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4-08-22 01:52:37

①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

導語:《白楊禮贊》是一篇敘事散文,贊美了習白楊樹所象徵的正直、質朴、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下面是該課文的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一、教學目標

1.在學過比喻的基礎上學習本文的象徵手法,體會排比、反問的修辭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2.理解和學習白楊樹所象徵的正直、質朴、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為捍衛黨、捍衛社會主義與一切邪惡勢力作斗爭,同時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3.重點掌握文中的字與詞。

①「垠、砥、懨、虯、娑、楠、欣」等字的讀音與寫法。

②掌握以下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妙手偶得、錘煉、無邊無垠、坦盪如砥、潛滋暗長、懨懨欲睡、倔強、參天、不宴敏折不撓、偉岸、朴質、挺拔、宛然、縱橫決盪、秀頎。

二、難點、重點分析

1.作者是怎樣用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內容貫穿起來的?

分析:直接抒情,貫串全文。開頭直接抒情:「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定下全文歌頌、贊美的基調。緊接著描繪白楊樹生長的黃土高原的壯闊背景,在此基礎上直接抒情:「那就是白楊樹,……」接下來作者對白楊樹的外形作了細致的描繪,又直接抒發感情:「這就是白楊樹,……」然後又對白楊樹的內在美進行描繪,並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揭示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它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最後作者直接抒情,把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推向高峰:「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2.作者是怎樣以審美眼光來觀察並表現「美」的?

分析:《白楊禮贊》是一篇「美文」,處處滲透著高尚的審美情趣。文章開頭描繪了白楊樹生長的「環境美」,雄偉壯闊的黃土高原,宛如並肩的遠山的連峰,給人一種壯美之情。接下來文章從干、枝、葉、皮四個方面描繪了白楊樹的「外形美」。它的干是筆直的,它的枝一律向上,它的葉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通過細致的描繪,白楊樹筆直、挺拔的「外形美」就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了。然而,文章的主要目的還在於表現白楊樹的「內在美」,它偉岸、正直、朴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彎斗繼而揭示它的象徵美:它不僅象徵了北方的農民,而且象徵了我們民族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3.本文以什麼為線索來「禮贊」白楊樹的?

分析:以「禮贊」白楊樹的「不平凡」為線索。

文章開宗明義,點出「我贊美白楊樹」的原因就在於它的「不平凡」。接著通過介紹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引出那「傲然地聳立」的白楊樹,繼而描述了白楊樹的外部形象和內在氣質,突出了它「不平凡」」的特點,並再三贊美它「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然後緊扣這「不平凡」展開聯想和想像,由樹及人,道出了它的象徵意義,進一步表明:「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於是水到渠晌鬧枝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最後,巧借桶木作比,反襯出白楊樹的「不平凡」,更以激昂的語調發出「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的呼聲。自此照應開頭,情感聚焦,中心突出,使本體(狽腳┟瘢┖拖笳魈澹ò籽釷鰨┒夾蝸笙拭鰨釗爍蟹堋H雎縝邐幌嘰椋悴閫平?

4.本文是怎樣巧妙的運用對比烘托的?

分析:開篇交代了白楊樹生長的環境——西北高原,為下文引出白楊樹設置了廓大的背景,渲染了粗擴、豪邁的氣氛,並且抓住「黃與綠主宰著」這一特色,突出了「雄壯」、「偉大」,對下文描寫白楊樹的外形、色澤起了正面烘托的作用。同時,又用「單調」、「懨懨欲睡」與白楊樹的「傲然地聳立」相對照,起了反襯作用;在描述白楊樹的外形和精神時,又反復用「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與「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和「決不是平凡的樹」相對比,突出白楊樹的美;緊接著就其外形用「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反喻先行一抑,轉而用「它是樹中的偉丈夫」設喻一揚,對比映襯,形神兼美。文章結尾把白楊與楠木作比,怒斥***反動派,高聲贊美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顯示了文章鮮明的愛憎感情和戰斗風格。

5.本文勾勒出了幾幅圖?反映了什麼?

全文共勾勒、描繪了四幅圖:高原風景圖、白楊遠視圖、白楊特定圖、物人聯想圖(敵後抗戰圖),每一幅都有詩情畫意,都能給人以情感激發和思想熏陶。

而作者正是懷著崇敬的感情,熱情奔放地對這一幅幅圖畫的「不平凡」給予贊美,從而形成了一個整體(圖美、文美、情更美)。

6.這篇散文主要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分析:《白楊樹贊》運用了象徵手法。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徵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藉助讀者的想像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徵。

象徵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對北方農民的贊美之情寄託在對白楊的具體描繪與精闢議論上。這種描述是貫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徵手法。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提問:在初一的時候,我們讀過茅盾的一篇什麼文章?(學生:《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想一想,茅盾原來叫什麼名字?出生在哪一個省?他寫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學生:茅盾是筆名,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他出身在浙江省桐鄉縣。他寫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茅盾是哪一年逝世的?黨中央對他的一生作了怎樣的評價?(學生:茅盾已於1981年3月27日逝世。黨中央給予他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先驅者和偉大革命文學家」的高度評價。)

《白楊樹贊》寫於1941年3月,那時,正處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後來離開延安到重慶。這期間,他看到了***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盪」,鞏固和發展了敵後的抗日根據地。作者從解放區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於當時作者生活在***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採用含蓄的象徵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二)指導預習。

1.劃出課文中的生字詞。

2.做好填空練習,初步理解作者寫作思路。

3.劃出課文中直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的句子。

(三)研習新課。

播完錄音。掛出黑板(或打出幻燈)。學生課堂練習內容: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可運用工具書。)

無邊無垠(yín)坦盪如砥(dǐ)

懨懨欲睡(yān yān)虯枝(qú)

婆娑(suō)秀頎(qí)倔強(jiàng)

(把形聲字「垠與銀」,「砥與底」的形旁作比較。說說「倔強」的「強」的其他讀音。)

2.填空:

文章一開始就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接下來並不說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寫.景色,交代了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第4自然段承上啟下,又回到了對白楊樹的贊美。第5、6自然段描繪了白楊樹的 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8自然段把白楊樹象徵為 ,點明了主題。最後,第9自然段以斥責***反動派和反動勢力,贊美白楊樹收尾。

學生口答:課文在1、4、6、8四個自然段中直抒胸臆,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教師點撥:填空練習反映了作者寫作的基本思路和抒情線索,本文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點明主題。

第五段(第9自然段)把白楊樹與楠木作對比,表達鮮明的愛憎,再次贊美白楊樹。

3.學習第一段。

問:開篇一句單獨成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1)點明題旨。(2)贊美的原因是「不平凡」,用「實在」來強調到底怎樣的「不平凡」?下文便以此為線索,從不同方面展開描述。

4.學習第二段。

指名學生朗讀第2~4自然段。

作者開頭贊美白楊樹後,卻沒有直接描寫白楊樹本身,筆鋒一轉,用親切舒緩的語氣,把讀者帶到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上。(打出白楊、黃土高原的幻燈。)

作者對黃土高原的總印象是什麼?

明確:覺得黃土高原像「一條大氈子」。

作者運用哪些詞語,從哪些方面描寫黃土高原景色?

黃綠錯綜:黃土——「偉大的自然力」。麥浪——「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色彩)

無邊無垠:沒有邊際。(空間)

坦盪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地形)

一幅雄偉遼闊的黃土高原的風景畫面「撲入」視野,人們的感覺是什麼?

先是「雄壯」、「偉大」,由於汽車長時間地在一望無際的高原上賓士,人們產生了「倦怠」、「單調」的感覺。就在這時,「猛抬眼」看到了「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白楊樹,人們精神為之一振,作者要歌頌的形象——白楊,奇跡般地出現了,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作者視野的角度有什麼變化?

作者遠看,由面收縮到點。從一排、三五株,到一株。

第4自然段點明那是白楊樹,「那」和上文中「遠遠」呼應,是遠指。

為什麼說白楊樹「極普通」而又「實在是不平凡」?

它極常見,極易生長,所以說它「極普通」;說它「實在是不平凡」,是因為在「單調」的「懨懨欲睡」的情緒中,白楊樹的出現出奇制勝,使人清醒,使人振奮。

描寫高原的景色有什麼作用?

白楊樹生長在遼闊廣大的肥田沃土上,挺立在「雄壯」、「偉大」的背景中,紮根在溫暖寬厚的土地母親的懷抱里。不平凡的環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楊。環境、背景與白楊協調一致,渲染了氣氛、襯託了白楊。

5.學習第三段。

分析:現在請同學們朗讀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邊朗讀邊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文章用了哪個詞語總寫白楊樹的形象?下面還具體寫了白楊樹的哪幾部分,各突出它們什麼特點,具有什麼深刻含義?(2)文章用了哪個詞語總寫白楊樹的性格?下面還用了哪些詞語加以刻畫,具有什麼深刻含義?

學生朗讀、議論後,教師歸納:

在描繪白楊樹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爭上游」一詞概括了白楊樹形象總的特點,採用的是擬人手法,給白楊樹以人格化。下面分別從干、枝、葉、皮四方面寫它們的特點。干,突出它的直;枝,強調它的直而緊靠;葉,寫它的向上;皮,則主要寫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過這些特點的描寫,給人以正直、團結、進取、質朴、力爭上游的印象,含義十分深刻。

板書:

在刻畫白楊樹的性格方面,作者用「倔強挺立」總寫它的性格待點,並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楊樹在險惡的環境中堅強不屈的斗爭性格。

板書:

總的性格 倔強挺立

這一段描寫了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們透過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從而產生崇敬、贊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發了這種感情,突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由學生朗讀第5、6自然段,要求讀出感情。

6指名學生朗讀第7自然段,討論:

(l)本段可分幾個層次?為什麼說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要求學生劃出重點詞語)?採用什麼手法?

作者先虛寫一筆,用否定句式暫退一步:白楊「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由於審美觀點不同,承認白楊「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這是抑。接著,突然轉折,連用七個感性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朴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贊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是「揚」。這是第一層次。用烘托、對比手法贊美了白楊樹。

(2)文章如何展開聯想,由樹及人?四個排比反問句是怎樣逐句加深的?

第二層,作者以親切談心的語氣將讀者的視線引向「積雪初融」的高原,連用四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意思一句比一句擴展並深化,發人深思。第一句由樹及人的過渡,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那麼,應該覺得它是什麼呢?後面三個「難道」,就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徵意義。「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就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第二句從白楊樹的性格出發,點明白楊「至少」象徵著「朴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第三句從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徵為在敵後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第四句從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徵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華,文章達到高潮。

(3)要求學生把四個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口頭表述加以比較,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①要求句式變換正確。

陳述句:你不應該只覺得……,你應該想到……,你也應該聯想到……,你還應該更遠一點想到……。

②朗讀體會語氣。

陳述句語氣一般,反問句寓問於答,以反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加上運用排比形式的反問,加強了氣勢,更加肯定有力。

4.用幻燈打出板書:

7.學生朗讀第8自然段,思考討論:

這段贊美白楊樹和第1、4、6、8自然段有什麼不同?

教師歸納:作者直接把白楊樹與北方農民聯系起來,總結了它們的相似之處:一是「極普通,不被人重視」,二是「有極強的生命力」。用一遞進關系的復句闡述了贊美白楊樹的原因。

在這段文字里,作者改用肯定的句式,正面論述,更加鮮明地強調白楊的象徵意義。

學生集體朗讀第5~8自然段,要求讀出反問的語氣,注意重讀和停頓。

8.指名學生朗讀第9自然段。

(1)「貴族化的捕木」象徵什麼?

講解:茅盾同志回答說:「貴族化的捕木象徵***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

(2)寫楠木的目的何在?

結尾把楠木和白楊樹對比,再次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斥責「積極**,消極抗日」的***反動派,呼應篇首。

9.什麼是象徵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麼區別?

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只用於表示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一般適用於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於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質,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10.本文通篇採用象徵手法,主要通過什麼形象表現什麼感情?

象徵手法,首先是選擇能引起讀者聯想的形象,抓住這個形象的典型特徵加以描寫。白楊樹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極其平凡的特點,與作家心目中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諧的統一。作者把歌頌黨、歌頌抗日軍民這樣鮮明的政治觀點和熾熱的情感全部傾注在白楊樹上。

11.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散文在結構上往往有一條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整體,作者可以圍繞中心展開豐富的聯想,如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似乎是游離中心的閑筆,其實不然,它的作用前面已經分析過。文章結尾又以楠木作對比,也是為了烘托、贊美白楊樹,我們可以把這種特點叫作「形散神不散」,它還表現在語言形式的整齊有力富於韻律上。

12.總結全文,掌握全文的抒情線索。

本文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第1、4、6、8自然段分別對白楊樹的「不平凡」盡情歌頌,句式結構相似,意義步步深入。「不平凡」三個字反復出現,強烈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結合,白楊樹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們面前。在我們心目中,它是一個富有無限生機充滿戰斗激情的典型形象。

課堂教崇設計Ⅱ

一、教學目標

(同「課堂教學設計Ⅰ」)

二、難點、重點分析

(同「課堂教學設計Ⅰ」)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導入 新課、解題。

這一單元是散文單元,學習這個單元,不但要掌握課文內容,要更學習閱讀散文的方法並掌握散文的特點。

這個單元的第一課是《白楊禮贊》。

板書課題及作者。

提問:前面,我們學過茅盾的一篇什麼文章?(學生:《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是說明文。)茅盾原來叫什麼名字?出生在哪個省?他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請一同學上黑板寫。(學生: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在浙江省桐鄉縣,著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茅盾逝世後,黨中央給予他「我國現代進步文化先驅者和偉大革命文學家」的高度評價。)

指名學生讀注釋①。明確:作者寫本文的目的是為了歌頌抗日根據地的人民。

課文題目中的「禮贊」是什麼意思?「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贊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贊美。

作者寫作目的和課文題目似乎是兩碼事,其實不是,為什麼?

交代寫作背景:《白楊禮贊》寫於1941年的重慶,當時,蔣介石積極**消極抗日。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和解放區進行瘋狂「掃盪」。中國共產黨積極發動群眾,壯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參觀訪問,在魯迅藝術學院講學。10月和董必武同志從延安到重慶。這期間,茅盾耳聞目睹在黨領導下抗日根據地人民的沸騰生活,體驗到抗日軍民質朴、剛強、團結一致、艱苦奮斗的精神,受到極大的鼓舞,對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滿信心,滿懷激情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於當時作者生活在***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採用象徵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二)通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或教師朗讀)。

(1)初步了解全文大意。

(2)劃出個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看課本上的詞語注釋,結合原文語境理解。查字典,給預習提示中的加點字注音。

補充:

3.輕聲自讀課文,分段。

4討論分段,概括如下:(板書)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點題,我贊美白楊樹。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寫西北高原的雄壯景觀,交代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具體描寫白楊樹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第五部分(第8~9自然段)總結全文,高聲贊美白楊樹。

(三)逐段講讀研討。

1.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與題目的關系。

開門見山,滿懷激情,點明題意,直抒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

(2)第一部分與下文的關系。

提摯全文。

2.第二部分。

(1)朗讀(2~4自然段),要求找准下面內容的詞語:黃土高原特點;見到黃土高原的感覺;見到白楊樹時情緒的變化。

特點: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無邊無垠;坦盪如砥;

感覺:雄壯;偉大;單調;

情緒:懨懨欲睡;驚奇地叫了一聲。

(2)寫高原的目的是什麼?

提示:①從白楊樹的角度考慮,它與黃土高原有什麼聯系?②從白楊樹的象徵意義的角度思考,黃土高原的環境暗示了什麼?

明確:①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雄壯」「偉大」的背景,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②暗寫陝甘寧邊區抗日根據地,暗示北方農民生長的環境,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表達主題思想做鋪墊。

3.第三部分。

(1)默讀第5自然段,根據提示(幻燈或板書)列出描寫提綱。(劃線處由學生填寫)

註:劃線處空出,由學生填寫。

第6自然段小結上段描寫,用「決不是」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極普通」即平凡。

4第四部分。

(1)朗讀第7自然段。

作者承第三部分(5、6自然段)對白楊樹描寫之後,緊接著對它進行抒情性評論。

問:具體評論些什麼?採用什麼手法?(邊研討邊板書)

作者贊美白楊樹是「偉丈夫」,由樹及人,一連用四個「難道……?」的句式,啟發讀者思考,展開聯想。

問:「難道……?」是什麼句式?(反問)

第一個「難道」句引導讀者把白楊樹與人聯系起來思考;

第二個「難道」句引導讀者把白楊樹的品質與北方農民的品質聯系起來;

第三個「難道」句,又進一步從白楊樹的堅強不屈與敵後傲然挺立的抗日軍民聯系起來;

第四個「難道」句由白楊樹的枝枝葉葉緊密團結,力爭上游的精神與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精神和意志聯系起來。

一連四個反問句式又構成什麼修辭手法?(排比)。這一組排比句,由外及里,層層深入地啟發讀者思考。

問:聯系時代背景你領會到作者的意旨了嗎?

明確:領會到作者不只是贊美樹,而是贊頌北方農民,贊頌組織領導革命群眾的中國共產黨。這種寫法叫象徵。象徵是寫作方法而不是擬人、比喻之類的修辭法,擬人、比喻只表現在句子上,象徵表現在篇章上,作者將所描繪的事物賦予一定的意義。

問:為什麼作者要採用象徵手法?

明確:因為作者在國統區,不能直言贊美根據地,謳歌共產黨。

5第五部分(8、9自然段)。

(1)朗讀(第8自然段),看本段各句與前幾段主旨句(或顯示主旨的詞語)的聯系。

明確:①句「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民相似」與第4自然段的「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照應。②句「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與第5自然段中的「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相照應。③句「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與第7自然段中的「象徵了北方農民」「朴質,嚴肅,堅強不屈」「力求上進」等相照應。

由此可見,本段是全文總結,說明贊美白楊樹的原因,點明了全文主題,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2)朗讀第9自然段。

對白楊樹本身的形象刻畫及其對其象徵意義的揭示已都寫到了,為什麼還要寫這一小段呢?

首先要搞清「貴族化的捕木」指的什麼,作者曾於1978年回信答復一位讀者說「貴族化的捕木象徵***反動派」,這樣把楠木與白楊樹對比,主題不就更加深刻了嗎?最後再以昂揚的調子贊美白楊樹,呼應開頭,結束全文,抒發的感情就更加熱烈了。


熱點內容
潛水艇美術教案 發布:2024-12-23 14:15:19 瀏覽:458
有一部韓國電影師生戀 發布:2024-12-23 13:40:37 瀏覽:252
goodtime舞蹈教學 發布:2024-12-23 13:09:20 瀏覽:939
女老師和校長 發布:2024-12-23 12:14:57 瀏覽:750
廈門師德考核辦法 發布:2024-12-23 12:04:23 瀏覽:248
一年級拼音教學設計 發布:2024-12-23 10:56:24 瀏覽:960
新師德與教師教育心得 發布:2024-12-22 21:58:52 瀏覽:981
化學表面處理 發布:2024-12-22 21:51:56 瀏覽:428
生物考前指導 發布:2024-12-22 20:58:00 瀏覽:786
初一生物卷子 發布:2024-12-22 19:59:11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