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的教育
老子古時就提出了「無為自化」的教育理念,「無為」指教的方面,並不是說無所作為,而是指教師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促進學生自由發展的寬松環境,讓學生在一種接近「零」壓力的狀態下接受教育,而不以「萬能的上帝」自居,對學生橫加干涉。
這是學生最嚮往的教學法,雖然被許多人認為是一種理想主義的空想,「給學生寬松的空間,就是給他們吵鬧、調皮的機會」「越放鬆,越是學不到東西」,但在信息科技的教學中,「無為」教學法卻有存在發展的空間。
信息科技課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而在實踐過程中,討論、爭論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要過多的強調紀律,安安靜靜整整齊齊不是好課堂。允許學生適當的「無序」和「超越」,不要壓抑孩子,對於有創新的同學更是允許和鼓勵。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動手試,並對他們的思考給與評價,這樣非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許多知識動手試試會掌握得更快。
此時,教育雖然隱於無形之中,但教育又是無處不在的。課上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觀察他們的言行,推測他們所處的狀況。如果感到孩子經驗不夠或力量不足則給予適時適當的幫助。如果發現孩子開始出現不良習慣和不良傾向,要及時糾正,在初露端倪時就要杜絕。
② 鏃犱負鏁欒偛鍩硅鏈烘瀯鍝瀹跺ソ
鏃犱負鏂頒笢鏂規暀鑲層傛牴鎹鏌ヨ58鍚屽煄瀹樼綉鏄劇ず錛屾棤涓烘柊涓滄柟鏁欒偛鐨勫笀璧勫己錛屾牎鍖哄氾紝浜ら氭柟渚匡紝鍦扮悊浣嶇疆浼樿秺錛屾棤涓烘柊涓滄柟鏁欒偛鏄涓婃搗闈炲父鐭ュ悕鐨勮佺墝鍩硅鏈烘瀯錛屽瑰氫釜棰嗗煙閮芥湁娑夊強錛屾瘮濡傝嫳璇銆佹棩璇銆佷腑灝忓︾瓑銆
③ 無為教育是做什麼的
無為」教育,即作為被教育主體的學生,在沒有意識到被教育的狀態下,不知版不覺受到教育。「權無為」教育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無為」思想與現代教育學中「主導、主體」理論的結合。
《中國教育報》曾以《不教而教的啟示》為題刊登了這樣一個教育故事:一個女孩初學小提琴,琴聲如同鋸木頭,父母不願聽。孩子一氣之下跑到幽靜的樹林中學練。突然,她聽到一位老年女人的贊許,老人說:「我的耳朵聾了,什麼也聽不見,只感覺你拉得不錯!」小女孩受到鼓勵,於是每天都到樹林里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勵說:「謝謝,拉得真不錯!」
終於,家長驚異地發現了女兒優美的琴聲,忙問是什麼名師指點。這時,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樂教授,而且她的耳朵從未聾過。
裝耳聾,引導孩子走向自信。她認真傾聽孩子的琴聲,對孩子不斷鼓勵,雖沒有具體施教琴藝,又沒任何說教,但卻給了孩子動力和自信。女孩每天為孤寂的老人拉琴,從中悟到藝術的價值和魅力,琴德、琴藝都得到升華。
這個傳奇故事便蘊含著豐富的「無為」教育的哲理。
④ 「無為」教育是什麼樣的教育
無為:道家所指順應自然變化。所以就是指靠自覺,通過老師少量指點,學生自覺學習,通過自身領悟,達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