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添括弧教學反思

添括弧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4-08-13 16:34:56

⑴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1

大半個學期已經過去了,以下是我對12月的一些反思和收獲。

12月,在班級管理上我主要培養孩子們的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繼續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等良好常規行為好習慣。

烏申斯基曾有過這樣一段話:「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在這段時間我在空閑時間陪著學生一起玩耍,拉近了我和孩子們的距離。在和孩子們的溝通中我會將一些在班級工作中要求學生做到的,率先垂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學生。如彎腰撿紙,提前到校,收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數學教學上這段時間主要學習了連加連減,混合加減等知識,採用多媒體教學,在連加和連減的基礎上學習加減混合,效果較好。

學生通過動畫演示,能夠清楚地說出過程,也能夠自己列算式解答。但是在作業中都是靜態的圖,沒有過程性,學生就分不清先算哪,再算哪,不太容易列出算式。而這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現實運用性,因此在作業中要讓學生先說,描述過程,再列式計算。讓他們充分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但是學生在計算這方面只要細心都能夠計算正確,但是對於圖文的題目掌握還是不到位,需要加強練習。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2

6月3日,我和小學數學教研員到我縣一所村完小,聽了一節三年級的數學課。課的內容是"幾個幾,老師的教學出現了3個知識性的錯誤.我說兩處:

錯一題目:一個西瓜等於16個蘋果,4個蘋果為1000克,1個西瓜有多少千克。教師在引導學生弄清數量關系和單位名稱時,卻出錯了。

錯二題目:6根胡蘿卜換2根大蘿卜,9個大蘿卜換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能換幾個胡蘿卜。教師也找不到直接的等量關系。

評完課出來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教師閱讀年,我們都在積極倡導教師讀書,作為村完小教師,應讀什麼書,才更適合我們。我想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吧:

一是要合理安排時間。農村小學教師日常工作繁忙,常常連晚上也會被搭進去。上班時間讀書幾乎不大可能。雙休日、春秋假、寒暑假應該是教師安排讀書的好機會,要合理分配好,充分利用好。

二要切合工作實際,先讀懂教科書。教育書籍浩如煙海。獅子大開口,什麼書都要讀,只會什麼書也讀不好。根據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及研究活動的需要,先讀懂教科書;在會上課之後才「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缺啥補啥,「對症下葯」,無論對工作還是自身都是很有裨益的。

三要結合自身,讀些提高自身素養的書。每個人的生性差異,決定著不同讀書興趣的形成;個人讀書興趣與所學專業有別,又導致其知識結構上的盈缺。針對自身知識結構的特點與現狀,在力求專業深度和新度的同時,適當讀一些興趣與專業以外的書籍,不但能完善和拓寬知識結構,培養更廣泛的閱讀興趣、更精深的人文素養,而且能使自己的工作左右逢源,得心應手。也許我的觀點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至少不會得到領導的認可,但我還是認為,如果一名教師連教科書都沒有讀懂,你叫他讀聖賢書、寫讀書心得,又有什麼用。

但願我的觀點能給村完小教師一點啟示。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3

記得有一個學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個老師把孩子教的沒問題那是真的有問題。之前一直不理解,沒問題不是更好證明學生都會了啊,現在算是有點明白了。沒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話可能孩子沒有自己的思考,可能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不管哪種都不是現在自己想要的課堂。

在自己的平時教學中或是課下我都一直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問題或是疑惑,但是他們好像不太理解問題是什麼意思,要麼「明知故問」要麼「隔靴搔癢」。在我們進行的單元總結中我也給他們開辟了一塊領地:問題銀行。可以提自己的問題或者是疑惑,但是幾單元下來這個版塊要麼被「方法」佔領要麼被「題目」霸佔。今天我們進行了期中整理與復習。我並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復習什麼而是讓他們自己翻書回憶學過的內容,然後匯報、補充。

「對乘除要比加減高一個等級,看到乘除加減就只能讓道了。不過要是有人幫忙就行了,誰呢?」

「小括弧。」

「恩,關於小括弧你有自己的問題嗎?」這里自己也是想發散一下他們的思維,看看他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在一番引導未果後「笑笑有一個問題請看……」

出示這個問題並解決之後學生思維受到啟發「老師有沒有比小括弧還厲害的?他們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呢?」

復習第二單元並總結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物體最多隻能觀察到三個面」後引導學生「你有問題嗎?」

「我們觀察到的物體都是六個面最多看到三個,那如果是多個面呢?」

「很好的問題,有人能解決嗎?」

「老師,他說是不是像鑽石那樣的」同學們的思路一下打開了。

「這樣吧,下去查一下資料我們明天課堂上再交流」。把思考延伸到了課下,當然更是為了鼓勵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大家討論自己的問題並上網查自己內心也會有一種成就感,可能下次就會更深入的思考。其他同學也會「效仿」,這不就我的目的嗎?

通過今天的課堂我發現要想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知道自己提出問題不會受到其他的同學的嘲諷而是老師的鼓勵。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適時的引導一下學生從哪個方面去提。當然今天只是一個開始,希望以後會有更好的學生的「真問題」。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4

數學概念是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以及它們的本質屬性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它是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學生在運算中發生錯誤,解題能力差,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某些數學概念掌握得差。只有組織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才能起到優化教學過程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從具體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從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必須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並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比較,或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得感官的直接認識。例如,在教學體積概念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一個鉛筆盒和一塊黑板擦,問學生誰大?緊接著,又讓學生觀察兩個棱長分別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塊,問學生哪個大?通過這樣比較,學生初步獲得了物體有大小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概念的本質屬性.拿出一個梭長是4厘米的正方體空紙盒,先將梭長是2厘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學生便清楚地看到這方木塊只佔據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間,然後把一個梭長為4厘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正好占滿紙盒的整個空間,學生又從這一具體事例中獲得了物體占空間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就能較自然地導出:物體所佔有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這一概念。

二、創設求知情境,導人新課

從教育心理學中知道,「需要」是產生動力的源泉。「興趣」是內在的動機,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離開了這種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動進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說不上積極思維,這樣就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去利用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努力創設求知情境,讓學生產生探求數學知識的強烈興趣,使必要的感性認識,然後通過語言來逐步抽象、概括出數學概念。學生由被動接受數學知識轉化到主動地去獵取知識,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為教學新概念創造良好的氣氛

三、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深化概念

課堂練習是教學上的反饋活動,是學生對教師輸出信息的反映信號。學生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起到鞏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過練習可以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設計好練習題並及時評講、糾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我們在概念教學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及教學規律,合理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來進行教學,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可以使學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後繼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5

素質教育推行到今天,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明確所要講授新課的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師最基本的教學技能,也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師卻做不到這些。大部分教師都認為自己的教學目標很明確,自己想要講什麼,想要教會學生什麼,都會明確記錄下來,並且認真按照執行,以為這樣就行了。殊不知,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為什麼學、怎樣學等;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具體來講,教師只是教給了學生關於教材的內容,在課堂上不停地說教,幾乎占據了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完全沒有發揮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為了教而教,為了板書而板書,為了上課而上課,就是沒有為了學生。一堂課下來,讓我們感覺不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反而是學生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可見,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教學目標是不準確的,沒有根據學生而設定的教學目標是不正確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堂為載體,時時處處想到學生,將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為最終目標。

二、教學方法不正確

教師的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把知識傳達給學生。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是教師要研究教的問題,而不是研究學生怎樣學的問題。教師的課堂教學需要給學生設定一定的教學情境,這是一種學生吸收知識、內化知識的過程。但是現在的很多教師只是強調課堂教學的外化作用,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時是不同步的,他們心裡想到了卻不見得能夠說出來;明明自己會做但不一定能夠講解得出來,而教師偏偏要花大把的時間在給學生講解上;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把學會的知識用在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上,可很多教師還是要把時間放在幾道抽象的應用題上,讓學生算來算去,結果卻因此打消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教師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做出合理的教學安排,使其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設置教學環節,無須學生太多的考慮。但實際上,很多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於被動狀態,成為了教師教學的工具。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應用題時,時常會把解決應用題所用到的知識提前給學生准備好,而不是讓學生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被限制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不利於學習和提高。另外,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等教學軟體不斷引入教學,本應該給教師的教學增添生機和活力,但很多教師盲目追求所謂的「新穎」「時尚」,過多地使用教學設備,甚至濫用,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減少了學生的活動時間,不但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效果,反而影響了教師的教學。那麼,什麼樣的方法才是教學的好方法,能夠促進教師的教學呢?我以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研究:首先,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明確真正的教育目標。觀念決定行為。當今世界是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是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層出不窮,我們已經沒有精力去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會,也不可能全部學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讓學生學會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發展節奏,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終生學習的生存理念。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明白自己的任務,明確自己的責任,在數學教學中,既要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又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意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這樣,教師就不會因為學生成績不好而生氣;就不會為了單方面追求形式完美而設計課堂效果;就不會為了片面追求及格率、升學率而進行「應試教育」。如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才會出現生機和活力,煥發新的青春。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程改革的成敗。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方面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在實行百分制的時候,量化學生的分數就可以評價教師的成果。隨著等級制的到來,這種本來能量化的東西也變得模糊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用更好的心態、更高的境界來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開始實行等級制時,教師討論給學生的應用題評分的問題:如果一道應用題的解答正確,只是答語寫錯了,這題是否算過關。按常規這當然應該算,因為這不影響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但有的教師認為如果這樣,那乾脆告訴學生一律不寫答語,反正不影響成績。這一個很小的問題恰恰反映出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新課題,我們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質對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覺主動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並不是立即見成效的學生學習習慣、創新能力、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總之,數學教師只有真正具備了較高的素質,才能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地方、成長的搖籃,才能在教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使課堂教學真正收獲實效。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6

小學數學生活化是以課堂教學生活化為基礎的。新課標喜愛倡導小學數學的生活化,針對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嚴重脫節的現象提出來的,但並不是否定傳統的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與數學實踐能力,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數學將教學的生活化,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情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更高。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數學教學源自於實際的生活,生活生產的進步又為數學教學的發展提供需。數學與實際的生活緊密的相連、不可分割。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僅僅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還要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數學的知識,人們的日常消費、銀行的利息結算、物業費的交付與管理等等都需要人們應用數學知識。因此,新課標下數學的課程標准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要有效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學習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形成科學的數學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1、學生學習狀況的要求。數學學習對於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但是學生對數學學習卻沒有絲毫的興趣,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不會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做不到學以致用。這與傳統的數學教學的弊端有著一定的關系。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課堂中主要是聽,機械的進行記憶,學習空間僅僅局限於課堂之內,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缺乏探索的主動性與創新性,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必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2、新的教學教材的要求。在當前的教育領域中,小學數學的生活化已經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更加註重教材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但是在實際的編寫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生活化的現實內容聯系的不夠緊密,生活化的題目缺乏創新性,生活化與時代的要求相脫節。因此,需要不斷地對教材進行創新,充分的充實的教學內容。

3、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性。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採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邏輯推理,忽略知識外延與背景的介紹。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是「一張黑板一支筆,一張嘴巴講到底」,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根植於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兩大法寶就是填鴨式教學與題海戰術。學生沒有時間與空間進行自己的思考,失去對數學教學的興趣,對數學教學越來越方案,甚至逐漸的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若想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二、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需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不要過分追求生活的原型。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的結合,是當前教育比較重視的問題。因此,有的教師認為,小學數學教學全部的教學內容都要與實際的生活聯系,否則就不是成功的教學。有的教師實施教學的生活化,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並且實施新的教學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需要與學習內容相聯系,而不是強硬的、沒有限制的生活化,將本來沒有必要的生活化給披上生活化的`外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日常的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設計創新的教學情境而費盡心思,有的可能會有科學依據,有的就是生編硬造,會很容易誤導學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有數學知識都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原型的錯誤思想。有的教師認為,生活是服務於數學的,但是實際上,數學的發展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服務的。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生活化,教師沒有必要沒借口么節課都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要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的實際能力,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

2、數學與生活聯系比較形式化。在實際的教學中,有許多的教師看似進行了生活化,但是實際上只是將知識與生活簡單的加在一起,對於數學教學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並沒有多大的價值。如教師咋講解「一定能摸到紅球」,教師常做的做法就是讓學生摸球,感受摸到不同顏色的球的可能性。這種就是較淺層次的生活化。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交接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實踐中來,運用自己已有的實際生活經驗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感受到數學的實際的應用價值。在教學中,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再例如,學習「哪種方式更合算」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一個超市為了更好地吸引客戶,設立了一個轉盤,可以自由的轉動。顧客消費滿200元,可以有一次轉動的機會,當停在紅色、藍色、黃色不同的區域,可以獲得不同的購物券,其他區域沒有購物券。如果顧客沒有興趣進行轉動,可以直接獲得20元的購物券。教師要讓學生死來,如何進行設計,對顧客來說比較合算。這種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設計,有利於學生積極認真的思考,有利於發展小學生的思維,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地思考與探索,提高數學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是教學「除數是一位數除法」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僅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更是下節課「除法估算」和後面「筆算除法」教學的基礎,因此這一內容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本節課教學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數和整百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由於學生前面已經有一位數乘整十數與整百數口算的基礎,多數學生應用知識的正遷移已經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是採取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

從學生匯報的結果看,多數學生都是應用的「添0法」,還有少數學生則應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從課堂效果看,學生都是從簡單的演算法上想方法計算,沒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義來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則增加了利用教具進行展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

由於本節課教學內容較簡單,在後面的練習設計中,我則採取了不同形式的連續,如:記時比賽、奪紅旗、……,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達到了鞏固練習的訓練要求。

總之,從《課堂作業》的反饋情況看,學生口算正確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數個別學生存在錯誤。在後面的教學中,我更關注的是在保證口算正確率的基礎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練習常抓不懈。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8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我欣喜地看到保守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小學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小同學們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溢著求知慾和表示欲。

下面,我對一些具體案例的教學反思,從同學的變化看課改,就我教學經驗談一下課改體會:

教學反思一、從生活動身的教學讓同學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本學期的教材有「圖形與變化」這一節課,在同學理解了旋轉和平移的前提下,讓同學多去觀察日常生活中,哪裡有旋轉,哪裡有平移,第二天再來回答,同學們開始活躍起來,受到啟發,每個同學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同學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教學反思二、交流讓同學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和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克和千克的認識初步」這節課中,有一道題問什麼大約重一千克,我想,假如直接給同學答案有幾種,他們不但不明白為什麼,也想像不出來一千克到底有多重,於是我讓同學們從家帶來兩袋鹽,讓他們用手掂一掂,告訴他們這就是一千克,讓同學們從籠統的概念形成感觀認識,然後拿稱去稱一稱,實現了他們對重量單位的理解和認識,大家一起分享發現和勝利的快樂,共享相互的資源。

教學反思三、實踐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在本學期習題中有關 「10個一百是一千」的問題,我想假如沒有實踐同學,是不會有立體感的。於是,我就讓同學帶來小木棒,讓同學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動手擺一擺,調動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

⑵ 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體現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的

教師要把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傳授給學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和才能,甚至還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這就需要教與學雙方發揮高度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特別是對於教師而言,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在發揮自己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成為實施創造教育的關鍵。 一、教師要有強烈的「為創造性而教」的意識和熱情,並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為創造性而學」的意識和熱情。 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⑶ 初中數學因式分解教案

因式分解是初中 八年級 數學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老師在教學之前怎麼准備教案呢?下面我為你整理了初中數學因式分解的教案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數學因式分解教案設計
一、案例背景

現代 教育 理論認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地探索、研究,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通過學生自我感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逐步提高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因式分解是代數式的一種重要恆等變形。它是學習分式的基礎,又在恆等變形、代數式的運算、解方程、函數中有廣泛的應用。

二、案例分析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引入』

情境一:如何計算375×2.8+375×4.9+375×2.3 ?你是怎麼想的?

問題:為什麼375×2.8+375×4.9+375×2.3可以寫成375×(2.4+4.9+2.3)?依據是什麼?

【評析】:(1)、復習舊知,加深記憶,同時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

(2)、學生對這樣的問題有興趣,能迅速找出一些不同的速算 方法 ,很快想出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變形,設置這樣的情境,由數推廣到式,效率較高。還為新課內容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情緒和氛圍。

情境二:分析比較

把單項式乘多項式的乘法法則

a(b+c+d)=ab+ac+ad ①

反過來,就得到

ab+ac+ad =a(b+c+d)②

思考(1)你是怎樣認識①式和②式之間的關系的?

(2)②式左邊的多項式的每一項有相同的因式嗎?你能說出這個因式嗎?

【評析】:(1)、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事實上是對整式乘法的再認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藉助學生已有的整式乘法運算的基礎,給他們留下充分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經歷從整式乘法到因式分解的這種互逆變形的過程。

(2)、本題注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並向學生滲透對比、類比的數學思想方法。

(二)『探究因式分解』

1、認識公因式

(1)、【概念1】:多項式ab+ac+ad的各項ab、ac、ad都含有相同的因式a,稱為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

(2)、議一議

下列多項式的各項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試找出公因式.

①多項式a2b+ab2的公因式是ab,…… 公因式是字母;

②多項式3x2-3y的公因式是3,…… 公因式是數字系數;

③多項式3x2-6x3的公因式是3x2,……公因式是數學系數與字母的乘積。

分析並猜想

確定一個多項式的公因式時,要從 和 兩方面,分別進行考慮。

①如何確定公因式的數字系數?

②如何確定公因式的字母?字母的指數怎麼定?

練一練:寫出下列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

(1)8x-16 (2)2a2b-ab2

(3)4x2-2x (4)6m2n-4m3n3-2mn

【評析】:(1)、教師不要直接給出找多項式公因式的方法和解釋,而是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根據自己的體驗來積累找公因式的方法和 經驗 ,並能通過相互間的交流來糾正解題中的常見錯誤。

(2)、對公因式的理解是因式分解的基礎,所以在解決這個問題時要注意配以練習,特別是多次方及系數的公因式,要讓學生注意。

(3)、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驟可歸納為:一看系數二看字母三看指數。

2、認識因式分解

【概念2】: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積的形式的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

(課本)P71練一練第1題

(1)、下列各式由左邊到右邊的變形,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

①. ab+ac+d=a(b+c)+d

②. a2-1=(a+1)(a-1)

③.(a+1)(a-1)= a2-1

(2)、你認為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和單項式乘多項式這兩種變形是怎樣的關系?從中你得到什麼啟發?

【評析】:(1)、本題主要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使學生清楚因式分解的結果應是整式乘積的形式。

(2)、教師安排本題意圖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鼓勵學生勤於思考,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 邏輯思維 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掌握了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互逆的過程,以及理解利用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因式分解的這種思想,從而降低了本節課的難點。

(三)『例題研究』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6a3b-9a2b2c (2)-2m3+8m2-12m

解:(1)6a3b-9a2b2c

=3a2b·2a-3a2b·3bc(找公因式,把各項分成公因式與一個單項式的乘積的形式)

=3a2b(2a-3bc)(提取公因式)

(2)-2m3+8m2-12m

=-(2m·m2-2m·4m+2m·6)(首項符號為負,先將多項式放在帶負號的括弧內,注意放入括弧中各項符號的變化。)

=-2m(m2-4m+6)(提取公因式)

【評析】:(1)、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義需要學生多層次的感受,教師不要期望一次透徹的講解和分析就能讓學生完全掌握。這時先讓學生進行初步的感受,再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增強對概念的理解例。

(2)、教師在講解例題時,應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找公因式,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實際操作,教師可在下面收集錯誤,再加以點評,加深對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解。

(3)、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要求學生記憶運演算法則,更要重視學生對算理的理解,讓學生嘗試說出每一步運算的道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

本題的易錯點:

(1)、漏項:提公因式後括弧中的項數應與原多項式的項數一樣,這樣可檢查是否漏項。

(2)、符號:由於添括弧法則在上學期沒有涉及,所以有必要在此處強調,添括弧法則:括弧前面是“+”號,括到括弧里的各項都不變號;括弧前面是“-”號,括到括弧里的各項都要變號。

(四)『鞏固練習』

練一練:辨別下列因式分解的正誤

(1)8a3b2-12ab4+4ab=4ab(2a2b-3b3)

(2)4x2-12x3=2x2(2-6x)

(3)a3-a2=a2(a-1)= a3-a2

解(1)錯誤,分解因式後,括弧內的多項式的項數漏掉了一項。

(2)錯誤,分解因式後,括弧內的多項式中仍有公因式。

(3)錯誤, 分解因式後,又返回到了整式的乘法。

【評析】:(1)、這些多是學生易錯的,本題設置的目的是讓學生運用例1的成果准確辨別因式分解中的常見錯誤,對因式分解的認識更加清晰。本例仍採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2)、當多項式的某一項恰好是公因式時,這一項應看成它與1的乘積,提公因式後剩下的應是1。1作為項的系數通常可省略,但如果單獨成一項時,它在因式分解時不能漏項。

(3)、進行多項式分解因式時,必須把每一個因式都分解到不能分解為止。

(4)、教師安排這一過程,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和富有的個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因式分解與整式的乘法的關系得到真正強化,也分散了本節課的難點。

(五)『想一想』:

如何把多項式3a(x+y)-2b(x+y)分解因式?

解:3a(x+y)-2b(x+y)= (x+y)(3a-2b)

評析:公因式(x+y)是多項式,屬較高要求,當多項式中有相同的整體(多項式)時,不要把它拆開,提取公因式時把它整體提出來,有時還需要做適當變形,如:(2-a)=-(a-2),教學時可初步滲透換元思想,將換元思想引入因式分解,可使問題化繁為簡。

【概念3】把多項式化成公因式與另一個多項式的積的形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初中數學因式分解教學 反思
1、本節課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採用的教學流程是:提出問題—實際操作—歸納方法—課堂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六部分,這一流程體現了知識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進一步發展觀察、歸納、類比、概括、逆向思考等能力,發展有條理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2、分解因式是一種變形,變形的結果應是整式的積的形式,分解因式與整式的乘法是互逆關系,即把分解因式看作是一個變形的過程,那麼整式乘法又是分解因式的逆過程,這種互逆關系一方面體現二者之間的密切聯系,另一方面又說明了二者之間的根本區別。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事實上是對整式乘法的再認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藉助學生已有的整式乘法運算的基礎,給學生提供豐富有趣的問題情境,並給他們留下充分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經歷從整式乘法到因式分解的這種互逆變形的過程;

3、在提公因式方面,學生對公因式的認識不足,對提公因式的要求不清楚,造成了學生在做分解因式時出現了以下錯誤:(1)公因式找錯;(2)公因式找不完整(如:漏掉公因式的系數(或系數不是取各項系數的最大公約數)、公因式中含有多項式時,漏掉系數或字母因數),導致因式分解不徹底;

4、由於在七年級上冊教材中沒有涉及添括弧法則,所以學生在分解第一項系數是負數的多項式時,出現了很多符號錯誤;

因式分解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以上存在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待進一步加強。

⑷ 小學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本課在在學習了加減混合、乘除混合以及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擴展,引入了帶小括弧的混合運算。理解和掌握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了解運算的運算順序,才能為後面更艱深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對混合運算順序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知道在有小括弧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弧裡面的。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我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進行教學,復習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讓學生觀察比較與以前學習的有什麼不同,學生明確是含有小括弧的三步混合運算,也初步體會到了要先算小括弧面的。我讓學生獨立進行嘗試計算,並出示學生的不同的計算過程,再進行討論交流,學生自主歸納出結論,也品嘗到了獲取知識的樂趣。

在做第49頁做一做第2題時,我讓學生比較每組的2道算式有什麼異同,通過比較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小括弧對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進而鞏固了新知。

從學生做的作業情況來看,計算準確率不是太高,還得必須重視良好的計算習慣的培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混合運算」一課是在小學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並且學習了用分步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問題的內容。根據二年級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直觀的特點,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的教學手段,創設了購物情境提出問題,在結合具體情境中學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時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減法,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

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

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一、重視情境的引入。

數學源於生活,課堂上我展示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超市買東西的照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同學們在大屏幕上看到同學在買物品,馬上興趣昂然。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這樣不僅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便於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而且情境的創設更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識與舊知識的矛盾沖突。

課堂上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出現了很多種解題方法,課堂上隨之也出現了不同的想法。當一個學生說出3+4×2這道算式時,顯然不能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這與學生在一年級原有的認識產生沖突,抓住這個時機的運算順序的教學,我除了安排請學生來講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學習方法,學生自然而然的認識到要先用乘發算出4個毽子的價錢,再加上一個玩具狗的價錢,突破了難點。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將問題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交流中發現出運算順序,在這點的處理上,感到處理的有點老師引的過多,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三、靈活用好練習題。

在練習題中設計了說運算順序,計算,解決問題和給小馬虎改錯幾中類型,根據學生中出現的典型錯誤選取,問題從學生中來,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即能糾正自己的錯誤,有能體驗到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樂趣,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在准備這節課時,我心中一直也存在著一點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沒有出現加或減在前乘在後的算式,但在本學期的期末的綜合練習試卷中都已出現這種綜合算式,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優越性,在課堂上我大膽做了一下嘗試,將兩種情況都出現了。

小學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混合運算,一是進一步學習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二是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正確主要根源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本單元要學習的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是在前面學習的同級兩部運算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因此首先要注意之前所學的只是對本單元知識理解的「負遷移」效應。

在課堂練習中會發現,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將同級的兩部運算順序與不同級的運算順序想混淆,同級的兩部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那麼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知識時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這一點,認為也是從左往右進行運算。所以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設計一定的情景,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體會到運算順序並不是都是從左往右的,而是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從而掌握先乘除後加減的四則運算。

在二年級上冊中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中學生已接觸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但在教學中並沒有強調必須列綜合算式。在學習本單元時,部分學生還停留在一步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維上,有的甚至讀不懂題的意思,教學難度較大。只有個別學生能列出綜合算式進行計算。尤其是對於小括弧,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弧的作用,但在解決問題時總是不知道該不該添小括弧。如碰到先乘再減並且乘號在後面時,本來不用添括弧的,可好多學生一想到後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弧加上去了。所以在解決問題時,學生對小括弧的使用並不真正熟練掌握。我就在練習課中,增加對小括弧的訓練,從而進一步鞏固小括弧的正確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後讓學生把兩個分步算式合並成一個綜合算式。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列出綜合算式,並且能正確使用小括弧。

學生在獨立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要首先教會學生都會題意,看出哪些數學信息,可以通過簡單畫圖等方式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根據分步算式在列出綜合算式,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兩部混合運算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我更覺得要根據實際生活中問題的存在,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更加深入的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認識水平和能力。因此,本單元的第一部分混合運算的學習也要從實際問題的解決中來,第二部分的解決問題主要是對混合運算知識的鞏固與提升,特別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策略的選擇尤其重要。

小學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4

《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計算方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更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習的興致。在以學生熟悉的購買商品的具體情境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學會計算方法。學生都能正確表述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突破了重點。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個別學生雖然能夠列出算式,但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見解;有的不會計算;在練習與作業中錯誤驚人地多,像混合運算的格式不正確、計算不準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列成綜合算式對於運算順序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的使用小括弧。今後在計算訓練和習慣培養上都應下功夫。

小學二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5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的地方:新與舊——運用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通過自己的額獨立思考就能獲取的知識,教師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現知識的遷移。學生對混合運算的順序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這些人是包括:要用遞等式計算;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在含有小括弧的兩部計算的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我們只需要為學生創設新的情境,讓我們利用「遷移」以前學過的知識方法就可以正確計算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我先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在數之間添+、×符號,而後再添-、÷符號計算,並說明運算順序。讓我們鞏固「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和「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一過程讓學生初步體會在含有小括弧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弧里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在學生初償知識遷移的滋味時,我再讓我們完成「做一做」習題,從習題當中,讓學生利用知識的正遷移,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掌握了新知,同時體會到學習只要自己勇於探索,真知就離我們不遠,成功就在我們手中。

;
熱點內容
潛水艇美術教案 發布:2024-12-23 14:15:19 瀏覽:458
有一部韓國電影師生戀 發布:2024-12-23 13:40:37 瀏覽:252
goodtime舞蹈教學 發布:2024-12-23 13:09:20 瀏覽:939
女老師和校長 發布:2024-12-23 12:14:57 瀏覽:750
廈門師德考核辦法 發布:2024-12-23 12:04:23 瀏覽:248
一年級拼音教學設計 發布:2024-12-23 10:56:24 瀏覽:960
新師德與教師教育心得 發布:2024-12-22 21:58:52 瀏覽:981
化學表面處理 發布:2024-12-22 21:51:56 瀏覽:428
生物考前指導 發布:2024-12-22 20:58:00 瀏覽:786
初一生物卷子 發布:2024-12-22 19:59:11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