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特殊兒童教育
1、營造輕松的環境。
首先是教師的態度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嚴師說」已不再適用。調查顯示,幾乎每一個幼兒都喜歡親切、和謁、愛笑的教師,像媽媽的教師給孩子安全感、信賴感。
2、提供表現的機會。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關注特殊兒童的發展,把機會更多地留給他們。可採用循序漸進的原則,耐心誘導孩子,鼓勵他們大膽表現,並給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如引導他們在活動區內進行活動,多請他們扮演角色、回答問題、充當教師的助手等。
3、以愛心感化幼兒。
幼苗需要愛心澆灌,孤僻的孩子更需要愛的滋潤。老師們都認為:孤僻幼兒恰恰又十分固執,不會輕易順從,不太容易改變。我們必須摸清他們的脾氣、喜好,首先得投其所好,再慢慢地加以引導,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以慈母般的愛去感化他們。
幼兒園特殊教育的意義:
特殊教育和不僅像普通教育那樣,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還特別強調進行補償缺陷和發展優勢的教育,例如教盲童學習盲文和定向行走,對聾童進行聽力、語言訓練,對弱智兒童進行感知覺和動作能力的教育訓練等。
特殊教育更重視早期教育,因為兒童年齡愈小,可塑性愈大,也可以及早保護殘疾兒童的殘余視力和聽力,開發兒童的智力和語言能力,錯過了最佳期,往往事倍功半。如對聾童沒有進行早期語訓,就會給今後語言的發展帶來很大困難。
B. 幼兒園老師如何面對特殊兒童
一、對孩子的未來不抱希望 孩子在3歲兒童健康體檢時,被建議前往醫院就診。其後,被診斷為自閉症。雖然家長努力想接受這一現實,但結果卻變得一蹶不振、對未來充滿了不安。 (一)幼兒園的應對策略:考慮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家長往往會擔心孩子很久以後的事情,比如「能不能順利結婚」、「我們做父母的要是不在了這孩子該怎麼辦」等。雖然具有前瞻性不是壞事,但是如果想得太遠,就顯得有點杞人憂天了。因此,幼兒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和家長一起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地去思考和整理當前必須採取的措施。 一般來說,出現這種情況的家長多半是第一次面對這種情況,還會因為事情進展不順利而開始自責。對於這類家長,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師提出的應對策略過於理想化,他們可能會認為做法不現實而更加消沉。因此,教師應該首先認可家長正在採取的措施,並對他們的不安表示同感。在提出建議時,不宜一次提出多條,盡量逐條提出給他們比較好。 另外,在與家長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關系之後,可以告訴高功能自閉症或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的家長,「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可以全身心投入,而且孩子身上還有別人無法比擬的超群才能,可以試試發展孩子的這些才能」。這樣,家長也會變得輕松一些,畢竟家長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具有某些特殊才能的,避免家長因單純關注孩子的負面因素而導致悲觀失望。使孩子的特殊才能受到的周圍人的認可,進而增強自信,提升孩子才能,才是更理想的做法。 但是我們也絕對不能鬆懈。要明確認識到在一些環節上可能會面臨失敗,也要認識到孩子在其他方面非常優秀,採取一些合理的措施可以使與孩子的交往變得更輕松。重要的是,讓我們自身逐漸變得積極、樂觀。 (二)心理咨詢師的觀點:給孩子的家長介紹一些家長協會組織 目前,社會對輕度發育障礙的認知度仍然比較低。母親因為孩子的發育障礙而充滿煩惱,但是父親或其他親戚卻可能懷疑這個真的是發育障礙嗎?畢竟這些障礙表面上很難看出來,當孩子怎麼也做不到那些「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時,的確很難得到周圍人的理解。因此,母親往往會被孤立,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最終只能獨自面對這些問題。 另外,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在上學前就可能會背誦大量地名或者昆蟲名,就算沒教他文字、數字,他也能自己學會。當家人正為「也許是個天才」而高興時卻突然被告知「這是自閉症的一種」,家人的失落感是難以想像的。 這時,有著同樣煩惱的家長們很容易在彼此的交流中產生共鳴,這對家長來說可能也是一種救贖。為了防止家長被孤立,介紹一些家長協會之類的團體組織也是支援的一種方式。第一次參加時滿眼含淚講述自己經歷的家長,隨著參加次數的增加,慢慢也會重新展開笑容
C. 在普通幼兒園特殊兒童應如何安放安全教育為什麼
在普通幼兒園特殊兒童應放安全教育因為特殊兒童需要得到特殊關愛和照顧。
1、針對特殊兒童的身體、認知、語言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幼兒園需要制定針對性的教育計劃和實施方案,以確保這些兒童能夠適應幼兒園生活並參加教育活動。例如,專門安排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來負責照顧特殊兒童,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
2、需要考慮到特殊兒童的安全因素:例如,對於聽力障礙的兒童,需要建立明顯的視覺標志來指示緊急情況下的安全出口。對於自閉症等行為方面存在問題的兒童,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和教育機制,進行行為干預和指導。
3、在特殊兒童的整體教育中:安全教育尤為重要。對於具有認知、行為障礙的兒童,安全風險可能更高,如水淹、火災等,有關部門需要制定引導性的安全教育計劃,並向教育工作者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增強特殊兒童安全保障的能力和意識。