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克的認識教學反思

克的認識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4-10-20 10:38:39

如何設計低年級數學練習的教學反思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效教學的理念已滲透到了教學的各個方面,當然也滲透到了每節課的練習設計之中.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教學訓練活動,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徑,.因此,設計好有效率的練習,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下面是我對有效的設計練習課的一些體會. 一、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有應用性的練習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如:學習《千克和克的認識》後,可以布置讓學生調查一袋洗衣粉、一個雞蛋、一袋大米、……物品的重量;學了《認識鍾表》後可以讓學生在星期日記錄整點時的活動;學習《統計》後可以讓學生統計城市裡主要道路上車輛通行的情況,為交通局制定車輛分流方案提供參考;……這樣的練習設計,引導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給學生以更廣闊的學習數學的空間,學生學到的將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觀察、分析、合作、交流、創新、實踐等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和訓練. 二、設計必要性的練習 設計練習應與教材習題緊密結合,做到「課本習題為主,課外習題為輔」.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形式的改編.在綜合性練習當中,可以適當提高教材習題的難度,進行綜合訓練,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老師剛教學的新知很快就理解,並對模仿性的練習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綜合練習或延伸題時很多學生就會有不同程度的出現錯誤,由此可以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總結經驗,針對學生常常錯的題,設計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領悟知識的實質. 四、設計對比性的練習. 設計對比性的練習目的是防止學生產生思維定勢及干擾.學生的定勢現象如:今天學習了減法應用題學生就會認為所以的應用題都是用減法來計算,因此設計練習時要做到新知交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干擾現象有如:學習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後,有些同學會把這兩種圖形的特徵弄混淆,辨認不清,因此設計練習時,要設計一些有對比性的練習題,使學生能准確分析辨別. 五、設計有創意的趣味性練習. 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數學練習要直觀、生動、有趣,如運用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輕松、愉快有效的完成練習. 六、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 教師作為練習設計的策劃者,必須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做練習的主人,做自己的「練習」.實踐證明並不是每一個學生對於相同的練習都能承受,因此,練習設計須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差異,盡可能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練習,供學生自主選擇訓練,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雖然有些學生說的尚需斟酌,但他畢竟他們去思考了,努力了,這就是成功. 七、設計開放性練習. 所謂開放性練習就是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能使學生在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如:教學了《千克與克的認識》後,讓學生估計自己的體重、一袋大米、一袋洗衣粉、一個梨……的重量是多少.想學生更好的掌握准確度,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准確的去了解自己的體重和這些物品的重量,從中也可以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不僅調動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溝通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深化,而且可以達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㈡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噸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1

教學「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有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學生對1千克=1000克的進率也比較清楚。他們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麼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並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的圖片加以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噸。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模式去教學,學生雖然能了解1噸有多重,但顯然缺少了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說他們真正弄懂了1噸的重量有多重?要解決這一難點,就要設計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給學生一定的經歷、體驗和感悟過程,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的重量。

基於課前的反思,我設計了拎一拎、背一背兩個體驗環節。

環節一:我讓學生從家拿來了10千克一桶的色拉油,讓學生在課堂上試著拎一拎、說一說。弱小的女同學幾乎拎不起來,她們直喊太沉了;力氣大些的男生們雖然拎離了地面,但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他們抱怨道,太重了手都拎酸了,還紅了一道印子。於是,我順勢利導,「才小小的一桶10千克重的色拉油,都把大家累成這樣,要是100桶這樣的色拉油,你估計我們班誰能拎的動?你們知道多重嗎?」學生紛紛表示,100桶這樣的色拉油1個人不可能拎的動。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板書著:一桶10千克100桶()千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出1000千克就是1噸。

環節二:在學生中找幾個25千克重的同學。我讓班上一些同學嘗試背一背這些25千克的同學,看看誰能背的動,誰背的不止一個同學。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同學能背動一個25千克的同學,有的能一邊背一個,一邊抱住一個,大家在笑聲和叫聲中感受到體驗的快樂。再問他們多少個25千克的同學是1000千克,也就是()噸時,學生很快說出答案。接著,我「借題發揮」,讓前後的男生或女生分別告訴對方體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計多少個××的重量是一噸。

教學完後,我注意到這兩個環節上學生的情緒高漲,注意力比較集中。這說明,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體驗環節,他們通過體驗,能進一步加深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環節一上,有些力氣小的學生沒有充分體驗到10千克的重量,而且環節一的10千克與環節二的25千克差別不大,有重復之感,很難說學生的體驗有多明顯。我想,環節一如果改為用5升的色拉油(重5千克),多准備幾瓶這樣的色拉油,讓學生兩手拎一拎,看看各種學生拎起的不同瓶數後,再引入多少瓶這樣的色拉油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時,效果會更好。而且,這樣的處理後環節一和環節二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既能節省教學時間,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具的有效性,突破教學難點。

在教學的拓展環節中,我給的問題是:信息窗中告訴我們,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條藍鯨大約重150噸,它相當於多少個同學的體重?(體重25千克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既加深了對新知識的鞏固,又對學生進行了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教育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2

今年區「五四杯青年教師賽課」增設了一個新項目:評課,我有幸為那些參加比賽的老師上了節《認識噸》。我是剛工作三年的年輕教師,由於經驗不足,所在的學校是小班化學校,為了凸顯我們小班特色,最終選擇了《認識噸》這節課。因為參加比賽的老師很多是教學上的精英,所以讓他們來聽我的課,評我的課,心情很緊張,也很重視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上過這節課,看過老師們的點評,我也來談談上過這節課後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設計巧妙,突破重難點,環環相扣

導入部分:用現在流行的「奧運會火炬手選拔賽」切入,既新穎有具有時代特色,引人入勝。同時通過選拔賽對體重要求這一矛盾情境,讓學生填蜜蜂3( ),小兔3( ),既讓學生復習了舊知,同時為下面大象3( )作鋪墊,從直觀上可以知道大象不可能填「克」或「千克」,當很重的物體就用「噸」作單位,學生初步認識了噸。然後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到「大宗物品」也用「噸」作單位。

新授部分:設計了三個小組活動環節,讓學生通過拎一拎,抱一抱等形式讓學生體會到一個這樣的物體有多重,由此通過感受、想像來感知1噸有多重。這三個活動分別是:拎50千克的大米、抱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小朋友、拎10千克的水,第一次拎米讓學生初步感知1噸有多重,同時引出「1噸=1000千克」,第二次背或抱同學,進一步強調噸的重,加深學生的感受,第三次讓學生先拎水再猜重量,培養學生的數感。活動後通過現實中1噸的物體進一步讓學生體會1噸很重。

練習部分:通過小結什麼時候分別用「克」、「千克」、「噸」為下面練習填合適的單位作了很好的鋪墊。通過復習克、千克、噸的進率讓學生能正確的換算。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能學以致用,真正掌握所學內容。

二、小組活動開展得有序、有效

由於我們學校是小班教學,所以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培養他們小組合作能力,五到六人一組,桌子圍成一定的形狀。這節課主要設計了三個感知的環節,活動過程中由組長領導學生排好對,有秩序地去拎大米、抱同學以及拎水,課堂熱鬧而不亂,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在很多環節還採用了同桌互說,找最喜歡的一個或兩個好朋友互說等形式,讓學生充分地交流,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從課堂反映來看,學生的小組活動並沒有走過場,流於形式,每個合作環節學生都認真有效地完成了。

三、教學注重分層,有些細節處理比較細致

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對教材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補充,因此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把「想想做做」1和2做了調整,先完成第2題,再完成第1題,因為第2題是直觀題,學生可以通過數的方式得出答案,而第1題學生只能依靠千克和噸之間的關系進行推理,思維難度加大,所以通過第2題做鋪墊 ,學生通過小組說再交流的形式,為後面做好充分的准備。再如:對學生描述多少個這樣的物體是1噸時,注重學生表述完整;填單位名稱中:一頭大象是3000( ),我追問學生:「大象不是很重嗎?為什麼這里不用噸呢?」引導學生體會到填單位不但要看單位,還要把前面的數合起來才能填出正確的單位。

四、有效地運用多媒體,加強學生的感知

通過卡通的課件,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1噸有多重。如:通過課件演示由1袋50千克的大米到20袋這樣的大米,由2個25千克重的同學到4個、40個這樣的重的同學過程,讓學生對1噸有直觀而強烈的感受。

五、重視評價激勵體制,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我把全班分成了四個小組,並給四個組取上名字:「開心隊」、「快樂隊」、「智慧隊」、「機靈隊」,對表現好的小組通過「樹上畫蘋果」的形式進行激勵,還有同桌互評,在習題紙上畫笑臉,及時表揚等形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當中。

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重「體驗」,但設計的環節沒運用到最大

雖然設計了三個環節的活動體驗,但教學時過快,學生可以感受再充分些,對於「1噸重不重」之類,渲染得不夠,學生感嘆得沒那麼的強烈。教學完這三個環節後,可以追問:1噸相當於多少袋這樣的大米?到少個這樣重的同學?等,讓學生建立起1噸的重量相當於多少個身邊的熟悉的事物的概念,讓教學落到實處,其實之前設計有個環節,試上時學生答不上刪掉了,事後再問學生時學生都能很好地舉出實例,可能是低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

二、預設與生成發生矛盾時,處理不夠機智

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學生講「大鯨魚」的時候,我想到的是「金魚」才會讓聽課老師覺得我沒有注意傾聽學生的回答,還有請學生舉例說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用噸表示,學生說:大米,我當時想的是1袋大米,其實一粒大米用「克」,多少大米用「噸」,這樣處理更直接、有效、水到渠成,當時根本想不到那麼多,很大的一敗筆。

由於第一次教三年級,對於一些說法我不知道是正確的,導致我還是按照教案的說法教學,比較呆板。如9噸=( )千克時,有學生提出:因為1000千克=1噸,所以9噸=9000千克,這種說法也對,可以適當引導多種方法,靈活處理。

三、練習可以適當精簡些,更放手些

由於生源的問題,課本上的有些題目我進行了調整,改變,有的沒有採用,從整體上題目設計有層次,但可以更完善。比如( )千克= ( )噸,這樣的開放題的位置可以放最後,讓學生好好地說一說。又如一棵白菜重1噸,多少棵這樣的白菜重1噸,由於怕學生答不上來,沒有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反饋,而是請好的學生說了說,放手少了些。

四、教學行為需要改善

教學中的語言不夠簡潔,提問和回答都比較瑣碎,當學生表述不出來時,有心急幫學生說。板書過於簡單,可以更精細些。

㈢ 教學反思心得總結範文五篇

教學 反思 活動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教學實踐活動、個人 經驗 、教學關系與教學理論,這四個方面的問題構成了教學反思的基本向度。更多教學反思心得 總結 範文 請點擊「 數學教師 」查看。

教學反思心得總結1

一、考試基本情況

本次期中考試,A班(69人)成績穩定,保持著定位考時的優勢,其中,最高分127分(理科班的最高分),110分13名(比其他A班多10人),100分以上38人,不及格僅4人。

B班(77人)成績不夠理想,並有小幅度下降,其中不及格人數多達31人,110分以上0人,100分以上僅10人與考的好的B班有不少差距。

二、原因分析

教師原因

1、沒能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和復習及計劃,以至於教學和復習的過程中對許多學生兼顧不到。

2、學困生的「困難點」抓得不夠准,也不夠全面,導致他們在考試的過程中對有些做過的類型題仍束手無策。如,___`。

3、練習不夠,強化不夠,檢查不夠,如:平時講詩歌鑒賞題,總是讓學生口述出來,或問幾個簡單的意象的理解,讓學生將具體的答案寫出來的機會不多,因此,考試中出現語意表達不清,回答邏輯不強等現象,導致失分。 試卷分析

選擇題:A班錯誤多在2道左右,且多在病句和 成語 。B班多在5道上下,錯題多在文言、成語和病句。由此可見,學生對成語,文言字詞的積累還不夠,病句缺少系統的理論知識,做題只是靠感覺。

主觀題:文言文翻譯、古詩鑒賞是兩班的弱項,A班兩句得分均在7分居多,B班多在4分左右,總分8分及以上寥寥無幾。反映出學生翻譯習慣不好、文言基礎差、根據語境推斷實詞含義的能力低下等問題。如:「再」翻譯成「兩次」的鳳毛麟角。「疾惡」理解成「有罪惡的人」或「百姓的疾苦」,的人居多。詩歌題術語回答較少,多喜歡「跟著感覺寫」,造成理解意思卻得分甚少。

文學類文本閱讀:A班多在18分左右,B班多在14分左右。問題在於,答案含糊,用詞不準,分析不夠全面。學生不懂「答案要點化,要點序號化」的基本答題模式。

作文 方面:A班多字體工整,立意准確,分值在46分左右,但上50分的不多。B班多字體潦草,立意模糊,分值在42分上下。

三、改進的 措施

1、抓准每一個學困生的「困難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輔導計劃。用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樹立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和興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心裡變化,從精神上給予鼓勵,使其時時都有「向前沖」的動力。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作為老師,應要求學生,多讀,多寫,多練,讓學生在讀書中體會、理解,在練習中總結,反思。讓學生喜歡上語文。力爭在期末考試中考出好成績!

教學反思心得總結2

這節公開課,我是想要探索如何進行活動課的教學,並希望與同行們互相探討,共同解決長久以來在綜合性學習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嘗試了以下三點:

第一,創建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模式。

針對以往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現象,把教學的起點定位在學生現實的學習狀態上。為了激起學生濃厚的自主探究興趣,我對本單元的教材進行了再處理。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變「漫遊語文世界」為「走近孔子」,目標直指《論語》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動准備階段,以公開課為契機,鼓勵學生勇於展示,為集體和個人增光,把局限於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變被動的完成學習任務為積極主動的參與。

第二,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組織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決問題,體會合作的成功與分享的喜悅。在活動目標的設置上,突出強調小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努力使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究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第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真正「活動」起來。

課堂上教師的的作用應該是「拋磚引玉」,一堂課的最終目的不是展示教師,而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 方法 ,領悟道理,受到熏陶感染,並能夠自由地享受學習之樂。這節課,教師只在開始上課時激情導入,結束時總結並指導作業,中間部分只是隨機點評和補充,其餘的時間都交給小組代表做匯報發言。

但是,課堂最後生成的效果並非完全如我課前預設的那樣。首先,表現在時間和節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組織過程有點疲沓,小組代表人數偏多,有部分資料重復的現象未加以調控。因而最後教學用時不夠,沒有進行活動評價和小結,鞏固練習的部分處理也太快。其次,活動的分組缺乏科學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組,事實證明,這樣分組是不科學的。因為沒有照顧到學生的 興趣 愛好 ,所以在交流匯報中,有小組內容重復的現象。還有,活動成果的生成方式單一。在活動課結束時,為了鞏固活動的成果,我讓學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語和 名言 積累題,此外,建議各小組把活動的內容辦成 手抄報 。但我在指導的時候,太過粗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反而局限了學生的思維和表現形式。

教學反思心得總結3

4月份有兩次大型的公開課,一次是__開設的區級公開課,一次是_老師在__ 中學的送課下鄉活動,這兩次公開課中兩位老師所展現出來的東西值得反思和學習。

__老師的公開課,先通過批閱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作業,了解學生的困難和錯誤所在,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審題進行訓練,指導學生如何在讀題過程中獲取有效信息,同時對能量類問題進行思考,分析能量轉換的過程和方向,並用能量流程圖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在黑板上,進行展開,明確每一種能量的計算方法,同時對提高計算正確性和解題規范性進行了指導,再通過典型例題地訓練鞏固了能量類問題地一般求解方法,最後通過當堂檢測促發學生進行自我整合和自我反思,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地能力。

__的這節公開課,從選題,到編制教學案,教學設計,備課,製作ppt,所有的過程都是由她本人一手完成,例題的選擇有她獨特的思考在裡面,所選的題目新穎,全面,並能形成體系,反映教學理念;習題的講解細,方法指導到位,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反映了一位女教師特有的細致。本節課也得到了廣大評課教師的一致好評,合情合理。我聽完這節課後,對於能量轉化類習題的講解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說來慚愧,__第一年教初三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原本模糊的問題一下子豁然開朗,所以不能小看任何一個同事,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中才能積累經驗,獲得真知灼見。同時本節課後的初三教學研討活動也使我明白了中考復習不同階段的特點和相應的復習策略,以及與平常教學之間的關系,教學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應該從更高的角度看待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目標和任務,以及完成教學目標的特定方法,環環相扣,同時只有嚴密監視學情,相應做出調整,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 教育 ,這一點,在_老師的送課下鄉活動中也有所體現。

老師上的是電學實驗,原本准備了三個環節,但實際情況只完成了兩塊內容,即五串一並電路圖能探究哪些問題,和電路連接應該注意的方面,最後一塊電路故障沒有能夠完成。但是我認為課堂的容量並不在多,而是在於學生掌握的效果,如果一堂課能把上面兩個問題講明白講透徹,也沒什麼不好,相反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必然導致每塊內容都是蜻蜓點水,表面功夫。_老師的講解層層深入,娓娓道來,學生互動自然,充分利用課堂生成,針對學情進行方法指導,並當堂出題訓練,語言精練,教態自然,內容詳實,圖文並茂,讓我聽的如痴如醉,見證了_老師作為骨幹教師的實力。盡管如此,我自己上課依然不會刻意模仿_老師,因為我認為每個人的特點和風格都不一樣,強行照搬只會落得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境地,唯有取長補短,在自身特點的基礎之上進行整合,才能上出屬於自己的好課,回頭看看__ 和_老師,她們也是這么做的。總之很感激學校提供了這么好的學習鍛煉的機會,能讓自己看到差距和不足,學到先進的方法和理念,在日復一日平凡的磨練中,自然會有春暖花開的時候。

教學反思心得總結4

1、放慢速度,注重基礎,順利過渡。

高三新教材知識資料多,剛進入高三,知識突然增多,難度加大,學生會覺得不適應。學習的難度雖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礎知識,這時就應放慢教學速度,使學生在課堂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幫忙學生慢慢過渡,逐漸適應高三的生物學習。

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裡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超多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明白怎樣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明白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復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高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樣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復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超多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

2、以舊代新,建立知識體系。

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第三冊書,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識是在高二知識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的一些深入的應用,從高考的最終任務出發,最好方法就是以舊代新,把高二兩本教材的資料加進來,先復習,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識,這樣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幫忙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注意,此刻的學生,初中學習的生物知識所剩無幾,高中課本對這些知識的涉及也很少,但是高考對知識的考查十分全面,復習時應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識整合到高中所學得知識中,幫忙學生全面的復習。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於高三教材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資料相比較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過程,我針對教學的資料查閱了超多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教學意圖修改後,運用於課堂教學,例如框圖,表格,圖片,錄像等媒體方式,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4、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 熱點 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高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於理論聯系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並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

5、加強對學生實驗潛力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潛力。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潛力。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著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務必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比較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潛力。

(二)教訓:

1、精簡習題

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裡有超多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資料,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明白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此刻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潛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高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復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就應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重點突出,全面復習,不能「押寶」。有人說做歷年的高考題,能預測高考的出題方向。高考資料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復習要把握復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資料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復習務必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布置給學生的練習必須要精簡,不能圖多,否則學生做了很多題,任務重,卻抓不住重點,效果反而不好。精選習題就需要老師去做很多題,並且細致的整理,歸類。例如有針對性的找出不同的難度的題目適合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去練習,某一類型的題不圖做得多,弄懂綜合的一道題,一系列題目都能夠掌握。

2、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培養分析潛力

教學中不能只顧自己講解,一味的講授式,使學生長期的只是被動的理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潛力。更多的就應讓學生主動的思考,並且去交流討論,找到自己的問題,帶著問題去理解老師的講解,同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討論就可解決,老師不必題題講解,耽誤課堂時間。

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著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應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三):推薦措施:

1、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高考中非選取題所佔比重比較大,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確答案偏差較大,但是並不明白如此答題的原因。做再多的題,仍然不會思考。原因在於學生不會審題,針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中,注重訓練學生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找出考察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思考,並寫出分析後的答案,使學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高考試題雖然難度大,對潛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知識的積累,潛力是很難構成的,所以教學中仍然要注重落實基礎知識。高三下學期我們要做超多的練習,講評試卷的環節十分重要,我再講題的時候,不是在講某一道題為什麼選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題的4個選項,將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不厭其煩的帶著大家重復,去復習,為的就是讓學生對於反復去熟悉這些基本知識,熟悉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

3、訓練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高三下學期,練習模擬題十分多,如果只是機械的做題,講題,題目越做越多,錯題越來越多,做過的再做也仍然出錯,學生感覺收獲並不大。這樣就需要老師教會學生對做過的習題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例如:針對考試說明,找出高考考察的知識點,把比較重要的幾套題目分別進行整理。同一個知識點,能夠考察的方法很多,能夠正向推理,也能夠逆向思考,放在一齊進行歸納總結,難點就更容易突破,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總結的資料也有利於後邊的復習。

教學反思心得總結5

講解有理數概念這一節課的時候,我講完課讓學生做作業,結果一塌糊塗。後來,學生說不知道什麼是有理數,我當時有一種很強的挫敗感。後來我在下面找了幾個同學調查,學生說,我講課的時候說「整數可以化成分數,4等於一分之四;有限小數和無線循環小數能化成分數」,這讓他們分不清什麼是整數,什麼是分數,照我的說法,整數不是可以化成分數嗎?對於小數和分數的界限也搞不清楚,一看到要從幾個數當中去找整數,分數,小數,有理數之類的題目就感覺無從下手。我聽了學生們跟我說的話後恍然大悟,因為我想把知識給他們講清楚,卻沒想到我忽略掉了一點,他們現在還小, 邏輯思維 的能力還不是很強,我請教老教師,前輩們告訴我,對於初學有理數的學生來講,必須首先讓他們先區分整數和分數,先不要去深究整數可以化為小數這一點,在剛開始學生還沒有足夠的思維能力辨別整數和分數時不宜講授整數和分數的區別。等到以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了,見的題目,知識多了後自然就清楚了,現在想著把知識清楚地講解出來反而影響學生理解。而對於小數和分數的關系,我試著給學生講解清楚,可是我發現收效甚微,因為講課之前我看了練習冊發現有些題目有出現無限循環小數和無限不循環小數的,所以就忍不住把小數和分數的關系講了,結果學生又是一團霧水。

當天晚上的數學輔導,我就把有理數的概念這一課時的內容重新給學生梳理了一下,跟學生說雖然整數可以化成分數,但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最好把分數和整數分開來記憶,這樣,整數是整數,分數是分數,不容易混淆了。而對於分數和小數的區分,現在對同學們的要求是知道一般的小數可以化成分數,我們現在碰到的比較常見的不能化成分數的小數是圓周率π,當遇到要找分數的題目時,不要漏選一般的小數。而對於不常見的無限不循環小數,學生較難理解,暫時不予理會。有些學生總是分不清0的地位,對於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這一點,必須強制記憶。0是表示沒有的整數,所以更是有理數。有時作為一個數學老師的我,不得不很無奈的讓學生死記一些東西。重新講解了之後,又給學生自己時間去思考,琢磨。到晚自習第二節有做作業時,發現情況有了較大的改觀。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觸很深。初一的學生,剛從小學生變成一個中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大多還停留在小學生的水平上,他們善於思考,但是卻把握不好思考的方向,而我們新教師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對於知識的深淺拿捏不好,一不小心就又把知識講深了,但是我一直又在不斷重復的一個錯誤就是明知有些知識講的時候不夠十分的科學,十分的確切卻又迫於無法讓學生完全的掌握,而只好「舍卒保車」了,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初一數學老師的一點悲哀。另外,我對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這一點貫徹的有些不到位。一節課的時間,只有45分鍾,除去課前准備,上課的板演時間,上課的時候提問學生,提問成績好的學生,起不到什麼作用。提問成績不好的學生,等半天還是回答不上來,有時等不及學生說出答案就自己把答案說出來了,有時一節課學生動手動口的機會真的不多。唉,我也不斷反思,想辦法,希望以後這樣的事件在我的課堂上能越來越少!


教學反思心得總結範文五篇相關 文章 :

★ 課堂教學反思總結範文五篇

★ 2020教師教學反思心得總結大全五篇

★ 最新教師教學反思總結五篇

★ 公開課後教學反思總結五篇範文

★ 2020教師教學反思總結五篇

★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 關於教學反思心得體會範文

★ 課堂教育教學反思總結範文12篇

★ 最新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總結範文

★ 最新2020教師教學反思工作總結五篇

㈣ 克與千克優秀教案設計_《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當學生建立“1克”概念以後,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幾克到幾十克再幾百克這個重量的序列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克與千克》的優秀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克與千克》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 方法 。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4.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品質量的意識。

教具准備: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彈簧秤,電子秤,天平一袋蘋果1 050克等。

(學生用)六人一組:一個2分硬幣約1克、兩顆花生米1克、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天平等。

教學重點:尺譽銷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過程:

一、體驗輕重

1.指名抱一抱老師,抱一抱同學, 說說 有什麼感受?

2.猜一猜 師出示一包鹽,一包糖虛和,猜猜是糖重,鹽重,還是一樣重?(生猜)有什麼好辦法?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稱,看包裝袋。出示包裝袋上的質量。

3.學生匯報課外調查的質量情況,師隨機板書。請小朋友觀察板書,發現了什麼?

生1:都有關克與千克的。陵游生2:還有g、kg的。

二、出示課題“克與千克”

1.師說明g和kg分別是克與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

2.請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文具盒與數學書的質量,誰重?有什麼方法?

生:用秤稱。師出示課件“各式各樣的秤”說說在那裡見過這些秤?要判斷文具盒與數學書的輕重,選哪種秤比較合適?

3.出示天平。師簡介天平的構造及使用,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

二、動手操作,初步建立質量觀念

(一)感知1克的質量

1.設疑:你知道1克大約有多重嗎?

(生:其實我們用的一個2分硬幣就大約重1克。)

2.動手掂掂:說說自己有什麼感覺?(學生動手掂量硬幣,感覺1克很輕。)

3.合作找找:在各組的商品中,有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4.互相說說:你是怎麼找到的?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後用天平稱一稱。

(二)感受“幾克”、“幾十克”等重量。

1.師:老師想稱一下物品。(把游標撥回到“0”)游標不夠用,等會兒我們用砝碼來稱。(出示雞蛋)雞蛋放在這邊,大家先猜猜看,雞蛋大約有多重?可以拿起來掂一掂。

2.生猜:10克。師:這是一個10克的砝碼,放上去,怎樣?(肯定不止10克)生再猜……(不斷調試)50克。差不多了。我們可以說一個雞蛋大約重50克。

3.其實,我們身邊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標出來。今天,每個小朋友都准備了一件物品,下面請大家輪流當小考官,把自己的物品讓組里的小朋友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看誰猜得最准確。

(三)感受1千克的重量

1.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量標註: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學生掂量)

師: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電子秤,誰知道電子秤的用法?

(學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裡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現了什麼?得出:1000克=1千克

2.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3.練一練1,第88頁 1、2 。

三、全課 總結

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想說些什麼?

《克與千克》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會認讀秤上的質量,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重點難點: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聯系生活、感知輕重: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

生:喜歡。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蹺蹺板樂園看看誰在那裡玩;(出示課件)

生:大象和小豬。

師:從這里知道了什麼?

生:大象比小豬重。

師:那我們再來看看另一邊又是誰在玩?

生:熊貓和小兔

師:從這里你有知道了那些數學問題?

生:熊貓比小兔重。

二、認識克

師:其實不只動物有輕重之分,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是有重量的,。上課之前老師布置同學們調查你感興趣的物品的重量你們調查了嗎?

生:調查了。

師:能告訴老師你們調查了什麼嗎?

生1:我調查了一包巧克力有250克。

生2:我調查了一個西瓜重4千克。

生3:我調查了一包洗衣粉重500克。

生4:我昨天跟媽媽一起去買了兩斤蘋果。

師:同學們真棒,能調查出這么多不同的物品的重量,剛剛有同學講到兩斤蘋果,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講的“斤”只是在我國才用的

重量單位,國際上通用的都是用“克或千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克與千克”(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看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出示一包紫菜)

生:紫菜。

師:老師想知道它有多種,你有什麼辦法呢?

生1:可以用手掂一掂。

生2:可以用稱稱一稱。

生3:可以看看包裝上的標示。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剛才同學們所講的方法中,稱一稱就要用到稱,下面請同學們看看這里的稱你認識哪一種,你在哪裡見過?是用來稱什麼的?

生:我見過

師:老師手上有一枚2分的硬幣,老師想要稱一稱他有多種,你們說用哪一種稱比較合適?

生:用天平。

(教師示範用天平稱出硬幣的重量)

師:只是一枚重一克的硬幣,下面請同學們拿起你們桌面上的硬幣,感受一下一克拿在手上的感覺。

(每一個同學都拿起硬幣感受)

師: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像這枚硬幣那麼輕的?

生1:一張紙;

生2:一顆紐扣;

生3 :一片樹葉;

……

師:同學們真棒,那請同學們掂一掂你們前面的鉛筆,猜一猜他有多種。

生1:3克;

生2:4克;

生3:5克。

師:課前老師已經稱出了它重五克。

三、認識盤秤,感知1千克的重量

師:(拿起桌面上的一袋水果)我現在想稱一稱它的重量,你說我該選用哪種稱?

生1:用電子稱;

生2:用盤秤。

師:對,兩種稱都能稱出它的重量,下面我們就選用盤秤來稱一稱。

(出示課件)這是盤秤的的盤面,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到了有數字;

生2:我看到上面有kg兩個字母

師:kg是千克的英文寫法,(板書kg)同樣的道理“克”的英文字母就是“g”(板書g)。當指針指著1的時候就表示物品是1千克,指著2就是2千克,以此類推,下面請同學們稱一稱兩包鹽是多重,稱的時候稱要平放,物品要輕輕的放下去。

(生動手稱鹽的重量)

師:你們稱到有多重?

生:1千克。

師:請每位同學手拿一袋一千克重的物品,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一千克到底有多重。

(學生各自感受)

師:(從學生的物品中抽出2帶不同大小的物品,並讓物主告訴全班同學該物品的重量:都是一千克)請同學們看看這兩袋物品,你們說說哪一袋重?

生:一樣重。

師:為什麼?你看左邊這袋大堆一些,右邊小一些喔?

生:因為他們都是一千克,所以一樣重。

師:我們的同學真棒,從這里我們就清楚地知道無論是什麼物品,不管是大堆還是小堆,只要他的的重量相同,它們就一樣重。

四、感知幾千克

師:剛剛我們感受過一千克有多重了,現在要考考我們的同學了。每一組的桌面上都有一捆書,我們不用稱的辦法,請你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它有多重,看誰估計的最准確。

(學生活動)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

生:一千克;兩千克;三千克(許多學生都說出心中的答案)

師:到底誰估的最准確的,請每組的組長輕輕地把書放假稱上稱一稱。

(猜中的學生發出滿意的聲音)

五、單位的換算

師:請同學們看看我們桌面上的鹽,請看看包裝上的標示,他有多重?

生:500克。

師:那兩包這樣的鹽一共有多重?

生:500+500=1000克。(板書1000克)

師:請同學們把這兩包鹽放在秤上稱一稱他們有多重。

生:(學生活動並匯報)一千克(板書:1千克)

師:請同學們說說這里該什麼符號?(是指這:1千克 1000克)

生:等於號。

(教讀:1千克=1000克)

六、聯系生活,鞏固練習。

《克與千克》教案設計篇三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請三名學生上講台演示蹺蹺板游戲,一名同學手撐開當蹺蹺板,其他兩名同學在兩端玩游戲。

2、掂一掂:書包和一支鉛筆,讓學生說說有什麼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二、教授新課

1、認識”千克”

出示用報紙包好的兩包物品,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手裡拿的這兩包物品哪一個輕?哪一個重?

教師:有的同學說體積大的這包重,有的同學說兩包一樣重,那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稱一稱。要知道物品質量,我們可以用秤來稱,這些秤你見過嗎?在哪裡見過的?

拿出盤秤,用這個盤秤稱一下這兩包物品的質量到底是多少?這包物品的質量在秤上是幾?(刻度1)那麼這包物品的質量就表示一千克。(板書:1千克)再看一看這包物品的質量是多少?稱一稱,(還是一千克)這兩包物品的質量是怎麼樣?(一樣重)那剛才誰猜對了?通過剛才猜一猜這個小游戲你有什麼發現?(物品體積大的不一定比體積小的重,有些物品看起來體積很大,其實它並不比看起來體積小的物品重,比如一袋爆米花的質量大約是50克。這塊鐵的質量跟它是一樣重,你們說是多少?你們想知道一千克有多重嗎?拿出你們帶的食鹽,看一看一包食鹽的質量是多少?(500克)兩包呢?(1千克)拿起兩包食鹽托在手上掂量一下,感受一下一千克有多重。

拿出一枚兩份的硬幣,這枚硬幣跟這兩包食鹽比較哪個輕哪個重?如果要知道這一枚硬幣的質量用什麼秤來稱最合適呢?(天平)為什麼要用天平來稱呢?(因為一枚硬幣的質量很小)稱不同物品的質量我們用的秤也不一樣。那表示這枚硬幣的質量,我們還用千克做單位合適嗎?(不適合)那我們就要用到一個較小的質量單位 (克)一枚兩分的硬幣大約重一克,(板書:1克)一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拿起兩袋食鹽和一枚硬幣分別掂量一下感覺怎麼樣?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用千克做單位?哪些物品的質量用克做單位?指名讀出圖片上物品的質量。

做一做:練習通過剛才的練習,討論一下在生活中,我們表示什麼樣的物品的質量用千克做單位,表示什麼樣的物品的質量用克做單位呢?誰能夠總結一下?指名回答。(表示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我們用克做單位,表示比較重的物品的質量用千克做單位。)

3、學習”一千克=1000克”

這一袋味精的質量是多少?請一個同學讀一讀。(100克)那麼兩袋呢?三袋呢?四袋呢?五袋呢?。。。。..十袋味精重多少克?(1000克)。(板書:1000克)兩包食鹽的質量是多少?(板書:一千克)這兩包食鹽和這十袋味精的質量相等嗎?(相等)那我們就可以說一千克等於1000克(板書:一千克=1000克)出示(課件8)那麼2千克蘋果等於多少克呢?3千克等於多少克呢?……。

做一做:練習

4、知道用”㎏”表示千克,用”ɡ”表示克

(板書:千克㎏ 克ɡ)同學們認識這兩個字母嗎?這兩個字母就是國際通用表示千克和克的符號。

請三名學生上黑板練習2000克=( )千克 3千克=( )克 7㎏=( )ɡ

三、知識鞏固練習

1、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書本P89第4題。

2、看圖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

3、老師課前帶來的兩袋東西,哪袋用克作單位,哪袋用千克做單位比較合適?你發現了什麼?

(使學生明確:判斷物體輕重不能簡單地根據物體所佔的空間大小。)

4、1千克的鐵和1千克的棉花誰重?為什麼?

讓學生在爭辯中明確:兩樣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樣重。

四、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高興)你學到了什麼?(學生回答)質量單位在我們的生活應用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買菜,買米,買水果等等時時刻刻都要用到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我們要學好數學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自問自答:

問:本課的教學設計有什麼特點?

答:本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

>>>下一頁更多精彩“《克與千克》教學反 思”
熱點內容
幼兒園班主任學期工作總結 發布:2025-01-23 04:41:37 瀏覽:342
馬雲是什麼老師 發布:2025-01-23 04:05:27 瀏覽:116
創客教學模式 發布:2025-01-23 03:53:26 瀏覽:457
楊小敏老師 發布:2025-01-23 03:48:13 瀏覽:852
小孩子學英語 發布:2025-01-23 03:21:06 瀏覽:452
電能電功教學設計 發布:2025-01-23 03:20:24 瀏覽:969
博白縣教育科研網 發布:2025-01-23 01:35:39 瀏覽:438
玄武區教育 發布:2025-01-23 00:14:34 瀏覽:262
為什麼電腦自動重啟 發布:2025-01-23 00:06:01 瀏覽:284
胡姓班主任 發布:2025-01-22 23:37:52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