育現代化的規劃方向。智慧教育有著政府背書,一方面政府發布的教育相關文件中,多次提到教育現代化;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尋求與企業合作,建立試點、示範區,不斷探索。無論是政府和科技企業合作對於智慧課堂、智 慧學 校、智慧教育示範區的建設,還是各個科技公司對於各種教育科技產品、平台系統的開發,都顯示出智慧教育賽道的火熱。
03智慧教育細分類別
1. 從產品類型上分類
智慧教育硬體上,主要圍繞應用於學習場景和教學場景中的硬體,包含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學習平板、智能台燈、翻譯筆等,這些硬體有的主打藉助 AI 輔導作業、採集數據、分析孩子的學習情況,有的整合了原有課程、教學等資源;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的如教學白板、智慧大屏等各種智能硬體設備。在智慧教育硬體領域,有 步步高 、文曲星、優學派這樣做教育硬體起家的公司,也有 位元組跳動 、 華為 、 騰訊 、 網路 、 小米 、搜狗、 科大訊飛 、 網易 有道 等等互聯網企業。
智慧教育軟體上,主要有考評系統,課程平台、學習終端、種課程、應用、資源整合平台、操作系統等,這些軟體會應用於輔助老師教學、學生學習,提升教學資源的運用效率和學習數據的整合分析能力,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和學生的學習負擔。如新東方孵化的項目 OK 智慧教育品牌,依託校內信息化教學平台和個人學習終端,可通過全場景學習數據的記錄分析,智能化、針對性地推送學習資料給講課老師。
綜合類上,主要有智慧課堂、AI 考試解決方案、智慧教室、智慧校園和智慧教育示範區。
在智慧教育示範區這一方面,企業通常會尋求與政府、學校的合作。例如科大訊飛已經先後中標鄭州市金水區 6.88 億元的智慧教育項目、蕪湖弋江區 1.26 億元的智慧教育項目、以 4.69 億中標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智慧教育規模化應用項目等區域性智慧教育項目。
2. 從商業模式上分類
04前景大好,但問題不容忽視
智慧教育對當下和未來教育的意義是重大的。通過將最先進的科技與教育的結合,不但能夠通過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定製個性化學習方案,改進學生評估體系,提升教和學的質效,又能夠提升優質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教學資源的共享,從而促進教育發展的均衡,推動教育公平。
但對未來抱有期待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智慧教育發展現階段存在的諸多問題。當前人工智慧、5G、互聯網+ 等技術尚處在探索階段,依託這些技術的智慧教育發展情況就可想而 知了 。一些企業依託自身深厚的科技實力,在這條賽道上能夠利用技術站得住腳。但同樣也有企業跨賽道匆忙轉型,簡單將技術與工具堆疊,以智慧教育產品的噱頭上線。
而具體體現在智慧教育硬體上,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硬體產品上如此多的智能化功能,究竟是便利了學習,提升了學習效率,還是讓學生養成了惰性。這些硬體是否能夠提升孩子成績,家長們對此存疑。另一方面,這些智慧教育產品是否真正做到了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還是只是原有技術的遷移和疊加,只是在台燈上裝了塊屏幕,在音箱上加了語音識別技術,都有待考量。
此外,技術泛濫的風險也值得警惕。智慧教育軟體方面,運用大數據採集、分析學習者數據時,隨著用戶數量增多,教育數據的體量也會增大。教育數據的雲端部署也大大增加了數據暴露的風險,這些數據可能涉及學生、教師等用戶隱私,如果缺乏監管和合理使用,會有數據泄露、用戶隱私權受侵害的風險。
在綜合類智慧教育解決方案比如智慧教室、智慧校園的建設中,遍布教室、校園的智能攝像頭本來為了校園安全考慮裝載,也無可厚非。但這些攝像頭智能化以後,學生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識別,甚至出現了能夠識別面部表情、判斷學生是否上課開小差的智能技術,讓學生毫無隱私和自由,忽視了學生作為人的權利。這是一種技術的異化。
當前階段對於各種智能技術的運用還停留在表象階段,只是教育和技術的簡單結合甚至是技術的簡單應用,比如一些學校強制推行平板教學,但只是簡單將一些現實中的教學功能移植到平板上,教學效果、質量上並未有突破,反而成為了學生的負擔。而智慧教育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去的,如果不是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最終服務於學習者的技術,而只是形式化的使用,則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智慧教育。真正找到技術和教 育融 合的最優解時,教育的面貌將會煥然一新。
「雙減」政策發布之後,學生身上的校外培訓負擔被極大減輕,教育的核心場景將更多轉向學校和家庭,而智慧教育應用場景同時包含兩者。智慧教育作為國家教育現代化規劃的未來方向,有著國家的政策扶持,對於智慧教育賽道上的玩家來說,雙減未嘗不是某種機遇。未來應該思考著如何真正實現智慧教育的效果,服務學習者,培養智慧型、創新型的人才。
參考資料:
[1] 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12):5-13.
[2]陳琳,陳耀華,張虹,趙苗苗.教育信息化走向智慧教育論[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12):12-18.
[3]「雙減」風暴下,誰在趁亂收割兒童市場?,熊出墨請注意,彬彬, 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