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對外漢語教學課文

對外漢語教學課文

發布時間: 2024-08-27 02:48:53

1. 對外漢語教學好的教材有哪些

《漢語教科書》《外國人學漢語》《漢語教程》《跟我學漢語》《體驗漢語》《成功之道》《日本人學漢語》《漢語教程》《非洲人學漢語》《博雅漢語》《體驗漢語》《跟我學漢語》

2. 對外漢語教學40個語法點解析

對外漢語教學40個語法點解析

導語:對外漢語是以其他語言為母語的國家或民族的人為對象的對外漢語教學,也稱為漢語,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知識點有很多,下面列舉40個常見的語法點,歡迎大家參考。

1.漢語的基本語序

主語 + 謂語 + 賓語

我 學習 漢語。

2.用「嗎」、「呢」的疑問句

你去嗎?| 你去哪兒呢?

3.用疑問代詞的疑問句

他是誰?|這是什麼書?|你去哪兒?|你怎麼去?

4.正反疑問句

你是不是中國人?— 你是中國人不是?

你有沒有照相機?— 你有照相機沒有?

5.用「A還是B?」的選擇疑問句

你喝咖啡還是啤酒?| 你去商店還是(去)書店?

注意:「還是」和「或者」是有區別的:

星期天,我在家裡看電視或者(× 還是)聽音樂。

6.定語(用在名詞前)

(1)說明領屬關系,應該用「的」:

這是我的書,那是他的筆。

(2)說明人或事物的性質,不用「的」:

他是漢語老師。| 這是中文書。

(3)說明親屬關系或單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們學校。

7.狀語(用在動詞 / 形容詞前)

(1)副詞作狀語: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詞短語作狀語:

我在中國學習。| 我從美國來。| 我跟中國老師學漢語。|

我給他寫信。 | 你往前走。 | 我對他說了這件事。

(3)雙音節形容詞作狀語,常用「地」:

他高興地說:「今天是我的生日」。

(4)單音節形容詞作狀語,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詞前有程度副詞,一般要用「地」:

他很認真地學習。

8.結果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果)

形式:動詞 + 動詞/ 形容詞

(1)動詞 + 動詞(懂、見、完、在、到、給、成?):

我聽懂了。| 我看見他了。| 作業做完了。|車停在門口。

(2)動詞 + 形容詞(對、錯、好、清楚??):

你說對了。| 飯做好了。| 我聽清楚了。

9.簡單趨向補語

動詞 + 上、下、進、出、回、過、起 / 來、去

動詞後有賓語,趨向補語是「來 / 去」的情況:

(1)賓語是處所詞語的形式:動詞 + 處所詞語 + 來 / 去

明天他回北京來。| 他進圖書館去了。

(2)賓語是事物詞語的兩種形式:

表示完成:動詞 + 來 / 去 + 事物詞語

我借來一本書。| 他拿去了那支筆。

表示要求:動詞 + 事物詞語 + 來 / 去

你快倒茶來!

10.復合趨向補語

動詞 + 上來 / 上去、下來 / 下去、進來 / 進去、出來 /

出去、回來 / 回去、過來 / 過去、起來

(1)賓語是處所詞語的形式:「來 / 去」在句末

他走進教室來。| 他跑回家去。

(2)賓語是事物詞語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有數量詞的兩種形式:

他拿出來一本書。| 他拿出一本書來。

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沒有數量詞:

他拿出書來。

表示要求,事物賓語在「來 / 去」前:

你拿出書來!

11.程度補語

形式:形容詞 + 極了/ 得+不得了 / 死了/ 壞了 / 得很 /

他高興極了。| 我累得不得了。| 我餓死了。

12.可能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形式:動詞 + 得 / 不 + 結果補語 | 趨向補語

表示能力:這本書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來,我明天回不來。

13.情態補語

形式:動詞 + 得 + 非常 / 很 / 比較 + 形容詞

(1)動詞後沒有賓語的形式:

他跑得很快。

多了

(2)動詞後帶有賓語的形式:

他學漢語學得很好。(重復動詞)

漢語他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他漢語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14.時量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持續多長時間)

(1)持續性動詞的三種形式: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 (重復動詞)

我學了一年(的)漢語。 (動詞+時間+賓語)

漢語我學了一年。 (賓語提前)

(2)非持續性動詞的形式:

他離開中國一年了。(動詞+賓語+時間)

(3)賓語是人稱代詞的形式:

我等他等了十分鍾。(重復動詞)

我等了他十分鍾。 (動詞+人稱代詞+時間)

(4)副詞或能願動詞,要放在重復動詞前邊:

我學漢語只學一年。/ 我學漢語要學一年。

15.動量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數量)

形式:動詞 + 動量詞(主要是「次、遍、下」)

(1)動詞 + 動量詞 + 事物賓語:

我看了一次電影。| 他看了一遍課文。|

(2)動詞 + 人稱代詞賓語 + 動量詞:

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6.存現句

形式:處所詞語 + 動詞 + 名詞

(1)表示存在:牆上有一幅畫。

(2)表示出現:前邊來了一個人。

(3)表示消失:停車場上開走了一輛車。

17.動態助詞「了」

形式:動詞 + 了

說明:「了」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完成(與時間無關):

昨天我吃了早飯就去學校了。

明天我吃了早飯去學校。

平時我吃了早飯就去學校。

18.語氣助詞「了1」

形式:「了」在句尾。

說明:表示事情已經發生:

現在他去書店買書了。| 昨天你去書店了沒有?(正反問)

19.語氣助詞「了2」

形式:「了」在句尾

說明:表示變化:

春天了,天氣暖和了。

他是大學生了,可以獨立生活了。

20.動態助詞「了」+ 數量詞 + 語氣助詞「了」

說明:表示動作可能繼續,或不再繼續: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我還要學習一年。(還要繼續)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以後不學了。 (不再繼續)

21.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說明:表示動作或事情很快會發生

22.動態助詞「著」

形式:動詞 + 著

說明: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

外邊下著雨,刮著風。(動作持續、動態)

房間的門開著。 (狀態持續、靜態)

23.動態助詞「過」

形式:動詞 + 過

說明:表示過去的經歷

我去過北京,沒有去過上海。

正反問:你去過北京沒有?

24.在 / 正在 / 正 + 動詞??(呢)

說明:表示動作的進行

他在看書(呢)。| 他正在看書(呢)。| 他正看書呢。

外邊在下著雨。| 外邊正下著雨。(可以跟「著」一起用)

25.連動句

形式:有兩個以上的動詞

昨天他去商店買了東西。 (「了」在最後一個動詞的後面)

26.兼語句

形式:A請 / 讓 / 叫 B + 動詞

我請他來。

老師讓學生寫作文。

爸爸叫兒子去買東西。

27.用「比」字句表示比較

(1)A(不)比B + 形容詞

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還 + 形容詞

我很高,他比我更 / 還高。

(3)A比B + 形容詞 + 數量 // 一點、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我比他高一點。

我比他高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 + 動詞 + 數量

我比他早來五分鍾。

我比他多學了三篇課文。

(5)「比」字句中有程度補語,有兩種形式:

我比他來得早。

我來得比他早。

28.用「A跟B(不)一樣 +(形容詞)」表示比較

我的書跟他的書一樣。| 我的書跟他的書不一樣。

我跟他一樣高。| 這個房間跟那個房間不一樣大。

29.用「A有 / 沒有B(這么 / 那麼) + 形容詞」表示比較 他有我這么高。

我沒有他高。(或:我沒有他那麼高)

他有你高嗎?(或:他有你這么高嗎?)

30.動詞重疊(表示時間短,或嘗試)

(1)動作還沒有發生,單音節動詞之間可用可不用「一」:

這個問題,我要想想。

這個問題,我要想一想。

(2)雙音節動詞之間不能用「一」:

這個問題,我們要研究(× 一)研究。

(3)動作已經完成,單音節 / 雙音節動詞之間要用「了」:

這個問題,我昨天想了想。

(4)用「在」、「正在」等表示動作的進行,動詞不能重疊:

他正在聽(×聽聽)音樂。

31.形容詞重疊(有生動、形象的作用)

(1)單音節的重疊形式:AA

她有一雙大大的眼睛。

(2)雙音節的重疊形式:AABB

這是一個乾乾凈凈的房間。

(3)形容詞重疊作定語,或單獨作謂語,後邊要用「的」:

一雙大大的眼睛 / 他的臉紅紅的。

(4)重疊的形容詞前不能用「很」:

她穿得(× 很)漂漂亮亮的。

32.「把」字句

形式:A把B + 動詞 + 其他成分

語義:說明移動、變化或產生的結果

我把門關了。 (動詞後用「了」)

我把作業做完了。(動詞後用「結果補語」)

你把箱子拿上來。(動詞後用「趨向補語」)

你把這本書給他。(動詞後用賓語)

注意:

(1)「把」字句里不能用可能補語:

× 我把這本書看得完。

(2)賓語一般是確指的,或雙方都知道的`:

你把這本書(× 一本書)給他。

(3)能願動詞 / 否定詞,放在「把」前:

我要把這本書給他。| 我沒把這本書給他。

(4)動詞後有補語「在、到、給、成」時,常用「把」字句:

我把車停在門口。|我把書放到桌上。

我把筆還給他。|我把這本英文書翻譯成中文。

33.被動句

(1)用「被」的「被」字句:

形式:A 被 B + 動詞 + 其他成分

我的詞典被他借走了。

我的錢包被人偷了。

(2)不用「被」的被動句:

飯吃完了。| 信寫好了。

34.「是??的」

(1)強調已發生動作的時間、地點、方式

他是昨天來的。

他是從北京來的。

他是坐飛機來的。

(2)表示態度或看法

我認為,你打人是不對的。

他的學習態度是認真的。

35.越來越 + 形容詞 / 心理類動詞

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

我越來越喜歡音樂了。

36.越??越??:

(1)主語相同:風越刮越大。

(2)主語不同:老師越說,我越不明白。

37.一 ?? 就 ??

說明:表示第一個動作發生後,第二個動作馬上發生。

(1)主語相同:我一下課就回家。

(2)主語不同:老師一說,我就明白了。

38.「有一點兒」和「一點兒」的區別

(1)有一點兒 + 形容詞(有「不如意」的意思):

這本書很好,可是有一點兒貴。

(2)有一點兒 + 心理類動詞:

他們想去公園,我也有一點兒想去。

(3)形容詞 + 一點兒(表示比較):

昨天20度,今天(比昨天)冷一點兒。

(4)動詞 + 一點兒 +(賓語):

我會說一點兒漢語。

39.定語的一般順序

名詞|代詞 + 指示代詞 + 數量短語 + 形容詞/名詞 + 中心語 學校 這 兩個 新 學院

她 那 五件 漂亮的 絲綢 衣服

40.狀語的一般順序

時間 + 處所 + 范圍 + 程度 + 情態/方式 + 介詞短語 + 動/形 我們 都 對他 很熱情 我們 在學校 非常 認真地 跟老師 學漢語 我們昨天 在家裡 都 很 高興地 給他 打了電話

【拓展】實用對外漢語教學工具

一、語音教學

語音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聲調不好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學生基本功不扎實,聲調部分沒有學好,知道聲調,卻發不出來,或者發不準確;還有一種就是,學生聲調部分學好了,但是壓根就不知道這個漢字是哪個聲調。

下面介紹的這個工具就是解決後者:

實用漢字轉拼音工具:

這個工具的作用是在對話框中輸入漢字,自動能夠顯示拼音,拼音和漢字的位置也可以調整,比如上拼音下漢字,左漢字右拼音等等,可以選擇要聲調或者不要聲調。我通常在學生學完生詞之後,給學生列印出沒有聲調的版本,讓學生做標調練習。學生如果自己學習的時候注意到了聲調,且發音準確,那麼在做這樣的小測時,就能順利過關。這個軟體在出試卷的時候也非常有用。

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在arch Chinese:

這個網站上自己測試對聲調的辨別能力。

二、漢字教學

app學漢字,重點推薦一個叫做「Writer」的APP,這個軟體的免費版中內置了HSK一級的四個文件包,共計近六百個漢字。主要是通過游戲來訓練漢字的筆順。漢字在下落的過程中,按照筆順書寫正確就能得分。在學生入門學習漢字的時候,如果學生有iPad,用這個APP,見效很快。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筆順,在玩中學,學中玩。我的學生是高中女生,都很喜歡。

三、生詞教學

Quizlet 是一個學生詞的網站。注冊後,可以在網站上建虛擬教室,每節課的生詞都發布在上面,自動生成拼音和英語注釋,還可以搭配圖片,方便學生理解。

如果你用的是比較普遍的教材,比如美國很多學校都用《Intergrated Chinese》,我用的《輕松學漢語》,就可以直接主頁搜索框輸入每課的標題,就能找到其他老師做的相應的生詞,點之後,就自動復制到你的頁面,可以刪除部分生詞,調整生詞順序,編輯生詞等等,這樣就更方便了。學生可以加入虛擬教室後,按照課程進度學習老師在教室里分享的生詞,網站自動生成的Flash詞卡,連連看的游戲,相應的試卷,老師在可以查看學生的學習時間等相關記錄。

生詞的介紹在課堂上完成,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連接,連接新知識和舊知識,漢字和生詞的書寫和實記我都是讓學生在課外自學,因為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一樣,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時間,Quizlet作為一個輔助的網站,學生很喜歡。我們學校不單單是漢語課堂在用,法語、西班牙語、拉丁語課堂也都在用。

四、競賽游戲

Kahoot旨在建立一個基於游戲的學習環境、課堂。有三個主要功能:小測、討論,還有調查。我最常用是是小測的功能。

原理很簡單,你可以建立一份小測,多少題自己控制,每題有兩到四個選項,把正確的選項標出來。老師需要做的只有這些。每次你讓學生玩這個游戲的時候,有一個代碼。學生只要用手機或者iPad在Kahoot.it 這個網站上輸入同一個代碼,就能同時進入這個小測。每題結束後,都能看到多少人答對了,每個人答題的時間,根據答題的時間和順序,每個人有相應的得分。

漢字和生詞部分,可以做音形義三者相聯系的小測,還可以做詞彙應用的小測,類似完形填空,還可以做sentence rejoinder,這是AP考試聽力部分的題型,假設兩人對話的情景,選擇最合適的回復,等等。通過這樣的小測,老師可以很及時地獲得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把這個活動當做游戲來用,弱化其中的競賽性質,強調學生只要選擇了正確的答案就行,不要急著搶。學生們都很喜歡,也會更加主動地去復習。

;

3. 對外漢語教學設計《田芳去哪兒了》

對外漢語《田芳去哪兒了》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講解語氣助詞「了」及其疑問、否定形式的意義和用法。
2、講解副詞「再」和「又」的意義和用法。
3、幫助學生掌握本課生詞和課文內容,並能對打電話的功能項進行獨立表達。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語氣助詞「了」的意義和用法。
2、副詞「再」和「又」的意義和用法。
三、課時分配與教學步驟:共4課時,兩次完成。
第1、2課時進行正音、生詞、熟讀課文第一部分、講解語氣助詞「了」、課堂練習,第3、4課時在復習生詞的基礎上,熟讀課文第二部分,講解副詞「又」和「再」的意義和用法,進行課堂練習。
四、教學過程:
第1、2課時
(一)預讀課文(自學5分鍾左右) 。
(二)學習生詞(提前布置學生預習生詞,要求能夠認讀)。
1、放幻燈片(10分鍾)之後,集體認讀生詞,對有問題的發音及時糾正。領讀生詞。請學生讀生詞並予以鞏固。
2、重點生詞講練(10分鍾)。喂:一般電話用語的開頭問候語 踢:踢足球,踢皮球 接:接電話(聽電話) 輸:比賽輸了, 贏:我們贏了,贏了比賽。 祝賀:祝賀你! 已經:30課我們已經學了。他已經寫完作業了。我已經畢業了。 考試,考:考高中,考口語,考漢語,通過考試,你這次考試考得怎麼樣?考試考得好么? 陪:我陪你去。我陪你去逛街。你陪我去看電影。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10分鍾)。放課文錄音一遍後,課文練習:列出課文重點語句,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將這些重點語句劃出重音與語調。向學生提問以下問題:(1)本文中是誰給誰打電話? (2)田芳在家嗎?是誰接的電話? (3)田芳去哪兒了?她什麼時候出去的? (4)她為什麼出去? (5)田芳回來了沒有?
(四)語法講練(20分鍾)。語氣助詞「了」 講解: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時間,表示動作或事情已經發生或完成。例句:我吃飽了。/我走了。/你來了。句尾有「了」,說明已經說完了一個意思,後邊要開始說別的內容。例句:我吃完飯了,可以去散步了。句尾有「了」的正反疑問句:「…..了沒有?」 否定回答可以用「還沒…呢」表示正要做的事現在還沒有做。 例句:你吃飯了沒有? 還沒吃呢!
(五)課堂練習(10分鍾)。小組分角色將課文第一部分,表演一遍。
(六)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第一部分,下節課表演。(2)預習課文第二部分,(3)抄寫重點生詞,下節課聽寫。(4)完成課後練習。
第3、4課時
(一)復習生詞(10分鍾)。重點生詞聽寫(請同學到黑板上寫):踢 接 輸 贏 祝賀 已經 考試 考 陪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10分鍾)。
1、放課文錄音一遍。
2、課文練習:列出課文重點語句,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將這些重點語句劃出重音與語調。
3、向學生提問下列問題:(1)田芳回來後,媽媽說了什麼?(2)田芳回來後給張東打電話了沒有?張東接到了沒有?(3)張東下午為什麼沒有給田芳回電話?(4)田芳呼張東有什麼事?(5)張東每星期六做什麼?田芳知道嗎?為什麼?
(三)語法講練(30分鍾)。副詞「又」和「再」的意義和用法。
1、不是….嗎?這種問句不需要回答,是強調說話人已經知道了。
2、「再」和「又」的意義和用法。板書:再:常用於沒有發生的事,用於過去式,關鍵在於事情發生了沒有;又:常用於已經發生的事。
(四)課堂練習(20分鍾)。小組分角色將全課文表演一遍,讓學生反復練習,使學生在表演中不斷練習各知識點以及語言能力。
(五)布置作業。預習下一課的生詞和課文。

4. 高分求一篇對外漢語課文 用來寫教案

第三十一課田芳去哪兒了

(一)田芳去哪了?

(張東打電話找田芳……)

張東:喂!是田芳嗎?

田芳媽:田芳不在。是東東吧。

張東:阿姨,您好!田芳去哪了?

田芳媽:她四點多就去同學家了。她中學的同學要出國,她去看看她。

張東:什麼時候能回來?

田芳媽:她沒說,你過一會兒再來電話吧。

張東:好的。

(張東又來電話了)

張東:阿姨,田芳回來了沒有?

田芳媽:還沒有呢。

(二)他又來電話了

田芳:媽媽,張東給我來電話了沒有?

媽媽:來了,你不在,我讓他一會兒再來。

(電話鈴響了)

媽媽:快!他又來電話了,你去接吧。

(田芳接電話)

田芳:我是田芳。

張東:下午你呼我了吧?

田芳:呼了,你下午做什麼了?怎麼沒給我回電話?

張東:對不起,我去踢足球了。你呼我的時候,我可能正在操場踢球呢。今天下午我們跟政法大學代表隊比賽。

田芳:你們隊又輸了吧?

張東:沒有。這次我們贏了。

田芳:祝賀你們!

張東:謝謝!哎,你呼我有什麼事嗎?

田芳:我想問問你,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嗎?報名了沒有?

張東:報了。

田芳:什麼時候開始上課?

張東:下星期六。

田芳:每星期六你不是都要去學開車嗎?

張東:我已經畢業了。

田芳:是嗎?通過考試了?

張東:通過了。你是不是也想考托福?

田芳:對。我想明天去報名,你陪我一起去,好嗎?

張東:好。

(《漢語教程》第二冊〈上〉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教案實例】

第三十一課田芳去哪兒了

教學目的與要求:

1、語氣助詞「了」(1)及其疑問、否定形式的意義和用法。

2、副詞「再」和「又」的意義和用法。

3、本課生詞和課文內容,並能對打電話的功能項進行獨立表達。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語氣助詞「了」(1)的意義和用法。

2、副詞「再」和「又」。

教學步驟與課時分工:4課時,兩次完成。

第1、2課時:

(1)生詞

(2)語氣助詞「了」(1)

(3)課文(一)

第3、4課時:

(1)副詞「又」和「再」

(2)課文(二)

(3)課堂表演

教學過程:

第1、2課時

一、導入(5分鍾左右)

依照具體情況向學生提問。如:周末你們去哪兒了?昨天晚上你們去哪兒了?做什麼了?等等。用帶「了」的正確形式重復學生的回答,並請全班同學集體重復一遍。最後引入課文:「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第三十一課」,請學生讀課文標題。

二、生詞(要求預習)(15-20分鍾)

1、出示生詞卡片(一面漢字一面拼音)

集體認讀生詞,漢字有問題看拼音;領讀;學生個別認讀,糾音

2、重點生詞聽寫(請同學到黑板上寫)

踢接輸贏祝賀已經考試考陪

3、生詞講練:教師給出情境,盡量引導學生說出句子。

喂:打電話時的開頭語

踢:踢球,踢足球

接:接電話

輸:比賽輸了,北京隊輸了(一般不說「輸了比賽」)

贏:我們贏了。

祝賀:祝賀你!

已經:30課我們已經學了。他已經寫完作業了。我已經畢業了。

考試,考:通過考試,考大學,考聽力,考漢語……你考試考得怎麼樣?

陪:我陪你去。我陪朋友去商店。

4、讀生詞及其擴展形式,在集體快速認讀一遍生詞卡

三、課文

課文(一)的內容(10-15分鍾)

學生不看書,由教師敘述課文中的對話,學生聽。(2遍)

1、回答下列問題

這是誰給誰打的電話?

田芳在家嗎?

誰接的電話?

田芳下午去哪兒了?(請學生們互相提問這一問題,並回答)(板書問題和回答)

她去做什麼?(同上)

他什麼時候回來?(同上)

過了一會兒,張東又打電話了嗎?

田芳回來了沒有?(請學生互相提問這一問題,並回答)(板書問題和回答)

引導學生用課文中的話回答,目的是熟悉課文內容,掃清閱讀障礙。

2、語法講練(20分鍾左右)

板書:A:田芳下午去哪兒?

她去同學家。

B:田芳下午去哪兒了?

她四點就去同學家了。

請學生比較A組句子與B組句子(劃橫線部分)的不同點。

1)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時間。

2)表示動作或事情已經發生或完成。

3)句尾有「了」的句子,說明已經說完了一個意思,後邊要開始說別的內容。

練習:教師出示卡片並提問,學生用卡片上的詞語回答問題,後兩組由學生互相提問和回答。

昨天你看球賽了嗎?(去商店)(回家)(給他打電話)

你下午去哪兒了?(書店)(體育館)(田芳家)

下午你做什麼了?(去買磁帶)(學太極拳)(吃飯)

否定形式用「沒有」,但是不加「了」。

練習:請學生給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

你報名了嗎?(買晚報)(預習生詞)(復習語法)

句尾有「了」的句子,正反疑問句是「……了沒有?」

練習:請學生把前面練習中的問題變成正反疑問句,並回答。

田芳回來了沒有?

還沒有呢。

有時候否定用「還沒……呢」,表示要做的事現在還沒做。

練習:請學生用「還沒……呢」回答前一個練習的問題。

補充問題:

你們來北京以後去香山了沒有?

你們參加HSK考試了嗎?

3、讀課文(5-7分鍾)

教師領讀,個別學生分角色讀,適當糾音。

4、解決學生疑難問題

5、復述課文(15-20分鍾)

給出課文提示詞(小黑板),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分句→整個句子;先引導學生說→教師帶領學生說→學生個別說);學生從頭到尾集體復述一遍;個別學生分角色復述;背誦;撤掉提示詞,先讓學生集體復述,然後個別同學分角色對話。

四、作業

1、讀課文(一),准備3、4課時表演

2、預習課文(二)

3、抄寫課文(一遍),下節課聽寫

4、書後練習

第3、4課時

一、復習(10-15分鍾)

聽寫課文的句子(請一位同學到前面寫);讀課文;集體讀聽寫的句子;個別學生分角色讀課文;請兩位同學到前邊表演課文(一)

二、課文(二)

請兩位同學分角色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看圖一邊聽。(15分鍾)

1、回答下列問題:

田芳回來以後,媽媽說什麼了?(板書「我讓他一會兒再來。」)

張東又給她來電話了沒有?(請學生互相提問並回答,板書「張東又來電話了。」)

田芳給張東打電話了沒有?(同上)

張東給田芳回電話了嗎?(請學生互相提問並回答)為什麼?

足球比賽誰贏了?

張東上托福班,報名了沒有?田芳知道嗎?為什麼?(板書「不是……嗎?」)

張東每星期六做什麼?田芳知道嗎?為什麼?

田芳明天想做什麼?

2、語法講練(15-20分鍾)

(1)不是……嗎?不需要回答,是強調說話人已經知道了。

(2)「再」和「又」

請學生看板書,教師引導他們說出「再」常常用於沒發生的事;「又」常常用於已經發生的事(應該指出,「再」也可以用於過去式,關鍵在於事情發生了沒有)。

練習:用課本第9頁的練習,教師給出情景,學生說句子。學生看課本,集體重復一遍剛才的句子。

3、讀課文(5-7分鍾)

4、課文復述(20分鍾)

具體過程同1、2課時。由於課文(二)較長,復述時可以分段進行。

三、課堂討論(10-15分鍾)

請學生三人一組,分角色練習課文的對話,然後請1-2組同學到前面表演。

四、作業

預習第三十二課生詞和課文。

ps:很樂意為樓主提供幫助!~

5. 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及內容

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及內容

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對於向世界推廣漢語,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我來講解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及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1.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及體系

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它既不同於針對本族人的漢語教學,也不同於針對本族人的外語教學。任何學科只有具有自身獨特的學科任務,才有獨立分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外漢語教學也具有獨特的學科任務。

2.對外漢語教學的特徵

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包括以下幾點:對外漢語教學首先是一種語言教學,它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教好語言。與此同時,對外漢語教學又是第二語言教學,這就與第一語言教學(常常是母語教學)區別開來。由於它是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因此它一方面要受到第二語言教學普遍規律的制約,同時又要受到漢語教學本身特殊規律的制約。此外,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外國人而進行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因此它又不同於對我國國內少數民族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

根據以上有關對外漢語教學性質的分析,可以簡要歸納出幾個對外漢語教學的特徵:

(1)以培養漢語交際能力為目標——不是讓已具備漢語運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的語言和文化知識,而是讓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掌握用漢語進行聽說讀寫交際活動的能力。

(2)以技能訓練為中心,將語言知識轉化為技能——語言作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過練習、實踐才能掌握。

(3)以基礎階段為重點——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為重要,基礎階段總是擁有最多的學習者,也最能體現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與規律。

(4)以語言對比為基礎——通過漢語與學習者母語的對比確定教學的難點與重點,分析並糾正學習者的錯誤。

(5)與文化因素緊密結合——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語言教學本身就應包含運用目的語成功地進行交際所必需的文化內容。

(6)集中、強化的教學——相對說來,課程較集中,課時較多,內容較密集,進度較快,班的規模較小。

3.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與課程設計

教學目的是教學過程結束時所要達到的結果,或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它是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種概括性的、總體的要求,制約著各個教育階段、各科教學的發展趨勢和總方向,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統貫全局的作用。教學目的發揮積極作用的前提條件是教學目的制定的合理性。教學目的要在教學計劃中恰當定位,與教學客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協調一致,指導教學主體行動並轉化為教學結果,從而實現自身的合理性。

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是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外國學習者,他們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希望能夠利用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環境,更好地掌握漢語、了解中國文化,因此我們在制定教學目的時一定要兼顧外國學習者及其國家與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從加強各國之間、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的願望出發,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培養全面發展的外國漢語人才。

關於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對外漢語學者將其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掌握漢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培養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是對外漢語教學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它體現了語言教學的根本任務。由於對外漢語教學具有在漢語的語言環境中學習並運用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的特點,因而比其它情況下的漢語教學更充分地顯示出把培養漢語交際能力為教學目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增強學習漢語的興趣和動力,發展智力,培養漢語的自學能力。語言學習是一個認知發展的過程,不僅需要有智力因素發揮作用,同時也需要情感因素的參與。在掌握目的語的過程中,由於教在掌握目的語的過程中,由於教師有意識地採取適當的訓練和輔導方法,加上學習者的積極配合,智力和情感因素都能得到鍛煉和發展。

(3)掌握漢語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國國情和文化背景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學習漢語必須同時掌握一定的中國文化知識,可以說,中國文化知識越豐富就越能從深層次上掌握漢語,發展高級的漢語交際能力。

楊金成(2006:56)指出: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和目標,以及對對外漢語教學目標作系統的分類,有利於對外漢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它與對外漢語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確 立、教材的編寫以及教師隊伍的建設都有著直接的關系,對學生考試題目的設計也是很重要的 (教學目標分類學最早就是因考試問題而出現的)。不但教學內容、教材等都是為教學目標服 務的,而且教師隊伍的建設,特別是教師的能力結構的培養也將服從於教學目標。0這段話明確 闡釋了對外漢語教學的目標定位、目標分層、目標陳述,對對外漢語教學任務的有效實施、教材 編寫、師資培養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2.1對外漢語教學目標的定位

對外漢語教學目標的定位源於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對外漢語教學是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作為一門交叉性學科既與外語教學有共同點,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首先,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主要是外國學習者,所以我們的漢語教學不是母語教學,而是第二語言教學,培養學習者的目標也不是簡單的交際能力,而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外國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盡管五花八門,但學會用漢語進行交際是其基本目的,而其交際過程又總是在跨文化交際語境中進行的,這一點無論學習者是否意識到,意識到的程度有多深,其使用漢語進行的交際活動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

郭風嵐 對外漢語教學目標的定位、分層與陳述 (語言——語用——文化)三位一體本文認為:

(1)對外漢語教學屬第二語言教學,因此其總目標應明確定位為培養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定位不僅符合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與實際,而且對貫徹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語言——語用——文化)三位一體的教學原則具有重要意義;

(2)對外漢語教學目標是有層次的,下層目標與上層目標層層銜接,共同構成對外漢語教學目標系 統;

(3)對外漢語教學目標的陳述應特別關注陳述的有效性,總目標層的目標陳述應是綱領性、方 向性的,分目標層的目標陳述應既具指導性、示範性,又具可操作性,而底層的目標陳述則應完全 是具體、明確、規范、可操作的。

(4)關於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我們認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語言能力、語用能力、文化能力。三者的關系猶如一棵根植於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的參天大樹,語言能力是干,語用能力、文化能力是枝,沒有樹干,樹枝就無所依附,沒有樹枝,樹干也達不到枝繁葉茂,三者只有相輔相承,協調發展,才能共同為跨文化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營養。

語言能力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應具備的語言知識與技能,諸如語音、詞彙、語義、語法知識以及聽、說、讀、寫技能等,語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際的基礎性、前提性條件,是第二語言學習者漢語學習的第一步。

語用能力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應具備的語境理解與認知力,既包括所謂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也包括第二語言學習者能夠把握住基於交際場景的言外之意。如果說語言能力是體,那麼語用能力就是用,教學中兩者應同時展開。

文化能力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應具備的多元文化理解與認知力,包括能夠使用漢語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能夠較好地理解、把握基於漢語文化背景下的/言外之意,能夠恰切地處理兩種或多種文化背景者之間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出現的矛盾沖突。相對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來說,文化能力是最復雜的,其交際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最突出,所以要培養第二語言學習者這一能力,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但毋庸諱言,文化能力也是第二語言學習者能否得體地運用漢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教學中應與語言教學、語用教學同時展開,但需緩慢滲透。

3.1對外漢語教學目標的分層

如前所述,對外漢語教學的總目標是培養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那麼在對外漢語教學目標層次系統中,這一目標當位列最高層,是對外漢語教學第一層次目標,我們稱為總目標層。其下位目標可以依據具體內容層層設立,比如與總目標相接的下位目標我們可叫做分目標,其下可叫做次分目標,等等。在目標層次系統中分目標可以簡稱為分 目標層1、分目標層2。其下可以依次簡稱為次分目標層1、次分目標層2。各分目標。

層設立的目標應當是總目標的層層細化,所以分目標層上下層之間更應彼此銜接。最後一個 層次我們稱為底層,底層目標的設立一定是具體明確的、直接有效的、可操作的。

當然,教學實施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總目標下的各分目標層中目標的設定也並不是有定的或一成不變的,可依據教學類型(比如短期教學、速成教學、非 學歷進修教學等)設定,可依據教學時間(比如短期4周、6周、8周、12周等)設定,可依據學習 要求(比如聽、說、讀、寫)設定,等等。

現在我們以國家漢辦組織編寫的《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關於短期強化類教學和長期進修類教學為底本,進一步擴展上一圖示,將其具體模擬為:

如何有效地陳述對外漢語教學目標?對目標編寫者來說在具體陳述中除了應知曉目標陳述間的層次關系外,還需恰切地把握住本層次陳述與其上各個層次陳述間的相關、相銜關系、目標陳述的內涵實質。對此,我們從對外漢語教學目標系統出發提出以下幾點認識。

(1)總目標層陳述對其下所有層次的目標陳述都是綱領性、方向性的,所以各層次目標的編寫均要接受總目標的指導。比如/培養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對外漢語教學的總目標,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以該目標為方向開展。

(2)分目標層陳述,其上層目標陳述和下層目標陳述之間須相互銜接,對下層目標陳述來說,其上層目標陳述既應是指導性的、示範性的,又應具可操作性。

(3)底層目標陳述應是具體的、明確的、規范的、可操作的。姜麗萍(2006)根據布盧姆等人提出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以《基礎漢語40課》(上冊)第十一課/去商店買東西0為例編寫了該課文的教學目標,在技能領域要求達到以下3個目標:

A.學生在學完課文(全文約265個字)後能在3分半鍾內朗讀一遍,發音聲調基本正確,語調比較自然;

B.復習時聽寫3個句子,共45個字,要求學生以平均每分鍾10個字的速度聽寫,錯字不超過5個;

C.復習時口頭回答問題或復述課文,語音正確,語法基本正確,語速不低於每分鍾90個字。

但在情感領域要求達到以下2個目標:

A.學生有去商店買東西的願望,並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於詢問價格、尺寸、選擇商品等;

B.學生想學到更多的購物習慣,比如討價還價。這樣的目標編寫圍繞著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文化能力這一中心內容,既與總體目標相一致,又具很強的操作性,落實在課堂上可直接實現,所以我們說其目標陳述是一種有效的陳述。

(4)各分目標層和底層的目標陳述無論採取何種分層理論,在編寫目標過程中均應貫徹語言-語用-文化三位一體的原則,堅持在培養第二語言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框架下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協調發展。當然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培養並不是齊頭並進的,而是要根據教學對象、教學類型、教學內容、教學時間等有所側重,但不可偏廢,所以其目標的編寫也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在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文化能力協調發展的前提下靈活處理三者的關系,使教師和第二語言學習者更好地完成教學與學習任務。

中學語文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目標的對比分析

中學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學中,根據新課標「重視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教學目標就可以這樣提出:

①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關鍵詞句在特定語句中所表達的特殊感情;

②學習作者對特定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形象特徵的描寫;

③領會本文語言朴實簡潔的特點;

④通過品味本文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緊扣文本,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分析和品讀,從而對文本進行解讀。

2.1.3 過程與方法目標

2.1.4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2 對外漢語教學目標

對外漢語教學目標的認識經歷了從培養漢語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到培養漢語交際能力的陳述的轉變,目前還需要一個新的轉變,那就是對外漢語教學的總體目標應定位為培養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目前認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語言能力、語用能力、文化能力。三者的關系猶如一棵根植於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的參天大樹,語言能力是干,語用能力、文化能力是枝,沒有樹干,樹枝就無所依附,沒有樹枝,樹干也達不到枝繁葉茂,三者只有相輔相承,協調發展,才能共同為跨文化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營養。

語言能力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所應具備的基本的語言知識與技能,包括諸如語音、詞彙、語義、語法知識以及聽、說、讀、寫技能等,語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際中的基礎性、前提性條件,是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習漢語的第一步。例如在《差不多先生傳》一文的教學目標中,「較熟練地運用『差不多、凡?是、何必、不是?嗎、既?又、一面?一面、一時、從此』等詞語及句式」就體現了語言能力的教學目標。從這些目標中可以看出對外漢語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與能力,這是進行其他語言教學的前提和先決條件。

語用能力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應具備的語境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可以理解為運用語言進行得體的交際的能力,要想使語言表達得體、准確、恰當,語言的使用者就必須學會針對特定的語境, 靈活、合理地選擇和使用語言; 而為了增強對語言的理解力, 語言的接受者就必須了解言語交際的一般模式和語法原則, 以及話語的多層次意義性。語用能力以語音、詞彙、語法能力為基礎, 涉及語言知識的使用規則, 不僅包括正確使用語法規則遣詞造句的能力, 而且還包括在一定的語境中正確使用語言形式以實現某一交際功能的能力。社會語用能力是指遵循語言使用的社會規則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 也就是如何說話、何時說話和為什麼說這些話。也包括第二語言學習者能夠把握住基於交 際場景的「言外之意」。例如《背影》一文的教學目標「辨析並准確地使用近義詞;會用句式造句,在保持原句意思的情況下,會自如地改寫變換句式。」這就體現了對語用能力的培養要求,要求學生在理解和明白了詞語意思的基礎上,能夠在交際中靈活的運用詞語。如對課文中「那時真是太聰明了」一句的理解,就要結合語境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真的聰明還是自以為聰明。在漢語教學中應用語用學知識,既能讓學生了解語言的形式結構,也能讓學生根據語境恰當、得體、靈活地使用語言,提高學生的話語理解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文化能力是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應具備的文化理解與認知能力,包括正確理解和把握基於漢語文化背景下的「言外之意」,因此對漢民族文化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文化的講授與教學是不可迴避的,漢語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2.3 中學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目標的對比分析

綜上所述,對語言點和語法知識的講解與訓練是對外漢語教學與中學語文教學的最大的不同點,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要受到教育目的、學術目的、職業目的等各種不同的目的影響,不過使學生學會聽說讀寫,培養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都是第二語言教學的最根本目標。語言教學是為了讓學習者掌握語言這個交際工具,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所以語言知識和語言規律的教授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他能夠使學習者掌握語言知識以後運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其根本的目標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課程上不僅要對基礎的語言知識進行講解,例如講詞語的種種義項,講解語法知識,還要重視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語言技能的訓練,這些語言知識的練習有助於學生更扎實的掌握語言技能,更靈活的運用漢語進行跨文化交際。

5.初級漢語綜合課課堂教學案例

—《你在哪兒學習》分析

5.1教學內容分析

《你在哪兒學習》是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楊寄洲主編的對外漢語本科系列教材語言技能類第一冊上,第十二課,適用對象是零起點的漢語初學者,屬於一年級教材。本冊一共十五課,主要是課文,生詞,注釋,語言語法,練習五個部分組成。《你在哪兒學習》一共17個生詞,2個專名,3個重點語法,2個語音知識。

《你在哪兒學習》課程類型是綜合課,顧名思義就是兼顧了語音,語法,詞語,漢字等語言要素的課程。綜合課作為漢語語言教學的基礎課,也是主導課。需要從詞彙,語法,發音各個方面,結合文化知識引導,培養學生的漢語語言運用能力。通過對聽,說,讀,寫四個技能的訓練,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5.2教學對象分析

此教案教學對象是大約學習漢語一個多月,掌握漢語單詞500個左右的漢語初學者。大部分學生來自於母語為法語的國家,其中大部分學生具有學習英語或者阿拉伯語等語言的學習經驗,只有兩個學生沒有任何外語學習的經驗,母語為法語,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教學對象的特殊性給教學設置的安排帶來一定的影響,教師在後期的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工具的運用上,要綜合考慮到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充分運用肢體語言來完成教學目標。

5. 3教學目標分析

5.3.1語言知識目標

語言知識方面,從語音,詞彙,語法,課文四個方面。學生可以熟讀單詞,理解默寫單詞。理解課文內容,並且能夠熟練演練課文。重點語法知識學會怎麼運用疑問代詞,學會如何詢問。

5. 3.2情感目標

教師引入中國文化因素。在講解疑問代詞語法點中,通過情景教學的方法,教師給學生展示中國人詢問的方式,委婉句的文化背景,打招呼的各種文化體現。

6.《你在哪兒學習》教學案例設計

6.1教學對象

6.2教材 《漢語教程》第一冊(上)

6. 3教學內容 第十二課你在哪兒學習

6.4教學目標

6.4.1漢語知識目標

1.可以熟練掌握本課的生詞,熟記課文中相關詞彙的發音,寫法;掌握生詞的詞性和用法,能夠熟練運用生詞。

2.掌握疑問代詞,學會怎麼提問及回答。

3.理解並運用定語和結構助詞「的」

4.理解並能夠運用介詞「在」和「給」。

5.學會句重音及語調。

6.4.2語言能力目標 能夠熟練使用簡單基本的問句,對一般性問句能夠理解並能夠得體回答。

6.5重難點

1.詞彙 重點生詞:怎麼樣、覺得、聽、和、容易、比較、但是、給、在

2.語法 疑問代詞,結構助詞:的

3.語音 重音:語調

6.6教學輔助 PPT課件,詞彙卡,視頻材料

6.7學時分配 四學時

二、教學內容

1、教學重點:用疑問代詞「誰」、「什麼」、「哪」、「哪兒」、「怎麼」、「怎麼樣」、「幾」、「多少」等來詢問某一具體事物或數量。

2、定語和結構助詞「的」。

3、介詞「在」和「給」。

三、教學目標

1、掌握疑問句的用法,能在特定的場合提問並回答。

2、能陳述自己現在的學習地點和相關的情況。

課文:《你在哪兒學習》

老師:你在哪兒學習? 學生:我在湖南城市學院學習。

老師:你學習什麼? Xuéshēng :wǒ xuéxí Hànyǔ .

學生:我學習漢語。

Lǎoshi :Nǐ juédé Hànyǔ nán mā ?

老師:你覺得漢語難嗎?

Xuéshēng :wǒ juédé tīng、 shuō bǐjìao róngyì ,dú 、xiě hěn nán.

學生:我覺得聽、說比較容易,讀、寫很難。

拓展延續

對外漢語教學有哪些技巧: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做對外漢語老師的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師生關系的重要性,雖然有的學生基礎較差,一部分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大,但是因與他們的關系良好,上課時,他們都很認真的聽課,對問題都會積極參與,使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很少有學生睡覺,因為我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所以才 贏得他們對我的尊重,積極的參與使他們的學習興趣重新燃燒起來。

2、教學內容難度適中 在教學中就要把握好題目的難度,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在初級班中,難度不能太高,是由於他們的基礎較中級班的差,太難了他們聽不懂的話,上課就會失去激情,不認真聽課,會讓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讓他們以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沒辦法學好,所以教學時一定要選一些難度適中的題目。而中級班呢,題目可以難一點,他們基礎好,這樣反而激起他們的好勝心,攻克難題他們會覺得具有挑戰性,他們心裡會有一種不服輸的念頭,所以聽課就會更加認真。

3、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60分鍾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甚至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可能還會睡覺。這時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4、多舉實例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強調語法的應用,每個章節中都有相關聯系生活的例子,多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讓他們知道這些語法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會激起他們對語法的學習興趣,因為要使學生學會你這節課的語法,先是讓學生喜歡這些語法,中文字有很多是一字多意,在給學生講解生字時,最好不要一次給學生太多的意思,只教授課文中相關的意思,一次給學生講解太多的意思容易引起學生對字意的混淆,記得就會不扎實。

5、課堂上要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戲學習中文,同樣也可以增強他們對中文學校和中文的興趣。還可以利用影像方式(如給他們欣賞一個短的中文電影或者中國音樂)。還有,有些故事可以分角色表演,這樣也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尤其是當教室里學生比較多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分組表演,還能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

6、要及時鼓勵每個學生擁有的長處(比如有些發音很准,有些字寫的很漂亮),同時也要鼓勵大家互相學習,有些學生只是中文課見面,彼此並不是很熟悉,因此要督促他們互相尊重,以便更好地在中文課堂交流,把中文教室變成他們學習的另一個小團體,獎勵成績優秀、作業做得好的或者進步大的學生,發一些小的獎品給他們,比如一支鉛筆,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對於有些學習中文比較慢的學生,更要給予鼓勵,往往是當他們獲得一點小的進步就要鼓勵,這樣會增強他們學習中文的自信心。

7、圖文並茂,更直觀,只看文字,那麼只會在腦子里想,如果有圖片,就會跟直觀,更容易理解。

直觀法:

就是用卡片、實物、圖片教具,直接解釋詞語意義的方法。比如:解釋「杯子」,只要舉起茶杯;解釋「龍」,只要舉一張畫有龍的圖片,也就一目瞭然了。

直觀法直接將實物與目的語的符號系統連接起來,繞過了由母語到目的語的解釋翻譯過程,因而可以使學生直接掌握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但是,如果學生所學的是生活中不太常用的詞語,盡管學生當時明白得快,記得也快,但未必能長期記住。因此,對於這類詞語,仍需要老師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重現,從而加深學生印象。

直觀法適用於生活中常用,離學生生活比較近的詞語。其不足處在於很多詞語,我們既無法把實物搬進教室,也很難用圖片表現它的外表特徵。例如「霜」。

;

6.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教案(2)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教案

語法結構不是解決能不能懂的問題,而是要解決會不會用的問題。語法規則不是講會的,而是練會的。對語法知識要進行必要的解釋、總結,讓學生了解語法規則。但是語法知識的講解要少而精,避免使用大量的名詞術語。更重要的是通過練習掌握這些規則。語法課上要體現以練習為主的原則。練習(包括口頭和筆頭,聽說讀寫)應該貫穿於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的全過程,貫穿於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練習的類型有三種:

機械型練習。跟讀、模仿、重復、替換、變換、擴展等。這種機械性的單個句型操練對於熟悉掌握語言的結構形式是不可或缺的。

有意義的練習。如回答問題、完成句子、對課文內容進行解釋、復述、討論等。

交際性練習。如自由會話、課堂討論、辯論、扮演角色、寫應用文等。這是真實交際或接近於真實交際的練習。除了到社會上的語言實踐外,一般是模擬真實的交際情景進行練習。不僅有聽說讀寫的言語技能訓練,還要進行包括語用規則、話語規則和交際策略等言語交際技能的訓練。所表達的內容不受控制。

6、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地安排語法項目。

各課語法點的安排要盡量均勻。不要一下子集中在某幾課上,而有的課幾乎沒有新語法點。要體現先易後難、逐步加深的原則。有的語法點之間本來就存在先後順序,如必須先學復合趨向補語然後才能學可能補語,必須先學各種補語,才能學習“把”字句。所有這些語法點都應該做螺旋式安排,把語法點分成幾圈出現,逐圈加深,便於復習鞏固。

7、重視糾正學習者的語法錯誤,並把病錯句的分析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部分。

學習者對語法規則的掌握總是在試誤過程中實現的。中介語的性質決定了偏

誤的存在是正常的。充分利用學習者的錯誤並加以指導,可以從反面加深對語法規則的理解,更好地發揮語法學習過程中的認知作用。不少教師長期開設病錯句分析課,受到學習者的歡迎,也取得較好的效果。當然這類課也應該體現精講多練的原則。

二、語法教學的方法(手寫)

三、語法教學的技巧(手寫)

第三章 詞法教學

一、詞類

二、不同詞類的教學方法

三、虛詞教學

在講解虛詞的時候,主要講解虛詞的用法,只要我們能夠有一個多角度、多層面、多方位的觀念,並能從各方面進行細致的考察分析,說明某個虛詞該怎麼用,在使用上有什麼特點,需要主要什麼問題,虛詞就基本上講清楚了。具體從這些方面考慮:

(1)句類

“或者”和“還是”這兩個連詞都能在表示選擇關系的復句中起連接作用,但是“或者”只用於陳述句,“還是”則用於疑問句。

語氣詞“嗎”只能用於疑問句,“呢”既能用於疑問句,又能用於陳述句。

(2)詞類

連詞“和”跟“並”都能用來連接詞或者片語,但是“和”主要用來連接名詞性詞語,也可以有條件地用來連接動詞或者形容詞,而“並”只能用來連接動詞或者形容詞性詞語。

(3)音節

在漢語用詞造句中,常常需要注意音節問題,這是漢語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副詞在這一點上表現得特別突出。有的副詞要求修飾的成分必須是個單音節詞,如“過”,只能說“過難”、“過密”等,而與之同義的“過於”在不受此限制,“過於困難”、“過於密切”。還有“屢、互”等;還有的副詞可以修飾一個片語,但是要求緊跟在它後面的必須是個單音節詞,如“足”,只能說“足等了一個小時”,不能說“足等候了一個小時”,“足足”不受此限制。“大力、明明、行將”等。

(4)輕重音

一個虛詞往往可以表示多種不同的語法意義,而這又往往通過輕重音來表示的。這一點在副詞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如“都”:

我們都看完了。

(5)肯定與否定

多數虛詞既可以同肯定形式發生關系,也可以同否定形式發生關系,但有些虛詞在這方面有特殊要求。這有多種情況:

A.有的只能同否定形式直接發生關系。如副詞“從”,如從不說謊、從沒有聽說過;與之同義的“從來”就沒有這種限制。“千萬、萬萬”

B.有的則只能跟肯定形式直接發生關系。如副詞“萬分”“分外”就只能用於肯定“萬分肯定、分外晴朗”,與之同義的“十分、非常、格外”就沒有這個限制。

C.有些虛詞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和用法,而這在肯定和否定的要求上正好形

成對立。如“絕”,表示程度時,用肯定,“絕好、絕妙”;表示加強語氣時,用否定,“絕不??”。程度副詞“太”,表示贊嘆時,用肯定;表示過分時,既可以肯定又可以否定。“太少了”“太不懂事兒了”。

D.有的既用於肯定,也可以用於否定,意思卻一樣。如“難免”,“難免出錯”“難免不出錯”;“差一點兒遲到”“差一點兒沒遲到”。

(6)簡單和復雜

由“把”組成的介詞結構後面一定要跟一個復雜形式,這是眾所周知的。副詞“往往、終究、白白、恐怕、略微”也要求所修飾的成分是一個復雜形式。

(7)位置

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否定副詞和能願動詞只能放在“把”“被”的前面;介詞結構“關於??”只能放在主語前面,介詞結構“對於??”就沒有這種限制。

“也”“都”;“幸虧他來了”,“他幸虧來了”;“很不習慣”,“不很習慣”等。

(8)跟其他詞語的搭配

“只有”常常和“才”搭配;“只要”常常和“就”搭配;“就”常常和“了”搭配等。

第四章 提問的方法

一、疑問句的分類

提問的主要方法就是疑問句。用來發問的句子就是疑問句。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疑問句又分為不同的類型:有疑而問、無疑而問兩種。有疑而問的疑問句叫詢問句;無疑而問的疑問句叫反問句。(有兩種分類方式:有的將疑問句分為詢問句、反問句、詰問句;有的分為疑問句、反問句兩類)我們採取後一種分類方法。

二、詢問句的分類

是非問句、正反問句、特殊問句、選擇問句、用“呢”的省略問句。 使用這些問句一般在上網聊天時比較多。

“你是學生嗎?”“你在哪兒上學?”“你是男的還是女的?”“你有沒有男朋友”“我是男的,你呢?”

第一節 是非疑問句

一、是非問句的定義

是非問句是讓答話人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問句。

二、是非問句的分類:

1、用“嗎”的是非問句

(1)主要結構:句子(S + V + O )+ 嗎?

(2)功能:單純的提問

(3)回答方式:

作肯定回答時,重復主要動詞;如“你去古城嗎?”

也可以用“是、對、嗯”等回答,其實,“嗯”可以回答所有的是非問,而且都比較自然。如“你有問題嗎?”

有助動詞時,要重復助動詞;如“她明天能來嗎?”

動詞後有“著、了、過”或補語時,回答要帶上“著、了、過”和補語; 如“她給你打電話了嗎?”“打了。”

(4)語調:上升的語調

2、用“吧”的是非問句(也就是其他分類中所謂的“反詰問”)

(1)主要結構:句子(S + V + O )+ 吧?

(2)功能:有了一定的猜測但是不確定。如“這是你女兒吧?”“犯錯誤了吧。”

(3)回答方式

跟用“嗎”的是非問句的回答方式是一樣的。

(4)語調:上升的語調

3、直接用聲調的是非問句

(1)主要結構:句子(S + V + O )+ ?

(2)功能:單純提問,有時帶有懷疑、驚訝的口氣。如“你是老師?” “你考

研?”需要根據具體語境和語氣來判斷。

(3)回答方式:多數用“嗯、對”等來回答。

(4)語調:上升的語調

4、三種是非問句的時態表達

(1)現在、將來

如:你是學生嗎?對,我是學生。

不是,我不是學生。

你去教室嗎?對,我去教室。

不,我不去教室。

(2)過去

如:你去上課了嗎?去了/沒去。

她去過上海嗎?去過/沒去過。

(3)進行

如:你在睡覺嗎?嗯/沒,我沒(在)睡覺。

三、三種是非問句適用的句型

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你忙嗎?)、名詞謂語句(明天星期天嗎?)、

主謂謂語句(她身體好嗎?)等各種句式。

四、對外漢語教學中主要的形式

用“嗎”的是非問和用“吧”的是非問是對外漢語教學中兩種主要的形式。

五、需要區分的兩個“吧”

兩個“吧”:“吧?”和“吧。”

(1)“吧?”是問句中的;“吧。”是肯定句中的。

(2)“吧?”表示猜測但不確定;“吧。”表示催促、請求、建議、商量、同意等的口氣。

如“快點兒吧,快遲到了。”(催促)

“就差一分及格,老師就讓我及格吧。”(請求)

“我們八點去吧。”(建議、商量)

“好吧,就這樣。”(同意)

六、幾個注意的問題

在是非問句中不能加“呢”。

七、留學生使用是非問句時容易犯的錯誤

這個老師是不是王老師嗎?

瑪麗和李芳買不買東西嗎?

阿里累不累嗎?

他普通話說好不好嗎?

八、解決方案

結構功能相結合。

;

7. 對外漢語綜合課教案

對外漢語綜合課教案模板

導語: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啟始於1950年,下面我分享對外漢語綜合課教案模板,歡迎參考!

一、教學對象

漢語水平為中級的留學生

二、所用教材

《橋梁——實用漢語中級教程(上冊)》(陳灼主編,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

三、教學目的

理解課文內容並能圍繞該主題闡述自己的觀點,提高成段表達能力 理解並能靈活運用重點詞彙

掌握相關語法點

四、教學重點

重點詞彙:傳統,兒媳,外地,滿足,寂寞,提供

語法點:滿足,提供的用法;句式講解和運用

五、教學難點

動詞的使用,句式的用法

六、教學時數:三課時

七、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1課時

(一)說明講課內容,重點

內容:課文中詞語的.讀音,意思,用法

重點:動詞的用法(滿足,提供)

(二)學習生詞(25分鍾)

領讀生詞,學生朗讀,糾正發音,解釋意思(每個詞後有其英文標注) 重點詞語講解:

老人:只需用圖說明其意思

兒媳:用PPT上的人物關系圖來解釋意思

寂寞:簡單舉例來解釋或用英語來說明, 讓學生照例句造句 ,需說明是一個表示心情的詞(感觀詞)

傳統:用中西方傳統節日來對比說明。先告訴學生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來解釋什麼是傳統,再讓學生說說西方聖誕節的習俗來進一步了解詞義

滿足:先說明詞性和它的兩種用法(動詞和形容詞)。用課件上的例句來對比說明,再讓同學用“滿足”造句,告訴他們所造的句子是用了“滿足”的哪種用法。最後讓同學分別有兩種方法造句,學會應用。 提供:先說明詞性(動詞),再解釋用法(1.提供+名詞 2.提供+量詞+名詞 3.提供+形容詞+名詞 4.提供+量詞+形容詞+名詞)。每種用法後有例句,再分別讓學生練習造句

(三)復習詞語,練慣用法(造句)(15分鍾)

課後練習

1.復習課堂上的詞語

2.預習課文

第2課時

(一)課文通讀(5分鍾)

將課文分成4個部分:

第一部分:“中國有一個傳統”——“就和女兒住在一起”

第二部分:“但是”——“怎樣生活的呢”

第三部分:“敬老院”——“非常重要的”

第四部分:“但是”——“活動中心”

(二)課文精講

課文第一、二部分

請學生個別朗讀課文(5分鍾)

根據課文回答問題:(10分鍾)

1.中國的傳統是什麼?

2.中國傳統老人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3.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無法照顧老人?

4.你認為老人應該怎麼生活?

5.你贊成中國老人的傳統生活嗎?你們國家的老人是怎麼生活的? 重點講解(提問式進行,學生回答為主,教師總結為輔)(20分鍾) 由xx來xx:(被動句式) (被動方)由(主動)來+動詞 由兒子來照顧

所以:因為xx所以xx(表因果關系)

如果xx就xx(表假設關系)

隨著xx:隨著+條件 隨著社會發展

越xx越xx:越來越xx+形容詞(表示程度增加) 越來越多 越來越好

越xx越xx越吃越胖 吃—胖(因果關系)

雖然xx卻/但是(表轉折)

句式練習(10分鍾)

第3課時

課文第三部分

請學生個別朗讀課文(5分鍾)

根據課文回答問題:(10分鍾)

1.什麼是敬老院?

2.敬老院中老人怎麼生活?

3.你們國家有類似的機構嗎?

重點講解(提問式進行,學生回答為主,教師總結為輔)(20分鍾)

1.xx是xx:我是誰xx

2.不但xx而且xx

3.對於xx,是xx:對於(誰/什麼)(來說)是(怎麼樣的)

對於老人是重要的

句式練習(10分鍾)

第4課時

課文第四部分

請學生個別朗讀課文(5分鍾)

根據課文回答問題:(10分鍾)

現在中國的老人面對什麼問題?

政府有什麼新辦法?

你有什麼好辦法?

重點講解(提問式進行,學生回答為主,教師總結為輔)(20分鍾)

1.滿足xx需求:滿足(誰的)需求

滿足(怎樣的)需求

2.解決xx問題:解決(誰的)問題 解決(怎樣的)問題

3.為xx提供xx:為(誰)提供(什麼) 句式練習(8分鍾)

;

8.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在同一個季節里」這篇課文是哪個教材里的

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系列裡的。

對外漢語教學的教材有《漢語教科書》《外國人學漢語》《漢語教程》《跟我學漢語》《體驗漢語》《成功之道》《日本人學漢語》《漢語教程》《非洲人學漢語》《博雅漢語》《體驗漢語》《跟我學漢語》。

對外漢語教學新技術應用展與漢語教學資源展現場,孔子學院總部與好未來教育集團打造了一間臨時教室。該課堂是好未來教育集團集合人工智慧(AI技術)為孔子學院漢語教學量身打造的,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語音合成等一系列人工智慧技術,以人機互動的形式為漢語學習者提供教學。

(8)對外漢語教學課文擴展閱讀:

在孔子學院大會系列展覽上,科大訊飛帶來的訊飛聽見、全球中文學習平台等,也展示了人工智慧技術與漢語教學的融合。

相關業內專家表示,隨著人工智慧及語音技術在教育行業的落地應用,科技不僅有助於拓展語言學習的途徑,還有利於推動教學手段的創新,比如融入到教學內容篩選、課程組織實施和測試評價、收集學習數據、推薦個性學習方案等環節。

熱點內容
校園書吧創業計劃書 發布:2024-11-23 07:44:49 瀏覽:183
教師資格認證申請表 發布:2024-11-23 05:31:33 瀏覽:99
北師大語文二年級下冊 發布:2024-11-23 04:55:43 瀏覽:37
班主任要借錢 發布:2024-11-23 03:53:53 瀏覽:102
錄取通知書班主任一起拆封 發布:2024-11-23 03:16:01 瀏覽:545
涼涼古箏教學 發布:2024-11-23 02:54:44 瀏覽:133
暑期進書屋 發布:2024-11-22 23:31:26 瀏覽:327
考證考哪個 發布:2024-11-22 23:31:25 瀏覽:469
糖畫的歷史 發布:2024-11-22 21:43:32 瀏覽:546
畢業後教育 發布:2024-11-22 20:40:30 瀏覽: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