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論文
㈠ 安全教育論文範文6篇(2)
安全教育論文範文篇四:小學生安全教育論文
在當今社會迅速發展的同時,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因素也不斷出現,其中影響小學生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復雜,對學校的安全穩定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要確保學校安全,必須抓好安全教育,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防範、自我救護的能力;切實加強學校安全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盡量將安全事件消於無形,將安全事件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針對目前實際,我覺得做好防範措施是杜絕安全隱患的有力保障。
一、將安全教育與品德教育相結合.
現在小學生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打罵現象,同學之間為了一點小事爭吵起來,互不相讓,進而動手扭打,造成事故。但是如果一所學校的品德教育抓得好,風氣正,學生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可以避免一些事故的發生,所以抓好安全教育,一定要與品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即結合品德課堂來進行安全教育。如要把《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中講文明、懂禮貌、遵守紀律、關心他人等一些有利於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事例,生動具體的告訴學生,讓他們知道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的道理。作為班主任教師的我始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特點,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依據,以《小學生德育綱要》為准繩,結合學校實際及班級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教育計劃,並分步落到實處,使學生們在學校和班級集體活動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讓學生們在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同時班主任要結合留守 兒童 的情況建立健全 規章制度 。如:建立進門須知和來訪登記等一些必要的制度來約束學生的非規范行為,防微杜漸,反復練習,特別要訓練學生在沒有老師和家長在場監護的情況下,遵守紀律的自覺性。班主任除了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教育外,還要根據周圍環境的特點進行教育。如:我們學校靠近路邊開展交通安全教育,讓學生明白學校門前來往車輛較多,每天過馬路要左右看沒有車輛最安全,不在馬路上嬉戲打鬧,使學生認識到在馬路邊玩耍、游戲的危害,要做一個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學生。班主任的我經常利用看圖片、講故事、唱兒歌、看錄像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二、在日常教學之中貫穿安全教育
一般來說學校安全事故一般發生的很少,因此,很多學校不會把安全教育和教學放在同等的位置,而且如果只是單純的理論教學過於枯燥,學生就算聽了,當真的發生事故時,他們還是會不知所錯,手忙腳亂。我認為應該把安全教育當作一種生活常識,把它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滲透每個教學當中。
首先我覺得學校要每個星期安排一節班隊課,專門給學生講安全知識,針對每個地區不同的情況而開展一些有必要的演練,像防踩踏事故的演練,每個學校都應該要組織學生開展,這樣的事故發生的太多了。像怎樣在火災中逃生,這些知識最好是老師學生做正確的示範,這樣能讓學生更准確的掌握。
其次,班主任一定要讓學生徹底的明白一些事故的後果,像夏天為了圖涼爽而去河湖洗澡;冬天為了圖暖和在房裡關上門窗烤火。因此而喪命的事故時有發生,班主任可以結合這些身邊的事故帶領學生一些分析發生的原因,這樣行為將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只有讓學生從心理了解他們的危害,他們才不會犯錯。而對於其他的事故,為了防範於未然,經常提上課堂,讓他們時刻保持一顆警惕的心。
再者,科任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和地震,安全事故有關的內容應該詳細的講解清楚。我記得我上初中時,歷史老師在講長征的時候,特意給我們講了關於沼澤的知識,我至今仍記得很清楚。所以,我想只要老師多講,真的從心底關心學生,他們會懂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
最後,教會學生臨危不變的處事態度,對於突發狀況,誰都不能保證自己不緊張,不出錯,但是有一種東西確很難受環境的影響,那就是習慣,所以要從小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習慣。每次我們學校開完會後,值日教師都會親自指揮學生上樓,一個學期下來,學生都自覺的按照順序進教室,不再學校老師的監督。我想習慣的力量是無窮的,多花點時間對學生有計劃,有目標的進行培養,萬一遇上緊急狀況,也不用擔心。
學生可能不能切實的明白一些安全知識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得更加關注才行,先有人,後有才,安全至上,它必須時刻擺在第一位。
三、將安全常識與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相結合
學生中有些意外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由於學生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識而引起的,因此,對於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讓他們知其然,更要讓他們知道其所以然。學校在組織學生春遊、爬山、游泳、參加勞動時,班主任一定要把安全常識教育作為第一要務來做。此外要重視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向學生進行安全常識教育。夏天,進行防溺水和飲食衛生的教育,不隨便去河邊洗澡,不隨便吃生冷食品及路邊賣的不衛生食物等。每逢過年過節,小學生喜歡放煙花爆竹,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防火防傷害事故的教育等,把安全常識的教育與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結合起來。
總之,安全問題很重要,安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我們應時時刻刻把學生的安全放在心中,時刻不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工作地正常進行,才能保證讓學生安心,家長放心。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吧!
安全教育論文範文篇五:小學安全教育論文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每位老師的職責,在教給他們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安全教育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校安全工作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因此,做好學校安全工作,創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學校安全工作也是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的基礎。要確保安全,根本在於提高安全意識、自我防範和自護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工作的基礎。所以我一直十分重視教育安全工作。平日里,不但對他們進行安全知識教育,而且在課余時間我也注意去觀察他們的動靜,只要發現了某個學生有不安全的行為,就及時進行教育。
一、認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學校的安全已成為家長最關注的問題。由於班主任對於學生在校學習或校外集體活動時的人身安全負有直接責任,因此,多數班主任是重視學生安全的。但是,由於認識不足,有相當一部分班主任的所謂重視是「捆住」學生的腳和手,盡量讓學生少動。這種以犧牲班集體活動為代價的安全,是消極被動的。盡管,學生在嚴格管束之下,不會出什麼事兒,但是,正因為很少「做事」,學生也就很難形成自覺的安全意識,獲得自救自護的能力。作為班主任,應該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思想,將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救、自護能力作為班級安全工作的最終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學生人身安全的不安全隱患。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我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對上級安全會議精神和文件都能做到及時傳達,結合文件精神制定切實可行措施,認真落實。做到每天放學1分鍾的安全交通警示教育,每次放學組織學生排好隊伍整整齊齊的帶隊離校,並時刻叮囑學生靠右邊行走,不得散隊,由帶隊班長負責監督以及適當管理。學生每天在校的安全更是尤為重要。課間不得追逐打鬧,不得在樓上或樓梯向下張望,出教室、下樓要有一定秩序,避免擁擠。在課間活動時,指導學生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跳繩、踢毽子、跳方格等都有益於身體健康。教室里活動也從不掉以輕心,為了避免磕磕碰碰,只能不厭其煩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我經常教育學生上學路上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周圍車輛及危險建築。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時時刻刻,一句句叨念的話語,從學校到家,從家到學校,都安排好小小安全員,明確他們的職責,盡好自己的義務,做好督促工作。學生早已習慣緊記老師的教導,遵守紀律、高高興興上學、安安全全回家、快快樂樂成長。就連學生外出安全我都不會忘記嘮叨幾句,安全教育始終不敢懈怠。
每周一次主題安全教育晨會,每月一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在晨會和班會課上,我總會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安全事例及經常遇到的突發事件和學生一起分析研究,並通過討論提出合理建議或正確做法,從而真正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真正做到有效的預防和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安危。適當的節日還會組織學生學習一些有關的安全小常識,以便應急。
教育學生無論是集體活動還是體育課,都必須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不得隨意離開集體自己活動或不聽指揮,遇到他人生病、遇險等,要及時報告老師。並且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各種求救電話。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安全,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
學生無論是上學、放學、課內、課外、校內、校外,隨時隨地都存在安全問題,而目前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卻只局限於紀念日,局限於一兩次的活動日。在教育地位如此突出的今天,嚴峻的現實警示我們,除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而安全的成長環境,我們還要培養孩子們自衛、自救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天災和意外傷害往往難以避免,但是如果我們採取合理的預防措施,並加強對學生的防災避險教育,當災害來臨時,是可以把損失降到最小程度。我經常利用班會、隊活動、綜合實踐課對學生開展安全預防教育,通過這些主題班隊會和 黑板報 、 手抄報 比賽、繪畫比賽等方式,使學生接受比較系統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觸電、防食物中毒、防病、防 體育運動 傷害、防火、防盜、防震、防騙、防煤氣中毒等安全知識。必要時還配合學校活動搞好防火、防震等演練活動,教給孩子門正確的逃生方法,通過讓孩子們親身經歷現場模擬,並在活動結束時以 日記 或周記的形式,讓學生更深刻的記錄他們真實的感受,從而深化安全教育的目的。
三、加強檢查,及時整改。
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不僅在於形式多樣,還要力求扎實、有效。為此,在我所帶的班級中,每天實行上課點名制度,讓班幹部報告人數給上課的老師。如果上課時發現哪一位學生不在座位上,就及時詢問他的去向,如果沒有按時來上課就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弄清原因,自己做到胸中有數;每天放學的路隊,也讓路隊長認真清點人數,並及時核對路隊名單,進行評價;送路隊時教育學生要好好走路,不要邊排路隊,邊打鬧,不要在路上玩,要按時回家;小飯桌學生排隊上樓就餐,隊長點名組織帶隊保證就餐秩序,培養良好習慣;課間,派出安全小衛士監督檢查,對於追逐打鬧的學生做好登記,進行嚴厲的批評,給於適當的懲罰。對於不守紀律的學生,我認真做好教育工作。
案例:記得剛接班不久,便了解到這個班中較有個性的孩子比較多。一天中午,在小飯桌吃飯的同學李炳瀟性格倔強,又不服管,因吃飯時跟小飯桌阿姨頂了幾句,任性的不吃飯就要離校回家,同學們拉也拉不住,幸好有同學及時通知我,我與學生緊追,他已跑到一樓大廳,幸虧還沒有走出大門。見他氣洶洶地樣子,我也不便批評他,只好就地安排他坐下來,等他穩定下來再詢問事情經過開導他。勸慰他先去吃飯,之後我又找到他交談,教育他遇事要冷靜處理,有問題大家一起解決,也可以找老師幫忙,不能隨便出校門,以免出現安全事故。為此,我嚴厲批評了他,並且循循善誘地開導他不要只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做個小小男子漢,小事不能斤斤計較,教給他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遇到危險時該怎樣處理,李炳瀟同學事後非常後悔自己的行為,並保證再不犯這樣的錯誤。
四、關注生命,尊重學生個性
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現在孩子心理素質差,承受能力小等不良現象。 「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中,起著導師的作用」。要做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班主任就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增強這樣的意識:關注生命。
一顆流星、一點流螢,在廣袤的夜空,都是亮麗的風景,都讓我們感受到「這一個」的獨一無二與與眾不同。同樣,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認知特徵、不同的 興趣 愛好 、不同的慾望渴求、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創造潛能,從而鑄就了千差萬別的個性。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在於挖掘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個性由依附走向獨立,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內斂走向凸現。
作為班主任要有一顆包容之心,有了它,就能充分地尊重每一個學生及其人格,尊重他們獨特的思維和包羅萬象的見解。一個班主任對自己的班應靜下心來仔細分析,找出班級特色,找出學生的個性特長,並創造條件讓其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行動難免幼稚,但也會象《皇帝的新裝》中那個小孩一樣,包含著成年人所看不到的、不敢說或不願意說的真理。只要我們尊重學生並且給他們機會,說不準他們中就有未來的愛迪生或者愛因斯坦呢!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學校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搖籃,而學校的安全工作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因此,做好班級安全工作,創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是十分重要的,關注學生的生存環境,關注學生的人生安全,讓我們攜起手來共
同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吧!
安全教育論文範文篇六: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摘要:大學生的安全事關大學校園的穩定,是營造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的基礎和保證。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普遍比較薄弱。加強教育管理,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
關鍵字:大學生 安全教育 意識 培養
一、大學生安全意識的現狀
1.思想麻痹,財物保管不嚴。學生宿舍發生的失竊案件,絕大部分都是由於同學們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關門上鎖,財物保管不嚴造成的。有的同學從家裡帶回較多的現金,不存入銀行;有的同學甚至把貴重物品(電腦、手機等)帶回宿舍,不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這些都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際。
2.行為單純,輕易受騙上當。大學生雖然有較多的文化知識,但缺少社會 經驗 ,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他們的無社會知識行騙。如有的騙子利用女生,謊稱自己被竊騙取錢財。有的利用學生熱心助人的特點,趁機不備而偷竊。
3.礙於情面,缺乏應有責任。由於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抱有「自己不違法違紀,莫管他人的閑事」的思想。即使看到違法事件,只要沒有直接損害自己,也當事情沒發生,不主動向學校有關部門報告,而同學們不知道,他們這種縱容行為往往會使犯錯誤學生或下一個受害者受到更大的傷害。
4.碰到問題,難以應對處理。面對安全事故、安全威脅,缺乏應有的處理和對抗措施。有些同學發現宿舍起火,手拿滅火器卻不知如何使用;當發現壞人進入室內時不敢叫喊,卻拚命地往被下鑽;碰到搶劫時,不敢進行有效的抵抗;
二、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對於維護校園公共安全、保證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學生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提高,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自身在遇到危險時成功自救,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對可能發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覺維護校園公共安全。
2.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教育,能夠完善在校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防災抗變的能力。大學生在校學習文化、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學習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掌握必備的安全防範技能,不僅可以減少自身在校期間的安全風險,還可以依靠法律法規的力量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3.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能否經受得住挫折是現代人才素質的一個考驗,當他們獨立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社會紛繁復雜的現象,往往會表現出無知與無奈;不知道運用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加強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安全防範意識,學習並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的技能,提高安全防範能力,從而實現職業生涯中的安全與健康,終身受益。
三、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1. 法律知識教育
法律知識教育是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對大學生開展法律知識教育,應從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入手,要充分發揮高校公共基礎課、法學專業課以及相關法制教育專題講座、論壇等作用,對大學生進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強學生守法自律意識,減少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2. 校紀校規教育
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通過校規校紀及法律知識的學習,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這對大學生在學校的安全成長乃至走向社會都是有用的。因此,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必須建立和完善學校教學、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規章制度,把法律和道德規范具體化。平時,也應隨時隨地進行校紀校規教育,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並對少數嚴重違反校紀的行為予以嚴肅處理,以維護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
3. 網路安全教育
隨著計算機 網路技術 的飛速發展,利用網路進行的違法犯罪行為日益增多。大學生涉及的網路犯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參與網上的違法犯罪行為,另一種是網上購物或網上交友被騙,其人身、財產安全受到網路違法犯罪行為的侵害。為此,首先應當加強網路法律知識的教育,通過網路法律知識的學習,使大學生認識到哪些行為在網上是非法的,是法律嚴令禁止的,以免大學生由於網路法律知識的欠缺,參與到網路違法犯罪活動中去;再者就是加強網路安全教育,使大學生懂得如何在網路中保護自己,不要輕信他人,更不要隨意的接受他人的邀請,或將自己的相關信息告知他人,避免上當受騙,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4. 心理健康教育
由於社會壓力大、生活節奏加快,尤其是學習壓力、經濟壓力、就業壓力以及家庭環境和個人經歷等諸多原因,使一些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大量的研究統計表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表現形式為焦慮、恐懼、憂郁、冷漠、偏執、暴躁、消沉等,情緒色彩和偏激行為十分強烈。因此,學校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人際關系教育、環境適應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衛生知識教育、挫折應對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把安全教育與心理咨詢有機結合起來,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做好安全防範教育,使學生安全教育邁上新的台階。這對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問題產生促進健康人格的全面發展與完善,有著十分重要作用。
四、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途徑和措施
1.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安全教育齊抓共管的氛圍
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依靠學生管理部門、學生工作者、學校黨、團組織等各個部門,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在開展日常的宣傳教育的同時,加強管理,從管理上加強學生安全防範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園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完善安全教育運行機制,進一步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制。安全教育工作由各校黨辦、學生處、保衛部門負責,團委、教務處、公寓管理部門、網路及心理咨詢中心等相關部門要相互配合,明確職責,加強協作,層層抓落實。班主任、輔導員、專兼職老師、行政管理、後勤服務等人員都應參與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全校齊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圍。
2. 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管理和教學計劃之中
校級安全教育課領導機構要由各高校主管安全工作的書記、校長擔任主要領導,保衛、教務、學工處、團委等部門共同參與組成,下設教研室,具體負責安全教育課的實施工作。高校要將這一課程的實施納入教學評估中去,及時督促檢查安全教育課的落實情況,經常性地選派教師走出去進行有關的培訓和學習交流;開展安全教學研究,將成型的科研成果推廣開來,進而推動安全教育課的實施。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關鍵在落實,要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之規范化、制度化,把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長期抓下去。要明確責任,把安全教育納入學生日常管理計劃,統一教育內容,制訂安全教育計劃。國家教育部門應統一編制高校安全教育的教材,納入教育教學計劃,規定課時,以保證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3. 建立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運行機制
為使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僅僅依靠保衛部門或者輔導員的工作是不夠的,必須建立健全安全教育運行機制。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運行機制,首先應建立學校大學生安全教育領導機構,負責大學生的安全教育,確定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制定安全教育計劃,組織進行授課,考評教學效果等。其次是理順安全教育體制。把大學生的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整個的教學計劃,在學校教務處指導下開展工作。再次是建立和完善保證大學生安全教育健康運行的一系列制度。第四是明確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基本載體,主要是系統的課堂教育與各種講座及安全教育活動相結合,從而使大學生安全教育全面得到落實。
4. 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大學生安全意識
事實證明,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僅靠保衛部門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依靠學生管理工作者及學生組織等有關部門和人員共同參與,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別要發揮思想教育陣地的作用,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體系和優勢,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教育。此外要發揮課堂教學的主 渠道 作用,在有關課程和教學環節中由任課教師結合課程內容適時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化學、物理實驗課中講授有關防火防爆方面的內容等。
高大學生安全意識是一項長期的常抓不懈的工作,是需要學校重視以及各部門齊抓共管才能做好。高校各部門應相互協調,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為增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而努力,讓我們的廣大學生能正確、健康地成長。
五、結語
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緊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更需要學校各部門的通力合作、齊抓共管,提高對大學生安全事故的預見能力,把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不斷增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範能力,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識和能力的
高素質合格人才,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達到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安全教育論文範文6篇相關 文章 :
★ 安全教育論文範文6篇
★ 安全教育論文範文6篇(2)
★ 有關學生安全教育的論文範文
★ 安全論文範文6篇
★ 安全生產論文範文6篇
★ 安全論文範文6篇(2)
★ 安全管理論文範文6篇
★ 護理安全教育學論文範文
★ 高中生作文《安全教育》600字5篇優秀範文
★ 安全管理論文範文6篇(2)
㈡ 教育論文的寫作技巧
教育論文是以教育為研究對象的理論文章,其寫作技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明確論文類型與結構
教學論文可分為調查研究、實驗報告、經驗總結、理論研究專論、隨筆、雜談、反思、案例、學術報告、科技論文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論文在結構和內容上有所差異,因此,在寫作前要明確論文類型,並根據類型確定論文的基本結構。一般來說,教育論文應包括引言(或緒論)、正文、結論和參考文獻等部分。
二、精心選題
選題是教育論文寫作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步驟。一個好的選題能夠使論文研究更具價值和意義。選題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新穎性:選擇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課題,避免陳詞濫調和重復研究。
實用性:課題應具有實際應用價值,能夠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可行性:考慮自身的研究能力和資源條件,選擇能夠完成且質量有保障的課題。
三、深入調研與文獻綜述
在確定選題後,需要進行深入的調研和文獻綜述。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了解當前領域的研究進展和存在的問題,為論文寫作提供理論支持和依據。同時,通過調研可以收集到豐富的實證數據,為論文提供有力的論據。
四、構建清晰的邏輯框架
教育論文的邏輯框架應清晰明了,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等部分。引言部分應簡要介紹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正文部分應詳細闡述研究方法、過程和結果;結論部分應總結研究成果,提出改進建議或未來研究方向。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段落之間的銜接和過渡,確保論文結構的連貫性和完整性。
五、注重語言表達與格式規范
教育論文的語言表達應准確、簡潔、清晰。避免使用過於復雜或晦澀的詞彙和句子結構。同時,要注意論文的格式規范,包括字體、字型大小、行距、頁眉頁腳等排版要求。此外,還應遵循所在領域的引用規范,准確引用文獻,確保論文的學術誠信。
六、反復修改與完善
完成初稿後,需要進行多次修改和完善。可以請導師或同行進行審閱,根據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同時,自己也要反復閱讀論文,檢查邏輯連貫性、語言表達和格式規范等方面的問題。通過不斷修改和完善,提高論文的質量和可讀性。
七、關注教育熱點與前沿
教育論文應關注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和前沿動態。通過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等,可以使論文更具時代感和前瞻性。同時,也可以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為自己的論文寫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綜上所述,教育論文的寫作技巧包括明確論文類型與結構、精心選題、深入調研與文獻綜述、構建清晰的邏輯框架、注重語言表達與格式規范、反復修改與完善以及關注教育熱點與前沿等方面。掌握這些技巧將有助於提高教育論文的寫作質量和水平。
㈢ 教育學原理論文
教育學原理是教育學各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通過實踐教學,可培養學生掌握豐富的教育理論、鞏固綜合能力水平。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教育學原理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教育學原理論文篇1
教育學原理教學改革探討
摘 要:本文基於教育學原理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了科學實踐教學改革策略。對提升教學水平,優化教學效果,培養新時期綜合全面人才,有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教育學原理 教學改革 策略
教育學原理是一門重要的教育學基礎課程,通過實踐教學,可培養學生掌握豐富的教育理論、鞏固綜合能力水平。目前,教育學原理在我國開展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較多學生沒有充分了解該學科目標任務,無法提起學習興趣。還有些學生感到教育學原理教學內容的單一枯燥性,無法同教學實踐緊密聯系。針對這一現狀,本文就教育學原理教學如何科學改革探索,制定了科學有效的實踐策略,對提升教育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 教育學原理教學存在的現實問題
教育學原理實踐教學中,較多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到該學科教學的重要性,存在認識層面的一定誤區。雖然教育學屬於一類實踐性學科,然而其同樣需要科學理論的有效引導,因此,學生不僅應注重教育實習,更應注重實習前期強化理論重視,方能避免盲目教學實踐。當前有關教育學原理的學科教材種類豐富,呈現出數量達標、質量還需進一步提升,缺乏經典優質教材的不良問題。一些學校則普遍存在選用教材教學內容陳舊、單一,無法突出個性的弊端。為快速緊跟教學改革實踐步伐,一些教材仍然持續應用老教材體系框架,僅僅對少量章節內容進行略微修改。
而一些教材則借鑒多本教材進行內容的單一拼湊,欠缺科學邏輯性及豐富層次性。再者,較多教育學原理編制教材欠缺現實性,基於教育學是一類實踐教學課程,且教育實踐豐富變換,為此,教育學理論相關研究應跟上實踐發展步伐,方能體現良好的實踐性以及時代性特徵。當前,我國較多學校開展教育學原理仍停留於理論教學層面,教學形式則多為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學習,雖然提升了教學效率,卻無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之信息化時代,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幻燈片教學,沒有注重同學生的良好互動,令教學質量無法實現良好提升。從教學評價層面來講,則存在形式單一的不良問題。一些學校仍舊採用閉卷考試單一評價模式,令學生過分注重應試技能鍛煉,形成了考前突擊學習、考後快速忘記的不良問題。
2 教育學原理教學實踐改革策略
2.1 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針對教育學原理實踐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強的現狀,應由思想層面提升學生重視性,雖然真理的檢驗需要依靠實踐來完成,然而,由於在校學生通常欠缺實踐教學豐富經驗,對教學存在認識理解誤區,應用教學理論往往過於理想化。為此,加強理論學習可為學生實踐教學提供優質的理論引導,杜絕盲從實踐弊端問題。
理論學習還可令學生正確理解教育內涵,樹立科學教育目標,掌握教育家精髓思想意識,明晰教育歷史並通過教育現象客觀明確教育問題。實踐教學較為復雜,包含較多不確定性。青年教師在應對棘手教學問題階段中,如何做到機智、靈活,形成實踐智慧,理論學習則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育學原理教學階段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明晰該學科學習的重要性,為學生提供一類科學的實踐參考依據,擴充其教育視野,進而全面提升學習積極性,基於教育學原理指引學生前進方向,為其教育實踐提供優質的借鑒範例。
2.2 注重教材的優選以及核心內容的良好提煉
優質教材可確保高效良好的教學實踐,因此,我們應科學做好教材精選。針對當前豐富多樣的教育學原理教材,教師應就不同版本學科教材進行全面對比,科學通曉。通過仔細斟酌,依據學校發展定位、專業學生綜合特徵做好優質選擇。同時教材精選並不代表唯一性,各個教材均有其重點研究內容與閃光之處,為此課堂教學可將一本教材作為主導,課後則可令學生多參考基本學科教材。令其通過豐富的教材閱讀、實踐學習,深化問題認識,提升批判精神。另外,教材選擇不應僅僅限定在教科書范圍內,網路資源以及期刊文獻也可作為教學內容。實踐教學中,針對較多教材進行觀點羅列的狀況,教師可進一步豐富學生視野,為其提供最前沿的學科理論,最獨特的學習視角,令學生接觸針對同一問題的各類不同視角觀點。還可鍛煉學生評判教材局限性的實踐能力,促進其自學能力的優化提升。再者,教師實踐教學階段中,應有效跨越書本內容,引入自己對教育學原理內容的獨到見解,進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優化教學效果。
2.3 多元化應用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水平
(1)基於案例教學,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教育學原理教學應科學應用案例教學方式,通過案例令學生掌握教育學相關理論與原理知識。案例應涉及當前教育階段中包含的問題,並涵蓋多元化學科知識與先進性學術知識。教師則應做好案例選擇,並引導學生實施案例分析,掌握研究技能,促進案例分析、研討同理論學習的有效結合。
(2)積極組織小組討論。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可隨機將班級學生分為不同小組,組內成員則可就教育學理論知識抒發自身理解,展開互相評價。學生則可在聽取同伴觀點的基礎上豐富視野,擴充理論知識,並暢所欲言,抒發觀點,進而優化學習、再創造以及全面訓練的學習提升過程。
(3)開展探究式教學,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教育學原理教學階段中,教師可為學生設計編制不同課題,令其在課後利用網路信息工具自主查閱文獻,並通過報告模式進行課堂展示。該類教學方式可全面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與獨立探究綜合能力,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4 豐富開展教學評價,優化教學效果
考試並不應該是單純的教學評價模式,否則,將會令學生形成為了考試而考試的僵化學習模式。為此,應創建多元、豐富的教學評價模式。例如,教師可設計編制一個教學主題,並令學生圍繞相關內容主題,形成報告、編寫學術論文,依據其完成綜合質量進行學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評價。還可將平時成績、出勤率、課後作業完成情況、學生實習能力等作為教學評價手段,通過設計一些開放性題目考查學生變通、總結、自我創新能力,進而真正優化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水平。
3 結語
總之,針對教育學原理教學實踐存在的問題,我們只有制定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注重教材優選、應用多元化教學方式、豐富開展教學評價,方能優化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水平,並培養出全方位發展的學科人才。
參考文獻
[1] 詹小紅.新課改背景下現代文學教學改革初探――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培養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2(1):245-247.
[2] 何芳.高師《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改革初探[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9,11(4):92-94.
[3] 茹宗志.教育名言警句教學―― 高師公共教育學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文教資料,2007(17):37-39.
[4] 陳雙虎.“先學後教”就是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學習[J].大觀周刊,2011(43):79.
教育學原理論文篇2
論教育學原理學習的重要性
摘要: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學原理》以教師發展需要為基本立場,為教師提升教育學原理的基本素養,用教育學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讀自己的教育實踐,在解讀中形成對教育學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學原理的存在與意義服務。
關鍵詞:教育學;理論和實際;前沿性
對於“教育學原理”的概念,在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學原理》一書中的解釋:“教育學原理就是有關如何通過教育活動促進生命成長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發展和變遷,本身就顯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我們很清楚地看到,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態勢。在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道路之後,中國走出了一條探索——改革——實踐——創新的發展道路。在顧明遠看來,教育學的興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好好參悟。
《教育學原理》以教師發展需要為基本立場,為教師提升教育學原理的基本素養,用教育學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讀自己的教育實踐,在解讀中形成對教育學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學原理的存在與意義服務。書中主題與內容的選擇以當代中國的學校教育變革為核心,以體現此書時態上的當代性、空間態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這本書闡述中滲透著編寫者近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續了十多年,且還在深入進行的“新基礎教育”研究。
在本書中,對教育學提出了以下幾個重點問題:
第一,重視理論和實際的結合。
這套教材是根據在職教師的特點專門編寫的,既重視教育理論的介紹,又重視研究教育實際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把教育實際中的問題提升到理論上來闡述,可以提供學員的認識。教師學習理論是十分必要的,老師只有在充分認識教育規律後,才能去創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論的學習,就是要提高教師對教育規律的認識,提高教師的理論思維能力,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有所創造。
這就指出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意義。理論聯系實際,是對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在教學的過程中,同樣也要堅持這一理論。如果只是一味地學習理論,而忽略了實際,或是只是注重實際,而忽略了理論知識,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級的學生識字。如果生硬地教給學生那些生字,可能對於剛接觸的他們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如果在理論中聯系一點實際,那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點輕音樂,創造一種氛圍,運用多媒體演示“實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變過程。然後老師講述:由於勞動和生活的需要,他們要把看到的東西、遇到的事情記下來,可是那時候還沒有文字,怎麼辦呢?我們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們看見“船”就把“船”記下來。(屏幕上以動畫形式依次出現由實物圖變成象形字的過程。)然後為了便於書寫,後來,人們就在這個象形字的基礎上,又造出了現在的這個“船”字。這樣,就把所要學習的漢字“船”給講出來了,而且也便於學生記住,這樣的理論聯系實際,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重視學科的前沿性。
編寫的教材盡量能夠反映學科當前發展的新成果,注意吸收國際上新的教育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使老師學習了這些課程後能夠理解該門學科發展的歷史、現狀和趨勢,了解世界各國教育發展新趨勢。這不僅能夠使教師學習到最新的教育理論,而且能夠幫助他們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有利於創造他們自己的新經驗。
案例分析:在課堂上,老師讓學生“列舉磚頭的用處”時,學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倉庫,造學校,鋪路”,學生小明的回答是:“蓋房子,蓋花壇,打狗,敲釘”,面對這樣兩種不同的回答,老師應該在肯定小方回答正確的同時,更要對小明的回答進行贊賞和鼓勵,因為小方回答磚頭的用途都是沿著用作“建築材料”這一方向發散出來的,幾乎沒有變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僅想到了磚頭可作作建築材料,還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這樣的發散思維變通性就很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所以老師應當給對小明的這種創新思維進行鼓勵。
綜上所述,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學原理》主要以對教育學提出了三個問題:一、重視理論和實際的結合;第二、重視學科的前沿性;第三、重視研究。學習《教育學原理》僅僅是學習、消化和吸收,而不是一種明確的操作,套用葉瀾教授說的一句話:“原理不是明確的操作性規定,原理只有滋養了人的心靈才會有真實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夏征農,陳至立.辭海[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4.
[2] 顧明遠,教育學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
[3] 張一兵.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9.
[4] 劉永康.語文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8.
㈣ 教育相關的畢業論文
教育 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基礎,教育的邏輯起點自然是人類社會的產生。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教育相關的 畢業 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教育相關的畢業論文篇一
《論信息社會與創新教育》
【摘要】信息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決定於創新能力的競爭。創新教育是信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創新教育是綜合性、全面性教育,創新性教育的突出特點在於預期性和參與性,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施創新教育至關重要的就是轉變觀念與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本質
1.信息時代呼籲創新教育
從上一世紀50年代起,世界開始陸續進入信息時代。美國學者麥切盧普(Machlup)首先提出根據知識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來衡量是否進入信息時代。1996年,世界信息技術專家北京會議宣布,世界已經進入信息時代。與以往的時代相比,信息時代與 其它 時代主要的區別在於社會經濟形態與 文化 傳播的方式的巨大差別。農耕時代,國家的財富主要依靠土地、勞動力;工業化時代,國家的財富主要依靠自然資源、資本積累、技術裝備乃至武器;信息時代國家的財富主要依靠信息、知識和智慧[1]。信息時代的經濟是知識經濟,決定一個國家實力的關鍵是知識和智慧。而知識和智慧則取決於國民的創新能力,因此,信息社會中,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決定於創新能力的競爭。
原中共中央江澤民同志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2001年6月,國務院召開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的決定》強調: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1999]9號),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2006年1月,胡錦濤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向全國發出了在15年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的偉大號召。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教育無疑承擔著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奠基的重大歷史使命。創新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越來越重大的意義。教育承擔著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奠基的歷史使命。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服務,這是信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對照信息時代對教育提現出的強烈要求,反觀我國當前的教育狀況,我們會發覺現狀並不樂觀。應該說,當前我國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形式,仍然停留在以教師為中心,以注入式教學為主要手段和以知識的傳承為目的的階段。如何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按照科學的 方法 進行創新教育,是我們面臨的艱巨使命。
2.創新教育的本質
什麼是創新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何進行創新教育?這正是我們要探索的關鍵問題。
對什麼是創新教育,其實目前並無權威的定義。對此專家學者各有各的見解。
教育心理學家加涅把學生學習的類型分為八類:(1)信號學習;(2)刺激-反應學習;(3)訓練;(4)言語學習;(5)辨別學習;(6)概念學習;(7)規則學習;(8)問題解決。[2]
從認識論的觀點來看,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是通常常說的問題解決的能力,或者是主動實現知識遷移的能力。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學習的最高階段或者是學習獲得能力的最高形式。
可以說創新教育並不是與現有的各種教育如知識教育、技能教育等相對立的教育形式,它只是對學習的最高結果的刻意強調。我們也可將它理解為一種全面的有特定針對性的素質教育。
有學者提出,創新教育是綜合性、全面性教育。在當代社會,人才是生產力的首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今天的人才已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而是能解決某一領域的新問題、創建一個新領域、開拓一片事業新天地的創新型人才。他們能把握時代的脈搏,洞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或辦法,從組織社會資源、創建工作系統,直至推動問題解決並創造富有價值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創新教育是從人的愛心志向直到語氣神態的全面性教育,把一個普通的人培養成具有創造慾望和創造能力的人才。
我國在創新人才理念上的局限性,容易導致對創新人才的誤解和實踐上的偏頗。如有的把創新人才與理論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技藝型人才對立起來;有的認為培養創新人才就是要使學生具有動手能力,而把創新能力與知識對立起來;有的認為培養創新人才就是為學生開設幾門「創造學」、「創造方法」課程,而把所謂的創新素質與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個性發展對立起來。掌握了所謂的創造知識、創造方法的人未必就能成為真正的創新人才[3]。創新人才的基礎是人的全面發展。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創新思維 和創新能力並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完全獨立發展的,它們與人才的其他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講,創新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使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以高度發展的教育。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創新性學習(教育)的突出特點在於預期性和參與性。他們認為人類的自身行為由一種叫做撞擊式的 思維方式 決定,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人們直到碰到問題才去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激發和培養這種撞擊式的思維方式所採用的正是維持性教育(或稱適應性教育)這樣的教育「只是傳授人類已有的知識,而不是教育人們去預測未來,去想到現在我們的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我們怎麼樣來考慮面向未來解決問題」[4]。要進行創新性教育,必須將撞擊式的思維方式轉變為預期性的思維方式,必須將維持性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創新性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是引導學生等到問題出現才去解決,而是要去啟發學生使學生具有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去面對未來。預期性和適應性的區別在於,適應性是對外界壓力被動做出反應性的調整,預期性則是主動地觀瞻,為出現的趨勢和後果做好應付的准備和戰略性抉擇。所以預期性是人為改善生存狀態而盡情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的一種優良素質。參與性是化創造性思維為創造性社會化功能的實踐[5]。預期性和參與性有機結合,是創新性學習的精髓。一種觀點認為創新性學習是從個人的學習活動來考察的,它是指學生在過程中不拘泥於教材上或老師所講的結論,能提出獨到新穎的觀點和方法。在實踐或完成作業中,有不同於老師或書本上所講的推導過程和思維過程。在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上,有新方法和新的途徑。在學習過程中,能通過自己的獨立和思考探索得出與前人相同或相似的結論,雖然這種結論對社會來說並沒有獨創性,但這個結論是經過自己獨立探索獲得的,也是一種超越自我的創新活動。
撇開哲學性的和純術語學上的分岐不說,各派對於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這一點應該是有共識的。創新教育追求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激揚和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地學知識,創造性地用知識,而不是使學生成為被動地接受知識、消極地存貯知識的「記憶倉庫」。「知識就是力量」,更准確地說應該是:知識只有創造性地運用才是力量,知識只有不斷創新才永遠是力量。
3.促進創新教育的途徑
實施創新教育,首先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快教學內容的調整步伐。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改進教學評價方法,充分運用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引導老師創造性地教,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激發創新意識,倡導創新思維,鼓勵創造發明。在實施創新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徹底改變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觀念,真正轉到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啟發探索式的教學觀念上。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另一方面,鼓勵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創作和發明創造實踐,鍛煉磨合創造性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當增加肯定創新意識、褒獎創新實績的指標,並使其在整個評價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開展創新教育,重點應放在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養成上。
實施創新教育,除首先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外。至關重要的就是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在這里,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正確運用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信息時代,促進了知識經濟的發展,也引發了教育技術的第四次革命。因此從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角度出發,探索通過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做法,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信息技術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有密切關聯和諸多優勢,這一觀點已經得到廣泛認可。教學工作中,我們經常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來促進、改革教學,從而推動創新教育的實施。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強調利用信息技術來營造信息化的學習環境或教學環境,該環境能支持滿足情境創設、啟發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也就是實現一種既能發揮老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新型教與學方式,這樣可以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產生根本性的變革,從而使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6]。
參考文獻
[1][2] Paul Saettler.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cational Technology[M] Libraries Unlimited, INC.1990
[3] 李靜.創新教育要結合現實貼近市場[N]《中國教育報》2006年10月9日第2版
[4] 葉寶生.求學的方法[A].談松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教育[C].西安: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 郭金彬.科學創新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6]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發展新階段的挑戰[J].中國電化教育.2006.8
教育相關的畢業論文篇二
《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啟示》
摘要: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徑需要創新,而世界各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共同性,研究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借鑒其中合理成分,可以為我們改革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視角與思路,對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啟示
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以及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價值觀念的深刻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著豐富 經驗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對於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發達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形式靈活多樣、教育工作空間廣泛、教育方法手段隱蔽、實踐性強等特點。國外大學沒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但有些作法與我們所提的文化素質教育具有某些相似之處,用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這些教育方式主要有:
(一)通識教育方式
主要是把美國的憲法和《獨立宣言》作為最高經典向大學生進行傳播和灌輸,宣揚美國的三權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念。其中,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與愛資本主義統一在一起。愛美國,即愛它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合理、最優越的國家,進而由愛和信任產生信念和忠誠。日本公民課主要包括現代社會學、倫理、政治和經濟,公民課的任務是讓學生了解社會,包括了解社會生產過程和所有制、日本的政治制度和日本的各種社會問題。在新加坡,政府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顧、五強調」,即個人、社會與國家兼顧;法育與人情味兼施;理想與現實兼行;強調國情,強調國家利益,強調新加坡特色,強調內容形式應符合時代要求,強調寓教育於 故事 之中。英國的政治教育有以下項目:公民、社會研究、不列顛政體、政治與政府、社會教育、歐洲研究等。
(二)大眾傳媒方式
大眾傳媒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工具。政府通過電視、報紙、電影和書籍等媒介宣傳官方的政治道德信息,從而影響公民的政治傾向、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一些西方國家開設專門道德教育的電視台或電視頻道節目(包括一些宗教電台),主要討論公眾關心的社會 熱點 問題。例如,美國有共和黨人主持的專門電視節目以及教會資助的專門宗教電視節目,它們都捍衛美國傳統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激烈抨擊現實生活中與其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相悖的社會現象。日本的報紙、電台、電視台都設有政治部或政治經濟部,專門負責對政治事件的報道,對重要的政治任務還要派專人長期跟蹤報道。日本的大眾傳媒每天都向受眾灌輸大量的時事政治信息,這對於民眾形成自己的政治觀點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形成公眾輿論,影響政治決策。
(三)宗教教育方式
信奉宗教,一直是西方國家的文化傳統,而宗教教育已成西方發達國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西方很多國家在學校開設宗教課,系統傳授宗教教義和宗教信仰,其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如德國的宗教教育以陶冶「精神和人格」為目標,除了教以敬神和宗教信念外,還進行尊重人的尊嚴、克己、責任感和助人為樂等道德教育。宗教在西方國家為政府服務,歷來都擔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西方某些國家的教會除直接干預國家政治外,更多的是把宗教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通過遍布全國的宗教團體和廣泛的宗教活動,把民眾的宗教信仰巧妙地轉化為對政府的順從。比如,宗教曾是美國獨立革命的一種助力,美國獨立革命的領導者們將爭取獨立自由的政治任務與宗教旗幟巧妙地結合起來,把爭取獨立說成是「上帝」的安排,進行革命是「替天行道」,以此來證明「民權神授」合乎天意,他們所從事的民族獨立事業是「履行天職」。
(四)社區教育方式
社區機構在發達國家的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社區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基本形態已經越來越受到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重視,同時它也成為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主要做法是利用社區活動和社區內的公共設施,開展主流文化宣傳、文體活動、志願服務、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指導等形式多樣的社區活動,協助社區青少年建立主流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自信心,培養興趣和 愛好 。美國、法國的志願者活動大多數是由社區、學校以及教會共同承擔的,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參加社區志願者的經歷。通過給無家可歸者發放食物衣物、陪伴受過虐待的 兒童 、教非洲移民說本國語言等活動,使參與者真正感覺到自己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澳大利亞社區教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引導青少年獻身澳大利亞並為澳大利亞國家未來利益分擔責任。荷蘭社區教育的核心原則是要學生去學習如何塑造他們的社會文化和社會環境,學習怎樣通過群眾性組織和參加群眾性活動來激發和改善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和生活環境。在社區治安教育方面,新加坡、英國和日本等以鄰里互動為基礎,開展青少年和諧人際關系教育,發動青少年廣泛參與其中,降低社區發案率,增強社區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英國社區教育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鼓勵社區成員參加社區活動並對社區發生的事情隨意發表意見,以此來增強政府與青少年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加強不同族群、宗教的互相理解等。
(五)實踐教育方式
發達國家非常注重思想政治實踐教育,將課堂講授轉向社會生活實際,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學生的校外生活中,圍繞社會需要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他們推行真實教育,學校不但經常帶學生參觀社會發展成就展覽,也帶領學生參觀監獄和禁毒展覽等。日本一些學校推行一種「上山下鄉」課外活動,讓學生到生活條件差的島嶼、農村和邊遠山寨接受勞動教育、民風民情與熱愛大自然的教育。美國常常組織學生參觀法院、市長辦公室、市政廳,旁聽審判大會、政論咨詢會,模擬總統選舉等,通過實踐活動把美國實行的聯邦制、「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和法律法規等傳授給大學生。英國學校推崇「開放和均衡的討論」,成立「學校議會」,推進校政民主化,使學生以此了解英國民主選舉的程序並掌握相關技能。法國學校則常常把學校、班級模擬成社會,通過組織模擬「市長競選」、「議會 辯論 」等活動,普及宣傳法國的政治、經濟、社會主張和價值觀念等。
二、國外思想政治教育對我們啟示
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形成了一些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規律的有價值的方法。同時,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一些理念和做法也值得我們關注、借鑒,這對創新和改進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形式、辦法、手段和機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體系,具有重要的啟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樣化。在新的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改變以往單一的教育形式,不斷拓展教育空間、方法,注重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使受教育者喜聞樂見。在做好理論教育的同時,把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有機結合起來,「潤物細無聲」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文化活動、大眾傳媒、環境建設、管理和服務之中,並鼓勵大學生參與、互動,使大學生在參與中獲益,在娛樂中感受,在生活中實踐,不斷提高大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注重顯性與隱性教育形式相結合,開展大量的實踐活動、文化環境熏陶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滲透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社會化。建立健全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由全社會共同承擔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建立暢通的家校溝通 渠道 和反饋機制,發揮家庭在擔負教育子女健康成長方面的責任,凈化社會風氣,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積極主動地宣傳和倡導主流思想政治道德觀念;增加政府投入,調動積極因素,形成一個包括家庭、學校、教學單位、民間組織、社區和大眾傳媒在內的互相協調、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網路,發揮其強大的合力作用,擴大政治教育覆蓋面,力爭不留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區域,注重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強烈的滲透性和持久性,使人們在大小氛圍中感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服務化。發達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面注重由單純的「教育」向「教育」和「服務」並重方向轉變。美國、日本等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社區服務活動相結合,對社會的持續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是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緩解了社會不穩定因素;二是全方位的社區服務活動,包括溫馨家庭、心理咨詢、犯罪預防、提高教育程度等,這在客觀上化解或緩解了一系列社會矛盾;三是增進了政府與青少年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也應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服務現實生活。在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提供正確人生指南的同時,更加註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專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活動相結合,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與服務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 面相 結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服務職能,並開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如志願者服務團體、社會中介組織和社團等參與思想政治教育。
總之,研究和探討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取其精華,融會貫通,從而推動和創新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其在不斷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對於加強和改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且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朱洪波.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研究[D].武漢大學,2003.
[2]叢琳.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中國的啟示[D].沈陽航空工業學院,2010.
[3]李國定.美國高校通識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2008.
[4]吳瓊.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啟示[J].求實,2000(05).
[5]楊芷英,李桂蓮.西方宗教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倫理學研究,2003.2.
[6]張法運.淺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式灌輸教育[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7]賀彥鳳.現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其借鑒價值[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2).
[8]朱艷敏.宗教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J].民族論壇,2013(08).
㈤ 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
隨著 教育 現代化的不斷推進,現代教育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入教育的各個領域,全方位地沖擊著教育的各個方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篇一青少年現代教育技術創新能力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青少年創新意識
“好奇”是青少年學生的天性,是創新意識的潛能,我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功能強大的平台,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營造創新氛圍,激發他們的創造動機,使他們敢於幻想,大膽創新,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比如,在教學初一幾何“角的比較”時,先用CAI將兩個角進行疊合,直觀地展示疊合的全過程,得出角的大小,使學生掌握疊合法比較角的大小的這一 方法 ;再用CAI在剛才的兩個角的圖上閃現電子量角器,讓學生觀察得出這兩個角的度數,從而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通過以上的演示,學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角的比較的過程、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發展青少年學生的 創新思維
開放性問題,可提高學生開放性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更為開放,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開創性地獲取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探究性活動“製作長方體開關的包裝盒”時,先讓學生觀察現有的長方體紙盒產品的各個面的平行、垂直關系;拆開後,觀察其展開圖的形狀;再復原,在復原的過程中,觀察它的粘接方法。然後,學生畫出草圖,再用計算機畫出展開圖,並在展開圖上進行美術設計。最後將設計圖用彩色噴墨列印機列印出來。這樣,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大膽地設計、勇於創新、勇於實踐。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優美的語言、美觀的書寫、新穎的形式、清晰的解題步驟,都會給學生愉悅的感情體驗,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學到創新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創造靈感。如在教學幾何證明題的格式時,先讓學生自學,找出幾何證明題的格式,然後,選取一道題,將它的解題過程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通過活動,更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在解決了數學問題的同時,又給學生創造的機會,同時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這就打破了數學教學沉悶的常規,將數學趣味性、美學性和創造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出現,而一掃數學的枯燥。
四、結語
實踐證明,數學教學雖然是嚴謹的,但並非一成不變的。在教學中大膽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篇二現代教育技術紙質教材所面臨挑戰和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十年來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迅猛,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被開發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本世紀初,多媒體技術開始被引入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PPt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黑板+粉筆+課本”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更多的藉助於多媒體技術手段開展教學。通過使用課件,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更為直觀的展現給學生;通過使用多媒體播放器(MediaPlayer,RealPlayer,暴風影音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直接播放音頻視頻文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網路技術 的快速發展幫助教師實現了在教室內直接點擊鏈接上網,為學生展示和提供更多的學習內容。近年來,無線Wifi逐漸覆蓋校園,MOOCs,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被廣泛的應用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彈幕”等新型交流方式也開始被引入,教學過程中師生實時交流得以實現。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獲取知識,隨時隨地 學習英語 (learnanytime,learnanywhere)。然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廣泛使用也導致了教學中一些“詬病”的出現,例如: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離開課件不會講課或上課就是帶領學生瀏覽課件;學生課上忙於瀏覽課件,不做筆記,被動學習等現象。最令人擔憂的是: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教材的角色變得十分尷尬。盡管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學英語類教材不斷更新,教材種類不斷增多,教材內容極大豐富,但是對於教師而言,教材似乎已成為“雞肋”,很多教師抱怨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太多、教材框架設計不合理,“越來越不知該講什麼內容了”。學生覺得外語教材“花架子”太多,沒有內容,他們從中學不到什麼有用的知識,教材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這種現狀不得不令人擔憂。外語類教材如何能在現代教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得以生存和發展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從大學英語教師的角度探究如何將教材使用和新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相結合,更好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師授課水平。
二、大學英語教材使用現狀調查研究
《大學英語課教學指南》(修訂稿,2015,以下簡稱《指南》)提出“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 文化 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需要。”為了配合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各大出版社紛紛邀請外語教學專家和名師編寫新教材,出版社之間的教材大戰愈演愈烈,教材門類不斷增多,從最初的一本英語教材發展到現在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拓展教程、閱讀教程、聽力教程、視聽說教程、寫作教程以及各種配有網路學習卡的大學英語教材)。面對如此種類繁多的教材,教師和學生都一時無法適應,不知如何有效使用,進而出現了有的教材過度使用卻效果不好,有的教材學生購買後從未使用過甚至全套退回教材科的現象。以內蒙古 財經 大學大學英語教材使用情況為例,本學年我們為大一新生訂購了英語綜合教程,視聽說教程和 快速閱讀 三類教材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按照最新修訂的《2015年內蒙古財經大學人才培養方案》(簡稱《2015教學方案》),大學英語課程應在三個學期完成,每學期4學分,共計12學分。學分較《2014教學方案》減少了4個學分,68學時。那麼如何在學分壓縮、學時減少的現狀下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有效將實體紙質教材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相結合是廣大外語教師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三、現代教育技術使用環境下教師教材使用策略探究
《指南》提出“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就其人文性而言,大學英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是進行跨文化教育。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這一交流工具,除了學習、交流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專業信息之外,還要了解國外的社會與文化,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意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就工具性而言,大學英語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大學英語的工具性也體現在專門用途英語上,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和專業或未來工作有關的學術英語或職業英語,獲得在學術或職業領域進行學術交流的相關能力。”
(一)慎重選擇單元教學主題
如上所述,當今時代網路技術高度發展,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課本上所出現的素材以及相關主題內容都可以在網路上搜索到海量的相關信息。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QQ等網路實時交流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信息傳播瞬息萬變,很可能今天的話題就會淹沒在明天的信息海洋中,因此,每本教材前言中所提到的所謂“選題新穎“、“具有很強的實時性、時代性”的說法是不妥當的,這樣的選題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脫離現實,或無深度可循,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材採用主題模式開展單元教學的思路無疑是正確的,但主題選擇需慎重對待。筆者認為,在大學英語教材中引入一些經久不衰的主題(愛情、親情、戰爭、和平等),再配之以經典的文學作品(節選、改寫過的英美文學作品)或是一些能引人深思的美文、詩歌等,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語言之美,引導他們去探究主題背後更深層次的文化背景,久而久之他們會主動閱讀一些好的文學作品,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二)合理設計每個單元內容框架
通過對大學英語類教材內容框架進行研究,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盡管叫法不一,目前所有大學英語教材都將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劃分為課文導入(lead-in); 文章 閱讀(readandexplore),這部分由兩篇課文組成(textAandtextB,課文A為該單元的主課文,課文B為輔讀課文,往往不被列入課堂教學時間內);每篇課文後配有相應的詞彙練習和閱讀理解問題;最後一部分是寫作練習(writingpractice)。教師在安排教學時間時,往往設定2周完成1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如何在2周內完成如此多的教學內容的確是一個令教師們很頭痛的問題。因此,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每個單元的教學往往是流於形式,教師匆匆趕課,教學重點不明確,學生對於所學的內容知之甚少,往往是學後一單元時就已經把前面學得知識忘在了腦後。針對這種現狀,筆者建議教材編寫者在設計每個單元內容框架時,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既提供課文又設計練習。而是要充分考慮到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在每個單元主題下,通過互聯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文章鏈接、內容簡介或導讀,並設計相應的啟發性練習和活動,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呈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引導學生自主的開展探究性學習。例如,教材編寫者可以將部分教學內容、文化背景知識等製作成微課,網路公開課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各類資源和輔助。課上教師可以藉助於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學習內容,引發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進而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中的人文性要求。
(三)根據教學目標編寫分層次、個性化教材
當今時代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革新日新月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教材編寫和使用要關注兩個問題:一是教材編寫的綜合性。即,目前大學英語教材種類過於細化,重復內容較多,應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微課、MOOCs以及雲技術等)將教材分類進行整合,要充分體現教材內容的綜合性,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紙質教材之外的更多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拓寬知識視野;更避免了教材的重復性浪費,減少了學生用於購買大學英語類教材的費用。同時,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可以編寫適用於不同層次、滿足不同學習需求的教材。針對大學英語課程的工具性需求,可以編寫通用學術英語類教材和專門用途英語類教材;針對大學英語的人文性需求,可以編寫通用英語教材或閱讀教材來實現增進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四、結束語
未來,隨著互聯網寬頻網速的提速和資費的下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距離將不斷縮短,各國間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交流必將更為密切;無線Wifi將逐漸覆蓋校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將會更多的在課堂教學中得以應用。英語的重要性在未來將更為凸顯,未來的大學英語教學必將面臨新的挑戰和變革。其中如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科學合理的使用教材拓寬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依然是我們未來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篇三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小學教學裝備應用
一、加強教學實踐研究,探索教學新模式
1.加強教學實踐研究,多樣性創設學習情境。
我們應遵循教育規律、特性,充分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例如,依託常規實驗儀器設備設計實驗;藉助實物材料設計實驗;運用多媒體演示虛擬實驗;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自製玩教具等形式的評選活動。這些教學活動能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學習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探索教學新模式。
我們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為多樣的教學模式創造條件,以達成課程目標。
(1)動態演示模式。
在教學中,教師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以直觀、動態的演示效果創設有趣逼真的教學情境,既能調動學生的感官,又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自然能提高其接受知識的能力。如在講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可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實景展示月夜的荷塘景色,其鮮艷的色彩、生動的實景、真實的效果讓學生身臨其境。這種直觀形象地再現文字描寫的表現模式,讓學生思維從感性升華為理性,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
(2)自主探究模式。
運用多媒體和網路的強大資源,就能變教為導,達成學生自我探究的教學效果。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級“變阻器”一節為例,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了變阻器的原理,再展示變阻器實物,並引導學生利用網路了解變阻器在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學生運用“電腦”中的虛擬模擬實驗平台進行實驗,以探究不同方案的效果。這樣,就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學習,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協作學習模式。
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網路搜集學習資料,互相協作,實地調查,寫成研究 報告 ,並利用網路與校外專家、學者和教師進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現代教育技術裝備促進了教育教學模式的改變,優化了教學手段,改進了 教學方法 ,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應有的作用。1.發展學生的素質。
(1)改變 學習方法 。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可創設有趣的教學環境,使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其提高獲取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2)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能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學生可利用多媒體相互交流學習信息,研究學習方法,拓寬學習 渠道 ,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
(3)提高信息接受能力。
學生以多媒體為媒介,拓寬獲取知識的范圍,並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自然能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高學習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能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提高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接收處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教師的素質。
(1)轉變教學方法。
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過程中,教師由傳統“灌輸式”教學中的主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變“教”為“導”,能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引導學生學習,很容易達成課程目標。
(2)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可實現直觀教學,能輕易呈現教學重難點。同時,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製作的課件能補充相關知識,拓寬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消化和理解知識。
(3)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能讓教師通過網路快速獲取資料,提高教學效率,改善備課方式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製作的課件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並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三、 總結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巧妙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可突破時空的限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可突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可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進而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有關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推薦:
1. 現代教育基礎論文
2. 中國現代教育論文
3. 中國現代教育問題論文
4. 現代教育基礎論文
5. 淺談現代教育技術優秀論文
6. 有關現代教育小學數學論文
7. 淺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論文
8. 關於教育評價的論文範文
㈥ 小學教育專業優秀論文
小學教育專業優秀論文
小學教育專業優秀論文。目前,許多高校設置小學教育專業是為了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課程教育是我們學習數學的起步階段,對於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推薦小學教育專業優秀論文相關內容!
小學教育專業優秀論文1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範文篇一
《教師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
摘要:本文以教師獨特的教學語言表達方式和課堂教學技巧為依據,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種類型的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不同影響。並且針對這些影響提出關於教學風格的現實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個體教學風格的單一化,注入其多側面發展的新理念;根據教學客體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教學風格;不斷改善個體教學風格的不足,揚長避短。
關鍵詞:教學風格;學習習慣;小學生
在教學這樣一個雙邊活動中,教師的教學風格對教學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習慣。"而教師各異的教學風格會對不同階段學生習慣的形成產生不同影響。有科學研究表明:6至12歲即小學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所以,反思現存的課堂教學,探索更加適於形成小學生良好慣的教學風格是有一定的現實指導作用的。
1、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
小學生課前學習習慣的現狀。從實際調查發現有有一少數小學生根本無學習計劃,對於執行學習計劃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大部分學生將學習計劃流於形式。小學生課堂學習習慣的現狀。由於小學生年齡較小,自製力較差,聽課時往往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小學生課堂上始終專心聽講的人數比例並不高。同時,也有大部分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質疑的習慣。小學生復習及作業習慣的現狀。在完整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堅持每天復習的學生比例並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業,甚至還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業的情況。
2、不同類型的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
在《教育大辭典》中,教學風格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體現的教師個人特點的教學風度和格調,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藝術的綜合表現[1]"。然而"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形象載體[2]",教學過程中應以學定教,以教促學。通過長期對小學課堂教學的觀察,以相關研究理論為基礎,得出了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不同影響。以教師獨特的教學語言表達方式和獨特的課堂教學技巧為依據,細以教師課堂教學語言中語調的起伏變化,情感的運用和課堂教學技巧中所採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潛移默化的調控手段為標准,對教學風格進行了分類總結。
2、1理智思辨型的特點及其影響 。在課堂教學中,一些老教師知識淵博且經驗豐富。其主要特點是: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語調高昂、層次分明、邏輯嚴謹,比較注重理論知識,能夠深入淺出。這類教師的教學能用思維的邏輯力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他的嚴肅穩定,則對於自律性差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初步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專心聽講、勤記筆記,有效完成作業等學習習慣方面產生了一定積極影響。不過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使得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處在強式狀態下,沒有使習慣內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注意充分發揮教學手段的作用,教學組織形式也缺乏靈活多樣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點及其影響。 這類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學語言語調起伏明顯、表達優美動聽、富有感染力和鼓動性。教師善於用情感調控課堂,態度溫和謙恭,對學生的不良習慣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師,對於改變小學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下的討論可以看出,此類教師不僅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而且能促使學生養成上課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但是這種類型的教師常會成為"班媽",使學生過於依賴當天課上的掌握而忽略課下自己復習鞏固,不易形成及時復習鞏固的良好習慣。
2、3情境渲染型特點及其影響。 課堂教學要求知識之間的"無痕過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礎上創設情境,讓小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而這正要求教師在准確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接受能力等基礎上,更好地組織教學的每個環節,使學生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知識的主人。所謂因時適宜,因情適宜。此類教師善於用情境渲染調控課堂,其教學語言語調曲折,表達生動形象。課堂教學中長於及時鼓勵與情境性真實感染,課堂氣氛活躍,能使小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持久的注意力和積極的主動參與性。
3、教學風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個體教學風格的單一化,注入其多側面發展的新理念。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漸進地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必須有效地改善教師教學風格,革新以往單一而局限的教學風格,使課堂教學更好地為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供良好的環境。以其豐富性去適應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多種矛盾及特點各異的教學對象。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自己教學風格的優缺點,並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識儲備,使個體主導性教學風格更加豐滿。
3、2根據教學客體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教學風格。 每一種教學風格都有其特點、結構、功能和適應范圍。教師要根據教學客體的不同特點,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教學風格,即體現多側面發展。這里的教學客體包括:不同年齡特點和不同學情的學生,不同性質的學科,不同目標的教學環節等。教師要有的放矢,統籌安排,根據教學客體的特點,恰當的選擇和使用教學風格。
3、3不斷改善個體教學風格的不足,揚長避短。 為了更好地讓不同的教學風格有針對性地應用於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在發揚本身優勢的同時,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結束語
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在發展中形成的,同時也是在發展中進步的,其對於小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顯而易見。所以,通過改善教師的教學風格來更好地把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目標落實到實際課堂中是有一定價值的。
小學教育專業優秀論文2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範文篇二
《淺談小學教育改革方向》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學綜合素質教育和課堂有效性教學改革面臨著十分艱巨的挑戰,有效的教育教學也為小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決定作用。因此小學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臨著重大的改革。小學教育在每個人的學習成長階段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基礎,也是興教強國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學教育管理水平則是實施有效教學,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質教育改革已經對我國小學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直面小學教育管理問題,實施有效改革已成為我國小學教育改革工作的關鍵問題。
一、我國小學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育教學考核評價機制還不夠科學完善
在傳統應試教育以分數為評價學生好壞唯一標準的考評機制環境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並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從而,教師教學水平考核評價標准也受著傳統評價模式的影響和引導變得有效無趣,教師和學生逐漸淪落為傳授概念和學習考試的機器,喪失了應有的活力,學生探究水平和創新意識受到了無情的扼殺。然而隨著社會主義知識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對人才實踐功能和創新意識的要求,我們逐漸認識到,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已不再是培養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學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為小學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2、教職人員對教育管理相關問題缺少正確的認識和處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學教師面對新課改教材以及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總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難色,他們習慣了按照書本一成不變的照本宣科,而在課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動和探索試驗。長此以往,學生在課堂上也不會培養出學習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反而會覺得十分無聊無趣或緊張排斥,他們也許只是本著對教師應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態,才會忍受著無趣的課堂,其實他們的心早已飛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師切不可認為學生沒有搗亂就是聽話,這也是十分片面的認識。
二、進行小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學教育改革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雖然傳統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繼承和發展的優勢,也為人才的培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的知識經濟環境人才競爭力的不斷增加,純粹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提升綜合素質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識體系推動新型小學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勢如破竹。
2、小學教育改革是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要求
世界的發展有著其適應的規律,是一個新老更替、推陳出新的'發展過程,這就是其規律的本質,傳統小學教育模式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已經充分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學模式已跟不上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該消亡的時候了。
3、小學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現狀的要求
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是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成績和問題同時構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現狀,所以小學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礎牢不牢,對教育工作改革的成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小學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學課堂
小學教師首先要從小學生的學習速度、效果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來決定教材的使用和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組討論、實踐運用、引導提問、情景設置等方式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對症下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養成勤於思考的良好習慣,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有助於引導學生體驗積極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師不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要主動參與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活潑、緊張有序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大局觀念和集體意識,讓學生樹立以班為家的思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融入課堂大環境中,以促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進展。
3、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往往被教師以及家長忽略,以至於問題學生層出不窮,所以小學教師一定將小學教育管理與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有機的結合,引導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勇於克服困難的信心。在教學中應適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引導,注重各學科德育教育的滲透和思想引領,讓德育教育無處不在。
4、不斷完善教師隊伍建設
有一支綜合教學能力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小學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沒有好的教師,一切的教育是空談,所以學校要持續加強師資人員專業化培訓,建立健全有效的監管考評評價制度,以不斷提升教職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和教學能力,對教師人員教學能力和取得的成績予以公正客觀的評價。學校要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機制,讓想改革、會改革、敢於以自身工作實驗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滿創新精神和探究意識的教職人員真正得到重用。
小學教育改革是我國教育事業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進行卻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緊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想潮流。這需要社會各界的同心協力、共同堅持,相信經過不斷的努力,小學教育改革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為教育事業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
㈦ 關於教育的精選議論文4篇範文
教育 這個話題無論在何時厚實受到大家關注的,人類離不開教育,教育才會成長。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教育的精選 議論文 ,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
關於教育的精選議論文篇一
教育,小而言之決定著人的命運;大而言之,決定著的前途。是競爭激烈的時代,高文憑儼然成了高薪水的代名詞,,躋身白領,抬高身價,老師家長學生演繹著時代的瘋狂。
名校陪讀多瘋狂
在一座座中學的附近,陪讀村發展,意識到教育是人生唯一出路的家長們,拋棄了優越舒適的生活,浩浩盪盪地來到這里安營紮寨,與孩子一起為高考做。夜深啦,陪讀村裡仍透出點點燈光,燈光下那一張張寫滿疲憊卻稍有懈怠的臉,令人不禁感慨應試教育的瘋狂。讓我從心底祝福,願命運能青睞!
起跑線上多瘋狂
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耳熟能詳的至理 名言 ,人不希望的孩子成才,便上演了起跑線的瘋狂,要選的,老師要挑最棒的,培訓班應運而生,證書漫天飛舞,是好孩子就得跟著大人跑,放棄的天性,丟掉的 愛好 ,個天真的孩子成了家長與同齡人競爭的砝碼,成了家長炫耀的資本,小小年紀就背上家長給預定的成才計劃,沉重的翅膀訴說艱難!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 馬拉松 ,最後的贏家起跑就沖在,長路漫漫,何苦一開始便把弄得精疲力竭?厚厚的鏡片,病態的思想是對時代無聲的控訴。
嗚呼!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教育民族復興的原,懈怠!偏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拯救教育!拯救人才!
關於教育的精選議論文篇二
近來看了一本書,讓我感觸極深,這本書的名字叫做《中國的希望在哪裡》。書名很好聽,主要講述的是中國的基礎教育的落後,今後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講述了當今社會需要人才,中國的希望在於對人才的培養。
自從科舉制度發明以來我國教育呈現出日趨完善的境況。科考也受到歷代帝王的重視,因此,教育制度的完善也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素質,更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人才。
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也說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興國安邦的基礎,是文明傳承的紐帶,是塑造靈魂的沃土。古往今來,“教育為民,教學為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問題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問題,中國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要發展強大,必須要有“具備創新思想的新型人才”人才從哪裡來?當然是教育出來的,這是教育的第一要務,時代需要更新的人才,時代需要創新的教育。
中國的教育日趨完善,那為什麼我們的學校老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
問題在於,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教去學,都是一些人雲亦雲,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這是難以出現人才的主要問題。
在近代歐洲,規模並不大的社會經濟轉型,產生了包括馬克思的一個又一個大家,當代中國的轉型規模還是速度都是世界罕見的,去尚未能看到大師產生的蹤影,屹今已有八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十三億人口的大陸,人才濟濟卻無一人獲獎,中國的希望在哪裡,沒有人才,哪來的希望。
至此我們因該明白,光是“教”或是“育”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兩者結合,這樣才有用。我們來看看現在的教育,許多青少年感嘆壓力太大,可是,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教導,國家的重擔,統統被冠以“教育”之名壓在原本一群活潑的有朝氣的青少年肩上殊不知他們已經喘不過氣來了,我不經要想像魯迅先生那樣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試想這樣的教育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嗎?
中國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人才,人才離不開教育,如果把“教”和“育”割裂開來,我們將永遠都不能解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了。
教育由“教”和“育”組成,“教”是言傳身教,授業,解惑“育”是培養,養成人格之事業也,這兩個字必然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若,”教”與“育”分開,那教與育的含義就會混淆不清,因為教育的意義為“教授知識,培養人才”,人才造就中國的未來,教育成就希望。
中國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人才,人才離不開教育,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是中國的希望,只有教育,成才,希望三者互相協調,互相結合起來,才會有中國教育的美好未來,我們的美好未來!
關於教育的精選議論文篇三
苦者,乃五味之一,引申為勞苦。最早約見於《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亞聖此言自古以來被作為修身的金玉良言。
如今時興“苦難教育”(一說“挫折教育”,義同),其施教對象主要是青少年。大力倡導的做法之一是創設挫折情景,讓他(她)們經歷一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鍛煉。還有一個與“苦難教育”殊途同歸的活動叫作“憶苦思甜”,大人們用他們的苦難觀教育我們,說他們那個時代是如何苦難,缺吃少穿,沒錢讀書,雲雲。
其實,每一時代都會有各自的苦難,只不過不同時代對苦難的感受不相同罷了。父輩們認為挖野菜、撿煤渣是苦難,有書念才是幸福。但現在的孩子卻覺得只要能不被考試所累,寧願去撿煤渣、挖野菜。大人們覺得現在的孩子生在好時代,長在蜜糖罐里,因而,總想讓他們也體驗一下自己兒時的苦難,諸如吃窩窩頭,喝黑面粥,咽菜糊糊……然而,在孩子眼裡,這些都不算苦難,反而從“憶苦飯”中嘗到了刺激和新鮮感。如果可以交換,讓大人們去體驗現在孩子們學習的重壓,對他們來說,重溫童年,彌補學識的不足,何嘗不是一大快事。
可見,苦難有它的時代性。這個時代是苦難的東西,下個時代或許成了游戲;上個時代的苦難,放在今天不一定是不幸;下個時代的幸福,放在上個時代也不一定就意味著好運。每個時代的人都在體驗著各自的苦難,完全沒有必要用自己時代的苦難去磨礪別人。因為他們都有各自的苦楚。
對父輩那個時代所經歷的苦難,只要知道就夠了,不需要重復。苦難對每個人來說,既不是生命的運氣,也不是生命的不幸,它只是一個事實。人生在世,他的任務僅僅是在體驗自己的那一份並在忍耐中清除它,而不應人為去製造它。倘若把孟老夫子《告子下》的話引向極端,進而視“苦難教育”為萬能,其結果便是給下一代人增加了雙重苦難。
我們應當走出這一誤區。
關於教育的精選議論文篇四
論中國教育
中國的教育總能用死板來形容。
為什麼說是死板呢?
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在中國教育制度的實施中來尋找答案。
從古時科舉到近代應試教育再到現在的素質教育,中國的教育制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化,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卻是一成不變的,都是一紙定人生。
古時的八股文,形式固定,內容僵硬,造出來的一批一批的所謂的人才,其實都是書獃子。彷彿這是自古天成的一樣,中國的教育無論如何風風火火的改革,都只能造出紙上的皇帝,沒有一點實際才幹!可悲的中國教育…
再來說中國近代的應試教育,這是古科舉發展到現代的輝煌時期。這個時期,中國的所有國民都在靈魂深處烙下了應試教育;這個時期,所有的國民都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練就了一身的非凡本領。這一身非凡的本領是什麼呢?是用一刻鍾背下一本書,是千千萬萬份試題只有一個答案,是無論什麼知識都是死記硬背,從來不會去消化,只是單一的儲存在腦中;天下萬般事,唯有老師的指令是真理,即使老師是錯的,大家都還是惟命是從。從來不會去思考什麼對與錯,只是一味的接受。
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即使你有再出眾的才華,也只能被這種教育將才華點點抹平,讓你成為一個大眾化的人。
應試教育影響了很多代人,直到現在應試教育的概念都還在人門腦中安家,真是根深蒂固在我們的靈魂深處。
接下來談的是素質教育。何為素質?以培養學生德、志、體、美、勞為重點,全面發展學生潛能,以實踐與理論並重的理念來指導教育學生。這概念說得美侖美奐,但實際呢?
在學生中最流行這樣一句話,‘減負課本少,教輔資料多。減負不減重,背上大山多。嘴上說素質,筆下是應試。’這句話真是形象啊!
應試教育,學生負擔過重,到了素質教育,就馬上提出“減負”這個概念。剛開始,學生們還歡喜了一陣,可到後來,大家卻發現減負其實是形勢上的減,實際是在加大我們的負擔。課本上的知識變少了,課本變薄了,但是我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老師要求買的資料越來越多,課桌里早已被書塞滿了,課桌上仍是山一般高的資料。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減負嗎?
素質教育到底是何種教育啊?有人說這是變了稱號的應試教育,對啊,打從一開始那些個教育專家就在那兒掛羊頭賣狗肉,說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們簡直把我們當猴耍。
我們這一代人,科舉早已離我們遠去,所以我們無法知道科舉到底怎麼樣,但是我們卻是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的一批先者,我們明白中國的教育制度。
在這個所謂的精英雲集的時代,國家提出教育革新,教育多元化,於是便引進了所謂的精英人才教育,在這些這樣那樣的教育背後,其實還不是那一紙定人生。
我們還是學生,看著中國的教育之路,雖不如那些老師學者看得透徹明了,但我們作為中國教育的一份子,也深為自己的前途擔憂。學海路一走就是十七、八年,人生的四分之一都用在了學習上,學習先賢聖明,學習科學計算,為人生後面的四分之三打基礎。
但中國的教育現狀著實讓我們心憂。我們需要的是一條出路,是一種能走向成功的教育模式,不是這個時代下教育的犧牲品。
猜你喜歡:
1. 描寫教育的滿分議論文滿分模板
2. 教育孩子成功的作文
3. 關於立德樹人的議論文作文
4. 父母教育孩子議論文800字
5. 教育四個不為心得體會3篇
㈧ 高三作文800字議論文教育五篇
教育 是人一生中必不可缺的。好的教育能使人一生幸福,並活得有所成就。如果說成就是魚,那麼教育就是水;如果成就是鳥,那麼教育就是天空;如果成就是奔馬,那麼教育是廣闊的大地。所以說好的成就源於教育。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高三 作文 800字 議論文 教育五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作文800字議論文教育1
教育關乎孩子下一代,我們必須重視。下面是我帶來的是正確的教育議論文800字,希望對您有幫助。
性格具有可塑性,周圍環境的人和事物會影響性格的形成,所以家長的教育態度至關重要,甚至影響孩子的命運與未來。
棍棒之下出孝子
中國有一句古話:「棍棒之下出孝子」,信奉暴力教育態度。誠然,這句話過於絕對,但也並無道理。
就當下的風氣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有很多家長把孩子當做溫室的花朵,呵護備至,從不忍心責罵教育,這就養成孩子驕蠻任性的性格。而且這種教育態度不僅使孩子的性格扭曲也會使其生存能力消失殆盡,在弱肉強食的社會競爭中難以生存,只顧一味放任自己的喜好,無法獲得真正的成長。但是也不可以暴力的態度對待孩子。也有一些家長認為,暴力會讓孩子更聽話,更容易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過分的暴力,會使孩子養成逆來順受的性格,一遇到困難,只會一度躲避,退讓,懦弱的把自己放置到安全的環境中,不懂教育態度也會造成
其奮斗能力的喪失,無法獲得成功。
傅雷家書
傅雷是中國有名的文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在與家中的通信中,通過切身的 經驗 與感悟,把自立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溫和的教育。正是他的這種教育態度,讓他的孩子無一例外成為有能力的人。
大教育家的教育態度,讓他們的孩子都養成了良好的性格,懂得謙讓,堅強,都獲得了一個圓滿的人生。
後記
正確的教育態度,對孩子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要只一味的溺愛或暴力,要剛柔並進,以身作則,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培養他們完善的性格去面對人生。
雄鷹展翅,蝴蝶飛舞,用正確的教育態度去教育孩子,讓他們盡情的去享受生活的波瀾壯闊,人生的跌宕起伏,擁有更美麗的人生。
高三作文800字議論文教育2
一張考卷,幾分浮動,換得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報以無奈苦笑。
僅從表面上看,母親對從滿分降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責備,而對雖然一開始不及格、但後來進步的孩子不吝愛吻,是不是僅說明這位母親鼓勵進步之可取與苛責退步之不妥呢?並非如此,撥開表面的巴掌與吻之別,在這幅漫畫中,我們應看到僅僅是分數上的一點變化,都足以使家長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其背後折射出的無數個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緊緊盯著分數,視分數進與退為獎罰標准,與其產生的求全責備之態,並非是個別家長所為。滿分吻、98分得巴掌這一荒謬現象,正是被詬病許久的唯分數論的體現,當家長並不在乎分數背
後反映的知識掌握情況,指導學習作用時,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經很接近滿分」這一事實,而是只看見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況,辨不清「無論55分還是61分都說明孩子學習狀況不佳」,而只關注比上次進步了6分。
在啼笑皆非之餘,我們不免要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樣粗暴的分數對待,對分數的執著,到底因何而來?
固然,激烈的競爭環境與中國向來重視考試的傳統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考試分數的普遍關注,但有沒有更深層、更本質的原因呢?將分數進退當作依據的背後,不正是我們缺乏對孩子成長客觀全面的評判標准、對除學習外其他方面忽視遺忘嗎?古代便有「為己之學」,以修養完滿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認可的官位為目標,而今,社會也更需要綜合素質優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與吻滋養出的分數型人才。君不見今年校園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雖分數耀眼,但人格上有著致命缺陷,如若僅憑巴掌與吻一味注目分數浮動,還能說是「育人」嗎?培育的到底是棟梁還是外表光鮮,內里朽爛的速生木?
所謂求全責備與寬容鼓勵之異,在向教育敲響警鍾,內里顯現的教育觀念之弊,正中痛點。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知道」,「改變」的背後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審視日常中我們早已熟悉
的情景,以此為契機,給孩子的成長路上正確的引導與培育,幫助他們獲得除了分數的其他優良品質與綜合能力,以真正的吻報以的鼓勵,以真正的吻對待他們的教育報以決心與堅守。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對未來的教育報之以歌
高三作文800字議論文教育3
從前有個人,他養了一隻鷹,後來這鷹逃走了。幾天後,在山上發現了鷹的屍體,主人想不出為什麼鷹會無緣無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開鷹腹,才恍然大悟。
原來鷹在籠中,養尊處優,竟失卻了獵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餓死了。
孩子是一群終究要離開籠子的鷹,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
然而,試看今日之中國,哪裡沒有鎖在籠中的「鷹」?他們從沒有經過歷練,他們從來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小心地生活。上學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幫助背書包;生活嘛,有父母幫著洗衣洗被,幫著穿衣服系鞋帶;甚至去夏令營,也有父母准備好足夠的食物,足夠大的裝臟衣服的袋子……
試想這樣的一群「鷹」飛出籠子,還要如何生活?他們除了感覺到生活的麻煩與沉重外,還能怎樣,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雞蛋,只好哭著握著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並非用甘蔗澆灌出來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長需要磨礪,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礪中才能形成。馬卡連柯曾一針見血的說「過份的溺愛,孩子而言是一種毀滅。」這並非聳人聽聞。
可曾見過傲立懸崖的孤松?在寒風中它的莖為何巋然不動?那是由於它從巨石中探出身體的時候,已經飽受了苦難的摧殘。
可曾見過蹁躚飛舞的蝴蝶?在陽光下它的雙翅為何那麼雄健?那是由於破繭而出的時候,它用盡了一生的力氣把體液擠往雙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白玉不毀,孰為珪璋」。古人雖已遠去,但言猶在耳啊!
有人說:國家的前途與其說握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握在母親手中。 家庭教育 ,關系國家命運。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籠中放飛,讓他們去經歷風雨,讓他們去打造雄健的雙翅。
高三作文800字議論文教育4
「人之初,性本善……」每當讀到這古老的三字經,就讓我聯想到中國自古以來就以誠實、守信為美德。這傳承了千百年的美德應該放棄嗎?
這幾天,在我身邊的一件事讓我耿耿於懷、為此我也憂心重重。上個星期四的下午上電腦課時,由於我的粗心大意,不小心把文具盒落在了電腦室門口的椅子上。當我正要用筆時才發現文具盒不見了。等我回去找文具盒時,椅子上已是空空的了!想到晚上還要做作業,哎!沒了文具盒,我該怎麼辦?回到家,父母如果問我,我又該怎麼回答?
想著這些,我垂頭喪氣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轉念又想,「文具盒是去年三好學生的獎品;鋼筆和自動筆是上個學期才買的;還有一盒鉛芯是我今天中午才買的……」想到這些我的淚珠就快流了下來。回到家,我低著頭不出聲,心裡害怕及了!我便哭了起來。爸爸問我;「怎麼了,是不是有人欺負你?」我搖了搖頭,但是卻不敢出聲。爸爸又問:「到底怎麼回事、是不是丟東西了?」我怯生生的點了點頭,然後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爸爸、媽媽。他們埋怨了幾句,然後很快又給我買了新文具。
昨天,我在班裡發現某同學的文具盒裡有兩只筆靜靜地躺著,當我走近的時後,它倆突然醒來,好像要對我說:「小主人,我們在這兒呢!快來救救我們吧!"我越看越眼熟。我就問這位同學,」這兩只筆是你的嗎?她不但不羞,還理直氣壯的說;「這是我媽媽買給我的。」說完這句話時她卻紅著臉低下了頭。之後我問了她周圍的同學,大家都說;「以前她從來就沒有過這樣的兩只筆,自從上周四上完信息技術課後,她的文具就多了起來。」我估計可能是她撿到了我的文具盒。
後來,我在好朋友的幫助下,當著她的面強行把哪些文具拿了過來。她一聲也不吭,不知她當時是怎麼想的。事後我感覺這樣做也是不對的。回道家,我把今天所做的這一切都告訴了爸爸,爸爸不但不贊同還批評了我。
通過這件事,讓我深深的感到我們從小就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將來長大才能有作為。我建義設立一個「誠實節」,讓大家都來參加這個節日,讓我們都成為誠實、守信的人。
高三作文800字議論文教育5
近來看了一本書,讓我感觸極深,這本書的名字叫做《中國的希望在哪裡》。書名很好聽,主要講述的是中國的基礎教育的落後,今後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講述了當今社會需要人才,中國的希望在於對人才的培養。
自從科舉制度發明以來我國教育呈現出日趨完善的境況。科考也受到歷代帝王的重視,因此,教育制度的完善也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素質,更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人才。
的科學家錢學森也說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興國安邦的基礎,是文明傳承的紐帶,是塑造靈魂的沃土。古往今來,「教育為民,教學為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問題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問題,中國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要發展強大,必須要有「具備創新思想的新型人才」人才從哪裡來?當然是教育出來的,這是教育的第一要務,時代需要更新的人才,時代需要創新的教育。
中國的教育日趨完善,那為什麼我們的學校老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
問題在於,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教去學,都是一些人雲亦雲,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這是難以出現人才的主要問題。
在近代歐洲,規模並不大的社會經濟轉型,產生了包括馬克思的一個又一個大家,當代中國的轉型規模還是速度都是世界罕見的,去尚未能看到大師產生的蹤影,屹今已有八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十三億人口的大陸,人才濟濟卻無一人獲獎,中國的希望在哪裡,沒有人才,哪來的希望。
至此我們因該明白,光是「教」或是「育」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兩者結合,這樣才有用。我們來看看現在的教育,許多青少年感嘆壓力太大,可是,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教導,國家的重擔,統統被冠以「教育」之名壓在原本一群活潑的有朝氣的青少年肩上殊不知他們已經喘不過氣來了,我不經要想像魯迅先生那樣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試想這樣的教育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嗎?
中國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人才,人才離不開教育,如果把「教」和「育」割裂開來,我們將永遠都不能解開的「錢學森之問」了。
教育由「教」和「育」組成,「教」是言傳身教,授業,解惑「育」是培養,養成人格之事業也,這兩個字必然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若,」教」與「育」分開,那教與育的含義就會混淆不清,因為教育的意義為「教授知識,培養人才」,人才造就中國的未來,教育成就希望。
中國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人才,人才離不開教育,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是中國的希望,只有教育,成才,希望三者互相協調,互相結合起來,才會有中國教育的美好未來,我們的美好未來!
希望本文教育能幫到你。
高三作文800字議論文教育五篇相關 文章 :
★ 高三的作文800字議論文五篇2020
★ 議論文作文高三800字五篇
★ 高三作文議論文800字5篇
★ 優秀高三作文800字五篇
★ 高三優秀作文800字五篇
★ 高三作文專題800字五篇2020
★ 高三作文生命800字議論文五篇
★ 高三的作文800字範文五篇
★ 高三的作文800字五篇
★ 高三作文800字範文5篇
㈨ 教育發展的論文
作為人力資本積累的重要手段,教育發展是一國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決定因素。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教育發展的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教育發展的論文篇1
淺談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
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 教育的社會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對重智育、輕德育、 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問題的嚴重後果缺乏深刻的認識,所以在教育過程中尚未將“全面 發展”真正到位,教育教學模式依舊在較大程度上沿襲傳統的方式。盡管有一些教改實驗,但對整體的教學方式的沖擊和震盪仍然微乎其微,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陳舊的傳統教育的種種表現:
1.重課堂教學,輕課外活動。有相當多的學校把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看成了唯一的形式。學生整天圍著老師轉,圍著課本轉、圍著教室轉、圍著作業轉。
2.重教師的教,輕學生的學。教學本應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而當前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教師只管自己的教,不問學生的學。教師幾乎把所有的的教學時間都用來考慮如何備課、寫教案、講課、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 考試和閱卷等。至於學生改進學習方法等,則很少顧及。
3.重傳授知識,輕能力培養。向學生傳授知識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可有的老師把傳授知識當作唯一的任務,由此而產生僵硬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把學生當作口袋,硬灌硬塞。諸如“題海戰術”、頻繁的考試、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等都屬於此。
4.重統一要求,輕因材施教。由於人的秉賦、愛好、性格以及環境條件等等的不同,有些人往往只在某一方面有才華,而其他方面則一般,甚至有缺陷,對這些人,有些教師只用一個腔調,一個尺碼去要求學生,如有悖老師觀點、要求的則斥之為“庸才”、“歪才”,甚至被打入“冷宮”,視為“廢才”,這樣使一些有特長的學生埋沒了“才幹”。
凡此種種,都與素質教育的內涵相違背,對此,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轉變和落實.
一、首先將教育觀念的轉變具體化,並落實在教師的教學行為中
觀念是支配人們行為的一種思想意識,不同的教學觀念,就會有不同的教學實踐。教學觀念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是人們對教學認識的集中體現。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教學觀念也隨之不斷更新,為了適應 現代教育的要求,使課堂教學能夠實現新時期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我們應當轉變教育觀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首先要求教育觀念的優化。因為教育行為受制於相應的教育思想,當教育觀念沒有實現真正轉變時,任何其他的改革措施都很難真正產生效果。
二、轉變教育方式
傳統的教育方式無須廢除,只須轉變改進。如在立足課堂教學的同時,開辟第二課堂,但不能忽視課堂教學。 因為課堂教學是基礎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認真對待每節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無論在教學的哪個環節上,教師的眼睛不能只盯著幾個“優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能力的培養,但不是說就不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了,而是要教給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在教師的啟發下,由學生自主地去獲取知識,在“施教”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分析和了解,要分析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學習狀況,注重分層教育,因材施教,尤其是在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中,更要堅持這一原則。如課堂教學中完全可以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和要求,布置不同的作業,批改作業時,對部分同學可放手讓其互批,對部分同學還可以面批,這樣,可以鼓勵每一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使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三、由注重教法向注重學法轉變
當今社會,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而且有些知識的 發展快更新也快,一個人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形成了自學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新信息,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只管如何教,不管學生如何學,教和學不能協調統一,課堂效率始終不高。現在的學生到學校來學習,不僅僅是傳統觀念上的讀書,更主要的是對學習方法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自覺地學、科學地學、高效率地學,教學才能事半功倍。
四、從強調記憶的學習向注重思維的學習轉變
目前,人類已進入信息社會, 現代生產已進入自動化時代。面對這種生產力水平,勞動者必須具有復雜的腦力勞動能力,更多地表現為創造性勞動和研究,這就要求 教育能夠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人。這種高素質的人,必須具有創造性能力,因此現代教育不應以傳授傳統文化為唯一功能,而應將學生引向科學文化的發展前沿,引向未來,使學生具有吸取不同特質的文化精華和把不同特質的文化精華融為一體的能力,為學生創造多向選擇的條件。學生學習知識,不只是學習已有的結論,還要學習結論的形成過程,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傳統教育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必須揚棄,要代之以生動的活潑的主動的發現學習和探究學習,要著眼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充分發掘學生智慧的潛力。
五、改進質量評估細則
教育質量評估在素質教育全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不搞好教育評估細則,素質教育的實施不僅難以突破,而且可能會導致以高分論英雄的危險。因此,我認為要從“多元化、全方位”的角度,制定素質教育的評估細則,對教師的工作,應按照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教書育人的要求,根據鞏固率、合格率、達標率、優生率、學困生轉化率等各項指標綜合評估(包含音、體、美、勞、心理健康等科目)。不能僅看看教師的教案寫得怎樣,學生的作業做得怎樣,而要著眼於這個教師在確保學生全面發展方面所做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總之,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教育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它與教育方針中規定的培養目標是完全一致的,我們只有領悟素質教育的內涵,構建素質教育體系,創設素質教育環境,完善素質教育方法,才能使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得到全面落實。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地走向希望的軌道。
教育發展的論文篇2
淺析教師教育的發展
[摘要]目前,我國教師教育正在向開放化體系轉變,在這一過程中,綜合院校和師范院校在教師教育上各自顯現出獨特的優勢,同時也暴露出各自相應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開辦教師教育,在正確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同時,社會應通過繼續提高教師地位、嚴格執行教師資格制度等相關策略保證和提高教師隊伍質量。
[關鍵詞]教師教育教師地位教師資格制度
一、教師教育模式的發展背景
教師教育模式應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相適應,尤其與經濟、教育的地位和教師待遇等特定國情相適應。我國的師范教育始於甲午戰爭以後,當時“朝野人士,深感國事陵夷,民智落後,群議變法興學,以雪恥圖強”①,於是,1896年梁啟超在《時務報》發表了《變法通議·論師范》。文章對新、舊學堂教師狀況進行了分析,指出當時“府州縣學、書院和蒙館等傳統學校的教師都是一些不通六藝、不讀四史的人,更不了解西學的最基本常識”,而新式學堂中聘請的外國教習,又存在諸多弊端。因此,他認為,中國急需普遍設立中、西學兼習的新式學堂,不能依靠上述兩類人,“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設立師范學校,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師。”②主張自辦師范學堂,“以師范學堂之生徒,為小學之教習;以小學生徒之成就,驗師范學堂之成績。”③1897年盛宣懷在創辦南洋公學時,設師范院,開始了我國的師范教育。
師范教育在創建之初,主要參照日本的做法,在學校設置、課程安排、經費來源、招生對象及畢業生分配等方面都由國家統一規定。當時的學校是獨立設置的,這種獨立設置強調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重視對教師的專門培養,滿足了當時社會發展對教師的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目前在師資數量的需求上有所緩和,對教師質量的要求日益突出,當今社會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人才,這種社會發展狀況對教師教育模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定了教師的地位。1995年12月12日國務院又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要求成為教師的人至少要獲得七種被承認的資格證書中的一種。1999年6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鼓勵綜合性高等學校和非師范類高等學校參與培養、培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自此,綜合大學開始嘗試辦師范教育,師范院校也紛紛開設高職專業,向綜合大學靠攏。這樣,中國的教師教育由獨立體系走向了開放、綜合化體系。
二、綜合院校與師范院校在教師教育上的優勢與問題(一)綜合院校教師培養的優勢與問題
1.綜合院校舉辦教師教育的優勢。
一是學科門類多,教育資源豐富,有利於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二是學術水平較高,有利於提高師范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三是師資力量相對雄厚,有利於為教師教育專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生長點;四是具有較強的內部調節功能,舉辦教師教育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能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調整專業設置和辦學規模;五是大學的社會聲譽有利於吸引優秀生源,提高教師教育的質量。④綜合院校在學科基礎和知識背景及學術氛圍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利於復合型教師、科研型教師及某些特殊專業教師的培養。
2.綜合院校教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綜合院校不具備教師培養的經驗。教師的職業特色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制約著教師培養。教師的勞動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教育的科學性要求教師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該是大寫的“T”型,即在專業知識上要精、深,在其他文化知識上要廣、博。教育的藝術性要求教師的天賦、靈感和創造性。教育是解放的藝術、發現的藝術、激勵的藝術,教師需要解放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激勵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創造慾望。目前,綜合院校還欠缺實踐經驗和教育技能嫻熟的受過專業訓練的專職教師。
二是綜合院校對教師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通過合並發展起來的綜合大學,改革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學校的辦學層次和在全國的綜合排名,因而建多少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多少博士點、碩士點等,才是學校關注的重點”⑤。由師專合校升格而建的地方綜合院校,有些因定位不準或急功近利,盲目發展高職專業,不僅在專業設置上,高職專業的數量超過了師范專業,而且師范專業的課程安排不僅沒有保留或更加突出原有的師范特色,反而對教師教育必備的課程進行了壓縮,這樣一來,這些院校不但沒有秉承師范教育的優良傳統,而且會因為失去原有的辦學優勢使教師教育專業在多元競爭格局中喪失競爭力。三是綜合大學在招生和畢業生去向上處於兩難境地。
一般而言,綜合大學的生源都比較好,能達到綜合大學錄取分數的考生一般不會報師范專業,師范專業在綜合大學的地位不會像其他專業那樣高,這樣,一方面綜合大學的師范生會因地位不高抬不起頭,另一方面仍以綜合大學生自居,不甘願當老師。⑥因此,雖然綜合院校開始辦師范專業,仍“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二流’中學畢業生報師范、‘二流’師范畢業生當中小學教師的基本現狀”⑦。
(二)師范院校在當今多元競爭中格局中教師教育優勢與問題
1.師范院校在教師教育上的優勢。一是多年承辦師范教育積淀的深厚底蘊,是師范院校在多元競爭格局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與基礎教育的緊密結合,是師范院校的立校之本;三是具有專業的教師教育師資,這是師范院校教師教育的有力保障。
2.師范院校教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雖然大部分師范院校是在繼續保持或發展教師教育特色的基礎上,按社會需求開辦相應的高職專業,但也有部分師范院校在改革大潮中迷失方向,以犧牲原有的優勢為代價盲目發展高職專業,結果導致目標定位混亂、特色喪失、優勢不再、師范生的競爭力下降、高職生的競爭力更弱等現狀。這集中表現在能夠體現教師專業特色的課程設置薄弱,除了各類相關知識體系陳舊、課程壓縮外,各級領導還將主要精力和資金投入到高職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上,忽視了教師素質專業課,造成自上而下的對教師教育課程的懈怠。“檢驗師范大學綜合發展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應該是教師教育和教育學科的地位是否更加鞏固,教育研究水平和政策服務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培養出來的教師和學科人才是否得到社會認可,學術實力和辦學聲譽是否得到提升,對國家和地方教師教育和高師院校發展的引領和示範作用是否得到發揮。”⑧因此,師范院校在向綜合大學轉型的過程中,不能以犧牲自己原有的優勢為代價,而應在鞏固原有的教師教育和教育學科地位的基礎上,通過學科整合和理念創新使自己的特色更加突出,從而提高自己在多元格局中的競爭力。
二是師范院校的教育改革滯後於中小學教育改革。
師范院校教育理念的創新遠遠跟不上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步伐,師范院校是為中小學培養師資的,是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是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指南針和風向標。但就目前現狀來看,師范院校的教育理念及培養目標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在真正進入中小學後“在教育理念方面並無明顯優勢”⑨。這主要是因為師范院校“關於教師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課程,關於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課程,關於教育評價、教育管理以及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等多方面的課程”⑩設置不足,以至於師范院校畢業生在面對中小學教育實際以及在新的教育形勢下,不能體現出其應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優勢。三是師范院校的教育實習環節形同虛設。教育實習是教師的必經之路,是從學生過渡為教師的關鍵環節,是教育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有力保障。但就目前來看,師范院校的教育實習環節形同虛設,根本不能真正起到實習的作用,有的學生甚至根本沒有站講台的機會,更不可能通過實習使所學的教育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也更談不上通過實習使教育技能得到提高。
三、促進教師教育發展的策略(一)提高教師地位,改善教師待遇
列寧認為,提高教師地位,改善教師的物質待遇,是建設教師大軍、提高整個社會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他曾經指出:“不提高人民教師的地位,就談不上任何文化,既談不上無產階級文化,甚至也談不上資產階級文化。”因此,他強調指出“應當把我國人民教師提高到從未有過的,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沒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
在現代社會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造就人才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要重視教育、重視教師、提高教師待遇、改善教師生存和生活條件以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從事教育事業,從而提高全民素質,使民族興旺發達,使國家繁榮富強。1978年4月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不但學生應該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該尊重教師。”最近幾年,我國教師的地位有所提高,教師的待遇有所改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徵求意見稿在經費保障內容中明確提出,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要達到4%,教師工資可高於公務員。由此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作用及教師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教師教育會隨著教師地位的提高而得到相應提高,當教師的待遇真正高於公務員時,教師專業會吸引大批高素質的學生,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二流’中學畢業生報師范、‘二流’師范畢業生當中小學教師的基本現狀”。
(二)嚴格執行教師資格制度
教師資格是國家對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最基本的要求,它規定著從事教師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我國自1993年之後相繼頒發了《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和《〈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體系,為保證教師質量奠定了基礎。一般而言,教師資格考試分兩步走:一是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普通話等教師必備知識的考試,上述三科考試合格後再參加認定如說課、試講、體檢等。教師資格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條件要求,是教師質量的最低標准。教師的工作關乎國家的興衰、全民的整體素質,甚至是人類未來的發展,保證教師質量,就是保證人類的未來。因此,應嚴格執行並進一步完善教師資格制度,以確保教師質量。
(三)綜合院校和師范院校在教師教育上應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教師教育專業
1.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專業設置,強化能力培養。
在教師教育由封閉走向開放的新時代,各類教師培養機構應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優化與整合課程設置,豐富與更新知識結構,完善與提高能力培養。知識與能力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古時候,只有“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才能勝任教師,現代社會發展更加迅速,知識激增,信息爆炸,創新不斷,對教師的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認為教學是把自己儲存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的過程。
現在,這一說法已經不恰當了,教師的教學不是灌輸,而是啟發,知識不是從教師傳遞給學生,而是把打開知識寶藏的鑰匙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要有源源流動的活水,這就對教師的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得真正“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各類教師教育的學校和機構需要更新理念,在豐富與完善知識結構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如果說知識是勝任教師的前提,能力則是勝任教師的保障。教師需要多種能力,尤其是當今社會,專業化的教師需要擁有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各種能力,因此,教師教育學校或機構需要通過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等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
2.落實與加強教育實習環節。
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台,通過教師的指導與幫助,真正提高教育實踐能力,同時也為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提供了機會。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與道德修養,解放學生的思想,開闊學生的視野,堅定學生的教育信念,激勵學生的教育熱情,端正學生的態度,為學生日後走上工作崗位做足准備,為未來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注釋]
①③湯才伯.廖世承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453,453.
②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37.
④⑤嚴燕.非師范院校教師教育的困境與超越——全國非師范院校教師教育協作會首屆年會述要[J].教師教育研究,2005(4):76,76.
⑥石歐.契機還是危機:當前高師教育的幾個現實問題[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5):10.
⑦陳永明.教師教育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2.
⑧鍾秉林.論師范大學的發展與教師教育的改革——以北京師范大學的改革探索為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6.
⑨⑩耿文俠,馮春明.綜合院校與師范院校畢業生從教狀況比較[J].教育評論,2004(21):21,2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77,678.
猜你喜歡:
1. 淺談教育與人的發展論文
2. 關於教育與人的發展論文
3. 關於教育創新的論文
4. 關於教育與社會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