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課程是教育的

課程是教育的

發布時間: 2024-08-07 12:59:12

① 「課程」名詞解釋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課程是對教育的目標、教學專內容、教學活動方式的規劃屬和設計,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諸多方面實施過程的總和。課程是以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目標而規定的學科及它的目的,內容,范圍與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課程即教材,課程內容在傳統上歷來被作為要學生習得的知識來對待,重點放在向學生傳遞,知識這一基點上,而知識的傳遞是以教材為依據的。所以,課程內容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上課所用的教材。這是一種以學科為中心的教育目的觀的體現。

教材取向以知識體系為基點,認為課程內容就是學生要學習的知識,而知識的載體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誇美紐斯。

(1)課程是教育的擴展閱讀:

相關特點

當課程被認識為知識並付諸實踐時,一般特點在於:

1、課程體系是以科學邏輯組織的;

2、課程是社會選擇和社會意志的體現;

3、課程是既定的、先驗的、靜態的;

4、課程是外在於學習者的,並且是凌駕於學習者之上的。

什麼是課程課程一般包含哪些要素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課程是對教育的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的規劃和設計,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諸多方面實施過程的總和。

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課程的構成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評價。

當課程被認識為知識並付諸實踐時,一般特點在於:

A、課程體系是以科學邏輯組織的;

B、課程是社會選擇和社會意志的體現;

C、課程是既定的、先驗的、靜態的;

D、課程是外在於學習者的,並且是凌駕於學習者之上的。

(2)課程是教育的擴展閱讀:

課程內容在傳統上歷來被作為要學生習得的知識來對待,重點放在向學生傳遞知識這一基點上,而知識的傳遞是以教材為依據的。所以,課程內容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上課所用的教材。這是一種以學科為中心的教育目的觀的體現。

教材取向以知識體系為基點,認為課程內容就是學生要學習的知識,而知識的載體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誇美紐斯。

課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杜威認為「課程最大流弊是與兒童生活不相溝通,學科科目相互聯系的中心點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通過研究成人的活動,識別各種社會需要,把它們轉化成課程目標,再進一步把這些目標轉化成學生的學習活動。

這種取向的重點是放在學生做些什麼上,而不是放在教材體現的學科體繫上。以活動為取向的課程,注意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

③ 什麼是教學什麼是課程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回種活動,教師答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課程是對教育的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的規劃和設計,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諸多方面實施過程的總和。

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3)課程是教育的擴展閱讀:

課程內容在傳統上歷來被作為要學生習得的知識來對待,重點放在向學生傳遞知識這一基點上,而知識的傳遞是以教材為依據的。

教學要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務,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是必須遵循教學規律,處理好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的關系,傳授知識和提高思想覺悟的關系,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以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調動學生積極性、自覺性的關系。

熱點內容
歷史怎麼提分 發布:2025-04-26 17:34:54 瀏覽:927
湯老師講課 發布:2025-04-26 17:26:58 瀏覽:656
英語場所 發布:2025-04-26 17:14:43 瀏覽:422
語文周記600 發布:2025-04-26 16:54:11 瀏覽:218
班主任意見怎麼寫 發布:2025-04-26 16:47:43 瀏覽:35
2014山東高考數學答案 發布:2025-04-26 16:36:57 瀏覽:580
網路課程英語 發布:2025-04-26 16:21:51 瀏覽:727
老師的手作文400字 發布:2025-04-26 16:17:56 瀏覽:300
無機化學app 發布:2025-04-26 16:13:46 瀏覽:720
專升本高等數學二 發布:2025-04-26 16:02:48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