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平均數再認識教學設計

平均數再認識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4-08-15 15:37:34

『壹』 小學數學優質教學教案模板

教案是提前的課堂模擬,一個好的教案可以將學生提問的問題設想出來,從而編寫出問題的答案。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優質教學教案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優質教學教案模板(一)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並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並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 發展統計觀念。

3.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計算平均數。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平均數

1.第一輪套圈比賽

(1)師:看!體育組的男、女生正在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

第一個出場的是2個隊的隊長:xx和xx。想不想看看他們的成績?

(2)師:第一輪比賽:男生套得准一些還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是怎樣比出來的? (6<10,比個數 或 直接從統計圖中,條形的高度看出的)

2.第二輪套圈比賽

(1)師:比賽還在繼續:男生要加油了!出場的是誰?xx套中……

女生也不甘示弱!成績如何

(2)現在看3個男生和3個女生的成績,是男生套得准一些還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你是怎樣算的?

(3)第二輪男生套的准些!男生趕上來啦!男、女生平手!

3.第三輪套圈比賽

(1)師:最後的機會來了!男生最後出場的是誰?套中了多少個?再看女生!

(2)現在,是男生套得准一些還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只比總數不公平,男女生人數不一樣!)

(3)討論:比什麼才公平?男生4人共套中坦缺耐28個,女生5人共套中30個。怎麼比呢?

師小結:男女生人數不等,不能只比總數,比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才公平!

(二)移多補少,認識平均數

1.出示男生成績統計圖。

讓春(1)師:先來看男生成績統計圖。只能用眼睛看,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

你能從圖中看——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嗎?

師:你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口述移多補少的過程,課件演示)

師小結:從多的裡面移給少的,使每份同樣多,這叫做「移多補少」。

(2)師:「7」是指每個男生都就套中了7個嗎?

師小結:這個「7」是將男生每個人套中的個數通過「移多補少」以後得到的結果,它是4個男生套中的個數的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2.出示女生成績統計圖。

(1)師:再看女生成績統計圖。這次,比一比,看誰估計的准?

估一估,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圈?寫在自己本子上,不給其他人看!

(2)師:你估的是幾?

(3)師:有估計10個的嗎,可能嗎?為什麼?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4個,有可能嗎?為什麼?

(4)你怎麼估計出來的?

3.師:現在你能快速評判出是男生套得准一些還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解決這個問題,是誰幫了我們的忙?平均數還真有用!

(三)深入研究,計算平均數

1.計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師:剛才我們是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出平均數,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求平均數?

師:誰來算一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2.計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你能計算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嗎?(生自練,匯報)

3.對比

(1)師:計算的結果與「移多補少」的結果一樣嗎?

(2)師:為什麼計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時用總數除以4,而計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時除以5呢?

4.師小結:我發現同學們的數學素質很高!眼力好,用移多補少看出平均數;會動腦,還會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計算出平均數。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種?哪種好?實踐出真知!下面,我們試一試!

5.及時練習

(1)練習「想想做做」第1題。

①出示3個筆筒(6枝、7枝、5枝)

師: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筆?生匯報交扮罩流。你是用什麼方法求出來的?

②變成5個筆筒(9枝、1枝、3枝、6枝、2枝)

師:平均每個筆筒有多少枝?師追問:為什麼不用「移多補少」的方法?

③師小結:求平均數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方法。

(2)練習「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3根絲帶,這三根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生動筆算,匯報,交流)

追問:18厘米大概在什麼位置?到屏幕上來指一指。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 籃球隊員的身高。

師:你們身高大約多少?打籃球需要高個子!

師:聽x老師說,請你判斷。對的打「√」,錯的打「×」。准備好筆!

(1)那麼,籃球隊里每個隊員身高都是160厘米。

(2)x身高155厘米,有可能嗎?(口答)

(3)x是中鋒,隊里最高的,他可能身高多少厘米?(口答)

師:課前,x老師拍了他們的照片,介紹給大家認識:請看!

哪個是x?哪個是x?

2.游泳有無危險。

(1)xx身高130厘米,她在深110厘米的兒童游泳池練習游泳有危險嗎?

(2)xx身高130厘米,他在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游泳,下水游泳不會有危險呢?為什麼?

(五)機動練習,拓展應用

機動:回到我們男女生的賽,引導學生看題,提出問題。

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想到大於12的數。

小學數學優質教學教案模板(二)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三位數不退位和不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在運用三位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感受數學的價值。

二、教具准備

人民幣、情景圖、課件、計數器。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屏幕出示:星期天媽媽帶了340元,(出示人民幣圖)帶xx來到商場,哇!商場的東西可真多,(出示圖片)普通計算器120元,「文曲星」235元。請幫xx算一算:買1台計算器後,還剩多少元?

(二)探索新知

1.學生自主嘗試計算。

2.展示交流。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1:我從300元里拿掉100元,再從40元里拿掉20元,就剩下了220元。(上台操作或屏幕演示這個過程)

學生2:我覺得這種方法其實就是用3個百減1個百還剩2個百,4個十減2個十還剩2個十,2個百與2個十合起來是220。

學生3:可在計數器上撥珠。(上台演示)

教師:你們的方法都非常清楚,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3:我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後用豎式寫出來,像這樣:340-120220把對齊的數相減,0-0=0,4-2=2,3-1=2,最後就等於220元。

教師:對,將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你能夠將兩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用到三位數減法中,你很會學習。

教師:大家用各種方法算出買這種計算器後還剩220元,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一下這個結果是不是合理嗎?

學生1:因為把120看作100,300多減去100就剩下200多。

教師:如果媽媽買「文曲星」,買後剩下多少元呢?

學生1:可能剩下100多吧。因為把235看作200,300多減去200,還剩下100多。

學生2:也可以這樣想,235元再加上100元就是335元,340元去掉235元,還剩下100多元了。

學生3:我是這樣想的,「文曲星」比普通計算器貴100多元,剛才剩下200多元了,再花100多元,剩下的就只有100多元了。

教師: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究竟剩多少元呢?

學生:40比35多5元,300比200多100元,最後剩下105元。

教師:大家都用豎式算一算吧。(學生嘗試計算)

教師:有什麼問題嗎?在計算時,這道題與上一道題有什麼區別?

學生1:我發現個位上是0-5,不夠減,怎麼辦呢?

學生2:可以用兩位數減法的方法來做,不夠減就從4退1作10。340-23510510-5=5,4退1剩3,3-3=0,3-2=1,最後還剩105元。

教師:這樣看來,做三位數減法與做兩位數減法有很多相似之處,那誰來說說做三位數減法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學生1:相同數位要對齊。

學生2: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

學生3:哪一位退了1後要記住少1。教師:對呀,怎樣記住從十位上已經退了「1」呢?

學生:我把它記在心裡。

學生:我在退了「1」的頭上記個小點「·」就不會忘記了。

學生:我在退了「1」的4的頭上記個小「√」,也不會忘了。……

(3)教師:如果媽媽還想買「商務通」520元,(出示圖片)夠嗎?還差多少元呢?(學生嘗試計算)520-340=180(元)。520-340十位上不夠減,又怎麼辦?

匯報並強化: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

(三)鞏固深化

(出示例2)教師:看看錶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

學生1:知道了女生人數是448人,還有總人數是876人。

學生2:要求男生有多少人。

教師:大家先估一估吧。

教師:大家都計算出來了,怎麼知道我們算對了呢?

學生1:和估算結果對照,估算是400多,算出的結果也是400多,說明計算是正確的。

學生2:估算不夠精確,我們可以通過再算一遍的方法來驗算。

學生3:我們還可以用男生人數加上女生人數,看得數與總數是否相符。

教師: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下面我們都用加法驗算一下,看自己算對了沒有。

小學數學優質教學教案模板(三)

一、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銳角和鈍角,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銳角和鈍角。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和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強學生用數學思想認識事物的意識。

3.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感受數學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銳角和鈍角。

教學難點:理解銳角、鈍角和直角的特徵

三、教學准備

課件、三角尺、活動角等。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鋪墊導入

1、在生活中找角。

(1)課件出示例5:在圖中,你能找到哪裡有角?

(2)根據學生匯報,在上圖顯示描出六個代表性的角。(2個直角,2個銳角,2個鈍角)

2、在交流中復習。

角是由什麼組成的?怎樣判斷直角?

3、在問題中引入。

(1)課件演示:從例5實物圖中抽取剛才描出的六個角。

(2)引發思考:這些角長得一樣嗎?你能根據它們的特點分類嗎?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交流匯報,感知特徵。

(1)小組討論: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麼標准分類?說說分的理由。

(2)全班反饋,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為兩類。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類。

(三)分類驗證,體驗特徵

1、驗證直角。指導學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進行正確的判斷。

2、驗證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確方法:像這兩類角有時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屬於哪一類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驗證。

(四)歸納整理,認識特徵

1、自主命名,發揮想像。

像你們這樣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類,其中這一類有它特定的名稱叫直角,其餘的兩類角你們想不想為它取個合適的名字呢?

2、明確概念,點明課題。

同學們的想像力可真豐富!其實人們已將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鈍角。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銳角和鈍角。

3、比較大小,深化認識。

(1)用活動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開口拉大就成鈍角,反之把直角的開口縮小就成銳角。

(2)揭示規律:銳角<直角<鈍角

(五)鞏固新知,理解運用

1、連一連

(1)課件出示: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2題。

(2)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2、找一找

(1)課件出示:教材第44頁第9題。

(2)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3)小組合作:找一找身邊的角,並說一說分別是哪類角。

3、畫一畫

(1)學生獨立畫一個銳角、鈍角和直角。

(2)同桌交流:說說畫法,相互判斷畫得是否正確。

4、演一演

(1)自由表演:用身體的四肢動作表示角。

(2)匯報表演。(這是趣味性的練習,學生只要做出動作基本符合三類角的特點就可以,不需要用直尺去比。)

5、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銳角和鈍角。(教材第44頁第10題)

(2)思考:你有什麼發現?

(六)梳理反思,拓展延伸

1、談談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2、到生活中找角,並向你的家人和同學說一說各是什麼角。

『貳』 小學數學平均數教學內容是什麼

第二學段平均數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平均數所具有的代表性通過刻畫。

平均數概念:

平均數,統計學術語,是表示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量數,是指在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再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它是反映數據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用來表明並昌資料中各觀測值相對集中較多的中心位置。

解答平均數應用題的關鍵在於確定「總數量」以及和總數量對應的總份數。在統計工作中,平均數(均值)和標准差是描述數據資料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的兩個最重要的測度值。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情況,有直觀、簡明的特點。



『叄』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教學設計

平均數是 四年級數學 下冊課本中重要的一課。關於平均數的教學設計是怎麼樣的?下面我為你整理了四年級數學下冊課本平均數的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平均數

四年級數學教學 反思 :平均數
一、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結合實際問題(男女生套圈比賽)哪個隊會獲勝?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在學生的活動討論中,在認知沖突下,認識在人數不同的情況下,比總數顯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數能代表他們的整體情況,因此產生了“平均數”,感受平均數是實際生活的需要,也產生了學習“平均數”的需求。教學只有組織了這個過程,學生對平均數的統計意義以及作用才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臨相類似問題時,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去進行比較和分析。

二、創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學會平均數的演算法

我採用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數的 方法 。一種是先合再分,一種是移多補少。然後引導學生感受到這兩種方法的本質都是讓原來不相同的數變的相同,從而引出平均數的概念。並在講解方法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滲透:平均數處於一組數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能反映整體水平,但不能代表每個個體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平均數這一概念的認識顯得更為深刻和全面。

三、滲透估算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中我結合平均數的特點,先讓學生猜一猜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再實際計算,不但找到平均數的范圍,也找到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培養了學生運用估算的方法進行檢驗的能力。

四、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

在教學中,我還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融進課堂,引導學生領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利用身邊有效的數學資源學習數學知識。在我所選取的四個練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所選的內容都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題材,如:第一題是對平均數的理解;第二題是對平均數的應用,第三題是對平均數的深化認識。這三道鞏固練習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數學,生活之中處處用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極大的興趣,主動地去學數學,用數學。此外,在平均水深110厘米深的河水中,小明下河 游泳 有沒有危險?這個討論中,讓學生受到了 安全 教育 。這樣的教學實現了數學教育的多重價值,使各學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肆』 請就平均數概念的教學做一份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時。 2、教材分析: 新《數學課程標准》中也將「統計與概率」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統計的初步知識的。本課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後進行教學的,它包含兩部分,即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和求平均的方法。 3、教學重難點: 平均數是統計工作中常用的一種特徵數,它能反映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廣泛。所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是教學的重點。而「平均數」又和過去學過的「平均分」的意義不同,正確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就是教學的難點。 4、教學目標: 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中我們就不能只停留在「簡單地給出若干數據,要求學生計算出它們的平均數」上,而應充分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概念所蘊含的豐富、深刻的統計與概率的背景,幫助他們認識到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與廣泛應用,並能在新的情境中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必要的發展。 二、說教法: 由於「平均數」意義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求平均數」作為一類應用題,而現行教材中應用題往往脫離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識規律和教學的啟發性、直觀性和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積極創設真實的、源於生活的問題情境,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採用多媒體教學等有效手段,以引導法為主,輔之以直觀演示法、設疑激趣法、討論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安全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等活動,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探究,去發現、構建數學知識。通過小組合作中的互相討論交流,讓學生從中學會與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還要讓學生進行自己我反思,自主評價,以提高解決問題和綜合概括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課一開始,我用多媒體出示這樣的情景:「星期天,三個好夥伴一起去釣魚。他們分別釣了6條、11條、4條。請你想個辦法,使他們的魚同樣多。」[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火柴棒,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擺出結果,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反思剛才的操作過程,概括出「移多補少」的方法。再用多媒體繼續演示「又來了一個同學,他釣了11條」,讓學生在頭腦中想像「移」的過程並交流。[我們知道「平均數」與「平均分」是不同的概念。因為平均分得的結果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量,而平均數卻只是一個表示中間狀態的抽象數量。因而在教學時,我並未讓學生進行操作,而是通過讓學生在交流與想像中感受「平均數」的實際意義,為隨後的深化作好預設。] (二)聯系生活,提出問題 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數」的含義後,我又聯系學生熟悉的「買半票」引出身高的話題,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身高,隨意抽取幾位作比較。接著,我又請第一排和最後一排同學起立,比較身高並說說你是怎麼比的。學生會覺得這個問題太容易了,因為坐在最後的同學往往個子比較高。我又請第3小組和第4小組同學起立,再進行比較,學生發現高矮不一,不好比,想到把每人的身高加起來再比,又發現兩組人數不一樣,還是無法比較。 學生懸念頓生,思維處於欲罷不能的憤悱狀態,我抓住時機設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准確地比較出這兩組同學哪組更高一些?」鼓勵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引導總結出最佳方法是通過求他們的平均身高來比較。[「學起於思,思源於疑。」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為探索活動提供了動力,明確了方向,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慾望。]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最後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比較第3小組和第4小組哪組更高,使學生體驗用自己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成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繼續挖掘表格中隱藏的信息,交流體會,提出新的問題「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讓學生估算,再通過筆算驗證,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知道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後,我又順勢出示全國四年級小學生10年前和現在的平均身高統計表,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進行比較,教育學生要積極鍛煉,並且珍惜幸福的生活! (四)實踐運用,體驗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要應用於生活,才能體現其價值及魅力。在學生理解了「平均數」的含義,學會了求「平均數」的方法後,我又引入了以下現實情境: [通過情境的辨析,問題的解決,既深化了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認識,體會到「求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自由表達、廣泛交流的機會,提升了他們「數學交流」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感受平均數的用途廣泛,我又讓學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所見到過的平均數,再通過報刊新聞開擴學生的視野,體會平均數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用途。 (五)評價總結,拓展延伸 課末,我讓學生當評委給這節課打分,當學生為最後得分爭論不休時,及時設疑:「以誰的分數為標准呢?什麼分數是最公正的?」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看似隨意一筆,卻足見教師的匠心。通過「給教師打分」及平均分的計算,既強化了本課的新知,再現了「求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又使老師得到真實的信息反饋,同時還為隨後的課堂小結作了巧妙的預設,可謂「一舉三得」。]

熱點內容
潛水艇美術教案 發布:2024-12-23 14:15:19 瀏覽:458
有一部韓國電影師生戀 發布:2024-12-23 13:40:37 瀏覽:252
goodtime舞蹈教學 發布:2024-12-23 13:09:20 瀏覽:939
女老師和校長 發布:2024-12-23 12:14:57 瀏覽:750
廈門師德考核辦法 發布:2024-12-23 12:04:23 瀏覽:248
一年級拼音教學設計 發布:2024-12-23 10:56:24 瀏覽:960
新師德與教師教育心得 發布:2024-12-22 21:58:52 瀏覽:981
化學表面處理 發布:2024-12-22 21:51:56 瀏覽:428
生物考前指導 發布:2024-12-22 20:58:00 瀏覽:786
初一生物卷子 發布:2024-12-22 19:59:11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