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① 數學《認識負數》的評課稿
數學《認識負數》的評課稿 1
聽完張齊華老師執教的《認識負數》一課,我為他匠心獨具的教學設計、精彩的語言而嘆服。這節課沒有用任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只靠一根粉筆,幾幅學生自己繪制的圖,就形象的理解了負數的具體含義,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是一節真正的生態課。課堂上,張老師直接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負數,你在哪兒見過負數?」學生說出:溫度計、電梯、海拔、玩游戲時完成得分是負數;還有一名學生說到透支卡里有,張老師緊接著追問:「如果我的透支卡里是負數,說明我的財富狀況怎樣?」讓學生初步體會負數表示的含義。在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上,張老師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寫負數,學生寫了-1層、 -5℃ 、 -185米 ,當寫到-50元時,張老師對學生說:「夠了,剛才這位學生想給我寫-5000元呢。」學生偷笑,同時對負數的大小有了一定的感知。
這節課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研究負數的階段。張老師就以學生寫的這四個負數為研究對象,讓小組討論它們的具體含義,在討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把討論的結果畫下來。值得我學習的是張老師對細節的把握,他指導學生一人畫,兩人討論,這樣就對小組員的分工與合作有了明確要求,提高合作效率。在學生到黑板前面講解時,他也指導學生側過身,不要擋黑板,回答完請站在一邊看有沒有提問,再交流。這種要求訓練了學生們回答問題的好習慣,並激發起其他學生積極思辨的態度。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示範畫了-1層、 -5℃ 、 -185米 、-50元。圍繞著這幾個學生代表的發言,學生之間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學生們不斷完善自己畫的圖,力求更好的表示出這幾個負數的實際含義。張老師則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數學上把地面叫「0」,生在指導下在1層和-1層之間畫上了0分界線。老師適時提問:-4層比-1層高了還是低了?在其它幾幅圖中,張老師也同樣注意引導學生找到「0」。在正負數的理解中,「0」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正數與負數的分水嶺,張老師這樣的設計加深了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認識到正數和負數以0為界,具有一定的相對性;正數比0大,負數比0小,自然也理解了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同時藉助數軸完善了學生對數的認識的擴充。
還有一個環節設計的相當巧妙。當學生自認為對負數有了一定了解時,張老師出示了體育老師體檢中為兒子測量的身高數據: -2厘米 。這一下子激起了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怎麼越長越低了呢?難道站到地下面了一截?終於有一名女同學說出了:那是和同年齡的兒童的標准身高比相差了2厘米 。這樣學生對正、負數的本質理解就更加深入了。
總之,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處,還是張老師肯在學生如何學上下工夫,充分了解學情,充分讓學生說、做、評價,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表達,善於等待和傾聽學生的意見,不僅有知識的培養,還注重求異思維的培養。這正是我值得學習之處。
數學《認識負數》的評課稿 2
《負數的認識》是小學六年級上冊的內容,初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理解負數的意義,是本課時的主要內容。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初學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陳老師在教學時緊密聯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親切。本節的教學,我認為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自然引入新課。
天氣預報是學生熟悉的東西,熟悉的情境容易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負數。新課伊始,陳老師就播放了一段天氣預報的視頻。隨著不同城市氣溫的變化,負數也逐漸出現,自然而然引入到課堂,使學習的難度降低,而學生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溫度如何記錄?陳老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講解,學生有種豁然貫通的感覺,讓學生體會+3和-3是兩個不同的數,在「3」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號,是因為兩個「3攝氏度」具有不同的意義。
二、鼓勵小組合作交流,積極引導學生探索,質疑。
學生是富有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極富獨特性與創造性。對於負數的認識,有的可能是第一次聽說,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學中陳老師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運用分類的方法,讓學生明確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所具有的相反意義,拓寬了學生對數的概念認識范圍,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學生認為0是正數,陳老師採用引導學生緊密結合情境觀察的教學策略。他是這樣引導的「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分界點,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基準,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數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負數表示。從中你發現了什麼?」在此問題基礎上,提出更明確的問題:「0是正數嗎?0是負數嗎?」楊老師此時創設一個開放的合作研究氛圍,讓學生主小組討論交流,繼而得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得出正數都大於0大,負數都小於0,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系。在反饋的信息中獲知,學生收獲多多,探究熱情高漲。
三、教學設計密切聯系生活,但又高於實際生活。
在這節課中,陳老師在多個環節都注意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如溫度計、電梯樓層、山的海拔高度、記錄學生身高等,通過多種事例,突出知識的本質屬性,即負數是表示相反意思的量。
這樣通過藉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系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陳老師的設計廣泛聯系生活,但又高於生活,不僅讓學生理解現實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也能體會到數學知識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力工具,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的價值。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啟示,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數學《認識負數》的評課稿 3
老師本次給我們展示的是《認識負數》,整節課沒有使用電腦,課堂上所使用的教具只有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可孩子們的表現卻始終很精彩,甚至還有孩子敢大膽地反駁老師的觀點,課堂上生生之間的對話、師生之間的對話體現得淋漓盡致。
聽到這兒,沒聽過這節課的人肯定很想知道老師的這節課到底是怎麼上的。請聽我一一說來:課一開始,老師就直接切入主題,在黑板上板書了負數二字,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學什麼?」緊接著老師說:「生活中你找到負數了嗎?」只聽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這下你肯定知道老師在上這節課前是有備而來的,他讓學生課前搜集了生活中的負數。正在學生得意於找到了這么多負數的時候,老師話鋒一轉:「你們都了解負數了,不過光聽你們說,我有點不相信,誰能來寫一個?」學生輕松挑戰了這一關,很快寫出了幾個負數,不過老師的難題可不止這些,聽,他又提了什麼問題:「不光知道負數,還能寫出來,真不錯,不過要過我這一關可不是那麼容易的。誰能告訴我這4個負數表示的含義?四人小組里先說一說。」
在學生小組合作時,老師很注意巡視,他還及時捕捉到了學生形容負數含義的張牙舞爪的動作,並相機生成了新的要求:「同學們的動作很豐富,那就請你們四人小組合作畫一畫,一人畫,其他人提出修改意見。有的不會畫沒關系,可以選擇你會畫的去畫。」老師選擇了幾個學生的作品,讓他們畫在黑板上相應的負數下面,學生們畫得很形象生動。
數學《認識負數》的評課稿 4
張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層面入手,對於負數,學生並不是一概不知。在很多孩子的心中,已經有了初步的對負數的感覺。張老師用了這句話「生活中哪兒見過負數?」作為開篇,喚起了孩子心目中對負數的初步感覺。然後讓學生自己寫負數,再說說從哪兒看出這全是負數,負數的前面不光有負號,還要比0小。再然後研究五個「-2」的意義,從而從真正意義上認識負數,張齊華老師每一次的課堂無不讓人眼前一亮。
「不重復別人,更不重復自己」這是張老師信守的行動准則。教學語言的詩意動聽,教學目標的多元、課堂立意的深遠、教學結構的精巧、課堂進程的豐富,師生輝映的精彩構成了他課堂亮麗的風景。「聽張齊華上課,你很難預料到他下一個環節可能會做什麼。」這種對課堂莫大的心理期待,既吸引著聽課教師,更撥弄著每一位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與嚮往。這種匠心獨運的設計總在你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本節課學生經過討論,得出,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用自己的想法表達對—2的理解,一個練習的拓展,領教了張老師設計的「高」,欣賞了張老師訓練思維的「廣」!難怪聽他的.課不能不說是一種享受,難怪「華粉們」對他的熱烈追從。
數學《認識負數》的評課稿 5
我選擇的觀察維度是「目標教學評價一致性」。結合觀課談幾點淺顯的體會和感受。
本節課共設四大教學環節:一、創設現實情境,初步認識。二、直觀操作,加深理解。三、適時引申,豐富想像。四、抽象數軸,完善認識。五、分層練習,鞏固延伸。
1、從目標達成角度來看,知識是落實的。本節課預設的三維目標都能有效達成,在教師精煉的語言引導和巧妙的教學設計下,學生對知識都掌握得十分扎實。 2從學生學習興趣角度來看,課堂是靈動的。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師生配合默契,課堂上學生的反應就如泉水般靈動,再加上教師親切的教態和語言,給人一種十分舒暢的感覺。我個人認為本節課還有幾個需要注意地方:1、學生舉的正、負數的例子還是偏向於整數。教師呈現給學生的數據可能多數偏向於整數,學生思維的定勢也可能喜歡舉整數的例子,最好是能夠多引導學生舉各方面的例子,使知識更完善一點。
2、如何體現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究性似乎還做得不夠。比如在溫度中,只是讓個別學生上來撥一撥,如果能讓學生每人都在紙溫度計上先標一標,在小組內討論你是怎麼標的,再反饋,可能更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性。
3、但是對於個別學生的不同意見沒有進行及時的分析辯證,導致學生認為老師沒有關注自己的想法。以後要注意做到以學生為本,將課堂還給佔主體地位的學生,自己以一個指導者的角色出現在課堂教學中。
4、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所欠缺,有過於零散的提問,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後要加強。
數學《認識負數》的評課稿 6
《負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中學進一步學習有理數的過渡,本課的學習,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負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負數的意義,感受負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並沒有復雜的概念與計算,知識層次比較淺。根據本課概念教學的內容特點肖老師採用了「要素組合」的課型方式進行教學。
一、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課例始終藉助氣溫等一些具體事例中的正負數,注重直觀理解、加強對比。首先通過幾組相反意義的數量成對出現,把實際問題凸現在學生面前;其次利用城市氣溫這一生活事例,明確對比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不同,進而感悟到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另外還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溫度計,把抽象的理解蘊涵到直觀的可操作性的活動中。整個教學過程努力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數學問題,並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又通過廣泛舉例,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過程處處體現目標意識。
目標是整節課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教師,應時時有目標意識,才能展開有效的教學。肖老師先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理解相反意義的量;然後又以學生動態舉例的方式認識生活中的負數,並著重研究溫度計中的正負數的關系,為下一課認識抽象的數軸和比較大小埋下了伏筆;最後又以分類的形式,使學生進一步完整了所學數的知識網路。
三、在探索與交流中理解負數。
《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肖老師在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負數的教學環節中設計了,讓學生在觀察溫度計刻度的基礎上,說一說你有哪些發現?這里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負數這一新知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四、在多樣化的呈現形式中愉悅學習。
《標准》指出,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應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肖老師曾三次放主動權,即:課前、課中、課後,使教學內容完整、首尾呼應。有梯度的三次選擇多向度的內容放主動權,拓寬了學生獲得新知的知識面的同時使教學環節更加緊湊,教學重點更加突出,概念教學的呈現形式也更多樣化。
本課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理解並形成概念,將枯燥的數學概念生動化、具體化,使學生易於接受呢?從肖老師的課堂上我有這么幾點體會:
一、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
小學生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學道理,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盡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比如本課中溫度計的度數、存摺上的信息的引用,形象、直觀的數學信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教學概念內化。
二、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
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講授新概念,學生是容易接受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本課教學中肖老師課前對學過的數的整理就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從具體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質
在概念教學中,肖老師善於為學生創造條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義,沿著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大大增強。比如課中例1到例3的教學中教師有梯度的設計,在逐步的感知理解的過程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使概念內化。
四、鼓勵學生總結歸納,形成概念
課上肖老師把大量材料教給學生,經過學生們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拋棄事物和現象的非本質的東西,抓住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徵從而形成概念。正因為是學生付出了腦力勞動而獲取得到的,所以容易理解,記憶也牢固。再經過練習強化,使以內化的概念外化、提升。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簡單的想法,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師,還請批評指正。
②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篇一:新版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七冊數學P86~87的內容及練一練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並會正確讀寫。
2、會比較兩個以下溫度的高低。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並會正確地讀寫。
四、課前准備:
1、組織學生採取各種方法調查、收集、記錄全國一些大城市的氣溫情況。
2、讓學生查看地圖找到調查的城市的位置,幫助了解溫度與位置的關系。
五、教學預案:
(一)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一些數,例如:為了表示物體的個數,產生了1、2、3、4,為了表示沒有,引入了數0,這些都是自然數。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數生活中的負數。當然有關負數的很多知識留待我們以後慢慢學,今天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溫度。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收集全國各大城市的溫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溫度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負數:誰能說一說你的調查方法與調查結果?
2、學生匯報收集的溫度情況。(可以從看天氣預報,看報紙,上網查詢,發現各城市的氣溫有高有低)
3、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進行了調查,並記錄了一些城市的溫度。那麼零下12℃還可以寫成12℃。誰還有類似的發現?
4、學生自由發言,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
5、誰能說一說12℃代表什麼意思?
6、指名回答,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還低12度。12℃是一個負數,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生活中的負數,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三)學習溫度的讀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學生記錄的溫度進行簡單交流,並抽出2組數據與零度進行比較,從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還要低2℃的一些知識。
2、教師准備一份天氣預報圖,引導學生觀察溫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組討論怎樣讀溫度,並讀一讀,寫一寫。
(四)試一試:
指導學生完成第84頁的試一試。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請會看溫度計的同學介紹怎樣從溫度計上看溫度,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線,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零度以下的溫度可以用負數來表示。組織大家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再寫出來,增加一些直觀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明確:本題的每個圖中℃這一豎列的數表示的是攝氏氣溫,接著讓學生獨立完成本題,組織學生進行核對。
(五)練一練:
1、第1題,比較溫度的高低時,引導學生先從零上溫度開始,逐步過渡到零下溫度的比較 。如:2℃和5℃的比較,1℃ 和0℃的比較,0℃和零下2℃的比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較等。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判斷,並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2、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本題答案如下:(1)上海與天津,上海的溫度高。即:5℃2℃
(2)天津與青島,青島的溫度高。即:0℃2℃
(3)長春與天津,長春的溫度低。即:8℃2℃
(4)5℃2℃8℃
全班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每小題是怎麼比較的。
(六)小調查:
首先鼓勵學生選擇某種調查方法獲取數據,然後,組織大家討論從數據中獲得了哪些信息,並在地圖找出這些信息的對應地理位置,能從地理位置上認識各地氣溫的特點。
(七)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感想?
篇二:新版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更大的數、線與角、乘法、運算律、方向與位置、除法、生活中的負數和可能性等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第二單元「線與角」。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3.第三單元「乘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4.第四單元「運算律」。本單元主要學習三步以內的四則混合運算,讓學生弄清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熟練地進行計算。了解並掌握加法和乘法的各個運算律,讓學生歷經探索的過程並發現和掌握這些運算律,知道運算律在數學中的作用,並能運用這些運算律對一些計算進行簡便計算。
5.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某一點的位置,根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在第一學段中,學生已經認識了8個方向和簡單的路線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本單元的學習則又是第一學段學習的發展,它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周圍的環境,都有較大的作用。
6.第六單元「除法」。本單元的學習是小學階段整數運算的最後一個章節內容。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量關系,探索商的運算規律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7.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
8.第八單元「可能性」。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1)不確定性;
(2)摸球游戲。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習方法。大部分學生學習常規好,喜歡學習數學,對所學知識掌握較好,並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學生的心理特徵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學目標:
1.學生將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並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並會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對大數進行估計。
2.學生將能識別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垂線,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會用量角器量(畫)指定度數的角。
3.學生將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掌握計算器的運用方法,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4.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發現並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加法和乘法中的運算規律,了解這些規律的作用並能熟練運用。
5.學生將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數對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6.學生將理解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進行正確地計算;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並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經歷探索商的變化規律的過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中括弧運用在計算中的必要性,並能正確計算帶有中括弧的三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7.學生能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8.學生將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及生活經驗,知道事物的不確定性,通過摸球的游戲進一步了解和體會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加強估算能力的培養,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演算法的多樣化。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六、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7課時;
第二單元「線與角」:9課時;
第三單元「乘法」:9課時;
第四單元「運算律」:6課時
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3課時
第六單元「除法」:13課時
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3課時
第八單元「可能性」:3課時
總復習:4課時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
教學內容: 數一數
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十萬。
笑笑和淘氣數小正方體的情境,學生讀圖,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1.指導學生看圖,數一數下面共有多少個小方塊,並在計數器上撥一撥。
2.一個大方塊有一千個小方塊,十個大方塊有一萬個小方塊.
3.在此基礎上,引出一百個大方塊有多少個小方塊的概念。然後按照一萬、二萬、三萬、??的順序,讓學生數一數。
4.在數的過程中,用計數器上的珠子「撥一撥」,以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5.當學生數到九萬時,教師可以提出:「再加上一萬是多少?」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
6.在學生充分的討論中,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
7.說一說:你知道十萬有多大嗎?
難點: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及億以內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
1、師:請同學們默讀下面一段話。(出示主題圖)
如果把全國每年生產的一次性筷子頭尾相連,相當於繞地球赤道330圈,製造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樹,使森林面積減少2000000平方米。據統計,我國13億人口中在校中小學生約2.2億,按每人每學期課本平均重1500克計算,如果課本能循環使用5年,可節約5280000噸文化紙。生產這些紙要耗費3000000畝木材、528000000噸純凈水、6335000萬噸煤、1584000萬噸化工原料。
師提問:這是老師搜集整理的資料,看完之後同學們有什麼感受?有什麼發現都可以說一說。
2、發現問題。
(1)小調查。會讀的同學請舉手,有困難的同學也請舉手。(老師統計、分類)
(2)小匯報。請有困難的學生代表上台說一說,(學生可能會指著25000000和2000000等較大的數說,這個數我不會讀。)
(3)小交流。請會讀的同學來讀一讀,讀完後,教師提出問題:25000000和2000000是怎麼來的,它們各表示什麼意思呢?(學生對這兩個問題是比較陌生的,比較困惑的,此時,讓孩子們獨立地去閱讀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來認識這些比較大的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閱讀的情境中,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誘發學生獨立閱讀文本(自學或預習)的動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並通過小資料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③ 洋蔥數學微課堂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負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設計及執教者:臨夏689馬澤明
教學內容:負數的認識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兩個教學情境及結合洋蔥微課堂視屏來引導學生認識負數。首先通過每天都接觸的氣溫引人負數,呈現了六個城市的不同氣溫,讓學生體會用正、負數來表示氣溫的方法,並結合生活理解這些正、負數所表示的含義。然後通過呈現存摺上的明細,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並學會正、負數的寫法和讀法,體會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對氣溫的表示方法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存摺也比較熟悉,這些都有利於負數知識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密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理解這些負數在具體情境中所表示的具體含義。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理解負數在具體生活中表示的意義。
2.掌握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突破方法:
結合洋蔥微課堂及教材情景圖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負數,讓學生明白負數是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一般存入用「+」號表示,支出用「_」號表示,並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的相反意義的量,怎樣用正負數來表示。
教學方法:
通過創設「六個城市的氣溫」和「存摺」的情境及有趣的洋蔥視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會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初步認識負數。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推理,體會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教學准備: 教材例題投影圖,洋蔥小視頻及洋蔥訓練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洋蔥微課堂小視頻,讓學生通過有趣的視頻初步感知負數,激發學習慾望。
2.組織學生自己說說生活日常中遇到的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的例子。
3.導入新課,像這樣「_3」這樣,在數字前面加「_」號,這樣的數我們把他們稱為負數,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負數的知識。
二、互動新授
(一)、初步感受相反意義的量
1.交流討論。
(1)0C表示什麼意思?
(2)- 3C和3C各表示什麼意思?
2.組織匯報。
(1)0C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比0C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字前加「一」(負號);比0°C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數字前加「+」(正號),-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
(2)- 3C表示零下3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3°C表示零上3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3°C ,讀作三攝氏度。
3.理解負數表示氣溫時的具體意思。
(二)、進一步感知相反意義的量
1.教學教材第3頁例2。
(1)課件出示教材例2投影圖。
教師結合投影圖介紹存摺中的相關信息。
(2)觀察思考。
提問:表格中「支出(一) 存人(+)」這欄中有「2000. 00、- 500. 00、一132. 00、500.00」這四個數,你知道這些數各表示什麼意思嗎?
(3)組織交流。
「2000. 00」表示存人2000元;「一500. 00」表示支出500元;「一132.00」表示支出132元;「500. 00」表示存人500元。
2.啟發思考。
提問:觀察「一500.00」和「500.00」這兩個數,你有哪些發現?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發現:
(1)"- 500"和「500」這兩個數,數沒有。字都一樣,只是一個前面有「一」號,另一個沒有。
(2)這兩個數表示的意思正好相反,一個是存入,一個是支出。
3.小結
為了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如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收人和支出等,需要用兩種數。一種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如3、500、4.7、5、8,這些數是正數;另一種是在這些數的前面添上負號「一」的數,如- 500、-4.7、-3等,這些數是負數。
4.正、負數的讀法。
負數的讀法:先讀「負」,再讀數,如一3讀作負三,-3/8,讀作負八分之三。
正數的讀法:正數前面的「十」可以省略不寫;如果為了與負數對比,也可以加上正號,如+3,讀作正三。
5.關於0。
(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0是正數還是負數?
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這里也可以讓學生結合具體事例來體會,例如:溫度計上0C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存摺中的0元表示既沒有存人也沒有支出等。
三、鞏固練習
1.洋蔥課堂練習題
2.教材第四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負數,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兩種相反意義的量,例如:盈利與虧損,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收入與支出,地上層數與地下層數,水位升高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等,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它們。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④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
時間過得飛快,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
一、基本情況分析
1、班級學生情況簡析
本屆學生已經歷了三年多的新課程教材學習,已基本適應新課程教材的學習形式。
從已往學生學習的情況顯示,新課程教材的學習呈現形式,學習方式比較適應優等學生,對於少數學習困難學生壓力很大,致使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趨向兩極分化,並且有加重的趨勢。經過繼續努力,班級學習困難學生已有所進步,兩極分化情況有所好展。
班級部分學生好動、注意力渙散、學習態度不夠好,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
2、上學期末基礎與能力檢測成績情況分析
本次學校抽測成績反映,本班總體成績處於上等層次,均量值3.40。105分計算85分以下2人,合格率100%,平均分99.1。從失分情況反映,部分學生死記硬背,不認真審題;發現有學生考試態度不好,答題後沒有認真檢查,有漏題、書寫方面的毛病。
3、造成檢測成績失分的原因分析
①、班級學生生源散雜,有一部分學生學習十分被動,常常拖拉作業或者不做作業。這是造成成績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②、教學時間不足。每周4節數學課,不能起到量變引起質變的效能。
③、家長配合的力度不夠。家長中的部分,文化素質低下,文盲也有好幾人,對子女的學習漠不關心,給教師的工作帶來較大壓力。
④、新教材、配套作業在編排上內容偏多偏散,難度尤其是活度過大,給學困生的學習帶來不利。
⑤、本人對新課程的教學可能在方式方法上存在問題。
4、准備採取的對策
①、狠抓班風班貌的建設,爭取在新學期里扭轉學生的不良行為,尤其在引導學生的自覺學習行為上下功夫。
②、爭取抽點時間做些家訪,調動家長教育子女的積極性。
③、擠時間多開展「學困生小群體輔導」和個別輔導。
④、平時課堂教學先注重打實基礎,待條件成熟後再逐步加大「活度」和「拓展度」。
二、教材情況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主要特點:
總體上看,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教材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既注意體現新理念,又注意繼承傳統數學教育的內涵,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關於四則運算的意義,根據《標准》「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的要求教材未進行概括,簡化了教學內容,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教材系統介紹四則混合運算及運算順序。這樣的編排既讓學生有較長的時間,通過較豐富的現實素材,逐步體會、理解混合運算及運算順序,分散了教學的難點,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使得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教學由於有了現實的背景而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四年級出現比較抽象的運算順序,符合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規律,並可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教材集中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條運算定律。呈現方式結合具體問題情景,著重引導應用。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1)簡化小數的意義的敘述。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其依據是十進制位值原則。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了十進分數為什麼可以依照整數的寫法用小數來表示的道理,著重從「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來說明小數的意義,使學生明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2)重視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要涉及到十進分數,由於學生沒有系統學習分數的知識,理解分數的十進關系有困難,為此教材介紹小數的意義時,主要藉助計量單位的十進關系來幫助學生理解。
(3)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材單設一小節「生活中的小數」,將生活中的小數、單名數與復名數的互化合並在一起進行教學。並且注意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介紹單名數與復名數的互化,使學生體會到單名數與復名數的互化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4)改變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中「擴大……倍」「縮小……倍」的說法。針對長期以來一直存有爭議的「擴大幾倍就是乘幾,縮小幾倍就是除以幾」的規定,教材進行了嘗試性的改變。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中,將「擴大……倍」「縮小……倍」敘述為「擴大到……倍」「縮小到……分之一。」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材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三角形」兩個單元。「位置與方向」的內容是在第一學段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和提高,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和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初步能從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展空間觀念。「三角形」單元,在學生對三角形有直觀認識的基礎上,教材安排了豐富的內容: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等等。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有關三角形的系統知識,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
班級概況:
四(1)(2)班,71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5人。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好,成績理想,少數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成績欠佳。
教材簡析:
四年級下冊教材一方面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同時注意所採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實驗教材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另一方面注意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既注意反映當前數學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國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教學內容包括:觀察物體,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三角形,圖形的運動,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等
數與計算: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
空間與圖形:觀察物體、圖形的運動、三角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
統計知識:本冊教材安排了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
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實踐活動——「營養午餐」,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了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自然與社會現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時需要我們進行有目的的啟發與引導,把學生的好奇心轉變為求知慾,逐步形成穩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本冊實驗教材不僅內容涉及數學教學內容的各個領域,為學生探索奇妙的數學世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且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許多體現數學文化的閱讀材料、數學史實等,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充滿魅力。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習方法,大部分學生學習常規好,喜歡學習數學,對所學知識掌握較好,並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班共37名同學,其中男生有18人,女生有19人,人數比較多,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二、教學改進措施
本學期改進如下:
(一)重視創設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
(二)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三)積極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四)重視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
(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六)結合現實情景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教材整體分析:
主要內容:本冊是小學數學第二學段的第一冊教材。
主要包括以下八個單元內容:
(一)認識更大的數;
(二)線與角;
(三)乘法;
(四)圖形的變化;
(五)除法;
(六)方向與位置;
(七)生活中的負數;
(八)統計。
四、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並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並會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對大數進行估計。
2、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掌握計算器的運用方法,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3、理解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進行正確地計算;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並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經歷探索商的變化規律的過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中括弧運用在計算中的必要性,並能正確計算帶有中括弧的三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能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二)空間與圖形
1、能識別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垂線,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會用量角器量(畫)指定度數的角。
2、將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變換製作美麗圖形的過程,並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能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變換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變換中的平移或旋轉的過程。
3、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數對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三)統計與概率
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並進一步理解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將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折線統計圖,並能從折線統計圖上預測事物變化的趨勢。
五、教材分析
1、教學重難點:
數與代數中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乘法分配律,認識生活中的負數
空間與圖形中線與角
2、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標准》的要求與本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學中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雖然,在教材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大量的直觀形象的素材,以便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但畢竟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教材中所揭示的數學知識的難度在逐步加深。因此,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二)關注知識形成、發展、應用的過程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重要知識形成、發展的過程,對一個新的知識的出現,要力求讓學生體會到它是如何產生的,它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對一個連續發展的知識,應結合第一學段的內容,進行前後對比,理解各自的不同特點與聯系。
(三)提供獨立探索問題的機會
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是本冊教材的重要目標,為將這一目標落實到每個單元的教學中,不論是新授課,還是練習課的內容,教材中都提供了學生可以開展探索活動的題材。當然,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特點,除了課堂上開展一些小組合作共同探索的活動方式外,也應適當地安排一些個人獨立探索的機會,讓每個學生深入地思考一些問題,隨後再開展小
六、課時安排以及教學進度表
數與代數:46課時
空間與圖形:18課時
統計與概率:9課時
總復習:10課時
認識更大的數(10課時1-3周)
線與角(8課時4-5周)
走進大自然(2課時第6周前兩節)
乘法(9課時6-8周)
整理與復習(一)(5課時9、10周)
圖形的變換(3課時11周)
除法(14課時12—15周)
方向與位置(4課時16周)
生活中的負數(4課時17周)
統計(4課時18周)
總復習(12課時19-21周)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
為了適應課堂改革的要求,將「課改」的先進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改革行為,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進一步推動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踐和研究,特製訂以下計劃。
一、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形成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法、策略,並不斷提煉為基本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活動。
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措施:
1、將深入學習、借鑒「目標嘗試教學的教學模式」的一些做法和教學案例,積極參加市局和學校組織的新課改教學教研經驗交流、案例研究、專題研討、課堂教學觀摩等活動,大膽嘗試課堂教學改革。
2、充分備課、精心上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認真鑽研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精心選擇教法學法,優化教學設計;上課前要對教材知識點、難點突破方法、學法、教學程序、訓練習題等充分內化,准備好課件、教學用具或儀器等。在課堂上要機智靈活,突出重點,精講少講,學生多動。
3、認真解讀數學課程標准,解析並把握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內容要點,把握教材所體現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內部的創造性因素。開展專題研究,重點研究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以及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本學期繼續完善評價體系,注重學生成長過程的評價,注重評價的激勵作用,加強多元化全方位的評價嘗試,更多的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多維化,改變單純以學生考試成績來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業績。
4、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吸取好的經驗為我所用。繼續參加「上課、觀課、議課、思課」活動,促進教學水平提高,同學科、跨年級互相聽課與交流,自覺進行反思,及時寫下教學隨筆、教學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課改中的成敗得失,相互借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5、關注習慣養成,培養能仁學子。「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要從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為主抓手,加強基本知識和能力培養的示範引領,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一個班級的班風學風,學生的學習習慣直接制約著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本學期根據班級學生實際,各自學科特點,共同制定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措施計劃,進而形成階段性重點培養目標。力爭學期結束時,每個學生都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教育質量的提升保駕護航。
總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遠的工作,在此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追求,將課改之路堅持走下去。
"做一名好老師"是許多老師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我的目標,四年級數學課改工作計劃。自踏入教育這個崗位以來,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以"師德"規范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以"當一名好老師"作為自己工作的座右銘。本學期已盡尾聲,現將一學期的課改工作總結如下:
一 、加強學習、轉變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是實踐的先導,教育觀念的轉變是課程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正確、先進的教育觀念,就不會有自覺而有效的實踐,一切先進的教育改革都是從先進的教育觀念中生發出來的,而先進的教育觀念來自不斷的學習,因此,我把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作為我自己進行新課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課程理念作為一切工作的指導。我對照新課程的要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討論反思。通過學習、討論和反思,提高了認識,深刻地感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與21世紀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必由之路。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貫徹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實現五個轉變:
1、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要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生存;
2、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怎樣教,更要精心研究學生怎樣學;
3、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教師不但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培養學生"會學";
4、由居高臨下的權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轉變,師生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5、由教材的接受和傳遞向教材的開發和創造轉變,教師不再是教材忠實的闡述者和傳授者,而是教材開發者了創造者。
教與學的方式的根本轉變,是此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傳統的教與學,就是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師是知識的主宰者和闡述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和儲存者,沒有教師對知識的輸出,學生就接收不到知識,學生沒有自由選擇和自主學習的權利和機會,完全處於單一的、被動的接受狀態,失去了自主性和獨立性。所以,在課改實驗中,我狠抓課堂教學,努力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由課堂的主宰者,向學生學習引導者轉變;由高高在上的權威,向學生學習的合作夥伴轉移;由單一的知識的傳遞者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轉變。學生要從被動的接受者向主動參與者轉變,由學習的主體轉變。要創設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自由、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真正達到師生交往,平等對話,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目的。經過實踐,我和學生的關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居高臨下地要學生接受學習,而是放下架子,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情感交流,與學生交朋友,成為完成學習任務的合作夥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也不再是學習的被動者和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和合作者,把學生參與教學,探究知識貫穿於整個課堂。小組學習時,讓小組長當小老師檢查、輔導本組學生,並選出學習好的小組到前邊講台教全班學生讀寫等等。課堂上師生配合緊密協調,關系融洽和諧,一種平等,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傳授給學生多少知識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和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師從舊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學習,著眼於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問題情境-共同探究-多項交流-實踐應用的課堂教學的結構模式,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例如:為了便於學生多感官接受和傳遞信息,增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便於學生之間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學習互相交流。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5
一、工作職責
本學期擔任四年級數學、科學、體育、美術老師及輔助完成遠程教育工作。
二、工作目標
(一)教學工作目標
1、上一學期,數學科目雖然有所進步,但是仍沒有達到自身的要求,這學期繼續接手四年級,我將朝著以下目標繼續努力。
數學考入前五,科學考入前三。
2、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和生活習慣養成,培養學生認真、積極、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操作的能力。
3、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如若發現學生有違法亂紀行為及時勸阻,不聽勸阻的上報學校。
4、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可以再無人監督的情況下獨立自主高效完成自己的任務。
(二)輔助遠程教育工作
1、認真貫徹落實遠程教育。以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為主,常規電教手段為輔,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用現代教育手段促進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2、及時配合做好對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接收與整理工作,並做好登記。
3、重視自身的業務學習,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學習網站及課件製作和管理知識。
(三)綜合實踐
1、培養學生正確的讀寫姿勢、讀題、審題等習慣。
2、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寫水平以及自己認真讀題審題的習慣,為學生起到一個好的帶頭作用。
3、為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並將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應用到數學、科學課堂中。
(四)集體分配任務
對於學校分配的集體任務,我會積極配合校長、主任以及各位老師,認真完成。
(五)臨時分配任務
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竭盡所能的完成學校分配的每一個臨時任務。
三、教學中採取的措施
(一)適當加強口算的練習。
(二)合理安排,提高應用題教學的質量。
(三)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充分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後進生的學習成績。
(六)多創設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七)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八)給後進生更多的關心與愛心,作業適當降低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