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線與角教學反思

線與角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4-09-18 14:06:44

『壹』 初一數學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教學反思

教學 反思 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初一數學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初一數學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教學反思,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初一數學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教學反思(一)
相交直線所成的角這一節是在研究「平面上直線位置關系」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本章的重點章節之一。本節所講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相關概念和結論 非常重要,它們的推導是初中階段「含而不露」地滲透推理論證的開始,這些概念和結論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 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三角形、四邊形的重要基礎。從 某種意義上講,起著里程碑式的作用,為體現新課程理念和學生開展數學探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因此這一節無論在本章還是以後的學習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八年級 的第一節幾何課在七年級上,感受到了他前所未有的效果。七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可塑性極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幾何開頭的幾 節課教學的好壞,對今後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所以教師正確的引導就顯的尤為重要。我們在課堂上要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信 心,堅持以學生為本,將課改新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本節課首先通兩條直線相交的位置關繫到三條直線相交自然、直接的引入了新課,然後又設立4個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回顧發現,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和創造性。這些問題設計的目的是深化教學重點,而後通過細致入微的師生共同學習同位角的概念及結構特徵,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概念以及判別這類角。而在內錯 角與同旁內角的學習則由學生通過類比學習感受。之後的雙手比劃,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實驗體會,在活動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習題的選擇也是採用趣味知識競 賽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起到了鞏固新知的作用。最後,用表格式小結完善知識結構,而學生也能清楚明了本節課所應掌握的知識。

本節課教學設計以教材為依據,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按照「觀察—探索—猜測—論證—類比」的數學 思維方式 進行教學,不斷設置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討論,盡量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主動的學習到數學知識,學生的參與性很高,受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此外,在本節課中還滲透了多種數學思想 方法 ,例如,在研究對頂角和鄰補角類比到對三類角的研究的類比思想,將復雜圖形簡單話的化歸思想和分離圖形法,以及對角進行分類的分類思想這些數學思想方法是以後學習數學的重要思想方法

但是,整堂課的「問題菜單」多由老師點出,學生可能稍顯被動,而且提問的方式較為單一。其次,本節課在引入上存在一點缺憾。只有三條直線相交只有兩個交 點,則必然有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而這是三線八角中的特殊情況,容易讓學生誤解為同位角或內錯角一定是相等的。最後。這節課的容量較大,對一些困難生課上很 難全部消化,這些都是疑點。
初一數學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教學反思(二)
七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可塑性極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幾何開頭的幾節課教學的好壞,對今後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所以教師正確的引 導就顯的尤為重要相交直線所成的角這一節是在研究「平面上直線位置關系」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本章的重點章節之一。本節所講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的相關概念和結論非常重要,它們的推導是初中階段「含而不露」地滲透推理論證的開始,這些概念和結論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 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三角形、四邊 形的重要基礎。

本節課首先通過三根細棒的擺放自然、直接的引入了新課,然後又設立5個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嘗試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些問題設 計的目的是深化教學重點,使學生看書更具有針對性,避免盲目性,學生互相評價可以增加討論的深度,教師最後評價可以統一學生的觀點,學生在議議評評的過程 中明理、增智、培養歸納 總結 的能力。而後,通過雙手的比劃,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實驗體會,在活動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習題的選擇也是由淺入深,層層遞 進,起到了鞏固新知的作用。最後,用懸念式小結:「若兩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則兩被截直線是什麼位置關系呢?」,促使學生課後自覺地去看書 預習,尋找答案。

本節教學設計以教材為依據,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按照「觀察—探索—猜測—論證」的數學思維方式進行教學,不斷設置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 思考,引導學生自主討論,盡量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主動的學習到數學知識,學生的參與性很高,受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但是,整堂課的「問題菜單」多由老師點出,學生可能稍顯被動。其次,這節課的容量較大,對一些困難生課上很難全部消化,這將是今後教學過程中需要完善的。
初一數學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教學反思(三)
在【創設情境】中我讓學生回答從兩條相交的直線組成的四個角中任意兩個角的數量關系和位置關系復習已知的對頂角和鄰補角的知識,強調由兩條相交的直線組成的四個角都在同一個頂點上,進而提出問題:如果再加入一條直線與其中一條直線相交組成的不在同一個頂點上的兩個角會存在怎樣的位置關系?引出本節主要內容.

在【自主學習】時我讓學生結合課本內容,認識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跟截線與被截線的位置特徵,利用類比遷移的方法,體驗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概念的形成過程,進而總結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

在【反饋達標】環節我讓學生做課件中的練習題,發現學生在簡單圖形中找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沒啥問題,但在四條或多條線段較為復雜的圖形中學生找不全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問題較大。

我及時反思教學過程,覺得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透,他們只是簡單的記住了圖形的結構「同位角形如字母F,內錯角形如字母Z或N,同旁內角形如字母U」。在找角時學生光記得找圖形了,而忽略了在「三線八角」中,首先要確定截線,再結合圖形特徵(F,Z或N,U)在截線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內角,在截線的不同旁找內錯角,那麼,如何確定圖形中的截線呢?我及時調整課程為學生講解截線的尋找辦法。

結合課本第7頁例題,我們發現∠1和∠4是同位角,但仔細分析不難看出,∠1的兩邊是OB和BC,(我把AB,DE的交點定為O點)∠4的兩邊是AO和OE,而且OB和AO剛好在同一條直線AB上,∠1和∠4就是由直線BC和DE被直線AB所截形成的一對角,那麼截線就是∠1和∠4的公共邊所在的直線了。這樣確定兩個角的關系,就要先尋找這兩個角的公共邊所在的直線,也就是截線,找到截線,然後再確定兩條被截線,也就是這兩個角另外兩邊所在的直線,找准截線與被截線,再根據「在截線的交錯位置」是內錯角,「在截線的同側位置」是同位角或同旁內角,然後「在被截線的同旁」是同位角,「在被截線之內」是同旁內角,這樣抓住了主線,就能正確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通過本節教學我認為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是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形成的不同位置關系的角,因此,首先要看兩角所涉及的直線是否只有三條,並且兩個角要有一條公共邊就是截線,然後再看兩個角另外一邊所在的直線就是被截線。所以我把「找准截線與被截線作為本節的一個難點。分清截線與被截線,學生就能從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圖形,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看了初一數學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教學反思看過:

1. 初一數學平行線的判定教學反思

2. 七年級數學平行線的判定教學反思

3. 九年級數學平行線的判定定理教學反思

4. 七年級數學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教學反思

『貳』 初中數學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用量角器和直尺畫一個角等於已知角的基礎上,能夠用圓規和直尺畫一個角等於已知角;

2.理解角平分線概念,並掌握角的平分線的畫法,能夠運用角平分線的知識,解決簡單的一些問題;

3. 經歷“觀察,實踐,歸納,理解尺規作圖的合理性”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理性思考、自覺反思的良好習慣,•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角的畫法,角平分線的概念和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並掌握用圓規和直尺畫一個角等於已知角.

【教學方法】 誘思引探教學法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蘇教版七年級數學(上)第六章第二小節的第二課時,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的一些基礎知識,本節課重點是角的畫法及角平分線的概念教學。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事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採用問題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從而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的技能基礎: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了解角的概念,熟悉角的表示方法並能利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認識度、分、秒,會進行簡單換算,並且會根據圖形寫出角的和與差的`關系式.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採用觀察、實踐、歸納的方法、討論的形式,學生比較熟悉,能將角的學習與線段的學習進行類比,再次體會數學類比思想.

【教具准備 】 電腦、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自探尋疑

2010年亞運會女子九球比賽片斷(視頻播放)

如圖1,你知道關於打檯球的一些基本常識嗎?(呈現圖形)

已知角。那麼如何畫一個角等於已知角呢?

【設計意圖】 從學生感興趣的檯球運動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的開始首先就圍繞教學目標提出問題,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索,並引導學生自學教材,自己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精神。

二、合探解疑

1.想一想:兩塊三角板如圖放置,你能計算圖中的各個角嗎?

2.試一試:利用一副三角尺,自己動手操作,看能得到哪些角度的角?

【設計意圖】 從特殊角度出發,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感受到兩個角的和、差的

計算,採用同桌之間互相探討,從而引導學生歸納出15倍數的角的畫法。

3.做一做:

如圖,已知∠MON,你能畫一個與∠MON相等的角嗎?

如圖2,紅球能否被擊入下角的袋中?要解決這個問我們就要畫一個角,使它等【設計意圖】從特殊角的畫法,過渡到一般角的畫法,從三角板、量角器作圖過渡到尺規作圖,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從感性也逐漸上升到理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設疑,再質疑,不斷深化和拓展,誘發學生深入探究。要充分暴露學生在作圖

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為主線,要善於等待,適時點撥。

4.練一練

如圖,已知∠AOC, 以OC為一邊,畫∠BOC,使∠BOC=∠AOC.(尺規作圖)

有怎樣的關系?請用等式表示

【設計意圖】 先讓學生尺規作圖,

再引導分析所作圖形中角與角之間的關系,

從而得出角平分線的概念,既鞏固尺規作角的過程,又自然過渡到新知,合情合理,便於學生掌握。

三、共探質疑

1.思考之門

如圖,若∠AOD=80°,OC是∠ AOD內的一條射

線,OB是∠AOC的平分線,∠AOB=30°.求∠AOC

與∠DOC的度數.

2.誤區之門

已知∠AOD=60°, ∠AOB=20°, OC是∠BOD的平分線,求∠AOC的度數.

3.智慧之門

(1)如圖,已知線段AB=12cm,點C在AB上,點D是AC的中點,點E是BC的中點,求DE的長.

A B

(2)以角∠AOB類比線段AB,以角平分線類比線段中點,自編一道題,提出並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 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設計了思考之門、博覽之門、誤區之門、門三個通道讓學生自由去選擇問題,以全面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礎上,予以反思和歸納。合作的形式可以採用兩個人的合作。研究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兩個人的合作機會最大、效果最好。此外,學生通過動手編題,在自己探索的過程中真正“悟”透數學知識。

四、再探懸疑

1.小結: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獲?應該注重的問題是什麼?還有哪些疑問?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以及內在思想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整理,進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並追求更大的成功。

2.作業:必做題:習題6.2 第4,6題;選做題:復習題第8題

思考題:你能用手上工具作一個角的平分線嗎?你有哪些方法?

【設計意圖】 讓學生又產生新的疑問,激勵學生向新的知識目標攀登的渴望,進而促使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斷地探索。

【教學反思】 本節課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獨立回答和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學生不斷地動腦、動口、動手,始終處於一個“動”的狀態之中。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教師以問題串提出疑問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索性質的過程中,適時地提醒,適時地討論。注重題後歸納反思和通過疑問解惑來引導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與抽象概括能力。

『叄』 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怎麼

導語: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怎麼寫?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怎麼寫

《億以內數的認識例一》教學反思

本課時利用大量的數據進行引入,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大數。對於億以內數的數位,學生已有一定的認識,數位間的十進制學生能根據以往的知識自己找出來,本課時的難點不多,學生能較好地掌握。

億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這一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但現在的學生聰明可愛,課外知識豐富,喜歡有挑戰性的數據學教學內容,雖然這些大數更抽象,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但他們非常樂於接受挑戰。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採用的是創設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積、生產總值等數據,使學生的學習情趣高,學習氛圍濃。對於數一數,我加強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小方塊,合作數小方塊,給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十萬在多大,一百萬有多大,藉助計數器掌握大數的數法,了解數的組成,加深對數的概念的理解,對於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從而理解這些知識。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後,可以組織學生到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並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提高學生感受的程度。這時,“數”不再枯燥機械,而是很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本單元將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因為這兩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在教學中,可以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然後再討論寫法。在讀、寫大數時學生依靠彼此的幫助和題型都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在讀寫中間有零的大數的時候,碰到的困難比較多。

《角的分類和畫法》教學反思

《角的分類和畫法》的教學內容分兩個部分,在角的分類教學中,平角和周角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容易把它們和射線、直線混為一談。所以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角的特點講解平角和周角的特殊性。並注重和射線、直線的對比區別。並追問這樣一個判斷題“平角就是一條直線對嗎?”提醒學生在畫平角時注意畫出它的頂點和一條弧線。在角的畫法教學中,我採取的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畫,在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體會和歸納畫法。學生因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經驗,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學生可以達到目標要求。

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小組合作、集體討論交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揚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大數的認識 》教學反思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起始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小學生往往以感性認識為主,而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同時數位、計數單位則以抽象著稱,如何突破難點,使學生對數的概念清楚、數的感受豐富呢?

首先,要重視數感的培養。新課標對數感要求如下,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設具體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有關大數的豐富的感受。課始老師就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我們以前都認識過哪些數?數數:從689一個一個的數到712;從420一十一十的數到540;從91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從20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比較大的數?接著就出示:海鹽縣戶籍人口約364302人:嘉興市人口約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約49980000人。請學生試著讀一讀。這樣使學生獲得有關大數的初步感受,並使學生感受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然後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計數器),請學生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麼辦?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利用計數器問:怎麼表示10個一萬?……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去獨立思考、去和同學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這時,“數”不再枯燥機械,而是很貼近學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識遷移的同時為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在前面所學的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驗,都可以在這節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課的難點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的突破時,我就採用了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內帶著這些問題:(1)含兩極的數怎麼讀?(2)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有什麼聯系和區別。(3)數位上出現0有該怎麼讀?(4)怎麼讀億以內的數?自己去探索、發現、討論、實踐、交流獲得。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出讀法,學得扎實,印象也深刻,這一教學效果比教師直接給出要好得多。

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設計合理的教育教學活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上來,教學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在這個單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內容:(1)直線、射線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類(4)畫角。

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後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

因此這節課分成了兩教時進行,在第二教時中讓學生著重訓練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就看的是哪一圈的刻度;利用直角=90度,看角的度數是鈍角還是銳角,和直角比比看,檢驗是否正確。

《億以內數的讀法》教學反思

讀數相對於寫數來說,學生更容易掌握。上課之前,我們組內認真的備課,鑽研教材,對於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都一一提前做好了解決的准備。可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出現了很多問題,雖然自己也提前意識到了,可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著。

今天檢查作業,錯誤的案例有:

1、不分級

因為這單元學習的是認識大數,都是萬以上的,所以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採用了分級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能夠更清晰的讀數。雖然學生知道分級的好處,在教學中,我也時刻提醒學生要先分級,課堂上做作業的時候也是先分級,再讀數。可是在做家庭作業時,仍然有學生不分級就讀數,尤其是學習較差的學生,這個現象尤為突出。

2、讀數時夾雜阿拉伯數字

這個問題在學習這類知識時一直存在著,每次都會重點強調,可現在還是有學生在書寫時出狀況。究其原因,有的是學生習慣性地寫成了阿拉伯數字,有的是學生做題時的心不在焉,沒有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3、有0的讀數

對於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學生的掌握還不是很好。特別是萬級末尾有0或個級高位有0的數,學生出錯最多。他們容易犯迷糊,這個0要讀還是不要讀。

4、讀數時丟掉計數單位

學生在口頭讀數時都會讀,但在書寫時往往容易丟掉計數單位,雖然教學時一再強調了,但在檢查作業時還是此類現象的發生。

針對這些情況,我的解決辦法是:

1、首先嚴格要求學生的聽課習慣。不光是聽,更要記,不光是記,更重要的是數學的解題方法。

2、其次嚴格要求學生的做作業習慣。今天是開學的第一次作業,雖然我在布置作業時已經強調了作業格式和要求,但還是有學生沒有按要求來寫。在以後的作業中一定要進一步嚴格規范。

3、多練習,及時反饋。在後面的教學中,在課堂上要精講,給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練習。當然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去練習,並非是盲目的多做作業。

4、在練習時,為了讓學生明白分級的好處,採取分級和不分級的方法進行對比,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分級的好處,讓他們養成分級的好習慣。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這節課開課以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出發,緊扣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為學習新知,認識平角和周角奠定基礎,開課簡單利落。我在引導學生認識平角前,在黑板上畫上一條直線,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平角與所學的直線之間的關系,而且讓學生感受到平角為什麼叫做平角。然後再引導學生猜一猜平角的度數,並用自己的方法去驗證,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用科學、嚴謹的方法去驗證,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學完平角後馬上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平角,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十進制計數法》教學反思

課前提問“在日常生活中還有沒有比億大的數?”學生大概能說出中國和世紀的人口數會用到比億大的數。出示我國人口數後,提出問題“怎麼讀出這些大數呢?”啟發學生想到可以用數位順序表試一試。先出示不完全的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進行類推,將已學到的億以內數的數位順序表擴展到“千億”位。也推出同樣是十進制計數法。

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怎麼寫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並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但現在的學生聰明可愛,課外知識豐富,喜歡有挑戰性的數據學教學內容,雖然這些大數更抽象,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但他們非常樂於接受挑戰。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採用的是創設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積、生產總值等數據,使學生的學習情趣高,學習氛圍濃。對於數一數,我加強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小方塊,合作數小方塊,給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十萬在多大,一百萬有多大,藉助計數器掌握大數的數法,了解數的組成,加深對數的概念的理解,對於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從而理解這些知識。

第二單元《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准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後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於: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範;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據,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准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志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是在學生掌握了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基礎上安排的。這樣安排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整數乘法的筆算能力,為以後進步學習乘法計算打好基礎。

教學時先復習已有知識,幫助學生知識復甦,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嘗試練習,初步感知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然後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明確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

但是,在學生的作業中,反映出許多的問題。主要是計算能力不過關,原因是多方面的。教材分得過散也是一方面原因,一學期四五節課,學生還沒掌握內化為自己的技能,一單元結束了。所以在新授之前,一定要對已有知識復習,掌握要領,其次加強訓練強度,使之形成技能,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

第四單元《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而且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里,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的`,哪些線是不交*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里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鑒於此,針對本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精心設計教案,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把知識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學過程零而不散,教學活動絮而不亂,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針對本節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1、准確把握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

2、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手段朴實無華。

3、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後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後進生。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准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通過對本課教學的反思,在此我提出幾點:

第一:大膽、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這節課中,由於自己過於“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學生有好的試商、調商的方法,而沒有及時地讓學生展示、總結。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使我意識到,教材只是一個教學工具,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實際,靈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內容上進行適當的增、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可以將例7、例8的教學放在一節課上進行,讓學生嘗試,經過探究,總結出幾種試商的方法。這樣再經過練習鞏固幾種方法,掌握方法,在鞏固中選擇最優的方法。

第二:為學生的發展創造環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學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師給多大空間,學生的發展空間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為學生多創造一些有利於學生發展、有利於學生展示自我個性、有利於學生交流的環境。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舞台上盡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華,獲取知識。例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完全可以創設讓學生自己探究的環境,通過生生交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幾種試商的方法,參與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學生獲得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師“教”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又怎麼能輕易忘記呢?所以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多麼重要。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要深鑽研,勤動腦,為學生更好的服務

《第六單元直、《統計》教學反思

我講授的《統計》一節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例1的內容,本節教學我精心設計,並認真備課,雖數我講授的《統計》一節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例1的內容,本節教學我精心設計,並認真備課,雖然如此,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現總結一下,為以後積累經驗。

一、關注統計的現實意義。

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如:24屆─28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的金牌數,我校近年來學生總人數的變化,沙塵暴天數的變化,兩廠的產品銷售情況等,提供這樣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情感。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重視學生己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

學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統計知識,會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描述、分析,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

三、練習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根據本節知識結構的特徵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精心設計了三道練習題,分別為:一是基本題,通過看我校近幾年來學生人數變化統計圖,發現數學信息。二是變式題,對比出示兩個統計表,提問應選擇條形統計圖還是選擇折線統計圖。三是拔高題,通過觀察兩廠的生產情況統計圖,提問應選擇哪廠投資。練習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通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使能力得到發展。此外也照顧了全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悅,使情感得到了滿足。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如:

一、前面導入的時間過長,導致練習時間有些倉促,造成了前松後緊的局面。

二、對於有爭執的問題,如第2、3題,應讓學生爭辯起來,這樣才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應該是僅有的幾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收場。

以上說是教學反思,倒不如說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幾點拙見,它將指引我以後的教學……學信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做到: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是天真無邪、愛憎分明的,充滿著好奇心理。他們感興趣的就會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反之他們則會不予理睬。本節課中,我以明明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為線索,設計了“密碼門”、“密碼鎖”、“握手游戲”、“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動,各教學環節緊密聯系了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數學,並在數學學習中享受著快樂。

2、關注合作,嘗試解決。

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不是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夥伴,為了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與學生一起構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在解決問題中“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意識,使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維也更加活躍。

3、聯系生活,引發思考。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對周圍事物的作用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動。排列與組合具有抽象性,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直接經驗,才便於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方法,從而發現排列數與組合數的規律。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中發現數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了解生活。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學習的是有用的數學。

『肆』 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8篇)

教師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人。教師授課之前,一般都會寫好教案。優秀的教案蘆並兄課堂提供養分和動力。你想知道關於教案的格式要求呢?下面由的我幫大家我的《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感謝您的參閱。

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

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並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徵,注重直觀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首先我藉助教材第一個情境,引導學生數一數、圈一圈,體會每架小飛機乘坐人陪襲數相同,再讓學生想一想怎樣用加法算式計算「一共有多少人?」通過「你說我寫」的活動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學生概括這種加法的特徵是幾個幾相加。以此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為理解乘法意義打下基礎。

1.利用情境圖,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認識乘法,體會乘法的意義,並且會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相應的乘法算式,感受到玩中也隱藏著許多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

2.課本上三個景圖體現不同的目標要求,層層遞進。情景一讓學生感知相同加數連加的特點,概括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特徵,滲透乘法的意義,情境二重在強化相同數連加與「幾個幾」之間的聯系,突出乘法的意義,情景三讓學生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3.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愛的坐過山車情景活動之中,創設情境,製造矛盾,這么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計算起來怎麼樣,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從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有經歷、有體驗、有獲得、有發展,學生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地參與到了新知的探索過程中。這樣,使計算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化,層層遞進。把判斷融入到過獨木橋的活動中,增加學習興趣,體現重難點,並且有一定的梯度,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形式多樣的練習,從具體到抽象,通過多種表徵方式間的互相轉化,溝通乘法的直觀圖形表示、語言文字表示與數學符號表示,使學生深化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幾個需要改進的地方:

1.雖然在備課時,有設計讓學生來讀一讀各個算式,說一說各個算式以及其中的數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實際操作時,這個過程還是有所忽略,還需加強,盡量讓孩子都來讀一讀,說一說個中意義。

2.對於乘法算式的出現,我是先讓學生寫乘法算式,然後再來得出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雖然在板書時,我已有意識地把兩種情況分開,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後馬上進行分類,從而得出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這樣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可能會更清晰。

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1、從實物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角,改過去指角為現在的描角。描角可以人人參與到角從實物中抽象出來的過程,描角比指角更能在學生的作業留下角的圖形,豐富學生對角的表象,學生對角的認識更深刻。

2、指角的過程強調了先後的順序,出於對今後學習的延續,在學生第一次指角時,無論是哪一種指角的方法學生都易於接受,教師強調先指頂點,再從頂點出發指兩條邊為學生畫角做一個鋪墊。

3、角的比較大小沒有設計重疊的比較方法環節。

(1)生活中的角不便於重疊

蔽雀(2)藉助活動角比較容易形成誤差,而差距稍大的角就可以通過觀察知大小

(3)初步認識角重點是豐富角的表象,在下節課直角、銳角鈍角的學習中重點是藉助重疊的方法比較。

4、要不要帶一下和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的。

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是學生在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後,又要認識的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米。這節課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為他們對於一米到底有多長心裡完全沒有數。所以,我為學生設計了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1米的概念。

1、讓學生用厘米去量黑板的長度,讓學生說說有什麽感覺。接著老師出示一把米尺,問用這把尺量感覺怎麼樣?再告訴學生這就是1米,並讓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張開兩臂比劃著1米大約的長度,親自體驗一米的長度。

2、小組合作,用米尺量出1米長線。每個學生都拉一拉線的長度,感受一下一米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再張開兩臂比一比。讓學生然後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概是1米。

3、在用米尺量的過程中體會米與厘米的關系,再通過比較1厘米和1米的長度,進一步的使學生認識到,用米做單位是量比較長的物體。

4、在地上畫出3米、5米的長度,讓學生親自走一走,體會幾米長的長度。

不足之處:

1、米尺、1米長的線應該多准備幾份,這樣學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米的長度,也加深了學生對米的認識。

2、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或偷偷的玩,不能做到認真聽講。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在今後的工作中,還應加強理論學習,學習一些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讓學具在課堂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節課是學生在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後,又要認識的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米。這節課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為他們對於一米到底有多長心裡完全沒有數。所以,我為學生設計了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1米的概念。

生6:用尺子怎樣量課本的寬?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本節課目標的制定,在此基礎上再來學習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3、體現兩個轉變。

(1)學生充分觀察尺子,發現尺子上有數字(刻度),豎線(刻度線),厘米(這把赤字的長度單位);

(2)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答案多樣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等;

(3)以小組為單位量紙條的長度,有從刻度0開始量起、有從刻度1開始量起、有從刻度2開始量起、有從刻度4開始量起等。在這一環節,老師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往,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的角色由傳道、授業、解惑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他們敢說敢做,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關知識,個性得到了發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二年級數學下冊《千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今天上午上了《千以內數的認識》第一節課,從課堂氣氛上來講,這節課比以往所有的數學課都活躍,學生看到計數器,高興地不得了。在發計數器之前,我強調了上課紀律,說誰要不聽老師的話,下一次就不發給他了。這一招很奏效,課堂紀律很好。

我帶領學生從1數到10,讓學生感受了滿十進一,又從10數到100,一十一十的數,學生明白了90以後要進位,應是100了,這些都是對一年級的知識進行復習,學生興趣很濃。接著我讓學生一百一百的數,數到900的時候,有的同學數到1000,我感覺對以前知識的復習還是起了很大作用,學生已經接受了滿十進一。接下來我又讓學生撥了125這個數,讓他們看一看百位,是為,個位上的數字分別是幾,做了125裡面有幾個一百幾個十幾個一的練習。最後撥了808和880,讓學生通過撥珠,認識這兩個數在數位上的不同,做了練習的第一題,學生自己撥珠,撥的很正確。

二年級的,在上課紀律上比一年級強很多,他們能夠有條不紊的和老師完成一項,並且在活動中個個表現得很棒,以後在數學課中我應該多多穿插這樣的小活動。當然,在這節課中。學生對千以內數的讀法寫法還沒有落實好,應該再通過自主練習鞏固。

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角的認識》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由於學生對角的認識生活經驗不多,教學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了學習的全過程。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取知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上,教師應給學生留下一片空間來,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動手操作、討論、質疑問難、自學、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組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同時拓寬了學生的思路,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個性,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經歷了認識角的過程。本課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用實物(紅領巾、三角板、紙扇等)的演示,導出生活中的角。並讓學生觀察,讓學生觸摸,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營造生動、鮮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從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圖形去追索,去發現,去總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然後讓學生觸摸三角板上的角,有什麼感受。同時討論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再演示畫角的步驟,並要求學生親自動手畫角,在畫好的角上標上邊和頂點,並聯系實際說說你在生活中還發現哪些物體有角?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教學角的大小與角的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時,我利用學生的活動角來教學一樣大的兩個角,先讓學生猜猜它們的大小,然後再通過演示,驗證角的大小與角的張口有關與邊的大小無關。這一情景的創設為後面的體驗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需要改進的地方。本節課的教學環節較多,有認角、摸角、畫角、比較角的大小、數角,所以在教學中過分的注重環節的進程,而忽略了在每個環節中細節的把握。如在讓學生用活動角來說明如何讓角可以變大變小,在這里教師有一個和同學比角的過程,我只是選了其中幾個同學比較,而大部分學生這時只顧玩著自己手中的活動角而躍躍欲試地想和老師來比較,並沒有將老師如何和同學比較的方法仔細聽清楚,以致於在下一個環節中判斷兩個角的大小時學生都不能說出比較的方法。如果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先讓同學把活動角放好,請坐地端正,聽地仔細的同學來和老師比較,那麼也許學生會將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吸收,那麼在下一個環節中學生也許有更精彩的表現。

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線段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學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覺地認識了它。陌生是因為線段作為幾何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低,學生的感性認識遠遠超過了理性認識,要以純數學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難度,要有一定的空間觀念才行。

基於以上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執教者教學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很明確了,就是要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概括總結來認識線段。執教者在設計時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教學目標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中的主人公米奇和唐老鴨遇到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知識,從而體現數學的現實性,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找到了生活的基點。

接著,通過三個層次的教學達到教學目標。第一層次,通過觀察,比較一根線拉直前後的樣子,引入線段,使學生初步感知線段是直的;進而呈現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層次,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明白直尺、黑板、課本的邊以及紙的摺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摺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通過找線段、折線段的活動,既使學生豐富了對線段的感知,又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對線段的認識。第三層次,教學用直尺或其他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讓學生通過感興趣的練習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識,通過讓學生數線段、折線段、畫線段、連線段等活動引導生進行數學思考,加強對線段特徵的認識。

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一、細化過程促放。

在高年級教師在備開放性活動時往往關注活動的目標,通過一個問題情境,加上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從而促使學生根據要求進行活動,最後在收的時候也自然地呈現出教師所需要的多層次的教學資源。但我發現這樣一個流程對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實在是紙上談兵,一個問題下去孩子們連你的問題問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更不要說回答你的問題。就如當老師想通過比較兩個學生擺的小動物圖,進而強調排一排的方法這個環節。由於老師問的是誰擺得一下子就能看出誰最多,誰最少?大多數學生都以為教師問的是誰最多,誰最少。所以一連兩個學生都是以此為問題進行回答的。可見教師要引導一年級學生回答問必須要精簡自己的問句,同時把一個較長的、較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如剛才的問題是否可以重建為:在學生比較兩的擺法後,教師提問:現在你能看出誰最多,誰最少了嗎?再問: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學生通過數數、看象形統計圖的條形長短等方法進行比多比少,進而掌握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再學生說到比條形長短的方法時,教師再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擺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排的時候要注意一端對齊上。由此我想到了,對於低年學生的放應該經歷:由視覺表象逐層遞進到操作方法,再由初步方法的掌握到細節重點的突破這樣一個漸進過程中進行。這才能最終達到開放學生思維,深入學生認知的目的。

二、深厚素養促收

由於前面的放的指導不夠細化,所以造成學生的生成性資源也呈現出雜亂無章的狀態。這時如果教師有一個較好的利用資源、加工資源、逐層提升的意識的話。至少對學生來說還會有一些收獲。但這收比放還要難,這一過程充分地體現了教者的一個數學素養與教學水平。本節課至少有三處教師的處理是不當的。第一,統計表的出示誤導認知。在學生對教師排的進行完調整後,教師就板書進行隨手的統計表繪制。這時我借出了每一列最後一個動物圖作為統計表的分類項目。這就會造成學生在今後的填表時把表中的項目也作為一個個體參加統計的錯誤,教師的一個隨手拈來往往造成的是無法估計的損失。第二,分組統計出錯訂正隨意。當兩次統計結束後,有一個小組發現多小組人數與統計總人數不符時,教師輕意地用拿掉幾個作為改正錯的手段。這樣一方面造成學生對問題的產生與解決的茫目跟從性,更深一層次是對科學方法的褻瀆。統計是一個十分規范與嚴謹的工作,對於錯誤的結果我也應該也必須進行有效性的彌補,彌補不行就必須重新進行統計。這一環節由於在放的階段教師指導與教具准備的不科學,從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產生錯誤的結果,此時教師不應該只考慮自的教學進度,而應該與學生一起採用恰當的方法改正錯誤,這將影響學生今後的治學態度也將影響學生的終身成長。第三,貼近生活卻遠離學生。教師考慮到對學生統計的整體認知,因而設計了把各種不同的統計圖(條形、折線、餅式)都向學生進行介紹,但卻忽略了學生個體對於這些知識的認知基礎與本身對其的理解能力,故而造成沒能拉進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反而把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拉遠了,進而在讓學生聯系生活舉例時學生便無話可說了。

由此可見教學放環節後的收是對一位老師綜合素養以及教學機制的全面考驗。教師一方面要對所教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同時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與理解能力,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提升;更為重要的是教師不僅要關注知識的教學,還應關注到知識背後所應體現的育人價值以及與之相聯的對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起到深刻影響的思想、方法等。

三、合理活動促思

本課我設計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旨在進行統計方法的指導,第二個活動旨在體驗統計的全過程,深入理解統計的意義與價值。對於第二個開放活動,表面上看學生活動熱情高漲,活動過程也很投入,但細仔想想是其實是活動情境內容吸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並不是活動的思維挑戰性吸引了他們。孩子們在參與時腦子里想的是到底去哪裡秋遊而不是怎樣通過統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看上去學生們很活躍,但活躍的是學生們的情緒,而不是思維,這樣必將影響了本活動對學生提升。由於我想到了平時我們往往想通過一個學生喜歡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活動,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活動的設計教育價值?

在全面學習了新基礎一系列地理論體系後,第一次如此直接、深入地探究實踐,才發現自己與理想還很遠很遠。而僅藉助於書面理論上路的我,自己在許多方面還准備不足。但我將努力地改進自己、完善自身,繼續地在新基礎的探究之路上餞行!

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由於同年級老師十一過後要講公開課用我們班學生試講,我將此部分內容進行前置教學。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游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為認識乘法作準備。接著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本節課是初次認識乘法,所以我們這節課的設計就要從加法入手。先出示情境圖,根據發現的信息來提問題,分別從開小火車的有多少人,做碰碰車的有多少人及跳繩的有多少人,這些問題入手,大部分孩子都能列出加法算式來,教師板書,繼而同學們來觀察這幾個加法算式有無共同的特點。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算式都有相同的加數。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主要注重對孩子們語言表達上的培養和行為習慣上的養成。另外,在總結乘法算式的過程中,利用我們之前的發現使學生們意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計算。換句話說,只有有著相同加數的算式才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在學習把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的過程中,使學生們認識到如:4+4+4+4+4這5個4相加既可以寫成54也可以寫成45,因為之前老師在暑假作業上有一項要求整理背誦99乘法口訣表,有的學生知識單純的去記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至於我讓轉換其他的加法算式為乘法算式的過程中出現了濫用乘法口訣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首先向同學們解釋了何為乘法口訣:為了方便人們記憶9以內的乘法整理編排出來的一個便於記憶的口訣,他並不能代替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會分不清加數和個數,比如3+3寫成乘法算式,有個別同學會寫成33,針對這一情況,我會重新讓學生去回憶並理解幾個幾相加就是幾乘幾。

這一節課是認識乘法的起始課,使學生學習並運用乘法口訣的基礎,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在平時計算過程中經常見到幾個幾相加,卻並未真正的運用過。所以,這一節課就是培養學生認識到加法與乘法關系的一個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學生們的掌握總體不錯。

熱點內容
防火教育教案 發布:2025-01-23 10:19:16 瀏覽:987
多項式教學反思 發布:2025-01-23 08:35:41 瀏覽:310
教師資格證小學面試視頻 發布:2025-01-23 08:01:30 瀏覽:456
教師師德剖析材料 發布:2025-01-23 06:05:44 瀏覽:927
師生畸戀手機 發布:2025-01-23 05:38:26 瀏覽:406
數學數位表 發布:2025-01-23 05:23:36 瀏覽:173
蜀山區教育體育網 發布:2025-01-23 05:13:38 瀏覽:2
幼兒園班主任學期工作總結 發布:2025-01-23 04:41:37 瀏覽:342
馬雲是什麼老師 發布:2025-01-23 04:05:27 瀏覽:116
創客教學模式 發布:2025-01-23 03:53:26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