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莫高窟教學

莫高窟教學

發布時間: 2024-08-15 17:50:32

『壹』 莫高窟教學設計詳案

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莫高窟》優秀的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學習。

《莫高窟》教學設計詳案:

教學目標:

1、運用已有的經驗學會本課生字,注意辨認“綉”“銹”字形的異同,讀准文中的多音字“佛”。在語境中理解並積累“威風凜凜”、“惟妙惟肖”、“精妙絕倫”等四字詞語。

2、 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提煉關鍵詞,給文章編寫段落提綱。

3、 品味用詞,關注句段特點,感受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絕倫、壁畫的宏偉瑰麗、藏經洞的藏品豐富,產生民族自豪感,並據此背誦有關段落。

4、 嘗試學習運用本文過渡自然、用詞精妙、排比豐富等寫法,將景物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我國甘肅東南有一個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傳前秦建元二年僧樂開始鑿窟造像。經歷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欣賞這座石窟燦爛輝煌的藝術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學生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生字詞正音。

(2)指名讀課文中自己認為最難讀的部分。

(3)提問:課文描寫了莫高窟里的什麼文物?

4、給課文分段。

(1)提問:課文第一自然段與最後一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麼?哪些自然段可以合並為一段?

(2)學生標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讀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寫什麼?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畫出來。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語句,看看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學生讀後質疑,教師相機點撥。

①引導學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的樣子,對照插圖試著做出這些樣子。怎樣讀才能讓人也好像看到這些樣子,從而幫助理解“個性鮮明”和“神態各異”。

②16米多長?讀時應突出“16”這個數字。課文是如何描述這尊卧佛的神態的?

③“惟妙惟肖”說明了什麼?遊人們嘖嘖贊嘆時會說些什麼呢?

朗讀體會,指導背誦。

4、小結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

讀課文畫出中心句——讀課文質疑,討論——朗讀體會直至背誦。

四、練習鞏固

1、出示檢測題

2、各小組根據檢測題復習本節課內容,准備迎接檢測。

五、檢測反饋。

《莫高窟》原文閱讀推薦:

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她座落在甘肅省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四周布滿沙丘,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

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長達16米,他側身卧著,眼睛微閉,神態安詳。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遊人無不嘖嘖贊嘆。

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綵帶飄浮,漫天遨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看著這些精美的壁畫,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

莫高窟里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洞窟——藏經洞。洞里曾藏有我國古代的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綉、銅像等六萬多件。由於清王朝腐敗無能,大量珍貴的文物被帝國主義分子掠走。僅存的部分經卷,現在陳列於北京故宮等處。

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貳』 小學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國標本第一冊的第七課。這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冊攔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准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閱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為一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復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為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打開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為自主、更為開放。

三、說教學教學流程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讓孩子們帶著「秋姑娘給她的好朋友都寫了什麼?」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准、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封信互相交流,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讀秋姑娘寫給-----的信」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2、讀信說信,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本,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著,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說一說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說些什麼,為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台,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要冬眠?松鼠喜歡吃什麼?(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詞)小樹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麼?為什麼要裹?(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4、感情朗讀,整體回歸

在學生了解信的內容後,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別著涼生病」「褲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後,我引讀: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後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孩子背誦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升華情感體驗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說,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慾,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後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採集落葉觀察,並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州純胡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板書設計:

秋姑娘的信

大雁南去

松鼠要冬眠

青蛙准備食品

山村孩子給小樹裹「冬衣」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隨時注意課堂的生成,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莫高窟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莫高窟》一文介紹的是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課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總—分—總」的形式來結構全文,敘述具體,文質兼美。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分為三段,分別介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特點以及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這個文本並非需要細細咀嚼文字,從文字中嚼出微言大旨的經典文本,而是一個需要從整體上去學會把握的普通文本。對這樣的文本,框架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結合課標對第三學段的要求,我擬定的《莫高窟》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准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莫高窟的藝術特點,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學會自主學習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進行探究性閱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藉助多媒體及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體會敦煌莫高窟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發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從而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民族文化。

二、說學生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和閱讀能力。通過本單元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對品讀課文佳句,欣賞風景名勝,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因此,本課立定於目標盡可能讓學生確定,問題盡可能讓學生提出,方法盡可能讓學生掌握,內容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引導。

三、設計理念

1、體現學習語文的規律,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完整的認識。

2、體現學習語文的特點,聽說讀寫的訓練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

3、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別是對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教師指導為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說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教學法

課中,我採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畫」、「藏經洞」等圖片,挖掘圖片中的情感意義,引發學生想像,讓學生學會表達,多角度的思考。把學生帶進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對照圖片,理解課文。

2、閱讀感悟法

閱讀是體會民族語言之優美的重要途徑,它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感受我們民族語言的聲音之美。通過閱讀想像畫面是進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學生課堂自由研讀、課後搜集等環節無不滲透著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學

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一段新課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課一開始,我在出示課件的同時用飽含激情的語言導入這樣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感受莫高窟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充分激發起學生對莫高窟的嚮往,為後文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精讀細品,領略風采

1、品味「彩塑」

質疑問難,激趣讀文。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發興趣,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

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讓學生自讀讀課文,然後思考、交流:這一自然段里描寫了哪些彩塑?

文中出現的佛教人物基本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神態各異的彩塑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此我適時地展現各種彩塑,特別是睡佛的畫面,使文字活了起來,讓學生主動、自然地進入到了課文中。在接觸了彩塑絢麗多姿的形象後,學生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字到圖片再回歸文字,使學生對莫高窟彩塑藝術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然後進行追問:面對這一尊尊彩塑,遊人們無不嘖嘖稱贊。如果你是遊人,你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最後,我充滿激情地小結:感受著前人高超的彩塑藝術,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心中都會湧起一股自豪感,就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感來讀一讀吧!通過這樣的美讀,可以讓學生體驗、感悟、熏陶,在語言的海洋里領會情感。

2、回味「壁畫」

教學這一段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畫出能體會到壁畫「宏偉瑰麗」的語句,在學生交流時引導學生欣賞圖片,尤其是飛天圖片,用文中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後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句群,再運用這種描述方法,寫一寫飛天還有哪些形態。所有這些都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

這一段的教學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感知,有效地帶領學生領略了壁畫的「宏偉瑰麗」,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詞的精確和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化,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優化的方便快捷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顯示。

3、體味「藏經洞」

「畫出自己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感受深刻的句子」拋出話題,讓學生勾畫。適時播放珍貴文物和文物被盜的文字資料,「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感想?」再次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並激發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接著,教師順勢組織學生帶著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4、學習最後一段。

教師利用課件展現敦煌的風沙、石山和工匠們製作彩塑、壁畫的畫面,進一步理解「敦煌藝術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教學中我採用直接切入重點段的學習,分別介紹洞穴里的「彩塑」、「壁畫」、「藏經洞」,藉助資源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莫高窟》一文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復品味,同時體會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美的熏陶。

(三)積淀情感,延伸教學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學完課文後,我利用向學生提建議的方法,引導學生課後搜集一些有關莫高窟的資料進行交流。這樣引導學生進一步查找資料,解決問題,構建開放的課堂結構,為開拓學生思維留下空間,也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引導學生把握教學重點,全面系統地理解教學內容。根據課文的內容,體現簡潔明了、統領全文的原則,表現文章的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板書:

彩塑:精妙絕倫

壁畫:宏偉瑰麗智慧的結晶

藏經洞:珍貴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課時)的課堂教學闡明了自己的設計思路。當然,在實施過程中,新的情況會隨時出現,新的問題會隨時生成。我將以教材為起點,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做出科學的判斷,採取合理的措施。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卧薪嘗膽,最後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課文著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由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勾踐如何卧薪嘗膽,轉敗為勝。卧薪嘗膽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恨。

二、說教法

1、充分的朗讀。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文字淺顯易懂,學生易於理解,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在教學中,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默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全班齊讀等,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感受越王勾踐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堅定決心。

2、合理的想像。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展開合理想像,比如想一想吳國的謀臣們會如何向吳王提建議,吳王又是怎麼拒絕的?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了兩千多年前吳國朝廷的君臣對話,更深刻地理解了吳王的驕傲自大,對歷史人物加深了了解,也為後來吳國被越國滅掉作了充分的鋪墊,同時這種形式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激起了學習的興趣。但遺憾的是准備得不夠充分,有些學生無話可說,不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演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另外,表演的同學太少,應該有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這樣就能使表演不僅僅局限於那麼幾個同學了,也能使表演的作用不僅僅局限於表演了。這是我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值得注意的,不要為了表演而表演,而要使表演成為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幫手,而不是表演本身。

3、恰到好處地使用了多媒體。我的課件沒有花里胡哨的圖片,真正體現了對教學的輔助作用。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馬車和舂米的石臼等遠離學生生活的物品,我選擇了在多媒體上用圖片展示和說明,在了解這些東西的同時也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勾踐夫婦在吳國所受的屈辱。

4、卧薪嘗膽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為國家報仇雪恨。為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這個成語的確切含義,我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每個字對應的意思,然後再讓學生完整地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這樣從字到詞的理解,符合學生認知和身心發展規律。另外在找詞的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學生不能正確地找到 薪這個字的對應解釋,我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字的部首,讓他們從形聲字的特點出發,猜測這個字的意思,進而在課文中輕松地找到薪就是柴草的意思。這樣結合著插圖和文字,再聯想到形聲字的特點,學生終於戰勝了困難,讓他們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現了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5、課外延伸和思考。本刻是一篇寓含深刻哲理的歷史故事,離學生比較遙遠,怎樣把它的現實意義很好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並對自己有所幫助呢?從而實現語文最本質的作用呢?我讓學生拿起筆寫一寫自己學本課後的感想,並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怎樣向勾踐學習,怎樣吸取吳王的教訓。讓學生從文本中走出來,讓語文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走進學生的生活,這也許該是語文的最終目的吧。另外,我還讓學生換位思考:兩千多年前我們都是吳國的老百姓,你願意越王這么做嗎?如果是別的國家的人民呢?進而讓學生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寶貴,教育學生珍惜眼前的和平,用自己的力量捍衛和創造和平。雖然由於時間關系,這個問題沒有來得及請學生回答,但是我相信這個問題一定會留給學生深深的思考。

三、不足和遺憾

1、在教學中,由於自身的特點和教材本身屬於歷史題材,感覺比較沉重,因此在上課過程中總感覺沒有激情,不管是學生還是我,都沒有能夠進入故事情境中,不能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為一體,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調動得不夠。

2、對教材的研究上,我沒有能夠事先填補歷史故事中的一些空白之處,比如為什麼越王勾踐萬般無奈,為什麼說他們在吳國所做的事情是受盡了屈辱,如果這些能在教學時好好讓學生體會一下,或許就能使學生更深入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也能更真實地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了,朗讀也會更加入情入境了。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才剛剛起步。通過這一次公開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覺到現在的自己只是河灘上的一塊粗糙的鵝卵石,要經過長期的打磨才能光滑和富有光澤。前面的路還很長,今後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材,吃透作者的寫作意圖,對不同題材的課文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能各有所得。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學要求:

1、通過在教師指導下的獨立閱讀,初步理解內容,學習小英雄雨來熱愛祖國、憎恨敵人、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2、繼續練慣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讀後能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3、練習給每一部分課文加小標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時間:1課時。

二、說學情:

在教學本課之前,學生在前面已學習了一篇和戰爭有關的課文。對於已經有所了解,這是順利完成本課教學的有利條件。但由於四年級學生閱歷淺,對本文中涉及環保的科學道理較難理解,根據這些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教法:

1、朗讀教學法: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只有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以小雲雀和媽媽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語言生動有趣,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2、情境教學法:

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這樣往往比教師單一的講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學中,我以語言描繪、圖畫展現、表演體驗等不同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感受課文內容。

四、說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進行深入的、多層次的對話,才能深刻領悟課文內容。因此,本節課我通過學生用讀讀、圈圈、議議的方法,以讀悟語,以讀促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

五、說教學過程

本文雖是略讀課文,但由於篇幅較長,可以安排一課時完成。教學中要練慣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先通讀課文,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雨來是哪裡人,生活在哪個年代?為什麼稱他是小英雄?大體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全文研讀時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思考,特別重點理解「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

在全面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給各部分加小標題。最後進行總結擴展。

『叄』 莫高窟 名字由來

莫高窟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以南25公里的莫高山上,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藝術寶庫。這個名字的由來,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據傳說,莫高窟的名字來自於一個叫莫高的印度僧人。據說,唐朝時期,莫高曾來到敦煌,為當地的佛教徒講授佛法。莫高深得當地人的敬仰,他不僅在教學上有所建樹,還在建築方面有著卓越的貢獻。
莫高在敦煌期間,他發現了莫高山上的一些洞穴,這些洞穴被當地人視為無用之地,無人問津。莫高深知佛教文化的重要性,他決定利用這些洞穴,來建造佛教壁畫。莫高和他的弟子們,在洞穴內創作佛教壁畫,這些作品表現了佛教文化的核心思想,比如「輪回」、「因果」等等。
莫高和他的弟子們,歷經辛苦,創作了大量的佛教壁畫,這些壁畫不僅有著高超的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們記錄了佛教文化的發展歷程,對後世的文化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因此,莫高窟也被譽為「東方藝術寶庫」。
從莫高的名字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莫高窟的貢獻。他的名字被後人用來命名這個洞穴群,以表彰他的功績。如今,莫高窟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了無數文化愛好者和遊客前來參觀。

熱點內容
潛水艇美術教案 發布:2024-12-23 14:15:19 瀏覽:458
有一部韓國電影師生戀 發布:2024-12-23 13:40:37 瀏覽:252
goodtime舞蹈教學 發布:2024-12-23 13:09:20 瀏覽:939
女老師和校長 發布:2024-12-23 12:14:57 瀏覽:750
廈門師德考核辦法 發布:2024-12-23 12:04:23 瀏覽:248
一年級拼音教學設計 發布:2024-12-23 10:56:24 瀏覽:960
新師德與教師教育心得 發布:2024-12-22 21:58:52 瀏覽:981
化學表面處理 發布:2024-12-22 21:51:56 瀏覽:428
生物考前指導 發布:2024-12-22 20:58:00 瀏覽:786
初一生物卷子 發布:2024-12-22 19:59:11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