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認識除法教學反思

認識除法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4-10-19 00:53:21

Ⅰ 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

【 #三年級# 導語】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非零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知識點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用表內除法計算:先用被除數0前面的數除以一位數,算出結果後,再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算出的結果後添幾個0。

(2)用乘法來算除法:看一位數乘多少等於被除數,乘的數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1)除數不變,把三位數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的數,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計算。

(2)想口訣估算:想一位數乘幾最接近或等於被除數的位或前兩位,那麼幾百或幾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筆算除法

1、牢固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步驟與格式,尤其是商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算式的寫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計演算法則,除數是一位數,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不夠除,再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到被除數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用「0」佔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2、會判斷商是幾位數。

比較除數與被除數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數位上的數比除數小,那麼商一定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被除數位上的數比除數大或相等,那麼商和被除數的位數相等。

3、除法的驗算方法:

(1)沒有餘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

(2)有餘數的除法: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4、關於0的一些規定:

(1)0不能作除數。

(2)相同的兩個數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這個數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0乘任何數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數,也最接進492),然後再口算480÷8得60。

【篇二】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教案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結果都等於0。

2、經歷探索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正確計算。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情境圖,問:從圖上知道了什麼?平均每隻兔能採到幾個蘑菇,算式怎樣列?

平均每隻猴能摘到幾個桃,可以怎樣列式?

2、結合舊知,解決問題

三隻小猴摘桃,可樹上一個桃也銀哪沒有,那你覺得每隻小猴能摘到幾個桃呢?

一個都摘不到那麼03等於多少呢?

如果是4隻小猴摘桃結果會怎樣?5隻呢?9隻呢?算式怎麼列?結果呢?

問: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二、鞏固練習

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回答。

小結: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數結果都等於0。

三、教學例2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例題圖,問:你從圖上知道些什麼?

問: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產雞蛋多少千克怎樣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談話:3063等於多鋒裂碼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學生的方法,有選擇地請學生把他們的方法寫在黑板上。

問:3063的商大約是多少?你是怎麼估算的?

重點學習筆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

分析引導:商的十位上為什麼寫0(因為0除以3得0),這個0能不寫嗎?為什麼?讓學生明確0有佔位的作用。

講解書源穗寫格式。

問:對比筆算的結果和估算的結果你覺得怎麼樣?如果漏寫了商中間的0呢?

四、完成試一試

1、出示題目,讓學生說說商是幾位數。

2、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讓板演的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4、如果學生寫出的豎式不夠簡便可以進行引導分析:最後一步的豎式計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個位上的0要不要寫?還要在哪裡寫0表示除完?

5、小結:如果被除數的個位上是0,除到被除數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個位上寫0。

五、全課總結

比較例題和試一試的題目,你認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小結:如果被除數的中間或末尾有0,除到0前邊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對齊被除數里的0,在商里寫0。

六、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題目,讓學生說說每題的商是幾位數。

再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選兩題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3

獨立找出3題的錯因,並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業

想想做做4

【篇三】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教學反思

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教學建議中提到:讓學生擺學具、看課件演示分的過程等活動,充分感知平均分與除法的關系,真正把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落到實處。

這部分內容的的教學任務很重,和乘法、平均分都有一定的關聯。因此,我在教學中把學的`權力交給學生,在設計教案時,把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用平均分指導操作,讓學生用12個小物品代替竹筍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幾個。我請他們用上平均分來介紹自己的作品時,個個把手舉得高高的,爭著搶著要上來表現。課堂成了充滿體驗和樂趣的百草園,也許這樣的課堂少了很多正襟危坐的課堂常規,但我卻收獲了孩子們放飛思維的驚喜。解決了平均分之後,教師指出把12個小物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於是抽象出除法算式。結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

將數學問題像串冰糖葫蘆一樣圍繞著小熊貓請客串成串。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一共安排了以下活動,有熊貓分竹筍、分餅干、分蘋果、分西瓜。這些活動全都是在小熊貓請客中發生的,給學生一種整體感和親切感,另外,將情境串成串,更便於學生系統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加活躍,更容易理解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激發起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不足之處:

1、教師沒有完全吃透教材,除法算式的寫法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但教師只重視了口述,沒有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算式。

2、除法算式的意義一帶而過就行了,反而教師在此多次重復,還讓學生跟讀,耽誤了不少時間,導致課堂容量小。

3、教師語言不夠精煉。

4、低年級教學應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應要求學生用完學具及時收起來。

Ⅱ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模板五篇

在課堂上要把學習的時間、空間、展示機會留給了學生。師生、生生間的共同探討交流、討論、才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一:《口算除法》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及除數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作為本單元的起始,如何讓孩子們理解除法的算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對於計算的法則掌握的較快,但對於理解算理過程卻只能做到似懂非懂,或者「懂你在心口難開」無法用語言來完整有條理的去描述。但新人教版的這冊書很多內容都將重點放在了讓孩子探究計算的過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結果,這對我們的教學是個不小的挑戰。

在上本節課之前,我思索了很久,如何讓孩子能夠在課堂上對探究算理感興趣、如何讓孩子自然的理解除法計算的道理?圍繞這些我在細節上做了一些准備,然後發現恰恰是這些小的細節讓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從而順利的完成了學習任務。

在教學例1之前,我利用讓孩子們去數100張手工紙並提問:如何能快速的數出100張手工紙?有一部分孩子很快就發現,要一張一張的數得數100次太慢了,於是就有同學舉手提問:老師,這些紙能不能10張10張的分成一摞一摞的,這樣數10次就可以了。大家一聽覺得這個想法很好,於是肢滑我利用將100張手工紙捆成了10摞並且提問:如果一張一張的數,100裡面有多少個「一」?如果一摞一摞的數100裡面還是多少個「一」嗎?孩子們馬上反應出計數單位由「一」變成「十」,所以數的速度加快了。接下來我又提出:如何快速的數出40張手工紙?這時很多孩子都選擇一摞一摞的去數。問他們原因,孩子們非常自豪的用數據跟我說明:如果一張一張的數要數40次,而如果十張十張的數只用數4次,可以省下36次。於是我利用孩子們的理解引入到本節課中,說明既然是口算除法那麼一定要體現出快速計算,所以如何省事便是本節課的重點。這樣進入例1過渡就比較自然,同時孩子們對於蓋「0」再添」0「其實是在轉換計數單位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過本節課的嘗試,我充分的感受到老師只有在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去交流,去學習,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新知識,才能提高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也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二:《整理書包》

《整理書包》主要是讓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准或自定標准進行分類。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做到以下兩點。

1、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提出歷螞臘整理自物碧己書包的要求,請同這們把自己書包里的東西掏出來整理一下,小組內說說是怎樣整理的。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確定分類標准。同時讓學生在解決自己身邊的總是中感受到將物品分類必須按一定的標准進行。

2、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生活中的。分類是將具有同一特徵的物品重新進行整理,是一個直觀的過程,而數學中的分類則是將概念根據一定的特徵進行重新歸類,是一個抽象和過程。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分類的思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著手,提出整理書包的要求,由於整理書包的物品都是具體,直觀的,學生可將書包的學慣用品按三類進行擺放,或者按四類進行擺放,並且說說這樣分的理由。為什麼會出現這么多種整理的方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分類,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了解分類的方法。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感受物體分類的方法。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三:《質量單位》

「千克」和「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質量單位,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與之打交道並感受到物體的輕重問題,但對質量單位缺乏認識。因為質量單位並不象長度單位那麼直觀,特別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物體的關注,更多的是關注它的大小、長短等表面特徵,而對質量的輕重關注較少。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呢?教學經驗告訴我,孩子接受知識必須是一個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必須經歷的過程,而不是由老師來代替。質量單位不象長度單位那麼直觀,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認識。應該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在操作活動中,感受1千克的重量。可是學校里沒有用千克作單位的秤,老師用的都是自己到外面去借,更別說是每組一個了。於是,我布置了學生課前預習:

(1)到超市裡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

(2)星期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菜,看看媽媽買了哪些菜,各重幾千克。再幫助媽媽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幾千克的物品。我自己還事先准備了:兩袋鹽(每袋重500克)、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蘋果、1千克棗、1千克雞蛋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先交流超市裡看到哪些物品重1千克,再把我事先准備好的各種1千克物品拿出來讓學生親手掂一掂,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等活動,真正在自己親身經歷和體驗下感受1千克的實際重量。同時又感受到輕重不能光看包裝的大小。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激發起了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學生在這一單元的解決問題方面由於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完成的情況相對是比較好的,基本都能解答,對於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有部分學生敘述不完整,在填寫單位名稱的時候,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想一想自己的填寫是否合理的,這樣效果比較好。但是對估計物體重量的時候掌握的比較薄弱,因為做這樣的題目學生需要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先找出最重,然後找出最輕的,最後剩下的物品再進行比較,由於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所以學生在完成這類題目的時候有一定的困難。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四:《買新書》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除法》中第四節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並掌握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之後學習的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教材當中提供了《買新書》這樣一個情境,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連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還要理解連除、乘除混合試題的運算順序。教材這樣編排的目的是在實際需要中理解運算順序,不是強加給學生。就是希望學生能體會到數學是從自己身邊的生活實際中來,又回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問題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之後,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針對《買新書》這一內容既有混合運算,又有數量關系,我在教學時,把重點放在數量關系的理解上。我覺得本課教學內容我安排的有點難。所以在學生掌握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時不一定能達到並駕齊驅的水平。那麼在以後的學習中我還會有針對性的對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練習。

2、數量關系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先是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有充足的思考時間,然後藉助課件直觀演示和乘法、除法的意義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降低了難點。

3、我為了讓學生有解決問題的願望和興趣,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我改變了以往應用題單一的教學方式。在練習中形式有計算、選一選、說一說算式的意義,有多餘信息解決問題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興奮的狀態下解決了一個一個數學問題。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五:《小數的初步認識》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小朋友們平時逛超市有購物經驗,他們對表示價格的小數並不陌生,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和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在內容的呈現上,以學生熟悉的日常事務和生活為場景,通過人民幣、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模型來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小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緊密結合生活情境,使同學們在具體實踐中了解小數的含義。

在初步認識小數的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同學說一說在生活中所見到的小數,學生都很善於觀察,說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數,聯系了生活,學生都很快地參與到課堂中,從而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學生會讀小數後,再次讓學生回歸生活,說一說生活中的小數,讀小數我也選擇了讓學生讀生活中的小數,重視在具體情境下的表達。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和相關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數的含義,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二、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試讀小數和歸納小數的讀法時,我先讓學生試讀,通過讀多個小數後,讓學生自己歸納小數的讀法,先在小組交流,然後在全班交流。在教學一米三分米為什麼是1.3米時,我也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系,讓學生經歷猜測、舉例、驗證、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認識了小數,明白了小數的含義。學完例1後,讓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在通過同伴的交流促進每個學生感受理解小數表示的具體含義,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這節課通過讀、想、議、說等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了學習過程,為學生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在這節課中,我感覺也有很多不足:這節課中我雖然努力放手,讓學生多自主學習,但有時當學生說不出來,還會急於講述,「放」得還不夠。如:在講授1米三分米為什麼是1.3米,學生已經明白,只是組織語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識點帶領學生重新說一遍。還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學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理解小數和分數的關系,正確的做出此題,但我仍然怕學生不理解,又解釋了很多內容,結果時間後面鞏固練習的時間很緊張。

總之這節課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學生的生活很豐富,他們很善於觀察生活,教師應把學生的生活當寶貴資源,充分利用,通過已有認知引導新知。課堂上把學習的時間、空間、展示機會留給了學生。師生、生生間的共同探討交流、討論、才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



Ⅲ 《除法的含義》教學反思

進行教學反思,對教學活動進行梳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那麼,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除法的含義》教學反思,供大家閱讀參考。

《除法的含義》教學反思1

《除法的含義》是除法學習的起始課,這節課的內容是理解除法的含義:把一個數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以及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除法是一種新的運算,理解了除法的含義,還要為學生建構起除法的模型。教學過本節課之後,我有如下思考:

一.強調「平均分」,為學生建立除法概念,要求表達,把握概念的准確性

1.導入時評紀律獎紙船時引發的認知沖突、大熊貓分竹筍的情境設計,都是平均分的實踐活動,激活學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動經驗。又通過直觀圖,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竹筍的統一表象。然後結合圖對平均分竹筍活動進行語言表徵。這些活動都為學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了充分准備。

2.整個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要求學生把做法想法表達出來,梳理思維使之有序;多次強調「平均分」,要求學生表述准確,辨析概念,讓概念在頭腦中更清晰更牢固。

二.認識除法,注重建構

動手做一做,注重探索,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經歷了除法建構的過程。對於二年級小學生來說,直觀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呈現圖片、讓學生動手操作,鍛煉了手腦的協調發展,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發展了數學思維能力,是自己的親身經歷,記憶更清晰,掌握更牢固。

三.發散思維,把學生思維導向寬廣的領域,注重培養創新意識

1.小組合作操作環節,每組都有學具,但是不惟學具,可以有自己組不同的想法。

2.讓學生創造算式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算式表徵的再創造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課堂故事化,激發學習興趣;及時鼓勵,引導學生積極情感

1.把整節課各個環節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開課時獎勵小紙船引發認知沖突——乘上小船去探索——大熊貓、小貓來帶領——小精靈幫忙提醒——大熊貓引領理解除法的含義(快到彼岸)——小貓帶領過檢驗關(到達彼岸)——在彼岸休息,回顧、談收獲」。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讓每個學生成為這有趣故事中主人公,實現自己的探索,體驗自己的思考、榮辱、成敗,引起情感共鳴,激發興趣,使學生更樂於參與課堂活動,並從中感受到樂趣。

2.課前與學生商定,積極發言如果聽到老師的「表揚」二字,下課就可領到一隻彩色小紙船,表揚幾次領幾只,一石三鳥:控制了課堂秩序、節省了時間、引領了積極情感。

五.及時滲透數學思想與情感態度教育

1.通過明確算式中的數與平均分的對應關系,強化對除法含義的理解。通過在具體事件中理解除法含義,到去除事件提煉數字理解含義,說一說15÷5=3能表示什麼,讓學生體會除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滲透模型化思想。

2.鼓勵學生解決問題探索多種方法,在比較中優化策略。

3.激勵學生向數學家學習,從小樹立遠大理想。

4.讓學生認識到除法與生活的聯系,體會除法的應用價值。

六.不足之處

本節課目標之一是「會讀、寫除法算式」,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只在「創造算式」這一環節很多學生在練習本上寫下了「12÷4=3」,其餘環節並沒有做「寫除法算式」的練習,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寫這個算式,只是在「改變平均分的份數」練習時,學生匯報,我又執筆了三個算式,這樣做有失恰當。如果在「改變平均分的份數」練習時指名一生到黑板上書寫,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寫,或者專門安排一道寫算式的練習題就好了。

以上是我上完《除法的含義》一課後的及時反思,總體感覺抓住了重點,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通過探索活動讓學生經歷了除法建構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努力讓學生准確嚴謹表達,培養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維。

《除法的含義》教學反思2

除法是小學數學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含義及讀寫法」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例4除法的含義,是學生學習除法的一個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即每份分的結果同樣多。教材通過平均分的實例使學生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從而引出除法。

我在設計教案時,把教學重點確定為: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難點定為:理解除法的含義,由「平均分」引出除法。

在教學時注意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充分運用示範演示、學生實際操作等多種形式。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藉助同樣多,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然後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教學時在知識點上,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通過抓住「同樣多」→「平均分」→除法含義的內在聯系,使學生認識逐步加深。這樣有利於學生由動作思維——建立表象——抽象思維,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三為目標,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書寫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的數學模型,理解除法的意義,引導學生讀一讀、寫一寫除法算式,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等過程逐步引導學生認識除法。最後通過數學史的介紹,感受到數學文化的美,更進步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鞏固練習時,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整節課,通過學生親身操作與教師示範演示相結合,學生很快的掌握了除法第一種分法的含義,同時,也很快學會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認識了除號,突破了「除法的含義」這一數學難點。

回顧這節課,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的參與度、思維活躍度是比較積極的。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有以下幾點的認識:

1、有意識地創設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這兩節說,我用了有關聯的情景引入:喂養小熊貓。創設幫飼養員、小熊貓分竹筍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平台。二年級的學生喜歡動手操作,具體天象思維是他們認知的特點。數學活動中的操作既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體驗、理解數學的知識。

3、創設一個能讓學生大膽嘗試、創造的平台,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在教學例4時,在列除法算式的環節中,打破傳統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進行算式的再創造過程,鼓勵學生創造除法算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同時,在不斷的交流比較中,突出除法算式所表達的含義。雖然在這一個創造環節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創造出算式來,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創造了:12-3-3-3-3=0、3×4=12、12()4=3、12÷3=4、12÷4=3,相信在有機會的前提下,多創設讓學生進行創造性設計的環節,對學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4、建構主義教學認為:學生的知識建構不是教師傳授與輸出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間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所以,知識是建立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的。設置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進識強化。如例5是在例4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除法算式,所以有了例4的基礎,例5中的探索發現,放手讓學生通過分一分、說一說、寫一寫、議一議等學習活動,進一步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除法奠定基礎。同時在例5的教學中初步滲透包含的意識,即一個數裡面有幾個幾,為後面的解決問題作鋪墊。

5、數學的知識的連續性很高,別像「游擊隊」一樣到處「放槍」,應有意識地在相關系的知識點中有意滲透,讓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樣,數學的思維培養也是連續性的,當能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考性的培養時,別認為是浪費時間,付出了、經歷過總是會有收獲的,總比沒有試過、沒有經歷過要強。

不足之處:教學語言不夠精煉,尤其是教學環節的過度階段時語言銜接不夠精煉。不能夠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想法,整堂課習題和小結的時間沒有控制好。

這節課,讓我深深的知道,上一節課不難,上好一節課很難,上一節好課更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老師面向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單純的一個,兩個學生,也更不要去懷疑孩子們的能力,也不要不放心或者不敢放手把問題交給孩子們去發現、去解決。課前面,其實有很多東西並不是你事先都能預見到的,只有在親身的實踐中才會發現這里不太完美,那裡不太充分,一點點的修改,一點點的接近完美。我以後也會秉承這種新的教學理念,還給孩子們一片新的天空。

Ⅳ 小學四年級數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數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4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四年級數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

整理復習的過程,就是學生梳理相關知識、形成自己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主動探索、自主建構的過程。因此本節課重在學生的主動參與,有效措施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

1、創設情景,解決實際問題

創設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以積極、良好的狀態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之中。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全面激活所要整理的知識內容,為後面整理知識、建構網路做好了鋪墊。

2、回顧梳理,構建知識網路

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充分展示的空間,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方式對已激活的知識進行重組,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生在此過程中,提高了數學學習能力,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3、綜合練習,靈活應用知識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將知識廣泛應用於新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基礎練習、辨析練習和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感受應用數學的樂趣。

小學四年級數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4頁例3.做一做,練習十五第1~4題。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除數是接近整十數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試商的方法,會用這種試商法進行有關的筆算。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購書的錄像或畫面、練習十五第1.3題)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

1.選一題,說一說筆算過程。

2.口算下面各題。

204306505804

406905703607

3.寫出與下面各數接近的整十數。

31465263872174

二、新課

1.提出問題。

(1)呈現購書的錄像或畫面,請學生描述購書的情況。之後,請學生提出問題。

(2)請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解決「一本《作文選》多少元?」的方法,從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學用「四舍」法試商。

開始前,可進行談話:我們已學過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數21不是整十數,怎樣想商呢?

(1)學生獨立計算。

(2)組織交流。

學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沒有一個學生把21看作20來想商。此時,肯定學生正確完成了計算,真棒!

接著,由談話引出試商:要想算84裡面和幾個21,既要看十位,又要看個位。這道題中84.21都比較小,同學們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數、除數比較大,不能一眼看出該商幾,該怎麼辦呢?我們來想一想,除數是整十數來試商,是不是會比較方便些。下面咱們就用嘗試一下。

(3)師生共同經歷試商過程。

請學生說出把21看作幾十試商?之後,試除……

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用20試除得到的商4稱為「初商」。「初商」是否合適,必須進行檢驗。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訂正時提問:

「誰能說一說你是把除數看試商的?是怎樣想的?」

「觀察一下例題和做一做中的題目,除數個位上的數分別是幾?這三道題都是用什麼方法試商的?」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概括說明:除數個位數是1、2、3、4的兩位數,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數個位上的數捨去,看作整十數試商。

小學四年級數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3

本節課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注重整體性。回憶算理演算法,熟練技能;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重新建構知識網路;通過問題解決,訓練學生多向思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情感價值觀。把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作為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

「加強口算、淡定筆算、重視估算、注重演算法多樣化」這是計算教改的`方向。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具體運算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乘與除的互逆關系。」因此本課在設計過程中沒有把筆算的方法、技能作為復習的重點,而是讓學生「體會、運用」乘除法的關系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貫穿在全課之中。通過小紅、小亮、小明不同的計算結果的批改及根據小亮的正確算式1998÷54=37口算1999÷54=()……()等,讓學生自覺運用乘除法之間的關系進行估算、驗算、靈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而且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得到了良好培養。

數學思想方法是指在認識或處理各種數學或者非數學現象的思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數學觀念及思維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使學科學習變得容易,而且對於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生。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有機滲透了分類思想(把8個算式按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函數思想(除數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判斷商的大小),極限思想(有沒有最大、最小值,如有分別是多少)估計思想(誰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哪一個商最大等)等。通過對各種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教學,使學生真正學會數學的思考。如藉助分類思想,使學生很好地把試商方法、估商方法、計算方法、乘除互逆關系有機地整合起來。

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我在課堂上努力使學生身臨其境,體驗生活、感悟數學。

小學四年級數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4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後階段,教學重點是確定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及試商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筆算的算理;難點就是試商。

課上我先讓學生回憶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過程,孩子們能夠說出要先從最高位開始除起,最高位不夠除,就要看前兩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

在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時,學生已經有了口算的基礎,在試商時,學生按老師要求先把想的內容寫下來,例如:245÷60=?想:60×4=240,240最接近245,所以商試4。再例如:189÷29=?想:把29看成30的話,30×6=180,180最接近189,那麼商試6。接著還需理解兩位數除法中,前兩位不夠除時,看前三位,商寫在個位;而當前兩位夠除時,就要先除前兩位、商寫在十位,例如:318÷15=?就是這樣。通過多次鞏固商書寫的位置和除的順序的基本問題學生基本解決。之後著重解決試商的問題。教材中安排了四組例題,分層次、分階段分化了重點,分散了難點。

例1主要解決試商、商的書寫位置等問題;通過例2的教學使學生學會用四捨五入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例3的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試商。例4教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學生初步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用四捨五入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進行試商時,在試商過程中,一般都要調商,往往要經過多次調試方能求出商數來。盡管教學時總結出了「用四舍」時,因把除數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試商時可比原來想的商小1,而「五入」時,因把除數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試商時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學生在具體的計算中,還是感到很困難,造成了試商速度慢。

;
熱點內容
潛水艇美術教案 發布:2024-12-23 14:15:19 瀏覽:458
有一部韓國電影師生戀 發布:2024-12-23 13:40:37 瀏覽:252
goodtime舞蹈教學 發布:2024-12-23 13:09:20 瀏覽:939
女老師和校長 發布:2024-12-23 12:14:57 瀏覽:750
廈門師德考核辦法 發布:2024-12-23 12:04:23 瀏覽:248
一年級拼音教學設計 發布:2024-12-23 10:56:24 瀏覽:960
新師德與教師教育心得 發布:2024-12-22 21:58:52 瀏覽:981
化學表面處理 發布:2024-12-22 21:51:56 瀏覽:428
生物考前指導 發布:2024-12-22 20:58:00 瀏覽:786
初一生物卷子 發布:2024-12-22 19:59:11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